CN10598835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350A
CN105988350A CN201610154379.0A CN201610154379A CN105988350A CN 105988350 A CN105988350 A CN 105988350A CN 201610154379 A CN201610154379 A CN 201610154379A CN 105988350 A CN105988350 A CN 105988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ess
fastening part
opening por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43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边雄
田边雄一
长谷川新
高桥大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988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49Counter-measures for mechanical vibr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图像;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被配置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保持部分;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被配置为彼此紧固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以及弧形开口部分,该弧形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在围绕所述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具有前面的机器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等。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用具有曝光设备等的图像形成部分在诸如感光鼓的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使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变成可见图像。诸如以上提到的那些的曝光设备和感光鼓(在其上形成图像的部件)通过使用支条(stay)等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框架。用于驱动感光鼓、显影设备、定影设备等的马达和诸如齿轮的驱动力传送设备被附接到主框架。因此,如果来自驱动力传送设备的振动行进到曝光设备和/或感光鼓,那么可能将出现诸如间距(pitch anomaly)异常的图像缺陷。
因此,已提出了被构造为使得其曝光设备被装置的主框架支撑(其中在曝光设备与主框架之间安置冲击吸收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09-146324)。还已提出了被构造为使得其曝光设备被支条等支撑(其中在曝光设备通过其保持到支条的曝光设备的四个点中的一个与支条之间安置弹性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08-278670)。
然而,在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09-146324中公开的那样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曝光设备被装置的主框架支撑,其中在曝光设备与主框架之间安置冲击吸收部件。因此,不可能确保曝光设备相对于感光鼓被精确地定位。因此,需要附加的结构布置以相对于感光鼓保持曝光设备被精确地定位。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在部件数上增加,并且,装置的主组件在结构上变得复杂。
并且,在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08-278670中描述的那样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仅曝光设备通过装置的主框架被保持在的四个点中的一个具有弹性。因此,只要振动通过特定路径被传送到曝光设备(即,仅当振动通过具有弹性的该点被传送时),就可望振动传送到曝光设备的量将减少。即,在振动通过多个路径被传送到曝光设备的情况下,难以减少振动传送到曝光设备的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框架支撑图像形成部件,并且在振动被传送到其图像形成部件的量上比任何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明显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图像;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被配置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保持部分;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被配置为使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彼此紧固;以及弧形开口(arcuate slit)部分,该弧形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在围绕所述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从以下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该示意图表示装置的一般结构。
图2的部分(a)是将扫描器单元安装于主框架中之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框架与扫描器单元的组合的透视图,图2的部分(b)是将处理盒安装于主框架中之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框架和其中的处理盒的组合的透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器单元的示意图,该示意图用于表示扫描器单元的结构。
图4是用于描述振动路径的刚度(rigidity)与通过振动路径传送的负载(振动)量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器单元和支撑扫描器单元的结构的组合的透视图。
图6是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平面图,该平面图表示弯曲部分的连接部分和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adjacency)的开口。
图7表示开口包围连接部分(围绕它同心延伸)的角度(长度)与振动路径的刚度减小比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8的部分(a)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彼此连接的前支条与扫描器支条的截面图;图8的部分(b)是图8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左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8的部分(c)是图8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右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
图9的部分(a)是表示第一条件(振动1)下的、实施为确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试验中的频率与幅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9的部分(b)是表示第二条件(振动2)下的、实施为确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试验中的频率与幅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9的部分(c)是振动幅度变化率与三个特定振动传送路径(通道)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0的部分(a)是第二实施例中的前支条与扫描器支条彼此连接的截面图;图10的部分(b)是图10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左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0的部分(c)是图10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右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
图11的部分(a)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前支条与扫描器支条彼此连接的截面图;图11的部分(b)是图11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左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1的部分(c)是图11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右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
图12的部分(a)是第四实施例中的前支条与扫描器支条彼此连接的截面图;图12的部分(b)是图12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弯曲部分的左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2的部分(c)是图12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右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2的部分(d)是图12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左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2的部分(e)是图12的部分(a)所示的扫描器支条的右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
图13是第五实施例中的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组合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
图14的部分(a)是前支条、后板和盒子保持框架彼此连接的截面图;图14的部分(b)是图14的部分(a)所示的左上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4的部分(c)是图14的部分(a)所示的右上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4的部分(d)是图14的部分(a)所示的左下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图14的部分(e)是图14的部分(a)所示的右下连接部分与设置在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的平面图,该图用于表示开口的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的全色打印机。诸如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101;和传输记录介质(纸的片材、OHP膜等)的记录介质传输部分102,通过图像形成部分10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部分101具有所谓的串联型结构。即,它被构造为使得多个处理盒2沿与装置100的中间转印带6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串联地对齐。在图像形成部分的多个图像形成站中,一对一地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
诸如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被构造为使得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处理盒2可以可移除地安装于装置100的主组件1中。这里,四个处理盒2在结构上相同。因此,以下,仅最左侧的处理盒2作为代表所有处理盒2(指示它们形成的调色剂的颜色和它们关于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的位置的参考下标没有被示出)的处理盒而被描述。
处理盒2具有感光鼓3、带电辊3a、显影设备3b和鼓清洁器3c。感光鼓3是图像承载部件(图像形成部件)。它是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并且为鼓的形式。它以预设的处理速度被未示出的鼓马达旋转地驱动。感光鼓3的圆周表面通过作为带电手段(means)的带电辊3a均匀地带电。当由作为图像形成部件(图像形成部分(曝光手段))的一对扫描器单元4a和4b所投影的激光束在根据关于要形成的图像的信息被调制的同时扫描感光鼓3的均匀带电圆周表面时,在感光鼓3的圆周表面上产生静电图像。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通过使用显影设备3b将调色剂粘附到静电图像的处理而被显影成显影剂图像T(调色剂图像),即,由显影剂(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然后,通过在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一次转印辊5与感光鼓3之间施加一次转印偏压,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作为在一次转印之后剩余在感光鼓3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鼓清洁器3c移除。
当通过每个处理盒2执行诸如上述处理的处理时,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被一对一地形成在四个处理盒2中的四个感光鼓3上,并且被分层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因此,在中间转印带6上产生全色图像。然后,通过后面将描述的记录介质传输部分102,中间转印带6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二次转印)到传输到由中间转印带6和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二次转印辊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分的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在二次转印之后剩余在中间转印带6上的调色剂通过带清洁器6a移除。
记录介质传输部分102由多个传输辊构成。它拾取存储于盒子102a中的记录介质的片材并将片材传输到图像形成部分101的二次转印部分。关于记录介质的片材向二次转印部分的传输,记录介质的每个片材通过一对对准辊102b被递送到二次转印部分,使得片材以与中间转印带6上的调色剂图像相同的定时到达二次转印部分。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下,从设置在主组件的底部中的盒子102a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组件的上方传输记录介质的片材。即,记录介质传输部分102被设置为使得它在主组件的一侧(右侧,当从装置的前侧看时)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向上延伸。
在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中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之后,片材及其上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设备8被加热和加压。因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在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之后,片材被排出到递送托盘9中。
[主框架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2,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组件1的主框架50。该主框架50由后板10、前板单元14、将后板10和前板单元14彼此连接的连接支条18、19、20、21、22、23等构成。前板单元14由彼此连接的前支条14a、前上支条14b、右支撑柱15、左支撑柱18构成。连接支条18-23中的每一个通过使用小的螺钉(screw)或类似的部件与后板10和前板单元14的左端或右端连接。
主驱动单元11和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是驱动力传送设备,并且是振动源。它们通过使用小的螺钉被保持到后板10来由后板10支撑。如上所述,后板10通过使用连接支条18-23与前板单元14连接来构成主框架55的一部分。因此,包括后板10的主框架50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部分,通过该部分,驱动力传送设备被支撑。主驱动单元11具有用于驱动上述处理盒2中的每一个中的感光鼓3和显影设备3b的马达、齿轮系(gear train)等的组合、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6的驱动辊的马达、齿轮系等的组合等。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具有用于驱动上述定影设备8的马达、齿轮系等的组合。
参照图2的部分(a),一对扫描器支条13a和13b是用于支撑其中的每一个是光学曝光设备的扫描器单元4a和4b的支撑部分,并且通过使用小的螺钉与后板10的多个点(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点)并行地连接。并且,该对扫描器支条13a和13b通过使用小的螺钉与前支条14的多个点(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点)连接。换句话说,扫描器支条13a和13b是用于将作为图像形成部分的扫描器单元4a和4b固定到主框架50的固定部件。
参照图2的部分(b),四个处理盒2的四个壳体2a(该四个壳体2a中的每一个一对一地保持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3)由主框架50并行地支撑。壳体2a的前侧(-Y侧)由盒保持副框架24保持,该盒保持副框架24通过使用小的螺钉保持到图2的部分(b)所示的前支条14a。顺便说一下,盒保持副框架24由通过使用小的螺钉彼此连接的多个结构部件构成。并且,作为驱动力传送设备的调色剂回收设备驱动单元25保持到盒保持副框架24的上表面,该驱动力传送设备是振动源。调色剂回收设备驱动单元25具有用于驱动传输螺旋的马达、齿轮系等的组合,该传输螺旋用于向未示出的回收容器发送从每个处理盒2排出的调色剂。
[扫描器单元]
下面,参照图3,描述固定到如上所述的主框架50的一对扫描器单元4a和4b中的每一个的光学系统的定位。由于扫描器单元4a和4b在结构上相同,因此图3仅示出扫描器单元4a。扫描器单元4a承担曝光两个感光鼓1的任务。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它承担曝光与要形成的图像的品红色(M)成分(component)对应的感光鼓3和与黄色(Y)对应的感光鼓3的任务,而扫描器单元4b承担曝光与要形成的图像的青色(C)成分和黑色(Bk)成分对应的感光鼓3的任务。因此,扫描器单元4a具有通向用于Y成分的感光鼓3的第一扫描路径和通向用于M成分的感光鼓3的第二扫描路径。它具有处于第一扫描路径中的一对fθ透镜201a与203a之间的第一镜子口(open)202a。在第一扫描路径中,它还具有关于激光束被投影的方向处于fθ透镜203a的下游侧的第二镜子204a。因此,通过被偏转两次,激光束被引导至用于Y成分的感光鼓3。并且,在第二扫描路径中的激光束路径中,扫描器单元4a具有位于一对fθ透镜201b与203b之间的第一镜子202b。它还具有关于激光束被投影位于fθ透镜203b的下游侧的第二镜子204b。因此,用于M成分的激光束通过被偏转两次而被引导至感光鼓3。
[振动的对策(countermeasure)]
如上所述,用于操作感光鼓3和显影设备3b等的主驱动单元11和用于驱动定影设备8的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由马达和齿轮系构成。它们被附接到后板10。当通过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时,在主驱动单元11和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中出现振动。这些振动的出现主要可归因于驱动单元的齿轮系的齿轮之间的啮合、和马达的旋转不平衡。
因此,当在驱动单元中出现的振动通过主框架50传送并到达扫描器单元4a和4b时,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驱动,使扫描器单元4a和4b自身和/或扫描器单元4a和4b中的诸如镜子和透镜的光学部件振动。如果来自马达和齿轮系的振动的频率与扫描器单元4a和4b和/或单元4a和4b的光学部件的自然频率相同,那么振动在幅度上被放大。因此,导致从扫描器单元4a和4b投影的激光束周期性地偏离感光鼓3的圆周表面上的预期点,从而导致图像形成装置输出遭受周期性幻影条带(illusional strip)(即,称为“间距异常”的图像缺陷)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驱动单元中产生的振动被传送到扫描器单元4a和4b的量通过后面将描述的结构布置被最小化。
下面,从原理上描述本实施例中用于减少振动从驱动单元传送到扫描器单元4a和4b的量的方法。在结构部件的评价点处的振动的幅度X[mm]、输入到结构部件中的负载的量F[N]、以及传递函数H[mm/N](给定点的每单位负载的振动)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X=F·H…(1)
使等式(1)中的X、F和H适于与上述可归因于扫描器单元4a和4b的振动以及扫描器单元4a和4b的内部部件的振动的图像缺陷相关的问题导致以下的推导。
首先,评价点的振动X是作为扫描器单元4a中的最终光束偏转点、且与间距异常紧密关联的第二镜子204a的振动X。这里假定可通过等式(1)限定其特性的结构是扫描器单元4a和扫描器支条13a,则输入负载F的量是注入到这些结构中的负载量。因此,输入负载F的量可被认为是通过后板10和前板单元14传送并且导致扫描器支条13a振动的负载量。并且,这些结构中的每一个的传递函数H可被表达为作为从扫描器支条13a的侧板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二镜子204a或光束偏转点的每个结构的一部分的传递特性。
这里,用于减少评价点振动X(光学部件的振动)的可能方法中的一种是减小传递函数H。例如,能够增加扫描器支条13的厚度和/或它沿与其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弯曲的次数、或者向扫描器单元4a提供内部的肋(rib),以便增加扫描器支条13的刚度。还能够将弹性部件附接到光学部件(例如,第二偏转镜子204a)以减少光学部件在特定模式(specific mode)中与传送到它的振动共振的量。两种方法均需要附加的措施,这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在本发明中,作为用于减少评价点振动X的方法,关注输入负载F的量(即,输入负载通过侧板传送到扫描器13a的量),而不是传递函数H。
下面,描述用于减少输入负载F的方法。一般来说,关于静刚度问题,已知的是,如果力通过由刚度不同的两个部分构成的部件传送,那么,与刚度较低的部分相比,它通过刚度较高的部分传送更多。例如,参照图4,这里假定负载f通过由刚度不同的多个部分(振动传送路径)构成的部件传送;顶部路径和底部路径的刚度K比中间路径的刚度k大。在这种情况下,负载通过中央路径传送的量f2比负载f分别通过顶部路径和底部路径传送的量f1和f2小。因此,很显然,如果希望减小具有多个负载传送路径的结构部件的特定路径的负载传送量,那么只需要使特定路径的刚度比其它路径小。
如果能够向与振动相关的问题应用诸如上述构思的构思,那么只需要使从作为振动源的驱动单元中的每一个到扫描器支条13a的负载路径在刚度上比其它负载路径小。通过使从驱动单元中的每一个到扫描器支条13a的负载路径在刚度上比其它负载路径小,导致扫描器支条13a振动的输入负载F被传送到sss13a的量变得较小,并因此变得能够减少第二偏转镜子204a的振动量X。
在本发明中,侧板不被视为与转印函数H相关。相反,由于以下的原因,它被认为是传送负载的结构部件(即,输入负载F)。即,这基于保持驱动单元的侧板的特定模式对评价点的振动X(光学部件的振动)几乎没有影响的常规知识。
[作为振动的对策的具体结构布置]
下面,参照图5-8,描述本实施例中作为振动的对策的具体结构布置。图5是图2所示的扫描器单元4a和4b被固定到其上的主结构的部分。顺便说一下,以下,仅详细描述扫描器单元4a和扫描器支条13a。扫描器单元4b和扫描器支条13b的描述与扫描器单元4a和扫描器支条13a的描述相同。
扫描器单元4a在扫描器支条13a的三个点处被保持到扫描器支条13a。它沿箭头标记Z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的垂直方向)保持被三个叶片弹簧加压。扫描器支条13a被固定到主框架50的后板10。因此,扫描器支条13a与用于将作为图像形成部分的扫描器单元4a固定到支撑扫描器单元4a的主框架50的部件相当。
扫描器支条13a具有:扫描器单元4a与其附接的底部33c、和通过沿方向Z弯曲底部33c的关于方向Y的纵向端部形成并且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分别附接到前支条14a和后板10的一对弯曲部分33a和33b。因此,扫描器单元4a通过被上述的叶片弹簧加压而保持到扫描器支条13a的底部33c。扫描器单元4a通过上述的叶片弹簧保持到底部13a的原因在于,即使扫描器支条13a因热而变形,该变形也可被叶片弹簧吸收以防止扫描器单元4a变形。
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弯曲部分33a和33b被附接到后板10(第一支撑部件)和前支条14a(第二支撑部件),使得弯曲部分33a和33b变得彼此平行。作为一对第一支撑部件的后板10和前支条14a跨越扫描器单元4a被设置的空间彼此相对,由此被定位为沿方向Z平行。后板10和包括前支条14a的前板单元14通过作为连接部分的连接支条18-23彼此连接。
弯曲部分33a通过其三个部分26、27和28被固定到后板10。关于弯曲部分33b,它通过其两个连接部分29和30固定到前支条14a。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部分包括小的螺钉。并且,作为扫描器支条13a固定到其上的板中的一个的后板10具有开口126(第一开口)、开口127(第一开口)和开口128(第一开口),而作为扫描器支条13a固定到其上的另一个板的前支条14a具有开口129(第二开口)和开口130(第二开口)。这些开口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们分别与连接部分(26、27、28、29和30)同心,并且分别绕着相应的连接部分同心地延伸不小于180°。即,开口126-130中的每一个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绕着相应的连接部分(孔)以字母C的形状同心地延伸不小于180°。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26-130是关于弯曲部分33a和33b的厚度方向的通孔。
这里,连接部分26-28是弯曲部分33a的弯曲部分33a通过其固定到后板10的部分。连接部分26处于扫描器单元4a的中央(图5中的线B-B′)一侧,并且连接部分27和28处于另一侧。更具体地,关于扫描器单元4a的方向X的弯曲部分33a的左侧通过连接部分26被固定到后板10,而弯曲部分33a的右侧通过连接部分27和28被固定到后板10。并且,开口126-128相对于连接部分26和28位于关于方向X的弯曲部分33a的中央侧。即,开口126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在图5中至少环绕连接部分26的右侧,而开口127和128被定位为使得它们在图5中分别至少环绕连接部分27和28的左侧。
类似地,作为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附接到前支条14a的弯曲部分33b的部分中的一个的连接部分29处于弯曲部分33b的中心线(图5中的线B-B′)的一侧,而连接部分30处于弯曲部分33b的中心线(图5中的线B-B′)的另一侧。更具体地,关于扫描器单元4a的方向X的图5中的弯曲部分33b的左侧通过连接部分29被固定到前支条14a,而图5中的弯曲部分33b的右侧通过连接部分30被固定到前支条14a。并且,分别同心地包围连接部分29和30的开口129和130相对于连接部分29和30定位于关于方向X的弯曲部分33b的中央侧。即,图5中的同心地包围左连接部分29的开口129被配置为使得它至少环绕连接部分29的右侧。至于在右连接部分30的邻近形成的开口130则被定位为使得它环绕连接部分30的左侧。这五个开口126-130在配置上相同,尽管它们在它们环绕的相应连接部分的侧上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保持扫描器单元4a的扫描器支条13a具有连接部分26-28,通过该连接部分26-28,扫描器支条13a被附接到作为主框架50的一部分的后板10。它还具有同心地包围连接部分26-28的开口126-128。并且,扫描器支条13a具有连接部分29和30,通过该连接部分29和30,扫描器支条13a被附接到也作为主框架50的一部分的前支条14a。它还具有同心地包围连接部分29和30的开口129和130。因此,穿过连接部分26-30的从由主框架50支撑的驱动单元到扫描器支条13a的负载路径在刚度上比其它负载路径小。换句话说,上述等式(1)中的输入负载F较小,因此,扫描器支条13a的评价点和扫描器单元4a的评价点在幅度X上较小。
这里,是扫描器支条13a的弯曲部分33a和33b具有开口126-130。因此,由于以下原因,存在与结构的传递特性相关的等式(1)中的传递特性H不增加的效果。即,关于基本的特定模式,弯曲部分33a和33b具有的开口对“结构部件”的传递特性(特性频率)具有很小的影响。关于特定模式,存在扫描器支条13a的底部33c振动的模式、扫描器单元4a沿方向Z刚性振动的模式和扫描器单元4a以被扭转(twist)的方式振动的模式。因此,如果例如在底部33c与扫描器单元4a之间的连接点周围形成开口,则“结构部件”将能够在上述特定模式中改变,因此,“结构部件”的传递特性H将增加。因此,即使可通过开口的形成减小输入负载F,结构部件的传递特性H也增加。因此,评价点的幅度X将可能不减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大可能受上述特定模式中的振动影响、并且也不太可能通过开口的形成而在特定模式中改变的弯曲部分33a和33b具有开口。
[开口的配置]
下面,参照图6和图7,描述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开口126-130中的每一个的配置。顺便说一下,开口126-130在配置上相同。因此,作为代表所有开口的开口,仅描述开口126的配置。开口126被形成为使得它连续环绕连接部分26不小于180°。在本实施例中,扫描器支条13a的厚度为1mm,并且以环绕连接部分26的方式被定位的开口126的外径为15mm、内径为11mm且环绕角度θ为270°。即,开口126为弧的形式。开口126的中心和连接部分26的中心(小螺钉的中心)彼此大致重合(coincide)。
开口126的尺寸是任选的,只要弯曲部分33a和33b充分地保持刚性(换句话说,一部分(连接部分26)不断裂)。关于直径方向的开口126的尺寸,例如,开口126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内径变为11mm且其外径落在15mm-19.6mm的范围内。顺便提及,使开口126的内径为11mm的原因在于确保连接部分26具有用于小螺钉的头部的区域(座)。关于开口126对连接部分26的环绕角度θ,只要它不大于300°,弯曲部分33a就具有充分的刚度。因此,希望角度θ不大于300°。然而,考虑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其装运期间可能将落下并且同时考虑产生的振动和撞击,希望角度θ不大于270°,以在刚度上提供一些宽容度(latitude)。关于角度θ的最小值,由于以下原因,希望它为180°。
图7和图6是与开口126环绕连接部分26的角度θ相关的示图。更具体地,它们示出开口126对连接部分26的环绕角度θ与扫描器支条13a的刚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该示图示出,随着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增加,与不具有开口(即,当θ=0时)的结构部件相比,结构部件(由板形成)在刚度上改变多少。这些结果是通过使用有限元方法(FEM)获得的。更具体地,参照图6,连接部分26被约束,并且在图中从两个方向(即,水平方向Fx和垂直方向Fz)向其施加单位量的静负载的点(连接部分26)所出现的位置偏离量的倒数被用作刚度的量。并且,开口126被形成为使得它变得关于水平线C-C′对称,以防止模型通过负载而旋转。参照图7,关于水平负载Fx,当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时,连接部分26的刚度大致线性减小。从图7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为180°时,连接部分26的刚度大致减小28°。另一方面,关于垂直负载Fz,当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小时,减小连接部分26的刚度不是有效的。然而,当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增加到不小于180°时,其减小连接部分26的刚度的有效性增加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增加的量的平方。例如,当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不大于120°时,连接部分26的刚度减小的量不大于5%。然而,当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增加到180°、240°和300°时,连接部分26的刚度分别减小13%、30%和50%。因此,很显然,如果希望关于负载被输入(来自驱动单元的负载Fx和Fz)的所有方向减小连接部分26的刚度,则希望开口126的环绕角度θ不小于180°(半圆周)。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被设定为270°。连接部分26及其邻近的该配置对于关于水平和垂直输入负载Fx和Fz使连接部分26的刚度减小大致40%是有效的。
[开口的定位]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的环绕角度θ的开口126相对于扫描器支条13a的连接部分26的定位。顺便说一下,图5所示的扫描器支条13a的开口129和130与扫描器支条13a的连接部分29和30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构思上与开口126和连接部分26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因此,以下,仅详细描述开口129和130相对于前支条14a的连接部分29和30的定位。即,不描述开口126-128相对于后板10的连接部分26-28的定位。
图8的部分(a)分别是扫描器支条13a和前支条14a的连接部分29和30的截面图(在图5中,在与连接部分29的中心和连接部分30的中心重合的平面上)。参照图8的部分(b)和图8(c),如上所述,开口129和130的关于方向X的定位(姿态(attitude))相对。扫描器支条13a具有的开口意在关于所有方向(来自驱动单元的输入负载Fx和Fz)减小连接部分的刚度。因此,它们以上述的位置和姿态形成。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参照图8的部分(a),由于扫描器支条13a的弯曲部分33b具有开口129和130,因此弯曲部分33b被来自图中的方向Fx的负载沿方向X压缩。因此,为了减小要沿方向X被压缩的弯曲部分33b的负载路径的刚度,开口129和130被定位在连接部分29和30的扫描器单元4a侧。
扫描器单元4a具有的开口在负载Fx为主导的情况下是有效的。因此,在负载Fx为主导的情况下,开口的姿态可反向。实质上,所有需要的是开口存在于负载通过其向扫描器单元4a传送的路径中,使得开口的存在减小路径的刚度。然而,希望开口置于例如连接部分29与扫描器单元4a之间的主导负载传送路径中、和连接部分30与扫描器单元4a之间的主导负载传送路径中。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分33a具有分别环绕连接部分26-28不小于180°的开口126-128。因此,能够减少振动在多个传送模式中的任何一个中从驱动单元传送到扫描器单元4a的量,尽管用于防止振动传送的手段在结构上简单。即,开口126-128分别被设置在弯曲部分33a的连接部分26-28的邻近,通过连接部分26-28,扫描器支条13a被附接到支撑各种驱动单元的主框架50的后板10。并且,开口129和130分别被设置在弯曲部分33b的连接部分29和30的邻近,通过连接部分29和30,扫描器支条13a被附接到主框架50的前支条14a。因此,扫描器支条13通过其被附接到主框架50的连接部分26-30的邻近在刚度上比装置主组件的其它部分小。因此,负载通过连接部分26-30输入到扫描器支条13a中的量较小。换句话说,从主框架50,与通过连接部分26-30到扫描器支条13a相比,可归因于来自驱动单元的振动的负载以较大的量被传送到在刚度上较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它部分。因此,扫描器支条13a在它接收可归因于驱动单元的振动的量上较少。因此,扫描器单元4a在它接收来自驱动单元的振动的量上较少。因此,图像形成装置不太可能遭受诸如间距异常的图像缺陷。
并且,在扫描器支条13a与主框架50之间不安置例如由橡胶或类似的物质形成的冲击吸收部件。因此,确保扫描器单元4a和感光鼓3相对于彼此保持精确地定位。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甚至在扫描器单元4a与扫描器支条13a之间不安置冲击吸收部件。因此,扫描器单元4a和感光鼓3以较高级别的精度彼此保持精确地定位。顺便说一下,如果由橡胶或类似的物质形成的弹性部件被用于减少振动传送到扫描器单元4a的量,那么弹性部件将可能因环境原因和/或时间的逝去被使得劣化,因此将不能连续地减少振动传送到扫描器单元4a的量。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比较,不利用这样的弹性部件,因此能够长时间段连续地减少振动传送到扫描器单元4a的量。
[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9,描述为了确认本实施例的有效性而进行的试验。图9示出拥有具有上述的字母C形状的开口126-130的扫描器支条13a的弯曲部分33a和33b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不具有开口126-130的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关于振动幅度的比较结果。在试验中,振动在两个条件(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下被施加到主框架50,并且在各个频率处测量振动的幅度。在第一条件(振动1)中,假定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是驱动力源。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被附接到后板10(振动沿方向Z被传送)。因此,振动产生器位于定影设备驱动单元12的邻近。关于第二条件(振动2),假定振动源是附接到后板10的调色剂回收设备驱动单元25(振动沿方向Z被传送)。因此,其驱动力源被附接到前板单元14。因此,振动产生器位于调色剂回收设备驱动单元25的邻近。
在试验中,使用图2所示的主框架50。作为评价点,对于两个试验选择用于黑色成分的扫描器单元45的第二镜子204。关于振动产生,如果驱动单元作为振动源操作(即,如果操作齿轮系和马达),那么仅对于特定频率进行评价。因此,本实施例中,振动产生器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置于驱动力源的邻近。并且,跨越关于频率的整个振动谱、在关于振动的相同条件下评价评价点的振动幅度。即,振动产生器的振动量(幅度)保持稳定,并且以扫描整个频率范围的方式在频率上逐渐改变。在评价点处测量振动的幅度。在这些试验中,振动的频率在0-1280Hz的范围内改变。并且,在每个频率处产生1.6秒的长度的振动。
图9中的“没有振动”(点线)指示不具有开口的连接部分的振动水平(幅度)。实线代表具有开口126-130的连接部分的振动水平(幅度)。被圆圈包围的数字1、2和3(模式1、2和3)代表通过使用与振动试验相独立地执行的模态试验提取和分离的特定模式中的每一个的范围。顺便说一下,“模态试验”是被执行以识别对象的动态特性(模式特性)的振动试验。在振动试验中,向作为振动对象的主框架50的给定点施加振动。然后,振动输入和加速度两者被测量以提取作为试验对象的第二镜子204的特性。当上述等式(1)中的项被由此获得的值(特性)替代时,加速度为X;试验对象的特性为H;并且振动输入为F。在这些试验中,在第一和第二条件(振动1和2)两者下,振动的幅度跨越三个特定模式范围出现峰值。
如从图9的部分(a)和图9(b)可以清楚地看到的,不管条件如何,设置开口都在每个特定模式中减小评价点的振动幅度。图9的部分(c)是示出振动的幅度减小的量与三个特定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它示出图9的部分(a)和图9(b)中的三个模式(模式1、2和3)中的每一个中的平均幅度值相对于不设置开口时的比。因此,如果振动的幅度减小,那么幅度的变化率变为负。如从图9的部分(c)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通过如本实施例那样在连接部分的紧邻处形成开口,在所有的特定模式(模式1、2和3)中,不管振动传送到连接部分的方向(振动1和2)如何,都能够减小连接部分的振动幅度。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10,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除了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的结构布置以外,前支条14a还具有用于使扫描器支条13a和前支条14a相对彼此地精确地定位的定位部分。在其它方面,本实施例中的结构部件和它们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物相同。因此,以下,描述集中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前支条14a具有与前支条14a集成地形成,或者与前支条14a独立地形成并然后附接到前支条14a的一对定位销31a和31b。另一方面,扫描器支条13a的弯曲部分33b具有作为定位孔的一对孔32a和32b,定位销31a和31b可嵌入(fit)到一对孔32a和32b中。因此,当扫描器支条13a被附接到主框架50时,扫描器支条13a可相对于前支条14a被精确地定位。并且,能够防止随着时间的逝去前支条14a和扫描器支条13a由于小螺钉的滑动等而在位置上彼此偏离的问题。
更具体地,两个定位销31a和31b中的一个被用于关于两个方向X和Y使前支条14a和扫描器支条13a相对于彼此精确地定位,并且,另一销31被用于关于方向Z精确地定位前支条14a和扫描器支条13a。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孔32a和32b中的一个为圆形,而另一个沿方向Z被拉长(elongate),使得前支条14a和扫描器支条13a关于与拉长孔32的短轴平行的方向彼此精确地定位。例如,使孔32a为正圆,而赋予孔32b拉长的圆形状。因此,定位销31a和31b分别嵌入到孔32a和32b中,以相对于前支条14a精确地定位扫描器支条13a。然后,通过使用小的螺钉将扫描器支条13a固定到前支条14a。
处于连接部分29和30的邻近的这些定位部分不具有像小的螺钉那样的强度。因此,几乎不出现该定位结构负面影响开口的有效性。本发明基于通过减小特定路径相对于其它路径的刚度使输入到结构部件中的负载F转移到特定路径的思想。换句话说,不是意在吸收(衰减)振动。因此,能够减少振动传送到每个扫描器单元4的量,同时确保每个扫描器单元4和相应的感光鼓3相对于彼此保持精确地定位。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突出(protrusion)为销的形式。但是,它们可以是通过压纹(emboss)或者通过前支条14a的切割弯曲(cutting-and-bending)(垂直直立)部分形成的结构部件的形式。并且,扫描器支条13a可以具有定位突出,而前支条14a可以具有定位孔。并且,后板10和扫描器支条13a具有诸如上述定位部件的定位部件不是强制性的。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是扫描器支条13a具有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比较,是主框架50(图2)具有开口。顺便说一下,在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固定到后板10的连接部分的邻近设置开口的构思在原理上与在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连接到前支条14a的连接部分的邻近设置开口的构思相同。因此,仅详细描述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连接到前支条14a的连接部分29和30具有的开口229和230。即,不描述扫描器支条13a与后板10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11,前支条14a的连接部分29和30的邻近分别具有开口229和230。用于保持扫描器支条13a的主框架50具有的开口在相位(方向)上与前面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扫描器支条13a具有的开口不同。更具体地,从扫描器单元4a的中心线B-B′,开口229和230分别处于连接部分29和30的相对侧。
更具体地,相对于扫描器单元4a的中心线B-B′,连接部分29和30分别是扫描器单元4a的一侧和另一侧弯曲部分33b和前支条14a通过其彼此连接的部分。即,图11的部分(a)所示的处于左连接部分29的邻近的开口229以图11的部分(c)所示的至少环绕连接部分29的右侧的方式延伸。关于图11的部分(a)所示的处于左连接部分30的邻近的开口230,以图11的部分(b)所示的至少环绕连接部分30的左侧的方式延伸。换句话说,开口的位置反向,这取决于哪个部件具有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应对来自图中的方向Fx的负载,从连接部分29和30到扫描器支条13a的路径在前支条14a侧减小刚度。因此,从扫描器单元4a的中心线B-B′,开口位于连接部分29和30的相对侧。顺便说一下,是当Fx负载为主导时,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定位开口对减少振动传送到连接部分29和30的量是有效的。因此,在Fx负载为主导的情况下,即使是主框架50的前支条14a等具有开口,开口也可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被定位。并且,在负载Fx从连接部分29和30的外侧(相对于扫描器单元4a的中央的相对侧)传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是特别有效的。即,在主框架50的前支条14a等具有开口的情况下,希望开口关于负载从振动源向扫描器单元4a传送的方向处于连接部分29和30的上游侧。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可减少通过连接部分29和30负载被输入到扫描器支条13a的量。除了上述结构部件及其功能以外,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相同。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12,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主框架50(图2)和扫描器支条13a两者均具有置于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即,扫描器支条13a如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具有开口129和130,而且,主框架50的前支条14a如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那样具有连接部分返回(return)螺钉229和230。通过在连接部分29和30的邻近设置四个开口129、130、229和230,到扫描器支条13a的负载路径进一步减小刚度,因此,振动通过负载路径传送的量进一步减小。顺便说一下,在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连接到后板10的连接部分的邻近安置开口的构思在原理上与在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连接到前支条14a的连接部分中安置开口的构思相同。并且,除了上述结构布置和它们的作用以外,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相同。
<实施例5>
下面,参照图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开口被形成为使得它们以环绕相应的连接部分不小于180°的方式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比较,两个或更多个开口被设置在每个连接部分的邻近,使得开口的组合环绕连接部分不小于180°。尽管仅参照连接部分26的邻近的开口描述本实施例,但其它连接部分的邻近的开口与连接部分26的邻近的那些相同。
参照图13,在连接部分26的邻近设置多个开口。这些开口在关于连接部分26的半径方向的位置上不同。每个开口的曲率中心与连接部分26的中心重合。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开口326a、326b、426a和426b被设置在连接部分26的邻近。可以是主框架50或者扫描器支条13a具有开口326a、326b、426a和426b。在本实施例中,是扫描器支条13a的弯曲部分33a具有开口326a、326b、426a和426b。并且,多个开口326a、326b、426a和426b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连接部分26完全被开口326a、326b、426a和426b的组合环绕。
为了更具体地描述,开口326a和326b被定位为使得它们与其中心与连接部分26的中心(小螺钉的轴线)重合的圆重合,而开口426a和426b被定位为使得它们与半径比第一个圆大且其中心与连接部分26的中心重合的另一个圆重合。即,一对开口326a和326b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们与半径不同且其中心与连接部分226的中心重合的两个圆中的内圆重合,而一对开口426a和426b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们与两个圆中的外圆重合。并且,关于图13中的垂直方向(方向Z),开口326a和326b被定位为使得前者处于连接部分26的底侧,而后者处于连接部分26的顶侧。关于开口426a和426b,它们关于图13中的左右方向(方向X)分别被定位于连接部分26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它们关于连接部分26的中心被对称地定位。并且,开口326a和326b以环绕连接部分26120°的方式延伸。并且,它们被定位为使得它们的一半向与方向Z平行且与连接部分26的中心重合的线的左方延伸与60°相当的距离,而另一半向与方向Z平行的线的右方延伸。关于开口426a和426b,它们沿与连接部分26的圆周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与120°相当的距离。更具体地,它们被定位为使得关于与连接部分26的中心重合的水平线它们的上半部向上延伸与60°相当的距离,而下半部向下延伸与60°相当的距离。因此,多个开口326a、326b、426a和426b的组合在关于连接部分26的圆周方向彼此重叠的同时完全环绕连接部分26。在多个开口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们关于连接部分26的圆周方向彼此重叠的情况下,从减少振动通过连接部分传送的量的观点,希望相邻的两个开口的组合连续地环绕连接部分26不小于180°。
更具体地,使扫描器支条13a的厚度为1.0mm。并且,使向内的开口326a和326b的内径为8mm、外径为11mm且环绕角度θ为120°,而使向外的开口426a和426b的内径为15mm、外径为18mm且环绕角度θ为12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6完全被多个开口的组合环绕。因此,不管振动是来自方向X(负载Fx)还是方向Z(负载Fz),振动传送到连接部分26的量都令人满意地减小。顺便说一下,可通过使用上述有限元方法(FEM)的静刚度试验适当地设定环绕的配置、数量和角度θ。本实施例中上述部分以外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上述前面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对应物相同。
<实施例6>
下面,参照图14,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描述中,集中点在保持扫描器单元4a的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连接到主组件50的扫描器支条13a的部分(包含它们的邻近)上。然而,可归因于附接到主框架的驱动单元的振动的间距异常是可归因于从扫描器单元4a投影的激光束与感光鼓之间的位置偏离的问题。因此,由于以下原因,也出现间距异常。即,已在驱动单元内出现的振动通过主框架到达感光鼓3,并且导致感光鼓3振动。作为结果,激光束与感光鼓3之间的位置关系周期性地改变。因此,出现间距异常。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作为保持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3的处理盒的部分的盒保持框架51与主框架50之间的连接点。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分的邻近形成的开口与在扫描器单元4a与主组件50之间的连接点的邻近形成的那些基本相同。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对应物类似的本实施例中的盒支撑框架51与主框架51之间的连接点的部分完全不描述,或者仅简要描述。并且,它们完全不被示出,或者仅示意性地被描述。即,本实施例的描述集中于本实施例的表征本实施例的部分。
图14是包括感光鼓3的处理盒2通过其保持到主框架50的结构部件的截面图。包含感光鼓3的处理盒2由作为感光鼓3通过其被固定到主框架50的部分的盒支撑框架51保持。盒支撑框架51由通过使用小的螺钉44-47彼此附接的四个部件(更具体为支条34、35、36和37)构成。盒支撑框架51与主框架50的后板10和前支条14a连接。即,一对支条34和35分别与前支条14a和后板10连接。前支条14a和后板10是位于安置感光鼓3的空间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一对支撑部分。
具体地,作为用于通过盒支撑框架51和支条34的一侧支撑盒支撑框架51和支条34的支撑板的前支条14a在连接部分38和39处(通过使用小的螺钉)彼此连接。并且,作为另一侧的支撑板的后板10和作为另一侧的固定板的盒支条35在定位部分40和41处相对于彼此定位。定位部分40是定位销42a和定位销42a嵌入其中的定位孔43a的组合。定位部分41是定位销42b和定位销42b嵌入其中的定位孔43b的组合。
定位销42a和42b形成为支条35的集成部分,或者与支条35分开形成并附接到支条35。另一方面,后板10具有定位销34c和34d可嵌入到其中的定位孔43a和43b。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3a和43b中的一个形成为圆形,而另一个被赋予其长轴与方向Z平行的拉长的圆形状。即,定位孔43a和43b被配置为使得支条35和后板10沿与拉长孔的短轴平行的方向对齐。例如,使定位孔43a为圆形,而定位孔43b可以被拉长。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盒支撑框架51的盒支条34具有分别在连接部分38和39的邻近形成(如图14的部分(b)和图14(c)所示的那样被定位)的一对开口138和139。开口138和139的配置和定位的细节与图6所示的开口相同。关于相对于连接部分开口138和139在姿态上的定位与图8所示的开口相同。即,连接部分38处于感光鼓3的旋转轴的一侧,而连接部分39处于另一侧。连接部分38和39将盒支条34连接到前支条14a。盒支条34具有被配置和定位为使得它们分别处于连接部分38和39的感光鼓侧的开口138和139。
如图14的部分(d)和图14(e)所示,盒支撑框架51的盒支条35具有分别位于定位部分40和41的邻近的一对开口140和141。开口140和141的配置和定位的细节与上述开口138和139相同,因此在这里不描述它们。
在本实施例中,盒支撑框架51的盒支条35和后板10不通过使用小的螺钉彼此连接。它们仅通过定位销34c和34d与定位孔之间的接合(engage)而相对于彼此定位并且彼此保持。因此,与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不同,盒支撑框架51的后端部分由后板10支撑,并且通过定位销42a和42b分别与定位孔43a和43b之间的接合被定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42a和42b与定位孔43a和43b之间的接合点具有充分量的保持力。因此,这些点可被视为连接部分(元素)。这些接合点用作定位部分40和41。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38和139分别被设置在连接部分38和39的邻近,并且开口140和141被设置在定位部分40和41的邻近。因此,不管从哪个方向输入负载,都能够减小振动(负载)通过其被输入到盒支撑框架51中的路径的刚度。因此,能够减少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振动感光鼓3被使得振动的量。因此,能够防止出现诸如间距异常的图像缺陷。
上述的开口配置和开口定位不意在关于开口配置和开口定位限制本实施例。即,本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所有开口配置和开口定位是相容的。
<其它>
在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弯曲部分33a和33b、后板10和前支条14a由一块金属板等形成,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然而,不具有开口的部件不需要是平的。例如,在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附接到主框架50的弯曲部分33a和33b具有开口的情况下,弯曲部分33a和33b附接到的主框架50的支撑部分不需要由一块金属板等形成。例如,它们可以是柱状的。类似地,在由一块金属板等形成并且支撑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支撑的后板10和前支条14a具有开口的情况下,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附接到后板10和前支条14a的扫描器支条13a的部分不需要是平的。例如,它们可以是柱状的。类似地,同样在第六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一块金属板等形成的盒支条34和35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后板10和前支条14a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然而,不具有开口的部件不需要是平的。
并且,在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开口被设置在保持扫描器单元4a的扫描器支条13a通过其被连接到主框架50的连接部分的邻近。然而,这些实施例不意图关于开口的配置和定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开口可以被设置在扫描器单元4a与扫描器支条13a之间的连接点的邻近。这里,在开口被设置在扫描器支条13a的底板33c与扫描器单元4a之间的连接点的邻近的情况下,主框架将能够在特定模式中改变,并因此将在传送特性H上增加。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主结构在传送特性H上不增加,即使开口被设置在上述连接部分中,尽管它取决于主结构(结构部件)的传送特性。即使在结构部件在传送特性H上增加的情况下,只要开口减少输入负载被传送的量的量大于结构部件的传送特性H的增加,开口就可被设置在该区域中。
并且,连接手段不需要限于小的螺钉。即,只要它可维持保持部分和要被保持的部分被连接,就可以利用小的螺钉以外的手段。例如,保持部分和要被保持的部分可以通过使用突出与凹陷或孔之间的接合、焊接、卷曲(crimp)、或螺母和螺栓的组合彼此连接。
并且,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能够执行前面的机器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除了全色图像形成装置以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除了诸如上述的所谓的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外,本发明可应用于所谓的直接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本发明可应用于在结构上不同的各种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3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图像;
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被配置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保持部分;
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被配置为使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彼此紧固;以及
弧形开口部分,该弧形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在围绕所述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中的在所述紧固部分中更靠近图像形成单元的至少一个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多个支撑构件,并且保持部分在所述保持部分的一个表面和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相对表面处被所述支撑构件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中且在围绕所述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的第二弧形开口部分,其中,所述紧固部分被所述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围绕所述紧固部分连续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包括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的多个这样的弧形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紧固部分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被所述多个开口包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被多个这样的紧固部分紧固,并且对于所述紧固部分中的每一个设置所述开口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为携载图像的感光构件,并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被配置为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包括被配置为携载图像的感光构件的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紧固部分包括螺钉。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图像;
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被配置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第一支撑构件,该第一支撑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部分的一个表面处支撑所述保持部分;
第二支撑构件,该第二支撑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部分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表面处支撑所述保持部分;
第一紧固部分,该第一紧固部分被配置为使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彼此紧固;
第二紧固构件,该第二紧固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彼此紧固;
第一弧形开口部分,该第一弧形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在围绕所述第一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第一紧固部分延伸;以及
第二弧形开口部分,该第二弧形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并且在围绕所述第二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第二紧固部分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中的在所述第一紧固部分中更靠近图像形成单元的至少一个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中的在所述第二紧固部分中更靠近图像形成单元的至少一个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被设置在保持部分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中且在围绕所述第一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第一紧固部分延伸的第三弧形开口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分被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三开口部分包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开口部分被设置在保持部分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中且在围绕所述第二紧固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第二紧固部分延伸的第四弧形开口部分,其中,所述紧固部分被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和所述第四开口部分包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绕着所述第一紧固部分连续地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包括基本上绕着所述第一紧固部分延伸的多个这样的第一弧形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分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被所述多个开口包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以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包围相应的紧固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包括基本上绕着所述紧固部分延伸的第一弧形开口和第二弧形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紧固部分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被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包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为携载图像的感光构件,并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被配置为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包括被配置为携载图像的感光构件的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分包括螺钉。
2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图像;
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被配置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保持部分;
定位部分,该定位部分被配置为通过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构件中的一个上的突起与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构件中的另一个上的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来确定所述保持部分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的位置;以及
开口部分,该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以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包围所述定位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中的在所述定位部分中更靠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至少一个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多个支撑构件,并且保持部分在所述保持部分的一个表面和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相对表面处被所述支撑构件支撑。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中且在围绕所述定位部分的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基本上绕着所述定位部分延伸的第二弧形开口部分,其中,所述定位部分被所述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包围。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绕着所述定位部分连续地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被多个这样的定位部分定位,并且对于所述定位部分中的每一个设置所述开口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为携载图像的感光构件,并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被配置为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分基本上绕着所述定位部分是弧形的,并且在至少不小于180°且小于360°的范围中围绕所述定位部分延伸。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突起为销的形式,并且所述接合部分为孔的形式。
CN201610154379.0A 2015-03-20 2016-03-18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5988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7876A JP2016177164A (ja) 2015-03-20 2015-03-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57876 2015-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350A true CN105988350A (zh) 2016-10-05

Family

ID=5558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4379.0A Pending CN105988350A (zh) 2015-03-20 2016-03-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1852B2 (zh)
EP (1) EP3070534A1 (zh)
JP (1) JP2016177164A (zh)
KR (2) KR20160113041A (zh)
CN (1) CN1059883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973A (zh) * 2020-12-11 2022-06-14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3134B2 (ja) * 2015-01-06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EP3680727B1 (en) * 2017-08-31 2023-10-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Unit housing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7387305B2 (ja) * 2019-06-25 2023-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62686B2 (en) 2020-12-11 2023-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ldham coupl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44786B2 (en) * 2021-04-26 2023-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68417A (ja) 2021-04-26 2022-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5699A (ja) * 2000-02-25 2001-08-31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9380A (ja) * 2003-08-12 2005-03-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5187A (ja) * 2011-07-22 2013-02-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54082A (ja) * 2011-09-01 2013-03-2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偏向器の取付構造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83490A (zh) * 2012-05-01 2013-11-0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1501A (en) * 1985-07-03 1988-1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head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two-sided floppy disk drive
JPS626458A (ja) * 1985-07-03 1987-0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両面形フレキシブルデイスク装置
JP2767666B2 (ja) * 1992-06-01 1998-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ヘッド用スプリングアーム
JPH08278670A (ja) 1995-04-10 1996-10-22 Ricoh Co Ltd レーザ走査装置
JPH09146324A (ja) 1995-11-24 1997-06-06 Sharp Corp レーザ記録装置
JP3714450B2 (ja) * 1998-10-09 2005-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53411B2 (ja) * 1999-04-12 2004-08-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測定装置及びそのジンバルバネの製造方法
JP2001154436A (ja) * 1999-11-24 2001-06-0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87066A (ja) * 2001-03-27 2002-10-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ビーム遮断装置
JP2003191569A (ja) * 2001-12-27 2003-07-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0047A (ja) * 2004-03-29 2004-08-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1559B2 (ja) * 2010-05-28 2013-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支持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76B2 (ja) * 2012-12-27 2015-09-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7909B2 (ja) * 2013-02-22 2016-04-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の保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143B2 (ja) 2013-04-25 2014-06-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030382A1 (en) * 2013-08-26 2015-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vibration hand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5699A (ja) * 2000-02-25 2001-08-31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9380A (ja) * 2003-08-12 2005-03-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5187A (ja) * 2011-07-22 2013-02-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54082A (ja) * 2011-09-01 2013-03-2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偏向器の取付構造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83490A (zh) * 2012-05-01 2013-11-0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973A (zh) * 2020-12-11 2022-06-14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71648A (ko) 2019-06-24
US10571852B2 (en) 2020-02-25
EP3070534A1 (en) 2016-09-21
JP2016177164A (ja) 2016-10-06
KR20160113041A (ko) 2016-09-28
US20160274530A1 (en)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835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4174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vibration reducing member
US6823158B2 (en) Tandem style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770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posure support member
JP60372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329731A1 (en) Fitting structure for process cartridge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is structure
JP5144240B2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942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50253695A1 (en) Unit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14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08893A (zh) 阻尼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1674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453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9343B2 (ja)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590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27163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9708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92302B2 (ja) フレーム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62792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24015556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9177123A1 (en) Packing member and package
JP4614066B2 (ja) 像担持体の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331A (ja) 樹脂部品、樹脂部品からな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樹脂部品からな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94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763149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