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181B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181B
CN105988181B CN201610161958.8A CN201610161958A CN105988181B CN 105988181 B CN105988181 B CN 105988181B CN 201610161958 A CN201610161958 A CN 201610161958A CN 105988181 B CN105988181 B CN 105988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ousing
lens driving
disposed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19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8181A (zh
Inventor
辛承铎
韩珍石
朴泰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382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9635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850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2393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89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3023B/zh
Priority to CN202110758923.3A priority patent/CN113473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8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8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包括向上凸出的支撑部分;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与所述基部间隔开并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支撑部分及所述可移动单元接触。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总体上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这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随着各种移动电话的普及和无线互联网服务的商业化,消费者对移动电话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并且移动手机上已经安装各种类型的周边装置。一个典型的周边装置是将对象捕捉到照片或视频中的摄像头模块。
最近,使用了具有AF(自动聚焦)功能或OIS(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摄像头模块。此外,具有AF功能和OIS功能的摄像头模块需要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可移动地支撑透镜的弹性构件。
同时,常规的摄像头模块需要使用用于更精确的控制的反馈控制。然而,这种情形存在以下缺点,弹性构件在施加与弹性构件的共振频率(resonant frequency)相对应的外力时振荡。
发明内容
本公开将要解决的技术主题是提供在支撑构件的共振频率的增益(值)方面有所改善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本公开将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主题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用于防止弹性构件的振荡现象的阻尼器(damper)。本公开将要解决的又另一个技术主题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具有阻尼器丢失防止结构(lossprevention structure)以防止应用的阻尼器的丢失。
再者,本公开将要解决的技术主题是提供一种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所述摄像头模块被配置为通过透镜驱动装置获得AF功能和OIS功能的性能。
在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包括向上凸出的支撑部分;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与所述基部间隔开并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支撑部分及所述可移动单元接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阶梯部分,所述阶梯部分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的周边(periphery)并且具有与所述支撑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其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支撑部分及所述阶梯部分接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阶梯部分可以包括从所述可移动单元的周边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凸出部分的下侧的凹陷部分,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的侧表面与所述可移动单元的形成所述凹陷部分的周边相对,并且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凸出部分的下侧相对。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动子(mover),所述第一动子耦接至透镜单元并且包括第一可移动元件;以及第二动子,所述第二动子包括第二可移动元件,所述第二可移动元件与所述第一可移动元件相对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可移动元件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可移动元件与所述第二可移动元件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相对于所述第二动子可移动地设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耦接至所述第一可移动元件并且耦接至所述第二可移动元件,其中,所述阻尼器改善所述支撑构件的共振频率的增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可移动元件,所述第二可移动元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并且包括第二动子,其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定子(stator),所述定子包括第三可移动元件,所述第三可移动元件与所述第二可移动元件相对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子与所述基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动子通过所述第二动子与所述第三动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相对于所述定子可移动地设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阶梯部分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并且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的高度可以形成为以便当所述第二动子相对于所述定子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执行OIS(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时最小化(minimize)倾斜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子可以包括磁体,其中,所述第二动子可以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按照磁体粘附在所述磁体的内上侧的方式固定,并且其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可以在与所述磁体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阶梯部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阶梯部分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并且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的上端的高度可以等于或高于所述磁体的质心(centroid)。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阶梯部分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并且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的高度可以形成为以便不允许磁体脱落,即使在所述第二动子向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或倾斜时支撑部分撞击所述阶梯部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感测所述第二动子;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感测单元感测的感测值执行所述第二动子的OIS功能反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侧面支撑构件,所述侧面支撑构件耦接至所述基部及所述可移动单元以便相对于所述基部弹性地支撑所述可移动单元,并且其中,所述阻尼器可以改善所述侧面支撑构件的共振频率的增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阶梯部分可以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支撑部分的内侧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有所述阻尼器的第一沟槽。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沟槽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周边与所述第一表面接合的拐角区域,并且所述阻尼器可以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周边向外凸出的丢失防止部分的下表面、所述壳体的周边及柱状部分的上表面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阶梯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设置在支撑部分的上表面上并且设置有所述阻尼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沟槽可以由向下凹陷的支撑部分的上表面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沟槽可以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沟槽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垂直的第二沟槽侧表面;以及使所述第二沟槽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沟槽侧表面倾斜连接的第二沟槽斜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阶梯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沟槽,所述第三沟槽形成在所述支撑部分的上表面与内侧表面接合的拐角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基部;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与所述基部间隔开并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凸出,所述凸出从所述基部的周边向外凸出;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基部及所述凸出接触。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包括:PCB(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有图像传感器;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并且包括形成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空心孔;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上并且从所述空心孔的外侧向上凸出地形成;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基部间隔开以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耦接至所述基部及所述壳体;阶梯部分,所述阶梯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周边并且具有与所述支撑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支撑部分及所述阶梯部分接触。
在本公开的又另一个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包括:主体;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显示信息;以及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以拍摄图像或照片,其中,所述摄像头模块包括:PCB(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有图像传感器;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并且包括形成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空心孔;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上并且从所述空心孔的外侧向上凸出地形成;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基部间隔开以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耦接至所述基部及所述壳体;阶梯部分,所述阶梯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周边并且具有与所述支撑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支撑部分及所述阶梯部分接触。
为了解决上文所述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基部;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并且由所述基部可移动地支撑;柱状单元,所述柱状单元从所述基部向上凸出;柱状容纳单元,所述柱状容纳单元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设置有所述柱状单元;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插设在所述柱状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
柱状容纳单元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柱状单元的内侧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设置有所述阻尼器的第一沟槽。
所述第一沟槽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接合的拐角单元处,并且所述阻尼器可以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向外凸出的丢失防止单元的底表面、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和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上。
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设置在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上并且设置有所述阻尼器。
所述第二沟槽可以以这种方式构造使得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形成为在底面凹陷,并且所述第二沟槽可以包括:形成为与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沟槽上表面;形成为与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垂直的第二沟槽侧表面;以及使所述第二沟槽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沟槽侧表面倾斜连接的第二沟槽斜面。
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沟槽,所述第三沟槽可以形成在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与内侧表面接合的拐角单元处。
所述第三沟槽可以包括在所述柱状单元的内侧表面内凹的多个凹陷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凹陷部分中的凸出部分。
所述柱状容纳单元可以包括与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柱状单元的内侧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沟槽,所述第四沟槽设置为以便具有与所述柱状单元的内侧表面间隔开的分离空间,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分离空间的上表面上。
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随着其向下前进而朝着内侧倾斜。
所述柱状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拐角处,并且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所述柱状单元的内侧。
可以进一步包括侧面支撑构件,所述侧面支撑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壳体。
所述侧面支撑构件可以包括片簧,每个所述片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每个外侧表面上。
可以进一步包括: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侧及所述壳体的内侧;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线筒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通过电磁相互作用使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移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基部上以通过电磁相互作用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线圈,并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磁体。
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可以响应于所述传感器单元检测的第二驱动单元的运动来反馈控制供应到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电力。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可以包括:透镜模块:线筒,所述线筒在内侧容纳所述透镜模块;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以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线筒;基部,所述基部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壳体;柱状单元,所述柱状单元从所述基部向上凸出;柱状容纳单元,所述柱状容纳单元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设置有所述柱状容纳单元;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插设在所述柱状单元与所述柱状容纳单元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设备可以包括:主体;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显示信息;以及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以拍摄图像或照片,其中,所述摄像头模块包括:透镜模块;线筒,所述线筒在其中容纳所述透镜模块;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线筒外侧以可移动地支撑所述线筒;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下侧以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壳体;柱状单元,所述柱状单元从所述基部向上凸出;柱状容纳单元,所述柱状容纳单元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设置有所述柱状单元;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插设在所述柱状单元与所述柱状容纳单元之间。
有益效果
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改善支撑构件的共振频率的增益以防止支撑构件的振荡现象,由此可以改善OIS功能。此外,可以预防防止弹性构件共振的阻尼器的丢失以确保AF功能或OIS功能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元件的沿着图2的X-X'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元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和图7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效果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缺少盖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A-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部和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示意性底面透视图和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附图图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
在描述本公开中,将会省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结构或方法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有关这些公知结构和功能的不必要的细节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变得模糊。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可能放大或缩小层、区域和/或其他元件的尺寸或相对尺寸。
在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中,尽管术语第一、第二、A、B、(a)、(b)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多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应当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并且这些术语仅用于使元件彼此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一区域/层可以称为第二区域/层,并且类似地,第二区域/层可以称为第一区域/层。
应当理解,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耦接”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或耦接,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直接耦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以下使用的术语PCB是印刷电路板的简称,并且FPCB是柔性PCB的简称。FP线圈代表精细图案(化)线圈。此外,凸出部分的术语可以与凸耳(lug)互换使用。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设备的构造。
尽管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电话、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便携式智能设备、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等,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能够拍摄图像或照片的任何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设备可以包括主体(未示出)、布置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未示出)以及安装在主体上并且具有摄像头模块(未示出)以拍摄图像或照片的摄像头(未示出)。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摄像头模块的构造。
摄像头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驱动装置10、透镜模块(未示出)、IR(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未示出)、PCB(未示出)、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控制器(未示出)。
透镜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未示出)以及容纳至少一个透镜的镜筒。然而,透镜模块的一种构造不限于透镜镜筒,并且能够支撑至少一个透镜的任何夹持器(holder)结构都是足够的。举例来说,透镜模块可以螺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举例来说,透镜模块可以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的内侧。同时,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在图像传感器上。
IR截止滤光器可以防止光入射到图像传感器的IR区域上。举例来说,IR截止滤光器可以插设在透镜模块与图像传感器之间。IR截止滤光器可以安装在基部500(下文描述)上并且可以耦接至夹持器构件(未示出)。IR截止滤光器可以安装在形成于基部510的中心处的空心孔510上。举例来说,IR截止滤光器可以形成有膜材料或玻璃材料。同时,IR截止滤光器可以通过在诸如保护盖玻璃(protective cover glass)和盖玻璃(cover glass)的平的滤光器上涂覆IR截止涂覆材料来形成。
PCB可以支撑透镜驱动装置10。PCB可以安装有图像传感器。更具体地讲,PCB可以在上方外侧设置有透镜驱动装置10并且可以在上方内侧设置有图像传感器。通过这种构造,穿过与透镜驱动装置10耦接的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在安装在PCB上的图像传感器上。PCB可以供应电力到透镜驱动装置10。同时,PCB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透镜驱动装置10的控制器。
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PCB上。图像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与透镜模块的光轴相同的光轴上,由此,图像传感器可以获得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照射的光输出到图像中。举例来说,图像传感器可以是CCD(电荷耦合器件)、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PD和CID。然而,图像传感器的类型不限于此。
控制器可以安装在PCB上。控制器可以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0的内侧,并且也可以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0外侧的摄像头模块基板上。控制器可以控制供应到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的每个元件的电流方向、电流强度和幅值。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透镜驱动装置10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中的任一种功能。也就是说,控制器可以控制以使透镜模块向光轴方向移动或向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或者使透镜模块倾斜。此外,控制器可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的反馈控制。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透镜驱动装置10的构造。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包括盖100、第一动子200、第二动子300、定子400、基部500、支撑构件600、传感器单元700和阻尼器800。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省略盖100、第一动子200、第二动子300、定子400、基部500、支撑构件600、传感器单元700和阻尼器8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动子200和第二动子300通常称为可移动单元。
盖100可以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盖100可以采用在底部开口的六面体的形状。然而,形状不限于此。同时,盖100可以安装在基部500的上表面上。由盖100和基部500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动子200、第二动子300、定子400和支撑构件600。此外,盖100可以通过在内侧表面处粘附到基部500(下文描述)的侧表面的一部分或粘附到基部500的整个侧表面而安装在基部500上,通过这种构造,盖可以保护内部元件免受外部冲击并且用作外部污染材料的渗透防护。
举例来说,盖100可以通过装配有金属材料来执行屏蔽(shield)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盖100可以保护透镜驱动装置10的元件免受移动手机等产生的外部电子干扰。然而,盖100的材料不限于此。
盖100可以包括通过形成在上表面上来使透镜模块、摄像头模块中的一个暴露的开口110。也就是说,通过开口110引入的光可以通过透镜模块传到图像传感器。此外,尽管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不包括透镜模块,但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包括透镜模块。
第一动子200可以设置在透镜模块的外侧。也就是说,透镜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一动子200的内侧。透镜模块的外周表面可以耦接至第一动子200的内表面。同时,第一动子200可以通过与第二动子300或定子400相互作用而与透镜模块一体地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动子200可以使透镜模块移动。
第一动子200可以包括线筒210。此外,第一动子200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210的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线筒210可以在内表面耦接至透镜模块的外周表面。同时,线筒210可以通过第一动子200耦接。此外,线筒210可以在上表面与上支撑构件610耦接。线筒210可以相对于壳体310移动。线筒210可以包括引导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卷绕或安装的第一引导单元211。第一引导单元211可以与线筒210的外侧表面一体地形成。此外,第一引导单元211可以沿着线筒210的外侧表面连续形成,或以预定间距离散地形成。
线筒210可以包括耦接至上支撑构件610的耦接凸耳213。耦接凸耳213可以通过插入到上支撑构件610的第一耦接槽617中而耦接。同时,上支撑构件510可以形成有凸耳,并且线筒210可以形成有沟槽,其中,凸耳和沟槽可以耦接。如图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线筒210可以形成有总共八(8)个耦接凸耳213,其中,八个耦接凸耳中的每个可以分别耦接至间隔地安装耦接凸耳213的上支撑构件610。
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动子300的第二可移动单元320相对。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可以通过与第二可移动单元320的电磁相互作用使线筒210相对于壳体310移动。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可以包括线圈。线圈可以被引导到第一引导单元211以卷绕在线筒210的周边。此外,线圈以这种方式构造使得例如独立地设置四个线圈,其中,相邻的两个线圈在两者之间构成90°的角度并且设置在线筒210的周边。
当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包括线圈时,供应到线圈的电力可以通过上支撑构件610供应。同时,当电力供应到线圈时,可以围绕线圈形成电磁场。此外,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可以包括磁体。这里,第二可移动元件320也可以包括线圈。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设置在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外侧而与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相对。
第二动子300可以包括设置在线筒210外侧的壳体310。此外,第二动子30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动子200相对,并且第二动子300可以包括固定到壳体310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
壳体310可以以与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的盖100的内侧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此外,考虑到生产率,壳体31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注射成型。壳体310是用于OIS(光学图像稳定)驱动而移动的部分,并且可以与盖100以预定距离分离地设置。
壳体310可以在上侧和底侧开口以可移动地并且垂直地容纳第一动子200。壳体310可以在侧表面处包括可移动容纳单元311,可移动容纳单元311形成有与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容纳第二可移动元件320。也就是说,可移动容纳单元311可以通过容纳第二可移动元件320而固定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同时,可移动容纳单元311可以设置在壳体31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壳体310可以包括向上凸出的挡块312,以在产生外部冲击时通过与盖100的上表面的底侧接触而吸收外部冲击。可以形成多个挡块312。举例来说,挡块312可以是使得每个挡块312形成在四个拐角或四个边缘中的每个处,如图2所示,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同时,挡块312可以与壳体310一体地形成。
壳体310可以在上表面耦接上支撑构件610。壳体310可以包括耦接至上支撑构件610的耦接凸耳323。耦接凸耳323可以通过插入到上支撑构件610的第二耦接槽618中而耦接。同时,上支撑构件610可以形成有凸耳,并且壳体310可以形成有沟槽,其中凸耳可以插入到沟槽中用于耦接。壳体310可以形成有多个耦接凸耳313。举例来说,壳体310可以形成有总共八(8)个耦接凸耳313,如图2所示。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壳体310可以包括形成在外周表面上的阶梯部分315。也就是说,例如,总共四(4)个阶梯部分315可以形成在与壳体310相邻的每个侧表面接合的拐角处。可以用下侧比上侧内凹来解释阶梯部分315。也就是说,阶梯部分315可以由接合以形成阶梯的凸出部分和内凹部分来形成。阶梯部分315的下侧可以设置有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阻尼器800可以应用在阶梯部分315与支撑部分520之间。阻尼器800(下文描述)可以改善支撑构件600的共振频率增益值。此外,阻尼器800可以最小化支撑构件600在共振频率振荡的现象,并且最小化壳体310在共振频率振荡的现象。
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动子200的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相对。类似于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通过与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使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移动。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固定到壳体310的可移动容纳单元311。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四(4)个磁体。四个磁体独立地设置,并且两个相邻的磁体可以在两者之间形成90°,并且设置在壳体310上。也就是说,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以等距间距安装在壳体310的相邻的侧表面接合的拐角处。也就是说,壳体310的相邻侧表面互相接合的拐角处的内侧可以安装有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并且外侧可以设置有阶梯部分315。此外,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粘附到壳体31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同时,第一可移动元件220可以包括磁体,并且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以包括线圈。
定子400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动子300的下侧相对。同时,定子400可以使处于固定状态的第二动子300移动。此外,定子400可以在中心设置有与透镜模块相对应的通孔411、421。定子400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下侧相对的第三可移动元件410。定子400可以包括插设在第三可移动元件410与基部500之间的FPCB(柔性PCB)420。
第三可移动元件410可以包括线圈。在这种情况下,当在第三可移动元件410的线圈上施加电力时,通过与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相互作用,与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固定在一起的壳体310可以移动。第三可移动元件410可以安装在FPCB上或可以电连接。同时,第三可移动元件410可以在中心设置有通孔411以允许透镜模块的光信号穿过。此外,考虑到透镜驱动装置的微型化(减小作为光轴方向的z轴方向的高度),第三可移动元件410可以形成有FP线圈,该线圈是图案化线圈并且可以设置在FPCB 420上。
此外,第三可移动元件410可以包括设置在间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下表面上的线圈,并且该线圈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数量相对应。也就是说,当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数量为四(4)个时,如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设置四(4)个线圈,其中,线圈可以安装在FPCB 420上,或形成为FP线圈以设置在FPCB 420上。
FPCB 420可以设置在第三可移动元件410与基部500之间。同时,FPCB 420可以供应电力到第三可移动元件410。此外,FPCB 420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630和上支撑构件610供应电力到第一可移动元件210。FPCB 420可以包括在与通孔41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通孔421。此外,FPCB 420可以包括弯曲以暴露到外部的端子单元422。端子单元422可以连接至外部电源,电力通过该外部电源可以供应到FPCB 420。
基部500可以支撑定子400。基部500可以支撑第二动子300。基部500可以在下表面设置有PCB(未示出)。基部500可以包括在与定子400的通孔411、42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通孔510。在这种情况下,基部可以充当保护图像传感器(未示出)的传感器夹持器。基部500可以在沿着侧表面的下侧方向形成有凸耳。此外,基部500可以在下表面设置有单独的传感器夹持器(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夹持器可以设置在基部500的下表面并且耦接至PCB。同时,基部500可以设置为用于定位上文所述的IR(红外线)滤光器(未示出)。也就是说,基部500的空心孔510可以耦接IR滤光器。
例如,基部500可以进一步包括异物收集单元(未示出)以收集引入到盖100中的异物。同时,基部500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容纳槽530以容纳传感器单元700。例如,基部500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传感器容纳槽530以独立地容纳第一传感器710和第二传感器720。传感器容纳槽530可以以与第一传感器710或第二传感器7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设置。传感器容纳槽形成为多个以分别容纳多个传感器。传感器容纳槽530可以设置为以便通过第一传感器710和第二传感器720感测第二动子30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所有运动。例如,传感器容纳槽530可以形成在基部500的拐角处。此外,两个传感器容纳槽530可以围绕光轴在其之间形成90°的角度。
基部500可以安装有端子构件,并且基部500可以例如使用表面电极来与端子一体地形成。支撑构件600可以连接第一动子200和第二动子300。支撑构件600可以弹性地连接第一动子200和第二动子300以允许第一动子200实现相对于第二动子300的相对运动。也就是说,支撑构件600可以形成有弹性构件。支撑构件600可以包括上支撑构件610和侧面支撑构件630,如图2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此外,支撑构件6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下支撑构件(未示出)。下支撑构件可以耦接至线筒210的下表面并且耦接至壳体310的下表面。下支撑构件可以是片簧。
上支撑构件610可以连接至第一动子200的上表面以及第二动子300的上表面。更具体地讲,上支撑构件610可以耦接至线筒210的上表面并且耦接至壳体310的上表面。上支撑构件610的第一耦接槽617可以耦接至线筒210的耦接凸耳213,并且上支撑构件610的第二耦接槽618可以耦接至壳体310的耦接凸耳313。例如,上支撑构件610可以是片簧。同时,第一耦接槽617和第二耦接槽618可以分别形成有孔。在这种情况下,孔可以与线筒210的耦接凸耳213及壳体310的耦接凸耳313耦接。
例如,上支撑构件610可以包括:内单元611,所述内单元611连接至线筒210;外单元612,所述外单元612连接至壳体310;以及连接器613,所述连接器613连接内单元611和外单元612。也就是说,内单元611可以耦接至线筒210。内单元611可以设置有第一耦接槽617,并且线筒210可以设置有耦接凸耳213,以允许耦接凸耳213插入到第一耦接槽617中用于使两者互相耦接。外单元612可以耦接至壳体310。外单元612可以设置有第二耦接槽618,并且壳体310可以设置有耦接凸耳313,以允许耦接凸耳313插入到第二耦接槽618中用于使两者互相耦接。连接器613可以弹性地连接内单元611和外单元612。同时,内单元611、外单元612和连接器613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弯曲超过两次来形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例如,上支撑构件610可以分成两部分。每个单独的上支撑构件610可以连接至第一可移动元件220以供应电力到第一可移动元件220。上支撑构件610可以连接至侧面支撑构件630,并且从侧面支撑构件630接收电力且将电力供应到第一可移动元件220。
线筒210可以相对于壳体310垂直移动,因为上支撑构件610弹性地支撑线筒210和壳体310。也就是说,自动聚焦功能可以通过上支撑构件610的弹性支撑以及第一可移动元件220与第二可移动元件3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来实现。
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在一端固定到定子400或者固定到基部500,并且可以在另一端固定到第二动子300。此外,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在一端固定到定子400或者固定到基部500,并且可以在另一端固定到上支撑构件610。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弹性地支撑第二动子300以允许第二动子300水平地移动或倾斜。此外,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耦接至上支撑构件610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吸收冲击(shock absorption)的构造。
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可以形成在侧面支撑构件630和上支撑构件610中的多于一个上。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可以包括弹性变形单元(未示出)。此外,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630和上支撑构件610中的任意一个的一部分的形状变化来实现。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形成四(4)个侧面支撑构件630。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与上支撑构件610导电以从FPCB 420接收电力并且将电力传输到上支撑构件610。换句话讲,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接收从定子400供应的电力并且将电力供应到每个上支撑构件610。例如,考虑到对称性,可以确定侧面支撑构件630的数量。例如,总共四(4)个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在壳体310的每个侧表面上形成一个。
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包括下单元631、上单元632和连接器633。更具体地讲,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包括耦接至定子400或基部500的下单元631。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包括耦接至第二动子300或上支撑构件610的上单元632。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包括弹性地连接下单元631和上单元632的连接器633。例如,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是片簧。此外,例如,侧面支撑构件630可以是线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传感器单元700可以用于AF(自动聚焦)反馈和/或OIS(光学图像稳定)反馈。也就是说,传感器单元700可以检测第一动子200和/或第二动子300的位置和/或运动。传感器单元700可以设置在定子400上。传感器单元700通过设置在定子400的FPCB 420的上表面或底表面上可以从FPCB 420接收电力并且发送感测值。例如,传感器单元700可以设置在形成在基部500上的传感器容纳槽53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传感器单元700可以包括霍尔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单元70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磁场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相对于定子400的相对运动。也就是说,传感器单元700通过检测第二动子300的水平运动或倾斜可以提供用于OIS反馈的信息。
例如,传感器单元700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单元710和第二传感器单元720。第一传感器单元71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x轴方向的运动。同时,第二传感器单元72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y轴方向的运动。此外,第一传感器单元71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y轴方向的运动,并且第二传感器单元72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x轴方向的运动。也就是说,第二动子300的x轴和y轴方向的运动和/或倾斜量可以全部由第一传感器单元710和第二传感器单元720感测。此外,传感器单元7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传感器单元(未示出)以便通过第一传感器单元710和第二传感器单元720感测z轴方向的运动。第三传感器单元可以设置在第二动子300或第一动子200中的任一个上以感测第一动子200的z轴方向的运动。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一些构造。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元件的沿着图2的X-X'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见图3,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包括可移动单元20、基部500和阻尼器800,其中,可移动单元20可以包括例如第一动子200、第二动子300和上支撑构件610。
可移动单元20可以可移动地设置在基部500的上表面上。更具体地讲,可移动单元20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630与基部500间隔开而被支撑。响应于可移动单元20相对于基部500向侧边移动或倾斜,可以相对于设置在基部500的底表面的图像传感器来实施OIS功能。
可移动单元20可以通过与支撑部分520间隔开来设置。例如,可移动单元20可以设置在设置于四个拐角处的支撑部分520的内侧,或设置在具有方形横截面形状的基部500的边缘上。也就是说,支撑部分520可以限制可移动单元20向侧边的运动。此外,可移动单元20可以与支撑部分520在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可移动单元20的第一动子200和第二动子300的说明可以参见上文的说明。也就是说,可移动单元20可以在施加电力时执行自动聚焦功能和/或OIS功能。可移动单元20可以在其周边包括阶梯部分315,阶梯部分315具有与支撑部分5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例如,阶梯部分315可以包括比周围区域更内凹的凹陷部分315a以及比周围区域更凸出的凸出部分315b。也就是说,阶梯部分315可以由设置在下侧的凹陷部分315a和设置在上侧的凸出部分315b形成。同时,支撑部分520可以通过与凹陷部分315a及凸出部分315b间隔开来设置。阻尼器800可以设置在凹陷部分315a和凸出部分315b之间的分离空间上。也就是说,阻尼器800可以设置在支撑部分520的上表面与凸出315b的下表面之间。此外,支撑部分520与凹陷部分315a之间的分离空间可以形成可移动单元20的水平分离空间。也就是说,可移动单元20的水平移动空间可以由支撑部分520与凹陷部分315a之间的分离空间限制。
支撑部分520可以通过基部500向上凸出来形成。总共四(4)个支撑部分520可以形成在边缘或拐角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以与阶梯部分315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支撑部分520。阻尼器800设置在支撑部分520与阶梯部分315之间。阻尼器800可以插设在支撑部分520与阶梯部分315之间。例如,阻尼器315可以包括缓冲材料以吸收振动能量。阻尼器800可以设置在支撑部分520和阶梯部分315上以改变支撑构件600的频率特性。阻尼器800可以改善支撑构件600的二次共振频率的增益,以下将提供其详细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一些元件的操作。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更具体地讲,图4(a)示出了可移动单元20向右侧(A)移动的情形,并且图4(b)示出了可移动单元20向左侧(C)移动的情形。
参见图4(a),当可移动单元20向水平的右侧方向(A)移动用于OIS控制时,可以确定的是,通过设置在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与可移动单元20的阶梯部分315之间的阻尼器800产生朝右侧方向(左侧被向上抬升的方向)的倾斜(B)。同时,参见图4(b),当可移动单元20向水平的左侧方向(C)移动用于OIS控制时,可以确定的是,通过设置在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与可移动单元20的阶梯部分315之间的阻尼器800产生朝左侧方向(右侧被向上抬升的方向)的倾斜(D)。同时,需要最小化倾斜量,因为图4(a、b)的倾斜(B、D)可以是降低OIS功能的因素。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元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见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包括可移动单元20、基部500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单元20与基部500之间的阻尼器,其中,可移动单元20可以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线筒210以及设置在外侧的壳体310。也就是说,阻尼器800可以设置在壳体310与基部500之间。同时,如通过图4的讨论,需要最小化在可移动单元20的OIS控制期间产生的不期望的倾斜(向水平方向移动或倾斜)的量。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通过调节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的高度最小化不期望的倾斜的量。同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解释为通过调节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之间的距离来最小化不期望的倾斜的量。
支撑部分520的高度(参见图5的H1)可以形成为以便允许当第二动子300相对于定子400向水平方向移动时最小化倾斜的量。也就是说,支撑部分520的高度可以低于图3的支撑部分520的高度(参见图5的A)。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支撑部分520的高度减小,可移动单元20的倾斜中心(旋转中心)也减小以减小倾斜的量。也就是说,考虑到OIS功能的提高可以确定支撑部分520的高度的上限。
同时,支撑部分520的高度H1可以形成为以便甚至当支撑部分520撞击阶梯部分315时以及当第二动子300向水平方向移动或倾斜时,不允许磁体形成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分离。也就是说,支撑部分520的至少一部分与阶梯部分315在垂直方向上重叠,支撑部分520的端部可以设置在等于或高于磁体形成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重心的高度处。如果支撑部分520的高度很低,就担心支撑部分520可能撞击壳体310的下端使通过粘合剂粘附到壳体310的内上表面的磁体分离。也就是说,考虑到防止磁体分离可以确定支撑部分520的高度的下限。
也就是说,支撑部分520的高度H1可以形成为以便在最小化可移动单元20的OIS控制期间的不期望的倾斜的量的同时,即使壳体310被撞击也不使粘附到壳体310的内上表面的磁体分离。此外,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之间的距离H2可以形成为以便在最小化可移动单元20的OIS控制期间的不期望的倾斜的量的同时,甚至当支撑部分520撞击壳体310时也不使粘附到壳体310的内上面的磁体分离。这里,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之间的距离H2可以受到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的阶梯部分315之间的距离的限制。
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通过调节支撑部分520的高度H1和/或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之间的高度H2,在OIS控制期间最小化不希望的倾斜的产生。同时,如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因为阻尼器800的高度增加到支撑部分520的高度H1成为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之间的距离H2,所以当确定了支撑部分520的高度H1和基部500的上表面与壳体310之间的距离H2中的一个时,也可以确定另一个。
同时,如图5中的B所示,通过减少线筒210与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之间的分离空间也可以减少可移动单元20的可倾斜空间。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操作。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并且图6和图7是解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效果的频率特性曲线图。更具体地讲,图6和图7示出了支撑构件600响应于输入的频率的频率特性增益(G)和相位(P),其中图6示出了在不应用阻尼器800时的支撑构件600的频率特性,而图7示出了在应用阻尼器800时的支撑构件600的频率特性。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通过定子400的FPCB 420的端子422从外部接收电力。同时,FPCB 420可以将接收的电力供应到形成有FP(精细图案)线圈的第三可移动元件410。此外,FPCB 420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630和上支撑构件610将电力供应到形成有线圈的第一可移动元件220。
当电力被供应到第一可移动元件220时,第一动子200通过与形成有磁体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电磁相互作用基于第二动子300垂直移动。也就是说,随着电力被供应到第一可移动元件220,线筒210相对于壳体32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同时,第一动子200或第二动子300可以形成有感测第一动子200的运动的传感器单元(未示出)。传感器单元可以通过感测第一动子200的运动来提供感测值到控制器(未示出)以执行自动聚焦反馈。
当电力被供应到第三可移动元件410时,第二动子300通过与形成有磁体的第二可移动元件320的电磁相互作用基于定子400水平移动。也就是说,随着电力被供应到第二可移动元件320,可移动单元20相对于基部500向水平方向移动以执行OIS功能。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第二动子300可以相对于定子400倾斜以便执行OIS功能。
同时,第二动子300的运动可以通过FPCB 420由电力接收传感器单元700感测。例如,第一传感器71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x轴方向的运动,并且第二传感器72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y轴方向的运动。也就是说,传感器单元700可以感测第二动子300的水平运动,并且此外,传感器单元700也可以形成为以便感测第二动子300的倾斜量。
传感器单元700感测的第二动子300的运动量(位移)或位置可以提供给控制器。提供给控制器的第二动子300的位置信息可以用于OIS功能反馈。也就是说,控制器使用传感器单元700发送的第二动子300的位置信息执行OIS功能反馈。
同时,参见图6,当执行OIS功能反馈时,并且当在可移动单元20与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之间没有应用阻尼器800时,可以确定的是,从支撑构件600的第一共振频率(参见图6的E)和支撑构件600的第二共振频率(参见图6的F)可以产生振荡。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通过在基部500与支撑部分520之间设置阻尼器800来最小化支撑构件600的振荡现象,如图7所示。当比较图6和图7时,可以确定的是,在图7中图示为F的支撑构件600的第二共振频率的变化率比图6中图示为E的支撑构件600的共振频率的变化率更慢地增长。
此外,OIS功能的降低可以由可移动单元20与基部500之间的阻尼器800引起,这是由于在可移动单元20的水平方向控制期间通过阻尼器800产生的可移动单元20的不希望的倾斜。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通过限制基部500的支撑部分520的高度来最小化OIS功能的降低。这里,支撑部分520的高度(参见图5的H)可以形成为以便在最小化可移动单元20的OIS控制期间的不期望的倾斜的量的同时,即使壳体310被撞击也防止粘附到内上表面的磁体分离,如上文所述,由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在最小化可能从共振频率产生的支撑构件的振荡现象的同时防止OIS功能降低。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构造。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缺少盖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A-B线截取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部和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并且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示意性底面透视图和局部放大图。
参见图8至图1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盖构件1100、第一动子1200、第二动子1300、定子1400、基部1500、支撑构件1600和传感器单元1700。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省略盖构件1100、第一动子1200、第二动子1300、定子1400、基部1500、支撑构件1600和传感器单元17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
盖构件1100可以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外观。盖构件1100可以采用在底部开口的六面体的形状。然而,形状不限于此。盖构件1100可以包括上表面1101和侧表面1102,侧表面1102从上表面1101的外侧向下延伸。同时,盖构件1100可以安装在基部1500的上表面上。由盖构件1100和基部1500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动子1200、第二动子1300、定子1400和支撑构件1600。此外,盖构件1100可以通过在内侧表面处粘附到基部15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或粘附到基部1500的整个侧表面而安装在基部1500上,通过这种构造,盖构件1100可以保护内部元件免受外部冲击并且用作外部污染材料的渗透防护。
例如,盖构件1100可以通过装配有金属材料来执行屏蔽的功能。更具体地讲,盖构件1100可以形成有金属板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盖构件1100可以受到保护以免受电子干扰。也就是说,盖构件1100可以保护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元件免受移动手机等产生的外部电子干扰。然而,盖构件1100的材料不限于此。
盖构件1100可以包括通过形成在上表面上而使透镜模块暴露的开口1100。开口1110可以采用与透镜模块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通过开口1100引入的光可以穿过透镜模块。同时,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传到图像传感器。
第一动子1200可以包括线筒1210和第一驱动单元1220。第一动子1200可以耦接至透镜模块,要注意的是,透镜模块可以解释为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元件,摄像头模块的元件之一。也就是说,透镜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一动子1200的内侧。换句话讲,第一动子1200的内表面可以与透镜模块的外侧耦接。同时,第一动子1200可以通过与第二动子1300相互作用而与透镜模块一体地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动子1200可以使透镜模块移动。
第一动子1200可以包括线筒1210。此外,第一动子1200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1210的第一驱动单元1220。线筒1210可以耦接至透镜模块。更具体地讲,线筒1210的内侧可以耦接至透镜模块的外侧。同时,线筒1210可以与第一驱动单元1220耦接。此外,线筒1210可以在下侧与下支撑构件1620耦接,并且线筒1210可以在上表面与上支撑构件1610耦接。线筒1210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内侧。线筒1210可以相对于壳体1310移动。
线筒1210可以包括形成在内侧的透镜耦接单元1211。透镜耦接单元1211可以与透镜模块耦接。透镜耦接单元1211可以在内周表面形成有具有与形成在透镜模块的外周表面的螺纹相对应的形状的螺纹。也就是说,透镜耦接单元1211的内周表面可以与透镜模块的外周表面螺接。
线筒1210可以包括与自动聚焦反馈传感器(未示出)耦接的传感器引导单元(未示出)。自动聚焦反馈传感器可以与线筒1210一体地移动,并且通过感测安装在壳体1310上的第二驱动元件1320来感测线筒1210的运动。例如,自动聚焦反馈传感器可以是霍尔传感器并且第二驱动元件1320可以是磁体。
线筒1210可以包括被第一驱动元件1220卷绕或者与第一驱动元件安装在一起的第一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212。可以以与线筒1210的外侧表面一体的形状形成第一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212。此外,第一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212可以沿着线筒1210的外侧表面连续地形成,或者形成为与线筒1210的外侧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一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212可以包括由内凹的线筒1210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凹陷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212上的第一驱动元件1220可以由从凹陷部分的底表面向外凸出的支撑部分支撑。
线筒1210可以包括与上支撑构件1610耦接的上耦接单元1213。上耦接单元1213可以耦接至上支撑构件1610的内侧单元1612。例如,由凸耳形成的上耦接单元1213可以插入并耦接至内侧单元1612的沟槽或孔。同时,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形成有凸耳,并且线筒1210可以形成有沟槽,其中,凸耳和沟槽可以耦接。同时,线筒1210可以包括与下支撑构件1620耦接的下耦接单元(未示出)。形成在线筒1210下表面的下耦接单元可以耦接至下支撑构件1620的内侧单元1622。例如,由凸耳形成的下耦接单元可以插入并耦接至内侧单元1622的沟槽或孔。
第一驱动元件1220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动子1300的第二驱动元件1320相对的位置处。第一驱动元件1220可以通过与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电磁相互作用使线筒1210相对于壳体1310移动。第一驱动元件1220可以包括线圈。线圈可以被引导到第一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212以卷绕在线筒1210的周边。此外,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圈可以以这种方式构造使得独立设置四个线圈,其中,相邻的两个线圈在两者之间构成90°的角度并且设置在线筒1210的周边。当第一驱动元件1220包括线圈时,供应到线圈的电力可以通过上支撑构件1610供应。
此时,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分成一对以便将电力供应到线圈。同时,第一驱动元件1220可以包括一对引线电缆(lead cable,未示出)以便供应电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元件中的这对引线电缆中的每个可以电连接至一对上支撑构件1610a、1610b。同时,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1220可以包括磁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驱动元件1320可以形成有线圈。
第二动子1300可以设置在第一动子1200的外侧与第一动子1200相对。第二动子1300可以由设置在其下侧的基部1500支撑。第二动子1300可以设置在盖构件1100的内部空间。
第二动子1300可以包括设置在线筒1210周边的壳体1310。此外,考虑到生产率,壳体131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注射成型。壳体1310是用于OIS(光学图像稳定)驱动而移动的部分,并且可以与盖1310以预定距离分离地设置。然而,在AF模式中,壳体1310可以固定在基部1500上。此外,在AF模式中,可以省略壳体1310并且设置为第二驱动元件1320的磁体可以固定在盖构件1100上。
壳体1310可以在上侧和底侧开口以可移动地并且垂直地容纳第一动子1200。壳体1310可以在内侧包括上/下开口的内侧空间1311。内侧空间可以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动子1200。也就是说,可以以与第一动子120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内侧空间。此外,内侧空间1311可以在其周边设置为与第一动子1200的周边间隔开。
壳体131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以与第二驱动元件13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以便容纳第二驱动元件1320。也就是说,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可以通过容纳第二驱动元件1320来固定第二驱动元件1320。第二驱动元件1320可以通过粘合剂(未示出)固定到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同时,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内周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优点是,与设置在第二驱动元件1320的内侧的第一驱动元件1220电磁相互作用。
此外,例如,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可以在底表面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优点是,与设置在第二驱动元件1320的下侧的第二驱动元件1320及第四驱动元件1420电磁相互作用。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可以形成为四(4)部分。四个第二驱动元件耦接单元1312中的每个可以与第二驱动元件1320耦接。同时,四个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中的每个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拐角区域。
壳体1310可以在其上表面与上支撑构件1610耦接,并且可以在其下表面与下支撑构件1620耦接。壳体1310可以包括耦接至上支撑构件1610的上耦接单元1313。上耦接单元1313可以耦接至上支撑构件1610的外侧单元1611。例如,由凸耳形成的上耦接单元1313可以通过插入外侧单元1611的孔或沟槽中来耦接。同时,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形成有凸耳,并且壳体1310可以形成有沟槽,由此凸耳和沟槽可以耦接在一起。同时,壳体1310可以包括耦接至下支撑构件1620的下耦接单元(未示出)。形成在壳体1310下侧的下耦接单元可以耦接至下支撑构件1620的外侧单元1621。例如,由凸耳形成的下耦接单元可以通过插入外侧单元1621的孔或沟槽中来耦接。
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动子1200的第一驱动元件1220相对。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通过与第一驱动单元1220电磁相互作用来使第一驱动单元1220移动。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固定到壳体1310的第二驱动单元耦接单元1312。如图9所示,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以这种方式配置,使得独立设置四个磁体,并且两个相邻的磁体可以在两者之间形成90°并且设置在壳体1310上。也就是说,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通过均以等距间距安装在壳体1310的四(4)个侧表面来提升内部体积的有效利用。此外,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四个拐角区域。同时,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粘附到壳体131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同时,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1220可以包括磁体,并且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包括线圈。
定子1400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动子1300的下侧相对。同时,定子1400可以使第二动子1300移动。此外,定子1400可以在中心设置有与透镜模块对应的通孔1411、1412。定子140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三驱动单元1420和基部1500之间的电路板1410。此外,定子1400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下侧相对的第三驱动单元1420。电路板1410可以包括FPCB(柔性PCB)420,FPCB是柔性板。
电路板1410可以插设在第三驱动单元1420和基部1500之间。同时,电路板1410可以供应电力到第三驱动单元1420。此外,电路板1410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1630和上支撑构件1610将电力供应到第一驱动单元1220。电路板1410可以包括通孔1411以使穿过透镜模块的光穿过。此外,电路板1410可以包括通过弯曲暴露于外部的端子单元1412。端子单元1412可以连接至外部电源,电力通过外部电源可以供应到电路板1412。
第三驱动单元1420可以包括线圈。当电力供应到第三驱动单元1420的线圈时,第二驱动单元1320及第二驱动单元1320固定的壳体1310可以通过与第二驱动单元1320相互作用而一体地移动。第三驱动单元1420可以安装在电路板1410上,或者可以与电路板1410电连接。同时,第三驱动单元1420可以设置有通孔1421以使透镜模块的光通过。此外,考虑到透镜驱动装置的微型化(减小作为光轴方向的z轴方向的高度),第三驱动单元1420可以通过形成有作为FP线圈的FP线圈来设置或安装在电路板1410上。
基部1500可以支撑第二动子1300。基部1500可以在下侧设置有PCB。基部1500可以包括形成在与线筒1210的透镜耦接单元121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通孔1510。在这种情况下,基部1500可以充当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夹持器。基部1500可以设置有IR(红外线)滤光器。基部1500的通孔1510可以与IR滤光器耦接。
例如,基部500可以包括异物收集单元以收集引入到盖构件1100中的异物。异物收集单元可以设置在基部1500的上表面上,可以包含粘合剂材料,并且可以在由盖构件1100和基部1500形成的内部空间中收集异物。基部1500可以包括与传感器单元1700耦接的传感器容纳单元1530。也就是说,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安装在传感器容纳单元1530上。此时,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通过检测与壳体1310耦接的第二驱动单元1320来检测壳体1310的水平运动。例如,传感器容纳单元1530可以形成为两部分。两个传感器容纳单元1530中的每个可以设置有传感器单元1700。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设置为检测壳体1310的x轴和y轴方向运动。
支撑构件1600可以连接第一动子1200、第二动子1300和基部1500中的至少两个元件。支撑构件1600可以弹性地连接第一动子1200、第二动子1300和基部1500中的至少两个元件以允许每个元件的相对运动。也就是说,支撑构件1600可以形成有弹性构件。支撑构件1600可以包括上支撑构件1610、下支撑构件1620和侧面支撑构件1630。同时,与支撑构件1600分开的单独的导电构件(未示出)可以设置为与上支撑构件1610、下支撑构件1620和侧面支撑构件1630中的任意两个元件电连接。
例如,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包括外侧单元1611、内侧单元1612和连接器1613。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包括耦接至壳体1310的外侧单元1611、耦接至线筒1210的内侧单元1612以及弹性地连接外侧单元1611和内侧单元1612的连接器1613。
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连接至第一动子1200的上表面以及第二动子1300的上表面。更具体地讲,上支撑构件1610的内侧单元1612可以耦接至线筒1210的上耦接单元1213,并且上支撑构件1610的外侧单元1611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上耦接单元1313。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通过分成一对来设置。也就是说,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包括第一上支撑构件1610a和第二上支撑构件1610b。此时,第一上支撑构件1610a和第二上支撑构件1610b中的每个可以通过与均形成有线圈的一对引线电缆(退出线(withdrawal wire))连接来供应电力。换句话讲,这对上支撑构件1610a、1610b可以用于将电力供应到第一驱动单元1220。同时,例如,上支撑构件1610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1630从电路板1410接收电力。也就是说,第一驱动单元1220可以通过侧面支撑构件1630和上支撑构件1610从电路板1410接收电力。
例如,下支撑构件1620可以包括外侧单元1621、内侧单元1622和连接器1623。下支撑构件1620可以包括耦接至壳体1310的外侧单元1621、耦接至线筒1210的内侧单元1622以及弹性地连接外侧单元1621和内侧单元1622的连接器1623。
下支撑构件1620可以连接至第一动子1200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动子1300的下表面。更具体地讲,下支撑构件1620可以连接至线筒1210的下表面并且连接至壳体1310的下表面。下支撑构件1620的内侧单元1622可以耦接至线筒1210的下耦接单元,并且下支撑构件1620的外侧单元1621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下耦接单元。
侧面支撑构件1630的一端可以固定到定子1400或者基部1500,并且另一端可以固定到上支撑构件1610或第二动子1300。例如,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在一侧耦接至基部1500并且在另一侧耦接至壳体1310。此外,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在一侧耦接至定子1400,并且可以在另一侧耦接至上支撑构件1610。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相对于基部1500弹性地支撑第二动子1300以使第二动子1300水平地移动或倾斜。
例如,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是片簧。例如,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1310的四个外表面上的片簧。同时,例如,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包括多个线材。此时,多个线材的数量可以是六(6)或八(8)个。
例如,侧面支撑构件1630可以包括通过耦接至上支撑构件1610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可以形成在侧面支撑构件1630和上支撑构件1610中的多于一个上。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可以是单独的构件,如阻尼器(未示出)。此外,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可以总是通过侧面支撑构件1630和上支撑构件1610中的任意一个的形状变化来实现。
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用于AF(自动聚焦)反馈和/或OIS(光学图像稳定)反馈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检测第一动子1200和/或第二动子1300的位置和/或运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通过检测第二动子1300的水平运动和倾斜来提供用于OIS反馈的信息。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设置在定子1400上。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4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例如,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路板的下表面而设置在形成在基部1500上的传感器容纳槽1530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包括霍尔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感测第二可移动元件1320的磁场以感测第二动子1300相对于定子1400的相对运动。传感器单元1700可以形成为多于两个元件以感测第二动子100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所有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基部1500;壳体1310,所述壳体1310设置在基部1500的上表面上以相对于基部1500被可移动地支撑;柱状单元1810,所述柱状单元1810从基部1500向上凸出;柱状容纳单元1820,所述柱状容纳单元1820形成在壳体1310上并且设置有柱状单元1810;以及阻尼器1830,所述阻尼器1830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与壳体1310之间。
例如,柱状单元1810可以设置在基部1500的拐角处。也就是说,柱状单元1810可以设置在基部1500的四(4)个拐角中的每个拐角处。同时,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可以容纳壳体1310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柱状单元1810可以在内侧容纳壳体1500以限制壳体1310的移动距离。
例如,柱状单元1810可以包括上表面1811和内侧表面1812。上表面1811和内侧表面1812可以设置为以便垂直。然而,上表面1811和内侧表面1812接合的拐角处可以设置有斜面。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相对。此外,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可以形成为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相对。
例如,柱状容纳单元182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821、第二表面1822和斜面1823。柱状容纳单元1820可以包括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相对的第一表面1821以及与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相对的第二表面1822。阻尼器1830可以插设在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之间,然而,阻尼器1830可以解释为设置在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之间。分离空间1945可以设置在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与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之间。分离空间1945可以提供用于壳体1310的可移动空间。同时,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上的与分离空间1945的上侧对应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第四沟槽1940。
例如,柱状容纳单元1820可以包括随着第二表面1822的至少一部分向下下降而向内倾斜的斜面1823。在这种情况下,柱状单元1810撞击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以防止设置在壳体1310内侧的第二驱动单元1320分离。更具体地讲,当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省略斜面1823时,并且当从外部向透镜驱动装置1010施加冲击时,柱状单元1810可能撞击第二表面1822的下端部。此时,震动集中在粘附在壳体1310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下侧以产生分离现象以便向内侧方向和下侧方向开口。此时,斜面1823被配置为使得柱状单元1810撞击第二表面1822与斜面1823接合的区域以将冲击分散到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上侧或中心侧,由此防止第二驱动单元1320分离。
柱状容纳单元1820可以在上表面设置有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同时,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可以设置有向外侧凸出地形成的丢失防止单元1826。此时,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和丢失防止单元1826的下表面1827可以形成第一沟槽1910,第一沟槽1910设置有阻尼器1830。也就是说,阻尼器1830可以设置在由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和丢失防止单元1826的下表面1827形成的空间。
阻尼器1830可以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与壳体1310之间。此外,例如,阻尼器1830可以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之间。同时,例如,阻尼器1830可以包含具有粘性的材料,由此可以防止在执行AF反馈功能或OIS反馈功能期间支撑构件1600在共振频率产生振荡的现象。阻尼器1830的形状没有限制,并且可以采用弹性地连接柱状单元1810和壳体1310的任何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一沟槽1910和第二沟槽192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910设置有阻尼器1830。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910和第二沟槽1920也可以解释为阻尼器1830的丢失防止构造。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三沟槽1930和第四沟槽1940中的至少一个,以便即使丢失阻尼器1830也能保持OIS功能的性能。如果在柱状单元1810的第一表面1821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丢失阻尼器1830,那么柱状单元1810的第一表面1821和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会由于壳体1310移动而在粘附一段时间时下降进而防止OIS功能的适当性能。也就是说,第三沟槽1930和第四沟槽1940用于引导,以免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将丢失阻尼器1830。
第一沟槽1910可以设置在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上。然而,第一沟槽1910可以被解释为设置在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上。例如,第一沟槽1910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与第一表面1821接合的拐角区域。第一沟槽1910可以设置有阻尼器1830。第一沟槽1910可以由从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向外凸出的丢失防止单元1826的下表面1827、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和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形成。
第二沟槽1920可以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上。第二沟槽1920可以由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向下凹陷来形成。例如,第二沟槽1920可以包括:第二沟槽上表面1921,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平行;第二沟槽侧表面1922,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垂直;以及第二沟槽斜面1923,倾斜地连接第二沟槽上表面1921和第二沟槽侧表面1922。
第三沟槽1930可以形成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与内侧表面1812接合的拐角区域。例如,第三沟槽1930可以包括: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所述多个凹陷部分由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凹陷来形成;以及凸出部分1934、1935,所述凸出部分设置在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之间。例如,第三沟槽1930可以包括:第一凹陷部分1931;第二凹陷部分1932,设置为与第一凹陷部分1931相邻;第三凹陷部分1933,设置为与第二凹陷部分1932相邻;第一凸出1934,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凹陷部分1931、1932之间;以及第二凸出1935,设置在第二和第三凹陷部分1932、1933之间。
第三沟槽1930的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可以提供空间以容纳阻尼器1830。也就是说,即使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之间丢失阻尼器1830,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也可以防止移动到靠近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
同时,凸出部分1934、1935可以限制壳体1310的可移动空间或可移动距离。此外,凸出部分1934、1935也可以通过撞击使得可以分散柱状单元1810撞击第二表面1822的力来防止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分离现象。
第四沟槽1940可以设置在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上。同时,第四沟槽1940可以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的分离空间1945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沟槽1940可以用作阻尼器1830的保留容纳空间,即使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之间丢失阻尼器1830,也能够避免阻尼器1830移动到靠近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
以下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构造,并且前述示例性实施例被称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的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盖1100、第一动子1200、第二动子1300、定子1400、基部1500、支撑构件1600和传感器单元1700。从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推断此构造的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一沟槽1910。
第一沟槽1910可以设置在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上。然而,第一沟槽1910可以被解释为设置在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上。例如,第一沟槽1910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与第一表面1821接合的拐角区域。第一沟槽1910可以设置有阻尼器1830。第一沟槽1910可以由从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向外凸出的丢失防止单元1826的下表面1827、壳体1310的外侧表面1825和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形成。也就是说,第一沟槽1910可以提供用于阻尼器1830的容纳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二沟槽1920。第二沟槽1920可以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上。第二沟槽1920可以由向下凹陷的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形成。例如,第二沟槽1920可以包括:第二沟槽上表面1921,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平行;第二沟槽侧表面1922,与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垂直;以及第二沟槽斜面1923,倾斜地连接第二沟槽上表面1921和第二沟槽侧表面1922。也就是说,第二沟槽1920可以提供用于阻尼器1830的容纳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三沟槽1930。第三沟槽1930可以形成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与内侧表面1812接合的拐角区域。例如,第三沟槽1930可以包括: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所述多个凹陷部分由凹陷的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形成;以及凸出部分1934、1935,所述凸出部分设置在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之间。例如,第三沟槽1930可以包括:第一凹陷部分1931;第二凹陷部分1932,设置为与第一凹陷部分1931相邻;第三凹陷部分1933,设置为与第二凹陷部分1932相邻;第一凸出1934,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凹陷部分1931、1932之间;以及第二凸出1935,设置在第二和第三凹陷部分1932、1933之间。也就是说,
第三沟槽1930的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可以提供空间以容纳阻尼器1830。也就是说,即使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之间丢失阻尼器1830,多个凹陷部分1931、1932、1933也可以防止移动到靠近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
同时,凸出部分1934、1935可以限制壳体1310的可移动空间或可移动距离。此外,凸出部分1934、1935也可以通过撞击使得可以分散柱状单元1810撞击第二表面1822的力来防止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分离现象。也就是说,第三沟槽1930可以防止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AF和OIS功能特性发生变化,即使阻尼器1830由于从正确位置脱离而在基部1500与壳体1310之间丢失。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四沟槽1940。第四沟槽1940可以设置在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上。同时,第四沟槽1940可以设置在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的分离空间1945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沟槽1940可以用作阻尼器1830的保留容纳空间,即使在柱状单元1810的上表面1811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一表面1821之间丢失阻尼器1830,也能够避免阻尼器1830移动到靠近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也就是说,第四沟槽1940可以防止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AF和OIS功能特性发生变化,即使阻尼器1830由于从正确位置脱离而在基部1500与壳体1310之间丢失。
如上所述,本公开可以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沟槽1910、1920、1930、1940中的全部,并且可以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沟槽1910、1920、1930、1940中的任意一个。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一沟槽1910和第三沟槽1930。根据本公开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一沟槽1910和第四沟槽1940。根据本公开的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二沟槽1920和第三沟槽1930。根据本公开的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二沟槽1920和第四沟槽1940。同时,甚至在以上解释中未提及的情形中,包含第一沟槽1910至第四沟槽1940中的至少一个的多种组合可以被包括作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操作和效果。
第一,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自动聚焦功能。当向第一驱动单元1220施加电力时,第一驱动单元1220可以响应于第一驱动单元1220与由磁体形成的第二驱动单元13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执行相对于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运动。此时,与第一驱动单元1220耦接的线筒1210可以与第一驱动单元1220一体地移动。也就是说,与透镜模块的内侧耦接的线筒1210相对于壳体1310垂直移动。如此讨论的线筒1210的运动成为透镜模块相对于图像传感器更靠近或远离从而执行对对象的调焦的结果。
同时,可以应用自动聚焦反馈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更精确的自动聚焦功能。自动聚焦反馈传感器(未示出)可以检测形成有磁体的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磁场。同时,当线筒1210实施相对于壳体1310的相对运动时,自动聚焦反馈传感器检测的磁场量发生变化。自动聚焦反馈传感器使用如此讨论的方法通过检测线筒1210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或位置而将检测值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接收的检测值确定是否执行线筒1210的额外移动。这些过程是实时产生的,由此通过自动聚焦反馈可以更精确地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自动聚焦功能。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OIS功能。
当向第三驱动单元1420施加电力时,第二驱动单元1320可以响应于第三驱动单元1420与由磁体形成的第二驱动单元13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执行相对于第三驱动单元1420的运动。此时,与第二驱动单元1320耦接的壳体1310可以与第二驱动单元1320一体地移动。也就是说,壳体1310相对于基部1500水平移动。同时,可以引起壳体1310相对于基部1500的倾斜。如此讨论的壳体1310的运动成为透镜模块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在与放置图像传感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执行OIS功能的结果。
可以应用OIS反馈以便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更精确的OIS功能。
安装在基部1500上并且由霍尔传感器形成的一对传感器单元1700检测第二驱动单元1320的磁场,第二驱动单元1320形成有固定到壳体1310上的磁体。同时,当壳体1310实施相对于基部1500的相对运动时,传感器单元1700检测的磁场量发生变化。这对传感器单元1700使用如此讨论的方法通过检测壳体1310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运动或位置而将检测值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接收的检测值确定是否执行壳体1310的额外移动。这些过程是实时产生的,由此通过OIS反馈可以更精确地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OIS功能。
一般来讲,为了实施摄像头模块的OIS功能,本质上需要使壳体1310与基部1500弹性地连接的侧面支撑构件1630,并且当实施OIS功能时,无法避免在侧面支撑构件1630的共振点的振荡。然而,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中的阻尼器1830,可以防止弹性构件的振荡。更具体地讲,在基部1500的柱状单元1810与壳体1310之间设置的阻尼器1830可以防止由弹性构件形成的支撑构件1600的振荡。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额外地包括阻尼器1830的丢失防止结构以及在阻尼器1830丢失时的OIS功能获得结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头模块的阻尼器1830设置在第一沟槽1910和第二沟槽1920中。此时,丢失防止单元1826可以防止阻尼器1830向上丢失(参见图11的A)。此外,第二沟槽1920也可以防止阻尼器1810向内丢失(参见图11的B)。此外,第三和第四沟槽1930、1940用作阻尼器1830的保留容纳空间,以免阻尼器1830移动到更靠近柱状单元1810的内侧表面1812与柱状容纳单元1820的第二表面1822之间。
如上所述,尽管形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所有元件可以组合成一体或者作为一个元件运行,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所有元件如果在本公开的目标范围内可以选择性地组合或运行。此外,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含”和/或“包括”、“形成”和/或“形成的”指的是存在所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要素和/或元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要素、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方式和/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有”、“带有”或它们的变型以类似于术语“包含”的方式表示不完全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例如常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并且不应当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进行理解,除非本文中特别作出了如此定义。
然而,本发明构思能够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限于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所描述的方面旨在囊括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和新设想内的所有这些替代、修改和变型。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实例并且不限制本发明,使得本公开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界限内容易地变形和修改。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详述的每个部件可以以变形的方式实施。此外,有关这些变形和修改的差异应当被视为包含在由本公开的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基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上;
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将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连接;
侧面支撑构件,所述侧面支撑构件将所述上弹性构件和所述定子连接;以及
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基部之间,
其中,所述阻尼器包括具有粘性的粘合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在与所述基部的四个拐角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器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基部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被配置为减小由所述侧面支撑构件产生的振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柱状单元,所述柱状单元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凸出,
其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柱状单元的上表面和所述柱状单元的内侧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柱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四个拐角区域上的四个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磁体相对的第二线圈,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与所述柱状单元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阶梯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阶梯部分与所述基部的所述柱状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柱状单元上方的突起,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突起与所述基部的所述柱状单元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形成在所述突起上的第一沟槽,
其中,所述第一沟槽包括与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上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沟槽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突起的下表面的第二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上表面、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沟槽的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沟槽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上表面上的第二沟槽,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沟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内侧表面上的第三沟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内侧表面包括三个平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沟槽包括三个沟槽单元,所述三个沟槽单元彼此间隔开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内侧表面的所述三个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沟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沟槽向外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体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四个拐角上的四个磁体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间隙形成在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内侧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间隙形成在所述柱状单元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突起的下表面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部上并与所述电路板耦接,并且
其中,所述传感器感测所述磁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将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上弹性构件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侧面支撑构件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上弹性构件间隔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器不与所述侧面支撑构件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器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基部和所述壳体重叠。
21.一种摄像头模块,包括: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有图像传感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
透镜,所述透镜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线筒耦接并且设置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方。
22.一种光学设备,包括:
支撑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以及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并被配置为输出由所述摄像头模块拍摄的图像。
23.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定子;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定子上;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上;
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将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连接;
侧面支撑构件,所述侧面支撑构件将所述上弹性构件和所述定子连接;以及
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之间,
其中,所述阻尼器包括具有粘性的粘合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在与所述定子的四个拐角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器被配置为抑制由所述侧面支撑构件产生的振荡。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定子包括与所述磁体相对的第二线圈,并且
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在竖直方向上弹性地支撑所述线筒,其中,所述侧面支撑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地支撑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线筒通过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其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移动或倾斜。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侧面支撑构件间隔开。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包括四个第二线圈,并且其中,所述四个第二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四个拐角区域的相邻拐角区域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设置在所述定子上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弹性构件上方的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至所述定子的侧板,并且其中,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与所述侧面支撑构件相对。
CN201610161958.8A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Active CN105988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8925.2A CN113473023B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2110758923.3A CN113473022A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38295 2015-03-19
KR1020150038295A KR102396356B1 (ko) 2015-03-19 2015-03-19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0150085073A KR102423933B1 (ko) 2015-06-16 2015-06-16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015-0085073 2015-06-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8925.2A Division CN113473023B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2110758923.3A Division CN113473022A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181A CN105988181A (zh) 2016-10-05
CN105988181B true CN105988181B (zh) 2021-07-23

Family

ID=5692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8925.2A Active CN113473023B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1610161958.8A Active CN105988181B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2110758923.3A Pending CN113473022A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8925.2A Active CN113473023B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8923.3A Pending CN113473022A (zh) 2015-03-19 2016-03-2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5) US9989727B2 (zh)
CN (3) CN1134730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7107B1 (ko) * 2013-07-12 2020-05-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9791713B2 (en) * 2014-07-24 2017-10-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205883388U (zh) * 2016-07-20 2017-01-11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透镜组件及相机模组
CN109906407B (zh) * 2016-09-30 2022-08-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透镜的装置、包括该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US10969659B2 (en) 2016-11-01 2021-04-06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dual camera module,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ual camera module
CN108072957B (zh) * 2016-11-14 2022-05-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US10641984B2 (en) * 2016-12-23 2020-05-05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mechanism
KR20180088237A (ko) * 2017-01-26 2018-08-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체 렌즈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액체 렌즈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8693621B (zh) * 2017-03-29 2023-04-18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US11294262B2 (en) 2017-03-30 2022-04-05 Lg Innotek Co., Ltd. Dual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TWI650582B (zh) * 2017-03-30 2019-02-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
USD902980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902982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891504S1 (en) * 2018-01-12 2020-07-28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908775S1 (en) * 2018-01-12 2021-01-26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JP7021434B2 (ja) 2018-02-05 2022-02-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2626510B1 (ko) * 2018-10-05 2024-01-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693208B2 (en) * 2019-02-01 2023-07-04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ensing system
US11668949B2 (en) * 2019-03-06 2023-06-06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WO2020256404A1 (ko) * 2019-06-18 2020-12-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장치
CN112929520B (zh) * 2019-12-06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098583B (zh) * 2019-12-27 2021-07-27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扭杆机构、电雕头和电雕制版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199A (zh) * 2013-05-29 2014-1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KR20150007699A (ko) * 2013-07-12 2015-01-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7928A (ja) * 2004-01-30 200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EP1796144A4 (en) * 2004-08-24 2010-01-06 Nikon Corp PLATINUM APPARATUS AND EXPOSURE APPARATUS
CN2757156Y (zh) * 2004-12-04 2006-0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TWI298805B (en) * 2005-02-15 2008-07-11 Sony Corp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100888965B1 (ko) * 2006-06-29 2009-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피커
JP2008286929A (ja) * 2007-05-16 2008-11-27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071680B2 (ja) * 2008-07-07 2012-11-1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517431B2 (ja) * 2008-09-29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DE102009000574B4 (de) * 2009-02-03 2017-07-27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vorrichtung
US8699141B2 (en) * 2009-03-13 2014-04-15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Lens assembly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085645B1 (ko) * 2010-10-04 2011-11-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기능이 구비된 영상촬상 장치
KR101164755B1 (ko) * 2010-11-02 2012-07-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JP5780818B2 (ja) * 2011-04-21 2015-09-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装置
CN103890629B (zh) * 2011-06-16 2016-06-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WO2013042865A1 (ko) * 2011-09-23 2013-03-28 (주)하이소닉 소형 카메라모듈의 수직 와이어 완충구조
KR101300341B1 (ko) 2011-12-05 2013-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9933628B2 (en) 2012-02-14 2018-04-0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KR101343197B1 (ko) * 2012-09-07 2013-1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14126668A (ja) * 2012-12-26 2014-07-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KR102128839B1 (ko) 2013-07-15 2020-07-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5906525B2 (ja) * 2014-08-29 2016-04-20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199A (zh) * 2013-05-29 2014-1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KR20150007699A (ko) * 2013-07-12 2015-01-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19801B2 (en) 2023-04-04
CN113473023B (zh) 2023-08-11
CN105988181A (zh) 2016-10-05
US20220283403A1 (en) 2022-09-08
CN113473023A (zh) 2021-10-01
US20180252892A1 (en) 2018-09-06
US11347023B2 (en) 2022-05-31
US10845566B2 (en) 2020-11-24
US11803029B2 (en) 2023-10-31
US9989727B2 (en) 2018-06-05
US20210026100A1 (en) 2021-01-28
US20230204902A1 (en) 2023-06-29
CN113473022A (zh) 2021-10-01
US20160274328A1 (en)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8181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12363293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KR102596541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41438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110663000A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KR102607892B1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3011371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40044400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0941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56055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70034640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92140B1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87238B1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46301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3244B1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06545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2749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275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19129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2769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46370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484439B1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0010951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20170110953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7006880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