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3000A -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3000A
CN110663000A CN201880033732.7A CN201880033732A CN110663000A CN 110663000 A CN110663000 A CN 110663000A CN 201880033732 A CN201880033732 A CN 201880033732A CN 110663000 A CN110663000 A CN 110663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bobbin
groove
cover
len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37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3000B (zh
Inventor
李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626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9634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830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1726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1107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0788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1338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8150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43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3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3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3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3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3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282Autofocusing of zoom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包括上板和从上板延伸的侧板的盖;布置成在盖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轴;布置在线轴上的线圈;布置在盖上并且面向线圈的磁体;以及布置在线轴下方并且耦接至盖的基座,其中,线轴包括:面向盖的上板的第一表面;面向上并且布置成低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布置在线轴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沿第一方向与盖的上板交叠的第一突起部;以及从线轴的第二表面向下凹进而形成的凹槽。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描述提供了本实施方式的背景信息,并且未描述现有技术。
随着各种便携式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普遍使用,并且无线互联网服务已经商业化,消费者的与便携式终端相关的需求已经多样化,并且各种附加装置已经被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
其中,存在用于将对象拍摄为照片或者移动图片的相机模块。同时,在近来的相机模块中,应用了根据对象的距离自动地调整焦距的自动对焦功能。此时,可以利用线圈和磁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然而,在传统的相机模块中,当线轴移动时,由于线轴触底(grounding)可以产生异物,因此存在所产生的异物分散并且影响透镜、滤波器、图像传感器等问题。
此外,在传统的相机模块中,为线圈提供电流的端子会由于冲击而变形,这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另一方面,应消费者的要求,布置在光学装置框架的前表面上的显示面板变得更宽。如图23所示,随着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减小,显示面板的宽度可以增大。为了减小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盖玻璃必须移动至框架边缘。
盖玻璃为保护相机模块的玻璃,并且盖玻璃的中心位于相机模块的光轴上。
如果在相机模块中透镜模块的光轴可以移位至框架的边缘,则与相同尺寸的相机模块相比,盖玻璃可以向框架边缘移动更多。因此,减小了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并且加宽了显示面板的宽度。
此外,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保护内置零件的盖,并且盖由于外部冲击而与透镜驱动装置分离(盖拉出现象)。
发明内容
技术主题
第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包括具有用于捕获异物的结构的线轴的透镜驱动装置。
也旨在提供具有在其中所捕获的异物不会再次分散的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旨在提供包括使端子的变形最小化的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旨在提供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第三实施方式旨在提供能够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并且同时通过使透镜模块的光轴从中心移位来减少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以及包括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旨在提供需要高拉出力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以及包括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包括上板和从上板延伸的侧板的盖;布置成在盖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轴;布置在线轴上的线圈;布置在盖上并且面向线圈的磁体;以及布置在线轴下方并且耦接至盖的基座,其中,线轴包括:面向盖的上板的第一表面;面向上并且布置成低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布置在线轴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沿第一方向与盖的上板交叠的第一突起部;以及从线轴的第二表面向下凹进而形成的凹槽。
第一表面、第一突起部、凹槽和第二表面可以从线轴的中心轴沿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
凹槽可以包括第一凹槽和从第一凹槽向下凹进而形成的第二凹槽。
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一方向与线圈交叠。
第一表面、第一突起部、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表面可以从线轴的中心轴沿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
多个第二凹槽可以布置在第一凹槽上并且彼此间隔开。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凹槽上的集尘器。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线轴的上表面耦接的上弹性构件,其中,上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外侧部;耦接至线轴的内侧部;以及连接外侧部和内侧部的连接部,其中,凹槽可以沿第一方向与连接部交叠。
线轴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表面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其中,内侧部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之间,并且其中,内侧部的布置在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之间的部分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第一表面上。
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布置在盖和线轴之间的壳体,其中,磁体可以布置在壳体上。
凹槽可以布置在从第一突起部和第一表面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圆周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包括上板和从上板延伸的侧板的盖;布置成在盖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轴;与线轴耦接并且布置在图像传感器上的透镜;布置在线轴上的线圈;布置在盖上并且面向线圈的磁体;以及布置在线轴下方并且耦接至盖的基座,其中,线轴的上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布置在第一表面下方的第二表面;布置在第一表面上方并且面向盖的上表面的第三表面;以及布置在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第四表面。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包括上板和从上板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侧板的盖;布置在盖内的线轴;布置在线轴上的线圈;布置在盖的侧板与线轴之间并且面向线圈的磁体;布置在线轴下方并且与盖的侧板耦接的基座;以及耦接至线轴的下表面的弹性构件,其中,弹性构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第一弹性单元连接至线圈的一端,第二弹性单元连接至线圈的另一端,基座包括从基座的下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其中,弹性构件包括耦接至线轴的下表面的内侧部、布置在基座的上表面上的外侧部、连接内侧部和外侧部的连接部以及从外侧部延伸并且布置在突出部处的端子部,并且其中,突出部包括面向端子部的第一表面、布置在第一表面的相对侧的第二表面、在突出部的下表面上向上凹进而形成并且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凹槽,并且第一凹槽可以布置在端子部的下端上方。
还可以包括用于将端子部固定至突出部的粘合剂。
突出部还包括布置在突出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凹槽,并且第二凹槽可以沿垂直方向延伸。
基座可以包括从基座的侧表面向内凹进而形成并且具有其中布置有端子部的第三凹槽和布置在基座的上表面与基座的第三凹槽之间的第一倾斜表面。
突出部的下表面包括布置在第一凹槽的两侧上的第二倾斜表面,并且第二倾斜表面可以被形成为使得突出部距基座的下表面的长度随着距第一凹槽的距离增加而变更短。
基座还包括布置在基座的下表面上的第四凹槽,并且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第四凹槽中。
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布置在盖和线轴之间的壳体,并且磁体可以被布置在壳体上。
基座还包括从基座的上表面突出的四个柱状部,壳体包括分别用于容纳四个柱状部的四个容纳部,四个柱状部中的两个柱状部与基座的外侧表面间隔开,弹性构件的外侧部包括布置在布置于两个柱状部和基座的外侧表面之间的基座的上表面的耦接部,并且端子部可以沿垂直方向从耦接部延伸。
基座包括布置在基座的外圆周表面上并且其上布置有盖的侧板的下端的台阶部,台阶部包括布置在台阶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五凹槽,并且盖的侧板可以包括在对应于第五凹槽的位置处布置在盖的侧板的下表面上的第六凹槽。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印刷电路板;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的传感器基座;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盖;布置在盖内的线轴;与线轴耦接并且布置在图像传感器上方的透镜;布置在线轴上的线圈;布置在盖上并且面向线圈的磁体;布置在传感器基座的上表面上并且与盖耦接的基座;以及耦接至线轴和基座并且电连接至线圈的弹性构件,其中,基座包括从基座的下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传感器基座具有与突起部对应的形状并且包括用于容纳突起部的凹槽,并且弹性构件包括耦接至线轴的下表面的内部部分、耦接至基座的上表面的外部部分、连接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的连接部以及从外部部分延伸并且沿突起部布置的端子部,其中,端子部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突出部,并且突出部包括面向端子部的第一表面、布置在第一表面的相对侧上的第二表面以及从突出部的下表面向上凹进而形成并且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的凹槽,并且其中,突出部的第一表面的下端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高于端子部的下端,并且端子部的从突出部向下突出的部分的内表面可以由传感器基座支承。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盖;布置在盖内的壳体;布置在壳体内并且沿垂直方向具有孔的线轴;布置在线轴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线圈;以及布置在壳体上并且对应于线圈布置的磁体,其中,盖包括第一侧板、连接至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布置成与第一侧板相对并且连接至第二侧板的第三侧板、以及连接至第三侧板和第一侧板的第四侧板,其中,壳体包括布置在与盖的第一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侧部、布置在与盖的第二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侧部、以及布置在与盖的第四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侧部,其中,布置在与盖的第三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线圈的外侧表面面向盖的第三侧板的内侧表面,并且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一侧板之间最短距离可以长于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三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二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四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二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短于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一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二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长于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三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壳体可以不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线轴和盖的第三侧板之间。
盖包括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1-1角部、布置在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1-2角部、布置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1-3角部、以及布置在第四侧板和第一侧板之间的1-4角部,并且壳体包括布置在对应于盖的1-1角部的位置的2-1角部、布置在与盖的1-2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2-2角部、布置在与盖的1-3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2-3角部、以及布置在与盖的1-4角部对应的位置处的2-4角部,其中,壳体还可以包括连接2-2角部和2-3角部的肋。
肋可以连接2-2角部的下部和2-3角部的下部。
肋包括布置在2-2角部和2-3角部之间的第一肋部以及连接2-2角部的外表面和2-3角部的外表面的第二肋部,其中,第二肋部可以长于第一肋部。
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可以一体地形成。
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可以从壳体向下突出。
磁体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二侧部上的第一磁体和布置在第三侧部上的第二磁体。
盖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并且还可以包括具有沿垂直方向形成的孔的上板,其中,上板可以连接至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线轴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第一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第三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区别可以是0.15mm或者更多以及0.8mm或者更少。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透镜驱动装置;布置在透镜驱动装置中的透镜模块;布置在透镜驱动装置下方的基板;以及安装在基板上并且布置在透镜模块的光轴上的图像传感器,其中,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盖;布置在盖内的壳体;布置在壳体内并且沿垂直方向具有孔的线轴;布置在线轴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线圈;以及布置在壳体上并且对应于线圈的磁体,其中,盖包括第一侧板、连接至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布置在第一侧板的相对侧并且连接至第二侧板的第三侧板、以及连接至第三侧板和第一侧板的第四侧板,其中,壳体包括布置在与盖的第一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侧部、布置在与盖的第二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侧部、以及布置在与盖的第四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侧部,并且其中,布置在与盖的第三侧板对应的位置处的线圈的外侧表面面向盖的第三侧板的内侧表面,并且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一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长于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和盖的第三侧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盖;布置在盖内的线轴;布置在线轴上的第一线圈;与第一线圈相对的磁体;以及布置在盖下方的基座,其中,盖包括上板、从上板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以及位于第一侧板的下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其中,基座包括其上布置有第一侧板的本体和其上布置有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凹槽,并且其中,第一突出部可以部分地弯曲或者弯折以布置在第一凹槽中。
第一凹槽可以通过使本体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以及第一突出部可以从第一侧板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且可以向第一凹槽弯曲或者弯折。
第一突出部包括从第一侧板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1-1部分和在1-1部分处弯曲或者弯折的1-2部分,并且第一凹槽可以包括通过使本体的外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布置有与1-1部分的1-1凹槽以及通过使本体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布置有1-2部分的1-2凹槽。
1-1凹槽可以从本体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的下表面,并且1-2凹槽可以延伸至1-1凹槽的一侧。
1-2凹槽可以垂直于1-1凹槽延伸的方向从1-1凹槽的下部延伸。
本体通过上表面的高度差被分为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下端部分位于上端部分的边缘,第一侧板被布置在下端部分处,第一凹槽通过使本体的下端部分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第一突出部可以从第一侧板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且可以向第一凹槽弯曲或者弯折。
第一突出部包括从第一侧板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1-1部分和在1-1部分中弯曲或者弯折的1-2部分,并且第一凹槽可以包括通过使本体的上端部分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布置有1-1部分的1-1凹槽以及通过使本体的下端部分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并且布置有1-2部分的1-2凹槽。
盖还包括从上板向下延伸并且定位在第一侧板的相对侧上的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的下表面上并且与第一突出部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位于第二侧板的下表面上的第三突出部,以及位于第二侧板的下表面上并且与第三突出部间隔开的第三突出部,基座还包括其中布置有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凹槽、其中布置有第三突出部的第三凹槽和其中布置有第四突出部的第四凹槽,并且第一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可以被布置成面向彼此,并且第二突出部和第四突出部可以被布置成面向彼此。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盖;布置在盖内的线轴;布置在线轴内的透镜模块;布置在线轴上的第一线圈;面向第一线圈的磁体;布置在盖下方的基座;布置在基座下方的主板;以及安装在主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其中,盖包括上板、从上板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以及位于第一侧板的底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其中,基座包括其上布置有第一侧板的本体和其上布置有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凹槽,并且其中,第一突出部可以部分弯曲或者弯折以布置在第一凹槽中。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包括:主体;布置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的显示面板;以及布置在主体内并且电连接至显示面板的相机模块,其中,相机模块包括:盖;布置在盖内的壳体;布置在线轴内的透镜模块;布置在线轴上的第一线圈;面向第一线圈的磁体;布置在盖下方的基座;布置在基座下方的主板;以及安装在主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其中,盖包括上板、从上板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以及位于第一侧板的底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其中,基座包括其上布置有第一侧板的本体和其上布置有第一突出部的第一凹槽,并且其中,第一突出部可以部分弯曲或者弯折以布置在第一凹槽中。
有利效果
通过第一实施方式,可以捕获由于线轴的研磨产生的异物和通过盖的孔流入的异物。
此外,所捕获的异物可以不再重新分散。
通过第二实施方式,将端子牢固地固定至基座,使得端子的变形最小化。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线轴的孔的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从为外部构件的盖的中心向水平方向移动(移位)和布置。因此,安装在线轴的孔上的透镜模块的光轴也向水平方向移位和布置。因此,可以减小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使得显示面板变宽。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盖通过弯曲或者弯折并且布置在基座的凹槽内的突出部稳定地固定至基座,并且不容易被外力分离。此外,提供了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省略盖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明图和部分放大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集尘器应用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图11中省略盖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1中的线X-Y截取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透镜所耦接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省略盖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图。
图2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底部透视图。
图2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配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了减小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24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沿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2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沿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28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盖的透视图。
图29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30是示出了修改的示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31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32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透视图。
图33是概念地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和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光轴”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光轴”和第三侧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光轴”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的平面图。
图34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35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参照线A-A’的截面图。
图3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参照线B-B’的截面图。
图38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盖的透视图。
图39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磁体和布线的透视图。
图40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第一线圈、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41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基板和第二线圈的透视图。
图42是从下方观察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透视图。
图43是图42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44是从下方观察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45是图44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不限于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部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部件与其他部件区分开,并且这些术语不限制部件的性质、次序或顺序。
当一个部件被描述为“连接”、“耦接”或“接合”至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连接、耦接或接合至另一部件,然而,应该理解,另一部件可以“连接”、“耦接”或“接合”在这些部件之间。
下面使用的“光轴方向”被定义为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的光轴方向。另一方面,“光轴方向”可以对应于“竖直方向”、“z轴方向”等。
下面使用的“自动对焦功能”被定义为以下功能:通过根据对象的距离沿光轴的方向移动透镜来自动地对焦于对象,使得可以在图像传感器上获得对象的清晰图像。同时,“自动对焦”可以混合有“AF(自动对焦)”。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配置。
光学装置可以是移动电话、移动手机、智能电话、便携式智能装置、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中的任何一种。然而,光学装置的类型不限于此,并且用于拍摄图像或者照片的任何装置可以包括在光学装置中。
光学装置可以包括主体。主体可以形成光学装置的外观。主体可以容纳相机模块。显示部分可以布置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例如,显示单元和相机模块可以布置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相机模块可以另外布置在主体的其他表面(位于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光学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部分。显示单元可以布置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显示部分可以输出由相机模块拍摄的图像。
光学装置可以包括相机模块。相机模块可以布置在主体内。相机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容纳在主体内。可以提供多个相机模块。相机模块可以布置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和主体的每个其他表面上。相机模块可以拍摄对象的图像。
相机模块可以执行自动对焦(AF)功能。相机模块可以进行自动对焦反馈(AF反馈)控制。此时,相机模块可以被称为“闭环自动对焦(CLAF)相机模块”。相机模块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OIS)功能。此时,相机模块可以被称为“OIS模块”。相机模块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反馈控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被应用于双相机模块的两个相机模块或者相机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相机模块。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以与相机装置的含义相同的含义理解的相机模块描述为示例,然而,相机模块可以被理解为包括相机装置。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配置。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模块。透镜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透镜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和镜筒。透镜模块可以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1210。透镜模块可以通过螺纹耦接和/或粘合剂耦接至线轴1210。透镜模块可以与线轴1210一体地移动。透镜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并且布置在图像传感器上方。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滤波器。滤波器可以包括红外滤波器。红外滤波器可以阻挡红外区域的光进入图像传感器。红外滤波器可以布置在透镜模块和图像传感器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红外滤波器可以布置在透镜驱动装置和印刷电路板1010之间布置的传感器基座1020中。可替代地,红外滤波器可以布置在基座1400中。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1010。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此时,传感器基座1020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和透镜驱动装置之间。印刷电路板1010可以电连接至透镜驱动装置。图像传感器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印刷电路板1010可以电连接至图像传感器。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图像传感器可以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010。在一个示例中,图像传感器可以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MT)耦接至印刷电路板1010。作为另一个示例,图像传感器可以通过倒装芯片技术耦接至印刷电路板1010。图像传感器可以被布置成使透镜与光轴重合。也就是说,图像传感器的光轴与透镜的光轴可以对准。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照射至图像传感器的有效图像区域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接器件(CC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CPD和CID中的任意一种。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供应至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1220的电流的方向、强度、量和/或幅度。控制单元控制透镜驱动装置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和/或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此外,控制单元可以对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反馈控制和/或光学图像稳定反馈控制。更详细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透镜和/或线轴1210的位置,并且控制施加至线圈1220的电流以将透镜移动至更准确的位置。也就是说,控制器可以检测线轴1210的位置并且基于其位置重新调整线轴1210的位置。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中省略盖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明图和部分放大图;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以及图9是示出了集尘器应用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的状态的透视图。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是音圈马达(VCM)。透镜驱动装置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线轴1210。透镜驱动装置可以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线轴1210。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盖1100。盖1100可以是非磁性的。盖1100可以不包括对应于内磁轭的结构。也就是说,盖1100和线轴1210的第一突起部1213之间的距离可以限制线轴1210的向上运动。盖1100可以耦接至基座1400。盖1100可以将壳体1310容纳于其中。盖1100可以形成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盖1100可以是下表面敞开的六面体的形式。盖110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此时,盖1100可以被称为“盖罩”。盖1100可以通过使金属板材料弯曲来形成。盖1100可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010的接地部分。因此,盖1100可以接地(通地)。盖1100可以阻挡电磁干扰(EMI)。此时,盖1100可以被称为“EMI屏蔽罩”。
盖1100可以包括上板1110。盖1100可以包括侧板1120。盖1100可以包括上板1110和从上板1110延伸的侧板1120。盖1100可以包括上板1110和从上板1110的外周或者边缘向下延伸的侧板1120。盖1100的侧板1120的下端可以布置在基座1400的台阶部1430处。盖1100的侧板1120的内表面可以通过粘合剂耦接至基座1400。
上板1110可以包括孔1111。孔1111可以形成在盖1100的上板1110中。孔1111可以露出透镜,但不限于此。孔1111的尺寸可以大于透镜模块的直径,使得透镜模块可以通过孔1111而被插入和装配。通过孔1111引入的光可以穿过透镜。此时,穿过透镜的光可以在图像传感器中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可以被获得为图像。可以通过孔1111注入用于固定线轴1210和上弹性构件1510的内侧部1512的粘合剂。还可以通过孔1111置入应用于线轴1210的凹槽1231和1232的集尘器1600,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应用集尘器1600。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移动器1200。移动器1200可以与透镜耦接。移动器1200可以与透镜一体地移动。移动器1200可以通过与定子1300的相互作用来移动。可以在AF驱动期间移动移动器1200。此时,移动器1200可以被称为“AF移动器”。
移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轴1210。线轴121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内。线轴1210可以被布置成在壳体1310内沿第一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方向可以是光轴方向。线轴121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的孔1311内。线轴1210能够可移动地耦接至壳体1310。线轴1210可以相对于壳体1310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线轴1210和透镜可以通过螺纹耦接和/或粘合剂耦接。线圈1220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的上表面或上部。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的下表面或下部。线轴1210可以通过热熔焊接和/或粘合剂耦接至弹性构件1500。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241;布置在第一表面1241下方的第二表面1242;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一表面1241上并且沿第一方向(光轴方向)与盖1100的上板1110交叠的第一突起部1213;以及从线轴的第二表面1242向下凹进而形成的凹槽1231和1232。此时,第一表面1241和第二表面1242是线轴1210的上表面并且面向盖1100的上板1110的内表面。凹槽1231和123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布置在第一突起部1213旁边。凹槽1231和1232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二表面1242上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布置在第一突起部1213旁边。利用这种结构,由第一突起部1213和盖1100的上板1110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异物可以被捕获在凹槽1231和1232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线轴1210的上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241;布置在第一表面1241下方的第二表面1242;布置在第一表面1241上方并且面向盖1100的上板1110的第三表面1243;布置在第二表面1242下方并且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第二表面1242与第三表面1243之间的第四表面1244;和/或第五表面1245。此时,第三表面1243可以由第一突起部1213形成。第三表面1243可以是第一突起部1213的上表面。第四表面1244可以由第一凹槽1231形成。第五表面1245可以由第二凹槽1232形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41、第一突起部1213、凹槽1231和1232以及第二表面1242可以沿线轴1210的中心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41、第一突起部1213、第二凹槽1232、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表面1242可以沿线轴1210的中心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41、第一突起部1213、第二凹槽1232、第二凹槽1232和第二表面1242可以沿线轴1210的中心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41、第一突起部1213、第二凹槽1232、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表面1242可以沿线轴1210的中心轴的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中的仅任一个可以布置或者形成在线轴1210上。
线轴1210可以包括孔1211。孔1211可以沿光轴方向穿过线轴1210。透镜模块可以容纳在孔1211中。例如,与形成在透镜模块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螺纹对应的螺纹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形成孔1211的内圆周表面上。
线轴1210可以包括线圈耦接部1212。线圈1220可以耦接至线圈耦接部1212。线圈耦接部1212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外圆周表面上。线圈耦接部1212可以包括通过使线轴1210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凹进而形成的凹槽。此时,线圈1220可以容纳在线圈耦接部1212的凹槽中。线圈耦接部1212可以与线轴1210的外圆周表面一体地形成。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一突起部1213。第一突起部1213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一表面1241上。第一突起部1213可以沿第一方向(光轴方向)与盖1100的上板1110交叠。利用该结构,当线轴12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线轴1210的第一突起部1213可以与盖1100的上板1110接触。也就是说,线轴1210的第一突起部1213和盖1100的上板1110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线轴1210的向上移动距离。此时,第一突起部1213可以被称为“止动件”。在一个示例中,线轴1210的第一突起部1213和盖110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27mm。此时,线轴1210和上弹性构件1510的连接部1513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32mm。线轴1210的第一突起部1213和盖110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22mm至0.32mm。此外,线轴1210和上弹性构件1510的连接部1513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27mm至0.37mm。
线轴1210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表面1241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二突起部1214。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三突起部1215。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可以被布置用于将上弹性构件1510与线轴1210耦接。第二突起部1214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一表面1241上。第三突起部1215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一表面1241上。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可以彼此间隔开。第二突起部1214的侧表面和第三突起部1215的侧表面可以面向彼此。上弹性构件1510的内侧部1512可以布置在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之间。此时,粘合剂可以布置在第二突起部1214、第三突起部1215和内侧部1512上。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第二突起部1214可以布置在上弹性构件1510的内侧部1512的内侧并且第三突起部1215可以布置在上弹性构件1510的内侧部1512的外侧。
线轴1210可以包括凹槽1231和123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布置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中的任意一种的凹槽。也就是说,可以省略第一凹槽1231或者第二凹槽1232。凹槽1231和1232可以邻近第一突起部1213布置。凹槽1231和1232可以围绕第一突起部1213布置。凹槽1231和1232可以邻近第一突起部1231布置。凹槽1231和1232可以围绕第一突起部1213布置。凹槽1231和1232可以捕获由线轴1210的第一突起部1213的研磨而产生的异物。凹槽1231和1232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凹槽1231和1232可以围绕从第一突起部1213和第一表面124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的表面(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来布置。垂直表面可以将第一突起部1231和第一表面1241的上表面连接至凹槽1231和1232。更具体地,垂直表面可以将第一突起部1231和第一表面1241的上表面连接至由第二凹槽1232形成的第五表面1245。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231。第一凹槽1231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二表面1242上。第一凹槽12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一突起部1213旁边。第一凹槽1231可以围绕第一突起部1213布置。第一凹槽1231可以邻近于第一突起部1231布置。第一凹槽12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围绕第一突起部1213布置。第一凹槽12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一方向(光轴方向)与线圈1220交叠。第一凹槽1231可以沿第一方向(光轴方向)与上弹性构件1510的连接部1513交叠。第一凹槽1231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二凹槽1232较浅的深度。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232。线轴1210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凹槽1231中并且比第一凹槽1231更加凹进的第二凹槽1232。第二凹槽1232可以在第一凹槽1231中向下凹进而形成。第二凹槽1232可以以深于第一凹槽1231的深度形成在第一凹槽1231中。第二凹槽1232的宽度可以窄于第一凹槽1231的宽度。第二凹槽1232中之一可以布置在第一凹槽1231中之一。例如,可以布置4个第二凹槽1232并且成对布置在4个第一凹槽1231中。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可以依次布置在线轴1210的角处。可替代地,多个第二凹槽1232可以布置在单个第一凹槽1231中并且彼此间隔开。此时,第二凹槽1232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多边形或者封闭曲线形状。第一凹槽1231可以形成在距第二表面1242深度0.07mm至0.13mm处。第二凹槽1231可以形成距离第二表面1242深度0.25mm至0.35mm处。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241。第一表面1241可以面向上。第一表面1241可以是线轴12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一表面124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面向盖1100的上板1110。第一表面1241可以布置在第二表面1242上方。线轴1210的第一表面1241可以与线轴12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第一表面1241可以被布置成比第二表面1242更向内。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二表面1242。第二表面1242可以面向上。第二表面1242可以是线轴12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二表面1242可以被布置成低于第一表面1241。线轴1210的第二表面1242可以与线轴1210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第二表面1242可以相对于第一表面1241布置在更外侧。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三表面1243。第三表面1243可以由第一突起部1213形成。第三表面1243可以是第一突起部1213的上表面。第三表面1243可以面向上。第三表面1243可以是线轴12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三表面1243可以被布置成比第一表面1241更向上。第三表面1243可以面向盖1100的上板1110。第三表面1243可以通过线轴1210的运动接触盖1100的上板1110。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四表面1244。第四表面1244可以由第一凹槽1231形成。第四表面1244可以面向上。第四表面1244可以是线轴12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四表面1244可以低于第二表面1242布置。第四表面1244可以布置在第二表面1242和第三表面1243之间。
线轴1210可以包括第五表面1245。第五表面1245可以由第二凹槽1232形成。第五表面1245可以面向上。第五表面1245可以是线轴12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五表面1245可以低于第二表面1242布置。第五表面1245可以低于第四表面1244布置。第五表面1245可以布置在第二表面1242和第三表面1243之间。第五表面1245可以布置在第三表面1243和第四表面1244之间。
第一表面1241、第二表面1242、第三表面1243、第四表面1244和第五表面1245可以全部平行。或者,第一表面1241、第二表面1242、第三表面1243、第四表面1244和第五表面1245的任意两个或者更多个可以平行。线轴1210的上表面可以由第一表面1241、第二表面1242、第三表面1243、第四表面1244和第五表面1245形成。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集尘器1600。集尘器1600可以布置在凹槽1231和1232的底表面(第四表面1244和第五表面1245)和侧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集尘器1600可以具有防止在线轴1210的凹槽1231和1232中捕获的异物再次分散的作用。集尘器1600可以是黏性的。然而,集尘器1600可以区别于诸如涂覆在线轴1210和透镜之间的油脂(润滑剂)的构件。集尘器1600可以布置在第一凹槽1231上。此外,集尘器1600可以布置在第二凹槽1232上。此外,集尘器1600可以布置在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两者中。集尘器160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四侧1244上。集尘器160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五表面1245上。在透镜驱动装置的装配完成的状态下,可以通过盖1100的上板1110的孔1111置入集尘器1600。
移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圈1220。线圈122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上。线圈122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和壳体1310之间。线圈122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外围表面上。线圈1220可以直接缠绕在线轴1210上。可替代地,线圈1220可以以直接缠绕状态耦接至线轴1210。线圈1220可以面向磁体1320。线圈1220可以与磁体1320电磁地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当电流被供应至线圈1220并且在线圈1220周围形成电磁场时,线圈1220可以通过线圈1220和磁体13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相对于磁体1320移动。线圈1220可以一体地形成。
线圈1220可以包括用于供电的一对导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此时,线圈1220的一端(第一导线)与第一下弹性单元1520a耦接,并且线圈1220的另一端(第二导线)可以与第二下弹性单元1520b耦接。也就是说,线圈1220可以电连接至下弹性构件1520。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1010和下弹性构件1520依次向线圈1220供应电流。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定子1300。定子1300可以相对于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的图像传感器固定。定子1300可以通过相互作用移动移动器1200。定子1300能够可移动地支承移动器1200。在下文中,基座1400将被描述为与定子1300分离的结构,然而,基座1400可以被理解为与定子1300分离的结构,以及也可以被理解为定子1300的一个配置。
定子1300可以包括壳体1310。然而,可以省略壳体1310。在这种情况下,磁体1320可以用粘合剂耦接至盖1100的侧板1120的内表面。壳体131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外侧。壳体1310可以容纳线轴1210的至少一部分。壳体1310可以布置在盖1100内。壳体1310可以布置在盖1100和线轴1210之间。壳体1310可以由与盖1100不同的材料形成。壳体131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壳体1310可以由注塑模具来形成。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上。壳体1310和磁体1320可以通过粘合剂结合在一起。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上表面或上部。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下表面或下部。壳体1310可以通过热熔焊接和/或粘合剂耦接至弹性构件1500。壳体1310可以包括4个侧部和布置在4个侧部之间的4个角部。
壳体1310可以包括孔1311。孔1311可以形成在壳体1310中。孔1311可以被形成为沿光轴方向穿过壳体1310。线轴1210可以布置在孔1311中。孔1311可以形成为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线轴1210的形状。壳体1310的形成孔1311的内圆周表面可以与线轴1210的外圆周表面间隔开。
壳体1310可以包括磁体耦接部1312。磁体1320可以耦接至磁体耦接部1312。磁体耦接部1312可以包括穿过壳体1310的侧部的孔。磁体耦接部1312可以形成在壳体1310的两个侧部中的每一个上。
壳体1310可以包括上耦接部1313。上耦接部1313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的上表面上。上耦接部1313可以包括从壳体1310的上表面突出的突起部。上耦接部1313的突起部可以在插入上弹性构件1510的孔时通过热熔焊接和/或粘合剂来耦接。
定子1300可以包括磁体1320。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盖1100上。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盖1100的侧板1120的内表面上。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上。磁体1320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壳体1310。省略壳体1310并且磁体1320可以耦接至盖1100的侧板1120的内表面。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和壳体1310之间。磁体1320可以面向线圈1220。磁体1320可以与线圈1220电磁地相互作用。磁体1320可以用于AF驱动。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的侧部上。此时,磁体1320可以是具有平板形状的平板磁体。可替代地,磁体132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的角部处或者盖1100的角部处。此时,磁体1320可以是具有内侧表面宽于外侧表面的六面体形状的角磁体。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基座1400。基座1400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下方。基座140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下方。基座1400可以与盖1100耦接。基座1400可以布置在传感器基座1020中。基座1400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可代替地,基座1400可以直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的上表面上。
基座1400可以包括孔1410。孔1410可以形成在基座1400的中心处。孔1410可以形成为沿光轴方向穿过基座1400。通过孔1410穿过透镜的光可以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
基座1400可以包括端子容纳部1420。端子容纳部1420可以设置有下弹性构件1520的端子部1524。端子容纳部1420可以包括通过使基座14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凹进而形成的凹槽。端子容纳部1420的宽度可以被形成为对应于下弹性构件1520的端子部1524的宽度。
基座1400可以包括台阶部1430。台阶部1430可以形成在基座1400的侧表面上。台阶部1430可以围绕基座1400的外圆周表面形成。台阶部1430可以通过使基座14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凸出或凹进而形成。盖1100的侧板1120的下端可以布置在台阶部1430上。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弹性构件1500。弹性构件1500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和壳体1310。弹性构件150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轴1210。弹性构件1500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弹性。弹性构件1500能够可移动地支承线轴1210。弹性构件1500可以支承线轴1210在AF驱动期间的运动。此时,弹性构件1500可以被称为“AF支承构件”。
弹性构件1500可以包括上弹性构件1510。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和壳体1310。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上表面或上部以及线轴1210的上表面或上部。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一体地形成。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由板簧形成。
上弹性构件1510包括耦接至壳体1310的外侧部1511、耦接至线轴1210的内侧部1512以及连接外侧部1511和内侧部1512的连接部1513。
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包括外侧部1511。外侧部1511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外侧部1511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上表面或上部。外侧部1511可以包括与壳体1310的上耦接部1313的突起部耦接的孔或凹槽。外侧部1511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壳体1310。
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包括内侧部1512。内侧部1512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线轴1210的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之间。内侧部1512的布置在第二突起部1214和第三突起部1215之间的部分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线轴1210的第一表面1241上。内侧部1512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内侧部1512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的上表面或上部。内侧部1512可以包括耦接至线轴1210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内侧部1512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线轴1210。
上弹性构件1510可以包括连接部1513。连接部1513可以面向线轴1210的凹槽1231和1232。连接部1513可以沿光轴方向与线轴1210的凹槽1231和1232交叠。连接部1513和线轴1210之间有间隙,并且通过该间隙可以保证连接部1513的移动空间。连接部1513可以连接外侧部1511和内侧部1512。连接部1513可以弹性地连接外侧部1511和内侧部1512。连接部1513可以具有弹性。此时,连接部1513可以被称为“弹性部”。连接部1513可以通过弯曲两次或者更多次来形成。
弹性构件1500可以包括下弹性构件1520。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和壳体1310。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下表面或下部以及线轴1210的下表面或下部。下弹性构件1510可以由板簧形成。
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下弹性单元1520a和第二下弹性单元1520b。第一下弹性单元1520a和第二下弹性单元1520b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焊接与线圈1220耦接。第一下弹性单元1520a和第二下弹性单元1520b可以连接印刷电路板1010和线圈1220。
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包括外侧部1521。外侧部1521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外侧部1521可以耦接至壳体1310的下表面或下部。外侧部1521可以包括耦接至壳体1310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外侧部1521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壳体1310。
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包括内侧部1522。内侧部1522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内侧部1522可以耦接至线轴1210的下表面或下侧。内侧部1522可以包括耦接至线轴1210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内侧部1522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线轴1210。
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包括连接部1523。连接部1523可以连接外侧部1521和内侧部1522。连接部1523可以弹性地连接外侧部1521和内侧部1522。连接部1523可以具有弹性。此时,连接部1523可以被称为“弹性部”。连接部1523可以通过弯曲两次或者更多次来形成。
下弹性构件1520可以包括端子部1524。端子部1524可以从外侧部1521延伸。端子部1524可以通过焊接耦接至印刷电路板1010。端子部1524可以布置在基座1400的端子容纳部1420中。端子部1524可以与外侧部1521一体地形成。可替代地,端子部1524可以被形成为与外侧部1521分离的构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通过印刷电路板1010和下弹性构件1520向线圈1220施加电流时,在线圈1220周围产生电磁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线圈1220的电磁场和磁体1320的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线圈1220、线轴1210和透镜一体地移动。透镜的这种运动对应于沿光轴方向朝向或者远离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010上的图像传感器的运动。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供应至线圈1220的电流可以进行对焦调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位于线轴1210的上侧的止动件(第一突起部1213)和盖1100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确定线轴1210的驱动量。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是应用于双相机模块的致动器,以及盖110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可以不包括内磁轭等以及与此对应的结构的形状。
在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线轴1210的止动件(第一突起部1213)和盖1100之间可以产生异物。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主要的异物捕获凹槽(第二凹槽1232)可以位于线轴1210的止动件(第一突起部1213)的冲击部周围。此外,与主要的异物捕获凹槽(第二凹槽1232)相比,次要的异物捕获凹槽(第一凹槽1231)的深度可以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线轴1210可以具有双止动件结构的凹槽1231和1232。次要的异物捕获凹槽(第一凹槽1231)周围可以存在侧壁。也就是说,线轴1210中可以形成三止动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具有捕获由冲击造成的异物并且向上导引异物的作用。另一方面,线圈1220可以直接缠绕在侧壁下方。侧壁可以沿线轴1210的外圆周布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捕获凹槽1231和1232周围可以喷射捕尘溶液剂。此时,捕尘溶液剂可以包括环氧树脂或者类似物。由此,可以预期到所捕获的异物不会再次分散的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置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稍后将描述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替换。此外,除了具有捕获异物等的结构的线轴1210的详细配置或者与其对应的详细配置之外的其余配置可以由稍后将描述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代替。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配置。
图2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配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模块2030。透镜模块20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透镜模块2030可以包括透镜和镜筒。透镜模块2030可以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2210。透镜模块2030可以通过螺纹耦接和/或粘合剂耦接至线轴2210。透镜模块2030可以与线轴2210一体地移动。透镜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并且布置在图像传感器上方。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滤波器。滤波器可以包括红外滤波器。红外滤波器可以阻挡红外区域的光照射在图像传感器上。红外滤波器可以布置在透镜模块2030与图像传感器之间。例如,红外滤波器可以布置在布置在透镜驱动装置和印刷电路板2010之间的传感器基座2020中。作为修改的示例,红外滤波器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中。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2010。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上。此时,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和透镜驱动装置之间。印刷电路板2010可以电连接至透镜驱动装置。图像传感器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上。印刷电路板2010可以电连接至图像传感器。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上。图像传感器可以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010。作为一个示例,图像传感器可以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MT)耦接至印刷电路板2010。作为另一个示例,图像传感器可以通过倒装芯片技术耦接至印刷电路板2010。图像传感器可以被布置成使得透镜和光轴重合。也就是说,图像传感器的光轴和透镜的光轴可以对准。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照射到图像传感器的有效图像区域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接器件(CC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CPD和CID中的任意一种。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上。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供应至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2220的电流的方向、强度、量和/或幅度。控制单元控制透镜驱动装置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和/或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此外,控制单元可以对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反馈控制和/或光学图像稳定反馈控制。更具体地,控制单元可以利用传感器实时检测透镜和/或线轴2210的位置,并且控制施加至线圈2220的电流以将透镜移动至更准确的位置。也就是说,控制器感测线轴2210的位置,并且基于此可以重新定位线轴2210。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了图11中省略盖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沿着图11中的线X-Y截取的截面图;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7是透镜所耦接至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图18是省略盖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图;以及图2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底部透视图。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是音圈马达(VCM)。透镜驱动装置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线轴2210。透镜驱动装置可以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线轴2210。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盖2100。盖2100可以是非磁性的。盖2100可以不包括对应于内磁轭的配置。也就是说,盖2100和线轴2210的第一突起部2213之间的距离可以限制线轴2210的向上移动的距离。盖2100可以耦接至基座2400。盖2100可以将壳体2310容纳于其中。盖2100可以形成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盖2100可以是具有底部开口的六面体的形式。盖210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此时,盖2100可以被称为“盖罩”。盖2100可以通过使金属板材料弯曲来形成。盖2100可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010的接地部分。由此,盖2100可以接地(通地)。盖2100可以阻挡电磁干扰(EMI)。此时,盖2100可以被称为“EMI屏蔽罩”。
盖2100可以包括上板2110。盖2100可以包括侧板2120。盖2100可以包括上板2110和从上板2110延伸的侧板2120。盖2100可以包括上板2110和从上板2110的外圆周或者边缘向下延伸的侧板2120。盖2100的侧板2120的下端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台阶部2430处。盖2100的侧板2120的内表面可以通过粘合剂耦接至基座2400。
上板2110可以包括孔2111。孔2111可以形成在盖2100的上板2110中。孔2111可以向上露出透镜,但不限于此。孔2111的尺寸可以大于透镜模块的直径,使得透镜模块可以通过孔2111而被插入和装配。通过孔2111引入的光可以穿过透镜。此时,穿过透镜的光可以在图像传感器中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可以被获得为图像。可以通过孔2111注入用于固定线轴2210和上弹性构件2510的内侧部2512的粘合剂。
侧板2120可以包括形成在侧板2120的下表面中的凹槽2121(在下文中被称为“第六凹槽”)。侧板2120的凹槽2121可以布置在与基座2400的台阶部2430的凹槽2431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在侧板2120的凹槽2121和基座2400的凹槽2431之间涂覆粘合剂。
侧板2120可以包括从侧板2120的下端突出的突起部2122。此时,基座2400可以包括与突起部2122对应的形状。更具体地,在与侧板2120的突起部2122对应的部分,可以省略基座2400的台阶部2430。可以在侧板2120的突起部2122和基座2400的外侧表面之间布置粘合剂。也就是说,侧板2120的突起部2122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基座2400。
侧板2120可以包括在侧板2120的下端向上凹进而形成的避开凹槽2123(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七凹槽”)。避开凹槽2123可以布置在与端子部2524对应的位置。可以将用于固定端子部2524的粘合剂2600涂覆于避开凹槽2123的外围。端子部252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避开凹槽2123露出在外面。由于避开凹槽2123,可以防止金属盖2100和端子部2524彼此接触从而造成短路的现象。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移动器2200。移动器2200可以与透镜耦接。移动器2200可以与透镜一体地移动。移动器2200可以通过与定子2300的相互作用来移动。可以在AF驱动期间移动移动器2200。此时,移动器2200可以被称为“AF移动器”。
移动器2200可以包括线轴2210。线轴221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内。线轴2210可以布置在盖2100内。线轴2210可以被布置成沿第一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方向可以是光轴方向。线轴221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的孔2311内。线轴2210能够可移动地耦接至壳体2310。线轴2210可以相对于壳体2310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线轴2210和透镜可以通过螺纹耦接和/或粘合剂耦接。线圈2220可以连接至线轴2210。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的上表面或上部。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的下表面或下部。线轴2210可以通过热熔焊接接和/或粘合剂耦接至弹性构件2500。
线轴2210可以包括孔2211。孔2211可以沿光轴方向穿过线轴2210。透镜模块可以容纳在孔2211中。例如,与形成在透镜模块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螺纹对应的螺纹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形成孔2211的内圆周表面上。
线轴2210可以包括线圈耦接部2212。线圈2220可以耦接至线圈耦接部2212。线圈耦接部2212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外圆周表面上。线圈耦接部2212可以包括通过使线轴2210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凹进而形成的凹槽。此时,线圈2220可以容纳在线圈耦接部2212的凹槽中。线圈耦接部2212可以与线轴2210的外圆周表面一体地形成。
线轴2210可以包括第一突起部2213。第一突起部2213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上表面。第一突起部2213可以沿第一方向(光轴方向)与盖2100的上板2110交叠。利用该结构,当线轴22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线轴2210的第一突起部2213可以接触盖2100的上板2110。也就是说,线轴2210的第一突起部2213和盖2100的上板2110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线轴2210的向上移动距离。此时,第一突起部2213可以被称为“止动件”。
线轴2210可以包括布置在线轴2210的上表面并且彼此间隔的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线轴2210可以包括第二突起部2214。线轴2210可以包括第三突起部2215。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可以被布置成用于将上弹性构件2510与线轴2210耦接。第二突起部2214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上表面。第三突起部2215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上表面。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可以彼此间隔开。第二突起部2214的侧表面和第三突起部2215的侧表面可以彼此面向。上弹性构件2510的内侧部2512可以布置在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之间。此时,可以在第二突起部2214、第三突起部2215和内侧部2512上布置粘合剂。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第二突起部2214可以布置在上弹性构件2510的内侧部2512的内侧以及第三突起部2215可以布置在上弹性构件2510的内侧部2512的外侧。
移动器2200可以包括线圈2220。线圈2220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上。线圈2220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与壳体2310之间。线圈2220可以布置在盖2100的侧板2120和线轴2210之间。线圈2220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外圆周表面上。线圈2220可以直接缠绕在线轴2210上。可替代地,线圈2220可以以直接缠绕状态耦接至线轴2210。线圈2220可以面向磁体2320。线圈2220可以与磁体2320电磁地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当向线圈2220供应电流并且在线圈2220周围形成电磁场时,通过线圈2220和磁体23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线圈2220可以相对于磁体2320移动。线圈2220可以一体地形成。
线圈2220可以包括用于供应电力的一对导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此时,线圈2220的一端(第一导线)耦接至第一下弹性单元2520a并且线圈2220的另一端(第二导线)可以耦接至第二下弹性单元2520b。也就是说,线圈2220可以电连接至下弹性构件2520。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2010和下弹性构件2520依次向线圈2220供应电流。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定子2300。定子2300可以相对于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上的图像传感器固定。定子2300可以通过相互作用移动移动器2200。定子2300能够可移动地支承移动器2200。在下文中,基座2400将被描述为与定子2300分离的结构,然而,基座2400可以被理解为与定子2300分离的结构或者可以被理解为定子2300的一个配置。
定子2300可以包括壳体2310。然而,可以省略壳体2310。在这种情况下,磁体2320可以用粘合剂耦接至盖2100的侧板2120的内表面。壳体2310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外侧。壳体2310可以容纳线轴2210的至少一部分。壳体2310可以布置在盖2100内。壳体2310可以布置在盖2100和线轴2210之间。壳体2310可以由与盖2100不同的材料构成。壳体2310可以由绝缘材料构成。壳体2310可以通过注塑模制来形成。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上。壳体2310和磁体2320可以通过粘合剂耦接在一起。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的上表面或上部。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的下表面或下部。壳体2310可以通过热熔焊接和/或粘合剂耦接至弹性构件2500。壳体2310可以包括4个侧部和布置在4个侧部之间的4个角部。
壳体2310可以包括孔2311。孔2311可以形成在壳体2310中。孔2311可以被形成为沿光轴方向穿过壳体2310。线轴2210可以布置在孔2311中。孔2311可以以至少部分地与线轴2210对应的形状来形成。壳体2310的形成孔2311的内圆周表面可以与线轴2210的外圆周表面间隔开。
壳体2310可以包括磁体耦接部2312。磁体2320可以耦接至磁体耦接部2312。磁体耦接部2312可以包括穿过壳体2310的侧部的孔。磁体耦接部2312可以形成在壳体2310的两个侧部中的每一个上。
壳体2310可以包括上耦接部2313。上耦接部2313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的上表面上。上耦接部2313可以包括从壳体2310的上表面突出的突起部。当插入至上弹性构件2510的孔中时,上耦接部2313的突起部可以通过热熔焊接和/或粘合剂耦接。
定子2300可以包括磁体2320。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盖2100上。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盖2100的侧板2120的内表面上。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盖2100的侧板2120和线轴2210之间。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上。磁体2320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壳体2310。省略壳体2310并且磁体2320可以耦接至盖2100的侧板2120的内表面。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和壳体2310之间。磁体2320可以面向线圈2220。磁体2320可以与线圈2220电磁地相互作用。磁体2320可以用于AF驱动。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的侧部上。此时,磁体2320可以是具有平板形状的平板磁体。作为修改的示例,磁体232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的角部处或者盖2100的角部处。此时,磁体2320可以是具有内侧表面宽于外侧表面的六面体形状的角磁体。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基座2400。基座2400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下方。基座2400可以布置在壳体2310下方。基座2400可以与盖2100的侧板2120耦接。基座2400可以布置在传感器基座2020中。此时,基座2400可以包括突出部2440,并且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包括与突出部2440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包括容纳突出部2440的至少一部分的凹槽。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被形成并且耦接在基座2400的下表面上。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支承基座2400的下表面。传感器基座2020的上表面和基座2400的下表面可以彼此接触。基座2400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上。作为修改的示例,基座2400可以直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010的上表面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端子部2524的低于突出部2440突出的部分的内侧表面可以由传感器基座2020支承。
基座2400可以包括孔2410。孔2410可以形成在基座2400的中心处。孔2410可以被形成为沿光轴方向穿过基座2400。通过孔2410穿过透镜的光可以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
基座2400可以包括端子容纳凹槽2420(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三凹槽”)。端子容纳凹槽2420可以设置有下弹性构件2520的端子部2524。端子容纳凹槽2420可以在基座2400的侧表面上向内凹进。端子容纳凹槽2420可以通过使基座24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凹进而形成。端子容纳凹槽2420的宽度可以对应于下弹性构件2520的端子部2524的宽度来形成。端子容纳凹槽2420可以包括面向端子部2524的外侧表面(在下文中被称为第四表面)。此时,端子容纳凹槽2420的外侧表面(第四表面)可以包括与基座2400的上表面形成钝角的倾斜表面2421(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倾斜表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端子容纳凹槽2420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倾斜表面2421,因此防止端子2524在将端子部2524装配至基座2400的过程中由于被基座2400干涉而变形。倾斜表面2421可以在将端子部2524装配至基座2400的过程中导引端子部2524的下端。也就是说,端子部2524的下端可以沿倾斜表面2421滑动。利用该结构,可以防止在装配基座2400和端子部2524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端子部2524的变形。
基座2400可以包括台阶部2430。台阶部2430可以形成在基座2400的侧表面上。台阶部2430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外圆周表面上。台阶部2430可以围绕基座2400的外圆周表面形成。台阶部2430可以通过使基座24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突出或凹进而形成。盖2100的侧板2120的下端可以布置在台阶部2430上。
台阶部2430可以包括布置在台阶部2430的上表面上的凹槽2431(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第五凹槽”)。台阶部2430的凹槽2431可以布置在与盖2100的侧板2120的凹槽2121对应的位置处。
基座2400可以包括突出部2440。突出部2440可以被称为“导引壁”。突出部2440可以从基座2400的下表面突出。突出部2440可以包括面向端子部2524的第一表面。突出部2440可以包括相对第一表面布置的第二表面。可以提供两个突出部2440。两个突出部2440可以彼此间隔开。两个端子部2524可以成对地布置在两个突出部2440中。突出部2440可以支承端子部2524的内表面。由此,可以防止由于冲击等发生端子部2524沿基座2400的内向方向的翘曲。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440的第一表面(外侧表面)的下端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端子部2524的下端上方。利用该结构,端子部2524的内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向内侧露出。粘合剂可以被涂覆于端子部2524的内侧表面的露出部分,并且所涂覆的粘合剂可以在端子部2524与突出部2440之间流动。
突出部2440可以包括注入凹槽2441(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凹槽”)。注入凹槽2441可以在突出部2440的下表面向上凹进而形成。注入凹槽2441可以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注入凹槽2441可以以预定的形状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注入凹槽2441可以布置在端子部2524的下端上方。注入凹槽2441可以被形成为半圆形形状。可以将粘合剂通过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结构注入至突出部2440和端子部2524之间的注入凹槽2441中。
突出部2440可以包括导引凹槽2442(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凹槽”)。导引凹槽2442可以布置在突出部2440的第一表面上(面向端子部2524的表面)。导引凹槽2442可以沿端子部2524的第三表面(该表面面向突出部2440第一表面)的纵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导引凹槽2442可以沿垂直方向延伸。导引凹槽2442可以沿突出部2440的第一表面的纵向方向延伸。导引凹槽2442可以沿光轴方向延伸。总共四个导引凹槽2442中的两个可以布置在两个突出部2440中的每一个中。
突出部2440可以包括倾斜表面2443(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倾斜表面”)。突出部2440的下表面可以包括由注入凹槽2441形成的弯曲表面。突出部2440的下表面可以包括布置在注入凹槽2441的弯曲表面的两侧上的倾斜表面2443。倾斜表面2443可以被形成为使得:随着距注入凹槽2441的距离增加,基座2400的下表面的突出部2440的长度变更短。基座2400可以布置在传感器基座2020中,并且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包括与突出部2440对应的形状。传感器基座2020可以包括与突出部2440的注入凹槽2441和斜坡2443对应的形状。
基座2400可以包括柱状部2450。基座2400可以包括从基座2400的上表面突出的4个柱状部2450。此时,壳体2310可以包括分别容纳基座2400的4个柱状部2450的4个容纳部2314。也就是说,基座2400的4个柱状部2450可以与壳体2310的4个容纳部2314配对和耦接。4个柱状部2450中的2个柱状部2450可以与基座2400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此时,下弹性构件2520的耦接部2525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2个柱状部2450和外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基座2400可以包括容纳凹槽2460(在下文中被称为“第四凹槽”)。容纳凹槽2460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下表面上。容纳凹槽2460可以覆盖突出部2440。容纳凹槽2460可以形成在突出部2440周围。容纳凹槽2460可以在基座2400下表面上由凹槽挖掘结构形成。容纳凹槽2460防止过度涂覆的粘结剂(粘合剂)溢出至基座2400和壳体2310的安装表面。也就是说,容纳凹槽2460用作过度涂覆的粘结剂的储蓄池(罐)。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弹性构件2500。弹性构件2500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和壳体2310。弹性构件250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轴2210。弹性构件2500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弹性。弹性构件2500能够可移动地支承线轴2210。弹性构件2500可以支承线轴2210在AF驱动期间的运动。此时,弹性构件2500可以被称为“AF支承构件”。
弹性构件2500可以包括上弹性构件2510。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和壳体2310。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的上表面或上部以及线轴2210的上表面或上部。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一体地形成。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由板簧构成。
上弹性构件2510包括耦接至壳体2310的外侧部2511、耦接至线轴2210的内侧部2512以及连接外侧部2511和内侧部2512的连接部2513。
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包括外侧部2511。外侧部2511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外侧部2511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的上表面或上部。外侧部2511可以包括耦接至壳体2310的上耦接部2313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外侧部2511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壳体2310。
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包括内侧部2512。内侧部2512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线轴2210的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之间。内侧部2512的布置在第二突起部2214和第三突起部2215之间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线轴2210的上表面上。内侧部2512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内侧部2512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的上表面或上侧。内侧部2512可以包括耦接至线轴2210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内侧部2512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线轴2210。
上弹性构件2510可以包括连接部2513。连接部2513和线轴2210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可以通过该间隙保证连接部2513的移动空间。连接部2513可以连接外侧部2511和内侧部2512。连接部2513可以弹性地连接外侧部2511和内侧部2512。连接部2513可以具有弹性。此时,连接部2513可以被称为“弹性部”。连接部2513可以通过弯曲两次或者更多次来形成。
弹性构件2500可以包括下弹性构件2520。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和壳体2310。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的下表面或下部。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的下表面或下部。下弹性构件2510可以由板簧形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端子部2524可以与下弹性构件2520一体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使端子部2524的厚度等于下弹性构件2520的厚度。然而,近年来,随着相机模块的尺寸减小,由于磁体2320的尺寸减小、磁体2320的数量减少等导致的磁体2320和线圈2220之间的电磁力减小,下弹性构件2520的厚度变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布置了两个磁体2320,与包括四个磁体2320的模型相比,下弹性构件2520的厚度可以被制作得更薄,并且与下弹性构件2520一体地形成的端子部2524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部2524由于厚度薄会很容易由于冲击而变形。然而,通过布置基座2400的突出部2440或者类似物的结构,第二实施方式可以使端子部2524的变形最小化。
作为修改的示例,端子部2524和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被形成为分离的构件。更具体地,端子部2524可以被形成为与外侧部2521分离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端子部2524和外侧部2521可以通过焊料或者类似物耦接。另一方面,端子部2524可以包括用于与外侧部2521耦接的与外侧部2521交叠的部分。然而,当使用如修改的示例中的可拆卸的端子类型时,由于零件数量增加和过程数量增加,与集成端子类型相比,可能产生成本增加超过10%。
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下弹性单元22520a和第二下弹性单元22520b。第一下弹性单元22520a和第二下弹性单元22520b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焊接与线圈2220耦接。第一下弹性单元22520a和第二下弹性单元22520b可以连接印刷电路板2010和线圈2220。第一下弹性单元2520a可以连接至线圈2220的一端并且第二下弹性单元2520b可以连接至线圈2220的另一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下弹性构件2520向线圈2220供应电流。
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包括外侧部2521。外侧部2521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上表面上。外侧部2521可以与基座2400的上表面的突起部耦接。外侧部2521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外侧部2521可以耦接至壳体2310的下表面或下部。外侧部2521可以包括耦接至壳体2310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外侧部2521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壳体2310。
下弹性构件2520的外侧部2521可以包括布置在基座2400的2个柱状部2450和基座2400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耦接部2525。此时,端子部2524可以从耦接部2525延伸。
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包括内侧部2522。内侧部2522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内侧部2522可以耦接至线轴2210的下表面或下部。内侧部2522可以包括耦接至线轴2210的突起部的孔或凹槽。内侧部2522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线轴2210。
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包括连接部2523。连接部2523可以连接外侧部2521和内侧部2522。连接部2523可以弹性地连接外侧部2521和内侧部2522。连接部2523可以具有弹性。此时,连接部2523可以被称为“弹性部”。连接部2523可以通过弯曲两次或者更多次来形成。
下弹性构件2520可以包括端子部2524。端子部2524可以包括2个端子。端子部2524可以从外侧部2521延伸。端子部2524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突出部2440上。端子部2524可以沿突出部2440延伸。端子部2524可以通过粘合剂2600被固定至盖2100的侧板2120。端子部2524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突出部2440。端子部2524可以通过焊接耦接至印刷电路板2010。端子部2524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端子容纳部2420中。端子部2524可以与外侧部2521一体地形成。作为修改的示例,端子部2524可以被形成为与外侧部2521分离的元件。端子部2524的下端可以布置在突出部2440的下端下方。也就是说,端子部2524可以从突出部2440向下突出。此时,端子部2524的下端的内侧表面可以由传感器基座2020支承。端子部2524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布置为邻近于基座2400的角部中的每一个。也就是说,第一端子可以被布置为邻近于基座2400的第一角部,并且第二端子可以被布置为邻近于基座2400的第二角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布置为相比于基座2400的一个侧表面的中心更靠近基座2400的一个侧表面的角。
作为修改的示例,突出部2440可以延伸至端子部2524的下端。也就是说,突出部2440可以被布置成支承端子部2524的下端部分的内侧表面。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粘合剂(未示出)(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粘合剂”)。粘合剂可以布置在端子部2524与突出部2440之间。粘合剂可以将端子部2524固定至突出部2440。粘合剂可以通过突出部2440的注入凹槽2441被注入并且沿导引凹槽2442流动以硬化来将端子部2524固定至突出部244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粘合剂2600仅布置在端子部2524和盖2100的侧板2120上的模型相比,由于额外的粘合剂布置在端子部2524和突出部2440上,使得由于端子部2524的固定力增加可以使变形的发生最小化。更具体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端子部2524的上部通过粘合剂2600被固定至盖2100的侧板2120,并且端子部2524的下部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至基座2400的突出部2440。
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粘合剂2600(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粘合剂”)。粘合剂2600可以布置在端子部2524和盖2100的侧板2120之间。粘合剂2600可以布置在端子部2524的上部和盖2100的侧板2120的避开凹槽2123附近。也就是说,端子部2524的上部可以通过粘合剂2600被固定至盖2100的侧板2120。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引壁(突出部2440)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上使得端子不变形。突出部2440可以支承端子部2524的内表面。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冲击等发生端子部2524沿基座2400的内向方向翘曲。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向导引壁应用半圆形形状以施加粘结剂(粘合剂)。半圆形形状的注入凹槽2441布置在突出部2440的下端部分处并且粘合剂可以通过注入凹槽2441注入在突出部2440和端子部2524之间。由此,整个端子部2524可以被固定至基座2400。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粘结剂流动最大化,可以布置具有预定形状的凹槽结构。导引凹槽2442形成在突出部2440的外侧表面上,以使粘合剂的流动最大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弯曲形状(倾斜表面2421)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上部上,以便在装配端子部2524的过程中不变形。当装配基座2400和端子时,弯曲形状(倾斜表面2421)可以布置在基座2400的上侧的特定部分上以防止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避免由基座2400的装配引起的端子的变形。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中的至少某些配置可以由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稍后将描述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替换。此外,除了盖2100和具有使端子变形最小化的结构的基座2400的详细配置以及与之结合或者与之对应的详细配置之外的其余配置也可以由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稍后将描述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来替换。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包括为外部构件的框架、布置在框架的一个表面上的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布置在框架的一个表面上并且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间隔开的盖玻璃、以及布置在框架内侧且具有与盖玻璃的至少一部分交叠的视场(FOV)的相机模块。相机模块拍摄图像或者照片,并且可以电连接至显示单元(显示面板)。由相机模块拍摄的图像可以在显示单元上再现。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配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驱动装置3000、透镜模块、红外截止滤波器(未示出)、基板(未示出)、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控制器(未示出)。在下面将详细描述透镜驱动装置3000,并且首先描述其余配置。
透镜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和透镜镜筒。透镜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透镜(未示出)和用于容纳一个或更多个透镜的透镜镜筒。然而,透镜模块的一种配置不局限于透镜镜筒,并且可以使用任何支架结构,只要其可以支承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即可。透镜模块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3000并且可以与透镜驱动装置3000一起移动。作为示例,透镜模块可以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3000的内部。作为示例,透镜模块可以螺纹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3000。作为示例,透镜模块可以通过粘合剂(未示出)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3000。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至图像传感器。
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阻止红外区域的光入射在图像传感器上。例如,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位于透镜模块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位于与基座3800分离地布置的支架构件(未示出)中。然而,红外滤波器可以安装在基座3800的中心处形成的孔中。作为示例,红外滤波器可以由膜材料或者玻璃材料形成。红外滤波器可以通过在诸如用于保护图像拾取表面的盖玻璃的板形的光学滤波器或者盖玻璃上涂覆红外阻挡涂层材料形成。
基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基板可以支承透镜驱动装置3000。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基板上。作为示例,图像传感器可以定位在基板的上表面内侧,以及传感器支架(未示出)可以定位在基板的上表面外侧。透镜驱动装置3000可以位于传感器支架上方。可代替地,透镜驱动装置3000可以定位在基板的上表面外侧,以及图像传感器可以定位在基板的上表面内侧。利用该结构,穿过容纳在透镜驱动装置3000内的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至安装在基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基板可以向透镜驱动装置3000供应电力。同时,用于控制透镜驱动装置3000的控制单元可以布置在基板上。
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基板上。图像传感器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光轴和透镜模块对准。因此,图像传感器可以获取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图像传感器可以将辐射光输出为图像。从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可以通过基板被发送至光学装置的显示单元(显示面板)。例如,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接器件(CC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CPD和CID。然而,图像传感器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
控制单元可以安装在基板上。控制单元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3000外侧。然而,控制单元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3000内侧。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供应至组成透镜驱动装置3000的部件中的每一个的电流的方向、强度、幅度等。控制单元控制透镜驱动装置3000以执行相机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也就是说,控制单元控制透镜驱动装置3000以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模块。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
图24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25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6是沿线a-a’截取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图27是沿线b-b’截取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图28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盖的透视图;图29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透视图;图30是示出了修改的示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的透视图;图31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透视图;图32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透视图;以及图33是概念上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和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光轴”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光轴”和第三侧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光轴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的平面图。
在一般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线轴布置在盖的中心处。相反,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中,线轴3400相对于盖3100沿水平方向移动(移位)至一侧。盖3100是外部构件,由此确定透镜驱动装置3000和相机模块的尺寸。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中,保持盖3100的尺寸,并且通过将上面安装有透镜模块的线轴3400沿水平方向移动和定位至一侧,从而是“光轴”可以被布置成沿水平方向移动至一侧。
因此,相比于相同尺寸的一般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和相机模块当安装在光学装置上时可以将盖玻璃移动至光学装置的框架边缘。因此,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可以减小,并且显示面板可以相对加宽。
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包括盖3100、壳体3200、第一驱动单元3300、线轴3400、第二驱动单元3500、第一弹性构件3600、第二弹性构件3700和基座3800。根据电磁设计条件,第一驱动单元3300可以是“磁体”或者“线圈”。根据电磁设计条件,第二驱动单元3500可以是“磁体”或者“线圈”。如果第一驱动单元3300是“磁体”,那么第二驱动单元3500可以是“线圈”。如果第一驱动单元3300是“线圈”,那么第二驱动单元3500可以是“磁体”。因此,虽然有两种情况,但是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驱动单元3300是“磁体3300”并且第二驱动单元3500是“线圈”的情况。在其他情况下,可以类似于第一驱动单元是“磁体3300”并且第二驱动单元3500是“线圈3500”的情况。
盖3100可以是透镜驱动装置3000的外部构件。透镜驱动装置3000和相机模块的尺寸可以通过盖3100来确定。
壳体3200、磁体3300、线轴3400、线圈3500、上弹性构件3600和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盖3100内侧。基座3800可以布置在盖3100下方。
盖3100可以包括金属材料。盖3100可以防止电磁波从外侧流至内侧,并且防止电磁波从内侧发射至外侧。因此,盖3100可以被称为“屏蔽罩”。然而,盖3100的材料不限于此。在一个示例中,盖3100可以包括塑料材料。
盖3100可以包括上板3110、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第四侧板3150、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部C1-4。
上板3110、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第四侧板3150、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部C1-4可以一体地形成。
上板3110可以是具有圆形边缘的方形板形式。孔3111可以沿垂直方向形成在上板3110中。盖3100的孔3111可以在其垂直中心轴从上板3110的中心朝向第三侧板3140所位于的方向偏移之后被定位。
从对象反射的光可以通过盖3100的孔3111照射至安装在线轴3400上的透镜模块。为此,“盖3100的孔3111的垂直中心轴”和“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以及“透镜模块的光轴”可以彼此重合。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中,由于线轴3400被从上板3110的中心朝向第三侧板3140所位于的方向移动以被布置在那里,因此盖3100的孔3111也被朝向第三侧板3140所位于的方向移动。
上板3110可以包括第一侧S1、第二侧S2、第三侧S3和第四侧S4。第一侧板3120在第一侧S1处向下弯折或者弯曲以便被布置,第二侧板3130在第二侧S2处向下弯折或者弯曲以便被布置,第三侧板3140在第三侧S3处向下弯折或者弯曲以便被布置,并且第四侧板3150可以在第四侧S4处向下弯折或者弯曲以便被布置。也就是说,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和第四侧板3150可以从上板3110的边缘向下弯折或者弯曲。盖3100的侧部可以由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和第四侧板3150形成。
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和第四侧板3150可以近似为矩形板形式。第一侧板3120和第三侧板3140可以布置成彼此面向并且平行。第二侧板3130和第四侧板3150可以布置成彼此面向并且平行。第二侧板3130和第四侧板3150可以布置在第一侧板3120和第三侧板3140之间,反之亦然。第一侧板3120和第三侧板3140的每一个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二侧板3130和第四侧板3150垂直布置。
第一侧板3120和第二侧板3130可以被连接。第三侧板3140可以布置在第一侧板3120的相对侧。第三侧板3140可以连接至第二侧板3130。第四侧板3150可以布置在第二侧板3130的相对侧。第四侧板3150可以连接至第三侧板3140并且可以连接至第一侧板3120。
第一侧板3120和第二侧板3130可以由1-1角部C1-1连接。1-1角部C1-1可以位于第一侧板3120与第二侧板3130之间。1-1角部C1-1可以位于由第一侧板3120和第二侧板3130形成的边缘上处。
第二侧板3130和第三侧板3140可以通过1-2角部C1-2连接。1-2角部C1-2可以位于第二侧板3130与第三侧板3140之间。1-2角部C1-2可以位于由第二侧板3130和第三侧板3140形成的边缘处。
第三侧板3130和第四侧板3140可以由1-3角部C1-3连接。1-3角部C1-3可以位于第三侧板3140与第四侧板3150之间。1-3角部C1-3可以位于由第三侧板3140和第四侧板3150形成的边缘处。
第四侧板3150和第一侧板3120可以由1-4角部C1-4连接。1-4角部C1-4可以位于第四侧板3150与第一侧板3120之间。1-4角部C1-4可以位于由第四侧板3150和第一侧板3120形成的边缘处。
其中布置有下弹性构件3700的第一端子3712-1和第二端子3722-2的第一凹槽3131可以形成在第二侧板3130的下端。第一凹槽3131可以以从第二侧板3130的下表面向上张开的形状来形成,使得第一端子3712-1和第二端子3722-2可以露出到外侧。
其中布置有壳体3200的肋3240的第二凹槽3141可以形成在第三侧板3140的下端。第二凹槽3141可以是在第三侧板3140的下表面上向上凹进的形状,使得肋3240可以露出到外侧。
在图6中,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部C1-4被示为圆形形式。然而,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部C1-4的形状不限于此。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部C1-4可以是有角的。
此外,在该修改的示例中(未示出),盖310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落C1-4可以是圆周上间隔开的四个具体点,并且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和第四侧板3150可以是分别布置在第一角部C1-1、第二角部C1-2、第三角部C1-3和第四角部C1-4之间的四个侧板。
壳体3200可以布置在盖3100内。壳体3200可以布置在盖3100内侧。线轴34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内。基座38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下方。磁体33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上。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上。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和盖3100的上板3110之间。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下方。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和基座3800之间。壳体3200可以是塑料注塑模具。
壳体3200分别包括第一侧部3210、第二侧部3220、第三侧部3230、肋3240、2-1角部C2-1、2-2角部C2-2、2-3角部C2-3和2-4角部C2-4。
第一侧部3210可以沿“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透镜模块的光轴、盖的孔的垂直轴)”的方向与第一侧板3120间隔开。第一侧部3210可以面向第一侧板3120布置。
第二侧部3220沿“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透镜模块的光轴和盖的孔的垂直轴)”的方向与第二侧板3130间隔开。第二侧部3220可以面向第二侧板3130布置。第一磁体3310可以布置在第二侧部3220上。第二侧部3220能够以孔的形式形成有第一磁体容纳部3221。第一磁体3310可以容纳在第一磁体容纳部3221中。
第三侧部3230沿“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透镜模块的光轴和盖的孔的垂直轴)”的方向与第四侧板3140间隔开。并且第三侧部3230可以面向第四侧板3150布置。第三侧部3230可以设置有孔的形式的第二磁体容纳部3231。第二磁体容纳部3231可以容纳第二磁体3320。
第二侧部3220和第三侧部3230可以布置为彼此面向并且平行布置。因此,第一磁体3310和第二磁体3320可以彼此面向并且可以平行布置。
2-1角部C2-1可以布置为最靠近盖3100的四个角部中的1-1角部C1-1。2-2角部C2-2可以布置为最靠近盖3100的四个角部中的1-2角部C1-2。2-3角部C2-3可以布置为最靠近盖3100的四个角部中的1-3角部C1-3。2-4角部C2-4可以布置为最靠近盖3100的四个角部中的1-4角部C1-4。
也就是说,2-1角部C2-1可以布置在对应于(面向、相对)1-1角部C1-1的位置处。2-2角部C2-2可以布置在对应于(面向、相对)1-2角部C1-2的位置处。2-3角部C2-3可以布置在对应于(面向、相对)1-3角部C1-3的位置处。以及2-4角部C2-4可以布置在相对于(面向、相对)1-4角部C1-4的位置处。
第一侧部3210可以连接2-1角部C2-1和2-4角部C2-4。也就是说,第一侧部3210可以布置在2-1角部C2-1和2-4角部C2-4之间。第二侧部3220可以连接2-1角部C2-1和2-2角部C2-2。也就是说,第二侧部3220可以布置在2-1角部C2-1和2-2角部C2-2之间。第三侧部3230可以连接2-3角部C2-3和2-4角部C2-4。也就是说,第三侧部3230可以布置在2-3角部C2-3与2-4角部C2-4之间。
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可以彼此间隔开。在2-2角部C2-2与2-3角部C2-3之间可以形成中空空间。
根据上面的描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0中,壳体3200不具有与盖3100的第三侧板3140对应的侧部。而是,在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之间只有中空的空间。因此,线轴3200可以沿第三侧板3140所布置的方向被移动和布置。也就是说,线轴340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线圈350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之间的中空空间中。
然而,由于壳体3200的侧部的缺失,耐用性退化并且可能发生由于外力导致的翘曲。肋3240是加固壳体3200的构件并且可以连接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然而,为了提供用于容纳线轴3400和/或线圈3500的空间,肋3240可以连接2-2角部C2-2的上部和2-3角部C2-3的上部,或者可以连接2-2角部C2-2的下部和2-3角部C2-3的下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描述肋3240连接2-2角部C2-2的下部和2-3角部C2-3的下部的情况作为示例。在这种情况下,线轴340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线圈35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肋3240上方。
肋3240可以包括第一肋部3241和第二肋部3242。第一肋部3241可以布置在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之间。第二肋部3242可以连接2-2角部C2-2的外侧表面和2-3角部C2-3的外侧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肋部3241可以布置得比第二肋部3242更靠近“线轴3400的垂直中心轴”。第二肋部3242可以沿相对于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的方向长于第一肋部3241。也就是说,第一肋部3241和第二肋部3242可以形成台阶。第一肋部3241和第二肋部3242可以从壳体3200向下突出。第一肋部3241和第二肋部3242沿水平方向的厚度可以是0.2mm或者更多。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的示例中(参见图8),肋3240可以连接2-2角部C2-2的上部和2-3角部C2-3的上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肋部4241可以布置在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之间。第二肋部4242可以连接2-2角部C2-2的外侧表面和2-3角部C2-3的外侧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肋部4241可以布置得比第二肋部4242更靠近“线轴3400的垂直中心轴”。第二肋部4242可以沿2-2角部C2-2和2-3角部C2-3的方向长于第一肋部4241。也就是说,第一肋部4241和第二肋部4242可以形成台阶。此外,第一肋部4241和第二肋部4242可以从壳体3200向上突出。第一肋部4241和第二肋部4242沿水平方向的厚度可以是0.2mm或者更多。
磁体33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上。磁体3300可以面向线圈3500。磁体3300可以与线圈3500电磁地相互作用以向线轴3400提供驱动力。磁体3300可以包括第一磁体3310和第二磁体3320。第一磁体3310和第二磁体3320可以是“永磁体”。第一磁体3310可以布置在以孔的形状形成在第二侧部3220中的第一磁体容纳部3221中。第二磁体3320可以布置在以孔的形状形成在第三侧部3230中的第二磁体容纳部3231中。
线轴34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内。线轴34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的内侧。相机模块的透镜模块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中。孔3410可以沿垂直方向形成在线轴3400中。透镜模块可以布置和容纳在线轴3400的孔3410中。“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可以与透镜模块的光轴重合。“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可以与“盖3100的孔3111的垂直中心轴”重合。线轴3400的孔3410的直径可以小于盖3100的孔3111的直径。因此,透镜模块可以通过盖3100的孔3111完全露出。
线轴3400沿盖3100的第三侧板3140所位于的方向水平地移动(移位)。因此,“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与盖板3100的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和第四侧板3150之间的最短距离出现差异。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2进行描述。
“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一侧板3120之间最短的距离L1可以长于“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轴”和侧板3140之间的最短距离L3可以长于最短距离L3。
“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二侧板3130之间的最短距离L2可以等于“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四侧板3150之间的最短距离L4。
“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二侧板3130之间的最短距离L2可以短于“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一侧板3120之间的最短距离L1。
“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二侧板3130之间的最短距离L2可以短于“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三侧板3140之间的最短距离L3。
由于“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与透镜模块的光轴重合,因此上述“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第四侧板3150之间的距离关系可以应用于“透镜模块的光轴”和第一侧板3120、第二侧板3130、第三侧板3140、第四侧板3150之间的距离。
“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一侧板3120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三侧板3140之间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别可以是0.5mm或者更多以及1.0mm或者更少。“线轴3400的孔3410的垂直中心轴”和第一侧板3120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线轴3400的孔3410的中心轴”和第三侧板3140之间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别可以是0.15mm或者更多以及0.8mm或者更少。
如果值小于上述数值范围的最小值,则在光学装置(智能手机)中减少边框尺寸的影响不显著,而如果超过最大值,则由于不平衡的布置线轴3400倾斜,这是在光学和结构设计中不希望的。
线轴3400和透镜模块被组合使得当线轴3400移动时透镜模块可以与线轴3400一体地移动。通过磁体3300和线圈35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线轴3400可以沿光轴方向(垂直方向)移动。透镜模块与线轴3400沿光轴方向(垂直方向)一体地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上。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下方。线轴3400可以通过上弹性构件3600和下弹性构件3700沿垂直方向(光轴方向)被弹性地支承至壳体3200。线圈35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的外圆周表面上。
线圈35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的外圆周表面上。线圈3500可以缠绕在线轴3400的外圆周表面上。线圈3500可以是“线圈块”的形式。线圈3500可以是“电磁体”。线圈3500可以与磁体3300电磁相互作用以向线轴3400提供驱动力。线圈3500的两端可以分别被拉出并且连接至下弹性构件3700。线圈3500可以电连接至下弹性构件3700。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通过第一端子3712-1和第二端子3722-2接收来自基板的电力。线圈3500被从下弹性构件3700供应电力至并且可以产生电磁力。
线轴3400沿第三侧板3140所位于的方向水平移动,由于在壳体3200中没有布置与第三侧板3140对应的侧板,因此线圈3500可以具有直接面向第三侧板3140的面。也就是说,布置在与第三侧板3140对应的位置处的线圈3500的外侧表面(外侧部)可以直接面向第三侧板3140的内侧表面(内侧部)。
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是板簧。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是金属。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是非磁性的。因此,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不被磁体3300的磁力和线圈3500的电磁力影响。
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上。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上。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和盖3100的上板3110之间。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和盖3100的上板3110之间。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与壳体3200和线轴3400耦接。上弹性构件3600可以弹性连接壳体3200和线轴3400。
上弹性构件3600包括第一上弹性构件3610、第二上弹性构件3620、第三上弹性构件3630、第四上弹性构件3640、第五上弹性构件3650、第六上弹性构件3660、第七上弹性构件3670和第八上弹性构件3680。
第一上弹性构件3610、第二上弹性构件3620和第三上弹性构件3630布置在壳体3200上并且可以与壳体3200耦接。第四上弹性构件3640布置在线轴3400上并且可以与线轴3400耦接。第五上弹性构件3650、第六上弹性构件3660、第七上弹性构件3670和第八上弹性构件3680可以与第一上弹性构件3610、第二上弹性构件3620、第三上弹性构件3630和第四上弹性构件3640互相电连接。因此,线轴3400可以沿垂直方向被弹性地支承在壳体3200内。
第一上弹性构件3610可以沿垂直方向对应于壳体3200的第一侧部3210定位。第二上弹性构件3620可以沿垂直方向对应于壳体3200的第二侧部3220定位。第三上弹性构件3630可以沿垂直方向对应于壳体3200的第三侧部3230定位。正如壳体3100缺少与盖3100的第三侧板3140对应的部分,在上弹性构件3600中也缺少沿第三侧板3140所位于的方向布置并且用于连接第二上侧弹性构件3620和第三上侧弹性构件的部分。这是为了保证线轴3200的移动空间。
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是板簧。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是金属。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是非磁性的。因此,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不被磁体3300的磁力和线圈3500的电磁力影响。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电连接至线圈3500。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电连接至基板。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电连接线圈3500和基板。
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下方。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下方。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和基座3800之间。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和基座3800之间。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与壳体3200和线轴3400耦接。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弹性地连接壳体3200和线轴3400。
下弹性构件370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下弹性构件3710和第二下弹性构件3720。第一端子3712-1可以布置在第一下弹性构件3710上并且第二端子3722-1可以布置在第二下弹性构件3720上。此外,第一端子3712-1和第二端子3722-1可以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第一下弹性构件3710可以电连接至线圈3500一侧处的导线并且第二下弹性构件3710可以电连接至线圈3500另一侧处的导线。因此,可以通过下弹性构件3700从主基板向线圈3500施加电力。
基座3800可以布置在盖3100下方。基座3800可以布置在壳体3200下方。基座3800可以布置在线轴3400下方。可以在基座3800和盖3100之间涂覆粘合剂。可以在基座3800和壳体3200之间涂覆粘合剂。基座3800可以近似为具有厚度的方形板的形式。
孔3811可以形成在基座3800的中心处。外部光线可以通过基座3800的孔照射至图像传感器。
在基座3800中,位于孔3811外侧并且沿孔3811圆周地间隔开的第一止动件3812、第二止动件3813、第三止动件3814和第四止动件3815可以被定位。第一止动件3812、第二止动件3813、第三止动件3814和第四止动件3815可以从基座38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向内凹进的端子容纳凹槽3816可以定位于基座3800的侧部上。第一端子3712-1和第二端子3722-1可以布置在端子容纳凹槽3816内。
向上隆起的脊部3821可以位于基座3800的边缘处。脊部3821可以包括第一脊部3821、第二脊部3822和第三脊部3833。第一脊部3821可以沿垂直方向对应于第一侧板3120定位。第二脊部3822可以沿垂直方向对应于第二侧板3130定位。第三脊部3822可以沿垂直方向对应于第四侧板3150定位。因此,基座3800的对应于第三侧板3140的下边缘可以形成具有相对低的高度的无脊部分。肋3240可以布置在基座3800的无脊部分上。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中的至少某些配置可以被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或者稍后描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代替。此外,当执行自动对焦功能时通过从中心移动(移位)透镜模块的光轴可以减小光学装置的边框尺寸的盖3100、壳体3200和线轴3400的详细的配置,以及除了与其组合的或者对应于这些详细配置之外的其余配置可以被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或者之后描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各自的配置替代。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模块(未示出)、红外截止滤波器(未示出)、主基板(未示出)、图像传感器(未示出)、控制单元(未示出)和透镜驱动装置6000。
透镜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和透镜镜筒。透镜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和用于容纳一个或更多个透镜的透镜镜筒。然而,透镜模块的一种配置并不局限于透镜镜筒,并且可以使用任何结构,只要其可以支承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即可。透镜模块可以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5010并且被移动。例如,透镜模块可以布置在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线轴5500中。在这种情况下,透镜模块的内圆周表面和线轴5500可以相互接触。作为示例,透镜模块可以与线轴5500螺纹耦接。作为示例,透镜模块可以通过粘合剂耦接至线轴5500。同时,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至图像传感器。
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阻挡红外区域的光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例如,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位于透镜模块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定位在与基座5900分离地布置的支架构件(未示出)中。然而,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安装在形成在基座5900的中心处的孔中。作为示例,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由膜材料或者玻璃材料形成。红外截止滤波器可以通过在诸如用于保护图像拾取表面的盖玻璃的板状光学滤波器和盖玻璃上涂覆红外截止涂层材料形成。
主基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主基板可以支承透镜驱动装置5010。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主板上。作为示例,图像传感器可以定位在主基板的上表面的内侧,并且传感器支架(未示出)可以定位在主基板的上表面的外侧。透镜驱动装置5010可以定位在传感器支架上方。可替代地,透镜驱动装置5010可以位于主基板的上表面的外侧,并且图像传感器可以位于主基板的上表面的内侧。利用该结构,穿过容纳在透镜驱动装置5010内的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至安装在主基板上的图像传感器。主基板可以向透镜驱动装置5010提供电力。同时,用于控制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控制单元可以布置在主基板上。
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主基板上。图像传感器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光轴和透镜模块对准。因此,图像传感器可以获取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照射的光输出为图像。例如,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接器件(CC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CPD和CID。然而,图像传感器的类型不限于此。
控制单元可以安装在主板上。控制单元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外侧。然而,控制单元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内侧。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供应至组成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部件中的每一个的电流的方向、强度、幅度等。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控制透镜驱动装置5010执行相机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中至少之一。也就是说,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透镜驱动装置5010以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模块或者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使其倾斜。
此外,控制单元还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反馈控制。更具体地,控制单元可以接收由传感器6400感测的壳体5200的位置并且控制施加至第二线圈6300的电力或电流,从而提供准确的光学图像稳定功能。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图34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35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参照线A-A’的截面图;图3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参照线B-B’的截面图;图38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盖的透视图;图39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磁体和布线的透视图;图40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轴、第一线圈、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透视图;图41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基板和第二线圈的透视图;图42是从下方观察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的透视图;图43是图42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44是从下方观察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以及图45是图44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通过磁体5300和第一线圈56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沿光轴方向(上下、垂直方向)移动线轴5400使得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为此,线轴540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5700和下弹性构件5800弹性地支承使其沿光轴方向可移动。线轴5400可以进行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这两者的双向移动,或者可以进行移动至上侧或下侧中的一侧的单向移动。
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通过磁体5300和第二线圈63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使壳体5200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或者倾斜,使得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为此,壳体5200可以由布线5400弹性地支承,以便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或者倾斜。
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可以包括盖5100、壳体5200、磁体5300、布线5400、线轴5500、第一线圈5600、上弹性构件5700、下弹性构件5800、基座5900、基板6000、第二线圈6300和传感器6400。在这种情况下,盖5100、壳体5200、磁体5300、布线5400、线轴5500、第一线圈5600、上弹性构件5700、下弹性构件5800、基座5900、基板6000、第二线圈6300和传感器640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构件可以被省略和修改成各种结构。作为示例,当省略壳体5200时,磁体5300布置在盖5100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内侧,使其可以耦接至盖5100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内侧表面。
盖5100可以是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外部构件。盖5110可以是具有底部敞开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式。壳体5500、第一线圈5600、上弹性构件5700、下弹性构件5800、基板6000和第二线圈6300可以容纳在盖5100中。基座5900可以布置在盖5100下方。盖5100可以由基座5900支承。盖5100可以通过粘合剂耦接至基座5900。
盖510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在这种情况下,盖5100可以阻挡外部电磁波的渗透或者内部电磁波向外辐射。也就是说,盖5100可以屏蔽电磁波。因此,盖5100可以被称为“屏蔽罩”。然而,盖510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在一个示例中,盖5100的材料可以包括塑料。在这种情况下,盖5100可以通过塑料注塑来制作。
盖5100可以包括上板5110、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第四侧板5150、第一突出部5121、第二突出部5122、第三突出部5131、第四突出部5132、接地端子5141和粘合剂涂覆部5161。
上板5110可以是方形板形式。上板5110可以形成盖5100的上表面。在上板5110的中心处可以形成有孔5101。上板5110的孔5101可以被定位成与光轴对准。外部光可以通过上板5110的孔5101被引入到透镜驱动装置5010的内部。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被定位在上板5110的四侧中的每一侧上。
第一侧板5120可以从上板5110的第一侧向下延伸。第二侧板5130可以从上板5110的第二侧向下延伸。第三侧板5140可以从上板5110的第三侧向下延伸。第四侧板5150可以从上板5110的第四侧向下延伸。
第一侧板5120和第二侧板5130可以被布置成面向彼此(第二侧板布置在第一侧板的相对侧上,并且反之亦然)。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被布置成面向彼此(第四侧板布置在第三侧板的相对侧上,并且反之亦然)。第一侧板5120和第二侧板5130可以由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连接,并且反之亦然。第一侧板5120和第二侧板513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平行。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平行。
第一侧板5120和第三侧板5140之间可以布置有角。第一侧板5120和第三侧板514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邻近。第一侧板5120和第四侧板5150之间可以布置有角。第一侧板512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邻近。第二侧板5130和第三侧板5140之间可以布置有角。第二侧板5130和第三侧板514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邻近。第二侧板5130和第四侧板5150之间可以布置有角。第二侧板513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邻近。
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第四侧板5150可以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耦接。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以及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上表面可以面向彼此。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可以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上表面接触。粘合剂可以涂覆在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和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上表面之间。
第一突出部5121和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位于第一侧板5120上。第一突出部5121和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沿第一侧板5120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第三突出部5131和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位于第二侧板5130上。第三突出部5131和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沿第二侧板5130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第一突出部5121和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彼此面向(第三突出部布置在第一突出部的相对侧,并且反之亦然)。第一突出部5121和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交叠。第二突出部5122和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彼此面向(第四突出部布置在第二突出部的相对侧,并且反之亦然)。第二突出部5122和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交叠。
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位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上。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第一凹槽5920中。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弯曲或者弯折(弯折的)。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沿基座5900的第一凹槽5920的1-2凹槽5922延伸的方向弯曲或者弯折。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向第三突出部5131弯曲或者弯折。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弯曲或者弯折90度。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由基座5900钩住并且盖5100可以被稳定地固定于此。
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包括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1-1部分5121-1和在第一突出部5121的1-1部分5121-1处弯曲或者弯折的1-2部分5121-2(参见图4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5121的1-2部分5121-2可以在第一突出部5121的1-1部分5121-1的下端处弯曲或者弯折并且可以延伸。第一突出部5121的1-1部分5121-1可以布置在1-1凹槽5921中,并且第一突出部5121的1-2部分5121-2可以布置在1-2凹槽5922中。
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位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上。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第二凹槽5930中。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弯曲或者弯折(弯折的)。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沿基座5900的第二凹槽5930的2-2凹槽5932延伸的方向弯曲或者弯折。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朝向第四突出部5132弯曲或者弯折。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弯曲或者弯折90度。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由基座5900钩住并且盖5100可以稳定地固定于此。
第二突出部5122包括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2-1部分和从第二突出部5122向下突出的2-1部分(参见图12,基本上与第一突出部的1-1和1-2部分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突出部5122的2-2部分可以在第二突出部5122的2-1部分的下端处弯曲或者弯折并且可以延伸。第二突出部5122的2-1部分可以布置在2-1凹槽5931中并且第二突出部5122的2-2部分可以布置在2-2凹槽5932中。
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位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上。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第三凹槽5940中。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弯曲或者弯折(弯折的)。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沿基座5900的第三凹槽5940的3-2凹槽5942延伸的方向弯曲或者弯折。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朝向第一突出部5121弯曲或者弯折。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弯曲或者弯折90度。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由基座5900钩住并且盖5100可以稳定地固定于此。
第三突出部5131包括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3-1部分和从第三突出部5131向下突出的3-1部分(参见图12,与第一突出部的1-1和1-2部分基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突出部5131的3-2部分可以在第三突出部5131的3-1部分的下端弯曲或者弯折并且可以延伸。第三突出部5131的3-1部分可以布置在3-1凹槽5941中并且第三突出部5131的3-2部分可以布置在3-2凹槽5942中。
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定位在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上。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第四凹槽5950中。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弯曲或者弯折(弯折的)。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沿基座5900的第四凹槽5950的4-2槽5952延伸的方向弯曲或者弯折。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向第二突出部5122弯曲或者弯折。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弯曲或者弯折90度。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垂直于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外表面弯曲或者弯折。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由基座5900钩住并且盖5100可以稳定地固定于此。
第四突出部5132包括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4-1部分和从第四突出部5132的4-1部分向下突出的4-2部分(参见图12,基本上与第一突出部的1-1和1-2部分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突出部5132的4-2部分可以在第四突出部5132的4-4部分的下端弯曲或者弯折并且可以延伸。第四突出部5132的4-1部分可以布置在4-1凹槽5951中并且第四突出部5132的4-2部分可以布置在4-2凹槽5952中。
接地端子5141可以位于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上。接地端子5141可以从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接地端子5141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第五凹槽5960中。接地端子5141可以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因此,在盖5100中积累的剩余电磁力可以通过接地端子5141向外放电。
粘合剂涂覆部5161可以是用于涂覆粘合剂的凹槽。粘合剂涂覆部516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粘合剂涂覆部5161可以位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和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上。
位于第一侧板5120上的粘合剂涂覆部5161可以定位在第一突出部5121和第二突出部5122之间。位于第一侧板5120上的粘合剂涂覆部5161可以被形成为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上凹进(使得第一侧板的下表面可以向上进入)。因此,通过定位于第一侧板5120上的粘合剂涂覆部5161,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粘合剂可以被涂覆至这样的空间并且盖5100可以稳定地被固定。
位于第二侧板5130上的粘合剂涂覆部5161可以定位于第三突出部5131和第四突出部5132之间。位于第二侧板5130上的粘合剂涂覆部5161可以被形成为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上凹进(使得第一侧板的下表面可以向上进入)。通过定位于第二侧板5130上的粘合剂涂覆部5161,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U的上表面和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之间可以形成空间。粘合剂被涂覆至这样的空间并且盖5100可以稳定地固定于此。
壳体5200可以包括塑料材料。壳体5200可以通过塑料插入注塑来制成。也就是说,壳体5200可以是塑料注塑模具。
通过磁体5300和第二线圈63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可以向壳体5200施加驱动力。壳体5200通过驱动力可以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或者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相机模块的透镜模块与壳体5200一体地移动,使得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
壳体5200可以具有其中心处形成有孔5201的中空形状。线轴55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孔5201中。也就是说,线轴55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中。磁体53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中。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上。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下方。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下方。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和基板6000之间。基座59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下方。下弹性构件5800和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和基座5900之间。壳体5200和基板6000可以通过布线5400连接。壳体5200和基座5900可以通过布线5400连接。壳体5200可以由布线5400弹性地支承。壳体5200可以通过布线5400与基板6000和基座5900向上地间隔开。也就是说,壳体5200可以由布线5400抬高并且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或者倾斜。
壳体5200可以包括第一侧部5210、第二侧部5220、第三侧部5230、第四侧部5240、磁体容纳部5250和止动件容纳部5260。
第一侧部5210和第二侧部5220可以彼此面向(第二侧部布置在第一侧部的相对侧,并且反之亦然),第一侧部5210和第二侧部5220之间具有磁体5300、线轴5500和第一线圈5600。第三侧部5230和第四侧部5240可以彼此面向(第四侧部布置在第三侧部的相对侧,并且反之亦然),第三侧部5230和第四侧部5240之间具有磁体5300、线轴5500和第一线圈5600。第一侧部5210和第二侧部5220可以由第三侧部5230和第四侧部5240连接,并且反之亦然。第一侧部5210和第二侧部522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平行。第三侧部5230和第四侧部5240可以被布置成彼此平行。
磁体5300可以布置在磁体容纳部5250中。可以存在四个磁体容纳部5250。四个磁体容纳部5250可以分别定位于第一侧部5210和第三侧部5230之间的角处、第三侧部5230和第二侧部5220之间的角处、第二侧部5220和第四侧部5240之间的角处、以及第四侧部5240和第一侧部5210之间的角处。第一磁体5310、第二磁体5320、第三磁体5330和第四磁体5340可以分别布置在四个磁体容纳部5250中。
线轴5500的止动件5510可以布置在止动件容纳部5260中。可以存在四个止动件容纳部5260。四个止动件容纳部5260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侧部5210、第二侧部5220、第三侧部5230和第四侧部5240上。四个止动件容纳部5260从第一侧部5210、第二侧部5220、第三侧部5230和第四侧部5240的上表面向下凹进(使得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的上表面可以向下进入)。线轴5500的四个止动件5510可以分别布置在四个止动件容纳部5260中。线轴5500的旋转或者向下运动可以由线轴5500的四个止动件5510阻止。
磁体53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中。磁体53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磁体容纳部5250中。磁体5300可以面向第一线圈5600布置。磁体5300可以面向第二线圈6300布置。当向第一线圈5600施加电流时,磁体5300和第一线圈5600可以电磁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线轴5500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当向第二线圈6300施加电流时,磁体5300和第二线圈6300可以进行电磁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壳体5200可以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或者倾斜,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磁体5300可以包括第一磁体5310、第二磁体5320、第三磁体5330和第四磁体5340。第一磁体5310、第二磁体5320、第三磁体5330和第四磁体534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四个磁体容纳部5250中。
布线5400可以沿光轴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长度。布线5400的上端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内。布线5400的上端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角处。布线5400的上端可以穿过壳体5200布置在上弹性构件5700中。在这种情况下,布线540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5700。布线5400的下端可以布置在基板6000上。在这种情况下,布线5400可以电连接至基板6000。布线5400的下端可以穿过基板6000布置在基座5900上。布线5400可以弹性地支承壳体5200。
布线5400也可以用作接收来自基板6000的电流并且将电流传递至上弹性构件5700的导电构件。供应至上弹性构件5700的电流可以被施加至第一线圈5600。
布线5400可以包括第一布线5410、第二布线5420、第三布线5430和第四布线5440。
第一布线5410可以位于第一磁体5310的外侧。第一布线5410可以在第一侧部5210和第四侧部5240之间的角处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至基板6000。第一布线5410可以穿过第一侧部5210和第四侧部5240之间的角固定至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第一布线5410可以穿过基板6000固定至基座5900。
第二布线5420可以位于第二磁体5320的外侧。第二布线5420可以在第二侧部5220和第三侧部5230之间的角处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至基板6000。第二布线5420可以穿过第二侧部5220和第三侧部5230之间的角固定至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第二布线5420可以穿过基板6000固定至基座5900。
第三布线5430可以位于第三磁体5330的外侧。第三布线5430可以在第一侧部5210和第三侧部5230之间的角处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至基板6000。第三布线5430可以穿过第一侧部5210和第三侧部5230之间的角固定至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第三布线5430可以穿过基板6000固定至基座5900。
第四布线5440可以位于第四磁体5340的外侧。第四布线5440可以在第二侧部5220和第四侧部5240之间的角处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至基板6000。第四布线5440可以穿过第二侧部5220和第四侧部5240之间的角固定至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第四布线5440可以穿过基板6000固定至基座5900。
第一布线5410和第三布线5430中之一可以电连接至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第二布线5420和第四布线5440中之一可以电连接至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
线轴5500可以包括塑料材料。线轴5500可以通过塑料插入注塑来制造。也就是说,线轴5500可以是塑料注塑模具。
通过磁体5300和第一线圈5600之间电磁相互作用可以向线轴5500施加驱动力。线轴5500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相机模块的透镜模块可以与线轴5500一体地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线轴5500可以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孔5501的中空形状。相机模块的透镜模块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的孔5501中。也就是说,透镜模块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中。第一线圈5600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上。第一线圈5600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的外圆周表面上。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上。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下方。线轴5500和壳体520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5700和下弹性构件5800连接。线轴550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5700和下弹性构件5800弹性地支承。因此,线轴5500可以与壳体5200间隔开。此外,线轴5500可以通过上弹性构件5700和下弹性构件5800沿光轴方向移动。
线轴5500可以包括止动件5510。止动件5510可以从线轴5500的外圆周表面向外突出。止动件5510可以定位在第一线圈5600上方。止动件5510可以容纳在壳体5200的止动件容纳部5260中。止动件5510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四个止动件5510可以分别容纳在四个止动件容纳部5260中。通过四个止动件5510和壳体5200接触,可以阻止线轴5500的旋转运动或者向下运动。
第一线圈5600可以是缠绕在线轴5500外圆周表面上的(缠绕)线圈块。第一线圈5600可以面向磁体5300。当施加电流时,第一线圈5600可以与磁体5300电磁相互作用以向线轴5500提供驱动力。第一线圈560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5700。第一线圈5500的一端和另一端可以从线圈块中抽出。第一线圈5500的一端可以电连接至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第一线圈5500的另一端可以电连接至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由第一线圈5500、上弹性构件5700、布线5400和基板6000可以形成电流电路。电流可以通过基板6000上的布线5400和上弹性构件5700被供应至第一线圈550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相机模块的控制单元控制从基板6000供应的电流的方向、强度和波长。
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是板簧。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和线轴5500上。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上表面和线轴5500的上表面上。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与壳体5200的上表面和线轴5500的上表面耦接。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连接壳体5200和线轴5500。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轴5500。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线圈5600。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电连接至布线5400。
上弹性构件5700可以包括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和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和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可以彼此间隔开。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和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可以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线圈5600。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可以电连接至第一布线5410和第三布线5430中之一。第二上弹性构件5710可以电连接至第二布线5420和第四布线5440。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第一布线5410、第三布线5430中之一可以是正(+)导线。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第二布线5420和第四布线5440中之一可以是负(-)导线。
第一上弹性构件5710可以包括1-1耦接部5711、1-2耦接部5712和第一连接部5713。1-1耦接器5711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与壳体5200的上表面耦接。1-2耦接部5712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与线轴5500的上表面耦接。1-2耦接部5712可以位于1-1耦接部5711的内侧。第一线圈5600的一端可以焊接至1-2耦接部5712。1-2耦接部5712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线圈5600的一端。第一连接部5713可以弹性地连接1-1耦接部5711和1-2耦接部5712。第一1-2连接部5712和第一连接部5713可以分离成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构件。
第二上弹性构件5720可以包括2-1耦接部5721、2-2耦接部5722和第二连接部5723。2-1耦接部5721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与壳体5200的上表面耦接。2-2耦接部5722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与线轴5500的上表面耦接。2-2耦接部5722可以位于2-1耦接部5721的内侧。第一线圈5600的另一端可以焊接至2-2耦接部5722。2-2耦接部5722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线圈5600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5723可以电连接2-1耦接部5721和2-2耦接部5722。2-2耦接部5722和第二耦接部5723可以分离为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构件。
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是板簧。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和线轴5500下方。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下表面和线轴5500的下表面上。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耦接壳体5200的下表面和线轴5500的下表面。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连接壳体5200和线轴5500。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轴5500。
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包括第一耦接部5810、第二耦接部5820和连接部5830。第一耦接部581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的下表面上并且可以与壳体5200的下表面耦接。第二耦接部5820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的下表面上并且可以与线轴5500的下表面耦接。第二耦接部5820可以位于第一耦接部5810的内侧。连接部5830可以弹性地连接第一耦接部5810和第二耦接部5820。第二耦接部5820和耦接部5830可以分离为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构件。
基座5900可以布置在盖5100下方。基座5900可以支承盖5100。盖5100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上。基座59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和线轴5500下方。基座5900可以与壳体5200和线轴5500向下地间隔开。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上表面上。
基座5900可以包括本体5910、第一凹槽5920、第二凹槽5930、第三凹槽5940、第四凹槽5950、第五凹槽5960、第六凹槽5970、第一端子支承部5971、第七凹槽5980和第二端子支承部5981。
本体5910可以大致为方形板形式。孔5901可以形成在本体5910的中心处。通过透镜模块传输的光通过本体5910的孔5901可以照射至图像传感器。盖5100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布置在本体5910上。本体5910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可以彼此面向。粘合剂可以涂覆在本体5910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之间。本体5910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可以彼此接触。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本体5910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盖5100中并且定位于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内侧。
本体5910可以通过上表面的高度差被分为上端部分U和下端部分L。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可以位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边缘处。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向外突出。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上表面可以被定位成低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
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H的上表面上。盖5100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可以布置在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上。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可以彼此面向。粘合剂可以被涂覆在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之间。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上表面和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下表面可以彼此接触。
盖5100的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布置在第一凹槽5920中。粘合剂可以被涂覆至第一凹槽5920。第一凹槽5920可以包括1-1凹槽5921和1-2凹槽5922。
1-1凹槽5921可以沿垂直方向延伸。1-1凹槽592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表面。1-1凹槽5921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外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第一凹槽592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1-1凹槽5921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5910的下端L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上端部分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1-1凹槽5921可以布置有在第一突出部5121处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部分。
1-2凹槽592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1-2凹槽5922可以从1-1凹槽5921的底部延伸至一侧。1-2凹槽5922可以垂直于1-1凹槽5921延伸的方向延伸。1-2凹槽5922可以垂直地延伸至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1-2凹槽5922可以在1-1凹槽5921的下部处沿3-2凹槽5942所定位的方向延伸。1-2凹槽592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上进入)。1-2凹槽5922可以定位在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处。1-2凹槽592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端部分的下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上进入)。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沿1-2凹槽5922弯曲或者弯折。1-2凹槽5922可以延伸超过第一突出部5121的端部。因此,延伸超过第一突出部5121的额外空间S(参见图12)可以存在于1-2凹槽5922中。粘合剂被涂覆至由此形成的额外空间S,使得第一突出部5121可以稳定地固定至基座5900。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未示出)中,1-2凹槽5922可以包括布置有第一修改示例5121的第一容纳部和位于第一容纳部下方并且涂覆粘合剂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可以在第一凹槽5921中进一步延伸超过第一容纳部,以确保足够的粘合剂涂覆空间。
第二凹槽5930可以布置有盖5100的第二突出部5122。第二凹槽5930可以涂有粘合剂。第二凹槽5930可以包括2-1凹槽5931和2-2凹槽5932。
2-1凹槽5931可以沿垂直方向延伸。2-1凹槽593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表面。2-1凹槽5921可以通过使本体5930的外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外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2-1凹槽593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2-1凹槽5931可以通过使本体的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5910的下端L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上端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在2-1凹槽5931中,可以布置有在第二突出部5122处从第一侧板512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部分。
2-2凹槽593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2-2凹槽5932可以从2-1凹槽5931的下部延伸至一侧。2-2凹槽5932可以垂直于2-1凹槽5931延伸的方向延伸。2-2凹槽5932可以垂直于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延伸。2-2凹槽5932可以在2-1凹槽5931的下部处沿4-2凹槽5952所定位的方向延伸。2-2凹槽593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上进入)。2-2凹槽5932可以定位在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处。2-2凹槽593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端部分的下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上进入)。第二突出部5122沿2-2凹槽5932可以弯曲或者弯折。2-2凹槽5932可以延伸超过第二突出部5122的端。因此,在2-2凹槽5932中可以有延伸超过第二突出部5122的额外的空间。粘合剂被涂覆至由此形成的额外空间,使得第二突出部5122可以稳定地固定至基座5900。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未示出)中,2-2凹槽5932可以包括布置有第二突出部5122的第一容纳部和位于第一容纳部下方并且涂覆有粘合剂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可以在2-1凹槽5931中进一步延伸超过第一容纳部,以保证用于涂覆粘合剂的足够的空间。
盖5100的第四突出部5131可以布置在第三凹槽5940中。粘合剂可以被涂覆至第三凹槽5940。第三凹槽5940可以包括3-1凹槽5941和3-2凹槽5942。
3-1凹槽5941可以沿垂直方向延伸。3-1凹槽594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表面。3-1凹槽5941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3-1凹槽594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3-1凹槽5941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上端部分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第三突出部5131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3-1凹槽5941中。
3-2凹槽594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3-2凹槽5942可以从3-1凹槽5941的下部延伸至一侧。3-2凹槽5942可以垂直于3-1凹槽5941延伸的方向延伸。3-2凹槽5942可以垂直于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延伸。3-2凹槽5942可以沿1-2凹槽5922定位的方向在3-1凹槽5941的下部延伸。3-2凹槽594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向上进入)。3-2凹槽5942可以定位在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处。3-2凹槽594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端部分的下表面被形成以便向上进入)。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沿3-2凹槽5942弯曲或者弯折。3-2凹槽5942可以延伸超过第三突出部5131的端。因此,延伸超过第三突出部5131的额外空间可以存在于3-2凹槽5942中。粘合剂被涂覆至由此形成的额外空间,使得第三突出部5131可以稳定地固定至基座5900。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未示出)中,3-2凹槽5942具有其中布置有第三突出部5131的第一容纳部和位于第一容纳部下方并且涂覆有粘合剂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可以进一步延伸超过第一容纳部在3-1凹槽5941中,以保证足够的粘合剂涂覆空间。
盖5100的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布置在第四凹槽5950中。粘合剂可以被涂覆至第四凹槽5950。第四凹槽5950可以包括4-1凹槽5951和4-2凹槽5952。
4-1凹槽5951可以沿垂直方向延伸。4-1凹槽595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表面。4-1凹槽5951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4-1凹槽5951可以从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延伸至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4-1凹槽5951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上端部分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向内进入)。从第二侧板513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第四突出部5132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4-1凹槽5951中。
4-2凹槽595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4-2凹槽5952可以从4-1凹槽5951的下部延伸至一侧。4-2凹槽5952可以垂直于4-1凹槽5951延伸的方向延伸。4-2凹槽5952可以垂直于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延伸。4-2凹槽5952可以在4-1凹槽5951的下部处沿2-2凹槽5932定位的方向延伸。4-2凹槽595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侧表面被形成为向上进入)。4-2凹槽5952可以位于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4-2凹槽5952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下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下端部分的下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上进入)。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沿4-2凹槽5952弯曲或者弯折。4-2凹槽5952可以延伸超过第四突出部5132的端。因此,延伸超过第四突出部5132的额外空间可以存在于4-2凹槽5952中。粘合剂被涂覆至由此形成的额外空间S,使得第四突出部5132可以稳定地固定至基座5900。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未示出)中,4-2凹槽5952具有其中布置有第四突出部5132的第一容纳部和位于第一容纳部下方并且涂覆有粘合剂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可以在4-1凹槽5951中进一步延伸超过第一容纳部,以确保足够的粘合剂涂覆空间。
盖5100的接地端子5141可以布置在第五凹槽5960中。第五凹槽5960可以涂覆有粘合剂。第五凹槽5960可以被定位成邻近于第六凹槽5970。第五凹槽5960可以连接至第六凹槽5970。
第五凹槽5960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凹进来形成(本体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第五凹槽5960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5910的下端部分L的外侧表面凹进来形成(本体的上端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第五凹槽5960可以设置有在接地端子5141处从第三侧板514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部分。本体5910的位于第五凹槽5960中的外侧表面和接地端子5141的内侧表面可以彼此面向。粘合剂可以被涂覆在本体5910的位于第五凹槽5960中的外侧表面和接地端子5141的内侧表面之间。本体5910的位于第五凹槽5960中的外侧表面和接地端子5141的内侧表面可以彼此接触。
基板6000的第一基板6100的第一端子6110可以布置在第六凹槽5970中。第六凹槽5970可以邻近于第五凹槽5960被定位。第六凹槽5970可以连接至第五凹槽5960。
第六凹槽5970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凹进来形成(本体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第六凹槽5970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外侧表面凹进来形成(本体的上端的外侧表面和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以便向内进入)。第一端子支承件5971可以定位在第六凹槽5970中。
第一端子支承件5971可以位于第六凹槽5970中。第一端子支承件5971可以以平板形式在第六凹槽5970中向下延伸。第一端子支承件5971可以支承第一端子6110。第一端子支承部分5971的外侧表面的上部(至少一部分)可以面向盖5100的第三侧板5140的内侧表面。粘合剂可以涂覆在第一端子支承件5971的外侧表面和第一端子6110的内侧表面之间。第一端子支承件5971的外侧表面和第一端子6110的内侧表面可以相互接触。
基板6000的第一基板6100的第二端子6120可以布置在第七凹槽5980中。
第七凹槽5980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第七凹槽5960可以通过使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外侧表面和本体5910的下端部分L的外侧表面凹进而形成(本体的上端部分的外侧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外侧表面被形成为以便向内进入)。
第二端子支承件5981可以位于第七凹槽5980中。第二端子支承件5981可以以平板形式在第七凹槽5980中向下延伸。并且第二端子支承部分5981可以支承第二端子6120。第二端子支承部分5981的外侧表面的上部(至少一部分)可以面向盖5100的第四侧板5150的内侧表面。粘合剂可以涂覆在第二端子支承件5981的外侧表面和第二端子6120的内侧表面之间。第二端子支承部分5981的外侧表面和第二端子6120的内侧表面可以相互接触。
基板6000可以放置在基座5900上面。基板60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和线轴5500下方。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定位在基板6000和壳体5200之间。布线5400的下端可以固定至基板6000。在这种情况下,布线5400的下端可以通过基板6000延伸至基座5900。基板6000可以电连接至布线5400。第二线圈6300可以安装在基板6000上。基板6000可以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基板6000可以从主基板接收电流并且将其传递至布线5400。基板6000可以从主基板接收电流并且将电流传送至第二线圈13000。在这种情况下,从基板6000传送的电流的强度、方向和幅度可以由相机模块的控制单元控制。
基板60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6100和第二基板6200。第一基板610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第一基板6100可以是在其中心处形成有孔6101的方形板的形式。通过透镜模块传输的光可以通过第一基板6100的孔6101照射至图像传感器。第一基板6100可以布置在第二基板6200下方。第一基板6100可以电连接至第二基板6200。第一基板6100可以包括第一端子6110和第二端子6120。第一端子6110和第二端子6120可以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第一基板6100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上。第一基板6100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上表面上。第一基板6100可以布置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上。第二基板620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第二基板62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下方。并且第二基板6200可以布置在下弹性构件5800下方。第二线圈6300可以安装在第二基板6200上。
同时,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中,第一端子6110和第二端子6120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以各种方式布置。可以省略第一端子6110或者第二端子6120并且第一端子6110和第二端子6120两者可以连接至基座5900的本体5910。第六凹槽(5970,一侧外侧表面)或者第七凹槽(5980,另一侧外侧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6110和第二端子6120可以布置为彼此邻近。
第二线圈6300可以是安装在第二基板6200上的图案线圈。第二线圈6300可以面向磁体5300。当施加电流时第二线圈6300可以与磁体5300电磁相互作用,从而向壳体5200提供驱动力。第二线圈6300可以包括2-1线圈6310、2-2线圈6320、2-3线圈6330和2-4线圈6340。2-1线圈6310可以面向第一磁体5310并且可以与第一磁体5310电磁相互作用。2-2线圈6320可以面向第二磁体5320并且可以与第二磁体5320电磁相互作用。2-3线圈6330可以面向第三磁体5330并且可以与第三磁体5330电磁相互作用。4-4线圈6340可以面向第四磁体5340并且可以与第一磁体5340电磁相互作用。
传感器6400可以是霍尔传感器。传感器6400可以感测磁体5300的磁力。传感器6400感测磁体5300的磁力,从而感测壳体5200的位置。由传感器6400感测的壳体5200的位置信息可以被传送至相机模块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由传感器6400感测的壳体5200的位置信息来驱动壳体5200。也就是说,壳体5200的位置信息由传感器6400反馈,使得可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
传感器6400可以安装在第一基板6100上。传感器6400可以布置在第一基板6100的下表面上并且可以容纳在基座5900中。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6400可以容纳在形成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上表面上的传感器容纳部中。更具体地,传感器6400可以容纳在形成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上端部分U的上表面上的传感器容纳部中。
传感器6400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6410和第二传感器6420。第一传感器6410和第二传感器6420可以安装在第一基板6100上并且可以容纳在基座5900中。
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被结构化,使得盖5100的第一至第四突出部5121、5122、5131和5132布置在基座5900的第一至第四凹槽5920、5930、5940和5950中,使得盖5100可以固定至基座5900。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中,盖5100可以稳定地固定至基座5900。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中,盖5100的第一至第四突出部5121、5122、5131和5132以及基座5900的第一至第四凹槽5920、5930、5940和5950可以具有各种形式。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省略盖5100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5121和5122中的任意一个以及第三和第四突出部5131和5132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可以省略相应的基座5900的第一至第四凹槽5920、5930、5940和5950中的两个。
此外,可以省略盖5100的第一至第四突出部5121、5122、5131和5132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可以省略第一至第四凹槽5920、5930、5940和5950中的任意一个。
此外,一个或更多个突出部可以位于盖5100的第三侧壁5140和盖5100的第四侧壁5150中的任一个上。突出部可以位于盖5100的第三侧壁5140和盖5100的第四侧壁5150两者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
此外,三个突出部可以布置在盖5100的一个侧壁上而不是两个侧壁,并且其多个可以布置在盖5100的所有侧壁上。
换句话说,它具有在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简单的设计变化可以容易地得到的范围内的各种形式。
如在上述示例中已经描述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可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两者的情况。在下文中,将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中省略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用于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布线5400、基板6000、第二线圈6300和传感器640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线圈5600和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被电连接,并且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
为此,下弹性构件5800可以包括两个间隔开的第一下弹性构件和第二下弹性构件(正传导线和负传导线,电压端子和接地端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下弹性构件可以包括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的第一端子,并且第二下弹性构件可以包括电连接至相机模块的主基板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以一起布置在基座5900的本体5910的第六凹槽5970或者第七凹槽5980中,或者可以分别彼此分隔开地布置在第六凹槽5970和第七凹槽5980中。同时,第一线圈5600的一端部可以焊接至第一下弹性构件,并且第一线圈5600的另一端部可以焊接至第二下弹性构件。
当从主基板施加驱动电流时,电流可以通过下弹性构件5800被传送至第一线圈5600。通过第一线圈5600和磁体53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可以在第一线圈5600中生成电磁力(驱动力),并且因此,线轴5500移动至光轴方向的一侧(一个方向,上侧和下侧)或者光轴方向的另一侧(两个方向,上侧和下侧)并且从而可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根据光学、结构和电气设计,执行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可以省略壳体5200、上弹性构件5700和下弹性构件580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当省略壳体5200时,磁体5300可以布置在盖5100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的内侧,使得其可以与盖5100的第一侧板5120、第二侧板5130、第三侧板5140和第四侧板5150的内侧表面耦接。
此外,在执行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10中,可以使第一线圈5600和磁体5300的布置反转。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线圈5600可以布置在壳体5200或者盖5100中,并且磁体5300可以布置在线轴5500中。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中的至少某些配置可以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配置代替。此外,除了盖5100、基座5900等的详细配置以及需要高的拉力用于分离盖5100的组合的或相应的详细配置之外的其余配置可以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应的配置代替。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所有部件可以组合操作或组合成一个,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实施方式的所有部件。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目的内,其所有部件可以选择性地与一个或更多个组合来操作。此外,除非有相反的描述,上述术语“包含”、“包括”、“具有”意味着可以嵌入相应的部件,因此应该解释为除了那些相应的部件之外还可以包含其他部件。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除另有限定外,否则都具有如本发明所属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常用的术语,诸如词典中限定的术语,除非明确限定与此相反,应该解释为与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含义一致,并且不应该解释为理想的或者过于形式主义的。
以上描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因此,所公开的发明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这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解释,等同范围内的所有精神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包括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的侧板的盖;
布置成在所述盖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轴;
布置在所述线轴上的线圈;
布置在所述盖上并且面向所述线圈的磁体;以及
布置在所述线轴下方并且耦接至所述盖的基座,
其中,所述线轴包括:面向所述盖的上板的第一表面、面向上并且布置成低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布置在所述线轴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盖的上板交叠的第一突起部、以及从所述线轴的第二表面向下凹进而形成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突起部、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表面从所述线轴的中心轴沿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从所述第一凹槽向下凹进而形成的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线圈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表面从所述线轴的中心轴沿径向方向依次被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多个第二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并且彼此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上的集尘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耦接至所述线轴的上表面的上弹性构件,
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外侧部、耦接至所述线轴的内侧部、以及连接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的连接部,并且
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连接部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线轴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
其中,所述内侧部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突起部和所述第三突出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内侧部的布置在所述第二突起部和所述第三突起部之间的部分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盖和所述线轴之间的壳体,
其中,所述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凹槽布置在从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一表面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圆周上。
12.一种相机装置,包括:
印刷电路板;
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图像传感器;
包括上板和从所述上板延伸的侧板的盖;
布置成在所述盖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轴;
耦接至所述线轴并且布置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方的透镜;
布置在所述线轴上的线圈;
布置在所述盖上并且面向所述线圈的磁体;以及
布置在所述线轴下方并且与所述盖耦接的基座,
其中,所述线轴的上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布置成低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布置成高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且面向所述盖的上表面的第三表面、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第四表面。
CN201880033732.7A 2017-05-22 2018-05-17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Active CN110663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4391.6A CN115373192A (zh) 2017-05-22 2018-05-17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62654 2017-05-22
KR1020170062654A KR102396340B1 (ko) 2017-05-22 2017-05-22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1020170083072A KR102417261B1 (ko) 2017-06-30 2017-06-30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10-2017-0083072 2017-06-30
KR10-2017-0110762 2017-08-31
KR1020170110762A KR102407884B1 (ko) 2017-08-31 2017-08-31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0170133881A KR102481507B1 (ko) 2017-10-16 2017-10-16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017-0133881 2017-10-16
PCT/KR2018/005670 WO2018216955A1 (ko) 2017-05-22 2018-05-17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4391.6A Division CN115373192A (zh) 2017-05-22 2018-05-17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3000A true CN110663000A (zh) 2020-01-07
CN110663000B CN110663000B (zh) 2022-09-20

Family

ID=643966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732.7A Active CN110663000B (zh) 2017-05-22 2018-05-17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CN202211054391.6A Pending CN115373192A (zh) 2017-05-22 2018-05-17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4391.6A Pending CN115373192A (zh) 2017-05-22 2018-05-17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249277B2 (zh)
EP (2) EP3633447B1 (zh)
KR (1) KR20230128242A (zh)
CN (2) CN110663000B (zh)
WO (1) WO2018216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7107B1 (ko) * 2013-07-12 2020-05-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11106000B2 (en) * 2017-05-17 2021-08-31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mechanism
TWI673531B (zh) 2018-05-03 2019-10-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致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US11474416B2 (en) * 2018-07-25 2022-10-18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TWI718900B (zh) 2019-09-19 2021-02-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1163253A (zh) * 2020-02-19 2020-05-1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底座、音圈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WO2021261943A1 (ko) * 2020-06-25 2021-12-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TWI796995B (zh) * 2022-03-04 2023-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穩定驅動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0923A (ja) * 2009-02-16 2010-09-02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201122701A (en) * 2009-12-21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KR20130044502A (ko) * 2011-10-24 2013-05-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4614836A (zh) * 2013-11-05 2015-05-1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KR20160021562A (ko) * 2014-08-18 2016-02-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KR20160057721A (ko) * 2014-11-14 2016-05-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WO2017007249A1 (ko) * 2015-07-09 2017-01-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WO2017043849A1 (ko) * 2015-09-08 2017-03-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US9621017B2 (en) * 2010-07-06 2017-04-11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coil block for voice coil mo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il block, and voice coil motor having the coil block
CN106575026A (zh) * 2014-06-25 2017-04-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72836B1 (ko) 2005-06-09 2007-01-22 주식회사 파워디스플레이 카메라 모듈의 조립 구조
JP4932590B2 (ja) * 2007-05-11 2012-05-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422627A (zh) * 2009-03-18 2012-04-18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 晶片级光学系统
CN101959012B (zh) * 2009-07-17 2013-08-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JP5501902B2 (ja) * 2010-09-03 2014-05-28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振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機器
JP5031876B2 (ja) * 2010-09-24 2012-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3842905B (zh) * 2011-09-30 2017-03-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JP2014066935A (ja) * 2012-09-26 2014-04-17 Iwatani Internatl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117107B1 (ko) * 2013-07-12 2020-05-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094423B2 (ja) * 2013-08-09 2017-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215348B2 (ja) * 2013-11-20 2017-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319554B1 (ko) 2014-08-20 2021-11-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50113675A (ko) * 2014-03-31 2015-10-08 자화전자(주)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KR20150117800A (ko) * 2014-04-11 2015-10-21 (주) 엠디펄스 카메라모듈용 엑츄에이터를 위한 카메라모드 수행방법
JP6414396B2 (ja) * 2014-06-16 2018-10-3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KR102344454B1 (ko) 2014-07-16 2021-12-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JP6583601B2 (ja) * 2014-08-06 2019-10-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US10451891B2 (en) * 2014-10-17 2019-10-2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102311091B1 (ko) 2014-12-24 2021-10-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하우징,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60103437A (ko) 2015-02-24 2016-09-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160867B1 (ko) * 2015-04-02 2020-09-29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듀얼 광학 모듈 카메라의 듀얼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구조체
KR102582942B1 (ko) 2015-09-08 2023-09-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2757B1 (ko) 2016-03-24 2024-05-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TWI582513B (zh) * 2016-06-20 2017-05-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
EP3505984B1 (en) * 2016-08-29 2022-04-27 Kyocera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imaging device, and movable body
TWI600928B (zh) * 2016-09-30 2017-10-0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濾光片總成及具有該濾光片總成的相機模組
US10641984B2 (en) * 2016-12-23 2020-05-05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0923A (ja) * 2009-02-16 2010-09-02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201122701A (en) * 2009-12-21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US9621017B2 (en) * 2010-07-06 2017-04-11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coil block for voice coil mo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il block, and voice coil motor having the coil block
KR20130044502A (ko) * 2011-10-24 2013-05-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4614836A (zh) * 2013-11-05 2015-05-1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CN106575026A (zh) * 2014-06-25 2017-04-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KR20160021562A (ko) * 2014-08-18 2016-02-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KR20160057721A (ko) * 2014-11-14 2016-05-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WO2017007249A1 (ko) * 2015-07-09 2017-01-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WO2017043849A1 (ko) * 2015-09-08 2017-03-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67100A1 (en) 2023-11-16
US11249277B2 (en) 2022-02-15
EP3633447A1 (en) 2020-04-08
WO2018216955A1 (ko) 2018-11-29
CN115373192A (zh) 2022-11-22
CN110663000B (zh) 2022-09-20
US20200110243A1 (en) 2020-04-09
EP3633447A4 (en) 2021-02-24
EP3633447B1 (en) 2023-08-02
EP4236338A2 (en) 2023-08-30
US11768347B2 (en) 2023-09-26
EP4236338A3 (en) 2023-11-01
US20220099918A1 (en) 2022-03-31
KR20230128242A (ko) 202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3000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US11921301B2 (en) Dual lens drive device, dual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13341526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08474922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光学设备
CN113473023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KR20190001299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433669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及光学装置
KR2019003814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20170083755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20104133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40038689A (ko) 카메라 모듈,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70034640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US2021032562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device
KR20180007780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2769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70006895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4255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20180092720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480924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170111035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90002851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2018012766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KR2018000777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