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0205A -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0205A
CN105980205A CN201580007632.3A CN201580007632A CN105980205A CN 105980205 A CN105980205 A CN 105980205A CN 201580007632 A CN201580007632 A CN 201580007632A CN 105980205 A CN105980205 A CN 105980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actuation means
joint
container chassis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76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J·拉尼根
M·C·康尼利
K·E·斯弗历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jk Products Ltd
MI Jack Produc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jk Produc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184,4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463732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184,16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87792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184,19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4014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ijk Products Ltd filed Critical Mijk Product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8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 B60P7/132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twist-locks for container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有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所述闩锁系统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上的致动装置,设置于上表面下方的连杆机构,以及位于上表面上方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头。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致动装置,使连杆机构移动接头,并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Description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申请的权益:Lanigan,S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184,166,名称为“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案卷编号C0443/40686);Lanigan,S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184,196,名称为“Front Pin Latching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案卷编号C0443/40700);以及Lanigan,S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184,421,名称为“Latching System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案卷编号No.C0443/40701)。所有的这些申请都提交于2014年2月19日,所有的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关于联邦资助的研究和开发声明
不适用
序列表
不适用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本申请大体涉及闩锁系统。更特别地,本申请涉及用于集装箱底盘车的集装箱闩锁。
2.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用于运输集装箱的集装箱底盘车中,通过在集装箱底盘车的两个前角的每一个处间隔开的两个闩锁和在两个后角的每一个处间隔开的两个闩锁,将集装箱固定到集装箱底盘车上。这些闩锁由司机或其他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后闩锁可具有一扭锁,其插入集装箱的角铸件的底部。扭锁可通过一杆操作,使扭锁在解锁位置和闩锁位置之间移动。长度为40至53英尺(13.1至16.2米)的传统底盘车,其前闩锁可具有水平延伸至集装箱的角铸件的开口中的锁销。长度为20英尺(6.1米)的传统底盘车,其前闩锁可利用扭锁和手动杆而不是锁销。
这种传统的闩锁装置当集装箱放置于底盘车上时由底盘车司机或其他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相反,传统的闩锁装置在集装箱从底盘车上卸下前手动解锁。司机或其他工作人员可能会不适当或者不完全地锁定或者解锁闩锁装置,这可能导致集装箱不适当地从底盘车上卸下或者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形成滑移或丢失集装箱的潜在可能。因此,需要一种不需要人为干预的自动闩锁系统。
在铁路运输产业中,集装箱通常利用转动类型的闩锁固定于平板车的四角。在平板车的两个前角的每一个处间隔开的两个转动类型的闩锁和在两个后角的每一个处间隔开的两个转动类型的闩锁,将集装箱固定到平板车上。类似于集装箱底盘车的扭锁闩锁,平板车的转动类型的闩锁沿集装箱的每个角铸件的下表面进入开口。与扭锁闩锁不同,转动类型的闩锁通过弹簧连续偏置就位。当集装箱放置于平板车上时,闩锁抵抗弹簧推回,直到闩锁移出角铸件的下表面。闩锁设计为使得必须施加与闩锁相反的很大的力才能从平板车上卸下集装箱。需要将重量为约700磅(317.5千克)的集装箱装载到平板车上,且例如约2000磅(907.2千克)的力用于将集装箱从平板车上卸下。
发明内容
提供有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所述闩锁系统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上的致动装置,设置于上表面下方的连杆机构,以及位于上表面上方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头。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致动装置,使连杆机构移动接头,并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进一步,提供有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装置。闩锁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前部或后部处的两个角附近,以及一互锁组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且互锁组件配置为提供失效保护操作,以便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维持将集装箱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最后,提供有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一接头延伸穿过集装箱底盘车的一表面,其中所述接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设置一致动装置从所述表面延伸,其中所述致动装置与接头联动,将一集装箱角铸件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表面的顶部,以便将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致动装置,其中角铸件具有用于容纳接头的开口。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接头响应于致动装置的致动而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便当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时,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势通过考虑以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闩锁装置和前销闩锁装置的集装箱底盘车的后透视图;
图2为闩锁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3为闩锁装置的爆炸后透视图;
图4为闩锁系统处于解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5为图4的闩锁系统处于闩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6为前销闩锁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7为前销闩锁装置的爆炸后透视图;
图8为前销闩锁系统处于第一位置的前侧透视图;
图9为图8的前销闩锁系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前侧透视图;
图10为图8的前销闩锁系统在第二位置的前侧透视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A的放大部分透视侧视图;
图12为前销闩锁装置的互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部分侧视图;
图13为图12的前销闩锁装置的互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侧透视图;
图14为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后透视图;
图15A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15B为图15A的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5C为图15A的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部分后透视图;图16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部分闩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17A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17B为图17A的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7C为图17A的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7D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部分后透视图;
图18A为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8B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9A为闩锁装置的第二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9B为闩锁系统的第二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19C为图19B的闩锁系统的第二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后透视图;
图20为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21为图20的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爆炸后透视图;
图22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23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部分解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24和25为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26为前销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后透视图;
图27为图26的前销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28为图26的前销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爆炸前透视图;
图29为前销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解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30和31为前销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部分解锁位置的前透视图;
图32为前销闩锁系统的可选实施例处于闩锁位置的前透视图;以及
图33为前销闩锁装置的可选实施例的互锁组件的可选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各种与集装箱底盘车一起使用的自闩锁集装箱闩锁系统。如所见,这种系统实现了将空的、装满的或部分装满的集装箱自动闩锁至集装箱底盘车和从集装箱底盘车上解锁。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
参照图1,集装箱底盘车50的特征在于本文所描述的将集装箱52固定至其上的其中两种集装箱闩锁系统。具有接头106a、106b的闩锁装置100设置于底盘车50的后部50a上。集装箱52的两个后角铸件52a-1、52a-2的每个下表面具有矩形孔53a(图5中所示),用于在解锁位置时容纳接头106a、106b。具有前销160的前销装置150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前部50b上。集装箱52的两个前角铸件52b-1、52b-2的每个前表面具有孔53b(图8中所示),用于容纳前销160。以下对闩锁装置100和前销装置150进行更具体的描述。
图1中的实施例中所示的集装箱底盘车50长度为40至53英尺(13.1至16.2米),例如。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底盘车(未示出)可利用闩锁装置100或集装箱底盘车的后部和/或前部中的可选的闩锁装置200、250,如下所述。
闩锁装置100
图2中提供了用于将集装箱52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闩锁装置100的示例。闩锁装置100包括第一闩锁系统101a和第二闩锁系统101b,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前部或后部处的两个角附近,一互锁组件108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当集装箱52装载至如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每个后角铸件52a分别按压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的第一和第二致动装置102a、102b,分别使第一和第二接头106a、106b从如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闩锁位置。
更具体地,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分别致动了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的致动装置102a、102b,使各个连杆机构104a、104b分别移动接头106a、106b并自动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在闩锁位置,接头106a、106b防止集装箱52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分离的运动。互锁组件108配置为提供失效保护操作,这样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维持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接头106a、106b可为扭锁。也可采用其它连接装置,例如螺栓、闩锁或销。类似地,图2中所示的示例实施例中的致动装置102a、102b可以是活塞,当然其它致动装置也是能够想到的。可能的非动力机械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活塞杆、转换器、杠杆臂、驱动杆和按钮。也可以使用自动的动力机械装置,例如空气电磁阀、电磁线圈、气压缸或者液压缸。
现在参照图3,所示为示例闩锁装置100的爆炸视图。闩锁装置100的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分别包括致动装置102a、102b,连杆机构104a、104b和接头106a、106b。
在该示例中,每个连杆机构104a、104b包括杆连接器110a、110b,枢轴114a、114b,紧固件112a、112b,结构115a、115b,紧固件123a、123b,接头连接器122a、122b,臂124a、124b,紧固件125a、125b,螺栓129a、129b,弹簧116a、116b,弹簧套117a、117b以及托架118a-l、118a-b。在该示例中,互锁组件108包括致动装置134,第一和第二枢轴140a、140b,第一和第二结构141a、141b,第一和第二臂138a、138b,弹簧133,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第一和第二导轨142,第一和第二止动螺栓144a、144b,第一和第二结构146a、146b,第一和第二螺栓147a、147b以及第一和第二螺栓148a、148b。致动装置134为垂直板137,垂直板137具有从其水平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凸出135a、135b。
如图4中所示,致动装置102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上。特别地,当接头106处于解锁位置时,致动装置102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延伸并穿过上表面54。当接头106处于闩锁位置时,致动装置102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在同一平面上。如上所述,接头106位于高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的另一表面132上。接头106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的另一表面132上方的头部128和穿过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和另一表面132延伸的轴127。连杆机构104设置于上表面54下方。
最佳如图5中所示,角铸件52a包括其下表面56上容纳接头106的开口53a。另一表面132的高度对应于后角铸件52a的下表面56的厚度。致动装置102的尺寸设置为使接头106在致动装置102致动前进入开口53a。
参照图4和5,当致动装置102由于在集装箱底盘车50上放置集装箱52而致动时,连杆机构104将致动装置102的垂直运动转化为接头106的旋转运动。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接头106包括扭锁,其通过致动装置102的致动旋转约90度。
更具体地,杆连接器110的第一端110-1连接至枢轴114,枢轴114安装在结构115上,结构115焊接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的下侧。杆连接器110的与第一端110-1相对的第二端110-2通过紧固件123连接至接头连接器122的第一端122-1,以实现旋转运动。
类似地,紧固件125将接头连接器122的第二端122-2连接至臂124。臂124固定至圆柱轴126并水平延伸。臂124可焊接至轴126或与轴126在同一模具中形成。回来参照图3,轴126经由螺栓129连接至接头106的轴127,这样,轴126、127就具有共同的轴线。
最佳如图4所示,连杆机构104的弹簧116逆杆连接器110的运动偏置。弹簧116设置于弹簧套117内,弹簧套117在杆连接器110的第二端110-2和集装箱底盘车50的外表面118之间。托架118a可安装于外表面118上,用于容纳弹簧116。
在图4中所示的解锁位置中,致动装置102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上,弹簧116偏置杆连接器110使其远离集装箱底盘车50的外表面118。致动装置102通过紧固件112与杆连接器110接合。具体地,按压致动装置102使杆连接器110克服弹簧116的偏置围绕枢轴114朝向集装箱底盘车50的外表面118旋转,从而使接头106从图4中所示的解锁位置运动至图5中所示的闩锁位置。
再次参照图2,互锁组件108可提供失效保护操作,以便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维持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如果由于例如在运输期间转弯或者不适当地移动集装箱而导致了不均衡的抬升,互锁组件108就像用弹簧加载的闩锁一样起作用维持闩锁系统101a、101b处于闩锁位置。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致动了致动装置134,使互锁机构132将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的每一者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移动。在图2中所示的示例中,互锁组件108的致动装置134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的致动装置102a、102b间隔开。杆状物136a、136b可为扁条或板、圆杆、具有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截面的杆。
图2显示了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前部或后部处的两个角附近。致动装置134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上,互锁机构132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下方。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分别从互锁机构132延伸至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当致动装置134未致动时,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位于第一位置,当致动装置134致动时,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位于第二位置。
当致动装置134由于将集装箱52放置在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致动时,互锁机构132将致动装置134的垂直运动转化为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的水平运动。互锁机构132包括弹簧133,第一和第二臂138a、138b以及第一和第二枢轴140a、140b。弹簧133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下表面59和致动装置134之间,其逆致动装置134的运动偏置。
通过第一和第二臂138a、138b将致动装置134的板137连接至各个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的第一端136a-l、136b-l,如图2所示。臂138a、138b分别围绕第一和第二枢轴140a、140b旋转,第一和第二枢轴140a、140b分别固定至第一和第二结构141a、141b,第一和第二结构141a、141b安装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的下侧。进一步,臂138a、138b可操作地连接至致动装置134,这样,致动装置134的向下的运动使每个臂138a、138b分别围绕枢轴140a、140b旋转。臂138a、138b还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的各个第一端136a-l、136b-l,臂138a、138b围绕枢轴140a、140b的运动产生杆状物136a、136b的朝向各个闩锁系统101a、101b的向外的运动。
特别地,致动装置134的板137包括从其水平延伸并随致动装置134垂直运动的第一和第二凸起135a、135b。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凸起135a、135b为穿过板137水平受驱动的销。沿臂138a、138b的内表面的第一和第二凹口139a、139b分别容纳第一和第二凸起135a、135b。第一和第二凸起135a、135b与第一和第二臂138a、138b接触,更具体的是与第一和第二凹口139a、139b接触,以便实现致动装置134的垂直运动,使第一和第二臂138a、138b分别关于第一和第二枢轴140a、140b旋转。
最佳如图4和5中所示,互锁组件108的杆状物136的第二端136-2与闩锁系统101相互作用。具有狭槽143的导轨142连接至杆状物136的第二端136-2。狭槽143容纳螺栓147,螺栓147连接至结构146,结构146安装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或者以其它方式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当闩锁系统101在解锁位置(参见图4)和闩锁位置(参见图5)之间移动时,螺栓147沿狭槽143移动。
止动螺栓144也与杆状物136的第二端136-2一起在解锁位置(参见图4)和闩锁位置(参见图5)之间移动。固定至杆连接器110的板149位于邻近止动螺栓144。杆状物126和杆连接器110同时一致地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这样,在正常使用期间就能够维持杆状物136的止动螺栓144和杆连接器110的板149之间的间隙145。如果连杆机构104不能够将杆连接器110维持在闩锁位置,则由于止动螺栓144抵抗杆连接器110的运动就消除了间隙145,这样,杆连接器110就抵抗弹簧116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且接头106保持在闩锁位置。
紧固至结构146的第二螺栓148定位成使得当闩锁系统101在解锁位置(参见图4)和闩锁位置(参见图5)之间移动时,杆连接器110的第二端110-2朝向和远离第二螺栓148摆动。该第二螺栓148提供一表面,当闩锁系统101处于解锁位置时,杆连接器110抵靠该表面。
现在将描述闩锁装置100的操作。再次参照图4,所示为闩锁系统101处于解锁位置。致动装置102从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延伸出来。当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如图5中所示,致动装置102沿路径A受到按压。按压致动装置102使得杆连接器110的第二端110-2沿路径B移动,进而使得接头连接器122的第二端122-2沿路径C移动。接头连接器122的第二端122-2的运动使臂124和接头106沿路径D旋转至闩锁位置。
当集装箱52从底盘车50卸下时,弹簧116朝向底盘车50的中央推动杆连接器110。该运动使得接头连接器122和臂124移动远离集装箱底盘车50的外表面118,使接头106旋转至解锁位置。
这样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还使互锁组件108从第一位置(部分示于图4中)移动至第二位置(部分示于图5中)。按压致动装置134使第一和第二臂138a、138b每个都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101a、101b移动第一和第二杆状物136a、136b。当集装箱52从底盘车50上卸下时,弹簧133使致动装置134上升,从而使杆状物136a、136b水平移动远离集装箱底盘车50的外表面118。
前销闩锁装置150
参照图6,所示为用于将集装箱52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示例前销闩锁装置150。前销闩锁装置150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两个前角附近的第一前销闩锁系统151a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b。在该示例中,每个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包括搁板154(示于图8中)和在第一、解锁位置(示于图8中)和第二、闩锁位置(示于图10中)之间运动的销160。当集装箱52装载在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如图1中所示,搁板154容纳集装箱52的角铸件52b并向下移动,这样,销160就向外延伸至角铸件52b的角铸件开口53b(示于图8中)中,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更具体地,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使搁板154运动,使得连杆机构162移动销160,这样,销160就自动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销160限制集装箱52的角铸件52b与集装箱底盘车50之间的运动,这样,每个前销闩锁系统151就将集装箱52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在该示例中,前销闩锁装置150还包括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的互锁组件152。互锁组件152配置为提供失效保护操作,这样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维持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利用销160a、160b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也可采用其它连接装置,例如螺钉或闩锁。类似地,图6中的示例集装箱底盘车50包括第一插入件158a和第二插入件158b,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的每一个分别安装于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直接将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安装至集装箱底盘车50,而不需要插入件158或其它单独的部件。
现在参照图7,所示为前销闩锁装置150的爆炸视图。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的每一者分别安装至第一和第二插入件158a、158b,每一插入件158a、158b的尺寸设置为适配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两个相对的角内。插入件158a、158b可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集装箱底盘车50内。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包括搁板154a、154b,销160a、160b以及连杆机构162a、162b。如图7中的示例所示,连杆机构162a、162b包括连杆166a、166b,弹簧172a、172b,板174a、174b以及弹簧套176a、176b。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互锁组件152包括杆状物182、邻近第一前销闩锁系统151a的第一凸片184a以及邻近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b的第二凸片184b。
如图8中所示,搁板154配置为在插入件158的外表面156上垂直运动。搁板154和插入件158分别具有相邻的开口155、159。销160相对于搁板154位于集装箱底盘车50内,且配置为水平移动穿过相邻的开口155、159。销160还配置为在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的过程中与搁板154一起垂直运动。因此,当搁板154向下移动时销160进入角铸件开口53b。连杆机构162设置于插入件158的内表面157上。
参照图8,当集装箱52未装载至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搁板154位于第一位置。当集装箱52装载至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搁板154位于第二位置,如图10所示。搁板154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使销160从集装箱底盘车50向外延伸。最佳如图9中所示,销160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垂直和水平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连杆机构162可操作地连接至搁板154和销160,以便在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的过程中将搁板154的垂直运动转化成销160的水平运动。设置于插入件158的内表面157上的连杆机构162的板174配置为与搁板154一起垂直运动。当销160与板174一起垂直运动时,板174上的孔173维持销160的垂直位置。销160还穿过孔173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水平运动。在搁板154的运动过程中,销160的水平运动受到连杆机构162的连杆166的影响。
最清楚地如图11所示,连杆机构162的连杆166围绕一枢轴168旋转,枢轴168安装、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至插入件158的部分170。连杆166的相对端可操作地连接至销160。连杆166的尺寸和位置设置为使得搁板154的向下的运动使连杆166围绕枢轴168旋转并水平移动销160分别穿过搁板154和插入件158的相邻的开口155、159。
最好的是参见图8,连杆机构162还包括弹簧172,其抵抗搁板154的运动偏置。弹簧172将搁板154偏置为第一位置,如图8中所示。弹簧套176固定至板174。弹簧172在弹簧套176的盖178(参见图9)和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下表面59之间受压缩。
回来参照图7,互锁组件152可提供失效保护操作,以便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维持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杆状物182在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之间延伸。第一和第二凸片184a、184b连接至杆状物182,并分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附近。凸片184a、184b可螺栓连接、销接或通过任意合适的方法固定至杆状物182。此外,杆状物82可为圆形杆、扁平杆或板,或具有正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截面的杆。
如图12所示,凸片184具有邻近前销闩锁系统151的凸轮表面186,这样,在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的过程中凸轮表面186跟随前销闩锁系统151的运动。在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之前,凸片184设置于第一位置。图13所示为在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之后,凸片184设置于第二位置。由于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的第一和第二搁板154a、154b各自的运动,杆状物182和凸片184a、184b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更具体地,凸片184的钩部188设置为抵靠图12中所示的处于第一位置的前销闩锁系统151的板174。当板174由于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向下运动时,板174接触凸片184的凸轮表面186,使凸片184和连接其上的杆状物182旋转。在图13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凸片184的钩部188容纳板174的上边缘175。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凸片184a、184b提供失效保护,以维持各个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的各个第一和第二销160a、160b的位置,这样,集装箱52就保持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现在将描述前销装置150的操作。参照图8,在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前,每个前销闩锁系统151的搁板154位于第一位置。前销160保持设置于插入件158内。当集装箱52的角铸件52b放置于搁板154上时,搁板154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这种运动使连杆166从插入件158向外推动销160,如图9中所示。一旦搁板154到达图10中所示的最下位置,销160就从搁板154完全延伸至角铸件52b的开口53b中。
各个前销闩锁系统151a、151b的搁板154a、154b的向下的运动还使互锁组件152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前销闩锁系统151的板174由于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向下移动时,板174接触凸片184的凸轮表面186以便使凸片184旋转。凸片184的钩部188扣住板174的上边缘175,防止连接其上的板174和前销闩锁系统151向上移动。
当集装箱52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卸下时,每个前销闩锁系统151的弹簧172向上偏置板174和搁板154,使连杆166围绕枢轴168旋转。连杆166的旋转使销160水平移动至插入件158中。板174的向上的运动还使凸片184的凸轮表面186旋转远离板174,从而使弹簧172抵靠凸片184的钩部188偏置板174的上边缘175。
闩锁装置200
参照图14,提供了可选实施例的闩锁装置200。在该实施例中,闩锁装置200包括在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两个后角的每一个处的间隔开的第一闩锁系统201a和第二闩锁系统201b。互锁组件202位于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01a、201b之间。当集装箱52装载至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参见图17B),每个后角铸件52a按压每个闩锁系统201的致动装置204(参见图15A)。按压致动装置204使闩锁206在图15A的解锁位置和图17A的闩锁位置之间移动,以便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图14中所示的互锁组件202提供了失效保护操作,以确保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01a、201b的第一和第二闩锁206a、206b保持处于闩锁位置。
如图15A中所示,每个闩锁系统201包括致动装置204、设置于闩锁壳体207内的闩锁206(参见图15C)以及连杆机构208。在该示例中,连杆机构208包括结构210、围绕连杆枢轴214旋转的连杆212、弹簧216以及板218。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互锁组件202包括杆状物220、邻近第一闩锁系统201a的第一凸片222a以及邻近第二闩锁系统201b的第二凸片222b。图15B所示为另一个角度的闩锁系统201。
在该示例实施例中,致动装置204为箱226的上表面224,箱226容纳连杆机构208的结构210。结构210延伸通过集装箱底盘车50的表面54。参照图15C,箱226的内表面230具有倒U形状,其在连杆机构208的连杆212的两侧向下延伸。如图15A所示,板218安装或者以其它方式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下表面59。板218内的导槽232容纳结构210的延伸部234,以进一步控制结构210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最后,结构210还包括平行于箱226的上表面224的下表面228,弹簧216抵靠下表面228偏置。
闩锁壳体207设置于结构210的箱226的顶部。闩锁206延伸穿过箱226并围绕安装于闩锁壳体207内的闩锁枢轴236旋转。由于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产生的结构210的向下的运动产生了闩锁壳体207、致动装置204和结构210的向下的运动。
连杆机构208将致动装置204的垂直运动转化为闩锁206围绕闩锁枢轴236的旋转运动。连杆机构208的连杆212可操作地连接至固定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的连杆枢轴214上。在相对端处,连杆212可操作地连接至闩锁206。箱226的内表面230在连杆212的中点处跨于连杆212上,最佳如图17B所示。弹簧216抵抗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偏置致动装置204。致动装置204的致动(即箱226的向下的运动)使连杆212围绕连杆枢轴214旋转,使闩锁206关于闩锁枢轴236旋转至闩锁装置(参见图17A)。
如图15A、15B和15C所示,在解锁位置,致动装置204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表面54上方。
图16所示为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闩锁系统201。结构210的延伸部234在板218的导槽232内的中点处,闩锁206已经部分从闩锁壳体207延伸出来。
参照图17A,所示为闩锁系统201处于闩锁位置。致动装置204与集装箱底盘车50的表面54水平。闩锁206完全从闩锁壳体207延伸出来。
再次参照图14,互锁组件202类似于前销闩锁装置150的互锁组件152操作。互锁组件202的杆状物220具有设置于分别邻近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01a、201b的第一和第二凸片222a、222b。由于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01a、201b的第一和第二致动装置204a、204b的运动,杆状物220和凸片222a、222b在如图15C所示的解锁位置和如图17A所示的闩锁位置之间旋转。在闩锁位置,第一和第二凸片222a、222b维持延伸部234a、234b以及闩锁系统201a、201b连接其上的其它部件的位置,这样,闩锁206a、206b就保持在闩锁位置,集装箱52保持固定于集装箱底盘车50。杆状物220可为扁条或板、圆杆或具有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截面的杆。
更具体地,凸片222的钩部221设置为抵靠图15C中所示的处于解锁位置的每个闩锁系统201a、201b的结构210的延伸部234。当结构210由于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向下运动时,延伸部210推动凸片222的下表面223,使凸片222旋转。在图17A中所示的闩锁位置,凸片222的钩部221容纳延伸部234的上边缘235。另外,互锁杆状物220延伸通过每个凸片222a、222b。杆状物222和凸片222a、222b可焊接在一起或者采用同一模具制成或者凸片螺栓连接至所述杆状物。
现在将描述闩锁装置200的操作。图15A、15B和15C所示为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系统201。在该示例中,致动装置204从集装箱底盘车的表面向上延伸,且闩锁206保持在闩锁壳体207内。凸片222的凸片钩221抵靠延伸部234。图16中,所示为闩锁系统201处于部分闩锁位置。当角铸件52a的下表面按压致动装置204时,闩锁壳体207进入角铸件52a的孔53a(示于图17B中)。该按压使连杆机构208的连杆212围绕连杆枢轴214旋转,使得闩锁206围绕闩锁枢轴236旋转并从闩锁壳体207延伸出来。该按压还使闩锁系统201的结构210的延伸部234向下移动并接触凸片222的下表面223,以便凸片222及连接其上的杆状物220旋转。参照图17A-D中所示的闩锁位置,闩锁206从闩锁壳体207完全延伸且致动装置204完全按压下。凸片222的凸片钩221扣住延伸部234的上边缘235,以防止延伸部234及连接其上的闩锁系统201向上移动。
闩锁装置250
参照图18A,提供了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闩锁装置250。在该示例实施例中,闩锁装置250包括在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两个后角的每一个处的间隔开的第一闩锁系统251a和第二闩锁系统251b,在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之间延伸的棒状物252以及位于杆状物下方的互锁组件254。当集装箱52装载至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参见图19C),集装箱52按压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的第一致动装置256a和第二致动装置256b。按压致动装置256a、256b使第一和第二闩锁258a、258b在图18A的解锁位置和图19A的闩锁位置之间移动,以便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在该实施例中,互锁组件254提供了失效保护操作,以确保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的第一和第二闩锁258a、258b保持处于闩锁位置。
在图18A中所示的示例中,棒状物252包括扁平棒或板,当然其它实施例也可使用具有曲线的、方形的或任何几何形状截面的杆。
参照图18A,每个闩锁系统251a、251b包括致动装置256、连杆机构260以及设置于闩锁壳体262内的闩锁枢轴(未显示)上的闩锁258(参见图19A)。在该示例中,连杆机构260包括连杆264、弹簧266和结构268。在该示例中,互锁组件254包括第一和第二臂270a、270b,第一和第二板272a、272b,第一和第二互锁杆状物274a、274b以及第一和第二导轨276a、276b。
第一和第二致动装置256a、256b沿集装箱底盘车50的后部设置,相互间隔开且与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间隔开。在图18A中所示的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致动装置256a、256b位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后部60的各个第一和第二接缝58a、58b处以及从后部60垂直延伸的各个第一和第二主梁62a、62b处。
如图18B中所示,闩锁系统251的连杆机构260将致动装置256的垂直运动转化为闩锁258围绕闩锁枢轴的旋转运动。第一和第二致动装置256a、256b从棒状物252向上延伸,这样,致动装置256a、256b的向下的运动产生了棒状物252的向下的运动。各个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260a、260b的第一和第二连杆264a、264b可操作地连接至在棒状物252的相对端处的各个第一和第二结构268a、268b。第一和第二连杆264a、264b还可操作地连接至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的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258a、258b。
设置于棒状物252和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下表面56之间的每个闩锁系统251a、251b的弹簧266抵抗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偏置致动装置256。每个致动装置256的致动(即棒状物252的向下的运动)使闩锁258围绕闩锁枢轴旋转至闩锁装置(参见图19A)。棒状物252延伸通过邻近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的第一和第二杆状物导轨280a、280b,以控制棒状物252的运动。
图19A所示为处于闩锁位置的闩锁装置251。致动装置256相对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表面54受到按压,使闩锁258从闩锁壳体262完全延伸。致动装置256通过集装箱52或角铸件52a-l、52a-2之间的肋板的下部的运动受到按压。以下对闩锁系统251的操作进行更具体的描述。
再次参照图18A,互锁组件254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相互作用。第一和第二互锁杆状物274a、274b设置为相互邻近且在穿过第一和第二导轨276a、276b的相反的方向上水平移动。在第一和第二互锁杆状物274a、274b的第一端处,各个第一和第二臂270a、270b将各个第一和第二互锁杆状物274a、274b连接至棒状物252。在第一和第二互锁杆状物274a、274b的第二端处,第一和第二板272a、272b固定其上邻近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每个板272a、272b具有一凹口273,其大小设置为能够容纳从棒状物252水平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凸起278a、278b的其中一个。棒状物252的向下的运动使第一和第二臂270a、270b朝向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251a、251b移动各个第一和第二互锁杆状物274a、274b。板272a、272b与凸起278a、278b的相互作用限制棒状物252在任意方向上的运动,从而确保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2。
现在将描述闩锁系统251的操作。图18A和18B所示为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系统251。在该装置中,致动装置256向上延伸且闩锁258保持在闩锁壳体262内。弹簧266推动棒状物252向上。在图19C的闩锁位置,当集装箱52的后部52a的下表面56按压致动装置252时,闩锁壳体262进入角铸件52a的孔53a。按压致动装置256使棒状物252的向下的运动致动连杆机构260使闩锁258从闩锁壳体262延伸。该按压还使臂270向下运动并朝向闩锁系统251向外推动每个互锁杆状物274。参照图19A-C中所示的闩锁位置,闩锁258从闩锁壳体262完全延伸且致动装置256完全按压下。板272与凸起278的接合防止棒状物252向上移动。
闩锁装置300
参照图20,提供了可选实施例的闩锁装置300。类似于闩锁装置100,闩锁装置300包括在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两个后角的每一个处的间隔开的第一闩锁系统301a和第二闩锁系统301b。互锁组件308位于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301a、301b之间。当集装箱52装载至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参见图1和17B),每个后角铸件52a按压每个闩锁系统301的致动装置302。按压致动装置302a、302b使各个第一和第二接头306a、306b从如图22中所示的解锁位置移动至图24中所示的闩锁位置。类似于闩锁系统101的接头106,闩锁系统301的接头306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上方的另一表面132顶部。
更具体地,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致动了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301a、301b的致动装置302a、302b,使各个连杆机构304a、304b移动各个接头306a、306b并自动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在闩锁位置,接头306a、306b防止集装箱52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分离的运动。互锁组件308配置为提供失效保护操作,以便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301a、301b维持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接头306a、306b可为扭锁。也可采用其它连接装置,例如螺栓、闩锁或销。类似地,示例实施例中的致动装置302a、302b可以是活塞,当然其它致动装置也是能够想到的。可能的非动力机械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活塞杆、转换器、杠杆臂、驱动杆和按钮。也可以使用自动的动力机械装置,例如空气电磁阀、电磁线圈、气压缸或者液压缸。
现在参照图21,所示为示例闩锁装置300的爆炸视图。闩锁装置300的每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301a、301b包括致动装置302a、302b,连杆机构304a、304b和接头306a、306b。在该示例中,每个连杆机构304a、304b包括围绕枢轴314a、314b旋转的杆连接器310a、310b,板315a、315b,弹簧316a、316b,紧固件317a、317b,结构318a、318a,接头连接器322a、322b,紧固件323a、323b,连接至托架338a、338b的臂324a、324b,紧固件325a、325b,套管326a、326b,螺栓329a、329b以及紧固件339a、339b。在该示例中,互锁组件308包括棒状物334,具有从其延伸的C型部分337a、337b的托架336a、336b以及螺栓312。板315a、315b包括与托架336a、336b接合的上边缘348a、348b,下文更详细地说明。
闩锁装置301与闩锁装置101执行相同的功能,但是包括不同形状的部件。必要时,这种变型能够实现安装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图2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枢轴314的结构318通过螺栓、紧固件或其它合适的装置安装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下表面59上。相较而言,如图4中所示,闩锁系统101的杆连接器110围绕其旋转的枢轴114由结构115提供,结构115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上表面54的下侧。
闩锁装置301的部件还实现了针对每个部件的不同的制造方法。例如,托架338包括两个相反的侧部344,其具有容纳套管326的对齐的通孔。紧固件339延伸通过通孔,将托架338固定地紧固至套管326。进一步,臂324从托架338的下部水平延伸,以便臂324的旋转转化为接头306的旋转。
参照图22,致动装置302的运动使杆连接器310围绕安装于结构318上的枢轴314旋转。具体地,杆连接器310包括从其水平延伸并穿过板315上的开口346的销342,杆连接器310固定至致动装置302。杆连接器310的旋转运动产生接头连接器322的水平运动,这产生了臂324和托架338以及固定其上的套管326和接头306围绕其中心轴线的旋转运动。
图23显示了当致动装置302部分向下移动时,致动装置302、连杆机构304和接头306的运动。致动装置302的向下的运动产生结构315的向下的运动和杆连接器310围绕枢轴314的旋转运动。弹簧316设置于结构318中的延伸部313和杆连接器310的延伸部311之间,以便弹簧316抵抗杆连接器310的运动偏置。图24所示为处于闩锁位置的闩锁装置301。
如图25中所示,闩锁装置300可包括限位开关340,其检测闩锁系统301是闩锁的还是解锁的,并通过指示灯(未显示)将这种状态传达给驱动器。在运行过程中,限位开关340可监控致动装置302、连杆机构304或接头306的运动。
再次参照图21-24,闩锁装置300的互锁组件308类似于前销闩锁装置150的互锁组件152操作。延伸通过结构318的螺栓312提供一枢轴,托架336围绕该枢轴旋转。当致动装置302向下运动时,C型部分337的运动与板315的运动相适应。具体地,棒状物334围绕螺栓312的旋转使C型部分337在板315向下运动时钩住板315的上边缘348。进一步,在该实施例中,棒状物334包括扁平棒或板,当然其它实施例也可使用具有曲线的、方形的或任何几何形状截面的杆。棒状物的横截面大小和尺寸可根据负荷需求调整。例如,更大的横截面积提供更大的支撑。
现在将描述闩锁装置300的操作。图22所示为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系统301。在该示例中,致动装置302从集装箱底盘车50的表面54向上延伸。托架336的C型部分抵靠板315。图24中,所示为闩锁系统301处于部分闩锁位置。当角铸件52a的下表面56按压致动装置302时,接头306进入角铸件52a的孔53a(示于图17B中)。该按压使连杆机构304的杆连接器310围绕枢轴314旋转,这使接头306旋转。参照图25中所示的闩锁位置,接头306在角铸件52a内完全旋转且致动装置302完全按压下。互锁组件308的托架336扣住连杆机构304的板315的边缘348,防止板315向上运动。
前销闩锁装置350
参照图26,所示为用于将集装箱52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前销闩锁装置350的可选实施例。类似于前述实施例150,前销闩锁装置350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两个前角附近的第一前销闩锁系统351a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351b。在该示例中,每个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包括搁板354a、354b和在第一、解锁位置(示于图29中)和第二、闩锁位置(示于图32中)之间运动的销360(示于图32中)。当集装箱52装载在集装箱底盘车50上时,如图1中所示,搁板354容纳集装箱52的角铸件52b并向下移动,这样,销360就向外延伸至角铸件52b的角铸件开口53b(示于图8中)中,以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使搁板354运动,使得连杆机构362移动销360,这样,销360就自动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销360限制集装箱52的角铸件52b与集装箱底盘车50之间的运动,这样,每个前销闩锁系统351将集装箱52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在该示例中,前销闩锁装置350还包括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的互锁组件352。互锁组件352配置为提供失效保护操作,以便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维持将集装箱52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50。
前销闩锁装置350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前销闩锁装置150操作并利用可选的部件完成以上所述的目的。必要时,这种变型能够实现安装至集装箱底盘车50的不同的方式。
参照图28,所示为前销闩锁装置350的爆炸视图。第一和第二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的每一个包括搁板354a、354b,销360a、360b以及连杆机构362a、362b。如图30的示例所示,连杆机构362a、362b包括连杆366a、366b,销套368a、368b,结构370a、370b,弹簧372a、372b,内部框架374a、374b以及外部框架376a、376b。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互锁组件352包括棒状物382,具有从其延伸的C型部分373a、373b的托架384a、384b以及螺栓386a、386b。搁板354a、354b包括与托架384a、384b接合的上边缘356a、356b,下文更详细地说明。
如图29中所示,搁板354、内部框架374和外部框架376实现了部件的紧固相互配合并可在必要时直接安装至集装箱底盘车上而不需要插入件。更具体地,搁板354包括延伸通过外部框架376的开口377的平面部分355。内部框架374包括设置于搁板354的平面部分355顶部的平面部分375。平面部分375、355的每一个包括从其垂直延伸的各个凸片378、357。螺栓379或其它紧固件延伸通过凸片378、357,以将框架374、376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30,搁板354的向下的运动产生内部框架374的向下的运动,这使销360水平移动通过销套368。搁板354沿外部框架376向下移动。弹簧372抵抗向下的运动偏置内部框架374的平面部分375以及连接其上的搁板354的平面部分355。图31所示为处于另一部分闩锁位置的搁板354,图32所示为搁板354处于最下的、闩锁位置。
如图33中所示,结构370包括凹口371,互锁组件352的托架384延伸通过该凹口。延伸通过结构370的螺栓386提供一枢轴,托架384围绕该枢轴旋转。当搁板354向下移动时,托架384及连接其上的棒状物382旋转,这样,C型部分373钩住搁板354的上边缘356。在示例实施例中,棒状物382为具有矩形截面的平面棒状物。棒状物的横截面大小和尺寸可根据负荷需求调整。例如,更大的横截面积提供更大的支撑。
现在将描述前销装置350的操作。参照图29,在将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前,每个前销闩锁系统351的搁板354位于解锁位置。销360保持设置于销套368内。当集装箱52的角铸件52b放置于搁板154上时,搁板354向下移动至闩锁位置。这种运动使连杆366从搁板354向外推动销360,如图30和31中所示。一旦搁板354到达图32中所示的最下位置,销360从搁板354完全延伸至角铸件52b的开口53b中。
各个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的搁板354a、354b的向下的运动还使互锁组件352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的搁板354a、354b由于集装箱52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50上而向下运动时,各个托架384a、384b围绕各个螺栓386a、386b旋转。当托架354a、354b向下运动时,各个托架384a、384b的C型部分372a、372b容纳各个搁板354a、354b的各个上边缘356a、356b,以便防止搁板354a、354b向上运动。
当集装箱52从集装箱底盘车50上卸下时,各个前销闩锁系统351a、351b的弹簧372a、372b向上偏置各个搁板354a、354b,这使各个连杆366a、366b将各个销360a、360b水平移动至各个销套368a、368b中。各个搁板354a、354b的向上的运动还使各个托架384a、384b围绕各个螺栓386a、386b旋转,这样,各个托架384a、384b的各个C型部分372a、372b就释放各个搁板354a、354b的各个上边缘356a、356b,从而使各个弹簧372a、372b能够向上偏置各个搁板354a、354b的各个上边缘356a、356b。
工业适用性
已通过图示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介绍,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利用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不同于具体公开的方式实施,本发明所有的修改、等效和变型在参照以上教导的情况下都是可能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都明确包含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有的专利、专利公开以及本申请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都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

Claims (39)

1.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包括:
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上的致动装置;
设置于上表面下方的连杆机构;
位于上表面上方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头;
其中,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致动装置,使连杆机构移动接头,并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集装箱底盘车的第一表面容纳集装箱的一角铸件,且其中,所述角铸件具有一带有开口的下表面,以便在致动装置致动前接头进入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接头在解锁位置和闩锁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当接头处于闩锁位置时,接头防止集装箱离开集装箱底盘车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致动装置包括一活塞,当接头处于解锁位置时,该活塞从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延伸并穿过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且其中当接头处于闩锁位置时,该活塞大致与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通过致动活塞,接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接头包括一扭锁,且
其中所述扭锁由于致动装置的致动而旋转约9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当活塞通过将集装箱放置在集装箱底盘车上而致动时,连杆机构将活塞的垂直运动转化为接头的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接头具有设置于另一表面上方的头部以及延伸通过上表面和另一表面的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连杆机构包括逆活塞的运动偏置的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连杆机构进一步包括:
连接至活塞和一枢轴的杆连接器,其中所述枢轴由一结构提供;
连接至所述轴的臂;以及
接头连接器,其具有连接至杆连接器的第一端和连接至臂的第二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所述弹簧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外壁和杆连接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所述结构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连杆机构进一步包括:
杆连接器,其连接至致动装置且适于围绕由一结构提供的枢轴点旋转;
容纳所述接头的托架;以及
连接至杆连接器和托架的接头连接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结构的延伸部和杆连接器的延伸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所述结构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底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限位开关,其监控致动装置、连杆机构和接头其中之一的运动。
18.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装置,包括:
邻近集装箱底盘车的前部或后部处的两个角设置的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以及
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的互锁组件;
其中互锁组件配置为提供失效保护操作,以便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维持将集装箱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互锁组件包括:
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上的致动装置;
设置于上表面下方的互锁机构;以及
第一和第二杆状物,其分别从互锁机构延伸至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
其中将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了致动装置,使互锁机构将第一和第二杆状物的每一者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当致动装置通过将集装箱放置在集装箱底盘车上而致动时,互锁机构将致动装置的垂直运动转化为第一和第二杆状物的水平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互锁机构包括逆致动装置的运动偏置的弹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闩锁系统,其中所述弹簧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下表面和致动装置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当致动装置未致动时,第一和第二杆状物位于第一位置,且其中当致动装置致动时,第一和第二杆状物位于第二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互锁机构进一步包括分别在第一表面下方的第一和第二枢轴处连接至集装箱底盘车的第一和第二臂,且其中第一和第二臂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杆状物。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致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凸起的板,其中第一和第二凸起与各个第一和第二臂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臂包括分别沿第一和第二臂的内表面的各个第一和第二凹口,其中第一和第二凹口容纳致动装置的各个第一和第二凸起,以便致动装置的运动使第一和第二臂围绕各个第一和第二枢轴旋转。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分别包括:
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上的另一致动装置;
设置于上表面下方的连杆机构;以及
位于集装箱底盘车的上表面上方的另一表面上的接头;
其中,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另一致动装置,使连杆机构移动接头,并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致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的另一致动装置的每一个间隔开。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在正常使用期间,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杆状物与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的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之间维持一间隙。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当间隙消除时,第一和第二杆状物维持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的各个第一和第二接头处于第二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的每一个包括各个第一和第二边缘,且其中互锁组件包括:
一棒状物,其在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之间延伸;以及
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其设置为邻近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托架连接至所述棒状物;
其中第一和第二托架具有邻近各个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的各个第一和第二C型部分;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C型部分在将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的过程中容纳第一和第二闩锁系统的各个第一和第二边缘。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棒状物包括一扁平板。
33.一种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方法,包括:
设置一接头延伸穿过集装箱底盘车的一表面,其中所述接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设置一致动装置从所述表面延伸,其中所述致动装置与接头联动;
将一集装箱角铸件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的表面的顶部,以便将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致动致动装置,其中角铸件具有用于容纳接头的开口;
使接头响应于致动装置的致动而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便当集装箱放置于集装箱底盘车上时,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致动装置致动之前,接头进入角铸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致动装置的垂直运动转化为接头的旋转运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转化垂直运动包括提供一设置于所述表面下方的连杆机构,其中所述连杆机构连接至致动装置和接头。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集装箱底盘车提升集装箱。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接头包括一扭锁。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接头移动包括通过致动装置的致动使扭锁旋转约90°。
CN201580007632.3A 2014-02-19 2015-01-29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Pending CN1059802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84,421 US9463732B2 (en) 2014-02-19 2014-02-19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US14/184,166 US9387792B2 (en) 2014-02-19 2014-02-19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US14/184,196 2014-02-19
US14/184,421 2014-02-19
US14/184,166 2014-02-19
US14/184,196 US9340146B2 (en) 2014-02-19 2014-02-19 Front pin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PCT/US2015/013543 WO2015126591A1 (en) 2014-02-19 2015-01-29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0205A true CN105980205A (zh) 2016-09-28

Family

ID=5387880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631.9A Pending CN105980204A (zh) 2014-02-19 2015-01-29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前销闩锁系统
CN201580007633.8A Pending CN106103187A (zh) 2014-02-19 2015-01-29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CN201580007632.3A Pending CN105980205A (zh) 2014-02-19 2015-01-29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631.9A Pending CN105980204A (zh) 2014-02-19 2015-01-29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前销闩锁系统
CN201580007633.8A Pending CN106103187A (zh) 2014-02-19 2015-01-29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3) EP3107759A2 (zh)
JP (3) JP2017512149A (zh)
CN (3) CN105980204A (zh)
AU (3) AU2015219449A1 (zh)
BR (2) BR112016018719A2 (zh)
CA (3) CA2935397A1 (zh)
WO (3) WO2015126593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2108A (zh) * 2019-08-05 2019-11-08 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房屋运输固定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4382A (zh) * 2015-12-22 2017-06-30 河南宏涛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锁槽
GB2590171B (en) * 2019-10-31 2023-09-27 Skrin Pty Ltd Retractable automatic twistlock arrangement
CN113401634A (zh) * 2020-03-16 2021-09-17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运输装置和运输设备
DE102021205137A1 (de) 2021-05-20 2022-11-24 Psa Automobiles Sa Transport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30C (zh) * 2000-01-27 2003-11-26 金明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拖车的自动集装箱锁定装置
CN2853513Y (zh) * 2005-12-22 2007-01-03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锁紧装置
WO2008095605A1 (de) * 2007-02-08 2008-08-14 Rmm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 Co. Kg Verriegelung für einen container auf einem fahrzeug
CN201457214U (zh) * 2009-08-06 2010-05-12 上海世龙运输设备部件有限公司 自动扭锁装置
CN103568926A (zh) * 2012-07-25 2014-02-12 约斯特-沃克有限公司 集装箱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4429A (en) * 1945-08-16 1947-07-22 Dempster Brothers Inc Locking device
US3614153A (en) * 1969-06-02 1971-10-19 Fruehauf Corp Universal trailer chassis
US4047748A (en) * 1976-06-01 1977-09-13 Pullman Incorporated Chassis lock for container trailer
US4212251A (en) * 1977-11-30 1980-07-15 Line Fast Corporation Key actuated stacker locking device
US4266820A (en) * 1979-05-14 1981-05-12 Pullman Incorporated Variance compensating coupler for container-carrying trailer chassis
DE2927231A1 (de) * 1979-07-05 1981-02-19 Graaff Kg Vorrichtung zum verriegeln aufeinanderstehender paletten
US5106247A (en) * 1990-08-09 1992-04-21 Johan Hove Automatic locking system
JPH0639579U (ja) * 1992-11-06 1994-05-27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運搬車用コンテナ保持装置
US5575599A (en) * 1994-04-15 1996-11-19 Penz Products, Inc. Container lock pin system
US5564725A (en) * 1995-10-17 1996-10-15 Hutchens Industries, Inc. Pneumatically operated slider locking mechanism
GB9605532D0 (en) * 1996-03-15 1996-05-15 Reynard Stephen K Auto-lock chassis front pin
EP1243466B1 (de) * 2001-03-20 2003-10-22 Hamburger Patent Schmiede GmbH Transportsicherung für Frachtcontainer
JP2007152966A (ja) * 2005-11-09 2007-06-21 Takao Fukuda ごみ用コンテナ固定装置
CN200954937Y (zh) * 2006-07-03 2007-10-03 昆山吉海实业公司 自动锁
CN101397036B (zh) * 2007-09-28 2010-07-21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翼开启厢体及具有该厢体的运输车与集装箱
CN102007053B (zh) * 2008-04-16 2012-09-05 株式会社三和 集装箱连结器件
US20100303573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Holland, L.P. Latch device with variable latching resistance and method
DE102009044222A1 (de) * 2009-10-09 2011-04-28 Wihag Fahrzeugbausysteme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DE202009016268U1 (de) * 2009-12-01 2010-02-25 Rmm Metternich Mechatronik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Container
JP5553311B2 (ja) * 2011-03-23 2014-07-16 日本フルハーフ株式会社 セミトレーラの車体構造
CN102862726B (zh) * 2012-10-18 2015-03-11 无锡西埃尔斯机械有限公司 兼容国际海运集装箱与北美陆运集装箱的移动托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30C (zh) * 2000-01-27 2003-11-26 金明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拖车的自动集装箱锁定装置
CN2853513Y (zh) * 2005-12-22 2007-01-03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锁紧装置
WO2008095605A1 (de) * 2007-02-08 2008-08-14 Rmm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 Co. Kg Verriegelung für einen container auf einem fahrzeug
CN201457214U (zh) * 2009-08-06 2010-05-12 上海世龙运输设备部件有限公司 自动扭锁装置
CN103568926A (zh) * 2012-07-25 2014-02-12 约斯特-沃克有限公司 集装箱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2108A (zh) * 2019-08-05 2019-11-08 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房屋运输固定的方法
CN110422108B (zh) * 2019-08-05 2022-06-14 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房屋运输固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0204A (zh) 2016-09-28
BR112016018718A2 (pt) 2017-08-08
EP3107758A1 (en) 2016-12-28
JP2017507067A (ja) 2017-03-16
AU2015219450A1 (en) 2016-07-07
EP3107759A2 (en) 2016-12-28
AU2015219449A1 (en) 2016-07-07
JP2017507859A (ja) 2017-03-23
JP2017512149A (ja) 2017-05-18
WO2015126593A2 (en) 2015-08-27
EP3107757A1 (en) 2016-12-28
WO2015126593A3 (en) 2015-11-12
AU2015219448A1 (en) 2016-07-07
CN106103187A (zh) 2016-11-09
WO2015126591A1 (en) 2015-08-27
CA2935436A1 (en) 2015-08-27
CA2935396A1 (en) 2015-08-27
CA2935397A1 (en) 2015-08-27
WO2015126592A1 (en) 2015-08-27
BR112016018719A2 (pt) 2018-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205A (zh)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闩锁系统
AU2018363808B2 (en) Screening assembly and mobile material processing machine
US6082958A (en) Lift-type loading platform system
US9802526B2 (en)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US9387792B2 (en)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US9463732B2 (en)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CN105600180A (zh) 带有顶部入口上盖的货物海运集装箱
KR101532958B1 (ko) 컨테이너 적재물 하역장치
US20170066359A1 (en) Pivot connection for truck bodies
CN111204593A (zh) 一种能自动开关箱门的集装箱翻转设备
CN109969818A (zh) 一种装车机器人的码料机头
CN104890691B (zh) 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及其顶盖锁闭机构
US3207403A (en) Pallet making machine
KR101016138B1 (ko) 컨테이너의 자동 잠금장치
KR20230014586A (ko) 워킹카용 적재함 구조
NZ532375A (en) Container loader
CN211997840U (zh) 一种能自动开关箱门的集装箱翻转设备
AU2019284041A1 (en) An improved container, container construction, hand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40139753A1 (en) Material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 of opening and closing a housing part of a housing of a material processing unit
CN212832571U (zh) 一种铆焊设备的检修装置
CN209160664U (zh) 一种可延伸且动力可变的矿山运输机
JP6146777B2 (ja) 開度規制部材、積荷排出補助ユニット、及び積荷排出方法
KR20150057890A (ko) 화차를 이용한 컨테이너 적재차
JPH09215422A (ja) キャッチャボックスの昇降機構
MXPA98001794A (en) System of supply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a consumi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