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9800A - 刮削椰子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刮削椰子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9800A
CN105979800A CN201580005821.7A CN201580005821A CN105979800A CN 105979800 A CN105979800 A CN 105979800A CN 201580005821 A CN201580005821 A CN 201580005821A CN 105979800 A CN105979800 A CN 105979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ing
variable
width
blade
driv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58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9800B (zh
Inventor
威尔逊·瓦尔吉斯·马塔蒂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 Mardik Kitchen Applianc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F Mardik Kitchen Applianc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IN314CH201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N2014CH00314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F Mardik Kitchen Applianc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F Mardik Kitchen Applianc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79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9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9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9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N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TREATING HARVESTED FRUIT, VEGETABLES OR FLOWER BULBS IN BULK,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EELING VEGETABLES OR FRUIT IN BULK;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NIMAL FEEDING- STUFFS
    • A23N5/00Machines for hulling, husking or cracking nuts
    • A23N5/08Machines for hulling, husking or cracking nuts for removing fleshy or fibrous hulls of nu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N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TREATING HARVESTED FRUIT, VEGETABLES OR FLOWER BULBS IN BULK,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EELING VEGETABLES OR FRUIT IN BULK;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NIMAL FEEDING- STUFFS
    • A23N5/00Machines for hulling, husking or cracking nuts
    • A23N5/03Machines for hulling, husking or cracking nuts for coconu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B65G53/06Gas pressure systems operating without fluidisation of the materials
    • B65G53/10Gas pressure systems operating without fluidisation of the materials with pneumatic injection of the materials by the propelling gas
    • B65G53/14Gas pressure systems operating without fluidisation of the materials with pneumatic injection of the materials by the propelling gas the gas flow inducing feed of the materials by suction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Paper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刮削装置,其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并且方便使用。刮削椰子的装置总体包括: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其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的宽度可变性并且因此刮削半个椰子;2.垂直运动控制装置,其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的长度可变性,并且使得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纵向地移动穿过半个椰子,以完全刮削半个椰子;3.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其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的切面开口的直径可变性,并且最优地引导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进入到半个椰子中;3.1.刮出椰子肉排出器,其从刮削区域排出刮出的椰子肉,以便刮出的椰子肉能被有效地收集;4.椰子固定机构,其最优地固定要刮削的半个椰子;以及5.最优操作机构,其控制整个装置的启动、刮削和停止过程,以刮削椰子。

Description

刮削椰子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刮削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刮削椰子肉的装置,以通过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
背景技术
椰子是椰子树的果实。椰子包括称为外果皮的厚纤维果皮,在其下方具有硬的保护性的内果皮或壳(下文中称为壳)。位于核壳内部的是白色的胚乳或者“椰子肉”(下文中被称作椰子肉)。成熟的果核的椰子肉是最珍贵的产品,并且以多种方式被使用。使用椰子肉的其中一种挑战是从壳内部提取椰子肉。刮削椰子肉是提取位于壳内部的椰子肉的其中一种方式,其中从半个椰子的核壳内部刮出椰子肉。该动作被称为刮削椰子或刮椰子。为了刮削椰子,适度地成熟的椰子被去外果皮(纤维移除)并且被分为两半,并且每一半都被刮削。
整个椰子在长度和宽度变化的同时在形状上从细长、椭圆变化到球形。这还并不是几何上完美的细长、椭圆或者球形的形状,而是具有变化的大致形状。对于半个椰子来说,长度和宽度跨过椰子变化。对于半个椰子来说,由于椰子的宽度的变化,切面(或开口)的宽度/直径也变化。由于这种形状、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具有挑战的是创造一种刮削装置,其通过较少的人工干预刮削椰子。刮削提取位于半个椰子的壳内部的椰子肉的、目前可用的椰子刮削器本质上更人工。半个椰子被手握住,并且被操纵为移动椰子肉抵住尖锐的锯齿刀片。这是人工密集型的,带来了伤到手的危险、不方便并且效率低。
鉴于上述讨论,需要具有一种椰子刮削装置,其将人工干预减少到最小、减少受伤的危险、方便使用并且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刮削装置,并且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装置,其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刮削提取椰子肉。出于刮削的目的,椰子通过切割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跨过长度被分成两半。对于半个椰子来说,如果认为切面是水平面,则垂直高度或长度是从该水平面或切面到半个椰子的相对端部的垂直距离。对于半个椰子来说,宽度具有跨过椰子的可变性,并且宽度沿着来自半个椰子的水平面或切面的垂直长度变化。对于半个椰子来说,垂直高度具有跨过椰子的可变性。因此,鉴于宽度可跨过椰子变化,切面(或开口)的直径也可跨过椰子变化。
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包括:
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该装置考虑且适应在半个椰子的水平面中的宽度可变性,并且相应地刮削半个椰子。
2.垂直运动控制装置:该装置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的长度或垂直高度的可变性,并且使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在垂直方向或纵向上穿过半个椰子移动,以相应地刮削。
3.开口可变进入机构:该机构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的切面(或开口)的直径的可变性,并且引导宽度可变刮削装置最优地进入到半个椰子中。
3.1.刮出的椰子肉的排出器:该机构从刮削区域排出刮出的椰子肉,以便能有效地收集椰子肉。
4.椰子固定机构:椰子固定机构确保在刮削时椰子被牢固地固定到位。
5.最优操作机构:半个椰子需要被刮削一定量的时间,并且随后在刮削完成时停止。该机构控制整个装置刮削椰子的启动过程、刮削过程以及停止过程。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被连接到马达,并且它旋转从而在水平面内刮削椰子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使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穿过半个椰子垂直地上下移动,以在给出的半个椰子的高度内刮削所有水平面。这将水平刮削和垂直运动相结合,使得半个椰子整体被刮削。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宽度可变刮削装置最优地进入半个椰子的切面。当半个椰子被刮削时,该半个椰子被椰子固定机构固定到位。最优操作机构优选地控制启动、刮削和停止过程。
已经相当宽泛地概述了本发明的一项特征,从而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并且可更好地了解对于本领域目前的贡献。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额外的特征。
在这方面,在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是将其应用限制于下面的描述中阐述的或图中所示的部件的构造或布置的细节。本发明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多种方式被实施和实现。而且,应理解的是,这里所采用的措词和术语的目的在于描述,并且不被认为是本质上的限制。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刮削椰子肉从而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减少在刮削时的受伤危险的刮削椰子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方便使用的刮削椰子的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益处将对读者变得显而易见,并且这些目的和益处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要实现上述和相关的目的,本发明可被实施为在附图中所示的形式,然而应注意的事实是,附图仅为说明性的,并且可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对所述且所示的特定的构造进行改变。
附图说明
由于在结合附图考虑时变得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多个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伴随的益处将被充分理解,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在多个视图中标记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是整个的椰子的上部立体视图。
图2是跨过其长度被切成两半的整个椰子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3是半个椰子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4是半个椰子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5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半个椰子被放在用于刮削的位置。
图5a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其中半个椰子被放在用于刮削的位置。
图6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6a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7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正视图的剖面,其中半个椰子被放置在内部、中心对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图7a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的剖面,其中半个椰子被放置在内部、中心对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图8是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主体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9是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主体的正视图。
图10是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刀片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1是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刀片的顶部平面视图。
图12是组装在一起作为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一部分的主体和四个刀片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3是组装在一起作为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一部分的主体和四个刀片的正视立体视图。
图14是要被组装为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一部分的四个不同刀片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5是组装在一起作为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一部分的主体和四个刀片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其示出了刀片如何从主体径向向外移动。
图16是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7是配置有马达和驱动齿轮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8是通过齿轮被连接到主马达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其中半个椰子被放到用于刮削的位置。
图19是示出了旋转方向的、被组装在一起作为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一部分的主体和四个刀片的顶部平面视图。
图20是被组装在一起作为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一部分的主体和四个刀片的顶部平面视图,其示出了刀片由于旋转从主体向外移动。
图21是旋转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顶部平面视图,其示出了如何通过中心对准单个刀片的两个旋转位置并且通过归因于旋转、由椰子肉上的刀片施加的切向力来刮削椰子肉。
图22是可变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以及其支撑部的正视图,其中,半个椰子在要被刮削的位置中,并且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
图23是可变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以及其支撑部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其中,半个椰子在要被刮削的位置中,并且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图24是用于给刮削椰子的装置的旋转和垂直上下运动供能的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齿轮系统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25是用于将主马达的单向旋转变成双向旋转的方向变换单元的正视图。
图26是用于将主马达的单向旋转变成双向旋转的方向变换单元的后视图。
图27是用于将主马达的单向旋转变成双向旋转的方向变换单元的后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28是作为方向变换单元的一部分的电磁单元的正视图。
图29是作为方向变换单元的一部分的电磁单元的后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30是被连接到方向变换单元的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的正视图。
图31是用于将双向旋转运动转换成垂直线性上下运动的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32是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图,其在一侧通过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被连接到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并且在另一侧通过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被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图33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其在一侧通过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被连接到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并且在另一侧通过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被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图34是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的后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35是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36是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框架和随动单元框架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37是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框架和随动单元框架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38是被组装在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框架内部的驱动单元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39是被组装在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框架内部的驱动单元的后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40是被组装在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单元框架内部的驱动单元的正视图。
图41是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随动单元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42是被组装在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随动单元框架内部的随动单元的正视图。
图43是被组装在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随动单元框架内部的随动单元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44是被组装在作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随动单元框架内部的随动单元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
图45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其示出了各自被组装在驱动单元框架和随动单元框架内部且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彼此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随动单元。
图46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其示出了各自被组装在驱动单元框架和随动单元框架内部且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彼此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随动单元。
图47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其示出了各自被组装在驱动单元框架和随动单元框架内部且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彼此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随动单元。
图48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顶部平面视图,其示出了各自被组装在驱动单元框架和随动单元框架内部且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彼此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随动单元。
图49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示出了它的操作阶段,其中驱动单元向下拉动随动单元。
图50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示出了它的操作阶段,其中驱动单元向下拉动随动单元,但随动单元被随动单元框架下块部阻挡其向下运动。
图51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示出了它的操作阶段,其中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向上翻转,并且运动方向反向,使得驱动单元向上拉动随动单元。
图52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示出了它的操作阶段,其中驱动单元向上拉动随动单元。
图53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示出了它的操作阶段,其中驱动单元向上拉动随动单元,但是由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到达半个椰子的顶部内层,因此随动单元的向上运动被阻止。
图54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示出了它的操作阶段,其中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向下翻转,并且运动方向反向,使得驱动单元向下拉动随动单元。
图55是中心对准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刮削椰子的装置的正视图的剖面,其中箭头表示运动方向。
图56是作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后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57是作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底部平面图。
图58是作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后视图。
图59是作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具有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以及承载件风扇的基部承载件的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60是作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具有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以及承载件风扇的基部承载件的正视图。
图61是作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具有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以及承载件风扇的基部承载件的顶部平面图。
图62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右上部立体视图,其示出了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以及承载件风扇一起被组装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中的基部承载件。
图63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顶部平面图,其示出了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以及承载件风扇一起被组装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中的基部承载件。
图64是刀片的顶部平面图,刀片固定有引导轮。
图65是刀片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刀片固定有引导轮。
图65a是第一刀片部和第二刀片部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66是刀片的正视图,刀片固定有引导轮。
图67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68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69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顶部平面图。
图70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刀片、引导轮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斜壁的彼此的对准。仅示出了一个刀片用于说明。
图71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刀片、引导轮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斜壁的彼此的对准。出于说明目的,仅示出了一个刀片。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在最低水平处垂直,并且最靠近基部承载件。
图72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刀片、引导轮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斜壁的彼此的对准。出于说明目的,仅示出了一个刀片。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在较高水平处垂直,并且位于距离基部承载件一定高度处。
图73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左上部立体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刀片、引导轮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斜壁的彼此的对准。出于说明目的,仅示出了一个刀片。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在最高水平处垂直,并且位于距离基部承载件一定高度处。
图74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且示出在距离第一引导部基部的三个不同高度处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允许的、刀片的最大径向向外运动。
图75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和半个椰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且示出具有较小宽度的半个椰子如何放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中的垂直下部,并且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如何引导刀片最优地进入椰子的切面。出于说明目的,仅示出了一个刀片。
图76是被组装在一起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和半个椰子被垂直地切割,以暴露且示出具有较大宽度的半个椰子如何放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中的垂直下部,并且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如何引导刀片最优地进入椰子的切面。出于说明目的,仅示出了一个刀片。
图77是椰子排出器的后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78是椰子固定机构的正视图。
图79是在关闭和锁定状态中的椰子固定机构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80是在打开状态中的椰子固定机构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81是在打开状态中的椰子固定机构以及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82是在打开状态中的椰子固定机构以及具有半个椰子放在其中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83是在关闭状态中的椰子固定机构以及具有半个椰子放在其中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84是在关闭和锁定状态中的椰子固定机构以及具有半个椰子放在其中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85是最优操作机构以及马达和驱动齿轮的正视图。
图86是更详细的最优操作机构以及马达和驱动齿轮的正视图。
图87是主马达的旋转速率或速度与时间的波形第一样本的图形表示。
图88是主马达的旋转速率或速度与时间的波形第二样本的图形表示。
图89是第一可选刀片、即刀片的第一可选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90是第一可选刀片、即刀片的第一可选实施方式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91是第二可选刀片、即刀片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92是第二可选刀片、即刀片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的后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93是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图,其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方式。
图94是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一可选随动单元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95是重点在于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和连接至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的连接件的、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96是重点在于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和连接至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轴的连接件的、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97是重点在于垂直柄和支撑部的、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98是示出了垂直柄的运动的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图。
图99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即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的右视图。
图100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01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的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02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右视图。
图103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后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04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顶部平面图。
图105是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框架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06是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框架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该附图重点在于第二可选框架的下部。
图107是被组装在一起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右视图。
图108是被组装在一起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后视右下部立体视图。
图109是被组装在一起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后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10是在第二可选框架内部被组装在一起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右视图。
图111是在第二可选框架内部被组装在一起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12是在第二可选框架内部被组装在一起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13是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的正视图。
图114是被连接到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的、在第二可选框架内部被组装在一起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15是被连接到支撑部的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图。
图116是被连接到支撑部的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左侧立体视图,其重点在于第二可选随动单元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的连接。
图117是被连接到支撑部的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其重点在于第二可选驱动单元与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的连接。
图118是刮削椰子的装置的正视图,其中,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作为它的一部分。
图119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一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0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二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1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三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2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四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3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五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4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六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5是示出了作为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如何一同运作以控制且改变垂直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七步骤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26是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分解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27是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电压产生器以及其齿轮的分解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28是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电压产生器以及其齿轮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29是齿轮系统的分解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30是齿轮系统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31是方向变换单元的分解的后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32是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的分解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33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分解的后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34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后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35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分解的后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36是椰子固定机构的分解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37是示出了未互相连接的最优操作机构、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齿轮系统的主构件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38是示出了最优操作机构、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齿轮系统的主构件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39是未互相连接的方向变换单元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40是两个主构件组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即是,未连接到2.马达和驱动齿轮、齿轮系统和最优操作机构的1.方向变换单元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
图141是两个主构件组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即是,被连接到2.马达和驱动齿轮、齿轮系统和最优操作机构的1.方向变换单元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
图142是两个主构件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即是,未互相连接的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2.椰子固定机构。
图143是未连接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椰子固定构件的主构件组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主构件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44是未连接到方向变换单元、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马达和驱动齿轮、齿轮系统以及最优操作机构的主构件组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主构件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45是连接到方向变换单元、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马达和驱动齿轮、齿轮系统以及最优操作机构的主构件组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主构件的正视右侧立体视图。
图146是两个主构件组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即是,未连接到2.马达和驱动齿轮、齿轮系统、最优操作机构、方向变换单元、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和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椰子固定机构。
图147是两个主构件组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即是,互相连接的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椰子固定机构以及2.马达和驱动齿轮、齿轮系统、最优操作机构、方向变换单元、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和垂直运动控制装置。
图148是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以及支撑构件的分解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49是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以及支撑构件的分解的正视左下部立体视图。
图150是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第一示例主体的正视图。
图151是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第一示例主体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52是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第一示例主体的后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53是第一示例刀片的正视图。
图154是第一示例刀片的后视上部视图。
图155是第一示例刀片的顶部平面图。
图156是第一示例刀片第一部和第一示例刀片第二部的顶部平面图。
图157是配置有第一示例刀片的第一示例主体的正视图。
图158是配置有第一示例刀片的第一示例主体的正视右上部立体视图。
图159是配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示例刀片的第一示例主体的后视右下部立体视图。
图160是配置有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的第一示例主体和第一示例刀片的组合的正视右下部立体视图。
图161是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的顶部平面图。
图162是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63是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64是具有基部承载件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65是具有基部承载件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66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和基部承载件的组合与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的连接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67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和基部承载件的组合与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的构造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68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和基部承载件的组合与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的连接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69是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第一示例第一齿轮以及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的连接的正视上部立体视图。
图170是配置有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第一示例第一齿轮以及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的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71是配置有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第一示例第一齿轮以及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的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的正视图。
图172是是配置有第一示例基部套筒、第一示例第一齿轮以及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的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73是具有半个椰子并且被附接于马达和驱动齿轮的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正视下部立体视图。
图174是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以及第一示例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
图175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176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正视左上部立体视图,其中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被切开以更好地观察。
图177是示出了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位于第一垂直位置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178是示出了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位于第二垂直位置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179是示出了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位于第三垂直位置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180是示出了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位于第一垂直位置的、具有半个椰子在内部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181是示出了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位于第二垂直位置的、具有半个椰子在内部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正视图的剖面。
图182是示出了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位于第三垂直位置的、具有半个椰子在内部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的正视图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列表
10:椰子
11:半个椰子
12:孔眼
13:缝
14:椰子肉
14a:刮出的椰子肉
14b:椰子肉内层
15:壳
16:垂直轴线
16a:外高度
16b:内高度
17:水平轴线
17a:外宽度
17b:内宽度
18:椰子切面
19:极点
20: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21:主体
21a:主体顶部刀片
21b:主体基部
21c:主体顶部
21d:主体侧壁
21e:阻挡孔
21f:非阻挡孔
21g:主体侧壁间隙
21h:主体基部轴孔
21i:主体基部引导表面
22:刀片
22-1:第一刀片部
22-2:第二刀片部
22a:刀片头部
22b:刀片主体
22c:刀片尾块
22d:刀片头部齿端部
22e:刀片头部主体端部
22f:刀片尾部
22g:刀片主体头端部
22h:第一刀片齿
22i:第二刀片齿
22j:第三刀片齿
22k:第四刀片齿
22l:第五刀片齿
22m:第六刀片齿
22n:引导轮
22n1:引导轮孔
22o:引导轮凹部
22p:引导轮连接轴
22q:角度
22r:主体尾部角度
22-1:第一旋转位置
22-2:第二旋转位置
23: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
23a: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螺钉
24:第一齿轮
24a:第一齿轮孔
25:方向箭头(仅用于命名结构,并且不用于图或文字中)
25a:旋转方向
25b:径向方向
25c:切向力
26:刀片延伸轮廓
30:垂直运动控制装置
31:驱动单元
31a:驱动单元滑动板
31b:驱动单元spdt开关
31bc: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点
31c: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
31d: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
31e: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件
32:随动单元
32a:随动单元滑动板
32b:随动单元臂
32c:随动单元承载件
32d:随动单元连接杆
32e:随动单元承载件环
33:驱动单元供电单元
33a: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
33b: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
33c: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
34:驱动单元框架
34a:驱动单元框架槽
34b:驱动单元框架减振弹簧
35:随动单元框架
35a:随动单元框架槽
35b:随动单元框架上块部
35b1:随动单元框架下块部
40: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
40a:斜壁
40b:垂直壁
40c:罐基部
40ch:罐基部孔
40d:排出滑槽
40e:排出开口
40f:排出口
40g:基部套管
40h:基部套管孔
4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
41a:第一引导部斜侧部
41b:第一引导部垂直侧部
41c:第一引导部平侧部
41d:第一引导部基部
41e:引导距离
42: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
42a:第二引导部斜侧部
42b:第二引导部垂直侧部
42c:第二引导部平侧部
42d:第二引导部基部
43:基部承载件
43a:承载件风扇
43b:承载件外环
43c:承载件内环
50:椰子固定机构
51:支撑柱
51a:支撑柱杆
52:固定盖
52a:盖突出部
53:盖铰接件
54:固定螺钉机构
54a:螺钉头部
54b:固定螺钉螺母
54c:固定螺钉
55:锥形固定件
55a:锥形固定件弹簧
56:盖锁
56a:盖锁下部
56b:盖锁中部
56c:盖锁上部
60:最优操作机构
61:电压产生器
61a:第二连接点
61b:电压产生器轴
61c:电压产生器齿轮
61ca:电压产生器齿轮孔
61d:第一连接器
62:电压分析器
62a:第二信号
63:主马达驱动器
63a:第五连接器
63b:第六连接器
64:使用者界面
64a:开关按钮
64b:计时器
64c:第二连接器
64d:第一信号
65:主控制器
65a:第三连接器
65b:主信号
66:主分配器
66a:第四连接器
67:输入电力分配器
67a:外部电源
70:马达和驱动齿轮
71:主马达
71:第一连接点
72:第二齿轮
72a:第三齿轮
72b:第三齿轮轴
72c:第二齿轮孔
72d:第三齿轮孔
73:第四齿轮
73a:第四齿轮轴
73b:第四齿轮孔
74:齿轮系统
74a:第一齿轮系统轮
74ah:第一齿轮系统轮孔
74b:第二齿轮系统轮
74bh:第二齿轮系统轮孔
74c:齿轮系统轴
74d:第三齿轮系统轮
74dh:第三齿轮系统轮孔
74e:第四齿轮系统轮
74eh:第四齿轮系统轮孔
74f:第五齿轮系统轮
74fh:第五齿轮系统轮孔
74g:第六齿轮系统轮
74gh:第六齿轮系统轮孔
74i:齿轮系统小轴
80:方向变换单元
81:方向变换齿轮
81a:第一方向变换齿轮
81b:第二方向变换齿轮
81c:方向变换连接齿轮
81ch:方向变换连接齿轮孔
81d:第三方向变换齿轮
81dh:第三方向变换齿轮孔
82:电磁单元
82a:第一电磁单元
82b:第二电磁单元
82c:电磁中心单元
82d:电磁中心引导槽
82dh:电磁中心引导槽孔
82e:电磁中心单元弹簧
82f:电磁中心引导槽延伸部
82g: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
82gr: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杆
82h:电磁中心单元连接轴
82i:第一供电点子单元
82j:第二供电点子单元
90: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
91:第一链条链轮系统
91a: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
91ah: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孔
91b: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
91bh: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孔
91c:第一链条链轮系统链条
91d: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轴
91e: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轴
92:第二链条链轮系统
92a: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
92ah: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孔
92b: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
92c: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
92d: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
92e: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
92el: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圈
可选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列表
刀片的第一可选实施方式
22A1:第一可选刀片
22aA1:第一可选刀片头部
22hA1:第一可选刀片第一孔
22iA1:第可选刀片第二孔
22jA1:第一可选刀片第三孔
22kA1:第一可选刀片第四孔
221A1:第一可选刀片第五孔
22mA1:第一可选刀片第六孔
刀片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
22A2:第二可选刀片2
22aA2:第二可选刀片头部2
22hA2第二可选刀片孔
22hsA2:刀片孔尖端部
22hbA2:刀片孔钝端部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方式
30A1: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
32A1:第一可选随动单元
32aA1: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基板
35A1:第一可选框架
35aA1:第一可选随动单元框架槽
92cA1:第一可选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
93A1:手动齿轮
93aA1:垂直柄
93bA1:速度控制柄
93cA1:速度控制器
93dA1:速度控制柄弹簧
93eA1:连接点
93fA1:线连接件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
30A2: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
31A2:第二可选驱动单元
31aA2: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
31fA2:驱动L形钩部
31gA2:驱动滑动板凹部
31hA2:驱动连接按钮底部
31iA2:驱动弹簧
31jA2:驱动连接按钮顶部
31kA2:驱动连接按钮顶部弹簧
31lA2:驱动方向
32A2:第二可选随动单元
32aA2: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
32fA2:随动L形钩部
32gA2:随动滑动板凹部
32hA2:随动连接按钮底部
33A2:第二可选供电单元
33aA2: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
33bA2: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
33cA2: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
33dA2:供电单元分配器
33eA2:供电单元触发器
33fA2:第一供电单元连接件
33f1A2:第一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
33f2A2:第一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
33f3A2:第一供电单元第三连接件
33gA2:第二供电单元连接件
33g1A2:第二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
33g2A2:第二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
33g3A2:第二供电单元第三连接件
34A2:第二可选框架
34aA2:第二可选框架槽
34bA2: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
34cA2:框架连接按钮顶部
34dA2:框架连接按钮顶部弹簧
示例实施方式
20E1: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21E1:第一示例主体
21aE1:第一示例主体顶部刀片
21eE1:第一示例阻挡孔
21fE1:第一示例刀片轨道
21hE1:第一示例主体基部轴孔
22E1:第一示例刀片
22cE1:第一示例刀片尾块
22nE1:第一示例引导轮
22E1-1:第一示例刀片第一部
22E1-2:第一示例刀片第二部
23E1: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
40g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
40h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孔
40i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窄部
43a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风扇
24E1:第一示例第一齿轮
24aE1:第一示例第一齿轮孔
32cE1: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
32eE1: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环
41E1:第一示例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
41aE1: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
41i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
41il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齿
41i2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
41i3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
41i4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轴
41i5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轴孔
41j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
41j1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齿
41j2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
41j3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
41j4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枢轴
41j5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枢轴孔
21vhE1:第一示例主体罐基部高度
26E1:第一示例刀片延伸轮廓
现在描述性地转到附图,其中,在多个视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构件,图1表示椰子10,其示出了被去外果皮的典型的整个椰子的通常的形状。椰子10具有三个孔眼12,其是在内果皮中的萌发孔。三个孔眼12位于椰子的一个端部,并且缝13在任意两个孔眼12之间延伸到相对的端部。如果这两个相对的端部、即极点19被认为是椰子的极点,则能想象出作为在圆周上的近似线的赤道,其将椰子分成两只半个椰子,其中极点在两侧上。参考图2,其示出了在该想象的赤道处被切割成两只半个椰子11的椰子10。这确保了切割边缘多多少少是圆形形状的,并且半个椰子11容易固定且刮削。对于本发明来说,认为极点到极点的距离是椰子10的长度,并且赤道的大致直径是椰子10的宽度。
为了使得进一步说明容易理解且简化,考虑如下(参考图2):
1.椰子10被纵向地垂直放置。
2.椰子10跨过长度或者水平地在想象的赤道处被分成两半,以致分成两个大致或几乎相等的半个椰子11。这使得半个椰子11的切面被定向于水平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本发明进行特别的限定,并且可能不通用。
参考图2,椰子10被切成两只半个椰子11,使得它的长度被垂直地定向,并且切面、即椰子切面18(其是半个椰子11的切面)在水平面中。垂直轴线16是椰子的垂直轴线,并且水平轴线17是椰子的水平轴线。图3表示具有极点19、孔眼12、缝13以及壳15的半个椰子11,壳15是包围椰子肉14(其是白色胚乳或“椰子肉”)的硬的椰子壳。椰子切面18由于被定向于水平轴线因此在水平面中,并且半个椰子11的长度或高度由于被定向于垂直轴线16因此是垂直的。半个椰子11的长度是从椰子切面18到极点19的垂直距离。
下文中描述的术语椰子或半个椰子被认为是空间定向的且如图3所示的去外果皮的半个椰子11。
下文中描述的短语“刮削椰子”、“摩擦椰子”、“刮椰子”或“擦椰子”都指将椰子肉14从图3所示的半个椰子11的壳15内部刮出。
整个椰子的形状、长度和宽度在一个椰子到另一个椰子之间变化,考虑图4中的半个椰子11,每种可变性都在这里定义如下:
1.水平宽度可变性:半个椰子11的宽度在一个椰子到另一个椰子之间变化。在半个椰子11中,宽度随着垂直高度减小。在椰子中且在椰子之间,椰子肉14以及壳15的厚度有变化。在上述所有例子中的宽度的变化被定义为水平宽度可变性。参考图4,应考虑两种宽度,即是,A.外宽度17a,其是从壳15的外壁取得的宽度;以及B.内宽度17b,其是从壳15的内壁取得的宽度。
2.垂直高度可变性:半个椰子11的垂直高度或长度在一个椰子到另一个椰子之间变化。应考虑两种高度,即是,A.外高度16a,其是从椰子切面18到椰子肉14的外壁或者到壳15的内壁的垂直距离;以及B.内高度16b,其是从椰子切面18到椰子肉14的内壁的垂直距离。应注意的是,当椰子被逐步刮削时,内高度16b增加,并且最后等于外高度16a的高度。在上面的例子中的高度的可变性被定义为垂直高度可变性。
3.切面宽度可变性:椰子10的宽度在一个椰子到另一个椰子之间变化。由于整个椰子10在其想象的赤道处被切成半个椰子11,因此椰子切面18具有与整个椰子10的想象的赤道的直径相同的直径。椰子切面18的宽度根据整个椰子10的尺寸变化。椰子切面18的宽度的可变性被定义为切面宽度可变性。
在下面给出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14的装置所包括的不同的部分/构件的详细描述。
在其标题下描述了五个主构件。
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1a.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描述:
图16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图5、6和7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14的整个刮削装置,并且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如何成为装置的一部分。在图5中,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主要部分在半个椰子11内部,并且因此不可见。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考虑且适应在水平面中的半个椰子11的水平宽度可变性,并且从而刮削它。
参考图8和9,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主体21。主体21具有用于刮削半个椰子11的顶部的主体顶部刀片21a、作为主体21的基部的主体基部21b、形成主体21的顶表面的主体顶部21c以及在任一侧上为两个的主体侧壁21d。如图8和9所示,在主体21的任一侧上都具有两个侧壁21d。然而,根据装置的需求,在主体中能有任何数量的侧壁。主体侧壁21d具有作为较小的孔的阻挡孔21e、作为较大的孔的非阻挡孔21f以及在两个主体侧壁21d之间的主体侧壁间隙21g。在不具有主体侧壁21d的一侧上的、主体基部21b上的垂直表面是主体基部引导表面21i。
参考图10和11,其示出了刀片22。刀片22具有刀片头部22a、刀片主体22b和刀片尾块22c。刀片头部22a具有刀片头部齿端部22d和刀片头部主体端部22e。刀片主体22b具有刀片尾部22f和刀片主体头端部22g。刀片头部22a具有靠近刀片头部齿端部22d的第一刀片齿22h、第二刀片齿22i、第三刀片齿22j、第四刀片齿22k、第五刀片齿221和第六刀片齿22m。然而,刀片齿的数量并不被限制于本描述中所示的数量,并且能根据装置的设计需求与形状一起变化,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特定的例子中根据装置的适用性和需求可以完全不具有齿。在所述例子中,与刀片头部22a的刀片头部主体端部22e相对的端部将刮削椰子肉14。参考图10,其示出了刀片尾块22c被成形为与主体22b成一定角度,即主体尾部角度22r。参考图11,其示出了与主体22b成角度22q的刀片头部22a。该角度是为了容易操作,根据装置的适用性和需求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是,基于设计,角度可为零度。
参考图12和13,其示出了被构造在一起的刀片22和主体21。这里,刀片22被构造为使得它的刀片主体22b能穿过阻挡孔21e和非阻挡孔21f自由地移动。然而,阻挡孔21e阻止刀片头部22a以及刀片尾块22c从其中穿过。非阻挡孔21f允许刀片尾块22c从其中自由地穿过。
参考图14,其仅示出了在图12和13中被构造在主体21内部的四个刀片22。然而,刀片22的数量并不被限制为四个,并且能根据装置的适用性和需求并且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那样为任何数量(包括单个刀片)。应注意的是,为了使刀片22的刀片尾块22c与主体21的主体侧壁21d平行从而更好地对准,每个刀片22的主体尾部角度22r都不同。
参考图12、13和15,能看出刀片22如何能够从宽度可被刮削装置20的主体21向外自由地移动。
参考图15和16,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如何被附接到主体21的主体基部轴孔21h。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附接有第一齿轮24。图16示出了被构造在一起的主体21、刀片22、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和第一齿轮24,并且其共同形成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需要旋转,以操作且执行刮削功能。参考图17和18,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如何被连接到马达和驱动齿轮70从而旋转。第一齿轮24通过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2a和第四齿轮73被连接到主马达71。由于第二齿轮72具有较大的厚度,因此第一齿轮24能沿着第二齿轮72的厚度垂直地上下滑动,同时通过第二齿轮72被旋转。
1b.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操作:
参考图18,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如何被放在半个椰子11内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垂直地对准。当主马达71旋转时,它让主体21和刀片22与它一同旋转。图19示出了沿旋转方向25a旋转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参考图20,随着旋转速度增加,刀片22由于在刀片22上的离心力而向外移动。离心力随着旋转速度和刀片的质量增加。由于刀片22的质量更多地朝向刀片头部22a,因此离心力更靠近刀片头部22a,并且因此随着整个刀片22而向外移动刀片头部22a。参考图21,其示出了沿旋转方向25a的箭头示出的方向旋转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该旋转导致刀片22由于离心力而沿径向方向25b所示的径向方向向外运动。由于这种从主体21向外的运动,刀片22接触椰子肉14。由于上述沿切向力25c所示的方向的切向力通过第一刀片齿22h到第六刀片齿22m被施加于椰子肉14上,这产生了刮削椰子肉14的所需力,其产生了刮出的椰子肉14a。为了更详细地理解,图21还示出了刀片22在两个时间点以及旋转的两个位置。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旋转时,刀片22从第一旋转位置22-1移动到第二旋转位置22-2。在这种运动中,刀片22在椰子肉14的内层、即椰子肉内层14b产生了切向力25c,并且导致椰子肉14被刮削,并且形成了刮出的椰子肉14a。在第二旋转位置22-2处,由于在该位置的椰子肉14的顶层被刮削,因此刀片22沿径向方向25b比在第一旋转位置22-1处更向外,并且刀片22向外延伸以达到椰子肉14的下一层。随着椰子肉14被刮出,椰子肉14的厚度减小,并且由于产生用于填充该间隙且刮削椰子肉14的下一层的离心力,因此刀片22沿径向方向25b向外移动。该过程持续直到到达壳。由于宽度可被刮削装置20的刀片22能由于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外移动,因此其能够刮削可变宽度的椰子。因此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考虑且适应在水平面中的半个椰子的水平宽度可变性,并且从而刮削半个椰子。
当刀片22刮削椰子肉14时,马达的速度达到负载速度,但当椰子肉14被完全刮出且刀片达到壳15时,马达将接近无负载速度运行。这里假设马达速度是,使得它产生刮削椰子肉14的足够大的离心力,但不足以刮削壳15。上述负载速度和无负载速度的差异能用于鉴定椰子在何时被完全刮削。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的概念是具有一种可不同程度地伸出的刀片,其能向外伸出,并且考虑且适应在半个椰子11内部跨过其长度的宽度可变性来刮削。这需要可向外伸出的刀片、使刀片向外伸出以在椰子肉14上施加压力的力以及在刀片和椰子肉14之间的相对运动。为了具有可向外伸出的刀片,刀片可滑出中心主体(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那样)或者被铰接到中心主体,并且像铰接柄一样向外打开。使刀片移动向外伸出以在椰子肉14上施加压力的力可为归因于中心主体的旋转的离心力的形式,通过该力,刀片滑出或用铰链转出。而且,使刀片向外伸出从而在椰子肉14上施加压力的力可为弹簧张力的形式,其在弹簧被使用时发挥作用,以移动刀片向外移动或者对于铰接刀片来说向外打开。能通过使静止的半个椰子11内部的刀片旋转或者使静止的刀片内部的半个椰子11旋转或者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刀片和半个椰子11来实现刀片和椰子肉14之间的相对运动。在不使用离心力使刀片向外伸出的情况下,能使用弹簧张力。
已在上文中给出上述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能够实现上述方面的其他方式。
2.垂直运动控制装置以及构件。
2a.垂直运动控制装置和支撑构件的描述: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的水平宽度可变性,并且从而刮削半个椰子。参考图18和21:如果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不沿垂直方向移动,则仅会刮削每个刀片22由于其沿径向方向25b的向外运动而能够达到的水平面。为了使半个椰子11被完全刮削,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需要垂直地上下移动。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考虑且适应半个椰子11的垂直高度可变性,并且垂直地上下移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以完成整个半个椰子11的刮削。
参考图45和46,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参考图5、6和7,其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14的整个刮削装置以及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如何为它的一部分。参考图22和23,其示出了垂直地上下移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为了使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垂直地上下移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需要驱动动力来产生线性的上下运动。用于垂直地上下运动的驱动动力通过作为支撑部分的马达和驱动齿轮70、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被提供给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马达和驱动齿轮70赋予装置旋转运动,方向变换单元80将主马达71的单向旋转转换成双向,并且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在说明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之前,有必要说明作为支撑部分的马达和驱动齿轮70、方向变换单元80以及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
马达和驱动齿轮70:
参考图23和24,其示出了主马达71的旋转运动如何通过齿轮系统74被传递到方向变换单元80。齿轮系统74还在该传递期间减小了旋转速度。该旋转运动通过第一齿轮系统轮74a、第二齿轮系统轮74b、齿轮系统轴74c、第三齿轮系统轮74d、第四齿轮系统轮74e、第五齿轮系统轮74f以及第六齿轮系统轮74g被从主马达71传递到方向变换单元8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是,能使用任何可选的方式传递运动。
方向变换单元80:
来自主马达71的旋转方向是单向,并且为了驱动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上下运动,旋转方向需要为双向。方向变换单元80将主马达71的单向旋转转换成双向旋转。
参考图23、25、26和27,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方向变换单元80主要包括方向变换齿轮81和电磁单元82。方向变换齿轮81包括接收来自第六齿轮系统轮74g的旋转力的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和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由于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和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被直接地彼此连接,因此它们以相反的方向旋转。例如,如图所示,如果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以逆时针旋转,则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通过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被连接到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和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并非固定齿轮,而是可移动的齿轮,并且通过电磁单元82控制这种运动。
参考图27、28和29,其示出了电磁单元82。电磁单元82包括具有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的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具有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的第二电磁子单元82b。电磁中心单元82c被放置在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之间,并且借助电磁中心单元连接轴82h被连接到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电磁中心单元连接轴82h穿过引导其侧向运动的电磁中心引导槽82d的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82g被放置为使得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仅能侧向(左右)运动,并且不能前后运动。电磁中心引导槽延伸部82f被附接到电磁中心引导槽82d。电磁中心单元弹簧82e从电磁中心引导槽延伸部82f的一端部被连接到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82g,使得当电磁中心单元82c不位于其中心位置(位于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之间)时,在电磁中心单元弹簧82e中具有张力。因此,电磁中心单元82c的自然状态是位于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之间。这确保了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的自然状态不是被连接到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或者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而是位于它们之间。
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能具有如下面描述的三个移动位置:
第一位置
参考图25、26和27: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是在被供电时变得有磁性的电磁体(螺线管)。当仅有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被供电时,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变得有磁性并且将电磁中心单元82c拉向它,导致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朝向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移动并且与它连接。在该位置,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连接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和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这确保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沿与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相同的方向旋转。如图所示,当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位置:
参考图25、26和27:当仅有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被供电时,第二电磁子单元82b变得有磁性并且将电磁中心单元82c拉向它,导致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朝向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移动并且与它连接。在该位置,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连接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和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这确保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沿与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相同的方向旋转。如图所示,当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沿顺时针旋转时,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也沿顺时针旋转。
第三位置:
参考图25、26和27:当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或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都没有被供电时,第一电磁子单元82a或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不具有将电磁中心单元82c侧向地拉向它们的磁力。电磁中心单元弹簧82e中的张力确保电磁中心单元82c位于中心位置,即是,位于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之间的中点。
在该位置,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位于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和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之间的中点,并且不会与它们中任一个连接。在第三位置处,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和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没有被连接到来自主马达71的任何齿轮,并且因此自由地沿任何方向旋转。
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
参考图30和31,其示出了将来自方向变换单元80的双向旋转转换成线性垂直上下运动的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其主要包括链条和链轮系统,即第一链条链轮系统91和第二链条链轮系统92。第一链条链轮系统91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连接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92。第一链条链轮系统91包括连接到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的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1a。第一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1c将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1a连接至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1b。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轴91d将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1a连接至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轴91e将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1b连接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2a。
图30、31和32示出了第二链条链轮系统92,其通过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给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提供垂直线性上下驱动运动。其具有链条、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其连接链轮、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2a和链轮、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2b。相对较重的配重、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92e被附接到杆、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以提供向下的重量。向下的重量的目的是,在方向变换单元8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92e的重量足以移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并且从而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移动到垂直最低位置。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92e的尺寸仅为说明性的。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
图34和35示出了驱动单元31,其包括驱动单元滑动板31a,驱动单元滑动板31a作为固定有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即拨动SPDT(单刀双掷)开关的基部。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具有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其在被向上或向下翻转时给出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的两个不同的开关位置。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被附接于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是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件31e将电流发送到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或从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接收电流的接线盒。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被连接到驱动单元滑动板31a。
SPDT拨动开关是单刀双掷拨动开关。由于它是单极的,因此使用正或负/接地电流。在该例子中,当单极输入至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时使用正电流。正电流在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处被接收,并且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件31e被传递至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由于开关、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是双掷的,因此它在两个开关位置之间或者两个不同的闭合电路之间被拨动。在一个开关位置,它可以向一个闭合电路提供电流,并且在另一个开关位置,它可以向另一闭合电路提供电流。
第一开关位置:当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翻转到垂直较低位置时,开关、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连接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和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之间的电通路。这导致来自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的输入电流流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
第二开关位置:当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翻转到垂直较高位置时,开关、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断开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和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之间的电通路,并且连接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和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之间的电通路。这导致来自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的电流流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
根据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的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的位置,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或者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被连接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
参考图36和37,其示出了驱动单元框架34和随动单元框架35。驱动单元框架34在两个侧壁上均具有驱动单元框架槽34a,并且在顶部和底部具有驱动单元框架减振弹簧34b。随动单元框架35在两个侧壁上均具有随动单元框架槽35a,并且在两个侧壁上的两个高度处具有阻挡槽的随动单元框架上块部35b和随动单元框架下块部35b1。
参考图38、39和40,其示出了驱动单元框架34如何设置为使得驱动单元31能够在框架内部垂直地上下滑动。驱动单元滑动板31a的侧端部被正确地装配到驱动单元框架槽34a中,使得它能沿着驱动单元框架34自由地垂直上下滑动。驱动单元框架34在顶端部和底端部设置有驱动单元框架减振弹簧34b,从而在驱动单元31到达驱动单元框架34的顶部和底部时具有减振效果。
参考图41,其示出了随动单元32,其具有随动单元侧板32a和两个随动单元臂32b。随动单元32具有随动单元连接杆32d,随动单元连接杆32d在一端部具有承载件,即轮状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承载件32c具有内环,即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
参考图42、43和44,其示出了随动单元框架35如何设置为使得随动单元32能够在框架内部垂直地上下滑动。随动单元滑动板32a的侧端部被正确地装配到随动单元框架槽35a中,使得它能沿着随动单元框架35自由地垂直上下滑动。随动单元框架35在两个侧壁上的两个高度处具有阻挡槽的随动单元框架上块部35b和随动单元框架下块部35b1,以将随动单元32的垂直上下滑动运动限制在这些块部内。
参考图45、46、47和48,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驱动单元31和随动单元32通过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被连接在一起。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两个外端部被连接到随动单元臂32b的两个臂。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内端部被连接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
在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中,当驱动单元31向上或向下垂直移动时,它拉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随后拉动随动单元32与其一起向上或向下垂直地移动。
参考图23、32和33,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如何在一侧被连接到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且在另一侧被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将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的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连接到驱动单元31的驱动单元滑动板31a。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被紧密地装配到承载件、即轮状随动单元承载件32c的内环、即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中,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通过随动单元连接杆32d被附接到随动单元滑动板32a。由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被紧密地装配到随动单元承载件32c(其为承载件)的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中,因此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能自由地旋转。同时,随动单元32能通过随动连接杆32d和随动单元承载件32c垂直地上下移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因此,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通过第二齿轮72和第一齿轮24旋转,而它的垂直的上下运动通过随动单元32被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控制。
2b.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和支撑构件的操作:
参考图7,其示出了用于刮削半个椰子11的刮削装置,并且图49至54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操作的六个阶段。而且,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每个电动装备都具有两个终端,并且在一个终端需要正电流,在另一个终端需要负电流或接地(出于简化目的,假定是直流电流/装备)。假定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的一个终端都总是被接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具有正电流。为了给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供电,分别地,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被连接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并且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被连接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
第一阶段:
参考图49,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
该操作阶段的状态如下: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下翻转。
随动单元32:能够自由地移动。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张力:正常。
随着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向下翻转,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得到正电流,并且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没有电流。这使得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中具有电流,并且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得到磁化。这产生了上述在方向变换单元80的描述下的第一位置。这确保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沿与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相同的方向旋转,即是,如图所示的逆时针。这使得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垂直向下地移动驱动单元31。驱动单元31拉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随后垂直地向下拉动随动单元32。这引起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垂直地向下移动。
第二阶段:
参考图50,其示出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且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
该操作阶段的状态如下: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下翻转。
随动单元32:被随动单元框架下块部35b1阻挡了向下的运动。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张力:增加但未达到阈值。
这是驱动单元31的前面阶段的延续,使得它向下移动并且垂直向下地拉动随动单元32。但在随动单元32的例子中,它遇到所碰到的随动单元框架下块部35b1,并且不能再垂直向下移动。这导致了在正在被拉伸的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增加。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增加的张力导致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上的力增加,以向上翻转。
第三阶段:
参考图51,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且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
该操作阶段的状态如下: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由于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达到阈值产生的力而刚好被向上翻转。
随动单元32:能够自由地向上移动。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张力:正常。
从第二阶段开始,由于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增加且达到阈值,因此它产生了足够的力,以将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上翻转。随着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向上翻转,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获得正电流,并且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没有电流。这导致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中存在电流,并且第二电磁子单元82b得到磁化。
这产生了上述在方向变换单元80的描述下的第二位置。这确保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沿与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相同的方向旋转,即是,图中所示的顺时针。这导致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垂直向上地移动驱动单元31。驱动单元31拉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随后垂直向上地拉动随动单元32。这导致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改变方向,并且开始垂直向上地移动。
第四阶段:
参考图52,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且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
该操作阶段的状态如下: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上翻转。
随动单元32:能够自由地向上移动。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张力:正常。
在第三阶段中,刚刚开始向上运动。该阶段示出了不中断的持续向上运动。
第五阶段:
参考图53,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且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此外,参考表示整个刮削装置的图7以及表示半个椰子的剖面的图4。
该操作阶段的状态如下: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上翻转。
随动单元32:能够自由地移动。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向上运动被接触半个椰子11的内顶部或椰子肉14的内顶壁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主体顶部刀片21a阻挡。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张力:增加但未达到阈值。
这是驱动单元31的前面阶段的延伸,使得它向上移动并且垂直地向上拉动随动单元32。由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向上运动被椰子肉14的内顶壁阻挡,因此随动单元32不能向上移动。这导致正在被拉伸的驱动单元spdt开关把手弹簧中的张力增加。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把手弹簧中的增加的张力导致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上的力增加,以向下翻转。
第六阶段:
参考图54,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且参考图25,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
该操作阶段的状态如下: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由于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达到阈值产生的力而刚好向下翻转。
随动单元32:能够自由地移动。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能够自由地向下移动。
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张力:正常。
从之前的阶段开始,由于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增加且达到阈值,因此它产生足够的力,以向下翻转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随着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向下翻转,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获得正电流,并且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没有电流。这导致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中存在电流,并且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得到磁化。这产生在方向变换单元80的描述下的上述的第一位置。这确保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沿与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相同的方向旋转,即是,图中所示的逆时针。这导致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垂直向下地移动驱动单元31。驱动单元31拉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随后垂直向下地拉动随动单元32。这导致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改变方向并且开始垂直向下地移动。
上述的这六个操作阶段完成了刮削半个椰子11的一个循环。在半个椰子11被完全刮削之前需要多个循环。该循环仅在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的正电流停止时停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五阶段中,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到达半个椰子11的内顶部时它被阻挡,导致了在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对于第一次来说,该顶部可为椰子肉14的内顶壁。随着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接触椰子肉14的内壁,在椰子肉14上施加用于刮削的力,直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中的张力达到阈值以向下翻转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弹簧、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以及SPDT拨动开关、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需要被选择为,使得在弹簧中的张力以及翻转开关手柄、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所需的力对于刮削椰子肉14以及翻转开关手柄、即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是最优的。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中的基本概念是驱动器和随动器系统,其中驱动器驱动垂直运动,并且随动器跟随或者限制该运动。当随动器跟随驱动器时不产生变化,但当随动器限制运动时电流在两个螺线管之间切换,以改变运动的方向(垂直地上下运动)。该概念还可通过可选的方式来实现,并且这些可选的方式中的其中一个也在可选方法部分被说明。
3.开口可变进入机构
3a.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描述:
参考图22,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和椰子切面18。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并且垂直地向上移动,以通过椰子切面18进入半个椰子11。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时、甚至在进入半个椰子11之前,其将完全向外伸出多个刀片/刀片22。由于椰子切面18的宽度或直径未知(其不确定且变化),因此具有刀片延伸超出半个椰子11的壳15并且在进入时被硬的壳15挡住的可能性。椰子的切面宽度可变性带来了跨过椰子的椰子切面18的宽度的可变性。可被开口进入机构考虑且适应椰子切面18的直径的可变性(切面宽度可变性),并且最优地引导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进入到半个椰子11中。
参考图55,其示出了用于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刮削以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14的刮削装置,并且示出了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如何形成它的一部分。
图56、57和58示出了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其在顶部是锥形形状,并且具有圆柱形底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锥形部分具有斜壁,即斜壁40a,其以一定角度倾斜,并且圆柱形部分具有垂直壁,即垂直壁40b,其是垂直的。圆柱形部分的底部形成有罐基部40c,其具有套管,即基部套管40g,被紧密地固定在中心。基部套管40g在中心具有孔,即基部套筒孔40h。为了刮出的椰子肉(刮出的椰子肉14a)被正确地排出,在罐基部40c和垂直壁40b的边缘具有孔,即排出开口40e,其通往通道,即排出滑槽40d,以将刮出的椰子肉14a排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排出口40f给出了排出滑槽40d、即通道的视角,其能用于观察穿过排出滑槽40d的刮出的椰子肉14a的流动。
参考图59、60和61,其示出了基部承载件43,其具有内环,即承载件内环43c,以及外环,即承载件外环43b。四个叶片被彼此等距地附接到外环、即承载件外环43b并且以一定角度倾斜,以产生风扇,即承载件风扇43a,以便当承载件逆时针转动时垂直向下地产生吸力。两个垂直板、即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被固定于基部承载件43的承载件外环43b上。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具有两个边缘,斜边缘、即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和垂直边缘、即第一引导部垂直侧部41b。相似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具有斜边缘、即第二引导部斜侧部42a和垂直边缘、即第二引导部垂直侧部42b。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的平的侧部都具有面对承载件内环43c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的平的侧部(内侧部和外侧部)是第一引导部平侧部41c和第二引导部平侧部42c。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的底侧部是第一引导部基部41d和第二引导部基部42d。
参考图62和63,其示出了基部承载件43如何被固定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使得承载件内环43c被紧密地装配到基部套管40g。这导致基部承载件43被固定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底部,而承载件外环43b能够自由地旋转。由于承载件外环43b能自由地旋转,因此承载件风扇43a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能够自由地旋转。由于承载件内环43c被紧密地固定于基部套管40g,因此基部承载件43和被固定于其上的部分整体不能垂直运动。
参考图64和65其示出了刀片22,其具有被附接到刀片尾部22f一端的引导轮,即引导轮22n。轴、即引导轮连接轴22p用于将引导轮22n附接到刀片22,并且引导轮22n在其轮中具有凹陷,即引导轮凹部22o。参考图68、69和70,其示出了具有引导轮22n的刀片22如何被配置到主体2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参考图65a,从制造的角度看,刀片22可被制造为两部分,即第一刀片部22-1和第二刀片部22-2。参考图68和图65a,为了将刀片22配置到主体21内部,第一刀片部22-1的刀片主体22b可穿过阻挡孔21e,并且随后第二刀片部22-2可被固定到第一刀片部22-1的刀片尾部22f。该固定可为铆接或螺钉接合或者能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的任何其他可行的方式。另一种方式可以是将主体21制造为不止一个部分,并且将刀片22组装在其内部。应注意的是,引导轮22n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中未被附接到所有的刀片22,而是仅被附接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中旋转且垂直上下移动时需要引导它们向外移动的量的特定的刀片22。
参考图67,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如何被配置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中,其中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自由地穿过基部套管40g的基部套管孔40h,以便它能旋转且垂直地上下移动。
参考图68、69、70,其示出了相对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如何被配置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中。
这示出为刀片22、引导轮22n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的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之间的连接。引导轮凹部22a作用为当刀片22试图向外移动时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正确地装配到其中的槽。引导轮22n将刀片22连接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的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使得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将刀片22的向外移动控制为刀片22距离第一引导部基部41d的特定的高度的程度。由于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是斜的,因此刀片22在更靠近第一引导部基部41d时伸出较少,并且在其距离第一引导部基部41d的垂直高度增加时伸出较多。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的情况是相似的。刀片22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垂直地上下移动时垂直地上下移动。
参考图68、71、72和73,其示出了主体21的表面、即主体基部引导表面21i平行于且非常靠近面向主体基部引导表面21i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的内侧平表面,即第一引导部平侧部41c。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时,主体基部引导表面21i旋转,并且这将推动面向它的第一引导部平侧部41c旋转。这导致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承载件外环43b和承载件风扇43a旋转。相似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也以相同的方式被构造。主体基部引导表面21i和内部的第一引导部平侧部41c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以便在旋转期间具有最小的浮动,但同时不妨碍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垂直运动(如图71、72和73所示)。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时,这种构造确保了在其主体21和刀片22之间不具有随着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产生的相对运动。对于所有的实际目的,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时,刀片22以及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都相对于彼此不动,以进行旋转运动。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垂直地上下移动时,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不会上升或下降。
3b.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操作:
参考图68、71、72和73,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且垂直地上升或下降时,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但是不会垂直地上升或下降。刀片22由于离心力而从主体21被向外地拉动。参考图74,其示出了如何通过引导轮22n经由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来控制刀片22的向外运动。在距离第一引导部基部41d的三个不同的垂直高度处示出了相同刀片22的三个不同的位置。随着刀片22与第一引导部基部41d的垂直距离增加,刀片22从主体21更多地向外移动。在刀片22上的最远尖端,即是,第二刀片齿22i,其在刀片22的三个不同的垂直位置被以虚线连接,以得到刀片延伸轮廓26。应注意的是,刀片延伸轮廓26与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平行。这表示能够通过限定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的斜度来控制刀片延伸轮廓26(刀片22伸出的程度以及其形状)。在该情况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的斜面与斜壁40a平行。因此刀片延伸轮廓26也与斜壁40a平行。应注意的是,通过引导距离41e、即是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到斜壁40a的距离来控制刀片延伸轮廓26和斜壁40a之间的距离。引导距离41e是固定的,使得刀片延伸轮廓26和斜壁40a之间的距离略微地比壳15的最大厚度更大(大约1至2毫米)。因此,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旋转且沿着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上升和下降时,刀片22上的最远尖端、即第二刀片齿22i垂直地上下移动,以致它与斜壁40a平行且有略微地比壳15的最大厚度大1至2毫米的距离。
参考图4、74、75和76,在图75和76的每个中,半个椰子11被放置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锥形部分中、椰子切面18面向下,使得壳15位于斜壁40a的内壁上。在每个图中,半个椰子11在椰子切面18处都具有不同的宽度。随着椰子切面18的宽度增加,椰子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锥形部分中位于更高的高度。因此,单个罐、即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能用于容纳任何尺寸的半个椰子11,唯一不同的是它所在的高度。为使旋转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进入到在斜壁40a上优选地位于距离第一引导部基部41d特定高度处的半个椰子11,刀片22的最远尖端可位于内宽度17b(参考图4)内部。由于刀片22上的最远尖端、即第二刀片齿22i垂直地上下移动以致它与斜壁40a平行且有比壳15的最大厚度大1至2毫米的距离,因此它总是在内宽度17b的内部1至2毫米处。该距离仅是说明性的,并且能根据所使用的刀片头部的形状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进入椰子切面18时的旋转速度变化。应注意的是在两个例子中(图75和76)刀片22的第二刀片齿22i相对于壳15如何被放置,以用于最优地穿过椰子切面18进入到半个椰子中。在讨论进入到椰子中时考虑到刀片22的第二刀片齿22i,因为它最靠近开口可变进入机构40或者是刀片22的最远点。
因此,对于任何尺寸的半个椰子11来说,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以及引导轮22n的组合确保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刀片22最优地进入半个椰子11。
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斜壁450a的斜面可为倾斜的直线或指数曲线,唯一的条件是,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锥形部的直径应随着距离第一引导部基部41d的垂直高度而增加。
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的斜面或轮廓需要为斜壁40a的斜面或轮廓的精确复制。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也是相似的。
仅有可能不能最优地进入半个椰子11的刀片22需要被引导。
如果仅两个刀片需要被引导,则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将随着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而存在。根据主体21的设计,能有更多要被引导的刀片22,并且具有对应的引导部来引导。
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中的基本概念是:A)利用罐基部40c和刀片22的最远尖端之间的高度差(当主体21垂直地上下移动同时刀片22在其内部时)以及B)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宽度随着垂直高度的变化。使用上述(差异)移动刀片22,以致通过使用用于刀片22的引导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刀片22的最远尖端(最靠近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跟随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相同的样式或轮廓,同时具有最小的间隔距离。这能通过很多方式来实现,上文中描述了其中一种。实现上述内容的其他方式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描述下被说明。
3.1.刮出椰子肉排出器的操作:
已经将刮出椰子肉排出器的部件解释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一部分。
参考图77,其示出了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的承载件风扇43a。当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逆时针旋转时,其使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旋转,并且从而旋转基部承载件43。当基部承载件43和承载件风扇43a逆时针旋转时,垂直向下地产生吸力。该吸力使得刮出的椰子肉14a朝向排出开口40e被向下拉动,并且通过排出滑槽40d被排出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排出口40f赋予了从外侧到排出滑槽40d的视角,以观察/检查刮出的椰子肉14a的流动。
4.椰子固定机构
4.椰子固定机构的描述
当椰子被刮削时,在半个椰子11上具有大量的垂直力和旋转力。为了刮削半个椰子11,其需要被紧密地固定。参考图5和55,其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刮削以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14的刮削装置以及椰子固定机构50如何成为其一部分。
参考图78、79和80,其示出了椰子固定机构50以及其部件。两个支撑柱、即支撑柱51垂直竖立,并且在这些柱的顶部放置有固定盖,即固定盖52,其在一个端部具有盖突出部52a,并且在另一端部通过铰接件、即盖铰接件53被附接到支撑柱51。由于固定盖52通过铰接连接的盖铰接件53被连接到支撑柱51,因此固定盖52能打开且关闭。为了紧密地固定半个椰子的顶部,使用锥形物体,即锥形固定件55,其通过弹簧、即锥形固定件弹簧55a被固定。锥形固定件弹簧55a被附接到螺钉,即固定螺钉54c,其穿过螺母,即固定螺钉螺母54b,并且穿过固定盖52,而螺钉头部54a在另一端部。为了锁定关闭的固定盖52,使用锁定机构,即盖锁56。盖锁56具有三个部件,即是:盖锁上部56c,其越过盖突出部52a,以固定住固定盖52;盖锁下部56a,其被向下压,以锁定盖锁56;以及中间段,即盖锁中间部56b,其帮助连接盖锁上部56c和盖锁下部56a的部件。盖锁56与在饼干罐中使用的构件相似。能具有任何可选的构件和/或结构,而不是在本发明中描述的构件。参考图81,其示出了椰子固定机构50,其配置有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其中,支撑柱51被附接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顶部。
4b.椰子固定机构50的操作:
参考图81、82、83和84,其示出了椰子固定机构50的操作。
第一步骤:参考图81,其示出了固定盖52被打开的方式。
第二步骤:参考图82,其示出了半个椰子11被放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的方式。
第三步骤:参考图83,其示出了固定盖52被关闭的方式,其中锥形固定件55在半个椰子11的顶端的顶上。由于锥形固定件55通过弹簧、即锥形固定件弹簧55a被附接到固定螺钉54c,因此它可灵活地调节并且正确地装配在椰子的顶部上。
第四步骤:参考图84,其示出了通过盖锁中部56b作为铰接件,盖锁上部56c被放置在盖突出部52a上且盖锁下部56a被向下按压以将固定盖52锁定到支撑柱51上的方式。固定螺钉机构54通过旋转螺钉头部54a被紧固,这导致固定螺钉54c在固定螺钉螺母54b的帮助下向下移动。这会推动锥形固定件弹簧55a压缩,并且导致锥形固定件55以弹性的方式抵靠半个椰子11的顶端部。螺钉头部54a能具有离合机构,其中当螺钉头部54a转动并且一旦固定螺钉机构54达到需要的松紧度时,离合机构能与螺钉头部54a分离,使得它不会过分地紧固固定螺钉机构54。这与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油箱盖类似,并且被描述在US4132091中。锥形固定件弹簧55a以弹性的方式朝向半个椰子11的顶部推动锥形固定件55,并且通过吸收来自摩擦的半个椰子的振动来保护椰子固定机构50。
5.最优操作机构的部件和操作:
参考图5,其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14的整个刮削装置以及最优操作机构60如何形成其一部分。
参考图85和86,其更具体地示出了最优操作机构60。电压产生器61通过齿轮、即第四齿轮73、电压产生器齿轮61c和轴、即电压产生器轴61b被连接到主马达71,以获得旋转动力。电压产生器61是直流马达,其在旋转时产生电压。该电压通过第二连接点61a和第一连接器61d被传递到电压分析器62。电压分析器62具有检查电压水平的电路以及为此计时的计时器。当电压在一定的预定时间量内超过阈值电压时,电压分析器62将电信号、即第二信号62a发送给主控制器65。主控制器65是要被送到椰子刮削装置的电流的总控制器。使用者界面64是具有开关按钮、即按钮64a和计时器旋钮、即计时器64b的使用者界面,其中,使用者在一次操作中可仅使用这些的其中一个。开关按钮、即按钮64a用于在按下一次时启动椰子刮削装置,并且在再次按下时使其停止。还能够使用一种按钮,其仅在被按下且保持在按下状态时保持装置运行,并且在未被保持在按下状态时停止。这种选择不再进一步讨论。计时器64b具有旋钮,以设置用于椰子刮削装置运行的预定时间(这能用于部分地刮削半个椰子)。使用者界面64将给主控制器65发送两个电信号,即第一信号64d,一个信号用于在按钮64a被第一次按下或计时器启动时启动椰子刮削操作,并且另一个信号通过第二次按下按钮64a或者计时器到达指定时间的终点来停止椰子刮削操作。输入电力分配器67通过外部电源67a得到外部电力并且分配给其他系统。通过第二连接器64c、第三连接器65a和第四连接器66a给使用者界面64、主控制器65和主分配器66供电。主控制器65基于第一信号64d和第二信号62a控制供给椰子刮削装置的整体电流。主分配器66基于它从主控制器65接收的主信号65b启动和中断供给椰子刮削装置的不同系统的电力。主分配器66给予驱动单元供电单元输入部33c电力,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使用该电力,以给电磁单元82供电。主分配器66通过连接件、即第六连接器63b将电力分配给主马达驱动器63。主马达驱动器63通过第五连接器63a和第一连接点71a供给主马达71所需形式的电力,从而获得旋转速率的所需的波形。参考图87和88,其给出了旋转速率的两个波形样本,其中T表示时间,并且V表示旋转速率。参考图21和87,其中V1表示最小阈值速率,其使得在刀片22上正好具有足够刮削椰子肉内层14a的切向力,并且V2表示最大阈值速率,其使得在刀片22上的切向力能够刮削椰子肉14的外层但不能刮削半个椰子11的壳15。参考图21和88,其中V0表示导致刀片22向外移动的最小阈值速率,V1表示最小阈值速率,其使得在刀片22上正好具有足够刮削椰子肉内层14a的切向力,并且V2表示最大阈值速率,其使得在刀片22上的切向力能够刮削椰子肉14的外层但不能刮削半个椰子11的壳15。
本发明的主构件和子构件的连接
在上述针对特定的主构件和子构件的段落中,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每个构件以及它如何连接到另一构件以形成子构件和主构件。本节的目的是给出本发明的主构件和子构件的连接的综述或概述。下面的描述说明了不同的构件是如何互相连接的。
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
参考图126,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构件的分解视图。引导轮连接轴22p正确地装配到引导轮孔22n1中,使得引导轮22n能自由地旋转。这导致引导轮22n在刀片尾块22c附近被附接到刀片22,使得它能围绕引导轮连接轴22p自由的旋转。刀片22被配置到主体21中,使得阻挡孔21e阻挡刀片头部22a和刀片尾块22c,但是允许刀片主体22b自由地移动。第一齿轮24被固定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以致它被紧密地装配到第一齿轮孔24a中。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螺钉23a被拧到主体21的主体基部轴孔21h中。这确保了当第一齿轮24旋转时主体21也旋转,并且刀片22朝外突出直到它们的刀片尾块22c被阻挡孔21e阻挡。图16示出了被组装且配置到一起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构件。
2.马达和驱动齿轮70:
参考图127,其示出了马达和驱动齿轮70、电压产生器61和电压产生器齿轮61c的构件的分解视图。第三齿轮轴72b被紧密地装配到第二齿轮72和第三齿轮72a各自的第二齿轮孔72c和第三齿轮孔72d中。第四齿轮轴73a被紧密地装配到第四齿轮73的第四齿轮孔73b中,使得第四齿轮73的齿轮齿接触第三齿轮72a的齿轮齿。这确保了第三齿轮72a和第二齿轮72在主马达71旋转时旋转。电压产生器轴61b紧密地装配到电压产生器齿轮61c的电压产生器齿轮孔61ca中,使得电压产生器齿轮61c的齿轮齿接触第四齿轮73的齿轮齿。这确保了当主马达71旋转时,电压产生器61也旋转。图128示出了组装的马达和驱动齿轮70的构件及其支撑构件。
3.齿轮系统74:
参考图129,其示出了齿轮系统74的构件的分解视图。第一齿轮系统轮74a与第二齿轮系统轮74b对准,使得它们的齿轮齿接触。齿轮系统轴74c在两端处紧密地装配到第二齿轮系统轮74b和第三齿轮系统轮74d各自的第二齿轮系统轮孔74bh和第三齿轮系统轮孔74dh中,使得当第一齿轮系统轮74a旋转时,第三齿轮系统轮74d也旋转。第三齿轮系统轮74d和第四齿轮系统轮74e对准,使得它们的齿轮齿接触。齿轮系统小轴74i在两端处紧密地装配到第四齿轮系统轮74e和第五齿轮系统轮74f各自的第四齿轮系统轮孔74eh和第五齿轮系统轮孔74fh中。第六齿轮系统轮74g和第五齿轮系统轮74f对准,使得它们的齿轮齿接触。这确保了当第一齿轮系统轮74a旋转时,第六齿轮系统轮74g也旋转。图130示出了组装的齿轮系统74的构件。
4.方向变换单元80:
图131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的构件的分解视图。电磁中心单元连接轴82h装配到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的方向变换连接齿轮孔81ch中,使得它能自由地旋转。电磁中心单元连接轴82h自由地穿过电磁中心引导槽82d的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并且连接于电磁中心单元82c的中间部。这确保了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和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82g在电磁中心引导槽82d的一侧并且电磁中心单元82c在另一侧,使得它们可以沿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自由地左右移动。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以及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是对准的,使得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的齿轮齿在它沿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侧向移动时接触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和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或者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和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这确保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在它沿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移动到任意侧时被连接到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或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并且当它位于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的中心时不连接到任何齿轮。
电磁中心单元弹簧82e在一个端部处被附接到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杆82gr,并且在另一侧被附接到电磁中心引导槽延伸部82f的底部,使得方向变换连接齿轮背板82g、因此使得方向变换连齿轮81c总是具有位于电磁中心引导槽孔82dh的中间点的趋势。
电源、即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和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各自被连接到第一电磁子单元82a和第二电磁子单元82b。参考图25、26和27,其示出了组装的方向变换单元80的构件。
5.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
参考图132,其示出了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的构件的分解视图。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1a的齿轮齿在一个端部处正确地装配到第一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1c中。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1b和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2a的齿轮齿各自正确地装配到第一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1c和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中。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轴91e紧密地装配到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1b和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2a各自的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孔91bh和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孔92ah中。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2b的齿轮齿正确地装配到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中。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被固定到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92e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圈92el的帮助下被挂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上。这些连接确保了当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1a旋转时,它导致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垂直地上下移动。参考图31,其示出了组装的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的构件。
6.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
参考图133,其示出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构件的分解视图。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件31e被连接到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的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点31bc。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中间点被连接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的端部。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被固定到驱动单元滑动板31a上。
驱动单元滑动板31a和随动单元滑动板32a各自被正确地放置到驱动单元框架34的驱动单元框架槽34a以及随动单元框架35的随动单元框架槽35a内部,以便它们能上下滑动。随动单元臂32b被连接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弹簧31d的两端。参考图134,其示出了组装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构件的视图。
7.开口可变进入机构:
参考图135,其示出了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与基部承载件43的构件的分解视图。基部套管40g紧密地装配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罐基部40c的罐基部孔40ch中。基部套管40g紧密地装配到基部承载件43的承载件内环43c中。基部承载件43作为当承载件内环43c紧密地安装到基部套管40g中时能自由地旋转的承载件,即承载件外环43b。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二引导部42在承载件外环43b上被固定在相对侧。参考图62和63,其示出了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以及基部承载件43的构件的组装的视图。
8.椰子固定机构50:
参考图136,其示出了椰子固定机构50的构件的分解视图。支撑柱杆51a正确地装配到盖铰接件53的孔中,使得固定盖52能围绕支撑柱杆51a自由地旋转。螺钉头部54a被顺时针旋转,以使得固定螺钉54c穿过固定螺钉螺母54b向下前进。锥形固定件55的顶部被附接到锥形固定件弹簧55a的一个端部上,并且锥形固定件弹簧55a的另一端部被附接到固定螺钉54c的底部。盖锁56被附接到支撑柱51。参考图78、79和80,其示出了椰子固定机构50的组装的构件。
这完成了所有主构件的组装。
下面是连接不同的主构件的步骤。
第一步骤.连接最优操作机构60、马达和驱动齿轮70以及齿轮系统74:
参考图137,其示出了主构件、即最优操作机构、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齿轮系统之间的未连接的视图。主马达71的第四齿轮轴73a紧密地装配到第一齿轮系统轮74a的第一齿轮系统轮孔74ah中,以致当主马达71旋转时,第一齿轮系统轮74a也旋转。第一连接器61d、第五连接器63a各自被连接到第二连接点61a和第一连接点71a。这确保了最优操作机构60被连接到电压产生器61和主马达71。图138示出了被连接在一起的主构件、即最优操作机构、马达和驱动齿轮以及齿轮系统。
第二步骤.连接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
参考图139,其示出了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之间的未连接的视图。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轴91d在一个端部被紧密地装配到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孔91ah中,并且在另一端部被紧密地装配到第三方向变换齿轮孔81dh中。这确保了当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旋转时,第一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1a也旋转。参考图30,其示出了连接在一起的主构件、即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
第三步骤.连接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主构件组,即是将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的组合连接到马达和驱动齿轮70、齿轮系统74和最优操作机构60的组合。参考图140,其示出了两个主构件组,即是,1.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其未被连接到2.马达和驱动齿轮70、齿轮系统74和最优操作机构60。
两个主构件组、即1.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以及2.马达和驱动齿轮70、齿轮系统74和最优操作机构60被移动,使得第六齿轮系统轮74g的齿轮齿接触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
参考图141,其示出了上述组合的连接的视图。
第四步骤.将主构件、即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2.椰子固定机构50相连接。
参考图142,其示出了两个主构件,即未与2.椰子固定机构50连接的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椰子固定机构50的两个支撑柱51的底部被固定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顶部。参考图81、82、83和84,其示出了被组装在一起的上述构件,在某些图中,为了清晰的目的也示出半个椰子。
第五步骤.将主构件、即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和主构件组、即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椰子固定机构50相连接。
参考图143,其示出了未连接到主构件组、即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和椰子固定机构的主构件、即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被正确地装配到位于罐基部40c的基部套管40g的基部套管孔40h中,使得它能自由地旋转。图67示出了上述组合的组装的视图。
第六步骤.将主构件、即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连接到主构件组、即方向变换单元80、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马达和驱动齿轮70、齿轮系统74和最优操作机构60。参考图144,其示出了上述构件的未连接的视图。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被移动,使得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被固定到驱动单元滑动板31a。这确保了当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垂直上下移动时,驱动单元滑动板31a也垂直上下移动。图145示出了上述组合的组装的视图。
第七步骤.将两个主构件组、即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以及椰子固定机构50和2.马达和驱动齿轮70、齿轮系统74、最优操作机构60、方向变换单元80、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以及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相连接:
参考图146,其示出了上述两个主构件组、即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以及椰子固定机构50和2.马达和驱动齿轮70、齿轮系统74、最优操作机构60、方向变换单元80、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以及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未连接的视图。组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以及椰子固定机构50被移动,以致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紧密地装配到随动单元承载件32c的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中,并且第一齿轮24接合第二齿轮72。这确保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因此确保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在被第二齿轮72旋转时能自由地旋转,并且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能使其垂直地上下移动。参考图147,其示出了上述组合的组装的视图。
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
出于说明的目的,本发明及其目的还能通过使用一些下面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来实施且实现:
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形状:
半个椰子被放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斜壁40a上。斜壁40a的斜面可为任何类型的斜面,唯一的要求是,可能放置有半个椰子11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直径需要随着距离罐基部40c的高度而增加。
2.刀片22:
刀片22能具有不同形状的刀片头部22a和刀片齿22h,以具有不同形状的刮出的椰子肉14a。参考图90和91,其示出了第一可选刀片22A1,即刀片22的第一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可选刀片22A1具有第一可选刀片头部22aA1,其在一端部具有六个孔,即第一可选刀片第一孔22hA1、第一可选刀片第二孔22iA1、第一可选刀片第三孔22jA1、第一可选刀片第四孔22kA1、第一可选刀片第五孔221A1以及第一可选刀片第六孔22mA1。应注意的是,所有其他的部件、支撑构件的连接及其操作仍然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的上下文所述的刀片22相同。该可选实施方式能导致刮出的椰子肉14a呈条带或丝带状。
参考图92和93,其示出了第二可选刀片22A2,即刀片22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第二可选刀片22A2具有第二可选刀片头部22aA2,其具有第二可选刀片孔22hA2。第二可选刀片孔22hA2在一侧上具有尖锐的端部,即刀片孔尖端22hsA2,并且在另一侧上具有钝端部,即刀片孔钝端22hbA2。刀片孔尖端22hsA2用于刮削椰子肉14。应注意的是,所有其他部件、支撑构件的连接及其操作都仍然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的上下文所述的刀片22相同。该可选实施方式能导致碎块状的刮出的椰子肉14a。具有刮削椰子肉14的刀片的部分的刀片头部因此能具有不同的形状(如能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的波状、锯齿状、弧形等),以得到不同形状的刮出的椰子肉14a。刮削椰子肉14的刀片的部分能由硬刷替代,并且能用于清洁半球形物体或与半个椰子11相似的物体。
3.方向变换单元80:
可使用双向旋转马达来代替方向变换单元80,其中,改变了给予双向旋转马达的极性,以使得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垂直地上下移动。在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处进行极性改变,其中,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和驱动单元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可被适当地修改,以给双向旋转马达供电。这导致了齿轮系统74的冗余。
4.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用于使得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垂直地上下移动。下面描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两个可选实施方式。
4.1.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的描述和操作:
参考图93,其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11刮削提取椰子肉的整个刮削装置以及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如何形成它的一部分,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第一可选示例实施方式。齿轮系统74、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由更手动的系统替代。
参考图94,其示出了第一可选随动单元32A1,其具有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基板32aA1,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通过随动单元连接杆32d被附接到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基板32aA1上。随动单元承载件32c具有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参考图95,其示出了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基板32aA1的边缘如何正确地装配到第一可选框架35A1的第一可选随动单元框架槽35aA1中,以使第一可选随动单元32A1能在第一可选框架35A1内部自由地垂直上下移动。附图还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如何紧密地装配到随动单元承载件32c中。参考图96,其示出了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基板32aA1如何通过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被连接到第一可选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参考图93和97,以示出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其包括将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2a、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2b以及手动齿轮93A1相连接的第一可选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垂直柄93aA1被连接到手动齿轮93A1,使得当垂直柄93aA1移动时手动齿轮93A1旋转,以移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并且因此使得第一可选随动单元32A1垂直地上升或下降。这导致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垂直地上下移动。垂直柄93aA1具有速度控制柄93bA1,当其被按压时改变主马达71的速度。实际的速度控制通过被连接到速度控制柄93bA1的速度控制器93cA1完成。为了使得速度控制柄93bA1在被按压之后移动回原始位置,速度控制柄弹簧93dA1被放置在其下方。通过连接点93eA1和线连接件93fA1来进行速度控制器93cA1和主马达71之间的连接。参考图93和98,其示出了垂直柄93aA1的两个位置以及随动单元承载件32c的对应位置。其示出了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垂直上下运动。当垂直柄93aA1被移动时,速度控制柄93bA1能被按压且释放,以改变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旋转速度。因此,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旋转速度和垂直上下运动被手动地控制。这能基于手从垂直柄93aA1接收的振动和/或来自刮削过程的声音的形式的反馈。
4.2.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
4.2a.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的描述:
这是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的第二可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18,其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11提取椰子肉的整个刮削装置以及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如何形成它的一部分。参考图99、100和101,其示出了具有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具有包围驱动滑动板凹部31gA2的驱动L形钩部31fA2。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具有两个电接触部,即是,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和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具有两个弹簧,即驱动弹簧31iA2和将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连接到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的驱动连接按钮顶部弹簧31kA2。参考图102、103和104,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其具有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具有包围随动滑动板凹部32gA2的随动L形钩部32fA2。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具有电接触部,即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通过随动单元连接杆32d被连接到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承载件32c具有内部的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参考图105和106,其示出了第二可选框架34A2,其具有第二可选框架槽34aA2以及两个弹簧、即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框架连接按钮顶部弹簧34dA2将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连接到第二可选框架34A2。
参考图107、108和109,其示出了被组装在一起以形成驱动器和随动器组合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在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之间的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保持它们分开。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驱动L形钩部31fA2占据了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的随动滑动板凹部32gA2内部的空间。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的随动L形钩部32fA2占据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驱动滑动板凹部31gA2内部的空间。参考图110、110和112,其示出了在第二可选框架34A2内部被组装到一起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的组合,使得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和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的边缘正确地位于第二可选框架槽34aA2的内部。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的组合可容易地垂直上下滑动。当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垂直地向上移动时,在弹簧、即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推动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向上移动。当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在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向上推动它时不再向上移动时,驱动弹簧31iA2将压缩,并且导致一旦驱动弹簧31iA2被充分地压缩,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就接触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当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垂直地向下移动时,驱动L形钩部31fA2拉动随动L形钩部32fA2,并且因此使得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向下移动。
参考图113和114,其示出了第二可选供电单元33A2,其包括a)供电单元分配器33dA2,其通过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取得输入电力;和b)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其是双输入双输出触发电路,其输出部是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A2和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A2。第一供电单元连接件33fA2将供电单元分配器33dA2连接到在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上的电接触部。来自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的正输入电流通过第一供电单元第三连接件33f3A2被连接到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和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被连接到第一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f1A2,第一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f1A2在供电单元分配器33dA2处被连接到第二供电单元连接件33gA2的第二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g1A2。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被连接到第一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f2A2,第一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f2A2在供电单元分配器33dA2处被连接到第二供电单元连接件33gA2的第二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g2A2。第二供电单元第三连接件33g3A2将中性电流从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带到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
第二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g1A2和第二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g2A2形成了两个输入部,以触发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下面的表格给出了触发电路以及内部具有继电器的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的表现。
参考图115、116和117,其示出了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以及其支撑部件的整体视图。图116示出了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通过随动单元承载件32c被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图117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如何通过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被连接到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的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所有的其他部件和支撑构件的连接仍然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的上下文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相同。
参考图118,其示出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的整个刮削装置以及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如何形成其一部分。
4.2b.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操作:
本节中所列的描述基于上文中描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的操作的描述,其中说明了驱动器和随动器的概念。本描述形成了相同概念的可选实施方式。仅在下面说明两个实施方式的不同。如上述,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A2和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A2被各自电连接到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和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
第一步骤:
参考图119,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一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下。
自由地垂直运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正常。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随着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向下按压它时开始增加。
说明:这里,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向下移动,并且几乎达到它的运动的终点,并且它被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限制。这导致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增加,并且还导致在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向下运动中的轻微阻力。
第二步骤:
参考图120,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地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二步骤。图112和113也示出了本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下。
自由地垂直运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正常。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高。
说明: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抵抗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下降,并且导致电接触部、即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和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互相接触。这导致电流或脉冲流过第一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f2A2和第二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g2A2并且触发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以给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A2和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供电。这导致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运动方向变成向上的方向。
第三步骤:
参考图121,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地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三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上。
自由地垂直运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正常。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高但是正减小。
说明:这是之前的状态的延续,其中,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开始向上移动。
第四步骤:
参考图122,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地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四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上。
自由地垂直移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能够自由地移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正常。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无。
说明: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继续它的向上运动,并且使用驱动弹簧31iA2向上推动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这导致了在驱动弹簧31iA2中的正常张力。
第五步骤:
参考图123,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地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五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上。
自由地垂直运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由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达到半个椰子11的内顶端部,因此不可向上运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随着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不能向上移动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正在向上推动而增加。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无。
说明:这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由于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达到半个椰子11的内顶端部而不能向上移动。由于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仍然继续向上移动,因此在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由于它被压缩而增加。
第六步骤:
参考图124,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地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六步骤。图112和113也示出了本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上。
自由地垂直运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不能向上移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非常高。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无。
说明: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不会向上移动,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抵抗在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向上移动,并且两个电接触部、即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和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互相接触。这导致电流或脉冲流过第一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f1A2和第二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g1A2并且触发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以给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bA2、因此给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供电。这导致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改变其方向,以垂直地下降。
第七步骤:
参考图125,其示出了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如何一起运作来控制且改变垂直地上下运动的方向的第七步骤。
本操作的状态是:
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的方向:向下。
自由地垂直运动的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能够自由地向下移动。
驱动弹簧31iA2中的张力:正常。
在第二可选框架减振弹簧34bA2中的张力:无。
说明:这是之前的步骤的延续,并且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继续向下移动、通过驱动L形钩部31fA2和随动L形钩部32fA2拉动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
上述的一系列的步骤完成了垂直移动的一个循环。需要多个循环来完成刮削过程。
5.词语刮削的使用:
在本发明中的词语刮削用于描述刮削椰子的动作。该词的使用在本质上并不是限制,并且多种其他的可选和/或相似的词汇、即“摩擦、磨、擦洗、刮、按摩、刮擦、锉等”能用于描述与刮削相同的动作。
6.在相似物体中的使用:
本发明中描述的刮削装置能采用且使用和/或用于在形状上与半个椰子相似、具有较软的内层和相对较硬的外层的多种其他物体。在本发明中描述的刮削装置能与上述的相似的物体一同运作,无论他们具有变化的长度、宽度和尺寸与否,即是,具有完美的半球形状的相似物体能被刮削,不完美的半球形也能被刮削。本装置还能用于刮削、清洁、摩擦、磨、擦洗、刮、按摩、刮擦、锉该物体的相对较软的内层。一个示例是将本装置使用于清洁几乎具有半球形状的中空物体。
7.单独的主构件的使用:
每个主构件的使用和/或应用,即是说: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开口可变进入机构以及贯穿本描述的上述的多种可选/示例实施方式在本质上并非限制,并可被一起使用或单独使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可用于需要探针/物体/轴等的高度/长度/深度预先未知的或者高度持续变化的应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可用于与需要进入直径或宽度未知或可变的开口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相似的宽度可变物体的应用中。
8.椰子作为示例:
使用椰子作为示例以说明本装置,并且包括所描述的单独的构件的本装置决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其使用和/或应用范围。
9.夹持半个椰子11:
为了使半个椰子11被正确地夹持,内部的斜壁、即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斜壁40a以及锥形固定件55的内壁能具有沿着倾斜表面的圆形或垂直凸条的形式的粗糙表面。
10.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和宽度可变刮削装置第一示例20E1的刮削动作:
在上面和下面的描述中,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能在阈值速度下旋转,并且当垂直地上升和下降时刮削半个椰子11。这能通过设计来改变,使得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在一个垂直方向上小于阈值速度地旋转,并且在另一垂直方向上以阈值速度旋转,并且仅当垂直地上升时刮削,或者仅当垂直地下降时刮削。它以阈值和高于阈值的旋转速度刮削。
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主构件和子构件的连接
1.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
参考图148,其示出了第一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的构件以及其支撑部件的分解视图。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被紧密地装配到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中。第一可选随动单元基板32aA1的边缘被正确地装配到第一可选框架35A1的第一可选随动单元框架槽35aA1中,以致它能在第一可选框架35A1内部垂直地上下滑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链轮92a、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二链轮92b和手动齿轮93A1被正确地装配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可选链条92cA1内部,以致它们的齿轮齿与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可选链条92cA1接合。垂直柄93aA1的一个端部被固定到手动齿轮93A1的中心,同时速度控制器93cA1与速度控制柄93bA1一同被固定在另一端部。线连接件93fA1将连接点93eA1连接到连接点71a。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连接到第二链条链轮系统第一可选链条92cA1。参考图93、95、96、97和98,其给出了上述构件的组装的视图。
2.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
参考图149,其示出了第二可选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的分解视图。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和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的边缘被正确地放到第二可选框架槽34aA2内部,以致1.驱动L形钩部31fA2在随动滑动板凹部32gA2内部,并且随动L形钩部32fA2在驱动滑动板凹部31gA2内部;2.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和第二可选随动滑动板32aA2都能在第二可选框架34A2内部垂直地上下滑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被连接到第二可选驱动滑动板31aA2。第一供电单元第一连接件33f1A2、第一供电单元第二连接件33f2A2以及第一供电单元第三连接件33f3A2的两个连接件被各自连接到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和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支撑部件/构件的剩余连接件与在本描述中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普通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相同。参考图112、114、115、116和117,其示出了上述构件的组装的视图。
示例实施方式:
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用于考虑且适应在水平面中的半个椰子的宽度可变性,并且因此刮削半个椰子。如下给出一个示例实施方式:
1.1.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描述、连接和操作:
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的上述描述中(参考图8),主体21是中空的。为了容易地制造、控制和运作,它可以是更坚实的。参考图150、151和152,其示出了更坚实的第一示例主体21E1。主体21E1具有第一示例阻挡孔21eE1、第一示例刀片轨道21fE1、第一示例主体基部轴孔21hE1以及第一示例主体顶部刀片21aE1。
在上述描述中(参考图65、70、71和75),能伸出更多且能刮削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的刀片22借助引导轮22n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被引导。在这些图中,仅水平对准的刀片22借助引导轮22n和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被引导。为了减少刀片的数量,期望的是对准相对于水平轴线倾斜或成角度的刀片22,其可更多的伸出且刮削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参考图153、154和155,其中,第一示例刀片22E1具有刀片头部22a、刀片主体22b、第一示例引导轮22nE1以及第一示例刀片尾块22cE1。剩余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仍然与刀片22相同。参考图157和158,其中,第一示例刀片22E1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或倾斜,并且能在第一示例主体21E1的第一示例刀片轨道21fE1中自由地滑动。参考图158和159,其示出了第一示例阻挡孔21eE1如何允许刀片主体22b通过阻挡孔自由地移动,但阻止刀片头部22a和第一示例刀片尾块22cE1穿过。参考图156:从制造的角度来看,第一示例刀片22E1可被制造为两个部分,即第一示例刀片第一部22E1-1和第一示例刀片第二部22E1-2。参考图156和158:为了将第一示例刀片22E1配置到第一示例主体21E1内部,第一示例刀片第一部22E1-1的刀片主体22b可穿过第一示例阻挡孔21eE1,并且随后第一示例刀片第二部22E1-2可被固定到第一示例刀片第一部22E1-1的刀片尾部22f。该固定可借助铆接或螺钉接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任何其他可行的可选方式。可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一示例主体21E1制造成不止一个部件,并且将其组装为第一示例刀片22E1在它内部。
参考图71、72和75,其中示出了特定的刀片22,其必须被引导到它能向外移动的程度,引导轮22n被附接到刀片22,引导轮22n需要准确地对准且配合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的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为了帮助对准,实际上且优选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的顶视图剖面需要不对称(目前它是圆形的)。参考图160,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E1显示了具有不对称轴的方式之一。附图还示出了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E1如何紧密地装配到第一示例主体21E1的第一示例主体基部轴孔21hE1中(这种装配可以是在手钻和竖锯中使用的SDS技术,因为它有助于容易且快速的装配和移除)。参考图161、162和163,其示出了具有第一示例基部套管孔40h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窄部40iE1以及第一示例套管风扇43aE1的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参考图164和165,其示出了基部承载件43如何紧密地装配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罐基部40c的罐基部孔40ch中。参考图166,其示出了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和基部承载件43的组合之间的连接。参考图167和168,其示出了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的第一示例基部套管窄部40iE1如何紧密地装配到基部承载件43的承载件内环43c中。参考图169,其示出了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孔40hE1、第一示例第一齿轮24E1、第一示例第一齿轮孔24aE1、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32cE1以及它的内环、即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E1的连接。参考图170、171和172,其示出了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E1如何自由地穿过第一示例基部套管孔40hE1。附图还示出了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如何通过第一示例第一齿轮孔24aE1和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E1分别紧密地装配到第一示例第一齿轮24E1和第一示例随动单元承载件32cE1中。
在该构造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能自由地旋转,并且沿着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垂直地上下移动。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能与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一同自由地旋转,但不能垂直地上下移动。而且,因为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E1在顶部剖面中是不对称的,所以由于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E1能以唯一的方式装配穿过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第一示例基部套管40gE1将总是以相同的方式与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对准。
2.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
参考图157、158和159,其中,第一示例刀片22E1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或者倾斜,并且能在第一示例主体21E1的第一示例刀片轨道21fE1中自由地滑动。参考图70和74,其示出了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如何相对于水平的刀片22配置。在图157、158和159中,第一示例刀片22E1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或倾斜,并且如果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第一引导部41用于引导或限制其向外运动或伸出,则当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垂直地下降时这将是不可能的。
2.1.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描述、连接和操作:
参考图174,其示出了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和第一示例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具有齿轮齿、即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齿41j1E1、在一端部具有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的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41j2E1以及用于装配附接到第一示例主体21E1的枢轴的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枢转孔41j5E1。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具有齿轮齿、即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齿41i1E1、在一端部具有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41i3E1的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41i2E1以及用于装配附接到第一示例主体21E1的枢轴的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转孔41i5E1。第一示例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E1具有斜侧部,即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
参考图175和176,其示出了借助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轴41i4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枢轴41j4E1被各自配置于第一示例主体21E1上的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该构造使得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被固定到第一示例主体21E1上,并且能各自围绕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轴41i4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枢轴41j4E1旋转。齿轮齿、即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齿41i1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齿41j1E1被接合,以致如果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旋转,则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也会旋转。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41i3E1接触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即第一示例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E1的斜侧部,以致当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垂直地下降时,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向上推动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41i3E1,导致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围绕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轴41i4E1旋转。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的旋转会导致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沿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具有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41j2E1,其一端部是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被配置为,使得当第一示例刀片22E1向外移动时,它阻挡第一示例引导轮22nE1。基于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的旋转位置,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在向外伸出多少的方面引导第一示例刀片22E1。
参考图177、178和179,当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从第一位置旋转且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且随后到第三位置时,由于离心力,第一示例刀片22E1试图向外移动,并且第一示例引导轮22nE1推抵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由于向下运动,高度、即第一示例主体罐基部高度21vhE1减少,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41i3E1抵住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并且导致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围绕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枢轴41i4E1顺时针旋转。这导致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围绕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枢轴41j4E1逆时针旋转,导致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向第一示例主体21E1内部拉动第一示例引导轮22ne1、并且因此拉动第一示例刀片22E1,或者拉动其远离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相似地(参考图179、178和177),当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旋转且向上移动时,由于离心力,第一示例刀片22E1试图向外移动。第一示例引导轮22nE1抵住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端部41j3E1,以试图顺时针旋转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这产生了在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上用于逆时针旋转的力。随着在第一示例主体21E1和第一示例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E1之间的高度、即第一示例主体罐基部高度21vhE1增加,并且由于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的斜面,因此在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41i3E1和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之间具有间隙。这导致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逆时针旋转,直到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端部41i3E1接触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如此,第一示例刀片22E1被允许向外移动。
通过控制a)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杆41i2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杆41j2E1的长度、b)第一示例第一中间引导齿轮齿41i1E1和第一示例第一刀片引导齿轮齿41j1E1之间的齿轮比以及c)第一示例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的斜面的形状,第一示例刀片22E1的最远尖端能被引导为在距离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平行的距离处移动,以用于具有特定的长度并且相对于水平面成特定的角度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参考图177、178和179,其中,第一示例刀片延伸轮廓26E1示出了针对第一示例主体罐基部高度21vhE1的不同高度的、平行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的最远尖端的轮廓。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的斜度以及其长度也对上述具有影响。
参考图180、181和182,其示出了被放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的三个不同尺寸的半个椰子11,其中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应注意的是,随着半个椰子11的尺寸(椰子切面18的宽度)增加,它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中被放得更高。对应的第一示例刀片延伸轮廓26E1表示针对第一示例主体罐基部高度21vhE1的不同高度的、平行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壁并且也在壳15内部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的最远尖端的轮廓。因此,旋转的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进出半个椰子11,而不被壳阻挡。
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各个构件的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描述了每个构件的详细的操作。本节描述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整体操作,而不进行每个构件的操作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5a、6a和7a,以得到整个椰子刮削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总体情况,并且在本节中进行特别的参考,以获得详细的情况。
1.通电:参考图86
当装置被连接到外部电源时,电力通过外部电源67a进入装置。这被输入电力分配器67通过第二连接器64c、第三连接器65a和第四连接器66a分配给使用者界面64、主控制器65和主分配器66。
2.装载半个椰子:参考图81、82、83和84
第一步骤:参考图81,固定盖52打开。
第二步骤:参考图82,半个椰子11被放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
第三步骤:参考图83,固定盖52被关上,而锥形固定件55在半个椰子11的顶端部的顶部上。
第四步骤:参考图84,盖锁上部56c被放置在盖突出部52a上,并且盖锁下部56a被向下压,同时盖锁中部56b作为铰接件,导致盖锁56被锁定。固定螺钉机构54通过旋转螺钉头部被紧固,以致锥形固定件55紧密地固定半个椰子11抵靠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
椰子现在被正确地装载,并且准备被摩擦。参考图5a,其示出了装载有半个椰子11的椰子刮削装置。
3.接通摩擦机:参考图86
当使用者在使用者界面64中按下按钮64a或启动计时器64b时,它将电信号、即第一信号64d发送到主控制器65,以启动椰子刮削操作。这导致主控制器65将主信号65b发送到主分配器66,以给主马达驱动器63以及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供电。主马达驱动器63将电力以所需的形式发送到主马达71,以获得所需的旋转速率的波形。旋转速率波形参考图87和88。
4.宽度可变刮削装置刮削半个椰子:参考图7a和173,马达和驱动齿轮70通过其连接齿轮使得第一示例第一齿轮24E1、并且因此使得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第一示例主体21E1旋转。当第一示例主体21E1旋转且达到阈值旋转速率时,在其内部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将由于在其上的离心力向外移动。当离心力足够大时,第一示例刀片22E1开始刮削半个椰子11。这里,仅刮出在第一示例刀片22E1的径向向外运动的路线中的椰子肉14。为了半个椰子11整体被完全地刮削,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需要垂直地上下移动,下面将描述。
5.给方向变换单元80供能:参考图5a和24。
主马达71的旋转运动通过齿轮系统74被传递到方向变换单元80。齿轮系统74还在该传递期间减小了旋转速度。这导致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和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各自以较低的速率/速度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
6.垂直地上下运动:参考图5a、86、25、30、113至125
为了半个椰子11被完全刮削,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需要在半个椰子11内部垂直地上升,直到它到达半个椰子11的顶部,并且随后改变方向下降,并且随后再次上升。进行该循环直到半个椰子11整体被刮削。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这种垂直运动被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和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控制。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被连接到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随后被连接到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
主分配器66将电力发送到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电力被发送到在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上的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和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A2和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A2被各自电连接到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和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
当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向下移动时,它拉动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向下拉动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其是旋转的)。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向下移动,直到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接触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这导致流过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的电力触发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以给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A2供电(断开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A2的电力),并且从而给方向变换单元80的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供电。这导致第一电磁子单元82a的电力断开,并且给第二电磁子单元82b供电。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向右移动、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和第二方向变换齿轮81b相连接。
这导致方向变换单元80改变方向,并且从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将使得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开始向上移动。当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垂直地向上移动时,它推动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并且因此推动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其是旋转的)垂直地上升。
当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向上移动时,当它到达椰子肉14时它将受到阻力。由于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在旋转,因此它会刮削椰子肉14并且向上移动,但是随着来自椰子肉14的阻力的压力增加,驱动连接按钮顶部31jA2(其具有电力)接触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这导致流过随动连接按钮底部32hA2的电力触发供电单元触发器33eA2,以给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一输出部33aA2供电(断开第二可选供电单元第二输出部33bA2的电力),并且从而给方向变换单元80的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供电。这导致第二电磁子单元82b的电力断开,并且给第一电磁子单元82a供电。方向变换连接齿轮81c向左移动,以将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和第一方向变换齿轮81a相连接。
这导致方向变换单元80改变方向,并且从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将使得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开始向下移动。当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垂直地向下移动时,它拉动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并且因此拉动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其是旋转的)垂直地下降。第二可选驱动单元31A2向下移动,直到驱动连接按钮底部31hA2接触框架连接按钮顶部34cA2,其在此时改变方向以向上移动,并且循环继续。
当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接触半个椰子11的椰子肉14时,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的向上运动受到阻碍。这可能是椰子肉14的顶部的内侧壁(当刮削开始时)和硬的壳15的顶部内壁(朝向刮削的半个椰子11的端部)。当第二可选随动单元32A2在最低垂直点开始垂直地上升并且回到最低垂直点时,完成垂直运动的一个循环,其被称作垂直循环时间。
7.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参考图180、181和182
由于半个椰子11具有不同的宽度,因此其在椰子切面18处的宽度不固定。为了使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充分地刮削半个椰子11,它需要垂直地上下移动并且在椰子切面18处进出半个椰子。当第一示例主体21E旋转时,第一示例刀片22E由于离心力而被迫地径向向外移动。在穿过椰子切面18进入半个椰子11之前,第一示例刀片22E1可能延伸超过半个椰子11的宽度,并且导致被壳15挡住。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引导第一示例刀片22E1,并且因此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最优地进出椰子切面18。半个椰子11在基于其尺寸的特定的高度处被放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斜壁40a内部。随着尺寸增加,椰子切面18的直径增加,并且半个椰子11在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内部被放得更高。
为了使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最优地进出椰子切面18,需要保持以下内容:
a)用于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第一示例主体罐基部高度21vhE1的不同高度的、第一示例刀片22E1的第一示例刀片延伸轮廓26E1与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内斜壁40a平行。
b)第一示例刀片延伸轮廓26E1距离内斜壁40a的平行距离需要为使得它恒定,且使得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最优地进出椰子切面18。
参考图180、181和182,其示出了上述内容。
8.椰子排出器:参考图172
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其使得第一示例基部套管风扇43aE1旋转,并且刮削椰子肉14以形成刮出的椰子肉14a。当第一示例基部套管风扇43aE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它会产生向下的吸力,并且推动刮出的椰子肉14a穿过排出开口40e进入到排出滑槽40d。能在排出滑槽40d的端部放置碗状件,以收集刮出的椰子肉14a。排出口40f给出了从外侧到排出滑槽40d的视角,以观察/检查刮出的椰子肉(刮出的椰子肉14a)的流动。
9.关断椰子刮削机:参考图86
有三种方式让刮削椰子肉14的装置停止,如下述:
1.当开关按钮64a再次被按下时:这将触发发送给具有触发电路的主控制器65的第一信号64d。主控制器65将主信号65b发送到主分配器66,以断开主马达驱动器63以及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的电力,从而基本上停止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旋转运动和垂直运动。
2.当计时器64b完成其设定的时间进程且到达结束时间时:这将触发发送给具有触发电路的主控制器65的第一信号64d。主控制器65将主信号65b发送到主分配器66,以断开主马达驱动器63以及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的电力,从而基本上停止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旋转运动和垂直运动。
3.当整个椰子都被刮削时:垂直循环时间是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的两次向上翻转之间的时间段。这是可变的循环时间,其是随着椰子被刮削而增加的时间。当半个椰子11被刮削时,第一示例刀片22E1上因为它刮削椰子肉14而具有负载,并且主马达71以负载速度运行。当椰子肉14被完全刮削且刀片到达壳15时,它没有负载,并且主马达71在几乎无负载的速度下运行,即是,更快的速度。当主马达71旋转时电压产生器61旋转,并且随着旋转速度增加,电压产生器61产生的电压也增加。当主马达71以无负载速度旋转时,由电压产生器61产生的电压跨过阈值电压。在特定的时间点,如果由电压产生器61产生的电压跨过阈值电压并且在垂直循环时间的时间段内保持,则应理解的是,半个椰子11已经整体上被完全刮削。在该点,第二信号62a被电压分析器62发送到具有触发电路的主控制器65。主控制器65将主信号65b发送到主分配器66,以断开主马达驱动器63以及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的电力,从而基本上停止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旋转运动和垂直运动。
10.将刮削椰子的装置带到初始位置:参考图5a、30、114和115。
如在所有上述三个例子中那样,为了停止刮削椰子的装置,断开了主马达驱动器63以及第二可选供电单元输入部33cA2的电力。这导致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旋转运动停止,并且第一供电点子单元82i和第二供电点子单元82j都断电。这是方向变换单元80的第三位置,并且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能自由地旋转,因为它没有通过齿轮连接到任何马达。由于配重、即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配重92e被附接到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因此该配重具有向下拉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以及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趋势。由于第三方向变换齿轮81d是自由旋转的,因此该运动没有障碍。因此,当刮削椰子的装置停止或关断时,第一示例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垂直地移动到最低位置。这是启动刮削椰子的装置的理想的初始位置。
已在这里描述且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及其一些变型。仅以说明的方式阐述了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描述和附图,并且不意味着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多种变型是可行的,其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术语都表示它们最广泛、合理的意义。在描述中使用的任意标题都仅出于方便,并且不具有法律或限制效力。
本发明具有一个或多个下列益处: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刮削装置,并且更具体地其涉及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刮削椰子肉以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刮削椰子的装置提供了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刮削椰子肉以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刮削椰子的装置提供了刮削椰子肉以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的装置,其减少了在刮削时受伤的危险。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刮削椰子的装置提供了刮削椰子肉以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的装置,其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刮削椰子的装置提供了刮削椰子肉以从半个椰子提取椰子肉的装置,其更快捷。

Claims (95)

1.一种刮削装置,其用于从半个椰子(11)刮削和提取椰子肉(14),其包括: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配置有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中产生旋转运动的设备并且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在水平面中的水平宽度可变性;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30A2),其配置有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中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设备并且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垂直高度可变性,并且其使得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往复线性运动地移动并且刮削所述半个椰子(11);以及
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切面宽度可变性,以用于最优地引导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进入到所述半个椰子(11)中。
2.一种刮削装置,其用于从半个椰子(11)刮削和提取椰子肉(14),其包括: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配置有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中产生旋转运动的设备并且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在水平面中的水平宽度可变性;以及
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30A2),其配置有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30A2)中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设备并且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垂直高度可变性,并且其使得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往复线性运动地移动并且刮削所述半个椰子(11)。
3.一种刮削装置,其用于从半个椰子(11)刮削和提取椰子肉(14),其包括: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配置有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中产生旋转运动的设备并且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在水平面中的水平宽度可变性;以及
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其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切面宽度可变性,以用于最优地引导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进入到所述半个椰子(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包括主体(21、21E1)、至少一个刀片(22、22E1)以及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23E1),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23E1)被功能上连接到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中产生旋转运动的所述设备。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中产生旋转运动的所述设备是马达和驱动齿轮(7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主体(21、21E1)包括主体基部(21b)和主体顶部(21c),主体基部(21b)形成所述主体(21、21E1)的基部,主体顶部(21c)形成所述主体(21、21E1)的顶表面。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23E1)被垂直地附接到所述主体(21、21E1)的主体基部轴孔(21h、21hE1)。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刀片(22、22E1)被配置于所述主体(21、21E1)内部,其中每个刀片具有刀片头部(22a)和刀片主体(22b)。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主体(21)包括至少一个主体侧壁(21d)。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主体侧壁(21d)包括较小的阻挡孔(21e)和较大的非阻挡孔(21f)。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主体(21E1)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孔(21eE1)和至少一个刀片轨道(21fE1)。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刀片(22、22E1)被配置到所述主体(21、21E1)内部,其中每个刀片具有刀片头部(22a)、刀片主体(22b)和刀片尾块(22c、22cE1)。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主体(21、21E1)包括主体顶部刀片(21a、21aE1)以及两个主体侧壁(21d),主体顶部刀片(21a、21aE1)用于刮削所述半个椰(11)的顶部,两个主体侧壁(21d)位于由主体侧壁间隙(21g)分隔的两个侧部上。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包括四个刀片(22)。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包括两个刀片(22E1)。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包括至少一个齿,其用于在所述半个椰子(11)中刮削椰子肉(14)。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包括六个齿(22h、22i、22j、22k、22l、22m)。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不包括齿。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被形成为相对所述刀片主体(22b)具有角度(22q)。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30A2)包括驱动单元(31、31A2)、随动单元(32、32A1、32A2)和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33A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在驱动单元框架(34)中垂直地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随动单元(32、32A1)在随动单元框架(35、35A1)中垂直地上下滑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A2)和所述随动单元(32A2)在框架(34A2)中垂直地上下滑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包括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点(31bc)以及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当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上或向下翻转时,给出了用于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的两个不同的开关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是单刀双掷开关。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随动单元(32)包括至少一个随动单元臂(32b)、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连接杆(32d)和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的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功能上连接到所述随动单元(32)。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33A2)被电连接到所述驱动单元(31、31A2),并且被电连接到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所述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1、2和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33A2)从所述驱动单元(31、31A2)接收基于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的开关位置的反馈,并且将其发送到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设备。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随动单元(32)的所述随动单元承载件(32c、32cE1)、所述随动单元连接杆(32d)以及所述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32eE1)将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2)功能上连接到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由所述马达和驱动齿轮(70)产生的所述旋转运动通过主马达(71)产生。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运动被传递到方向变换单元(80),方向变换单元(80)将所述主马达(71)的单向旋转转换成双向旋转。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由所述主马达(71)产生的所述旋转运动借助齿轮系统(74)被传递到所述方向变换单元(80)。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2)中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所述设备包括方向变换单元(80)和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将所述主马达(7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方向变换单元(80)包括方向变换齿轮(81)和电磁单元(82)。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包括链条和链轮系统。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链条和链轮系统包括第一链条链轮系统(91)、第二链条链轮系统(92)以及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
37.根据权利要求20和36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31A2)被连接到所述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
38.根据权利要求1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包括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至少一个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41E1)以及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41E1)最优地引导刀片(22、22E1)的设备。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包括斜壁(40a),其中所述半个椰子(11)被放置于斜壁(40a)。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刀片(22、22E1)包括引导轮(22n、22nE1)以及引导轮连接轴(22p)。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41E1)包括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41aE1)以及第一引导部基部(41d)。
42.根据权利要求38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刀片(22)和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引导轮(22n)由所述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引导。
43.根据权利要求38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包括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和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中间引导齿轮(41iE1)和所述第一刀片引导齿轮(41jE1)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引导轮(22nE1)由所述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引导。
45.根据权利要求38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斜侧部(41aE1)的斜度使得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的刀片(22E1)被最优地引导进入到所述半个椰子(11)、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切面宽度可变性。
46.根据权利要求38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包括罐基部(40c)、罐基部孔(40ch)、基部套管(40g、40gE1)、基部套管孔(40h、40hE1)、基部承载件(43)、承载件外环(43b)以及承载件内环(43c)。
47.根据权利要求38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基部(41d)被固定到所述基部承载件(43)。
48.根据权利要求38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包括锥形顶部和圆柱形底部。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所述锥形部具有斜壁(40a)。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罐(40)的所述圆柱形部具有垂直壁(40b)。
51.根据权利要求38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包括两个开口可变进入机构引导部(41、42)。
52.一种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适应半个椰子(11)的水平宽度可变性,其包括:
主体(21、21E1);
至少一个刀片(22、22E1);以及
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23E1),其被功能上连接到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中产生旋转运动的设备。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中产生旋转运动的所述设备是马达和驱动齿轮(70)。
54.根据权利要求52和53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主体(21、21E1)包括主体基部(21b)和主体顶部(21c),主体基部(21b)形成所述主体(21、21E1)的基部,主体顶部(21c)形成所述主体(21、21E1)的顶表面。
55.根据权利要求52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轴(23、23E1)被垂直地附接到所述主体(21、21E1)的主体基部轴孔(21h、21hE1)。
56.根据权利要求52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刀片(22、22E1)被配置到所述主体(21、21E1)内部,其中每个刀片具有刀片头部(22a)和刀片主体(22b)。
57.根据权利要求52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其中,所述主体(21)包括至少一个主体侧壁(21d)。
58.根据权利要求52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主体侧壁(21d)包括较小的阻挡孔(21e)和较大的非阻挡孔(21f)。
59.根据权利要求52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其中,所述主体(21E1)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孔(21eE1)和至少一个刀片轨道(21fE1)。
60.根据权利要求52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刀片(22、22E1)被配置到所述主体(21、21E1)内部,其中每个刀片具有刀片头部(22a)、刀片主体(22b)和刀片尾块(22c、22cE1)。
61.根据权利要求52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主体(21、21E1)包括主体顶部刀片(21a、21aE1)以及两个主体侧壁(21d),主体顶部刀片(21a、21aE1)用于刮削所述半个椰子(11)的顶部,两个主体侧壁(21d)在由主体侧壁间隙(21g)分隔的两个侧部上。
62.根据权利要求52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其中,具有四个刀片。
63.根据权利要求52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其中,具有两个刀片。
64.根据权利要求52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包括至少一个齿,其用于在所述半个椰子(11)中刮削椰子肉(14)。
65.根据权利要求52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包括六个齿(22h、22i、22j、22k、22l、22m)。
66.根据权利要求52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E1),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不包括齿。
67.根据权利要求52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其中,所述刀片头部(22a)被形成为相对所述刀片主体(22b)具有角度(22q)。
68.一种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30A2),其适应半个椰子(11)的垂直高度可变性,其包括:
驱动单元(31、31A2);
随动单元(32、32A1、32A2);
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33A2);以及
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30A2)中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设备。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1),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在驱动单元框架(34)中垂直地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随动单元(32、32A1)在随动单元框架(35、35A1)中垂直地上下滑动。
70.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A2)和所述随动单元(32A2)在框架(34A2)中垂直地上下滑动。
71.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包括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驱动单元spdt开关连接点(31bc)以及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当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向上或向下翻转时,给出了用于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的两个不同的开关位置。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31b)是单刀双掷开关。
73.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随动单元(32)包括至少一个随动单元臂(32b)、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连接杆(32d)和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
74.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的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被功能上连接到所述随动单元(32)。
75.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2),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33A2)被电连接到所述驱动单元(31、31A2),并且被电连接到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所述设备。
76.根据权利要求68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单元(33)从所述驱动单元(31)接收基于所述驱动单元spdt开关手柄(31c)的开关位置的反馈。
77.根据权利要求68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随动单元(32)的所述随动单元承载件(32c、32cE1)、所述随动单元连接杆(32d)以及所述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32eE1)将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2)功能上连接到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
78.根据权利要求68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借助马达和驱动齿轮(70)的主马达(71)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中产生旋转移动。
79.根据权利要求68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旋转运动被传递到方向变换单元(80),方向变换单元(80)将所述主马达(71)的单向旋转转换成双向旋转。
80.根据权利要求68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由所述主马达(71)产生的所述旋转运动借助齿轮系统(74)被传递到所述方向变换单元(80)。
81.根据权利要求68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30A2)中产生往复线性运动的所述设备包括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将所述主马达(7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
82.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方向变换单元(80)包括方向变换齿轮(81)和电磁单元(82)。
83.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圆周到线性运动转换器(90)包括链条和链轮系统。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链条和链轮系统包括第一链条链轮系统(91)、第二链条链轮系统(92)以及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
85.根据权利要求68和84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31A2)被连接到所述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
86.根据权利要求68至85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其中,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包括:随动单元(32A1),其在框架(35A1)内部滑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手动齿轮(93A1),其具有垂直柄(93aA1),以手动地给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供能;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其将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连接到随动单元(32A1);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连接杆(32d);以及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其用于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
87.据权利要求68至86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其中,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包括:随动单元(32A1),其在框架(35A1)内部滑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手动齿轮(93A1),其具有垂直柄(93aA1),以手动地给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供能;速度控制柄(93bA1),其具有控制主马达(71)的旋转速度的速度控制器(93cA1);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其将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连接到随动单元(32A1);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连接杆(32d);以及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其用于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
88.据权利要求68至85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A2)和随动单元(32A2)被功能上连接为使得驱动单元(31A2)在一个方向上推动随动单元(32A2),并且驱动单元(31A2)在相对的方向上拉动随动单元(32A2)。
89.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2),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A2)包括驱动滑动板(31aA2),驱动滑动板(31aA2)具有驱动L形钩部(31fA2),驱动L形钩部(31fA2)包围驱动滑动板凹部(31gA2),并且随动单元(32A2)包括随动滑动板(32aA2),随动滑动板(32aA2)具有随动L形钩部(32fA2),随动L形钩部(32fA2)包围随动滑动板凹部(32gA2)。
9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包括:随动单元(32A1),其在框架(35A1)内部滑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手动齿轮(93A1),其具有手动地给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供能的垂直柄(93aA1);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其将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连接到随动单元(32A1);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连接杆(32d);以及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其用于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
9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刮削装置,其中,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包括:随动单元(32A1),其在框架(35A1)内部滑动;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手动齿轮(93A1),其具有手动地给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供能的垂直柄(93aA1);速度控制柄(93bA1),其具有控制主马达(71)的旋转速度的速度控制器(93cA1);第二链条链轮系统连接杆(92d),其将第二链条链轮系统链条(92cA1)连接到第一可选随动单元(32A1);随动单元承载件(32c);随动单元连接杆(32d);以及随动单元承载件环(32e),其用于将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A1)连接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20E1)。
92.一种刮出椰子肉排出器,其有助于有排出且容易地收集刮出的椰子肉(14a),其包括排出滑槽(40d)、排出开口(40e)、排出口(40f)以及承载件风扇(43a)。
93.一种椰子固定机构(50),其用于固定要被刮削的半个椰子(11),其包括:支撑柱(51)、支撑柱杆(51a)、固定盖(52)、盖突出部(52a)、盖铰接件(53)、固定螺钉机构(54)、固定螺钉螺母(54b)、锥形固定件(55)、锥形固定件弹簧(55a)以及盖锁(56)。
94.一种最优操作机构(60),其用于最优地操作刮削装置,以从半个椰子(11)刮削和提取椰子肉(14),其包括:电压产生器(61)、电压分析器(62)、主马达驱动器(63)、使用者界面(64)、主控制器(65)、主分配器(66)以及输入电力分配器(67)。
95.一种用于从半个椰子(11)刮削和提取椰子肉(14)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使用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并且使用配置到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用于在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中产生旋转运动的设备,来适应在水平面中的所述半个椰子(11)的水平宽度可变性;
使用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并且使用配置到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用于在所述垂直运动控制装置(30)中产生往复线性运动、并且使得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往复运动地移动并且刮削所述半个椰子(11)的设备,来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垂直高度可变性;以及
使用用于最优地引导所述宽度可变刮削装置(20)进入到所述半个椰子(11)中的开口可变进入机构,来适应所述半个椰子(11)的切面宽度可变性。
CN201580005821.7A 2014-01-25 2015-01-24 刮削椰子的装置 Active CN105979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314/CHE/2014 2014-01-25
IN314CH2014 IN2014CH00314A (zh) 2014-01-25 2014-01-25
IN6244/CHE/2014 2014-12-11
IN6244CH2014 2014-12-11
PCT/IB2015/050534 WO2015111005A1 (en) 2014-01-25 2015-01-24 Apparatus to scrape coconu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9800A true CN105979800A (zh) 2016-09-28
CN105979800B CN105979800B (zh) 2019-08-23

Family

ID=5368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5821.7A Active CN105979800B (zh) 2014-01-25 2015-01-24 刮削椰子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1416B2 (zh)
CN (1) CN105979800B (zh)
AP (1) AP2016009393A0 (zh)
AU (1) AU2015208799B2 (zh)
BR (1) BR112016017096B1 (zh)
GB (1) GB2536596B (zh)
PH (1) PH12016501368B1 (zh)
WO (1) WO2015111005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8199A (zh) * 2017-06-05 2017-08-11 海南大学 一种全自动椰肉挖取机
CN107486875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海南大学 一种椰子切割机
CN108308634A (zh) * 2018-04-19 2018-07-24 海南大学 一种椰子壳肉分离机
CN108392102A (zh) * 2018-04-17 2018-08-14 倪晋挺 一种手持式椰子开口装置
CN108634332A (zh) * 2018-05-11 2018-10-12 贵州务川八爷农场有限公司 留种花生剥壳装置
CN108968095A (zh) * 2018-08-21 2018-12-11 吕登敬 一种成熟椰子果肉挖取装置
CN109511988A (zh) * 2018-11-28 2019-03-26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椰子处理设备
CN111801025A (zh) * 2018-11-23 2020-10-20 K新鲜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椰子中的椰子水的装置
CN113208128A (zh) * 2021-06-24 2021-08-06 深圳市南博万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开口的切刀组件以及开椰器
CN113575982A (zh) * 2021-08-11 2021-11-02 常州大学 一种椰子剥皮半自动化装置
CN113841912A (zh) * 2021-10-09 2021-12-28 泉州蓝胜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椰肉椰壳分离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6143A1 (en) * 2016-07-05 2018-01-11 Geave Tecnologia Ltda. Autonomous nut paring system, equipment and method
CN108125250B (zh) * 2017-12-27 2024-05-03 南京佩全超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打椰肉机
USD932125S1 (en) * 2019-11-06 2021-09-28 Kabushiki-Kaisha Tomitahamono Scraper
CN112767598B (zh) * 2021-01-11 2022-02-08 海口琼侬枝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椰子售货机
CN113854588B (zh) * 2021-10-08 2023-02-2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椰子外厚皮内硬壳削除及椰肉粉碎一体机
WO2023095087A1 (en) * 2021-11-29 2023-06-01 K Fareed Jabir Coconut shredding/grating apparatu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38714A (en) * 1921-03-30 1922-12-12 Jr George D Olds Machine for extracting and seredding coconut meat
US3191651A (en) * 1963-03-01 1965-06-29 Rogers Internat Corp Coconut dem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162811A (en) * 1973-09-13 1979-07-31 Hobbs Oliver K Pneumatic conveyor
US4350088A (en) * 1980-10-27 1982-09-21 Rubio Jose V Jun Coconut shredder and cutter appliance
US4383479A (en) * 1981-08-28 1983-05-17 Hill Edward D Coconut husk removing tool
US4441410A (en) * 1982-06-01 1984-04-10 Thompson Noel A Coconut grater
AU6878001A (en) * 2001-05-24 2002-11-28 Srimathie Philomena De Silva Scragh - coconut shredder - electrical
CN101828753A (zh) * 2010-04-30 2010-09-15 海南大学 椰子自动切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62811A (en) * 1923-07-24 Emergency drum
US1554516A (en) 1920-07-17 1925-09-22 Jr George D Olds Method of extracting coconut meat
US1645600A (en) 1922-06-12 1927-10-18 John F Kohler Coconut-shelling machine
US1554571A (en) 1924-07-10 1925-09-22 Hills Brothers Company Coconut-shredding machine
US2190105A (en) * 1938-09-29 1940-02-13 Mock Stanley Hon Coconut grater
US2365358A (en) * 1943-02-10 1944-12-19 Rector Jacquelin De Witt Coconut meat extractor
US2633883A (en) 1950-07-05 1953-04-07 Angel E Hernandez Coconut shredder
FR2201046A1 (en) * 1972-10-03 1974-04-26 Irho Automatic removal of meat from halved coconuts - by flexible rotated knives inserted between shell and meat to detach it whole
FR2619497A1 (fr) * 1987-08-18 1989-02-24 Man Hen Rape pour la noix de coco et pour les tubercules de manioc, taro, patate
USD335615S (en) 1990-09-25 1993-05-18 Kannukkaden Jos J Coconut grater
FR2672474A1 (fr) 1991-02-11 1992-08-14 Salvagnac Gerard Procede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xtraire la pulpe d'un fruit de son enveloppe.
CA2282786A1 (en) 1999-09-14 2001-03-14 Ivy James Coconut scrapper
EP2053946A1 (en) * 2006-06-21 2009-05-06 Royal College Of Art Juice extractor
US20110232507A1 (en) * 2006-12-04 2011-09-29 Yoram Aharonovitch Fruit juicer
IL179806A0 (en) * 2006-12-04 2007-05-15 Aharonovitch Lea Fruit juicer
CN203762241U (zh) 2014-04-04 2014-08-13 郑蓝 椰子剥壳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38714A (en) * 1921-03-30 1922-12-12 Jr George D Olds Machine for extracting and seredding coconut meat
US3191651A (en) * 1963-03-01 1965-06-29 Rogers Internat Corp Coconut dem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162811A (en) * 1973-09-13 1979-07-31 Hobbs Oliver K Pneumatic conveyor
US4350088A (en) * 1980-10-27 1982-09-21 Rubio Jose V Jun Coconut shredder and cutter appliance
US4383479A (en) * 1981-08-28 1983-05-17 Hill Edward D Coconut husk removing tool
US4441410A (en) * 1982-06-01 1984-04-10 Thompson Noel A Coconut grater
AU6878001A (en) * 2001-05-24 2002-11-28 Srimathie Philomena De Silva Scragh - coconut shredder - electrical
CN101828753A (zh) * 2010-04-30 2010-09-15 海南大学 椰子自动切口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6875A (zh) * 2016-06-10 2017-12-19 海南大学 一种椰子切割机
CN107028199A (zh) * 2017-06-05 2017-08-11 海南大学 一种全自动椰肉挖取机
CN108392102A (zh) * 2018-04-17 2018-08-14 倪晋挺 一种手持式椰子开口装置
CN108308634A (zh) * 2018-04-19 2018-07-24 海南大学 一种椰子壳肉分离机
CN108634332A (zh) * 2018-05-11 2018-10-12 贵州务川八爷农场有限公司 留种花生剥壳装置
CN108968095A (zh) * 2018-08-21 2018-12-11 吕登敬 一种成熟椰子果肉挖取装置
CN111801025A (zh) * 2018-11-23 2020-10-20 K新鲜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椰子中的椰子水的装置
CN109511988A (zh) * 2018-11-28 2019-03-26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椰子处理设备
CN113208128A (zh) * 2021-06-24 2021-08-06 深圳市南博万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开口的切刀组件以及开椰器
CN113575982A (zh) * 2021-08-11 2021-11-02 常州大学 一种椰子剥皮半自动化装置
CN113841912A (zh) * 2021-10-09 2021-12-28 泉州蓝胜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椰肉椰壳分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6501368A1 (en) 2016-08-15
AU2015208799A1 (en) 2016-08-11
AP2016009393A0 (en) 2016-08-31
GB201612719D0 (en) 2016-09-07
PH12016501368B1 (en) 2016-08-15
US20160338399A1 (en) 2016-11-24
US10251416B2 (en) 2019-04-09
GB2536596A (en) 2016-09-21
BR112016017096B1 (pt) 2022-05-03
WO2015111005A1 (en) 2015-07-30
BR112016017096A2 (pt) 2017-08-08
CN105979800B (zh) 2019-08-23
BR112016017096A8 (pt) 2020-06-23
AU2015208799B2 (en) 2019-03-21
GB2536596B (en)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9800A (zh) 刮削椰子的装置
CN106103019A (zh) 电动毛发修剪器
IL174586A (en) A machine for squeezing citrus fruits with a reduced size
CN108416918A (zh) 一种自动售卖机
CN102873051B (zh) 水冲式蟹类产品去污器
CN107928469A (zh) 一种自动打蛋去壳的蛋清蛋黄分离装置
CN107262406A (zh) 一种饭店用桌面食物残渣清理装置
US20140230663A1 (en) Kitchenware Item with a Handle Which Works Electrically with a Removable Accessory
CN209674650U (zh) 一种立体数学教具
EP4051049B1 (en) Shaving system with shaving unit and cleaning device
CN102974578A (zh) 一种清洗小口径容器内壁的毛刷
KR101257442B1 (ko) 착즙기의 세척 브러시
CN208973305U (zh)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CN107668160B (zh) 用于凤爪清洗的加工装置
CN207885612U (zh) 一种可用于自动售货机的便于装夹可自清渣的椰子打孔装置
CN208692912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213075419U (zh) 一种自动煮饭设备用的自动洗米装置和自动煮饭设备
CN107432623A (zh) 一种能够安全放置的灯具展览会用led灯展示设备备
JP3734809B2 (ja) 揚げカス処理装置
CN210018999U (zh) 一种下饭机构及一种煮饭分饭设备
CN208178275U (zh) 多冲头式铆合装置
CN209940936U (zh) 一种小型化棕榈蒸煮装置
CN208367811U (zh) 一种自动售卖机
KR20050079040A (ko) 채밀기
CN213046623U (zh) 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