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9112B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79112B CN105979112B CN201610127210.6A CN201610127210A CN105979112B CN 105979112 B CN105979112 B CN 105979112B CN 201610127210 A CN201610127210 A CN 201610127210A CN 105979112 B CN105979112 B CN 1059791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communication
- connector
- image reading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7—Details of supply connection, e.g. arrangement of powe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4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nother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e.g. hybrid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H04N1/00541—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with detachabl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能够减少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的所需个数。图像读取系统由平板型扫描装置与馈纸型扫描装置经由另外的部件的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而构成。在连结单元设置有电源系统和/或通信系统的电路基板(60)。电路基板(60)具备:输入电力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受电部);将从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68);以及将由电力分配部(68)分配的各电力向各扫描装置输出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6)和通信用连接器(5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读取原稿而形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而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众所周知有扫描装置等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众所周知有平板型的扫描装置与馈纸型(sheet-fed)的扫描装置。在平板型的扫描装置中,滑架沿着玻璃板在载置有被原稿台盖按压的原稿的原稿台的玻璃板的下方移动,同时通过线性传感器等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
另外,馈纸型的扫描装置,1张1张地依次输送被设置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下,也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稿器)装置”)的多张原稿,通过配置于其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线性传感器等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
但是,平板型的扫描装置,即使是书和/或护照等稍稍具有厚度的原稿也能够读取图像。另一方面,馈纸型的扫描装置,无法读取具有厚度的原稿,但是即使不像平板型那样1张1张地设置原稿,也能够自动输送多张原稿而读取图像。因此,平板型的扫描装置与馈纸型的扫描装置根据各自的用途不同而区分使用。另外,为了能够与双方的用途相对应,众所周知具备平板型的扫描部与馈纸型的扫描部双方的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以便能够与双方的用途对应(例如专利文献1等)。
另外,在例如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将平板型的扫描装置与馈纸型的扫描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对接(docking)为一体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压板扫描(平板型扫描)与片材供给扫描(馈纸型扫描)并用的复合扫描仪(combination scanner)。
在该复合扫描仪中,压板单元能够被对接成相对于具备自动进给机构的片材供给扫描单元拆装自如。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以能够分离连接的方式具备片材通过型(sheet-through)扫描仪与平板扫描仪这两个的电子设备中,使两个扫描仪的拆装作业性提高的构成。在该电子设备中,在使片材通过型扫描仪滑动而使触点基板露出的位置,将钩子钩于凹部,据此将片材通过型扫描仪固定于平板扫描仪。与该固定时的钩住钩子的动作联动,杆将触点构件推向片材通过型扫描仪,据此将双方的触点基板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0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33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4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需要将也包含将2个扫描装置对接时将两者电连接的电连接机构的比较复杂的构造的对接机构组装于双方的扫描装置。另外,厂商必须分别制造带对接机构的扫描装置、平板型的扫描装置和馈纸型的扫描装置。因此,可考虑利用具有单一功能的现有的平板型的扫描装置与馈纸型的扫描装置、例如将多个图像读取装置(扫描装置)经由另外的部件的对接构件等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而构成图像读取系统。另外,根据用途和/或需求,不仅限于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多个扫描装置的组合,也可考虑例如多个平板型的扫描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或多个馈纸型的扫描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的构成。
但是,在构成了上述的图像读取系统的情况下,为了向多个图像读取装置供给电源电力,需要将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分别连接于各图像读取装置。因此,虽然作为一个图像读取系统而组装为一体,但与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相比,存在需要较多的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的课题。该情况不但需要准备多个用于将连接于图像读取系统的电源系统部件的插入插头插入到交流电源侧的插入口(插入座),而且向图像读取系统的周边露出的电源线缆和/或通信线缆等线缆类也容易变成障碍。
另外,不仅限于读取原稿的图像而形成图像的数据的图像读取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在构成至少包含1个通过印刷而在纸等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而经由连结单元将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组装为一体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情况下,也具有大致同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而成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能够减少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的所需的个数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图像形成系统,是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而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连结单元,所述连结单元具备:输入电力的受电部;将从所述受电部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以及将通过所述电力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向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多个电力输出部。
根据该构成,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在该组装状态下,从设置于连结单元的受电部输入的电力,通过电力分配部被分配,该被分配的各电力从设置于连结单元的多个电力输出部向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由此,不需要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各自上连接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所以能够将向图像形成系统供电所需的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受电部经由电源适配器而接收电力,所述电源适配器将从电源输入的交流转换为直流而输出。
根据该构成,受电部经由电源适配器接收电力。因此,在受电部,接收将来自电源的交流经由电源适配器转换为直流的电力。能够通过电力分配部对所接收的直流的电力进行分配,将所分配的各电力从多个电力输出部向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供给。因此,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图像形成系统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电力输出部包括:第1电力输出部和第2电力输出部,所述第1电力输出部具有第1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包括具有供电功能的通信用连接器或电源输出连接器,所述第2电力输出部具有第2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包括具有供电功能的通信用连接器或电源输出连接器。
根据该构成,通过电力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经由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线缆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给,或经由连接于电源输出连接器的电源线缆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给。由此,不需要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的向图像形成装置的连接。由此,只要准备通信线缆或电源线缆,便能够向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供给电力,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图像形成系统所需要的电源系统部件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1连接器为通信用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为电源输出连接器。
根据该构成,向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线缆供给电力,向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接于电源输出连接器的电源线缆供给电力。例如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与连结单元之间连接通信线缆的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供电经由通信线缆进行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所需的电源系统部件的数量抑制为较少,而且与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上连接电源线缆与通信线缆的构成相比,能够将所需要的线缆的根数抑制为较少。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1连接器是经由通信线缆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所述连结单元具备: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与主机装置连接的主机通信用连接器;所述第1通信用连接器;以及第2通信用连接器,其经由通信线缆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连接,所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经由电源线缆连接有所述电源输出连接器。
根据该构成,通过电力分配部分配的一个电力,经由连接于第1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线缆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供给,被分配的另一电力经由连接于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线缆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供给。另外,经由通信线缆连接于连结单元的主机通信用连接器的主机装置,能够经由连接于连结单元所具备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线缆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通信,能够经由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线缆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通信。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1通信用连接器向连接对象供给预定值以上的电力,所述第2通信用连接器不向连接对象供给所述预定值以上的电力。
根据该构成,当在连结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连接通信线缆时,即使将第1通信用连接器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弄混而连接,也不会供给电力,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得知为误连接。另外,不需要将防止在经由第2通信用连接器连接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任何的原因而发生短路(short)时的过电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设置于连结单元的至少第2通信用连接器侧。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1连接器为电源输出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为电源输出连接器。
根据该构成,向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分别连接于连结单元的2个电源输出连接器的电源线缆供给各电力。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所需要的电源系统部件的数量抑制为较少,而且与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上连接电源线缆的构成相比,能够将所需要的线缆的根数抑制为较少。而且,即使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需要比较大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各图像形成装置供给所需要的电力。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连结单元具备电路基板,在构成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以按各组分开的方式配置有:包含所述受电部与所述电力输出部的各连接器的电源系统的电源用连接器组和通信系统的通信用连接器组,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源用连接器以及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相连的各电源线和与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相连的各通信线以不交叉的路径布线。
根据该构成,在基板以按各组分开的方式配置有电源用连接器组和通信用连接器组,所以能够不使连接于电源用连接器以及通信用连接器的各电源线与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的各通信线交叉地布线。因此,来自电源线的噪声难以叠加于通信线中传送的信号和/或数据,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通信。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在构成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安装有:降压电路,其将从所述电源用连接器中的电源输入连接器输入的电源电压降压为预定电压而向所述通信用连接器中的包含成为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连接对象的多个通信用连接器的两个以上的通信用连接器输出;和承担经由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电路。
根据该构成,能够经由各通信用连接器向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供给所需要的电压,而且能够经由各通信用连接器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在所述基板,布线有:连接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组中的位于两端的两个通信用连接器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子的两个电源线、和连接所述通信控制电路与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组的多个通信线,从所述降压电路延伸的所述两个电源线以至少从两侧包围所述通信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多个通信线的路径被布线。
根据该构成,从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到通信用连接器组中位于两端的两个通信用连接器的两个电源线,以至少从两侧包围通信控制电路以及通信线的路径被布线。由此,能够使与通信用连接器相连的通信线不同与通信用连接器相连的电源线交叉的方式进行布线。结果,容易避免来自电源线的噪声叠加于在通信线中传送的信号和/或数据。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在所述基板,所述通信线以由形成于所述基板的接地层至少从三侧包围的布线路径被形成。
根据该构成,通信线至少从三侧被接地层包围,所以噪声难以叠加于在通信线中传送的信号和/或数据,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通信。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在所述连结单元,构成电路基板的基板在与组装于该连结单元的所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并排的位置,以安装面与所述高度方向交叉的朝向配置,所述基板具有由多个边包围的预定形状的板状,所述第2通信用连接器在所述基板被配置于位于与所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相反侧的第1边,所述第1通信用连接器在所述基板上在与所述第1边交叉的第2边,以连接方向与所述第2通信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朝向配置。
根据该构成,第2连接器在基板配置于位于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组装位置相反侧的位置的第1边。另一方面,第1连接器在与第1边交叉的第2边,以连接方向与第2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朝向配置。由此,与将第1连接器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侧的边(第3边)的构成相比,能够将第1图像形成装置相对于连结单元配置于接近电路基板的位置,能够在该接近的方向上对应于该接近的量将图像形成系统构成为小型。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在所述连结单元,经由电源线缆与所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所述电力输出部和经由通信线缆与所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彼此相邻地配置。
根据该构成,电力输出部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被彼此相邻地配置于基板,所以容易将被连接于电力输出部的电源线缆和被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线缆捆扎。能够利用夹子比较容易地将例如电源线缆与通信线缆捆扎。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为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和馈纸型的图像读取装置。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通过对接部的电源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向平板型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馈纸型的第2图像读取装置供给。另外,能够根据需求而区分使用多个图像读取装置,通过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护照等具有厚度的读取对象的读取以及通过馈纸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多张原稿的连续的读取。
解决上述课题的连结单元是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连结单元,具备:供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组装的对接部;输入电力的受电部;将从所述受电部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以及将通过所述电力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向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多个电力输出部。
根据该构成,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组装为一体。在该组装状态下,从受电部输入的电力通过电力分配部分配,该被分配的各电力从多个电力输出部向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由此,不需要在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上连接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能够将图像形成系统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等电源系统部件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处于布线后的状态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处于布线后的状态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平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基板的施有通信线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布线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像读取系统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电路构成以及连接器的示意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布线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电路构成的示意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与图13不同的变形例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布线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电路构成的示意俯视图。
图17是表示与图15不同的变形例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布线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表示与图17不同的变形例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布线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作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例的图像读取系统;20…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第1扫描装置;21…主体;22…原稿台盖;26…电源输入连接器;27…通信用连接器;30…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第2图像形成装置以及馈纸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第2扫描装置;31…主体;37…电源输入连接器;38…通信用连接器;40…连结单元;55…作为受电部以及电源用连接器的一例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6…作为电力输出部、第2电力输出部、第2连接器以及电源用连接器的一例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7…通信用连接器;58…作为电力输出部、第1电力输出部、第1连接器以及通信用连接器的一例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9…第2通信用连接器;60…电路基板;61…基板;63…作为通信控制电路的一例的通信控制IC;64…作为降压电路的一例的第1降压电路;68…电力分配部;69…降压电路;72…电源线缆;74…作为通信线缆的一例的第1通信线缆;75…第2通信线缆;76…电源线缆;101…作为电源系统部件的一例的电源适配器;102…作为主机装置的一例的PC;111、113~115、117…电源线;116…通信线;120…接地层;131…作为第1连接器的一例的电源输出连接器;D…原稿;L1…第1通信线缆的长度;L2…第2通信线缆的长度;D1…第1距离;D2…第2距离;D3…第3距离;S…空间;S1…第1边;S2…第2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图像形成系统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例的图像读取系统11具备:平板型(原稿载置型)的扫描装置20,馈纸型(原稿输送型)的扫描装置30,和将两个扫描装置20、30连结为一个单元的连结单元40(对接台)。图像读取系统11,通过将两个扫描装置20、30经由连结单元40组装为一体而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平板型的扫描装置20也称为“第1扫描装置20”,将馈纸型的扫描装置30也称为“第2扫描装置3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扫描装置20构成“第1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通过第2扫描装置30构成“第2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
连结单元40具有例如树脂制的形成主体的对接部。对接部具有:隔开比第1扫描装置20的横宽方向的宽度稍宽的间隔而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部41;和在宽度方向上连结一对延伸部41的基部的有底四边筒板状的支撑部42。第1扫描装置20以将主体21的纵长方向的一部分(后部侧的大致一半)插入于一对延伸部41间的状态组装于连结单元40,第2扫描装置30以被载置于支撑部42的状态组装于连结单元40。另外,将一对延伸部41的间隔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将与一对延伸部4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图像读取系统11的纵长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宽度方向W和X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在这里,在各扫描装置20、30中,宽度方向W为主扫描方向,X方向为副扫描方向。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对延伸部41的靠近前端部(图1中的左端部)的部分以与第1扫描装置20的高度(厚度)大致相等的一定的高度在X方向上延伸,并且靠近基部的部分延伸到比前端部侧稍稍靠上方的预定的高度,由此形成有一对导向部43。第1扫描装置20,在从后端部(背面部)侧插入一对延伸部41之间的状态下,该背面部(图1中的右方端面)经由固定件51(参照图4)固定于支撑部42,由此组装于连结单元40。在该组装状态下,第1扫描装置20,由一对延伸部41从宽度方向两侧隔着很小的间隙而导向。
第1扫描装置20具有:在一个方向(X方向)上较长且具有大致一定的高度(厚度)的四角板形状的主体21;和相对于主体21以其纵长方向一端部(背部)为中心而经由未图示的铰链机构能够开闭地设置的四角板形状的原稿台盖22(以下,简称为“盖22”)。在主体21的纵长方向的前端面,设置有由多个操作开关构成的操作部23。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23,能够向第1扫描装置20赋予包含图像读取指示的各种指示。
另外,如图1所示,在支撑部42的纵长方向(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在比一对导向部43靠内侧的部位,形成有位于高度比一对导向部43低且比支撑部42的纵长方向两端部以外的部分高的位置的一对载置面44。第2扫描装置30以将其底部支撑于一对载置面44的状态载置。第2扫描装置30,在被载置于一对载置面44的状态下,经由被固定于支撑部42的背面的固定件53(参照图5、图6)固定于连结单元40。在该组装状态下,第2扫描装置30,由一对导向部43从宽度方向两侧隔着很小的间隙而导向。
在第1扫描装置20以及第2扫描装置30被组装于连结单元40的组装状态之下,盖22的基端部由第2扫描装置30从上侧覆盖。但是,在关闭状态的盖22的上表面与第2扫描装置30之间,在高度方向Z上确保有预定的间隙,所以盖22能够不与第2扫描装置30干涉地相对于主体21开闭到最大开度。
如图2所示,在将第1扫描装置20的主体21的盖22打开的状态下露出的部分(上表面部),成为能够载置原稿的原稿台24。在原稿台24设置有组装载置原稿的透明的玻璃板24a而成的原稿载置面。读取对象的原稿(未图示)被载置于玻璃板24a上,以由盖22按到玻璃板24a上的状态被设置。
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2扫描装置30具备:在前表面具有越靠前端侧越逐渐降低的斜面31A且侧视大致梯形形状的主体31;和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主体31的斜面31A的盖32。如图1所示,在主体31的前端部设置有:从主体31排出读取后的原稿D(参照图2)的排出口31B;和从排出口31B的下侧的部分向前方拉出的滑动式的排出托盘3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盖32能够以主体31的背面上部的未图示的铰链机构为中心而在图1所示的关闭状态与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之间开闭。
盖32,在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下保持为相对于主体31倾斜的姿态角,在该打开状态下其背面成为能够设置多张原稿D的原稿载置部34。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盖32具有被连结成能够向内侧(背面侧)弯曲预定角度的基部32A与盖主体32B。因此,盖32被配置为沿着主体31的上表面形状弯曲地覆盖上表面的关闭状态。另外,盖32在打开的状态下,限制盖主体32B以大致笔直的角度(180°)相对于基部32A弯曲,由此成为被保持为预定的倾斜的角度的原稿载置部34。
如图2所示,在原稿载置部34设置有能够以在宽度方向上对多张原稿D导向的状态设置的一对导向部36。在主体31中,在与所设置的原稿D的输送方向前端部相当的部位,开有供原稿D插入的送给口31C。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体31中盖32处于打开状态时露出的上侧的斜面31A,设置有由多个操作开关构成的操作部35。在用户操作操作部35而进行原稿读取指示时,设置于原稿载置部34的多个原稿D被一张一张地从送给口31C向主体31内送给。然后,所送给的原稿D在主体31内读取其两面中至少单面的图像,进行读取后的原稿D从主体31的排出口31B排出,被层叠于被拉出的排出托盘33上。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系统11中,作为一例,第1扫描装置20的最大读取分辨率比第2扫描装置30的最大读取分辨率高。而且,在需要以相对高分辨率读取图像的原稿D和/或仅读取一张即可的原稿D的情况下,使用第1扫描装置20。另一方面,在读取不要求高的读取分辨率的多张原稿D的情况下,使用第2扫描装置30。这样,用户与从原稿D读取图像的读取需求相应地区分使用2个扫描装置20、30。
接下来,参照图3~图5等,对图像读取系统11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1扫描装置20,在经由图4所示的通信线缆74与连结单元40连接后,从背面部(后端部)侧插入连结单元40的一对延伸部41间。而且,在第1扫描装置20的背面部的宽度方向2部位经由固定件51固定于连结单元40。详细地说,支撑部42具有比其顶板45稍稍向前方延伸的底板46,在底板46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位置,一对圆筒状的凸台部47向上方突出。而且,如图4所示,通过将螺丝或螺栓等紧固构件52穿过被固定于第1扫描装置20的背面部的固定件51而拧入凸台部47,第1扫描装置20被固定于连结单元40。
如图4所示,盖22具有在其纵长方向上被分为两个的基部22A与盖主体22B,基部22A与盖主体22B被连结成能够向上方侧弯曲预定角度。因此,在图4所示的组装状态下,能够使盖22转动到基部22A接触到第2扫描装置30的底面后,再使盖主体22B相对于基部22A向上侧(打开侧)弯曲,能够将盖22打开到最大开度。
另外,如图3所示,第2扫描装置30被载置于一对载置面44。在该载置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2扫描装置30的主体31由一对导向部43从宽度方向W的两侧导向。主体31,在其背面下部被固定于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位置的一对固定件53通过螺丝或螺栓等紧固构件54固定于连结单元40的背面部,由此第2扫描装置30被固定于连结单元40。
如图5所示,在连结单元40的背面部,在宽度方向W上一对固定件53之间的位置固定有四角板状的盖板48。通过盖板48,盖住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贯通连结单元40与第2扫描装置30之间的孔的背面侧的开口。另外,盖板48的上边缘部与载置面44相比向上方延伸,也具有对第2扫描装置30的背面的下部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的功能。而且如图4、图6所示,第2扫描装置30与连结单元40经由电源线缆72(DC线缆)以及通信线缆75而连接。如图6所示,将连结单元40与第2扫描装置30之间相连的2根线缆72、75以通过固定于盖板48的预定部位的夹子构件49在中途捆扎为1个的状态被支撑。另外,盖板48的导向部的功能也可以去除。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连结单元40的支撑部42内,配设有电路基板60。电路基板60具有:对从外部输入的电力进行分配的电力分配功能(集线器(hub)功能);和承担作为主机装置(主机设备)而起作用的个人计算机102(以下,简称为“PC102”)(参照图6、图7)与作为设备而起作用的2个扫描装置20、30的通信的控制的通信功能。电路基板60对经由电源适配器101输入的直流的电力进行分配,经由通信线缆74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所需要的电力,经由电源线缆72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所需要的电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接部由连结单元40中的除了电路基板60以及各连接器55~59的部分、即包含延伸部41、支撑部42、导向部43、载置面44、底板46以及凸台部47等的部分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7,对设置于图像读取系统11的电源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各种连接器进行说明。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第1扫描装置20的主体21的背面部,设置有电源输入连接器26与通信用连接器27。电源输入连接器26与通信用连接器27,被配置于相对于主体21偏向宽度方向W的一方侧的位置(在图5的例中是靠左端的位置)。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2扫描装置30的背面部,设置有电源输入连接器37与通信用连接器38。电源输入连接器37与通信用连接器38,在主体31的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位置被配置于在高度方向上稍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连结单元40的背面部,设置有电源系统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电源输出连接器56和通信系统的3个通信用连接器57~59(但在图5中仅图示2个)。这些连接器55~59被设置于构成电路基板60的基板61。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对图像读取系统11的布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电源输入连接器55连接有被设置于电源适配器101的输出线缆71的一端部的供电端子71A。电源适配器101,能够将从作为电源的商用交流电源100输入的交流转换为预定电压(在本例中为“24V(伏特)”)的直流而输出。因此,来自电源适配器101的预定电压(在本例中为24V)的直流作为电源而向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设置于电路基板60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6,连接有电源线缆72的输出端子72A,其另一端侧的输入端子72B被连接于第2扫描装置3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37。由此从连结单元40经由电源线缆72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预定电压(在本例中为24V)的直流的电力。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通信用连接器57,连接有将端子(图示省略)连接于PC102的通信线缆73的端子73A。由此,能够在连结单元40内的电路基板60与PC102之间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连接于连结单元40的通信线缆73~75由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通信线缆构成。USB通信线缆具有基于被设置于其覆盖材的内部的通信线的通信功能和基于电源线的供电功能。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安装于电路基板60的2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中的、经由通信线缆74与第1扫描装置20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58称为“第1通信用连接器”,将经由通信线缆75与第2扫描装置30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59称为“第2通信用连接器”。
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具有能够连接USB线缆的凸纹的端子(类型A)的相同的连接器形状。另外,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具有能够连接USB线缆的凸纹的端子(类型B)的相同的连接器形状。由此,如果从通信用连接器27、38与通信用连接器58、59的连接器形状着手,则存在将第1通信线缆74与第2通信线缆75弄混而与相同连接器形状但供给电力不同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连接的误连接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设置于电路基板60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连接有通信线缆74的端子74A(类型A),其另一端侧的端子74B(类型B)被连接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类型B)。由此能够在PC102与第1扫描装置20之间进行通信。第1扫描装置20,除了基于操作部23的操作的扫描的指示,还能够接受来自PC102的扫描的指示而执行扫描动作,而且能够将通过扫描动作读取到的原稿D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线缆73、74向PC102传送。另外,从连结单元40向第1扫描装置20的供电经由第1通信线缆74进行,第1通信线缆74包括具有电源线的USB通信线缆。在本例中,从连结单元40向第1扫描装置20经由通信线缆74供给DC 5V/500mA的电力。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设置于电路基板60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连接有通信线缆75的端子75A(类型A),其另一端侧的端子75B(类型B)被连接于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参照图6)。由此能够在PC102与第2扫描装置30之间通信。第2扫描装置30除了基于操作部35的操作的扫描的指示,还能够接受来自PC102的扫描的指示而执行扫描动作,而且能够将通过扫描动作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线缆73、75向PC102传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同种(USB通信方式)的通信线缆74、75,所以会担心将通信线缆74、75连接于弄混的连接器的误连接。因此,采用用于防止通信线缆74、75的误连接的构造。以下,对防止通信线缆74、75的误连接的构造进行说明。
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60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能够供给例如DC5V/500mA的电力,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能够供给例如DC5V/5mA的电力。因此,如果将连接通信线缆74、75的连接器弄混,则变得无法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不将通信线缆74、75的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弄混的构造下工夫。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与第1扫描装置20连接的通信线缆74称为“第1通信线缆74”,将与第2扫描装置30连接的通信线缆75称为“第2通信线缆75”。
第1通信线缆74与第2通信线缆75的长度不同。详细地说,第1通信线缆74的长度L1比第2通信线缆75的长度L2短(L1<L2)。另外,在图7所示的组装状态下,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电路基板60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之间的第1距离D1比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与电路基板60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之间的第2距离D2短(D1<D2)。
作为弄混的组合的一个的与通信用连接器27、59之间的距离和作为弄混的组合的另一个的与通信用连接器38、58之间的距离中的、作为较短一方的、与前者的通信用连接器27、59之间的距离成为第3距离D3。即,在本例中,较短一方的应该连接第1通信线缆74的端子74B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不应该连接该第1通信线缆74的端子74A的弄混的电路基板60侧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之间的距离成为第3距离D3。而且,第1距离D1比第3距离D3短(D1<D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状态下,相对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的位置以及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的位置,在能够满足上述的距离D1、D2、D3的条件的连结单元40中的预定的位置配置电路基板60。
如图7所示,电路基板60被配置于相对于连结单元40偏倚至宽度方向W的一端侧的位置。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位于相对于该主体21偏向宽度方向W的一端侧(在图7中为左端侧)的位置。因此,将电路基板60相对于连结单元40在宽度方向W上配置于向与通信用连接器27较偏地位于主体21的宽度方向W上的一侧(左端侧)的相反侧(在图7中为右侧)偏倚的位置。由此在通信用连接器27的后方(反X方向)位置,变得不存在电路基板60。通过使电路基板60相对于连结单元40向宽度方向W偏倚而使得在与电路基板60的偏倚侧相反侧的侧方形成的空间S位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之间。因此,在通信用连接器27的后方区域,可以确保能够作为将连结单元40与第1扫描装置20相连的第1通信线缆74的安装空间以及收纳空间而使用的空间S。
因此,如图7所示,被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27、58间的较短一方的第1通信线缆74被收纳于空间S。此时,如图4以及图7所示,在第1通信线缆74的长度上没有过度的余量,所以在对第1扫描装置20的盖22进行开闭时,第1通信线缆74不会成为妨碍。不必担心例如第1通信线缆74被盖22夹住等。另外,通过空间S的存在,容易进行将第1通信线缆74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27、58间的布线作业。
另外,如图7所示,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被设置于与使电路基板60相对于电路基板60的连结单元40在宽度方向W上偏倚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图7中为左端侧)。即,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被配置于相对于电路基板60、向与通信用连接器27相对于主体21的偏倚的方向相同方向偏倚的位置。因此,通信用连接器27、58间的第1距离D1相对地变短。另外,使电路基板60偏倚的方向为使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相对于通信用连接器27在宽度方向W上远离的方向。因此,能够相对于通信用连接器27,一边将应该作为连接对象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配置得比作为连接对象不合适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近,一边使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远离。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7等,对第1通信线缆74与第2通信线缆75的长度的设定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第1通信线缆74的长度L1比第1距离D1长,比第2距离D2短(D1<L1<D2)。
进而,在本例中,使第1通信线缆74的长度L1比第1距离D1长且比第3距离D3短(D1<L1<D3)。另外,第2通信线缆75的长度L2比第2距离D2长(L2>D2)。
图9所示的第1扫描装置20与第2扫描装置30也个别售卖。在买入第1扫描装置20时,作为附属品附属电源适配器101与通信线缆74。另外,在买入第2扫描装置30时,作为附属品附属电源适配器101与通信线缆75。而且,在买入连结单元40时,作为附属品附属电源线缆72(DC线缆)与通信线缆73。
如图10所示,在组装图像读取系统11的情况下,将作为第1扫描装置20或第2扫描装置30的附属品的一个电源适配器101连接于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将连结单元40与PC102经由通信线缆73连接。将第1扫描装置20与连结单元40通过通信线缆74连接。另外,将第2扫描装置30与连结单元40通过电源线缆72与通信线缆75而连接。
因此,能够利用第1扫描装置20或第2扫描装置30的附属品的电源适配器101,所以不需要在连结单元40附加电源适配器101作为附属品。另外,第2扫描装置30,以由通信线缆74供电为前提,在没有附属电源适配器101的情况下,使用附属于第1扫描装置20的电源适配器101,将电源适配器101连接于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
接下来,参照图11,对图像读取系统11的电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连结单元40,连接有被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100的电源适配器101的输出线缆71。由此,向连结单元40的电路基板60输入由电源适配器101将从商用交流电源100供给的预定电压(例如100V或200V)的交流转换(降压)为例如10~50V的范围内的预定电压(在本例中为24V)的直流的电力。而且,输入的电力通过电路基板60被分配,经由第1通信线缆74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5V/500mA的直流的电力,并且经由电源线缆72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24V的直流的电力。
如图11所示,第1扫描装置20具备承担扫描控制的控制器80。另外,第2扫描装置30具备承担扫描控制的控制器90。经由通信线缆73与PC102连接的电路基板60,经由第1通信线缆74与第1扫描装置20的控制器80连接,并且经由第2通信线缆75与第2扫描装置30的控制器90连接。另外,控制器80,在图11中,示意地画在第1扫描装置20的外侧,但被配设于主体21内。另外,在图11中,控制器90示意地画在第2扫描装置30的外侧,但被配设于主体31内。
如图11所示,第1扫描装置20具备能够通过设置于主体21内的动力传递机构81而沿着副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的滑架25。滑架25内藏作为动力源的一例的扫描用马达82。动力传递机构81,例如为齿条小齿轮机构,小齿轮81B利用滑架25内的扫描用马达82的动力而旋转,由此沿着与小齿轮81B啮合的齿条81A的纵长方向而向与小齿轮81B旋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移动,由此滑架25能够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另外,滑架25具有光源83与读取部84。读取部84具备在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图像传感器。扫描用马达82、光源83以及读取部84由控制器80控制。另外,滑架25的动力传递机构81并不限定于齿轮机构,也可以是带机构,扫描用马达82也可以不配设于滑架25,而配设于主体21侧。
控制器80具备驱动控制部86、读取控制部87、光源驱动部88以及A/D转换部89。控制器80,在通过操作部23(参照图1)的操作或来自PC102的通信而接受扫描的指示时,向驱动控制部86以及读取控制部87指示扫描动作。
驱动控制部86,在接受指示时,使扫描用马达82驱动而使滑架25以一定速度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读取控制部87,在接受指示时,经由光源驱动部88控制光源83的发光,向原稿D的读取区域照射光。而且,读取控制部87,控制例如由线性传感器构成的读取部84,读取原稿D的图像。读取部84所读取的模拟的图像信号,通过由例如模拟前端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构成的A/D转换部89而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向读取控制部87输入。读取控制部87,对输入的数字的图像信号实施阴影补正以及伽马补正等公知的补正处理,生成原稿D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被从控制器80通过通信线缆74向电路基板60发送,进而从电路基板60通过通信线缆73向PC102传送。
另外,如图11所示,第2扫描装置30具备向主体31内输送原稿D的输送机构91。输送机构91进行输送动作,将被设置于原稿载置部34的多张原稿D一张一张地向主体31内送给,将送给的原稿D沿着输送路径以一定的输送速度输送,进而使在输送中读取了图像的原稿D从排出口31B排出。输送机构91具备在主体31内沿着输送路径配置的多个辊对92。多个辊对92通过作为动力源的输送马达93的动力而旋转。多个辊对92中被配置于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位置的送给用的辊对92包含减速辊(retard roller),通过该辊对92的旋转,从设置于原稿载置部34的多张原稿D中的例如最下位的原稿D按顺序1张1张地送给。
如图11所示,在主体31内的输送路径的中途,通过在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图像传感器构成设置有配置于夹着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一对光源94和一对读取部95的读取部95。作为原稿D的读取面指定了“单面”时,与该单面的读取面相对应的一方的读取部95进行读取动作,另一方面,在指定了“两面”时,一对读取部95共同进行读取动作。输送马达93、光源94以及读取部95由控制器90控制。
控制器90具备驱动控制部96、读取控制部97、光源驱动部98以及A/D转换部99。控制器90,在通过操作部35(参照图2)的操作或来自PC102的通信接受扫描的指示时,向驱动控制部96以及读取控制部97指示扫描动作。
驱动控制部96,在接受指示时,驱动输送马达93,使多个辊对92旋转,由此将被设置于原稿载置部34的多张原稿D一张一张地向主体31内送给,沿着输送路径以一定的输送速度输送。读取控制部97,经由光源驱动部98控制光源94的发光,向原稿D的读取区域照射光。在该输送中,读取控制部97控制例如由图像传感器构成的读取部95,读取原稿D的图像。读取部95所读取的模拟的图像信号,通过由例如模拟前端IC构成的A/D转换部99而转换为数字信号,向读取控制部97输入。读取控制部97对输入的数字的图像信号实施阴影补正以及伽马补正等公知的补正处理,生成原稿D的图像数据。
图像数据,从控制器90通过通信线缆75向电路基板60发送,进而从电路基板60通过通信线缆73向PC102传送。这样电路基板60具有:将输入的电力向各扫描装置20、30分配的电力分配功能;和在PC102与各扫描装置20、30之间选择通信对象而以能够与该选择的通信对象通信的方式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功能。
接下来,参照图10,对电路基板60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电路基板60是承担电源系统和/或通信系统的电路基板。电路基板60被配置为使安装面与同被组装于连结单元40的第1扫描装置20的高度方向Z交叉的方向平行的朝向。电路基板60具备基板61、被安装于基板61的电源系统的部件组和通信系统的部件组。在基板61的边缘部,安装有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5、56与通信系统的通信用连接器57~59。另外,在基板61上,安装有作为通信控制电路的一例的通信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63(集线器IC)、第1降压电路64、第2降压电路65、过电流保护电路66以及电阻元件67。
在电源输入连接器55,连接有电源适配器101的输出线缆71的供电端子71A,被供给例如24V的直流的电力。电源输入连接器55的输出端子经由电源线111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输入端子连接。
因此,电源输出连接器56能够向连接对象供给24V的直流的电力。由此,电路基板60能够经由连接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电源线缆72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24V的电源电力。在这里,由于用户插拔电源适配器101的供电端子71A的频度比较高,所以电源输入连接器55使用比较大型且结实的部件。另一方面,电源线缆72一旦与第2扫描装置3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37之间连接后,几乎不插拔,所以电源输出连接器56使用与电源输入连接器55相比小型的部件。
另外,如图12所示,在被连接于电源输入连接器55的输出端子的电源线111的中途分支的电源线112被连接于通信控制IC63。在电源线112的中途,第1降压电路64与第2降压电路65以该顺序串联设置。第1降压电路64将输入的电源电压(例如24V)降压为预定电压(例如5V)而输出。第2降压电路65将来自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入电压(例如5V)降压为预定电压(例如3.3V)而输出。从第2降压电路65输出的预定电压(3.3V)的电力向通信控制IC63输入。
另外,连接于第1降压电路64的其他的输出端子的电源线113,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相连,在电源线113的中途设置有过电流保护电路66。通信用连接器58能够供给5V/500mA的电源电力。电路基板60经由端子74A与通信用连接器58连接的第1通信线缆74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5V/500mA的电源电力。即使例如在供电目的地的第1扫描装置20内由于任何的原因而产生短路(short),也通过过电流保护电路66,限制向通信用连接器58的连接对象的过电流的输出。另外,第1扫描装置20的控制器80通过电压(例如5V)检测第1通信线缆74被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27、58间。
进而连接于第1降压电路64的其他的输出端子的电源线114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相连,在电源线114的中途设置有电阻元件67。
从通信用连接器59输出的电流,通过插入电阻元件67,被抑制为小的预定值(例如1~50mA的范围内的预定值)。这是因为,在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电源电力的供电中使用电源输出连接器56,第2通信用连接器59在供电中不使用,仅在通信中使用。第2扫描装置30的控制器90通过电压(例如5V)检测通信线缆75被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38、59间。另外,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能够输出的电流值通过电阻元件67,能够生成该连接检测用的电压(例如5V),且被抑制为能够进行过电流保护的程度的很小的值。这样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能够向连接对象供给预定值(例如5V/100mA)以上的电力(例如0.5W),第2通信用连接器59无法向连接对象供给预定值(例如5V/100mA)以上的电力。即,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能够向对象供给的电力(例如0.5W)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能够向对象供给的电力(例如0.25W以下的值)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源线111~113、第1降压电路64以及过电流保护电路66,构成电力分配部68。电力分配部68将电源输入连接器55从电源适配器101输入的24V的电力分配为24V的电力和5V/500mA的电力,将分配的24V的电力从电源输出连接器56输出,将5V/500mA的电力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输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源输出连接器56以及第1通信用连接器58,构成“多个电力输出部”的一例。另外,通过电源输出连接器56,构成“第1电力输出部”以及“第1连接器”的一例,通过第1通信用连接器58,构成“第2电力输出部”以及“第2连接器”的一例。
另外,通信用连接器57经由电源线115与通信控制IC63连接。从PC102经由通信线缆73向通信用连接器57供给的电力能够通过电源线115向通信控制IC63供给。
通信控制IC63经由一对通信线116分别与通信用连接器57~59连接。通信控制IC63能够经由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57的通信线缆73与PC102通信。通信控制IC63,能够将来自PC102的指示,经由连接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的通信线缆74向指定的第1扫描装置20发送,或经由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通信线缆75向指定的第2扫描装置30发送。另外,通信控制IC63具有将从第1扫描装置20或第2扫描装置30接受的图像数据向PC102传送的功能。
如图12所示,在基板61,以按各组分开的方式配置有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5、56的组和通信系统的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组。构成电路基板60的基板61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具有由多个边包围的预定形状的板状。本例的基板61作为预定形状呈具有4个边S1~S4的矩形。电路基板60以基板61的纵长方向与宽度方向W平行且板厚方向与高度方向Z平行的朝向,安装于连结单元40。在基板61,在连结单元40中,位于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成为与第1扫描装置20相反侧的背面侧(在图12中为下侧)且与宽度方向W平行地延伸的第1边S1成为长边,与第1边S1交叉(在本例中特别为正交)的第2边S2成为短边。
而且,在基板61,沿着作为长边的第1边S1,以将连接方向设为X方向的朝向配置有4个连接器55~57、59。另外,在基板61中,与第1边S1交叉的2个边S2、S4(短边)中的、位于与电路基板60相对于连结单元40偏倚的一侧(在图12中为右侧)的相反侧的第2边S2,以将连接方向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连接方向交叉(在本例中特别为正交)的朝向配置有第1通信用连接器58。
特别地,在本例的电路基板60中,在宽度方向W上,第1降压电路64以及第2降压电路65位于与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5相比,与电路基板60相对于连结单元40的偏倚方向(第1方向)相反侧的方向(第2方向),在比两个降压电路64、65靠第2方向侧配置有通信控制IC63。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相对于基板61,与两个降压电路64、65相比在X方向(即第1扫描装置20的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与第1扫描装置20的配置位置相反侧(第1边S1侧)的位置。另外,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位于比通信控制IC63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在本例中特别配置于第2边S2。这样配置于作为基板61的长边的第1边S1的连接器的数量(在本例中为4个)比配置于作为短边的第2边S2的连接器的数量(在本例中为1个)多。
这样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以连接方向变为X方向的朝向配置于相对于基板61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位于与第1扫描装置20相反侧的第1边S1。另外,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以连接方向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连接方向交叉(特别为交)的朝向配置于在基板61与第1边S1交叉(在本例中特别为正交)的第2边S2。
如图12所示,电源系统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与电源输出连接器56被配置成在基板61的第1边S1的靠近第4边S4的端部相邻。电源输入连接器55,相对于电源输出连接器56,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W上成为与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组的配置区域相反侧(第4边S4侧)的基板61的纵长方向(宽度方向W)的端部。这是因为,如果尺寸比较大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被配置于基板61的端部以外的位置,则相对于电源输入连接器55与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组在宽度方向W(基板纵长方向)上成为相反侧的区域容易成为难以利用于部件的安装和/或布线的形成的空置空间,能够利用于基板61的部件的安装以及布线的形成的面积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通信用连接器57、59,在基板61的第1边S1,在比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5、56的组靠近第2边S2的位置相邻地配置,进而通信用连接器58被配置于第2边S2。由此3个通信用连接器57~59沿着基板61的边缘相邻地配置而成为组。另外,经由电源线113、114与第1降压电路64连接的2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被配置于将经由电源线115与通信控制IC63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57夹入中间的两侧。
如图12所示,连接3个通信用连接器57~59与通信控制IC63之间的多对(在图12的例子中为三对)的通信线116被并列地布线。与通信用连接器的组中位于两端的2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相连的两对通信线116,以靠近与位于中央的通信用连接器57相连的通信线116的路径布线。另外,连接2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与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出端子之间的两个电源线113、114,以从除了基板61的边缘部分的大致三侧包围通信控制IC63以及多对(三对)的通信线116的路径布线。
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相连的电源线113,相对于通信控制IC63经由与通信线116的形成区域相反侧(前侧)而连接于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出端子。另外,与通信用连接器59相连的电源线114,以相对于三对通信线116通过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5、56侧的路径布线,而与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出端子连接。这样三对通信线116,从被配置于电源线113、114的布线路径的内侧的通信控制IC63,以被电源线113、114夹着的布线路径延伸,而被连接于各通信用连接器57~59。因此,在基板61上,三对通信线116,以不与电源线113~115交叉的方式布线。
另外,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被设置于与第1边S1交叉的第2边S2,所以在基板61的与第1边S1在X方向上对置的第3边S3,不配置连接器。因此,能够将第1扫描装置20相对于连结单元40配置于向纵深方(与X方向相反侧的方向)深深插入的位置、即更接近电路基板60的位置。由此,如上所述,可缩短图像读取系统11的X方向的全长,实现紧凑化。
接下来,参照图8,对布线有通信线116的基板61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基板61为多层基板,由多个(在图8的例中为3个)基板层61A~61C构成。多对(在图8中仅图示一对)通信线116由形成于同一基板层61C的接地层120以及形成于其他的基板层61A、61B的接地层120包围。详细地说,一对通信线116,由形成于同一基板层61C的表面的接地层120从两侧夹着,且由以在层叠方向上与一对通信线116的形成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下侧的基板层61A、61B的表面或背面的多个接地层120从下侧包围。这样,在本例中,如图8所示,多对通信线116从三侧由多个接地层120包围。这样多对通信线116不与电源线111~115交叉。由此,来自电源线111~115的噪声难以叠加于通信线116中传送的信号和/或数据。
接下来,对图像读取系统11的作用进行说明。使用图像读取系统11时,将在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上连接了供电端子71A的电源适配器101的插入插头插入到商用交流电源100的插入口。这样如图6、图11所示,在图像读取系统11连接各线缆71~75。
操作第1扫描装置20与第2扫描装置30的各操作部23、35中的电源开关而接通电源。于是,通过电源适配器101将来自商用交流电源100的电源电压(例如100V)的电力转换为预定电压(例如24V)的直流的电力向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
在连结单元40的电路基板60中,从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的预定电压(例如24V)的电力通过电力分配部68分配为2个电力。即,被分配的预定电压(24V)的电力经由电源线111而从电源输出连接器56输出。另外,分配给从电源线111分支的电源线112的预定电压(24V)的电力通过第1降压电路64降压为预定电压(例如5V),该被降压后的预定电压的电力经由电源线113而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输出。
这样从电路基板60经由连接于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6、37间的电源线缆72,向平板型的扫描装置20供给24V的直流的电力。另外,从电路基板60经由连接于通信系统的连接器27、58间的通信线缆74,向馈纸型的扫描装置30供给5V/500mA的电力。
这样根据图像读取系统11,输入到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的电力,通过电路基板60内的电力分配部68被分配。而且,被分配的各电力从通信用连接器58经由通信线缆74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并且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经由电源线缆72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因此,需要连接于图像读取系统11的电源适配器101的个数为1个即可。即,与构成图像读取系统11的扫描装置20、30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的个数抑制为较少。
电源接通后,第1扫描装置20内的控制器80,在从通信用连接器27输入5V的电压时,识别通信用连接器27通过第1通信线缆74与连结单元40侧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连接。同样地,电源接通后,第2扫描装置30内的控制器90,在从通信用连接器38输入5V的电压时,识别通过第2通信线缆75与连结单元40侧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连接。以该连接为条件,各扫描装置20、30能够与PC102通信。
而且,用户在读取例如护照等比较厚的原稿(读取对象)时,使用平板型的扫描装置20。另外,用户在读取多张原稿时,使用馈纸型的扫描装置30,在原稿载置部34设置多张原稿D,使扫描装置30读取原稿D的图像。此时,扫描装置20,将被设置于原稿载置部34的多张原稿D一张一张地向主体31内输送而在其输送路径的中途通过读取部95读取图像。
例如即使在第1扫描装置20内产生短路(short),通过电路基板60内的过电流保护电路66,也可以避免过电流经由第1通信线缆74而流向第1扫描装置20。另外,例如即使在第2扫描装置30内产生短路(short),也可以通过电路基板60内的电阻元件67将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输出的电流限制为预定值(例如1~50mA的范围内的值),所以可避免过电流经由第2通信线缆75流向第2扫描装置30。另外,通过在被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电源线114的中途设置电阻元件67而将电流值限制为较小,即使不使用过电流保护电路66也能够通过使用简单的电阻元件67而避免在短路时过电流流向第2扫描装置30。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第1扫描装置20与第2扫描装置30经由连结单元40组装为一体的组装状态下,从设置于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受电部的一例)输入的电力,通过包括电源线111~113以及第1降压电路64的电力分配部68被分配。该被分配的各电力,从设置于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6以及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电力输出部的一例)向各扫描装置20、30输出。由此,与向多个扫描装置20、30的各自连接电源适配器101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在从电源向图像读取系统11的供电中使用的电源适配器101所需要的个数。
(2)电源输入连接器55(受电部的一例)能够接收电源适配器101将从商用交流电源100输入的交流转换为直流的电力。通过包含电源线111~113以及第1降压电路64的电力分配部68对所接收的直流的电力进行分配,将所分配的各电力从电源输出连接器56以及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电力输出部的一例)向各扫描装置20、30供给。因此,与扫描装置20、30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图像读取系统11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101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3)将由电路基板60分配的各电力向第1以及第2扫描装置20、30供给的2个连接器(第1电力输出部的第1连接器与第2电力输出部的第2连接器)具有具有供电功能的通信用连接器或电源输出连接器。通过电路基板60的电力分配部68分配的各电力,经由连接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的通信线缆74而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经由连接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电源线缆72而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由此,无需电源适配器101等电源系统部件的向第1以及第2扫描装置20、30的连接。由此,只要准备通信线缆74或电源线缆72,便能够向第1以及第2扫描装置20、30供给电力,与扫描装置20、30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图像读取系统11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101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4)将电路基板60的电力分配部68所分配的各电力向第1以及第2扫描装置20、30供给的2个连接器设为具有供电功能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第1连接器的一例)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第2连接器的一例)。经由连接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的通信线缆74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电力,经由连接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电源线缆72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电力。由于经由通信线缆进行供电的第1扫描装置20的存在,与扫描装置20、30的数量比较起来,能够将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101的数量抑制为较少,而且与在扫描装置20、30的各自上连接电源线缆和通信线缆的构成相比,能够将所需要的线缆的根数抑制为较少。
(5)在连结单元40具备:能够连接成可与作为主机装置的PC102通信的通信用连接器57、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电源输出连接器56和第2通信用连接器59。通过电路基板60的电力分配部68分配的一个电力经由连接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的通信线缆74而向第1扫描装置20供给。另外,所分配的其他的一个电力经由连接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电源线缆72而向第2扫描装置30供给。另外,经由通信线缆73而连接于连结单元40的通信用连接器57的PC102,能够经由与连结单元40所具有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连接的通信线缆74而与第1扫描装置20通信,能够经由被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通信线缆75而与第2扫描装置30通信。由此,通信路径也通过电路基板60被分配,所以不需要在PC102与扫描装置20、30间分别直接连接通信线缆。因此,可使线缆的根数相对地少。
(6)第1通信用连接器58向连接对象供给预定值(例如5V/100mA)以上的电力,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不向连接对象供给预定值以上的电力。在连结单元40与扫描装置20、30之间连接通信线缆74、75时,即使将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弄混而连接,也不会供给电力,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得知为误连接。另外,不需要在连结单元40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侧设置防止在经由被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通信线缆75连接的第2扫描装置30中由于任何的原因发生短路(short)时的过电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利用电阻元件67即可。
(7)将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相连的第1通信线缆74和将第2扫描装置30的连接通信用连接器38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相连的第2通信线缆75,为同种的线缆但长度不同。另外,在组装状态下,通信用连接器27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之间的第1距离D1和通信用连接器38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之间的第2距离D2不同。特别地,第1通信线缆74比第2通信线缆75短,第1距离D1比第2距离D2短。而且,第1通信线缆74的长度L1比第1距离D1长且比第2距离D2短。另外,第2通信线缆75的长度L2比第2距离D2长。由此,在将通信线缆74、75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27、58、38、59时,能够降低连接于弄混的连接器的误连接的发生频度。
(8)在将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之间的距离和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之间的距离中较短一方设为第3距离D3的情况下,使第1通信线缆74的长度L1比第3距离D3短(L1<D3)。由此,能够防止将第1通信线缆74连接于弄混的通信用连接器27、59间的误连接。
(9)在组装状态下,在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之间,通过使电路基板60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于连结单元40偏倚,在与电路基板60的偏倚一侧相反侧的侧方,存在空间S。由此,能够将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27、58间的第1通信线缆74收纳于空间S。因此,第1通信线缆74不会成为妨碍,能够避免例如在第1扫描装置20的盖22的开闭时将第1通信线缆74夹入的不良等。
(10)在基板61,将电源系统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组和通信系统的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组配置于分成各组的位置。而且,在基板61上,以电源线111、113~115和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多对通信线116不交叉的路径进行布线。由此,来自电源线113~115的噪声难以叠加于通信线116中传送的信号和/或数据,能够进行可信性高的通信。
(11)在基板61安装有:将从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的电源电压降压为预定电压而向通信用连接器58、59输出的第1降压电路64;和承担经由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通信的通信控制IC63。由此,能够向第1以及第2扫描装置20、30经由各通信用连接器58、59供给所需要的电压(例如5V)而利用于通信线缆74、75的连接的检测,而且能够在PC102与第1以及第2扫描装置20、30之间进行经由各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通信。
(12)在基板61,从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出端子延伸到通信用连接器57~59的组中的位于两端的两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的两根电源线113、114以包围连接通信控制IC63与通信用连接器57~59之间的三对通信线116以及通信控制IC63的路径布线。由此,能够在基板61上,将三对通信线116以不与电源线113、114交叉的方式布线。结果,容易避免来自电源线113、114等的噪声叠加于通过通信线116传送的信号和/或数据。
(13)在基板61,通信线116以被形成于基板61的接地层120包围的路径布线。由此,噪声难以叠加于在通信线116中传送的信号,能够进行可信性高的通信。
(14)基板61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具有由多个边S1~S4包围的预定形状(在本例中为矩形形状)。第2通信用连接器59被配置于在基板61的前后方向(X方向)上位于与第1扫描装置20相反侧的位置的第1边S1。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以连接方向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连接方向交叉(特别为正交)的朝向配置于基板61的与第1边S1交叉(在本例中特别为正交)的第2边S2。由此,能够使通信用连接器27、58接近而相对地缩短第1距离D1,而且能够将第1扫描装置20配置为深深插入到相对于连结单元40在X方向上更接近基板61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能够将图像读取系统11在X方向上小型化该接近的量。
(15)配置于作为基板61的长边的第1边S1的连接器的数量比配置于作为短边的第2边S2的连接器的数量多。由此,能够缩短图像读取系统11的基板61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全长,将图像读取系统11在X方向上小型化。
(16)电路基板60为电源输入连接器55对从电源适配器101输入的电力进行分配而向第1扫描装置20以及第2扫描装置30供给的构成,所以不需要针对各个扫描装置20、30连接电源适配器101。由此,能够将图像读取系统11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101的个数抑制为较少。
(17)在连结单元40,经由电源线缆72连接于第2扫描装置30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6和经由通信线缆75连接于第2扫描装置30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59彼此相邻地配置。由此,容易将电源线缆72与通信线缆75捆扎为1个。能够通过夹子构件49将例如电源线缆72与通信线缆75捆扎为2根而保留于连结单元40。
(18)连结单元40具备:组装有多个扫描装置20、30的对接部;输入电力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受电部的一例);将从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68;和输出被分配的各电力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以及电源输出连接器56。由此,在组装状态下,从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入的电力,通过电力分配部68被分配,该被分配的各电力从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以及电源输出连接器56向各扫描装置20、30输出。由此,不需要在各扫描装置20、30的各个上连接电源适配器101,能够将图像读取系统11所需要的电源适配器101的数量抑制为较少。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为以下那样的方式。
·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经由电源线缆72、76向2个扫描装置20、30双方供给电力的构成。连结单元40具有2个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1。电源输出连接器131与第1扫描装置2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26经由电源线缆76连接,电源输出连接器56与第2扫描装置3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37经由电源线缆72连接。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经由通信线缆74连接,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与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经由通信线缆75连接。而且,如图14所示,在连结单元40的电路基板60中,连接于电源输入连接器55的输出端子的电源线111被连接于作为第2连接器以及第2电源用连接器的一例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6,并且从电源线111分支的电源线117被连接于作为第1连接器以及第1电源用连接器的一例的电源输出连接器131。因此,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1都能够供给预定的电压(例如24V)。另外,第1降压电路64的2个输出端子分别经由电源线113、114而与通信用连接器58、59连接,在其中途设置有电阻元件67。因此,通信用连接器58、59能够输出预定电压(例如5V以下),但无法供给预定值(例如电压为5V/100mA)以上的电力。因此,电源电力的供给由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1承担,通信用连接器58、59使用于通信,能够仅供给经由通信线缆74、75的连接的与扫描装置20、30的连接的检测所需要的预定电压。
·如图15所示,连结单元40也可以是经由通信线缆74、75向2个扫描装置20、30的双方供给电力的构成。连结单元40具有电源输入连接器55以及通信用连接器57~59,不具有电源输出连接器。从连结单元40向第1扫描装置20的供电经由被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之间的通信线缆74进行。另外,从连结单元40向第2扫描装置30的供电经由被连接于通信用连接器59与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之间的通信线缆75进行。而且,如图16所示,连结单元40的电路基板6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的输出端子经由电源线111而连接于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入端子。另外,第1降压电路64的2个输出端子,分别经由电源线113、114与通信用连接器58、59连接,在各自的中途设置有过电流保护电路66。因此,2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具有电力供给功能。在该电路基板60中,电力分配部68由电源线111、113、114、第1降压电路64以及各过电流保护电路66构成。另外,也可以使通信用连接器58、59的供给电力不同。另外,该电路基板60通过通信用连接器58、59,构成“多个电力输出部”的一例。而且,通过第1通信用连接器58,构成“第1电力输出部”以及“第1连接器”的一例;通过第2通信用连接器59,构成“第2电力输出部”以及“第2连接器”的一例。
·经由连结单元40而组装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通过印刷而在纸等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打印机或复合机)。例如图17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41是2个扫描装置20、30与打印机150经由连结单元40组装为一体而构成。打印机150具有电源输入连接器151与通信用连接器152。另外,连结单元40具有2个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2。电源输出连接器132与打印机15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151经由电源线缆161而连接,电源输出连接器56与第2扫描装置3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37经由电源线缆72而连接。另外,第1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经由通信线缆74而连接,第2通信用连接器59与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经由通信线缆75而连接。而且,相对于图14所示的电路构成,连结单元40的电路基板60设置有电源输出连接器132来代替电源输出连接器131,通信用连接器133设置有1个余量。而且,第1降压电路64的2个输出端子,分别经由布线与通信用连接器59、133连接,在其中途设置有电阻元件67。因此,通信用连接器59、133不具有电源供给功能。另外,通过将电源输入连接器55与2个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2之间连接并在中途分支的电源线,构成电力分配部。
·在图17的构成中,也可以进而在电路基板60追加电源输出连接器131(图13、图14),向第1扫描装置20也经由电源线缆76(参照图13)供给电力。另外,在图17中,能够适当选择N个(其中N为3以上的自然数)图像形成装置中经由电源线缆进行电力供给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也可以是第1扫描装置20与打印机150两个,也可以是第2扫描装置30与打印机150两个。
·不限定于在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连接电源适配器101的构成。例如如图18所示,2个扫描装置20、30经由连结单元40而组装为一体。打印机150具有:电源输入连接器151、通信用连接器152和电源输出连接器153。电源适配器101被连接于打印机15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151。打印机150的电源输出连接器153与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出连接器55之间,通过电源线缆163而连接。打印机150将从电源输入连接器151输入的预定电压的电力从电源输出连接器153经由电源线缆163而向连结单元4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输出。连结单元40具有1个电源输出连接器56。电源输出连接器56与第2扫描装置30的电源输入连接器37经由电源线缆72而连接。另外,打印机150的通信用连接器152与通信用连接器133经由通信线缆162而连接。另外,通信用连接器58与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经由通信线缆74而连接,通信用连接器59与第2扫描装置30的通信用连接器38经由通信线缆75而连接。根据该构成,连结单元40也能够通过电路基板60的未图示的电力分配部将从打印机150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将所分配的各电力向多个扫描装置20、30分配。根据该构成,图像读取系统11不需要电源适配器。另外,将从电源适配器101供给的电力向连结单元40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于打印机150,也可以是第1扫描装置20或第2扫描装置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连结单元40向第1扫描装置20经由电源线缆而供给电力,向第2扫描装置30经由通信线缆而供给电力。在该情况下,电路基板,在图14所示的电路基板60中,形成为不设置电源输出连接器56,而将连接于第2通信用连接器59的电阻元件67置换为过电流保护电路66的电路构成即可。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58、图14中的电源输出连接器131配置于基板61的与第1边S1对置的靠近第1扫描装置20的第3边S3。
·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相对于主体21在宽度方向W上偏倚的方向也可以是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反侧(图7中的右侧)。在该情况下,将电路基板60配置于相对于连结单元40向图7中的左侧偏倚的位置即可。而且,将第1通信用连接器58配置于电路基板60的图7中的右侧的第4边S4(第2边的一例)即可。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使电路基板60相对于连结单元40在宽度方向W上偏倚的构成。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以大致从三侧包围通信控制IC63以及多对(三对)通信线116的路径对连接第1降压电路64的输出端子与两个通信用连接器58、59的2根电源线113、114进行布线的构成,以大致从两侧包围的路径布线。这样,电源线113、114只要是至少从两侧包围通信控制IC63以及通信线116的路径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1扫描装置20的通信用连接器27不相对于主体21在宽度方向W上偏倚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电路基板60上的电源输入连接器55与电源输出连接器56的配置位置相反。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将电源系统的连接器55、56与通信用连接器57~59配置于基板,但也可以将至少一个连接器以经由线缆等布线与基板61电连接的状态在离开基板61的位置安装于连结单元40。例如也可以将在连结单元40的背面露出的3个连接器55~57以离开基板61的状态安装于连结单元40。另外,例如也可以将连结单元40的所有的连接器55~59以离开基板61的状态安装于连结单元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在连结单元40配置电路基板60的朝向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电路基板60配置为安装面(表面)与高度方向Z平行的朝向(纵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1通信用连接器58配置于基板61的第1边S1。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第1通信用连接器58相对于基板61向与通信用连接器27相对于主体21偏倚的一侧相同侧偏倚。
·构成电路基板60的基板61也可以不是多层基板而是一层的基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接地层120形成于夹着一对通信线116的两侧和与形成于基板61的一面的一对通信线116的形成区域在基板6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基板61的另一面的区域,从三侧由接地层120包围一对通信线116。另外,也可以将一对通信线116形成于由多层基板构成的基板61的层间,从与夹着通信线116的基板61的面平行的两侧和在基板的层叠方向上夹着通信线116的两侧这四方通过接地层120包围形成于该层间的一对通信线116。
·在各实施方式中,通信线缆并不限定于USB通信线缆,也可以是其他的通信方式的通信线缆。例如也可以是IEEE1394线缆。在该情况下,在通信用连接器27、38、57~59,使用IEEE1394连接器。
·连结单元40的形状只要是将多个图像读取装置组装为一体的形状即可。也可以设为例如将底板46向前方延伸而将第1扫描装置20载置于底板46的构成。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第1扫描装置20配置于下级,将第2扫描装置30配置于上级,但也可以将上下级相反而配置。进而也可以将多个扫描装置20、30在宽度方向上横向并列配置。另外,也可以经由连结单元将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第2图像读取装置配置成各自的副扫描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朝向。总而言之,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只要以经由连结单元分别定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连接为一体即可。另外,在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至少一个中包含通过在纸等介质上印刷而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的情况下也同样。
·将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固定于连结单元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使用固定件以及紧固构件的紧固,也可以是使用卡扣(snap-fit)等卡止部的卡止。另外,只要能够将图像读取装置定位于连结单元,不必一定是固定,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连结单元的导向部仅将图像读取装置载置为在载置位置定位的状态的连结。在例如图1以及图6中的图像读取系统11中,也可以是不设置固定件53以及紧固构件54(参照图6)并且追加了限制第1扫描装置20向前方(X方向)移动的导向部的构成。另外,在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至少一个中包含通过在纸等介质上印刷而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的情况也同样。
·在图13以及图14的例中,也可以使能够从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1输出的电压不同。例如在第1扫描装置20与第2扫描装置30的驱动电压不同的情况下,与其配合地使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1的输出电压不同。例如,在电源线111、117中的至少一方的中途设置第3降压电路(未图示),使各电源输出连接器56、131的供给电力不同。在该情况下,通过电源线111、117以及第3降压电路,构成“电力分配部”的一例。
·图像读取系统也可以使多个平板型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对接而构成。另外,图像读取系统也可以使多个馈纸型的第2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对接而构成。
进而图像读取系统也可以是:使多个平板型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一个馈纸型的第2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对接的构成,或者使一个平板型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多个馈纸型的第2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对接的构成。另外,图像读取系统也可以是使多个平板型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多个馈纸型的第2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对接的构成。
·图像读取系统也可以是使包含平板型的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馈纸型的第2图像读取装置的N个(其中,N为3以上的自然数)图像形成装置经由连结单元对接的构成。在该情况下,N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除了第1图像读取装置与第2图像读取装置的其余,也可以是图像读取装置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图像读取装置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能够列举通过在纸等介质上印刷而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打印机或复合机)。
另外,也能够经由连结单元将多个印刷装置连接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
·作为对接部的一例的连结单元40的基板60的电力分配目的地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第1扫描装置20与第2扫描装置30。也可以设为例如多个第1扫描装置20或多个第2扫描装置30。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多个扫描装置横向并列配置而组装为一体。另外,电力分配目的地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扫描装置与打印机的组合。进而,电力分配目的地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多个打印机。
作为参照,本申请明确地包含2015年3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50050的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系统,是多个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连结而成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和所述连结单元,
所述连结单元具备:
输入电力的受电部;
将从所述受电部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以及
将通过所述电力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向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多个电力输出部,
所述多个电力输出部包括:第1电力输出部和第2电力输出部,
所述第1电力输出部具有第1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是经由通信线缆与第1图像读取装置连接的第1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第2电力输出部具有第2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是经由电源线缆与第2图像读取装置连接的电源输出连接器,
所述连结单元具备:
能够以能通信的方式与主机装置连接的主机通信用连接器;以及
第2通信用连接器,其经由通信线缆与所述第2图像读取装置连接,
所述第1通信用连接器向连接对象供给预定值以上的电力,
所述第2通信用连接器不向连接对象供给所述预定值以上的电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部经由电源适配器而接收电力,所述电源适配器将从电源输入的交流转换为直流而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单元,构成电路基板的基板在与组装于该连结单元的所述第1图像读取装置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图像读取装置并排的位置,以安装面与所述高度方向交叉的朝向配置,
所述基板具有由多个边包围的预定形状的板状,
所述第2通信用连接器在所述基板被配置于位于与所述第1图像读取装置相反侧的第1边,
所述第1通信用连接器在所述基板上在与所述第1边交叉的第2边,以连接方向与所述第2通信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朝向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单元,经由电源线缆与所述第2图像读取装置连接的所述电力输出部和经由通信线缆与所述第2图像读取装置连接的第2通信用连接器彼此相邻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为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和馈纸型的图像读取装置。
6.一种图像读取系统,是多个图像读取装置经由连结单元连结而成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和所述连结单元,
所述连结单元具备:
电路基板;
输入电力的受电部;
将从所述受电部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以及
将通过所述电力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向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多个电力输出部,
所述多个电力输出部包括:第1电力输出部和第2电力输出部,
所述第1电力输出部具有第1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为电源输出连接器,
所述第2电力输出部具有第2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为电源输出连接器,
在构成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以按各组分开的方式配置有:包含所述受电部与所述电力输出部的各连接器的电源系统的电源用连接器组、和通信系统的通信用连接器组,
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源用连接器以及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相连的各电源线和与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相连的各通信线以不交叉的路径布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电路基板的基板安装有:降压电路,其将从所述电源用连接器中的电源输入连接器输入的电源电压降压为预定电压而向所述通信用连接器中的包含成为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的连接对象的多个通信用连接器的两个以上的通信用连接器输出;和承担经由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电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布线有:连接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组中的位于两端的两个通信用连接器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子的两个电源线、和连接所述通信控制电路与所述通信用连接器组的多个通信线,从所述降压电路延伸的所述两个电源线以至少从两侧包围所述通信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多个通信线的路径被布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所述通信线以由形成于所述基板的接地层至少从三侧包围的布线路径被形成。
10.一种连结单元,是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中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多个图像读取装置组装的对接部;
输入电力的受电部;
将从所述受电部输入的电力分配为多个电力的电力分配部;以及
将通过所述电力分配部分配的各电力向所述多个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多个电力输出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50050 | 2015-03-12 | ||
JP2015050050A JP2016170281A (ja) | 2015-03-12 | 2015-03-12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連結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79112A CN105979112A (zh) | 2016-09-28 |
CN105979112B true CN105979112B (zh) | 2020-02-07 |
Family
ID=56888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27210.6A Active CN105979112B (zh) | 2015-03-12 | 2016-03-07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7821B2 (zh) |
JP (1) | JP2016170281A (zh) |
CN (1) | CN1059791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208610A (ja) * | 2016-05-16 | 2017-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65843B2 (ja) * | 2016-09-13 | 2019-0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リング型バスシステム |
JP6849378B2 (ja) * | 2016-10-11 | 2021-03-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59044B2 (ja) | 2016-10-11 | 2020-09-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21378B2 (ja) | 2016-10-11 | 2021-0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38922B2 (ja) | 2016-10-11 | 2021-03-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21377B2 (ja) | 2016-10-11 | 2021-0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0542168B2 (en) | 2016-10-11 | 2020-01-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7135326B (zh) * | 2017-04-11 | 2018-04-17 | 黄河科技学院 |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6498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馈纸式扫描装置 |
CN204031262U (zh) * | 2014-04-16 | 2014-12-17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独立平台式与馈送式扫描装置的事务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17679B1 (en) * | 1998-01-26 | 2016-09-21 | Apple Inc. | Method for integrating manual input |
US6903835B1 (en) * | 1998-09-18 | 2005-06-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6417937B1 (en) * | 1999-03-30 | 2002-07-0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tegrate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active transparency adapter |
EP2287777A1 (en) * | 2001-02-12 | 2011-02-23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rchitecture |
US7103760B1 (en) * | 2001-07-16 | 2006-09-05 | Billington Corey A | Embedded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vity system |
US7130088B2 (en) | 2002-05-01 | 2006-10-31 | Kodak Company | Retractable lamp for an improved document scanner paper path |
US20040044709A1 (en) * | 2002-09-03 | 2004-03-04 | Florencio Cabrer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data communication |
JP2006238287A (ja) * | 2005-02-28 | 2006-09-07 | Ricoh Co Ltd | 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24211B2 (ja) | 2005-03-11 | 2010-08-11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TW200729923A (en) * | 2006-01-26 | 2007-08-01 | Avision Inc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leading edge or image range of scanned image |
US20090051497A1 (en) * | 2006-03-09 | 2009-02-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Wireless ic tag, document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or |
JP4183717B2 (ja) * | 2006-04-06 | 2008-11-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7305108A (ja) * | 2006-04-12 | 2007-11-22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US7948663B2 (en) * | 2007-04-25 | 2011-05-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ocument transport |
US8587843B2 (en) * | 2007-05-07 | 2013-11-19 | Ricoh Company, Ltd. |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ight source used for image reading |
JP4871792B2 (ja) * | 2007-06-08 | 2012-02-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面編集装置、画面編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7843611B2 (en) * | 2007-07-18 | 2010-11-30 | Kuwait University | High speed flatbed scanner comprising digital image-capture module with two-dimensional optical image photo-sensor or digital camera |
CN201345562Y (zh) * | 2009-01-15 | 2009-11-11 | 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备援式电力系统输出架构 |
JP5479870B2 (ja) | 2009-12-07 | 2014-04-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
2015
- 2015-03-12 JP JP2015050050A patent/JP2016170281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3-07 CN CN201610127210.6A patent/CN10597911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US US15/065,690 patent/US966782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6498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馈纸式扫描装置 |
CN204031262U (zh) * | 2014-04-16 | 2014-12-17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独立平台式与馈送式扫描装置的事务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67821B2 (en) | 2017-05-30 |
JP2016170281A (ja) | 2016-09-23 |
CN105979112A (zh) | 2016-09-28 |
US20160269581A1 (en) | 2016-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9112B (zh)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连结单元 | |
US20130255989A1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 |
US11039026B2 (en) | Multipurpose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
JP2007235273A (ja) | 多機能装置 | |
JP5394155B2 (ja) | 電子機器及び接続確認方法 | |
US20200028301A1 (en) | Connector hold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 |
JP2008041798A (ja) | ケーブル保持構造及び配線構造並びに電子機器 | |
JP422175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 |
JP2003051683A (ja) | 電気ケーブル取り付け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 |
US903703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 substrate connected to electrical component through cable | |
JP49164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811766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drawable section with multiple electrical loads | |
US9948799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200511508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03803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連結ユニット | |
US2009007347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60259670A1 (en) | Bus coupling without plug connections for automation devices | |
US2009003402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524211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9069641A (ja) | ハーネスガイ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274306A (ja) | ハウジングケース、画像記録装置、組み付け方法 | |
JP6855265B2 (ja) | 電子機器の配線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34839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US880336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niversal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option unit | |
US10924618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