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1698A -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1698A
CN105961698A CN201610488292.7A CN201610488292A CN105961698A CN 105961698 A CN105961698 A CN 105961698A CN 201610488292 A CN201610488292 A CN 201610488292A CN 105961698 A CN105961698 A CN 105961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alkali
value
instant
process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82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亮
岳鹏翔
邵增琅
唐杏燕
王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ONGDIAN FOO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ONGDIAN FO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ONGDIAN FOO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ONGDIAN FO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882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61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1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1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取茶叶加水提取;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后浓缩;浓缩液经电渗析浓缩室吸收碱以提高pH值;再添加适量的碱提高pH值至所需值;静置氧化;氧化反应完成后再通过电渗析淡化室,脱除多余碱降低茶水pH值至所需值;后经杀菌和干燥后即得速溶茶。本发明通过电渗析工艺,先从上批茶水中吸收碱,后添加适量碱至所需pH值,等氧化完成后再通过电渗析脱除多余的碱给下批茶水,降低pH值至所需值,使碱在整个生产工艺中循环利用,大幅减少碱的使用量,省去了为中和多余碱而添加酸,可以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因添加的非茶类物质减少,所得速溶茶纯度更高、品质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速溶茶一般用水浸提茶叶,经过滤或离心、浓缩和干燥制成,能快速溶于水、没有茶渣且保持茶叶的特有风味的固体粉末,采用常规的加工方法,一般是什么样的茶原料加工出什么样的速溶茶,产品溶解到水中后澄清度相对较差。
中国专利ZL01118460.4公开了一种冷水可溶的耐酸速溶红茶粉及其制造方法,采用红茶叶在80~90℃下浸泡,所得到的茶提取液立即冷却至室温,经过粗滤、精滤后,采用膜浓缩或蒸发浓缩至高于20%的固形物含量,再添加NaOH或KOH将浓缩茶汁pH值调整至11~12后,在80~90℃下恒温30~4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添加柠檬酸将浓缩茶汁pH值调整至6~7,静置20~30分钟后进行离心,弃去沉淀,取浓缩茶汁澄清液,进行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即得到冷水可溶的耐酸速溶茶粉;中国专利CN200910026172.5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取茶叶,加水提取,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再浓缩,浓缩液加碱,调整pH值至8.0~11.5,静置,固液分离取液体部分,将氧气通入液体部分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液加酸,调整pH值至5.0~9.5,静置,固液分离取液体部分后干燥即得。可见现有技术中,为将绿茶、乌龙茶转化得到速溶红茶,提高速溶红茶的澄清度和耐酸性,已有采用调整茶水pH值进行氧化的方法,但通常都是先添加碱来提高茶水的pH,等反应完成后添加酸中和多余的碱来降低茶水的pH,造成添加酸、碱类辅料多,生产成本高,最终速溶茶产品纯度降低,影响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澄清度高、耐酸性好而添加酸、碱类辅料少的速溶红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取第一批茶叶,加水提取,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浓缩,得浓缩液加碱调节pH值至8.0~12后,静置氧化;
②将步骤②氧化后的茶水通入电渗析装置的淡化室,脱除多余的碱至电渗析装置的浓缩室,待淡化室的茶水pH值降至5.0~9.5排出淡化室的茶水;
③取第N批茶叶,加水提取,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浓缩,得浓缩液;
④将步骤③得到浓缩液通入电渗析装置的浓缩室,吸收上批茶水中多余的碱;
⑤取步骤④所得的茶水,添加适量的碱至茶水的pH值至8.0~12后,静置氧化;
⑥将步骤⑤氧化后得的茶水通入电渗析装置的淡化室,脱除多余的碱至电渗析装置的浓缩室,待淡化室的茶水pH值降至5.0~9.5排出淡化室的茶水;
⑦取第N+1批茶叶,重复步骤③~⑥;收集淡化室排出的茶水经杀菌干燥后即得速溶茶。
其中,N为2以上的正数。
其中,所述的茶叶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固液分离方法为离心或过滤。
其中,所述的加水提取,水的重量为茶叶重量的5~20倍,提取时间10~60分钟,提取温度80~95℃。
其中,所述的浓缩为反渗透膜浓缩或真空减压浓缩,经浓缩处理后所得的浓缩液的Brix糖度为5~30°(Brix糖度原主要用于蔗糖水溶液,它是指每100g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数。例如,Brix糖度为45°表示每100克溶液中含45g的固体材料)。
其中,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其中,步骤④吸碱和步骤⑥脱碱为同一台电渗析装置同步进行,将通氧氧化完成后茶水中多余的碱传递至下批需要加碱的茶水中。电渗析终点以将步骤⑥中茶水降至pH5.0~9.5为准。最后一批茶水经过步骤⑥时用清水吸收电渗析浓缩室内的碱。
其中,步骤④吸碱和步骤⑥脱碱采用的电渗析装置采用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使用电压50~250V,浓缩室和淡化室通入的茶水Brix糖度范围为5~30°。
其中,所述的静置氧化,氧化反应时间为10~60分钟,氧化反应温度50~85℃。
步骤⑦中,所述的杀菌为高温瞬时杀菌。
步骤⑦中,所述的干燥为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原材料可以为绿茶、乌龙茶或红茶,原材料来源丰富,易得。
2、本发明通过加碱碱化,调节pH值,进行氧化反应,可以有效地减少速溶茶中大分子物质的产生,防止浑浊与沉淀,提高茶液的澄清度和速溶红茶的冷溶性,制得的速溶茶能够完全溶于5℃的以上的水中。
3、本发明通过电渗析工艺,先从上批茶水中吸收碱,后添加适量碱至所需pH值,等氧化完成后再通过电渗析脱除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降低至所需pH值,使碱在整个生产工艺中循环使用,大幅减少碱的使用量,省去为中和多余碱而添加酸,可以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因添加的非茶类物质减少,所得速溶茶纯度更高、品质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取绿碎茶1000kg,加入13000kg的水,在90℃条件下提取30分钟,得到绿茶提取液,经碟式分离机和500nm孔径陶瓷膜过滤后,得到澄清透亮的滤液,将上述滤液经真空浓缩设备浓缩,得到Brix糖度为20°茶水浓缩液1300kg,将上述的绿茶浓缩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对比实验,每份650kg:
第一份直接添加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10,70℃下静置氧化反应45分钟后,添加一水柠檬酸调节pH为5.5,经过高温杀菌和喷雾干燥,得到169.74kg的速溶红茶。
第二份再均分5批,每批130kg:第一批直接添加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10,70℃下静置氧化反应45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5时结束;第二至第五批依次先通过电渗析装置浓缩端吸收上批茶水中的碱(绿茶浓缩液pH值由5.45升高至8.55~8.58),将吸收过碱的茶水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10,70℃下静置氧化反应45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化室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第5批即最后一批茶水脱除多余的碱至清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5时结束,最后收集所有脱碱至pH5.5的茶水,经过高温杀菌和喷雾干燥,得到132.75kg的高澄清度的速溶红茶。
表1实施例1的实验数据对比结果
感观 得速溶茶量kg 耗用碱量kg 耗用酸量kg
对比实验 所得速溶茶碱味较重 169.74 19.76 28.87
实施例1 所得速溶茶茶味纯正 132.75 7.11 0
实施例2:
取碎乌龙茶400kg,加入6000kg的水,在93℃条件下提取45分钟,得到乌龙茶提取液,经碟式分离机和500nm孔径陶瓷膜过滤后,得到澄清透亮的滤液,将上述滤液经真空浓缩设备浓缩,得到Brix糖度为18°茶水浓缩液620kg,将上述的乌龙茶浓缩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对比实验,每份310kg:
第一份直接添加氢氧化钠调整pH值为11,80℃下静置氧化反应60分钟后,添加一水柠檬酸调节pH为5.8,经过高温杀菌和喷雾干燥,得到71.83kg的速溶红茶。
第二份再均分5批,每批62kg:第一批直接添加氢氧化钠调整pH值为11,80℃下静置氧化反应60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8时结束;第二至第五批依次先通过电渗析装置浓缩室吸收上批茶水中的碱(乌龙茶浓缩液pH值由5.58升高至9.45~9.49),将吸收过碱的茶水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调整pH值为11,80℃下静置氧化反应60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第5批即最后一批茶水脱除多余的碱至清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8时结束,最后收集所有脱碱至pH5.8的茶水,经过高温杀菌和喷雾干燥,得到56.54kg的高澄清度的速溶红茶。
表2实施例2的实验数据对比结果
感观 得速溶茶量kg 耗用碱量kg 耗用酸量kg
对比实验 所得速溶茶碱味较重 71.83 6.44 13.7
实施例2 所得速溶茶茶味纯正 56.54 2.31 0
实施例3:
取红碎茶400公斤,加入8000kg的水,在85℃条件下提取60分钟,得到红茶提取液,经碟式分离机和500nm孔径陶瓷膜过滤后,得到澄清透亮的滤液,将上述滤液经反渗透膜浓缩,得到Brix糖度为10°茶水浓缩液1040kg,将上述的红茶浓缩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对比实验,每份520kg:
第一份直接添加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9.5,60℃下静置氧化反应30分钟后,添加一水柠檬酸调节pH为5.3,经过高温杀菌和冷冻干燥,得到67.5kg的速溶红茶。
第二份再均分5批,每批104kg:第一批直接添加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9.5,60℃下静置氧化反应30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3时结束;第二至第五批依次先通过电渗析装置浓缩室吸收上批茶水中的碱(红茶浓缩液pH值由5.52升高至8.25~8.28),将吸收过碱的茶水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9.5,60℃下静置氧化反应30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第5批即最后一批茶水脱除多余的碱至清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3时结束,最后收集所有脱碱至pH5.3的茶水,经过高温杀菌和冷冻干燥,得到53kg的高澄清度的速溶红茶。
表3实施例3的实验数据对比结果
感观 得速溶茶量kg 耗用碱量kg 耗用酸量kg
对比实验 所得速溶茶碱味较重 67.5 7.29 11.60
实施例3 所得速溶茶茶味纯正 53 2.62 0
实施例4:
取红碎茶、绿碎茶各400公斤,混合均匀后加入14400kg的水,在90℃条件下提取30分钟,得到混合茶提取液,经碟式分离机和500nm孔径陶瓷膜过滤后,得到澄清透亮的滤液,将上述滤液经真空浓缩设备浓缩,得到Brix糖度为20°茶水浓缩液1040kg,将上述的红茶浓缩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对比实验,每份520kg:
第一份直接添加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9.8,65℃下静置氧化反应30分钟后,添加一水柠檬酸调节pH为5.4,经过高温杀菌和喷雾干燥,得到135.47kg的速溶红茶。
第二份再均分5批,每批104kg:第一批直接添加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9.8,65℃下静置氧化反应30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4时结束;第二至第五批依次先通过电渗析装置浓缩室吸收上批茶水中的碱(浓缩液pH值由5.52升高至8.33~8.36),将吸收过碱的茶水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钾,调整pH值为9.8,65℃下静置氧化反应30分钟,然后通过电渗析装置淡水端脱出多余的碱至下批茶水中(第5批即最后一批茶水脱除多余的碱至清水中),脱至茶水pH值为5.4时结束,最后收集所有脱碱至pH5.4的茶水,经过高温杀菌和喷雾干燥,得到106.12kg的高澄清度的速溶红茶。
表4实施例4的实验数据对比结果
感观 得速溶茶量kg 耗用碱量kg 耗用酸量kg
对比实验 所得速溶茶碱味较重 135.47 15.2 23.21
实施例4 所得速溶茶茶味纯正 106.12 5.47 0

Claims (10)

1.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取第一批茶叶,加水提取,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浓缩,得浓缩液加碱调节pH值至8.0~12后,静置氧化;
②将步骤①氧化后的茶水通入电渗析装置的淡化室,脱除多余的碱至电渗析装置的浓缩室,待淡化室的茶水pH值降至5.0~9.5排出淡化室的茶水;
③取第N批茶叶,加水提取,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浓缩,得浓缩液;
④将步骤③得到浓缩液通入电渗析装置的浓缩室,吸收上批茶水中多余的碱;
⑤取步骤④所得的茶水,添加适量的碱至茶水的pH值至8.0~12后,静置氧化;
⑥将步骤⑤氧化后得的茶水通入电渗析装置的淡化室,脱除多余的碱至电渗析装置的浓缩室,待淡化室的茶水pH值降至5.0~9.5排出淡化室的茶水;
⑦取第N+1批茶叶,重复步骤③~⑥;收集淡化室排出的茶水经杀菌干燥后即得速溶茶。
其中,N为2以上的正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液分离方法为离心或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水提取,水的重量为茶叶重量的5~20倍,提取时间10~60分钟,提取温度80~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为反渗透膜浓缩或真空减压浓缩,经浓缩处理后所得的浓缩液的Brix糖度为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吸碱和步骤⑥脱碱在同一台电渗析装置同步进行,将氧化完成后茶水中多余的碱传递至下批需要加碱的茶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吸碱和步骤⑥中所用的电渗析装置,采用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使用电压50~250V,浓缩室和淡化室通入的茶水Brix糖度范围为5~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氧化,氧化反应时间为10~60分钟,氧化反应温度50~8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溶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⑦中,所述的杀菌为高温瞬时杀菌;所述的干燥为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
CN201610488292.7A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59616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8292.7A CN105961698A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8292.7A CN105961698A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1698A true CN105961698A (zh) 2016-09-28

Family

ID=5701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8292.7A Pending CN105961698A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6169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3A (zh) * 1994-09-03 1996-07-24 雀巢制品公司 速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201282716Y (zh) * 2009-01-08 2009-08-05 桂林金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 水资源可二次利用的糖水桔子罐头生产线
CN101518291A (zh) * 2009-04-02 2009-09-02 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4087360A (zh) * 2014-06-27 2014-10-08 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资源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方法
CN104642602A (zh) * 2013-11-16 2015-05-27 周国萍 快速冲泡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5533044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广东国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铁皮石斛的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3A (zh) * 1994-09-03 1996-07-24 雀巢制品公司 速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201282716Y (zh) * 2009-01-08 2009-08-05 桂林金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 水资源可二次利用的糖水桔子罐头生产线
CN101518291A (zh) * 2009-04-02 2009-09-02 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4642602A (zh) * 2013-11-16 2015-05-27 周国萍 快速冲泡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4087360A (zh) * 2014-06-27 2014-10-08 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资源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方法
CN105533044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广东国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铁皮石斛的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1016B (zh) 茶花功能性速溶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8291B (zh) 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1580557B (zh) 菊苣根中提取菊粉的制备工艺
CN101671378B (zh) 一种利用真空低温提取分离甜菊糖苷的方法
CN106380592A (zh)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ε‑聚赖氨酸及其盐酸盐的方法
CN103098968B (zh) 制糖物料制造营养糖的方法
CN103300185B (zh) 一种低苦涩味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5061249B (zh) 一种茶氨酸的提取方法
CN104543150A (zh)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170481C (zh) 一种速溶红茶粉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34693A (zh)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02557970B (zh) 一种无水甜菜碱的制备方法
US20210352943A1 (en) Sweetening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10968470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rubusoside
CN107628944B (zh) 从百香果果壳中提取低酯果胶和柠檬酸钙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15096B (zh) 一种高亮度速溶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961698A (zh) 一种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10647B (zh) 一种红茶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205409475U (zh) 一种多级混合膜滤固体蔗汁加工装置
CN113164428A (zh) 红紫苏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11170989A (zh) 一种制备硫酸烟碱的方法
CN103159643B (zh) 一种l-谷氨酰胺发酵液全膜法提取工艺
CN114917265A (zh) 人参皂苷的提取方法
CN110590876B (zh) 一种高纯甜菊糖苷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4280A (zh) 从含有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母液中提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