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0313B - 电池管理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管理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40313B CN105940313B CN201480067206.4A CN201480067206A CN105940313B CN 105940313 B CN105940313 B CN 105940313B CN 201480067206 A CN201480067206 A CN 201480067206A CN 105940313 B CN105940313 B CN 1059403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detecting
- asic
- voltage
- switch
- battery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3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involving only voltage measur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4—Testing for continuit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维持电池组的电池单元之间的SOC平衡的同时,高精度地检测与电池组及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的断线。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用IC(1~4)经由多个电压检测线来检测构成电池组的进行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的各电压。多个电压检测用IC(1~4)从电池组接受电源提供来进行动作。多个电压检测用IC(1~4)之间通过通信线相连接,多个电压检测用IC(1~4)中的至少一个电压检测用IC与控制电路(7)相连接。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与多个电压检测用IC(1~4)中的不与控制电路(7)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1~3)相连接。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分别接通/断开向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的电流提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管理的电池管理装置以及具备该电池管理装置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正在逐渐普及。在这些车辆中,作为关键设备而搭载有二次电池。作为车载用二次电池,主要普及了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预计今后会加速普及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常用区域和禁止使用区域接近,因此相比于其它种类的电池需要更严格的电压管理。在使用将多个锂离子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的情况下,设置有用于检测各电池单元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在电池单元的数量多的情况下,使用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使用于充放电控制和单元电压的均等化控制等。
通常设计成从电池组提供多个电压检测电路的电源。若设计成多个电压检测电路从电池组以外接受电源提供则电路规模会增大。下面在本说明书中,以从电池组提供多个电压检测电路的电源为前提。
电池组的电压检测线的断线检测是系统的故障检测的必需项目。对电压检测线中的不流通电流的电压检测线进行断线检测是困难的。在对多个电压检测电路进行级联连接的情况下,将邻接的两个电压检测电路的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电路的接地端子与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电路的电源端子相连接,将该邻接的两个电压检测电路的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电路同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电路的公共节点连接于对应的电池单元之间的节点来进行固定。
在该情况下,电流从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电路流向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电路。根据该电流的值不同,存在与上述的电池单元之间的节点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中流通的电流变得非常少的情况。在该状态下,即使该电压检测线发生了断线,所检测出的电压值也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难以检测该电压检测线的断线。对此,提出了通过调整邻接的电压检测电路之间的阻抗比来增大该电压检测线的两端的电位差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如上所述那样破坏邻接的电压检测电路之间的电流平衡,则能够容易地检测与上述的电池单元之间的节点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的断线。然而,容易失去向负荷电流大的电压检测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池单元与向负荷电流小的电压检测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池单元之间的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平衡。
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压检测电路被用于与微型处理器等控制电路进行通信。与控制电路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电路的消耗电流比不与控制电路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电路的消耗电流大。由此,向与控制电路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池单元的负荷变大,容易失去电池单元之间的SOC平衡。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在维持电池组的电池单元之间的SOC平衡的同时,高精度地检测与电池组及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的断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电池管理装置具备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用IC,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经由多个电压检测线来检测构成电池组的进行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的各电压。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从所述电池组接受电源提供来进行动作,使邻接的两个电压检测用IC的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的接地电位与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的电源电位相同,该邻接的两个电压检测用IC的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同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的公共节点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的对应的节点通过所述电压检测线相连接。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之间通过通信线相连接,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中的至少一个电压检测用IC通过通信线而与控制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本电池管理装置还具备:虚拟电阻,其与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中的不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相连接;以及开关,其接通/断开向该虚拟电阻的电流提供。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中的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上不连接虚拟电阻和接通/断开向该虚拟电阻的电流提供的开关。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维持电池组的电池单元之间的SOC平衡的同时,高精度地检测与电池组及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的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应用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开关~第三开关的开关动作控制的情况下的第一ASIC~第四ASIC的消耗电流的变化的图。
图4是表示应用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开关~第三开关的开关动作控制的电源装置的电路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电源装置100具备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电池组、多个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电路7。在下面的说明中,设想将锂离子电池单元用作电池单元。锂离子电池单元的代表电压根据材料而略有不同,但是通常被设计为3.0V~5.0V的范围。在本说明书中,以将二十四个锂离子电池单元串联而构成的电池组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该串联数是为了便于进行说明的一个例子。关于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V)、电动汽车(EV)的电池,200V以上为主流,很多情况下将六十个以上的锂离子电池单元串联起来使用。
多个ASIC是级联连接的。一个ASIC所能够管理的单元数是有限的,在将大量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的情况下,将多个ASIC级联连接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说明将四个至少能够管理六个电池单元的ASIC级联连接来使用的例子。即,第一ASIC 1管理第一电池单元V1~第六电池单元V6,第二ASIC 2管理第七电池单元V7~第十二电池单元V12,第三ASIC 3管理第十三电池单元V13~第十八电池单元V18,第四ASIC 4管理第十九电池单元V19~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
第一ASIC 1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1和第一电源电路12。第二ASIC 2包括第二电压检测电路21和第二电源电路22。第三ASIC 3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电路31和第三电源电路32。第四ASIC 4包括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和第四电源电路42。
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经由多个线束5(以下称为电压检测线)来检测进行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单元V1~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的各电压。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1通过电压检测线分别同第一电池单元V1的高电位侧的节点、第一电池单元V1与第二电池单元V2之间的节点、第二电池单元V2与第三电池单元V3之间的节点、第三电池单元V3与第四电池单元V4之间的节点、第四电池单元V4与第五电池单元V5之间的节点、第六电池单元V6与第七电池单元V7之间的节点相连接并检测各个节点电位。第二电压检测电路2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也同样地通过电压检测线与对应的各节点相连接并检测各个节点电位。
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从该电池组接受电源提供来进行动作。在车载用途中,也能够从辅机用的电池(通常为12V系统)接受电源提供,但是从电源起的布线变长而损耗变大。另外,电路规模也增大。因此,一般设计成从存在于附近的作为管理对象的电池组获取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电源。例如,在第一ASIC 1中,将同第一电池单元V1的高电位侧的节点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作为电源提供线,将同第六电池单元V6与第七电池单元V7之间的节点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作为接地线。因而,第一电池单元V1~第六电池单元V6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电压被提供到第一ASIC 1。第二电压检测电路2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也同样地从对应的电池单元被提供电源电压。
在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级联连接中,通过通信线L1~L3将邻接的ASIC相连接。与此同时,将邻接的两个ASIC的高压侧的ASIC的接地端子与低压侧的ASIC的电源端子相连接。若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各负荷理想地相等,则各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中流通的电流也相等。
邻接的两个ASIC的高压侧的ASIC的接地电位与低压侧的ASIC的电源电位的公共节点N2、N4、N6同电池单元之间的对应的节点N1、N3、N5相连接。由此,能够使各ASIC的电源电位和接地电位稳定。根据该结构,邻接的ASIC彼此共用一部分布线来作为公共的布线。具体地说,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将第六电池单元V6与第七电池单元V7之间的节点N1同第一ASIC 1的接地电位与第二ASIC 2的电源电位的公共节点N2相连接的布线、即电压检测线GND1成为两个ASIC的公共布线。
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中的第一电源电路12~第四电源电路42基于被输入的电源电压来生成所设定的值(例如3V~5V)的恒压。被输入的电源电压例如为24V。在第一电源电路12~第四电源电路42中,能够使用DC-DC转换器、三端稳压器等。由第一电源电路12~第四电源电路42生成的电压被提供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并被用作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的电源电压。
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之间(更具体地说,邻接的ASIC之间)分别通过通信线L1~L3相连接,构成为能够相互进行通信。另外,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中的至少一个ASIC经由绝缘接口6而与控制电路7相连接。在本说明书中,第四ASIC 4与控制电路7相连接。
绝缘接口6也可以是包括小型的变压器的结构。通过将通信信号设为脉冲调制方式,能够使该变压器的初级侧线圈与次级侧线圈之间电绝缘,并且进行电平移位。另外,绝缘接口6也可以是包括光电耦合器的结构。通过利用光信号对通信信号进行发送和接收,不采用复杂的调制方式就能够容易地实现电绝缘。另一方面,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之间分别经由非绝缘接口相连接。该非绝缘接口分别由经由电平移位电路的电布线构成。
控制电路7通过第四ASIC 4来获取由第一ASIC 1~第四ASIC 4检测出的第一电池单元V1~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的各电压值。控制电路7基于获取到的电压值来计算电池组的剩余容量(SOC)。另外,控制电路7参照获取到的电压值来进行单元电压的均等化控制等电池控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不关注单元电压的均等化,因此省略了与单元电压的均等化有关的电路结构来进行描述。另外,控制电路7当检测出任意的电池单元的异常或任意的电压检测线的断线时,向未图示的上级的控制装置通知故障探测信号。在车载用途的情况下,控制电路7经由CAN(Control Area Network:控制局域网)-BUS(总线)向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进行通知。控制电路7由CPU或逻辑电路、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
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中的第四ASIC 4是与控制电路7直接进行通信的ASIC,第一ASIC 1~第三ASIC 3是不与控制电路7直接进行通信的ASIC。第四ASIC 4经由通信线L4和绝缘接口6而与控制电路7相连接。如上所述,在绝缘接口6中使用变压器或光电耦合器等,因此由于与非绝缘接口之间的通信而消耗电流变大。因而,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变得比第一ASIC 1~第三ASIC 3的消耗电流大。
如上所述,如果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各负荷理想地相等,则各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中流通的电流也相等。但是,一般来说,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各负荷是不相等的,因此各ASIC的消耗电流之间也产生偏差。另外,由于具有非绝缘接口,因此第四ASIC 4的负荷比其它ASIC(第一ASIC~第三ASIC)的负荷大。因此,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变得比第一ASIC 1~第三ASIC 3的消耗电流大。由此,与第四ASIC 4相连接的第十九电池单元V19~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的负荷变得比与第一ASIC 1~第三ASIC 3相连接的第一电池单元V1~第十八电池单元V18的负荷大,会失去第一电池单元V1~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之间的SOC平衡。
对此,考虑到在不与控制电路7直接进行通信的第一ASIC 1~第三ASIC 3上连接用于消耗与绝缘接口6所消耗的电流相当的电流的虚拟(dummy)负载。在图1中,第一ASIC 1~第三ASIC 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
第一虚拟电阻R1并不连接于第一ASIC 1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而是连接于第一电源电路12的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第一电源电路12的输出电流被提供到第一虚拟电阻R1。由第一电池单元V1~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构成的电池组向电动机等负载放电,被充入从发电机、充电插头提供的电力、再生能量。各ASIC的电源电位和接地电位受到电池组的充放电的影响而发生变动。与此相对,第一电源电路12的输出电压为恒压,将第一虚拟电阻R1连接于第一电源电路12的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更能够抑制因电池组的充放电导致的电压变动。对于第二虚拟电阻R2和第三虚拟电阻R3,与第一虚拟电阻R1同样的理论也适用。
通过在第一ASIC 1~第三ASIC 3上连接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之间的负荷变得大致相等。由此,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之间的消耗电流也变得大致相等,邻接的两个ASIC的消耗电流当然也变得大致相等。
另一方面,在构成为邻接的两个ASIC的消耗电流大致相等的电源装置中,有时这两个ASIC的公共布线(例如电压检测线GND1)中不流通电流。在第一ASIC 1的负荷与第二ASIC 2的负荷相等的情况下,流过第一电池单元V1~第六电池单元V6的电流与流过第七电池单元V7~第十二电池单元V12的电流也变得相等。此时,第一ASIC 1与第二ASIC 2的公共布线(电压检测线GND1)中会流通流过第一电池单元V1~第六电池单元V6的电流和向第七电池单元V7~第十二电池单元V12流动的电流。这些电流的电流值大致相同,但是流动方向为相反的方向。因此,其结果是,成为公共布线(在此为将第一ASIC 1与第二ASIC 2之间的公共节点N2同第六电池单元V6与第七电池单元V7之间的节点N1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GND1)中不流通电流的状态。对于电压检测线GND2、电压检测线GND3,与电压检测线GND1同样的理论也适用。
在不流通电流的状态下进行电压检测线的断线检测是困难的。这是由于,在不流通电流的状态下,即使发生断线也难以从电压检测电路的端子看出其影响。作为其对策,可以考虑接通/断开与各电池单元相连接的恢复平衡用放电电路(未图示),有意地制造出向电压检测线(公共布线)流通电流的状态。恢复平衡用放电电路是用于使各电池单元的SOC均等化的电路,是使放电电流经由电压检测线流动的电路结构。因此,在使恢复平衡用放电电路动作的状态下,电压检测线中流通放电电流,因此能够检测电压检测线的断线。然而,由于流通该电流,会产生相应的能量损耗的浪费。另外,还存在在流通电流的检测定时以外无法进行检测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公共布线中不流通电流的状况是由于邻接的ASIC的消耗电流相等而引起的。因此,通过设为使邻接的ASIC的消耗电流之间具有偏差的结构,也能够有意地制造出向公共布线流通电流的状态。具体地说,可以考虑使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之间具有偏差。为了使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之间具有偏差,只要失去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之间的负荷平衡即可,但是当失去负荷平衡时,如上所述那样也会失去第一电池单元V1~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之间的SOC平衡。下面,说明兼顾了该相对立的SOC平衡的维持和电压检测线的断线检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图2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00是对图1的比较例所涉及的电源装置100追加了用于接通/断开向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的电流提供的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的结构。下面具体说明。
第一开关S1被插入到第一电源电路12的输出端子与第一虚拟电阻R1之间,第二开关S2被插入到第二电源电路22的输出端子与第二虚拟电阻R2之间,第三开关S3被插入到第三电源电路32的输出端子与第三虚拟电阻R3之间。在图2中,将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绘制在第一ASIC 1~第三ASIC 3之外,但是如果使用小型的半导体开关则也能够内置于ASIC。
控制电路7能够向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提供切换信号,来在任意的定时对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的各开关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7对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进行开关动作控制,使得各时间点的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负荷电流变得不均匀、且固定期间(例如1秒~几秒)内的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负荷电流之间是均衡的。下面,说明开关动作控制的实施例。
图3是表示应用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的开关动作控制的情况下的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的变化的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的各电阻值被设定成所产生的负荷电流是在第四ASIC 4中由于与控制电路7的通信而产生的负荷电流(以下称为追加负荷电流)的两倍。第四ASIC 4的追加负荷电流是仅在第四ASIC 4中追加地产生的消耗电流。
图3中左下斜线的区域表示通过使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1分别动作而稳定地产生的消耗电流Ic。该消耗电流Ic在全部的第一ASIC 1~第四ASIC 4中基本相同。第四ASIC 4的追加的消耗电流Ii是第四ASIC 4的追加负荷电流。
控制电路7以50%的占空比对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进行开关动作控制。在50%的占空比下,各开关的接通时间与断开时间相等。另外,控制电路7进行控制使得第一ASIC 1~第三ASIC 3中的邻接的两个ASIC的开关以180°的相位差进行开关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ASIC 1的第一开关S1与第二ASIC 2的第二开关S2以相反相位进行动作。即,进行控制使得一方处于接通状态时另一方为断开状态。第二ASIC 2的第二开关S2和第三ASIC 3的第三开关S3的关系也同样。
图4是表示应用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的开关动作控制的电源装置100的电路状态的图。如图4所示,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交替地接通/断开。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被控制为接通、第二开关S2被控制为断开的状态。在下一个周期中,第二开关S2被控制为接通、第一ASIC 1和第三ASIC 3被控制为断开状态,之后,这两个状态交替地切换。控制电路7每隔设定期间(例如1秒或2秒)对两个状态进行切换。
如图3所示,在开关接通的ASIC中,通过虚拟电阻消耗第四ASIC 4的追加的消耗电流Ii的两倍的电流。由于以使邻接的ASIC之间的接通期间不重叠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在第一ASIC 1的消耗电流增加的期间内第二ASIC 2的消耗电流不增加,相反地,在第二ASIC2的消耗电流增加的期间内第一ASIC 1的消耗电流不增加。第二ASIC 2与第三ASIC 3的关系也同样。
这样,虽然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之间时刻地产生偏差,但是在一个周期单位中第一ASIC 1~第四ASIC 4的消耗电流是相等的。因而,能够维持第一电池单元V1~第二十四电池单元V24之间的SOC平衡。另外,在各时刻,邻接的两个ASIC的消耗电流是不同的,因此能够使这两个ASIC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公共节点N2、N4、N6的电位变动为对应的电池单元之间的节点电位N1、N3、N5之上或之下。因而,能够向与该电池单元之间的节点N1、N3、N5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线GND1、GND2、GND3流通电流,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该电压检测线GND1、GND2、GND3的断线。另外,该电流是始终流动的,因此能够始终检测断线,能够消除无法检测断线的期间。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装置,能够构建不易失去电池单元之间的SOC平衡、易于检测电压检测线的断线的系统。另外,通过电池单元之间的均等化控制,能够使损耗的能量也止于最小限度。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这些各结构要素、各处理过程的组合能够存在各种变形例,并且这种变形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以下的例子:将虚拟电阻的消耗电流设定为与控制电路7直接进行通信的ASIC的追加的消耗电流的两倍,以50%的占空比来控制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关于这一点,即使将虚拟电阻的消耗电流设定为三倍、以33.3%的占空比来进行控制,也起到与上述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这样,能够对虚拟电阻的电阻值、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的占空比的组合进行各种设定。其中,优选的是,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的占空比为50%以下。当超过50%时,会产生邻接的两个ASIC之间的消耗电流相等的期间,在该期间难以检测电压检测线GND1、GND2、GND3的断线。
此外,在个别地设定第一虚拟电阻R1~第三虚拟电阻R3之间的电阻值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即使占空比超过50%也不产生邻接的两个ASIC之间的消耗电流相等的期间。即,只要设计成将电阻值大且开关的占空比大的ASIC与电阻值小且开关的占空比小的ASIC相邻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源装置100的用途,主要设想了车载用二次电池,但是不限于车载用途,也可以使用于固定型的蓄电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源装置;V1:第一电池单元;V2:第二电池单元;V3:第三电池单元;V4:第四电池单元;V5:第五电池单元;V6:第六电池单元;V7:第七电池单元;V8:第八电池单元;V9:第九电池单元;V10:第十电池单元;V11:第十一电池单元;V12:第十二电池单元;V13:第十三电池单元;V14:第十四电池单元;V15:第十五电池单元;V16:第十六电池单元;V17:第十七电池单元;V18:第十八电池单元;V19:第十九电池单元;V20:第二十电池单元;V21:第二十一电池单元;V22:第二十二电池单元;V23:第二十三电池单元;V24:第二十四电池单元;1:第一ASIC;11:第一电压检测电路;12:第一电源电路;R1:第一虚拟电阻;S1:第一开关;2:第二ASIC;21:第二电压检测电路;22:第二电源电路;R2:第二虚拟电阻;S2:第二开关;3:第三ASIC;31:第三电压检测电路;32:第三电源电路;R3:第三虚拟电阻;S3:第三开关;4:第四ASIC;41:第四电压检测电路;42:第四电源电路;R4:第四虚拟电阻;S4:第四开关;5:线束;6:绝缘接口;7:控制电路。
Claims (5)
1.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级联连接的多个电压检测用IC即电压检测用集成电路,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经由多个电压检测线来检测构成电池组的进行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的各电压,
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从所述电池组接受电源提供来进行动作,
使邻接的两个电压检测用IC的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的接地电位与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的电源电位相同,该邻接的两个电压检测用IC的高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同低压侧的电压检测用IC的公共节点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的对应的节点通过所述电压检测线相连接,
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之间通过通信线相连接,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中的至少一个电压检测用IC通过通信线而与控制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的控制电路相连接,
本电池管理装置还具备:
虚拟电阻,其与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中的不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相连接;以及
开关,其接通断开向该虚拟电阻的电流提供,
其中,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中的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上不连接虚拟电阻和接通/断开向该虚拟电阻的电流提供的开关,
所述虚拟电阻和开关不包括在用于参照电池单元的电压值来进行单元电压的均等化控制的电路结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电压检测用IC包括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基于被输入的电源电压来生成所设定的值的恒压,
对所述虚拟电阻提供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不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的开关进行开关动作,使得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的各时间点的负荷电流之间不均匀,且所述多个电压检测用IC在固定期间内的负荷电流之间均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电阻被设定成产生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电压检测用IC所产生的因与所述控制电路通信而产生的负荷电流的两倍的负荷电流,
不与所述控制电路直接进行通信的多个电压检测用IC的各开关以50%的占空比进行开关动作,且以与相邻的电压检测用IC的开关相差180°的相位进行开关动作。
5.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以及
对所述电池组进行管理的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55268 | 2013-12-10 | ||
JP2013255268 | 2013-12-10 | ||
PCT/JP2014/005766 WO2015087487A1 (ja) | 2013-12-10 | 2014-11-18 | 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40313A CN105940313A (zh) | 2016-09-14 |
CN105940313B true CN105940313B (zh) | 2019-09-24 |
Family
ID=5337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7206.4A Active CN105940313B (zh) | 2013-12-10 | 2014-11-18 | 电池管理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56653B2 (zh) |
JP (1) | JP6522513B2 (zh) |
CN (1) | CN105940313B (zh) |
WO (1) | WO20150874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56653B2 (en) * | 2013-12-10 | 2018-08-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
JP6821584B2 (ja) * | 2015-10-30 | 2021-01-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蓄電システム |
JP6540493B2 (ja) * | 2015-12-15 | 2019-07-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組電池制御装置 |
CN106208244B (zh) * | 2016-08-29 | 2019-05-07 | 杰华特微电子(张家港)有限公司 | 级联电路及其同步控制方法 |
CN111052533B (zh) * | 2017-08-29 | 2024-04-23 | 新唐科技日本株式会社 | 电压检测电路 |
KR102236384B1 (ko) | 2017-10-27 | 2021-04-05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밸런싱을 위한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팩 |
EP3829023A4 (en) * | 2018-07-25 | 2021-08-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
JP7022346B2 (ja) * | 2018-11-28 | 2022-02-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源システム |
CN109471032A (zh) * | 2018-12-06 | 2019-03-15 | 天津智行瑞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soc自适应滤波校准算法 |
CN113708466B (zh) * | 2021-10-25 | 2022-03-11 | 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和终端设备 |
TWI795149B (zh) * | 2021-12-28 | 2023-03-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電源模組及其供電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3371A (zh) * | 2001-05-17 | 2004-02-04 | ������������ʽ���� | 电池组的电压检测电路 |
JP2009232671A (ja) * | 2008-02-27 | 2009-10-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組電池の制御装置 |
JP2010025824A (ja) * | 2008-07-22 | 2010-02-04 | Denso Corp | 組電池組電池監視装置 |
JP2011007611A (ja) * | 2009-06-25 | 2011-01-13 | Yazaki Corp | 断線検出装置 |
WO2011135868A1 (ja) * | 2010-04-28 | 2011-11-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電力貯蔵装置、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CN102315669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电源装置 |
CN102347629A (zh) * | 2010-07-30 | 2012-02-0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 |
JP2012161182A (ja) * | 2011-02-01 | 2012-08-23 | Denso Corp | 電池監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56653B2 (en) * | 2013-12-10 | 2018-08-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
-
2014
- 2014-11-18 US US15/030,020 patent/US100566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18 WO PCT/JP2014/005766 patent/WO20150874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1-18 CN CN201480067206.4A patent/CN105940313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18 JP JP2015552297A patent/JP652251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3371A (zh) * | 2001-05-17 | 2004-02-04 | ������������ʽ���� | 电池组的电压检测电路 |
JP2009232671A (ja) * | 2008-02-27 | 2009-10-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組電池の制御装置 |
JP2010025824A (ja) * | 2008-07-22 | 2010-02-04 | Denso Corp | 組電池組電池監視装置 |
JP2011007611A (ja) * | 2009-06-25 | 2011-01-13 | Yazaki Corp | 断線検出装置 |
WO2011135868A1 (ja) * | 2010-04-28 | 2011-11-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電力貯蔵装置、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CN102315669A (zh) * | 2010-06-30 | 2012-01-1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电源装置 |
CN102347629A (zh) * | 2010-07-30 | 2012-02-0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 |
JP2012161182A (ja) * | 2011-02-01 | 2012-08-23 | Denso Corp | 電池監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22513B2 (ja) | 2019-05-29 |
JPWO2015087487A1 (ja) | 2017-03-16 |
CN105940313A (zh) | 2016-09-14 |
US10056653B2 (en) | 2018-08-21 |
US20160261007A1 (en) | 2016-09-08 |
WO2015087487A1 (ja) | 2015-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40313B (zh) | 电池管理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 |
EP3579327B1 (en) | Battery module equalization apparatus, and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including same | |
US9187000B2 (en) |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automobile | |
US2016030837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the charge of a plurality of energy storage modules | |
CN205810999U (zh) | 电池组及电池组件 | |
KR20180066611A (ko) |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 제어 장치 | |
JP2019092257A (ja) |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蓄電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209167457U (zh) | 使用电压分布的熔丝诊断装置 | |
WO2009043302A1 (en) | Multi-cell pro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 |
CN102396129A (zh) | 电池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5074484B (zh) | 电池管理系统 | |
CN108780928A (zh) | 电池管理系统 | |
CN102570777A (zh) | 串并联切换系统、电力供给装置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 |
US9487095B2 (en) |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 |
KR20120112066A (ko) | 보조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 |
CN108025691A (zh) | 车载用电源装置 | |
CN110546032A (zh) | 双电压电池 | |
JP6081165B2 (ja) | 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 | |
CN111491826A (zh) | 用于机动车的多电压电池组装置和车载电网 | |
US11289766B2 (en) |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unswitched high voltage power | |
US20220166227A1 (en) | Battery system | |
KR20210068895A (ko) | 스파크 방지 장치 | |
CN105406015A (zh) | 一种串联成组型动力电池组 | |
US10128666B2 (en) | Battery module | |
KR101401861B1 (ko) | 고전압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자동차를 위한 컨버터 장치 및 상응하는 컨버터 장치를 포함하는 고전압 시스템의 작동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