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2326A -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2326A
CN105932326A CN201610440777.9A CN201610440777A CN105932326A CN 105932326 A CN105932326 A CN 105932326A CN 201610440777 A CN201610440777 A CN 201610440777A CN 105932326 A CN105932326 A CN 105932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agnesium
electrolyte
ion
m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07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荣初
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hai Cloud Co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hai Cloud Co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hai Cloud Co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hai Cloud Co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407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2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2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2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负极的制作→隔离层的制作→电解质的制作→正极导电剂的制作→正极材料的制作→正极成品的制作→电池制作→电池烘烤→电池注入电解液→电池化成;其中正极成品的制作包括搅拌,将含镁离子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按90:6‑4:4‑6的比例搅拌均匀→涂刷,将步骤①搅拌后的混合物双面涂刷在集流体上→烘干,将双面涂刷后的集流体放置在真空箱里烘干,烘干时间不于24小时,烘干温度控制在120℃→碾压→分切,分切成所需尺寸。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克服了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安全,避免了环境污染,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消费品、电动工具以及电动车的发展,市场对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现在使用的可充电池主要是Ni-Cd、铅酸、Ni-MH以及锂离子蓄电池,但前两种电池明显的缺点是含有有害元素Cd和Pb,严重污染环境;而锂离子电池仅适用于小容量储电,当容量大时,会由于锂特别的活泼性,锂离子电池用于大电流充放电时很容易在负极析出金属锂,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再者,锂在自然界中丰度没有镁大,居第27位,锂的化合价为+1,电离能为5.329V,锂价格相对较高,储量也不多,需要依赖进口六氟磷酸锂和进口隔离膜,六氟磷酸锂遇空气或水会分解有毒的氢氟酸,六氟磷酸锂技术一直都美日等其他国家垄断,国内无法技术合成,迫切需要廉价、安全、环保及高性能电池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使用的锂电池从理论上说存在安全问题。因为锂电池在充电时锂离子得到电子从正极中脱离出来通过隔离膜到达负极变为单质金属锂附吸和嵌在石墨晶格里,如果锂电池外壳因为某种原因(电池外壳质量或撞击损坏)导致与空气接触,金属锂很活泼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反应,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剧毒)也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剧毒并有腐蚀性),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锂电池用铜箔作负极集电极,需要用人造石墨涂覆在铜箔上,工艺步骤多,生产成本高,耗费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外壳上设置有负极、正极,负极和正极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采用多孔绝缘结构;
电池工作原理为,
①电池充电时,给正极高电平的电动势镁离子得到电子,从正极材料里出来由含镁离子的电解质传导通过多孔绝缘隔离层到达负极上变为单质金属镁并嵌入铝板中成为铝镁合金;正极由MgAB 分子变为AB型分子,即为充电过程;当镁与铝成为合金时,极为稳定,把铝镁合金放在氧气和水中也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②放电,由于镁外层为2个电子,很容易失去电子,通过外围让2 个电子从负极达到正极用电路完成,变成正离子由电解质传导通过多孔绝缘隔离层到达正极并与AB型分子结合为MgAB 分子,这个过程为放电;
③当镁电池过充电时,镁离子完全从正极脱离,正极材料变为AB分子,其结构相当稳定,镁离子达到负极变为单质金属镁与铝成为合金,铝镁合金更为稳定,没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④当镁电池过放电时,负极中的镁完全达到正极,与AB分子结合成为MgAB 分子,其分子结构稳定,没有安全问题。
包括以下步骤,
A)、负极的制作,负极采用铝板或铝镁合金板作为集电极;
B)、隔离层的制作,隔离层采用多孔绝缘结构,该结构不能通过电子但可以通过Mg+2的离子,让Mg能够携带+2电子通过隔离层,达到充放电的目的;
C)、电解质的制作,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化合物制作成胶质或固态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包括MgCl2、MgSO4、MgNO3、MgCO3等无机化合物,这种电解质遇空气或水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燃烧,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保安全,对人体友好,旧电池回收不会污染环境;
D)、正极导电剂的制作,正极采用人工合成,为了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掺入碳作包覆正极材料或掺入石墨烯作导电剂,增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增加Mg+2离子通导速度,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循环;
E)、正极材料的制作,正极材料分子为MgAB,A包含所有正的多价金属离子,多价金属离子包括Ni、Mn、Co等,B包含所有负的非金属离子以及酸根离子,非金属离子以及酸根离子包括氧、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等;
F)、正极成品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①搅拌,将含镁离子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按90:6-4:4-6的比例搅拌均匀;粘结剂采用水性粘结,型号为LA133;
②涂刷,将步骤①搅拌后的混合物双面涂刷在集流体上,控制涂刷厚度为180~200nm;集流体采用厚度为16nm的铝箔;
③烘干,将双面涂刷后的集流体放置在真空箱里烘干,烘干时间不于24小时,烘干温度控制在120℃;其中烘干温度从60℃开始,每升5℃,烘干时间不低于10分钟;
④碾压,碾压检测压实度为2.2;
⑤分切,分切成所需尺寸;
G)、电池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作成电池尺寸,将负极、正极、隔离膜分层叠片制作成所需的电池尺寸;
②引出极耳,将引出的极耳放入电池壳内;
③封闭电池外壳,焊接封闭好外壳,同时检测外壳焊接是否密封;
H)、电池烘烤,将制作好的电池放入真空烘箱,温度控制在105℃,烘烤时间不低于24小时;其中从60℃开始每升5℃,时间不低于10分钟;将温度降至40℃,通入氮气,取出电池;
I)、电池注入电解液,将电池注入100g/mAH电解液,电池倒放静置12小时,电解液完全浸透正极;
J)、电池化成,电池化成电压设置5V,电流为1/20mAH,时间为4小时;将电压设置4.8V,电流为1/10mAH,终止电流为1/20mAH,电池搁置24小时;再按0.2C充电,0.5C放电检测容量。
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
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
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化合物制作成胶质或固态电解质。
所述的步骤D)正极导电剂的制作中,掺入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导电剂。
所述的步骤E)正极的制作中,AB为可变多个化合价非金属离子或可变多个化合价的金属酸根离子的多价金属离子的盐。
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克服了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安全,避免了环境污染,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外壳上设置有负极、正极,负极和正极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采用多孔绝缘结构;电池工作原理为,①电池充电时,给正极高电平的电动势镁离子得到电子,从正极材料里出来由含镁离子的电解质传导通过多孔绝缘隔离层到达负极上变为单质金属镁并嵌入铝板中成为铝镁合金;正极由MgAB 分子变为AB型分子,即为充电过程;当镁与铝成为合金时,极为稳定,把铝镁合金放在氧气和水中也不会发生安全事故;②放电,由于镁外层为2个电子,很容易失去电子,通过外围让2 个电子从负极达到正极用电路完成,变成正离子由电解质传导通过多孔绝缘隔离层到达正极并与AB型分子结合为MgAB 分子,这个过程为放电;③当镁电池过充电时,镁离子完全从正极脱离,正极材料变为AB分子,其结构相当稳定,镁离子达到负极变为单质金属镁与铝成为合金,铝镁合金更为稳定,没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④当镁电池过放电时,负极中的镁完全达到正极,与AB分子结合成为MgAB 分子,其分子结构稳定,没有安全问题;包括以下步骤,A)、负极的制作,负极采用铝板或铝镁合金板作为集电极;B)、隔离层的制作,隔离层采用多孔绝缘结构,该结构不能通过电子但可以通过Mg+2的离子,让Mg能够携带+2电子通过隔离层,达到充放电的目的;C)、电解质的制作,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化合物制作成胶质或固态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包括MgCl2、MgSO4、MgNO3、MgCO3等无机化合物,这种电解质遇空气或水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燃烧,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保安全,对人体友好,旧电池回收不会污染环境;D)、正极导电剂的制作,正极采用人工合成,为了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掺入碳作包覆正极材料或掺入石墨烯作导电剂,增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增加Mg+2离子通导速度,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循环;E)、正极材料的制作,正极材料分子为MgAB,A包含所有正的多价金属离子,多价金属离子包括Ni、Mn、Co等,B包含所有负的非金属离子以及酸根离子,非金属离子以及酸根离子包括氧、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等;F)、正极成品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①搅拌,将含镁离子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按90:6-4:4-6的比例搅拌均匀;粘结剂采用水性粘结,型号为LA133;②涂刷,将步骤①搅拌后的混合物双面涂刷在集流体上,控制涂刷厚度为180~200nm;集流体采用厚度为16nm的铝箔;③烘干,将双面涂刷后的集流体放置在真空箱里烘干,烘干时间不于24小时,烘干温度控制在120℃;其中烘干温度从60℃开始,每升5℃,烘干时间不低于10分钟;④碾压,碾压检测压实度为2.2;⑤分切,分切成所需尺寸;G)、电池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①制作成电池尺寸,将负极、正极、隔离膜分层叠片制作成所需的电池尺寸;②引出极耳,将引出的极耳放入电池壳内;③封闭电池外壳,焊接封闭好外壳,同时检测外壳焊接是否密封;H)、电池烘烤,将制作好的电池放入真空烘箱,温度控制在105℃,烘烤时间不低于24小时;其中从60℃开始每升5℃,时间不低于10分钟;将温度降至40℃,通入氮气,取出电池;I)、电池注入电解液,将电池注入100g/mAH电解液,电池倒放静置12小时,电解液完全浸透正极;J)、电池化成,电池化成电压设置5V,电流为1/20mAH,时间为4小时;将电压设置4.8V,电流为1/10mAH,终止电流为1/20mAH,电池搁置24小时;再按0.2C充电,0.5C放电检测容量;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化合物制作成胶质或固态电解质;所述的步骤D)正极导电剂的制作中,掺入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导电剂;所述的步骤E)正极的制作中,AB为可变多个化合价非金属离子或可变多个化合价的金属酸根离子的多价金属离子的盐。
具体实施时,镁电池从理论上要比锂电池安全,镁电池的负极是铝板,电池充电时镁离子得到电子到达负极后变成金属单质镁与铝化为合金,这种铝镁合金即使在氧气中也不会有安全问题。
从环保方面来说,镁电池不用六氟磷酸锂(遇空气或水会分解有毒的氢氟酸)电解质,也不需要锂离子(锂资源也比较稀缺)的化合物;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镁是在地球的地壳中第八丰富的元素,约占2%的质量,亦是宇宙中第九多元素;镁的化合价为+2,电离能为7.646V,而锂在自然界中丰度没有镁大,居第27位,锂的化合价为+1,电离能为5.329V,锂离子只带一个电子,而镁离子可以带二个电子,从理论上说镁比锂更有开发的价值。
从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来说,镁电池的生产工艺要简单很多,从材料的价格看比锂电池更便宜,镁电池具有低成本、无毒害、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因而受到极大重视;镁电池能过充电,也能过放电,都不会引起安全问题,充放电的电压范围3V~4.8V,比锂电池电压更高,范围更宽。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镁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外壳上设置有负极、正极,负极和正极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采用多孔绝缘结构;
电池工作原理为,
①电池充电时,给正极高电平的电动势镁离子得到电子,从正极材料里出来由含镁离子的电解质传导通过多孔绝缘隔离层到达负极上变为单质金属镁并嵌入铝板中成为铝镁合金;正极由MgAB 分子变为AB型分子,即为充电过程;当镁与铝成为合金时,极为稳定,把铝镁合金放在氧气和水中也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②放电,由于镁外层为2个电子,很容易失去电子,通过外围让2 个电子从负极达到正极用电路完成,变成正离子由电解质传导通过多孔绝缘隔离层到达正极并与AB型分子结合为MgAB 分子,这个过程为放电;
③当镁电池过充电时,镁离子完全从正极脱离,正极材料变为AB分子,其结构相当稳定,镁离子达到负极变为单质金属镁与铝成为合金,铝镁合金更为稳定,没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④当镁电池过放电时,负极中的镁完全达到正极,与AB分子结合成为MgAB 分子,其分子结构稳定,没有安全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负极的制作,负极采用铝板或铝镁合金板作为集电极;
B)、隔离层的制作,隔离层采用多孔绝缘结构,该结构不能通过电子但可以通过Mg+2的离子,让Mg能够携带+2电子通过隔离层,达到充放电的目的;
C)、电解质的制作,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化合物制作成胶质或固态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包括MgCl2、MgSO4、MgNO3、MgCO3,这种电解质遇空气或水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燃烧,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保安全,对人体友好,旧电池回收不会污染环境;
D)、正极导电剂的制作,正极采用人工合成,为了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掺入碳作包覆正极材料或掺入石墨烯作导电剂,增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增加Mg+2离子通导速度,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循环;
E)、正极材料的制作,正极材料分子为MgAB,A包含所有正的多价金属离子,多价金属离子包括Ni、Mn、Co,B包含所有负的非金属离子以及酸根离子,非金属离子以及酸根离子包括氧、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
F)、正极成品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①搅拌,将含镁离子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按90:6-4:4-6的比例搅拌均匀;粘结剂采用水性粘结,型号为LA133;
②涂刷,将步骤①搅拌后的混合物双面涂刷在集流体上,控制涂刷厚度为180~200nm;集流体采用厚度为16nm的铝箔;
③烘干,将双面涂刷后的集流体放置在真空箱里烘干,烘干时间不于24小时,烘干温度控制在120℃;其中烘干温度从60℃开始,每升5℃,烘干时间不低于10分钟;
④碾压,碾压检测压实度为2.2;
⑤分切,分切成所需尺寸;
G)、电池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作成电池尺寸,将负极、正极、隔离膜分层叠片制作成所需的电池尺寸;
②引出极耳,将引出的极耳放入电池壳内;
③封闭电池外壳,焊接封闭好外壳,同时检测外壳焊接是否密封;
H)、电池烘烤,将制作好的电池放入真空烘箱,温度控制在105℃,烘烤时间不低于24小时;其中从60℃开始每升5℃,时间不低于10分钟;将温度降至40℃,通入氮气,取出电池;
I)、电池注入电解液,将电池注入100g/mAH电解液,电池倒放静置12小时,电解液完全浸透正极;
J)、电池化成,电池化成电压设置5V,电流为1/20mAH,时间为4小时;将电压设置4.8V,电流为1/10mAH,终止电流为1/20mAH,电池搁置24小时;再按0.2C充电,0.5C放电检测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电解质的制作中,电解质采用含镁离子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化合物制作成胶质或固态电解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正极导电剂的制作中,掺入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导电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正极的制作中,AB为可变多个化合价非金属离子或可变多个化合价的金属酸根离子的多价金属离子的盐。
CN201610440777.9A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Pending CN105932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0777.9A CN105932326A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0777.9A CN105932326A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2326A true CN105932326A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3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0777.9A Pending CN105932326A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232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210A (zh) * 2016-12-07 2017-03-15 辉能(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d箔材、含有该箔材的正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470940A (zh) * 2018-03-19 2018-08-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全有机镁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9861A (zh) * 2008-12-25 2009-05-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89680A (zh) * 2007-07-11 2010-03-31 索尼公司 含有镁离子的非水性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化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680A (zh) * 2007-07-11 2010-03-31 索尼公司 含有镁离子的非水性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化学装置
CN101439861A (zh) * 2008-12-25 2009-05-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努丽燕娜等: ""介孔硅酸锰镁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无机材料学报》 *
高秀玲等: ""合成温度对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MgCo0.4Mn1.6O4的影响"", 《电化学》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210A (zh) * 2016-12-07 2017-03-15 辉能(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d箔材、含有该箔材的正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470940A (zh) * 2018-03-19 2018-08-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全有机镁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0940B (zh) * 2018-03-19 2021-01-0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全有机镁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9887A (zh) 一种过渡金属磷酸盐包覆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
CN103904290B (zh) 水系锂离子电池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水系锂离子电池
CN101764258B (zh) 一种二次铝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0656A (zh) 一种导电聚合物包覆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746089A (zh)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9489B (zh) 一种高安全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CN101764253A (zh) 二次铝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7823B (zh)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7753A (zh) 快充高功率卷绕柱式锂离子电池
CN103107373A (zh) 电池
CN102130359A (zh)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41861A1 (zh) 电池、电池组和不间断电源
CN109449437A (zh) 一种环保型水系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170A (zh) 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04733785A (zh) 电池
CN104766971A (zh) 正极材料,含有正极材料的水系电池
CN101118978A (zh) 一种以FePO4/LixCn为电极对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563B (zh) 一种圆柱快充2000mAh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7634177A (zh) 一种表面金属氧化物涂层的磷酸铁锂复合电极
CN104112846A (zh) 一种高容量电动工具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32326A (zh) 一种镁电池的制备工艺
CN102569801B (zh) 具有复合纳米结构碳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5671363B (zh) 一种锑基合金材料及其应用
CN104362405A (zh) 一种降低非水性电解液锂空气电池充放电极化的方法
CN111463481A (zh) 一种复合准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全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