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7608A -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无线终端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无线终端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7608A
CN105917608A CN201480073425.3A CN201480073425A CN105917608A CN 105917608 A CN105917608 A CN 105917608A CN 201480073425 A CN201480073425 A CN 201480073425A CN 105917608 A CN105917608 A CN 105917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symbol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pus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34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7608B (zh
Inventor
桶谷贤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17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7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7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7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终端(1),其被配置为使得:(a)在要利用无线帧内的第一子帧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以及(b)在要利用无线帧内的第二子帧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于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这样例如可以便于以子帧为单位来调整编码后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位的冗余。

Description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无线终端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尤其涉及从无线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
背景技术
以下说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所使用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结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TDD)和上行链路发送的概要。此外,说明近来在3GPP版本12中所论述的增强的干扰减轻和业务自适应(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adaptation,eIMTA)。
首先说明LTE无线帧结构。在3GPP版本8及其后续版本(即,LTE)中,定义了两种无线帧结构。其中一种称为帧结构类型1,该帧结构类型1适用于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另一种称为帧结构类型2,该帧结构类型2适用于TDD。如图1所示,在类型1和类型2这两者的帧结构中,1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ms,并且1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在TDD的情况下,前5个子帧(#0~#4)和后5个子帧(#5~#9)统称为半帧。各个半帧的长度是5ms。1个子帧的长度是1ms。此外,1个子帧分割成2个时隙,这2个时隙各自具有0.5ms的长度。在正常循环前缀的情况下,1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针对上行链路为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针对下行链路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因而,1个子帧在时域中包括14个符号。
图2示出不仅考虑到时域而且还考虑到频域的无线资源。最小资源单位是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其中资源元素包括时域中的1个符号时间以及频域中的1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是15kHz。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是以2个连续资源块(子帧时间长度)为单位来进行的。1个资源块在时域中具有7个与半个子帧相对应的符号(0.5ms)并且在频域中具有12个子载波。
以下说明TDD LTE所支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结构(UL-DL结构)。在TDD LTE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子帧(UL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DL子帧)是在1个无线帧中共存的。各UL子帧是进行从无线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子帧,并且各DL子帧是进行从基站向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UL-DL结构提供1个无线帧中的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的不同的配置。
图3示出非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7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结构(UL-DL结构)。在图3中,“D”表示DL子帧,“U”表示UL子帧,并且“S”表示特定子帧。在半帧的第二个子帧中(即,在子帧#1和#6中)进行从下行链路发送(DL子帧)向上行链路发送(UL子帧)的切换。在进行从下行链路发送(DL子帧)向上行链路发送(UL子帧)的切换的情况下,配置特定子帧。特定子帧包括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不进行发送的保护期(guard period,GP)以及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pilot time slot,UpPTS)。在TDD LTE中,以无线帧周期(10ms)为单位来使用图3所示的UL-DL结构中的任何之一。
以下说明3GPP版本8及其后续版本(即,LTE)中从无线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发送。UCI可以包含与下行链路通信有关的控制信息。与下行链路通信有关的控制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CSI包含链路自适应所用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CQI),并且还包含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有关的反馈(即,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s,PMI)和秩指示(rank indicators,RI))。
在将UCI在没有针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分配无线资源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UCI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发送的。另一方面,在将UCI在针对PUSCH分配了无线资源的子帧中发送的情况下,UCI是在PUSCH上发送的。在3GPP版本8和9中,PUCCH不与PUSCH在同一子帧内发送。这是由于,如果在同一子帧内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则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峰值与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增大。具体地,在用于生成SC-FDMA信号(离散傅立叶变换展开OFDM(DFTS-OFDM)信号)的DFT展开之前将UCI复用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数据(即,包含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上。注意,在3GPP版本10及其后续版本中,定义了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的发送模式。然而,由于如上所述该发送模式使得PAPR增加,因此该发送模式通常仅适用于位于基站附近的少数无线终端。因此,在3GPP版本10及其后续版本中,相对于基站距离大的无线终端通常使用将UCI复用在UL-SCH数据上然后在PUSCH中发送的发送模式(也就是抑制PAPR的发送模式)。
图4示出用于将UCI(即,CQI/PMI、HARQ ACK/NACK和RI)连同UL-SCH数据符号一起复用在针对PUSCH所调度的资源元素上的处理的一个示例。注意,图4示出与包含14个符号和12个子载波的2个资源块相对应的168个资源元素。如图14所示,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41(即,解调参考符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ymbol,DMRS))配置在各时隙的第4个SC-OFDMA(DFTS-OFDM)符号上。如图4所示,编码后的CQI/PMI符号43配置在可用无线资源的开头以使得可以连续占用1个子载波的SC-FDMA符号。为了防止UL-SCH数据对于CQI/PMI发送被打断(punctured),UL-SCH数据的速率大致与CQI/PMI位匹配以使得可以在剩余的无线资源42中发送该UL-SCH数据。通过在信道交织器(channel interleaver)中打断UL-SCH数据来将编码后的HARQ ACK/NACK符号44配置在参考符号(RS)41的SC-FDMA符号旁。编码后的RI符号45与图4所示的HARQ ACK/NACK符号44是否实际存在于当前子帧中无关地配置在HARQ ACK/NACK符号44的位置旁。
基于PUSCH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即,调制阶次(Qm))以及偏移参数βCQI offset、βHARQ-ACK offset和βRI offset在无线终端中确定针对各CQI/PMI、HARQ ACK/NACK和RI所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偏移参数βCQI offset、βHARQ-ACK offset和βRI offset以半静态的方式设置在无线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上层信令(具体地,RRC建立过程)中。具体地,如非专利文献3的第8.6.3部分所述,为了向UE通知偏移参数βCQI offset、βHARQ-ACK offset和βRI offset,基站向UE发送与偏移参数的值相关联的索引ICQI offset、IHARQ-ACK offset和IRI offset的集合。
如非专利文献2的第5.2.2.6部分所述,使用以下等式(1)来确定进行PUSCH发送的情况下针对HARQ ACK/NACK和RI所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在以上等式(1)中,Q’是编码后符号的数量。O是HARQ ACK/NACK位或RI位的数量。MPUSCH sc是针对传输块所用的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NPUSCH-initial symb是针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所用的各子帧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的数量。MPUSCH-initial sc、C和Kr是根据针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所获得的参数。具体地,MPUSCH-initial sc是初始PUSCH发送时所分配到的子载波的数量,C是代码块的数量,并且Kr是代码块索引为#r的代码块大小。此外,βPUSCH offset是偏移参数,并且在HARQ ACK/NACK的情况下使用βHARQ-ACK offset,在RI的情况下使用βRI offset
此外,如非专利文献2的第5.2.2.6部分所述,使用以下等式(2)来确定进行PUSCH发送的情况下针对CQI/PMI所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在以上等式(2)中,Q’是编码后符号的数量。O是CQI位的数量。L是CQI/PMI所应用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位的数量。MPUSCH sc是针对传输块所用的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NPUSCH symb是当前子帧中的PUSCH发送所用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的数量。NPUSCH-initial symb是针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所用的各子帧的SC-FDMA符号的数量。QRI是当前子帧中所发送的秩指示位的数量。Qm是PUSCH所应用的调制方式中的各符号的发送位的数量。MPUSCH-initial sc、C和Kr是根据针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所获得的参数。具体地,MPUSCH-initial sc是初始PUSCH发送时所分配到的子载波的数量,C是代码块的数量,并且Kr是代码块索引#r的代码块大小。此外,βPUSCH offset是偏移参数,并且在CQI/PMI的情况下使用βCQI offset
无线终端基于以上等式(1)或(2)来确定上行链路信息信道(UCI)的信道编码中的HARQ ACK/NACK、RI和CQI/PMI各自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然后,无线终端根据以下等式(3)~(5)、基于PUSCH所分配到的调制阶次(Qm)和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来确定编码后的HARQ ACK/NACK位的数量、编码后的RI位的数量以及编码后的CQI/PMI位的数量。此后,无线终端基于所确定出的编码后的HARQ ACK/NACK位的数量、所确定出的编码后的RI位的数量和所确定出的编码后的CQI/PMI位的数量,针对HARQ ACK/NACK位、RI位和CQI/PMI位进行信道编码(即,循环重复(circular repetition)或重复编码(repetition coding))。
以下参考图5来说明非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的用于生成物理信道PUSCH的针对传输信道UL-SCH和UCI的处理。由于这里主要关注UCI的信道编码,因此省略以下内容的说明:针对UL-SCH数据位(传输块)的传输块CRC附着(transport block CRC attachment)、代码块分段(code block segmentation)和代码块CRC附着(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UL-SCH的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代码块级联。
信道编码单元501对CQI/PMI位进行信道编码并由此生成编码后的CQI/PMI位。信道编码单元502对RI位进行信道编码并由此生成编码后的RI位。信道编码单元503对HARQACK/NACK位进行信道编码并由此生成编码后的HARQ ACK/NACK位。信道编码单元501~503根据以上的等式(1)或(2)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确定编码后的UCI位的数量,然后根据编码后的UCI位的数量进行信道编码。
复用器504复用编码后的UL-SCH数据位和编码后的CQI/PMI位以使得如图4所示编码后的CQI/PMI符号43映射在可用无线资源的开头。
信道交织器505使复用器504的输出位、编码后的HARQ ACK/NACK位和编码后的RI位交织,以使得如图4所示HARQ ACK/NACK符号44和编码后的RI符号45在时域中配置在参考信号(RS)41周围。
加扰器506将信道交织器505的输出乘以加扰序列。调制器507将加扰后的位的块映射至调制后的符号并由此生成调制符号序列。资源元素映射器508将调制符号序列映射至针对PUSCH发送所分配的资源块中的资源元素。
SC-FDMA信号发生器509根据调制符号序列生成SC-FDMA信号。具体地,SC-FDMA信号发生器509对与1个子帧中所分配到的无线资源相对应的M个调制后的符号进行DFT展开,根据资源元素映射器508所进行的映射将DFT展开后的M个频域信号映射至子载波,然后通过进行N点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生成SC-FDMA信号(DFTS-OFDM信号)。注意,由于M通常小于N,因此将0插入至DFT输出信号直至达到IFFT(即,ODFM调制)的N子载波的大小为止。
以下说明3GPP版本12中所论述的eIMTA的概念及其操作的示例。根据3GPP版本8~11的定义,以半静态的方式来利用UL-DL结构。具体地,根据3GPP版本8~10的定义,针对各基站确定1个UL-DL结构,并且基站发送包含预定的UL-DL结构的下行链路广播信息。无线终端从基站接收该UL-DL结构并由此确定特定子帧是UL子帧还是DL子帧。然而,由于半静态的UL-DL结构无法跟随通信业务的急增或者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业务量的变化,因此指出了不能高效地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有鉴于此,在3GPP版本12及其后续版本中,论述了以短的间隔(例如,以10~80ms为间隔)来动态地切换UL-DL结构的操作。(自2013年12月起)该操作被称为工作项“eIMTA”并且当前正在进行讨论。
图6A示出应用了3GPP中所研究的eIMTA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在图6A的示例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宏小区基站601和小小区基站602。宏小区基站601具有覆盖区域(宏小区)611。小小区基站602的覆盖区域(小小区)612小于覆盖区域(宏小区)611,并且被覆盖区域(宏小区)611完全覆盖,或者与覆盖区域(宏小区)611至少部分地重叠。使用小小区基站602来卸载(offload)宏小区基站601的业务。
图6B示出在针对图6A所示的小小区基站602应用eIMTA的情况下UL-DL结构的变化的一个示例。在时间#1,小小区基站602使用与宏小区基站601相同的UL-DL结构#0。注意,假定宏小区基站601以半静态的方式使用该UL-DL结构#0。然后,在覆盖区域612中下行链路业务暂时增长的情况下,例如,小小区基站602在时间#2将UL-DL结构从结构#0改变为结构#1。因此,子帧#4和#9从UL子帧改变为DL子帧。因而,小小区基站602可以应对增长的下行链路业务。在覆盖区域612中的下行链路业务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小小区基站602在时间#3将UL-DL结构从结构#1改变为结构#2。因此,除子帧#4和#9以外,子帧#3和#8也从UL子帧改变为DL子帧。以这种方式,利用eIMTA技术,例如可以随着业务负荷的变化而动态地切换UL-DL结构。
说明3GPP中针对eIMTA的论述中所定义的2个子帧的概念以进行以下论述。其中一个子帧被称为固定子帧,其中在该固定子帧中,发送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是半静态且不变的。另一个子帧被称为可变子帧或珍贵子帧(valuable subframe),其中在该可变子帧或珍贵子帧中,发送方向如图6B的示例中那样是可变的。对于图6B的示例,子帧#0、#1、#2、#5、#6和#7是固定子帧,并且子帧#3、#4、#8和#9是可变子帧。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V8.9.0(2009-1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版本8)",2009年12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V8.8.0(2009-1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版本8)",2009年12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 V8.8.0(2009-09),"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版本8)",2009年9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研究了与应用eIMTA的情况下的干扰有关的问题。具体地,在如上所述使UL-DL结构发生动态改变的情况下,在可变子帧中,小区间干扰有可能会变得特别显著。这是由于,在可变子帧中,如图6B所示,发送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邻接基站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图6B的可变子帧(即,子帧#3、#4、#8和#9)中,从小小区基站602发送来的下行链路信号有可能会与宏小区基站601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发生干扰。换句话说,基站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水平在可变子帧中可能与在固定子帧中有所不同,具体地,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干扰水平在可变子帧中比在固定子帧中高。
以下是由于小区间干扰而发生的问题的一个示例。例如,针对UCI(CQI/PMI、HARQACK/NACK和RI)发送不使用HARQ重传机制。因而,在邻接基站(例如,小小区基站602)使用可变子帧的子帧中的基站(例如,宏小区基站601)在PUSCH上接收到UCI符号的情况下,UCI的接收质量可能会由于上述的小区间干扰而劣化。UCI的接收质量的劣化影响系统的优化并且可能引起系统吞吐量的下降。
注意,UCI的接收质量的劣化不仅会在应用eIMTA且在LTE TDD中使用可变子帧的情况下发生。在第一个示例中,可以考虑在邻接的2个基站中设置不同的UL-DL结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和另一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可以同时发生。在第二个示例中,邻接的2个基站的无线帧之间的同步不足。如果无线帧之间的同步不足,则即使邻接的2个基站使用相同的UL-DL结构,其中一个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和另一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也可以同时发生。在第三个示例中,可能存在来自其它系统的周期性干扰对各周期性无线帧内的特定子帧产生影响。在第三种情况下,上行链路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水平不仅对于TDD LTE中的各子帧而言有所不同而且对于FDD LTE中的各子帧而言也有所不同。
从以上可以看出,PUSCH上发送来的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对于各子帧而言可以根据该子帧是固定子帧还是可变子帧或者其它原因(例如,UL-DL结构的不同、无线帧之间的同步不足或者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而大不相同。然而,应注意,用以计算针对UCI(CQI/PMI、HARQ ACK/NACK或RI)所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方法是无论子帧如何而共通的。具体地,上述等式(1)和(2)中的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即,βCQI offset、βHARQ-ACK offset和βRI offset)所代入的值对于所有子帧而言是半静态设置的并且是共通的。因此,难以仅针对特定子帧中的UCI选择性地增加资源元素的数量(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因而难以仅提高特定子帧中的编码后的UCI位的冗余。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以子帧为单位来调整编码后的UCI位的冗余的方法、无线终端、基站和程序。根据说明书或附图的描述,其它目的或问题以及新颖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一方面,一种方法包括:(a)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以及(b)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在一方面,一种无线终端包括:处理器,用于生成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基站。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此外,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在一方面,一种方法包括:(a)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代入到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计算公式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中的第一值和第二值,或者发送分别表示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在一方面,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用于生成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终端。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代入到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计算公式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中的第一值和第二值,或者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分别表示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在一方面,一种程序包括使计算机执行以上方法中的任一方法的指令。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方面,可以提供一种便于以子帧为单位来调整编码后的UCI位的冗余的方法、无线终端、基站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的无线帧结构和子帧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一个子帧的无线资源网格的图;
图3是示出针对TDD LTE所定义的6个UL-DL结构的表;
图4是示出用于复用与针对PUSCH所调度的资源元素有关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无线终端所进行的针对传输通道UL-SCH和UCI的处理的图;
图6A是示出应用了eIMTA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B是示出应用了eIMTA的情况下的UL-DL结构的变化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所进行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9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应用了eIMTA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应用了eIMTA的情况下的UL-DL结构的变化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将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从基站发送至无线终端的过程的一个示例的顺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结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贯穿附图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应的要素并且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使得说明明确。
第一实施例
图7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例。该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例如语音通信、分组数据通信或它们两者等的通信服务。参考图7,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1和基站2。无线终端1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并将该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基站2。基站2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并将该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终端1。本实施例是基于无线通信系统是3GPP版本8及其后续版本(即,LTE)中的系统这一假设来进行描述的。具体地,无线终端1对应于支持LTE的用户设备(UE),并且基站2对应于eNodeB(eNB)。
以下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终端1所进行的用于计算针对UCI(CQI/PMI、HARQACK/NACK或RI)所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过程。无线终端1进行操作以在各周期性无线帧内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改变用以计算UCI(CQI/PMI、HARQ ACK/NACK或R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方法。具体地,在无线终端1将UCI(CQI/PMI、HARQACK/NACK或RI)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内发送的情况下,利用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此外,在无线终端1将UCI在同一无线帧的第二子帧内发送的情况下,利用不同于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
通过应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即使在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诸如UCI位的数量(O)和针对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MPUSCH sc)等的其它参数是相同的,也可以使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在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有所区分。如先前所述,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确定一个子帧中所发送的编码后的UCI位的数量,并且还确定通过信道编码(例如,循环重复或重复编码)所获得的UCI位的冗余。因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终端1可以便于以子帧为单位来调整编码后的UCI位的冗余。例如,无线终端1可以仅增加特定子帧(例如,第二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由此仅提高该特定子帧中的编码后的UCI位的冗余。
以下说明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多个示例。在第一个示例中,第一子帧可以是应用了eIMTA的情况下的固定子帧,并且第二子帧可以是应用了eIMTA的情况下的可变子帧。如先前所述,固定子帧是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或下行链路方向中的任何之一的子帧。另一方面,可变子帧是发送方向在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子帧。
注意,如参考图6A和6B根据以上说明可以理解的,在与基站2邻接的邻接基站使用可变子帧并且将UL子帧切换为DL子帧的情况下,基站2在从无线终端1接收到的UCI符号上所经历的来自邻接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干扰可能成问题。也就是说,可以不通过基站2而通过邻接基站来操作基于eIMTA的固定子帧和可变子帧。因此,在第一个示例中,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可以分别被视为不同于与无线终端1进行通信的基站2的邻接基站中所使用的固定子帧和可变子帧。
在第二个示例中,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是基站2在上行链路信号(特别是PUSCH上所发送的UCI符号)上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彼此不同的2个子帧。如先前所述,对于各子帧而言,PUSCH上所发送的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可能由于一些原因(例如,UL-DL结构的不同、无线帧之间的同步不足或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而大不相同。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不仅在TDD LTE中可能成问题,而且在FDD LTE中可能也成问题。因而,第二个示例不仅是针对TDD LTE的,而且是针对FDD LTE的。此外,由于上述的第一个示例是TDD LTE中特别关注的小区间干扰的特殊情况,因此第一个示例可以被视为第二个示例中所包括的一个特定示例。
在与第一无线帧和第二无线帧有关的上述第一个示例中,第一计算方法和第二计算方法优选被定义使得可变子帧(或邻接基站中的可变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大于固定子帧(或邻接基站中的固定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在与第一无线帧和第二无线帧有关的上述第二示例中,第一计算方法和第二计算方法优选被定义为使得PUSCH上所发送的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相对高的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与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相对低的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相比更大。无线终端1由此可以在可变子帧或者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高的子帧中使用较大数量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资源元素)。因此,无线终端1可以提高可变子帧或者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高的子帧中的UCI位的冗余,由此提高UCI位的接收质量。换句话说,即使在UCI符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在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有所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的UCI位的接收质量的变动。
注意,基站2可以以子帧为单位来估计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并且基于该上行链路干扰水平来区分子帧。然后,基站2可以基于该干扰水平以子帧为单位来确定用于获得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已知的干扰电力估计算法来进行上行链路信号所经历的干扰的水平的估计。此外,在TDD LTE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与从无线终端1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有关的CQI来进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干扰的水平的估计。
以下说明第一计算方法和第二计算方法的多个示例。在非专利文献2中定义了如等式(1)和(2)所示的用于获得UCI(CQI/PMI、HARQ ACK/NACK或R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资源元素的数量)的计算公式。因而,为了使现有基站和无线终端的规格变化的影响最小化,优选修改等式(1)和(2)以使得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在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计算方法和第二计算方法优选使用相同的计算公式(即,等式(1)或(2))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注意,然而,第二计算方法代入等式(1)或(2)中的βPUSCH offset的值不同于第一计算方法代入βPUSCH offset的值。具体地,通过在同一无线帧内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使用不同的βPUSCH offset的值,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公式(即,等式(1)或(2))在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容易地区分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1)的计算所使用的βPUSCH的值表示为βPUSCH offset 1或β1。同样地,将第二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2)的计算所使用的βPUSCH的值表示为βPUSCH offset 2或β2。βPUSCH offset 11)和βPUSCH offset 22)可以通过以下等式(6)或(7)而关联。等式(6)和(7)中的ΔβPUSCH offset可以是小区中的所有无线终端共通的共通值或者可以是各无线终端专用的UE专有值或专用值。
β o f f s e t 2 P U S C H = β o f f s e t 1 P U S C H × Δβ o f f s e t P U S C H ... ( 6 )
β o f f s e t 2 P U S C H = β o f f s e t 1 P U S C H + Δβ o f f s e t P U S C H ... ( 7 )
作为特定示例,考虑将βPUSCH offset 22)的值设置为βPUSCH offset 11)的值的两倍的情况。根据等式(6)的定义,ΔβPUSCH offset=2。在这种情况下,如从等式(1)和(2)可以明显看出,作为通用原则(即,除非超过4·MPUSCH sc),第二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2)是第一子帧中的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1)的两倍。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终端1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8假定应用了eIMTA的情况。在步骤S11中,无线终端1判断当前子帧是否是可变子帧(或邻接基站中的可变子帧)。在当前子帧是固定子帧的情况下(步骤S11为否),在步骤S12中无线终端1通过使用等式(1)或(2)以及固定子帧所用的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 1(β1)来计算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1)。另一方面,在当前子帧是可变子帧的情况下(步骤S11为是),在步骤S13中无线终端1通过使用公式(1)或(2)以及可变子帧所用的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 2来计算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2)。
图9A和9B示出针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eIMTA的示例。如图9A所示,基站2具有覆盖区域21并且在该覆盖区域21内与无线终端1进行通信。基站3是基站2的覆盖区域21内所配置的小小区基站,并且具有小于覆盖区域21的覆盖区域31。在图9A中,针对基站3应用eIMTA,并且基站3动态地改变其UL-DL结构。
图9B示出基站2和3在特定时间点的UL-DL结构以及无线终端1所使用的用于计算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的贝塔偏移βPUSCH offset。在图9B的示例中,基站2使用UL-DL结构#0,并且基站3使用UL-DL结构#2。因而,在子帧#3、#4、#8和#9中,并行进行从无线终端1到基站2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及基站3所进行的下行链路发送。基站3的子帧#0、#1、#2、#5、#6和#7是固定子帧。基站3的子帧#3、#4、#8和#9是可变子帧。无线终端1通过使用固定子帧所用的贝塔偏移βPUSCH offset 1(β1)来计算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1)以在子帧#2和#7(对应于基站3中的固定子帧中的一部分)的PUSCH上发送UCI。另一方面,无线终端1通过使用可变子帧所用的贝塔偏移βPUSCH offset 2(β2)来计算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2)以在子帧#3、#4、#8和#9(对应于基站3中的可变子帧)的PUSCH上发送UCI。
以下说明将2个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 1(β1)和βPUSCH offset 2(β2)从基站2发送到无线终端1的过程。图10是示出β1和β2的通知过程的一个示例的顺序图。在图10的示例中,基站2在RRC建立(RRC Setup)过程期间向无线终端1发送β1和β2的值或者分别表示β1和β2的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在步骤S21中,无线终端1将RRC连接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发送至基站2。在步骤S22中,基站2响应于该RRC连接请求消息而发送RRC建立消息。步骤S22中的RRC建立消息表示分别表示β1和β2的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在步骤S23中,无线终端1根据RRC建立消息建立RRC连接并且将RRC建立完成(RRC setup complete)消息发送至基站2。
例如,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可以包含在RRC建立消息的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信息内的pusch-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中。现有的pusch-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包含betaOffset-ACK-Index、betaOffset-RI-Index和betaOffset-CQI-Index。betaOffset-ACK-Index、betaOffset-RI-Index和betaOffset-CQI-Index分别表示βHARQ-ACK offset、βRI offset和βCQI offset。另一方面,代替betaOffset-ACK-Index或者除betaOffset-ACK-Index以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修改后的pusch-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可以包含betaOffset-ACK-Index1和betaOffset-ACK-Index2。betaOffset-ACK-Index1表示与β1相关联的第一索引,并且betaOffset-ACK-Index2表示与β2相关联的第二索引。同样地,代替betaOffset-RI-Index或者除betaOffset-RI-Index以外,修改后的pusch-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可以包含betaOffset-RI-Index1和betaOffset-RI-Index2。此外,代替betaOffset-CQI-Index或者除betaOffset-CQI-Index以外,修改后的pusch-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可以包含betaOffset-CQI-Index1和betaOffset-CQI-Index2。
注意,图10的示例仅是β1和β2的通知过程的一个示例。在另一示例中,基站2可以通过使用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将β1和β2的值或者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发送至无线终端1。
此外或可选地,基站2可以将等式(6)或(7)所定义的ΔβPUSCH offset连同βPUSCH offset 1(β1)的值或者相应的第一索引一起发送至无线终端1。ΔβPUSCH offset可以是对于小区内的所有无线终端共通的值或者可以是各无线终端专用的UE专有值或专用值。在ΔβPUSCH offset是对于小区内的所有无线终端共通的值的情况下,基站2将ΔβPUSCH offset包括在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例如,系统信息块2(SIB2)的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信息元素内的pusch-Config信息元素)中以将ΔβPUSCH offset发送至无线终端1。在ΔβPUSCH offset是UE专有值的情况下,基站2可以通过使用RRC建立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内的信息元素(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内的pusch-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来将ΔβPUSCH offset发送至无线终端1。
如上所述,在第一计算方法和第二计算方法中使用共通的计算公式(即,等式(1)或(2))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这具有使得现有基站和无线终端的规格变化的影响最小化的优点。然而,在第一计算方法和第二计算方法的另一示例中,第二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与第一计算方法所使用的计算公式(例如,等式(1)或(2))不同的计算公式来确定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例如,第一计算方法可以使用等式(1)并且第二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等式(8)。等式(8)是等式(1)的变形,并且将右侧的向上舍入函数乘以权重参数W。权重参数W与上述的等式(6)中的ΔβPUSCH offset以基本相同的方式起作用。
以下,说明无线终端1和基站2的结构示例。图11是示出无线终端1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在图11的示例中,无线终端1包括处理器101和收发器102。收发器102还可以被称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单元。处理器101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即,基带SC-DFMA信号)。收发器102通过对处理器101所生成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上变频来生成上行链路RF信号,并且放大和发送该上行链路RF信号。
处理器101被配置为在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基带SC-DFMA信号)的处理中在各周期性无线帧内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改变用以计算UCI(CQI/PMI、HARQ ACK/NACK或R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方法。具体地,在处理器101将UCI(CQI/PMI、HARQ ACK/NACK或RI)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发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此外,在处理器101将UCI在同一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发送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于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UC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Q’)。
图12是示出基站2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在图12的示例中,基站2包括处理器201和收发器202。收发器202还可以被称为射频(RF)单元。处理器201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即,基带OFDM信号)。收发器202通过对处理器201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上变频来生成下行链路RF信号,并且放大和发送该下行链路RF信号。
处理器201向无线终端点1发送要代入用于确定UCI(CQI/PMI、HARQ ACK/NACK或RI)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计算公式(例如,等式(1)或(2))中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例如,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中的第一值和第二值(β1和β2)或者表示该第一值和第二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
其它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站2可以将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 1(β1)和βPUSCH offset 2(β2)或者表示这些参数的索引包括在经由基站间接口(x2接口)或与核心网的接口(S1-MME接口)来发送以进行无线终端1的入站和出站切换的消息(例如,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或需要切换(handover required)消息)中。换句话说,基站2可以将偏移参数βPUSCH offset 1(β1)和βPUSCH offset 2(β2)或者表示这些参数的索引作为要在目的地基站中进行设置的无线接入承载(radio access bearer,RAB)的信息来发送。
第一实施例主要是通过使用与LTE系统有关的特定示例来进行说明的。然而,第一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尤其适用于与LTE同样使用上行链路通信方式(即,OFDM或DFTS-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第一实施例中,主要说明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发送。然而,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确定编码后符号的数量(资源元素的数量)的技术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用户数据(UL-SCH数据)的发送。
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终端1和基站2的操作可以通过使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icro Processing Unit,M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的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地,可以向计算机供给包含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这些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与参考图8~10所述的无线终端1或基站2有关的算法。
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a)来存储该程序并且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a)。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或硬盘驱动器等);磁光记录介质(例如,磁光盘);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膜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PROM)、闪速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将该程序提供至计算机。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气信号、光学信号和电磁波。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者无线通信线路将程序提供至计算机。
此外,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人所获得的技术思想的应用的示例。这些技术思想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4年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04945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 无线终端
2 基站
3 基站
21,31 覆盖区域
101 处理器
102 收发器
201 处理器
202 收发器

Claims (32)

1.一种用于从无线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以及
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计算方法使用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所使用的计算公式相同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并且所述第二计算方法代入到所述计算公式中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中的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代入到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即HARQ ACK/NACK、秩指示即RI、信道质量指示即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即PMI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即HARQ ACK/NACK和秩指示即RI其中之一,以及
所述计算公式由以下等式表示:
其中,Q’是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O是HARQ ACK/NACK位的数量或RI位的数量,
MPUSCH sc是针对传输块所用的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即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
NPUSCH-initial symb是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所用的各子帧的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即SC-FDMA符号的数量,
MPUSCH-initial sc、C和Kr是根据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即PDCCH发送所获得的参数,以及
βPUSCH offset是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对应的偏移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信道质量指示即CQI,以及
所述计算公式由以下等式表示:
其中,Q’是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O是CQI位的数量,
L是应用于作为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QI的循环冗余校验位即CRC位的数量;
MPUSCH sc是针对传输块所用的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即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
NPUSCH symb是当前子帧中的PUSCH发送所用的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即SC-FDMA符号的数量,
NPUSCH-initial symb是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所用的各子帧的SC-FDMA符号的数量,
QRI是当前子帧中所发送的秩指示的位的数量,
Qm是应用于PUSCH的调制方式中的各符号的发送位的数量,
MPUSCH-initial sc、C和Kr是根据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即PDCCH发送所获得的参数,以及
βPUSCH offset是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对应的偏移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在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在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方法和所述第二计算方法被定义为使得所述可变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大于所述固定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9.一种无线终端,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基站,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以及
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进行发送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的第二计算方法来确定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计算方法使用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所使用的计算公式相同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并且所述第二计算方法代入到所述计算公式中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中的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计算方法代入到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即HARQ ACK/NACK、秩指示即RI、信道质量指示即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即PMI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
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在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在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方法和所述第二计算方法被定义为使得所述可变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大于所述固定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15.一种用于存储程序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基站用于控制无线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代入到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计算公式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中的第一值和第二值,或者发送分别表示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
其中,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以及
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即HARQ ACK/NACK、秩指示即RI、信道质量指示即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即PMI其中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基站和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基站和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在与所述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在与所述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或者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被定义为使得所述可变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大于所述固定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包括通过使用RRC连接建立消息和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之一来发送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包含在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之一内的physical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即HARQ ACK/NACK和秩指示即RI其中之一,以及
所述计算公式由以下等式表示:
其中,Q’是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O是HARQ ACK/NACK位的数量或RI位的数量,
MPUSCH sc是针对传输块所用的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即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
NPUSCH-initial symb是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所用的各子帧的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即SC-FDMA符号的数量,
MPUSCH-initial sc、C和Kr是根据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即PDCCH发送所获得的参数,以及
βPUSCH offset是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对应的偏移参数。
24.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信道质量指示即CQI,以及
所述计算公式由以下等式表示:
其中,Q’是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O是CQI位的数量,
L是应用于作为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QI的循环冗余校验位即CRC位的数量;
MPUSCH sc是针对传输块所用的当前子帧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即PUSCH发送所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
NPUSCH symb是当前子帧中的PUSCH发送所用的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即SC-FDMA符号的数量,
NPUSCH-initial symb是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发送所用的各子帧的SC-FDMA符号的数量,
QRI是当前子帧中所发送的秩指示的位的数量,
Qm是应用于PUSCH的调制方式中的各符号的发送位的数量,
MPUSCH-initial sc、C和Kr是根据对同一传输块的初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即PDCCH发送所获得的参数,以及
βPUSCH offset是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对应的偏移参数。
25.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终端,
其中,
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代入到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用的编码后符号的数量的计算公式所包含的第一参数中的第一值和第二值,或者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分别表示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的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
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以及
在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无线帧的第二子帧中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值代入到所述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参数中,以确定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即HARQ ACK/NACK、秩指示即RI、信道质量指示即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即PMI其中之一。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和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和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进行时分复用操作即TDD操作,
所述第一子帧是在与所述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静态或半静态地固定为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其中之一的固定子帧,以及
所述第二子帧是在与所述基站不同的邻接基站中发送方向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和所述下行链路方向之间动态切换的可变子帧。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或者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被定义为使得所述可变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大于所述固定子帧中的所述编码后符号的数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包含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之一。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包含在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其中之一内的physical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中。
32.一种用于存储程序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480073425.3A 2014-01-15 2014-12-16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无线终端和基站 Active CN105917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4945 2014-01-15
JP2014004945 2014-01-15
PCT/JP2014/006241 WO2015107600A1 (ja) 2014-01-15 2014-12-16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無線端末、及び基地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7608A true CN105917608A (zh) 2016-08-31
CN105917608B CN105917608B (zh) 2019-09-27

Family

ID=5354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3425.3A Active CN105917608B (zh) 2014-01-15 2014-12-16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无线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41921A1 (zh)
EP (1) EP3096478A4 (zh)
JP (2) JP6327257B2 (zh)
CN (1) CN105917608B (zh)
MX (1) MX362944B (zh)
RU (2) RU2639311C1 (zh)
WO (1) WO201510760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71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144919A1 (en) * 2018-01-24 2019-08-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ransmission channel ass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ver a transmission channel
CN110169162A (zh) * 2016-11-02 2019-08-23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0463098A (zh) * 2017-10-02 2019-11-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信道中控制信息的编码和资源分配
CN110495119A (zh) * 2017-04-11 2019-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WO2019233109A1 (zh) * 2018-06-06 2019-12-1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信道多业务uci复用方法
CN110602787A (zh) * 2018-04-04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53456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的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1001B1 (en) 2015-02-06 2022-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widebandwidth services via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7075803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feedback processing and reporting for eb/fd-mimo
CN109076537B (zh) 2016-05-20 2023-06-1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US11477766B2 (en) * 2016-05-24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0396881B2 (en) * 2016-06-10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CH design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CA3036519C (en) 2016-10-17 2022-12-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KR102294803B1 (ko) * 2016-11-03 2021-08-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82778A1 (en) * 2016-11-03 2018-05-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Uci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17245B1 (en) * 2017-02-03 2024-05-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mcs offset for short tti
EP3955488B1 (en) * 2017-11-15 2023-10-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f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method
US11196512B2 (en) * 2018-06-29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decodability for subsequent transmissions whose throughput exceeds a threshold
CN111314033B (zh) * 2018-12-25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EP3697013A1 (en) * 2019-02-14 2020-08-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pera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0903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ding a control message with determined data code block repetition
CN102025467A (zh) * 2009-12-30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02948191A (zh) * 2010-06-18 2013-02-27 夏普株式会社 针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选择码字并确定符号长度
US20130235853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74975C2 (ru) * 2008-10-28 2013-02-10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спользующее систему совмес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harq,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WO2011137408A2 (en) * 2010-04-30 2011-1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11155773A2 (en) * 2010-06-08 2011-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mimo transmission mode
JP2012129761A (ja) * 2010-12-15 2012-07-05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923440B1 (ko) * 2011-02-15 2018-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KR101935630B1 (ko) * 2013-03-22 2019-01-04 후지츠 코네쿠텟도 테크노로지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채널 품질 표시자를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와 변조 및 코딩 체제를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091766B2 (en) * 2013-04-05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uppression in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6711622B2 (ja) * 2013-07-12 2020-06-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008804A1 (ja) * 2013-07-19 2015-01-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043657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Bundling harq feedback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0903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ding a control message with determined data code block repetition
CN102025467A (zh) * 2009-12-30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02948191A (zh) * 2010-06-18 2013-02-27 夏普株式会社 针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选择码字并确定符号长度
US20130235853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9162A (zh) * 2016-11-02 2019-08-23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11166304B2 (en) 2017-04-11 2021-11-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0495119A (zh) * 2017-04-11 2019-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10495119B (zh) * 2017-04-11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WO201902871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463098A (zh) * 2017-10-02 2019-11-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信道中控制信息的编码和资源分配
CN111541524A (zh) * 2018-01-24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传输信道上的传输的传输信道分配装置和方法
US11044708B2 (en) 2018-01-24 2021-06-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ransmission channel ass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ver a transmission channel
WO2019144919A1 (en) * 2018-01-24 2019-08-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ransmission channel ass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ver a transmission channel
US11902982B2 (en) 2018-01-24 2024-02-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ransmission channel ass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ver a transmission channel
CN110602787B (zh) * 2018-04-04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02787A (zh) * 2018-04-04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483854B2 (en) 2018-04-04 2022-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10393B2 (en) 2018-04-04 2024-0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233109A1 (zh) * 2018-06-06 2019-12-1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信道多业务uci复用方法
US11558863B2 (en) 2018-06-06 2023-01-17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multi-service UCI on uplink data channel
CN111953456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的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1953456B (zh) * 2019-05-14 2021-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的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6009006A (es) 2016-10-04
JPWO2015107600A1 (ja) 2017-03-23
WO2015107600A1 (ja) 2015-07-23
EP3096478A4 (en) 2017-09-13
RU2639311C1 (ru) 2017-12-21
JP2018164258A (ja) 2018-10-18
EP3096478A1 (en) 2016-11-23
CN105917608B (zh) 2019-09-27
MX362944B (es) 2019-02-27
RU2669917C1 (ru) 2018-10-17
JP6327257B2 (ja) 2018-05-23
JP6555382B2 (ja) 2019-08-07
US20170041921A1 (en)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7608B (zh)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无线终端和基站
CN103283276B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380639B (zh) 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
CN105846957B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227277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559574B2 (ja) セル内の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で端末の能力による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3202059B (zh)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2598822B (zh)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JP5216058B2 (ja) 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上り制御情報信号の送信方法
WO2015046089A1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750439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窄带来传输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883247B (zh) 基站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US201402116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 intra-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CN105580404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20320841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71689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离具有大量聚合载波的pusch/pucch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89247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配置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3931228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用户终端
EP2538717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524792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009376B2 (ja) 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WO2019195650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etween pusch and dm-rs
KR20150146346A (ko) 캐리어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9068460A (ja) ユーザ端末
CN107306172A (zh) 低时延上行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