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404A -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404A
CN105580404A CN201480052284.7A CN201480052284A CN105580404A CN 105580404 A CN105580404 A CN 105580404A CN 201480052284 A CN201480052284 A CN 201480052284A CN 105580404 A CN105580404 A CN 105580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user terminal
signal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一树
永田聪
石井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多个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用户终端中的发送接收。一种利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发送接收控制单元,进行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和对于各小区的UL信号的发送;以及通知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发送接收单元中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所述通知控制单元控制与对于在F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和在T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的各组合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下一代的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方式。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也正在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有时也称为LTEadvanced或者LTE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且成为标准(Rel.10/11)。
作为在LTE、LTE-A系统的无线通信中的双工模式(Duplex-mode),有将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以频率进行分割的频分双工(FDD)和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时间进行分割的时分双工(TDD)(参照图1A)。在TDD的情况下,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通信应用相同的频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从一个发送接收点以时间划分而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此外,作为其他的双工模式,有半双工FDD(HalfDuplexFDD)方式。半双工FDD方式是如下通信方式:与FDD方式同样地,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分配不同的频域,另一方面,关于某一用户终端,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不会同时进行。即,关于某一用户终端,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以时间进行划分。关于该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以时间进行划分这一点,与TDD方式的动作是同样的。
此外,LTE-A系统(Rel.10/11)的系统频带包括将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1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将汇集多个分量载波(小区)而进行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EvolvedUTRAandEvolvedUTRANOveralldescriptio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FDD中,UL和DL使用被分割的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全双工(Full-duplex))。虽然UL和DL是在频率方向上进行分割,但根据用户终端的能力、UL和DL的频率的配置等,存在UL发送成为DL发送的干扰,无法同时进行DL中的接收和UL中的发送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将UL和DL以时间进行分割而进行通信的TDD或半双工FDD中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例如,在应用FDD全双工的用户终端安装双工器(Duplexer),使得从用户终端发送的UL信号不会对用户终端内的用于接收DL信号的接收器产生干扰。但是,根据没有安装双工器(或者,双工器的性能低)的用户终端、UL和DL的频率的配置等,无法进行UL信号和D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因此,以往,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对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应用半双工FDD来限制了同时发送接收。
另外,在Rel.10/11中导入的载波聚合(CA)中,多个CC(也称为小区、发送接收点)间应用的双工模式被限制为同一个双工模式(参照图1B)。另一方面,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Rel.12以后)中,还设想在多个CC间应用了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CA(参照图1C)。
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FDD的DL频带、FDD的UL频带、TDD的DL/UL频带这至少3个不同的频带。因此,根据用户终端的发送接收能力或进行CA的频带位置(例如,FDD和TDD的频带位置)等,产生基于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接收质量的降低、同时发送接收的不当的限制所导致的吞吐量的降低,存在用户终端的发送接收无法适当地进行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多个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用户终端中的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利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发送接收控制单元,进行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和对于各小区的UL信号的发送;以及通知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发送接收单元中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所述通知控制单元控制与对于在F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和在T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的各组合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在多个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用户终端中的发送接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LTE、LTE-A中的双工模式和基站内CA(eNB内CA)的概要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基站间CA(eNB间CA)的图。
图3是表示在小区间应用不同的DL/UL结构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4是说明TDD-FDDCA中的FDD小区的频带和TDD小区的频带的配置例和用户终端中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TDD-FDDCA中的FDD小区的频带和TDD小区的频带的配置例和用户终端中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关系的图。
图6是说明TDD-FDDCA中的FDD小区的频带和TDD小区的频带的配置例和用户终端中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关系的图。
图7是说明在TDD-FDDCA中基于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调度的图。
图8是表示eNB间CA中的FDD小区和TDD小区间的调度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LTE、LTE-A系统中,作为双工模式,规定了FDD和TDD这两个(参照上述图1A)。此外,从Rel.10起,支持基站内CA(eNB内CA)。但是,Rel.10/11中的CA被限制为同一个双工模式(FDD+FDDeNB内CA或者TDD+TDDeNB内CA)(参照上述图1B)。
另一方面,在Rel.12以后的系统中,设想在多个CC间应用了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基站内CA(eNB内CA)(参照上述图1C)。此外,在Rel.12以后的系统中,还设想基站间CA(eNB间CA)的应用(参照图2)。另外,期望基站间CA不限于支持双工模式,考虑导入还包括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基站间CA。
基站内CA(eNB内CA)在多个小区间使用1个调度器来控制调度。另一方面,基站间CA(eNB间CA)按多个小区的每个小区独立设置调度器,在各小区中分别控制调度。此外,在基站间CA中,设想各基站间设为无法忽略延迟的连接(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连接)。
另外,用户终端根据应用CA的频带的组合、用户终端的安装(双工器的性能)等,存在无法同时进行UL信号和DL信号的发送接收(无法进行全双工)的情况。例如,在UL中利用的频带和在DL中利用的频带接近的情况下,存在根据在发送UL信号时对邻接频带产生的无用发射(Unwantedemissions)而对DL信号产生干扰的顾虑。在这个情况下,用户终端无法同时进行UL信号的发送和DL信号的接收。
此外,在实现全双工(FullDuplex)FDD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将双工器安装成UL信号不会对用户终端内的接收DL信号的接收器产生干扰。但是,也设想根据双工器的安装状况而无法进行UL信号和D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
因此,在FDD中,按每个频带规定了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用于对NW(例如,基站)通知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Capability)的信令(UE能力信令(UEcapabilitysignaling))。例如,在FDD小区中无法同时进行UL信号的发送和DL信号的接收(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将这个情况通知给基站。
具体而言,应用FDD的用户终端按每个频带通过1比特来通知是设为全双工还是设为半双工。另外,在TDD中,由于UL和DL利用相同的频率,所以没有规定这个通知。
另一方面,在Rel.11中,按应用TDD-TDDCA的多个小区(基站)的每个小区(基站),导入了将DL和UL的发送比率在CC间设为不同的结构(使用不同的UL-DL设置的TDD频带间CA(TDDinter-bandCAwithdifferentUL-DLconfiguration))。以下,说明按每个小区应用不同的DL/UL结构的情况。
在Rel.10以前的系统中的TDD中,UL和DL的构成比率被决定为多个图案(DL/UL设置0-6(DL/ULConfiguration0-6)),在各DL/UL结构中分别决定对各UL子帧分配的DL子帧。例如,图3A表示各小区(小区#1、2)应用DL/UL结构3(DL/UL设置3)的情况。此外,图3B表示一个小区(小区#1)应用DL/UL结构3(DL/UL设置3),另一个小区(小区#2)应用DL/UL结构4(DL/UL设置4)的情况。
如图3A所示,在不同的小区间应用同一个DL/UL结构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中不会发生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不同的小区间应用不同的DL/UL结构的情况下,产生在用户终端中发生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
这样,在不同的小区间应用不同的DL/UL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是在TDD中,也根据应用CA的频带的组合、用户终端的安装(双工器的性能)等,产生用户终端无法同时进行UL信号和DL信号的发送接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使用不同的UL-DL设置的TDD频带间CA(TDDinter-bandCAwithdifferentUL-DLconfiguration)中,也导入了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用于对NW(例如,基站)通知与同时发送接收的能力有关的信息的信令(UE能力信令(UEcapabilitysignaling))。例如,能够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将这个情况(例如,是否能够进行同时发送接收(simultaneousRx-Tx))通知给基站。具体而言,在TDD-TDDCA中在小区间允许不同的DL/UL结构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按进行CA的每个频带的组合,对基站通知有无支持同时发送接收(simultaneousRx-Tx)。
因此,即使是在多个CC(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TDD-FDDCA),也考虑从用户终端通知上述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
但是,本发明人等发现了如下情况:在TDD-FDDCA中发生多次用户终端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根据现有的信令的话会存在产生基于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接收质量的降低、同时发送接收的不当的限制所导致的吞吐量的降低的顾虑。以下,说明在TDD-FDDCA中不能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另外,以下的图4~图6所示的FDD小区和TDD小区的频带的配置结构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4A所示,考虑通过TDD-FDDCA中的FDD无法进行全双工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由于在FDD小区中无法同时进行UL信号和DL信号的发送接收,所以应用半双工。
或者,如图4B所示,考虑在TDD-FDDCA中的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进行FDD小区中的全双工、对于FDD小区的UL的频带和TDD小区的DL的频带的同时接收。另外,在TDD中UL和DL的频带不会变化,UL和DL以时域进行切换来控制。
或者,如图5A所示,考虑在TDD-FDDCA中的FDD的UL和TDD的D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进行FDD小区中的全双工、对于FDD小区的DL的频带和TDD小区的UL的频带的同时接收。
或者,如图5B所示,考虑在TDD-FDDCA中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无论FDD小区、TDD小区,都无法同时进行UL信号和DL信号的发送接收。
这样,在应用TDD-FDDCA的情况下,根据频带的组合,存在多个无法进行用户终端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形。在该情况下,设想用户终端应用上述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信令(Capabilitysignaling)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的同时发送接收的能力信息的信令中,只能通知以下两组:(1)在FDD的CC内无法进行全双工的情况(通过半双工通知来控制);(2)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通过同时发送接收(SimultaneousRx-Tx)通知来控制)。
例如,设想用户终端在FDD的DL频带和TDD的UL频带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参照图4B)。在该情况下,若用户终端使用FDD的半双工通知,则被当作FDD的UL和FDD的DL不能进行同时发送接收,且无法限制FDD的DL和TDD的UL中的同时发送接收(参照图6A)。即,对FDD小区产生不当的分配限制,且无法在FDD小区-TDD小区间进行分配限制。
此外,若用户终端使用用于限制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同时发送接收(SimultaneousRx-Tx)通知,则被当作在FDD和TDD的频率整体中不能进行同时发送接收(参照图6B)。其结果,原本能够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FDD的UL和FDD的DL也被当作不能进行同时发送接收,产生被不当地限制的问题。进一步,FDD的UL频带和TDD的DL频带中的同时发送接收也被限制。
因此,本发明人等想到了如下情况:在应用TDD-FDDCA的情况下,对FDD中的DL频带及UL频带和TDD中的DL/UL频带的各组合,用户终端将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进行信令通知。由此,NW准确地掌握TDD和FDD的各频带中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能力而进行调度,能够抑制基于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接收质量的降低、同时发送接收的不当的限制所导致的吞吐量的降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面向TDD-FDDCA,说明按应用CA的每个频带的组合(CABandcombination)导入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同时发送接收的能力信令(SimultaneousRx-Tx的CapabilitySignaling))的情况。
具体而言,按不同的每个频带的组合(CABandcombination),规定与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有关的信息作为频带组合的参数的信令。频带组合的参数(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是指,按要进行CA的每个频带的组合规定了DL或者UL中的CA的带宽或DL或者UL中的MIMO的层数的参数。
在该情况下,在定义用户终端的能力的信息元素(UE-EUTRA-Capabilityinformationelement)中,规定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作为频带组合参数(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用户终端将在各频带组合参数中规定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作为用户终端能力信息(UEcapabilitysignaling)而通知给NW(例如,基站)。即,对应地规定各频带组合参数和对于该频带组合的可否同时发送接收。
作为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能够规定与对于FDD小区的DL的频带和TDD小区的UL的频带的组合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和对于FDD小区的UL的频带和TDD小区的DL的频带的组合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有关的信息。进一步,规定对各频带不需要同时发送接收的限制的信息(全双工)和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信息。用户终端判断对于各频带的组合的本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能力,并通知给基站。
例如,用户终端作为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能够从规定为如下的信息中选择其中一个而通知:(1)全双工(不需要限制同时发送接收);(2)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3)在FDD的UL和TDD的D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4)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在该情况下,能够以2比特来规定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
在此,设想用户终端在FDD的DL频带和TDD的UL频带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参照图4B)。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作为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将上述(2)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通知给NW。由此,各基站能够准确地掌握与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适当地进行各频带的UL信号和DL信号的调度(参照图7)。
这样,通过设为通知对于FDD小区的DL频率、UL的频带、TDD小区的DL/UL频带的组合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的结构,从而即使是在TDD-FDDCA中,NW也能够准确地掌握与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并且,应用CA的各基站基于与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来进行调度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基于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接收质量的降低、同时发送接收的不当的限制所导致的吞吐量的降低。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面向TDD-FDDCA,说明按每个用户终端导入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的情况。即,在第二方式中,按不同的每个用户终端,导入能力信息信令(Capabilitysignaling)。
在该情况下,在定义用户终端的能力的信息元素(UE-EUTRA-Capabilityinformationelement)中,规定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例如,SimultaneousRx-Tx)来控制通知。作为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能够由2比特来规定以下信息:(1)全双工(不需要限制同时发送接收);(2)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3)在FDD的UL和TDD的D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4)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本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能力,选择其中一个而通知给基站。
另外,能够预先规定每个频带组合(CABandcombination)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作为对于FDD的UL频带、DL频带、TDD的DL/UL频带的各组合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例如,能够与对上述每个用户终端规定的同时发送接收能力的内容((1)~(4))同样地进行规定。
在该情况下,各小区的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通知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和预先规定的每个频带组合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按每个用户终端控制调度。此时,在从用户终端通知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和预先规定的每个频带组合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基站能够根据制约更大一方的条件来控制调度。
这样,通过设为通知对于FDD小区的DL频率、UL的频带、TDD小区的DL/UL频带的组合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的结构,从而即使是在TDD-FDDCA中,NW也能够准确地掌握与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并且,应用CA的各基站基于与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来进行调度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基于同时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接收质量的降低、同时发送接收的不当的限制所导致的吞吐量的降低。此外,在第二方式中,由于不需要将对于每个频带的各组合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单独地作为能力信息信令来报告,所以能够削减能力信息信令(Capabilitysignaling)的开销。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与上述第二方式同样地,面向TDD-FDDCA,按每个用户终端导入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其另一方面,没有规定每个频带组合(CABandcombination)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基站由调度器来控制。
作为按每个用户终端发送的能力信令(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与上述第二方式同样地,能够由2比特来规定以下信息:(1)全双工(不需要限制同时发送接收);(2)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3)在FDD的UL和TDD的D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4)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此外,用户终端根据本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能力,选择其中一个而通知给基站。
另一方面,在第三方式中,由于没有对用户终端通知CA的每个频带组合(CABandcombination)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条件,所以在按每个频带组合有制约的情况下,基站在调度时进行控制。此时,在从用户终端通知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和每个频带组合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基站能够根据制约更大的条件来控制调度。
(变形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第一~第三方式)并不限定于eNB内CA,也能够应用于eNB间CA。在eNB间CA的情况下,虽然如上所述那样在进行CA的基站间难以进行动态协调,但能够基于来自用户终端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与其他的基站进行半静态(Semi-static)的协调。由此,能够进行避免不同的频带间的同时发送接收的控制。
例如,设想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FDD的DL和TDD的UL同时产生的定时,在时间上切换而进行只对于任一方的分配(调度)。例如,在FDD的DL和TDD的UL重叠的子帧中,在时间上适当地切换而控制不进行TDD的UL的分配的子帧和不进行FDD的DL的分配的子帧(参照图8A)。
此外,例如,设想在FDD的UL和TDD的D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FDD的UL和TDD的DL同时产生的定时,在时间上切换而进行只对于任一方的分配(调度)。例如,在FDD的UL和TDD的DL重叠的子帧中,在时间上适当地切换而控制不进行TDD的DL的分配的子帧和不进行FDD的UL的分配的子帧(参照图8B)。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9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者包括超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设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
图9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的双方(双重连接(dualconnectivity))。此外,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间,应用基站内CA(eNB内CA)或者基站间CA(eNB间CA)。此外,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中的一个能够应用FDD,另一个应用TDD。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作为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载波类型(NCT)。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或者,无线基站12间)进行有线连接(光纤(Opticalfiber)、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且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HomeeNodeB)、微型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对应于LTE、LTE-A等的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也可以除了移动通信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在图9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PDCCH)。通过PDSCH而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而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也可以通过扩展PDCCH(EPDCCH)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通过该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而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ACK/NACK等。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的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上位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括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反馈用的资源信息等。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而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给无线基站10的数据,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通过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1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判定单元309而构成。
控制单元301控制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在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在PUSCH中传输的上行数据、在PUCCH或者PUS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号(DCI)通知给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此外,如上述实施方式(第一~第三方式、变形例)所示,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通知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控制各频带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分配(调度)。
例如,在从用户终端通知了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不能进行同时发送接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通过控制各频带的UL信号和DL信号的调度,不对FDD的DL和TDD的UL同时进行分配(参照上述图7)。另外,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eNB间CA中,控制单元301按多个CC的每个独立地设置,在eNB内CA中,控制单元301对多个CC公共地设置。此外,在eNB内CA中,控制单元301能够基于从用户终端通知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与其他的基站进行半静态(Semi-static)的协调(参照上述图8)。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具体而言,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DLassignment)和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ULgrant)。
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所生成的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对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和在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中从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在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309。判定单元309基于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而发送。
图13是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等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3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通知控制单元)、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判定单元409而构成。
控制单元401控制上行控制信号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与用户终端的能力有关的信息(UECapability)等的生成/通知。即,控制单元401也作为上位层信号等的通知控制单元来发挥作用。
例如,如上述实施方式(第一~第三方式)所示,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将与发送接收单元203中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包括在内通知给NW。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在用户终端的能力信息(UECapabilitysignaling)中包括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而通知给NW。作为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能够由2比特来规定以下信息:(1)全双工(不需要限制同时发送接收);(2)在FDD的DL和TDD的U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3)在FDD的UL和TDD的DL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4)在要进行CA的频率整体中无法进行同时发送接收。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控制信号。此外,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另外,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UL许可的情况下,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4(分配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控制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和上行数据信号对于无线资源(PUCCH、PUSCH)的分配。例如,映射单元404根据要进行反馈(PUCCH发送)的CC(小区),对该CC的PUCCH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在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调度信息(对于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在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409。判定单元409基于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明显的。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例如,能够适当组合上述的多个方式而应用。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9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13-200015。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利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发送接收控制单元,进行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和对于各小区的UL信号的发送;以及
通知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发送接收单元中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
所述通知控制单元控制与对于在F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和在T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的各组合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包括与对于FDD小区的DL频带和TDD小区的UL频带的组合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和对于FDD小区的UL频带和TDD小区的DL频带的组合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有关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包括与FDD小区中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全双工的可否应用和对于进行载波聚合的频率整体的所述发送接收单元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可否应用有关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控制单元通知与所述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作为用户终端能力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按应用载波聚合的每个频带组合,规定了与所述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作为该频带组合的参数。
6.一种基站,与利用不同的双工模式的其他的基站应用载波聚合而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与用户终端中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能力,控制对于用户终端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调度,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与对于在F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和在T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的各组合的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作为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能力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将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的能力信息作为2比特的用户能力信息而接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预先规定了对于在F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和在T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的各组合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所述控制单元使用预先规定的同时发送接收的制约和从用户终端通知的与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信息,根据制约大的条件来控制调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应用基站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进行控制,使得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分配不会与所述其他的基站的分配发生冲突。
10.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用户终端与应用载波聚合的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进行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和对于各小区的UL信号的发送的步骤;以及
通知与所述用户终端中的DL信号和UL信号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的步骤,
在与所述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中,包括与对于在F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和在TDD小区中利用的频带的各组合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同时发送接收有关的能力信息。
CN201480052284.7A 2013-09-26 2014-09-19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5580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0015 2013-09-26
JP2013200015A JP6282831B2 (ja) 2013-09-26 2013-09-26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4/074862 WO2015046061A1 (ja) 2013-09-26 2014-09-19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404A true CN105580404A (zh) 2016-05-11

Family

ID=52743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2284.7A Pending CN105580404A (zh) 2013-09-26 2014-09-19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03865B2 (zh)
JP (1) JP6282831B2 (zh)
CN (1) CN105580404A (zh)
WO (1) WO20150460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2455A (zh) * 2018-01-12 2020-08-2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468B2 (en) *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0542548B2 (en) * 2014-04-29 2020-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evice-to-devi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376082B (zh) * 2015-07-20 2021-12-28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MX2018000757A (es) * 2015-07-22 2018-05-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nformes independientes de las capacidades de rf y bb de un equipo de usuario movil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o que admite la agregacion de portadora.
US9838193B2 (en) * 2015-08-18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ull duplex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6559881B (zh) * 2015-09-25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7195305A1 (ja) * 2016-05-11 2017-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EP3598828A1 (en) * 2017-04-01 2020-01-22 Cloudminds (Shenzhen) Robotics System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US10419196B2 (en) 2017-05-05 2019-09-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Virtual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wideband ope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980234B (zh) * 2017-07-14 2021-04-02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能力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86943B (zh) 2017-09-28 2021-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切换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9061157A1 (zh) * 2017-09-28 2019-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除交调干扰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JP7431158B2 (ja) * 2018-07-17 2024-0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WO2020016939A1 (ja) * 2018-07-17 2020-01-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
US11463869B2 (en) * 2019-12-06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mode half duplex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full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capable user equipment
US11751229B2 (en) * 2021-03-04 2023-09-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677535B2 (en) 2021-03-30 2023-06-13 Google Llc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 in multiple TDD bands
WO2024148727A1 (en) * 2023-05-11 2024-07-18 Zte Corporation Spectrum util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8922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mploying different capabilities for different duplexing modes
CN102986286A (zh) * 2011-06-21 2013-03-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8922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mploying different capabilities for different duplexing modes
CN102986286A (zh) * 2011-06-21 2013-03-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R 36.847 V1.0.0》", 20 September 2013 *
CMCC: "《3GPP TSG-RAN WG1 #74 R1-133811》", 23 August 201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2455A (zh) * 2018-01-12 2020-08-2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1602455B (zh) * 2018-01-12 2024-08-20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2831B2 (ja) 2018-02-21
US20190007187A1 (en) 2019-01-03
US10103865B2 (en) 2018-10-16
US20160218853A1 (en) 2016-07-28
WO2015046061A1 (ja) 2015-04-02
JP2015070295A (ja) 2015-04-13
US10389512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6709B2 (en) User terminal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10389512B2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0752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 intra-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US10433296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931828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580469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19195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ptimal CFI control in a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environment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01735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92601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721126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上行控制信息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743201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9147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580471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6757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系统
CN105684503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24792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2019068460A (ja) ユーザ端末
CN105684502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