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7574B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67574B CN108667574B CN201810895882.0A CN201810895882A CN108667574B CN 108667574 B CN108667574 B CN 108667574B CN 201810895882 A CN201810895882 A CN 201810895882A CN 108667574 B CN108667574 B CN 1086675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feedback
- information
- subframes
- harq feedb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具有:接收机,接收用于变更时分双工中的DL/UL结构的信息,接收包含与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一信息的高层信令,接收包含与所述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决定对于下行共享信道的HARQ反馈定时。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480020617.8,申请日: 2014年3月24日,发明名称: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应用于下一代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并进行了标准化(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为 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 的可变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为300Mbps的传输速率,在上行线路中能够实现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频带化和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系统的后继的系统,并进行了标准化(例如,有时称为LTE-Advanced或LTE-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
作为无线通信中的双工形式,存在将上行链路(UL)与下行链路(DL) 以频率进行分割的频分双工(FDD)、以及将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以时间进行分割的时分双工(TDD)。在TDD的情况下,对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通信应用相同的频域,且从一个发送接收点,通过时间来分开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而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在LTE系统的TDD中,规定了上行子帧(UL子帧)与下行子帧(DL 子帧)之间的发送比率不同的多个帧结构(DL/UL configuration(DL/UL结构))(参照图1)。在LTE系统中,如图1所示,规定了DL/UL结构0~6这 7个子帧结构,子帧#0与#5被分配给下行链路,子帧#2被分配给上行链路。此外,对于通过各DL子帧发送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送达确认信号(HARQ),利用对每个DL/UL结构规定的预定的UL子帧被反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UTRA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来说,DL的业务量与UL的业务量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时间上或者地域上进行变动。例如,在应用TDD的情况下,从有效利用无线资源的观点出发,期望图1所示的DL/UL结构不被固定,而是根据实际的业务量的变动而在时间上或者地域上进行变更。
因此,在LTE-A系统(Rel.12)以后的TDD中,正在研究针对每个发送接收点将DL子帧与UL子帧的发送比例在时域上动态地(Dynamic)或者准静态地(Semi-static)进行变更(Flexible TDD DL/UL time configuration scenario)。
但是,与各DL子帧分别对应的反馈信息(送达确认信号等)被规定为通过预定的UL子帧发送。因此,在DL/UL结构变更时,存在如果直接应用 DL/UL结构变更前的反馈定时,则在DL/UL结构变更后的子帧中不能适当地发送送达确认信号等的顾虑。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TDD中变更DL/UL 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等反馈信息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机,接收用于变更时分双工中的DL/UL结构的信息,接收包含与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一信息的高层信令,接收包含与所述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决定对于下行共享信道的HARQ反馈定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TDD中变更DL/UL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等反馈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TDD中的DL/UL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A~图2B是表示在相邻的无线基站之间分别控制DL/UL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3A~图3B是表示在变更DL/UL结构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4A~图4C是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表示各D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A~图5C是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表示各D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反馈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被反馈的定时的图。
图7A~图7B是用于说明由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反馈窗)的图。
图8是用于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说明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DL 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说明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DL 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说明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DL 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在DL/UL结构变更前后的无线帧中,规定了与各UL子帧对应的DL子帧的定时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表示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3A~图13B是用于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说明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2A,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图2A 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多个发送接收点(这里为无线基站#1、#2)、与各无线基站#1、#2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1、#2。
在图2A中,在无线基站#1与用户终端#1之间、以及无线基站#2与用户终端#2之间,通过时分双工(TDD)进行无线通信。即,无线基站#1、#2对 DL与UL的发送应用相同的频域,将DL与UL利用时域来分割而进行发送。
如上述那样,在LTE-A(Rel.12之后)中,正在研究各无线基站#1、#2 分别动态地变动DL/UL结构而进行控制的通信方式(Flexible TDD time configuration scenario)。例如,设想各无线基站根据业务量或用户终端数等,变更在LTE Rel.10中规定的DL/UL结构(图1中的DL/UL结构0~6)。此外,考虑到无线基站间的干扰,还设想分别控制在各无线基站中应用的DL/UL结构(干扰协调)。
此时,由于在DL/UL结构0~6中共用子帧0、1、2、5、6,因此在子帧 3、4、7、8、9中变更传输方向。因此,能够将子帧0、1、2、5、6定义为固定子帧(fixed subframe),将子帧3、4、7、8、9定义为变动子帧(flexible subframe、或者dynamic subframe)(参照图2B)。另外,将特殊子帧看做为 DL子帧而定义各子帧的种类。
例如,如图3A所示,各无线基站#1、#2能够从DL/UL结构0变更(重配置(reconfiguration))为DL/UL结构1。根据通信环境适当变更DL/UL结构,从而能够灵活控制通信系统而提高吞吐量。例如,在从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发送的数据量多的情况下,选择UL子帧多的DL/UL结构。另一方面,在从无线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量多的情况下(例如,用户终端下载活动画面的情况等),考虑选择DL子帧多的DL/UL结构。
然而,在Rel.10的TDD中,经由DL子帧接收了下行链路信号的用户终端通过UL子帧反馈对于该下行链路信号的上行控制信号。例如,用户终端通过UL子帧反馈对于通过各DL子帧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 (HARQ反馈)。此时,规定了与各DL子帧分别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利用规定的UL子帧被反馈。即,对各DL子帧关联了用于反馈用的特定的UL子帧。
此外,作为与各DL子帧对应的UL子帧,规定了至少预定期间(4个子帧)以后的UL子帧。因此,在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产生从用户终端接收了下行链路信号起至反馈上行控制信号(PUCCH信号)为止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即,产生DL子帧与反馈通过该DL子帧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被设定为不同的DL/UL结构的情况。
例如,如图3B所示,设想从DL/UL结构4变更为DL/UL结构2的情况。在DL/UL结构未被变更的情况下,对于通过DL/UL结构4的DL子帧5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下一帧的UL子帧2被反馈。此外,对于通过DL/UL结构4的DL子帧7发送的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下一帧的UL子帧3被反馈。
但是,在变更后的DL/UL结构2中,第三个子帧是DL子帧。即,随着 DL/UL结构的变更,第三个子帧的传输方向从UL变更为DL。其结果,用户终端不能反馈与DL/UL结构4的DL子帧7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如此,在变更DL/UL结构而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存在如果直接应用Rel.10中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的机制,则在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等时产生问题的顾虑。
因此,正在研究在DL/UL结构变更时,控制用于反馈对于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的方法。以下,参照图4A~图4C、图5A~图5C,说明DL子帧和与该DL子帧对应的UL子帧跨越不同的DL/UL结构而被设定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
图4A表示DL/UL结构4未被变更的情况,图4B表示从DL/UL结构1 变更为DL/UL结构2的情况,图4C表示从DL/UL结构4变更为DL/UL结构2的情况。在图4A中示出了作为每个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方法,应用与Rel.10相同的方法的情况。例如,对于DL子帧6、7、8、9的PDSCH 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下一帧的UL子帧3被反馈。
另一方面,在图4B中,通过DL/UL结构的变更,DL/UL变更前的无线帧(previousradio frame)中的子帧3的传输方向(UL子帧)在DL/UL变更后的无线帧(following radioframe)中变更为DL子帧。如此,在随着DL/UL 结构的变更而送达确认信号被反馈的子帧的传输方向从UL变更为DL的情况下,考虑以下的处理。
例如,如图4B所示,DL/UL结构变更前(DL/UL结构1)的DL子帧9 的送达确认信号不能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DL/UL结构2)的子帧3反馈。如此,不能发送对于通过DL/UL结构1的子帧9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在基于HARQ的预定次数的重发失败的情况下,进行作为上位协议层的RLC层中的重发控制。另外,在从DL/UL结构4变更为DL/UL结构 2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发送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6、7、8、9的送达确认信号,因此同样在预定次数的重发失败的情况下,进行在作为上位协议层的RLC层中的重发控制。
或者,如图4C所示,考虑将对于通过DL/UL结构4的子帧6、7、8、9 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利用DL/UL结构2的子帧3以后最近的UL子帧(这里为UL子帧7)反馈。
或者,如图5A所示,考虑与DL/UL结构的变更无关地,利用从DL子帧起4个子帧以后最近的UL子帧,反馈对于该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等。此外,还考虑利用预先决定的预定的UL子帧(固定子帧或变更前后的无线帧中共用的UL子帧)反馈与各DL子帧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参照图5B)。
除此之外,还考虑在随着DL/UL结构的变更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子帧的传输方向从DL变更为UL的情况下,利用无线基站侧的调度器来控制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例如,对于应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子帧的传输方向成为DL 的DL子帧,不进行PDSCH信号的分配(参照图5C)。即,无线基站对要利用在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传输方向从UL变更为DL的子帧进行反馈的DL子帧,不进行PDSCH的调度。
但是,在图5C所示的方法中,存在发生不进行PDSCH的调度的DL子帧,DL吞吐量降低(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的顾虑。另一方面,在图 4B、图4C、图5B所示的方法中,存在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反馈大幅延迟的顾虑。此外,在图5A、B所示的方法中,存在一个UL子帧中的反馈量 (ACK/NACK反馈负荷)变大的顾虑。
如此,若发生依赖于上位层(RLC重发)的重发的延迟或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的延迟、反馈量的局部化,则存在系统的性能降低的顾虑。因此,在将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的 UL子帧反馈的情况下,期望减少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延迟(short feedback latency)。进而,期望在各UL子帧之间分散反馈量(Balancedfeedback load)。
因此,本发明想到了:考虑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再设定用于反馈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 UL子帧。此外,想到了:在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中,针对利用该无线帧的UL子帧能够反馈的DL子帧,保留DL/UL变更前的发送定时而进行反馈。
具体来说,首先,对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判断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被反馈的定时。然后,基于送达确认信号被反馈的定时,控制(再设定)用于反馈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此时,针对在DL/UL 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被反馈的送达确认信号,基于DL/UL结构变更后的 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反馈窗),再设定用于反馈的UL子帧。此外,针对送达确认信号在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被反馈的DL子帧,保留 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反馈定时。
由此,即使在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DL/UL结构即将变更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等分配给DL/UL变更紧接之后的无线帧中的适当的UL子帧。其结果,抑制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反馈延迟的同时,能够将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反馈量分散地分配给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 DL/UL结构而举例了在LTE Rel.10中规定的结构(参照图1)中的预定的结构,但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DL/UL结构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DL/UL结构并不限定于在LTERel.10中规定的结构。
<DL子帧分类>
无线基站(发送接收点)对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previous radio frame),基于送达确认信号要被反馈的定时,判断各DL子帧种类。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各DL子帧大致分类为两个种类。另外,DL子帧分类的判断能够基于现有(LTE Rel.10) 的HARQ的调度而进行。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与各DL子帧对应的反馈信号而示出了送达确认信号(HARQ反馈),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种类(种类1)的DL子帧是指能够利用相同的无线帧中的UL子帧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DL子帧(情况A)。第一种类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能够利用在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无线帧中应用的HARQ的反馈定时。
例如,如图6A所示,设想DL/UL结构从DL/UL结构2变更为DL/UL 结构3的情况。此时,与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0、1、3 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相同无线帧的UL子帧7被反馈。因此,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0、1、3成为种类1(情况A)。此时,针对DL子帧0、 1、3,保留在DL/UL结构2中规定的反馈定时(例如,LTE Rel.10)。
第二种类(种类2)的DL子帧是指利用下一帧以后(DL/UL结构变更以后的无线帧)的UL子帧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DL子帧(参照图6B、C)。即,在种类2中,DL子帧与反馈该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被设定在不同的DL/UL结构中。
此外,能够将种类2进一步分类为两个情况。第一个情况(情况B)是应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子帧在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也成为UL子帧的情况(参照图6B)。即,相当于即使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送达确认信号应被反馈的子帧的传输方向也没有变更的情况。
例如,在应用DL/UL结构2的情况下,DL子帧4、5、6、8的送达确认信号在下一帧的UL子帧2中被反馈。另一方面,即使在DL/UL结构3中,子帧2也成为UL子帧。因此,如图6B所示,即使在从DL/UL结构2变更为DL/UL结构3的情况下,子帧2的传输方向也保留UL子帧不变。其结果, 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4、5、6、8能够判断为种类2(情况B)。
种类2的第二个情况(情况C)是应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子帧在DL/UL 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被变更为DL子帧的情况(参照图6C)。即,相当于随着DL/UL结构的变更,应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子帧的传输方向变更(从 UL变更为DL)的情况。
例如,在应用DL/UL结构2的情况下,DL子帧9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下一帧的UL子帧7被反馈。另一方面,在DL/UL结构3中,子帧7成为 DL子帧。因此,如图6C所示,在从DL/UL结构2变更为DL/UL结构3的情况下,子帧7的传输方向从UL变更为DL。其结果,DL/UL结构变更前的 DL子帧9能够判断为种类2(情况C)。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反馈相当于上述种类2(情况B、C)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基于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反馈窗)进行再选择。另外,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覆盖的(与 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对应的)反馈范围能够如后述那样基于在 DL/UL结构变更后的各无线帧中应用的HARQ的反馈定时来决定。
如此,根据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的种类来控制HARQ的反馈定时,从而能够在DL/UL结构变更前后的无线帧中尽量利用现有(LTE Rel.10)的机制。此外,考虑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而控制HARQ的反馈定时,从而针对上述第二种类(种类2)也能够适当进行HARQ的反馈。其结果,抑制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延迟的同时,能够将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量分散地分配给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
<反馈范围的设定>
以下,说明上述种类2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中应用的反馈范围(反馈窗)。
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反馈窗)是指利用该UL子帧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的子帧范围。即,相当于某UL子帧能够覆盖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的子帧范围。另外,与各UL子帧对应的反馈范围能够基于LTE Rel.10的 HARQ的反馈定时而决定。
图7A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反馈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在图7A中,举例说明DL/UL结构3,但关于其他的DL/UL结构的情况也同样能够设定反馈范围。此外,在图7A中,举例说明DL/UL结构3连续两个帧的情况,但针对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也同样能够设定反馈范围。
在图7A中,示出了与在后半部分的无线帧中成为UL子帧的子帧2、3、4分别对应的反馈范围1、2、3。各反馈范围的开始点(起始子帧)能够设为各UL子帧覆盖的第一个DL子帧。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是指在时间方向上最早的DL子帧(包含S子帧)。
在图7A中,与后半部分的无线帧的UL子帧2对应的第一个DL子帧成为前半部分的无线帧的子帧1(S子帧)。此外,与后半帧的UL子帧3对应的第一个DL子帧成为前半帧的子帧7(DL子帧)。此外,与后半帧的UL子帧4对应的第一个DL子帧成为前半帧的子帧9(DL子帧)。
与各UL子帧对应的第一个DL子帧能够基于LTE Rel.10的HARQ的定时来决定。例如,能够利用图7B所示的定时表格来决定。图7B的定时表格相当于DL/UL结构3的定时表格,规定了利用UL子帧2反馈从该UL子帧 2起7个子帧前、6个子帧前以及11个子帧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同样地,规定了利用UL子帧3反馈6个以及5个子帧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并利用UL子帧4反馈5个以及4个子帧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
此外,各反馈范围的结束点(最后的子帧)能够设为与在时间方向上接下来设定的其他的UL子帧对应的第一个DL子帧的前一个子帧。因此,与某 UL子帧对应的反馈范围成为如下范围:从与该UL子帧对应的第一个DL子帧到成为与其他的UL子帧对应的反馈范围的开始点的子帧的跟前的子帧为止。即,设定为与各UL子帧对应的反馈范围不重复。
在图7A中,后半帧的UL子帧2的反馈范围(反馈窗1)成为前半帧的子帧1起至6为止。此外,后半帧的UL子帧3的反馈范围(反馈窗2)成为从前半帧的子帧7起至8为止。此外,后半帧的UL子帧4的反馈范围(反馈窗3)成为从前半帧的子帧9起至后半帧的子帧0为止。此外,设定的反馈范围的数目成为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的用于发送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数。
接着,参照图8~图10,说明在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的反馈范围,对反馈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进行再设定的情况。在图8~图10中,示出了从DL/UL结构2变更为DL/UL结构3的情况(图8~图10中的实线部分)的一例。另外,在图8~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将 DL/UL结构2、3分别表示为连续两帧。
首先,无线基站(发送接收点)对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基于各 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要被反馈的定时,判断各DL子帧的种类。具体来说,判断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DL子帧相当于上述的种类1或种类2中的哪一个。然后,基于各DL子帧的种类,决定要反馈该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 UL子帧。
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0、1、3能够利用同一个无线帧中的UL子帧7来反馈。因此,该DL子帧0、1、3相当于上述的图6A中的种类1(情况A)。从而,无线基站控制用户终端,使得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0、1、3通过UL子帧7被反馈(参照图8)。即,该 DL子帧0、1、3的送达确认信号应用DL/UL结构2中的HARQ的反馈定时。
另一方面,在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DL子帧0、1、3以外的其他的DL子帧4、5、6、8、9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被反馈。因此,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4、5、6、8、9相当于种类2。针对相当于种类2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基于上述的反馈范围(反馈窗),决定用于反馈的UL子帧。
另外,在种类2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中,针对位于反馈范围外的 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能够利用现有(LTE Rel.10)的HARQ的定时。以下,对种类2,具体说明情况B与情况C的情况。
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4、5、6、8的送达确认信号能够利用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的UL子帧2反馈。因此,DL子帧4、 5、6、8相当于上述图6B中的种类2(情况B)。
无线基站比较各DL子帧4、5、6、8与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的UL 子帧设定的反馈范围,决定与各DL子帧4、5、6、8分别对应的反馈范围。然后,利用与该反馈范围对应的UL子帧,反馈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在图9中,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4、5、6的反馈信号通过与反馈范围1对应的UL子帧2被反馈。此外,DL子帧8的反馈信号通过与反馈范围2对应的UL子帧3被反馈。
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若直接应用现有的HARQ的定时,则DL子帧4、 5、6、8的反馈信号通过UL子帧2被反馈。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通过DL/UL结构的变更而新规定的UL子帧3,发送DL子帧8的反馈信号。由此,能够将通过一个UL子帧反馈的量进行分散。
另外,在对相当于种类2(情况B)的DL子帧没有设定对应的反馈范围的情况下,在现有(LTE Rel.10)的HARQ的定时反馈。
另一方面,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9的送达确认信号不能利用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的子帧7反馈。因此,DL子帧9相当于上述图6C中的种类2(情况C)。
无线基站比较DL子帧9与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设定的反馈范围,决定与各DL子帧9对应的反馈范围。然后,利用与该反馈范围对应的UL子帧,反馈各DL子帧9的送达确认信号。在图10中,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DL子帧9的反馈信号通过与反馈范围3对应的UL子帧 4被反馈。
如此,基于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所覆盖的反馈窗来决定用于反馈变更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从而能够抑制反馈延迟。进而,能够将对一个UL子帧分配的送达确认信号等分散给DL/UL结构变更后的多个UL子帧,从而在UL子帧之间取得反馈量的平衡。
无线基站在如上述那样通过DL/UL结构的变更而改变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的情况下,将新的反馈定时(HARQ timeline)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根据DL/UL结构的变更,能够导入规定了新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的定时表格。
例如,能够导入如图11所示那样的定时表格。图11示出了在从DL/UL 结构2变更为DL/UL结构3的情况下,规定了与各UL子帧对应的DL子帧的定时表格的一例。另外,在图11中,示出了连续的三帧的定时表格,示出对第一帧设定DL/UL结构2,对第二帧与第三帧设定DL/UL结构3的情况。
在第一帧中,对UL子帧2,对应从该UL子帧2起8、7、4、6个子帧前的DL子帧。即,利用UL子帧2,反馈8、7、4、6个子帧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等。同样地,对UL子帧7,对应从该UL子帧7起8、7、4、 6个子帧前的DL子帧。这与LTE Rel.10的HARQ的调度相同。
此外,在第三子帧中,对UL子帧2对应7、6、11个子帧前的DL子帧。即,利用UL子帧2,反馈7、6、11个子帧前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等。同样地,对UL子帧3,对应从该UL子帧3起6、5个子帧前的DL子帧,对UL子帧4,对应从该UL子帧4起5、4个子帧前的DL子帧。这与LTERel.10 的HARQ的调度相同。
另一方面,第二子帧相当于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因此,被规定为不同于LTERel.10的HARQ的调度。如上述那样,设定与由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覆盖的反馈区域对应的DL子帧。此时,对UL子帧2对应 8、7、6个子帧前的DL子帧,对UL子帧3对应5个子帧前的DL子帧(参照上述图9)。同样地,对UL子帧4对应5个子帧前的DL子帧(参照上述图10)。
<DL/UL结构变更时的动作>
接着,利用图12所示的时序图,说明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的动作的一例。另外,在此,举例说明从DL/UL结构2变更为DL/UL结构3的情况(参照上述图8~图10)。
首先,无线基站判断DL/UL结构变更前(DL/UL结构2)的无线帧中的各DL子帧的种类。例如,判断各DL子帧属于种类1与种类2(优选是Case A~Case C)中的哪一个(参照上述图6A~图6C)。然后,根据DL子帧的种类,控制用于反馈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步骤1)。具体来说,如图8~图10所示那样,根据种类而再设定用于反馈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
接着,无线基站将有关通过DL/UL结构的变更而新规定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的信息(redesigned HARQ timeline)通知给用户终端(步骤2)。另外,该信息也可以通过DL/UL结构的变更的通知而隐式表示。接着,无线基站根据所设定的DL/UL结构,将下行链路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等)发送给用户终端(步骤3)。
用户终端基于通过DL子帧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解调结果,生成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并利用适当的UL子帧反馈给无线基站(步骤4)。此时,基于从无线基站通知的有关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的信息,选择反馈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由此,即使在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将送达确认信号无延迟地反馈,并能够对多个UL子帧分散送达确认信号等而反馈。
另外,本实施方式在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中的UL子帧数大于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中的UL子帧数的情况下,在能够将送达确认信号分散给多个UL子帧的观点上,与上述图5A相比能够获得较大的效果。
例如,设想从DL/UL结构5变更为DL/UL结构3的情况(参照图13A~图13B)。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1、3~9 包含于与DL/UL结构变更后的各UL子帧2、3、4对应的反馈范围1、2、3 中。因此,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1、3~9被分散分配给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2、3、4而被反馈(图13A)。另外,DL/UL结构变更前的 DL子帧0相当于上述种类2(情况B),但由于不包含于反馈范围内,因此基于DL/UL结构变更前的HARQ的定时而被反馈。
另一方面,图13B表示利用从各DL子帧起4个子帧以后最近的UL子帧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等的情况。此时,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0、3~8 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2被反馈,导致特定的UL子帧2的反馈量变大。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者包含超3G(SUPER 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
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用于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用于形成被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 20。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这两者(双重连接 (dual connectivity))。此时,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载波聚合)同时使用利用不同的频率的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
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1之间通过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利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通过相对高的频带(例如, 3.5GHz等)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作为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载波类型 (NCT)。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或者、无线基站12之间)被有线连接(光纤(Optical fiber)、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被称为 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ome eNodeB、 RRH(远程无线探头)、微型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 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应对LTE、LTE-A 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也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针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在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以及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也可以通过扩展PDCCH(E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 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无线基站12应用TDD的情况。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被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 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 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 处理、预编码处理而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从而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广播信道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等。此外,也可以将与上述的TPC有关的信息利用广播信道通知给用户终端。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对每个天线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被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给无线基站10的数据,被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 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例如,小型基站)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另外,在图16中,主要示出了下行链路 (发送)用的功能结构,但无线基站10也可以还具有上行链路(接收)用的功能结构。
如图16所示,无线基站12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包含调度器(控制单元)301、DL/UL结构判断单元302、DL子帧种类判断单元303、定时信息生成单元304、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5、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6。
DL/UL结构判断单元302判断无线基站12通过TDD应用的DL/UL结构。例如,在DL/UL结构变化的情况下,DL/UL结构判断单元302关于变更后的DL/UL结构通知给调度器301、DL子帧种类判断单元303。另外,也可以设为将DL/UL结构判断单元302的功能设置于调度器301中的结构。
DL子帧种类判断单元303在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对DL/UL结构变更前的无线帧,判断各DL子帧的种类。具体来说,DL子帧种类判断单元 303基于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被反馈的定时,判断各DL子帧的种类。例如,将能够通过同一个无线帧的UL子帧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DL子帧判断为第一种类(种类1),将通过DL/UL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DL子帧判断为第二种类(种类2)(参照上述图6A~图6C)。另外,第二种类能够进一步分类为两个情况。
调度器(控制单元)301基于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再设定用于反馈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具体来说,调度器301针对第一种类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控制,以使设定在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无线帧中应用的HARQ的反馈定时(参照上述图8)。另一方面,针对第二种类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基于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覆盖的反馈范围(反馈窗),再设定反馈用的UL子帧(参照上述图9、图10)。
此外,调度器(控制单元)301除了用于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UL子帧的控制之外,还进行通过PDSCH传输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参考信号的调度。具体来说,调度器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例如,包含CQI、RI等的CSI),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定时信息生成单元304生成与伴随DL/UL结构的变更而在调度器301 中再设定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定时有关的信息(redesigned HARQ timeline)。另外,在将与反馈定时有关的信息通过上位层信令(RRC信令) 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包含于数据信号中。此外,在将与反馈定时有关的信息动态地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包含于下行控制信息中。此外,也可以包含于广播信号中而发送。
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5生成由调度器301决定了向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5生成的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6生成由调度器301决定了向各子帧的分配的对于用户终端20的控制信号(PDS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
如此,根据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的种类来控制HARQ的反馈定时,从而能够在DL/UL结构变更前后的无线帧中,尽量利用现有(LTE Rel.10)的机制。此外,通过考虑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所覆盖的覆盖范围而控制HARQ的反馈定时,从而即使在上述的第二种类(种类2)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的反馈。其结果,抑制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反馈延迟的同时,能够将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反馈量分散分配给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用户终端20具有用于 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
针对下行链路的数据,通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且被发送接收单元203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被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针对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ACK) 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此后,放大器单元202放大被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203起到用于接收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与子帧种类有关的信息等的接收单元的作用。
图18是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8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具有重发控制单元401、反馈控制单元402。另外,如上述那样,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还具有用于进行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的功能单元。
重发控制单元401判断是否准确地接收了经由DL子帧接收到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并基于接收结果生成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反馈控制单元402控制在重发控制单元401中生成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例如,反馈定时等)。具体来说,反馈控制单元402基于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与反馈定时有关的信息(redesigned HARQ timeline),将对于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给适当的UL子帧。
因此,在DL/UL结构变更的情况下,反馈控制单元402根据DL/UL结构变更前的DL子帧的种类来控制HARQ的反馈定时。具体来说,关于上述的第一种类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基于在DL/UL结构变更前的各无线帧中应用的HARQ的反馈定时,选择反馈用的UL子帧(参照上述图8)。另一方面,关于上述的第二种类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基于DL/UL结构变更后的UL子帧所覆盖的反馈范围(反馈窗),选择反馈用的UL子帧(参照上述图9、图10)。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改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3年4月12日申请的特愿2013-084036。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4)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机,接收包含与第一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一信息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之后,接收包含与第二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二信息的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处理器,在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一HARQ反馈定时的不能应用的值的情况下,不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对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反馈,而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第二HARQ反馈定时进行对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HARQ反馈。
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包含与第一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一信息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之后,接收包含与第二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二信息的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一HARQ反馈定时的不能应用的值的情况下,不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对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反馈,而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第二HARQ反馈定时进行对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HARQ反馈的步骤。
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包含与第一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一信息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之后,发送包含与第二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二信息的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一HARQ反馈定时的不能应用的值的情况下,不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接收对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反馈,而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第二HARQ反馈定时接收对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HARQ反馈。
4.一种系统,具有终端以及基站,
所述终端具有:
接收机,接收包含与第一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一信息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之后,接收包含与第二HARQ反馈定时有关的第二信息的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处理器,在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一HARQ反馈定时的不能应用的值的情况下,不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对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反馈,而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的所述第二HARQ反馈定时进行对于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HARQ反馈,
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之后,发送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84036A JP6161377B2 (ja) | 2013-04-12 | 2013-04-12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13-084036 | 2013-04-12 | ||
PCT/JP2014/058111 WO2014167991A1 (ja) | 2013-04-12 | 2014-03-24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201480020617.8A CN105103602A (zh) | 2013-04-12 | 2014-03-24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0617.8A Division CN105103602A (zh) | 2013-04-12 | 2014-03-24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7574A CN108667574A (zh) | 2018-10-16 |
CN108667574B true CN108667574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5168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0617.8A Pending CN105103602A (zh) | 2013-04-12 | 2014-03-24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201810895882.0A Active CN108667574B (zh) | 2013-04-12 | 2014-03-24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0617.8A Pending CN105103602A (zh) | 2013-04-12 | 2014-03-24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60072617A1 (zh) |
JP (1) | JP6161377B2 (zh) |
CN (2) | CN105103602A (zh) |
WO (1) | WO20141679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114789B1 (en) | 2014-03-06 | 2024-05-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US9629066B2 (en) * | 2015-02-24 | 2017-04-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CN108463963B (zh) | 2016-01-13 | 2022-03-08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确认的设备及其方法 |
WO2017149194A1 (en) | 2016-03-01 | 2017-09-0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
JP7043413B2 (ja) | 2016-11-04 | 2022-03-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CN109275192B (zh) | 2017-07-18 | 2022-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6353A (zh) * | 2009-02-19 | 2012-01-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的方法 |
CN102387543A (zh) * | 2010-09-02 | 2012-03-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动态子帧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2655676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子帧配置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WO2012167431A1 (en) * | 2011-06-09 | 2012-12-13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
WO2013008404A1 (ja) * | 2011-07-13 | 2013-01-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3198B (zh) * | 2008-12-08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中继器和通信系统 |
US8341481B2 (en) * | 2009-02-19 | 2012-12-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895377A (zh) * | 2009-05-22 | 2010-1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2684855A (zh) * | 2011-03-11 | 2012-09-1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定时关系的指示方法 |
US8718003B2 (en) * | 2011-06-20 | 2014-05-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197379B2 (en) * | 2011-10-03 | 2015-1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dified PHICH |
US9515780B2 (en) * | 2011-12-23 | 2016-12-06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hifting HARQ feedback for cognitive-radio-based TD-LTE systems |
US9119120B2 (en) * | 2012-01-23 | 2015-08-25 | Intel Corporation | Network assisted user association and offloading techniques for integrated multi-rat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9591645B2 (en) * | 2012-02-17 | 2017-03-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beamforming-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2113971B1 (ko) * | 2013-01-17 | 2020-05-21 |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 집적 회로, 기지국 및 방법 |
EP3664353B1 (en) * | 2013-02-06 | 2022-05-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9331759B2 (en) * | 2013-03-29 | 2016-05-0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HARQ timing design for a TDD system |
EP2802091A1 (en) * | 2013-05-08 | 2014-11-1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Flexible TDD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with flexible subframes |
-
2013
- 2013-04-12 JP JP2013084036A patent/JP616137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3-24 US US14/782,685 patent/US201600726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3-24 WO PCT/JP2014/058111 patent/WO20141679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24 CN CN201480020617.8A patent/CN105103602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3-24 CN CN201810895882.0A patent/CN108667574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19 US US16/039,485 patent/US2018032394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6353A (zh) * | 2009-02-19 | 2012-01-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的方法 |
CN102387543A (zh) * | 2010-09-02 | 2012-03-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动态子帧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2655676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子帧配置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WO2012167431A1 (en) * | 2011-06-09 | 2012-12-13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
WO2013008404A1 (ja) * | 2011-07-13 | 2013-01-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nd universal tess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release 7)";3GPP;《3GPP TR 25.912 V7.1.0》;20060930;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7574A (zh) | 2018-10-16 |
US20180323949A1 (en) | 2018-11-08 |
CN105103602A (zh) | 2015-11-25 |
JP2014207560A (ja) | 2014-10-30 |
JP6161377B2 (ja) | 2017-07-12 |
US20160072617A1 (en) | 2016-03-10 |
WO2014167991A1 (ja) | 201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721587B2 (ja)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0958101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5931828B2 (ja)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6282831B2 (ja)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6159230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4199813A1 (ja)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6927888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17110960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20160330737A1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6017356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5079926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12100232A (ja) |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16182051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667574B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系统 | |
JP6031017B2 (ja)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6894841B2 (ja) | 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7164141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15139106A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7150448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6190623B2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19068460A (ja) | ユーザ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