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470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1470A
CN105191470A CN201480025976.2A CN201480025976A CN105191470A CN 105191470 A CN105191470 A CN 105191470A CN 201480025976 A CN201480025976 A CN 201480025976A CN 105191470 A CN105191470 A CN 105191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base
user terminal
signal
dow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59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1470B (zh
Inventor
武田一树
安川真平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91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1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多个无线基站间应用CA或CoMP的情况下(Inter-eNB?CoMP/CA),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反馈。在用户终端设置: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用于形成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基站和用于形成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对于来自各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以及分配控制单元,将对于来自第一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根据有无UL许可而分配给第一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共享信道,将对于来自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分配给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或LTE的后继系统(例如,还称为LTE-Advanced(LTE-A)、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4G)中,正在研究如下的无线通信系统(还称为HetNet(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Network))):在具有半径从几百米到几千米左右的相对大的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内,配置具有半径从几米至几十米左右的相对小的覆盖范围的小型小区(包含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非专利文献1)。
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正在研究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两者中利用相同的频带的方案(例如,也称为“co-channel”)或在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中利用不同的频带的方案(例如,也称为“分频(separatefrequency)”)。在后者的方案中,还研究在宏小区中利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0.8GHz或2GHz),在小型小区中利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或10GHz)。
此外,LTE-A系统(Rel.10/11)的系统频带包含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将通过集合多个分量载波(小区)而进行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
进而,在LTE-A系统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区间正交化的技术,导入了协调多点(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发送接收技术。在该CoMP发送接收中,由多个小区对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UE协调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处理。例如,在下行链路中,正在研究应用预编码的多个小区同时发送、协调调度/波束成型等。通过应用这些CoMP发送接收技术,尤其期待改善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14“E-UTRAFurtheradvancementsforE-UTRAphysicallayeraspects”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那样,在Rel.10/11中导入的载波聚合(CA)和协调发送(CoMP)中,以通过在一个无线基站(eNB)中安装的调度器集中控制多个CC或多个发送接收点作为前提。此时,从用户终端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HARQ)等反馈信号在没有上行数据的发送指示(UL许可)的情况下,被分配给规定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
另一方面,设想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Rel.12之后)中,在形成宏小区的宏基站(MeNB)与形成小型小区的小型基站(SeNB)之间应用CA或CoMP(Inter-eNBCoMP/CA)。即,宏基站和小型基站基于分别从下属的用户终端反馈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或信道质量信息(CSI))独立进行调度。
从而,在无线基站间CoMP/CA(Inter-eNBCoMP/CA)中,为了在各无线基站中适当地进行调度,用户终端期望尽量将反馈信号直接发送给各无线基站。但是,在Rel.10/11之前的反馈机制中,当没有上行数据信号的发送指示(UL许可)的情况下,SCell(例如小型小区)的反馈信号通过PCell(例如,宏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被反馈。即,在以往的反馈机制中,难以对多个无线基站分别发送反馈信号。
本发明鉴于这一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应用CA或CoMP的情况下(Inter-eNBCoMP/CA),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反馈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用于形成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基站和用于形成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对于来自各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以及分配控制单元,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根据有无UL许可而分配给第一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共享信道,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分配给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在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应用CA或CoMP的情况下(Inter-eNBCoMP/CA),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反馈。
附图说明
图1是HetNet的概念图。
图2是无线基站内CoMP/CA、以及无线基站间CoMP/CA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反馈信号的分配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反馈信号的分配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Rel.10/11中的反馈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Rel.10/11中的反馈方法(UL许可检测错误时)的图。
图7是表示对SCell设定PUCCH时的反馈方法(考察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其他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时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时用于反馈的信道的一例(例1)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时用于反馈的信道的其他一例(例2)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时的无线通信的动作步骤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时的PUSCH资源的通知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HetNet的概念图。另外,图1A表示在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中利用了同一个频带的情况,图1B表示在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中利用了不同的频带的情况。
如图1所示,HetNet是宏小区M与小型小区S的至少一部分在地理位置上重复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此外,HetNet包含用于形成宏小区M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宏基站)、用于形成小型小区S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小型基站)、以及与宏基站和小型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UE。
在如图1A所示的情况下,在宏小区M与小型小区S中,例如能够利用800MHz或2GHz等的同一个频带的载波。另一方面,在如图1B所示的情况下,在宏小区M中,利用例如800MHz或2GHz等相对低频带的载波。另一方面,在多个小型小区S中,利用例如3.5GHz等相对高频带的载波。
如此,在LTE-A(Rel.12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小型小区S与宏小区M应用同一频率的方案(同信道(co-channel))之外,还研究了小型小区S与宏小区M应用不同的频率的方案(分频(Separatefrequency))。
此外,在小型小区与宏小区被用于不同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宏基站(MeNB)与小型基站(SeNB)通过回程线路(Backhaul)连接,从而相互进行信息的交换。考虑宏基站与小型基站之间的连接通过光纤(Opticalfiber)或非光纤(X2接口)等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进行。另外,在通过光纤以外的线路(例如,X2接口)进行宏基站与小型基站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在宏基站与小型基站之间的信息的发送接收中,延迟时间变得不能忽略。在理想的情况下,回程线路的传递延迟为0msec,但根据回程线路的环境,有时传递延迟最大成为几十msec。
然而,在Rel.10/11中导入的载波聚合(CA)和协调发送(CoMP)中,如上述那样,以在一个无线基站中安装的调度器中集中控制多个CC或多个发送接收点作为前提(参照图2A)。另一方面,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Rel.12以后)中,需要支持通过无法忽略延迟的回程线路而连接的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的CA或CoMP(参照图2B)。
如此,为了支持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的CA或CoMP,需要在各无线基站中适当地进行调度。为了在各无线基站中适当地将对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调度给下行共享信道(PDSCH),需要用户终端通过上行链路适当地发送反馈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有用于表示能否解码下行数据(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或者利用下行参考信号(CSI-RS)测定的信道质量信息(CSI)等。
在LTE(Rel.8)中,在检测到用于指示通过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上行数据的控制信号(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通过UL许可被分配的PUSCH的资源,进行反馈信号的发送(参照图3)。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上行控制信道(PUCCH)而发送反馈信号(参照图3)。即,用户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利用PUSCH与上行数据一同发送反馈信号,在不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利用PUCCH而发送反馈信号。
在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应用CA或CoMP的情况下,为了在各无线基站中适当地进行调度,希望用户终端将反馈信号尽量直接发送给各无线基站(参照图4A~4C)。但是,在Rel.10/11以前的反馈机制中,在应用CA时,难以将反馈信号分别发送给多个无线基站。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在Rel.10/11中进行载波聚合(CA)的情况下的反馈方法。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想上下链路均有一个主小区(P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副小区(SCell)的情况。
未被设定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同时发送的用户终端在未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PCell的PUCCH发送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CSI等)(参照图5A)。另一方面,在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检测到UL许可的小区的PUSCH,将反馈信号与上行数据一并发送。具体来说,用户终端在PCell中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PCell的PUSCH进行反馈(参照图5B),在SCell中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SCell的PUSCH进行反馈(参照图5C)。另外,在多个小区中同时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PCell的PUSCH进行反馈。
被设定了PUCCH和PUSCH的同时发送的用户终端在未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PCell的PUCCH发送反馈信号(参照上述图5A)。另一方面,在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通过PCell的PUCCH和/或PUSCH进行反馈。即,即使在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也将一部分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利用PUCCH(与通过UL许可而分配的PUSCH同时)进行发送。
另外,由无线基站根据各用户终端的能力(性能)适当地设定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不进行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的用户终端由于与UL许可的有无无关地进行单载波发送,因此能够由廉价的RF电路构成。另一方面,在与PUSCH相比冗长的PUCCH中,抗干扰和抗热噪且能够以较高的概率检测信号,因此进行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的用户终端通过利用PUCCH发送反馈信号,从而能够提高反馈精度。
另外,作为用户终端的能力信息(UECapability),向无线基站通知各用户终端能否进行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无线基站基于各用户终端的能力而适当设定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的应用,对各用户终端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进行指示。
如此,在Rel.10/11之前的反馈机制中,当没有UL许可的情况下,SCell(例如,小型小区)的反馈信号通过PCell(例如,宏小区)的PUCCH被反馈。通常,各无线基站中的调度以1ms(一个子帧)为单位进行,因此在不同基站之间的回程线路中不能忽略延迟的情况下,担心由于无线基站间的延迟的影响而导致吞吐量降低。此外,在将SCell的反馈信号全部分配给PCell的PUCCH的情况下,根据通信环境,还担心PCell的PUCCH的容量不足。
因此,为了通过与各下行CC(小区)对应的上行CC反馈反馈信号,考虑发送UL许可后对该上行CC分配PUSCH。例如,为了使用户终端在SCell反馈反馈信号,考虑即使有时没有上行数据,也发送SCell的UL许可而分配PUSCH资源。
但是,在如此通过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发送UL许可而利用SCell的PUSCH资源进行反馈的情况下,不能在相同定时发送PCell的UL许可。这是因为在检测到PCell的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PCell的PUSCH进行反馈。
此外,在用户终端不能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检测错误的情况下),担心不能利用PUSCH进行反馈,而通过意想不到的CC(小区)的PUCCH进行反馈。例如,在上述图5B、图5C中,在用户终端不能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反馈信号会被PCell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反馈(参照图6A~6C)。
如此,若利用SCell的UL许可,使反馈信号利用SCell的PUSCH进行反馈,则发生PCell的UL许可发送受限制的问题、或者在UL许可检测错误时不能适当地进行反馈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在SCell中也与PCell同样地,在上行链路中利用PUCCH。即,在不检测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各小区专用的反馈信号分别通过各小区的PUCCH发送(参照图7A)。此外,在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考虑用户终端将各小区专用的反馈信号分别通过各小区的PUSCH发送(参照图7B、图7C)。
通过应用图7所示的反馈方法,能够实现小区专用的反馈。但是,用户终端需要在分别反馈的所有的上行CC中能够通过PUCCH进行发送,因此存在用户终端的线路结构变得复杂且成本增大的问题。此外,在无线基站间CoMP(Inter-eNBCoMP)的情况下、或者仅下行链路中的无线基站间CA(Inter-eNBCA)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在一个CC中不进行CA的情况下),由于在上行链路中不存在SCell,因此还需要其他的解决方法。其结果,导致需要配备其他进一步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人等关注上述问题,想到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利用PUSCH进行反馈。尤其本发明人等关注在宏基站与小型基站之间应用CA的情况下,与宏小区(PCell)相比,在小型小区(SCell)中连接用户终端数目少且资源容量有剩余的问题,并发现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利用SCell的PUSCH进行。
此外,本发明人等在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利用PUSCH进行时,想到新的PUSCH资源分配方法。具体来说,想到如下的情况:在SCell中根据有无UL许可,变更PUSCH的资源分配,例如在用户终端不检测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来进行PUSCH资源的分配。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举例说明宏基站与小型基站之间的CoMP和/或CA(Inter-eNBCoMP/CA),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的控制就能够应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宏小区作为PCell、将小型小区作为SCell来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方式)
图8表示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应用CA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的反馈方法的一例。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由第一基站形成宏小区(PCell)且由第二基站形成小型小区(SCell)的情况。具体来说,图8A相当于在PCell以及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未包含UL许可的情况,图8B相当于仅在P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图8C相当于仅在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
如图8A所示,在PCell以及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未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PCell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来反馈对于P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利用SCell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来反馈对于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能够从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通过上位层信令等,指示用于分配SCell的反馈信号的PUSCH资源。
如图8B所示,当仅在P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PCell的PUSCH来反馈对于P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此外,利用SCell的PUSCH来反馈对于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能够从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通过上位层信令等,指示用于分配SCell的反馈信号的PUSCH资源。
如图8C所示,当仅在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PCell的PUCCH来反馈对于P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此外,利用SCell的PUSCH来反馈对于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能够通过UL许可来指示用于分配SCell的反馈信号的PUSCH资源。
如此,通过将对于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息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利用PUSCH来进行反馈,从而能够在Rel.10/11中的上行同时发送/非同时发送中支持所有的发送模式。由此,对于用户终端能够利用Rel.10/11之前的电路,因此能够抑制用户终端的制作成本。此外,即使在用户终端未能检测出来自SCell的UL许可的情况下(检测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直接反馈给SCell。
此外,上述图8中所示的反馈方法在应用无线基站间CoMP的情况下、或者只有下行链路应用无线基站间CA的情况(上行链路仅设定于PCell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图9A~9C)。
例如,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以相同的频率被运用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PCell的PUCCH来反馈对于PCell的反馈信号。另一方面,利用PCell的PUSCH来反馈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参照图9B)。
此外,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以不同的频率被运用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同样利用PCell的PUCCH来反馈对于PCell的反馈信号。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利用PCell的PUSCH来反馈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参照图9C)。
如上述图7所示,在对SCell也设定PUCCH的方法中,在应用无线基站间CoMP、或者只有下行链路应用无线基站间CA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应用不同的反馈方法。但是,在上述图9所示的方法中,即使在应用基站间CoMP或者只有下行链路应用基站间CA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同样的反馈机制。
在LTE.10/11中,在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中,在PUCCH与PUSCH中独立地控制发送功率,且在PCell与SCell之间也独立地控制发送功率。从而,如上述图9所示,通过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分配给PUSCH资源,能够直接利用LTE.10/11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机制。
例如,在PCell以及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未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参照上述图8A),位于第二基站(小型基站)的附近的用户终端能够分别控制PCell的PUCCH与SCell的PUSCH的发送功率(参照图10A)。同样地,在应用无线基站间CoMP的情况下,或者只有下行链路应用无线基站间CA的情况下,也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PUCCH与PUSCH的发送功率(参照图10B、10C)。
如此,通过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即使在用户终端接近任一个无线基站(例如,小型基站),且在与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其传播损耗(路径损耗)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适当的发送功率而进行反馈。
在此,参照图11、图12来说明在无线基站间CA中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的、想要进行反馈的CC(小区)、以及要利用的反馈用信道。另外,在图11、图12中,比较记载了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提案例)、以往的反馈方法、以及上述图7所示的利用SCell的PUCCH的反馈方法(考察例)。
另外,图11(例1)与图12(例2)的不同点在于,在提案法中,从PCell与SCell同时有UL许可的情况下,有无PCell的PUCCH的利用。具体来说,图11(例1)示出了考察例、提案例均从现有方法的“无同时发送”扩展的情况,能够以尽量少的同时发送数目进行发送。由此,能够减轻用户终端的RF电路的负担从而提高功率效率。
此外,图12(例2)示出了考察例、提案例均从现有方法的“有同时发送”扩展的情况。在例2的考察例中,示出了PCell与SCell均尽量通过PUCCH来进行反馈、即即使是SCell也通过PUCCH进行反馈的情况。此外,在例2的提案例中,示出了尽量通过PUCCH来进行PCell的反馈的情况。另一方面,SCell无论有无UL许可都通过PUSCH进行反馈。如此,通过在应维持连接的PCell(例如,宏小区)中尽量利用PUCCH进行反馈,能够确保反馈信号的质量。
<无线基站间CoMP>
在无线基站间CoMP中,无线基站之间通过同一个频率被运用,因此不存在PCell、SCell的区分。从而,为了如无线基站间CA那样对不同的基站分别进行反馈,需要在单一的Cell内改变反馈资源(PUCCH或PUSCH)。即,用户终端判别对于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目的地的无线基站,必须根据是从哪一个基站发送了下行数据,从而改变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的反馈资源。然而,如上述那样,由于在无线基站间CoMP中无线基站之间以同一个频率被运用,因此用户终端难以如无线基站间CA那样容易判断反馈目的地。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无线基站间CA的情况同样地,用户终端设为在进行对于第二基站(小型基站)的反馈的情况下通过PUSCH进行反馈,并基于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上位层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来决定要反馈的无线基站。
例如,用户终端预先通过PUCCH来发送对于宏基站的反馈,对于小型基站的反馈通过预先由RRC信令等上位层通知的PUSCH资源来发送。从而,能够对进行无线基站间CoMP的多个无线基站利用不同的资源分别进行反馈。此外,例如即使在对两个无线基站同时进行反馈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同一个CC内的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因此能够以在Rel.10/11中已经导入的上行线路的同时发送的电路结构来实现,因此存在能够抑制成本增加的优点。
此外,用户终端在检测到用于通知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DL分配)的情况下,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从而,用户终端还能够基于DL分配而判断要反馈的无线基站。即,从上位层被设定了无线基站间CoMP的用户终端能够基于与接收到的DL分配对应的控制信道的种类(PDCCH或扩展PDCCH)或设定(例如控制信号反馈(DCI格式)、聚合等级等)来判断要反馈的无线基站。或者,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接收到的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来判断应反馈的无线基站。
<反馈动作>
接着,参照图13说明在不同的无线基站间应用CoMP/CA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与无线基站的通信方法的动作步骤的一例。另外,在此,如图13A所示,将举例说明第一基站(宏基站)和第二基站(小型基站)、连接到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用户终端。
首先,用户终端关于该用户终端的能力(UE性能(UECapability))向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进行通知(步骤11)。由此,无线基站能够判断用户终端能否进行同时发送、能否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
此外,无线基站从用户终端接收有关通信质量的报告,并测定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步骤12)。例如,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从用户终端接收下行接收功率或接收质量(RSRP、RSRQ)的报告信息、信道状态(CSI)报告信息等接收质量信息。此外,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测定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或随机接入(PRACH)的接收功率等。由此,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能够判断各用户终端的信道状态、位置(用户终端是否接近任一个无线基站所运用的小区(或者发送点))。
接着,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关于在各无线基站间接收到的信息,经由回程线路进行共享(步骤13)。例如,各无线基站关于本小区内的业务信息或所连接的用户终端信息,经由回程线路与其他无线基站进行共享。由此,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判断对各用户终端有没有应用无线基站间CoMP/CA。
基于各用户终端的状况,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进行CoMP/CA的设定(配置(Configure))。在此,设想第一基站对用户终端设定无线基站间CoMP/CA的情况(步骤14)。
此时,第一基站将用户终端用于与第二基站(小型基站)进行通信的控制信息经由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进行通知(步骤15)。另外,步骤14与步骤15也可以同时进行。作为对用户终端通知的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信号的配置(Configuration)、或者在向第二无线基站发送反馈信号时利用的PUSCH资源信息。
此外,作为对用户终端通知的控制信息,也可以包括用于指示SCell的上行链路中的反馈规则(现有的反馈方法的应用或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应用)的信息。由此,即使在应用无线基站间CoMP/CA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对每个用户终端应用的反馈方法。其结果,例如在小型小区(SCell)的PUSCH的业务多的情况下直接应用现有的反馈方法等那样,能够根据通信环境灵活地控制反馈方法。此外,无线基站间CoMP/CA的通知或反馈规则的选择指示的通知可以对每个用户终端单独进行,也可以对小区内的所有用户终端共同进行。
然后,各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步骤16)。用户终端基于从无线基站(例如,第一基站)接收到的控制信息,监视由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PDCCH、扩展PDCCH(EPDCCH))。然后,用户终端将对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CSI等)反馈给各无线基站(步骤17)。
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用户终端将对于来自第一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利用PCell的PUCCH或PUSCH进行反馈。具体来说,用户终端只有在被分配了应对第一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情况下(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才在通过UL许可而被分配的PUSCH资源中包含反馈信号而进行发送(参照上述图8B)。除此之外,用户终端利用PCell的PUCCH资源进行反馈(参照上述图8A、图8C)。
此外,用户终端将对于来自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利用PUSCH进行反馈。具体来说,用户终端在未被分配应对第二基站发送的上述数据的情况下(没有检测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从上位层通知到的PUSCH资源来进行反馈(参照上述图8B)。用户终端只有在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才在通过UL许可而被分配的PUSCH资源中包含反馈信号而进行发送(参照上述图8C)。
如此,通过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利用PUSCH来进行反馈,从而能够支持在Rel.10/11中规定的PUCCH与PUSCH的同时发送/非同时发送的发送模式。此外,在无线基站间CoMP或仅下行链路的无线基站间CA中也能够应用反馈机制,且在PUCCH与PUSCH之间、以及PCell与SCell之间能够独立地控制发送功率(利用现有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机制)。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在上述第一方式中进行对于SCell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的分配的PUSCH资源的设定/通知方法。
在第一方式中,对第二基站(小型基站)的反馈中所利用的PUSCH资源根据有无检测UL许可而变化。例如,在用户终端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通过UL许可被指定的上行数据发送资源(PUSCH资源),与上行数据一并进行反馈。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未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在上位层中被设定的反馈用资源(PUSCH)来发送反馈信号。
然而,如上述图6所示,用户终端存在UL许可的检测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在第二无线基站中不能将在上位层中指定的反馈用的PUSCH资源分配给其他的用户终端。设想,如果将反馈用的PUSCH资源还分配给其他的用户终端,则在该用户终端检测UL许可失败时,会与其他的用户终端利用同一个PUSCH资源同时发送。其结果,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之间发生PUSCH的冲突,结果会是重发次数增加,从而存在吞吐量降低的顾虑。
另一方面,在为了抑制PUSCH的冲突而将在上位层指定的反馈用的PUSCH资源不分配给其他的用户终端的情况下,PUSCH调度受到制约,不能充分地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本发明人等关注在具有以高频反馈的可能性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中,用户终端在反馈前检测用于指示接收PDSCH的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的情况,找到将该下行控制信息用于PUSCH资源分配/指示的技术。进而,本发明人等找到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在应用新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将在来自第二无线基站的DL分配中不会被使用的比特用于PUSCH资源指示。作为在DL分配中不会被使用的比特,可举出被用于在反馈中使用的PUCCH资源的指示的ARI或ARO(各2比特)等。
ARI是在Rel.10中导入的ACK/NACK资源识别符(A/N资源指示符(A/Nresourceindicator),在CA应用时(FDD)被用于指定与SCell对应的PUCCH。例如,由在PCell的下行链路中检测到的DL分配来指示的对于PDSCH数据的ACK/NACK反馈利用由被映射了DL分配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号码默认(Implicit)决定的PUCCH资源来进行。
另一方面,由在SCell的下行链路中检测到的DL分配来指示的对于PDSCH数据的ACK/NACK反馈利用被上位层与ARI(2比特)的组合指示的PUCCH资源来进行。另外,无线基站通过RRC信令来通知四个PUCCH资源候选,根据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ARI,从该四个PUCCH资源候选中指定特定的PUCCH资源。
ARO在Rel.11中被导入,且包含在扩展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的DL分配中,被用作用于错开PUCCH资源的偏移。具体来说,在EPDCCH中检测到的DL分配以及由该DL分配指示的对于PDSCH数据的ACK/NACK反馈利用通过DL分配被映射的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号码与由ARO表示的偏移值的加法来指示的PUCCH资源而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被用于在DL分配中包含的ARI或ARO等的位字段,能够对用户终端指示用于反馈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的PUSCH资源。由此,能够将在新的反馈方法中没有利用到的ARI或ARO的比特再利用于PUSCH资源指示,因此能够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无需利用RRC信令对每个用户终端分配固定的PUSCH资源,因此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能够作为对于用户终端的PUSCH资源指示而设定多个被用于对第二无线基站进行反馈的PUSCH资源候选,并通过在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来指定实际在反馈中使用的PUSCH资源。作为在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能够利用上述ARI或ARO(各2比特)。
图14A、14B示出了经由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对用户终端通知四个PUSCH资源候选,并通过DL分配的2比特来指示要使用的PUSCH资源的一例。在图14A中,用户终端在比特值为“00”时对PUSCH的RB#10分配反馈信号。同样地,用户终端在比特值为“01”时对PUSCH的RB#14分配反馈信号,在比特值为“10”时对PUSCH的RB#20分配反馈信号,在比特值为“11”时对PUSCH的RB#22分配反馈信号。
此时,上行数据通过UL许可被调度,反馈信息通过DL分配被调度。如此,由通过上位层指示的多个PUSCH候选与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比特的组合来指示特定的PUSCH资源,从而在第二无线基站中能够灵活地进行PUSCH的调度。此外,通过作为在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而利用成为未使用的ARI或ARO(各2比特),从而能够抑制开销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DL分配的比特(例如,ARI或ARO)之外(或代替DL分配的比特(例如,ARI或ARO)),也可以利用与DL分配对应的控制信道的配置或状态、资源而通知特定的PUSCH资源。例如,也可以基于DL分配通过用户终端所监视的多个控制信道(PDCCH或EPDCCH)中的哪一个控制信道被检测,判断PUSCH资源。
或者,也可以利用控制信道内的DL分配的分配资源数(CCE聚合等级)对用户终端通知PUSCH资源。或者,也可以基于DL分配的映射方法(是对控制信道内连续的资源的局部映射(集中(Localized)发送)还是对非连续的资源的分散映射(分布(Distributed)发送))对用户终端通知PUSCH资源。由此,不增加开销就能够增加PUSCH资源候选。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进行动态调度的反馈用资源而示出了PUSCH的RB号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指定RB组号码或者CC号码等。由此,能够进行灵活的资源指示。
进而,作为进行动态调度的反馈用资源,也可以包含PUCCH资源号码。其结果,能够进行灵活的资源指示。
或者,上述多个PUSCH资源候选也可以预先作为规定的资源来定义。SCell与PCell相比,所连接的用户终端数目少,因此通过将资源设为不变而固定,能够降低RRC等信令量。此时,从预先定义的多个PUSCH资源候选中,利用ARI/ARO等的比特来选择特定的PUSCH资源。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在不检测UL许可而利用PUSCH进行反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时隙间进行PUSCH的RB跳频。跳频模式能够应用与PCell中的PUCCH的跳频模式相同的模式,或者由上位层与DL分配的比特(例如,ARI或ARO)决定的模式。通过在时隙间利用不同的多个频率进行反馈,从而能够获得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用户终端在不检测UL许可而利用PUSCH进行反馈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与检测UL许可时不同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如,用户终端根据有无检测UL许可,利用不同的功率控制参数而控制PUSCH的发送功率。例如,在仅发送反馈信号的情况下(不检测UL许可的情况下),将PUSCH的发送功率设定为较高。由此,在仅发送反馈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提高PUSCH的接收质量。
此外,用户终端在不检测UL许可而利用PUSCH进行反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反馈信号中包含信道状态信息(CSI)而进行发送。即,用户终端在进行ACK/NACK反馈的情况下,同时发送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CSI(Periodic/AperiodicCSI)。此外,信道状态信息(CSI)可以始终与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信号同时发送,也可以在规定的定时选择性地发送。在规定的定时发送的情况下,能够将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L分配的未使用比特)用作CSI反馈用触发。
如此,通过在利用PUSCH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时包含CSI,能够有效地利用被分配的PUSCH资源。此外,通过同时发送送达确认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还能够提高调度精度。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无线基站作为两个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三个以上的无线基站的组合。例如,可举出在无线基站间CoMP中,分别由不同的无线基站运用三个发送点TP1、TP2、TP3的情况。此外,可举出在无线基站间CA中,分别由不同的无线基站运用三个小区PCell、SCell1、SCell2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组合了无线基站内(Intra-eNB)与无线基站间(Inter-eNB)的CoMP/CA的情况。例如,可举出在CoMP中由第一基站运用两个发送点TP1、TP2,由第二基站运用一个发送点TP3的情况。此外,可举出在CA中,由第一基站运用两个小区PCell与SCell,由第二基站运用一个小区SCell2的情况。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1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者包含SUPER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
图1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小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双方(双重连接(dualconnectivity))。此外,在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CoMP/CA。
在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1之间,利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且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利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且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作为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载波类型(NCT)。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或者无线基站12之间)被有线连接(光纤(Opticalfiber)、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与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且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包括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被称为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ome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对应于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由多个终端利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在图1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通过扩展PDCCH(EPDCCH),可以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被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被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ACK/NACK等。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将要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会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后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后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上位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反馈用的资源信息等。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放大被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从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到无线基站10的数据,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被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被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而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7所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含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判定单元309而构成。
控制单元301用于控制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通过PUSCH传输的上行数据、通过PUCCH或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利用下行控制信号(DCI)被通知给用户终端。
具体来说,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此外,在用户终端应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决定用于进行对于SCell(小型小区)的反馈信号的分配的PUSCH资源。
另外,在控制单元301中决定的有关PUSCH资源的信息可以包含于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中,也可以作为上位层信令而包含于在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中。例如,与PUSCH资源的分配有关的信息被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中的ARI或ARO的比特规定且被通知给用户终端。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被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具体来说,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以及用于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
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被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向资源的分配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控制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在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从而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给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通过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进行解码,并向控制单元301输出。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通过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向判定单元309输出。判定单元309基于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将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301。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用户终端2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通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3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被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被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此后,放大器单元202将被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9是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9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含控制单元401、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分配单元)、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判定单元409而构成。
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UL许可、DL分配)或重发控制判定结果,控制上行控制信号(反馈信号)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下行控制信号从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重发控制判定结果从判定单元409输出。
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UL许可、DL分配),针对上行控制信号(反馈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对于无线资源的分配向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反馈信号)。此外,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另外,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向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4(分配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控制上行控制信号(反馈信号)与上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如,映射单元404根据所反馈的CC(小区),对上述图11、图12所示的提案例的信道进行反馈信号的分配。
例如,在用户终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映射单元404将对于来自无线基站11(宏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分配给PCell的PUCCH或PUSCH。具体来说,映射单元404在从来自宏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对通过UL许可而分配的PCell的PUSCH资源分配反馈信号(参照上述图8B)。除此之外,映射单元404对PCell的PUCCH资源分配反馈信号(参照上述图8A、图8C)。
此外,映射单元404将对于来自无线基站12(小型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分配给PUSCH。具体来说,映射单元404在从来自小型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没有检测UL许可的情况下,对从上位层和/或DL分配通知的PUSCH资源分配反馈信号(参照上述图8B)。此外,映射单元404在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对通过UL许可而分配的PUSCH资源分配反馈信号(参照上述图8C)。如此,用户终端20的映射单元404将对于SCell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对PUSCH进行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从而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而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给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S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UL许可、DL分配)进行解码,并将调度信息(向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通过下行共享信道(PDSCH)而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向判定单元409输出。判定单元409基于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将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例如,能够将上述的多个方式适当进行组合而应用。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3年5月9日申请的特愿2013-099280。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用于形成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基站和用于形成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
生成单元,生成对于来自各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以及
分配控制单元,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根据有无UL许可而分配给第一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共享信道,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分配给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在上下行链路中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述分配控制单元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应用协调发送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二无线之间应用只有下行链路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述分配控制单元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一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小区是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是副小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控制单元在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没有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分配给通过上位层信令通知的上行共享信道资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控制单元在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没有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反馈给由在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来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资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是对ARI或ARQ的位字段分配的比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控制单元在从来自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未检测到UL许可的情况下,将对于来自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分配给在预先设定的多个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候选中由在DL分配中包含的比特来指示的特定的上行共享信道资源。
9.一种无线基站,与能够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接收单元,接收从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由用户终端分配反馈信号的资源,
所述控制单元在用户终端未检测UL许可的情况下,决定用于分配反馈信号的上行共享信道资源,所述发送单元将与所述上行共享信道资源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基站和用于形成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基站的多个无线基站、以及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生成对于来自各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步骤;以及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根据有无UL许可而分配给第一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共享信道,将对于来自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信号,与有无UL许可无关地分配给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的步骤。
CN201480025976.2A 2013-05-09 2014-04-14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191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9280 2013-05-09
JP2013099280A JP6289818B2 (ja) 2013-05-09 2013-05-09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4/060604 WO2014181644A1 (ja) 2013-05-09 2014-04-14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470A true CN105191470A (zh) 2015-12-23
CN105191470B CN105191470B (zh) 2019-08-23

Family

ID=51867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5976.2A Active CN105191470B (zh) 2013-05-09 2014-04-14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7023B2 (zh)
EP (1) EP2996420A4 (zh)
JP (1) JP6289818B2 (zh)
CN (1) CN105191470B (zh)
AU (1) AU2014263736B2 (zh)
WO (1) WO20141816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1259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D ACCESSING BEAM FOR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84540A1 (en) * 2015-04-02 2018-03-22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455611B2 (en) * 2015-09-16 201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941948B2 (en) * 2016-03-31 2018-04-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026251B2 (en) * 2016-05-12 2021-06-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JP2018026703A (ja) 2016-08-10 2018-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08093479A (zh) * 2016-11-23 2018-05-29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lte系统上行速率的方法
AU2017417809B2 (en) 2017-06-08 2022-10-0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28745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737099B2 (en) * 2021-01-29 202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CCH and PCI configuration for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882A (zh) * 2008-11-05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09925A (zh) * 2007-10-04 2010-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170339A (zh) * 2011-04-29 2011-08-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385736A1 (en) * 2010-05-04 2011-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icating the transmission mod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10305161A1 (en) * 2010-06-15 2011-12-15 Anthony Edet Ekpenyong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355339A (zh) * 2011-08-12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EP2579491A2 (en) * 2010-06-07 2013-04-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9010B2 (en) * 2008-11-05 2012-08-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JP2010279009A (ja) * 2009-04-27 2010-12-09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848643B2 (en) * 2010-01-08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rriers
JP5066594B2 (ja) * 2010-07-27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042327B2 (en) * 2010-11-18 2015-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JP2012129761A (ja) * 2010-12-15 2012-07-05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165643B1 (ko) * 2010-12-20 2012-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ack/nack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JP5285117B2 (ja) * 2011-05-02 2013-09-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3005367A (ja) * 2011-06-21 2013-01-07 Sharp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597891B (zh) * 2011-07-05 2018-05-25 Hmd全球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资源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US9363820B2 (en) * 2011-08-11 2016-06-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KR101839808B1 (ko) * 2011-08-24 2018-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통신방법, 기지국 컨트롤 장치 및 그 컨트롤 방법, 및 그것을 이용하는 다중 협력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263020B1 (ko) * 2011-09-30 2021-06-0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의 다중점 송신
US9717060B2 (en) * 2012-03-22 2017-07-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ACK/NACK signal
ES2671419T3 (es) * 2012-03-23 2018-06-06 Mediatek Inc. Métodos para l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multi-punto de capa física y la configur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de multi-punto
JP5497095B2 (ja) * 2012-03-30 2014-05-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50103703A1 (en) * 2012-04-20 2015-04-16 Broadcom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With Cross Carrier Scheduling
CN104335669A (zh) * 2012-04-22 2015-02-04 埃勒塔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在移动例如蜂窝通信网络中移动中继干扰缓解的设备和方法
US8923880B2 (en) *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JP2016508302A (ja) * 2012-11-29 2016-03-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受信確認応答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925A (zh) * 2007-10-04 2010-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99882A (zh) * 2008-11-05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EP2385736A1 (en) * 2010-05-04 2011-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icating the transmission mod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2579491A2 (en) * 2010-06-07 2013-04-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305161A1 (en) * 2010-06-15 2011-12-15 Anthony Edet Ekpenyong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170339A (zh) * 2011-04-29 2011-08-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355339A (zh) * 2011-08-12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W POSTCOM: "Periodic CSI issues on uplink control signalling enhance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BIS R1-12134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1259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D ACCESSING BEAM FOR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912085B2 (en) 2017-07-12 2021-02-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haul and access in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9818B2 (ja) 2018-03-07
AU2014263736A1 (en) 2015-11-26
US20160127090A1 (en) 2016-05-05
AU2014263736B2 (en) 2017-08-03
JP2014220678A (ja) 2014-11-20
EP2996420A1 (en) 2016-03-16
US10057023B2 (en) 2018-08-21
CN105191470B (zh) 2019-08-23
WO2014181644A1 (ja) 2014-11-13
EP2996420A4 (en)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6709B2 (en) User terminal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10389512B2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589378B2 (en)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19147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089529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80469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60330737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280205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07992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48834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4167991A1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4230262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177091A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9068460A (ja) ユーザ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