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186A - 含有可用于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合成物的蔗糖酯活性成分的植物萃取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可用于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合成物的蔗糖酯活性成分的植物萃取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9186A
CN105899186A CN201580004192.6A CN201580004192A CN105899186A CN 105899186 A CN105899186 A CN 105899186A CN 201580004192 A CN201580004192 A CN 201580004192A CN 105899186 A CN105899186 A CN 105899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stage
extract
sucrose ester
plant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1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拉维尔
E·瓷柴提
S·卡尼尔
L·都楼莱
G·曼兹恩
J·博思奥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MO INTERNAT INGREDIENTS
Original Assignee
COSMO INTERNAT INGREDIENT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MO INTERNAT INGREDIENTS filed Critical COSMO INTERNAT INGREDIENTS
Publication of CN105899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1Solanaceae (Potato family), e.g. tobacco, nightshade, tomato, belladonna, capsicum or jimsonw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0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7Preparations for dry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植物萃取物,取自大量茄科酸浆属植物的花萼,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作为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合成物的活性成分。发明也包含有相同用途的植物萃取物中的纯净蔗糖酯或合成蔗糖酯。发明还包括一种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用合成物,含有适当生理介质中生成的活性成分(植物萃取物或合成蔗糖酯)。还包括植物萃取物的制备工艺。

Description

含有可用于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合成物的蔗糖酯活性成分 的植物萃取物
本发明属于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领域。
本发明为植物萃取物,取自大量茄科酸浆属植物的花萼,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可用于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合成物的活性成分。本发明也包括具有相同用途的植物萃取物中的纯净蔗糖酯或合成蔗糖酯。发明还包括一种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合成物,含有适当生理介质中生成的活性成分(植物萃取物或合成蔗糖酯)。还包括上述植物萃取物的制备工艺。
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合成物用于改善补水、锁住皮肤水分、促进疤痕愈合、淡化色素以及预防、抵抗或改善皮肤衰老。
皮肤是多层生命器官(真皮、增殖层和角质层),覆盖于人体表面并作为抵御外界的屏障。该屏障基于表皮质量,尤其取决于角质层的状况以及皮肤角化细胞增殖和分化间的平衡。
角化细胞构成了90%的皮肤表层(表皮)和表皮组织(指甲、头发、汗毛)。它们合成角蛋白,一种难溶于水的纤维蛋白,能够确保皮肤的防水性能和外部防护性能。表皮根据角化细胞的形态被分为四层,角化细胞通过细胞分化逐渐从基底层向上直到角质层,细胞凋亡形成的死亡细胞层称为鳞屑。角质层构成了一道防御屏障并减少器官水分流失。角化细胞不断代谢。它们从基底层到角质层大约需要1个月,但这个过程会由于角化细胞增生(牛皮癣)而缩短。
调整角化细胞分化是一种生物工艺,能够治疗皮肤老化症状,影响皮肤抵御能力以及皱纹的形成。类维生素A(维生素A,维生素A酸)是一种能够抑制角化细胞分化的物质,作为一种美容和皮肤活性成分,能够抵抗多种皮肤问题,如牛皮癣、痤疮和皱纹21,22。然而,类维生素A会引发皮肤炎症,研究实验室正在探索能够抑制角化细胞分化,但不会引起发炎的新型类维生素A活性成分23
成纤维细胞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又被称为修复细胞。它们常驻于真皮中,确保其紧密性和柔软性。它们能够分泌蛋白聚糖和醣蛋白。甚至可以分泌胶原蛋白、弹性硬蛋白和原纤维蛋白,即原纤维蛋白1。
原纤维蛋白1是一种糖蛋白,属于蛋白家族,共有三个成员。但如今我们对于如何调整原纤维蛋白的认识不足。它由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同时分泌。它是构成弹性和非弹性细胞外基质内纤维丝的主要元素。原纤维蛋白1参与了纤维的形成,它们的功能和结构特性为结缔组织、尤其是真皮表皮连接处的弹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实,它能使表皮细胞扎根于真皮弹性纤维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真皮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减缓、减少与细胞外基质的交换,从而失去活性;定量和定性修复纤维的功能也会日益减弱。
真皮表皮连接处扁平会降低两者(真皮和表皮)间的凝聚力,稀化真皮中的元素和驻留的纤维,降低代谢交换,形成皱纹。萎缩纹会导致皮肤快速松弛,使胶原蛋白组织和结构醣蛋白加速衰弱,从而损害成纤维细胞。萎缩纹的形成会改变成纤维细胞的代谢,致使无法愈合,并阻断细胞和基质间的交流,这些都在专利WO 200100700620中记载。
原纤维蛋白1和弹性蛋白在紧致和弹性9,10工艺中常被同时提及,用于抗老化机制11,12,13,14,15,也通过紫外线16,17,18用于加速老化生物标记,以及/或用于治疗部分疤痕如萎缩纹。原纤维蛋白1的合成活化能从根本治疗由基因变化或时间推移、或由外部因素、尤其是氧化应激如紫外线、烟草或污染的老化肌肤,也能够治疗皮肤疤痕。
因此,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在皮肤生物工艺、皮肤愈合和老化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分泌原纤维蛋白1来调整紧致度、弹性、细胞凝聚力。
皮肤在老化的过程中会变得异常干燥,常见50岁以上老年人的皮脂减少分泌、荷尔蒙变化或表皮缺水,从而导致皮肤粘膜干燥或干燥症,因此皮肤会发痒、紧绷,这是皮肤干燥的两大症状。在这些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的病因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光化学疗法和湿疹。在这些引起口腔干燥的病因中,我们可以联想到Sjogren干燥综合症或颈部放射治疗。最后,在引起粘膜干燥的病因中,我们可以联想到眼部或阴道干燥。
为了缓和这些皮肤干燥和老化问题,通常会使用局部药物修复皮肤抵御能力。例如增湿剂、成膜剂、类维生素A分子和能够重建皮肤抵御能力的制剂,比如鲨烯。
本发明主要包括某类存在于植物萃取物中的蔗糖酯或合成蔗糖酯,对皮肤、表皮组织和粘膜展现生化和生物活性,用于改善补水、表皮抵御能力并预防和/或减缓皮肤衰老现象。
蔗糖酯是由一种或多种酰基群、C1至C22碳和糖构成的酰酯。糖通常为蔗糖,所以才被称为蔗糖酯。蔗糖酯具有两性分子特性,能根据糖的酯化度和酰基群的性质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蔗糖酯可为表面活性领域带来替代方案,因为它具有明显优点如无害、无味道、无气味以及非离子特性。蔗糖酯的表面活性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农产食品加工、除垢、美容和医药。
市场上的蔗糖酯主要为合成蔗糖酯,生物合成法已日趋成熟:利于生态保护的工艺和100%天然产品1,2。尽管存在天然蔗糖酯但并不被工业领域认可。其实,茄科中最知名的代表是烟草和番茄,将蔗糖酯合成和储存于细胞列中,是对抗捕食者的防御手段3,4
天然蔗糖酯的研究范围内,研究实验室在探索如何使用这类活性治疗分子。蔗糖酯具有生物活性如抗菌、消炎、抗寄生物,并能够调整多重耐药性5,6。相较于合成蔗糖酯,天然蔗糖酯的酰基群具有天然芳香(苯甲酸盐,…)7。这些芳香蔗糖酯被常用于研究化学疗法如抗肿瘤药物8
专利文件EP 0 280 413描述了蔗糖酯用于增加生物活性对皮肤的渗透力。这些合成蔗糖酯为蔗糖单月桂酸酯或蔗糖椰子油脂肪酸酯,其中脂肪酸多数为月硅酸(C12)。
专利文件JP61271205描述了部分长链合成蔗糖酯(超过22个碳原子),与糖基神经酰胺或神经酰胺组合,用于增加皮肤湿润性、柔软性和弹性。
专利文件JP 2001 122731描述了植物萃取物,未明确植物或植物部分,可用于化妆品中补救皮肤干燥,也可用作除垢剂。用于获取萃取物的溶剂实际具有极性,最终引导极性分子的萃取。
专利文件JP 2011 051920描述了灯笼果萃取物用于美白肌肤和减少衰老痕迹。文中使用的水果为灯笼果。
Franco L A等人的文章“Actividad antiinflammatoria de extractos yfracciones obtenidas de calices de Physalis peruviana L”,Biomedica,27期,2007年1月1日,公开灯笼果花萼萃取工艺,探索萃取物的消炎活性。
E.M Taleo Barrientos等人的文章“灯笼果花萼主要部分和醚萃取对急性TNBS引发的结肠炎的消炎效果”,第6届欧洲药理学大会摘要,2012,公开灯笼果花萼萃取工艺,证明了两种新的蔗糖酯具有消炎活性。
文档FR 2 896 155公开了酸浆属、特别是alkenkegi萃取物,可用于美容领域的抗衰老产品。活性分子萃取工艺萃取得到的是亲水极性萃取物,因此萃取所得的分子具有极性,尤其是多酚、睡茄内酯和糖。
Desai N B等人的文章“蔗糖酯–一类有趣的美容物质”,Parfumerie undkosmetik,Huethig,海德堡,德国,66期,10号,1985年1月1日,公开合成蔗糖酯可用于化妆品。表1描述了蔗糖酯具有C12至C18碳酰基群。这些蔗糖酯可补水、光滑皮肤并抵抗皮肤刺激,可用于美容和药物领域的无刺激卸妆产品。
除了表面活性和治疗特性,特别是杀菌、消炎和抗寄生物,具有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关于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的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活性并无任何描述。
发明者特别发现部分源自植物萃取物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具有活化原纤维蛋白1和抑制角化细胞分化的生物活性。该聚糖酯也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目标的惊人生物活性,如胶原蛋白I、III和IV、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外皮蛋白、黑素和丝聚蛋白。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惊人地发现一种新型植物活性成分,能够激活多种生物目标如老化、补水和淡化色素。发明者还发现一种新型植物活性成分,能够激活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合成原纤维蛋白1,和/或抑制角化细胞的分化,并且具有多种生物目标如胶原蛋白I、III和IV、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外皮蛋白、黑素和丝聚蛋白,因此能改善皮肤、粘膜和表皮性组织的状况,预防和/或减缓内在和/或外在皮肤衰老现象,帮助萎缩纹愈合,预防和/或缓和皮肤、粘膜和/或表皮性组织干燥并淡化皮肤色素。
在本发明中,我们了解:
√“活性成分有效数量”,获取研究结果的活性分子所需数量,获取皮肤、表皮性组织和/或粘膜生物活性。已经了解发明中的植物萃取物主要包括蔗糖酯这种活性成分,我们将会在本发明中了解“活性成分有效数量”或“蔗糖酯有效数量”。
√“活性成分”,一种或多种蔗糖酯;或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蔗糖酯的植物萃取物。
√“使用局部药物”,在皮肤表面、粘膜或表皮性组织使用或涂抹活性成分或包含活性成分的合成物。
√“美容学或皮肤学可接受”,适合接触皮肤的活性成分或包含活性成分的合成物,不发生任何毒性或不耐受反应。
√“生理适应或可接受”适合作为局部药物或渗入皮肤使用的合成物,可接触粘膜、表皮性组织(指甲、头发、汗毛)、头皮和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皮肤,能够口服或注射入皮肤的合成物,无毒性、不相容性、不稳定性和过敏性风险。
√“生理适应或可接受的培养基”,或未限制的“合适的赋形剂”,一种水或水醇溶液,一种油水混合乳液,一种微乳化液,一种水凝胶,一种无水凝胶,一种血清,一种水泡胶体溶液,一种粉。生理可接受的培养基形成了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合成物赋形剂。
√“生物活性”,“根据本发明,是指具有生物体体内或体外活性成分活性的活性”。
√“皮肤衰老现象”,皮肤和表皮性组织因衰老而导致的外观变化,如皱纹和细纹、干枯的皮肤、皮肤松弛、皮肤变薄、皮肤缺乏弹性和/或张力、皮肤暗沉无光泽或色素沉淀、头发变白、指甲长斑,也包括无法用外观系统解释的皮肤内部变化,如长期紫外线(UV)暴晒导致的皮肤内部损坏。
√“主要包含”,植物基质萃取获得的蔗糖酶主要存在于植物萃取物中,即重量超过50%、更好一些80%、再好一些90%、甚至100%。
√“合成蔗糖酶”,通过半合成或合成获取蔗糖酶,如化学、生化或生物科技合成。
本发明的首要目标包括源自大量茄科酸浆属植物花萼的萃取物,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用作皮肤、表皮性组织和粘膜的生物活性成分。
优先的方式是,本发明包括源自大量茄科酸浆属植物花萼的萃取物,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用作皮肤、表皮性组织和粘膜的生物活性成分,除了消炎活性。
确切地说,该生物活性用于改善皮肤、粘膜和表皮性组织外观,预防和/或延缓内在和/或外在皮肤衰老现象,帮助萎缩纹愈合,预防和/或缓和皮肤、粘膜和/或表皮性组织干燥,并淡化皮肤色素。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一种或多种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的化学式如下:
基本化学式中所述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存在于植物萃取物中,占萃取物总重量的50%至100%,更好一些为80%至100%,再好一些为100%。这些数量基于本发明中已测试的植物萃取物中的蔗糖酯生物活性的例1、2和3。
下面的例子显示,可能获得含80至100%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的植物萃取物,该蔗糖酯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也可能分离不同的蔗糖酯以获得上述只含一种蔗糖酯的纯净萃取物。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植物萃取物包含下列一种或多种蔗糖酯:
-3-O-(2-甲基-1-丙酰)-β-D-呋喃果糖基(1→2)-3,4-二(2-甲基丙酸酯)-2-癸酸盐-α-D-葡萄糖苷,
-3-O-(3-甲基-1-氧代丁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二(2-甲基丙酸酯)-2-癸酸盐-α-D-葡萄糖苷,
-3-O-(3-甲基-1-氧代丁基)-β-D-呋喃果糖基(1→2)-3-(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6-bis(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3-丁酸乙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二(2-甲基丙酸酯)-2-壬酸乙酯-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二(2-甲基丙酸酯)-2-碘苯腈辛酸酯-α-D-吡喃葡萄糖苷。
更优先的实现方法中,植物萃取物包含下列一种或多种蔗糖酯: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二(2-甲基丙酸)-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3-甲基-1-氧代丁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二(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植物萃取物源于灯笼果花萼。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包括取自植物萃取物的包含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纯净或合成蔗糖酯,用作皮肤、表皮性组织和粘膜的生物活性成分。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本发明涉及取自植物萃取物的包含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纯净或合成蔗糖酯,用作皮肤、表皮性组织和粘膜的生物活性成分,除了消炎活性。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的化学式如下:
其实,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用于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合成物的活性成分,源自:
-茄科酸浆属植物花萼萃取工艺,能够获得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混合萃取物,或净化后,一种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纯净萃取物。
-一种或多种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的合成。技术人才也通过不同方式分别合成蔗糖酯,建立基于本发明蔗糖酯的活性成分。
包含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是由一种或多种C1至C10碳酰基群和蔗糖构成的酰酯。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包括一种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用合成物,包含一种在适当生理介质中生成的活性成分,即本发明蔗糖酯或合成蔗糖酯。
本发明合成物制剂适用:外用、口服、直肠、阴道、鼻部、耳部或支气管,肠胃。
根据第一种变化,制剂适合外用,包括乳霜、乳液、乳剂、软膏、洗剂、油、水或水醇或乙醇溶液、粉、膏药、喷剂或其它外用产品。
根据第二种变化,制剂适合口服;植物萃取物包含蔗糖酯,能够作为食用合成物或食用补充营养。补充营养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是胶囊剂、明胶或植物软性胶囊。补充营养可占植物萃取物重量的0.01%至100%。
美容或皮肤领域使用外用制剂更为合适。
食用营养或美容食品(美容食品或营养美容或美容健康)领域使用口服制剂更为合适。可以不包含赋形剂,完全由主要包含蔗糖酯或合成蔗糖酯并满足上述化学式的植物萃取物构成。
本发明合成物主要为外用。因此这些合成物包含美容学和/或皮肤学可接受的培养基,即与皮肤和表皮性组织相容,包含所有美容或皮肤形态。这些合成物可以使乳霜、油水或水油乳液、复合乳液、溶液、悬浮液、凝胶、乳剂、洗剂或粉、适用于皮肤、嘴唇和/或表皮性组织。这些合成物包含化学式必需的赋形剂如溶剂、增稠剂、稀释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防腐剂、香水。它们也能用作护肤品和/或化妆品。
本发明合成物包括一种毛发护理产品,特别是洗发水、护发素、化妆水、乳霜或定型凝胶、生发水、面膜等。本发明美容合成物使用后需冲洗,如洗发水。本发明合成物更适合用于去头屑护理。它也可用作染剂或刷头睫毛膏,专门用于睫毛、眉毛或头发。
本发明合成物还包括一般用于常接触的应用领域中的添加剂和化学式中所需的催化剂,如溶剂、增稠剂、稀释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防腐剂、香水、除异味剂、美容或皮肤活性、精油、维生素、基础脂肪酸、表面活性剂、成膜聚合物等。
华盛顿的“个人护理用品委员会”发布的INCI词典和手册(国际化妆品命名法2010年第13版)内描述了大量用于皮肤护理行业的美容药品成分,可用于本发明合成物中的附加成分。
附加成分类别举例(不限于此)包括:愈合剂、抗衰老试剂、抗皱试剂、抗萎缩试剂、补水试剂、镇痛剂、杀菌剂、抗寄生虫试剂、抗真菌试剂、杀真菌试剂、抑制真菌试剂、杀菌剂、抑菌剂、抗菌剂、消炎剂、抗瘙痒剂、麻醉剂、抗病毒剂、角质剥脱剂、抗游离基试剂、抗脂溢试剂、去头屑试剂、分化调整试剂、增值调整试剂、皮肤暗沉调整试剂、加速渗透试剂、脱死皮试剂、黑色素增生或抑制试剂、美白剂、去暗沉试剂、提亮试剂、促进色素试剂、美黑试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试剂、抗氧化剂、游离基捕捉试剂和/或抗大气污染试剂、抗糖化试剂、稳定剂、促进真皮或表皮大分子合成试剂和/或延缓或抑制真皮或表皮大分子分解试剂、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试剂、促进弹性蛋白合成试剂、促进核心蛋白多糖合成试剂、促进昆布氨酸合成试剂、促进抵御素合成试剂、促进伴侣蛋白合成试剂、促进水通道蛋白合成试剂、促进透明质酸合成试剂、促进脂类和角质层成分(神经酰胺、脂肪酸,…)合成试剂、抑制胶原蛋白分解试剂、抑制弹性蛋白分解试剂、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试剂、刺激角化细胞增殖试剂、刺激脂肪细胞增殖试剂、刺激黑色素细胞增殖试剂、刺激角化细胞分化试剂、刺激脂肪细胞分化试剂、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试剂、刺激粘多糖合成试剂、DNA修复试剂、DNA保护试剂、止痒剂、过敏性肌肤治疗和/或护理试剂、稳定剂、抗皱试剂、收敛剂、油脂分泌调整试剂、皮肤松弛试剂、愈合催化剂、刺激上皮形成试剂、上皮形成催化剂、细胞因子增生因素、镇静剂、消炎剂、血液循环/微循环试剂、刺激血管再生试剂、抑制血管通透性试剂、细胞代谢试剂、真皮-表皮连接改良试剂、促进毛发生长试剂、抑制或减缓毛发生长试剂、肌肉弛缓剂、抗污染和/或抗游离基试剂、刺激脂类分解试剂、稀释剂、抗蜂窝织炎剂、微循环试剂、细胞代谢试剂、清洁剂、头发造型剂、防晒试剂、全方面抵御试剂、化妆品、除垢剂、药品、乳化剂、软化剂、有机溶剂、防腐剂、除臭剂、可接受生理培养基、表面活性剂、抛光剂、吸收剂、美容成分如香精、颜料、染液、色素和天然色素、精油、指检试剂、美容收敛剂、抗粉刺试剂、抗凝剂、抗泡沫剂、抗氧化剂、结合剂、生物添加剂、酶、酶抑制剂、酶诱导剂、辅酶、螯合剂、植物萃取物、精油、海洋萃取物、生物发酵和/或生物科技工艺试剂、矿物盐、细胞萃取物、防晒(有机或矿物光保护试剂,能够抵御紫外线A和/或B)、神经酰胺、肽、缓冲剂、膨松剂、螯合剂、化学添加物、色素、美容微生物灭杀剂、变性剂、医用收敛剂、外用镇痛剂、成膜剂如聚合物,用于刺激合成物成膜性和直接性、四元衍生物、直接性提升试剂、遮光剂、pH调整试剂(如三乙醇胺)、推进剂、还原剂、多价螯合剂、皮肤脱色剂和/或提亮剂、皮肤调节试剂(即润湿剂,包含混杂剂和封闭剂)、保湿物质、果酸、水杨酸、润肤化妆品、表皮水解酶、皮肤安抚剂和/或淡化疤痕试剂、皮肤治疗剂、抗皱试剂、减缓或治疗眼袋试剂、除角质试剂、增稠剂、软化剂、聚合凝胶、维生素和衍生物、增湿剂、除毛剂、镇静剂、皮肤治愈剂、木酚素、防腐剂(本氧乙醇和对羟基苯甲酸酯),防紫外线、细胞毒素剂、抗肿瘤试剂、粘度调节试剂、不挥发溶剂、起泡剂、抑汗剂、脱毛剂、疫苗、香水、皮肤重建剂、赋形剂、矿料、抗分支杆菌试剂、抗敏试剂、抗组胺剂H1或H2,抗刺激试剂、刺激免疫系统试剂、抑制免疫系统试剂、防虫试剂、润滑剂、染色剂、亚染色剂、光稳定剂、以及各种和其它化合物成分、尤其是本发明中的活性成分物理和化学兼容的混合物。
此外,这些添加成分的性质不应排斥或降低本发明活性成分的益处。这些添加成分可以是合成的或自然的如植物萃取物或生物发酵工艺萃取物。添加物的例子可在INCI词典和手册中查找。
添加成分可在以下组群内选择:氨基糖、葡萄糖胺、D-葡萄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甘露糖胺、N-乙酰甘露糖胺、半乳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维生素B3和其衍生物、烟酰胺、脱氢-醋酸钠、无水醋酸和其盐化合物、植物固醇、水杨酸化合物、己脒定、二酰基二羟脯氨酸化合物、大豆萃取物和其衍生物、雌马酚、异黄酮、类黄酮素、植烷三醇、法尼醇、香叶醇、甜没药醇、肽和其衍生物、二肽、三肽、四肽、五肽、六肽和其衍生物、赖氨酸-苏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丝氨酸、棕榈酰-赖氨酸-苏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肌肽、N-酰氨基糖化合物、类维生素A、维生素A丙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维生素A、维生素A乙酸酯、视黄醛、维甲酸、水溶性维生素、抗坏血酸盐、维生素C、抗坏血酸葡萄糖苷、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维他命和其盐化合物和衍生物、维生素原和其盐化合物和衍生物、乙基泛醇、维生素B和其衍生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和其衍生物、泛酸和其衍生物、泛酸醇乙基醚、泛醇和其衍生物、乙基泛醇、右泛醇、生物素、氨基酸和其盐化合物和衍生物、水溶氨基酸、天门冬氮、丙氨酸、吲哚、谷氨酸、水溶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F、维生素D和其化合物、单萜、双萜、和三萜、beta紫罗兰醇、雪松醇和其衍生物、水溶氨基酸、酪氨酸、色胺、颗粒材料、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尿囊素、维生素E烟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E酯、棕榈酰-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植物固醇、羟基酸、甘醇酸、乳酸、乳糖酸、酮酸、丙酮酸、植酸、溶血磷脂酸、二苯基乙烯、肉桂酸、白藜芦醇、激动素、玉米素、二甲胺乙醇、天然肽、大豆肽、酸糖盐、葡萄糖酸锰、葡萄糖酸锌、羟吡酮、3,4,4’-三氯碳酰替苯胺、三氯卡班、吡硫锌、对苯二酚、曲酸、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葡萄糖苷、吡哆醇、芦荟、萜烯醇、尿囊素、甜没药醇、甘草酸二钾、甘油酸、山梨醇酸、季戊四醇酸、吡咯烷酮酸和其盐化合物、二羟丙酮、赤藓酮糖、甘油醛、酒石醛、丁香油、薄荷醇、樟脑、桉树油、丁香酚、乳酸薄荷酯、金缕梅萃取物、二十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多糖、基本脂肪酸、水杨酸盐、甘草次酸、类胡萝卜素、神经酰胺和类神经酰胺、复合脂、天然油如乳木果油、杏仁油、月见草油、李油、棕榈油、莫诺伊油、卡海油、对苯二酚、1’羟乙基哌嗪乙磺酸、净色硫胺酸、O-辛酰基-6-D-麦芽糖、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二钠盐、类固醇如薯蓣皂素和其DHEA衍生物、脱氢表雄酮DHEA和/或先驱脱氢表雄酮DHEA或化学或生物衍生物、N-乙基羰基-4-对氨基苯酚、蓝莓萃取物、植物激素、酿酒酵母萃取物、藻类萃取物、大豆萃取物、绿豆萃取物、和/或豌豆萃取物、阿尔维林和其盐化合物、特别是枸橼酸阿尔维林、假叶树和欧洲七叶树萃取物和其化合物、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柔毛肖乳香萃取物。
在所有情况下、技术人员将观察添加剂及其比例是否正确,以防破坏本发明研究的合成物优良特性。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美容、皮肤和美容健康合成物为10-6,活性成分总重量的50%。
活性成分或植物萃取物的有效量须符合所需量,以获取所需研究结果,并且改善表皮补水性和抵御能力,预防和/或抵御皮肤和粘膜干燥并延缓皮肤老化现象,帮助愈合过程并淡化皮肤暗沉。消炎活性不在所述皮肤活性范围内。
根据更合适本发明的实现方法,本发明合成物活性成分的有效量或含量为10-6,合成物总重量的25%,更优的是10-6,合成物总重量的10%。
所示有效量基于例21至23中给出的精确数据结果。因此,根据萃取物蔗糖酯的浓度,(如有必要需稀释),有效量的比例按上述变化。
根据再更加适合本本发明的实现方法,美容合成物为外敷使用,外形为水、水醇或油性溶液,或油水或水油乳液,或复合乳液,或乳霜、悬浮液或粉末;合成物可能液态可能固态,具有乳霜、水、乳剂、洗发水、精华、乳膏、啫喱、糊剂、泡沫或唇膏。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包括美容处理工艺,能改良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外观,预防和/或抵御皮肤和粘膜干燥,预防和/或延缓皮肤老化和/或光老化迹象,延缓皮肤失去弹性和紧致,淡化皮肤,根据上文确定的合成物有效量用于皮肤和/或头发表面。
本发明美容合成物脱色活性具有抑制黑色素增生的活性。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包括本发明植物萃取物或合成蔗糖酯的有效量,与其它活性成分结合,用于皮肤病治疗,如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干燥和促进疤痕愈合。
优先的实现方法中,包括本发明植物萃取物或合成蔗糖酯的有效量,与其它活性成分结合,用于皮肤病治疗,如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干燥和促进疤痕愈合,除了消炎活性。
有效量也基于例21至23中给出的精确数据结果。尤其是III类胶原蛋白、IV类胶原蛋白、原纤维蛋白-1的检验可以确定有效量至少占合成物总重量的10-6%。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包括本发明植物萃取物和合成蔗糖酯有效量的使用,与其它活性成分结合,用于制备口服美容保健合成物,改善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外观,预防和/或抵御皮肤和粘膜干燥,预防和/或延缓皮肤老化和/或光老化迹象。
最后,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包括植物萃取物或包含一种或多种蔗糖酯的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萃取,我们可以使用完整的植物或植物的特定部分(树叶、种子、茎、根、花萼、花瓣、果实等)。
本发明特别使用了大量茄科酸浆属灯笼果的花萼。
使用了所有技术人员熟知的萃取和净化方法制备本发明植物萃取物,包含上文所述的蔗糖酯,并具有皮肤、粘膜和表皮性组织生物活性。
本发明植物萃取物的制备工艺在下文详述。
植物和植物部分通过野生采摘、传统培养、无土壤培养或溶液培养获取。
不止如此,植物萃取物的天然萃取制备工艺,使用技术人员熟知的有机溶剂,通过传统或非传统固体/液体植物萃取工艺实现。萃取工艺分为间断、半连续或连续单一接触萃取。也可以是多级、并流或错流萃取。可以通过超声波、微波、热磁引导、脉冲电场或加压辅助。
植物基质能够事先通过干燥、研磨或低温研磨、闪蒸或控制闪蒸准备。而且,植物基质也能够通过酶消化以最大化释放所需分子。
能用于萃取蔗糖酯的溶剂有:
-支链烃或直链脂族烃、芳香烃或环状烃如己烷、环己烷,…
-卤代烃如二氯乙烯、氯仿,…
-酒精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或丁醇,…
-二醇类如聚乙二醇、丙二醇、1,2和1,3丙二醇、丁二醇、甘油,…
-丙酮类如丙酮、异丁基甲基丙酮、乙基甲基丙酮,…
-脂族醚或环醚如二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THF)、甲基THF,……
-甘醇醚如2-甲氧基-1-甲基乙基醋酸、2-(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和醋酸盐,…
-长链或短链酸酯和长链或短链醇酯如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丙酸乙酯、油酸乙酯、硬脂酸乙酯、油醇油酸酯,…
-离子液体如1-(4-磺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1-乙基-3-甲基咪唑二(三氟甲烷磺酰)酰亚胺,…
-超临界流体如有或无助溶剂的二氧化碳;
-农业溶剂如植物油、萜烯如柠檬烯或蒎烯,
-上述溶剂的化合物。
获得的萃取物可通过不同方法净化,尤其是液体萃取–离心分离、吸附(如活性炭或漂白土脱色)、生化、结晶、制备色谱、蒸馏特别是离心分子蒸馏或刮膜分子蒸馏、或膜过滤获得的液体。
根据使用的净化技术,我们能够进行下一步过滤和脱溶。
在优先的实现方法中,使用以下溶剂获得天然植物萃取物:环己烷、乙酸乙酯、添加助溶剂如酒精如脂肪醇如乙醇、或植物油、最好是精制油,或酯如辛酸甘油酯/甘油奎酸酯的二氧化碳。
因此本发明植物萃取物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干燥植物部分,
-研磨,
-使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萃取,然后
-需要时脱溶,然后
-需要时使用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方法净化。
在优先的实现方法中,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干燥植物部分,
-研磨,
-使用乙酸乙酯、环己烷、乙醇、添加或不添加助溶剂如酒精或植物油或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
-通过结晶或吸附净化,然后
-需要时过滤,以及
-需要时脱溶。
本发明的其它好处和特性请阅读实施例,但不限于此。
例1:灯笼果花萼萃取制剂
事先从果实和其它部分分离灯笼果的花萼,放入刀片搅拌机搅拌,搅拌机包含1毫米滤网,可以获得大部分微粒尺寸接近500微米的粉末。
将获得的粉末(50克)放入滤纸筒内,该滤纸筒置于索氏萃取器中。
用于萃取的溶剂是96%浓度的乙醇(50毫升),20次左右循环萃取。
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蒸发萃取物中的溶剂。
可获取11.0克灯笼果花萼萃取物,其中包括57%蔗糖酯。
例2:灯笼果花萼萃取制剂
事先从果实和其它部分分离灯笼果的花萼,放入刀片搅拌机搅拌,搅拌机包含1毫米滤网,可以获得大部分微粒尺寸接近500微米的粉末。
将获得的粉末(50克)放入滤纸筒内,该滤纸筒置于索氏萃取器中。
用于萃取的溶剂是乙酸乙酯,进行20次左右萃取周期。获得的萃取物溶剂可于20至65摄氏度,通过水的对流(为了去除水溶性分子),液液萃取法净化。有机相包括乙酸乙酯,使用旋转式蒸发器蒸发萃取物中的溶剂。
洗净萃取物,排出多酚、睡茄内脂和游离糖。
最终获得6.2克灯笼果花萼萃取物,其中包括89%的蔗糖酯。
例3:灯笼果花萼萃取制剂
事先从果实和其它部分分离灯笼果的花萼,放入刀片搅拌机搅拌,搅拌机包含1毫米滤网,可以获得大部分微粒尺寸接近500微米的粉末。将获得的粉末(500克)置于超临界流体萃取器中。
用于萃取的溶剂是二氧化碳加入脂肪醇助溶剂如乙醇。
萃取参数为:压力在75至200巴之间,温度在35至50摄氏度之间,二氧化碳释放量在2至20公斤/小时之间,1份二氧化碳含5%乙醇。
获得的萃取物溶剂可用活性炭或漂白土脱色,冷却结晶,接着过滤蒸发。
最终获得85.5克灯笼果花萼萃取物,其中包括87.6%的蔗糖酯。
如有必要,获得的萃取物可使用离心或刮膜分子蒸馏,可获得色谱法纯净检查99.9%的灯笼果花萼萃取物。
例4:灯笼果花萼萃取物中蔗糖酯的净化
使用例1中获得的酸浆属花萼萃取物(1克)溶解于6毫升1比1CH3CN/H2O溶剂中。溶液在萃取柱上使用固相(SPE)(C18,10克)萃取净化,使用10毫升相同1比1CH3CN/H2O溶剂冲洗。
洗出物与载荷溶剂组合获得第1馏分(300毫克)。
按溶剂梯度CH3CN/H2O 7比3(20毫升)和1比0(20毫升)不断洗提萃取柱以获得第2部分(500毫克)和第3馏分(100毫克)。
3个馏分使用HPLC-DAD-DEDL分析并与初始萃取物色谱比较。
第1馏分由多酚、睡茄内脂和酸浆化合物以及极性化合物如糖构成。
第2馏分由蔗糖酯构成。
第3馏分是脂类。
第2馏分(500毫克)按溶剂梯度H2O/CH3CN(35分钟从3比7到0比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蒸馏制备(C18,50x150毫米,5微米),以获得以下馏分:
-第IIIb馏分(洗提4至14分钟),
-第I馏分(洗提14至18分钟;230毫克),
-第II馏分(洗提18至25分钟;200毫克)以及
-第IIIa馏分(25至35分钟)。
汇集第IIIa和IIIb馏分获得第III馏分(50毫克)。
获取馏分的构成:
第I馏分:化合物1,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至2)-3,4-二(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第II馏分:化合物2,3-O-(3-甲基-1-氧代丁基)-β-D-呋喃果糖基(1至2)-3,4-二(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第III馏分:除了上述之外的蔗糖酯,包括:
-3-O-(3-甲基-1-氧代丁基)-β-D-呋喃果糖基(1→2)-3-(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6-bis(2-甲基丙酸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3-丁酸乙酯)-2-癸酸-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bis(2-甲基丙酸酯)-2-壬酸乙酯-α-D-吡喃葡萄糖苷,
-3-O-(2-甲基-1-氧代丙基)-β-D-呋喃果糖基(1→2)-3,4-bis(2-甲基丙酸酯)-2-碘苯腈辛酸酯-α-D-吡喃葡萄糖苷,
例5:I、II和III馏分对皮肤细胞表达谱的作用
通过转录组分析第I、II和III馏分,研究正常人类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模型。使用Affymetrix GeneAtlasTM平台和包含36000个转录本和变异体的“完整人类转录组”U219芯片在4至24小时潜伏期后完成该全面表达分析。
1.生物模型
正常人类表皮角化细胞(NHEK)
-细胞类型:正常人类表皮角化细胞(NHEK),
-培养条件:37摄氏度,5%二氧化碳
-培养基:角化细胞–补充无血清培养基(SFM)与表皮生长因子(EGF)0.25纳克/毫升垂体浸出液(EP)25微克/毫升庆大霉素25微克/毫升
-实验培养基:角化细胞–补充无血清培养基(SFM)与庆大霉素25微克/毫升
正常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NHDF)
-细胞类型:正常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NHDF),
-培养条件:37摄氏度,5%二氧化碳
-培养基:补充细胞培养基和左旋谷氨酰胺2摩尔/升青霉素50U/毫升-链霉素50微克/毫升胎牛血清(SVF)10%
-实验培养基:补充细胞培养基和左旋谷氨酰胺2摩尔/升青霉素50U/毫升-链霉素50微克/毫升SVF 1%
2.测试合成物
3培养和处理
在培养基内接种细胞并培养24小时,然后再在实验培养基内孵化24小时。然后使用含有或不含(对比物)实验化合物的培养基替换现有培养基,细胞继续孵化4或24小时。在n=3时完成所有条件。
为了孵化,过滤掉培养液,使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溶液清洗细胞层。培养皿立即冷冻至零下80摄氏度。
4. U219芯片的使用原则–表达差异分析
-准备目标
使用供应商推荐的TriPure Isolation抽提样本中的RNA。通过毛细管电泳(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评估RNA。
使用“GeneChip 3’IVT Express”套装实现RNA的扩增和生物素化RNA(RNAa)类似物的合成。oligo(DT)多聚胸腺嘧啶作为引子反转录RNA合成互补单链DNA(cDNA)。聚合酶DNA的作用合成互补双链DNA(dsDNA)。通过cDNA和生物素化核苷酸类似物合成生物素化RNA。净化磁珠,过滤盐、酶和游离核苷酸后,生物素化RNA被水解生成35至200个核苷酸,峰值100-120个核苷酸(分散目标)。
水解前或水解后,通过毛细管电泳(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检验合成生物素化RNA的质量。
-杂交和标记协议
使用“GeneAtlasTM 3’IVT微阵列杂交、清洗和着色套装”完成此步骤。
在《GeneAtlasTMFluidics Station》杂交工作站上通过U219(36000个转录体和变异体)芯片,于45摄氏度经过20小时实现RNAa的杂交。杂交过程中加入杂交控制探针(BioB、BioC和BioD)和poly-A控制的RNA(Lys、Phe和Dap)。杂交控制探针直接连接藻红蛋白,能够保证标记步骤中杂交的效率。poly-A控制的RNA用于检验标记质量。
标记通过3个步骤实现(以及中间清洗步骤)
-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化合物固定在芯片上的杂交RNAa上
-通过结合生物素的抗链霉亲和素抗体识别该化合物
-添加结合藻红蛋白的链霉亲和素,使标记扩增。
5.数据处理
使用Microsoft Excel转换处理原始数据。
使用双边非配对T检验实现交叉对比。n≥5时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然而当n<5时,计算数据仅作为参考。
使用公式:
6.结果
使用Excel软件中的“倍数变化”分析,然后使用最新IPA(信号通路分析)软件进行功能性分析。该分析能够重组在生物功能(工艺)中的调整基因。
成纤维细胞分析(NHDF)
馏分(I、II和III)处理过的成纤维细胞转录组分析证明了基因表达调控,特别是第II馏分。
根据第II馏分,基因表达调控编码原纤维蛋白1(FBN1)十分引人注目。其实,通过有效方法在4小时(X 3.27)和24小时(X 8.24)内增加该基因表达。
成纤维细胞分泌原纤维蛋白1(主要构成细胞外基质),后者构成一种能够引入微纤丝的合成物。原纤维蛋白1涉及弹性蛋白纤维的结合,并对皮肤弹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角化细胞分析(NHEK)
3馏分(I、II和III)处理过的角化细胞转录组分析证明了基因表达调控,尤其是第III馏分。
3馏分(I、II和III)对角化细胞的处理会抑制编码角化蛋白分化的基因表达:KRT1,IVL,DSG1,DSC1,SPRR2A,SPRR2E,SPRR1A,SPRR2D,CALML5,SBSN和KRTDAP。
这说明馏分I、II和III对角化细胞有抗分化效果。
在下列例子中,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存在于合成物有效重量10-6至3%的不同合成物内。
例6:口服合成物
包含蔗糖酯的灯笼果花萼萃取物与口服合成物混合,每日服用50至200毫克萃取物。
1)抗衰老软性胶囊合成物
2)皮肤紧致片剂合成物
3)巧克力味谷物棒
4)香草味含乳饮料
例7:美容品成分–面部日霜
操作方法:称重阶段A,不要搅拌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炖锅75摄氏度加热阶段A。称重并混合阶段B。炖锅75摄氏度加热阶段C。混合阶段B和阶段A。搅拌后将阶段C与阶段A+B混合。搅拌均匀。立刻加入阶段D。加入阶段E,搅拌均匀。加入阶段F,搅拌均匀。
例8:美容品成分–面部啫喱
操作方法:搅拌阶段A。水中加入Ultrez 10,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加热阶段C直至完全溶解。混合阶段A和阶段B。将阶段C加入阶段(B+A)。阶段D并加入阶段(A+B+C)。添加阶段E。中和阶段F。添加阶段G并混合。
例9:美容品成分–精华
操作方法:
阶段A:水中加入卡波姆,等待15分钟使其膨胀。混合阶段B。将阶段B倒入阶段A,搅拌均匀。然后称重阶段C,并加入阶段A+B,搅拌。等待1小时使其膨胀。将阶段D立即加入之前的混合物并搅拌。中和阶段E。搅拌。然后添加阶段F。混合并搅拌至少1小时,然后加入阶段G。均匀混合。
例10:面部晚霜
操作方法:称重阶段A并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炖锅75摄氏度内加热阶段A;加热阶段B直至完全溶解。将阶段B加入阶段A。炖锅75摄氏度加热阶段C。将阶段C加入阶段A+B并搅拌。加入阶段D并搅拌均匀。55摄氏度中和阶段E。加入阶段F,然后加入阶段G并搅拌均匀。
例11:身体乳
INCI名 重量%
阶段A
足够量100
卡波姆 0,4
阶段B
甘油 3,00
乙基和甲基和丙基苯钾酸酯 0,30
阶段C
硬脂山梨坦 2,00
矿物油 4,00
PPG-3苄基醚酯 1,00
硬脂酸甘油酯和PEG-100硬脂酸酯 3,00
阶段D
山梨酸钾 0,10
阶段E
氢氧化钠 0,40
4,00
阶段F
本发明有效成分(例1或2或3) 2,00
阶段G
香精 0,10
操作方法:称重阶段A并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炖锅75摄氏度内加热阶段A。加热阶段B直至完全溶解。将阶段B加入阶段A。炖锅75摄氏度内加热阶段C。将阶段C加入阶段A+B并搅拌。加入阶段D并搅拌均匀。55摄氏度中和阶段E。加入阶段F,然后加入阶段G并搅拌均匀。
例12:洗剂
INCI名 重量%
阶段A
足够量100
阶段B
丁二醇 5,00
苯氧乙醇 0,20
阶段C
聚山梨醇酯20 2,00
PPG-3苄基醚肉豆蔻酸 0,10
阶段D
山梨酸钾 0,10
阶段E
本发明有效成分(例1或2或3) 1,00
阶段F
香精 0,10
操作方法:称重阶段A。称重阶段B并混合。将阶段B加入阶段A并搅拌30分钟。称重阶段C,均匀混合。将阶段C加入阶段A+B并搅拌。将阶段D加入获得的混合物。将阶段E加入获得的混合物并搅拌。搅拌均匀。称重阶段F,并加入获得的混合物。持续搅拌。
例13:日霜
操作方法:阶段A:水中加入Ultrez10,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称重阶段B并在60摄氏度融化。锅内75摄氏度加热阶段A。称重阶段C并在锅内75摄氏度加热。搅拌(Starvo速度=500吨/分钟),将阶段C加入阶段A。将阶段B和阶段D加入阶段A+B后加入阶段E。搅拌均匀。冷却至45摄氏度并加入阶段F。于35摄氏度加入阶段G,搅拌均匀。加入阶段H,搅拌均匀。
例14:身体乳液
操作方法:阶段A:水中加入Ultrez10,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螺旋搅拌(300吨/分钟),加入阶段B,等待1小时使其膨胀。将阶段A加入阶段B并螺旋搅拌(300吨/分钟)均匀。称重并搅拌阶段C,称重阶段D并混合。将阶段C加入阶段A+B。将阶段D加入阶段A+B+C。搅拌均匀。加入阶段E然后加入阶段F和G,最后加入阶段H,pH值=6.2。
例15:晚霜
INCI名 重量%
阶段A
5,00
卡波姆 0,30
阶段B
足够量100
羟乙基纤维素 0,40
阶段C
丁二醇 3,00
苯氧乙醇 1,30
阶段D
PPG-3苄基醚肉豆蔻酸 1,00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聚合物 0,20
阶段E
吸着物 0,10
阶段F
氢氧化钠 0,50
5,00
阶段G
本发明有效成分(例1或2或3) 2,00
阶段H
香精 0,10
操作方法:阶段A:水中加入Ultrez10,等待30分钟使其膨胀。螺旋搅拌(300吨/分钟),加入阶段B,等待1小时使其膨胀。将阶段A加入阶段B并螺旋搅拌(300吨/分钟),搅拌均匀。称重并搅拌阶段C,称重阶段D并混合。将阶段C加入阶段A+B,搅拌刀搅拌(300吨/分钟)。将阶段D加入阶段A+B+C。搅拌均匀。加入阶段E然后加入阶段F和G,最后加入阶段H。
例16:抗皱乳
INCI名 重量%
阶段A
足够量100
卡波姆 0,40
阶段B
甘油 5,00
苯氧乙醇(和)混合对羟基苯钾酸酯 0,80
阶段C
棕榈酸异辛酯 4,00
鲸蜡醇硬酯 0,50
乳酸肉豆蔻酯 0,30
聚山梨醇酯20 1,00
阶段D
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聚合物 0,20
环甲硅油 2,00
阶段E
山梨酸钾 0,10
阶段F
氢氧化钠 0,60
6,00
阶段G
本发明有效成分(例1或2或3) 1,00
阶段H
香精 0,10
操作方法:
阶段A:水中加入Ultrez10,等待20分钟使其膨胀。混合阶段B,60摄氏度加热直至完全溶解。将阶段B加入阶段A并搅拌。加热阶段A+B。称重阶段C并75摄氏度加热。将阶段C加入阶段A+B并搅拌。小心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阶段D。加入阶段E。50摄氏度中和阶段F。于35摄氏度加入阶段G和H并使用氢氧化钠调整pH至6.3。
例17:润发露
INCI名 重量%
阶段A
西曲氯铵 1,00
柠檬酸 0,22
柠檬酸三钠 1,20
吸着物 0,10
足够量100
阶段B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20
PPG 5鲸蜡醇聚醚20 2,00
阶段C
本发明有效成分(例1或2或3) 1,00
阶段D
聚山梨醇酯20 1,00
香精 0,10
例18:保湿化妆品
例19:唇膏
INCI名 重量%
阶段A
足够量100
山梨酸钾 0,10
硫酸镁 0,70
阶段B
鲸蜡硅氧烷共聚多元醇 3,00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1,00
山嵛酸甲酯 0,30
PPG-3苄基醚肉豆蔻酸 2,00
摩洛哥坚果油 19,00
阶段C
本发明有效成分(例1或2或3) 0,50
阶段D
香精 0,10
操作方法:于85摄氏度加热阶段A。混合阶段B并于85摄氏度加热。缓慢将阶段A加入阶段B并搅拌(Staro速度=3000吨/分钟然后1200吨/分钟)。预热至80摄氏度并加入阶段C,搅拌均匀。于35摄氏度加入阶段D。
例20:护发喷雾
操作方法:称重阶段A并使用搅拌刀以速度=300吨/分钟搅拌。加入阶段B,混合并加入阶段C。使用阶段D调整pH值至5.0和5.5之间。
例21:检验灯笼果萃取物的抗衰老和重显年轻活性
例21至23相关图形中,灯笼果萃取物缩写为EUc。例21-23中,通过例3中的萃取步骤获得色谱法纯净检查99.9%含量蔗糖酯的灯笼果萃取物。
真皮作为表皮强大的支柱,也是其营养供应者。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一种基质合成的细胞外基质构成。这些化合物通过成纤维细胞合成。真皮与表皮之间的凝聚力取决于真皮-表皮连接处。
胶原蛋白是皮肤细胞外基质的主要蛋白质。如今,已发现并标记20种胶原蛋白:I至XX。真皮中存在的胶原蛋白主要为I和III类,它们构成了真皮细胞外基质(这些胶原蛋白占真皮净重的70-80%)。皮肤老化时,真皮变薄,皮肤表面显现皱纹。最终,考虑到胶原蛋白对皮肤完整性和抵抗外界侵犯时如此重要,刺激合成这些胶原蛋白,尤其是I和III类,似乎是一种减缓皮肤老化迹象的有效方法。(Tzaphlidou M.,Micron 35(2004)173-177)。
-I和III类胶原蛋白的目标
I类胶原蛋白主要为皮肤提供抵御能力。
90%的脊椎动物拥有此类蛋白。它组成了骨结构(与混凝土的钢筋比较)与基础结缔组织。它存在于骨头、皮肤、肌肉、角膜和内脏中。
1–年轻细胞对比老化细胞研究
以下研究用于研究灯笼果萃取物对I类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构成了真皮细胞外基质的要素。
-方法
将年轻NHDF(正常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和复制性衰老的老化NHDF在96孔培养皿中接种,并在5%二氧化碳,37摄氏度的环境下孵化24小时。
实验产品细胞处理24小时。
接着将细胞放置于福尔马林内,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表达。
通过自动显微镜(CellomicsTM Arrayscan)使荧光标记成形并量化。荧光通过生物应用分室分析定量。
-细胞毒性初步评估
化合物与细胞接触24小时。比色试验最后3小时内在培养基内使用WST1细胞增殖检测试剂。
该试剂包含四唑盐、一种紫色指示剂。该试剂被活性代谢细胞分解为甲一种黄色指示剂。黄色的深度与存活细胞数量成正比。于450纳摩尔浓度测量吸收力。
测试认为数值如果低于对比物90%,产品可能会产生细胞毒性(图像中使用绿线标记)。也意味着细胞代谢活性会减少。小于75%则代表明显细胞毒性(图像中使用红线标记)。
此外,显微镜下能够观察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外观。
结果在图1A中。
灯笼果萃取物在测试浓度100至20ppm时细胞毒性最强,从2ppm开始细胞毒性减弱。
测试浓度:
灯笼果萃取物在浓度2–1–0.5ppm下测试。
结果在图1B中。
灯笼果萃取物能够将I类胶原蛋白表达重建为年轻细胞的水平。年轻细胞的I类胶原蛋白表达并非同质。部分细胞标记较强,而另一部分较弱。复制性衰老的老化细胞中,灯笼果萃取物重新活化的细胞表达在处理过的细胞内更均质。
低浓度较有活性,因为高浓度具有轻微毒性,会影响蛋白质合成。
-结论
灯笼果萃取物是一种与皮肤老化的目标I类胶原蛋白密切相关的成分,可将蛋白质表达重建为年轻细胞的水平。
2–灯笼果萃取物对成纤维细胞使I类胶原蛋白增生的影响评估使用的设备与方法
-实验系统
命名:传代3至6次的人类成纤维细胞(NHDF)模型。
培养基:4.5克/升葡萄糖DMEM+1%NEAA+10%SVF
培养条件:37摄氏度,5%二氧化碳
-培养方法和成纤维细胞的处理
-中性红检验评估细胞毒性
第1天,在96孔培养皿中,按照每孔4x103个细胞接种NHDF细胞。第2天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
待检验的活性浓度用萃取物的百分比表示。在20%浓度(p/v)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制备待检验的产品原液。第一次稀释比例为1/1000e。随后按1/2比例稀释,最终DMSO浓度为0.1%。
第4天进行中性红检验:除去培养基,使用37摄氏度预热的250微升磷酸盐缓冲液冲洗细胞。细胞中加入200微升中性红。在5%二氧化碳、37摄氏度的环境下孵化3小时后,除去含有中性红的培养基并使用37摄氏度预热的2x 200微升磷酸盐缓冲液冲洗细胞。加入100微升显示液(50%乙醇–1%醋酸),在室温下阴凉处搅拌45分钟孵化细胞。
均匀后测量DO540nm。
注:中性红溶液制备:在超纯水(在4摄氏度下保存15天)中制备0.4%中性红原液,在完全培养基中按1/80的比例稀释溶液,使用前以每分钟3000转(tpm)的速度离心分离10分钟。
-MTT(四唑盐)检验评估代谢活性
第1天,在96孔培养皿中,按照每孔4x103个细胞接种NHDF细胞。第2天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
待检验的活性浓度用萃取物的百分比表示。在20%浓度(p/v)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制备待检验的产品原液。第一次稀释比例为1/1000e。随后按1/2比例稀释,最终DMSO浓度为0.1%。
第4天进行MTT检验:使用完全培养基中100微升0.5克/升的MTT代替培养基。5%二氧化碳、37摄氏度的环境下孵化3小时后,使用100微升DMSO代替MTT溶液。均匀后测量DO540nm(剂量条件与上述中性红检验中的相同)。
-测试产品和制备方法
待检验产品名:灯笼果萃取物
完成上述2项检验后,为接下来的检验选择了3种待测试产品浓度:8.10-5%(0.8ppm),16.10-5%(1.6ppm)et 32.10-5%(3.2ppm):
-ELISA法培养上清液中I类胶原蛋白剂量
第1天,在6孔培养皿中,按照每孔25x103个细胞接种细胞。第2天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
待检验的活性浓度用萃取物的百分比表示。在20%浓度(p/v)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制备待检验的产品原液。第一次稀释比例为1/1000e。随后按比例稀释,最终DMSO浓度为0.016%(符合DMSO浓度和萃取物最大浓度)。
48小时后,回收培养上清液并在零下80摄氏度的环境下储存。
根据ELISA试剂盒(Tecomedical)供应商指示完成I类胶原蛋白剂量。
灯笼果萃取物通过培养成纤维蛋白48小时对I类胶原蛋白增生的影响:
下表显示10 4 个细胞I类胶原蛋白的数量:
可以从这些数据看出,对比对照组,最低浓度(分别为8.10-5%和16.10-5%)灯笼果萃取物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使I类胶原蛋白增生在48小时内明显上升29%和30%。
在浓度最高时(32.10-5%),成纤维细胞使I类胶原蛋白增生降低,与对照组相似。降低可能是因为高浓度导致细胞毒性。
结果在图2A中。
3-灯笼果萃取物对成纤维细胞使III类胶原蛋白增生的影响评估
第1天,在6孔培养皿中,按照每孔25x103个细胞接种细胞。第2天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
待检验的活性浓度用萃取物的百分比表示。在20%浓度(p/v)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制备待检验的产品原液。第一次稀释比例为1/1000e。随后按比例稀释,最终DMSO浓度为0.016%(符合DMSO浓度和萃取物最大浓度):
EUc EUc EUc
8×10-5% 16×10-5% 32×10-5%
48小时后,回收培养上清液并在零下80摄氏度的环境下储存。
根据ELISA试剂盒(SunRed)供应商指示完成III类胶原蛋白剂量。
灯笼果萃取物通过培养成纤维蛋白48小时对III类胶原蛋白增生的影响:
下表显示104个细胞III类胶原蛋白的数量:
结果分析表明灯笼果萃取物浓度增加与III类胶原蛋白的增生相关。浓度16.10-5%时(+50%对比参照组)增生达到最大值。在浓度最高时(32.10-5%),与I类胶原蛋白的增生相似,成纤维细胞使III类胶原蛋白增生降低,与对照组接近。可以确认因为高浓度导致细胞毒性。
结果在图2B中。
4–灯笼果萃取物对IV类胶原蛋白目标影响评估
胶原蛋白是成纤维细胞合成MEC(约70%)的主要成分。存在原纤维胶原蛋白(I、II、III、V、XI)和肥原纤维胶原蛋白(IX、XII、XIV、XVI)。胶原蛋白纤维柔软并能在组织内抵御拉力强度。它们形成不同长度和厚度的波动纤维束。IV类胶原蛋白较为特殊,它形成基底膜(致密板)的“主网络”。它涉及细胞凝聚力、增殖、移行和血管生成(黑素瘤)。它包括一个整合蛋白受体作用位置。它位于载玻片基底和MEC(S Pasco等人,癌症的发现和预防,29,260,2005)之间的接触点。IV类胶原蛋白,具有昆布氨酸1,形成网络构成基底膜架构,以维持组织的结构性和功能性。
检验两种浓度4.10-5%和8.10-5%的灯笼果萃取物。
成纤维蛋白48小时使细胞外基质蛋白质数量增生评估
-免疫生物学检测IV类胶原蛋白表达
第1天,在Millicell 8孔细胞培养载玻片的400微升完全培养基内,按照每毫升4x103个细胞接种细胞。第2天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在20%浓度(p/v)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制备待检验的产品原液。第一次稀释比例为1/1000e。随后按比例稀释,最终DMSO浓度为0.1%。48小时后,使用酒精/酸固定细胞。然后使用在1/50比例PBS或BSA/中稀释1小时的抗IV类胶原蛋白抗体(Rockland)标记细胞。接着使用PBS冲洗载玻片2次。使用1/100比例PBS或BSA中稀释1小时的FITC偶联二次抗体(Santa-Cruz)显示特定标记。然后使用PBS冲洗载玻片2次,使用RotiMount Fluocare+DAPI(Roth)封藏剂将载玻片置于盖玻片下。
将DP72相机(日本Olympus)和荧光显微镜BX-60(日本Olympus)连接拍摄获取绿色和蓝色照片。
照片由2位校对员观测并按线性标度对荧光强度评分,从0分(无标记)到4分(标记十分明显)。
同时,实验中通过鼠李糖浓度对IV类胶原蛋白进行阳性对照。其实,鼠李糖和含有鼠李糖的多糖可用于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22。结果在图3A中。
结果分析表明灯笼果萃取物处理48小时后的成纤维细胞中的IV类胶原蛋白增生(约+300%),与浓度无关。IV类胶原蛋白表达增生的幅度可与加入鼠李糖的实验结果比较。
5-灯笼果萃取物对弹性原蛋白目标影响评估
弹性蛋白作为一种结构糖蛋白(如昆布氨酸和纤连蛋白),是MEC的一种成分。弹性蛋白属于结构型纤维蛋白家族。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在生长期分泌,弹性蛋白具有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合成逐渐减缓,弹性蛋白可以由无延伸力胶原蛋白代替。萎缩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受机械应力影响。皮肤老化也是一个例子。
在细胞外基质中:
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外隙内合成和分泌弹性蛋白,先是前弹性硬蛋白,然后是原弹性蛋白。弹性蛋白作为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多达90%),与原纤蛋白一起构成弹性纤维。所以,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以及原纤蛋白通过共价交联形成弹性纤维,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青春期时弹性蛋白完全停止增生。此后,有效弹性蛋白的数量随时间减少。
分解:
弹性蛋白的分解与弹性蛋白酶的作用相关。弹性蛋白酶是一种成纤维细胞分泌的酶。弹性蛋白酶的酶作用受α1-抗胰蛋白酶抑制。抑制分解与增加弹性蛋白的稳定性保持平衡。
角色:
弹性蛋白的区别性特征:弹性蛋白能使细胞互相连接,并使生物组织成形。因此,皮肤、肺、血管、结缔组织、部分肌肉和软骨功能的良好运行与弹性蛋白的特性紧密相连。如其名称所示,弹性蛋白是有弹性的。它的弹性是等径橡皮筋的5倍。静止时它能拉伸至其长度的150%不断裂。因此,它的柔韧性也能使组织在拉伸后恢复原状。
真皮:
弹性蛋白存于皮肤真皮中,起到影响和维护作用。老化过程中,如真皮失去弹性和紧致,无法抵御下层肌肉收缩,从而产生皱纹。此外,紫外线辐射会加速弹性蛋白分解。
年轻细胞对比老化细胞研究
以下研究用于研究灯笼果萃取物对弹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年轻NHDF(正常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和复制性衰老的老化NHDF在96孔培养皿中接种,并在5%二氧化碳,37摄氏度的环境下孵化24小时。
实验产品细胞处理24小时。接着将细胞放置于福尔马林内,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表达。通过自动显微镜(CellomicsTMArrayscan)使荧光标记成形并量化。荧光通过生物应用分室分析定量。
细胞模型:
-年轻细胞:年轻捐赠者(25岁)的NHDF
-复制性衰老老化:年轻捐赠者的NHDF进行多次传代培养直到衰老。
结果在图3B中。
灯笼果萃取物能够将少量弹性蛋白表达重建为年轻细胞的蛋白水平。
结论
鉴于获取的结果,灯笼果萃取物能够在活体外改善弹性,我们可以推断活体内也能获得相似结果。
6-灯笼果萃取物对DNA甲基化目标影响评估
甲基化是指对组蛋白的N端进行修饰。它能够在赖氨酸或精氨酸上实现,并能够通过添加一、二或三组甲基团实现。根据甲基化残基以及添加的甲基团数量,可以看出它与转录活性和失活相关。长期以来被误认为静态,以及虽然比乙酰化和磷酸化更稳定,但组蛋白的甲基化被证实是动态过程中的可逆化修饰。一般来说,该类型的修饰与乙酰化冲突,所以赖氨酸的脱乙酰化必须在甲基化之前完成。这种冲突在异染色质区(部分关键氨基酸通常无法表达和甲基化)和常染色体(通常可以表达和乙酰化)之间形成了某种动态平衡。例如,组蛋白H3的赖氨酸9在甲基化时,与周围染色质的失活有关。一种固定在甲基化H3上的蛋白质HP1能够识别该甲基化。HP1能够吸引一种叫Suv39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能够甲基化相邻核小体的组蛋白H3赖氨酸9,以此类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组蛋白H3是如何逐渐甲基化,染色质是如何逐渐聚集的。然而,如果相邻H3赖氨酸9已被甲基化,这种异染色质侵袭将会停止。因此活性和失活染色质区之间形成了竞争平衡。组蛋白尾修饰对表观“标记”起到重要作用,该标记能够吸引不同类别的蛋白质,乙酰化或甲基化赖氨酸能被不同蛋白质区识别。此外,染色质部分因子的附着需要事先存在组蛋白修饰和已连接的蛋白质。染色质因子能够破译组蛋白编码,是修饰组蛋白和其它因子之间的交互组合决定蛋白质是否会附着于染色质。所有器官组织都会受到老化的影响。这个过程与表观修饰有关,如甲基修饰适应DNA特定胞嘧啶残基,已在多种出版物中24-31详述。表观修饰对老化、细胞分裂和高分子损坏的累积的作用为老化表型做出贡献。环境事件和随机事件能够通过表观机制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此类表型。表观修饰的潜在可逆性为老化病理治疗建立了有吸引力的目标。
年轻细胞对比老化细胞研究
为了理解蛋白质表达反应机制,我们着手分析内在老化细胞DNA的甲基化。其实细胞衰老的迹象之一是DNA内部甲基化区域的积累,以适应二核苷酸CpG包含的胞嘧啶。这导致启动基因失活和部分基因表达降低。
-方法
将年轻NHDF(正常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和复制性衰老的老化NHDF在6孔培养皿中接种,并在5%二氧化碳,37摄氏度的环境下孵化直至亚融合。实验产品细胞处理24小时。接着将细胞在胰蛋白酶内剥离并溶解。染色体DNA在乙醇中沉淀。使用Enzo试剂盒通过ELISA法测定DNA甲基化率:5-甲基胞嘧啶DNA ELISA试剂盒。数值从50%开始,表示结果的最佳可见性。
细胞模型:
-年轻细胞:年轻捐赠者(25岁)的NHDF
-复制性衰老老化:年轻捐赠者的NHDF进行多次传代培养直到衰老。
根据细胞毒性初步评估,灯笼果萃取物在浓度2–1–0.5ppm下测试。
结果:结果在图4A中。
结论:
鉴于获取的结果,三种浓度的灯笼果萃取物能够根据老化皮肤模型减少甲基率。
7-灯笼果萃取物对原纤维蛋白-1目标影响评估
原纤维蛋白1是一种构成微纤丝的蛋白质,微纤丝与弹性纤维相关并参与其形成。
年轻细胞对比老化细胞研究
方法
将年轻NHDF(正常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和复制性衰老的老化NHDF在96孔培养皿中接种,并在5%二氧化碳,37摄氏度的环境下孵化24小时。使用UVA对外在老化细胞辐射3次24小时,每次辐射后使用UVB进行1此辐射。每次辐射间对实验产品细胞进行处理。接着将细胞放置于福尔马林内,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表达。通过自动显微镜(CellomicsTMArrayscan)使荧光标记成形并量化。荧光通过生物应用分室分析定量。
细胞模型:
-年轻细胞:年轻捐赠者(25岁)的NHDF
-复制性衰老老化:年轻捐赠者的NHDF进行多次传代培养直到衰老。
测试产品
根据细胞毒性初步评估,灯笼果萃取物在浓度2-1-0.5ppm下测试。
结果
结果在图4B内。
0.5ppm浓度的灯笼果萃取物能够将原纤维蛋白1表达重建为略高于年轻细胞的水平。
-抗衰老和显年轻活性一般结论
衰老过程中,胶原蛋白纤维和弹性纤维因合成减少和分解加速而变质。为了证明灯笼果萃取物能使细胞变年轻,I类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中内在(复制性衰老)或原纤维蛋白1中外在UV辐射(光老化)老化细胞的纤维结构的蛋白质表达已被量化。
灯笼果萃取物能够重建3中标记表达。
在这些研究中,灯笼果萃取物能够将蛋白质表达完全重建为与年轻对比物相较的水平。这完全是带给我们的益处。无异常超表达,灯笼果萃取物寻求皮肤生物平衡。
同时,灯笼果萃取物也根据未处理细胞大幅增加成纤维细胞IV类胶原蛋白表达,如同鼠李糖的效果。当灯笼果萃取物处理成纤维细胞时,III类胶原蛋白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些结果确定了结构性和增密性抗衰老功效。
DNA甲基化分析范围内,灯笼果萃取物取得一致的结果,3种测试浓度下都能够降低甲基化。该效果提供了产品作用方式的信息,能够再活化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表达,赋予年轻化效果。
因此,灯笼果萃取物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和年轻化生物活性的活性成分。它与3个皮肤老化目标一致,将蛋白质表达重建为年轻细胞的水平。它也具有表观创新作用如成熟细胞中DNA甲基化作用。最终,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合成的功效证明了深度抗衰老作用。
例22:灯笼果萃取物对皮肤真皮补水性和结构力的影响检验
丝聚合蛋白在颗粒层中以先驱模式合成,蛋白原(丝聚合蛋白和NH2端S-100调整蛋白10-12单体的重复)。该蛋白质的检测与表皮终末分化的情况相关,因为在终末分化期间丝聚合蛋白的脱磷酸和蛋白分解后它才会显现。
1)丝聚合蛋白参与在巨原纤维束形成时角蛋白的聚合过程,
2)丝聚合蛋白单体是角化层的成分(CE角化膜,位于角质细胞质膜的内层的膜:与角质细胞间脂质一起参与皮肤的密封性),
3)角质层最上层的单体完全分解,为了生成吸湿性氨基酸合剂(NMFs或天然保湿因子),对表皮保湿32十分重要。
在干燥症或皮肤干燥(特应性皮炎、鱼鳞癣)的病理状况下,检测到丝聚合蛋白原和/或丝聚合蛋白降低33
根据Proksch等人34的观点,监测丝聚合蛋白表达是一种监测角质层抵御能力和/或保湿能力的好方法。这是仅有的真正标记,如同病理学检查中上层保湿标记一样重要。然而,在临床上这是一个在TEWL(经表皮水分流失)测量后通过的标记。
外皮蛋白,如同丝聚合蛋白和兜甲蛋白一样,是一种终末分化标记。这是一种角化膜(CE)蛋白质,是转谷氨酰胺酶(TGM)目标,特别是TGM1。角化膜形成最初步骤和稍迟的CE形成步骤期间,外皮蛋白被TGM1寡聚化,外皮蛋白与神经酰胺连接35。标记位于从棘层上层到颗粒层和SC第一层的表皮内。
-灯笼果萃取物局部药对人类皮肤外植组织的疗效
-设备和方法:
命名:51岁的高加索女性(Biopredic–35000雷恩)的乳房皮肤外植组织。
数量:进行直径1厘米的除脂皮肤的9点式活检
培养条件:37摄氏度,5%二氧化碳
培养基:带抗生素强化4.5克/升葡萄糖DMEM培养基(盘尼西林-链霉素-两性霉素)
-检验产品
将例3中获取的灯笼果萃取物在石蜡油中稀释至0.05%和0.01%(p/v)。使用C8C10 55/45三酸甘油酯溶剂(代码EC-09-271)。
-培养方法和外植组织的治疗
接收时,外植组织已被除脂。使用打洞钳获取直径1厘米的圆盘形皮肤。在六孔培养皿中,直径1.6厘米的不锈钢滤网被置于5毫升培养基内。每个培养外植组织被置于浸没在培养基内的滤网上,表皮暴露在空气中。不更换培养基培养外植组织48小时。使用第1天和第2天待测试的10微升制剂药物进行不同治疗。每个实验条件在3点上重复。
参照组外植组织使用和治疗外植组织相同的方法培养。
使用0.05%浓度的10微升三酸甘油酯溶剂药物进行不同治疗。
-原位免疫标记
培养期最后,收集外植组织并使用解剖刀分成两等份。使用液氮中冷却并储藏于零下80摄氏度的免疫标记异戊烷将其中一份冷藏在TeckTM(Sakura)组织中。另一份储存在4%的福尔马林中。
使用低温切片机获得每个外植组织厚度5微米的横切面。切面在环境空气中风干。在PBS中补水后,使用溶液(PBS或BSA)中制备的第一抗体溶液孵化切面1小时。反复冲洗后,连接至根据商业形式1/100比例的FITC探针的第二抗体使第一抗体显形。细胞核通过DAPI荧光燃料标记。
聚溶素载玻片用于收集皮肤部分。
-显微观察
使用Olympus BX60荧光显微镜20倍变焦观察每个皮肤部分。使用安装Cell F软件的Olympus为每部分拍摄两张照片。底片通过以下方法识别:标记日期–处理条件–图像编号–标记。通过DAPI核标记实现细胞核的对比染色。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的色调偏移,细胞核颜色从蓝色转变为红色。对于每种表皮处理条件,对标记的强弱度进行视觉评分(放大10倍)。评估级别如下:
极弱标记 1
弱标记 2
一般标记 3
强标记 4
分析获取的数据,使用柱状图对比三酸甘油酯溶剂对照组条件的数据。
-结果
标记位于表皮上层(表皮棘层和/或颗粒层和/或角质层)。
-丝聚合蛋白免疫标记
得分结果在图5A中。
丝聚合蛋白标记表达的数据分析表明,0.01%(+21%)和0.05%(+37%)的灯笼果萃取物处理外植组织与对照组溶剂相比较,荧光数剂量增加。
-外皮蛋白免疫标记
得分结果在图5B中。外皮蛋白标记表达的数据分析表明,0.01%(+64%)和0.05%(+86%)的灯笼果萃取物处理外植组织与对照组溶剂相比较,荧光数剂量增加。
-结论
在本研究中,结果表明:使用灯笼果萃取物培养48小时的皮肤外植组织的药物治疗,能够增加蛋白质表达从而增加皮肤补水和抵御力(分别为丝聚合蛋白和外皮蛋白)。灯笼果萃取物激发的表达增加相比丝聚合蛋白,对外皮蛋白更重要。浓度0.05%时这些蛋白质表达为最大值根据这些结果,本发明的灯笼果萃取物具有表皮补水和结构活性。
例23:灯笼果萃取物对皮肤脱色力的影响检验
我们已在正常人类表皮黑色素细胞(NHEM)模型中,研究灯笼果萃取物的潜在脱色效果。在L-酪氨酸的刺激条件下,孵化10天后评估灯笼果萃取物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效果。在本实验中,参考抑制性分子为硫辛酸,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MITF(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因子表达。该转录因子是酪氨酸酶的主要调整剂,它的抑制性因此能够降低黑素合成酶,酪氨酸酶的表达。在24孔培养皿中接种黑色素细胞并在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然后使用添加L-酪氨酸和包含活不包含(已被刺激的对比物)化合物或参考物(已检验的5微克/毫升硫辛酸)的培养基(添加无PMAHMGS-2+盘尼西林50U/毫升–链霉素50微克/毫升的培养基254)替换现有培养基。同时实现未被刺激的对比物条件。然后,细胞在总共10天内孵化,其中3天和7天时需更换。孵化后,使用0.5N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细胞溶解萃取黑色素。样本光密度(DO)测量为405nm,与一种外源性黑色素品种(黑色素曲线标准0.39至100微克/毫升)比较确定黑色素数量。黑色素使用微克/毫升、已被刺激对比物的百分比和抑制百分比表达结果。已检验的1mM的L-酪氨酸处理的正常人类表皮黑色素细胞(NHEM)能够强烈刺激黑色素的合成。以检验的5微克/毫升的参考物硫辛酸能够强烈抑制L-酪氨酸的刺激(抑制108%)。该效果备受期待,可用于检验实验。
本研究中待检验的灯笼果萃取物浓度通过细胞毒性初步测试选择:
-细胞类型:培养基NHEM
-孵化时间:72+96+72小时
-评估参数:形态观测MTT减少。
处理末期、使用MTT(四唑盐)法孵化细胞,蓝色甲结晶的形成与琥珀酸脱氢酶(线粒体酶)的活性成正比。加入DMSO使细胞分解甲增溶后,通过540nm酶标仪(VERSAmax,分子装置)测量存活细胞数和代谢活性数。
实验中使用的浓度为:0.5-1.6-5微克/毫升,分别为5.10-5%,16.10-5%和5.10-5%。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中,已检验的5微克/毫升灯笼果萃取物,适度抑制了黑色素的合成(抑制40%)。浓度较低时,如0.5和1.6微克/毫升,无任何效果。结果在图6的柱形图中。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中,灯笼果萃取物仅在高浓度(5微克/毫升)时具有适度脱色效果。
下表包含例21至23中检验的灯笼果萃取物浓度(ppm和合成物总浓度重量百分比)的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Les esters de sucres:voies de synthèse et potentialitésd’utilisation,Piccicuto et al.Biotechnol.Agron.Soc.Environ.2001,5,209-219
2.Domaines d’applications des sucroesters et sucroglycerides,MireilleCecchin,DESS ingénierie documentaire,rapport bibliographique,2001.
3.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croseester isomers from oriental tobacco,Jia et al.Carbohydrate Research 2013,372,73-77
4.Characterization of 2,3,4,3'-tetra-O-acylated sucrose estersassociated with the glandular trichomes of Lycopersicon typicum King etal.J.Agric.Food Chem.1993,41,469-473
5.New Multidrug resistance modulators from Atractylodis lanceaeRhizomaMurakami et al.Bioorg.Med.Chem.Lett.2000,10,2629-2632
6.Labdanes ans sucrose Ester from Physalis sórdida,Maldonado etal.J.Nat.Prod.2006,69,1511-1513
7.Oligosaccharide esters from the roots of Polygala arillata,Kobayashi et al.J.Nat.Prod.2000,63,1066-1069
8.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lapathoside D and its analogs,Panda et al.Eur.J.Med.Chem.2012,53,1-12
9.Direct inhibition of elastase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stimulation of biosynthesis of fibrillar collagens,elastin,and fibrillins byxanthohumol(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Volume 61,Issue 2,Pages125-132,Journal 2010.)
10.From elastin to elastic fibers,part I.The in vitro effects of anatural dipeptide on the biological cascade.
11.A novel anti-ageing mechanism for retinol:induction of dermalelastin synthesis and elastin fibre 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osmetic Science Volume 33 Issue 1 Pages 62-69 Journal 2011
12.Matrix proteins of the papillary dermis-primary targets ofintrinsic dermal aging?Global Ingredients&Formulations Guide 2009Pages131-142Conference 2009
13.Matrix proteins of the papillary dermis-primary targets ofintrinsic dermal aging?IFSCC Magazine Volume 11 Issue 3 Pages 225-229 Journal2008
14.Fibrillines et fibrillinopathies,Collod et al.,Médecineet Science n°10,vol.12,p.1077-1086,octobre 1996
15.Les filaments perlés:structure,fonctions et maladies associées,Eric Hanssen et al.,Médecine et Science n°3,vol.17,p.327-335,mars2001
16.Stiff skin syndrome cause found,P.J.Couke et al.,18 mars 2010
17.Fibrillin Assembly Requires Fibronectin,L.Sabatier 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Vol.20,846-858,February 1,2009.
18.Dissecting the Fibrillin Microfibril:Structural Insights into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S.A.Jensen et al.,Structure Review 20,Cell Press,February 8,2012
19.Type VII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by human skin fibroblasts andkeratinocytes in culture:influence of donor age and cytokine responses,Y.K.Chen et al.,J Invest Dermatol.1994 Feb;102(2):205-9.
20.WO 2001/007006 A1,ASSOCIATION OF FIBRILLIN AND A CYANOPHYTAEXTRACT,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AS MEDICINE,PIERRE FABRE DERMO-COSMETIQUE
21.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nd multiplication of cultured humanepidermal keratinocytes,Nature 1977,265,421-423
22.Retinoid-Responsive transcriptional changes in epidermalKeratinocytes,Cellular Physiology 2009,220,427-439
23.Silybin from Silybum Marianum Seeds inhibits confluent-Inducedkeratinocytes differentiation as effectively as retinoic acid withoutinduc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nutrition,2009,45,178-184.
24.Epigenetic-aging-signature to determine age in different tissues,Carmen M.Koch and Wolfgang Wagner,AGING october 2011,Vol.3 No 10)
25.Aging is associated with highly defined epigenetic changes in thehuman epidermis,Raddatz et al.Epigenetics&Chromatin 2013,6:36
26.Aging,rejuvenation and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resetting theaging clock,Rando TA,Chang HY,the Glenn Laboratories for the Biology ofAging,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ell.2012Jan 2;148(1-2):46-57.doi:10.1016/j.cell.2012.01.003.
27.Epigenetic control of aging,U.,Sedivy JM.,Departmentof Molecula Biology,Cel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Brown University,Providence,Rhode Island USA,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1Jan 15;14(2):241-59.Doi:10.1089/ars.2010.3250.Epub 2010 Nov 22.
28.Epigenetics and aging,D’Aquila P.,Rose G.,Bellizzi D.,PassarinoG.,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University of Calabria,Rende Italy,Maturitas2013 Feb;74(2):130-6.Doi:10.1016/j.maturitas.2012.11.005.Epub 2012 Dec 12.
29.Epigenetic factors in aging and longevity,Gravina S.,Vijq.J.,Depratment of Genetics,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Bronx New-YorkUSA,Pflugers Arch.2010 Jan;459(2):247-58.Doi:10.1007/s00424-009-0730-7.Epub2009 Sep 19.
30.Mod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s a new skin anti-aging strategy,Talbourdet S.,Sadick NS.,Lazou K.et co.,LVMH Recherche–Parfums ChristianDior,France,J.Drugs Dermatol.2007 Jun;6(6 suppl):s25-33.
31.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epigenomic dysregulationin ageing,Thompson RF.,Fazzari MJ.,Greally JM.,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Center for Epigenomics,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Bronx New-YorkUSA,Exp.Gerontol.2010Apr;45(4):225-68.Doi:10.1016/j.exger.2009.12.013.Epub2010 Jan 10.
32.KH Choi et al,Exp Mol Med,37,546,2005.
33.Ginger RS et al.,Arch Dermatol Res 297:235-241,2005;Rawlings AVand Matts PJ,JID,124:1099-1110,2005.
34.Revue dans Proksch E et al,Exp Dermatol,17:1063-1072,2008.
35.Hitomi K.Transglutaminases in skin epidermis,Eur J Dermatol,2005,15:313.

Claims (10)

1.一种取自大量茄科酸浆属植物花萼的植物萃取物,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可在皮肤、表皮性组织和粘膜上作为生物活性成分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萃取物源自灯笼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萃取物的主要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C1至C10碳酰基群的中极性至非极性蔗糖酯,可在皮肤、表皮性组织和粘膜上作为生物活性成分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植物萃取物或权利要求3所述蔗糖酯为一种活性成分,可用于美容、皮肤和美容保健合成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活性成分浓度10-6,化合物总重量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美容合成物为外敷使用,外形为水、水醇或油性溶液,或油水或水油乳液,或复合乳液,或乳霜、悬浮液或粉末;合成物可能液态可能固态,具有乳霜、水、乳剂、洗发水、精华、乳膏、啫喱、糊剂、泡沫或唇膏。
7.美容品处理工艺能改良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外观,预防和/或抵御皮肤和粘膜干燥,预防和/或延缓皮肤老化和/或光老化迹象,延缓皮肤失去弹性和紧致,淡化皮肤,根据权利要求4至6确定的合成物有效量用于皮肤和/或头发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萃取物或权利要求3中所述蔗糖酯的有效量,与其它活性成分结合,用于皮肤病治疗,如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干燥和促进疤痕愈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萃取物或权利要求3中所述蔗糖酯有效量的使用,与其它活性成分结合,用于制备口服美容保健合成物,改善皮肤、粘膜或表皮性组织外观,预防和/或抵御皮肤和粘膜干燥,预防和/或延缓皮肤老化和/或光老化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萃取物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干燥植物部分,
-研磨,
-使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萃取,然后
-需要时脱溶,然后
-需要时使用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方法净化。
CN201580004192.6A 2014-01-10 2015-01-09 含有可用于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合成物的蔗糖酯活性成分的植物萃取物 Pending CN105899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4/00051 2014-01-10
FR1400051A FR3016289B1 (fr) 2014-01-10 2014-01-10 Extrait vegetal comprenant des sucrose-esters en tant que principe actif et son utilisation dans une composition cosmetique, dermatologique ou nutraceutique
PCT/FR2015/000011 WO2015104484A1 (fr) 2014-01-10 2015-01-09 Extrait végétal comprenant des sucrose-esters en tant que principe actif pour son utilisation dans une composition cosmétique, dermatologique ou nutracosmétiqu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9186A true CN105899186A (zh) 2016-08-24

Family

ID=5129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192.6A Pending CN105899186A (zh) 2014-01-10 2015-01-09 含有可用于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合成物的蔗糖酯活性成分的植物萃取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5894B2 (zh)
EP (1) EP3091960A1 (zh)
JP (1) JP6777546B2 (zh)
CN (1) CN105899186A (zh)
FR (1) FR3016289B1 (zh)
MX (1) MX2016009004A (zh)
PE (1) PE20160866A1 (zh)
WO (1) WO20151044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9998A (zh) * 2015-04-09 2018-03-16 Isp投资有限公司 柔毛肖乳香的水醇提取物、包含其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美容用途
CN108309841A (zh) * 2018-04-10 2018-07-24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杉叶蕨藻提取物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05403D0 (en) * 2017-04-04 2017-05-17 Givaudan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rganic compounds
CN108261346B (zh) * 2018-03-01 2020-12-29 上海科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3895695A1 (en) * 2020-04-15 2021-10-20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based methodology to formulate bioactive prepara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6155A1 (fr) * 2006-01-18 2007-07-20 C F E B Sisley Sa Composition cosmetique ou dermatologique comprenant un extrait de calices de physalis
CN104027287A (zh) * 2014-07-08 2014-09-10 广州千百度化妆品有限公司 清除自由基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1205A (ja) 1985-05-24 1986-12-01 Kanebo Ltd 皮膚化粧料
US4865848A (en) 1987-02-26 1989-09-12 Alza Corporation Skin permeation enhancer compositions using sucrose esters
FR2796556B1 (fr) 1999-07-22 2001-12-28 Fabre Pierre Dermo Cosmetique Association de fribiline et d'un extrait de cyanophycee,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son utilisation en tant que medicament
JP4560156B2 (ja) * 1999-10-26 2010-10-13 一丸ファルコス株式会社 保湿性植物抽出物を含有する化粧料組成物
JP2008150314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hiseido Co Ltd 美白剤
JP2011051920A (ja) * 2009-09-01 2011-03-17 Sateisu Seiyaku:Kk 美白剤
JP5680549B2 (ja) 2009-12-10 2015-03-04 裕美 川北 化粧料
CN102586377A (zh) * 2011-12-30 2012-07-18 秦皇岛大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类胡萝卜素单体的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它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6155A1 (fr) * 2006-01-18 2007-07-20 C F E B Sisley Sa Composition cosmetique ou dermatologique comprenant un extrait de calices de physalis
CN104027287A (zh) * 2014-07-08 2014-09-10 广州千百度化妆品有限公司 清除自由基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TFA: "《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fourteenth edition 2012》", 31 December 2012, 国际化妆品成分辞典和手册 *
E.M TALERO BARRIENTO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the ether extract and major fraction of Physalis peruviana calyces", 《HTTP://WWW.PA2ONLINE.ORG/ABSTRACTS/VOL10ISSUE3ABST610P.PDF》 *
LUIS A. FRANCO: "Actividad antinflamatoria de extractos y fracciones obtenidas de cálices de Physalis peruviana L", 《BIOMEDICA》 *
N. B. DESAI: "《Sucrose esters - an interesting class of substances for cosmetics》", 1 January 198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9998A (zh) * 2015-04-09 2018-03-16 Isp投资有限公司 柔毛肖乳香的水醇提取物、包含其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美容用途
CN108309841A (zh) * 2018-04-10 2018-07-24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杉叶蕨藻提取物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E20160866A1 (es) 2016-09-24
US10555894B2 (en) 2020-02-11
JP2017502087A (ja) 2017-01-19
WO2015104484A1 (fr) 2015-07-16
MX2016009004A (es) 2017-01-05
FR3016289B1 (fr) 2017-12-29
FR3016289A1 (fr) 2015-07-17
EP3091960A1 (fr) 2016-11-16
US20160331676A1 (en) 2016-11-17
JP6777546B2 (ja)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2329B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stimulation magp-1 to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skin
US10555895B2 (en) Aqueous extract of Prunus persica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1815498B (zh) 木酚素化合物用于抗皱治疗的用途
CN105899186A (zh) 含有可用于美容、皮肤或美容保健合成物的蔗糖酯活性成分的植物萃取物
EP2953611A1 (fr) Utilisation d&#39;une composition comprenant un perséose d&#39;avocat dans la protection des cellules souches épidermiques
DE102009012270A1 (de) Brassocattleya Marcella Koss Orchideenextrakt und seine Verwendung als hautdepigmentierendes Mittel
CN107809998A (zh) 柔毛肖乳香的水醇提取物、包含其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美容用途
JP6065289B2 (ja) 抽出方法、美白化粧品を生産する方法及びヘアケア製品を生産する方法
CN109528536A (zh) 一种含有胆碱鞣花酸盐的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54927B1 (ko) 클로로겐산, 페룰산, 레스베라트롤 및 스트렙토코쿠스 테르모필루스 발효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개선용 기능성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7427453A (zh) 五味子果实的肽和糖苷提取物及其对皮肤神经系统反应的改善作用
KR101430636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Rh2 및 진세노사이드 Rg3를 함유하는 기능성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2563369B1 (ko) 2,5-디포르밀푸란이 풍부한 모링가 페레그리나 종자 추출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장용 조성물에서의 이의 용도
KR102124698B1 (ko) 국화, 알로에, 서양송악 혼합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노화 또는 피부 주름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Song et a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ermented Laminaria japonica alleviates UVB-induced epidermal photoinflammation via the Keap-1/Nrf2 pathway
TW202102239A (zh) 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以及化妝品
JP5025201B2 (ja) 保湿剤、抗老化剤、美白剤、抗炎症剤、及び抗酸化剤
US11684564B2 (en) Cosmetic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skin containing taraxacum coreanum phytoplacenta culture extract that has moisturizing and soothing effects for extremely dry skin such as atopic dermatitis, and skin barrier strengthening effect
JP2005187431A (ja) 脂肪蓄積促進用組成物
JP2023054706A (ja) 肌美容用化粧料
JP6142342B2 (ja) アキノノゲシ抽出物の新規な用途
CN116983245A (zh) 红米米曲霉发酵滤液促进胶原蛋白和/或弹性蛋白生成和/或抗氧化的应用
BR122024003219A2 (pt) Extrato de semente de moringa peregrina, composição cosmética ou nutricosmética compreendendo o mesmo e seu uso
JP2013079208A (ja) プロヒビチン産生促進剤
JP2019178103A (ja) 美白剤及び抗老化剤、並びに化粧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