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121A - 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9121A
CN105899121A CN201580004326.4A CN201580004326A CN105899121A CN 105899121 A CN105899121 A CN 105899121A CN 201580004326 A CN201580004326 A CN 201580004326A CN 105899121 A CN105899121 A CN 105899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member
imaginary circle
insertion apparatus
arch portion
leather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3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9121B (zh
Inventor
谷井好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99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9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1Manufacturing of endoscop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5Oversleeves mounted on the endoscope prior to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4Fastening element f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to the outside of an endoscope, e.g. clips, clam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提高了外观的平滑性和防水性,简化了组装作业,并且品质稳定的插入装置。该插入装置具有:插入部主体(41),其呈线状延伸;外皮管(43),其包覆插入部主体(41)的外周;以及环状的带部件(44),其以相对于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的方式设置在外皮管(43)的外周上,并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收缩而将外皮管(43)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其中,该假想圆(46)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

Description

插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到孔内的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像内窥镜那样的插入到孔内的插入装置具有:挠性的插入部,其为了对例如被检体内的病变部进行观察、处置等而插入到被检体内;以及操作部,其进行用于使该插入部在UD方向和RL方向上弯曲的操作。在操作部上设置有弯曲操作旋钮。在进行病变部的观察、处置等时,能够操作弯曲操作旋钮而使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弯曲部向所期望的方向弯曲。
在对包覆弯曲部的外皮管进行固定时,能够使用线或形状记忆合金等,其中,该弯曲部设置于内窥镜的插入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9723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外皮管的固定使用线的情况下,使用均匀力量来卷绕线很难,从何处开始卷绕线、卷绕到何处比较好是不明确的,根据作业人员而产生偏差,是需要作业时间、要求作业人员具有熟练技术的作业。并且,以不会松开的方式对线的终端进行打结,但有时不仅打结部分变粗,还损坏外观的平滑性。另一方面,在外皮管的固定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情况下,在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扩径来包覆外皮管后,为了使其复位变形而需要进行热处理,但是,由于不仅需要使外皮管不因热而融化,还需要使包覆的位置不发生偏移,并且使应力在外皮管的周向上均匀地作用,因此存在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圆筒状的形状记忆合金,因此很难进行包覆外皮管的扩径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简化组装作业的插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插入装置具有:插入部,其插入到被检体;外皮,其包覆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以及环状的带部件,其以相对于所述外皮上的假想圆而蛇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外周上,并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收缩而将所述外皮固定于所述插入部,其中,所述假想圆以所述插入部的中心轴为中心。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简化了组装作业的插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端面侧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前端硬质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前端硬质部沿长度轴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示出图4所示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按压压力的分布的图。
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比较例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按压压力的分布的图。
图9是示出将图4所示的带部件覆盖在外皮的上侧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部件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带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带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放大示出图13所示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8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部的内部使用的带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的带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对内窥镜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1具有内窥镜12、控制装置13、光源装置14、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5、键盘16以及监视器17,其中,控制装置13进行包含图像处理在内的控制。
光源装置14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向位于内窥镜12的后述的前端硬质部21的照明透镜22供给光。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5通过设置于后述的操作部25的按钮部37的操作,对位于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1的喷嘴23进行送气/送水,或者经由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29从活体内抽吸液体或组织等。控制装置13的图像处理部对通过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1的物镜24而拍摄到的被检体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并显示于监视器17。
如图1所示,内窥镜12具有:操作部25;通用线缆26,其连结操作部25和控制装置13;把手部27,其与操作部25相邻;以及插入部28,其从把手部27延伸并插入到孔内(被检体)。内窥镜12是插入装置的一例。内窥镜12经由通用线缆26与控制装置13、光源装置14以及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5连接。
在图1中,箭头D1表示长度方向的前端方向,箭头D2表示长度方向的基端方向。插入部28具有:细长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31;弯曲部32,其设置于该挠性管31的前端;以及前端硬质部21,其设置于该弯曲部32的前端。
在弯曲部32的内部设置有沿插入部28的长度轴C并列的圆筒状的多个弯曲块33。通过介于相邻的弯曲块33之间的销能够改变弯曲块33彼此的角度,由多个弯曲块33构成了用于使弯曲部32弯曲的关节。弯曲部32的外周部被后述的外皮管包覆。而且,在弯曲块33的内侧贯穿插入有一对第一线和一对第二线,该一对第一线用于使弯曲部32向U方向和与之相反的D方向弯曲,该一对第二线用于使弯曲部32向R方向和与之相反的L方向弯曲。一对第一线和一对第二线在插入部28的前端侧固定于位于最前端的弯曲块33。一对第一线在操作部25侧固定于第一拨盘单元34的第一滑轮。同样地,一对第二线在操作部25侧固定于第二拨盘单元35的第二滑轮。通过弯曲块33、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作用,弯曲部32能够向U方向、D方向、R方向以及L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和组合这些方向而成的方向弯曲。
如图2所示,在前端硬质部21中设置有物镜24、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29、照明透镜22以及喷嘴23,其中,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29能够抽吸或处置活体内的液体和组织等,喷嘴23能够供给清洗物镜24的水或空气。
如图1所示,操作部25具有:壳体36,其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第一拨盘单元34,其从壳体36突出并且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壳体36旋转;第二拨盘单元35,其从壳体36突出并且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壳体36旋转;以及按钮部37,其设置于壳体36。按钮部37包含:第一按钮37A(送气/送水按钮),其经由喷嘴23对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1进行送气/送水;以及第二按钮37B(抽吸按钮),其经由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29在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1进行抽吸。
在使弯曲部32向U方向(“上”侧)或D方向(“下”侧)弯曲时使用第一拨盘单元34。当用户操作第一拨盘单元34的UD旋钮34A时,第一滑轮旋转而牵拉一方的第一线并且使另一方的第一线的张紧松弛,从而能够使弯曲部32向U方向或D方向弯曲。
在使弯曲部32向R方向(“右”侧)或L方向(“左”侧)弯曲时使用第二拨盘单元35。当用户操作第二拨盘单元35的RL旋钮35A时,第二滑轮旋转而牵拉一方的第二线并且使另一方的第二线的张紧松弛,从而能够使弯曲部32向R方向或L方向弯曲。
这里,参照图3,对插入部28的结构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插入部28在其内部具有呈线状延伸的插入部主体41。在插入部主体41中包含挠性管部31的内部结构、作为弯曲部32的内部结构的多个弯曲块33以及作为前端硬质部21的内部结构的圆柱形的内部块42(前端硬质部21)。前端硬质部21由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并且与位于最前端侧的弯曲块33相固定。插入部28具有:圆筒形的外皮管43(橡胶或橡胶状的弹性体),其包覆这样构成的插入部主体41的周围;环状的带部件44,其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并且将外皮管43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以及粘接剂层45,其从外侧包覆带部件44的表面。根据需要而能够在前端硬质部21与外皮管43之间设置通过涂敷粘接剂而形成的第二粘接剂层。外皮管43由例如橡胶材料形成。粘接剂层45是从处于固定了外皮管43的状态的带部件44的上侧涂敷例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而形成的。
如图3所示,带部件44被设置为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形成“蜿蜒形状”)。也可以将带部件44称作多个“S”字连续的形状。带部件44能够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伸缩。伸缩前的状态的带部件44的直径φE小于外皮管43的直径φG,而伸展后的状态的带部件44的直径φF能够变得大于外皮管43的直径φG(参照图9)。带部件44的从φE到φF的伸展能够设定在所谓的弹性变形区域,但也可以将从φE到φF的伸展中的一部分设定在塑性变形区域。
带部件44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由金属材料形成。更具体而言,带部件44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带部件44借助于钛合金的特性而能够发挥超弹性。借助于该超弹性的性质,带部件44能够发挥橡胶状的弹性。带部件44在覆盖于外皮管43的上侧的状态下,能够确保前端硬质部21-外皮管43之间的水密,并且能够发挥防止外皮管43从前端硬质部21脱落的充分的紧固力。
如图4所示,带部件44具有多个弓形部51和多个连接部52,该多个连接部52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相邻的弓形部51彼此不同地配置。如图3所示,弓形部51在沿着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弓形部51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与相邻的其他的弓形部51重叠。另外,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与插入部28的长度轴C是相同的。
连接部52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如图5所示,连接部52在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上的尺寸A等于或小于弓形部51在弓形部51的宽度方向(横切弓形部51的方向)上的尺寸B,为A≤B的关系。这里,宽度方向是指与带部件44的形成于弓形部51和连接部52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带部件44的防水效果进行说明。在图6中,示出了带部件44的压力的分布。例如,在区域54、区域55中,压力在作为水深1m的水压的10.13kPa以上,是符合JIS的防水标准的。具体而言,区域54的压力为15-18kPa的按压压力,区域55的压力为12-15kPa的按压压力。因此,在区域54、区域55中确保了充分的防水性(水密)。
参照图7和图8,对参考例的带部件44进行说明。在参考例的带部件44中,连接部52在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上的尺寸A与弓形部51在横切弓形部51的方向上的尺寸B相等,为A=B的关系。在参考例的带部件44中,在该带部件44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时,具有应力集中于连接部52的趋势。其结果为,在参考例的带部件44中,在该带部件44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的状态下,具有在弓形部51处按压外皮管43的压力降低的趋势。即,在与连接部52对应的区域56中,按压压力为18-21kPa,而在与弓形部51对应的区域57中,按压压力为9-12kPa。因此,在参考例的带部件44中,在弓形部51处可能低于JIS的防水标准。因此,在区域57中需要10.13kPa以上(例如12kPa以上)的按压压力。
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8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预先对插入部主体41覆盖外皮管43。此时,在对插入部主体41和外皮管43进行固定的部位,存在有第二粘接剂层,来辅助插入部主体41和外皮管43的固定。接着,使用治具或者手指,以扩大带部件44的直径的方式来扩展带部件44。在该状态下,将带部件44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通过带部件44将外皮管43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而且,通过从带部件44的上侧涂敷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剂层45,外皮管43相对于插入部主体41的固定完成。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带部件44,通过激光加工对圆筒形的管进行切割来形成环状的带部件44。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插入装置具有:插入部主体41,其呈线状延伸;圆筒形的外皮管43,其包覆插入部主体41的周围;以及环状的带部件44,其被设置为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能够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伸缩,并且以将外皮管43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的方式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扩展了环状的带部件44的状态下,将带部件44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而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将外皮管43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由此,无需为了固定外皮管43而要求作业人员具有熟练技术,能够简化插入装置的组装作业。由此,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并且,与例如用线来固定外皮管43的情况等相比,能够防止紧固力(束缚力)不均匀。
带部件44具有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弓形部51和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的多个连接部52。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单的形状使带部件44能够伸缩。
弓形部51在横切弓形部51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连接部52在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上的尺寸。根据该结构,在借助带部件44将外皮管43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时,能够在位于带部件44的正下方的外皮管43上进行均匀的压力分布。由此,能够在插入部主体41与外皮管43之间确保水密,能够提高插入装置的可靠性。
弓形部51与相邻的其他的弓形部51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带部件44的伸长量较多。由此,能够提高组装插入装置时的作业性。
带部件44具有比外皮管43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在从外皮管43的上侧进行覆盖时能够伸展成比外皮管43的直径大的直径。根据该结构,在借助带部件44来固定外皮管43时,只要以扩展带部件44的方式使其伸展,并在该状态下将带部件44覆盖在外皮管43的上侧,然后解除带部件44的伸展状态即可。因此,能够容易且短时间地进行以往要求熟练技术的外皮管43的固定作业。
带部件44由具有超弹性的金属形成。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要将带部件44固定于外皮管43的上侧时使带部件44伸展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带部件44上产生断裂。
(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11,对带部件44的制造工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变形例中,带部件44是通过激光加工将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的平坦的金属板切割成星形或花形而成的。因此,切割后的带部件44被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带部件44具有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弓形部51和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的多个连接部52。
在多个弓形部51中包含:中心侧弓形部51A,其位于比假想圆46靠中心轴C侧的位置;以及外侧弓形部51B,其位于比假想圆46靠外侧的位置。外侧弓形部51B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中心侧弓形部51A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的尺寸。
使用治具等将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带部件44变形为圆筒形的管状。在该状态下对带部件44进行热处理,以去除带部件44的内部应力。通过这样的工序,能够形成圆筒形的带部件44。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带部件44,由于通过热处理去除了内部应力,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带部件44的伸长和收缩。并且,由于去除了带部件44的内部应力,因此能够在带部件44的各部分均匀地产生按压外皮管43的力。
(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对带部件44的制造工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变形例中,与第一变形例同样地,通过激光加工将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的平坦的金属板切割成星形或花形来形成带部件44。即,刚切割加工后的形状与图11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带部件44相同,形成在一个平面内。然而,在第二变形例中,不对带部件44实施热处理就完成带部件44。由此,通过将形成为平面的带部件44覆盖在外皮管43的外侧,在带部件44上以沿着外皮管43的周面的方式产生倾倒。此时,由于覆盖在插入部主体41的外侧的外皮管43的半径大于带部件44的半径,因此外皮管43起作用使得带部件44的内侧(中心侧弓形部51A)打开。并且,当带部件44的内侧(中心侧弓形部51A)借助于Ni-Ti合金的超弹性的特性而打开时,引起带部件44的外侧(外侧弓形部51B)收缩的现象。此时,在带部件44的内侧(中心侧弓形部51A)想要收缩的力与带部件44的外侧(外侧弓形部51B)想要扩展的力平衡的位置,带部件44被固定于外皮管43。根据这样的原理,即使不特别地进行热处理,也能够在带部件44上产生均匀地按压外皮管43的力。
根据第二变形例,带部件44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并且能够在从外皮管43的上侧进行覆盖时变形为圆筒形。根据该结构,能够由一个片状的材料形成带部件44,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多个弓形部51中包含:中心侧弓形部51A,其位于比假想圆46靠中心轴C侧的位置;以及外侧弓形部51B,其位于比假想圆46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具有比中心侧弓形部51A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的尺寸大的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的尺寸。根据该结构,能够由一个片状的材料制成带部件44。由此,能够简化切出带部件44时的加工工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第三变形例)
参照图12,对带部件44的制造工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三变形例中,带部件44是通过激光加工将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的平坦的金属板切割成“S”字连续的带状而成的。以规定的长度切割该带状部件,并通过焊接使端部彼此接合,由此,能够制成环状(圆筒状)的带部件44。由此,能够提供发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相同的效果的带部件44。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和图14,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的带部件44形成正弦曲线,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带部件44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带部件44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带部件44借助于钛合金的特性而能够发挥超弹性。带部件44借助于该超弹性的性质而能够发挥橡胶状的弹性。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带部件44形成正弦曲线。根据该结构,虽然在伸缩性上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部件44差,但能够确保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部件44同等的插入部主体41-外皮管43之间的水密性。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的带部件44具有缝59,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带部件44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也可以将带部件44称作多个“S”字连续的形状。带部件44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带部件44借助于钛合金的特性而能够发挥超弹性。带部件44借助于该超弹性的性质而能够发挥橡胶状的弹性。
带部件44具有多个弓形部51和多个连接部52,其中,多个连接部52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弓形部51在沿着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连接部52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缝59沿着连接部52所延伸的方向形成,被设置在连接部52的整个长度范围。缝59的端部设置为例如锐角。因此,在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的截面上,缝59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于缝59,能够在连接部52中减小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的截面积,因此能够防止在连接部52处应力集中。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中,具有带部件44和与带部件44形成为一体的第二带部件5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带部件44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第二带部件58具有相对于与假想圆46平行的基准线61与带部件44对称的形状。第二带部件58在基准线61的位置与带部件44一体地形成。
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借助于钛合金的特性而能够发挥超弹性。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借助于该超弹性的性质而能够发挥橡胶状的弹性。
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分别具有多个弓形部51和多个连接部52,其中,多个连接部52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弓形部51在沿着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弓形部51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与相邻的其他的弓形部51重叠。连接部52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如图5所示,连接部52在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上的尺寸A等于或小于弓形部51在横切弓形部51的方向上的尺寸B,为A≤B的关系。
根据本实施方式,插入装置具有第二带部件58,该第二带部件58具有相对于与假想圆46平行的基准线61与带部件44对称的形状,并且与带部件44一体地形成。根据该结构,借助于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能够确保插入部主体41-外皮管43之间的水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入装置的可靠性。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7,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中,具有带部件44和与带部件44分体的第二带部件5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带部件44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带部件44具有多个弓形部51和多个连接部52,其中,多个连接部52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另外,带部件4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二带部件58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为环状:按照与带部件44不同的间距相对于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第二带部件58设置为一对,设置在将带部件44夹在其间的两侧。第二带部件58的曲率小于带部件44的曲率。第二带部件58蛇行的宽度小于带部件44。
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带部件44和第二带部件58借助于钛合金的特性而能够发挥超弹性,并借助于该超弹性的性质而能够发挥橡胶状的弹性。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插入装置具有环状的第二带部件58,该第二带部件58以与带部件44不同的间距相对于假想圆46蛇行。根据该结构,除了带部件44之外,借助于第二带部件58也能够确保插入部主体41-外皮管43之间的水密,因此能够提高插入装置的可靠性。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8,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中,带部件44的一部分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带部件44具有:多个弓形部51;多个连接部52,它们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以及平坦部62,其设置于多个弓形部51的每一个上。弓形部51在沿着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连接部52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平坦部62设置在弓形部51的顶部的位置,与假想圆46大致平行地延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带部件44相比,能够减小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W。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在弓形部51的顶部设置有平坦部62。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用于设置带部件44的设置空间。由此,能够有助于插入装置的前端部结构的小型化。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19,对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进行说明。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中,带部件44的材质和应用带部件44的部位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包含带部件44的形状等)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如图19所示,操作部25具有:壳体36(参照图1),其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框体63,其收纳在壳体36的内部;金属制的抽吸管64,其固定于框体63;树脂制的管65,其以包覆抽吸管64的端部的周围的方式与抽吸管64连接;以及带部件44,其将管65固定于抽吸管64。抽吸管64是呈线状延伸的管状部的一例。
抽吸管64的前端侧经由连接管与前端硬质部21的喷嘴23连接。管65由合成树脂材料、热可塑性弹性体例如PTFE或PFA等而形成为圆筒形,并且该管65覆盖在管64的端部的上侧与抽吸管64连接。管65与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5连接,能够使来自前端硬质部21的喷嘴23的送气/送水和从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29抽吸的液体或组织等流向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5侧。
插入部28具有环状的带部件44,该带部件44将配置在外皮管43的外侧的外皮固定于插入部主体41。
带部件44被设置为相对于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也可以将带部件44称作多个“S”字连续的形状。带部件44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更具体而言,带部件44由例如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形成。带部件44借助于多个“S”字连续的形状而能够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伸缩。
带部件44具有多个弓形部51和多个连接部52,其中,多个连接部52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弓形部51在沿着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弓形部51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与相邻的其他的弓形部51重叠。连接部52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如图5所示,连接部52在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上的尺寸A等于或小于弓形部51在横切弓形部51的方向上的尺寸B,为A≤B的关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外侧包覆带部件44的粘接剂层45。
根据本实施方式,插入装置具有:管状部,其呈线状延伸;管65,其以包覆所述管状部的周围的方式与所述管状部连接;以及环状的带部件44,其被设置为相对于以所述管状部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管65上的假想圆46而蛇行,能够在沿着假想圆46的方向上伸缩,以将管65固定于所述管状部的方式覆盖在管65的上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扩展了环状的带部件44的状态下将带部件44覆盖在管65的上侧,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将管65固定于管状部。由此,无需为了固定管65而要求作业人员具有熟练技术,能够简化插入装置的组装作业。并且,能够防止例如固定管65时的固定力不均匀。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20,对第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进行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中,带部件44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带部件44能够使外皮管43相对于前端硬质部21水密地固定。带部件44由金属材料形成。更具体而言,带部件44由钛系合金例如Ni-Ti合金形成。带部件44借助于钛合金的特性而能够发挥超弹性。带部件在覆盖在外皮管的上侧覆盖的状态下,能够确保前端硬质部-外皮管之间的水密,并且能够发挥防止外皮管从前端硬质部脱落的充分的紧固力。
带部件44具有多个弓形部51和多个连接部52,其中,多个连接部52对多个弓形部51彼此进行连接。如图3所示,弓形部51在沿着以插入部主体4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外皮管43上的假想圆46的方向上延伸。连接部52在与假想圆46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如图20所示,连接部52在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横切连接部52的方向)上的尺寸A等于或小于弓形部51在弓形部51的宽度方向(横切弓形部51的方向)上的尺寸B,为A≤B的关系。
弓形部51的内侧形成为沿着具有规定的直径的圆71的形状。连接部52的轮廓作为圆71的切线而形成。并且,在相邻的弓形部51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隙D。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带部件44的形状简单化,能够使加工简便化。由此,能够实现加工时间的缩短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形实施。例如,通过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带部件44嵌入于外皮而对外皮管43进行嵌入成型,也能够形成与带部件44为一体的外皮管43。并且,也能够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来构成一个内窥镜装置1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内窥镜作为插入装置的一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作为插入装置的其他例子,包含如下的装置:在该装置中,不存在包含光源装置和前端硬质部的照明透镜等的照明光学系统,或包含图像摄影装置、监视器以及前端硬质部的物镜等的观察光学系统。
标号说明
12:内窥镜;41:插入部主体;43:外皮;44:带部件;45:粘接剂层;46:假想圆;51:弓形部;51A:中心侧弓形部;51B:外侧弓形部;52:连接部;58:第二带部件;59:缝;61:基准线;62:平坦部;64:抽吸管;65:管;C:中心轴。

Claims (15)

1.一种插入装置,该插入装置具有:
插入部主体,其插入到被检体;
外皮,其包覆所述插入部主体的外周;以及
环状的带部件,其以相对于所述外皮上的假想圆而蛇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外周上,并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收缩而将所述外皮固定于所述插入部主体,其中,所述假想圆以所述插入部主体的中心轴为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带部件具有:
多个弓形部,它们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延伸;以及
多个连接部,它们对所述多个弓形部彼此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弓形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弓形部与相邻的其他的所述弓形部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带部件形成正弦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带部件具有比所述外皮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在从所述外皮的上侧进行覆盖时能够伸长以形成比所述外皮的直径大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带部件形成在一个平面内,并且在从所述外皮的上侧进行覆盖时能够变形为圆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多个弓形部中包含:
中心侧弓形部,其位于比所述假想圆靠所述中心轴侧的位置;以及
外侧弓形部,其位于比所述假想圆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具有比所述中心侧弓形部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带部件由具有超弹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沿着所述连接部所延伸的方向形成的缝。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弓形部的顶部设置有平坦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装置具有第二带部件,该第二带部件具有相对于与所述假想圆平行的基准线与所述带部件对称的形状,并且与所述带部件一体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装置具有环状的第二带部件,该第二带部件以与所述带部件不同的间距相对于所述假想圆而蛇行。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装置具有包覆所述带部件的表面的粘接剂层。
15.一种插入装置,该插入装置具有:
管状部,其呈线状延伸;
管,其以包覆所述管状部的周围的方式与所述管状部连接;以及
环状的带部件,其以相对于所述管上的假想圆而蛇行的方式设置,能够在沿着所述假想圆的方向上伸缩,以将所述管固定于所述管状部的方式覆盖在所述管的上侧,其中,所述假想圆以所述管状部的中心轴为中心。
CN201580004326.4A 2014-08-29 2015-08-25 插入装置 Active CN105899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6192 2014-08-29
JP2014-176192 2014-08-29
PCT/JP2015/073881 WO2016031819A1 (ja) 2014-08-29 2015-08-25 挿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9121A true CN105899121A (zh) 2016-08-24
CN105899121B CN105899121B (zh) 2018-11-23

Family

ID=5539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326.4A Active CN105899121B (zh) 2014-08-29 2015-08-25 插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2170B2 (zh)
EP (1) EP3187093A4 (zh)
JP (1) JP5932180B1 (zh)
CN (1) CN105899121B (zh)
WO (1) WO201603181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7233A (ja) * 1983-04-25 1984-11-0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5591120A (en) * 1994-11-25 1997-01-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Joint construction for angle section of endoscopic insertion rod
JPH10192222A (ja) * 1997-01-17 1998-07-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9195456A (ja) * 2008-02-21 2009-09-03 Hoya Corp 内視鏡の湾曲部構造
CN102595997A (zh) * 2009-11-02 2012-07-18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内诊镜弯曲部分保护外壳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44060B (sv) * 1975-04-09 1986-03-17 Raychem Corp Anordning for hopkoppling eller reparation av ror eller andra substrat
JPS63123011A (ja) * 1986-11-12 1988-05-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WO2001070096A1 (en) * 2000-03-23 2001-09-27 Atropos Limited An insertion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EP1593337B1 (en) * 2003-02-11 2008-08-13 Olympus Corporation Overtube
US20070142709A1 (en) * 2003-08-04 2007-06-21 Vision-Sciences, Inc. Sheath with channel for endoscope
WO2006063491A1 (en) * 2004-12-14 2006-06-22 Kerang Jiang Endoscope system with a disposable sheath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09089908A (ja) * 2007-10-09 2009-04-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EP3456238B1 (en) * 2008-11-18 2020-05-13 United States Endoscopy Group, Inc. Method of attaching devices to endoscopes using an adapt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7233A (ja) * 1983-04-25 1984-11-0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5591120A (en) * 1994-11-25 1997-01-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Joint construction for angle section of endoscopic insertion rod
JPH10192222A (ja) * 1997-01-17 1998-07-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9195456A (ja) * 2008-02-21 2009-09-03 Hoya Corp 内視鏡の湾曲部構造
CN102595997A (zh) * 2009-11-02 2012-07-18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内诊镜弯曲部分保护外壳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31819A1 (ja) 2017-04-27
EP3187093A4 (en) 2018-05-16
US20160367110A1 (en) 2016-12-22
CN105899121B (zh) 2018-11-23
JP5932180B1 (ja) 2016-06-08
WO2016031819A1 (ja) 2016-03-03
US10092170B2 (en) 2018-10-09
EP3187093A1 (en)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4785B2 (en) Endoscope sheath, endoscop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endoscope arrangement
US9204783B2 (en) Elongate medical device with articulating portion
US11246475B2 (en) Endoscope
US20210386967A1 (en) Ureteral Catheter Structure
CN106470589B (zh) 内窥镜弯曲部以及内窥镜
JP5964880B2 (ja) 内視鏡
CN103370000A (zh) 内窥镜
CN104981210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以及内窥镜系统
JPH01126616A (ja) 内視鏡における光学繊維束の組付け方法
JP3637216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05899121A (zh) 插入装置
EP3216379A1 (en) Endoscope
JPS6314806Y2 (zh)
JPH07181397A (ja) 内視鏡
JP2002143084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13192562A (ja) 内視鏡湾曲管及び湾曲駒
JP6850694B2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製造方法
JP5502005B2 (ja) 内視鏡用可撓管及び内視鏡可撓管の組立方法
JP5865559B1 (ja) 外科用内視鏡装置
JP2001137180A (ja) 内視鏡
JP6839410B2 (ja) 分岐管
JP2017209235A (ja) 内視鏡
JPH0377531A (ja) 湾曲操作装置用アングル
JP2010035621A (ja) 流体圧湾曲装置
JP6460928B2 (ja) 挿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