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2577B -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2577B
CN105882577B CN201610268391.4A CN201610268391A CN105882577B CN 105882577 B CN105882577 B CN 105882577B CN 201610268391 A CN201610268391 A CN 201610268391A CN 105882577 B CN105882577 B CN 105882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onnect
support
mounting surface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83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2577A (zh
Inventor
罗燕
马忠民
肖介平
吴学华
王春晓
聂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Off Road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83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2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2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2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2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2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2019/026Buffers, i.e. bumpers of limited ex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其中该防撞杠加强结构包括: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的连接管;以及将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于保险杠上的多个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包括:连接相邻连接管的第一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一位置连接的第二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二位置连接的第三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三位置连接的第四支架。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增加汽车防撞杠安装支架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来提高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及强度,增加整车可靠耐久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而在选购汽车时,人们往往较为看重汽车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撞击过程中的防撞结构的安全性能。
当汽车受到前后撞击时,原车的保险杠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不少车辆如越野车,会加装一个前保险杠,这就是常说的汽车防撞杠。汽车防撞杠不仅提高车辆安全性能还提高了车辆外型的越野气质。汽车防撞杠一般是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与车架纵梁或车身保险杠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撞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部的重要安全装置。如果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不足,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有时,还可能会出现人们通过踩踏防撞杠进行车辆状态检查等情况,若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不足,在恶劣路况下或长期踩踏情况下,容易发出变形,影响乘员感受,严重时甚至发生开裂,严重影响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越野汽车前防撞杠加强结构刚度及强度对车辆使用安全性有很大影响。
目前常用的汽车防撞杠结构通过汽车防撞杠安装支架与汽车前保险杠连接起来,汽车防撞杠安装支架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较少,其结构强度、所能承受的临界载荷较低,恶劣工况下存在开裂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以增加汽车防撞杠安装支架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来提高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及强度,增加整车可靠耐久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包括:
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的连接管;以及
将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于保险杠上的多个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包括:
连接相邻连接管的第一支架;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一位置连接的第二支架;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二位置连接的第三支架;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三位置连接的第四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为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一肋板、第二肋板、第三肋板和第二安装面;
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肋板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三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连接;
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四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面为具有一弧度的曲面,且所述弧度朝向汽车车身;相邻的连接管分别与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安装面、第四安装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的连接面;其中,
所述第三安装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肋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安装面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三肋板连接;
所述第四安装面伸出所述第一支架。
其中,所述第四安装面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一位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四肋板、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五肋板以及第六肋板;其中,
所述第五肋板连接所述第四肋板和所述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六肋板连接所述第四肋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四肋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三肋板连接;
所述第五肋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一肋板连接;
所述第六肋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二肋板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肋板的末端端面卡接;
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肋板的末端端面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二位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七肋板、第八肋板和第九肋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九肋板的第一端连接,且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连接;
所述第七肋板和所述第八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九肋板相对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九肋板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的端面上;
所述第七肋板和所述第八肋板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管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三位置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了多个将连接管固定安装于保险杠上的安装支架加强结构,而该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包括多个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一支架连接相邻的连接管,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分别与第一支架连接,并通过多个位置与保险杠连接,增加了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提高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及强度,增加整车可靠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第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汽车防撞杠安装支架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较少,其结构强度、所能承受的临界载荷较低,恶劣工况下存在开裂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该结构增加了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提高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及强度,增加整车可靠耐久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包括: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的连接管1;以及将所述连接管1固定安装于保险杠上的多个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包括:连接相邻连接管的第一支架2;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一位置连接的第二支架3;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二位置连接的第三支架4;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三位置连接的第四支架5。
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设置了多个将连接管1固定安装于保险杠上的安装支架加强结构,而该安装支架加强结构至少包括以下的多个支架,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三支架4和第四支架5,第一支架2连接相邻的连接管,第二支架3、第三支架4和第四支架5分别与第一支架2连接,并通过多个位置与保险杠连接,增加了与汽车保险杠搭接面积,提高汽车防撞杠结构刚度及强度,增加整车可靠耐久性。
具体的,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2为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面201、第一肋板202、第二肋板203、第三肋板204和第二安装面205;所述第三肋板20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面201与所述第三肋板20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205与所述第三肋板20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肋板202与所述第三肋板204的第三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201和第二安装面205连接;所述第二肋板203与所述第三肋板204的第四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201和第二安装面205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面205为具有一弧度的曲面,且所述弧度朝向汽车车身;相邻的连接管分别与第一肋板202和第二肋板203连接。
该第一支架2的第一安装面201、第一肋板202、第二肋板203、第三肋板204和第二安装面205通过上述连接,构成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开口的盒状结构,且开口朝向汽车车身侧。第一肋板202、第二肋板203和第三肋板204构成盒状结构连续的三个侧面,第一安装面201为盒状结构的一固定上面,并且为了配合其他支架的连接,第二安装面205设置为具有一弧度的曲面。这样,该第一支架2在连接连接管固定到保险杠的同时,也能够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而且第二支架3、第三支架4和第四支架5可在该容置空间内与第一支架2连接,通过连接增强第一支架2的结构刚度和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第三安装面301、第四安装面303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面301和第四安装面303的连接面302;其中,所述第三安装面3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肋板204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安装面301伸入所述第一支架2内与所述第三肋板204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面303伸出所述第一支架2。
该第二支架3的第三安装面301、连接面302和第四安装面303依次连接,构成如图4所示的勺状结构。其中,第三安装面301作为第二支架3与第一支架2的连接端,第三安装面301所在平面与第三肋板204所在平面平行,安装时即可将该第三安装面301伸入到第一支架2的容置空间内,通过焊接与第三肋板204连接,具体的焊接方式可以采用二保焊,焊接生产率高,抗裂性能好,焊接变形小,适应变形范围大。由于第三安装面301所在平面与第三肋板204所在平面平行,在将两者焊接后,第三安装面301与第三肋板204搭接,具有更佳的刚度,避免了开裂的风险,还能够提升第一支架2的防撞能力。
而第三安装面301、连接面302和第四安装面303的两侧边边缘还设置有第一翻边结构304和第二翻边结构305,来增强第二支架3的强度。随着连接面302的延伸,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3的第四安装面303伸出第一支架2的容置空间,该第四安装面303作为与保险杠的连接端进行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四安装面303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一位置连接。
第四安装面303和保险杠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在防撞杠加强结构出现问题后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更换,保障了乘员安全。当然,除螺栓连接外,其他适于第四安装面303和保险杠的连接方式还有许多,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结合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三支架4包括第四肋板401、第一安装部402、第二安装部403、第五肋板404以及第六肋板405;所述第五肋板404连接所述第四肋板401和所述第一安装部402;所述第六肋板405连接所述第四肋板40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403;所述第四肋板401伸入所述第一支架2内与所述第三肋板204连接;所述第五肋板404伸入所述第一支架2内与所述第一肋板202连接;所述第六肋板405伸入所述第一支架2内与所述第二肋板203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402与所述第一肋板202的末端端面卡接;所述第二安装部403与所述第二肋板203的末端端面卡接。
该第三支架4的第四肋板401、第一安装部402、第二安装部403、第五肋板404以及第六肋板405通过连接构成“几”字型结构。其中,第四肋板401、第五肋板404以及第六肋板405作为与第一支架2的连接端,其所在平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三肋板204、第一肋板202和第二肋板203的所在平面平行,安装时即可将该第三支架4的第四肋板401、第五肋板404以及第六肋板405伸入到第一支架2内,将第四肋板401与第三肋板204通过焊接连接,第五肋板404与第一肋板202通过焊接连接,第六肋板405与第二肋板203通过焊接连接,焊接方式同样可以采用二保焊。在两两焊接后,第三支架4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支架2的防撞能力。
而设置在第五肋板404端部的第一安装部402和第六肋板405端部的第二安装部403,其所在平面分别与第一肋板202和第二肋板203的所在平面垂直,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部402与第一肋板202的末端端面卡接,第二安装部403与第二肋板203的末端端面卡接,第三支架4的第一安装部402和第二安装部403伸出第一支架2,作为与保险杠的连接端进行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安装部40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403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二位置连接。
第一安装部402和第二安装部403均与保险杠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在防撞杠加强结构出现问题后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更换,保障了乘员安全。当然,除螺栓连接外,其他适于连接的连接方式还有许多,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了解的是,第一安装部402和第二安装部403可以是分别单独设置于第五肋板404端部和第六肋板405端部的安装面,也可以是第五肋板404端部和第六肋板405端部的翻边所构成的安装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第四支架5包括第一连接板501、第二连接板502、第三连接板503、第七肋板504、第八肋板505和第九肋板50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501与所述第九肋板506的第一端连接,且伸入所述第一支架2内与所述第一肋板202和所述第二肋板203连接;所述第七肋板504和所述第八肋板505分别与所述第九肋板506相对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0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503设置于所述第九肋板506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七肋板504和所述第八肋板505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管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支架2连接。
该第四支架5通过其第一连接板501、第二连接板502、第三连接板503、第七肋板504、第八肋板505和第九肋板506的上述连接,构成一开口的盒状结构,开口朝向远离汽车车身侧。第七肋板504、第八肋板505和第九肋板506构成盒状结构连续的三个侧面。第一连接板501与第九肋板506的第一端连接,不与第七肋板504和第八肋板505连接,成为盒状结构的活动端面。在安装时,第一连接板501作为一连接端伸入到第一支架2的容置空间内与第一肋板202和第二肋板203连接。其中,第七肋板504和第八肋板505高于第九肋板506的第一端的端面,且在高出部分设置了安装孔。安装时,第七肋板504通过焊接与第一肋板202的外壁以及对应安装孔处的连接管连接,第八肋板505通过焊接与第二肋板203的外壁以及对应安装孔处的连接管连接。具体的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二保焊。最终,该第四支架5扣合在第一支架2的开口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刚度,较少了开裂的发生。
而设置于第九肋板506第三端的端面上第二连接板502和第三连接板503,作为与保险杠的连接端进行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板50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503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三位置连接。
第二连接板502和第三连接板503均与保险杠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在防撞杠加强结构出现问题后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更换,保障了乘员安全。当然,除螺栓连接外,其他适于连接的连接方式还有许多,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知道的是,第二连接板502和第三连接板503可以是分别单独设置于第九肋板506第三端的端面上的连接面,也可以是第七肋板504和第八肋板505在第九肋板506第三端的端面上的翻边所构成的连接面。
另外,由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更高,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的连接管为对称设置的,多个安装支架加强结构是相互对称设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撞杠加强结构中,不仅连接管能够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将连接管固定安装到保险杠上的安装支架加强结构设置了多个支架结构,在实现与车身搭接更加牢固、结构紧凑占空间小、增重少的同时,也提高了防撞杠刚度和强度,使其具有更高的防撞能力,且降低了在恶劣路况下防撞杠发生变形及开裂的风险,保证了乘员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
该汽车应用了上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实现防撞杠与车身搭接更加牢固、结构紧凑占空间小、增重少的同时,也提高了防撞杠刚度和强度,使其具有更高的防撞能力,且降低了在恶劣路况下防撞杠发生变形及开裂的风险,保证了乘员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应用了上述防撞杠加强结构的汽车,上述防撞杠加强结构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汽车,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范例性实施例是参考该些附图来描述的,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及教示,因此,本发明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范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范例性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发明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发明范围传达给那些熟知此项技术的人士。在该些图式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范例性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如在此所使用地,除非该内文清楚地另有所指,否则该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是意欲将该些多个形式也纳入。会进一步了解到该些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的连接管;以及
将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于保险杠上的多个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包括:
连接相邻连接管的第一支架;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一位置连接的第二支架;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二位置连接的第三支架;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保险杠第三位置连接的第四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为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一肋板、第二肋板、第三肋板和第二安装面;
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肋板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三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连接;
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三肋板的第四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安装面为具有一弧度的曲面,且所述弧度朝向汽车车身;相邻的连接管分别与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七肋板、第八肋板和第九肋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九肋板的第一端连接,且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连接;
所述第七肋板和所述第八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九肋板相对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九肋板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的端面上;
所述第七肋板和所述第八肋板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管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安装面、第四安装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的连接面;其中,
所述第三安装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肋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安装面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三肋板连接;
所述第四安装面伸出所述第一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装面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一位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四肋板、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五肋板以及第六肋板;其中,
所述第五肋板连接所述第四肋板和所述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六肋板连接所述第四肋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四肋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三肋板连接;
所述第五肋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一肋板连接;
所述第六肋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架内与所述第二肋板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肋板的末端端面卡接;
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肋板的末端端面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二位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保险杠的第三位置连接。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杠加强结构。
CN201610268391.4A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105882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8391.4A CN105882577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8391.4A CN105882577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2577A CN105882577A (zh) 2016-08-24
CN105882577B true CN105882577B (zh) 2019-01-22

Family

ID=5670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8391.4A Active CN105882577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2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449A (zh) * 2018-02-08 2018-08-0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撞杠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4516B2 (en) * 2003-11-27 2006-05-1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Mounting structure of bumper beam
JP4432046B2 (ja) * 2004-09-21 2010-03-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CN202038260U (zh) * 2011-02-18 2011-11-16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保护架快速锁止机构
CN202080222U (zh) * 2011-02-20 2011-12-21 洪伟添 汽车前保险杠
CN205022425U (zh) * 2015-09-23 2016-02-10 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 越野车用车载水箱
CN205652086U (zh) * 2016-04-27 2016-10-1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4516B2 (en) * 2003-11-27 2006-05-16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Mounting structure of bumper beam
JP4432046B2 (ja) * 2004-09-21 2010-03-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CN202038260U (zh) * 2011-02-18 2011-11-16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保护架快速锁止机构
CN202080222U (zh) * 2011-02-20 2011-12-21 洪伟添 汽车前保险杠
CN205022425U (zh) * 2015-09-23 2016-02-10 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 越野车用车载水箱
CN205652086U (zh) * 2016-04-27 2016-10-1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2577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69886C2 (ru) Защищающее при столкновен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EP1749731B1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for
RU2684828C2 (ru) Конце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лонжеронный узел для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8991544B1 (en) Passively deployed small overlap rigid barrier deflector
JP6495773B2 (ja) バンパー、乗り物及び乗り物の負荷経路を変更する方法
JP2010052729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US9676418B1 (en) Vehicle crossmember assembly with pedestal detachment
US11577785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JP6546169B2 (ja) 車体
KR101458702B1 (ko) 자동차용 서브프레임
WO2008002213A1 (en) An underrun protection beam for a vehicle
CN105882577B (zh)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4452340U (zh)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US20160068057A1 (en)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US20080122256A1 (en) Cabl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front body
JP6659783B2 (ja) 補強四節リンク機構
RU2668779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в частно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ь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с передним противоподкатным брусом
CN205652086U (zh)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JP705233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5760979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06224806A (ja) フェンダ支持構造
KR100579875B1 (ko) 범퍼 스테이 및 이를 적용한 자동차용 범퍼 어셈블리
JP4737397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810250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20130136302A (ko) 차량용 범퍼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6

Address after: No.1 Tongxin Road, Zhaoquanying Town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10013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utomobile group cross-country car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street,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