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7081B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7081B
CN105867081B CN201610069530.0A CN201610069530A CN105867081B CN 105867081 B CN105867081 B CN 105867081B CN 201610069530 A CN201610069530 A CN 201610069530A CN 105867081 B CN105867081 B CN 105867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transport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compound
transport material
stereoisom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95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7081A (zh
Inventor
中原大志
芝田豊子
稻垣圭一
高桥圣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67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7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7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7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03G5/0672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03G5/061473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plural alkenyl groups linked directly to the same aryl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8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nd nitro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34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开裂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持体上具有至少由有机物构成的感光层、表面保护层,其中,表面保护层含有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由多个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构成的电荷传输物质。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耐开裂 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感光体与硒类感光体及非晶硅感光体这样的无机感光体相比,具有 原料的选择范围大、环境适应性优异、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代替无 机感光体成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主流。
在基于卡尔森法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有机感光体上形成带电、静电潜 像,形成调色剂图像后,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上,对其进行定影而 形成最终图像。近年来,图像形成方法的数字化发展,在有机感光体的静电 潜像的形成中多使用以激光为曝光光源的图像形成方法。
在此,有机感光体存在与清洁部件等接触部件发生摩擦而导致表面易于 磨损这样的问题。为了防止该表面层的磨损恶化,提出了一种感光体,其中, 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使用了耐磨损性高的聚碳酸酯树脂即中心碳原子为亚环 己基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已知的聚碳酸酯Z(也仅称为BPZ))(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
然而,使用了上述粘合剂的有机感光体的耐磨损性的改良并不充分。
对此,提出了下述感光体,其中,在感光体上设置由丙烯酸类聚合性化 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荷传输性化合物、以及通过具有聚合性官能团 的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组合物形成的交联固化树脂的表面 保护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此,可以改善感光体的耐磨损性。
然而,在该技术中,虽然改善了耐磨损性,但是由于电荷传输性化合物 作为树脂结构的一部分进入表面保护层,因此,存在表面保护层的电荷传输 性较小,容易产生残留电位的上升及图像记忆(特别是转印时的反极性带电导 致的转印记忆)这样的问题。
为了抑制转印记忆的产生,提出如下感光体,其中,在感光体上设置由 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荷传输性化合物、以及通 过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组合物形成的 交联固化树脂的表面保护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然而,若如上所述使表面保护层中含有固化性树脂和电荷传输性物质, 则虽然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转印记忆的产生,但是存在该表面保护层容易产生 开裂这样的其它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72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9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982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状况而完成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 一种耐开裂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 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结 果发现,表面保护层含有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包含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 合物的电荷传输物质时,由此可提供耐开裂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即,本发明的结束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导电性支持体上具有至少由有机物构成的 感光层、表面保护层,其中,
所述表面保护层含有:源自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包 含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电荷传输物质。
2.如第1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所述电荷传输物质的全部 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超过30 质量%且为60质量%以下。
3.如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传输物质 为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1]
通式(1)
通式(1)中,R1、R2、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 的芳香族基团,R1≠R2且R1′≠R2′。R3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或烷氧基。n表示1~5的整数。
4.如第1项~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所述电荷 传输物质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 构体含有45~55质量%。
5.如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交联性 单体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作为官能团。
6.如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传输物质 是具有三苯基胺结构的化合物。
7.如第5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交联性单体具有甲基丙 烯酰基。
8.如第1项~第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交联性单体中 具有50质量%以上的官能团为3以上的化合物。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第1项~第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 体的周围具有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及转印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耐开裂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电 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关于本发明的效果的表达机制或作用机制并不明确,但做出如下推测。
即,在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保护层含有电荷传输物质的情况下,若 电荷传输物质和固化性单体的相容性不充分,则有时在表面保护层产生开裂。 例如,即使电荷传输物质溶解于溶剂、单体中,在形成涂膜时不生成凝聚物时,电荷传输物质和交联性单体的相容性也不充分的情况下,在涂膜形成过程中电荷传输物质会稍稍发生结晶化,因此,抑制了交联反应使得交联密度局部地降低。其结果,交联密度不均匀,应力集中在表面保护层的交联密度低的部分,由此使表面保护层产生开裂。
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在为了提高耐久性而在表面保护层中含有光固化性树 脂的情况下显著,寻求电荷传输物质和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的更高水平的 相容性。
为了提高耐开裂性,重要的是不阻碍交联性单体的交联反应,作为实现 其的方案之一,可以举出降低电荷传输物质的结晶性的方法。在此,若用作 电荷传输物质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的种类单一,则电荷传输物质的结晶性 增大。因此,如本发明这样通过将电荷传输物质变更为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 合物,可以抑制电荷传输物质的结晶化,可以得到耐开裂性良好且高强度的 表面保护层。进而,通过将电荷传输物质的立体异构体的含有率调整为规定 范围可进一步提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标记说明
1Y、1M、1C、1Bk 感光体
2Y、2M、2C、2Bk 带电机构
3Y、3M、3C、3Bk 曝光机构
4Y、4M、4C、4Bk 显影机构
10Y、10M、10C、10Bk 图像形成单元
7 中间转印体
P 图像支持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持体上具有至少由有机物构成的感 光层、表面保护层,其中,上述表面保护层含有: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 以及包含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电荷传输物质。该特征为上述第1项~上 述第6项的各项所共有的技术特征或相应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电荷传输物质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 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超过30质量%且为60质量%以 下。由此,可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位稳定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电荷传输物质为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 构的化合物。由此,可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位稳定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电荷传输物质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 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45~55质量%。由此,可 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印记忆抑制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交联性单体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由此,能够以较少的光量或较短的时间使其固化。
下面,对本发明及其构成因素、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方 案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表示数值范围的“~”的含义 是包含其左右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
下面,对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分别进行说明。
《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持体上依次具有至少由有机物构成 的感光层和表面保护层,表面保护层含有: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以及包 含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电荷传输物质。
感光层由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构成,在导电性支持体上设有电荷产 生层,在该电荷产生层上设有电荷传输层。另外,优选在导电性支持体和电 荷产生层之间设有中间层。
下面,对构成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各层及其材料等详细地进行说 明。
《表面保护层》
(1)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
本发明的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优选通过紫外线或电子束等活性射线照 射发生聚合(固化)而成为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等树脂的单体,该树脂通常用 作感光体的粘合剂树脂。特别是例如优选苯乙烯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甲 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基甲苯类单体、醋酸乙烯酯类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 酮类单体等。
其中,从能够以较少的光量或较短的时间进行固化的方面考虑,特别优 选具有丙烯酰基(CH2=CHCO-)或甲基丙烯酰基(CH2=CCH3CO-)的自由基聚合 性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这些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另 外,作为这些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单体,也可以低聚化后使用。
以下示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例子。所谓以下的Ac基数(丙烯酰基数) 或Mc基数(甲基丙烯酰基数),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数量。
[化学式2]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081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091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01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11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21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31
其中,在上述各式中,R由下述式所示。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32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51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81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191
[化学式16]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01
其中,在上述各式中,R′由下述式所示。
[化学式17]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02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使用官能团(反应性基团)为3以上的化合 物。另外,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组合2种以上的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优选使用50质量%以上的官能团为3以上的化合物。 另外,固化性反应基等量、即“固化性官能团分子量/官能团数”优选1000以下, 更优选500以下。由此,交联密度提高使得耐磨损特性提高。
在使本发明中使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反应时,可使用以电子束切割 反应的方法、添加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并通过光、热使之反应的方法等。聚合 引发剂可以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的任一者。另外,也可以组合 使用光、热引发剂这两者。
作为这些光固化性化合物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优选光聚合引发剂,其 中,优选烷基苯酮类化合物或氧化膦类化合物。特别优选具有α-羟基苯乙酮 结构或酰基氧化膦结构的化合物。另外,作为引发阳离子聚合的化合物,例 如可以举出:重氮鎓、铵、碘鎓、锍、鏻等、芳香族鎓化合物的B(C6F5)4 -、 PF6 -、AsF6 -、SbF6 -、CF3SO3 -盐等离子类聚合引发剂、产生磺酸的磺化物、产 生卤化氢的卤化物或铁丙二烯络合物等非离子类聚合引发剂。特别优选作为 非离子类聚合引发剂的产生磺酸的磺化物、产生卤化氢的卤化物。
下面,例示优选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
α-氨基苯乙酮类的例子
[化学式18]
α-羟基苯乙酮类化合物的例子
[化学式19]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21
酰基氧化膦类化合物的例子
[化学式20]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22
其它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例子
[化学式21]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31
另一方面,作为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使用酮过氧化物类化合物、过氧 化缩酮类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类化合物、二烷基过氧化物类化合物、二酰基 过氧化物类化合物、过氧化二碳酸酯类化合物、过氧化酯类化合物等,这些 热聚合引发剂在企业的产品目录等中已有公开。
将这些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与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等的组 合物混合,制备表面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在感光层上后, 加热干燥,可以形成表面保护层。
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聚合引发剂的含量 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100质量份为0.1~20质量份,优选为0.5~10质 量份。
(2)电荷传输物质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含有电荷传输物质,所述电荷传输物质含有多种立 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可使用能够形成多种立体异构体结构的化 合物。另外,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不是仅由单一立体异构体构成的物质, 而是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在此,在本发明的立体异构体中含有碳双键 的顺-反异构体,不含非芳香族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体,不考虑镜像异构体。
这样电荷传输物质由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构成,由此可以抑制在表 面保护层形成过程中电荷传输物质发生结晶化。由此,不会阻碍上述交联性 单体的交联反应,形成均匀的交联结构,制成耐开裂性优异的高强度的表面 保护层。
另外,优选电荷传输物质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 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超过30质量%且为60质量%以下。由此, 可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位稳定性。另外,更优选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 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45~55质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 照相感光体的电位稳定性。
另外,作为电荷传输物质,优选与上述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等没有反 应性、在表面保护层中不变质、不与表面保护层的树脂键合且可独立存在的 非反应性电荷传输性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中还可以含有除上述包含多种立 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电荷传输物质以外的现有公知的电荷传输物质。
(2-1)具有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优选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通过将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用作电荷传输物质,可以提高电子 照相感光体的转印记忆抑制效果及电位稳定性。
[化学式22]
通式(1)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51
通式(1)中,R1、R2、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 代的芳香族基团,R1≠R2且R1′≠R2′。R3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 基或烷氧基。n表示1~5的整数。
在通式(1)中,作为R1、R2、R1′及R2′所示的芳香族基团,例如可以举出: 芳香族烃环基(也称为芳香族碳环基、芳基等,例如:苯基、对氯苯基、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52
基、 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蒽基、薁基、苊基、芴基、菲基、茚基、芘基、 联苯基等)、芳香族杂环基(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呋喃基、吡咯基、咪唑基、 苯并咪唑基、吡唑基、吡嗪基、三唑基(例如:1,2,4-三唑-1-基、1,2,3-三唑-1- 基等)、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异噻唑基、呋吖基、噻嗯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嗯基、二苯并噻嗯基、吲 哚基、咔唑基、咔啉基、二氮杂咔唑基(表示构成所述咔啉基的咔啉环的碳原 子中的一个被氮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喹噁啉基、哒嗪基、三嗪基、喹唑啉 基、酞嗪基等)。
在通式(1)中,R1、R2、R1′及R2′所示的芳香族基团还可以具有其它取代 基,例如可以举出:重氢原子、卤素原子、氰基、烷基、烯基、炔基、烷氧 基、羰基、氨基、甲硅烷基、羟基、巯基、氧化膦基、芳香族烃环基、芳香 族杂环基、非芳香族烃环基、非芳香族杂环基、膦基、磺酰基、硝基等,这 些基团还可以由其它取代基进一步取代。
在通式(1)中,作为R3所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例如可以举出:甲基、 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另外,作为R3所示的碳 原子数1~4的烷氧基,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 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等。
下面,例示具有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 于这些例子。
[化学式23]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61
[化学式24]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71
[化学式25]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81
[化学式26]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291
[化学式27]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01
[化学式28]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11
[化学式29]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21
[化学式30]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31
[化学式31]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41
[化学式32]
[化学式33]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61
[化学式34]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71
(2-2)其它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除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以外, 还可以使用以下所示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化学式35]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381
可用作上述电荷产生物质的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它化 合物可以利用公知的合成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0-26428号公报、日本特开 2010-9170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合成方法来合成。
(3)金属氧化物粒子
优选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中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通过在表面保护层 中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以在不损伤表面保护层的电荷传输性的情况下形 成牢固的表面保护层。
作为表面保护层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粒子,如果以包含过渡金属在内的 任意金属氧化物粒子记载,则例如可列举:二氧化硅(氧化硅)、氧化镁、氧化 锌、氧化铅、三氧化二铝(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二氧化钛(氧化钛)、氧 化铌、氧化钼、氧化钒等金属氧化物粒子,其中,优选氧化锡、氧化钛、氧 化锌,特别优选氧化锡。
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JIS K1410中记载的间接法(法国法)、直接法(美国法)或等离子体法等。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数均一次粒径优选1~300nm的范围。 特别优选为3~100nm。
对上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数均一次粒径而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 电子制造)拍摄10000倍的放大照片,使用自动图像处理分析装置LUZEX AP((株)Nireco)软件版本VeR.1.32对利用扫描仪随机获得的300个粒子的照片 图像(不包括凝聚粒子)进行分析,算出数均一次粒径。
(4)表面保护层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光固化性交联性单体、电荷 传输物质及聚合引发剂等在溶剂中混合,制造组合物,将该组合物涂布在后 述的电荷传输层上后,干燥、固化。表面保护层可通过进行交联性单体间的 反应等来形成。
另外,对表面保护层中的电荷传输物质的含量而言,如果将表面保护层 整体设为100质量%,则电荷传输物质优选3~15质量%。
该质量%可以由表面保护层的质量、对表面保护层的树脂层成分进行分 解取出电荷传输物质后检测到的质量等来验证。
通过使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中含有电荷传输物质,可防止表面保护层中 的电荷载流子的阱,可防止残留电位的上升及图像记忆(转印记忆)等的产生。
另外,还可以使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中含有各种抗氧化剂,或者在其中 加入各种润滑剂粒子。例如可以加入含氟原子的树脂粒子。作为含氟原子的 树脂粒子,例如优选从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六氟氯化乙烯丙烯 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二氟二氯乙烯树脂及它们的共聚物中 适宜选择1种或2种以上,特别优选四氟乙烯树脂及偏氟乙烯树脂。
作为用于形成表面保护层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 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仲丁醇、苄醇、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基 乙基酮、环己烷、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四氢呋 喃、1-二噁烷、1,3-二氧戊环、吡啶及二乙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物质。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层优选在涂布后,进行自然干燥或热干燥后,照射活 性射线而反应。
涂布方法与感光层的形成方法同样,例如可以使用:浸涂法、喷涂法、 旋涂法、珠涂法、刮涂法、束涂法、滑斗法等公知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优选对涂膜照射活性射线产生自由基而 聚合,且在分子间及分子内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交联键而固化,生成固化树脂。 作为活性射线,特别优选紫外线或电子束。
作为紫外线光源,只要是产生紫外线的光源就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例 如可以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 灯、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闪光(脉冲)氙灯等。照射条件因各灯而不同,活 性射线的照射量通常为5~500mJ/cm2,优选为5~100mJ/cm2。灯的功率优选为 0.1~5kW,特别优选为0.5~3kW。
作为电子束源,对电子束照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通常这样的电子 束照射用电子束加速机,可有效使用既便宜又可得到大功率的帘式光束方式 的装置。电子束照射时的加速电压优选为100~300kV。作为吸收剂量,优选 为0.5~10Mrad。
作为用于得到需要的活性射线的照射量的照射时间,优选0.1秒~10分钟, 从作业效率的观点考虑,更优选0.1秒~5分钟。
作为活性射线,紫外线易于使用,因而特别优选。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可以在照射活性射线的前后、以及照射 活性射线过程中进行干燥,进行干燥的时机也可以组合这些时间进行适宜选 择。
干燥的条件可根据溶剂的种类、层厚等适宜选择。干燥温度优选为室温 ~180℃,特别优选为80~140℃。干燥时间优选为1~200分钟,特别优选为5~100 分钟。
表面保护层的层厚优选为0.2~10μm,更优选为0.5~6μm。
《导电性支持体》
本发明的导电性支持体只要为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即可,例如可以举出: 将铝、铜、铬、镍、锌及不锈钢等金属成形为滚筒或片状而成的支持体、将 铝或铜等金属箔层压在塑料薄膜上而成的支持体、将铝、氧化铟及氧化锡等 蒸镀在塑料薄膜上而成的支持体、将导电性物质单独或与粘合剂树脂一同涂 布而设置了导电层的金属、塑料薄膜及纸等。
《中间层》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在导电性支持体和感光层的中间存在具有 阻挡功能和粘接功能的中间层。从防止各种故障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中间 层的结构。
中间层可以通过将例如酪蛋白、聚乙烯醇、硝基纤维素、乙烯-丙烯酸共 聚物、聚酰胺、聚氨酯及明胶等粘合剂树脂溶解于公知的溶剂中,利用浸涂 等来形成。其中,优选醇溶性的聚酰胺树脂。
另外,为了调整中间层的电阻,可以使其含有各种导电性微粒及金属氧 化物粒子等无机粒子。例如可以使用:三氧化二铝、氧化锌、氧化钛、氧化 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铋等各种金属氧化物粒子、掺杂了锡的氧化铟、 掺杂了锑的氧化锡及氧化锆等超微粒。
这些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以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在2种以上混 合的情况下,可采用固溶体的形式或融合的形式。这样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 平均粒径优选为0.3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作为形成中间层时所使用的溶剂,优选能够良好地分散无机粒子并溶解 聚酰胺树脂的溶剂。具体而言,例如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 醇、仲丁醇等碳原子数2~4的醇类的聚酰胺树脂的溶解性及涂布性能优异而 优选。另外,为了提高保存性、粒子的分散性,将其与上述溶剂组合使用, 作为可得到优选的效果的助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醇、苄醇、甲苯、二氯 甲烷、环己酮、四氢呋喃等。
粘合剂树脂的浓度可根据中间层的层厚及生产速度适宜选择。
在含有无机粒子等情况下,就无机粒子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含量而言,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无机粒子优选为20~4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 为50~200质量份。
作为无机粒子的分散装置,例如可使用超声波分散机、球磨机、砂磨机 及均质搅拌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装置。
中间层的干燥方法可以根据溶剂的种类、层厚适宜选择,优选热干燥。
中间层的层厚优选0.1~15μm,更优选0.3~10μm。
《电荷产生层》
构成本发明的感光层的电荷产生层含有电荷产生物质和粘合剂树脂,优 选将电荷产生物质分散在粘合剂树脂溶液中并进行涂布而形成。
对电荷产生物质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苏丹红及黛蓝等偶氮原料、芘二 酮及嵌二蒽酮等醌颜料、喹啉菁(quinocyanine)颜料、苝颜料、靛蓝及硫靛蓝 等靛蓝颜料、皮蒽酮(pyranthrone)及二邻苯二甲酰基芘等多环醌颜料、以及酞 菁颜料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物质。这些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分 散在公知的树脂中的状态使用。
作为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 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 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 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三聚氰 胺树脂、以及含有这些树脂中的二种以上的共聚物树脂(例如:氯乙烯-醋酸乙 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及聚乙烯基咔唑 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物质。
作为电荷产生层的形成方法,优选以下方法来形成:使用分散机将电荷 产生物质分散在将粘合剂树脂溶解于溶剂中而成的溶液中,来制备涂布液, 以涂布机将涂布液涂布为一定的膜厚,对涂布膜进行干燥。
作为用于溶解电荷产生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并进行涂布的溶剂,例如 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基乙基酮、环己烷、 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 四氢呋喃、1-二噁烷、1,3-二氧戊环、吡啶及二乙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物 质。
作为电荷产生物质的分散装置,例如可使用:超声波分散机、球磨机、 砂磨机及均质搅拌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装置。
对电荷产生物质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含量而言,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 质量份,电荷产生物质优选为1~6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0~500质量份。 电荷产生层的层厚根据电荷产生物质的特性、粘合剂树脂的特性及含量等的 不同而不同,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5~3μm。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在涂布前对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进行过滤除去 异物及凝聚物来防止图像缺陷的产生。另外,也可以通过真空蒸镀作为电荷 产生物质的上述颜料来形成电荷产生层。
《电荷传输层》
构成本发明的感光层的电荷传输层含有电荷传输物质(CTM)和粘合剂树 脂,并且通过将电荷传输物质溶解在粘合剂树脂溶液中、涂布而形成。
作为电荷传输物质,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电荷传输物质。例如可以将咔 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三唑 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咪唑酮衍生物、咪唑烷衍生物、双咪唑烷衍生物、苯 乙烯基化合物、腙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噁唑酮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 喹唑啉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吩嗪衍生物、氨基茋衍生物、 三芳基胺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茋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聚-N-乙烯基咔 唑、聚-1-乙烯基芘及聚-9-乙烯基蒽、三苯基胺衍生物等的2种以上混合使用。
电荷传输层用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 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等,优选聚碳 酸酯。另外,从耐开裂、耐磨损性、带电特性的方面考虑,优选BPA、BPZ、 二甲基BPA、BPA-二甲基BPA共聚物等。
作为电荷传输层的形成方法,优选将粘合剂树脂和电荷传输物质溶解于 溶剂制备涂布液,用涂布机将涂布液涂布成一定的膜厚,对涂布膜进行干燥 而形成的方法。
作为用于溶解上述粘合剂树脂和电荷传输物质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 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基乙基酮、环己酮、醋酸乙酯、 醋酸丁酯、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四氢呋喃、1,4-二噁烷、1,3-二氧戊环、 吡啶及二乙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物质。
对电荷传输物质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含量而言,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 质量份,电荷传输物质优选为10~5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100质量份。
电荷传输层的层厚根据电荷传输物质的特性、粘合剂树脂的特性及含量 等而不同,优选为5~40μm,进一步优选为10~30μm。
还可以在电荷传输层中添加抗氧化剂、电子导电剂、稳定剂等。作为抗 氧化剂,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0-305291号公报中记载的抗氧化剂,作为电 子导电剂,优选使用日本特开昭50-13754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76483号 公报等中记载的电子导电剂。
《图像形成装置》
接着,对使用了本发明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被称为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4组图像形 成部(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 送纸输送装置21、定影装置24。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的上部配置有 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
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具有配置于作为第一图像载体的滚筒状 感光体1Y的周围的带电装置(带电工序)2Y、曝光装置(曝光工序)3Y、显影装 置(显影工序)4Y、作为一次转印装置(一次转印工序)的一次转印辊5Y、清洁 装置6Y。形成紫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M具有作为第一图像载体的滚筒 状感光体1M、带电装置2M、曝光装置3M、显影装置4M、作为一次转印装 置的一次转印辊5M、清洁装置6M。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C具有作 为第一图像载体的滚筒状感光体1C、带电装置2C、曝光装置3C、显影装置 4C、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C、清洁装置6C。形成黑色图像的图 像形成部10Bk具有作为第一图像载体的滚筒状感光体1Bk、带电装置2Bk、 曝光装置3Bk、显影装置4Bk、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Bk、清洁装 置6Bk。作为感光体1Y、1M、1C、1Bk,可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 光体。
上述4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以感光体1Y、1M、1C、 1Bk为中心,并包括带电装置2Y、2M、2C、2Bk、曝光装置3Y、3M、3C、 3Bk、旋转的显影装置4Y、4M、4C、4Bk、及清洁感光体1Y、1M、1C、1Bk 的清洁装置6Y、6M、6C、6Bk。
上述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仅仅是形成在感光体1Y、1M、 1C、1Bk上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不同,此外均为相同的结构,以图像形成单 元10Y为例详细地说明。
图像形成单元10Y在作为图像形成体的感光体1Y的周围配置带电装置 2Y、曝光装置3Y、显影装置4Y、清洁装置6Y,在感光体1Y上形成黄色(Y) 的调色剂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图像形成单元10Y中,至少感 光体1Y、带电装置2Y、显影装置4Y、清洁装置6Y设为一体化。
带电装置2Y为对感光体1Y施加同样电位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 使用电晕放电型带电器。
曝光装置3Y是基于图像信号(黄色)对由带电装置2Y施加了同样电位的 感光体1Y进行曝光,形成与黄色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的装置,作为该曝光装 置3Y,可使用由在感光体1Y的轴向上阵列状排列发光元件而成的LED和成 像元件构成的装置或激光光学系统等。
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将上述感光体、显影装置、清洁装置 等构成因素结合成一体构成处理盒(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可拆卸地 构成该图像形成单元。另外,可以将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 或分离装置及清洁装置的至少一个与感光体一同支撑为一体,从而形成处理 盒(图像形成单元),设为在装置主体上可拆卸的单一图像形成单元,使用装置 主体的轨道等导向装置设为可拆卸的构成。
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具有半导电性环形带状的作为第二图像载体 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该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通过多个辊卷绕,可转 动地支撑。
由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形成的各色图像由作为一次转 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5Y、5M、5C、5Bk依次地转印到转动的环形带状中间 转印体70上,形成合成的彩色图像。送纸盒20内所收容的作为转印材料(担 载所定影的最终图像的图像支持体:例如普通纸、透明片等)的图像支持体P 由送纸输送装置21送纸,经多个中间辊22A、22B、22C、22D、阻挡辊23 而被输送至作为二次转印装置的二次转印辊5b,二次转印到图像支持体P上, 从而一并转印彩色图像。转印有彩色图像的图像支持体P由定影装置24定影 处理,利用排纸辊25夹持并摆放在装置外的排纸盘26上。在此,将形成在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支持体等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支持体总称为转印 介质。
另一方面,利用作为二次转印装置的二次转印辊5b将彩色图像转印到图 像支持体P上后,对图像支持体P进行曲率分离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利 用清洁装置6b除去残留调色剂。
在图像形成处理中,一次转印辊5Bk持续抵接在感光体1Bk上。其它的 一次转印辊5Y、5M、5C仅在形成彩色图像形成时抵接在分别对应的感光体 1Y、1M、1C上。
二次转印辊5b仅在图像支持体P通过此处进行二次转印时抵接在环形带 状中间转印体70上。
另外,可经由支撑轨道82L从装置主体A中拉出壳体8。
壳体8由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Bk、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 7构成。
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Bk沿垂直方向纵列配置。感光体1Y、 1M、1C、1Bk的图示左侧方配置有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环形带状中 间转印体单元7包括:卷绕着辊71、72、73、74、76且可转动的环形带状中 间转印体70、一次转印辊5Y、5M、5C、5Bk、及清洁装置6b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示出了彩色的激光打印机, 当然也同样可应用于单色的激光打印机及复制机。另外,曝光光源也可以为 激光以外的光源,例如可以使用LED光源。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使用“%”的表示,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 就表示“质量%”。
《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的制备》
首先,如下合成上述的示例化合物T20。
[化学式36]
将上述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10g溶解于三氯氧磷32g中,加热至50℃, 缓慢滴加二甲基甲酰胺22ml(放热,成为40~70℃)。将反应液保温在90℃左 右的同时,搅拌15小时。放冷至40℃后,使多余的三氯氧磷充分水解,滤出 析出的结晶,使其在水中悬浮,清洗,重复清洗至洗液为中性,得到下述结 构式所示的双甲酰基化合物9.25g(收率77%)。
[化学式37]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471
其次,将所得到的双甲酰基化合物2g、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膦酸酯化合物 4.3g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将反应液保温在20℃左右的同时,缓慢地 添加甲醇钠1.0g(放热)。搅拌4小时后,加入水30ml利用通常方法进行纯化 处理,得到黄色结晶3.3g(收率81%)。进行元素分析及质量分析,结果可确认 到该黄色结晶为示例化合物T20。
[化学式38]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472
将上述合成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20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20-1。以下述条 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质T20-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顺- 顺体(cis-cis体)(以下记为T20cis-cis)、顺-反体(cis-trans体)(以下记为 T20cis-trans)、反-反体(trans-trans体)(以下记为T20trans-trans)的质量比为 1.0/2.1/1.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示出T20cis-cis、T20cis-trans、T20trans-trans 的各结构式。
液相色谱的测定条件
测定机:岛津LC6A(岛津制作所制造)
柱:CLC-SIL(岛津制作所制造)
检测波长:290nm
流动相:正己烷/二噁烷=10~500/1
流动相的流速:约1ml/min
样品(电荷传输物质T20-1)
溶剂:正己烷/二噁烷=10/1
样品(电荷传输物质T20-1):3mg/溶剂10ml
[化学式39]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481
在此,在本发明中,在碳-碳双键的各碳原子上分别键合有不同的取代基 的情况下,将键合在各碳原子上的取代基中的分子量较大的取代基配置在同 一侧的结构作为cis,将键合在各碳原子上的取代基中的分子量较大的取代基 配置在相反侧的结构作为trans。另外,在环状化合物中相邻的碳原子上分别 键合有不同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将键合在该相邻的碳原子上的取代基中的分 子量较大的取代基相对于环平面配置在同一侧的结构作为cis,将键合到相邻 的碳原子上的取代基中的分子量较大的取代基相对于环平面配置在相反侧的 结构作为trans。
其次,利用液相色谱将所得到的电荷传输物质T20-1分离为T20cis-cis、 T20cis-trans、T20trans-trans,如表1变更其质量比,制备电荷传输物质 T20-2~T20-8。
另外,关于各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算出在各电荷传输物质 T20-1~T20-8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 部立体异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电荷传输物质T50-1~T50-8的制备》
首先,如下合成上述的示例化合物T50。
[化学式40]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491
将上述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10g溶解于三氯氧磷34g中,加热至50℃, 缓慢滴加二甲基甲酰胺23ml(放热,成为40~70℃)。在将反应液保温在90℃ 左右的同时,搅拌15小时。放冷至40℃后,使多余的三氯氧磷充分水解,滤 出析出的结晶,使其在水中悬浮,清洗,重复清洗至洗液成为中性,得到下 述结构式所示的双甲酰基化合物9.43g(收率78%)。
[化学式41]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492
其次,将所得到的双甲酰基化合物2g、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膦酸酯化合物 4.3g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在将反应液保温在20℃左右的同时,缓慢 添加甲醇钠1.0g(放热)。搅拌4小时后,加入水30ml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纯 化处理,得到黄色结晶3.3g(收率81%)。进行元素分析及质量分析,结果可确 认到该黄色结晶为示例化合物T50。
[化学式42]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01
将上述的合成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50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50-1。以与上 述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相同条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质 T50-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顺-顺体(cis-cis体)(以下记为T50cis-cis)、顺- 反体(cis-trans体)(以下记为T50cis-trans)、反-反体(trans-trans体)(以下记为 T50trans-trans)的质量比为1.1/2.2/1.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示出T50cis-cis、 T50cis-trans、T50trans-trans的结构式。
[化学式43]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02
其次,利用液相色谱将所得到的电荷传输物质T50-1分离为T50cis-cis、 T50cis-trans、T50trans-trans,如表1变更其质量比,制备电荷传输物质 T50-2~T50-8。
另外,关于各电荷传输物质T50-1~T50-8,算出在各电荷传输物质 T50-1~T50-8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 部立体异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电荷传输物质T105-1的制备》
首先,如下制备上述示例化合物T105。
[化学式44]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11
将上述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2,4-二甲基-N,N-二苯基苯胺)10g溶解于三氯 氧磷34g中,加热至50℃,缓慢滴加二甲基甲酰胺25ml(放热,成为40~70℃)。 在将反应液保温在90℃左右的同时,搅拌15小时。放冷至40℃后,使多余 的三氯氧磷充分水解,滤出析出的结晶,使其在水中悬浮,清洗,充分清洗 至洗液成为中性,得到下述结构式所示的双甲酰基化合物11.1g(收率92%)。
[化学式45]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12
其次,将所得到的双甲酰基化合物5g、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膦酸酯化合物 1(二乙基二苯甲基膦酸酯)5.3g、膦酸酯化合物2(二乙基((3,4-二甲基苯基)(苯 基)甲基)膦酸酯)5.8g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在将反应液保温在20℃左 右的同时,缓慢添加甲醇钠2.6g(放热)。搅拌4小时后,加入水30ml利用通 常的方法进行纯化处理得到黄色结晶6.8g(收率68%)。进行元素分析及质量分 析,结果可确认到该黄色结晶为示例化合物T105。
[化学式46]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21
将上述合成中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105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105-1。以与 上述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相同条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 质T105-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cis体(以下记为T105cis)、trans体(以下记 为T105trans)的质量比为1.00/1.1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示出T105cis、 T105trans的结构式。
另外,计算在电荷传输物质T105-1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 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化学式47]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22
《电荷传输物质T1-1、T1-2的制备》
在上述示例化合物T105的制备中,将2,4-二甲基-N,N-二苯基苯胺变更 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胺化合物1,将膦酸酯化合物1变更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 膦酸酯化合物3,将膦酸酯化合物2变更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膦酸酯化合物4, 除此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备示例化合物T1。
[化学式48]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31
将上述合成中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1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1-1。以与上述 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相同条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质 T1-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顺-顺体(cis-cis体)(以下记为T1cis-cis)、顺-反 体(cis-trans体)(以下记为T1cis-trans)、反-反体(trans-trans体)(以下记为 T1trans-trans)的质量比为1.0/2.1/1.0。
其次,利用液相色谱将所得到的电荷传输物质T1-1分离为T1cis-cis、 T1cis-trans、T1trans-trans,如表1变更其质量比,制备电荷传输物质T1-2。
另外,关于各电荷传输物质T1-1、T1-2,算出在各电荷传输物质T1-1、 T1-2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 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电荷传输物质T11-1、T11-2的制备》
在上述示例化合物T105的制备中,将2,4-二甲基-N,N-二苯基苯胺变更 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胺化合物2,将膦酸酯化合物1变更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 膦酸酯化合物5,将膦酸酯化合物2变更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膦酸酯化合物6, 除此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备示例化合物T11。
[化学式49]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32
将上述合成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11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11-1。以与上述 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相同条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质 T11-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顺-顺体(cis-cis体)(以下记为T11cis-cis)、顺- 反体(cis-trans体)(以下记为T11cis-trans)、反-反体(trans-trans体)(以下记为 T11trans-trans)的质量比为1.0/2.1/1.0。
其次,利用液相色谱将所得到的电荷传输物质T11-1分离为T11cis-cis、 T11cis-trans、T11trans-trans,如表1变更其质量比,制备电荷传输物质T11-2。
另外,关于各电荷传输物质T11-1、T11-2,算出在各电荷传输物质T11-1、 T11-2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有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 异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电荷传输物质T12-1、T12-2的制备》
在上述示例化合物T105的制备中,将2,4-二甲基-N,N-二苯基苯胺变更 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胺化合物3,将膦酸酯化合物1变更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 膦酸酯化合物7,将膦酸酯化合物2变更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膦酸酯化合物8, 除此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备示例化合物T12。
[化学式50]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41
将上述的合成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12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12-1。以与上 述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相同条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质 T12-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顺-顺体(cis-cis体)(以下记为T12cis-cis)、顺- 反体(cis-trans体)(以下记为T12cis-trans)、反-反体(trans-trans体)(以下记为 T12trans-trans)的质量比为1.0/2.1/1.0。
其次,利用液相色谱将所得到的电荷传输物质T12-1分离为T12cis-cis、 T12cis-trans、T12trans-trans,如表1变更其质量比,制备电荷传输物质T12-2。
另外,关于各电荷传输物质T12-1、T12-2,算出在各电荷传输物质T12-1、 T12-2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 异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电荷传输物质T61-1、T61-2的制备》
在上述示例化合物T105的制备中,将2,4-二甲基-N,N-二苯基苯胺变更 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胺化合物4,将膦酸酯化合物1变更为上述膦酸酯化合物 3,将膦酸酯化合物2变更为上述膦酸酯化合物4,除此以外,以同样的方法 制备示例化合物T61。
[化学式51]
将上述的合成得到的示例化合物T61作为电荷传输物质T61-1。以与上 述电荷传输物质T20-1~T20-8相同条件的液相色谱(HPCL)对该电荷传输物质 T61-1进行测定,结果可确认到顺-顺体(cis-cis体)(以下记为T61cis-cis)、顺- 反体(cis-trans体)(以下记为T61cis-trans)、反-反体(trans-trans体)(以下记为 T61trans-trans)的质量比为1.0/2.1/1.0。
其次,利用液相色谱将所得到的电荷传输物质T61-1分离为T61cis-cis、 T61cis-trans、T61trans-trans,如表1变更其质量比,制备电荷传输物质T61-2。
另外,关于各电荷传输物质T61-1、T61-2,算出在各电荷传输物质T61-1、 T61-2中所含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 异构体的含量(质量%)。将其值示于表1。
《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作》
(导电性支持体的准备)
对直径60mm的圆筒形铝支持体的表面进行切削加工,准备导电性支持 体。
(中间层的形成)
以相同的溶剂将下述组成的分散液稀释2倍,静置一夜后,过滤(过滤器: 使用日本Pall公司制造的Rijimesshu 5μm过滤器),制备中间层涂布液。
聚酰胺树脂CM8000(Toray公司制造) 1质量份
氧化钛SMT500SAS(Tayca公司制造) 3质量份
甲醇 10质量份
使用砂磨机作为分散机,以分批式进行10小时的分散。
以浸涂法将制备的中间层涂布液涂布在上述导电性支持体上,形成干燥 层厚2μm的中间层。
(电荷产生层的形成)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61
将上述成分混合,使用砂磨机分散10小时,制备电荷产生层涂布液。以 浸涂法将制备的电荷产生层涂布液涂布在上述中间层上,形成干燥层厚0.3μm 的电荷产生层。
(电荷传输层的形成)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62
将上述成分混合,溶解制备电荷传输层涂布液。以浸涂法将制备的电荷 传输层涂布液涂布在上述电荷产生层上,形成干燥层厚20μm的电荷传输层。
(表面保护层的形成)
Figure BDA0000919491310000563
将上述成分混合搅拌,充分溶解、分散,制备表面保护层涂布液。使用 圆形滑斗涂布机将制备的表面保护层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传输层上。涂布后, 使用氙灯照射紫外线1分钟,形成干燥层厚2.0μm的表面保护层。
如上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1。
《电子照相感光体2~25的制作》
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表面保护层的材料即电荷传输物质 T20-1分别变更为电荷传输物质T20-2~T20-8、T50-1~T50-8、T105-1、T1-1、 T1-2、T11-1、T11-2、T12-1、T12-2、T61-1、T61-2,除此以外,同样地制作 电子照相感光体2~25。
《电子照相感光体1~25的评价》
对上述制作的各电子照相感光体1~25进行以下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 表1。
(1)耐开裂性
表面保护层形成后,立刻以显微镜观察各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通过目 视确认有无开裂,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无开裂
×:有开裂
(2)转印记忆
在23℃/50%RH环境下,通过以A4横向进纸以30万张两面连续打印图 像比率6%的文字图像来进行耐久试验。耐久试验后,连续印刷10张纯黑色 和纯白色混杂的图像,接着,印刷均匀的半色调图像,通过目视确认该半色 调图像中是否出现上述纯黑色和纯白色的记录。按照以下的基准对确认结果 进行评价。
◎:没有产生(良好)
○:稍微产生(实用上没问题)
×:产生(实用上存在问题)
(3)电位稳定性
在将初始带电电位调整为600±50V后,进行上述耐久试验,求出初始和 印刷5万张后的曝光部电位的变化量(ΔV),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ΔV低于50V(良好)
○:ΔV为50~100V(实用上没问题)
×:ΔV大于100V(实用上存在问题)
[表1]
(4)总结
由表1记载的结果可知,电荷传输物质包含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本发 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7、9~15、17~25与比较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8、16相 比耐开裂性优异。因此,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耐开裂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 体。
另外可知,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下的电子照相感 光体1~6、9~14、17~25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15相比电位稳定性优异。
另一方面,表1中未显示,但在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的含量为30质量 %以下的情况下,电荷传输物质在表面保护层形成用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而 难以形成表面保护层。可以认为这是若含有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的含量为30质 量%以下,则构成电荷传输物质的立体异构体的种类较多,可认为这样的化 合物的分子量较大,因此,相对于表面保护层形成用的溶剂的溶解性降低。
因此,含有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的含量超过30质量%且为60质量%以下, 可以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位稳定性。
另外可知,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的含量为45~55质量%的电子照相感 光体1、3、4、9、11、12、18、20、22、24与电子照相感光体2、5、6、10、 13、14、19、21、23、25相比转印记忆抑制效果优异。
另外可知,使用含有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作为电荷传输物质的电子 照相感光体1~7、9~15、18~25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7相比电位稳定性优异。

Claims (8)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导电性支持体上具有至少由有机物构成的感光层、以及表面保护层,其中,
所述表面保护层含有:源自光固化性的交联性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包含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电荷传输物质,
所述电荷传输物质为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通式(1)
Figure FDA0002267524710000011
通式(1)中,R1、R2、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基团,R1≠R2且R1′≠R2′,R3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烷氧基,n表示1~5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所述电荷传输物质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超过30质量%且为60质量%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所述电荷传输物质的全部立体异构体中,含量最多的立体异构体相对于该全部立体异构体含有45~55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交联性单体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作为官能团。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传输物质是具有三苯基胺结构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交联性单体具有甲基丙烯酰基。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交联性单体中具有50质量%以上的官能团为3个以上的化合物。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周围具有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及转印机构。
CN201610069530.0A 2015-02-05 2016-02-01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867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0980 2015-02-05
JP2015020980A JP6176268B2 (ja) 2015-02-05 2015-02-05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7081A CN105867081A (zh) 2016-08-17
CN105867081B true CN105867081B (zh) 2020-02-14

Family

ID=56566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9530.0A Active CN105867081B (zh) 2015-02-05 2016-02-01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31658A1 (zh)
JP (1) JP6176268B2 (zh)
CN (1) CN105867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97279A (ja) * 2016-12-16 2018-06-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879361B2 (ja) * 2017-04-12 2021-06-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塗布液、塗布液の製造方法、塗布膜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8278A (ja) * 2011-03-18 2012-10-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9155B2 (en) * 2001-12-27 2005-07-19 Konica Corporation Organ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032924B2 (ja) * 2001-12-27 2008-0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075572B2 (ja) * 2002-03-27 2008-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869A (ja) * 2002-08-20 2004-03-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71909B2 (ja) * 2006-10-31 2011-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US7879519B2 (en) * 2007-02-15 2011-02-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796519B2 (ja) * 2007-02-15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8278A (ja) * 2011-03-18 2012-10-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31658A1 (en) 2016-08-11
JP6176268B2 (ja) 2017-08-09
CN105867081A (zh) 2016-08-17
JP2016143021A (ja) 2016-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06642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及び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08652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250455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604846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9321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0531B2 (ja) 有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13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068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586708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98278A (ja) 有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6230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062301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590045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89976A (ja) 有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1295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60706B2 (ja) 有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366B2 (ja) 有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671700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89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380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5401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6148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413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94684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5800A (ja) 有機感光体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