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接发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接发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产品线在产品下线时,需要通过人工接收,且接料板上产品放满了后,需要操作者一直关注产品情况,以便及时更换,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接发料装置,可以自动接收产品,且在产品放满后,自动移动接料板,使用其余的接料区接收产品,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接发料装置,包括自动接料装置,所述自动接料装置位于输送带的端部,所述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板、控制装置和水平移动台,所述输送带的端部或者接料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计数的传感器,所述接料板在水平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接料区,所述接料板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台表面,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接料板在所述水平移动台上移动。
其中,所述接料板在远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挡块。
其中,所述接料板的中部开设有便于拿取物料的凹槽。
其中,所述水平移动台包括底座、导轨、滑动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底座表面,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动板在所述导轨上滑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接料板固定。
其中,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垂直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接料板与所述支撑臂可转动连接且通过弧形槽和螺栓配合固定。
其中,所述支撑臂包括两块支撑板,所述两块支撑板彼此可滑动连接且通过滑槽与螺栓配合固定。
其中,还包括自动发料装置,所述自动发料装置包括物料盒、升降装置、吸附装置和旋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物料盒的底部且带动所述物料盒内的物料升降,所述吸附装置位于所述物料盒的顶部,所述旋转装置位于输送带的一侧,所述旋转装置的端部连接所述吸附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物料提升至所述吸附装置下方,所述吸附装置吸附物料,所述旋转装置带动所述吸附装置至所述输送带上方,所述吸附装置松开物料。
其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连接杆,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动轴和所述吸附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
其中,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连接杆在竖直平面内旋转。
其中,还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转动盘,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杆的一端和转动盘,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转动盘均与所述旋转轴相对固定,所述转动盘设置有转动弧形槽,所述连接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孔或者设置有插入所述弧形槽的凸起,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吸附装置相对固定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接发料装置,包括自动接料装置,所述自动接料装置位于输送带的端部,所述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板、控制装置和水平移动台,所述输送带的端部或者接料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计数的传感器,所述接料板在水平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接料区,所述接料板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台表面,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接料板在所述水平移动台上移动。该自动接发料装置可以自动接收产品,且在产品放满后,自动移动接料板,使用其余的接料区接收产品,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接发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自动接料装置,11-接料板,111-接料区,112-挡块,113-凹槽,12-水平移动台,121-底座,122-导轨,123-滑动板,1231-支撑臂,124-驱动装置,2-输送带,3-自动发料装置,31-物料盒,32-升降装置,33-吸附装置,34-旋转装置,341-旋转电机,342-连接杆,343-第一同步轮,344-第二同步轮,345-转动盘,3451-转动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接发料装置,包括自动接料装置1,接料装置位于输送带2的端部,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板11和水平移动台12,接料板11在水平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接料区111,接料板11设置在水平移动台12表面,且在水平移动台12上移动。该自动接发料装置可以自动接收产品,且在产品放满后,自动移动接料板11,使用其余的接料区111接收产品,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接料板11在远离输送带2的一侧设置有挡块112,以防止产品在接料区111上滑出。接料板11的中部开设有便于拿取物料的凹槽113,凹槽113可以设置在两个挡块112之间。
请参考图2,水平移动台12包括底座121、导轨122、滑动板123和驱动装置124,导轨122固定于底座121表面,驱动装置124驱动滑动板123在导轨122上滑动,滑动板123与接料板11固定。驱动装置124可以为气缸,也可以由电机与丝杆组成的,或者电机与齿轮齿条结构组成。为便于接料板11更好的接收输送带2上的产品,需要调节接料板11的角度,滑动板123的两侧垂直设置有支撑臂1231,接料板11与支撑臂1231可转动连接且通过弧形槽和螺栓配合固定。具体来说,接料板11的两侧与支撑臂1231铰接,接料板11与支撑板1231两者之中的一个设置有弧形槽,另一个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弧形槽,通过弧形槽和螺旋的配合,接料板11在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拧紧螺栓将接料板11与支撑板1231相对固定。为便于调节支撑板11的高度,而更好的接收输送带2上的产品,支撑臂1231包括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彼此可滑动连接且通过滑槽与螺栓配合固定,两块支撑板中的一块设置有平行的两条条形滑槽,另一块在每条滑槽的对应位置设置螺栓,通过螺栓将两块支撑板固定。
请参考图1和图3,自动接发料装置还包括自动发料装置3,自动发料装置3包括物料盒31、升降装置32、吸附装置33和旋转装置34,升降装置32位于物料盒31的底部且带动物料盒31内的物料升降,吸附装置33位于物料盒31的顶部,旋转装置34位于输送带2的一侧,旋转装置34的端部连接吸附装置33,升降装置32带动物料提升至吸附装置33下方,吸附装置33吸附物料,旋转装置34带动吸附装置33至输送带2上方,吸附装置33松开物料。自动上料装置能自动将物料从物料盒31内运送到输送带2的产品上,产品表面被覆盖物料,防止划伤。物料盒31的顶端设置有吹气装置和挡板,以防止吸附装置33吸附较多物料,物料以白纸为例,吸附装置33可能一次吸取多张白纸,吹气装置和挡板可以将多余的白纸吹落。具体而言,吸附装置33为吸盘。物料盒31的顶部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应到是否有物料送到物料盒31的顶部,从而进行吸附等操作,输送带2的侧部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知输送带2上的产品是否就绪,以控制吸附装置33是否将物料放下,覆盖在产品上。
具体而言,旋转装置34包括旋转电机341和连接杆342,旋转电机341的转动轴和吸附装置33分别连接连接杆342的两端。通过控制旋转电机341的转动,控制吸附装置33的位置。旋转电机341带动连接杆342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旋转角度以0-180°为宜,连接杆342并非在水平面内转动,吸附装置33可以深入物料盒31内,不需要物料凸出物料盒31,非常适合需要进一步限定的物料,以白纸为例,为了防止吸附装置33一次吸取多张白纸,需要对白纸进行吹气处理,因此,吸附装置33需要在物料盒31的挡板内将白纸吸附,再沿着竖直平面运送到输送带2的产品上。
旋转装置34还包括第一同步轮343、第二同步轮344和转动盘345,旋转电机341的旋转轴依次穿过第一同步轮343、连接杆342的一端和转动盘345,第一同步轮343与转动盘345均与旋转轴相对固定,转动盘345设置有转动弧形槽3451,连接杆342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孔或者设置有插入弧形槽的凸起,第二同步轮344与吸附装置33相对固定的设置在连接杆342的另一端的两侧,第一同步轮343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344连接。旋转电机341转动时,一方面,转动盘345跟随转动,由于连接杆342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孔或者设置有插入转动弧形槽3451的凸起,相应位置的孔会配备螺栓或导柱等,也以凸起的形式插入弧形槽3451,转动盘345上的转动弧形槽3451跟随旋转电机341转动,连接杆342无动作,直至弧形槽3451的端部与凸起相抵接,弧形槽3451通过凸起带动连接杆342转动到另一侧的输送带2的上方;另一方面,第一同步轮343也跟随旋转电机341转动,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二同步轮344转动,进而带动吸附装置33转动,使得吸附装置33的角度发生变化,当弧形槽3451的端部与凸起相抵接后,第一同步轮343、第二同步轮344、吸附装置33均与连接杆342相对静止。通过上述机构,既能实现连接杆342的转动,又能实现吸附装置33自身的角度调节,将吸附装置33带至输送带2的上方且吸附装置33的角度朝下,利于释放物料。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