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3417B -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3417B
CN105853417B CN201610340107.XA CN201610340107A CN105853417B CN 105853417 B CN105853417 B CN 105853417B CN 201610340107 A CN201610340107 A CN 201610340107A CN 105853417 B CN105853417 B CN 105853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pus erythematosus
aconitine
purposes according
dru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01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3417A (zh
Inventor
沈建英
谷丽维
李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to CN2016103401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53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53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3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3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3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39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the ring forming part of a bridged ring system, e.g. quinuclidin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乌头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所述乌头碱是多种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经药效学研究表明,乌头碱是治疗红斑狼疮的有效药物,具有高效、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源于中药的化合物乌头碱的新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亚型。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陈旧性损害偶尔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红斑型,另一个类型是丘疹鳞屑型。两种皮损多数病例单独存在,少数可同时存在。皮损常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内脏损害,但严重者很少,主要症状为关节痛、肌肉痛、反复低热,少数有肾炎、血液系统改变。
深在性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深在性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新生儿红斑狼疮,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有自陷性,一般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心脏病变常持续存在。
药物性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可有浆膜炎。ANA、抗组蛋白抗体、抗ss-DNA抗体等可为阳性。停药后逐渐好转,病情较重者可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1。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累及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2。几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均有可能发生在SLE。因此,许多学者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
SLE在发病年龄、性别、种族、地区上差异较大。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男:女为1:7~1:9。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报道的病例有增多的趋势。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我国大样本的一次性调查(>3万人)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3。另据一项最新流行病调查报告,在1995至2013年间,我国SLE患者在5年内的存活率是94%,10年内存活率是89%,主要死亡原因比例是感染(33.2%)、狼疮肾炎(18.7%)、狼疮脑病(13.8%)和心血管疾病(11.5%)4
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SLE的发病既有遗传、性激素等内在因素,也与环境因素、药物等有关。SLE在同卵双胎的共患率25%,而异卵双胎的共患率则为2%;5%~13%的SLE患者可在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找到另一SLE患者;SLE患者的子女中,SLE的发病率为5%,表明SLE存在遗传的易感性。紫外线是与SLE最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环境因素之一,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SLE皮疹,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使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有关。含有芳香族胺基团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肼苯哒嗪等)可以诱发药物性狼疮。虽然药物性狼疮不等同于SLE,目前还缺乏有力的证据说明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物会使SLE病情加重,但药物性狼疮的临床表现和部分血清学特征类似SLE。此外,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5
目前已有研究出多种自发性红斑狼疮鼠模型,其中包括NZB、NZB×NZWF1、BXSB、MRL/lpr等6。长链烃类化合物可以诱导小鼠自身抗体的产生,而降植烷(Pristane,2,4,10,14-四甲基十五烷)是研究较多且最成功的一种。降植烷诱导雌性BALB/c小鼠出现病变,包括蛋白尿、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包括抗RNP/Sm抗体、抗ds-DNA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具备SLE的重要特征,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SLE诊断标准,成为国内外认可的诱导型SLE模型7-9
虽然近年来SLE的治疗方面有许多新进展,但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对于中度和重度SLE目前仍以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为主,以上药物虽能有效控制疾病活动、改善病情,但此类药物主要针对抗SLE的免疫亢进的表现,而非矫正其免疫失衡,常影响免疫系统以外的机体其他系统。尤其是长期使用增加了患者发生肿瘤和感染扩散的危险10。尽管新出现的生物制剂对SLE患者疗效良好,但其不良反应仍较多,部分患者不敏感或容易复发11。因此,积极探寻新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刻不容缓。
中医中药在SLE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没有与SLE相应的病名,但有与之相类似的症状描述,如根据皮疹特征出发称之为“蝴蝶丹”、“阴阳毒”;根据本病可累及周身的特点,称为“周痹”;有肾功损害者,属“水肿”;有胸水者属“悬饮”等等12。大量临床研究亦表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对SLE有较好的疗效,可减少药物长期应用带来的毒副作,代表中药如雷公藤、红藤、青蒿素等。
乌头碱是一种双酯型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传统中药材及其各种炮制品中。乌头属(毛茛科)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除湿和温经散寒等功能,传统中医学临床用于治疗气喘咳嗽、心腹疼痛、慢性腹泻、阳痿滑精、各种风湿疼痛、心衰、顽癣、带状疱疹、疥疮等病症,而乌头碱作为此类中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强心、镇痛、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己显现了良好的疗效13。由于乌头碱是此类中药材的主要有毒成分,所以现代医学对其的开发应用并不多见。现代药理学对乌头碱的毒性有了深入的研究。乌头碱小鼠皮下LD50为0.295~0.32mg/kg。日本学者认为小鼠皮下、腹腔、静脉注射及灌胃LD50为0.27mg/kg、0.38mg/kg、0.12mg/kg及1.8mg/kg14。乌头碱口服0.2mg即可发生中毒反应,3~5mg可致死亡。亦有报道其致死量为2.5mg。
现有技术中尚未有乌头碱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具体实验证明乌头碱对于红斑狼疮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红斑狼疮的新型药物。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乌头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含有乌头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红斑狼疮可以是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优选药物性红斑狼疮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优选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发明的乌头碱可进一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可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组合使用,所述的载体如稀释剂、粘合剂、吸收剂、崩解剂、分散剂、湿润剂、助溶剂、缓冲剂、表面活化剂等。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利用本领域任何已知方法制成,以使病人用药后能提供快速、持久或缓慢释放的活性成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根据具体的施用方式被配制成各种本领域熟知的制剂形式,例如口服剂型(粉剂、片剂、胶囊、软胶囊、口服溶液、糖浆、酏丸、散剂、囊剂、颗粒剂等),或局部施用制剂(霜剂、乳膏、软膏、洗剂、凝胶、香脂、膏药、糊剂、喷雾剂、气雾剂等),或注射制剂(溶液、悬浮剂、乳剂)。上述各种剂型的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活性成分乌头碱的给药剂量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和重量、病情的严重程度、药物形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周期的不同而不同,其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为了获得需要的作用,通常建议每日有效剂量为1~10μg/kg(远远低于毒性剂量)。剂量可以是每天单次给药或每天分多次给药。
本发明的乌头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施用至个体动物如哺乳动物(大鼠、小鼠、驯化动物或人类),所有的给药方式均是预期的,例如,给药可以是口服、直肠给药或经静脉、肌肉内、皮下、皮内、鞘膜内、硬膜外或脑室内注射。可通过注射、喷射、滴鼻、渗透、吸收、物理或化学介导的方法导入机体如肌肉、皮内、皮下、静脉、粘膜组织;或是被其它物质混合或包裹后导入机体。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乌头碱作为活性成分以及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可以包括稀释剂、粘合剂、吸收剂、崩解剂、分散剂、湿润剂、助溶剂、缓冲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其中所述固体形式可以为粉末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硬胶囊或软胶囊、乳膏剂、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糊剂、散剂或贴剂;所述液体形式可以为溶液剂、混悬剂、注射剂、糖浆剂、搽剂、乳剂、酊剂或酏剂;所述气体形式可以为气雾剂、喷雾剂。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应理解其仅是举例说明的作用,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狼疮小鼠尿蛋白影响的尿蛋白评分图。
图2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自身抗体影响的血清抗双链DNA(ds-DNA)自身抗体水平变化图。其中图2A为治疗3周,图2B为治疗6周,图2C为治疗9周。
图3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肾脏损伤影响的HE染色显微镜照片(400×)。其中图3A为正常对照组,图3B为模型对照组,图3C为醋酸泼尼松组,图3D为乌头碱低剂量组,图3E为乌头碱高剂量组。
图4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肾脏损伤影响的Masson染色显微镜照片(400×)。其中图4A为正常对照组,图4B为模型对照组,图4C为醋酸泼尼松组,图4D为乌头碱高剂量组,图4E为乌头碱低剂量组。
图5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肾脏损伤影响的PAS染色显微镜照片(400×)。其中图5A为正常对照组,图5B为模型对照组,图5C为醋酸泼尼松组,图5D为乌头碱高剂量组,图5E为乌头碱低剂量组。
图6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影响的显微镜照片(400×)。其中图6A为正常对照组,图6B为模型对照组,图6C为醋酸泼尼松组,图6D为乌头碱低剂量组,图6E为乌头碱高剂量组。
图7为本发明乌头碱对炎症因子PGE2影响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化合物的获取和处置:
乌头碱(Aconitine,AC)(C34H47NO11,分子量645.74),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9.5%。按需配制成所需浓度(μg·mL-1)。
造模剂降植烷(Pristane)购自Sigma公司,批号:SHBF3678V,CAS:1921-70-6,≥98%GC。
醋酸泼尼松片购自河南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111191。
实施例1乌头碱对降植烷诱导狼疮小鼠尿蛋白的影响
试验材料:
BALB/c小鼠,雌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尿蛋白试纸购自广州市珠江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试验方法:
模型的建立:BALB/c小鼠(一共66只小鼠,正常组、模型组各15只,给药组各12只)于SPF级屏障系统适应饲养5天后,腹部用75%酒精棉消毒,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0.5ml生理盐水外,其余小鼠腹腔直接注射降植烷0.5ml/只。继续饲养,于造模后4周、8周、12周、16周、20周检测尿蛋白,于成模(尿蛋白++)后开始分组给药。
实验分组及给药: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6.3mg/kg)、乌头碱低、高剂量组(25μg/kg和75μg/kg)。
受试物配制:
⑴溶剂0.5%CMC-Na,称取5g CMC-Na溶解在双蒸水中,定容至1000ml,备用。
⑵醋酸泼尼松(剂量6.3mg/kg),规格5mg/片,取3片(15mg)研磨,用0.5%CMC-Na稀释至47.6ml,备用。
⑶乌头碱配制浓度依次为:3.75μg/ml(高剂量组)、1.25μg/ml(低剂量组)。
称取乌头碱2.1mg,用0.1M醋酸钠(pH 5.0)溶于10ml,取2ml用0.5%CMC-Na定容至112ml,配成3.75μg/ml备用;取27ml,用0.5%CMC-Na定容至81ml,配成1.25μg/ml备用。
造模5个半月开始灌胃给予醋酸泼尼松和乌头碱,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溶剂,给药体积为0.2ml/10g,连续9周。每3周眼眶取血,在实验结束后脱椎处死小鼠。
尿蛋白的检测:压迫膀胱法取鼠尿,以尿蛋白试纸测试读取尿蛋白含量并分级(-:0;±:10;+:30;++:100;+++:300;单位:mg/100mL)。按疗效等级评分,-,记0分;±,记1分;+,记2分;++,记3分;+++,记4分。
试验结果:
如图1所示,分组给药后3周开始乌头碱即显示出降低尿蛋白的效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较之模型对照组和醋酸泼尼松组,用药6~9周后,乌头碱各剂量组均显示良好的降低尿蛋白的效应,与正常对照组尿蛋白水平相当。
实施例2乌头碱对狼疮小鼠ds-DNA的影响
试验材料:
ds-DNA检测用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华美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号:CSB-E11194m。
试验方法:
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验分组及给药同实施例1。
抗核抗体(ds-DNA)的检测:分组给药后每3周眼眶采集抗凝血液约0.2mL,取血清-80℃保存待用。抗ds-DNA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1)每个标准品、待测样品和空白组做2个复孔。按说明书采用倍比稀释法用样品稀释液稀释标准品,待测样品不稀释。
2)加入稀释好后的标准品50ul于反应孔、加入待测样品50ul于反应孔内。盖上膜板,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2小时。
3)甩去孔内液体,立即加入50ul的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盖上膜板,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小时。
4)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250ul洗涤液,用MM-1微量振荡器(江苏国宇仪器)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
5)每孔加入50ul的亲和链酶素-HRP,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30分钟。
6)重复步骤4。
7)每孔加入TMB底物50ul,轻轻在振荡器上振荡混匀,37℃温育15分钟,避光。
8)取出酶标板,迅速加入50ul终止液,加入终止液后应立即测定结果。
9)采用酶标仪RT-6000(Rayto,USA)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
绘制标准曲线并算得待测组ds-DNA的含量(ng/ml)。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试验结果:
如图2所示,给药3周后(图2A),乌头碱治疗组血清ds-DNA水平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6周后(图2B),乌头碱组尤其是低剂量组表现出降低ds-DNA水平的效应(P<0.01);给药9周后(图2C),乌头碱组也显示了降低ds-DNA水平的趋势,其中大剂量组降幅约为20%。
实施例3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肾脏损伤的病理检查
试验方法:
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验分组及给药同实施例1。
肾脏损伤的病理检查:脱椎处死小鼠后,解剖。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将肾脏组织固定备用。送检组织经甲醛充分固定后,逐级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常规制备3μm石蜡切片。分别用HE、Masson、PAS染色,光学显微镜(DP71型,OLYMPUS,放大400倍)检查组织损伤情况。
试验结果:
如图3所示,肾脏HE染色结果显示,乌头碱对降植烷诱导的狼疮小鼠的肾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完全缓解肾脏损伤。
图3A正常对照组,显示肾小球组织结构正常。图3B模型对照组,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图3C醋酸泼尼松组,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管蛋白管型。图3D乌头碱低剂量组,显示肾脏组织结构正常。图3E乌头碱高剂量组,显示肾脏组织结构正常。
同时做了Masson和PAS染色,结果也表明乌头碱可以完全缓解狼疮小鼠的肾脏损伤。可以减少肾脏胶原纤维的沉积,降低蛋白的沉积水平。结果见图4和图5。
图4A为正常对照组,显示肾小球组织结构正常。图4B为模型对照组,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图4C为醋酸泼尼松组,显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图4D为乌头碱高剂量组,显示肾脏组织结构正常。图4E为乌头碱低剂量组,显示肾脏组织结构正常。
图5A为正常对照组,显示肾脏组织结构正常。图5B为模型对照组,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图5C为醋酸泼尼松组,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图5D为乌头碱高剂量组,显示肾脏组织结构正常。图5E为乌头碱低剂量组,显示肾小球组织结构正常
实施例4乌头碱对狼疮小鼠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影响
试验材料:
抗鼠IgG抗体和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均购自Abcam公司
试验方法:
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验分组及给药同实施例1。
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的检测:脱椎处死小鼠后,解剖。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将肾脏组织固定备用。送检组织经甲醛充分固定后,逐级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常规制备3μm石蜡切片。切片加入兔抗鼠IgG抗体(1:1000),37℃孵育2小时后,用PBS洗去多余抗体。再加入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抗体(1:2000),37℃孵育1小时,用PBS洗去多余抗体。加入3,3-二氨基联苯胺(DAB,Abcam)显色液显色,封片。阴性对照以PBS替代抗鼠IgG抗体。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G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试验结果:
如图6所示,给予乌头碱后,狼疮小鼠肾脏IgG沉积明显减少(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可见棕黄色沉积物),提示乌头碱可以减少免疫球蛋白沉积对肾脏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图6A为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信号;图6B为模型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可见棕黄色沉积物;图6C为醋酸泼尼松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可见棕黄色沉积物;图6D为乌头碱低剂量组,个别动物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可见棕黄色沉积物;图6E为乌头碱高剂量组,个别动物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可见棕黄色沉积物。
实施例5乌头碱对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
试验材料:
小鼠PGE2检测试剂盒为泛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RPMI-1640培养基为Gibco公司产品
ConA为北京索莱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酶标仪RT-6000为Rayto公司制造
试验方法:
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验分组及给药同实施例1。
PGE2的检测:脱椎处死小鼠后,无菌解剖得到脾脏,取脾脏(半个)在无菌条件下放在200目的小网上剪碎,加入1ml无菌RPMI无血清1640培养基,用玻璃棒将剪碎的脾脏研磨成单个细胞,再用1~2ml RPMI无血清1640培养基将皿洗净,将收集到的脾细胞液放入离心管中,以15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然后用红细胞裂解液将红细胞裂解,取10倍稀释液在Countstar细胞计数仪上计数,调整细胞至1×107/ml,铺板,每孔200μl,分为正常组,ConA刺激组,每组4复孔,正常组加入5μl无血清RPMI1640液,ConA组每孔加入ConA 5μl(终浓度5μg/ml),将板摇匀,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8h,然后将板取出,收集上清,备用。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1)每个标准品、待测上清和空白组做2个复孔。按说明书采用倍比稀释法用样品稀释液稀释标准品,待测上清5倍稀释。
2)加入稀释好后的标准品或待测上清50ul于反应孔内。立即加入50ul的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盖上膜板,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小时。
4)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250ul洗涤液,用MM-1微量振荡器(江苏国宇仪器)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
5)每孔加入50ul的亲和链酶素-HRP,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30分钟。
6)重复步骤4)。
7)每孔加入显色剂各50ul,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0分钟,避光。
8)取出酶标板,迅速加入50ul终止液,加入终止液后应立即测定结果。
9)采用酶标仪RT-6000(Rayto,USA)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
结果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学生t检验。
试验结果:
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中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并产生大量的验证介质。前列腺素E2(PGE2)作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是相当重要的致炎因子。如图7所示,乌头碱可以降低典型炎症因子PGE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作用。
实施例6乌头碱对血常规的影响
试验材料: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XS800i为日本Sysmex公司产品
试验方法:
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验分组及给药同实施例1。
血常规检测:于解剖前眼眶采集血液0.2mL左右,EDTA-K2抗凝,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分类。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学生t检验。
试验结果:
乌头碱对降植烷诱导狼疮小鼠血细胞的影响见表1。
与模型组比较,乌头碱组在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显著降低。提示本发明乌头碱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
下文将列出本发明组合物的构成方法和辅料的种类,但本发明不限于它们。代表性的制备实施例叙述如下。
注射剂的制备
乌头碱1000微克
偏亚硫酸氢钠3.0毫克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8毫克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1毫克
注射用蒸馏水适量
注射剂的制备如下:溶解活性组分,控制pH值至约7.5,然后将所有组分填充至2毫升安瓿中,并用常规的注射剂制备方法灭菌。
粉末剂的制备
乌头碱200微克
玉米淀粉100毫克
乳糖100毫克
滑石粉10毫克
粉末剂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组分混合,装入密封包装中。
片剂的制备
乌头碱100微克
玉米淀粉100毫克
乳糖100毫克
硬脂酸镁适量
片剂是通过将上述组分混合和压片制得。
胶囊剂的制备
乌头碱50微克
乳糖50毫克
玉米淀粉50毫克
滑石粉2毫克
硬脂酸镁适量
胶囊剂制备是通过将上述组分混合装入按照常规的明胶制备方法制备的明胶胶囊中制得。
工业适用性
如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本发明通过具体实验证明了乌头碱对于尿蛋白、ds-DNA、肾脏、炎症因子等的影响,并提示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因此可以被开发为用于预防或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
参考文献
1.Rahman,A.;Isenberg,D.A.N Engl J Med2008,358,929.
2.Liu,C.C.;Kao,A.H.;Manzi,S.;Ahearn,J.M.Ther Adv MusculoskeletDis2013,5,210.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342.
4.Ziqian,W.;Yanhong,W.;Rongrong,Z.;Xinping,T.;Dong,X.;Qian,W.;Chanyuan,W.;Shangzhu,Z.;Jiuliang,Z.;Yan,Z.Medicine2015,94.
5.邹红云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44.
6.金小康;李卫东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1342.
7.Perry,D.;Sang,A.;Yin,Y.;Zheng,Y.Y.;Morel,L.J Biomed Biotechnol2011,2011,271694.
8.Pawar,R.D.;Goilav,B.;Xia,Y.;Zhuang,H.;Herlitz,L.;Reeves,W.H.;Putterman,C.Clin Immunol2014,154,49.
9.Satoh,M.;Reeves,W.H.J Exp Med1994,180,2341.
10.李桉栋;张娟;王旻药物生物技术2012,364.
11.Hui-Yuen,J.S.;Li,X.Q.;Askanase,A.D.Ther Adv Musculoskelet Dis2015,7,115.
12.邵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0.
13.Voss,L.J.;Voss,J.M.;McLeay,L.;Sleigh,J.W.Eur J Pharmacol2008,584,291.
14.Wada,K.;Nihira,M.;Hayakawa,H.;Tomita,Y.;Hayashida,M.;Ohno,Y.Forensic Sci Int2005,148,21.

Claims (13)

1.乌头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中的用途。
2.含有乌头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中的用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斑狼疮选自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斑狼疮选自药物性红斑狼疮或系统性红斑狼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红斑狼疮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稀释剂、粘合剂、吸收剂、崩解剂、分散剂、湿润剂、助溶剂、缓冲剂、或表面活性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通过口服、舌下、口腔粘膜、静脉内、肌肉内、腹腔内、皮下、经皮、鼻腔、直肠途径施用所述药物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通过口服、静脉内施用所述药物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固体形式选自粉末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硬胶囊或软胶囊、乳膏剂、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糊剂、散剂或贴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液体形式选自溶液剂、混悬剂、注射剂、糖浆剂、搽剂、乳剂、酊剂或酏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气体形式选自气雾剂、喷雾剂。
CN201610340107.XA 2016-05-20 2016-05-20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Active CN105853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0107.XA CN105853417B (zh) 2016-05-20 2016-05-20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0107.XA CN105853417B (zh) 2016-05-20 2016-05-20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3417A CN105853417A (zh) 2016-08-17
CN105853417B true CN105853417B (zh) 2018-08-21

Family

ID=5663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0107.XA Active CN105853417B (zh) 2016-05-20 2016-05-20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534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3954A (zh) * 2020-12-29 2021-04-06 禾门生物(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清热凉血消痞丸及制备方法
CN112931398A (zh) * 2021-01-26 2021-06-1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狼疮脑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2732A1 (en) * 2011-06-02 2012-12-06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ssays for sodium ion channel modulators and uses thereof
CN104873527B (zh) * 2015-05-19 2017-1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3417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n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root extract of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on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
JPH06172183A (ja) 医薬組成物
WO2014110936A1 (zh) 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00040714A1 (en) Asthma/Allergy Therapy that Targets T-lymphoctyes and/or Eosinophils
Yan et al. Soufeng Yuchuan decoction mitigates the ovalbumin-induced lung damage in a rat model of asthma
CN105853417B (zh) 乌头碱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Kim et al. Effects of the roots of 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function
TW201249454A (en) Non-polysaccharide compound and usage thereof, and extraction method from Dendrobium genus plant
Bellanti BIOLOGIC SIGNIFICANCE OF THE SECRETORY γA IMMUNOGLOBULINS: E. Mead Johnson Award Address
CN113491685B (zh) 一种抑制巨噬细胞活化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制品中的应用
Li et al. Coeloglossum viride var. bracteatum extract attenuates Aβ-induced toxicity by inhibiting RIP1–driven inflammation and necroptosis
CN103405487A (zh) 一种具有治疗关节炎作用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
Tan et al. Effect of chaihu shugan powder-contained serum on glutamate-induced autophagy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the rat gastric antrum
Kim et al. Spirodela polyrhiz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 vitexin exert anti-allergic effect via ORAI1 channel inhibition
TWI619507B (zh) 治療或預防過敏性疾病的有效成分
Spaziano et al. Nociceptin reduces the inflammatory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a conventional murine model of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Zeng et al. Effects of Jiawei Shaoyao-Gancao Decoction and its drug-containing serum o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ultrastructure of human adenomyosis foci cells
Gao et al. Guishaozichuan granules can attenuate asthma in rats via the MUC5AC/EGFR signaling pathway
CN105732736B (zh) 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WO1995023604A1 (en) Cell growth stimul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loesin
Yuan et al. Ginsenoside Rg1 Attenuates Dextran Sodium Sulfate-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
Taner et al. Chronobiolog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Therapy of Pelargonium Sidoides and Melatonin in Acute and Persistent Cases of COVID-19: A Hypothetical Approach
CN103638065A (zh) 大胡蜂属昆虫的镇痛抗炎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71914A (zh) 防治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的药物和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KR20020007806A (ko) 한약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알러지 및/또는 천식 예방 및치료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