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5948B -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5948B
CN105835948B CN201510802348.7A CN201510802348A CN105835948B CN 105835948 B CN105835948 B CN 105835948B CN 201510802348 A CN201510802348 A CN 201510802348A CN 105835948 B CN105835948 B CN 105835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bushing
subframe
underarm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23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5948A (zh
Inventor
有贺阳平
川户和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35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5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B60G3/2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2Attaching arms to sprung part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7/00Means on vehicles for adjusting camber, castor, or to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B60G2200/1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 B60G2200/14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with two lateral arms forming a parallelogr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4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 B60G2200/44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steer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4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 B60G2204/143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on the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5Mounting of sub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横梁而将下臂尽可能地向下方配置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将下臂(13)安装于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横梁(2),下臂(13)沿车宽方向延伸且绕规定的转动轴(CL)转动,从而将转向节支承为能够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移。并且,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的特征在于,具有以转动轴(CL)为中心轴的圆柱形状的衬套(21)和形成于横梁且将衬套保持为能够绕转动轴(CL)转动的臂安装孔(2a),下臂(13)在转动轴(CL)上固定于衬套(21),臂安装孔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敞开,横梁(2)以使衬套的外周面(21a)的一部分比下端部(201)更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鼓出的方式保持该衬套(21)。

Description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悬架用托架的安装结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在焊接于横梁的内侧的悬架用托架上安装有悬架臂(下臂),该横梁由下表面开口的截面大致“コ”状的槽钢构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03983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装结构中,在螺栓插通用孔中通过螺栓固定有悬架臂的凸起部,该螺栓插通用孔将在悬架用托架的下方形成的侧板部贯通,该悬架用托架通过点焊而安装于横梁。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安装结构中,能够将螺栓插通用孔进一步向下方设置,且能够将悬架臂进一步向下方设置,由此,悬架臂的几何的自由度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横梁而将下臂尽可能地向下方配置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将下臂安装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横梁上,所述下臂沿车宽方向延伸且绕规定的转动轴转动,从而将车轮支承构件支承为能够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移。并且,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具有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轴的圆柱形状的衬套和形成于所述横梁且将所述衬套保持为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安装孔,所述下臂在所述转动轴上固定于所述衬套,所述安装孔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敞开,所述横梁以使所述衬套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比该横梁的下端部更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鼓出的方式保持所述衬套。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安装有下臂且成为该下臂的旋转中心的衬套配置在横梁的下方。由此,能够使下臂的转动的中心相对于横梁而向下方配置。因此,能够将下臂相对于横梁尽可能地向下方配置。
另外,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束角变更装置,所述束角变更装置对支承于所述车轮支承构件的车轮的束角进行变更,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具备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将安装有所述束角变更装置的装置安装部的附近和所述安装孔的附近连结,来对所述横梁进行加强。
根据本发明,在安装有变更车轮的束角的束角变更装置的装置安装部的附近与安装有衬套的安装孔的附近之间,将横梁加强。因此,有效地抑制了因下臂的摆动而产生的振动,使驾驶员感受到的驾驶感提高。
另外,由于在安装有束角变更装置的位置将横梁加强,因此束角变更装置被可靠地固定。
并且,由于在横梁上安装有束角变更装置,因此能够形成为紧凑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另外,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是将所述束角变更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梁的安装板。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将束角变更装置安装于横梁的安装板来将横梁加强,因此不需要作为加强构件的其他部件。因此,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另外,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的下端部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鼓出而形成的臂支承部上形成有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相对于横梁,将保持衬套的安装孔尽可能地向下方设置。因此,能够将下臂相对于横梁尽可能地向下方配置。
另外,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中保持有圆筒状的安装管,所述衬套以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安装管。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固定于安装孔的安装管中收容衬套,从而衬套能够相对于横梁转动。因此,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另外,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在所述安装孔中将所述安装管以抱入的方式保持。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安装管以被横梁抱入的方式保持,因此能够通过横梁可靠地保持安装管。
另外,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下臂的端部分支成两支,在这两支之间夹入了所述衬套的状态下将所述下臂固定于所述衬套。
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臂的两支的部分夹入衬套,能够将下臂固定于衬套,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下臂安装于衬套。由此,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将下臂相对于横梁尽可能地向下方配置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车辆的后部结构的图。
图2(a)是表示下臂的端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横梁的下臂安装部的图。
图3是表示下臂安装于衬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安装有下臂和电动致动器的横梁的后方侧的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2 横梁
2a 臂安装孔(安装孔)
2a1 敞开部(安装孔敞开的部分)
2h 致动器安装孔(装置安装部)
3 RTC装置(束角变更装置)
9 车轮
11 转向节(车轮支承构件)
13 下臂
20 臂安装管(安装管)
21 衬套
21a 外周面(衬套的外周面)
30a 安装板(加强构件)
201 下端部
CL 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车辆的后部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将车辆(未图示)的后轮9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车轮支承构件(转向节11)安装在车辆的车架(横梁2)上。横梁2在车辆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从后方(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表示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的图,后轮9表示左侧(车宽方向左侧)的后轮。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车辆中,在右侧(车宽方向右侧)也具备同样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右侧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与图1所示的左侧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构成为左右对称。
本实施方式中的左侧及右侧分别为从后方观察车辆时的车宽方向左侧及车宽方向右侧。
在转向节11的上方(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连接有上臂12,在转向节11的下方(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连接有下臂13。上臂12和下臂13安装于横梁2。
上臂12相对于横梁2安装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且安装成朝向转向节11而沿车宽方向延伸。另外,下臂13相对于横梁2安装成能够以转动轴CL为转动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且安装成朝向转向节11而沿车宽方向延伸。转向节11由这样构成的上臂12及下臂13支承,从而相对于横梁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移。
另外,在转向节11上连接有减震器14。减震器14的一端安装于转向节11的上方,另一端在转向节11的上方固定于车辆的车架(未图示)。通过减震器14,使转向节11(后轮9)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衰减。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中具备RTC(后束控制器)装置3。RTC装置3是变更车轮9的束角的束角变更装置。后轮9能够通过RTC装置3来变更束角。
在RTC装置3中具备电动致动器30。电动致动器30具有伸缩杆31。伸缩杆31朝向转向节11而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前端部与转向节11的臂部11a连接。电动致动器30基于控制部(未图示)的指令而使伸缩杆31沿车宽方向位移。另外,与伸缩杆31连接的臂部11a相对于转向节11而向后方延伸设置。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节11经由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转动轴(未图示)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未图示的车架。因此,当伸缩杆31沿车宽方向位移时,臂部11a以未图示的转动轴为中心而在车宽方向上摆动,与臂部11a的摆动对应而后轮9转向,从而变更后轮9的束角。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30经由安装板30a而安装于横梁2。
图2(a)是表示下臂的端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横梁的下臂安装部的图。图3是表示下臂安装于衬套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臂13在平板状的基部130的两端具备相对于该基部130立起的两个壁部131、131,该下臂13由截面形状为大致H型的钢材形成。两个壁部131、131相互对置。
并且,下臂13的横梁2(参照图1)侧的端部分支成两支。具体而言,在下臂13的一端未形成基部130,在相互对置的两个壁部131、131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成为通过该间隙将端部分支成两支的下臂13。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对置的两个壁部131、131的端部相互向外侧弯折的结构。此外,在对置的状态下,在分支的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3a。两个安装孔13a、13a分别将壁部131贯通。另外,两个安装孔13a、13a配置在规定的轴线(转动轴CL)上。即,两个安装孔13a、13a在转动轴CL上串联地配置。
如图2(b)所示,横梁2是具有规定的厚度(车架厚度Wf)的车架构件。横梁2作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车架厚度Wf)的车架而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例如图3所示,横梁2由上方敞开的截面U字型的钢板形成。并且,横梁2的下方(下端部201)的一部分向下方鼓出,该部分成为臂支承部2b。在臂支承部2b上开设有安装孔(臂安装孔2a)。
臂安装孔2a是将臂支承部2b沿车架厚度Wf的方向贯通的孔部(贯通孔)。在横梁2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情况下,臂安装孔2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将横梁2贯通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安装孔2a呈以转动轴CL为中心的圆形的贯通孔的下方的一部分敞开的形状。即,臂安装孔2a以从下端部201朝向上方呈圆形地扩展的方式,形成为在臂支承部2b上形成的圆弧状(部分圆形状)的切口。需要说明的是,臂安装孔2a的转动轴CL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轴线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安装孔2a的转动轴CL与在下臂13(参照图2(a))上形成的两个安装孔13a、13a(参照图2(a))的转动轴CL一致。并且,臂安装孔2a在比转动轴CL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敞开部2a1。即,臂安装孔2a成为在圆形的贯通孔中将比转动轴CL靠下方的一部分敞开的形状。换言之,臂安装孔2a的沿着圆形而缩窄的一部分在下方敞开,在该部分形成有敞开部2a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敞开部2a1成为臂安装孔2a(安装孔)敞开的部分。
在臂安装孔2a上安装有圆筒状的安装管(臂安装管20)。臂安装管20的两端敞开。臂安装管20插入臂安装孔2a,并通过焊接、钎焊而固定于横梁2。臂安装孔2a在下方形成有敞开部2a1,横梁2的下端部201在臂安装孔2a的敞开部2a1(臂安装孔2a敞开的部分)处变窄。因此,插入到臂安装孔2a中的臂安装管20由在敞开部2a1中变窄的两端部从下方支承。通过该结构,臂安装管20被保持成由横梁2抱入,从而臂安装管20通过横梁2(臂安装孔2a)而被可靠地保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臂安装管20中插入有衬套21。衬套21收容于臂安装管20的内侧,且设置成能够绕转动轴CL转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2将衬套21保持为能够绕转动轴CL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为衬套21直接插入臂安装孔2a的结构。即,也可以为不具备臂安装管20而横梁2直接保持衬套21的结构。若为该结构,则能够削减臂安装管20的成本(部件费)。另外,由于成为衬套21的外周面21a的一部分不与臂安装孔2a接触的结构,因此衬套21与臂安装孔2a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横梁2与衬套21之间产生的摩擦变小,衬套21顺畅地转动,进而下臂13的摆动变得顺畅。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衬套21被保持成由横梁2抱入,衬套21通过横梁2(臂安装孔2a)而被可靠地保持。
衬套21以硬质橡胶等为原料,形成为以转动轴CL为中心轴的圆柱状。衬套21的高度Hb(沿着转动轴CL的高度Hb)形成为臂安装管20的长度Lb以上(沿着转动轴CL的长度Lb以上),且构成为收纳在臂安装管20中的衬套21的两端从臂安装管20突出。另外,图2(a)所示的下臂13形成为,在端部分支的间隔(端部处的两个壁部131、131的间隔)与衬套21的高度Hb相等。例如,可以如图2(a)所示,在下臂13中分支成两支的端部向内侧鼓出,其间隔与衬套21(参照图2(b))的高度Hb相等。
并且,在衬套21上形成有沿转动轴CL贯通的贯通孔21b。贯通孔21b形成为将衬套21的中心贯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安装孔2a的内径φDc与臂安装管20的外径φDp1大致相等(φDc=φDp1)。另外,臂安装管20的内径φDp2与衬套21的外径φDb大致相等(φDp2=φDc)。通过这样构成,臂安装管20进入并固定于臂安装孔2a。另外,衬套21能够转动地收容于臂安装管20。
并且,当臂安装管20固定于横梁2的臂安装孔2a中时,臂安装管20的外周面20a在敞开部2a1的位置处比横梁2的下端部201更向下方鼓出。另外,在固定于臂安装孔2a的臂安装管20中收容的衬套21的外周面21a比横梁2的下端部201更向下方鼓出。
另外,如图2(b)所示,在横梁2上形成有致动器安装孔2h。具体而言,致动器安装孔2h形成在横梁2中朝向后方的一面(后表面202)上。在致动器安装孔2h中形成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供将电动致动器30的安装板30a(参照图1)紧固固定的固定构件(图4所示的紧固螺栓30B等)拧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安装孔2h成为用于将电动致动器30安装于横梁2的装置安装部。致动器安装孔2h(装置安装部)形成在臂安装孔2a的附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的致动器安装孔2h形成在臂安装孔2a的右侧,该臂安装孔2a形成在车宽方向左侧。即,全部的致动器安装孔2h形成在比臂安装孔2a靠车宽方向中央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横梁2的臂支承部2b上开设的臂安装孔2a中插入并固定臂安装管20。并且,将衬套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容于臂安装管20。由此,衬套21设置成相对于横梁2能够绕转动轴CL转动。
下臂13通过在端部分支的部分夹入衬套21。具体而言,在相互对置的两个壁部131、131的端部之间夹入衬套21。并且,将螺母13N紧入螺栓构件13B,该螺栓构件13B从两个安装孔13a中的一方,通过在衬套21的中心形成的贯通孔21b而穿过至两个安装孔13a中的另一方,从而将下臂13与衬套21紧固固定。贯通孔21b形成在衬套21的中心轴上。如上所述,衬套21以转动轴CL为中心轴,因此贯通孔21b形成在转动轴CL上。因此,下臂13在转动轴CL上固定于衬套21。
图4是表示安装有下臂和电动致动器的横梁的后方侧的图。
如上所述,衬套21设置成相对于横梁2(臂安装管20)能够绕转动轴CL转动。因此,紧固固定于衬套21的下臂13相对于横梁2(臂安装管20)能够如图4所示那样以转动轴CL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另外,如图4所示,在横梁2上安装有安装板30a。安装板30a以与横梁2的后方表面202重叠方式配置而安装。
在安装板30a上安装有电动致动器30。安装板30a通过拧入到在横梁2上形成的致动器安装孔2h(参照图3)中的紧固螺栓30B而紧固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安装孔2h形成在臂安装孔2a的附近。因此,通过安装板30a将臂安装孔2a的附近与致动器安装孔2h的附近连结,从而在该部分将横梁2加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RTC装置3(电动致动器30)安装于横梁2的安装板30a作为对横梁2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而发挥功能。并且,通过将安装板30a(加强构件)安装于横梁2,从而将横梁2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致动器30也可以为通过在安装板30a上形成的卡止爪30a1而卡止于安装板30a的结构,还可以为通过焊接等将电动致动器30的框体固定于安装板30a的结构。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1(参照图1)中,衬套21(参照图2(b))经由臂安装管20(参照图2(b))而嵌入臂安装孔2a(参照图2(b)),该臂安装孔2a开设在横梁2的下端部201(参照图2(b))向下方伸出(鼓出)而形成的臂支承部2b上。衬套21相对于横梁2(参照图2(b))能够绕转动轴CL转动。并且,在衬套21上安装有下臂13(参照图2(a))。下臂13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在横梁2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情况下,车辆前后方向成为转动轴CL的轴线方向。因此,下臂13能够以转动轴CL为旋转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另外,如图2(b)所示,横梁2的臂安装孔2a是圆形状的贯通孔,且在比转动轴CL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敞开部2a1,从而下方敞开。并且,如图4所示,保持于臂安装孔2a中的衬套21的外周面21a比横梁2的下端部201更向下方鼓出。即,横梁2以使外周面21a比下端部201更向下方鼓出的方式保持衬套21。由此,能够使衬套21的安装位置向下方移至外周面21a比横梁2的下端部201更向下方鼓出的位置。换言之,相对于横梁2而能够将成为衬套21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CL向下方配置,进而能够相对于横梁2而在最下方安装衬套2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套21收纳于臂安装管20,因此衬套21的外周面21a不露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只要是以使衬套21的外周面21a的成为最下方的部分比横梁2的下端部201靠下方的方式配置臂安装管20及衬套21的结构即可。
并且,下臂13(参照图2(a))在转动轴CL上固定于衬套21,因此能够将下臂13安装在横梁2的下方,能够使下臂13的安装位置相对于横梁2尽可能地向下方。由此,能够下降至离地高度界限而配置下臂13,从而相对于下臂13的几何自由度提高。
另外,如图4所示,电动致动器30的安装板30a在横梁2上紧固固定于臂支承部2b的附近。因此,在臂支承部2b的附近将横梁2加强。更详细而言,通过安装板30a将臂安装孔2a的附近与装置安装部(图3所示的致动器安装孔2h)的附近连结,从而在该部分将横梁2加强。由此,通过横梁2有效地抑制了因下臂13的摆动而产生的振动,例如,产生驾驶员感受到的驾驶感提高等效果。另外,在安装有电动致动器30的位置将横梁2加强,因此将电动致动器30更可靠地固定于横梁2。
另外,如图2(a)所示,下臂13的一端分支成两支,在它们之间夹入衬套21(参照图2(b))而将下臂13安装于衬套21。如图3、4所示,下臂13以夹入横梁2的方式配置,因此下臂13具有衬套21的防脱的功能。因此,不需要用于衬套21的防脱的其他构件,能够成为简单的结构。另外,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例如,也可以为图2(a)所示的下臂13相对于图2(b)所示的衬套21安装成绕转动轴CL转动自如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衬套21可以固定于臂安装管20、横梁2。
另外,横梁2的车架厚度Wf(参照图2(b))、臂安装管20的长度Lb(参照图2(b))及衬套21的高度Hb(参照图2(b))的相互关系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为横梁2的车架厚度Wf、臂安装管20的长度Lb及衬套21的高度Hb形成为大致相等的结构(Wf=Lb=Hb)。
或者,也可以为横梁2的车架厚度Wf与臂安装管20的长度Lb大致相等(Wf=Lb),且衬套21的高度Hb比臂安装管20的长度Lb大的结构(Hb>Lb)。
另外,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臂13的端部分支成两支。没有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不分支成两支的下臂13。在该情况下,只要是使螺栓构件13B(参照图3)从一个安装孔13a穿过而将下臂13固定于衬套21(参照图2(b))的结构即可。
另外,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臂安装孔2a形成在横梁2的下端部201向下方鼓出的臂支承部2b上。没有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为臂安装孔2a形成在未形成有臂支承部2b的横梁2上的结构。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臂13通过螺栓构件13B而紧固固定于衬套21。没有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为下臂13与衬套21通过粘接剂等粘接的结构。
另外,横梁2也没有限定于上方敞开的截面U字状。例如,也可以是敞开的上方被弯折而闭塞的截面矩形的横梁2,还可以是由实心的钢材形成的横梁2。另外,也可以是由截面H字状等不同形状的钢材形成的横梁2。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板30a通过紧固螺栓30B而紧固固定于横梁2。没有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为安装板30a通过焊接(点焊等)、钎焊等其他固定方法而固定于横梁2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将下臂安装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横梁上,所述下臂沿车宽方向延伸且绕规定的转动轴转动,从而将车轮支承构件支承为能够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移,
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具有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轴的圆柱形状的衬套和形成于所述横梁且将所述衬套保持为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安装孔,所述下臂在所述转动轴上固定于所述衬套,
所述安装孔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敞开,
所述横梁以使所述衬套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比该横梁的下端部更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鼓出的方式保持所述衬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束角变更装置,所述束角变更装置对支承于所述车轮支承构件的车轮的束角进行变更,
所述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具备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将安装有所述束角变更装置的装置安装部的附近和所述安装孔的附近连结,来对所述横梁进行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是将所述束角变更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梁的安装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梁的下端部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鼓出而形成的臂支承部上形成有所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孔中保持有圆筒状的安装管,
所述衬套以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安装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在所述安装孔中将所述安装管以抱入的方式保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臂的端部分支成两支,在这两支之间夹入了所述衬套的状态下将所述下臂固定于所述衬套。
CN201510802348.7A 2015-01-29 2015-11-19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Active CN105835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811A JP6463641B2 (ja) 2015-01-29 2015-01-29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2015-015811 2015-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5948A CN105835948A (zh) 2016-08-10
CN105835948B true CN105835948B (zh) 2018-04-06

Family

ID=5655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2348.7A Active CN105835948B (zh) 2015-01-29 2015-11-19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6724B2 (zh)
JP (1) JP6463641B2 (zh)
CN (1) CN105835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93066B1 (en) * 2013-04-30 2018-09-05 Nissan Motor Co., Ltd Suspension device for in-wheel motor driven wheel
US9409096B2 (en) * 2013-09-10 2016-08-09 Custom Works Rc Products Llc Adjustable toe suspension arm
DE102015207402A1 (de) * 2015-04-23 2016-10-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chsträger für ein Fahrzeu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9831A (ja) * 1995-07-25 1997-02-10 Daihatsu Motor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ブラ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02310884A (zh) * 2010-07-07 2012-01-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弹性隔离的十字轴接头
CN203472446U (zh) * 2012-08-16 2014-03-1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
CN104290815A (zh) * 2013-07-19 2015-01-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释放地附连到车辆的支架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184Y2 (zh) * 1975-08-28 1979-03-22
US4451054A (en) * 1982-05-11 1984-05-29 Allison William 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US5016903A (en) * 1989-05-29 1991-05-2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US5921568A (en) * 1995-10-27 1999-07-13 Chrysler Corporation Front suspension system with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shock absorber
US6170875B1 (en) * 1999-07-01 2001-01-09 Robert Allen Jones Wheel suspension attachment assembly
US6446991B1 (en) * 2000-11-29 2002-09-10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Lower control arm adjustment system
US7188850B2 (en) * 2004-03-31 2007-03-13 Dana Corporation Beam axle suspension with diagonal link
US20080067774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Textron Inc. Double wishbone front suspension
US7712753B2 (en) * 2007-06-05 2010-05-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Joint for vehicle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JP5633685B2 (ja) * 2010-10-13 2014-12-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取付構造
EP2639087B1 (en) * 2012-03-14 2014-04-23 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with transverse leaf spring
US9550401B2 (en) * 2015-04-13 2017-01-24 Reyco Granning, Llc IFS including strut pivotally secured to chassis through torque tube assembly
US9475354B1 (en) * 2015-04-13 2016-10-25 Reyco Granning, Llc IFS including strut pivotally secured to chassis with clevis r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9831A (ja) * 1995-07-25 1997-02-10 Daihatsu Motor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ブラ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02310884A (zh) * 2010-07-07 2012-01-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弹性隔离的十字轴接头
CN203472446U (zh) * 2012-08-16 2014-03-1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
CN104290815A (zh) * 2013-07-19 2015-01-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可释放地附连到车辆的支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1158A (ja) 2016-08-08
CN105835948A (zh) 2016-08-10
JP6463641B2 (ja) 2019-02-06
US20160221405A1 (en) 2016-08-04
US9616724B2 (en) 201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5948B (zh) 车辆用副车架结构
KR101747336B1 (ko)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현가암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제조방법
EP1625955B1 (en) A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assembly
EP3065958B1 (de) Radaufhäng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12005001204T5 (de) Radstützvorrichtung
US10625808B2 (en) Vehicle
JP6743566B2 (ja) ステアバイワイヤ式操舵装置
CN106103146B (zh) 撑杆式悬架装置
RU2623366C2 (ru) Большегрузный прицеп с независимой подвеской колёс мак-ферсона
US20200369107A1 (en) Arm support structure
JP6339820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JP2020050212A (ja)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5057434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561608B2 (ja) 車両のトルクロッド取付構造
CN107187492A (zh) 转向齿轮箱支承结构
KR101508365B1 (ko) 차량용 유니버설 너클
KR101786299B1 (ko) 진동저감이 가능한 차량의 프런트 액슬
RU2577930C1 (ru)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6348815B2 (ja) 弾性支持体及びサブフレーム取付構造
JP6286910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WO2016181795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用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JP7107149B2 (ja) フロントロアアーム
JP6363850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と転舵機構との連結構造
KR101339208B1 (ko) 스티어링 컬럼 마운팅 구조
DE102019113942A1 (de) Achsschenkel eines Nutzfahrzeuges, Achsanordnung und Fahrzeugachse eines Nutzfahrzeu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