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9567B - 止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止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9567B
CN105799567B CN201610028550.3A CN201610028550A CN105799567B CN 105799567 B CN105799567 B CN 105799567B CN 201610028550 A CN201610028550 A CN 201610028550A CN 105799567 B CN105799567 B CN 105799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al spring
cable
mentioned
drum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85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9567A (zh
Inventor
柴田笃志
小林德三
清水现
谷口靖
花谷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Bizen Hatsuj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Bizen Hatsuj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Bizen Hatsuj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9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9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9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9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 B60N2/938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and provided with brak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转机构,能够使阻止两构件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阻止固定板(11)与可动臂(14)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20)具有:基体(22),安装于固定板(11);鼓(21),安装于可动臂(14);连结构造,将基体(22)与鼓(21)连结成相互能够轴旋转的状态且由板(23)、间隔件(24)及轴销(29)构成;两根扭簧(25A、25B),一端固定于基体(22),通过外周面被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的摩擦力来阻止鼓(21)的旋转。两根扭簧(25A、25B)相互反向地卷绕,分别在自由状态下以固定于基体(22)的一端为支点向扩径的方向复原而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止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转机构。详细而言,涉及阻止两构件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机动车用的座椅中,已知有具备进行在座椅座垫的前部设置的脚踏的止转的止转机构的结构(专利文献1)。上述止转机构是也作为脚踏的展开收纳时的旋转轴而发挥功能的结构,成为在座椅座垫的前部固定的固定侧鼓处嵌入与脚踏一起旋转的可动侧鼓而组装成相互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的结构。并且,上述止转机构在上述固定侧鼓与可动侧鼓之间介有进行基于滑动摩擦的止转的扭簧。
上述扭簧以一端固定于固定侧鼓而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状态的方式设置。上述扭簧以上述自由端扭入而缩径的状态收纳在可动侧鼓的内部。上述扭簧在其扭入被松解的自由状态时,通过与其复原相伴的扩径,较强地压靠于可动侧鼓的内周面整体,保持为阻止了可动侧鼓的旋转的状态。并且,上述扭簧通过将上述自由端扭入的操作,解除可动侧鼓的止转状态,切换成使可动侧鼓旋转的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4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扭簧发挥的止转力在扭簧的扭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负载作用于可动侧鼓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较强的止转力,但是在负载沿扭簧的扭入方向作用的情况下存在止转力减弱的问题。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而创立,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成为能够使阻止两构件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止转机构采用如下的方案。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止转机构,阻止两构件的相对旋转,具有:基体,安装于两构件中的一方;鼓,安装于两构件中的另一方;连结构造,将基体与鼓连结成相互能够轴旋转的状态;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于基体,通过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外周面被压靠于鼓的内周面的摩擦力来阻止鼓的旋转。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相互反向地卷绕,分别通过以固定于基体的一端为支点而复原为自由状态的扩径变形,而压靠于鼓的内周面。
根据该第一发明,阻止鼓相对于基体的旋转的两根扭簧成为相互反向卷绕的结构,由此,无论负载沿哪个旋转方向作用于鼓,都始终成为一方的扭簧受到扭入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负载而能够发挥较强的止转力的状态。因此,能够使止转机构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
第二发明以上述的第一发明为基础,设为如下的结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的成为它们的自由端侧的各另一端由向使它们缩径的方向扭入的单独的解除构件来操作。各解除构件分别连结于具备从外线缆放出内线缆的双层的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的外线缆的一端和内线缆的一端。上述操作线缆以在另一端侧改变内线缆的放出量的方式被操作,从而各解除构件被一齐向扭入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的另一端的方向操作。
根据该第二发明,通过使用两根扭簧相互反向卷绕而能够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且具备双层的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能够一并简单地进行各扭簧的解除操作。
第三发明以上述的第一发明为基础,设为如下的结构。还具备:第一解除构件,与第一扭簧的成为自由端侧的另一端连接;及第二解除构件,与第二扭簧的成为自由端侧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解除构件及第二解除构件分别连结于具备从外线缆放出内线缆的双层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中的外线缆的一端和所述内线缆的一端,在内线缆的放出量变化时,向扭入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的各另一端的方向进行操作,通过使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缩径,而使鼓成为相对于基体能够旋转的状态。
根据该第三发明,通过使用两根扭簧相互反向卷绕而能够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且具备双层的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能够一并简单地进行各扭簧的解除操作。
第四发明以上述的第一发明为基础,设为如下的结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的成为固定端侧的各一端与结合于基体的一个结合构件结合。
根据该第四发明,将两根扭簧的一端固定的构造合理化,且能够使结构整体简化且紧凑。
第五发明以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为基础,设为如下的结构。止转机构构成作为进行座席的旋转部的止转的机构。
根据该第五发明,能够适当地进行在止转状态下以承受双方向的旋转负载的形态使用的座席的旋转部的止转。
第六发明以上述的第四发明为基础,设为如下的结构。止转机构构成作为进行脚踏的止转的机构,所述脚踏在座椅座垫的前部设置成能进行基于旋转的展开收纳的状态。
根据该第六发明,能够适当地进行在止转状态下作为放脚处而承受压下方向的负载或始终承受展开方向的作用力从而承受双方向的旋转负载的脚踏的止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止转机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脚踏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解除了脚踏的止转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脚踏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止转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止转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的从相反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止转机构的一部分组装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止转机构的内部可视化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止转机构的止转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解除了止转机构的止转的状态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 座椅
2 座椅靠背
3 座椅座垫
3A 解除柄
4 头枕
5 脚踏
10 展开机构
11 固定板(两构件中的一方)
12 支承板
13 主连杆
14 可动臂(两构件中的另一方)
14A 嵌合爪
15 第一副连杆
16 第二副连杆
16A 卡挂线
16B 缓冲橡胶
17 第一杆
18 第二杆
18A 卡挂线
19 拉伸弹簧
P1~P7 连结轴
20 止转机构
21 鼓
21A 内侧凸缘部
21B 外侧凸缘部
21C 爪部
22 基体
22A 筒部
22B 嵌合片
22C 通孔
23 板(结合构件)
23A 压入槽
23B 嵌合槽
23C 小孔
23D 贯通孔
24 间隔件
24A、24B 卡止面
24C 突起
24D 压入槽
24E 凹部
24F 贯通孔
25A、25B 扭簧
26 垫片
27A、27B 解除构件
27A1、27B1 解除片
27A2、27B2 卡挂部
27A3、27B3 贯通孔
28 复位弹簧
29 轴销
30 阻尼器
CA 操作线缆
CA1 外线缆
CA2 内线缆
B 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图11,说明实施例1的止转机构20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止转机构20构成作为用于进行脚踏5的止转的机构,该脚踏5成为设置于机动车的座椅1(座席)的搁脚处。上述座椅1具备:成为就座者的背靠的座椅靠背2;成为就座部的座椅座垫3;成为头靠的头枕4;成为搁脚处的脚踏5。
上述座椅靠背2以其下端部与座椅座垫3的后端部连结的方式设置。座椅座垫3以将未图示的左右一对滑轨介于之间而能够前后滑动的状态连结设置在车辆的地板上。头枕4装配而设置在座椅靠背2的上部。脚踏5以能够展开收纳的状态连结而设置在座椅座垫3的前部。
详细而言,上述的脚踏5设为能够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展开收纳的结构,该收纳状态是如图2所示以沿着座椅座垫3的前侧部的方式折叠起的状态,该展开状态是如图4所示从座椅座垫3的前侧部上升至能够作为搁脚处使用的前低后高的倾斜的角度位置的状态。上述的脚踏5的展开收纳的动作伴随着介于脚踏5与座椅座垫3的前部之间的展开机构10的连杆运动而进行。
上述的展开机构10通过基于手动操作的1自由度的连杆运动而使脚踏5在上述展开位置(参照图4)与收纳位置(参照图2)之间移动。上述展开机构10设为始终通过后述的拉伸弹簧19的弹簧力而以向展开方向进行连杆运动的方式被施加作用力的结构。然而,上述展开机构10始终通过朝向图4的纸面时的左侧的连杆连结部上设置的止转机构20保持为阻止其连杆运动的状态。
通过基于上述止转机构20的止转,展开机构10即使受到就座者的脚搁放在脚踏5上产生的负载也不会被向下按压,能稳定地保持在固定位置。而且,通过基于上述止转机构20的止转,即使由于拉伸弹簧19的作用力或意料外的来自外部的载荷而展开方向的负载作用于上述的脚踏5,上述展开机构10也不会被这些力向展开方向顶起,而稳定地保持在固定位置。这样,展开机构10通过上述的止转机构20,被作用有即使向正反两方向作用负载也不会被推动的较强的止转力来进行止转。
如图3所示,上述的展开机构10通过在朝向座椅座垫3的纸面时的右侧的侧部设置的解除柄3A被拉起的操作,解除基于上述的展开机构10的止转状态,切换成能够向展开收纳的各方向进行连杆运动的状态。通过上述解除操作,在放脚处等的来自上方侧的负载未作用于脚踏5的状态下,展开机构10通过上述的拉伸弹簧19的作用力而向展开方向运动。此时,展开机构10通过在朝向图4的纸面时的右侧的连杆连结部上设置的粘性的阻尼器30,被抑制以免展开速度变得过高并同时展开。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的展开机构10及止转机构20的具体的结构。首先,说明展开机构10的结构。如图4所示,展开机构10由固定板11、支承板12、主连杆13、可动臂14、第一副连杆15、第二副连杆16、第一杆17、第二杆18、拉伸弹簧19构成。上述的展开机构10设为机构整体组成由左右一对构成的左右对称的形状的结构。
上述的固定板11由L字板形成。上述固定板11设置成如下的形状:其L字的顶板部与座椅座垫3的未图示的框架的前上侧的端部结合,从此处折弯的L字的折板部向前下侧延伸。支承板12由组成井字形的板构件形成。上述支承板12成为与脚踏5的背里部结合而从背里侧支承脚踏5的结构。
与第一副连杆15或第二副连杆16相比,主连杆13由长条的笔直的板材形成。上述主连杆13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述的固定板11的折板部的上端部,通过朝向轴向的连结轴P1连结成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与上述的主连杆13相比,可动臂14由短条的大致笔直的板材形成。上述可动臂14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述的固定板11的折板部的下端部,经由朝向轴向的作为连结轴P2发挥功能的前述的止转机构20(朝向图示时的左侧的连结构造)或阻尼器30(朝向图示时的右侧的连结构造)连结成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上述可动臂14成为在其左右一对设置的中间部之间一体地架设有第一杆17而被加强的结构。
与上述的主连杆13相比,第一副连杆15由短条的笔直的板材形成。上述第一副连杆15的下端部相对于上述的主连杆13的下端部,通过朝向轴向的连结轴P3连结成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而且,上述第一副连杆15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述的支承板12的横侧部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通过朝向轴向的连结轴P4连结成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上述的第一副连杆15成为在其左右一对中间部之间一体地架设第二杆18而被加强的结构。用于卡挂后述的拉伸弹簧19的下端部的呈U字状的形状的卡挂线18A成为将两端部结合的状态而设置在上述第二杆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与上述的第一副连杆15相比,第二副连杆16由长条的笔直的板材形成。上述第二副连杆16的下端部相对于上述的可动臂14的下端部,通过朝向轴向的连结轴P5连结成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而且,第二副连杆16的上端部相对于上述的支承板12的横侧部的上端部,通过朝向轴向的连结轴P6连结成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而且,第二副连杆16的与该主连杆13交叉的连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部通过朝向轴向的连结轴P7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旋转地连结于主连杆13的连杆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在上述第二副连杆16的左右一对中央部之间一体地架设有用于卡挂后述的拉伸弹簧19的上端部的呈U字状的形状的卡挂线16A。而且,在上述第二副连杆16的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前面部安装有缓冲橡胶16B,该缓冲橡胶16B在展开机构10为收纳状态时柔软地紧贴于支承板12的背里面而承接支承板12。
拉伸弹簧19卡挂而设于上述的卡挂线16A、18A之间。上述拉伸弹簧19向两卡挂线16A、18A之间施加相互拉近的方向的弹簧作用力,由此对展开机构10始终作用使其展开的方向的作用力。如上所述构成的展开机构10通过上述的各连杆的协作的1自由度的连杆运动,以如导电弓那样屈伸的方式进行连杆运动,从而使脚踏5在图2所示的收纳状态与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之间移动。
接下来,说明止转机构20的结构。在图4中如上所述,止转机构20成为具备作为接头装置(旋转轴装置)的功能的结构,该接头装置将展开机构10的朝向图示时的左侧的可动臂14相对于固定板11连结成能够旋转且也能够止转的状态(参照图5)。具体而言,如图6~图7所示,上述止转机构20由鼓21、基体22、板23、间隔件24、扭簧25A、25B、垫片26、解除构件27A、27B、复位弹簧28、轴销29构成。在此,上述固定板11相当于本发明的“两构件中的一方”,上述可动臂14相当于本发明的“两构件中的另一方”,板23相当于本发明的“结合构件”。
上述的鼓21由金属制的圆筒型构件形成。如图5及图9所示,上述鼓21成为在其圆筒内将上述的基体22、板23、间隔件24及扭簧25A、25B安设成从轴向的一端侧(纸面左端侧)收纳入的状态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用于阻止收纳在上述圆筒内的扭簧25B的向外部的伸出的内侧凸缘部21A成为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呈凸缘状地伸出的形状而形成在上述鼓21的轴向的另一端(纸面右端)。而且,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呈凸缘状地伸出的形状的外侧凸缘部21B形成在上述鼓21的轴向的一端(纸面左端)。
在上述的外侧凸缘部21B安设于上述的可动臂14的沿着对应的安装部位的周缘形成的多个嵌合爪14A之间的区域的状态下,上述各嵌合爪14A在从外侧凸缘部21B的各个部位切起的爪部21C处以与可动臂14之间沿轴向夹入该爪部21C的方式被敛缝,由此上述鼓21成为相对于可动臂14牢固地一体结合的状态。
基体22由金属制的圆筒容器型构件形成。上述基体22在带有其底板的轴向的一端(纸面左端)的中心部设为具有朝向轴向的一端侧(纸面左端侧)呈圆筒状地伸出的筒部22A的形状。而且,上述基体22在没有其底板的轴向的另一端(纸面右端)设为具有从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以沿轴向形成断片的圆筒形状的方式伸出的嵌合片22B的形状。前者的筒部22A通过在贯通于前述的可动臂14和固定板11而形成的圆孔内沿着轴向贯通并插入的状态下,将插入于固定板11的嵌合部分进行焊接,由此前者的筒部22A成为与固定板11一体结合的状态。通过该连结,形成为可动臂14相对于固定板11连结成能够以上述的筒部22A为轴进行旋转的方式的状态。
后者的嵌合片22B分别沿轴向压入到在后述的板23的外周部凹陷形成的压入槽23A和在间隔件24的外周部凹陷形成的压入槽24D内,成为将板23和间隔件24一体地嵌入到基体22的圆筒内的状态。而且,在上述基体22的底板的外周缘,形成供后述的一方侧的解除构件27B的解除片27B1沿轴向贯通而插入的通孔22C。
如图6~图7所示,板23由具有与上述的圆筒形状的基体22大致相同的外径的金属制的圆板状构件形成。上述板23在其外周部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以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的基体22的嵌合片22B沿轴向压入的压入槽23A。上述板23向上述压入槽23A压入基体22的嵌合片22B而嵌入到基体22的圆筒内,由此形成与圆筒形状的基体22大致齐面状的外周面而组装成与基体22一体的状态(参照图9)。
在上述板23,进而在其圆周方向的相对的两个部位的位置形成有以呈曲轴状地弯折的方式较细地贯通的嵌合槽23B。后述的两根扭簧25A、25B的呈曲轴状弯曲的各一端分别沿轴向压入而组装于上述嵌合槽23B(参照图8)。而且,在上述板23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小孔23C,该小孔23C能够供在后述的间隔件24的轴向的一端侧(图7的纸面左端侧)的面部上突出形成的圆销状的突起24C(参照图7)沿轴向插入并嵌合。而且,在上述板23的中心部形成有呈圆孔状地贯通的贯通孔23D。在上述贯通孔23D内插入后述的轴销29的前端部而紧固成一体。
如图6~图7所示,间隔件24由注射成形的树脂构件形成。上述间隔件24在其外周部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与上述的板23的压入槽23A同样地能够将基体22的嵌合片22B沿轴向压入的压入槽24D。上述间隔件24通过向上述压入槽24D压入基体22的嵌合片22B而嵌入到基体22的圆筒内,由此,在该基体22的嵌合片22B的圆周方向的配置间区域露出的各部分成为以形成比圆筒形状的基体22大一圈的断片的圆筒形状的方式伸出的状态,从而与基体22组装成一体。由此,上述间隔件24通过其滑动摩擦阻力少的外周面以顺畅滑动的方式承接以卷绕于基体22的外周部的状态组装的后述的扭簧25A、25B的内周面。
如图7所示,上述间隔件24在其轴向的一端侧(纸面左端侧)的面部上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呈圆销状地突出的突起24C。上述间隔件24通过上述突起24C嵌入到上述的板23的小孔23C内而与板23沿旋转方向组装成一体的状态。如图6所示,上述间隔件24被组装成在其轴向的另一端侧(纸面右端侧)的面部上凹陷形成的凹部24E或上述的压入槽24D内分别沿轴向插入有后述的解除构件27A、27B的各解除片27A1、27B1的状态。在上述凹部24E和压入槽24D的圆周方向的端部面(图示下侧的端部面)形成有卡止面24A、24B,在各解除构件27A、27B被向解除操作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该卡止面24A、24B能够使各解除片27A1、27B1沿旋转方向抵接并卡止。而且,在上述间隔件24的中心部形成有呈圆孔状地贯通的贯通孔24F。在上述贯通孔24F内以贯通的状态插入后述的轴销29的轴部。
如图6~图7所示,扭簧25A、25B分别卷绕成具有比上述的圆筒形状的鼓21的内径大一圈的外径的线圈形状。上述扭簧25A、25B设为相互反向地卷绕的结构,并以使上述的板23位于相互之间的方式沿轴向排列配置。上述扭簧25A、25B设为相互的沿轴向相对的一侧的一端分别折弯成曲轴状的形状,沿轴向压入到上述的板23上形成的对应的各嵌合槽23B内而与板23结合为一体。
上述扭簧25A、25B通过上述的板23的向基体22的组装,从固定于该板23的一端卷出的部分从基体22的嵌合片22B的配置之间的间隙向外部伸出,呈线圈状地卷绕的部分组装成卷绕于基体22的外周部的状态。并且,上述扭簧25A、25B分别在相互的朝向轴向的相反侧的另一端分别扭入而形状整体缩径的状态下,组装成收纳在鼓21的内部的状态。通过上述组装,扭簧25A、25B始终通过它们的复原为自由状态的扩径变形,保持为将它们的外周面较强地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整体的状态(参照图10)。
因此,通过上述扭簧25A、25B的压靠力,成为鼓21相对于基体22的正反两方向的旋转被阻止的状态,成为上述的可动臂14相对于固定板11的旋转被阻止的状态。上述的止转力通过相互反向卷绕的两根扭簧25A、25B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所发挥的滑动摩擦阻力而得以发挥。因此,例如在上述的止转状态下,图4中的前述的拉伸弹簧19的作用力产生的展开方向的旋转力、脚搁放于脚踏5产生的下压方向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的发挥止转力的各扭簧25A、25B,由此减弱压靠力的扭入方向的负载作用于其中一个(扭簧25A或扭簧25B)(参照图9)。
然而,如图9所示,上述两根扭簧25A、25B成为相互反向卷绕的结构,因此无论向鼓21沿正反哪一旋转方向输入负载,都始终是任一方接受扭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负载,即引起扩径变形的方向的负载,从而以增强止转力的形态承接负载。因此,作用于另一方的扭入方向的负载得以减轻,从而通过这两根扭簧25A、25B能够使强止转力作用于基体22与鼓21之间。
上述两根扭簧25A、25B如图6~图7所示,固定于上述板23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分别为自由端,形成为向半径方向的内侧折弯的形状,在向上述的圆筒形状的基体22的轴向的一端侧(纸面左端侧)和另一端侧(纸面右端侧)分别脱离的位置处,成为设置成与基体22的圆筒部分相比向半径方向的内侧伸出的形状的状态(参照图10)。并且,在上述扭簧25A、25B的折弯的各自由端,向上述的间隔件24的凹部24E或压入槽24D内插入而设置的各解除构件27A、27B的解除片27A1、27B1分别安置成沿旋转方向相邻的状态,通过将各解除构件27A、27B向解除操作方向进行旋转操作,由此解除片27A1、27B1分别被向扭入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参照图11)。通过上述的旋转操作,扭簧25A、25B的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的力减弱,扭簧25A、25B对鼓21的止转状态被解除。
如图9所示,垫片26沿轴向介于在基体22的外周部的轴向的一端侧(纸面左端侧)卷绕的扭簧25A与可动臂14之间。由此,上述垫片26进行保护,以免在可动臂14向展开收纳的各方向旋转时与相对移动相伴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于扭簧25A,从而不会发生减弱止转力的负载作用于扭簧25A,或者可动臂14的旋转由于与扭簧25A的摩擦而受到阻碍的情况。
如图6~图7所示,解除构件27A、27B分别由金属制的大致L字板状的构件形成。在从鼓21的轴向的另一端侧(纸面右侧)贯通于它们的L字的底板部而空的圆孔状的贯通孔27A3、27B3内,从轴向的另一端侧(纸面右侧)贯通并插入轴销29,将该轴销29进一步也插入到上述的间隔件24的贯通孔24F和板23的贯通孔23D,其前端的端部紧固于板23,由此各解除构件27A、27B相对于基体22组装成沿轴向重叠的状态,从而能够以轴销29为中心旋转。通过上述组装,在轴销29的头部与将轴销29的前端部一体地紧固的板23之间,间隔件24和两解除构件27A、27B沿轴向夹入而组装成防脱的状态。
各解除构件27A、27B分别具有从上述L字的底板部向轴向的一方侧(纸面左方侧)垂直地折弯的解除片27A1、27B1。上述中的一方侧的解除片27B1从轴向的另一方侧(纸面右侧)穿过上述的鼓21的圆筒内,穿过在间隔件24的外周部形成的压入槽24D和在基体22的底板部形成的通孔22C,在处于其前端的前述的轴向的一方侧(纸面左侧)配置的扭簧25A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上组装成沿扭入方向(旋转方向)相邻的状态(参照图10)。而且,另一方侧的解除片27A1从轴方向的另一方侧(纸面右侧)穿过上述的鼓21的圆筒内,插入到在间隔件24的外周部形成的凹部24E内,在向该凹部24E内伸出的前述的轴向的另一方侧(纸面右侧)配置的扭簧25B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上组装成沿扭入方向(旋转方向)相邻的状态(参照图10)。
上述各解除构件27A、27B分别通过架设在相互之间的复位弹簧28的作用力,始终向从上述的扭簧25A、25B的各自由端分离的方向旋转,保持为与前述的间隔件24上形成的各卡止面24A、24B抵接的状态(参照图10)。跨上述的外周部上形成的各卡挂部27A2、27B2地架设的操作线缆CA通过图3中的前述的解除柄3A的操作而被进行牵引操作,由此上述各解除构件27A、27B被一齐向扭入扭簧25A、25B的各自由端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参照图11)。
具体而言,上述操作线缆CA成为如下的结构。即,操作线缆CA成为在具有挠性的管状的外线缆CA1的内部穿过有线状的内线缆CA2的双层的线缆构造。上述操作线缆CA中,上述外线缆CA1的一端卡挂于解除构件27A的卡挂部27A2而被固定,从该外线缆CA1的一端放出的内线缆CA2的一端卡挂于解除构件27B的卡挂部27B2而被固定。而且,上述操作线缆CA如图3所示,其外线缆CA1的另一端卡挂于对解除柄3A进行支承的托架B而被固定,从该外线缆CA1的另一端引出的内线缆CA2的另一端卡挂于解除柄3A而被固定。
上述操作线缆CA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利用解除柄3A的操作在另一端侧进行将内线缆CA2从外线缆CA1引出的操作,由此在与上述的各解除构件27A、27B连结的一端侧进行将内线缆CA2向外线缆CA1内相对地引入的操作。此时,内线缆CA2通过上述另一端侧的牵引操作,缩短该外线缆CA1的从固定于托架B的另一端侧到一端侧的周长而改变弯曲的形状,但是外线缆CA1的从固定于该托架B的另一端侧到一端侧的周长不变化。因此,通过与上述内线缆CA2的周长变化相伴的弯曲形状的变化,外线缆CA1不使周长变化而使弯曲形状变化,通过该相对的动作,内线缆CA2被引入到外线缆CA1的内部,同时外线缆CA1以将一端侧朝向内线缆CA2的一端侧压出的方式被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考虑到外线缆CA1的一端固定的解除构件27A不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进行解除柄3A的操作,外线缆CA1的两端也不动,因此内线缆CA2在一端侧将牵引操作增大了通过解除柄3A在另一端侧进行牵引操作的移动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止转机构20成为如下的结构。阻止展开机构10的固定板11(两构件的一方)与可动臂14(两构件的另一方)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20具有:安装于固定板11的基体22;安装于可动臂14的鼓21;将基体22与鼓21连结成相互能够进行轴旋转的状态的连结构造(由板23、间隔件24及轴销29构成的连结构造);一端固定于基体22,通过外周面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的摩擦力来阻止鼓21的旋转的两根扭簧25A、25B。两根扭簧25A、25B相互反向卷绕,分别在自由状态下以固定于基体22的一端为支点向扩径的方向复原而压靠于鼓21的内周面。
这样,阻止鼓21相对于基体22的旋转的两根扭簧25A、25B成为相互反向卷绕的结构,由此,无论负载沿哪个旋转方向作用于鼓21,扭簧25A、25B中的一方都始终受到扭入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负载而成为能够发挥较强的止转力的状态。因此,能够成为使止转机构20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的结构。
而且,两根扭簧25A、25B的成为它们的自由端侧的各另一端连结于向使它们缩径的方向扭入的个别的解除构件27A、27B。各解除构件27A、27B分别连结于具备从外线缆CA1放出内线缆CA2的双层的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CA的外线缆CA1的一端和内线缆CA2的一端。上述操作线缆CA以在另一端侧改变内线缆CA2的放出量的方式被操作,由此各解除构件27A、27B被一齐向扭入各扭簧25A、25B的另一端的方向操作。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两根扭簧25A、25B相互反向卷绕而能够在双方向发挥较强的止转力,并且通过使用具备双层的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CA能够一并简单地进行各扭簧25A、25B的解除操作。
另外,两根扭簧25A、25B的成为固定端侧的各一端与结合于基体22的1个板23(结合构件)结合。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将两根扭簧25A、25B的一端固定的构造合理化,能够使结构整体简化且紧凑。
另外,止转机构20构成作为进行在座椅座垫3的前部设置成基于旋转的展开收纳的状态的脚踏5的止转的机构。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进行在止转状态下作为放脚处承受下压方向的负载或承受常时展开方向的作用力而承受双方向的旋转负载的脚踏5的止转。
以上,使用1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还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本发明的“止转机构”只要作为用于阻止两构件的相对旋转的机构发挥功能即可,可以不必是上述实施例所示那样的作为将两构件连结成能够相对旋转的接头装置(旋转轴装置)发挥功能的结构。而且,上述“止转机构”可以是基体安装于旋转的可动侧且鼓安装于不旋转的固定侧的结构。而且,“止转机构”也可以是基体和鼓都分别安装于旋转的构件的结构。
另外,“止转机构”作为座席的旋转部,可以应用于使座椅靠背的背靠角度变化的靠背倾斜器、通过连杆的旋转运动使座椅的就座位置升降的座椅升降器等的旋转部。而且,在将“止转机构”应用于座席的旋转部的情况下,座席除了家具的座席之外,也可以应用于交通工具的座席,即机动车或铁道等车辆或飞机、船舶等各种交通工具用的座席。
另外,将两根扭簧分别向缩径的方向扭入的解除构件未必非要一齐进行解除操作,也可以分别依次进行解除。而且,将两根扭簧的各一端固定的结合构件可以在各扭簧上分别设置。

Claims (6)

1.一种止转机构,阻止两构件的相对旋转,具有:
基体,安装于所述两构件中的一方;
鼓,安装于所述两构件中的另一方;
连结构造,将所述基体与所述鼓连结成相互能够轴旋转的状态;及
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体,通过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外周面被压靠于所述鼓的内周面的摩擦力来阻止所述鼓的旋转,
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相互反向地卷绕,分别通过以固定于所述基体的一端为支点而复原为自由状态的扩径变形,而压靠于所述鼓的内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转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成为它们的自由端侧的各另一端由向使它们缩径的方向扭入的单独的解除构件来操作,
该各解除构件分别连结于具备从外线缆放出内线缆的双层的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的所述外线缆的一端和所述内线缆的一端,所述操作线缆以在另一端侧改变所述内线缆的放出量的方式被操作,从而所述各解除构件被一齐向扭入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的方向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转机构,其中,
所述止转机构还具备:
第一解除构件,与所述第一扭簧的成为自由端侧的另一端连接;及
第二解除构件,与所述第二扭簧的成为自由端侧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解除构件及所述第二解除构件分别连结于具备从外线缆放出内线缆的双层线缆构造的操作线缆中的所述外线缆的一端和所述内线缆的一端,在所述内线缆的放出量变化时,向扭入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所述各另一端的方向进行操作,通过使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缩径,而使所述鼓成为相对于所述基体能够旋转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转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扭簧及所述第二扭簧的成为固定端侧的各一端与结合于所述基体的一个结合构件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转机构,其中,
该止转机构构成作为进行座席的旋转部的止转的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转机构,其中,
该止转机构构成作为进行脚踏的止转的机构,所述脚踏在座椅座垫的前部设置成能进行基于旋转的展开收纳的状态。
CN201610028550.3A 2015-01-16 2016-01-15 止转机构 Active CN105799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6477A JP6377538B2 (ja) 2015-01-16 2015-01-16 回転止め機構
JP2015-006477 2015-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9567A CN105799567A (zh) 2016-07-27
CN105799567B true CN105799567B (zh) 2018-05-15

Family

ID=5642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8550.3A Active CN105799567B (zh) 2015-01-16 2016-01-15 止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77538B2 (zh)
CN (1) CN1057995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087A (zh) * 2017-05-02 2017-09-08 宁波联拓思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滑板车
KR102332907B1 (ko) * 2017-06-16 2021-12-01 주식회사 다스 자동차의 시트백 숄더 조절장치
JP6618582B1 (ja) 2018-08-06 2019-12-11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ばねロック機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2975A (zh) * 2006-03-06 2007-09-12 康贝株式会社 带锁止机构、头支承体安装结构、座椅主体的安装结构以及购物车
CN102317114A (zh) * 2009-02-13 2012-01-11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货物网装置
JP2013231487A (ja) * 2012-05-01 2013-11-14 Hikari:Kk 角度調節器
CN103747706A (zh) * 2011-07-15 2014-04-23 株式会社伊藤喜 摇椅及其所使用的弹簧单元
CN103917405A (zh) * 2011-11-07 2014-07-0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1614Y2 (zh) * 1972-07-29 1977-07-19
JPH05223135A (ja) * 1992-02-14 1993-08-31 Matsunaga Seisakusho:Kk 軽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
JPH05330410A (ja) * 1992-06-03 1993-12-14 Matsunaga Seisakusho:Kk 軽車両における車輪のホイール
JPH066734U (ja) * 1992-06-30 1994-01-28 ハラ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動軸の回動規制装置
JP4055759B2 (ja) * 2004-09-08 2008-03-05 潔 江藤 回動シャフトの回動規制装置
JP5204681B2 (ja) * 2009-01-28 2013-06-05 Nke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JP5048883B1 (ja) * 2012-04-19 2012-10-17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2975A (zh) * 2006-03-06 2007-09-12 康贝株式会社 带锁止机构、头支承体安装结构、座椅主体的安装结构以及购物车
CN102317114A (zh) * 2009-02-13 2012-01-11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货物网装置
CN103747706A (zh) * 2011-07-15 2014-04-23 株式会社伊藤喜 摇椅及其所使用的弹簧单元
CN103917405A (zh) * 2011-11-07 2014-07-0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JP2013231487A (ja) * 2012-05-01 2013-11-14 Hikari:Kk 角度調節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33138A (ja) 2016-07-25
JP6377538B2 (ja) 2018-08-22
CN105799567A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9567B (zh) 止转机构
JP5207791B2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US7252320B2 (en) Foldable and storable seat for vehicle
JP679490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5346412B (zh) 用于车辆的折叠座椅的设备
KR10120997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장치
KR100794038B1 (ko) 차량의 폴딩 시트 고정 장치
JP5345792B2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JP631598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6761403B2 (en) Head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802702B (zh) 座椅
JP4766116B2 (ja) ケーブル連結構造
CN100503310C (zh) 自动翻转和滑移的车座组件
JP2009090807A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CN105142974B (zh) 车用座椅
JP573481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49304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863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884299B (zh) 车用座椅
KR100993522B1 (ko) 차량의 더블 폴딩 시트
JP508249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193646B2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JP201712477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7794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170061930A (ko) 자동차 시트의 더블 폴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