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8838B -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8838B
CN105768838B CN201410811501.8A CN201410811501A CN105768838B CN 105768838 B CN105768838 B CN 105768838B CN 201410811501 A CN201410811501 A CN 201410811501A CN 105768838 B CN105768838 B CN 105768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mp
rice
air
pot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15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8838A (zh
Inventor
詹兴
林毅
龚圆杰
黄韦铭
罗志晓
梁志佳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115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8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8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8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8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8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该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内锅、泵送装置和控制器,泵送装置包括气泵、与气泵的进气口相连的吸气管和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的排气管,气泵安装在煲盖或煲体上,排气管通过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吸气管通过盖板上的第二通孔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在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吸水阶段和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工作。本发明提供的电饭煲,控制器控制气泵工作,气泵向内锅中吹气,气流可搅动米粒与水进行翻滚运动,在吸水阶段促进米与水充分接触,提升米粒的吸水效果,在过渡阶段使内锅的热量均匀传递给整锅的米,在沸腾阶段,有利于整锅米饭均匀糊化。

Description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饭煲和该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电饭煲煮饭过程中,随着浸泡时间的推移以及水温的上升,米粒的表面开始糊化变粘,导致米粒与米粒之间会粘合在一起,出现结块现象。由于米粒的热传导性能远低于水的热传导性能,因此米粒结块的产生会阻碍电饭煲内锅接收的热量均匀地向整锅米饭传递,影响电饭煲煮饭的效率,同时被结块的米团包裹在中间的米粒也会因为无法吸水导致米粒无法完全糊化,影响米饭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可在煮饭过程中向内锅内吹气,气流搅动内锅中的米与水进行运动,防止米粒粘在一起结块,使煮出的米饭更加松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打开或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所述煲盖上设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锅,放置到所述煲体内;泵送装置,包括气泵、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相连的吸气管和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相连的排气管,所述气泵安装在所述煲盖或煲体上,且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内锅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锅的内腔相连通;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和控制器,与所述气泵相连,并在所述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所述吸水阶段和所述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所述气泵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使所述气泵的工作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相适配。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包括有煲体、煲盖、内锅、泵送装置和控制器,泵送装置包括气泵、与气泵的进气口相连的吸气管和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的排气管,且气泵安装在煲盖上,排气管通过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吸气管通过盖板上的第二通孔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这样,吸气管和排气管均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控制器可以控制气泵在电饭煲煮饭过程中的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即位于吸水阶段和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和/或沸腾阶段工作,内锅内的气体在气泵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内循环,即在内锅与气泵之间循环,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米水处于吸水阶段,气泵在吸水阶段工作向内锅中吹气,气流可搅动米粒与水进行翻滚运动,使每一粒米与水充分接触,提升米粒吸水的效果;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米水处于快速加热阶段,气泵在快速加热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防止米粒结块,以便内锅的热量均匀传递给整锅的米;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米水处于沸腾阶段,气泵在沸腾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对流翻滚运动,使得整锅米饭都处于均匀的温度场中,实现整锅米饭均匀糊化。
吸气端口和排气端口均朝向内锅的内腔,由于吸气端口只是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与外界无连通,这样就克服了吸气端口与外界相连、引进外界空气造成的内锅内的温度下降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和/或,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和/或,吸气管的吸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此角度下气流对米粒与水能够产生较强的水平推力作用,使得米粒与水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绕内锅的侧壁运动,有利于米粒充分地吸水、糊化及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线,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设置;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线,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偏离内锅的中心设置,和/或,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偏离内锅的中心设置,这样,当气泵向内锅中吹气时,气流可带动米粒与水以锅心为中心旋转,使得米粒向锅心聚集,同时锅心受到内锅底部加热的影响,吸收大量的热量,在内锅的锅心与周边产生对流,把米粒由中心带到内锅的周边,这样就使得米粒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剧烈,从而有效防止了米粒结块,提高了米粒吸水和加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和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均固定在所述盖板上。
上述实施例中,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和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均固定在盖板上,这样,在电饭煲煮饭时,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和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均可位于内锅中的米汤之上,便于气泵很好地进行吸气和排气,进而实现气流对内锅中米粒与水的搅动作用,不会因为吸气管或排气管过长,而导致吸气管或排气管被水淹没、被米粒堵塞的问题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伸入所述内锅的腔体内。
上述实施例中,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固定在盖板上,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穿过第一通孔后伸入内锅的腔体内,即在电饭煲工作过程中,排气管伸入水面下内,这样从排气端口排出的气体可直接作用于内锅中的米粒与水上,对米粒与水的冲击力大,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更剧烈,防止米粒结块的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管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处的管体为软管。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的穿过第一通孔处的管体为软管,这样在吹气时可使用不同的气流速度,使得排气管产生晃动或转动,对米粒与水产生更好地搅拌作用,使得米粒与水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吸水更加充分,加热效果更好;且由于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固定在盖板上,排气管在晃动或转动时,不会受到吸气管的阻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
上述实施例中,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气泵正向旋转(如逆时针旋转)时,从进气口进气,从出气口排气;气泵反向旋转(如顺时针旋转时),从出气口进气,从进气口排气,这样,当气泵正向旋转时,由进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正向旋转,停止一段时间后,米粒与水由于惯性作用还未停止旋转时,气泵进行反向旋转,由出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进行反向旋转,使得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的米粒与水对撞,从而使得米粒与水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剧烈,有利于米粒的充分吸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设置有过滤网。
吸气管的吸气端口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防止内锅中溢出的米汤中的米粒进入吸气管,并从吸气管进入气泵中,阻塞吸气管或影响气泵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所述吸水阶段和所述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器控制气泵工作,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从内锅中吸气,出气口向内锅内吹气,且使所述气泵在不同的煮饭阶段产生不同的气流,从而搅动所述内锅中的米水进行运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在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吸水阶段和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器控制气泵工作,在气泵作用下,内锅中的气体从吸气管的吸气端口进入气泵的进气口,然后从出气口的吹出的气体进入排气管的排气端口,从排气端口向内锅内吹气,吹出的气流是根据不同的煮饭阶段而不同,从而搅动内锅中的米水进行运动,使得米水充分地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剧烈,提高了米粒吸水与加热的均匀性;具体而言,气泵在吸水阶段工作向内锅中吹气(比如较快的吹气速度),气流可搅动米粒与水进行翻滚运动,使每一粒米与水充分接触,提升米粒吸水的效果;气泵在快速加热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防止米粒结块,以便内锅的热量均匀传递给整锅的米;气泵在沸腾阶段向内锅中吹气(比如较快的吹气速度),可实现米粒与水对流翻滚运动,使得整锅米饭都处于均匀的温度场中,实现整锅米饭均匀糊化。
吸气端口从内锅中吸气时,由于吸气端口与外界无连通,这样就克服了吸气端口与外界相连、引进外界空气造成的内锅内的温度下降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气泵间歇地向所述内锅内吹气。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可控制气泵间歇地向内锅内吹气,使得米水在气流的推力下绕内锅的锅壁运动,形成紊流,且由于气流的间歇性,米水运动就如同海浪一样,上下起伏,前后起伏,从而加剧了米粒与水之间的相互运动,使内锅中上下层温度均匀,促进米粒充分吸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交替进行正反转。
上述实施例中,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控制器控制气泵交替进行正反转,气泵正向旋转(如逆时针旋转)时,从进气口进气,从出气口排气;气泵反向旋转(如顺时针旋转时),从出气口进气,从进气口排气,这样,当气泵正向旋转时,由进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正向旋转,停止一段时间后,米粒与水由于惯性作用还未停止旋转,气泵进行反向旋转,从出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进行反向旋转,使得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的米粒与水对撞,从而使得米粒与水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翻滚运动剧烈,有利于米粒的充分吸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24m/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
上述实施例中,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24m/s,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使得内锅中的米粒与水在气流的推力下运动,提高了米粒吸水与加热的均匀性。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避免了气泵的工作压力过小无法推动米水运动,工作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米水飞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吸水阶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20-24m/s,且控制所述气泵间歇的吹气;在所述过渡阶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7-20m/s,且控制所述气泵持续吹气;在所述沸腾阶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17m/s,且控制所述气泵持续吹气。
在吸水阶段,米水间断加热,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吹气速度为20-24m/s,且控制气泵间歇的吹气,使得米水在高速气流的推力下绕内锅的锅壁运动,形成紊流,且由于气流的间歇性,米水运动就如同海浪一样,上下起伏,前后起伏,加剧米水间的相互运动,使内锅上下层温度均匀,促进米粒吸水;
在过渡阶段,米水持续加热,温度直线上升,并有少量气泡产生,米粒表面开始糊化,此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7-20m/s,且控制气泵持续吹气,米水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绕内锅的锅心旋转,使米粒向锅心聚集,使得米水发生紊流运动,且随着内锅的锅底温度的不断升高,伴随竖直方向上的轻微运动,即在内锅中产生上下对流,从而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逐渐加剧,有效防止米粒结块,促进米粒吸水糊化;
在沸腾阶段,米水加热至沸腾后,开始间断加热,维持沸腾状态,米汤产生大量气泡,使得米粒与水的上下对流明显,米水上下翻滚加剧,且锅壁边缘沸腾效果明显,此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17m/s,由于米水上下运动明显,将气流控制在较低的速度,即可对米水产生紊乱冲击效果;且沸腾阶段若吹气速度过高,米汤翻滚过于剧烈,容易造成米汤溢出等问题,沸腾后期锅内的游离水逐渐减少,即可停止气泵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电饭煲煮饭各阶段加热功率的不同,米水的温度、运动状态、米汤气泡数量的不同,合理控制气流参数,使得气流达到最优的动力效果的同时,又不会造成米汤气泡的溢出,通过气泵吹出的气流的水平推力作用与米水加热的自然对流作用相结合,使得米水在电饭煲煮饭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运动方式,有效消除米粒结块、上下层米粒温度不均现象,同时米水运动加快了温度传递,增加了受热面积,促进了米粒吸水和米粒糊化,进而提升了米饭的口感,使得米饭松软可口。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饭煲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时内锅内的米水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电饭煲处于快速加热阶段时内锅内的米水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电饭煲处于沸腾阶段时内锅内的米水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饭煲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曲线①表示锅底温度随煮饭时间的变化,柱形②表示气泵的吹气速度随煮饭时间的变化;图中A表示吸水阶段,B表示快速加热阶段,C表示沸腾阶段。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煲体,20煲盖,30内锅,31盖板,40气泵,400进气口,401出气口,50吸气管,500吸气端口,60排气管,600排气端口,70米粒,80水
其中,图2至图4中的箭头表示米水的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饭煲和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包括:煲体10、煲盖20、内锅30、泵送装置、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其中,所述煲盖20打开或盖合在所述煲体10上;
所述内锅30放置到所述煲体10内,且所述内锅30的开口端设有盖板31,且所述盖板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米粒70与水80放置在内锅30内,加热装置可对内锅30进行加热;
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气泵40、与所述气泵40的进气口400相连的吸气管50和与所述气泵40的出气口401相连的排气管60,所述气泵40安装在所述煲盖20上,所述排气管6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内锅30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吸气管5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锅30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泵40、所述加热装置相连,并在所述电饭煲1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所述吸水阶段和所述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所述气泵40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使所述气泵的工作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相适配。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包括有煲体、煲盖、内锅、泵送装置和控制器,泵送装置包括气泵、与气泵的进气口相连的吸气管和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的排气管,且气泵安装在煲盖上,排气管通过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吸气管通过盖板上的第二通孔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这样,吸气管和排气管均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控制器可以控制气泵在电饭煲煮饭过程中的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即位于吸水阶段和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和/或沸腾阶段工作,内锅内的气体在气泵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内循环,即在内锅与气泵之间循环,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米水处于吸水阶段,气泵在吸水阶段工作向内锅中吹气,气流可搅动米粒与水进行翻滚运动,使每一粒米与水充分接触,提升米粒吸水的效果;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米水处于快速加热阶段,气泵在快速加热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防止米粒结块,以便内锅的热量均匀传递给整锅的米;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米水处于沸腾阶段,气泵在沸腾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对流翻滚运动,使得整锅米饭都处于均匀的温度场中,实现整锅米饭均匀糊化。
吸气端口和排气端口均朝向内锅的内腔,吸气端口吸气时,可造成内锅内的局部负压,在沸腾阶段,使蒸汽泡因内外压差的存在而膨胀破裂,产生负压破泡,有效防止了米汤气泡的溢出;且由于吸气端口只是与内锅的内腔相连通,与外界无连通,这样就克服了吸气端口与外界相连、引进外界空气造成的内锅内的温度下降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60的排气端口600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和/或,所述吸气管50的吸气端口500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和/或,吸气管的吸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此角度下气流对米粒与水能够产生较强的水平推力作用,使得米粒与水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绕内锅的侧壁运动,有利于米粒充分地吸水、糊化及加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内锅30的中心线,所述排气管60的排气端口600偏离所述内锅30的中心设置;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内锅30的中心线,所述吸气管50的吸气端口500偏离所述内锅30的中心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偏离内锅的中心设置,和/或,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偏离内锅的中心设置,这样,当气泵向内锅中吹气时,气流可带动米粒与水以锅心为中心旋转,使得米粒向锅心聚集,同时锅心受到内锅底部加热的影响,吸收大量的热量,在内锅的锅心与周边产生对流,把米粒由中心带到内锅的周边,这样就使得米粒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剧烈,从而有效防止了米粒结块,提高了米粒吸水和加热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吸气管50的吸气端口500和所述排气管60的排气端口600均固定在所述盖板31上。
上述实施例中,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和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均固定在盖板上,这样,在电饭煲煮饭时,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和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均可位于内锅中的米汤之上,便于气泵很好地进行吸气和排气,进而实现气流对内锅中米粒与水的搅动作用,不会因为吸气管或排气管过长,而导致吸气管或排气管被水淹没、被米粒堵塞的问题发生。
优选地,所述气泵40为双向旋转的气泵。
上述实施例中,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气泵正向旋转(如逆时针旋转)时,从进气口进气,从出气口排气;气泵反向旋转(如顺时针旋转时),从出气口进气,从进气口排气,这样,当气泵正向旋转时,由进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正向旋转,停止一段时间后,米粒与水由于惯性作用还未停止旋转时,气泵进行反向旋转,由出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进行反向旋转,使得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的米粒与水对撞,从而使得米粒与水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剧烈,有利于米粒的充分吸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吸气管50的吸气端口500固定在所述盖板31上,所述排气管60的排气端口60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伸入所述内锅30的腔体内。
上述实施例中,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固定在盖板上,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穿过第一通孔后伸入内锅的腔体内,即在电饭煲工作过程中,排气管伸入水面下内,这样从排气端口排出的气体可直接作用于内锅中的米粒与水上,对米粒与水的冲击力大,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更剧烈,防止米粒结块的效果更好。
上述示例中,所述气泵40采用单向旋转的气泵。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60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处的管体为软管。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的穿过位于第一通孔处的管体为软管,这样在吹气时可使用不同的气流速度,使得排气管产生晃动或转动,对米粒与水产生更好地搅拌作用,使得米粒与水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吸水更加充分,加热效果更好;且由于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固定在盖板上,排气管在晃动或转动时,不会受到吸气管的阻碍。
进一步,所述吸气管50的吸气端口500设置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
吸气管的吸气端口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防止溢出的米汤中的米粒进入吸气管,并从吸气管进入气泵中,阻塞吸气管或影响气泵的正常工作。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所述吸水阶段和所述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器控制气泵40工作,一边从内锅30中吸气,一边向内锅30内吹气,气流搅动所述内锅30中的米水进行运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在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沸腾阶段和/或处于吸水阶段和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器控制气泵工作,在气泵作用下,内锅中的气体从吸气管的吸气端口进入,然后从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向内锅内吹气,吹出的气流根据不同的煮饭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方式、位置、角度等,从而搅动内锅中的米水进行运动,使得米水充分地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剧烈,提高了米粒吸水与加热的均匀性;具体而言,气泵在吸水阶段工作向内锅中吹气,气流可搅动米粒与水进行翻滚运动,使每一粒米与水充分接触,提升米粒吸水的效果;气泵在快速加热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防止米粒结块,以便内锅的热量均匀传递给整锅的米;气泵在沸腾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对流翻滚运动,使得整锅米饭都处于均匀的温度场中,实现整锅米饭均匀糊化。
吸气端口从内锅中吸气时,可造成内锅内的局部负压,在沸腾阶段,使蒸汽泡因内外压差的存在而膨胀破裂,产生负压破泡,有效防止了米汤气泡的溢出;且由于吸气端口与外界无连通,这样就克服了吸气端口与外界相连、引进外界空气造成的内锅内的温度下降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气泵40间歇地向所述内锅30内吹气。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可控制气泵间歇地向内锅内吹气,在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时,米水被间断加热,控制气泵间歇地向内锅内吹气,使得米水在气流的推力下绕内锅的锅壁运动(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由于气流的间歇性,米水运动就如同海浪一样,上下起伏,前后起伏,如图2所示,从而加剧了米粒与水之间的相互运动,使内锅中上下层温度均匀,促进米粒充分吸水。
优选地,所述气泵40为双向旋转的气泵40,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40交替进行正反转。
上述实施例中,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控制器控制气泵交替进行正反转,气泵正向旋转(如逆时针旋转)时,从进气口进气,从出气口排气;气泵反向旋转(如顺时针旋转时),从出气口进气,从进气口排气,这样,当气泵正向旋转时,由进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正向旋转,停止一段时间后,米粒与水由于惯性作用还未停止旋转,气泵进行反向旋转,从出气口进气,带动内锅中的米粒与水进行反向旋转,使得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的米粒与水对撞,从而使得米粒与水充分运动起来,使得米粒与水的翻滚运动剧烈,有利于米粒的充分吸水。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40的吹气速度为14-24m/s。
优选地,所述气泵40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
上述实施例中,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24m/s,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使得内锅中的米粒与水在气流的推力下运动,提高了米粒吸水与加热的均匀性;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避免了气泵的工作压力过小无法推动米水运动,工作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米水飞溅。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图5中的A表示吸水阶段,在吸水阶段,米水被间断加热,温度维持在50℃左右,如图5中的曲线①所示;此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吹气速度为20-24m/s,且控制气泵间歇的吹气,如图5中的柱形②所示,使得米水在高速气流的推力下绕内锅的锅壁运动,形成紊流,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为吸水阶段米粒与水在气泵吹出的气流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且由于气流的间歇性,米水运动就如同海浪一样,上下起伏,前后起伏,加剧米水间的相互运动,使内锅上下层温度均匀,促进米粒吸水;
如图3和图5所示,图5中的B表示快速加热阶段(即过渡阶段),在快速加热阶段,米水被持续加热,温度直线上升,并有少量气泡产生,米粒表面开始糊化,如图5中的曲线①所示;此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7-20m/s,且控制气泵持续吹气,如图5中的柱形②所示,米水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绕内锅的锅心旋转,使米粒向锅心聚集,使得米水发生紊流运动,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为快速加热阶段米粒与水在气泵吹出的气流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且随着内锅的锅底温度的不断升高,且伴随竖直方向上的轻微运动,即在内锅中产生上下对流,从而使得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逐渐加剧,有效防止米粒结块,促进米粒吸水糊化;
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中的C表示沸腾阶段,在沸腾阶段,米水加热至沸腾后,开始间断加热,维持沸腾状态,如图5中的曲线①所示,米汤产生大量气泡,米水上下翻滚,锅壁边缘沸腾效果明显,如图4中的向上方向的箭头所示,为米粒与水的上下对流运动方向;此时控制器控制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17m/s,且控制气泵持续吹气,如图5中的柱形②所示,由于米水上下运动明显,将气流控制在较低的速度,即可对米水产生紊乱冲击效果,如图4中水平方向的箭头所示,为米粒与水在气泵吹出的气流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且沸腾阶段若吹气速度过高,米汤翻滚过于剧烈,容易造成米汤溢出等问题,沸腾后期锅内的游离水逐渐减少,即可停止气泵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电饭煲煮饭各阶段加热功率的不同,米水的温度、运动状态、米汤气泡数量的不同,合理控制气流参数,使得气流达到最优的动力效果的同时,又不会造成米汤气泡的溢出,通过气泵吹出的气流的水平推力作用与米水加热的自然对流作用相结合,使得米水在电饭煲煮饭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运动方式,有效消除米粒结块、上下层米粒温度不均现象,同时米水运动加快了温度传递,增加了受热面积,促进了米粒吸水和米粒糊化,进而提升了米饭的口感,使得米饭松软可口。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电饭煲,当气泵启动时,内锅中的水在气泵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发生翻滚运动,并带动米粒运动,在防止米粒粘接在一起形成结块的同时,还可以将已经结块的米粒打散,使得米粒糊化均匀,电饭煲蒸煮出来的米饭松软、口感好;控制器控制气泵在电饭煲煮饭过程中的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和/或沸腾阶段工作,气泵在吸水阶段向内锅中吹气,气流可搅动米粒与水进行翻滚运动,使每一粒米与水充分接触,提升米粒吸水的效果;气泵在快速加热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的对流翻滚运动,防止米粒结块,以便内锅的热量均匀传递给整锅的米;气泵在沸腾阶段向内锅中吹气,可实现米粒与水对流翻滚运动,使得整锅米饭都处于均匀的温度场中,实现整锅米饭均匀糊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相连”、“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相连”可以是固定相连,也可以是可拆卸相连,或一体地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
煲盖,所述煲盖上设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内锅,放置到所述煲体内;
泵送装置,包括气泵、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相连的吸气管和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相连的排气管,所述气泵安装在所述煲盖或所述煲体上,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内锅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锅的内腔相连通;
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和
控制器,与所述气泵、所述加热装置相连,并在所述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和/或沸腾阶段和/或处于所述吸水阶段和所述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所述气泵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使所述气泵的工作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和/或
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线,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线,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偏离所述内锅的中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和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均固定在所述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口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伸入所述内锅的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处的管体为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的吸气端口设置有过滤网。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饭煲处于吸水阶段和/或沸腾阶段和/或处于所述吸水阶段和所述沸腾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时,控制器控制气泵工作,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从内锅中吸气,出气口向所述内锅内吹气,且使所述气泵在不同的煮饭阶段产生不同的气流,搅动所述内锅中的米水进行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间歇地向所述内锅内吹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为双向旋转的气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交替进行正反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24m/s。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15-0.2Mpa。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水阶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20-24m/s,且控制所述气泵间歇的吹气;
在所述过渡阶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7-20m/s,且控制所述气泵持续吹气;
在所述沸腾阶段,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的吹气速度为14-17m/s,且控制所述气泵持续吹气。
CN201410811501.8A 2014-12-23 2014-12-23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768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1501.8A CN105768838B (zh) 2014-12-23 2014-12-23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1501.8A CN105768838B (zh) 2014-12-23 2014-12-23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8838A CN105768838A (zh) 2016-07-20
CN105768838B true CN105768838B (zh) 2018-07-27

Family

ID=5637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1501.8A Active CN105768838B (zh) 2014-12-23 2014-12-23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88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1338B (zh) * 2017-02-17 2021-0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烹饪器具及控制方法和电饭煲
CN108926242B (zh) * 2017-05-27 2021-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6241B (zh) * 2017-05-27 2021-10-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煲汤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109303480B (zh) * 2017-07-28 2022-05-3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煮粥方法
CN109419312B (zh) * 2017-09-05 2021-10-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用于电烹饪器的再加热方法
CN109549450B (zh) * 2017-09-25 2021-09-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10300473A (zh) * 2018-03-21 2019-10-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线圈盘座及烹饪器具
CN110547685B (zh) * 2018-05-30 2022-04-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59515B (zh) * 2018-08-27 2021-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控制其抽取真空的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25214B (zh) * 2019-04-10 2021-06-04 饭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1123A (zh) * 2008-10-23 2010-06-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饭煲
CN202515367U (zh) * 2012-01-13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补充热量的电饭煲
CN10278390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
CN203828733U (zh) * 2014-04-28 2014-09-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203953255U (zh) * 2014-04-28 2014-11-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8719A (ja) * 2008-04-16 2008-08-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1123A (zh) * 2008-10-23 2010-06-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饭煲
CN10278390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
CN202515367U (zh) * 2012-01-13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补充热量的电饭煲
CN203828733U (zh) * 2014-04-28 2014-09-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203953255U (zh) * 2014-04-28 2014-11-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8838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8838B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4318392U (zh) 电饭煲
CN203898003U (zh) 电饭煲
CN205018872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的烹饪机
TW202042726A (zh) 具有自動換水機制的自動調理機
CN208551408U (zh) 一种可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锅
CN204743706U (zh) 电饭煲
CN106361177A (zh) 一种能避免锅底漏液的空气炸锅
CN206423993U (zh) 一种便于清洗透明的空气炸锅
CN105832131B (zh) 负压蒸饭煲
CN206651689U (zh) 一种均热锅
CN206152806U (zh) 高速混合改性淀粉基材料锅体
CN105559629B (zh) 一种半煎炸锅
CN204931439U (zh) 一种炸锅
CN102589016B (zh) 一种多功能光波炉
CN203483303U (zh) 一种加热食物的器具
CN208551522U (zh) 一种打蛋机
CN107821708A (zh) 一种麻糖的制备系统
CN20986350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876243U (zh) 烘焙器具
CN206303686U (zh) 煮粥炉
CN206434178U (zh) 一种具有立体加热结构的炒菜机
CN206303775U (zh)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02561836U (zh) 一种多功能光波炉
JP2012112572A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