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226A - 涡旋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65226A CN105765226A CN201480064363.XA CN201480064363A CN105765226A CN 105765226 A CN105765226 A CN 105765226A CN 201480064363 A CN201480064363 A CN 201480064363A CN 105765226 A CN105765226 A CN 1057652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ack pressure
- pressure chamber
- discharge chambe
- orbi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7/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7/005—Axial sealings for work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在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30)中设有引入机构(70)和辅助引入机构(80)。引入机构(70)具有使压缩室(31)和背压室(56)相连通的引入通路(71、72),并且在整个第一期间中将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动涡旋盘(35)的背面侧的背压室(56)。辅助引入机构(80)具有辅助引入通路(81)和止回阀(82),辅助引入通路(81)使压缩室(31)与背压室(56)相连通,止回阀(82)容许流体从压缩室(31)流向背压室(56)且禁止流体从背压室(56)流向压缩室(31),辅助引入机构(80)在整个第二期间中将上述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背压室(56),该第二期间是包含比第一期间还早的定时的期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的解决方式。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下述涡旋式压缩机已为人所知,即:具备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具有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并且在这两个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在该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中形成有引入通路,该引入通路用来将压缩室内的压缩中途的流体供向动涡旋盘的背面侧的背压室。中压制冷剂从该引入通路间歇地供向背压室。由此,压缩室侧的推力方向上的气体负荷和相反方向的按压力作用在动涡旋盘上,从而能够抑制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2441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涡旋式压缩机启动时或涡旋式压缩机进行过渡性运转时,一旦起因于高压流体与低压流体的压差成为较低的状态而动涡旋盘成为翻倒了的状态,则即使随后的流体的高低压差回复到正常的压差,也难以解除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能举出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一旦动涡旋盘翻倒了,静涡旋盘上的推力面与动涡旋盘上的推力面之间的间隙就会扩大。因此,存在下述情况:即使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将压缩室内的流体供给至背压室内,该背压室内的流体也会通过上述间隙往压缩机构的吸入侧(低压侧)泄漏。也就是说,存在下述情况:一旦伴随着动涡旋盘翻倒而两个涡旋盘的推力面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背压室往压缩机构的吸入侧泄漏的流体的流量就变得大于从引入通路供向背压室的流体的流量。因此,即使流体的高低压差如上述那样回复到正常的压差,背压室内的压力也难以上升,从而难以解除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
第二点是:一旦动涡旋盘翻倒了,两个涡旋盘的各涡卷端面和与这些涡卷对置的各端板之间就容易产生间隙。因此,存在下述情况:在压缩室内,喷出通口侧的较高压的流体通过该间隙往吸入通口侧泄漏。于是,存在下述情况:在压缩室中,较高压的流体被过度压缩,压缩室的内压变得比正常运转时还高。一旦压缩室的内压上升,动涡旋盘离开静涡旋盘的分离力就会变大,从而难以解除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
根据上述理由,涡旋式压缩机存在下述问题,即:一旦动涡旋盘翻倒了,就难以解除这一翻倒情况,从而需要时间来回复到正常运转。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的涡旋式压缩机。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以一种涡旋式压缩机为对象,其具备压缩机构30,该压缩机构30具有静涡旋盘40和动涡旋盘35,并且在该静涡旋盘40和动涡旋盘35之间形成压缩室31。上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缩机构30中设有引入机构70和辅助引入机构80。上述引入机构70具有使上述压缩室31和背压室56相连通的引入通路71、72,并且在整个第一期间中将上述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上述动涡旋盘35的背面侧的背压室56。上述辅助引入机构80具有辅助引入通路81和止回阀82,该辅助引入通路81使上述压缩室31与上述背压室56相连通,该止回阀82容许流体从该压缩室31流向该背压室56且禁止流体从该背压室56流向该压缩室31,该辅助引入机构80在整个第二期间中将上述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上述背压室56,该第二期间是包含比上述第一期间还早的定时的期间。
在第一方案的压缩机构30中设有引入机构70和辅助引入机构80。在涡旋式压缩机进行正常运转时,压缩室31内的流体通过引入通路71、72被供向背压室56。其结果是,背压室56的压力上升。即使如上所述背压室56的压力变得较高,背压室56内的流体通过辅助引入通路81向压缩室31内倒流这样的情况也会被止回阀82阻止。因此,在进行正常运转时,背压室56的压力维持在目标值,从而能够防止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发生。
另一方面,在涡旋式压缩机10启动时或涡旋式压缩机10进行过渡性运转时,一旦背压室56的压力降低,从而动涡旋盘35翻倒了,则现有的结构会出现下述情况:无法如上述那样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一旦动涡旋盘35翻倒而背压室56的压力降低,从而与辅助引入通路81相连接的压缩室31的压力变得高于背压室56的压力,止回阀82就会开启,从而压缩室31内的流体通过辅助引入通路81被供向背压室56。由于辅助引入机构80在比引入机构70更早的定时下将流体供向背压室56,因此能够促进背压室56的压力上升。也就是说,由于辅助引入机构80和引入机构70连续地将流体供向背压室56,因此背压室56的压力迅速地上升。其结果是,能够充分地确保动涡旋盘35的按压力,从而能够容易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此外,通过如上述那样将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背压室56,能够防止压缩室31的压力上升。由此,能够降低动涡旋盘35的分离力,从而能够容易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即,上述辅助引入机构80构成为:上述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
在第二方案中,一旦动涡旋盘35翻倒,从而背压室56的压力降低,首先,辅助引入机构80就在整个第二期间中将流体供向背压室56。在本发明中,该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引入机构70将流体供向背压室56的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这样一来,在辅助引入机构80中,压力较高的流体在较长的期间中被供向背压室56。其结果是,能够使背压室56的压力迅速地上升,也能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即,在上述压缩室31中,上述辅助引入通路81的流入端在比上述引入通路72的流入端更靠该压缩室31的低压侧的位置处开口。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在第一到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即,上述引入通路构成为:具有活动侧纵孔71和静止侧连通槽72,该活动侧纵孔71贯穿上述动涡旋盘35的活动侧端板部36,并且与上述背压室56相连通,该静止侧连通槽72形成在上述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上,并且与上述压缩室31相连通,伴随着上述动涡旋盘35的回转运动,上述静止侧连通槽72与上述活动侧纵孔71间歇地相连通。上述辅助引入机构80构成为:上述第二期间在上述活动侧纵孔71向上述静止侧连通槽72开口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值的时间点之前结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在涡旋式压缩机启动时或涡旋式压缩机进行过渡性运转时,即使动涡旋盘35翻倒了,也由于辅助引入机构80在比引入机构70更早的定时下将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背压室56,因此能够迅速地使该背压室56的压力上升。其结果是,能够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以回复到正常的运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由于利用辅助引入机构80将流体供向背压室56的期间(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利用引入机构70将流体供向背压室56的期间(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长期将较高压的流体供向背压室56。其结果是,能够更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扩大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入机构和辅助引入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从下侧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涡旋盘的横向剖视图,并且是开始进行最外周侧的压缩室的压缩行程的定时下的图。
图4是曲线图,其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构的压缩室的内压变化情况。
图5是从下侧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涡旋盘的横向剖视图,并且是静止侧连通槽与活动侧纵孔之间开始连通的定时(旋转角度=θ2)下的图。
图6是从下侧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涡旋盘的横向剖视图,并且是活动侧纵孔向静止侧连通槽开口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值的定时(旋转角度=θ4)下的图。
图7是从下侧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涡旋盘的横向剖视图,并且是静止侧连通槽与活动侧纵孔之间结束连通的定时(旋转角度=θ5)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0是由涡旋式压缩机构成的,压缩机10例如与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连接。在该制冷剂回路中,被压缩机10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具备机壳11、以及收纳在该机壳11内的电动机20和压缩机构30。机壳11是由纵向长度较长的圆筒状密闭容器构成的。机壳11具备:轴向上的两端开口的圆筒状躯干部12;将该躯干部12的上端部封闭的上部端板13;将该躯干部12的下端部封闭的下部端板14。机壳11的内部空间被壳体50隔成上下上下两部分。在机壳11的内部,比壳体50靠上侧的空间构成上部空间15,比壳体50靠下侧的空间构成下部空间16。此外,在下部空间16中,在机壳11的底部形成有贮油部17。用来对压缩机构30、轴承上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贮存在贮油部17内。
在机壳11上安装有吸入管18和喷出管19。吸入管18贯穿上部端板13的上部。吸入管18的流出端部与压缩机构30中的吸入管接头65相连接。喷出管19贯穿躯干部12。喷出管19的流入端部向下部空间16开口。
电动机20收纳在下部空间16中。电动机20具有定子21和转子22。定子21形成为圆筒状,定子21的外周面固定在机壳11的躯干部12上。转子22形成为圆筒状,转子22插入定子21的内部。在转子22内部固定有驱动轴23,该驱动轴23贯穿该转子22。
驱动轴23将电动机20和压缩机构30连结起来。驱动轴23具有:主轴部24;位于该主轴部24的上侧且与该主轴部24的上侧形成为一体的偏心部25。偏心部25的直径小于主轴部24的直径,并且偏心部25的轴心相对于该主轴部24的轴心偏离一规定量。主轴部24被下部轴承部28和上部轴承部53支承着可自由旋转。在驱动轴23的下端部设有供油泵26。供油泵26的吸入口向贮油部17开口。由供油泵26汲取上来的润滑油经由驱动轴23内部的供油通路27被供向压缩机构30、各轴承部28、53的滑动部。
壳体50被固定在机壳11的躯干部12的上端部。壳体5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主轴部24贯穿壳体50的内部。壳体50具有形成在上部轴承部53的周围的小径部51、以及形成在偏心部25的周围的大径部52。大径部52的外周面固定在机壳11上。在大径部52的内部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高压侧背压室54。从供油通路27流出的高压润滑油供向该高压侧背压室54。高压侧背压室54成为其压力与压缩机构30内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相等的环境。此外,在壳体50的大径部52的内周缘部的上端设有环状密封环55。高压侧背压室54和中压侧背压室56被密封环55密闭地分隔开来。高压侧背压室54被分隔在密封环55的内周侧,中压侧背压室56被分隔在密封环55的外周侧。
压缩机构30布置在壳体50的上侧。压缩机构30是具有静涡旋盘40和动涡旋盘35的涡旋式回转压缩机构。在压缩机构30中,在静涡旋盘40和动涡旋盘35之间形成有压缩室31。静涡旋盘40被螺栓紧固在壳体50上,动涡旋盘35可自由回转地收纳在静涡旋盘40与壳体50之间。
静涡旋盘40具有:大致圆板状的静止侧端板部41;支承在该静止侧端板部41的下表面上的静止侧涡卷42;形成在静止侧涡卷42的径向外侧的外缘部43。
在静止侧端板部41的中心部形成有喷出通口32。喷出通口32沿上下方向贯穿静止侧端板部41。在喷出通口32的上侧分隔有喷出室46。喷出室46经由未在图中示出的喷出流路与下部空间16相连通。也就是说,下部空间16成为其压力与压缩机构30内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相等的环境。静止侧涡卷42形成为:从喷出通口32起涡旋状地延伸至外缘部43(参照图3)。在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上形成有吸入通口34。吸入通口34与吸入管18的流出部相连接。
动涡旋盘35具有:大致圆板状的活动侧端板部36;支承在该活动侧端板部36的上表面上的活动侧涡卷37;支承在活动侧端板部36的下表面上的轴套38。活动侧端板部36经由十字头联轴节58支承在壳体50上。活动侧涡卷37形成为:从活动侧端板部36的中心附近起涡旋状地延伸至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轴套38形成为下侧敞开的圆筒状,偏心部25插入该轴套38的内部。
在壳体50的大径部52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大致环状的凹部,在该凹部内形成有中压侧背压室56。压缩室31内的中压制冷剂供向该中压侧背压室56。此外,中压侧背压室56通过连通路(省略图示)与上部空间15相连通。也就是说,中压侧背压室56与上部空间15成为压力实质上相等的环境。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构30中设有用来将压缩室31内的制冷剂供向上述中压侧背压室56的引入机构70和辅助引入机构80。参照图2和图3详细地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引入机构70具有活动侧纵孔71和静止侧连通槽72。活动侧纵孔71由沿轴向贯穿动涡旋盘35的活动侧端板部36的通孔构成。活动侧纵孔71形成为细长圆柱状。动涡旋盘35一进行回转运动,活动侧纵孔71就随之以同样的回转半径移动。该活动侧纵孔71的回转轨迹在轴向上与中压侧背压室56重叠。也就是说,活动侧纵孔71在任一个回转位置都总是与中压侧背压室56相连通。
静止侧连通槽72形成在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的下表面(也就是说推力面)上。静止侧连通槽72的流入端向外缘部43的内周面开口,静止侧连通槽72的流出端形成在与活动侧纵孔71间歇地连通的位置上。更详细而言,流入槽部72a、中间槽部72b与流出槽部72c相连而形成为一体,由此构成静止侧连通槽72。流入槽部72a从外缘部43的内周面起朝径向外侧延伸。中间槽部72b从流入槽部72a的径向外侧端部起弯曲地朝周向延伸。流出槽部72c从中间槽部72b的流出侧起朝径向内侧弯曲,流出槽部72c的流出端部与活动侧纵孔71的回转轨迹重叠。
在引入机构70中,伴随着动涡旋盘35的回转运动,静止侧连通槽72与活动侧纵孔71间歇地相连通。在引入机构70中,通过静止侧连通槽72与活动侧纵孔71相连通而构成使最外周侧的压缩室31与中压侧背压室56相连通的引入通路。在整个第一期间(具体情况后述)中,引入机构70通过引入通路71、72将压缩室31内的压缩中途的中压制冷剂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
辅助引入机构80具有:辅助引入通路即静止侧连通孔81;以及使该静止侧连通孔81开闭的开关机构(止回阀82)。
在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上的靠静止侧端板部41的位置上形成有周壁部43a,静止侧连通孔81形成在该周壁部43a上(参照图2)。静止侧连通孔81沿径向贯穿周壁部43a,静止侧连通孔81使最外周侧的压缩室31与上部空间15相连通。在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的内壁面上,静止侧连通孔81的流入端位于比静止侧连通槽72的流入端更靠近吸入通口34的位置。也就是说,静止侧连通孔81构成与静止侧连通槽72相比更靠近低压侧(吸入侧)的引入通路。
止回阀82设在静止侧连通孔81的流出部。止回阀82容许制冷剂从压缩室31流向上部空间15,但禁止制冷剂从上部空间15流向压缩室31。止回阀82是由根据压缩室31与上部空间15之间的压差而开启的簧片阀构成的。
在辅助引入机构80中,一旦中压侧背压室56乃至上部空间15的压力降低,从而压缩室31与上部空间15的压差超过规定压力,止回阀82就开启。其结果是,压缩室31内的制冷剂就通过静止侧连通孔81、上部空间15被引入中压侧背压室56。辅助引入机构80构成为在整个第二期间中将压缩室31内的制冷剂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该第二期间是包含比引入机构70将制冷剂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的期间(第一期间)还早的定时的期间(具体情况后述)。
-工作情况-
接下来,对上述压缩机10的基本工作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对压缩机10进行正常运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一向压缩机10的电动机20通电,驱动轴23就随着转子22一起旋转。其结果是,动涡旋盘35以驱动轴23的轴心为中心进行偏心旋转,从而压缩室31的容积周期性地改变。
具体而言,动涡旋盘35一回转,制冷剂就从吸入通口34渐渐被吸入最外周侧的流体室,随后该流体室完全关闭而分隔出压缩室31(图3参照)。进而,一旦驱动轴23旋转,最外周侧的压缩室31的容积就缩小,并且该压缩室31渐渐接近喷出通口32侧。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一旦动涡旋盘35进一步回转,活动侧纵孔71与静止侧连通槽72就相连通。由此,压缩室31内的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依序通过静止侧连通槽72和活动侧纵孔71,然后被引入中压侧背压室56。一旦动涡旋盘35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回转,在引入机构70中,活动侧纵孔71向静止侧连通槽72开口的开口面积就成为最大值(参照图6)。其结果是,中压侧背压室56被维持在目标压力(以下称为目标背压)。一旦中压侧背压室56的背压成为目标背压,希望的按压力就作用在动涡旋盘35的活动侧端板部36上。其结果是,动涡旋盘35被按压向静涡旋盘40侧,从而能够抑制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一旦动涡旋盘35在图6中的状态下进一步回转,静止侧连通槽72与活动侧纵孔71就被相互阻隔开(图7参照)。其结果是,由引入机构70将制冷剂引入中压侧背压室56的引入动作结束。一旦动涡旋盘35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回转,位于接近中心处的压缩室31就与喷出通口32相连通。其结果是,在压缩室3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从喷出通口32向喷出室46喷出。该制冷剂经由机壳11的下部空间16流出喷出管19,然后用来进行制冷循环。
在这样的压缩机10的正常工作情况下,辅助引入机构80不会工作。这是因为,在如上述那样中压侧背压室56被维持在目标压力的情况下,静止侧连通孔81的止回阀82成为关闭状态。因此,在像这样的正常运转时,压缩室31内的制冷剂不会通过辅助引入通路(静止侧连通孔81)被供向上部空间15。
〈辅助引入机构的工作情况〉
另一方面,在压缩机10启动时或压缩机10进行过渡性运转时,例如一旦制冷剂回路的高低压差变小,从而动涡旋盘35翻倒了,则现有的压缩机会有下述问题:即使随后高低压差变大了,也无法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具体而言,存在下述情况:例如一旦动涡旋盘35翻倒了,在动涡旋盘35的活动侧端板部36上的推力面与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上的推力面之间就会形成较宽的间隙。于是,存在下述情况:中压侧背压室56内的中压制冷剂经由该间隙往压缩室31的吸入侧(低压侧)内泄漏。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中压侧背压室56的压力Pu大幅低于当初的目标压力Po,从而无法向动涡旋盘35赋予希望的按压力。
此外,存在下述情况:一旦动涡旋盘35翻倒了,在静止侧涡卷42的前端与活动侧端板部36之间、活动侧涡卷37的前端与静止侧端板部41之间就会形成较宽的间隙。于是,存在下述情况:喷出通口32侧的较高压的制冷剂通过这样的间隙往吸入通口侧的压缩室31泄漏,从而该制冷剂再次被压缩而压力过高。其结果是,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与正常运转相比,压缩室的内压整体变高,由气体载荷引起的作用在动涡旋盘35上的分离力变大。
因为上述原因而存在下述问题:一旦作用在动涡旋盘35上的按压力不足,或者作用在动涡旋盘35上的分离力变得过大,就难以使处于翻倒了的状态的动涡旋盘35回复到原本的状态,影响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取下述作法:在压缩机10启动时或压缩机10进行过渡性运转时,使辅助引入机构80工作,从而能够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止侧连通孔81形成在能够在图4中示出的整个第二期间中向最外周的流体室开口的位置。也就是说,静止侧连通孔81的流入口布置为:在动涡旋盘35的旋转角度为θ1~θ3的范围中面向压缩机构30内部的流体室。在此,θ1是:比与开始进行最外周侧的压缩室31的压缩行程的定时相对应的旋转角度还稍微小的旋转角度。此外,θ3是:其定时比压缩室31与中压侧背压室56因上述引入机构70而开始相连通的定时(图5中示出的旋转角度θ2)还晚的旋转角度。而且,θ3是:其定时比活动侧纵孔71向静止侧连通槽72开口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值的定时(图6中示出的旋转角度θ4)还稍微早的旋转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动涡旋盘35翻倒后,辅助引入机构80将压缩室31内的制冷剂引入中压侧背压室56。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图4所示的第二期间中,压缩室31的内压上升,而中压侧背压室56的内压难以上升。在该情况下,压缩室31的压力变得比上部空间15的压力还大上规定压力,从而止回阀82开启。于是,在第二期间中,压缩室31内的压缩中途的制冷剂经由静止侧连通孔81、上部空间15被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其结果是,中压侧背压室56的压力迅速地上升。
随后,动涡旋盘35一旋转至旋转角度θ2,引入机构70就将压缩室31内的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动涡旋盘35翻倒时,在整个第二期间和第一期间中,压缩室31内的制冷剂被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为此,与只在第一期间中将制冷剂送往中压侧背压室56的现有例的结构相比,能够迅速地使中压侧背压室56的压力上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第二期间结束的定时大致紧接在与旋转角度θ4相对应的定时之前。由此,能够长期地从辅助引入通路81向中压侧背压室56引入较高压的制冷剂。其结果是,能够更迅速地使中压侧背压室56的压力上升。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压缩机10启动时或压缩机10进行过渡性运转时,即使动涡旋盘35翻倒了,也由于辅助引入机构80在比引入机构70更早的定时下将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因此能够迅速地使该中压侧背压室56的压力上升。其结果是,能够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以回复到正常的运转。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辅助引入机构80将流体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的期间(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利用引入机构70将流体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的期间(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长期将较高压的流体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其结果是,能够更迅速地解除动涡旋盘35翻倒这一状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引入机构80中的辅助引入通路81的流入端的位置比引入机构70中的引入通路71、72的流入端的位置还稍微靠低压侧(吸入侧)。因此,在压缩机10的正常运转中,能够可靠地防止中压侧背压室56的压力超过利用引入机构70所能得到的目标压力。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辅助引入机构80将制冷剂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的期间(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利用引入机构70将制冷剂供向中压侧背压室56的期间(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但是,这两个期间不是一定要重叠,也可以是第一期间设定在第二期间结束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辅助引入机构80中,在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的周壁部43a上形成辅助引入通路81。但是,也可以是:在静涡旋盘40的静止侧端板部41上形成通孔,由此形成辅助引入通路81。在该情况下,在静止侧端板部41上侧安装止回阀82来使辅助引入通路81的上端部开闭即可。
-产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对于动涡旋盘翻倒这一状况的解决方式特别有用。
-符号说明-
10涡旋式压缩机(压缩机)
30压缩机构
31压缩室
35动涡旋盘
40静涡旋盘
56中压侧背压室(背压室)
70引入机构
71活动侧纵孔(引入通路)
72静止侧连通槽(引入通路)
80辅助引入机构
81静止侧连通孔(辅助引入通路)
82止回阀
Claims (4)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具备压缩机构(30),该压缩机构(30)具有静涡旋盘(40)和动涡旋盘(35),并且在该静涡旋盘(40)和动涡旋盘(35)之间形成压缩室(31),
上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压缩机构(30)中设有引入机构(70)和辅助引入机构(80),
上述引入机构(70)具有使上述压缩室(31)和背压室(56)相连通的引入通路(71、72),并且在整个第一期间中将上述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上述动涡旋盘(35)的背面侧的背压室(56),
上述辅助引入机构(80)具有辅助引入通路(81)和止回阀(82),该辅助引入通路(81)使上述压缩室(31)与上述背压室(56)相连通,该止回阀(82)容许流体从该压缩室(31)流向该背压室(56)且禁止流体从该背压室(56)流向该压缩室(31),该辅助引入机构(80)在整个第二期间中将上述压缩室(31)内的流体供向上述背压室(56),该第二期间是包含比上述第一期间还早的定时的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引入机构(80)构成为:上述第二期间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一期间的一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压缩室(31)中,上述辅助引入通路(81)的流入端在比上述引入通路(72)的流入端更靠该压缩室(31)的低压侧的位置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入通路构成为:具有活动侧纵孔(71)和静止侧连通槽(72),该活动侧纵孔(71)贯穿上述动涡旋盘(35)的活动侧端板部(36),并且与上述背压室(56)相连通,该静止侧连通槽(72)形成在上述静涡旋盘(40)的外缘部(43)上,并且与上述压缩室(31)相连通,伴随着上述动涡旋盘(35)的回转运动,上述静止侧连通槽(72)与上述活动侧纵孔(71)间歇地相连通,
上述辅助引入机构(80)构成为:上述第二期间在上述活动侧纵孔(71)向上述静止侧连通槽(72)开口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值的时间点之前结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49363A JP5812083B2 (ja) | 2013-12-02 | 2013-12-02 |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
JP2013-249363 | 2013-12-02 | ||
PCT/JP2014/006007 WO2015083369A1 (ja) | 2013-12-02 | 2014-12-02 |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65226A true CN105765226A (zh) | 2016-07-13 |
CN105765226B CN105765226B (zh) | 2017-07-07 |
Family
ID=5327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4363.XA Active CN105765226B (zh) | 2013-12-02 | 2014-12-02 | 涡旋式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00833B2 (zh) |
EP (1) | EP3073117B1 (zh) |
JP (1) | JP5812083B2 (zh) |
CN (1) | CN105765226B (zh) |
WO (1) | WO20150833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6220179B2 (en) | 2015-02-17 | 2021-05-06 |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 Reduced volume electrochlorination cel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6737308B2 (ja) | 2018-07-05 | 2020-08-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TWI702492B (zh) * | 2019-11-15 | 2020-08-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滾輪滑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3486A (ja) * | 1984-08-22 | 1986-03-17 | Hitachi Ltd | スクロ−ル圧縮機 |
JPS6444385U (zh) * | 1987-09-11 | 1989-03-16 | ||
JPH03134285A (ja) * | 1989-10-18 | 1991-06-07 | Hitachi Ltd | 密閉型可変速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JPH051677A (ja) * | 1991-06-27 | 1993-01-08 | Hitachi Ltd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CN102016319A (zh) * | 2008-04-22 | 2011-04-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CN102472273A (zh) * | 2009-09-02 | 2012-05-2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1753A (ja) * | 2000-07-11 | 2002-01-23 | Fujitsu General Ltd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JP2006183499A (ja) * | 2004-12-27 | 2006-07-13 | Hitachi Ltd | 容積形圧縮機 |
EP2312164B1 (en) | 2008-07-15 | 2019-02-27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Scroll compressor |
JP5599226B2 (ja) | 2010-05-17 | 2014-10-01 |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 |
CN103189651B (zh) | 2010-11-08 | 2014-07-3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
2013
- 2013-12-02 JP JP2013249363A patent/JP581208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2-02 WO PCT/JP2014/006007 patent/WO20150833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02 CN CN201480064363.XA patent/CN105765226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02 US US15/100,911 patent/US101008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2-02 EP EP14867598.6A patent/EP307311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3486A (ja) * | 1984-08-22 | 1986-03-17 | Hitachi Ltd | スクロ−ル圧縮機 |
JPS6444385U (zh) * | 1987-09-11 | 1989-03-16 | ||
JPH03134285A (ja) * | 1989-10-18 | 1991-06-07 | Hitachi Ltd | 密閉型可変速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JPH051677A (ja) * | 1991-06-27 | 1993-01-08 | Hitachi Ltd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CN102016319A (zh) * | 2008-04-22 | 2011-04-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CN102472273A (zh) * | 2009-09-02 | 2012-05-2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涡旋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100833B2 (en) | 2018-10-16 |
EP3073117A1 (en) | 2016-09-28 |
EP3073117A4 (en) | 2017-09-20 |
JP2015105642A (ja) | 2015-06-08 |
US20160298626A1 (en) | 2016-10-13 |
WO2015083369A1 (ja) | 2015-06-11 |
JP5812083B2 (ja) | 2015-11-11 |
EP3073117B1 (en) | 2021-01-20 |
CN105765226B (zh) | 2017-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83401B2 (ja) |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 |
JP5018993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CN100487250C (zh) | 旋转式流体机械 | |
JP5516651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US10393117B2 (en) | Scroll compressor | |
WO2013118514A1 (ja) | 圧縮機 | |
KR102408562B1 (ko) | 스크롤 압축기 | |
EP1707818B1 (en) | Hermetically sealed rotary piston compressor with oil injection | |
CN105765226A (zh) | 涡旋式压缩机 | |
EP3369931B1 (en) | Fluid machine | |
KR102182170B1 (ko) | 스크롤 압축기 | |
KR100578662B1 (ko) | 스크롤압축기의 진공방지장치 | |
CN104712556B (zh) | 涡旋压缩机 | |
JP6737308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JP7012881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JP6805793B2 (ja) | 圧縮機 | |
JP2009209820A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JP2016176458A (ja) | 圧縮機 | |
JP6779712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CN219412902U (zh) | 涡旋式压缩机 | |
JP2013139714A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JP6749183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EP3150855B1 (en) | Open-type compressor | |
JP2015001217A (ja) | 圧縮機 | |
JP2009062951A (ja) | 2段ロータリ型膨張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