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6737A -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6737A
CN105756737A CN201510971387.XA CN201510971387A CN105756737A CN 105756737 A CN105756737 A CN 105756737A CN 201510971387 A CN201510971387 A CN 201510971387A CN 105756737 A CN105756737 A CN 105756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shaft
lower house
cam
axis direction
cylind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13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6737B (zh
Inventor
林义裕
青木干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56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6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6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6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0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 F01L1/22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 F01L1/24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ally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即使是设有在下侧的凸轮室内形成有内部油路(39)和从气缸盖(4)导入油并向内部油路(39)供应油的油导入路(38)的凸轮室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在与第1下壳体(22)相邻设置的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与第1下壳体(22)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45),凹部(45)在朝向远离第1下壳体(22)的方向上形成有凹陷。并且,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的左方观看的情况下,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从配置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的一侧朝向内部油路(39)形成的油导入路(38)设于凹部(45)的区域内。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气缸盖的轴承支撑发动机的凸轮轴的气门机构。
背景技术
在4冲程发动机中,出于高输出化、提高燃料效率、废气净化的目的,大多安装如下油压式的可变气门定时装置(VariableValveTimingdevice=VVT):其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控制致动器内的发动机油的供应量,从而使凸轮轴相对于曲柄角的相位变化,使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时期提前或者滞后。
另外,发动机的气缸盖有时具备利用油压调整气门间隙的间隙调节器。
在这样安装有可变气门定时装置、间隙调节器的发动机中,已知如下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在以气缸盖支撑凸轮轴的凸轮室的内部,与可变气门定时装置、间隙调节器连通地形成有供应发动机油的油路。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中,在气缸盖的上部配置有凸轮室的下壳体,在下壳体的更上方配置有凸轮室的上壳体,在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支撑凸轮轴并使其旋转自如。下壳体与气缸盖分体形成,配置在形成于气缸盖的一端部的安装面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另外,在上述下壳体的下方的气缸盖内配置有间隙调节器用油路,该间隙调节器用油路用于向间隙调节器供应油。下壳体以在水平且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部油路,内部油路从形成于气缸盖内部的油导入路导入油,向间隙调节器用油路导出发动机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2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的情况下,油导入路相对于内部油路在车体左右方向的左侧(即有气门室11的一侧)沿着上下方向形成。这样,在气缸盖中设有形成有内部油路、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油导入路的凸轮室,因此有如下问题:不能容易地使气缸盖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紧凑,发动机会大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气门机构,上述发动机具备与凸轮轴连结的凸轮链轮和与凸轮链轮相邻设置的凸轮室,在上述发动机的气门机构中,即使是包含沿着凸轮室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内部油路、沿着凸轮轴的轴线方向形成的油导入路的凸轮室,也能使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发动机的尺寸紧凑。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上述发动机具备:气缸盖;凸轮轴,其通过凸轮链被曲轴驱动;凸轮链轮,其与凸轮轴连结;以及凸轮室,其与凸轮链轮相邻,并将凸轮轴支撑于气缸盖,上述发动机的气门机构的特征在于,凸轮室包括:上壳体,其支撑凸轮轴的上半部;以及下壳体,其支撑凸轮轴的下半部,凸轮室包含:内部油路,其沿着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向气缸盖的进排气侧分配发动机润滑油;以及润滑油导入路,其从气缸盖导入发动机润滑油,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内部油路从配置凸轮链轮的一侧与内部油路连接,用于向内部油路供应发动机润滑油,在凸轮链轮的与下壳体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凹部在朝向远离下壳体的方向上形成有凹陷,从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润滑油导入路设于凹部的区域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下壳体的内部形成的润滑油导入路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从内部油路的、配置凸轮链轮的一侧与内部油路连接设置,即使与凸轮链轮相对的部分的下壳体的宽度尺寸变大,因为在凸轮链轮的与下壳体相对的面上所形成的凹部形成为与下壳体分离,所以也能使凸轮室和凸轮链轮尽量接近配置。因此,能使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发动机的尺寸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中在将凸轮链罩拆卸的状态下从右方观看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中在将气缸盖罩拆卸的状态下从上方观看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中将主要部分放大的从右方观看的图。
图4是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5是图4的B-B线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主要的油系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
4气缸盖
6进气侧凸轮轴
7排气侧凸轮轴
8右侧壁(立壁)
11气门室
12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
13排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
14进气侧凸轮链轮
15排气侧凸轮链轮
16凸轮链
17曲柄轴
18摆臂
19间隙调节器
21凸轮室
21a第1凸轮室
22第1下壳体(下壳体)
23第1上壳体(上壳体)
25接合面
29主油路
38油导入路
39内部油路
40进气侧间隙调节器用油路
41排气侧间隙调节器用油路
42进气侧连接油路
43排气侧连接油路
44座部
45凹部
46鼓起部
C凸轮轴的轴中心
L凸轮轴的轴线方向
R内部油路39的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详情。此外,虽然在以下对将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适用于汽车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适当变更。例如,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也能适用于自动两轮车、机动雪橇、船舶等的发动机。
以下假设发动机以图1中所示的朝向安装于车辆,以该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发动机的概略构成)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在将图2所示的凸轮链罩10拆卸的状态下从右方观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是DOHC4气门式的直列4气缸的汽车用汽油发动机,具备:气缸体2;配置于气缸体2的下部的油盘3;配置于气缸体2的上部的气缸盖4;以及以覆盖气缸盖4的上部的方式配置的气缸盖罩5。
(气缸盖的周边构成)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在将气缸盖罩5拆卸的状态下从上方观看的图。如图2所示,在气缸盖4的上部相互平行地配置有进气侧凸轮轴6和排气侧凸轮轴7。在气缸盖4的右侧壁8设有凸轮链罩10,在凸轮链罩10与气缸盖4之间形成凸轮链室9。在气缸盖4的上部设有气门室11,进气侧凸轮轴6和排气侧凸轮轴7配置成在左右方向横穿气门室11和凸轮链室9。
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控制未图示的致动器内的发动机油的供应量,由此使凸轮轴6、7相对于曲柄角的相位变化,在进气侧凸轮轴6和排气侧凸轮轴7的凸轮链室9侧的端部设有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和排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3,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和排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3实现使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时期提前或者滞后。在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和排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3中分别设有进气侧凸轮链轮14和排气侧凸轮链轮15,在其齿部卷绕有凸轮链16,利用凸轮链16将来自曲柄轴17的驱动力传递到进气侧凸轮链轮14和排气侧凸轮链轮15,由此对进气侧凸轮轴6和排气侧凸轮轴7进行驱动使其旋转。在气缸盖4的气门室内设有:摆臂18,其被凸轮轴6、7按压而摆动;以及油压式的间隙调节器19A、19B,其支撑摆臂18的一端,利用油压调整气门间隙。间隙调节器19A、19B包括在进排气方向配置于进气侧的进气侧间隙调节器19A和配置于排气侧的排气侧间隙调节器19B,在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在气缸盖4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即,气缸排列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分别对进气侧间隙调节器19A供应发动机油的进气侧间隙调节器用油路40和对排气侧间隙调节器19B供应发动机油的排气侧间隙调节器用油路41。
利用设有多个凸轮凸起部20的凸轮轴6、7的旋转,凸轮凸起部20通过摆臂18按压未图示的气门,由此使气门在最大冲程位置与关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进行未图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开闭。
进气侧凸轮轴6和排气侧凸轮轴7沿着左右方向(即,气缸排列方向)从接近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的一侧依次被第1凸轮室21a~第5凸轮室21e支撑并旋转自如。第1凸轮室21a包括:第1下壳体22,其设于气缸盖4的上部,支撑轴颈部的下半部;以及第1上壳体23,其设于第1下壳体22的上部,支撑凸轮轴的轴颈部的上半部。
第2凸轮室21b~第5凸轮室21e包括在进排气侧分体形成的、与气缸盖4一体形成的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的上方的上壳体。第2凸轮室21b~第5凸轮室21e配置成在前后方向跨越凸轮轴6、7,分别由2根连结螺栓24从凸轮轴的上方连结到气缸盖4。
图3是表示图1中的气缸盖4的右端部的图。如图3所示,在气缸盖4的右侧形成有作为立壁的右侧壁8,在右侧壁8的上部形成有与第1下壳体22接合的接合面25。第1凸轮室21a在凸轮轴6、7的轴中心C被上下分割为第1下壳体22和第1上壳体23,形成有支撑凸轮轴6、7的右端的轴承面。第1下壳体22在上部形成有轴承面的下半部,并形成为下部与气缸盖4的右侧壁8的上表面接合。第1上壳体23在下部形成有轴承面的上半部,并形成为与第1下壳体22接合。第1上壳体23、第1下壳体22均是支撑进气侧凸轮轴6的进气侧轴承部26和支撑排气侧凸轮轴7的排气侧轴承部27相互连结而形成。第1上壳体23、第1下壳体22均是与气缸盖4分体形成。
第1上壳体23和第1下壳体22利用分别配置于进气和排气侧凸轮轴6、7的前后方向两侧的各2根、总计4根连结螺栓24相对于气缸盖4连结在一起而固定。在第1上壳体23和第1下壳体22中分别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8,上述连结螺栓24在螺栓插通孔28中贯通。
(形成于气缸盖等的油路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3~图6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气缸盖4等上所形成的油路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将从气缸盖4的下表面导入的发动机油供应到进气侧和排气侧间隙调节器19A、19B、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的主油路29在气缸盖4的内部上下连通地形成。
在气缸盖4的右侧壁8开设有进气VVT供应路32,进气VVT供应路32从主油路29分支,对控制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的进气侧油压控制阀30供应发动机油。在气缸盖4的右侧壁8还开设有:进气侧提前通路33,其利用被进气侧油压控制阀30控制的油压,使进气侧凸轮轴6相对于曲柄轴17的相位向提前方向变化;以及进气侧滞后通路34,其使进气侧凸轮轴6相对于曲柄轴17的相位向滞后方向变化。
另外,在气缸盖4的右侧壁开设有排气侧VVT供应路35,排气侧VVT供应路35从主油路29在比与进气侧VVT供应路的分支靠下游分支,对控制排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3的排气侧油压控制阀31供应发动机油。另外,在气缸盖4的右侧壁8开设有:排气侧提前通路36,其利用被排气侧油压控制阀31控制的油压,使排气侧凸轮轴7相对于曲柄轴17的相位向提前方向变化;以及排气侧滞后通路37,其使排气侧凸轮轴7相对于曲柄轴17的相位向滞后方向变化。
如图3所示,在第1下壳体22中形成有油导入路38,油导入路38与主油路29的下游端连接,从气缸盖4导入发动机油。
另外,第1下壳体22形成有内部油路39,内部油路39以与油导入路38的下游端连接的方式形成于比进气侧凸轮轴6和排气侧凸轮轴7的轴承面靠下方,沿着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形成,向气缸盖4的进排气侧分别分配发动机油。在第1下壳体22中还形成有进气侧连接油路42和排气侧连接油路43,进气侧连接油路42和排气侧连接油路43与内部油路39连通,与进气侧和排气侧的间隙调节器用油路40、41连接而向其供应发动机油。
进气侧提前通路33、进气侧滞后通路34、排气侧滞后通路37、进气侧连接油路42、排气侧连接油路43形成为与气缸盖4的右侧壁8、第1下壳体22以及第1上壳体23的内部连通。排气侧提前通路36的上端开设于第1下壳体22的轴承面。
图4是用图3的A-A线,即内部油路39的中心线R在左右方向平行切断的从上方观看的图。如图4所示,进气侧凸轮链轮14和排气侧凸轮链轮15在凸轮室的宽度方向,即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与第1下壳体22接近地设置。
在气缸盖4的气门室11的底部,在气门室11的进排气侧分别设有多个座部44,各座部44形成有连结气缸体2的气缸盖螺栓的支承面,其中,位于气门室11的最右侧的座部44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接近气缸盖4的右侧壁8形成。第1下壳体22的一部分侧壁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右侧壁8的上部的接合面25的宽度尺寸大,以从上方覆盖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接近右侧壁8形成的座部44。
如图4所示,油导入路38在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上设于座部44的附近,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从配置有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一侧朝向内部油路39形成。在与第1下壳体22相邻设置的进气侧凸轮链轮14上,且在与第1下壳体22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凹部45,凹部45在朝向远离第1下壳体22的方向上形成有凹陷,如图5所示,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的左方观看的情况下,油导入路38设于凹部45的区域内。另外,第1下壳体22的侧壁的从外方包围油导入路38的部分向接近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方向鼓起而形成鼓起部46。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与第1下壳体22相邻设置的进气侧凸轮链轮14上,且在与第1下壳体22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凹部45,凹部45在朝向远离第1下壳体22分离的方向上形成有凹陷。并且,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的左方观看的情况下,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从配置有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一侧朝向内部油路39形成的油导入路38如图5所示设于凹部45的区域内。因此,如图4所示,即使第1下凸轮室的侧壁只以从外方包围油导入路38的部分向与进气侧凸轮链轮14接近的方向鼓起而形成,也能使进气侧凸轮链轮14接近第1下壳体22。另外,通过在与第1下壳体22分离的方向进一步增大凹部45的深度,也能使油导入路38外侧的与第1下凸轮室的侧壁接触的鼓起部46进入到凹部45,所以能使进气侧凸轮链轮14进一步接近第1下壳体22。
另外,如图4所示,气缸盖4具有:作为立壁的右侧壁8,其在上部形成有与第1下壳体22接合的接合面25;以及座部44,其形成有连结气缸体2的气缸盖螺栓的支承面,上述座部44中的至少一个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接近右侧壁8形成。另外,油导入路38在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上设于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接近右侧壁8形成的座部44的附近。油导入路38需要避开座部44而设置,因此在该情况下,不能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设于气门室11侧。因此,如图4所示,油导入路38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设于配置有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一侧,所以第1下壳体22相对于内部油路39在宽度方向上向进气侧凸轮链轮14侧较大地鼓起而形成。因此,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的左方观看的情况下,通过将油导入路38设于凹部45的区域内,能避免第1下壳体22,特别是鼓起部46与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接触,并且能使进气侧凸轮链轮14接近第1下壳体22。
而且,如图2和图6所示,因为内部油路39与向间隙调节器19A、19B供应油的间隙调节器用油路40、41连接,所以即使在气缸盖4上配置有支撑摆臂18的一端的油压式的间隙调节器19A、19B的情况下,也能使进气侧凸轮链轮14接近第1下壳体22,能实现发动机的紧凑化。
在第1下壳体22中,作为向与凸轮轴6、7连结的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供应油的通路,进气侧滞后通路34、进气侧提前通路33、排气侧滞后通路37从进气侧朝向排气侧依次相对于内部油路39设于第1下壳体22的左方,即,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设于与配置有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内部油路39的比排气侧端部更靠排气侧设有排气侧提前通路36。另外,进气侧连接油路42、排气侧连接油路43设置成在俯视时与内部油路39重叠。
如上所述,因为在第1下壳体22的内部形成有向与凸轮轴6、7连结的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供应油的通路,所以第1下壳体22的宽度尺寸变大。但是,因为上述通路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形成于与配置有凸轮链轮14、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所以通过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将进气侧凸轮链轮14和第1下壳体22的鼓起部46尽量接近配置,能使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的发动机的尺寸紧凑。
内部油路39沿着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从第1下壳体22的排气侧端面设置到排气侧凸轮轴7的邻近位置为止。用比内部油路39大的外径的柱塞47压紧或者拧紧而封闭在第1下壳体22的排气侧端面所形成的开口。
在第1下壳体22中,在长度方向上从进气侧朝向排气侧依次形成有第1螺栓插通孔28a~第4螺栓插通孔28d,用于连结第1上壳体23和气缸盖4的螺栓在第1螺栓插通孔28a~第4螺栓插通孔28d中插通。
关于上述4个部位的螺栓插通孔中的在凸轮室的长度方向上与内部油路39重叠的第1~第3螺栓插通孔28c这3个部位,配置成螺栓插通孔的一部分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左右方向)上与内部油路39重叠,所以和上述螺栓插通孔与内部油路39分离配置的构成比较,能减小发动机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能实现发动机的紧凑化。
第1螺栓插通孔28a在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上与进气侧端面的开口和柱塞47接近配置,并且相对于内部油路39配置于左侧,即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相对于内部油路39配置于与配置有凸轮链轮14、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第3螺栓插通孔28c在内部油路39的长度方向上与排气侧端部接近配置。第2和第3螺栓插通孔28c相对于内部油路39配置于右侧,即相对于内部油路39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配置于配置有凸轮链轮14、15的一侧。另外,第4螺栓插通孔28d与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的排气侧端部接近配置。
另外,第1下壳体22具有第1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a~第4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d,第1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a~第4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d从第1下壳体22的侧面向外方鼓起而形成,设置成从外方包围第1螺栓插通孔28a~第4螺栓插通孔28d。第1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a相对于内部油路39设于第1下壳体的左侧,即相对于内部油路39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设于与配置有凸轮链轮14、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第2和第3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b、48c相对于内部油路39设于第1下壳体22的右侧部,即相对于内部油路39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设于配置有凸轮链轮14、15的一侧。第4螺栓连结用凸起部48d相对于内部油路39与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的进气侧端部接近配置。
凸轮链16卷绕于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齿部,凸轮链16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上比与第1下壳体22相对的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面更接近第1下壳体22配置。因此,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下壳体2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面配置于由凸轮链16包围的区域的内部,能确保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上的凸轮链16的距离。因此,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的左方观看的情况下,通过将油导入路38设于凹部45的区域内,从而使进气侧凸轮链轮14接近第1下壳体22,实现发动机的紧凑化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图5是用图4的B-B,即包含内部油路39的中心线在内的与凸轮轴6、7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切断气缸盖4的从左侧观看的图,即在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上从与配置有凸轮链轮14、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气门室11侧)观看的图。如图5所示,在从凸轮轴6、7的轴线方向L的左方观看的情况下,内部油路39的进气侧的一部分设置成与进气侧凸轮链轮14重叠,内部油路39的排气侧的一部分设置成与排气侧凸轮链轮15重叠。将内部油路39的进气侧端部的开口封闭的柱塞47设于卷绕有凸轮链16的进气侧凸轮链轮14的外缘部的附近。
(发动机油的流动)
接着,参照图3和图6说明发动机油的流动。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在发动机1运转时,利用被曲柄轴17驱动的油泵49将油盘3内的发动机油吸起,向气缸体2内的油通路压送。气缸体2内的油通路与气缸盖4的主油路29连通,将发动机油向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间隙调节器19A、19B供应。导入到主油路29的发动机油如图3和图6所示在VVT供应路上分支,向油压控制阀30、31供应。油压控制阀30、31利用所谓的电磁阀,即电磁式的油压控制阀将发动机油的流路的供应目的地切换到提前通路33、36或者滞后通路34、37中的任一方,从而保持在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的内部形成的提前室(未图示)或者滞后室(未图示)的油压,以与提前通路33、36或者滞后通路34、37连通,使凸轮轴6、7的旋转相位向提前侧或者滞后侧变化,从而能变更气门定时。
油压控制阀30、31的下游侧与形成于气缸盖4的右侧壁8、第1下壳体22以及第1上壳体23下部的提前通路33、36和滞后通路34、37连接,比其更下游的发动机油的流路通过设于凸轮轴6、7外周面的环状槽50和形成于凸轮轴6、7的内部的凸轮轴内油通路51与形成于进气侧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内部的进气侧的提前室(未图示)或者滞后室(未图示)连通。
而且,主油路29通过形成于第1下壳体22的内部油路39、进气侧连接油路42和排气侧连接油路43与进气侧和排气侧的间隙调节器用油路40、41连接,使油压作用于支撑摆臂18的一端的柱塞的内部,使摆臂18的另一端始终按压于凸轮凸起部20。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大幅地变形后适用。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变气门定时装置12、13既设于进气侧的凸轮轴6也设于排气侧的凸轮轴7,但是只要在凸轮轴6、7上设有凸轮链轮14、15即可,也可以是任意一个可变气门定时装置设于凸轮轴的构成、在凸轮轴上完全不设置可变气门定时装置的构成。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适用于DOHC4气门式的直列4气缸的汽车用汽油发动机,但是无论是汽油发动机还是柴油发动机都能适用,还能适用于自动两轮车、机动雪橇、船舶等的内燃机。并且,气缸数量不限于4气缸,还能适用于单气缸、2气缸、3气缸或者5气缸以上的发动机。而且,关于气缸排列也不限于直列发动机,能适用于V型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等各种气缸排列的发动机。除此之外,各装置、各构件的具体构成、配置、数量等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就能适当变更、追加、取舍选择。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的气门机构,上述发动机具备:气缸盖;凸轮轴,其通过凸轮链被曲轴驱动;凸轮链轮,其与所述凸轮轴连结;以及凸轮室,其与所述凸轮链轮相邻,并将所述凸轮轴支撑于气缸盖,
所述发动机的气门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室包括:上壳体,其支撑所述凸轮轴的上半部;以及下壳体,其支撑所述凸轮轴的下半部,
所述凸轮室包含:内部油路,其沿着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向所述气缸盖的进排气侧分配发动机润滑油;以及润滑油导入路,其从所述气缸盖导入发动机润滑油,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内部油路从配置所述凸轮链轮的一侧与所述内部油路连接,用于向所述内部油路供应发动机润滑油,
在所述凸轮链轮的与所述下壳体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在朝向远离所述下壳体的方向上形成有凹陷,
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所述润滑油导入路设于所述凹部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盖具有:立壁,其在上部形成有与所述下壳体接合的接合面;以及
座部,其形成有连结气缸体的气缸盖螺栓的支承面,
所述座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接近所述立壁,
所述润滑油导入路在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座部的附近,并且所述座部设于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接近所述立壁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缸盖配置有:摆臂,其被所述凸轮轴按压时摆动;以及油压式的间隙调节器,其支撑所述摆臂的一端,所述内部油路连接用于向所述间隙调节器供应油的间隙调节器的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体中,具有向连结有所述凸轮轴的可变气门定时装置供应润滑油的通路,该通路形成为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内部油路位于配置有所述凸轮链轮侧的相反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体中,具有向连结有所述凸轮轴的可变气门定时装置供应润滑油的通路,该通路形成为在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内部油路位于配置有所述凸轮链轮侧的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设有将所述内部油路的开口封闭的柱塞,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所述端面配置于由凸轮链包围的区域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设有将所述内部油路的开口封闭的柱塞,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所述端面配置于由凸轮链包围的区域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设有将所述内部油路的开口封闭的柱塞,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所述端面配置于由凸轮链包围的区域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面设有将所述内部油路的开口封闭的柱塞,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所述端面配置于由凸轮链包围的区域的内部。
CN201510971387.XA 2015-01-05 2015-12-22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Active CN105756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0050 2015-01-05
JP2015000050 2015-01-05
JP2015023816A JP5751392B1 (ja) 2015-01-05 2015-02-10 エンジンの動弁機構
JP2015-023816 2015-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6737A true CN105756737A (zh) 2016-07-13
CN105756737B CN105756737B (zh) 2018-05-04

Family

ID=5363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1387.XA Active CN105756737B (zh) 2015-01-05 2015-12-22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1392B1 (zh)
CN (1) CN1057567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8373A (zh) * 2018-07-25 2020-0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28387A (ja) 2021-08-19 2023-03-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油路構造
JP2023028385A (ja) 2021-08-19 2023-03-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油路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7840A1 (en) * 2010-02-15 2011-08-18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Engine equipped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CN102278166A (zh) * 2010-05-17 2011-12-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正时链的注油系统
WO2013183537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CN103670585A (zh) * 2012-09-20 2014-03-26 铃木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供油结构
CN103850748A (zh) * 2012-12-07 2014-06-1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正时链轮的油润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2565A (ja) * 1999-12-22 2001-07-06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動弁制御装置
JP2013047472A (ja) * 2011-08-29 2013-03-07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ム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JP2013068155A (ja) * 2011-09-22 2013-04-18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7840A1 (en) * 2010-02-15 2011-08-18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Engine equipped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CN102278166A (zh) * 2010-05-17 2011-12-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正时链的注油系统
WO2013183537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CN103670585A (zh) * 2012-09-20 2014-03-26 铃木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供油结构
CN103850748A (zh) * 2012-12-07 2014-06-1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正时链轮的油润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8373A (zh) * 2018-07-25 2020-0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10778373B (zh) * 2018-07-25 2021-06-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1392B1 (ja) 2015-07-22
CN105756737B (zh) 2018-05-04
JP2016128682A (ja)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6024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US8230830B2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system for variable actuation of the valv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fast filling of the high pressure side of the system
US20120167845A1 (en) Cylinder head cover module with integrated valve train
EP2059657B1 (en) Assembled camshaft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ovided with assembled camshaft
JP3821366B2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における油供給装置
CN105756737A (zh)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CN201250680Y (zh) 一种单缸水冷四气门内燃机缸头等压润滑油路
US9562446B2 (en) Engine
JP5931140B2 (ja) 内燃機関の油路構造
JP6864663B2 (ja) 内燃機関の油路構造
US9458744B2 (en) Engine with external cam lubrication
US8166938B2 (en) Engine camshaft cover with integrated oil passages for camshaft phaser actuation
KR20120013906A (ko) 내연 기관
US20090186725A1 (en) Multi-utility camshaft cap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U151788U1 (ru) Система газо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изменения фаз газо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JP2015028328A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JP4498990B2 (ja) 内燃機関の2次エアー供給装置
EP1403497A1 (en) Camshaft bearing structure for over-head camshaft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2276308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カム軸支持構造
JP2013113158A (ja) 内燃機関の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JP6078446B2 (ja) 内燃機関のカム軸受給油構造
JP7343345B2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ヘッドカバー
JP7356310B2 (ja) 内燃機関
JP3821342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US10316702B2 (en) Rocker arm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retention elements in a rocker a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