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4933B -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4933B
CN105734933B CN201410764120.9A CN201410764120A CN105734933B CN 105734933 B CN105734933 B CN 105734933B CN 201410764120 A CN201410764120 A CN 201410764120A CN 105734933 B CN105734933 B CN 105734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vaporator
condenser
drying system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41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4933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641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4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4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4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4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4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风机及壳体,所述蒸发器、冷凝器相对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器的位置低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至少包括蒸发器一侧的第一空间、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第二空间、冷凝器另一侧的第三空间,通过蒸发器、冷凝器倾斜设置,且将排水部设计在蒸发器一侧的空间,从而蒸发器、排水部在壳体内错开设置,有利于降低烘干系统的体积,且可实现空气、冷凝水的分离流动,排水性能好。

Description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热泵的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洗衣机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要求衣物清洗后还具备烘干功能或者另外配备干衣机进行衣物烘干,用于将服装、鞋帽等生活物品烘干。洗衣干衣机或干衣机的烘干模式一般包括:电加热水冷凝烘干系统、电加热风冷凝烘干系统、以及蒸发器冷凝结合冷凝器加热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相对于前两种烘干模式,利用热泵进行烘干相对节能,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2011年12月21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第CN102286872A揭示了一种典型的热泵洗衣干衣机,包括滚筒、热泵系统及排水泵等。所述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待干燥的湿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风机、冷凝器、然后再流回滚筒完成风路的循环,该热泵系统设置于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因为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可利用空间,所以将热泵系统安装于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是业界惯常设计,但是热泵系统设置于干衣机的底部,经过蒸发器后凝结的冷凝水由于重力而流向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而用来排出冷凝水的排水泵比蒸发器的位置高,可能导致冷凝水无法顺利排出而聚集;然而如果增加额外的排水泵解决上述排水不利的问题,管路设计较复杂、成本增加,而且,热泵系统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的空间。
因此,如何在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一种体积较小且可提升排水性能的烘干系统或衣物干燥装置,是所属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排水的小型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风机及壳体,所述蒸发器、冷凝器相对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壳体内呈倾斜设置,所述冷凝器的位置低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至少包括蒸发器一侧的第一空间、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第二空间、冷凝器另一侧的第三空间,所述壳体具有位于第一空间的排水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衣物干燥装置,该衣物干燥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的烘干系统、与烘干系统连接的滚筒,所述滚筒具有相对设置以用于连接烘干系统两端的的前侧、后侧,蒸发器位于在所述滚筒的上方,冷凝器位于所述滚筒的后方,所述烘干系统的第一空间与滚筒通过引风管道相连通,所述烘干系统的第三空间与所述滚筒通过送风管道相连通,排水部靠近滚筒前侧或引风管道。
本发明通过蒸发器、冷凝器倾斜设置,且将排水部设计在蒸发器一侧的空间,从而蒸发器、排水部在壳体内错开设置,有利于降低烘干系统的体积,且可实现空气流、冷凝水的分离流动,排水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热泵衣物干燥装置在去掉部分箱体后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热泵衣物干燥装置的烘干系统的立体分解图,未显示节流装置及部件之间冷媒的连接管路;
图3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与滚筒的风路循环示意图;
图4是图6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与滚筒的空间关系示意图,未显示第一、第二壳体的盖体;
图5是图2所示蒸发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冷凝器及第二壳体底座相配合的侧视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烘干系统的第二壳体底座的侧视立体图;
图8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蒸发器及第一壳体底座相配合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第二壳体底座的俯视立体图;
图10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排水盖的立体图;
图11是图4所示烘干系统的局部侧视图,未显示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的水管;
图12是图11所示烘干系统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烘干系统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0所示排水盖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热泵衣物干燥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附图只是进行了示意,而不能视作对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如换热器的翅片只是进行了局部示意而没有全部画出。
下面参照滚筒式的洗衣干衣机或干衣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请参图1到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洗衣干衣机100,其包括箱体1、烘干系统2以及安装于该箱体1内的滚筒3,所述箱体1包括设置有开门的前部101、与该前部相对设置的后部102、位于前后部左、右两侧的侧部103。
所述烘干系统2包括大致水平布置的第一壳体21、组装在第一壳体21上且大致竖向布置的第二壳体22、安装于第二壳体22内的风机23、通过连接管路(未图示)连接的热泵,该热泵指的是利用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吸取热量而向高温环境放出热量的系统装置。所述热泵包括压缩机4、蒸发器5、冷凝器6、节流装置(未图示)、连接管路及充注的制冷剂(未图示),节流装置可为毛细管、机械式节流器、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节流电磁阀等类型。
烘干系统2包括空气侧循环系统和制冷剂循环系统,空气侧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风机23及滚筒3等;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4、蒸发器5、冷凝器6及节流装置。所述空气侧循环系统内的空气流在 进入所述滚筒3之前先经过所述冷凝器6与该冷凝器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蒸发器5用于对所述滚筒3出口出来的风进行冷却除湿;所述制冷剂侧循环系统中,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通过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冷凝器6的进口,冷凝器6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的另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蒸发器5,蒸发器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压缩机4的低压侧进口。
所述制冷剂侧循环系统的运行过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4吸入并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6被相对低温的空气冷却为低温高压的制冷剂,同时空气被加热升温;然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态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中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同时使空气被冷却,空气中的水蒸汽被冷凝出水分,从而使该空气湿度得以降低;从蒸发器5出来的气态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4中被压缩液化,如此循环。
所述空气侧循环系统的运行过程大致为:经过冷凝器6升温后的高温低湿的空气进入滚筒3后侧,与滚筒3内的待干燥衣物进行热交换,吸收滚筒3内待干燥衣物中的水分,变成高温高湿的空气;然后高温高湿空气经过蒸发器5被冷却除湿,变成低温低湿的空气;该低温低湿空气又经过冷凝器6加热升温,变成高温低湿空气再从后侧进入滚筒3中进行吸湿;空气侧循环系统内的空气流200如此循环,以完成干衣过程,干衣过程中空气经过蒸发器5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结构排出。
请参图3到图7所示,所述蒸发器5倾斜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冷凝器6倾斜设置在第二壳体22内,所述风机23安装于第二壳体22内,有利于简化整个壳体结构且密闭性较好。所述第一壳体21大致呈水平布置于滚筒3的上方,具体可布置于滚筒的正上方或如图所示侧上方,第二壳体22大致呈竖直布置于滚筒3的后方,具体可为滚筒的正后方或侧后方,从而第二壳体22内的冷凝器6的位置低于第一壳体21内的蒸发器5的位置,所述第一、第二壳体形成大致呈“L”形的组装壳体,如此布置该组装壳体利用滚筒3 上方、后侧的空间,可在有限空间内相对增加蒸发器5、冷凝器6的尺寸,以同时兼顾提升换热效能、减少烘干系统的体积;所述烘干系统2与滚筒3的空间距离近,可简化风道管路及制冷剂管路的布置。这里“第一壳体21大致呈水平布置”指的是第一壳体21的布置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3°,“第二壳体22大致呈竖向布置”指的是第二壳体21的布置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3°,具体可根据滚筒3与箱体1之间的空间来选择布置角度。
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靠近箱体前部101的引风管道210、位于引风管道210末端且与滚筒3前侧相连接的连接端口211,该连接端口211与滚筒3的门封开口31对接,从而连通所述引风管道210与滚筒3内的空间;第一壳体21具有与连接端口211相对设置的组装端口212;所述第二壳体22一端的开口与上述组装端口212组装连接,第二壳体22另一端具有靠近箱体后部102的送风管道220、位于送风管道220末端且安装于滚筒3后侧的另一连接端口221,从而上述两连接端口211、221分别与滚筒3两端的开口对接连通,使得所述组装壳体两端分别连接在滚筒3前后两端,形成可供空气流200循环流动的风道;在烘干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烘干系统2从滚筒3前侧引风、并通过所述热泵去湿加热,再将干燥的空气流200自滚筒3后侧送回滚筒,从而对滚筒内的衣物等进行去湿干燥,产生的冷凝水排出方便且系统体积较小。所述组装壳体内的风道至少可以被蒸发器5、冷凝器6分为蒸发器前的第一空间201、蒸发器后冷凝器前的第二空间202、冷凝器后的第三空间203;第一空间201与滚筒3通过引风管道210相连通,第三空间与所述滚筒通过送风管道220相连通,从而形成大致矩形的管路通道,结构简单。
所述第一壳体21形成与引风管道210连通且大致呈狭长形的第一主体腔213,蒸发器5相对固定地倾斜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主体腔213中。所述风机23竖直布置在第二壳体22内,第二壳体22具有收容风机23的收容腔222、连通收容腔222与送风管道220且大致呈狭长形的第二主体腔223,冷凝器6相对固定地倾斜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第二主体腔223内;所述收容腔222 的形状与风机23相对应,且该收容腔222的内直径大于风机23的最大外径,留出风机23旋转的转动空间,具体形状可为圆形或矩形等,第二壳体22在收容腔222外的外部轮廓可为圆形或矩形等形状,可根据箱体内的空间及制造需要来决定。与风机23预先组装在一起的电机80固定在第二壳体22上,风机23的转轴水平布置,当电机80的动力输入时,该电机通过其传动轴可驱动风机23的叶片在垂直于转轴中心线的竖直平面转动,从而风机23从第一壳体21所在一侧沿水平方向轴向进风、向第二壳体22所在一侧沿竖直方向径向送风,且风机23布置于蒸发器5、冷凝器6之间的风道上,可带动经过蒸发器5冷却除湿后的空气流200吹向冷凝器6所在处,再使得经过冷凝器6加热升温后的空气流200沿送风管道220吹入滚筒3进行干衣作业,接着吸湿后的空气流200被吸入引风管道210。这里“蒸发器5、冷凝器6分别相对固定地设置于第一、第二壳体内”指的是第一、第二壳体内分别具有防止蒸发器5、冷凝器6移动超过一定距离的限位结构,以防止后两者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
所述第二空间202包括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衔接的区段,由于风机23布置在蒸发器5、冷凝器6之间的第二空间202内,即就是风机23位于滚筒后侧的上方,不需另行为风机23安排空间,并可尽量将冷凝器6、蒸发器5的体积增大,提升换热能力;由于从滚筒3流动出来的湿空气经过蒸发器5冷凝后的温度为整个烘干系统的最低温度,且此时空气湿度较高,此环境条件有利于提升风机的性能。
请参阅图5到图7所示,所述蒸发器5与冷凝器6均为微通道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体积相对较小而换热效率则能达到需求。所述蒸发器5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50、两端分别连通集流管50的扁管51、相邻扁管51之间设置的翅片52,该翅片52所在区域形成翅片区500,用于增加换热效能,所述蒸发器5的扁管51经过折弯换向而成两层,并形成与集流管50相对设置的换向部511,该两层结构可增加换热容量。所述冷凝器6与蒸发器5的结构类似,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60、两端分别连通集流管60的扁管61、相邻扁管 61之间设置的翅片62、该翅片62所在区域形成的翅片区600及与集流管60相对设置的换向部611;当然所述扁管51、61可根据需要折弯成两层以上的多层,可增加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容量。
所述蒸发器5安置在滚筒的正上方或侧上方,该蒸发器5的一端比另一端高,从而在第一壳体内形成相对设置的高端501、低端502,具体地,蒸发器5的集流管50所在一端比扁管换向部511所在一端低,即集流管50位于低端,冷凝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沿扁管51向集流管50处流动汇集,且蒸发器的高端501朝前倾斜设置,使得冷凝水向前流动汇集,可防止冷凝水流到经过蒸发器去湿干燥后的风道第二空间,影响干燥效率;所述蒸发器的集流管50呈水平设置,扁管51相对于集流管50所在的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在风道内空间保持不变时,该扁管51与空气流进行热交换的面积相对增加,可增加蒸发器的换热效能且又适应该部位空间的要求。其中“集流管50呈水平设置”指集流管50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在±3°以内,当然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集流管50也可以呈非水平设置,即呈倾斜设置,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所述蒸发器5的扁管5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α满足:α=35°±10°,更加合适的角度α满足25°≤α≤45°;如果α角度过小,会使蒸发器在靠近扁管换向部一侧的换热效率降低;如果α角度过大,当空间保持不变时,蒸发器容量受高度空间限制而相对较小,当蒸发器容量相对加大时,可能会使高度空间不足。本实施例中集流管50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轴心线与左右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在±3°以内,可避免蒸发器偏斜过度而占用过大空间,从而可在有限空间内相对增大蒸发器容量及其换热面积。
所述冷凝器6安置在滚筒的正后方或侧后方,该冷凝器6的一端比另一端高,具体地,冷凝器6的集流管60所在一端比扁管换向部611所在一端低,即集流管60位于低端;集流管60大致呈水平设置,扁管61相对于集流管60所在的水平面倾斜设置,在风道内空间保持不变时,该扁管61与空气流进行热交换的面积相对增加,可增加蒸发器的换热效能且又适应该部位空间的要求。其中“集流管60大致呈水平设置”指集流管60与所述水平面形成 的角度在±3°以内,当然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集流管60也可以呈非水平设置,即呈倾斜设置,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具体冷凝器6的扁管61与所述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β满足:β=45°±15°,更加合适的角度β满足40°≤β≤50°;如果β角度过大,会使冷凝器靠近扁管换向部一侧的换热空间效率降低;β角度过小,当空间保持不变,冷凝器容量受空间限制而相对较小,当冷凝器容量相对加大时,可能会导致空间不足。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冷凝器6与蒸发器5均为单流程多层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多流程结构如双流程、三流程或四流程等。
请参阅图1、图2示,所述第一壳体21包括上下分开设置以相互组装固定的第一底座214及第一盖体215,第二壳体22包括左右分开设置以相互组装固定的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该等底座、盖体具体可以为塑料件,如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塑形成,上述第一底座214及第一盖体215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2100,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2200,供螺钉(未图示)穿过从而将各自的底座及盖体相互固定,当然底座及盖体也可以卡扣等方式固定,所述底座及盖体通过凹凸配合结合密封材料以实现密封,从而防止漏风,另外也可以通过底座及盖体相互配合后再进行塑料焊接而实现防止漏风,这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想象得到。
请参阅图6到图9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2形成有分别挡在冷凝器6两端的导流部226、用于收容定位冷凝器6的集流管60的凹部227,冷凝器6的集流管60插入该凹部227以稳固定位,该导流部226、凹部227形成相对固定冷凝器6的限位结构,以防止冷凝器6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所述凹部227形成于自第二壳体22内壁凸出设置的环状凸台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且便于集流管插入。所述导流部226相对错开分布在第二壳体22两侧,具体地,第二壳体两侧的导流部226上下错开,该导流部226在第二壳体22内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空气流动方向呈流线型设置,并卡持在冷凝器6两侧的翅片区600两侧,可导引空气流200尽量流向翅片区600进行换热,防止空气流从翅片区600之外的无翅片区通过。
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卡持在蒸发器低端502或集流管60的定位部2161、支撑或卡持在蒸发器扁管50两侧的固定部2162,该定位部2161形成于第一底座214上且呈弧状结构以固定集流管50,固定部2162相对靠近高端501,且蒸发器高端501抵在第一盖体215内侧(请参图3所示),从而所述定位部2161、固定部2162形成防止蒸发器5过度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位于风道至少一侧的内缩部2171,该内缩部2171呈流线型设置,可减小空气流200在风道内的风阻,引导空气流均匀通过蒸发器5。与蒸发器5相连接的连接管路包括堆叠布置的管路出口503及管路进口504,第一壳体21开设同时收容该管路出口及管路进口的缺口2101,可简化管路布置、节省空间。
所述蒸发器5两侧分别具有迎风面505、与迎风面相对设置的背风面506,迎风面505与滚筒内出来的干燥之前的空气相接触,背风面506之后的风道内为干燥之后的空气;所述第一壳体21形成有位于风道第一空间201的排水部2172,该排水部2172自定位部2161向下倾斜延伸而成,该排水部2172靠近滚筒前侧或引风管道,位于迎风面505之前的风道上,从而可在迎风面505之前的风道内排出冷凝水,使背风面506之后风道内的干燥空气与冷凝水分开流动,气液分流效果较好;另外所述排水部2172也可导引空气流、减小空气流在风道内的风阻;由于排水部2172位于蒸发器的前侧,排水部2172与蒸发器5前后错开布置,有利于减小体积、节省空间。所述蒸发器5倾斜设置,冷凝水可顺利积聚到较低的集流管50所在低端502,排水部2172设置的高度低于蒸发器5所在的高度,冷凝水靠自身重力作用顺利流下,冷凝水沿排水部2172的流向大致与空气流200的流向相反。
请参阅图8到图13所示,所述排水部2172形成有凹设而成的积水区2181、凸伸于积水区内的排水导管2182、安装在排水导管上端外侧的排水盖2183,积水区2181用于容纳蒸发器排下的冷凝水,排水导管2182形成有贯穿壳体内外的排水孔2184以将冷凝水排出;所述排水导管与排水盖之间形成连通该排水孔与积水区的连通流道,该排水导管2182具有低于积水区2181最低处 且位于下端的出水口2185,从而形成虹吸结构,当积水区内汇聚的冷凝水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使得排水导管内外的排水孔、连通流道中充满冷凝水而相对密闭之后,由于积水区的水位相对较高,出水口2185的水位始终低于积水区内冷凝水的水位,在虹吸作用下,积水区内的冷凝水及毛絮等杂物可自动完全排出,提升排水效率。所述排水部2172还包括安装在排水导管2182下端的水管2186,该水管上端的管口连接到排水导管的出水口2185,水管下端管口通过连接到第一壳体21上的连接口2187,再经过门封31设置的水槽(未图示)排出烘干系统,且该水管下端管口的位置也低于出水口2185的高度,冷凝水靠自身重力作用即可沿水管排出,不需借由排水水泵,且残留率较低。所述排水导管2182一体成型于第一壳体21上,外周侧设有与排水盖相抵接的肋部2102,可增加排水导管强度,排水盖2183具有可增加结构强度的肋条部2103;所述排水盖2183与排水导管之间的间隙较小,间隙数值为0.5mm~1mm,从而虹吸排水的同时可防止漏风,所述积水区2181内残留冷凝水也可防止漏风,均可提升烘干系统的风道密闭性。
请参阅图1到图3所示,所述烘干系统2在蒸发器之前的风道上安装有过滤装置24,以过滤风道内空气中的杂质,所述过滤装置与蒸发器5前后错开布置,且该过滤装置24与排水部2172也前后错开布置,空间利用率较高,可节省空间;所述过滤装置24组装于第一壳体21上,该第一壳体21具有安装过滤装置24的安装开口219,过滤装置24自该安装口插入第一壳体21,所述过滤装置24设有自安装开口插入第一壳体内的过滤区241、连接在过滤区上且位于第一壳体外的提取部242,安装及拆卸过程中,在所述提取部242施加作用力,安装、拆卸简便,可及时清洗,不需另外安装清洗装置冲洗过滤装置24,可简化结构,且减小体积、节省空间。烘干过程中,湿度相对较大的空气流200从滚筒前侧的引风管道210进入第一壳体21,通过过滤装置的过滤区241进行过滤清洁,然后由前往后经过倾斜设置的蒸发器5去湿,空气流200中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凝结,蒸发器扁管51上产生的冷凝水逐渐聚集后,依靠自身重力沿着扁管51的迎风面505流到低端的集流管50处, 再沿倾斜设置的排水部2172流入积水区2181,通过积水区内的虹吸机构将冷凝水等经过水管2186排到滚筒外的外滚筒最终排出。
请参阅图1、图2、图6及图1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具有相对应的数个螺纹孔2104、2201,供数个螺钉(未图示)穿过从而组装该两个壳体,第一、第二壳体分开成型再组装,易于制造;组装过程中,排水盖2183先安装到第一底座214的排水导管2182上,接着将蒸发器5、过滤装置24、第一底座214及第一盖体215进行预组装,形成第一装配组件;再将所述冷凝器6、风机23与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依次进行预组装配合,形成第二装配组件;上述各次预组装之后,将第一装配组件、第二装配组件对应端口相配合对接,通过上述螺纹孔2104、2201将第一、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所述压缩机4固定在第一、第二壳体之外,可及时散热、防止压缩机过热;烘干系统2还可进一步设置位于压缩机4外侧的辅助散热风机25和/或与冷凝器6管路连接的辅助冷凝器26,辅助散热风机25、辅助冷凝器26位于空气侧循环系统之外。其中,所述辅助散热风机25朝向压缩机4吹风,可进行气流换热,为压缩机4降温,防止压缩机过热;所述辅助冷凝器26连接在压缩机4之后、冷凝器6之前的制冷剂流路上,进一步加热升温流经冷凝器6的空气,辅助冷凝器26安置第一、第二壳体外侧,有利于减小两壳体的整体尺寸,进一步节省空间。
请参阅图14所示,相对于前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水导管2182’可与第二壳体分开成型、再组装在一起,结构相对简化、易于制造成型,具有与排水盖2182相配合的肋部210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 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风机及壳体,所述蒸发器、冷凝器相对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包括空气侧循环系统,该空气侧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所述风机,所述第一壳体大致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在第一壳体上且大致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引风管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组装端口组装连接,第二壳体另一端具有送风管道;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壳体内呈倾斜设置,所述冷凝器的位置低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至少包括蒸发器一侧的第一空间、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第二空间、冷凝器另一侧的第三空间,所述壳体具有位于第一空间的排水部,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壳体内形成相对设置的高端、低端,所述壳体具有卡持在蒸发器低端的定位部,所述排水部自该定位部向低处倾斜延伸而成,所述排水部位于所述蒸发器之前的风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从而该排水部与蒸发器前后错开布置且低于蒸发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蒸发器具有用于接触湿空气的迎风面,所述排水部位于蒸发器迎风面之前的风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在蒸发器之前的风道上安装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与蒸发器前后错开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组装于壳体上,壳体具有安装过滤装置的安装开口,过滤装置自该安装口插入壳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包括大致呈水平设置的集流管、两端连通集流管的扁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形成有凹设而成的积水区、凸出设置于积水区内的排水导管、安装在排水导管一端外的排水盖,所述排水导管形成有贯穿壳体内外的排水孔,且该排水导管与排水盖之间形成连通该排水孔与积水区的连通流道,所述排水导管具有低于积水区最低处的出水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具有安装在排水导管上的导流水管,所述导流水管一端的管口连接到排水导管的出水口,导流水管另一端的管口连接到壳体且位置低于出水口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大致呈水平布置的第一壳体、组装在第一壳体上且大致呈竖向布置的第二壳体,蒸发器倾斜设置在该第一壳体内,冷凝器倾斜设置在该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具有相互配合的底座、盖体,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扁管相对于集流管所在的水平面倾斜设置。
10.一种衣物干燥装置,该衣物干燥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与烘干系统连接的滚筒,所述滚筒具有相对设置以用于连接烘干系统两端的的前侧、后侧,蒸发器位于在所述滚筒的上方,冷凝器位于所述滚筒的后方,所述烘干系统的第一空间与滚筒通过引风管道相连通,所述烘干系统的第三空间与所述滚筒通过送风管道相连通,排水部靠近滚筒前侧或引风管道。
CN201410764120.9A 2014-12-12 2014-12-12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Active CN105734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4120.9A CN105734933B (zh) 2014-12-12 2014-12-12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4120.9A CN105734933B (zh) 2014-12-12 2014-12-12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4933A CN105734933A (zh) 2016-07-06
CN105734933B true CN105734933B (zh) 2019-09-03

Family

ID=56240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4120.9A Active CN105734933B (zh) 2014-12-12 2014-12-12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4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1656A (zh) * 2016-10-31 2017-02-08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CN108221316B (zh) * 2017-11-28 2022-11-25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装置
CN111088673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干衣机的桶、桶的制造方法及具有该桶的干衣机
CN111021013B (zh) * 2019-11-27 2023-01-3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底座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4059261B (zh) * 2021-11-30 2022-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7798A (ja) * 2000-05-22 2001-11-27 Sanyo Diaper Service Kk 繊維製品乾燥用の自転浮揚乾燥機
CN2532098Y (zh) * 2002-03-31 2003-01-22 牛献中 一种能回收热能的干洗机及水洗烘干机的烘干装置
CN200964524Y (zh) * 2005-06-24 2007-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衣物干燥装置
JP2010094206A (ja) * 2008-10-15 2010-04-30 Panasonic Corp 衣類乾燥機
EP2372012A1 (en) * 2010-03-30 2011-10-05 DBK David + Baader GmbH Household appliance, appropriate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appropriate condenser un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3835107A (zh) * 2012-11-21 2014-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干衣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7798A (ja) * 2000-05-22 2001-11-27 Sanyo Diaper Service Kk 繊維製品乾燥用の自転浮揚乾燥機
CN2532098Y (zh) * 2002-03-31 2003-01-22 牛献中 一种能回收热能的干洗机及水洗烘干机的烘干装置
CN200964524Y (zh) * 2005-06-24 2007-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衣物干燥装置
JP2010094206A (ja) * 2008-10-15 2010-04-30 Panasonic Corp 衣類乾燥機
EP2372012A1 (en) * 2010-03-30 2011-10-05 DBK David + Baader GmbH Household appliance, appropriate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appropriate condenser un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3835107A (zh) * 2012-11-21 2014-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干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4933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0425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05734933B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6337269B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5696291B (zh)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105696290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
CN104911878B (zh) 一种叠加式热交换器
CN106319910B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US20160201252A1 (en) Drying machine
CN105297369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06939507A (zh)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CN105316918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10857521B (zh) 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冷凝干燥系统和干衣机
CN106988101A (zh) 热泵衣物处理装置
CN205688218U (zh) 一种冷凝器以及洗干一体机
WO2019141187A1 (zh)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洗碗机
CN105696282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
CN104911876B (zh) 一种热交换器的冲洗结构
CN104911881B (zh) 一种空气冷凝结构
CN105780413A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5133269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206346058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和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23098109A1 (zh) 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104911877B (zh) 一种具有框架的热交换器
US10619287B2 (en) Heat pump drying or washing-drying machine
CN206266923U (zh) 具有干衣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