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6291B -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6291B
CN105696291B CN201410709689.5A CN201410709689A CN105696291B CN 105696291 B CN105696291 B CN 105696291B CN 201410709689 A CN201410709689 A CN 201410709689A CN 105696291 B CN105696291 B CN 105696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vaporator
condenser
blower
dry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096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6291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096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6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6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6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6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所述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及风机;所述烘干系统包括收容固定冷凝器的第一壳体、收容固定蒸发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大致呈横向布置,第二壳体大致呈竖向布置于第一壳体的下方,该第二壳体设置有位于蒸发器的下方或侧下方的排水开孔;如上将第一、第二壳体分别横向、竖向布置,使烘干系统可设置在衣物干燥装置的空余位置,可使衣物干燥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简化风道,结合开设在蒸发器的下方或侧下方的排水开孔,易于排水。

Description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热泵的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洗衣机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要求衣物清洗后还具备烘干功能或者另外配备干衣机进行衣物烘干,用于将服装、鞋帽等生活物品烘干。洗衣干衣机或干衣机的烘干模式一般包括:电加热水冷凝烘干系统、电加热风冷凝烘干系统、以及蒸发器冷凝结合冷凝器加热的热泵加热烘干系统。相对于前两种烘干模式,利用热泵进行烘干相对节能,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2011年12月21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第CN102286872A揭示了一种典型的热泵洗衣干衣机,包括滚筒、热泵系统及排水泵等。所述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该热泵系统设置于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因为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可利用空间,所以将热泵系统安装于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是业界惯常设计,但是热泵系统设置于干衣机的底部,经过蒸发器后凝结的冷凝水由于重力而流向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而用来排出冷凝水的排水泵比蒸发器的位置高,导致冷凝水无法顺利排出而聚集;另外将热泵系统安装于热泵洗衣干衣机的底部,造成需要较长的通风管路将风从滚筒内引到热泵系统、以及从热泵系统将热风引回滚筒,循环过程中的热能损失较大,且热泵系统由于体积大而占用较多空间,会增加管路布置的难度。如果增加额外的排水泵解决上述排水不利的问题,结构变得复杂、成本增加。
因此,如何在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一种便于冷凝水顺利排出的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是所属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化风道且易于排水的小型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及风机;所述烘干系统包括收容固定冷凝器的第一壳体、收容固定蒸发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大致呈横向布置,第二壳体大致呈竖向布置于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位于蒸发器下方的排水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烘干系统的组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一底座及第一盖体;提供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二底座及第二盖体,在第二底座及第二盖体开设用于排水的开孔;提供微通道换热器形成的冷凝器、蒸发器以及风机;组装配合蒸发器、第二底座及第二盖体,形成第二装配组件;将冷凝器组装到第一壳体的第一底座上;将第二装配组件安装到第一壳体的第一底座一端的下侧。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第二壳体分别横向、竖向布置,使烘干系统可设置在衣物干燥装置的空余位置,可使衣物干燥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简化风道,结合位于蒸发器下方的排水部,便于冷凝水及时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热泵衣物干燥装置在去掉部分箱体后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热泵衣物干燥装置的烘干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节流装置及部件之间的冷媒连接管路未显示;
图3是图1所示热泵衣物干燥装置的滚筒及部分烘干系统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热泵衣物干燥装置的烘干系统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烘干系统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冷凝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冷凝器及第一壳体底座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8是图2所示第一壳体底座的立体图;
图9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冷凝器及第一壳体底座相配合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冷凝器及第一壳体底座相配合的侧视图;
图11是图2所示第二壳体底座的侧视图;
图12是图2所示喷淋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2所示蒸发器及第二壳体底座相配合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第二壳体底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3所示蒸发器及第二壳体底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17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俯视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18是图2所示烘干系统的立体组合图;
图19是烘干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20是图19所示烘干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节流装置及部件之间的冷媒连接管路未显示;
图21是图20所示第二壳体底座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0所示喷淋装置的侧视图;
图23是烘干系统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24是图23所示烘干系统的冷凝器及第一壳体底座相配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热泵衣物干燥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附图只是进行了示意,而不能视作对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如换热器的翅片只是进行了局部示意而没有全部画出。
下面参照滚筒式的洗衣干衣机或干衣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请参图1到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洗衣干衣机,其包括箱体1、烘干系统2以及安装于该箱体1内的滚筒3,所述箱体1包括设置有开门的前部101、与该前部相对设置的后部102、位于前后部两侧的侧部103。
所述烘干系统2包括大致横向布置的第一壳体21、组装在第一壳体21上且大致竖向布置的第二壳体22、安装于第一壳体21内的风机23、通过连接管路(未图示)连接的热泵,该热泵指的是利用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吸取热量而向高温环境放出热量的系统装置。所述热泵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蒸发器6、节流装置(未图示)、连接管路及充注的制冷剂(未图示),节流装置可为毛细管、机械式节流器、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节流电磁阀等类型,所述冷凝器5倾斜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蒸发器6倾斜设置在第二壳体22内,所述风机23安装于第一壳体21内,第一壳体21的一部分用于形成风机23的外壳,有利于简化整个壳体结构且密闭性较好。
烘干系统2包括空气侧循环系统和制冷剂循环系统,其中,空气侧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风机装置、滚筒3等;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节流装置、蒸发器6。所述空气侧循环系统形成的风道中的空气流在进入所述滚筒3之前先经过所述冷凝器5与该冷凝器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蒸发器6用于对所述滚筒3出口出来的风进行冷却除湿;所述制冷剂侧循环系统中,压缩机4的高压侧出口通过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进口,冷凝器5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的另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蒸发器6,蒸发器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压缩机4的低压侧进口。
所述制冷剂侧循环系统的运行过程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4吸入并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5被相对低温的空气冷却为低温高压的制冷剂,同时空气被加热升温,然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态进入蒸发器6,在蒸发器6中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同时使通过蒸发器6的空气被冷却,空气中的水蒸汽被冷凝出水份,从而使该空气湿度得以降低。从蒸发器6出来的气态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4中被压缩液化,如此循环。
所述空气侧循环系统的运行过程大致为:经过冷凝器5升温后的高温低湿的空气进入滚筒3前侧,与滚筒3内的待干燥衣物进行热交换,吸收滚筒3内待干燥衣物中的水分,变成高温高湿的空气,然后经过蒸发器6被蒸发器6冷却除湿,变成低温低湿的空气,该低温低湿空气又经过冷凝器5加热升温,变成高温低湿空气再从后侧进入滚筒3中进行吸湿,空气侧循环系统的风道中的空气流如此循环,以完成干衣过程,干衣过程中空气经过蒸发器6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结构排出。
所述第一壳体21大致呈横向布置于滚筒3的上方或如图所示侧上方,第二壳体22大致呈竖向布置于滚筒3的后方或侧后方,从而第一、第二壳体形成大致呈“L”形的联体壳体,可充分利用滚筒3周围的空间;本实施例L形联体壳体利用滚筒3与箱体顶部(未图示)、侧部103以及后部102之间形成的空间,可在相对有限空间内增加冷凝器5、蒸发器6的尺寸,以同时兼顾提升换热效能、减少烘干系统的体积。这里“第一壳体21大致呈横向布置”指的是第一壳体21的布置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3°,“第二壳体22大致呈竖向布置”指的是第二壳体21的布置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3°,具体可根据滚筒与箱体之间的空间来选择所述夹角的角度。
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靠近箱体前部101的送风管道210、位于送风管道210末端且与滚筒3前侧相连接的连接端口211,该连接端口211与滚筒3的门封开口31对接,从而连通所述送风管道210与滚筒3内的空间;第一壳体21具有与连接端口211相对设置的组装端口212,第二壳体22一端的开口与该组装端口212组装连接,第二壳体22另一端具有靠近箱体后部102的引风管道220、位于引风管道220末端且安装于滚筒3后侧的另一连接端口221,即上述两连接端口211、221分别与滚筒3两端的开口对接连通,使得所述第一、第二壳体组成的L形联体壳体两端分别连接在滚筒3前后两端,从而形成可供空气流200循环流动的风道,空气流200可流经该第一、第二壳体并进出滚筒3而实现循环;该烘干系统与滚筒的空间距离较近,风道管路较为简化;在烘干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烘干系统2从滚筒3后侧进风、并通过所述热泵去湿加热,再将干燥的空气流200自滚筒3前侧送回滚筒,从而对滚筒内的衣物等进行去湿干燥,空气经过蒸发器6吸热而产生的冷凝水再经过排水结构流出,体积较小且排水便利。所述滚筒3上设置有数个运输螺栓孔32,所述第二壳体22具有避开运输螺栓孔32的让位部222,为螺钉(未图示)与运输螺栓孔32对准配合提供空间;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上述螺钉自箱体1外部旋入该运输螺栓孔32,从而将滚筒3固定在箱体上,可减少运输中滚筒晃动。
本实施例第一壳体21形成与送风管道210连通且大致呈狭长形的第一主体腔213,冷凝器5相对固定地倾斜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主体腔213中;第一壳体21具有相互配合的底座部231、盖体部232,从而形成收容风机23的收容腔214,该收容腔214与第一主体腔213相连通。所述收容腔214的形状与风机23相对应,且该收容腔214的内直径大于风机23,留出风机23旋转的转动空间,具体形状可为圆形或矩形等,底座部231、盖体部232所形成的外部轮廓可为圆形或矩形等形状,可根据第一壳体内的空间及制造需要来决定。所述第一壳体21外侧具有凸出设置的安装座215,将电机80、第一壳体21相互固定,当电机80的动力输入时,电机通过其传动轴带动风机23在第一壳体21的收容腔214内转动,从而带动空气流200流动。所述风机23位于冷凝器5、蒸发器6之间的风道内,带动经过蒸发器6冷却除湿后的空气流200吹向冷凝器5所在处,再使得经过冷凝器5加热升温后的空气流200沿送风管道210吹入滚筒3。
所述第二壳体22形成与引风管道220连通且大致呈狭长形的第二主体腔223,蒸发器6相对固定地倾斜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第二主体腔223内。电机80所提供的动力输入后,可驱动风机23以其转轴为中心转动,风机23的叶片在垂直于转轴中心线的平面转动,为风道内的空气流200顺利流动循环提供动力,循环过程中风机23带动第二壳体21内的空气流200朝向第一壳体21内流动,再将空气流200送入滚筒3进行干衣作业,接着吸湿后的空气流200被吸入引风管道220;所述第一、第二壳体组装成L型联体壳体并连通滚筒3,形成空气流200循环流动的风道。这里“冷凝器5、蒸发器6分别相对固定地设置于第一、第二壳体内”指的是第一、第二壳体内分别具有防止冷凝器5、蒸发器6移动超过一定距离的限位结构,以防止后两者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
所述第一、第二壳体内的风道至少可以被冷凝器5、蒸发器6分为蒸发器前的第一空间201、蒸发器后冷凝器前的第二空间202、冷凝器后的第三空间203;本实施例第二空间202包括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衔接的区段,由于风机23布置在该第二空间202内,即就是风机23风位于滚筒后侧的上方,布置于冷凝器5、蒸发器6之间的风道内,风机23利用冷凝器5、蒸发器6两者之间的空间,不需另行为风机23安排空间,并可尽量将冷凝器5、蒸发器6的体积增大,提升换热能力;由于从滚筒3流动出来的湿空气经过蒸发器6冷凝后的温度为整个烘干系统的最低温度,且此时空气湿度较高,此环境条件有利于提升风机的性能。
所述风机23大致水平布置,或者风机23的转轴中心线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可将大致竖向流动的空气流200改变为大致水平流动,以实现轴向吸气、径向或横向送气。所述“风机23大致水平布置”指风机23的旋转平面A与竖直方向(Z方向)的夹角成70°~90°、或者风机23的送气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成70°~90°、或者风机23的转轴中心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成0~20°、或者说风机23的旋转平面与第二壳体的布置方向形成的夹角角度为70°~90°,由于上述结构布置,可防止风机23布置的角度过度倾斜而影响第二壳体22的轴向吸气,又可避免另一侧的第一壳体21与洗衣干衣机箱体1内侧相互干涉。所述风机23大致水平布置于蒸发器6的正上方或略偏于蒸发器6的正上方,即风机23相对于冷凝器和/或蒸发器非侧向偏置,具体地风机23可相对于冷凝器和/或蒸发器大致对齐设置,从而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与风机23之间的风道大致呈直线延伸,有利于风道内的空气流200顺畅流动,且可缩减两壳体的体积、缩短风道路径,从而风道管路较为简化,可降低风阻、提升风机23的引风效率。
请参阅图3、图6及图7所示,所述冷凝器5与蒸发器6均为微通道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体积相对较小而换热效率则能达到需求。所述冷凝器5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50、两端分别连通集流管50的扁管51、相邻扁管51之间设置的翅片52,该翅片52所在区域形成翅片区500,以用于增加换热面积;所述蒸发器6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60、两端分别连通集流管60的扁管61、相邻扁管61之间设置的翅片62,该翅片62所在区域形成翅片区600,以用于增加换热面积;所述扁管51、61可根据需要折弯成两层以上的多层,其中所述冷凝器5的扁管51经过两次折弯换向而成三层,该扁管具有分别与集流管50相对设置的两个换向部511;所述蒸发器6的扁管61经过一次折弯换向而成两层,从而该扁管具有与集流管60相对设置的换向部611;所述冷凝器5具有分别形成于扁管51两端的无翅片区501、502;所述蒸发器6的翅片62所在区域的两端也形成有无翅片区601、602,即集流管60所在一端的第一无翅片区601、扁管换向部611所在另一端的第二无翅片区602。另外,冷凝器5、蒸发器6也可以根据需要为两层以上的多层换热器,下面分别以图3所示的两层蒸发器、图6所示的三层冷凝器为例说明。
所述蒸发器6的一端比另一端高,从而该蒸发器6呈倾斜设置,具体地是蒸发器6的集流管60所在一端比扁管换向部611所在一端低,即扁管61呈倾斜设置,蒸发器的集流管60呈水平设置,其中“集流管60呈水平设置”指集流管60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在±3°以内,这样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且又适应该部位空间的要求,当然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集流管60也可以呈非水平设置,即呈倾斜设置,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具体蒸发器6的扁管6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α满足:α=45°±15°,更加合适的角度α满足40°≤α≤50°;如果α角度过大,会使蒸发器在靠近扁管换向部一侧的换热空间效率降低;如果α角度过小,当空间保持不变时,蒸发器容量受空间限制而相对较小,当蒸发器容量相对加大时,可能会使整体空间不足。为便于描述,定义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为竖直面,所述蒸发器6安置在滚筒的背部空间内,本实施例中集流管60的轴心延伸方向与上述竖直面大致垂直,两者之间形成的角度在90°±3°以内,可避免集流管60相对于竖直面偏斜过度而占用过大空间,从而可在有限空间内相对增大蒸发器容量及其换热面积。
所述冷凝器5呈倾斜设置,具体地是冷凝器5的扁管51呈倾斜设置,集流管50大致呈竖直设置,其中“集流管50大致呈竖直设置”指集流管50与所述竖直面形成的角度在±3°以内,这样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且又适应该部位空间的要求,当然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集流管50也可以呈非竖直设置,即呈倾斜设置,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所述冷凝器5呈倾斜设置指冷凝器5的扁管51与所述竖直面所形成的角度β满足:β=45°±15°,更加合适的角度β满足40°≤β≤50°;如果β角度过大,会使冷凝器的扁管后侧的换热空间效率降低;β角度过小,如果要使冷凝器容量较大,可能会使整体空间不足,而如果宽度不变,冷凝器容量会较小。所述冷凝器5安置在滚筒的上方空间内,本实施例中集流管60的轴心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面大致垂直,两者之间形成的角度在90°±3°以内,可避免集流管60相对于竖直面偏斜过度而占用过大空间,从而可在有限空间内相对增大冷凝器容量及其换热面积。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冷凝器5与蒸发器6均为单流程多层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多流程结构如双流程、三流程或四流程等。
请参阅图1至图3、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包括上下分开设置以相互组装固定的第一底座216及第一盖体217,第二壳体22包括左右分开设置以相互组装固定的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该等底座、盖体具体可以为塑料件,如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塑形成,上述第一底座216及第一盖体217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2100,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2200,供螺钉(未图示)穿过从而将各自的底座及盖体相互固定,当然底座及盖体也可以卡扣等方式固定,所述底座及盖体通过凹凸配合结合密封材料以实现密封,从而防止漏风,另外也可以通过底座及盖体相互配合后再进行塑料焊接而实现防止漏风,这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想象得到。
所述第一壳体21形成有分别挡在冷凝器5两端的导风部218、用于收容定位冷凝器5集流管50的凹部219,冷凝器5集流管50插入该凹部219以稳固定位,该导风部218、凹部219形成相对固定冷凝器5的限位结构,以防止冷凝器5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所述凹部219形成于自第一壳体21内侧凸出设置的环状凸台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且便于集流管插入,所述凹部219也可由其他形状凸台形成,例如凸台的内缘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凸台的外轮廓则设置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根据制造需要而定。由于冷凝器5呈倾斜设置,相对应配合的导风部218相对错开分布在第一壳体21两侧,可降低第一壳体的宽度尺寸,具体地第一壳体21两侧的导流部218前后错开,该导风部218在第一壳体21内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空气流动方向呈流线型设置,并卡持在冷凝器5两侧的翅片区500与无翅片区501、502的临界处,将翅片区、无翅片区分隔开,从而导风部218导引空气流200尽量均匀流向翅片区500,防止空气流从两端的无翅片区通过。所述第一壳体21的导风部靠近冷凝器5一侧的风道的间距与冷凝器的翅片区的宽度大致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具体而言两者相差不超过±2mm,以最大程度导引空气流均匀流向翅片区500。
与冷凝器5相连接的连接管路包括管路出口503及管路进口504,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分别收容该管路出口及管路进口的两缺口2101、2102,由于冷凝器5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路在第一壳体21内横向延伸,使得管路出口503、管路进口504布置于第一壳体21的同一侧,可简化连接管路的布置,底座216形成收容第一壳体21内连接管路的管路容纳部2161,有利于合理布置连接管路、节省空间,管路容纳部2161自第二壳体内侧向外凸出设置,可减少挡风、防止对气流造成不必要的阻碍。
请参阅图1、图11至图1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2形成有分别挡在蒸发器6两端的导流部226、用于收容定位蒸发器6集流管60的凹部227,蒸发器6的集流管60插入该凹部227以稳固定位,该导流部226、凹部227形成相对固定蒸发器6的限位结构,以防止蒸发器6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所述凹部227形成于自第二壳体22内凸出设置的环状凸台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且便于集流管插入;所述凹部227也可由其他形状凸台形成,例如凸台的内缘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凸台的外轮廓则设置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根据制造需要而定。所述导流部226相对错开分布在第二壳体22两侧,具体地,第二壳体两侧的导流部226上下错开,该导流部226在第二壳体22内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空气流动方向呈流线型设置,并卡持在蒸发器6两侧的翅片区600与无翅片区601、602的临界处,将翅片区、无翅片区分隔开,从而导流部226可导引空气流200尽量流向翅片区600,防止空气流从两端的无翅片区通过、使到达蒸发器6的空气尽量均匀通过翅片区进行换热。所述第二壳体22的导风结构靠近蒸发器6一侧的风道的宽度与蒸发器的翅片区的宽度大致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具体而言两者相差不超过±2mm,以最大程度导引空气流均匀流向翅片区600。
所述第二壳体22上可组装有位于蒸发器6一侧的清洗装置,具体地该清洗装置可为喷淋系统7,该喷淋系统7包括连接自来水的进水管道71、设有多个洒水孔700的出水管道72。所述第二壳体22设有用于安装喷淋系统7的收容孔2201、位于收容孔周侧且固定喷淋装置7的台阶状固定部2202,所述喷淋系统7的进水管道71穿过收容孔2201且安装在固定部2202上,喷淋系统7具有与该固定部两侧相配合的第一卡持部711、第二卡持部712,组装后喷淋系统7的第一卡持部711、第二卡持部712分别夹持在固定部2202两侧,组装稳固;即使有外力拉扯喷淋系统7时,具体地所述固定部2202、第二卡持部712相抵接可防止喷淋系统7向外脱离,所述第一卡持部711、固定部2202相抵接可防止喷淋系统7向第二壳体内移动。
所述喷淋系统7的进水管道71通过橡胶软管(未图示)与控制进水的电磁阀(未图示)相连,当喷淋系统启动后,自来水等外部水源进入进水管道,再从出水管道72的洒水孔700流出,形成对准蒸发器冲洗的清洗水流,避免蒸发器6使用过程中发生灰尘积聚,从而防止过量灰尘杂质降低蒸发器6的换热效率;对应于蒸发器6的倾斜方向,喷淋系统7安装在蒸发器6较低一端的上方,由于所述喷淋系统7设置在蒸发器6上方,对准蒸发器进行冲洗,可依靠该水流压力及水流的自身重力从上到下冲淋蒸发器6,清洗水流的冲击力较大,可提升冲淋效果;所述喷淋系统7安装角度尽量与蒸发器6布置角度垂直,具体地出水管道72与蒸发器6的扁管所在倾斜面相垂直,进一步提升冲洗效果;所述洒水孔700的直径较小,具体地直径大致为0.7mm-1mm,可提高喷出的清洗水流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冲洗效果,尤其当干衣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空气流200带来的棉絮等杂质极易粘附在蒸发器表面,冲击力较大的清洗水流更易于冲洗粘附在蒸发器上的杂质,以保证蒸发器6的清洁。
所述第二壳体22具有内外贯穿的排水开孔228,由于所述蒸发器6的扁管61倾斜设置,从而蒸发器具有高端、低端,集流管60形成于蒸发器的低端,所述第二壳体22具有位于蒸发器下方以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部2261、位于蒸发器的下方或侧下方的排水开孔228,该排水部2261位于蒸发器的斜下方并延伸到排水开孔228,所述排水部2261形成于集流管60的下方,便于导引冷凝水流动,所述导流部226呈条状结构自第二壳体22内凸出,该导流部226分别卡持在蒸发器低端、高端,该两导流部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对位于低端的导流部226而言,上述排水部2261形成于该低端导流部一侧与第二壳体内缘之间,该低端的导流部另一侧形成上述风道。
烘干过程中,湿度相对较大的空气流200从滚筒后侧的引风管道220进入第二壳体22,然后由下往上通过倾斜设置的蒸发器6,空气流200中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凝结,并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蒸发器扁管61外壁朝向集流管60流动。由于导流部226与第二壳体22的内边缘未直接连接而形成缺口状的上述排水部2261,可供汇集到集流管60附近的冷凝水流下,直到排水开孔228处排出第二壳体,空气流200则被导流部226引导向上沿风道流向蒸发器6,使得空气流200、冷凝水相对分开流动,防止气液逆流、避免冷凝水增加空气流的湿度,所述导流部226采用如上结构,固定蒸发器的同时,可兼顾气液分流。所述排水开孔228设置在第二壳体22靠下的位置,缩短了冷凝水排出的流程,有利于冷凝水及时排出;由于蒸发器6倾斜设置,冷凝水可顺利积聚到较低的集流管60所在低端,排水通畅。所述排水开孔228设置在第二底座224(如本实施例所示)或第二盖体225靠下的位置,排水开孔228可通过连接橡胶波纹管104连接到滚筒外底部的排水结构,冷凝水及清洗蒸发器6后流下的污水的排出残留率低,以防止杂质沉积而产生异味,可不需要抽水水泵抽取,节省能耗。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滚筒3底部的外滚筒排水口(未图示)、与该排水口连接的排水水泵(未图示),所述橡胶波纹管104连接该外滚筒排水口与排水水泵进行排水;或者排水结构也可设置连接到橡胶波纹管104的总排水管(未图示),不需通过排水水泵而直接自然排出,这样可以防止从衣物带过来的棉絮等积在排水泵而堵塞排水水泵。
请参阅图2、图16至图18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具有相对应的数个螺纹孔2103、2203,供数个螺钉(未图示)穿过从而组装该两个壳体,第一、第二壳体分开成型再组装,易于制造、安装;组装过程中,将所述蒸发器6、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依次进行预组装配合,形成第二装配组件,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通过螺纹孔2200相互组装;所述冷凝器5与第一底座216进行预组装;所述第一盖体217、风机23、电机80进行预组装,上述各个预组装之后,通过上述螺纹孔2103、2203将第二装配组件上端固定在第一底座216一端的下侧;接着将第一盖体217连同风机23、电机80一起扣合到第一底座216上,第一底座216、第一盖体217通过螺纹孔2100相互组装。
当然,组装方法可调整为,提供不同于上述第一盖体的组合盖体,该组合盖体包括遮盖冷凝器5的前盖体(未图示)、遮盖风机23的后盖体(未图示);所述前盖体可与冷凝器5、第一底座216进行预组装,形成第一装配组件;所述后盖体与风机23进行预组装;第一装配组件与上述第二装配组件通过螺纹孔、螺钉进行配合,接着安装后盖体连同风机23。
请结合图1、2所示,所述压缩机4可以固定在洗衣干衣机的箱体1内,并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凝器5、蒸发器6等连接。另外,箱体内空间足够时,所述第一或第二壳体也可设置有放置压缩机的容纳空间(未图示),用于将压缩机4固定在第一或第二壳体内,并布置在通过冷凝器5之后的风道上,这样会有利于压缩机4的热量传递给干燥后的空气流,可提高能效比。
请参阅图19至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烘干系统进一步包括过滤装置9、位于过滤装置9上方的喷淋系统10,所述过滤装置9设置在蒸发器6之前的风道上,具体地该过滤装置位于蒸发器6的下方或第二壳体靠下侧的其他位置,过滤装置9可为具有网状筛孔的过滤网。
所述喷淋系统10设置在蒸发器6与过滤装置9之间的空间内,利用倾斜设置的蒸发器6下方的空间,节省空间、有利于壳体小型化;所述过滤装置9用于过滤空气中所带的棉絮等杂物,以保证烘干空气的清洁;该喷淋系统1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淋系统的结构大致相同,对应于蒸发器6的倾斜方向,喷淋系统10的安装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淋系统的安装方向对称调换,喷淋系统10在蒸发器6较高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22设有用于安装喷淋系统10的收容孔2204,喷淋系统10具有穿过收容孔2204的进水管道1001、凸出于进水管道表面的台阶固定部1002,该台阶固定部1002卡在收容孔2204两侧以进行固定,组装稳固。当有外力拉扯喷淋系统10时,具体地两台阶固定部1002可防止喷淋系统7向内、向外移动脱离。第二壳体22设有固定过滤装置9的固定部2205,该固定部2205呈卡槽状固定在过滤装置9的两端,防止过滤装置9晃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5还可以改变放置方向,具体地左右对称调换冷凝器5的布置方向,与冷凝器连接的连接管路对应调整布置即可。
在空气侧循环系统中,在空气流200通过蒸发器6之前,可先经过所述过滤装置9过滤掉毛絮后再进行冷却除湿,逐渐聚集的冷凝水排出。所述喷淋系统10用于清洗上述过滤装置9,以及时清洗该过滤装置9上附着的棉絮等杂质,保证空气流200顺畅流动,促进换热的气流循环,有利提高能效比;由于经过过滤装置9过滤后的空气流200清洁度较高。
烘干系统还可进一步设置位于压缩机4外侧的辅助散热风机24和/或与冷凝器5管路连接的辅助冷凝器25,辅助散热风机24、辅助冷凝器25位于空气侧循环系统之外。其中,所述辅助散热风机24朝向压缩机4吹风,可进行气流换热,为压缩机4降温,防止压缩机过热;所述辅助冷凝器25连接在压缩机4之后、冷凝器5之前的制冷剂流路上,进一步加热升温流经冷凝器5的空气,辅助冷凝器25安置第一、第二壳体外侧,有利于减小两壳体的整体尺寸,进一步节省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所述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所述烘干系统包括收容固定冷凝器的第一壳体、收容固定蒸发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大致呈横向布置,第二壳体大致呈竖向布置于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送风管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引风管道,且所述风机位于冷凝器、蒸发器之间的风道,且所述第一壳体的送风管道与第二壳体的引风管道通过风机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组装端口组装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位于蒸发器下方的排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用于竖向布置在滚筒的后方或侧后方的第二主体腔,蒸发器相对固定地倾斜设置于该第二主体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固定于第一壳体横向一端的下方,从而形成L型联体壳体,所述蒸发器包括大致呈水平设置的集流管、两端连通集流管且倾斜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扁管,从而蒸发器具有高端、低端,所述壳体具有卡持在蒸发器高端的导流部、卡持在蒸发器低端的另一导流部,两导流部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排水部形成于较低位置的导流部、第二壳体内边缘之间,该排水部位于蒸发器的斜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于横向布置在滚筒的上方或侧上方的第一主体腔,第一主体腔呈狭长形,冷凝器相对固定地倾斜设置于该第一主体腔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扁管两端分别连通集流管,排水部位于集流管的下方,蒸发器上侧或下侧设置有清洗装置,当清洗装置设置在蒸发器下侧时,所述清洗装置下侧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固定该过滤装置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呈卡槽状固定在过滤装置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位于冷凝器、蒸发器之间的风道,第一壳体具有相互配合的底座部、盖体部,从而形成收容风机的收容腔,该收容腔与第一主体腔相连通,风机大致水平布置在收容腔内且位于蒸发器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风机之间所形成的风道大致呈直线延伸。
8.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烘干系统的组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一底座及第一盖体,成形有送风管道;
提供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具有分开设置的第二底座及第二盖体,成形有引风管道,在第二底座及第二盖体的靠下位置开设用于排水的开孔,并且第二底座和/或第二盖体成形有排水部;
提供微通道换热器形成的冷凝器、蒸发器以及风机;
组装配合蒸发器、第二底座及第二盖体,形成第二装配组件;
将冷凝器组装到第一壳体的第一底座上;
将第二装配组件安装到第一壳体的第一底座一端的下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系统的组装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a:将风机预组装在第一盖体;b:在第二装配组件安装到第一底座之后,扣合该第一盖体及风机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其中所述的a、b两个步骤可以互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不同于上述第一盖体的组合盖体,该组合盖体包括用于遮盖冷凝器的前盖体、遮盖风机的后盖体;
所述前盖体与冷凝器、第一底座进行预组装,形成第一装配组件;
所述后盖体与风机进行预组装;
在第二装配组件安装到第一装配组件之后,上述后盖体与风机扣合到第一装配组件上。
CN201410709689.5A 2014-11-28 2014-11-28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5696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09689.5A CN105696291B (zh) 2014-11-28 2014-11-28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09689.5A CN105696291B (zh) 2014-11-28 2014-11-28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6291A CN105696291A (zh) 2016-06-22
CN105696291B true CN105696291B (zh) 2019-09-03

Family

ID=56230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09689.5A Active CN105696291B (zh) 2014-11-28 2014-11-28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62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0413A (zh) * 2014-12-18 2016-07-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7587331A (zh) * 2016-07-07 2018-01-16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铝扁管的冷凝装置及干衣装置
US10633785B2 (en) 2016-08-10 2020-04-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Maintenance free dryer having multiple self-cleaning lint filters
US10519591B2 (en) 2016-10-14 2019-12-31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washing/drying laundry appliance having a heat pump system with reversible condensing and evaporating heat exchangers
US10738411B2 (en) 2016-10-14 2020-08-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Filterless air-handling system for a heat pump laundry appliance
CN108085942A (zh) * 2016-11-22 2018-05-29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加热通道的干衣机
US10502478B2 (en) 2016-12-20 2019-12-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Heat rejection system for a condenser of a refrigerant loop within an appliance
US10514194B2 (en) 2017-06-01 2019-12-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evaporator appliance having a multi-directional valve for delivering refrigerant to the evaporators
US10718082B2 (en) 2017-08-11 2020-07-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Acoustic heat exchanger treatment for a laundry appliance having a heat pump system
CN111705485A (zh) * 2020-06-28 2020-09-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烘干系统、干衣机以及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4996A (ja) * 1997-12-04 1999-06-22 Osaka Gas Co Ltd ドラム式全自動洗濯乾燥機
US8069681B1 (en) * 2008-01-18 2011-12-06 Technologies Holdings Corp. Dehumidifier,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CN201254664Y (zh) * 2008-09-12 2009-06-10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
JP5309871B2 (ja) * 2008-10-15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PL3425108T3 (pl) * 2009-06-29 2021-06-2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Urządzenie do suszenia prania
EP2570546B1 (en) * 2011-09-19 2021-01-13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A laundry dryer with a heat pump system
EP2796615B1 (en) * 2011-12-20 2019-04-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Clothes dryer and method of cleaning evaporator in clothes dryer
KR101982533B1 (ko) * 2012-11-21 2019-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를 구비한 건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6291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6291B (zh) 烘干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105696290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
CN105220425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US9702080B2 (en) Clothing dryer
US20160201252A1 (en) Drying machine
US20130133351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337269A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6029972A (zh) 衣物干燥机
CN112074638A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19910B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JP2007209526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5937162A (zh) 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CN105297369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05316918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05780413A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EP3252219A1 (en) Heat pump drying or washing-drying machine
CN105734933A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5696282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
CN212591996U (zh) 洗涤电器
CN205999676U (zh) 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CN105133269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01173481B (zh) 一种采用热泵作为热源的洗衣干燥机前过滤结构
EP2990523B1 (en) Heat pump laundry dryer
CN106087365B (zh) 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CN113195822B (zh) 衣物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