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2907A -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2907A
CN105732907A CN201410766824.XA CN201410766824A CN105732907A CN 105732907 A CN105732907 A CN 105732907A CN 201410766824 A CN201410766824 A CN 201410766824A CN 105732907 A CN105732907 A CN 105732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le
preparation
alkene
group
butadiene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68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2907B (zh
Inventor
艾纯金
刘超伟
张海霞
曹凤霞
高阳光
董静
朱晶
付含琦
梁滔
何颖
王卫东
郑聚成
陈建刚
李树毅
全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668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2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2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2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2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2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并将丁腈胶乳和丁腈橡胶补强剂接枝聚合的高强度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要合成一种与丁腈胶乳具有良好反应活性的丁腈橡胶补强剂,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和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混合,用甲苯溶剂,加入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将丁腈胶乳与上述丁腈橡胶补强剂按比例投入聚合釜,加入引发剂,控制反应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并将丁腈胶乳和丁腈橡胶补强剂接枝聚合的高强度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液聚合丁腈橡胶生胶强度较低,一般只有5.5±0.5MPa,其强度的提高主要靠后加工过程的补强剂予以提高,一般可达21.5-24.5MPa。近年来,橡胶的原位补强技术、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等得到广泛的应用。200910092836.8硅原位杂化接枝改性含聚共轭二烯烃胶乳的方法,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含有双键的不饱和橡胶体系,通过不饱和键之间的反应将有机硅氧烷接枝到橡胶主链上,硅氧烷水解后起到补强的作用。该方法需要硅氧烷与橡胶分子上的不饱和双键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向胶乳中加入引发剂、提高反应温度等条件,容易引起交联反应、破乳等副反应,最主要的是硅氧烷与胶乳难于形成均相体系,接枝反应很难进行。201010114230.2一种原位杂化增强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元共聚的方式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直接引入到聚合物中,达到原位补强的目的。该方法聚合单体组分复杂,单体竞聚率差异较大,聚合过程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接枝一种橡胶补强剂制备补强型丁腈橡胶的方法,具体为: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5~45质量份的橡胶补强剂和0.01~0.1质量份的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3~10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橡胶补强剂可表示为
橡胶补强剂是由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和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得的。
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和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以1︰(0.1~5.0)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1%~3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单体溶液中加入占单体物质的量的0.01~0.1%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0.5~8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结构式中R5可以是-H或C1-C20的直链或环状的饱和取代基;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可以是丙烯腈、丁烯腈、己烯腈、环己烯腈、十二烯腈等不同碳链长度和烯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优选丙烯腈。
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其结构式为:
其中:
R4-含有2~18个碳的不饱和烯烃脂肪族链段,可以是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异戊烯基、3-戊烯基、6-辛烯基、四甲基乙烯基、1-庚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优选乙烯基;
R1、R3-含有1~12个碳的烷氧基,6~12个碳的芳氧基,3~12个碳的硅氧基,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己氧基、戊氧基、正庚氧基、异辛氧基、正壬氧基、苯氧基、氯苯氧基、烯丙氧基、苄氧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氧基,优选甲氧基,乙氧基;R1和R3设定为含有烷氧基的目的是在丁腈橡胶加工时通过热和酸的作用使烷氧基水解,从而在橡胶体系内形成-O-Si-空间网络结构,从而对基质橡胶起到补强作用;如果有机硅氧烷单体中只有一个烷氧基,其水解之后则仅形成二聚体,不能形成-O-Si-空间网络结构,起不到补强的作用。
R2可以是和R1相同的基团,还可以是含有1~20个碳的饱和链段,1~8的环状烷烃,芳香烃;优选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
本发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可以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二乙氧基-乙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戊氧基-己基硅烷、异丙烯基二正丁氧基乙基硅烷等。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是一种钌卡宾络合物催化剂,可以是二氯·(邻-异丙氧基苯亚甲基)·(三环己基膦)合钌(Ⅱ)二氯·[邻-异丙氧基苯亚甲基]·[1,3-双(2,4,6-三甲基苯基)-2-咪唑啉亚基]合钌等具有相似功能的Grubbs系列催化剂或其他具有烯烃复分解功能的金属卡宾催化剂,优选
本发明中未作特别说明的“份”均是指质量份。
以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计,补强剂优选加入量为5~45份,引发剂优选加入量为0.01~0.1份。
本发明所述的引发剂可以采用过氧化苯甲酰((PhCO2)2)、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氢二异丙苯或过硫酸钾等。
本发明依据的技术原理为:
式(1)
如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1)所示,本发明中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和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以丙烯腈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氯仿作溶剂Grubbs二代催化剂作用下,常温下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的腈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丁腈橡胶补强剂。丁腈橡胶补强剂与丁腈胶乳在过氧化物等引发剂作用下发生乳液接枝聚合反应生成补强丁腈橡胶产品。
该丁腈橡胶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加热或酸性条件使补强基团水解形成(-Si-O-Si-)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对橡胶基质起到补强的作用。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该丁腈橡胶补强剂的腈基与双键形成大的共轭体系,使双键易于参与丁腈橡胶的聚合反应,而且补强剂在橡胶中也因相似相容而更容易均匀分散、发生接枝反应。本发明的增强型丁腈橡胶与普通牌号丁腈橡胶相比,拉伸强度可提高3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所需的原料助剂如下所述:
(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二乙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试剂级,上海汇普硅氧烷有限公司;
(2)丙烯腈、丁烯腈、己烯腈、环己烯腈、十二烯腈,工业级,兰州石化分公司;
(3)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钌卡宾催化剂,500mg/瓶,纯度≥98%w,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4)丁腈胶乳NBR3305,工业级,兰州石化分公司;
(5)过氧化苯甲酰((PhCO2)2)、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氢二异丙苯、过硫酸钾,工业级,兰州石化分公司。
补强丁腈橡胶力学性能测试按照GB/T528-2009进行。
实施例1:
丙烯腈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以1:1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1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5%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2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甲苯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01质量份的过硫酸钾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3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8.5MPa)相比,实施例1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5.5MPa,提高了36.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将丁腈橡胶补强剂直接与丁腈橡胶混炼。具体为:丙烯腈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以1:1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1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5%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2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补强剂与丁腈橡胶直接混炼后制得样品,补强剂的加入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5份。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8.5MPa)相比,对比例1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0.7MPa,仅提高11.7%。
实施例2:
将丁烯腈和乙烯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单体以1:0.1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3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1%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8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4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1质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反应5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9.6MPa)相比,实施例2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5.9MPa,提高了32.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以乙烯基乙氧基二甲基硅烷代替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烯腈进行反应,一个乙氧基无法交联补强。具体为:丁烯腈和乙烯基乙氧基二甲基硅烷单体以1:0.1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3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1%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8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4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1质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反应5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7.8MPa)相比,对比例2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8.3MPa,强度提高不明显。
实施例3:
将丙烯腈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以1:5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1%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10%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0.5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甲苯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1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08质量份的过氧化异丙苯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5℃,反应10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0.2MPa)相比,实施例3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5.4MPa,提高了26.7%。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其它条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丁烯代替丙烯腈进行复分解反应,具体为:将丁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以1:5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1%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10%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0.5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甲苯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1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08质量份的过氧化异丙苯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5℃,反应10h,将反应后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凝聚过程中发现大量未反应的补强单体,得到少量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7.8MPa)相比,对比例3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8.6MPa,没有明显的提高。
实施例4:
将丙烯腈和乙烯基二戊氧基-己基硅烷单体以1:1.9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2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3%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4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2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06质量份的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75℃,反应8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9.2MPa)相比,实施例4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6.3MPa,提高了37.0%。
对比例4:
与实施例4相比,其它条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腈基丙烷代替丙烯腈进行复分解反应,具体为:腈基丙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单体以1:1.9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2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1%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4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2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06质量份的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75℃,反应8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胶拉伸强度(18.1MPa)相比,对比例4的丁腈胶拉伸强度18.2MPa,强度没有明显提高。
实施例5:
将己烯腈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以1:4.5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2%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7%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8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21.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1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5℃,反应8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9.0MPa)相比,实施例5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7.1MPa,提高了42.6%。
对比例5:
与实施例5相比,其它条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苯甲酰替代过氧化苯苯甲酰,具体为:将己烯腈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以1:4.5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2%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7%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8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21.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和0.1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5℃,反应8h,将反应后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丁腈橡胶产品,凝聚时有未反应的单体析出。经测试,与普通丁腈橡胶拉伸强度(19.0MPa)相比,对比例5的增强型丁腈橡胶拉伸强度18.1MPa,没有提高。
实施例6:
将十二烯腈和异丙烯基二正丁氧基乙基硅烷单体以1:3.5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25%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5%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5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甲苯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18.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0.07份的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引发剂,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8h。将反应后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0.5MPa)相比,实施例6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5.7MPa,提高了25.3%。
对比例6:
与实施例6相比,其它条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进行复分解反应时没有隔绝空气和水,具体为:将十二烯腈和异丙烯基二正丁氧基乙基硅烷单体以1:3.5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25%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单体0.05%mol的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5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甲苯溶剂脱出,制得丁腈橡胶补强剂。
将丁腈胶乳(干基质量为100份),18.5质量份的上述橡胶补强剂,0.07份的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引发剂,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8h。将反应后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高强度丁腈橡胶产品,凝聚时有未反应的单体析出。经测试,与普通丁腈生胶拉伸强度(20.5MPa)相比,对比例6的增强型丁腈生胶拉伸强度19.3MPa,强度没有提高。

Claims (10)

1.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干基质量为100份的丁腈胶乳,5~45质量份橡胶补强剂和0.01~0.1质量份引发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3~10h,反应后的乳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得到丁腈橡胶产品;所述的橡胶补强剂结构式为其中,R1、R3为含有1~12个碳的烷氧基、6~12个碳的芳氧基或3~12个碳的硅氧基;R2为与R1相同的基团,或者是含有1~20个碳的饱和链段或1~8个碳的环状烷烃或芳香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补强剂是由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和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得的;其中R1、R3为含有1~12个碳的烷氧基、6~12个碳的芳氧基或3~12个碳的硅氧基;R2为与R1相同的基团,或者是含有1~20个碳的饱和链段或1~8个碳的环状烷烃或芳香烃;R4为含有2~18个碳的不饱和烯烃脂肪族链段;R5是H或C1-C20的直链或环状的饱和取代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补强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和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以1︰(0.1~5.0)摩尔比混合,用甲苯溶剂配置成1%~30%质量浓度的单体溶液,向单体溶液中加入占单体物质的量的0.01~0.1%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隔绝空气和水,常温反应0.5~8h后,采用真空脱溶剂装置将溶剂脱出,制得橡胶补强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是丙烯腈、丁烯腈、己烯腈、环己烯腈、十二烯腈。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腈基化合物是丙烯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结构式中R1、R3选自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己氧基、戊氧基、正庚氧基、异辛氧基、正壬氧基、苯氧基、氯苯氧基、烯丙氧基、苄氧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氧基。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结构式中R4选自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异戊烯基、3-戊烯基、6-辛烯基、四甲基乙烯基、1-庚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烯或炔不饱和取代基的有机硅氧烷单体选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二乙氧基-乙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戊氧基-己基硅烷或异丙烯基二正丁氧基乙基硅烷。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选自二氯·(邻-异丙氧基苯亚甲基)·(三环己基膦)合钌(Ⅱ)或二氯·[邻-异丙氧基苯亚甲基]·[1,3-双(2,4,6-三甲基苯基)-2-咪唑啉亚基]合钌。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选自
CN201410766824.XA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732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6824.XA CN105732907B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6824.XA CN105732907B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2907A true CN105732907A (zh) 2016-07-06
CN105732907B CN105732907B (zh) 2018-02-02

Family

ID=5624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6824.XA Active CN105732907B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290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58900A1 (en) * 2005-09-20 2007-03-20 Lanxess Inc. Blends of hxnbr and low mooney hnbr
CN101486800A (zh) * 2009-02-18 2009-07-22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负载的过渡金属来交联丁腈橡胶的新方法
CN101747539A (zh) * 2008-12-10 2010-06-23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丁腈橡胶
WO2011079799A1 (en) * 2009-12-30 2011-07-07 Zannan Scitech Co., Ltd. Highly active metathesis catalysis selective for romp and rcm
CN102167780A (zh) * 2010-02-25 2011-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杂化增强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58900A1 (en) * 2005-09-20 2007-03-20 Lanxess Inc. Blends of hxnbr and low mooney hnbr
CN101747539A (zh) * 2008-12-10 2010-06-23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丁腈橡胶
CN101486800A (zh) * 2009-02-18 2009-07-22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负载的过渡金属来交联丁腈橡胶的新方法
WO2011079799A1 (en) * 2009-12-30 2011-07-07 Zannan Scitech Co., Ltd. Highly active metathesis catalysis selective for romp and rcm
CN102167780A (zh) * 2010-02-25 2011-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杂化增强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EZARY PIETRASZUK等: "Cross-Metathesis of Vinylsilanes with Styrene Catalyzed by Ruthenium-Carbene Complexes", 《ORGANOMETALLICS》 *
CEZARY PIETRASZUK等: "Formation of allylsilanes from Cl2[P(C6H11)3]2Ru=C(R)H and vinylsilanes-β-SiR’3 elimination from ruthenacyclobutanes as a terminating step in olefin cross-metathesis", 《CHEM. COMMU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2907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0291B (zh) 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制备补强丁苯橡胶的方法
CN105732690A (zh) 一种橡胶补强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
US20060173145A1 (en) Multi-functionalized high-trans elastomeric polymers
CN1076932A (zh) 用于外部嵌段交联的环氧化二烯弹性体
CN108570128B (zh) 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及制备方法
CN109897141B (zh) 一种建材用高强度asa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8699321B (zh) 强韧化环氧树脂组合物
CN108727881A (zh) 一种高附着力高柔韧性水性无机富锌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49552A (zh) 粘接型单组份加成型硅橡胶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9842B (zh) 一种含硅树枝状‑线性加脂剂的制备与应用
CN104497579B (zh) 一种单组份高粘接性室温硫化有机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2689A (zh) 橡胶补强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3304750B (zh) 一种tpr鞋材表面处理剂的生产方法
CN103275260A (zh) 一种丙烯酸塑塑复合胶乳制备方法
CN106380763B (zh) 一种有机硅改性pvc复合材料
CN105732907A (zh) 一种接枝补强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15785575B (zh) 一种高强度耐老化的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共混胶及其制备方法
JP3594389B2 (ja) 硬化性水性樹脂組成物
CN1112576A (zh) 用于接枝共聚的可溶性有机聚硅氧烷自由基大分子起始物
CN107641466A (zh) 一种有机硅无溶剂浸渍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9394A (zh) 一种用于有机硅胶体系增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7129779A (zh) 一种sbs环保型电缆半导电带接头用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2666B (zh) 一种液体间戊二烯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5273107A (zh) 一种抗老化环氧反式天然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9123934A1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