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7915A -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7915A
CN105727915A CN201610299849.2A CN201610299849A CN105727915A CN 105727915 A CN105727915 A CN 105727915A CN 201610299849 A CN201610299849 A CN 201610299849A CN 105727915 A CN105727915 A CN 105727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folding
active carbon
generating apparatus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98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7915B (zh
Inventor
俞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Yi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Yi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Yi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Yi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998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7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7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7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7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7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16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of sorbents or filter aids comprising free carbon, e.g. activated carb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7/00Furnaces of a kind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第一再生设备、第二再生设备、余热连通设备、排烟设备,所述第一再生设备包括炉体、炉盖、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废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元,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元包括若干耐火管体,所述耐火管体包括下开口、上开口、及沿着上开口的口部向外突出的凸缘,本发明中的废活性炭收容单元的下开口、上开口、及凸缘的设置能使上、下耐火管体之间正对稳定叠放,在竖直方向内只有凸缘贴合在一起,而耐火管体的侧壁之间是不接触的,所以在废活性炭收容单元之间不会形成阻挡高温气体横向流动的障碍,使得炉体内部的气体流动性好,炉体内部各部位的气体的稳定均匀一致。

Description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活性炭再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4108321227的专利中公开一种蜂窝式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热量产生装置、负压产生装置、高温加热再生装置,高温加热再生装置包括收容腔体、活性炭收容装置及密封盖,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耐火上盖、耐火下盖及至少一个用于收容活性炭的耐火管,耐火下盖布置在承载网上,耐火管放置在耐火下盖上,耐火上盖覆盖在耐火管上;密封盖覆盖在收容腔体上,且密封盖的与热量缓冲分散空间相正对的位置上开设有热气流进入孔,热气流进入孔与热量产生装置连接,以将热量产生装置输送的热量引入收容腔体内,并在热量分散墙的引导及负压产生装置提供的负压环境使得热量对承载网上的活性炭收容装置进行均匀加热,而使得活性炭收容装置内的活性炭活化再生。
该专利中的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耐火上盖、耐火下盖及至少一个用于收容活性炭的耐火管,至少一个耐火管在上下叠放时存在不稳定的问题,而且上、下耐火管之间存在缝隙,并且将竖直方向内的耐火管整齐排列后,耐火管的侧壁贴合在一起,阻碍炉体内的空气的水平流动通道,使得水平流通受阻,进而使炉体内的高温气体不均匀,不同位置的活性炭收容装置所处的高温气氛的加热效果也不均匀、不一致,导致部分位置的废活性炭活化程度不彻底,活化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有必要提出一种耐火管叠放稳定、不影响空气水平流通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第一再生设备、第二再生设备、预热连通设备、排烟设备,所述第一再生设备通过预热连通设备与第二再生设备连通,所述第一再生设备和第二再生设备均与排烟设备连通;
所述第一再生设备包括炉体、炉盖、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炉盖盖合在炉体上,以形成容纳废活性炭收容装置的密闭空间,在炉盖上开设喷火口及水雾入口,以使高温气体和水雾颗粒能够进入炉体内部,在炉体的底部开设烟气出口,以使炉体内部的烟气沿烟气出口排出,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网,用于固定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废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元,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元包括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体及顶盖和底座,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体为一耐火管体,所述耐火管体包括下开口、上开口、及沿着上开口的口部向外突出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口部高于所述上开口的口部,将若干耐火管体的下开口正对上开口竖直叠放,将底座放置在最底下的耐火管体的下开口处,将顶盖盖合在最上端的耐火管体的上开口处,以形成盛放废活性炭颗粒或浆料的废活性炭收容单元,所述第二再生设备与第一再生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
所述炉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喷水管,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炉体上,所述喷水管穿过盖体上的水雾入口,并伸入至与炉体内部连通,在喷水管与水雾入口之间设置开合密封装置,所述开合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轴、开合密封层、开合定位件、自锁件,所述开合密封层包括两个对称半体,开合定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半体,开合密封层固定设置在开合定位件的下表面上,开合密封层的下表面贴合在水雾入口的开口处,所述固定轴固定在盖体上,开合密封层和开合定位件的一端转动固定在固定轴上,自锁件设置在开合定位件的另一端,当开合密封层和开合定位件沿着固定轴相对闭合时,实现喷水管与水雾入口之间的密封,自锁件将开合定位件的两个半体之间锁紧;
所述预热连通设备包括连接座及转阀,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与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之间,所述转阀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设置在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与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之间,在转阀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在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和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与预热通孔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所述过道通孔与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的内部和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的内部连通,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的孔径不大于转阀的截面半径;
所述排烟设备包括排烟总管及分管,所述排烟总管通过两根分管与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的烟气出口及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的烟气出口连通,在所述两根分管上分别设置排烟阀。
本发明中的第一再生设备和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内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元,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元包括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体及顶盖和底座,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体为一耐火管体,所述耐火管体包括下开口、上开口、及沿着上开口的口部向外突出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口部高于所述上开口的口部,将若干耐火管体的下开口正对上开口竖直叠放,形成盛放废活性炭颗粒或浆料的废活性炭收容单元。
下开口、上开口、及凸缘的设置能使上、下耐火管体之间正对稳定叠放,在竖直方向内的废活性炭收容单元之间只有凸缘贴合在一起,而耐火管体的侧壁之间是不接触的,所以在废活性炭收容单元之间不会形成阻挡高温气体横向流动的障碍,使得炉体内部的气体流动性好,炉体内部各部位的气体的温度稳定、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废活性炭再生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B-B面的截面图。
图4为图2沿A-A面的截面图。
图5为废活性炭收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耐火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耐火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炉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所述炉盖的开合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转阀的主视图。
图中:第一再生设备10、第二再生设备20、预热连通设备30、排烟设备40、炉体1、承载网11、废活性炭收容单元12、耐火管体121、下开口122、上开口123、凸缘124、顶盖125、底座126、烟气出口127、热量分散墙13、热量缓冲区131、热量均匀区132、炉盖2、盖体21、喷火口221、水雾入口222、喷水管22、开合密封装置23、固定轴231、开合密封层232、开合定位件233、缺口2331、自锁件234、连接座3、转阀4、预热通孔41、转轴42、转动手柄43、排烟总管5、分管6、排烟阀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第一再生设备10、第二再生设备20、预热连通设备30、排烟设备40,第一再生设备10通过预热连通设备30与第二再生设备20连通,第一再生设备10和第二再生设备20均与排烟设备40连通。
第一再生设备10包括炉体1、炉盖2、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炉盖2盖合在炉体1上,以形成容纳废活性炭收容装置的密闭空间,在炉盖2上开设喷火口221及水雾入口222,以使高温气体和水雾颗粒能够进入炉体1内部,在炉体1的底部开设烟气出口127,以使炉体1内部的烟气沿烟气出口127排出,在炉体1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与炉体1底部不接触的承载网11,用于固定废活性炭收容装置,废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元12,废活性炭收容单元12包括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体及顶盖125和底座126,废活性炭收容单体为一耐火管体121,耐火管体121包括下开口122、上开口123、及沿着上开口123的口部向外突出的凸缘124,凸缘124的口部高于上开口123的口部,将若干耐火管体121的下开口122正对上开口123竖直叠放,将底座126放置在最底下的耐火管体121的下开口122处,将顶盖125盖合在最上端的耐火管体121的上开口123处,以形成盛放废活性炭颗粒或浆料的废活性炭收容单元12,第二再生设备20与第一再生设备10具有相同的结构。
炉盖2包括盖体21和设置在盖体21上的喷水管22,盖体21盖合在炉体1上,喷水管22穿过盖体21上的水雾入口222,并伸入至与炉体1内部连通,在喷水管22与水雾入口222之间设置开合密封装置23,开合密封装置23包括固定轴231、开合密封层232、开合定位件233、自锁件234,开合密封层232包括两个对称半体,开合定位件233包括两个对称半体,开合密封层232固定设置在开合定位件233的下表面上,开合密封层232的下表面贴合在水雾入口222的开口处,固定轴231固定在盖体21上,开合密封层232和开合定位件233的一端转动固定在固定轴231上,自锁件234设置在开合定位件233的另一端,当开合密封层232和开合定位件233沿着固定轴231相对闭合时,实现喷水管22与水雾入口222之间的密封,自锁件234将开合定位件233的两个半体之间锁紧。
预热连通设备30包括连接座3及转阀4,连接座3固定在第一再生设备10的炉体1与第二再生设备20的炉体之间,转阀4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3设置在第一再生设备10的炉体1与第二再生设备20的炉体之间,在转阀4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41,在第一再生设备10的炉体1和第二再生设备20的炉体与预热通孔41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过道通孔与第一再生设备10的炉体1的内部和第二再生设备20的炉体的内部连通,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41的孔径不大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
排烟设备40包括排烟总管5及分管6,排烟总管5通过两根分管6与第一再生设备10的炉体1的烟气出口127及第二再生设备20的炉体的烟气出口连通,在两根分管6上分别设置排烟阀61。
本技术方案中在炉盖2上设置喷水管22,喷水管22喷出的水雾呈小颗粒状,例如喷水管22采用高压喷水管22,在喷水管22的出水口部设置细眼纱网或具有细径通孔的装置,以形成水雾喷出。进入炉体1内部的高温空气中立刻气化生成水蒸气,现有技术中为了给炉体1内部提供高温水蒸气,需要在设备外面配置锅炉,将锅炉加热的水蒸气通入炉体1内部,以满足使用需求,这样不仅需要投入锅炉,增加设备成本,而且锅炉加热需要燃料,又增加了燃料成本,燃料燃烧会产生废烟废气,对环境又造成污染,不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的需求。
本技术方案又在喷水管22与水雾入口222之间设置开合密封装置23,该装置包括可以开合的开合密封层232、开合定位件233,需要密封时,闭合开合密封层232的半体和开合定位件233的半体,不需要密封或冷却时,打开即可,而且在不需要喷水管22喷水时,可以取出喷水管22,然后闭合开合密封层232的半体和开合定位件233的半体,就可以将炉盖2密封,满足炉体1的另一种无需喷水的应用功能。由于炉体1内部的高温高气压,自锁件234的设置可以避免半体之间的崩开。
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再生设备10和第二再生设备20之间通过转阀4实现预热相互流动,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连通管道和烟气阀,由于该再生系统体积很大,占用空间也很大,其炉体1高度高达几米,炉体1内的热量是从上至下流动,再从底部流出,所以预热利用时也只能从炉体1底部引出,而设置烟气阀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人员不仅需要来回奔走,耽误时间,而且人员活动在两个或多个炉体1之间,高温炉体1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操作人员也存在相应安全隐患,本设计中不改变预热流通的途径,将转动手柄43设置在与炉盖2平齐的位置,便于操作,通过转动手柄43来调整预热流通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并且,转阀4与炉体1之间采用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配合,比较于烟气阀这种易损件,该设计经久耐用,操作灵活方便。
进一步,凸缘124设置在耐火管体121的下开口122处,并沿着下开口122的口部向外突出,凸缘124的口部低于下开口122的口部,当水蒸气在炉体1内部从上至下流动时,此结构可以避免水蒸气进入耐火罐体内部。
进一步,炉体1内部还设置平行于炉体1侧壁的热量分散墙13,热量分散墙13将炉体1的内部分割为热量缓冲区131和热量均匀区132,废活性炭收容装置设置在热量均匀区132内,热量缓冲区131的底部不与热量均匀区132连通,热量缓冲区131的顶部与热量均匀区132连通,喷火口221设置在正对热量缓冲区131的炉盖2上,以使喷火口221内的高温气体直接进入热量缓冲区131,再进入热量均匀区132。
进一步,承载网11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将耐火砖竖直设置,相邻耐火砖之间间隔固定距离,以形成气流通道,相比较于采用钢筋焊接而成的承载网,在炉体内部高温时,该耐火砖承载网11不易变形,且承重性能更好。
进一步,开合密封层232包括两个对称半圆半体,开合定位件233包括两个对称半环半体,开合密封层232的半圆半体采用柔性耐火材料制作,开合定位件233的半环半体的缺口2331与喷水管22的外圆周相适配,开合定位件233的半环半体采用刚性材料制作。在闭合时,位于开合定位件233的半环半体的缺口2331下方的开合密封层232的半圆半体被挤压而仅仅贴合包裹在喷水管22的外圆周上,将喷水管22与水雾入口222之间的缝隙封堵,实现密封。
进一步,在炉盖2的盖体21与炉体1之间设置一层耐火纤维,以实现炉盖2与炉体1之间的密封。还在炉盖2上还设置吊耳,便于移动炉盖2。
进一步,预热通孔41的个数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热通孔41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4的下端,预热通孔41的孔径小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如果预热通孔41的孔径大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过道通孔的直径也大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在转阀4转动至关闭状态时,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仍然连通,不能实现密封。为了密封效果更好,将预热通孔41的孔径做小,同时为了满足预热热量的充分通过,设计为多个预热通孔41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4的下端,过道通孔的个数与其适配,如此,在转动转阀4时,预热通孔41正对过道通孔,形成预热热量在两个炉体1之间流通的通道,再次转动转阀90°,预热通孔41错开过道通孔,将两个炉体1之间预热流通通道关闭。
进一步,连接座3的底部设置轴套,在转阀4底部设置与轴套匹配的转轴42,在转阀4的顶部设置转动手柄43。轴套与转轴42的配合是一种省力配合结构,在转动手柄43时,更加方便省力。还在转阀4与连接座3之间设置夹层密封层,实现转阀4与连接座3之间的密封。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再生设备、第二再生设备、预热连通设备、排烟设备,所述第一再生设备通过预热连通设备与第二再生设备连通,所述第一再生设备和第二再生设备均与排烟设备连通;
所述第一再生设备包括炉体、炉盖、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炉盖盖合在炉体上,以形成容纳废活性炭收容装置的密闭空间,在炉盖上开设喷火口及水雾入口,以使高温气体和水雾颗粒能够进入炉体内部,在炉体的底部开设烟气出口,以使炉体内部的烟气沿烟气出口排出,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网,用于固定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废活性炭收容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元,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元包括若干废活性炭收容单体及顶盖和底座,所述废活性炭收容单体为一耐火管体,所述耐火管体包括下开口、上开口、及沿着上开口的口部向外突出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口部高于所述上开口的口部,将若干耐火管体的下开口正对上开口竖直叠放,将底座放置在最底下的耐火管体的下开口处,将顶盖盖合在最上端的耐火管体的上开口处,以形成盛放废活性炭颗粒或浆料的废活性炭收容单元,所述第二再生设备与第一再生设备具有相同的结构;
所述炉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喷水管,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炉体上,所述喷水管穿过盖体上的水雾入口,并伸入至与炉体内部连通,在喷水管与水雾入口之间设置开合密封装置,所述开合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轴、开合密封层、开合定位件、自锁件,所述开合密封层包括两个对称半体,开合定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半体,开合密封层固定设置在开合定位件的下表面上,开合密封层的下表面贴合在水雾入口的开口处,所述固定轴固定在盖体上,开合密封层和开合定位件的一端转动固定在固定轴上,自锁件设置在开合定位件的另一端,当开合密封层和开合定位件沿着固定轴相对闭合时,实现喷水管与水雾入口之间的密封,自锁件将开合定位件的两个半体之间锁紧;
所述预热连通设备包括连接座及转阀,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与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之间,所述转阀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设置在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与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之间,在转阀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在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和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与预热通孔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所述过道通孔与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的内部和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的内部连通,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的孔径不大于转阀的截面半径;
所述排烟设备包括排烟总管及分管,所述排烟总管通过两根分管与第一再生设备的炉体的烟气出口及第二再生设备的炉体的烟气出口连通,在所述两根分管上分别设置排烟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设置在耐火管体的下开口处,并沿着下开口的口部向外突出,所述凸缘的口部低于所述下开口的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部还设置平行于炉体侧壁的热量分散墙,所述热量分散墙将炉体的内部分割为热量缓冲区和热量均匀区,所述废活性炭收容装置设置在热量均匀区内,所述热量缓冲区的底部不与热量均匀区连通,热量缓冲区的顶部与热量均匀区连通,所述喷火口设置在正对热量缓冲区的炉盖上,以使喷火口内的高温气体直接进入热量缓冲区,再进入热量均匀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网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将耐火砖竖直设置,相邻耐火砖之间间隔固定距离,以形成气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密封层包括两个对称半圆半体,开合定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半环半体,所述开合密封层的半圆半体采用柔性耐火材料制作,开合定位件的半环半体的缺口与喷水管的外圆周相适配,开合定位件的半环半体采用刚性材料制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炉盖的盖体与炉体之间设置一层耐火纤维,以实现炉盖与炉体之间的密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炉盖上还设置吊耳,便于移动炉盖。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通孔的个数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热通孔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的下端,预热通孔的孔径小于转阀的截面半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设置轴套,在转阀底部设置与轴套匹配的转轴,在转阀的顶部设置转动手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转阀与连接座之间设置夹层密封层,实现转阀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
CN201610299849.2A 2016-05-09 2016-05-09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Active CN105727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9849.2A CN105727915B (zh) 2016-05-09 2016-05-09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9849.2A CN105727915B (zh) 2016-05-09 2016-05-09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7915A true CN105727915A (zh) 2016-07-06
CN105727915B CN105727915B (zh) 2018-06-19

Family

ID=5628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9849.2A Active CN105727915B (zh) 2016-05-09 2016-05-09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791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6025A (zh) * 2017-11-07 2018-04-27 登封市豫登耐火材料厂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控制技术的环保耐火砖窑设施
CN109745824A (zh) * 2019-03-11 2019-05-14 杨松 一种治理VOCs废气循环再生工艺系统
CN110013838A (zh) * 2019-05-13 2019-07-16 龙游志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废活性炭的再生工艺
CN111715199A (zh) * 2020-07-17 2020-09-29 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粒度危险废炭的节能活化再生系统
CN115212690A (zh) * 2021-04-20 2022-10-2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和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6056A (ja) * 2002-08-02 2004-03-04 Kurita Water Ind Ltd 吸着剤の再生方法及び吸着装置
CN103230785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浙江荣兴活性炭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活性炭生产方法
CN104001488A (zh) * 2014-06-11 2014-08-27 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CN203955236U (zh) * 2014-06-11 2014-11-26 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
CN10452516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式活性炭再生炉及蜂窝式活性炭再生系统
CN205586999U (zh) * 2016-05-09 2016-09-21 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6056A (ja) * 2002-08-02 2004-03-04 Kurita Water Ind Ltd 吸着剤の再生方法及び吸着装置
CN103230785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浙江荣兴活性炭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活性炭生产方法
CN104001488A (zh) * 2014-06-11 2014-08-27 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CN203955236U (zh) * 2014-06-11 2014-11-26 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
CN10452516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式活性炭再生炉及蜂窝式活性炭再生系统
CN205586999U (zh) * 2016-05-09 2016-09-21 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6025A (zh) * 2017-11-07 2018-04-27 登封市豫登耐火材料厂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控制技术的环保耐火砖窑设施
CN109745824A (zh) * 2019-03-11 2019-05-14 杨松 一种治理VOCs废气循环再生工艺系统
CN110013838A (zh) * 2019-05-13 2019-07-16 龙游志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废活性炭的再生工艺
CN110013838B (zh) * 2019-05-13 2019-11-26 东阳伯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废活性炭的再生工艺
CN111715199A (zh) * 2020-07-17 2020-09-29 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粒度危险废炭的节能活化再生系统
CN115212690A (zh) * 2021-04-20 2022-10-2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和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7915B (zh)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7915A (zh)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CN205586999U (zh)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
CN205328937U (zh) 新型生物质热裂解装置
CN205587000U (zh) 防止炉体内横向气流受阻的废活性炭再生炉
CN205586998U (zh) 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
CN106196082B (zh) 多段式洁净高效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及工艺
CN211451017U (zh) 一种灶余热蒸汽二次加热装置
CN205586997U (zh) 设置自密封节能炉盖的废活性炭再生炉
CN109357557A (zh) 一种烟气除尘与余热回收一体式装置
CN209588004U (zh) 一种新型热管式余热锅炉
CN207334750U (zh) 一种废气焚烧装置
CN207831326U (zh) 一种带有折流板式热交换器的锅炉
CN205797231U (zh) 一种可移动活性炭再生设备
CN206683437U (zh) 振动式换热器
CN208505075U (zh) 一种沥青乳化剂制备废气处理装置
CN206803214U (zh) 一种锅炉系统
CN207520827U (zh) 医用乳胶手套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07648900U (zh) 一种地暖管铺设装置
CN207006845U (zh) 一种新型预热炉
CN104807319A (zh) 一种物水分离装置
CN209840120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多室蓄热燃烧装置
KR101415482B1 (ko) 축열식 버너의 축열부 구조
CN105258490B (zh) 一种均衡节能式烤箱
CN213700642U (zh) 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线的烘烤装置
CN105910469A (zh) 一种具有回收热能的烟道的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