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3591B -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3591B
CN105723591B CN201480062475.1A CN201480062475A CN105723591B CN 105723591 B CN105723591 B CN 105723591B CN 201480062475 A CN201480062475 A CN 201480062475A CN 105723591 B CN105723591 B CN 105723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wireless power
capacitor
signal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24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3591A (zh
Inventor
裴守镐
龙东胡
元度现
李宗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23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3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and dc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电容器、比较单元和开关单元。电容器以由从无线电力发送装置接收的电力转换而来的电压被充电。比较单元将电容器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生成输出信号。开关单元被连接至电容器的前端,并且借助于来自比较单元的输出信号来切换以控制是否将所转换的电压供应给负载终端。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 线电力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近来,已积极地研究和开发了用于向期望的装置无线地传递电能的无线电力传输或无线能量传递。
为了使用无线电力传输,可以提供用于发送无线电力的发送端子和用于接收所传输的无线电力的接收端子。
同时,如果无线电力被无限地提供给接收端子,则可能损坏接收端子。具体地,要被充电的对象可能由于过电压而损坏。
在这点上,美国专利No.8217621中公开了用于控制对接收端子充电的技术。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具有复杂结构以生成预定低压电力供应的发电单元是必需的,使得充电控制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充电效率的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控制装置。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确保充电安全的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控制装置。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简单配置的充电控制装置。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器。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用于使用由从无线电力发送器接收的电力转换而来的电压对负载进行充电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电容器,使用所转换的电压被充电;比较器,将电容器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生成输出信号;以及开关,被连接至电容器的前端,并且基于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切换以控制所转换的电压至负载的供应。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所述充电控制方法用于以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容器和连接至电容器的前端的开关,所述充电控制方法使用由从无线电力发送器接收的电力转换而来的电压对负载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所转换的电压对电容器进行充电;将电容器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生成输出信号;以及基于输出信号来切换开关以控制所转换的电压至负载的供应。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将从无线电力发送器接收的电力传递至负载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包括: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电力发送器的AC电力;整流器,用于将AC电力整流成DC电压;电容器,使用所整流的DC电压被充电;比较器,将电容器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生成输出信号;以及开关,被连接在整流器与电容器之间,并且基于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切换以控制DC电压至负载的供应。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将从无线电力发送器接收的电力传递至负载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包括: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电力发送器的AC电力;整流器,用于将AC电力整流成DC电压;电容器,使用所整流的DC电压被充电;控制器,将电容器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生成控制信号;以及开关,被连接在整流器与电容器之间,并且基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行切换以控制DC电压至负载的供应。
有益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可以阻断提供给负载的过电压以保护负载,使得可以保障充电安全。
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在提供过电压时,过电压被转换成充电电压,因此即使过电压被阻断,充电电压仍可以被持续提供给负载,使得可以提高负载的充电效率并且可以缩短充电时间。
实施方式仅包括开关和电容器,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电容器的电压来控制开关以阻断提供给负载的电压,使得可以简化配置并且不会增加额外成本。
同时,下面将在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直接地或隐含地描述其他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发送感应线圈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电源和无线电力发送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接收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发送来自无线电力接收器的电力状态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了反映电力状态信息并且从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控制器输出的信号的示例的视图。
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反映电力状态信息并且从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控制器输出的信号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了根据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对负载进行充电的充电操作的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无线电力的大小而提供至负载的电压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无线电力的变化而提供至负载的电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无线电力发送器的信息检测器的详细视图。
图13a至图13c是示出了从图12所示的信息检测器生成的波形的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和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发送器中的电力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和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接收器中的电力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应当理解,当构成元件被称为在另一构成元件“上”或“下”时,构成元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在另一构成元件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介于中间的元件。另外,术语“在……上(在……上方)”和“在……下(在……下方)”可以包括基于一个构成元件的“向上”和“向下”的含义。
首先,在说明无线端子支架之前,将描述反映发送无线电力的一般概念的系统。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视图。
参考图1,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电源100、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和负载40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电源100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中,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包括发送感应线圈210和发送谐振线圈220。
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包括接收谐振线圈310、接收感应线圈320和整流单元330。
电源100的两个端子可以连接至发送感应线圈210的两个端子。
发送谐振线圈220可以以预定距离与发送感应线圈210间隔开。
接收谐振线圈310可以以预定距离与接收感应线圈320间隔开。
接收感应线圈320的两个端子可以连接至整流单元330的两个端子,并且负载400可以连接至整流单元330的两个端子。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负载400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
从电源100生成的电力被发送至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中接收的电力被发送至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由于谐振现象而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谐振,即,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具有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
在下文中,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电力传输过程。
电源100可以生成具有预定频率的AC电力并且将该AC电力传递至无线电力发送器200。
发送感应线圈210和发送谐振线圈220彼此感应耦合。换言之,AC电流由于从电源装置100接收的AC电力而从发送感应线圈210生成,并且AC电流由于电磁感应而被感应至与发送感应线圈210物理地间隔开的发送谐振线圈220。
其后,发送谐振线圈220中接收的电力通过谐振被发送至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通过频率谐振具有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
电力可以通过谐振在彼此阻抗匹配的两个LC电路之间传送。当通过谐振发送的电力与通过电磁感应发送的电力相比较时,通过谐振发送的电力可以以较高的效率被更远地传送。
接收谐振线圈310可以通过频率谐振从发送谐振线圈220接收电力。AC电流可以由于接收的电力而流过接收谐振线圈310。由于电磁感应,接收谐振线圈310中接收的电力可以被发送至与接收谐振线圈310感应耦合的接收感应线圈320。接收感应线圈320中接收的电力通过整流单元330被整流并且被发送至负载40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发送感应线圈210、发送谐振线圈220、接收谐振线圈310、和接收感应线圈320可以具有螺线结构(spiral structure)或螺旋结构(helical structure),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发送谐振线圈220和接收谐振线圈310可以彼此谐振耦合,使得可以在谐振频率下进行电力传输。
由于发送谐振线圈220与接收谐振线圈310谐振耦合,因此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之间的电力传输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如上所述,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可以在谐振频率方案下传输电力。
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电磁感应方案以及谐振频率方案传输电力。
即,根据实施方式,当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基于电磁感应传送电力时,可以省略包括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中的发送谐振线圈220和包括在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的接收谐振线圈310。
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在无线电力传输中是重要的。即,电力传输效率可以与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中的每一个成比例。因此,随着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中至少之一的增加,电力传输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品质因数可以指代可以被存储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或者无线电力接收器300附近的能量的指数。
品质因数可以根据工作频率w以及线圈的形状、尺寸和材料而变化。品质因数可以被表达为下面的等式1:
[等式1]
Q=w*L/R
在等式1中,L指的是线圈的电感,并且R指的是与在线圈中引起的功率损耗的量对应的电阻。
品质因数可以具有0至无穷大的值。当品质因数具有较大的值时,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之间的电力传输效率可以得到较大地提高。
耦合系数表示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电感磁耦合的程度,并且具有0至1的值。
耦合系数可以根据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而变化。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发送感应线圈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2所示,发送感应线圈210可以包括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并且可以通过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来构造具有期望的电感和期望的电容的电路。
发送感应线圈210可以被构造为其中电感器L1的两个端子连接至电容器C1的两个端子的等效电路。换言之,发送感应线圈210可以被构造为其中电感器L1并联地连接至电容器C1的等效电路。
电容器C1可以包括可变电容器,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电容器C1的电容来执行阻抗匹配。发送谐振线圈220、接收谐振线圈310以及接收感应线圈320的等效电路可以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或相似,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电源和无线电力发送器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分别使用具有预定电感的电感器L1和L2以及预定电容的电容器C1和C2来构造发送感应线圈210和发送谐振线圈220。
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接收器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分别使用具有预定电感的电感器L3和L4以及预定电容的电容器C3和C4来构造接收谐振线圈310和接收感应线圈320。
整流单元330可以将从接收感应线圈320传递的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并且可以将DC电力传递至负载400。
详细地,虽然未示出,但是整流单元330可以包括整流器和平滑电路。根据实施方式,整流器可以包括硅整流器,并且如图4所示可以与二极管D1等效,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整流器可以将从接收感应线圈320传递的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
平滑电路可以去除通过整流器转换的DC电力中所包括的AC分量以输出平滑的DC电力。根据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整流电容器C5可以被用作平滑电路,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从整流单元330传递的DC电力可以是DC电压或DC电流,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负载400可以是任意可充电电池或需求DC电力的装置。例如,负载400可以指代电池。
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被安装至需要电力的如便携式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鼠标的电子电器中。因此,接收谐振线圈310和接收感应线圈320可以具有与电子电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根据实施方式,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通过带内通信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交换信息,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带内通信可以指代用于通过使用具有无线电力传输中所使用的频率的信号、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之间交换信息的通信。为此,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还可以包括开关,并且可以通过开关的切换操作来接收或者不接收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发送的电力。因此,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检测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中消耗的电力的量,使得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识别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包括的开关的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
详细地,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通过使用开关来改变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接收的电力的量,使得可以改变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中消耗的电力。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通过感测所消耗的电力的变化来获得关于负载400的状态的信息。
关于负载400的状态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充电状态的信息,即,负载400的当前充电状态和充电状态的趋势。负载400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
负载400的状态信息可以被称为电力状态信息。即,由于实施方式要确定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接收的电力对于对负载400进行充电而言是否不足、过多或足够,因此即使该状态信息被称为电力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仍可以在实施方式的技术范围内。
稍后将详细描述带内通信。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框图。
参考图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电源100、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和负载400。
由于上面已详细描述了电源100和负载400,因此下面将不会进一步描述它们。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和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通过带内通信方案彼此交换信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内通信方案可以不需要用于数据通信的单独的发送模块或单独的接收模块以及用于通信模块中的通信的单独的通信频率。由于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是不必要的,因此不需要限定发送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内通信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并且简化装置的配置,使得装置可以被最小化。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内通信方案,例如,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有意地改变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接收的电力的量。例如,可以通过周期性地阻断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接收的无线电力来改变电力的量。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中的无线电力的这种变化可以改变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相邻的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无线电力的量。这是因为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相互作用。
例如,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与负载400之间的间隔被阻断,则流过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的电流可以变化,并且接收线圈11的电流变化可以引起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的电流变化。
因此,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通过检测发送线圈5的电流变化来获得包括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状态和请求的信息。另外,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响应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请求来进行操作。
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包括接收线圈11、调制器13、整流器330、信号检测器17、控制器19和充电控制模块30。
接收线圈11可以接收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发送的无线电力。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通过电磁感应方案或频率谐振方案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接收无线电力。
如图1所示,在频率谐振方案的情况下,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可以包括发送感应线圈210和发送谐振线圈220,并且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可以包括接收谐振线圈310和接收感应线圈320。
在电磁感应方案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谐振线圈和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谐振线圈。
接收线圈11中接收的无线电力可以被提供给整流器330。整流器330对无线电力进行整流并且将无线电力发送至负载400。
负载400可以是可充电装置。可充电装置可以被安装在需求充电操作的电子电器中。例如,电子电器可以是在移动中通过无线通信收发信息的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包括移动装置、便携式计算机或导航器,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电子电器可以包括如电视、冰箱或洗衣机的家用电器。
信号检测器17可以检测从整流器330输出的信号。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信号被限制为电压信号,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信号检测器17可以将检测到的电压信号提供至控制器19。
控制器19可以控制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总体操作。控制器19可以基于由信号检测器17检测到的电压信号来识别负载400的状态信息。预定的基准电压可以被设置至控制器19。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可以被设置至控制器19,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基准电压是用于对负载400进行充电的最小电压,并且第二基准电压是用于对负载400进行安全充电的最大电压。
控制器19可以将从信号检测器17检测到的电压信号与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以根据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的大小来识别负载400的状态。
例如,如果所检测到的电压低于第一基准电压,则从整流器330输出的无线电力可能不足以对负载400进行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即,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增加从整流器330输出的无线电力。
例如,如果所检测到的电压具有在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二基准电压之间的值,则可以通过从整流器330输出的无线电力对负载400进行稳定地充电。
另外,如果所检测到的电压高于第二基准电压,则从整流器330输出的无线电力可能使负载400过热或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即,在过电力的情况下,必须减少从整流器330输出的无线电力。
控制器19可以通过将所检测到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来形成反映负载40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控制器19可以基于状态信息来控制调制器13。控制器19可以基于状态信息来形成控制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提供至调制器13。控制信号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关于负载400的状态以及请求电力控制的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请求的信息。
PWM信号可以变化。例如,每个周期的占空比可以变化。例如,可以减小每个周期的占空比。即,可以在第一周期中生成占空比为100%的脉冲,可以在第二周期中生成占空比为80%的脉冲,可以在第三周期中生成占空比为60%的脉冲,并且可以在第四周期中生成占空比为40%的脉冲。
相比之下,可以增大每个周期的占空比。此时,占空比的增大或减小的比率可以是恒定的或随机的。与占空比的增大或减小的比率相关的参数可以被设置在控制器19中,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PWM信号可以具有如图7和图8所示的波形,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可以根据控制器19的控制信号来调制调制器13。由于调制器13的调制,可以将信息从接收线圈11提供至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
如图6所示,调制器13可以包括开关14。开关14可以包括半导体晶体管,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半导体晶体管可以包括双极结型晶体管(BJT)、金属氧化物硅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金属绝缘硅场效应晶体管(MISFET)中之一。
控制器19可以基于状态信息生成PWM信号,并且将PWM信号发送至调制器13。PWM信号可以如图7和图8所示来生成,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PWM信号可以包括多个高电平(即,脉冲)和多个低电平。具有高电平的脉冲的宽度可以被定义为脉冲宽度。低电平可以低于具有高电平的脉冲,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考图7,每个间隔被限定为一个周期,使得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相同的PWM信号。参考图8,多个间隔被限定为一个周期,使得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相同的PWM信号。
以这种方式,由于在每个周期中生成相同的PWM信号,因此甚至当由于包括在特定周期中的PWM信号中的噪声导致出现误差时,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仍可以基于其他周期的PWM信号来检测负载400的状态,使得可以防止由误差导致的故障。
如图7a所示,如果状态信息表示电力短缺,则可以在第一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增大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另外,可以在第二间隔中生成与第一周期的PWM信号相同的PWM信号。例如,脉冲宽度可以以30%、50%、70%和90%的顺序增大。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增大且具有一个周期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
如图7b所示,如果状态信息表示电力溢流,则可以在第一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减小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另外,可以在第二间隔中生成与第一周期的PWM信号相同的PWM信号。例如,脉冲宽度可以以90%、70%、50%和30%的顺序减小。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减小且具有一个周期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
如图7c所示,如果状态信息表示电力维持,则可以在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在这时,脉冲宽度为50%。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和一个周期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
虽然图7a至图7c中示出了四个脉冲宽度(30%、50%、70%和90%),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8a所示,如果状态信息表示电力短缺,则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并且间隔之间的脉冲宽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脉冲宽度可以在第一间隔至第三间隔中以30%、60%和90%的顺序增大。
如图8b所示,如果状态信息表示电力溢流,则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并且间隔之间的脉冲宽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脉冲宽度可以在第一间隔至第三间隔中以90%、60%和30%的顺序减小。
如图8c所示,如果状态信息表示电力维持,则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PWM信号,并且间隔之间的脉冲宽度可以相同。例如,脉冲宽度在第一间隔至第三间隔中可以为50%。
上面描述的脉冲宽度的增大的比率可以被表达为占空比。例如,脉冲宽度的增大可以指代占空比的增大。在图7a中,每个脉冲的占空比可以在一个间隔中以30%、50%、70%和90%的顺序增大。在图7b中,每个脉冲的占空比可以在一个间隔中以90%、70%、50%和30%的顺序减小。在图7c中,每个脉冲的占空比可以在一个间隔中相同(50%)。类似地,占空比可以如图8a至图8c所示变化。
虽然图8a至图8c中示出了三个脉冲宽度(50%、70%和90%),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可以根据由控制器19提供的PWM信号来控制调制器13(具体地,开关14)。即,可以对应于PWM信号的高电平而接通开关14并且对应于PWM信号的低电平而断开开关14。因此,可以对应于PWM信号的多个高电平和低电平反复地接通/断开开关14。
当开关14被接通或断开时,可以改变流过接收线圈11的电流。例如,当开关14被断开时流过接收线圈11的电流可以低于当开关14被接通时流过接收线圈11的电流,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以这种方式,如果流过接收线圈11的电流被周期性地改变,则接收线圈11的磁场也改变,使得与接收线圈11相邻的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的磁场会改变。由于发送线圈5的磁场改变,因此流过发送线圈5的电流也会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感测发送线圈5的电流来检测负载400的状态。这将在随后描述。
当无线电力接收器200中接收到具有过电压的无线电力时,充电控制模块30可以防止负载400被过电压损坏。即使无线电力接收器200中接收到具有过电压的无线电力,充电控制模块30仍可以将过电压转换成适合于对负载400进行充电的电压,即,转换成最佳充电电压,使得负载400可以被持续充电,从而提高了充电效率并且缩短了充电时间。
充电控制模块30可以包括开关32、电容器34、比较器36和充电控制器38。
开关32可以连接在整流器330的输出端子与电容器34的一端之间。开关32可以在充电控制器38的控制下被控制以提供或阻断至负载400的整流器330的输出信号(即,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
例如,如果开关32被接通,则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提供给负载400。
另外,如果开关32被断开,则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不会被提供给负载400。如果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为高于最佳充电电压的过电压,则断开开关32,使得过电压V1不会被提供给负载400,从而保护负载400。
开关32可以是如MOSFET的场效应晶体管(FET)或双极结型晶体管(BJT),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虽然出于方便的目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开关32,但是可以使用具有切换功能的其他装置来替代开关32。例如,OP AMP可以被用作开关32。
电容器34的一端可以连接在开关32与负载400之间,并且电容器34的外端可以接地。可以根据开关32的接通/断开对电容器34进行充电或放电。
换言之,当开关32被接通时,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提供给负载400,并且电容器34可以被充电。如果开关被断开,那么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不会被提供给负载400,但是可以将对电容器34充电的电压V2提供给负载400,使得电容器34可以被放电。电压V2为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即,对电容器34充电的电压。
比较器36可以通过将充电至电容器34中的电压V2(即,提供给负载400的电压)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来生成输出信号。基准电压Vref可以是最佳充电电压。
例如,如果充电至电容器34的电压V2高于基准电压Vref,则比较器36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例如“0”作为输出信号,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另外,如果充电至电容器34充电的电压V2等于或低于基准电压Vref,则比较器36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例如“1”作为输出信号,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充电控制器38可以基于比较器36的输出信号来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32,并且将控制信号提供至开关32。
例如,当比较器36的输出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充电控制器38可以生成低电平控制信号。由于低电平控制信号,开关32被断开,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未被提供给负载400,从而防止负载400被过电压损坏。
另外,当比较器36的输出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充电控制器38可以生成高电平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高电平控制信号,开关32被接通,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被提供给负载400,从而对负载400进行充电。
充电控制器38可以被包括在控制器19中,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省略充电控制器38,并且可以根据比较器36的输出信号来直接控制开关32。即,比较器36可以具有比较和控制的功能。
详细地,如果低电平信号从比较器36输出,则可以通过低电平信号来断开开关32。另外,如果高电平信号从比较器36输出,则可以通过高电平信号来接通开关32。
如图9a和图10a所示,当开关32被断开时,即,当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是高于最佳充电电压的过电压时,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不被提供给负载40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压V2被充电至电容器34,则电压V2被提供给负载400,使得可以对负载400进行充电。由于提供了电压V2,因此会减少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
如图9b所示,当开关32被接通时,即,当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低于最佳充电电压时,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提供给负载400。同时,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充电至电容器34。因此,会增加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来自整流器330的充电为过电压时,开关32被立即断开,从而阻断提供给负载400的过电压。
如图10a所示,当从整流器330持续提供低于基准电压的输出电压V1时,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是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从而开关32在比较器36和充电控制器38的控制下总是被接通,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持续提供给负载400。
相比之下,如图10b所示,当从整流器330持续提供作为高于基准电压的过电压的输出电压V2时,开关32可以被交替地接通和断开,使得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具有高于和低于基准电压的脉冲波形。具有脉冲波形的充电电压V2可以被提供给负载400。因此,甚至当从整流器330输出过电压时,过电压可以被转换成与基准电压近似的充电电压V2,使得可以以充电电压V2对负载400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充电效率。
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在基于基准电压的±10%至±30%的范围内。
例如,如果基准电压是5V,则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可以具有在3.5V至6.5V的范围内的可变波形。如果电压小于3.5V,则可以降低充电效率。如果电压超过6.5V,则可能损坏负载400。
另外,如果基准电压是5V,则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可以在4.5V至5.5V的范围内。
在下文中,将描述细节。
操作1:在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为高于最佳充电电压的过电压的情况下,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为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并且,由于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高于基准电压,因此比较器36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并且开关32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断开,如图9a所示。因此,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不会被提供给电容器34。虽然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由于开关32而没有被充电至电容器34中,但是被充电至电容器34中的电压V2可以被持续提供给负载400,使得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降低。
操作2:在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被连续降低至低于基准电压的水平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开关32可以在比较器36和控制器的控制下接通,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提供给电容器34。因此,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升高,并且被提供给负载400作为充电电压。
操作3:在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被连续升高至高于基准电压的水平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开关32可以在比较器36和控制器的控制下断开,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不被提供给电容器34。由于已经被充电至电容器34的电压V2被持续提供给负载400,因此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可以降低。
如图10b所示,当从整流器330持续提供作为高于充电电压或基准电压的过电压的输出电压时,可以连续重复上述操作1至操作3,使得可以防止由过电压引起的对负载400的损坏。另外,由于过电压被转换成与基准电压近似的充电电压,并且充电电压被持续提供给负载400,因此负载400的充电效率可以提高,并且充电时间可以缩短。
同时,如图11所示,当在无线电力接收器中交替地接收高于基准电压的过电压和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时,负载400可以在预定的间隔期间被持续充电。
例如,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在第一间隔期间接收到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则充电控制模块30的开关32可以一直接通,使得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可以被提供给负载400。因此,可以对负载400进行充电。
另外,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中接收到的电压在第二间隔期间从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被转换至高于基准电压的过电压,则可以根据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和基准电压的大小来交替地接通和断开充电控制模块30的开关32,使得可以在电容器34中将过电压转换成与基准电压近似的充电电压,并且可以将充电电压提供给负载400。因此,可以对负载400进行充电。
另外,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中接收的电压在第三间隔期间从高于基准电压的过电压被转换至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则可以恒定地接通充电控制模块30的开关32,使得可以将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提供给负载400。因此,可以对负载400进行充电。
另外,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中接收的电压在第四间隔期间从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被转换至高于基准电压的过电压,则可以根据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和基准电压的大小来交替地接通和断开充电控制模块30的开关32,使得可以在电容器34中将过电压转换成与基准电压近似的充电电压,并且可以将充电电压提供给负载400。因此,可以对负载400进行充电。
因此,甚至当无线电力接收器间歇地接收到高于基准电压的过电压时,可以在过电压没有造成对负载400的损坏的情况下对负载400持续充电,使得可以提高负载400的充电效率并且可以缩短充电时间。
同时,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包括电力调节装置3、发送线圈5、信息检测器7和控制器9。
发送线圈5可以通过电磁感应方案或谐振频率方案来将由电源100提供的电力发送至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
由于改变了接收线圈11的电流和磁场,因此发送线圈5的电流和磁场也会改变。
信息检测器7可以检测发送线圈5中的电流变化。如图12所示,信息检测器7可以包括电流检测装置21、电流感测单元23、比较器25和ADC 27,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电流检测装置21可以连接至发送线圈5以允许发送线圈5中的电流流动。电流检测装置21的一侧可以连接至发送线圈5,并且电流检测装置21的另一侧可以接地,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电流检测装置21可以包括电阻器,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3a所示,流过电流检测装置21的电流Id可以包括具有锯齿形状的波纹信号。如上所述,可以从根据由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控制器19提供的PWM信号控制开关32和调制器13的开关14而引起的接收线圈11的电流变化得到波纹信号。例如,波纹信号的锯齿的上部区域可以与PWM信号的高电平对应,并且锯齿之间的区域可以与PWM信号的低电平对应,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换言之,由于接收线圈11的电流通过根据由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控制器19提供的PWM信号控制开关32和调制器13的开关14而变化,因此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中的电流可以以锯齿形状反复地升高或降低。在这时,锯齿可以具有与由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控制器19提供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或占空比相对应的不同大小。
电流感测单元23可以感测流过电流检测装置21的电流ID。
电流感测单元23可以具有分别连接至电流检测装置21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因此,电流感测单元23可以感测流过设置在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二输入端子之间的电流检测装置21的电流ID,并且将电流ID转换成如图13b所示的第一电压信号。
第一电压信号可以具有与电流信号的形状类似的形状。即,第一电压信号可以包括具有锯齿形状的波纹信号。
比较器25可以具有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其中,第一输入端子可以连接至电流感测单元23的输出端子,并且第二输入端子可以连接至基准电压输入线。
基准电压信号Vref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端子输入比较器25。基准电压信号Vref可以是DC电压信号。电流感测单元23的输出信号即第一电压信号可以通过第一输入端子输入比较器25。
如图13c所示,比较器25可以基于电流感测单元23的第一电压信号和基准电压信号来生成包括具有方波的多个脉冲的第二电压信号。
基准电压信号Vref可以被限定在第一电压信号的锯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
比较器25可以处理第一电压信号的、高于基准电压信号的部分作为高电平,并且可以处理第一电压信号的、低于基准电压信号的部分作为低电平。因此,可以生成包括高于基准电压信号的高电平和低于基准电压信号的低电平的第二电压信号。高电平和低电平可以被限定为一个周期。高电平可以被限定为脉冲。
在从比较器25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中,脉冲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或不同的宽度。例如,脉冲可以具有逐渐增大或减小的不同的宽度,或相同的宽度。
从比较器25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可以提供给ADC 27。
模数转换器(ADC)27可以将从比较器25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电压信号。可以将数字电压信号提供给控制器9。
如上所述,在没有通信模块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仅接收线圈11和发送线圈5中的电流变化来执行的通信可以被称为带内通信。
最后,信息检测器7可以将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请求的信息(在下文中被称为请求信息)提供至控制器9。
控制器9可以控制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总体操作。控制器9可以基于由信息检测器7提供的请求信息来识别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请求。换言之,控制器9可以基于由信息检测器7(具体地,ADC 27)提供的数字电压信号来识别负载400的状态和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请求。
例如,当第二电压信号的脉冲宽度逐渐增大时,控制器9可以识别提供给负载400的电力的缺乏以及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请求以增加电力。
控制器9可以基于从信息检测器7检测到的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请求,通过控制电力调节装置3来控制要提供给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电力。
例如,当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请求增加电力时,控制器9可以控制电力调节装置3以增加从电源100提供的电力。可以将增加的电力提供给发送线圈5,并且发送线圈5可以通过电磁感应方案或谐振频率方案将增加的电力提供给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可以接收增加的电力,并且通过整流器330将增加的电力提供给负载400。
另外,当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请求减少电力时,控制器9可以控制电力调节装置3以减少从电源100提供的电力。可以将减少的电力提供给发送线圈5,并且发送线圈5可以通过电磁感应方案或谐振频率方案将减少的电力提供给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可以接收减少的电力,并且通过整流器330将减少的电力提供给负载400。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电力调节装置3设置在电源100与发送线圈5之间,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即,电力调节装置3可以被包括在电源100中。在这种情况下,电源100的电力可以在控制器9的控制下被控制,并且被控制的电力可以被提供给发送线圈5。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框图。
除了省略比较器36和充电控制器38之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
参考图14,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电源、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和负载400。
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包括电力调节装置3、发送线圈5、信息检测器7和控制器9。由于上面已描述了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构成元件,因此下面将不再描述它们,并且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来理解其细节。
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包括接收线圈11、调制器13、整流器330、信号检测器17、控制器19和充电控制模块40。充电控制模块40可以包括开关32和电容器34。由于上面已描述了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构成元件,因此下面将不再描述它们,并且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来理解其细节。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9可以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器36和充电控制器38的功能。
控制器19可以将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与预定的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接通或断开开关32。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信号检测器可以被设置在电容器34与负载400之间,并且信号检测器可以检测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以将电压提供给控制器。
另外,如果必要,可以在没有信号检测器的情况下将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直接提供给控制器,并且控制器可以处理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以将该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例如,如果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高于基准电压,则可以通过由控制器生成的低电平控制信号来断开开关32,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不被供给至电容器34。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压V2先前被充电至电容器34中,则仍可以将电压V2提供给负载400。
另外,如果施加至电容器34的两个端子的电压V2低于基准电压,则可以通过由控制器生成的高电平控制信号来接通开关32,使得整流器330的输出电压V1可以被提供给电容器34。因此,输出电压V1可以被充电至电容器34中,并且被提供给负载400。
图15是示出了根据图5和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发送器中的电力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5、图6、图12、图14和图15,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检测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是否位于用于接收无线电力的位置(S501)。可以发送相对低的无线电力以允许无线电力发送器200检测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在这时,无线电力可以显著低于用于对负载400进行充电的无线电力,并且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被无线电力检测到,那么该无线电力是足够的。
如果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紧密接近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则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可以接收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发送的无线电力。由于无线电力传输通过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之间的电磁感应方案或谐振频率方案来实现,因此随着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接收无线电力,流过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的电流可以变化。通过检测电流变化,无线电力发送器200可以检测无线电力接收器300是否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附近。然而,上面的描述仅示出一个实施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检测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存在。
在检测到无线电力接收器300之后,检测是否存在从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发送的信息(S503)。由于参考图12详细描述了信息检测,因此下面将不再描述信息检测。
如果信息没有被检测到,则确定是否低于检测极限(S505)或者是否至少五次没有检测到信息(S507)。
如果确定低于检测极限或者至少五次没有检测到信息,则程序返回至步骤(S501)以检测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无线电力接收器300在用于接收无线电力的范围之外。
然后,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控制器9可以分析所检测到的信息以识别是否存在对增加来自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无线电力的请求(S511)。
如果确定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请求增加无线电力,则控制器9可以通过控制电力调节装置3来增加无线电力(S513)。可以通过发送线圈5来发送增加的无线电力。
如果确定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请求减少无线电力(S515),则控制器9可以通过控制电力调节装置3来减少无线电力(S517)。
如果确定无线电力接收器300请求维持无线电力(S521),则控制器9可以通过控制电力调节装置3来维持无线电力(S523)。
图16是示出了根据图5和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接收器中的电力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5、图6、图12、图14和图15,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信号检测器17可以检测来自整流器330的信号(S601)。由于已经参考图6详细描述了信号检测,因此下面将不再描述信号检测。
控制器19可以将从信号检测器17检测到的信号与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即,确定所检测到的信号是否低于第一基准电压(S603)。
如果所检测到的信号低于第一基准电压,则控制器19通过生成PWM信号来对调制器13进行调制以请求增加无线电力,并且通过接收线圈11将PWM信号发送至无线电力发送器200(S605)。
如果所检测到的信号高于第二基准电压(S607),则控制器19通过生成PWM信号对调制器13进行调制以请求减少无线电力,并且通过接收线圈11将PWM信号发送至无线电力发送器200(S609)。
如果确定所检测到的信号位于第一基准电压与第二基准电压(S607)之间,则控制器19通过生成PWM信号对调制器13进行调制以请求维持无线电力,并且通过接收线圈11将PWM信号发送至无线电力发送器200(S611)。
然后,控制器19确定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S613)。如果经过了预定时间,则控制器19控制信号检测器17以再次执行信号检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无线电力发送器200的发送线圈5和无线电力接收器300的接收线圈11通过带内通信来收发数据。然而,带内通信可能干扰无线电力传输。出于该原因,为了使干扰最小化,可以使通过带内通信方案的数据通信停止预定时间以促进无线电力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负载400的充电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大量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作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范围内的许多其他修改方式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可以在本公开内容、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主题组合布置的部件部分和/或布置方面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除部件部分和/或布置方面的变型和修改之外,替代性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是明显的。

Claims (4)

1.一种用于将从无线电力发送器接收的电力传递至负载的无线电力接收器,所述无线电力接收器包括:
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的AC电力;
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用于将所述AC电力整流成DC电压;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以所整流的DC电压被充电;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将所述电容器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生成输出信号;
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并且基于所述比较器的所述输出信号进行切换以控制所述DC电压至所述负载的供应;
信号检测器,所述信号检测器用于检测来自所述整流器的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来识别所述负载的状态;以及
调制器,所述调制器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整流器之间,并且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被调制,
其中,第一时段是低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的所转换的电压正被供应的时段;
其中,第二时段是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的所转换的电压正被供应的时段;
其中,在所述第一时段,所述开关恒定地接通,并且所转换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基于所述比较器的所述输出信号而断开,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电容器由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而放电之后,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压低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基于所述比较器的所述输出信号被接通,并且所转换的电压被充电至所述电容器中,以使得所述电容器的电压升高,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压由于所述电容器中的电压升高而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基于所述比较器的所述输出信号而断开,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
其中,通过所述调制器的调制将信息从所述接收线圈供应至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的发送线圈,
其中,如果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低于第二基准电压,则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不足以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
其中,如果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具有在所述第二基准电压与第三基准电压之间的值,则通过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对所述负载进行稳定地充电,
其中,如果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高于所述第三基准电压,则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使所述负载损坏,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每个周期生成相同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如果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不足以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则所述控制器在第一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增大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如果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不足以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则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如果所述负载被从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损坏,则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减小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是适合于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的最佳充电电压。
3.一种用于将从无线电力发送器接收的电力传递至负载的无线电力接收器,所述无线电力接收器包括:
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的AC电力;
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用于将所述AC电力整流成DC电压;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以所整流的DC电压被充电;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电容器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电容器之间,并且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切换以控制所述DC电压至所述负载的供应;
信号检测器,所述信号检测器用于检测来自所述整流器的信号;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来识别所述负载的状态;以及
调制器,所述调制器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整流器之间,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被调制,
其中,第一时段是低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的所转换的电压正被供应的时段;
其中,第二时段是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的所转换的电压正被供应的时段;
其中,在所述第一时段,所述开关恒定地接通,并且所转换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而断开,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电容器由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而放电之后,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压低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被接通,并且所转换的电压被充电至所述电容器中,以使得所述电容器的电压升高,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段,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压由于所述电容器中的电压升高而高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而断开,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压被供应至所述负载,
其中,通过所述调制器的调制将信息从所述接收线圈供应至所述无线电力发送器的发送线圈,
其中,如果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低于第二基准电压,则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不足以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
其中,如果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具有在所述第二基准电压与第三基准电压之间的值,则通过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对所述负载进行稳定地充电,
其中,如果所述信号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高于所述第三基准电压,则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使所述负载损坏,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是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在每个周期生成相同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如果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不足以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则所述第二控制器在第一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增大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如果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不足以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则所述第二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如果所述负载被从述整流器输出的无线电力损坏,则所述第二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间隔中生成包括具有逐渐减小的脉冲宽度的多个脉冲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是适合于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的最佳充电电压。
CN201480062475.1A 2013-09-13 2014-09-12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Active CN105723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10563 2013-09-13
KR1020130110563A KR102152691B1 (ko) 2013-09-13 2013-09-13 충전 제어 장치,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PCT/KR2014/008544 WO2015037949A1 (ko) 2013-09-13 2014-09-12 충전 제어 장치,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3591A CN105723591A (zh) 2016-06-29
CN105723591B true CN105723591B (zh) 2018-09-04

Family

ID=5266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2475.1A Active CN105723591B (zh) 2013-09-13 2014-09-12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069343B2 (zh)
EP (1) EP3046220B1 (zh)
JP (1) JP6282743B2 (zh)
KR (1) KR102152691B1 (zh)
CN (1) CN105723591B (zh)
WO (1) WO20150379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4772B (zh) * 2013-10-31 2018-11-09 通用电气混合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式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US9887576B2 (en) * 2014-12-24 2018-02-06 Robert Bosch Tool Corporation Inductive charging holster for power tools in mobile applications
KR102391190B1 (ko) * 2015-03-13 2022-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전력 수신기의 로드 생성 방법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JP6701623B2 (ja) * 2015-05-13 2020-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291074B2 (en) * 2015-09-09 2019-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power
KR102513790B1 (ko) * 2015-09-09 2023-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476302B2 (en) * 2015-10-02 2019-11-12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load modulation enhancement
WO2017120357A1 (en) * 2016-01-06 2017-07-13 Syntilla Medical LLC Implantable head located radiofrequency coupled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for head pain
EP3203606A1 (en) * 2016-02-03 2017-08-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SG10201700633QA (en) * 2016-02-03 2017-09-28 Gen Electr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KR102572577B1 (ko) * 2016-04-15 2023-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을 제어하는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US10608468B2 (en) * 2016-06-28 2020-03-31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with in-band communications
KR102625690B1 (ko) * 2016-08-01 2024-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355514B2 (en) * 2016-08-29 2019-07-16 Apple Inc. Rectifier arbitration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US10873221B1 (en) * 2017-01-31 2020-12-22 Apple Inc. Wireless power control system
US20180219402A1 (en) * 2017-02-02 2018-08-02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Inverter Input Power Control
US10615626B2 (en) 2017-08-08 2020-04-07 Linear Technology Holding Llc Open circuit-based Rx power limite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8233545B (zh) * 2018-01-26 2020-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方法
KR102427343B1 (ko) * 2018-01-30 2022-07-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장치
US11362543B2 (en) * 2018-06-29 2022-06-14 Etherdyne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circuits that provide constant voltage or current to an electrical load, and methods
US10931149B2 (en) * 2018-06-29 2021-02-23 Etherdyne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circuits that provide constant voltage or current to an electrical load, and methods
CN109193973A (zh) * 2018-10-24 2019-01-11 中尔(深圳)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发射设备及充电方法
KR102222685B1 (ko) * 2018-12-21 2021-03-04 주식회사 지니틱스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를 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US11509169B2 (en) * 2019-02-13 2022-11-22 Spark Connected LLC Sub-surface wireless charging
KR102168934B1 (ko) * 2019-05-17 2020-10-23 수원과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초고자장 초전도 마그넷의 고장 검출 시스템용 무선전력전송장치
KR20210031335A (ko) * 2019-09-11 2021-03-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무선 충전 수신기 통합형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888331B2 (en) 2020-07-01 2024-01-30 Spark Connected LLC Sub-surface wireless charg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KR20220078177A (ko) * 2020-12-03 2022-06-10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Rf-dc 정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0852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subakimoto Chain Co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07336717A (ja) * 2006-06-15 2007-12-27 Sharp Corp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送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CN102170178A (zh) * 2011-04-27 2011-08-31 成都厚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电流耦合取电装置
WO2013128641A1 (ja) * 2012-03-02 2013-09-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接触給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8981A (ja) 1994-04-14 1995-10-31 Fuji Electric Co Ltd 定電圧装置
US6301128B1 (en) * 2000-02-09 2001-10-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ntactless electrical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US6472857B1 (en) * 2001-04-27 2002-10-29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Very low quiescent current regulator and method of using
US6987678B2 (en) * 2002-10-23 2006-01-17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 for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with planar transformer
US8169185B2 (en) 2006-01-31 2012-05-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s
JP5615908B2 (ja) 2009-05-25 2014-10-2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2483987A2 (en) * 2009-09-28 2012-08-08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TWM385858U (en) 2010-02-12 2010-08-01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Frequency conversion type wireless power supply and charging device
US9030052B2 (en) * 2011-05-17 201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KR101987283B1 (ko) * 2011-06-24 2019-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KR101985815B1 (ko) * 2011-10-24 2019-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수신 장치, 무선전력 수신 장치에서 무선전력 수신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818773B1 (ko) 2011-10-24 2018-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진 방식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용 수신 전력 변환 장치
KR101382949B1 (ko) * 2012-02-21 2014-04-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및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
US9531441B2 (en) * 2012-02-21 2016-12-27 Lg Innotek Co., Lt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thereof
JP6185291B2 (ja) * 2013-06-03 2017-08-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その制御回路およ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0852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subakimoto Chain Co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07336717A (ja) * 2006-06-15 2007-12-27 Sharp Corp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送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CN102170178A (zh) * 2011-04-27 2011-08-31 成都厚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电流耦合取电装置
WO2013128641A1 (ja) * 2012-03-02 2013-09-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接触給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6220A1 (en) 2016-07-20
KR20150031064A (ko) 2015-03-23
EP3046220B1 (en) 2021-06-30
US20160226296A1 (en) 2016-08-04
CN105723591A (zh) 2016-06-29
KR102152691B1 (ko) 2020-09-08
EP3046220A4 (en) 2017-05-31
US20180342902A1 (en) 2018-11-29
US20190288561A1 (en) 2019-09-19
WO2015037949A1 (ko) 2015-03-19
US10608475B2 (en) 2020-03-31
JP2016534705A (ja) 2016-11-04
JP6282743B2 (ja) 2018-02-21
US10069343B2 (en) 2018-09-04
US10348135B2 (en)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3591B (zh) 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装配有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US10141769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9831684B2 (en) Adaptive rectifi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6030957B (zh) 针对感应式功率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
JP5988467B2 (ja) 最適な周波数のために必要とされる伝送電力を感知する、無線電力伝送器のための自動共振ドライバ
JP6591851B2 (ja) 無線電力転送装置及び方法
US11411434B2 (en) Coupling optimized electrical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0340738B2 (en)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KR102421069B1 (ko)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US2018035139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90089183A9 (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mmunication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20130154385A1 (en)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power feeding system
WO2014010518A1 (ja) 受電機器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8078699A (ja)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受電制御回路、電子機器
US10784707B2 (e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KR20150028133A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EP3618226B1 (en) Wireless power maximum efficiency tracking by system control
US20190386525A1 (en) Negative modulation solution for fixed coil designs
US10608474B2 (en)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power management
KR20190090918A (ko) 적응적 무선 전력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799321B1 (en) Impedance matching for wirelss power transfer
KR102091215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