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2656A - 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2656A
CN105722656A CN201480064066.5A CN201480064066A CN105722656A CN 105722656 A CN105722656 A CN 105722656A CN 201480064066 A CN201480064066 A CN 201480064066A CN 105722656 A CN105722656 A CN 105722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ograph
melt
plastic melt
chamber
foam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2656B (zh
Inventor
U.格罗泽
J.黑尔米希
T.舒尔茨
T.格里姆
L.温克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ublication of CN105722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2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29C44/355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am, e.g. having particular surface properties 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8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29C44/4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e.g. by injection or by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60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01Details not specific to hot or cold runner channels
    • B29C45/2708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7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velocity or pressure of mould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494Controlled parameter
    • B29C2945/76595Velocity
    • B29C2945/76598Velocity line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5/00Use of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5/04Polymers of styrene
    • B29K2025/06PS, i.e. polystyr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67/003PET, i.e. poylethylene terephtha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1/00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101/12Thermoplast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22Bright, glossy or shiny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29K2995/0026Transpa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08J2300/22Thermoplastic res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50)的方法,其中通过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提供塑料熔体(18),其中向塑料熔体(18)中装载发泡剂(22),且其中将载有发泡剂(22)的塑料熔体(18)在压力下注入模具(28)的腔室(26),以使塑料熔体(18)填满在行经腔室(26)的熔体前沿(34)后方的腔室(26),其中调节将塑料熔体(18)注入模具(28)的腔室(26)的注射速度,以使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在熔体前沿(34)面后的时间间隔最多0.15秒的区域(40)中,塑料熔体(18)在腔室(26)中的内压大于发泡剂(22)的临界压力。本发明还涉及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50),其中模制品(50)具有的表面区域具有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其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测得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低于1.9,优选低于1.5,特别低于1.2。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模制品的用途。

Description

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 的模制品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其中通过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提供塑料熔体,其中向该塑料熔体中装载发泡剂,且其中将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在压力下注入模具腔室以使塑料熔体填满在行经腔室的熔体前沿后方的腔室。本发明还涉及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其特别通过发泡注塑制成,优选可通过上述方法制成。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模制品的用途。
注塑法(发泡注塑)或挤出法(发泡挤出)中的热塑性塑料体系的发泡是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现有技术。在此主要区分化学和物理发泡法。在化学发泡的过程中,将特定剂量的合适发泡剂添加到丸粒形式的热塑性塑料中,并借助注塑或挤出法过程中的高温发生反应并释放使热塑性塑料发泡的气体。
在主要用于注射工艺的物理发泡的情况下,有各种计量加入发泡剂的工业方法。常见方法的一个实例在于在用于传送塑料熔体的螺杆附近向液态塑料熔体中引入超临界状态的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借助专门设计的螺杆几何,在该热塑性塑料的注射前在高压下实现充分混合,以使气体在塑料熔体中非常均匀地分布(超临界溶液)。当塑料熔体从螺杆送入腔室时,在该塑料熔体中发生显著压降,因此将超临界气体转化成亚临界状态并可膨胀形成微小气泡,并由此使该热塑性塑料发泡。由此制成的模制品含有具有由这些微小气泡带来的微孔结构的芯。
发泡的热塑性塑料的性质大多明显不同于紧密的注塑或挤出热塑性塑料的性质。使用发泡工艺的常见原因在于,可以在其体积保持相同的同时降低模制品的重量。还可以显著改进基于重量的特定机械性质,特别例如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
发泡的热塑性塑料的另一优点在于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在模具腔室中发泡的过程中具有纯塑料熔体低的粘度。由此特别可以实现具有又长又窄的流径的模制品的更好填充。
发泡的热塑性塑料不仅具有所提到的机械和流变优点,还具有极好的隔绝性质。通过与非发泡的塑料相比的额外减重,因此也可以在构造上有利地制造具有高壁厚度和极好隔绝性质的模制品。
发泡工艺,特别是发泡注塑的一个主要缺点在于,由这些工艺制成的模制品具有非常不均匀和粗糙的表面。模制品的不均匀表面由在发泡工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常多样的表面缺陷造成。这些缺陷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并在现有技术中难以预知。例如,加工参数,如注射速度、模具温度、气体填充等具有强烈影响;但是,模制品本身的几何,例如模制品的厚度、断裂处(Ausbruch)或接片(Steg)、壁厚度、裂缝等也会对表面缺陷产生巨大影响。
为了遮盖模制品上的表面缺陷以改善它们的光学外观,在现有技术中已经作出各种尝试并具有各种成功。在发泡挤出的情况下,可以例如使用非发泡的共挤层,其遮盖发泡芯的缺陷。在发泡注塑的情况下,可以例如在模具腔室内使用反压,其防止在熔体前沿从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中释出气体,以致可形成封闭的覆盖层。还已经发现,模具壁的高温对所得模制品的表面品质具有有利影响。在简单模制品几何的情况下,还常将薄膜插入模具腔室,然后用发泡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后注塑,并遮盖发泡的表面。但是,遮盖表面缺陷的这些方法在一些情况下非常复杂并有时仅部分成功,或影响模制品表面的性质。
在现有技术中对通过发泡注塑法制成的模制品的需求量原则上很大,因为该材料具有上述有利性质。但是,这些模制品应同时具有光学上有吸引力的表面,并且尽可能不对制造工艺作出复杂修改。
由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以及提供通过发泡注塑制成的模制品,用其可实现该模制品的光学上有吸引力的表面,特别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中,其中通过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提供塑料熔体,其中向所述塑料熔体中装载发泡剂,且其中将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在压力下注入模具腔室以使塑料熔体填满在行经腔室的熔体前沿后方的腔室,至少部分地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此目的:调节将塑料熔体注入模具腔室的注射速度以使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在熔体前沿面后的时间间隔最多0.15秒的区域中,塑料熔体在腔室中的内压大于发泡剂的临界压力。
在发泡注塑中,将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在压力下注入模具腔室。为此,该模具具有至少一个注射孔,在其上连接用于经模具注射孔注入塑料熔体的注射装置。模具腔室包含相当于要制造的模制品的负形的模制品区以及通常至少一个将所述至少一个注射孔连向模制品区的进料道。如果存在多个注射孔,可相应地存在多个进料道。进料道也可设计成分配通道,其将所述至少一个注射孔连向模制品区的多个位置。术语浇口用于描述在注射后已凝固在进料道中并连接到实际模制品上的塑料熔体。在进一步使用该模制品前,通常例如通过锯切、折断、切割等除去这种浇口,以获得具有所需形状的实际模制品。术语浇口痕(Angusspunkt)用于描述从浇口到实际模制品的过渡。
将塑料熔体注入模具腔室的注射速度在此是指将塑料熔体输送到模具注射孔的速度。例如,可以使用螺杆输送机将塑料熔体输送到模具注射孔。螺杆输送机的螺杆可以首先将填充腔室所需的量的塑料熔体输送到螺杆前的腔室中。在注射过程中,该螺杆可随后平移向前移动,以使其以活塞方式将塑料熔体经注射孔压入腔室。注射速度在此相当于螺杆向前移动的速度。
由于在螺杆的特定平移速度下输送到注射孔的塑料熔体量还依赖于各螺杆输送机的横截面,在上述方法中设定的注射速度是设备依赖性的。对特定模具应设定的注射速度因此不仅可取决于模具的几何,还可取决于将塑料熔体输送到模具注射孔的机器的几何。因此在每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对预定模具、预定塑料熔体和用于将塑料熔体输送到注射孔的预定机器应设定的注射速度。
塑料熔体的内压是指塑料熔体内的位置依赖性的局部动态背压(Staudruck)。在注射程序的过程中,在塑料熔体中出现取决于注射速度的压力分布,其中塑料熔体的内压从用于引入塑料熔体的腔室注射孔至熔体前沿降低。塑料熔体在熔体前沿处的内压由于该模具的剩余未填充腔室中的气体的可能的反压产生,因此通常相对小,特别接近0巴或环境压力/大气压。
熔体前沿面在此优选是指熔体前沿的连贯面(zusammenhängend),例如在腔室的特定子区域中向前移动的熔体前沿面。在这一熔体前沿面后的时间间隔最多0.15秒的区域是指塑料熔体内的在给定时间点位于某一位置的区域:该位置在腔室内并且相应的熔体前沿面在这一时间点前最多0.15秒时存在于该位置。换言之,这一区域与相应熔体前沿面的空间间隔相当于该熔体前沿面在最多0.15秒内行进的距离。如果例如相关的熔体前沿面以100 mm/s的恒速移过腔室,容许相关区域与熔体前沿之间的距离为最多(100 mm/s)·(0.15 s) = 15 mm。如果熔体前沿面的速度更大,因此容许相应区域与熔体前沿面的空间间隔大于熔体前沿面的速度较小时的空间间隔。
发泡剂的临界压力是指在该压力以上,发泡剂处于与塑料熔体的超临界溶液中。在临界压力以上的压力下,发泡剂没有表现出气相和液相之间的一级相变,而是仅表现出更高级的,通常二级相变。临界压力取决于所用发泡剂,并例如对氮气而言为33.9巴,对二氧化碳而言为73.8巴。
塑料熔体和发泡剂在此区域中的温度也特别在发泡剂的临界温度以上。临界温度例如对氮气而言为-146.95℃,对二氧化碳而言为31.0℃,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被发泡注塑中常见的工艺温度超过。
对本发明而言,已经发现,使用上述方法可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其表面具有光学上有吸引力的外观。可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的模制品具有令人想起冰面(冰外观)的光学结构化表面。
现有技术中迄今已知的方法大体上试图避免模制品表面的光学结构化,例如通过遮盖表面缺陷,而本发明基于如下发现,即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表面结构化以由此获得光学上有吸引力的模制品表面。已经发现,使用上述方法,特别是所述注射速度的调节实现仿造冰面结构的模制品的光学表面结构化。不同于通过之前的方法制成的光学均匀的模制品表面,可通过该方法制成的模制品因此具有有吸引力的光学结构化模制品表面。
在使用各种材料、模制品形状和模制品厚度的实验中,已发现注射速度的所述调节适用极广,以使通过上述方法因此可制造具有相应光学外观的多种多样的模制品。
该方法经由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提供塑料熔体。为此,可以例如提供单独的熔融炉,或用于输送热塑性塑料或塑料熔体的螺杆输送机例如挤出机的加热的熔融区。该热塑性塑料可以例如以丸粒形式引入熔融炉或引入熔融区,并在此加热到该热塑性塑料的熔点以上的温度。
该方法向塑料熔体中装载发泡剂。这是指将发泡剂引入塑料熔体中并在模具腔室中引起塑料熔体的发泡。该发泡剂可以直接以气体形式通过物理方式引入塑料熔体。一种可能的可选方案是将发泡剂原材料引入塑料或引入塑料熔体(例如以丸粒或粉末形式),并例如在热作用下优选随着化学反应的进程形成实际的气体发泡剂。
该方法将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在压力下注入模具腔室,以使塑料熔体填满在行经腔室的熔体前沿后方的腔室。在这一方法步骤开始时,腔室最初是空的或充有气体。然后将塑料熔体经孔注入模具腔室,并特别在外部施加压力下,从而将塑料熔体压入腔室并逐渐分布在腔室内。熔体前沿是指移过腔室的塑料熔体的前边界面。
一旦注射程序结束且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固化,可以从模具中取出模制品。在所述至少一个进料道的区域中,该模制品随后具有由凝固在进料道中的塑料熔体制成并可在进一步使用该模制品前除去的浇口。
在该方法中,调节将塑料熔体注入模具腔室的注射速度,以使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在熔体前沿面后的时间间隔最多0.15秒的区域中,塑料熔体在腔室中的内压大于发泡剂的临界压力。
在现有技术的发泡注塑法中,塑料熔体内的压力从注射孔开始相对快速下降,因此发泡剂在到达熔体前沿前就转化成亚临界状态。因此在距熔体前沿相对大的距离处开始从塑料熔体中释出气体,由此在熔体前沿附近产生塑料熔体的基本层状流动。这造成该表面的层状和更可能均匀或有条纹状外观。
当满足注射速度的上述标准时,使发泡剂在塑料熔体中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区域(超临界区)靠近熔体前沿。实验已表明,在小于0.15秒的时间间隔时,实现该塑料熔体在熔体前沿附近的至少部分湍流,由此提供该表面的光学结构化以产生冰外观。实验还已表明,一旦该超临界区与熔体前沿的时间间隔大于0.15秒,不再实现冰外观。
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塑料熔体在相关区域中的内压必须大于发泡剂的临界压力。已经发现,如果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满足上述注射速度标准时,则获得具有冰外观的光学上有吸引力的表面。这一时间点优选在注射程序的起点,特别是塑料熔体已填充腔室的小于20%,优选小于10%,特别小于5%的时间点。
已经发现,在相关时间点在熔体前沿附近产生的湍流足够持久以在所述时间点后继续并在塑料熔体中形成有吸引力的光学结构化表面。但是,通过经更长时间,特别是经整个注射时间的大于25%,优选大于50%,特别大于75%满足上述注射速度标准,可以实现该表面的更均匀的结构化外观。特别优选在至少一个进料道内满足上述标准。因此可以从浇口痕开始就在该模制品上实现冰外观。
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上述注射速度调节。例如,可以在模具腔室内提供压力传感器,特别是所谓的模具内压力传感器,它们可以测量在注射过程中各种位置处该塑料熔体在腔室中的内压。通过改变注射速度和借助传感器测定压力分布,可以建立在塑料熔体中实现所需内压分布的明确的注射速度值。适用于此用途的模具内压力传感器的实例是可获自Kistler Instrumente GmbH公司, Ostfildern, 德国的6183BCE型模具内压力传感器。
或者,也可以使用注射程序的流变模拟,特别使用计算机确定要选择的注射速度。通过使用这类模拟,可以针对预定模具和针对热塑性熔体的预定组成来计算在各种注射速度下在塑料熔体中的内压分布。基于计算出的分布,随后可以选择在该模拟中实现所需内压分布的注射速度。适用于进行这类模拟的一个实例是可获自Autodesk Inc., SanRafael, USA的“Autodesk (R) Simulation Moldflow (R)”流变模拟软件。稍后在附图的上下文中描述注射程序的流变模拟的一个具体实例。
根据本发明,还通过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特别通过发泡注塑,优选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模制品至少部分地实现上述目的,其中该模制品具有的表面区域具有由发泡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其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测得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低于1.9,优选低于1.5,特别低于1.2。
术语“模制品的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是指通过基于下列测量规则描述的测量方法测定的参数:
1. 可用的测量设备是根据DIN 67530测量的所有光学测量设备。
2. 根据DIN 67530用60°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测量光泽度。
3. 在待研究的模制品表面区域上的六个不同测量点进行测量。
4. 从起点开始,即从注塑过程中的浇口位置开始确定测量点的布置。如果研究的模制品具有多个浇口痕,各浇口痕可充当用于确定测量范围的起点。
5. 基于最大流径长度确定测量范围。最大流径长度是模制品的浇口痕与距其最远的点(流动终点)之间的距离。如果研究的模制品具有多个浇口痕,也可以使用来自不同浇口痕的流动前沿的接缝作为流动终点。
6. 必须对各浇口痕进行下列7.至9.点中描述的测量程序。
7. 测量范围如下:
在最大流径长度的10至25%范围内的两个测量点、在40至60%范围内的两个测量点和在75至90%范围内的两个测量点。
8. 各测量范围中的各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必须为存在的流径宽度的至少25%。
9. 对于各测量点,测量设备必须在流动方向上和与流动方向横向地分别进行三次光泽度测量。用于各光泽度测量的测量面积各为至少7 × 7 mm。
10. 对于各测量i,计算在流动方向上的光泽度GiFR,i和与流动方向横向的光泽度GqFR,i的比率:VG,i = GiFR,i / GqFR,i
11.然后计算之前测得的所有光泽度比率的平均值:是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
优选在平坦表面区域测定该参数。可用于这种光泽度测量的测量设备的一个实例是可获自BYK-Gardner GmbH, Geretsried, 德国的haze-gloss AG-4601型。但是,也可以在轻微弯曲的表面区域测定该参数。然后可以使用适用于此用途的测量设备进行光泽度测量,例如可获自Zehnter GmbH Testing Instruments, Sissach, 瑞士的ZGM 1020型光泽计。
上述测量方法中的术语“在流动方向上的光泽度测量”是指在测量区中的反射率测量过程中入射和反射光束的平面与模制品表面的相交线基本平行于在模制品制造过程中在该测量区中的熔体前沿移动方向。术语“与流动方向横向的测量”相应地是指在测量区中的反射率测量过程中入射和反射光束的平面与模制品表面的相交线基本垂直于在模制品制造过程中在该测量区中的熔体前沿移动方向。模制品中的熔体前沿移动方向取决于浇口痕(塑料熔体从此处流入测量区)的位置。
由于塑料熔体在熔体前沿附近的基本层状流动,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模制品表现出具有条纹外观的表面。此处的条纹基本从浇口朝塑料熔体流动方向,即朝注射程序过程中的熔体前沿移动方向行进。这些条纹影响模制品表面的随方向而变的光泽度以使流动方向上,即基本在条纹方向上的光泽度高于与流动方向横向的光泽度。这些模制品中的光泽度比率因此大于2。
与此相反,具有光学上有吸引力的结构化表面(具有冰外观)的模制品,例如特别可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那些,具有最多1.9,特别是最多1.5或甚至最多1.2的光泽度比率。借助带来冰外观的湍流光学表面结构,反射率局部差异互相补偿以产生在流动方向上和与流动方向横向的更接近的光泽度,并由此使光泽度比率接近1。因此通过光泽度比率可客观表征本发明的模制品的光学上有吸引力的结构化表面。
该模制品的表面区域具有经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光学结构化是指表面区域的光学性质在整个表面区域上不一致,而是表面区域中表面的至少一种表面光学性质,特别是表面的局部光泽度在表面区域上改变。经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光学结构化。因此清楚的是,该光学结构化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本身就产生而非例如经由附加光学结构化层形式的遮盖,例如经由薄膜或颜色层产生。该发泡的热塑性塑料优选直接形成表面区。但是,也可以在该热塑性塑料上设置基本透明层,此时该发泡的热塑性塑料仍然形成该表面的光学结构化。
下面描述该方法或该模制品的其它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的特征在此不局限于该方法或该模制品;相反,下面对该方法描述的特征可相应适用于该模制品,反之亦然。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该塑料熔体的内压大于发泡剂临界压力的区域在熔体前沿面后最多0.1秒,特别是最多0.05秒的时间间隔。已经发现,当该区域与熔体前沿的时间间隔为最多0.15秒时,在模制品的子区域中实现光学上有吸引力的表面结构化。如果所选的相应时间间隔更小,优选小于0.1秒,特别小于0.05秒,基本可以在整个模制品表面上实现具有冰外观的相应有吸引力的表面结构化。
在该方法或该模制品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该热塑性塑料是透明塑料,特别是选自下列组或包含来自这组的至少一种塑料的透明塑料: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SAN)、环烯烃共聚物(COC)、透明聚酰胺(PA),例如PAMACMI 12、PA NDT/INDT、PA MACM 12、PA MACM 14、PA PACM 12、PA 6I、PA 6I/6T,透明聚酯,例如A-PET(非晶PET、含有5%环己烷二甲醇或新戊二醇的PET)、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G(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 环己烷二甲醇)、由对苯二甲酸与环己烷二甲醇和四甲基环丁二醇制成的聚酯或这些聚合物的混合物。当使用透明塑料时,所得模制品的表面至少部分地透明,因此甚至位于更深的表面结构也从外部可见。这提高在表面处可见的结构的密度并由此实现具有逼真的冰外观的表面结构化。该热塑性塑料的透明度优选为至少25%,优选至少50%,特别优选至少75%,特别是至少86%的根据ISO13468-2对1毫米厚度测得的透光率。
在该方法或该模制品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该热塑性塑料选自下列组或包含来自这组的至少一种塑料: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SAN)、选自COCs(环烯烃共聚物)的聚合物、透明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聚苯醚(PPE)或其混合物。
用下述聚碳酸酯组合物实现光学上有吸引力的表面结构化的特别好的结果:
对本发明而言,聚碳酸酯不仅是均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还有如例如EP-A 1,657,281中所述的聚酯碳酸酯。
芳族聚碳酸酯例如通过二酚与碳酸酰卤,优选光气,和/或与芳族二羧酸酰二卤,优选苯二甲酸二卤在相界面法中的反应制造,其中任选使用链终止剂,例如单酚,并任选使用三官能或大于三官能支化剂,例如三酚或四酚。另一可能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经由二酚与例如碳酸二苯酯的反应的熔体聚合法。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原则上由二酚、碳酸衍生物和任选支化剂以已知方式制造。
用于合成聚碳酸酯的方法是普遍已知的并描述在许多出版物中。EP-A 0 517044、WO 2006/072344、EP-A 1 609 818、WO 2006/072344和EP-A 1 609 818和其中引用的文献例如描述了用于制造聚碳酸酯的相界面法和熔体法。
用于制造所述芳族聚碳酸酯和/或芳族聚酯碳酸酯的二酚优选是式(I)的那些
其中
A是单键、C1至C5-亚烷基、C2至C5-烷叉基、C5至C6-环烷叉基、-O-、-SO-、-CO-、-S-、-SO2-或其上可稠合任选包含杂原子的其它芳环的C6至C12-亚芳基或式(II)或(III)的部分
B在每种情况下是C1至C12-烷基,优选甲基或卤素,优选氯和/或溴,
x互相独立地分别为0、1或2,
p是1或0,且
R5和R6可以对于各X1独立地选择,互相独立地为氢或C1至C6-烷基,优选氢、甲基或乙基,
X1是碳,且
m是4至7的整数,优选4或5,条件是在至少一个原子X1上,R5和R6同时是烷基。
优选的二酚是氢醌、间苯二酚、二羟基二酚、双(羟苯基)-C1-C5-烷、双(羟苯基)-C5-C6-环烷、双(羟苯基)醚、双(羟苯基)亚砜、双(羟苯基)酮、双(羟苯基)砜和α,α'-双(羟苯基)二异丙基苯以及它们的环上溴化和/或环上氯化衍生物。
特别优选的二酚是4,4'-二羟基­联苯基、双酚A、2,4-双(4-羟苯基)-2-甲基丁烷、1,1-双(4-羟苯基)环己烷、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4'-二羟基二苯硫醚、4,4'-二羟基二苯砜以及它们的二-和四溴化或氯化衍生物,例如2,2-双(3-氯-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氯-4-羟基苯基)丙烷或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特别优选的是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
该二酚可以单独或以任意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该二酚是文献中已知的或可通过文献中已知的方法获得。
适用于制造所述热塑性芳族聚碳酸酯的链终止剂的实例是苯酚、对氯酚、对叔丁基酚或2,4,6-三溴酚,以及长链烷基酚,如4-[2-(2,4,4-三甲基戊基)]酚、根据DE-A 2 842005的4-(1,3-四甲基丁基)酚或在烷基取代基中具有总共8至20个碳原子的单烷基酚或二烷基酚,例如3,5-二叔丁基酚、对异辛基酚、对叔辛基酚、对十二烷基酚和2-(3,5-二甲基庚基)酚和4-(3,5-二甲基庚基)酚。要用的链终止剂的量通常为各自使用的二酚的摩尔总量的0.5摩尔%至10摩尔%。
该热塑性芳族聚碳酸酯的平均摩尔质量(重均Mw,经由GPC(使用聚碳酸酯标样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为10 000至200 000 g/mol,优选15 000至80 000 g/mol,特别优选20 000至38 000 g/mol。
该热塑性芳族聚碳酸酯可具有任何已知类型的支化,并优选通过并入占所用二酚总量的0.05至2.0摩尔%的三官能或大于三官能化合物,如具有3个和更多个酚类基团的那些。优选使用直链聚碳酸酯,更优选使用基于双酚A的那些。
合适的不仅是均聚碳酸酯,还有共聚碳酸酯。用于制造根据组分A的本发明的共聚碳酸酯的另一可能性是使用占所用二酚总量的1至25重量%,优选2.5至25重量%的具有羟基芳氧基端基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这些是已知的(US 3 419 634)并可通过文献中已知的方法制造。含聚二有机基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同样合适;例如在DE-A 3 334 782中描述了含聚二有机基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的制造。
除双酚A均聚碳酸酯外,优选的聚碳酸酯还是双酚A与占二酚摩尔总量的最多15摩尔%的除作为优选或作为特别优选提到的那些外的二酚,特别是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的共聚碳酸酯。
用于制造芳族聚酯碳酸酯的优选的芳族二羧酸酰二卤是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苯基醚-4,4'-二甲酸和萘-2,6-二甲酸的二酰二氯。
特别优选的是比率为1:20至20:1的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二酰二氯的混合物。
聚酯碳酸酯的制造还同时使用碳酸酰卤,优选光气作为双官能酸衍生物。
可用于制造芳族聚酯碳酸酯的链终止剂不仅是上述单酚,还有它们的氯碳酸酯以及可任选被C1至C22-烷基或被卤素原子取代的芳族单羧酸的酰氯,以及脂族C2至C22-单羧酸酰氯。
链终止剂的量在每种情况下为0.1至10摩尔%,在酚类链终止剂的情况下基于二酚的摩尔数计,在单羧酸酰氯链终止剂的情况下基于二羧酸酰二氯的摩尔数计。
芳族聚酯碳酸酯的制造也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芳族羟基羧酸。
该芳族聚酯碳酸酯可以是直链的或具有任何已知类型的支化(在这方面,参见DE-A 2 940 024和DE-A 3 007 934),在此优选的是直链聚酯碳酸酯。
可用的支化剂的实例是0.01至1.0摩尔%(基于所用二羧酸酰二氯计)的量的三官能或更高官能的羧酸酰氯,例如均苯三酸三氯、氰尿酸三氯、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四氯、1,4,5,8-萘四甲酸四氯或均苯四酸四氯,或占所用二酚的0.01至1.0摩尔%的量的三官能或更高官能的酚,如间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羟苯基)庚-2-烯、4,6-二甲基-2,4,6-三(4-羟苯基)庚烷、1,3,5-三(4-羟苯基)苯、1,1,1-三(4-羟苯基)乙烷、三(4-羟苯基)苯基甲烷、2,2-双[4,4-双(4-羟苯基)环己基]丙烷、2,4-双(4-羟苯基异丙基)酚、四(4-羟苯基)­甲烷、2,6-双(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酚、2-(4-羟苯基)-2-(2,4-二羟苯基)­丙烷、四(4-[4-羟苯基异丙基]苯氧基)甲烷、1,4-双[4,4’-二羟基三苯基]甲基]­苯。酚类支化剂可以与二酚一起预先放置,酰氯支化剂可以与酰二氯一起引入。
该热塑性芳族聚酯碳酸酯中碳酸酯结构单元的含量可按需要改变。碳酸酯基团的含量优选为酯基团与碳酸酯基团总量的最多100摩尔%,特别是最多80摩尔%,特别优选最多50摩尔%。该芳族聚酯碳酸酯的酯部分和碳酸酯部分可以为嵌段形式或无规分布地存在于缩聚物中。
该热塑性芳族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可单独或以任意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在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通过将气体,特别是氮气或二氧化碳引入塑料熔体中,向塑料熔体中物理装载发泡剂。
发泡剂的物理装载在该方法中优选,因为这种方法可避免由化学发泡剂造成的塑料,特别是聚碳酸酯的降解,也可避免由发泡剂残留物造成和/或由塑料降解造成的塑料熔体的变色,特别是黄色变色。
也可以向塑料熔体中化学装载发泡剂,其中将发泡剂原材料添加到热塑性塑料中,然后例如借助在热作用下引发的化学反应在塑料熔体中形成气态发泡剂。可以在熔融前将发泡剂的原材料添加到塑料丸粒中,或可以例如以粉末或丸粒形式或以液体形式添加到塑料熔体本身中。这些化学发泡剂的实例是5-苯基四唑(例如可作为Tracel IM 2240Standard获自TRAMACO GmbH, Pinneberg, 德国)或由多羧酸和碳组分构成的制品(例如可作为Hydrocerol ITP 833获自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Muttenz, 瑞士)。
发泡剂的浓度优选为至少0.01重量%。
在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在注入腔室前,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中的发泡剂浓度在化学发泡剂的情况下为0.5至3重量%,在物理发泡剂的情况下为0.2至1重量%。
在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模具的设计使得,在塑料熔体的流动方向上,腔室的横截面变细最多10%,优选不变细。横截面的变细是指腔室的横截面在塑料熔体的流动方向上减小。这种类型的横截面变细可造成熔体前沿附近的热塑性塑料的层流,以致在横截面变细后方,不再进一步形成具有冰外观的结构化表面。该塑料熔体仅自然流动到腔室边缘,因此在此忽略腔室边缘处的横截面的最终变细。
模具的设计优选使得在从进料道到腔室的模制品区(即要制造的部件的浇口痕处)的过渡过程中,腔室的横截面大幅扩大至少25%,优选至少50%。这种类型的横截面扩大促进熔体前沿附近的迅速压降,并因此有助于在该过渡处符合上文对塑料熔体的内压分布描述的标准。可以特别优选通过在从进料道到模制品区的过渡处将横截面提高至少150%,特别提高至少250%,以进一步促进迅速压降。
在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该模具被设计用于薄膜浇口或直接浇口。薄膜浇口是指其横截面朝实际模制方向增大的浇口。当进料道的横截面在一个方向上,至少在通往腔室的模制品区的最后一段中大幅增大并由此产生热塑性熔体的宽流动前沿时,出现这种类型的浇口。当进料道的横截面基本恒定或仅轻微增大时,出现直接浇口。如果该模具具有多个进料道,所有进料道可被设计用于薄膜浇口,或所有进料道可能被设计用于直接浇口。被设计用于薄膜浇口和直接浇口的进料道的组合也可行。在薄膜浇口的情况下,在进料道的区域中就发生横截面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料道中就有助于符合对塑料熔体的内压分布的上述标准。在直接浇口的情况下,在从进料道到模制品区的过渡处发生横截面的大幅提高,由此有助于在浇口痕区域中符合对塑料熔体的内压分布的上述标准。
在该模制品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具有经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表面结构化的表面区域构成该模制品的整个表面的至少30%的比例。借助本发明,特别借助上述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用于制造具有冰外观的这种类型的光学结构化表面的参数以基本能够设计具有有吸引力的结构化表面(具有冰外观)的模制品表面的任意(特别包括大的)部分。相应的表面区域优选为该模制品的整个表面的至少50%或更优选至少70%。
在该模制品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该模制品的厚度为1至20 毫米,优选2至12毫米,特别是2至8毫米。借助1毫米,优选2毫米的最小厚度,可以实现塑料熔体内的稳定湍流以能在大面积上形成有吸引力的结构化表面。当模制品厚度更小时,已证实难以在较大的面积区域上实现塑料熔体的湍流特性。
在本发明中还通过上述模制品作为家具件或照明元件的部件、产品外壳,特别是手机套,作为杯、碗和防护罩、冷藏箱或冷藏箱的包覆部件或作为冷藏和新鲜产品的可重复使用容器(特别用于物流行业)的用途至少部分实现上述目的。
参照附图,从多个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中可看出该方法、该模制品及其用途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附图显示
在图1中,用于进行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的装置示意图
在图2a中,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进行过程中在塑料熔体的注射过程中描绘的来自图1的装置的模具,
在图2b中,来自图2a的放大细节图,
在图3a-b中,在俯视图和横截面中的用于板状模制品的模具腔室的示意图,
在图4a-b中,在俯视图和横截面中的用于碗形模制品的模具腔室的示意图,
在图5中,在各种注射速度下来自图3a-b的模具中的模拟内压分布的图表,
在图6,在各种注射速度下来自图4a-b的模具中的模拟内压分布的图表,和
在图7a-b中,本发明的模制品以及对比模制品的模制品表面的图像。
图1显示例如可用于进行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发泡注塑装置。
装置2包含螺杆输送机4,其具有被设计为中空圆筒的输送管6并具有可旋转安装在输送管6中的从动输送螺杆8。装置2还具有用于输入塑料丸粒12的进料颈10。丸粒12被输送螺杆8从进料区输送到设有加热元件16的熔融区14,以将输送管6中的塑料加热到其熔点以上的温度并由此产生塑料熔体18。塑料熔体18在输送管6中进一步输送到输送螺杆8前的区域中并在此布置发泡剂入口20,可经其将发泡剂22(例如二氧化碳或氮气)引入输送管6中的塑料熔体18中。为了进行注射程序,输送螺杆8朝注射孔的方向平移移动以将载有发泡剂22的塑料熔体18经注射孔24注入模具28的腔室26中。塑料熔体18随后在行经腔室26的熔体前沿后方铺展,由此填充腔室26。在此注射程序的过程中,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18借助发泡剂发泡。
图2a和2b显示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进行过程中在塑料熔体的注射过程中在从侧面的横截面中的来自图1的装置2的模具28。图2b在此显示来自图2a的放大细节图。
模具28的腔室26包含进料道30(在本情况中被设计用于薄膜浇口)以及对应于要制造的模制品的外形的模制品区32。
在该方法的进行过程中,将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18经注射孔24注入腔室26。该塑料熔体随后填满行经腔室26的熔体前沿34后方的腔室26,这最初在进料道30区域中,然后在腔室的模制品区32中发生。塑料熔体18在压力下注入腔室26,此时从注射孔24的位置到熔体前沿34建立压力梯度。在内压高于发泡剂临界压力的塑料熔体18区域中,发泡剂处于与塑料熔体18的超临界溶液中。由于内压从注射孔24向熔体前沿34降低,塑料熔体18的内压在位置36处低于发泡剂的临界压力,且在这一位置36和熔体前沿34之间的发泡剂因此不再处于与塑料熔体18的超临界溶液中,因此释放出气泡38。
调节注射速度,即输送螺杆8朝注射孔24移动以将塑料熔体18注入注射孔24的速度以使塑料熔体保持大于发泡剂临界压力的内压且发泡剂因此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区域40距熔体前沿34的时间间隔为最多0.15秒。这一时间间隔相当于熔体前沿34在0.15秒内行进的空间距离。
实验表明,含有超临界发泡剂的区域40与熔体前沿34之间的这种小间距造成熔体前沿34附近的湍流,以使所得模制品具有冰外观的美观的光学结构化表面。
图3a-b在俯视图(图3a)和横截面(图3b)中显示用于板状模制品的模具腔室50的示意图。腔室50包含模制品区52和进料道54。进料道54从注射孔56(在注射程序的过程中经其将塑料熔体注入模具)延伸,最初为管形段58,然后为延伸至模制品区52的连续增宽的扁平段60。进料道54的横截面宽度在延伸至模制品区52的扁平段60中显著提高,以在注入塑料熔体时形成均匀的宽熔体前沿。用这种类型的进料道产生的浇口也被称作薄膜浇口。在横截面轻微变细62(这尤其用于更容易从实际模制品中除去塑料熔体的凝固浇口区)后,横截面在从进料道54到模制品区52的过渡处突增。进料道54在该过渡处与模制品区52相比的较小宽度以及短暂的横截面变细62特别有助于此。现有技术通常使用术语浇口痕64描述在由腔室50制成的模制品中从进料道54到模制品区52的过渡(即使该过渡在本情况中相当于具有大纵横比的矩形面)。
表1示出如图3a-b中描绘的示例性腔室50的尺寸:
变量 尺寸
模制品区的高度(壁厚度) 3.5 mm
模制品区的宽度(与浇口中的塑料熔体流动方向横向) 150.0 mm
模制品区的长度(在浇口中的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 200.0 mm
向模制品区过渡时的进料道宽度 120.0 mm
向模制品区过渡时的横截面扩大 75%
表1: 用于板状模制品的腔室的几何。
在注射程序的过程中,注入注射孔56的塑料熔体填满行经腔室50的熔体前沿66后方的腔室50。熔体前沿66在此最初经过进料道54的管形段58,然后经过扁平段60,然后经过模制品区52。图3a-b绘制例如在熔体前沿66已进入模制品区52时熔体前沿66的位置。
图4a-b是在俯视图(图4a)和横截面(图4b)中的用于碗形模制品的模具腔室70的示意图。腔室70包含模制品区72和进料道74。进料道74从注射孔76(在注射程序的过程中经其将塑料熔体注入模具)延伸到以轻微锥形方式增宽的管形段78直至模制品区72中。由这种进料道74产生的浇口也被称作直接浇口。进料道74向模制品区72的过渡基本与模制品区72的壁段横向,即与构成注射模制品的壁的区域横向地发生。在锥形段78中的横截面已轻微增大后,因此,横截面在从进料道74过渡到模制品区72的过程中突增。对于由腔室70制成的模制品,进料道74到模制品区72的过渡被称作浇口痕80。模制品区72包含底部区域82和边缘区域84,这些分别形成可由腔室70制成的碗的底部和边缘。
表2示出如图4a-b中描绘的示例性腔室70的尺寸:
变量 尺寸
底部区域的直径 112 mm
边缘区域的最大直径 170 mm
边缘区域的高度(从底部区域到碗上缘) 70 mm
底部区域的壁厚度(在浇口痕处) 4.8 mm
边缘区域的最小壁厚度 3 mm
在浇口痕处的进料道直径 9 mm
在向模制品区过渡时的横截面扩大 113%
表2: 用于碗形模制品的腔室的几何。
在注射程序的过程中,注入注射孔76的塑料熔体填满行经腔室70的熔体前沿86后方的腔室70。熔体前沿86在此最初经过进料道74,然后继续经过模制品区72。图4a-b示出例如在熔体前沿86已进入模制品区72时熔体前沿86的位置。
对于图3a-b和4a-b中描绘的各模具腔室50和70,分别对于在各种注射速度下的注射程序进行流变模拟以测定塑料熔体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内压分布。
此处的流变模拟在每种情况下如下进行:
“Autodesk(R) Simulation Moldflow(R) Insight 2013 FCS – lantanum_fcs”程序用于注射模拟计算。在计算机程序中首先绘制具有所示尺寸的图3a-b和4a-b中描绘的模具腔室50和70。
然后还对注射程序的模拟规定下列参数:
选用于模拟的塑料是可获自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Leverkusen, 德国的聚碳酸酯Makrolon AL2647。用于这种塑料的模拟的材料参数是来自Bayer MaterialScienceAG, Leverkusen, 德国特别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用户提供的Makrolon AL2647的材料数据库文件的那些参数。
特别地,塑料熔体的粘度η(以Pa·s计)的模拟使用具有下列公式的Cross-WLF粘度模型
          (1)
其中
          (2)
且T是温度(以K计),T* = D2 + D3p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以K计),A2 = A3 + D3p,p是压力(以Pa计),且是剪切速率(以s-1计)且其中根据表3选择各个参数:
参数
n 0.1555
τ* 740 472 Pa
D1 5.45517e+11 Pa·s
D2 417.15 K
D3 0 K / Pa
A1 28.056
A2 51.6 K
表3: 用于cross-WLF粘度模型的参数。
对于塑料熔体的热力学行为,即对于塑料熔体的比体积v对温度T(以K计)和对压力p(以Pa计)的依赖性,使用具有下列公式的双域Tait pvT模型
          (3)
其中在T>Tt,在T≤Tt,,其中Tt(p)=b5+b6p,其中C=0.0894,且其中根据表4选择各个参数:
参数
b5 427.97 K
b6 2.487e-7 K / Pa
b1m 0.008738 m³/kg
b2m 6.497e-7 m³/(kg K)
b3m 8.86889e+7 Pa
b4m 0.003935 K-1
b1s 0.0008738 m³/kg
b2s 2.927e-7 m³/(kg K)
b3s 1.00166e+8 Pa
b4s 0.001681 K-1
b7 0 m³/kg
b8 0 K-1
b9 0 Pa-1
表4: 用于双域Tait pvT模型的参数。
为该模拟提供的Makrolon AL2647密度值对熔体而言为1.0329克/立方厘米,对固态密度而言为1.1965克/立方厘米。
为简单起见,在该模拟中不考虑发泡剂(在此例中为氮气),因为实验已表明,即使在不考虑发泡剂时,该模拟也可提供有信服力和可比拟的内压分布结果。
下表5示出用于进行该模拟的其它参数:
工艺参数
模具表面温度 100℃
最小模具表面温度 80℃
最大模具表面温度 120℃
塑料的熔点 300℃
熔程最小温度 280℃
熔程最大温度 320℃
熔点的绝对最大值 360℃
注射温度 130℃
最大横向应力 0.5 MPa
最大剪切速率 40 000 s-1
表5: 其它模拟参数。
该模拟实验模拟使用螺杆直径50毫米的螺杆输送机的注射程序。在每种情况下调节经由螺杆的平移注入各腔室中的塑料熔体的量以适应腔室50或70的相应体积。
对于这两个腔室50和70,分别用20、40、60、80和100毫米/秒的注射速度模拟注射程序。此处的注射速度在每种情况下相当于螺杆在注射程序过程中平移移动的速度。因此由注射速度和螺杆输送机的横截面积(= πD2/4,其中D = 50 mm)的乘积计算每秒注入腔室的体积。
在每种情况下,从其起点(即熔体前沿处于注射孔56或76处时)到图3a-b或4a-b中描绘的熔体前沿66和86的位置(即熔体前沿66或86分别已进入模制品区52或72时)模拟注射程序。
该模拟在每种情况下用于测定在图3a-b和4a-b中描绘的时间点,即在各自的熔体前沿进入模制品区后的塑料熔体的内压分布。在各种注射速度下的内压分布在图3a-b的腔室的情况下描绘在图5中的图表中,在图4a-b的腔室的情况下描绘在图6中的图表中。
图5和6中的图表显示塑料熔体中的局部内压vs 在腔室中的位置。在腔室中的位置在此作为以秒计的时间显示在横坐标中。在0 s的时间点在每种情况下相当于塑料熔体的内压降到33.9巴(其是在本例中用于塑料熔体的氮气发泡剂的临界压力,这种压力在图5和6中由水平线描绘)以下时在腔室中的位置。特定时间t > 0随后在每种情况下相当于小体积的塑料熔体在腔室中的位置,其中所述体积在持续时间t之前的位置仍在位置t = 0s。如果例如所述体积的流速恒定在v,由乘积s = v · t计算沿流动方向与位置t = 0的空间间隔s。
图5和6中的熔体前沿的(时间)位置相当于各自的曲线基本降到0巴压力(或环境压力/大气压),即与横坐标相交的点。在熔体前沿附近,该塑料熔体基本未受到来自尚未填充的腔室区的显著反压,在熔体前沿处的压力因此基本突降到0巴(或环境压力/大气压)。
由于图5和6中的时间轴已标准化以使t = 0 s相当于降到临界压力以下时的位置,可以从图5和6中直接读出塑料熔体的内压大于发泡剂临界压力的区域与熔体前沿(或其一段)之间的时间间隔;即这种时间间隔确切相当于熔体前沿的时间位置。
在本发明中,容许这种时间间隔为最多0.15秒,优选最多0.1秒,更优选最多0.05秒。这些限值在图5和6中由垂直线强调。0.15 s与0.1 s之间的区域在此被称作过渡区,因为在这些时间间隔下,通常设定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但有时还不是均匀地在整个模制品上。在低于0.1秒,特别是低于0.05秒的时间间隔下,可以在整个表面上实现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
然后可以从图5和6中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注射速度。
对于板状部件,图5表明20 mm/s的注射速度太小,因为临界内压区与熔体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此为几乎30秒。在40 mm/s下的值在过渡区中,60、80或100 mm/s的注射速度符合所需标准以致在这些注射速度值下可以可靠地和基本在整个表面上实现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
对于碗形部件,图6表明20 mm/s的注射速度到达过渡区,而至少40 mm/s的注射速度符合所需标准以致在这些注射速度值下可以可靠地和基本在整个表面上实现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
上述注射程序不仅模拟,还在实践中进行。
为此,使用两个对应于图3a-b和4a-b的模具,其连接到可获自ARBURG GmbH &CoKG, Lossburg, 德国的螺杆直径50毫米的ARBURG Allrounder 570C型螺杆输送机上。
将可获自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Leverkusen, 德国的Makrolon AL2647型聚碳酸酯丸粒装入螺杆输送机,在此将它们加热到300℃的温度以形成塑料熔体。然后在每种情况下利用该螺杆输送机的螺杆在螺杆周围的中空圆筒中将适合各自模具腔室体积的体积输送到螺杆面向模具的那端前方。
在注射程序的过程中,该螺杆随后在每种情况下以相应的注射速度平移向前,即朝模具方向移动,以将塑料熔体从螺杆输送机经注射孔56或76注入相应腔室50或70。在注入各自的注射孔前不久,向塑料熔体中装载0.60重量%氮气,以使该塑料熔体在腔室中发泡。
对以上述方式制成的板状模制品的调查结果在于,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在20 mm/s的注射速度下未实现,在40 mm/s的注射速度下在部分表面上实现,在60 mm/s和更高的注射速度下在整个表面上实现。
对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碗形模制品的调查结果在于,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在20 mm/s的注射速度下在部分表面上实现,在40 mm/s和更高的注射速度下在整个表面上实现。
实验中的总体调查结果在于,在使得符合对塑料熔体的内压分布的上述标准的注射速度下实现具有冰外观的所需表面结构化。
图7a显示60 mm/s的注射速度下制成的(本发明的)板状模制品的表面。作为比较,图7b显示在20 mm/s的注射速度下制成的板状模制品(非本发明)的表面。
图7b中的不按本发明制成的模制品的表面表现出规则、有条纹的层状表面结构,而图7a中的按照本发明中制成的模制品的结果是令人想起冰外观的所需湍流表面结构化。
可以通过基于上述测量方法测定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实现本发明的表面结构(例如图7a)和非本发明的表面结构(例如图7b)之间的客观区分。
可获自BYK-Gardner GmbH, Geretsried, 德国的Haze-gloss AG-4601型光泽度测量设备用于在本发明中制成的一系列模制品和一系列对比部件,特别是来自图5和6的模制品上根据上述试验方法测定光泽度比率。
表6显示本发明中制成的三个模制品(A-C)和不按本发明制成的三个对比模制品(D-F)在每种情况下在六个测量点的与流动方向平行和横向的光泽度测量的结果。本发明中制成的模制品在此具有与图7a中描绘的表面结构化可比拟的湍流表面结构化,而不按本发明制成的模制品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与图7b中描绘的表面结构化可比拟的有条纹的层状表面结构化。
表7中的光泽度测量单位相当于上述设备使用的光泽度单位。它们在本例中未示出,因为最终唯一重要的因素是光泽度比率。
测量点 方向 A B C D E F
1 横向 11 7 8 13 13 13
2 横向 13 8 5 15 13 13
3 横向 7 8 6 13 14 15
4 横向 7 8 7 14 14 15
5 横向 11 11 12 19 12 11
6 横向 13 13 9 19 14 10
1 平行 10 8 9 34 30 34
2 平行 22 7 5 29 29 33
3 平行 9 9 8 37 37 51
4 平行 7 16 7 34 34 28
5 平行 18 13 14 31 27 20
6 平行 24 16 9 31 30 21
表6: 光泽度测量的结果。
来自表6的结果得出平行于流动方向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的光泽度的比率,其列在表7中。
测量点 A B C D E F
1 0.9 1.1 1.1 2.6 2.3 2.6
2 1.7 0.9 1.0 1.9 2.2 2.5
3 1.3 1.1 1.3 2.8 2.6 3.4
4 1.0 2.0 1.0 2.4 2.4 2.5
5 1.6 1.2 1.2 1.6 2.3 1.8
6 1.8 1.2 1.0 1.6 2.1 2.1
平均 1.5 1.3 1.1 2.1 2.3 2.6
表7: 光泽度比率和平均光泽度比率。
由各个测量点平均而得的光泽度比率是客观区分本发明的和非本发明的表面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所述比率列在表7的最后一行中。
从表7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制成的模制品A-C的平均光泽度比率小于1.9,特别小于1.5并部分地甚至小于1.2,而不是按本发明制成的模制品D-F的平均光泽度比率大于2,在本情况中甚至大于2.1。
使用平均光泽度比率的标准因此能够客观区分本发明的模制品和非本发明的模制品。

Claims (18)

1.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50)的方法,
- 其中通过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提供塑料熔体(18),
- 其中向塑料熔体(18)中装载发泡剂(22),且
- 其中将载有发泡剂(22)的塑料熔体(18)在压力下注入模具(28)的腔室(26)以使塑料熔体(18)填满在行经腔室(26)的熔体前沿(34)后方的腔室(26),
其特征在于
- 调节将塑料熔体(18)注入模具(28)的腔室(26)的注射速度,以使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在熔体前沿(34)面后的时间间隔最多0.15秒的区域(40)中,塑料熔体(18)在腔室(26)中的内压大于发泡剂(22)的临界压力。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注射程序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塑料熔体(18)的内压大于发泡剂(22)的临界压力的区域(40)在熔体前沿(34)面后最多0.1秒,特别是最多0.05秒的时间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是透明塑料,特别是选自下列组或包含来自这组的至少一种塑料的透明塑料: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SAN)、环烯烃共聚物(COC)、透明聚酰胺(PA)、透明聚酯例如A-PET(非晶PET、含有5%环己烷二甲醇或新戊二醇的PET)、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G(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 环己烷二甲醇)、由对苯二甲酸与环己烷二甲醇和四甲基环丁二醇制成的聚酯或这些聚合物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选自下列组或至少包含来自这组的至少一种塑料: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环烯烃共聚物(COC)、苯乙烯-丙烯腈(SAN)、透明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聚苯醚(PPE)或它们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气体,特别是氮气或二氧化碳引入塑料熔体而向塑料熔体(18)中装载发泡剂(22)。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入腔室(26)前,载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18)中的发泡剂(22)浓度在化学发泡剂的情况下为0.5至3重量%,在物理发泡剂的情况下为0.2至1.0重量%。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28)的设计使得,在塑料熔体的流动方向上,腔室的横截面变细最多10%,优选横截面不变细。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28)被设计用于薄膜浇口或直接浇口。
9.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50),其特征在于
模制品(50)具有的表面区域具有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其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测得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低于1.9。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品通过发泡注塑制成。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品可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制成。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模制品(50)具有的表面区域具有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其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测得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低于1.5。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模制品(50)具有的表面区域具有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其在流动方向上测得的光泽度和与流动方向横向测得的光泽度的平均比率低于1.2。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是透明塑料。
15.如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选自下列组或包含来自这组的至少一种成分: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SAN)、透明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聚苯醚(PPE)或它们的混合物。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形成的光学结构化的表面区域构成所述模制品的整个表面的至少30%,优选至少50%,特别是至少70%。
17.如权利要求9至16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品的厚度为1至20毫米,优选2至12毫米,特别是2至8毫米。
18.如权利要求9至17任一项中所述的模制品作为家具件或照明元件的部件、产品外壳,特别是手机套,作为杯、碗和防护罩、冷藏箱或冷藏箱的包覆部件或作为特别用于物流行业的冷藏和新鲜产品的可重复使用容器的用途。
CN201480064066.5A 2013-10-02 2014-09-29 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及其用途 Active CN105722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87158.4 2013-10-02
EP13187158 2013-10-02
PCT/EP2014/070723 WO2015049185A1 (de) 2013-10-02 2014-09-29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ormteils im schaumspritzguss, formteil aus einem aufgeschäumten thermoplastischen kunststoff und verwendungen dafü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656A true CN105722656A (zh) 2016-06-29
CN105722656B CN105722656B (zh) 2019-06-25

Family

ID=4930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066.5A Active CN105722656B (zh) 2013-10-02 2014-09-29 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20160214286A1 (zh)
EP (1) EP3052289B1 (zh)
JP (1) JP6701076B2 (zh)
KR (1) KR102226470B1 (zh)
CN (1) CN105722656B (zh)
WO (1) WO20150491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541A (zh) * 2016-08-01 2019-04-02 库尔兹股份有限公司 填充注射器和操作填充注射器的方法
CN110023387A (zh) * 2016-10-18 2019-07-16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具有内部结构的泡沫体的方法
CN11067640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系统以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机动车
CN114206576A (zh) * 2019-08-19 2022-03-18 科思创有限公司 使用光学和红外成像生产硬质泡沫板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21078A1 (de) * 2017-11-24 2019-05-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Ölverdrängerkörpers, Ölverdrängerkörper, Getriebeanordnung sowie Kraftfahrzeug
CN110815699A (zh) * 2019-06-05 2020-02-2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
DE102021131886A1 (de) 2021-12-03 2023-06-07 Lisa Dräxlmaier GmbH Interieurbauteil für fahrzeug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8943A (ja) * 2000-01-24 2001-07-24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発泡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9634A (en) 1966-01-03 1968-12-31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JPS5231395B1 (zh) * 1970-02-04 1977-08-15
US4229395A (en) * 1976-03-13 1980-10-21 Asahi-Dow Limited Method for injection molding thick-walled articles
DE2842005A1 (de) 1978-09-27 1980-04-10 Bayer Ag Polycarbonate mit alkylphenyl-endgruppen,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DE2940024A1 (de) 1979-10-03 1981-04-16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Aromatische polyest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pritzgussartikeln, folien und ueberzuegen
DE3007934A1 (de) 1980-03-01 1981-09-17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Aromatische polyestercarbona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pritzgussartikeln, folien und ueberzuegen
US4510201A (en) * 1981-06-09 1985-04-09 Kanegafuch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ous molded sheet product
DE3237175A1 (de) * 1981-12-29 1984-04-12 Flewu AG, 9000 St. Gallen Form zu herstellung von formlingen aus aufgeschaeumtem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DE3334782A1 (de) 1983-04-19 1984-10-2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organosiloxanen mit hydroxyaryloxy-endgruppen
JPS63281811A (ja) * 1987-05-14 1988-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泡成形材料の成形法
DE4118232A1 (de) 1991-06-04 1992-12-10 Bayer Ag Kontinuierliche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US5314925A (en) * 1992-12-03 1994-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se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resins as a nucleating agent for foam molded thermoplastics
JP3502678B2 (ja) * 1994-12-26 2004-03-02 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株式会社 発泡射出成形方法
JP4754762B2 (ja) * 2002-06-07 2011-08-24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方法
JP2004216579A (ja) * 2003-01-09 2004-08-05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成形品とその射出成形方法
US7259189B2 (en) * 2003-06-12 2007-08-21 Jsp Corporation Expanded polypropylene resin bead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S2340500T3 (es) 2004-06-24 2010-06-0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mposiciones de policarbotanato termoestabilizadas.
JP2006056006A (ja) * 2004-08-17 2006-03-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射出発泡成形方法及び射出発泡成形機
CN100594112C (zh) * 2004-10-27 2010-03-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生产发泡制品的方法
DE102004054498A1 (de) 2004-11-11 2006-05-2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Polyformal-Blend als Material für optische Datenspeicher mit verminderter Wasseraufnahme
DE102004061713A1 (de) 2004-12-22 2006-07-2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e mit guter Benetzbarkeit
JP5280725B2 (ja) * 2008-03-31 2013-09-04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射出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298113A (ja) * 2008-06-17 2009-12-24 Kaneka Corp 熱可塑性樹脂射出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1046698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mprov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shaped foam article
DE202010011015U1 (de) * 2010-08-04 2011-11-16 Philipp Schaefer Formatzuschnit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8943A (ja) * 2000-01-24 2001-07-24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発泡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美)徐(XU,J.)编著;张玉霞等译: "《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技术》", 31 March 201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541A (zh) * 2016-08-01 2019-04-02 库尔兹股份有限公司 填充注射器和操作填充注射器的方法
CN110023387A (zh) * 2016-10-18 2019-07-16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具有内部结构的泡沫体的方法
CN110023387B (zh) * 2016-10-18 2022-04-15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具有内部结构的泡沫体的方法
CN11067640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系统以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机动车
CN114206576A (zh) * 2019-08-19 2022-03-18 科思创有限公司 使用光学和红外成像生产硬质泡沫板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65148A (ko) 2016-06-08
JP6701076B2 (ja) 2020-05-27
JP2016531768A (ja) 2016-10-13
EP3052289A1 (de) 2016-08-10
US20230202082A9 (en) 2023-06-29
CN105722656B (zh) 2019-06-25
KR102226470B1 (ko) 2021-03-12
US20190118433A1 (en) 2019-04-25
US20210023748A1 (en) 2021-01-28
US20160214286A1 (en) 2016-07-28
WO2015049185A1 (de) 2015-04-09
EP3052289B1 (de)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656A (zh) 通过发泡注塑制造模制品的方法、由发泡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模制品及其用途
Kulkarni Robust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mold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omasko et al. Development of CO2 for polymer foam applications
Suh Impact of microcellular plastics on industrial practice and academic research
CA2384428C (en) Containers made of a branched polycarbonate
Gosselin et al. Cell morphology analysis of high density polymer foams
Dong 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unfoamed skin layer in microcellular injection-molded parts
Chen et al. Using thermally insulated polymer film for mold temperature control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of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ed parts
Hou et al. Polypropylene/talc foams with high weight-reduction and improved surface quality fabricated by mold-opening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Volpe et al. Foam injection molding of poly (lactic) acid: Effect of back pressure on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ykutera et al. The microcellular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lded thick-walled parts as observed by in-line monitoring
Lee et al. Influence of mould temperature on the thickness of a skin layer and impact strength in the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
Haberstroh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filling and curing phase in injection molding of liquid silicone rubber (LSR)
JP5815977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発泡ブロー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6131367B2 (ja) 熱成形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発泡シート、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2959590A (zh) 一种可精确控制发泡倍率的发泡方法
Hsu et al. Effects of pressur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on melt viscosity of LDPE in conventional and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Heim et al. Formation of morphology as a function of process control by foam injection molding of a functionally graded component
Elduque et al. Methodology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samples obtained directly of an industrial component
Pouzada Processing,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Plastics Products
Duretek et al. Filling behaviour of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Kestis Modeling of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and analysis of Parameters with the use of Software Tools
Potente et al. Description of the foaming process during the extrusion of foams based on renewable resources
SHYANG POLYMER MELT FLOW PROGRESSION IN CONFINED GEOMETRIES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PRODUCT RELIABILITY
Moon et al. Study on viscosity changes with talc in microcellular foaming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