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0116B -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0116B
CN105680116B CN201610251314.8A CN201610251314A CN105680116B CN 105680116 B CN105680116 B CN 105680116B CN 201610251314 A CN201610251314 A CN 201610251314A CN 105680116 B CN105680116 B CN 105680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water pump
coolant
electrokinetic cell
trans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13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0116A (zh
Inventor
张达
刘博渊
王剑鹏
田瑞生
孙凤明
柴源
马腾飞
宋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Neusof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513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0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0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0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BMS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时,BMS实时监测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BMS向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的出口处,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的进口处。能够减小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与的出口处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轻使用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新能源的研发和普及越来越重要。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重要的产品之一,以其性能好,无污染等特点,使用越来越广泛。
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在充电和放电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需要满足该动力电池系统正常工作的最优温度范围,温度高于所述最优温度范围或者低于所述最优温度范围时,对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会影响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冷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加热或散热,保证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在所述最优温度范围内进行充电或放电。液冷系统对所述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加热时,采用加热器对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冷却液从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出口处,给动力电池加热。液冷系统对所述动力电池系统进行散热时,采用散热器对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冷却液从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出口处,给动力电池散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上述液冷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加热或散热时,发现有如下缺点:
冷却液从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出口处,会导致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与出口处动力电池的温差大,导致动力电池系统中动力电池的性能一致性差,影响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及温度均衡的方法,从而能够减小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与出口处动力电池的温差。
为此,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控制器,循环转换装置,温度传输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传输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温度传输装置通过传输管依次串联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用于通过冷却液改变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改变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BMS给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时,所述BMS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所述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
可选的,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以及三通阀;
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
则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可选的,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再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
第三水泵以及换向阀,所述第三水泵与所述换向阀相连;
则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所述第一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可选的,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停止工作,再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换向指令,所述第二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均衡的方法,用于上述的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所述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
可选的,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以及三通阀,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再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
可选的,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第三水泵与换向阀相连;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所述第一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停止工作,再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换向指令,所述第二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传输装置的冷却液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传输装置的冷却液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BMS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时,BMS实时监测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BMS向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第一循环方向为从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从而能够减小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与温度传输装置出口处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温度传输装置一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温度传输装置另一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循环转换装置一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循环转换装置另一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度均衡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减小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与出口处动力电池的温差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控制器101,循环转换装置102,温度传输装置103,温度控制装置104,传输管105,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第二温度传感器107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108。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102,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04以及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通过传输管105依次串联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用于通过冷却液改变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04用于改变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7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以及动力电池系统安装在电池箱体内,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与动力电池接触,用于通过冷却液给动力电池系统加热或散热。具体实现时,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一般指的是多个水冷板,每个水冷板与动力电池系统中的一个动力电池接触,每个水冷板用于给该水冷板接触的动力电池加热或散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中的多个水冷板可以依次串联,如图2所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依次流经每个水冷板,再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流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中的多个水冷板也可以并联,如图3所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划分为多路,同时流经每个水冷板,再汇聚后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流出。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04主要用于改变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动力电池系统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充电,放电以及为正常运转提供电能。当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高于温度范围的最大温度值时,需要给动力电池系统进行散热,即给冷却液进行降温;当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低于温度范围的小温度时,需要给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加热,即给冷却液进行升温。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充电,放电以及为正常运转提供电能时所需的温度范围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04包括散热器和加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给冷却液降温,所述加热器用于给冷却液升温。
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0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0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7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系统中,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温度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的差值最大,可以作为动力电池系统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所述系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6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7。
实际应用中,当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中的水冷板串联时,可以给每一个动力电池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一个动力电池的温度;当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中的水冷板并联时,可以顺着冷却液循环的方向,给每一个动力电池上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动力电池的一侧的温度,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动力电池的另一侧的温度。
所述BMS 108给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时,所述BMS 108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6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7检测的第二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102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所述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
所述BMS 108接收到控制器101发送的充电指令时,先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是否满足所需的充电温度范围。所述BMS 108充电前,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是否大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并且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是否小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充电所需的温度范围,所述BMS 108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小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时,所述BMS 108不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加热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所述加热指令,向加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加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加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加热。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大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时,所述BMS108不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所述BMS 108向控制器101发送散热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所述散热指令,向散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散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散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散热。直至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充电范围的需求。
所述BMS 108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时,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值,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表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进口处的动力电池和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差别很大,需要进行温度均衡,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温度均衡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102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第一循环方向与第二循环方向相反,即冷却液循环方向改变,对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进口处的动力电池和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的动力电池传输热量的大小相反,从而实现均衡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和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BMS 108接收到控制器101发送的放电指令时,先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是否满足所需的放电温度范围。所述BMS 108放电前,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是否大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并且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是否小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放电所需的温度范围,所述BMS 108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小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时,所述BMS 108不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加热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所述加热指令,向加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加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加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加热。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大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时,所述BMS108不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散热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所述散热指令,向散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散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散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散热。直至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放电范围的需求。
所述BMS 108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时,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值,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表示所述电温度传输装置103进口处的动力电池和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差别很大,需要进行温度均衡,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温度均衡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102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第一循环方向与第二循环方向相反,即冷却液循环方向改变,对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进口处的动力电池和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的动力电池传输热量的大小相反,从而实现均衡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和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其中,预设的第一值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水泵401,第二水泵402以及三通阀403。
所述第一水泵401的出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402的入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401的入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104相连,所述第二水泵402的出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04相连。
所述第一水泵401,所述第二水泵402以及所述三通阀403通过信号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01相连,则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通过信号线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水泵401,所述第二水泵402以及所述三通阀403,关闭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一端,开启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二端,控制所述第一水泵401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水泵402开始工作,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所述第一水泵401和所述第二水泵402并联,所述第一水泵401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水泵402的入水口接入同一个三通阀403。所述第一水泵401循环冷却液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水泵402循环冷却液的方向相反。充电或放电过中,所述第一水泵401按照第一循环方向循环冷却液,当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所述控制器101开启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二端,关闭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一段,关闭所述第一水泵401,开启所述第二水泵402,从而实现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均衡动力电池系统中各个动力电池的温度。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108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402停止工作,再开启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一端,关闭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二端。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表示动力电池系统中的各个动力电池的温差小,各个动力电池的温度比较均衡,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所述控制器101关闭所述第二水泵402,关闭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二端,开启所述三通阀403的第一端。
其中,第二值由技术人员按照实际需求具体设定,一般情况下,第二值越小,表示要求动力电池系统中各个动力电池之间的温差越小。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
第三水泵501以及换向阀502,所述第三水泵501与所述换向阀502相连。
则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向所述换向阀502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所述第一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502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只有一个水泵,所述换向阀502可以转换第三水泵501输出的冷却液的流向。冷却液先按照第一循环方向在循环回路中循环,当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所述控制器101向所述换向阀502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控制所述换向阀502将所述第三水泵501输出的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108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三水泵501停止工作,再向所述换向阀502发送第二换向指令,所述第二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502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表示动力电池系统中的各个动力电池的温差小,各个动力电池的温度比较均衡,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换向指令,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6用于检测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冷却液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冷却液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BMS 108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时,所述BMS 108实时监测第一温度传感器106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7检测的第二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 108向所述控制器101发送温度均衡指令;所述控制器101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第一循环方向为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从而能够减小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103出口处动力电池的温差,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度均衡的方法流程图,图6所示的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601: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602: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
603: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所述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
所述BMS需要给动力电池充电前,即所述BMS在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前,先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是否满足所需的充电温度范围。所述BMS充电前,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是否大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并且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是否小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充电所需的温度范围,所述BMS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小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时,所述BMS不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加热指令。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加热指令,向加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加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加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加热。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大于充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时,所述BMS不给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散热指令。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散热指令,向散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散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散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散热。直至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充电范围的需求。
所述BMS需要给动力电池放电前,即所述BMS在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前,先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是否满足所需的放电温度范围。所述BMS放电前,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是否大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并且检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是否小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放电所需的温度范围,所述BMS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小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度时,所述BMS不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加热指令。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加热指令,向加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加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加热,冷却液再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加热。当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大于放电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时,所述BMS不给动力电池系统放电,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散热指令。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散热指令,向散热器发送工作指令。所述散热器给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散热,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给动力电池系统散热。直至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满足放电范围的需求。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以及三通阀,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再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
可选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第三水泵与换向阀相连;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所述第一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在此实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停止工作,再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换向指令,所述第二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是与实施例一所述的系统所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所述的系统类似,参考实施例一所述的系统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控制器,循环转换装置,温度传输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传输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温度传输装置通过传输管依次串联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用于通过冷却液改变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改变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所述BMS给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或放电时,所述BMS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所述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以及三通阀;
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
则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再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
第三水泵以及换向阀,所述第三水泵与所述换向阀相连;
则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所述第一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停止工作,再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换向指令,所述第二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6.一种温度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的动力电池的温度;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所述第一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循环方向为冷却液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出口处循环至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以及三通阀,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通过传输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传输装置的进口处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温度均衡指令后,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再开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包括第三水泵与换向阀相连;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转换装置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温度均衡指令后,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一换向指令,所述第一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一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二循环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值时,所述BMS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停止温度均衡指令;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停止温度均衡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停止工作,再向所述换向阀发送第二换向指令,所述第二换向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换向阀将冷却液由第二循环方向转换为第一循环方向。
CN201610251314.8A 2016-04-21 2016-04-21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Active CN105680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314.8A CN105680116B (zh) 2016-04-21 2016-04-21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314.8A CN105680116B (zh) 2016-04-21 2016-04-21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0116A CN105680116A (zh) 2016-06-15
CN105680116B true CN105680116B (zh) 2018-01-23

Family

ID=56215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1314.8A Active CN105680116B (zh) 2016-04-21 2016-04-21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0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3236A (zh) * 2016-08-08 2016-11-23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06505276B (zh) * 2016-10-09 2018-12-2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9962187A (zh) * 2017-12-25 2019-07-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8808158A (zh) * 2018-04-24 2018-11-13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车辆串联式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109037831B (zh) * 2018-06-25 2021-03-19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充换电站
CN111628237B (zh) * 2019-02-27 2021-07-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0444831A (zh) * 2019-07-11 2019-11-12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11653848B (zh) * 2020-06-15 2021-09-10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31166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基于pack电池的无损降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6266A (ja) * 1996-06-06 1997-12-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力貯蔵用電池の放熱装置
JP4100020B2 (ja) * 2002-04-01 2008-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CN201408824Y (zh) * 2009-05-07 2010-02-1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1587962B (zh) * 2009-06-25 2011-05-04 上海交通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DE102010022908A1 (de) * 2010-06-07 2011-12-0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atterie mit Temperaturerfassung, sowie Verwendung einer derartigen Batterie
WO2012153239A1 (en) * 2011-05-06 2012-11-15 Optimal Energy (Pty) Ltd Battery module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for
CN102832425B (zh) * 2012-05-04 2015-01-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CN204885369U (zh) * 2015-09-02 2015-12-16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温度均衡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0116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116B (zh)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KR101294164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폐열관리시스템 및 관리방법
CN106602179B (zh) 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和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WO2020107838A1 (zh) 一种储能型即热式热水器及热水系统
CN106985657A (zh)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US20090317694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ler
CN10349012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5932366B (zh) 控制电池系统的温度的方法、温控网关以及温度控制系统
CN108550929A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温充电的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6441840U (zh) 一种电池组的温度控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电池组
CN10678512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充电加热控制方法
CN205960161U (zh) 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装置及汽车
CN104309469B (zh) 一种低温冷却系统、方法及装置
CN20653282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温度管理系统
CN106532191B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6301916U (zh) 电池加热系统以及车辆
CN209526186U (zh) 电池储能站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池储能站
JP2021114878A (ja)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温度制御装置
CN108493520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加热方法
CN104953928B (zh) 一种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离网井泵系统
CN106401833A (zh) 一种发动机与动力电池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0547060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充电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967253U (zh) 电池组低温加热装置、电池模块及车辆
CN206471453U (zh) 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
WO2020107839A1 (zh) 一种热水器出水温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7

Address after: 201805 room 1703, No. 888, South Moyu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Hunnan rookie stree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0179 No. 2

Patentee before: NEUSOFT Corp.

Patentee befor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