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3848B -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3848B
CN111653848B CN202010542497.5A CN202010542497A CN111653848B CN 111653848 B CN111653848 B CN 111653848B CN 202010542497 A CN202010542497 A CN 202010542497A CN 111653848 B CN111653848 B CN 111653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value
control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24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3848A (zh
Inventor
张理
琚洋
丁贤兵
杨宗军
邹绍琨
张彦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24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3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3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3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3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3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各个出风口设置电动调节阀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在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实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达到储能集装箱内部均温优化的目的,并通过扰动检测,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提高均温控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式电池储能是电池储能系统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集装箱是移动式电池储能的主要承载体。由于电池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冷却,则会造成集装箱温度过高,甚至会引发火灾,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集装箱温度进行控制。
目前一般通过空调对集装箱温度进行控制,在系统充放电过程中,随着电芯温度的改变,不同电池架的温度可能不同,随着电池架温度的不均匀性越来越大,会严重影响储能系统的运行。但是由于空调风管的每个出风口送风量相同,当电池架温度不均匀性过大,某个电池架温度过高时只能增加空调总风量,但是无法降低电池架温度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实时动态调节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降低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实现储能集装箱的内部均温优化。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扰动现象;
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可选的,所述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包括: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
将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可选的,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包括: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可选的,构建所述二次回归模型,包括: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可选的,在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可选的,所述进行均温稳定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返回执行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均温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扰动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扰动现象;
均温稳定控制单元,用于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
将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可选的,所述均温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模型构建单元,具体用于: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总送风量控制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可选的,所述均温稳定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触发所述均温控制单元;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空调、以及风管上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
所述电动调节阀与电池架一一对应;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向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发送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空调、风管上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以及分布在各个电池架上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动调节阀与电池架一一对应;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发送对应的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在各个出风口设置电动调节阀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在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实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达到储能集装箱内部均温优化的目的。并通过扰动检测,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提高均温控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均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均温控制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均温控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在储能集装箱的各个出风口设置电动调节阀,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实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达到储能集装箱内部均温优化的目的。并通过扰动检测,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提高均温控制的稳定性,提高了储能集装箱的温度控制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储能能量管理系统通过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将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其中,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接收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发送的每个电池架的温度(具体为电池架对应的电芯温度),或通过在每个电池架上部署温度传感器,接收每个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对应的电池架的温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各个电池架中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S102:在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预设值为预先设定的,表示影响储能系统稳定运行的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如10℃。
在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计算每个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值,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达到对应的最优值,实现均温控制。
S103: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扰动现象;
均温变化率表示系统温度不均幅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系统温度不均幅值Y的一阶导数,均温变化率C=dY/dt
具体的,若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由负值转为正值,则判定存在扰动现象,反之,则判定不存在扰动现象。
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S104: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均温稳定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返回执行S102;
增大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其中,增大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可以为将空调的总送风量增大至预设风量值,也可以根据当前空调的总送风量,将当前空调的总送风量增大预设比例,如增大当前空调的总送风量的1/3。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可以为将电池的充放电倍率降低到预设充放电倍率值,也可以为将电池的充放电倍率降低预设比例。
在不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返回执行S102,即继续执行均温控制。
请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中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
其中,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具体的,构建二次回归模型的方法如下:
从能量管理系统获取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以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作为自变量,自变量表示为x1、x2…xk。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影响各个出风口的冷风量,影响PACK的散热,从而影响系统不均幅值;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即以Y=ΔT=Tmax-Tmin为响应值(Y为系统温度不均幅值,Tmax为各个电池架的温度最大值,Tmin为各个电池架的温度最小值)。以上述确认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设计;
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是一种数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一种二次回归模型,用来对目标函数响应值受多个变量影响的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并对响应结果进行优化;
选取响应曲面方程,考虑所有的一次项,二次项和两两交叉项,响应曲面方程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39389380000071
其中,Y为响应值,在本模型中是系统温度不均幅值ΔT;Xi为自变量,在本模型中分别是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βi,βii,βij代表一次、二次、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k为影响因素的数量;e为误差。上式中的回归系数可由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可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多个变量和响应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电动调节阀开度(xi)与系统温度不均幅值(Y)的对应关系,得到二次回归模型。
S202:根据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根据上述均温控制求得的各个电动调节阀开度和总出风量,仿真得到如图3所示的效果,温度控制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控制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而影响温度不均幅值,即响应值Y,降低温度不均幅值。由于均温的控制实现是一个递变的过程,如图4所示。
进一步,在均温控制过程中实现快速均温,并实现节能,动态跟踪均温变化速率,智能调节总送风量。
具体的,根据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判断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增大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实现快速均温。
若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值,降低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实现节能。
可见,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在实现均温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跟踪均温变化速率,智能调节总送风量,进一步实现快速均温和节能,并通过扰动检测,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提高均温控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本实施例对应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请参阅图5,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均温控制单元502,用于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扰动判断单元503,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扰动现象;
均温稳定控制单元504,用于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01,具体用于: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
将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可选的,所述均温控制单元502,具体用于: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模型构建单元,具体用于: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总送风量控制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可选的,所述均温稳定控制单元504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触发所述均温控制单元;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装置,在各个出风口设置电动调节阀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在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实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达到储能集装箱内部均温优化的目的。并通过扰动检测,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提高均温控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请参阅图6,包括: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空调、以及风管上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
所述电动调节阀与电池架一一对应;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向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发送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执行如下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
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扰动现象;
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进一步,所述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包括: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
将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进一步,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包括: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进一步,构建所述二次回归模型,包括: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进一步,在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进一步,所述进行均温稳定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返回执行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请参阅图6,包括: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空调、风管上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以及分布在各个电池架上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动调节阀与电池架一一对应;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发送对应的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执行如下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
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扰动现象;
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进一步,所述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包括: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电池架的温度;
将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进一步,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包括: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进一步,构建所述二次回归模型,包括: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进一步,在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进一步,所述进行均温稳定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返回执行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各个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
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由负值转为正值的扰动现象,均温变化率表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包括: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将各个所述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包括: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二次回归模型,包括: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小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均温稳定控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返回执行所述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7.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各个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
均温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均温控制;
扰动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的变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由负值转为正值的扰动现象,均温变化率表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均温稳定控制单元,用于在存在扰动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均温稳定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从电池管理系统或分布在各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将各个所述电池架中的温度最大值与温度最小值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调用二次回归模型,根据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确定系统温度不均幅值最小对应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开度的最优解集,其中,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为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参数工况优化计算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最优解集,分别控制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模型构建单元,具体用于:
以系统温度不均幅值为响应值,以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为自变量,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二次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不同工况下的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历史开度数据以及每个所述电池架的历史温度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总送风量控制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系统温度不均幅值,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均温变化率;
判断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若所述均温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预设值,降低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稳定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触发所述均温控制单元;
增大所述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中空调的总送风量;
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13.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空调、以及风管上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
所述电动调节阀与电池架一一对应;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向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发送每个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
14.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空调、风管上各个出风口对应的电动调节阀以及分布在各个电池架上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动调节阀与电池架一一对应;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发送对应的所述电池架的温度;
所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
CN202010542497.5A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653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2497.5A CN111653848B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2497.5A CN111653848B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3848A CN111653848A (zh) 2020-09-11
CN111653848B true CN111653848B (zh) 2021-09-10

Family

ID=7235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2497.5A Active CN111653848B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3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6184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9872A (ja) * 2005-12-28 2007-07-12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バッテリー
CN103730707A (zh) * 2013-10-18 2014-04-16 吉林省高新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恒温电池箱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04329776A (zh) * 2014-11-17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动汽车的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80116A (zh) * 2016-04-21 2016-06-15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CN206003927U (zh) * 2016-09-13 2017-03-08 攀枝花学院 电动汽车电池
CN107768774A (zh) * 2017-11-22 2018-03-0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三包动力电池冷却加热系统
CN207783430U (zh) * 2018-02-09 2018-08-28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效散热式集装箱储能电站
CN109713399A (zh) * 2019-02-12 2019-05-0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湿度调节系统及其联合使用方法
CN109921149A (zh) * 2019-04-15 2019-06-21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06410A (zh) * 2019-12-26 2020-05-05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新型动力电池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259A (zh) * 2003-03-31 2004-10-06 上海百富勤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螺杆制冷压缩机能量的模糊控制方法
CN100504244C (zh) * 2007-08-28 2009-06-24 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大功率无液冷紧凑型恒温装置
CN102536767B (zh) * 2012-01-04 2014-12-0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水冷多压缩机机组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
CN105977579B (zh) * 2016-07-26 2018-06-01 张福谦 一种控温型动力电池包
CN106921003B (zh) * 2016-10-25 2019-09-06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包温度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9872A (ja) * 2005-12-28 2007-07-12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バッテリー
CN103730707A (zh) * 2013-10-18 2014-04-16 吉林省高新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恒温电池箱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04329776A (zh) * 2014-11-17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动汽车的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80116A (zh) * 2016-04-21 2016-06-15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以及温度均衡的方法
CN206003927U (zh) * 2016-09-13 2017-03-08 攀枝花学院 电动汽车电池
CN107768774A (zh) * 2017-11-22 2018-03-0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三包动力电池冷却加热系统
CN207783430U (zh) * 2018-02-09 2018-08-28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效散热式集装箱储能电站
CN109713399A (zh) * 2019-02-12 2019-05-0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湿度调节系统及其联合使用方法
CN109921149A (zh) * 2019-04-15 2019-06-21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06410A (zh) * 2019-12-26 2020-05-05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新型动力电池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王琦等;《控制理论与应用》;20200525;第39卷(第5期);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3848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6871B (zh) 储能电池舱温控方法、储能放电控制方法及储能应用系统
CN108321796B (zh)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7612041B (zh) 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基于事件驱动的微电网自动需求响应方法
CN107994595A (zh) 一种削峰填谷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应用该控制方法的系统
CN110048438B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配电网馈线级负荷功率控制方法
CN105896575B (zh) 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百兆瓦储能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6252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用户接入配电网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512994A (zh) 一种集群温控负荷系统调频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653848B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142498A (zh) 一种数据驱动的分布式储能自适应预测控制电压调节方法
CN116776746B (zh) 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的储能液冷温控优化系统
CN111049170B (zh) 考虑温度损耗的调峰储能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1224393A (zh) 智能家居电能调度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47245A (zh) 一种工业负荷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
CN111160618A (zh) 一种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场站的建筑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114336694A (zh) 一种混合储能电站能量优化控制方法
US2023014820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evice,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531735A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917185A (zh) 对照明负荷功率智能调控的方法
CN111817329A (zh) 光伏电站优化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5800291A (zh) 一种电化学储能变流器调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973187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区域控制器
CN114447963A (zh) 储能电池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59956A (zh) 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56131A (zh) 一种分层式分布控制方法及区域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before: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UNGROW RENEWABLE ENERGY SCI. &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