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8512B -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8512B
CN105648512B CN201610139938.0A CN201610139938A CN105648512B CN 105648512 B CN105648512 B CN 105648512B CN 201610139938 A CN201610139938 A CN 201610139938A CN 105648512 B CN105648512 B CN 105648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section
plate
electroplanting device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99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8512A (zh
Inventor
张振
李建中
尚庆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ongwei Plat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ongwei Plat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ongwei Plat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399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8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8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8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8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2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through baths of liqui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其中,电镀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电镀槽,设置电镀槽内的传送带,驱动传送带带动固定在传送带底部上的基板在电镀槽内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限位机构;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包括连续送料系统、上述的电镀装置和连续收料系统;在传送带移动过程中,限位机构可以限制传送带向下运动,使得传送带在电镀槽内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运行,进而使得固定在传送带底部边缘上的基板在同一高度上运行,确保基板在电镀槽内被均匀地电镀,改善电镀装置的电镀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的垂直电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例如PCB板等板材的垂直电镀生产线中,基板经送料系统输送至电镀槽内,电镀槽内设置的输送装置带动基板沿水平方向不断地向前移动,待基板电镀完后,基板再经电镀装置的出口输出至收料系统。
目前,电镀槽内设置的输送装置主要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传送带沿水平方向缠绕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进入电镀槽内的基板的顶部边缘通过夹具夹持在传送带的底部边缘上,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带动基板在电镀槽内向前运行,实现基板的电镀过程。
但是,上述的电镀装置中,基板的顶部固定在传送带的底部上,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基板对传送带不断地施加向下拉的作用力,容易使得传送带向下运动,使得基板在电镀槽内移动时不能够保持同一高度运行,无法对基板进行均匀地电镀,造成电镀后基板达不到所需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线路板的垂直电镀基板在电镀槽内移动时不能够保持同一高度运行。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镀装置,包括
机架;
电镀槽,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具有供基板输入、输出的进口和出口;
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电镀槽内,用于带动固定在其底部上的基板在所述电镀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在所述传送带移动时,限制所述传送带向下运动。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外壁面的顶部上;
至少一个第一导轮,具有第一导向槽,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上;
至少一个第二导轮,具有第二导向槽,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以形成第一插板空间;
限位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能够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板空间,顶部作为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配合,底部作为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分别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滑动。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限位导向组件包括
轨道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板空间,顶部作为所述第一轨道,底部作为所述第二轨道;
固定块,固定在所述轨道板的外壁面上,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插板空间外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固定块为空心长条形板,顶部与所述第一导轮之间预留第一间隙,底部与所述第二导轮之间预留第二间隙。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轨道板的起始端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均呈倾斜表面,所述起始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轨道板的其他部分的高度。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传送带包括
两个水平段;
第一弧形过渡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水平段的一端连接,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外壁上,靠近所述进口;
第二过弧形渡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连接,缠绕在所述从动轮外壁上,靠近所述出口。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和/或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上。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基板通过夹具固定在所述传送带的底部边缘上。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夹具包括
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传送带上具有第一夹持部;
夹板,顶部通过第一铰接部件铰接在安装板上,具有自第一铰接部件向下延伸而出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
第二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二铰接部件铰接在安装板上;
执行杆,具有执行端和铰接端,其铰接端通过第三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上,其铰接端通过第四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夹板的顶部上;
复位机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执行杆的执行端和铰接端之间;
所述夹板、第二连接板以及执行杆通过上述四个铰接部件形成双摇杆机构,在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时,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打开,在不操作执行杆或沿着第二方向操作执行杆时,复位机构带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闭合。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为成型在所述传送带底部边缘上并向下延伸的第一凸台。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从处于闭合状态到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的高度。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挂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的第一耳板的通孔内,另一端挂在所述执行杆上设置的第二耳板的通孔内。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夹具还包括
压轮,套设在所述执行杆的执行端上,
锁紧件,用于将所述压轮固定在所述执行端上。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压轮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二插板空间;还包括
第一引导开夹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与一个所述水平段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顶入段;
在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夹具经过所述第一引导开夹装置时,所述第一顶入段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执行杆。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第一引导开夹装置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包括
所述第一顶入段;
第一连接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一顶入段上;
第一顶出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上;
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所述第一顶入段和所述第一顶出段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的宽度。
上述的电镀装置,还包括第二引导开夹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与同一个所述水平段的连接处,具有第二顶入段;
在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夹具经过所述第二引导开夹装置时,所述第二顶入段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执行杆。
上述的电镀装置,所述第二引导开夹装置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包括
所述第二顶入段;
第二连接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二顶入段上;
第二顶出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所述第二顶入段和所述第二顶出段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包括
连续送料系统,用于连续地输出基板;
电镀装置,用于对所述连续送料系统输入电镀槽内的基板进行电镀;
连续收料系统,用于连续地将所述电镀槽内输出的基板收集成卷;
所述电镀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镀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电镀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电镀槽,设置电镀槽内的传送带,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限位机构。在传送带移动过程中,限位机构可以限制传送带向下运动,使得传送带在电镀槽内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运行,进而使得固定在传送带底部边缘上的基板在同一高度上运行,确保基板在电镀槽内被均匀地电镀。
2.本发明提供的电镀装置,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一导轮、至少一个第二导轮和限位导向组件,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定在传送带外壁面的顶部上,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上,第一导轮的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轮的第二导向槽相对,以形成第一插板空间,限位导向组件固定在机架上,顶部作为第一导向槽滑动的第一轨道,底部作为第二导向槽滑动的第二轨道。传送带在电镀槽内移动时,第一导轮在第一轨道上滑动,第二导轮在第二轨道上滑动,将传送带的高度限制在机架上,从而限制传送带向下运动,同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对传送带的运动轨迹起到导向作用。
3.本发明提供的电镀装置,电镀槽内基板通过夹具固定在传送带的底部边缘上,夹具包括安装板、夹板、第二连接板、执行杆和复位机构,夹板的顶部靠近安装板的一端铰接在安装板上,远离安装板的一端铰接在执行杆的铰接端上,以形成双摇杆机构;复位机构的一端设置在安装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执行杆上,在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时,夹板的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打开,在不操作执行杆或沿着第二方向操作执行杆时,复位机构带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闭合。也即,此结构的夹具,只需在打开夹具时,对执行杆施加一个作用力,之后无需外界作用力,就能够在复位机构的自身作用下,使夹具处于闭合状态并保持此闭合状态,从而简化了打开或关闭夹具的操作过程,便于将进入电镀槽内的基板夹持在夹具上。
4.本发明提供的电镀装置,上述的夹具,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从处于闭合状态到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二夹持部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大于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的高度。在若干个夹具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传送带上夹持线路板时,待夹具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二夹持部在竖直方向上与基板的被夹持顶部边缘之间不会有重叠部分,第二夹持部不会影响基板后续的输送过程,也便于取放基板。
5.本发明提供的电镀装置,上述的夹具还包括套设在执行杆的执行端上的压轮和用于将压轮固定在执行端上的锁紧件。压轮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二插板空间,在机架上固定第一引导开夹装置,开夹装置位于传送带的第一弧形过渡段与一个水平段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顶入段,在传送带带动夹具经过第一引导开夹装置时,第一顶入段能够插入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以打开夹具将进入电镀槽内的基板夹持在夹具上,在传送带继续向前运行时,夹具将脱离第一引导开夹装置,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夹具自行地处于闭合状态,进而将基板固定在传送带底部上。同理在第二弧形过渡段与同一水平段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引导开夹装置,在传送带经过第二引导开夹装置时,第二引导开夹装置能够将夹具打开,基板将脱离夹具经电镀槽的出口输出,实现传送带上夹具的自动打开和闭合,提高夹具夹持基板的工作效率。
6.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包括连续送料系统、上述的电镀装置和连续收料系统,连续送料系统用于连续地输出基板,电镀装置用于对连续送料系统输入电镀槽内的基板进行电镀;连续收料系统用于连续地将电镀槽内输出的基板收集成卷,以形成连续的垂直电镀生产线。此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采用上述任一项记载的电镀装置,使得传送带在电镀槽始终保持同一高度运行,确保固定在传送带底部边缘上的基板在同一高度上运行,使得基板在电镀槽内被均匀地电镀,提高电镀生产线的电镀性能;同时,传送带上设置的夹具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将基板自动夹持在夹具上或从夹具上松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镀装置中传送带与夹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传送带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4为图2中传送带上安装夹具与第一引导开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镀装置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镀装置中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镀装置中夹具处于打开和关闭的状态示意图,其中位于左侧的图为夹具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位于右侧的图为夹具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电镀槽;3-传送带;31-水平段;32-第一弧形过渡段;33-第二弧形过渡段;4-第一连接板;51-第一导轮;52-第二导轮; 6-轨道板;7-固定块;8-夹具;9-第一夹持部;10-夹板;101-连接部;102- 夹头;103-第二夹持部;11-第二连接板;12-执行杆;121-执行端;122-铰接端;123-第三凸起板;124-第四凸起板;13-复位机构;14-安装板;15- 压轮;16-锁紧件;17-第一凸起板;18-第二凸起板;19-第一安装孔;20- 第二安装孔;21-第三安装孔;22-第四安装孔;23-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1- 第一顶入段;232-第一连接段;233-第一顶出段;24-第二引导开夹装置; 25-防腐涂层;a-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从处于闭合状态到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二夹持部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b-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镀装置,包括
机架1;
电镀槽2,设置在机架1上,具有供基板输入、输出的进口和出口;
传送带3,设置在电镀槽2内,用于带动固定在其底部上的基板在电镀槽2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限位机构,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在传送带3移动时,限制传送带3 向下运动。
上述结构的电镀装置,在传送带3移动过程中,限位机构可以限制传送带3向下运动,使得传送带3在电镀槽2内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运行,进而使得固定在传送带3底部边缘上的基板在同一高度上运行,确保基板在电镀槽2内被均匀地电镀,改善电镀装置的电镀性能。
如图2和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传送带3的外壁面的顶部上;
至少一个第一导轮51,具有第一导向槽,安装在第一连接板4的顶部上;
至少一个第二导轮52,具有第二导向槽,安装在第一连接板4的底部上,其导向槽与第一导轮51的导向槽相对,形成第一插板空间;
限位导向组件,固定在机架1上,能够沿水平方向插入第一插板空间,顶部作为第一轨道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底部作为第二轨道与第二导向槽相配合,使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分别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滑动。
作为变形,上述的第一连接板4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等,每一个第一连接板4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导轮5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轮52,当然也可以在一个第一连接板4上设置多个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只需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相对并形成第一插板空间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所示,限位导向组件包括轨道板6和固定块7,轨道板6沿水平方向插入第一插板空间,顶部作为第一轨道,底部作为第二轨道;固定块7固定在轨道板6的外壁面上,另一端伸出第一插板空间外并固定在机架1上。轨道板6的顶部位于第一导向槽内,底部位于第二导向槽内,使得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在轨道板6上随着传送带3的运行而滑动,传送带3运行的高度被限制在轨道板6上,阻止传送带3向下运动。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固定块7为空心长条形板,顶部与第一导轮51之间预留第一间隙,底部与第二导轮52之间预留第二间隙。空心长条板的内侧壁固定在轨道板6的外壁面上,其外壁面固定在机架1上。由于轨道板6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入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内,使得第一导轮51的底部和第二导轮52的顶部分别位于轨道板6上,预留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便于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在轨道板6上滑动时,不受到阻碍。
作为更佳优选地,轨道板6的起始端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均呈倾斜表面,轨道板6的起始端的高度小于轨道板6的其他部分的高度。在传送带3经过轨道板6时,轨道板6的起始端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为倾斜表面,使得轨道板6的起始端的高度小于第一插板空间的高度,更容易将轨道板6起始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入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内,来限制传送带3的向下运动。
作为传送带3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的传送带3包括两个水平段31、第一过弧形渡段32和第二弧形过渡段33,第一弧形过渡段 32为弧形分别与两个水平段31的一端连接,缠绕在主动轮外壁上,并靠近电镀槽2的进口;第二弧形过渡段33,分别与两个水平段31的另一端连接,缠绕在从动轮外壁上,并靠近电镀槽2的出口。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限位机构设置在水平段31和第一弧形过渡段32 上,由于沿水平方向上主动轮在电镀槽2的位置不动,而从动轮在电镀槽2 内位置可以移动,例如需要张紧传送带3时,在张紧装置的作用下,驱动从动轮朝向远离主动轮方向移动,从动轮上缠绕的第二弧形过渡段33也随着从动轮的移动而在水平方向移动,若在第二弧形过渡段33上设置限位机构,会导致从动轮无法沿水平方向移动来张紧传送带3,所以在第二弧形过渡段33上最好不设置限位机构,在水平段31和第一弧形过渡段32 上均可设置限位机构,或者仅在水平段31上设置限位机构或仅在第一弧形过渡段 32上设置限位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段31对应的轨道板6为水平板,此时第一导轮51 和第二导轮52在轨道板6上做直线运动,轨道板6对传送带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基板随着传送带在电镀槽2内做直线运动。而第一弧形过渡段32对应的轨道板6为与第一弧形过渡段32弧度相配的弧形板。也即,限位导向轨道不仅将传送带3悬挂在机架1上,限制传送带3向下运动,还对传送带3的运动轨迹起到导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段31对应的轨道板6为水平板,第一弧形过渡段 32对应的轨道板6为与第一弧形过渡段32弧度相配的弧形板。
作为限位机构的变形实施方式,限位机构还可以为设置在机架1上的滑轨,以及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块,滑块的背对轨道的一侧表面固定在传送带3的外壁面上;或者现有中其他的滑动结构或者装置,只需实现传送带3 移动过程中,限制传送带3向下运动即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基板通过夹具8固定在传送带3的底部边缘上。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夹具8包括
安装板14,设置在传送带3的底部外壁上,传送带3上具有第一夹持部9;
夹板10,顶部通过第一铰接部件铰接在安装板14上,具有自第一铰接部件向下延伸而出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相对;
第二连接板11,一端通过第二铰接部件铰接在安装板14上;
执行杆12,具有执行端121和铰接端122,其铰接端122通过第三铰接部件铰接在第二连接板11的另一端上,其铰接端122通过第四铰接部件铰接在夹板10的顶部上;
复位机构13,一端设置在安装板14上,另一端设置在执行杆12的执行端121和铰接端122之间;
夹板10、第二连接板11以及执行杆12通过上述四个铰接部件形成双摇杆机构,在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12时,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打开,在不操作执行杆12或沿着第二方向操作执行杆12时,复位机构13带动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闭合。
此结构的夹具8,通过四个铰接部件使得夹板10、执行杆12以及第二连接板11形成双摇杆机构,其中,第二连接板11和夹板10分别作为一个摇杆,在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12时,执行杆12会带动第二连接板11 和夹板10转动,使得夹板10的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处于打开状态;不操作执行杆12时或者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执行杆12时,在复位机构13的作用下,复位机构13驱动执行杆12带动第二连接板 11和夹板10朝向反方向转动,使得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闭合,将基板的顶部边缘夹持在夹具8上。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夹持部9为成型在传送带3底部边缘上并向下延伸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夹板10的第二夹持部103配合夹持基板的顶部边缘。
作为变形,可以不在传送带3底部上设置第一凸台作为第一夹持部9,还可以直接将传送带3的外壁面作为第一夹持部9。
作为更佳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图中位于左侧的图是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处于闭合状态,位于右侧的图是第二夹持部103 与第一夹持部9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从处于闭合状态到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a大于第二夹持部103的夹持面的高度b。也即,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上升的距离大于第二夹持部103的夹持面的高度,在若干个夹具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传送带3上夹持电路板移动时,当夹具8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二夹持部103在竖直方向上与基板的被夹持顶部边缘之间不会有任何的重叠部分,第二夹持部103不会影响基板后续的输送过程,也便于取放基板。
更佳优选地,第二夹持部103朝向远离第一夹持部9转动角度为0-100 度,对应地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a为0-15mm。例如第二夹持部103朝向远离第一夹持部9转动的角度为50度时,对应地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a为7.5mm,此时第二夹持部23的夹持面的宽度为4.5mm;又如第二夹持部103朝向远离第一夹持部9转动的角度为70度时,对应地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a为11mm等等,总之,在夹具8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结构的夹具8中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a,比现有技术中的夹具8的第二夹持部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都大。
作为复位机构13的优选实施方式,复位机构13为弹簧,弹簧的一端挂在安装板14上设置的第一耳板的通孔内,另一端挂在执行杆12上设置的第二耳板的通孔内。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第一铰接部件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铰接部件包括两个第一凸起板17、三个第一安装孔19和第一连接件。其中,两个第一凸起板17水平设置在安装板14上,且相互平行;三个第一安装孔19 分别开设在两个第一凸起板17和夹板10顶部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上,夹板10顶部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插入两个第一凸起板17之间,使得三个第一安装孔19相对;第一连接件穿过三个第一安装孔19,将夹板10顶部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铰接于两个第一凸起板17。
类似地,第二铰接部件优选包括两个第二凸起板18、三个第二安装孔 20和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二凸起板18水平设置在安装板14上,且相互平行;三个第二安装孔20分别开设在两个第二凸起板18和第二连接板11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上,第二连接板11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插入两个第二凸起板18之间,使得三个第二安装孔20相对;第二连接件穿过三个第二安装孔20,将第二连接板11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铰接于两个第二凸起板18。
类似地,第三铰接部件优选包括两个第三凸起板123、三个第三安装孔 21和第三连接件。两个第三凸起板12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执行杆12的底部上,作为铰接端122的一部分,三个第三安装孔21分别开设在两个第三凸起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1的远离安装板14的另一端上,第二连接板11的远离安装板14的另一端插入两个第三凸起板123之间,使得三个第三安装孔21相对;第三连接件穿过三个第三安装孔21将两个第三凸起板123铰接于第二连接板11的远离安装板14的另一端。
类似地,第四铰接部件优选包括两个第四凸起板124、三个第四安装孔 22和第四连接件。四个第四凸起板124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执行杆12的底部上,且相互平行,与两个第三凸起板123形成铰接端122;第四安装孔22 分别开设在第四凸起板124和夹板10顶部的远离安装板14的一端上,夹板10顶部的远离安装板14的一端插入两个第四凸起板124之间,使得三个第四安装孔22相对;第四连接件穿过三个第四安装孔22将两个第四凸起板124铰接在夹板10顶部的远离安装板14的一端。
作为铰接部件的变形,上述的第一铰接部件、第二铰接部件、第三铰接部件以及第四铰接部件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铰接部件,只要四个铰接部件配合将第二连接板11、执行杆12以及夹板10的顶部形成双摇杆机构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为铆钉,或者其他的连接件,例如铰接螺栓或螺钉。类似地,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可以优选铆钉,或者铰接螺栓等等。
作为夹板10的优先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夹板10包括连接部101、夹头102和上述的第二夹持部103。其中,连接部101的靠近安装板1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凸起板17上,远离安装板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执行杆12的第四凸起板124上;夹头102成型在连接部101的底部上,并与安装板14 的底部预留间隙,其内表面与安装板14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夹持部103成型在夹头102的底部内表面上,且朝向安装板14一侧。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持部103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台,并与第一凸台相对。
优选地,上述的夹头102和第二夹持部103的壁面上设置防腐涂层25,例如铁氟龙涂层,防止在电镀槽2内夹持线路板时,被电镀溶液腐蚀,对夹具8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夹具8还包括压轮15和锁紧件16,压轮 15套设在执行杆12的执行端121上,锁紧件16用于将压轮15固定在执行端121上,例如执行端121顶部上具有台阶,压轮15套设在执行端121上,其底部抵靠在此台阶上,用螺母将压轮15固定在执行端121上。
进一步优选地,压轮15与安装板14之间形成第二插板空间,如图2 和图4所示,上述的电镀装置还包括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固定在机架1 上,并位于第一弧形过渡段32与一个水平段31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顶入段231;在传送带3带动夹具8经过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时,第一顶入段 231能够插入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12,来驱动第二夹持部103朝向远离第一夹持部9方向转动,打开夹具8。
基板经进口进入电镀槽2内,并沿着第一弧形过渡段32与一个水平段 31的连接处的切线方向在电镀槽2内移动,在传送带3经过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时,第一顶入段231进入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 12将夹具8打开,基板的顶部就位于第一夹持部9与第二夹持部103的空间内,随着传送带3的不断向前运行,打开的夹具8脱离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在复位机构13的作用下,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闭合,将基板的顶部边缘夹持在夹具8上,并随着传送带3在电镀槽2内不断的向前运行。
作为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为弧形板,弧形板包括上述的第一顶入段231,沿水平方向成型在第一顶入段231上的第一连接段232,以及成型在第一连接段232上的第一顶出段233,第一连接段232的厚度大于第二插板空间,第一顶入段231 和第一顶出段233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二插板空间的宽度。
在传送带3经过此弧形板时,第一顶入段231插入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12,随着传送带3的移动,第一顶入段231沿第一方向给执行杆12的操作力逐渐增大,让第二夹持部103逐渐地朝向远离第一夹持部9方向转动,增大二者之间的间隙,待夹具8到达第一连接段232 时,第一连接段232的厚度大于第二插板空间,沿第一方向给执行杆12更大的操作力,以完全打开夹具8,此时基板的顶部刚好位于第一夹持部9处;再随着传送带3向前运行,第一顶出段23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插板空间的宽度,其对执行杆12沿第一方向的操作力逐渐减少,在复位机构13 的作用下,第二夹持部103逐渐朝向第一夹持部9方向转动,待夹具8离开第一顶出段233时,夹具8完全闭合,将基板的顶部边缘夹持在夹具8上,使得夹具8在传送带3上实现自动打开和闭合,将基板夹持在夹具8 上。
类似地,在机架1上还固定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其位于第二弧形过渡段33与同一个水平段31的连接处,具有第二顶入段,在传送带3带动夹具8经过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时,第二顶入段能够插入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12,以逐渐打开夹具8将基板松开,基板沿水平方向继续向前运行经电镀槽2的出口输出。
类似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也优选为弧形板,弧形板包括上述的第二顶入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第二顶入段上的第二连接段,以及成型在第二连接段上的第二顶出段,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大于第二插板空间,第二顶入段和第二顶出段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二插板空间的宽度。
作为变形,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或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夹具,只要在电镀槽2进口处,实现将传送带3上的夹具8打开并把基板的顶部夹持在夹具8上,在电镀槽2出口处,实现将传送带3上的夹具8打开,并将基板脱离夹具8沿水平方向经电镀槽2出口输送出即可。
作为夹具8的变形,夹具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夹具,只需将基板的顶部边缘固定在传送带3的底部边缘上即可。
作为传送带3的优选实施方式,传送带3为钢带,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材质的输送带都可以。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限位机构不仅用在电镀槽2 内的传送带3上,还可以用在其他的输送装置中,来对传送带的运行进行导向和限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包括
连续送料系统,用于连续地输出基板;
电镀装置,用于对连续送料系统输入电镀槽2内的基板进行电镀;
连续收料系统,用于连续地将电镀槽2内输出的基板收集成卷;
上述电镀装置为实施例1中记载的任一项电镀装置。
此垂直电镀生产线采用实施例1中记载的任一项电镀装置,使得传送带3在电镀槽2始终保持同一高度运行,确保固定在传送带3底部边缘上的基板在同一高度上运行,使得基板在电镀槽2内被均匀地电镀,提高电镀生产线的电镀性能;同时,传送带3上设置的夹具8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将基板自动夹持在夹具8上或从夹具8上松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电镀槽(2),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具有供基板输入、输出的进口和出口;
传送带(3),设置在所述电镀槽(2)内,用于带动固定在其底部上的基板在所述电镀槽(2)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传送带(3)移动时,限制所述传送带(3)向下运动;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4)、至少一个第一导轮(51)、至少一个第二导轮(52)以及限位导向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传送带(3)的外壁面的顶部上,其底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底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导轮(51)具有第一导向槽,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顶部上;所述第二导轮(52)具有第二导向槽,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以形成第一插板空间;限位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能够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板空间,顶部作为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配合,底部作为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分别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组件包括
轨道板(6),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板空间,顶部作为所述第一轨道,底部作为所述第二轨道;
固定块(7),固定在所述轨道板(6)的外壁面上,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插板空间外并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为空心长条形板,顶部与所述第一导轮(51)之间预留第一间隙,底部与所述第二导轮(52)之间预留第二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6)的起始端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均呈倾斜表面,所述起始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轨道板(6)的其他部分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包括
两个水平段(31);
第一弧形过渡段(32),分别与两个所述水平段(31)的一端连接,缠绕在主动轮外壁上,靠近所述进口;
第二弧形过渡段(33),分别与两个所述水平段(31)的另一端连接,缠绕在从动轮外壁上,靠近所述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段(31)和/或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通过夹具(8)固定在所述传送带(3)的底部边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8)包括
安装板(14),设置在所述传送带(3)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传送带(3)上具有第一夹持部(9);
夹板(10),顶部通过第一铰接部件铰接在安装板(14)上,具有自第一铰接部件向下延伸而出的第二夹持部(103),所述第二夹持部(103)与所述第一夹持部(9)相对;
第二连接板(11),一端通过第二铰接部件铰接在安装板(14)上;
执行杆(12),具有执行端(121)和铰接端(122),其铰接端(122)通过第三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上,其铰接端(122)通过第四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夹板(10)的顶部上;
复位机构(13),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4)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执行杆(12)的执行端(121)和铰接端(122)之间;
所述夹板(10)、第二连接板(11)以及执行杆(12)通过上述四个铰接部件形成双摇杆机构,在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执行杆(12)时,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打开,在不操作执行杆(12)或沿着第二方向操作执行杆(12)时,复位机构(13)带动第二夹持部(103)与第一夹持部(9)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9)为成型在所述传送带(3)底部边缘上并向下延伸的第一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103)与所述第一夹持部(9)从处于闭合状态到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部(103)的外边缘沿竖直方向缩回的距离(a)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103)的夹持面的高度(b)。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3)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挂在所述安装板(14)上设置的第一耳板的通孔内,另一端挂在所述执行杆(12)上设置的第二耳板的通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8)还包括
压轮(15),套设在所述执行杆(12)的执行端(121)上,
锁紧件(16),用于将所述压轮(15)固定在所述执行端(12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15)与所述安装板(14)之间形成第二插板空间;还包括
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32)与一个所述水平段(31)的连接处,具有第一顶入段(231);
在所述传送带(3)带动所述夹具(8)经过所述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时,所述第一顶入段(231)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执行杆(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开夹装置(23)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包括
所述第一顶入段(231);
第一连接段(232),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一顶入段(231)上;
第一顶出段(233),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一连接段(232)上;
所述第一连接段(2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所述第一顶入段(231)和所述第一顶出段(233)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33)与同一个所述水平段(31)的连接处,具有第二顶入段;
在所述传送带(3)带动所述夹具(8)经过所述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时,所述第二顶入段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板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执行杆(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开夹装置(24)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包括
所述第二顶入段;
第二连接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二顶入段上;
第二顶出段,沿水平方向成型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所述第二顶入段和所述第二顶出段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插板空间。
17.一种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包括
连续送料系统,用于连续地输出基板;
电镀装置,用于对所述连续送料系统输入电镀槽(2)内的基板进行电镀;
连续收料系统,用于连续地将所述电镀槽(2)内输出的基板收集成卷;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装置为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镀装置。
CN201610139938.0A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Active CN105648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9938.0A CN105648512B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9938.0A CN105648512B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8512A CN105648512A (zh) 2016-06-08
CN105648512B true CN105648512B (zh) 2017-12-29

Family

ID=5649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9938.0A Active CN105648512B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8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5962A (zh) * 2017-12-18 2018-04-24 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边钢带导电导线电镀传动系统
CN108774746A (zh) * 2018-07-20 2018-11-09 东莞宇宙电路板设备有限公司 传动结构和电镀设备
CN108823630A (zh) * 2018-07-20 2018-11-16 东莞宇宙电路板设备有限公司 电镀装置和电镀设备
WO2020019321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电镀生产线
CN109230532B (zh) * 2018-08-28 2023-10-27 惠州竞铭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板状物料输送系统及板状物料输送方法
CN109878981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东莞宇宙电路板设备有限公司 电镀板传输装置
CN112144099B (zh) * 2020-09-17 2021-12-21 珠海松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电镀生产线及其传输机构
CN112626595B (zh) * 2020-12-01 2021-11-30 东莞市琢器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化连续电镀生产线
CN112538648A (zh) * 2020-12-03 2021-03-23 九江华秋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加工用的电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4620A (ja) * 1982-12-30 1984-07-18 Nippon Mektron Ltd 自動メツキ装置
CN201648551U (zh) * 2010-04-19 2010-11-24 谢彪 立式连续挂镀生产线
CN201713595U (zh) * 2010-04-19 2011-01-19 谢彪 卧式连续挂镀生产线
CN103469270B (zh) * 2013-09-11 2016-08-17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自动阳极氧化设备
CN204874806U (zh) * 2015-08-05 2015-12-16 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电镀传动系统
CN205529116U (zh) * 2016-01-19 2016-08-31 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料夹输送机构及电镀设备
CN105734653B (zh) * 2016-01-19 2017-12-22 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料夹输送机构及电镀设备
CN205529125U (zh) * 2016-03-11 2016-08-31 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8512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8512B (zh)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CN205529125U (zh) 一种电镀装置及连续垂直电镀生产线
CN105734653B (zh) 一种料夹输送机构及电镀设备
JPH0673943A (ja) 可搬の壁要素からなる室分離壁
CN108673940A (zh) 一种纸箱开箱系统
CN102363472B (zh) 翻转机
CN105525322A (zh) 一种板材输送机构以及电镀设备
CN208680214U (zh) 一种拉拔拉直一体机
CN104386520B (zh) 一种双面异形料带产品缓冲机
CN205529116U (zh) 一种料夹输送机构及电镀设备
CN111874531B (zh) 链提升装置及吊挂系统工作站
CN201454772U (zh) 喷涂流水生产线中的传送架
CN205616145U (zh) 一种输送机机架
WO2023103219A1 (zh) 一种排列片剂的输送装置
CN109797422A (zh) 一种垂直连续电镀设备
CN105836448B (zh) 一种胶条分条喷涂一体机
CN209536387U (zh) 一种高效快捷的物料转移装置
CN218057230U (zh) 号牌输送带收口导向装置
CN110713030A (zh) 一种双向移动料斗
CN112298971A (zh) 定位式输送装置
CN202272486U (zh) 翻转机
CN220844061U (zh) 一种输送线
CN220658983U (zh) 流水线式铆合设备
CN218285557U (zh) 钢丝绳轨道转向装置及巡检机器人钢丝绳轨道系统
CN215477736U (zh) 一种移动式皮带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311 East Side of Dongding Road, Bach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Wei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35 Dongting Lake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Kunshan City Road 9, room 2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Dongwei Plat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