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6772A -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6772A
CN105646772A CN201511019344.8A CN201511019344A CN105646772A CN 105646772 A CN105646772 A CN 105646772A CN 201511019344 A CN201511019344 A CN 201511019344A CN 105646772 A CN105646772 A CN 105646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hydrophobic
associated polymer
hydrophobic associated
acryla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193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6772B (zh
Inventor
郭拥军
毛慧斐
冯春辉
郭爱民
李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uangya Oil And Gas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ANGYA POLYMER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ANGYA POLYMER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ANGYA POLYMER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193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6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6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6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6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6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08F220/56Acrylamide; Methacryla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10Aqueous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26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anio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2Polymerisation in water-in-oil emuls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包括以下四个重复单元,所述y=0.001~0.1,z=0.005~0.2,m=0.03~0.3,x+y+z+m=1;A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D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疏水缔合聚合物粘均分子量大于1500万小于3000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疏水缔合聚合物丙烯酰胺的单体单元可提供亲水性的基团;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可提供疏水侧基,为溶液提供粘弹性;丙烯酸离子的单体单元可提高聚合物的溶解性;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的引入可提高聚合物的耐温耐盐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应用技术中,通常需要对地层环境进行改造施工等,需要使用一定性能的流体进行传质、输送,通过向地层注入这些流体,将某些物质带入地层产生作用以改造地层环境,达到油气田开发和增产的目的。同时,相关的应用技术也要求这些流体本身也具备某些特定的性能,例如增稠性、粘弹性、减阻、渗透性、改善流度比等。其中,最常用的流体就是水溶液,它具有来源广、经济、便于施工等优点,通过向水中加入天然或者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即可获得具有以上高性能的水溶液。这类水溶性高分子具有增稠性强和良好的粘弹性,且分子链上具有很多活性基团,以便于对流体性能进行物理的、化学的改造,同时具备施工方便,用量少,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可以为油田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因此,这类水溶性高分子被广泛应用于油田技术中。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主要包含天然或者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天然高分子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受到时令、地区的限制,性能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并且相对于合成高分子,其用量大、易生物降解,较高的残渣也会严重伤害地层内环境,给后期开发带来诸多新的问题。目前,合成高分子使用最广泛的是聚丙烯酰胺,虽然其各方面性能均可达到施工要求,但是在泵送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机械降解,溶液粘度下降快,同时在某些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环境下,聚丙烯酰胺不耐盐,且在高温下极易降解,从而导致各项性能大幅度下降,而在其现有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已很难进一步的克服,因此,从聚合物分子结构上对其改性,以提高其抗剪切、耐温耐盐性能已是迫在眉睫。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HAWSP)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HAWSP浓度高于临界缔合浓度后,大分子链通过疏水缔合作用聚集,无需化学交联即形成分子间缔合动态物理交联网络,使溶液粘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某些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也会增强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疏水作用,使得分子间缔合动态物理交联网络强度增大,HAWSP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存在的超分子物理交联网络也使得这种溶液具有冻胶的特性,从而提供良好的粘弹性。此外,该超分子动态物理交联网络具有在高剪切速率下破坏而在低剪切速率下又可逆恢复的特点,使得其性能稳定,且具备优异的耐温、耐盐性,良好的剪切稀释性、粘弹性等。这些优异的性能均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作为替代现行普通油田用水溶性高分子的潜力。
本发明考虑提供一种新的疏水缔合物聚合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耐盐性能较好的疏水缔合物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包括以下四个重复单元:
其中,所述y=0.001~0.1,z=0.005~0.2,m=0.03~0.3,x+y+z+m=1;所述A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所述D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大于1500万小于3000万。
优选的,所述y=0.001~0.05。
优选的,所述m=0.05~0.2。
优选的,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烷基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为4~20。
优选的,所述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聚氧乙烯的聚合度各自独立地为7~20。
优选的,所述疏水单体为十六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胺、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胺、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十八烷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二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六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八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七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功能单体的碳原子数为2~20。
优选的,所述功能单体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磺酸盐、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苯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与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与疏水单体进行共聚反应,水解后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或者:在水解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或者:在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功能单体与疏水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
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疏水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1~0.1):1;
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5~0.2):1。
本发明还提供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油田化学、水处理、造纸或矿物浮选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包括以下四个重复单元,其中,所述y=0.001~0.1,z=0.005~0.2,m=0.03~0.3,x+y+z+m=1;所述A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所述D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大于1500万小于3000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疏水缔合聚合物由四种单元组成,亲水单元为丙烯酰胺的单体单元,其可为疏水缔合物提供亲水性的基团,保证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疏水单元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其可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提供疏水侧基,保证聚合物链具有一定的疏水特性,在水中疏水基团由于疏水作用发生聚集,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从而为溶液提供必要的粘弹性;丙烯酸离子的单体单元可提高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性,改善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功能单元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这些单体的引入可提高聚合物的耐温耐盐性能;上述四种单元共同作用,提高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耐温性、耐盐性及抗剪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1H-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包括以下四个重复单元:
其中,所述y=0.001~0.1,优选为0.001~0.08,更优选为0.005~0.08,再优选为0.005~0.05,最优选为0.005~0.02;所述z=0.005~0.20,优选为0.005~0.18,更优选为0.005~0.15,最优选为0.008~0.15;所述m=0.03~0.3,优选为0.03~0.2,更优选为0.05~0.2,再优选为0.1~0.2;x+y+z+m=1;所述m/(x+m)优选为0.04~0.3,更优选为0.1~0.20。
所述A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优选为4~20,更优选为6~20,再优选为10~20;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小于等于20,更优选为4~20,再优选为6~20,最优选为10~20;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聚氧乙烯的聚合度各自独立地优选为7~20,更优选为10~20。本发明中,所述疏水单体最优选为十六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胺、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胺、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十八烷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二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六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八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七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D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单体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20,更优选为2~15,再优选为2~10;本发明中,所述功能单体最优选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磺酸盐、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苯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与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大于1500万小于3000万,优选为1800~3000万,更优选为2000~3000万,再优选为2200~3000万,最优选为2500~3000万。
本发明疏水缔合聚合物由四种单元组成,亲水单元为丙烯酰胺的单体单元,其可为疏水缔合物提供亲水性的基团,保证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疏水单元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其可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提供疏水侧基,保证聚合物链具有一定的疏水特性,在水中疏水基团由于疏水作用而发生聚集,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从而为溶液提供必要的粘弹性;丙烯酸离子的单体单元可提高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性,改善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功能单元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这些单体单元的引入可提高聚合物的耐温耐盐性能;上述四种单元共同作用,提高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耐温性、耐盐性及抗剪切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此方法为以后水解的方式引入丙烯酸离子,包括:在引发剂作用下,将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进行共聚反应,水解后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疏水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1~0.1):1;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5~0.2):1。
其中,所述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的总摩尔量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为1:(0.001~0.1),优选为1:(0.001~0.08),更优选为1:(0.005~0.08),再优选为1:(0.005~0.05),最优选为1:(0.005~0.02);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的摩尔比为(0.005~0.2):1,优选为(0.005~0.18):1,更优选为(0.005~0.15):1,最优选为(0.008~0.15):1。所述引发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引发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过硫酸盐、亚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与偶氮引发剂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所述过硫酸盐与亚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过硫酸盐与亚硫酸盐的质量比优选为(1~3):1;所述引发剂中氧化剂的质量优选为总单体质量的0.01%~0.18%;所述偶氮引发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偶氮引发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所述偶氮引发剂的质量优选为总单体质量的0.001%~0.08%。
本发明中,共聚又可以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胶束聚合法或反相微乳液法进行。
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进行共聚时,优选将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混合,控制温度至引发温度,再加入引发剂,进行共聚反应。其中,共聚反应优选在水中进行,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在水溶液中总的质量浓度优选为15%~30%,更优选为20%~30%;混合后水溶液的pH值优选为5~7;所述引发剂中氧化剂的质量优选为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总质量的0.01%~0.18%,更优选为0.01%~0.1%,再优选为0.01%~0.05%,最优选为0.01%~0.03%;所述引发剂中过硫酸盐与亚硫酸盐的质量比优选为(1.7~1):1,更优选为(1~1.5):1;所述引发剂中偶氮类引发剂质量优选为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总质量的0.001%~0.08%,更优选为0.005%~0.05%,再优选为0.005%~0.02%,最优选为0.008%~0.015%。所述引发温度优选为10℃~30℃,更优选为10℃~20℃,再优选为10℃~15℃;所述共聚反应优选在绝热的条件下进行;所述共聚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7h。
当共聚方法为胶束聚合法时,优选将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混合,优选还加入表面活性剂,控制温度至引发温度,再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其中,所述共聚反应优选在水中进行;所述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在水溶液中总的质量浓度优选为12%~35%,更优选为20%~35%,再优选为20%~30%;混合后水溶液的pH值优选为4~8;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优选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2~30):1,更优选为(5~25):1,再优选为(5~20):1,最优选为(5~15):1;所述引发剂氧化剂的质量优选为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总质量的0.02%~0.12%,更优选为0.01%~0.1%,更优选为0.01%~0.06%,再优选为0.01%~0.05%,最优选为0.01%~0.03%;所述引发剂中过硫酸盐与亚硫酸盐的质量比为(5:3)~(1:1),更优选为(4:3)~(1:1);所述引发剂中偶氮类引发剂质量优选为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总质量的0.001%~0.06%,更优选为0.005%~0.04%,再优选为0.005%~0.025%,最优选为0.008%~0.018%。所述引发温度优选为10℃~40℃,更优选为10℃~30℃,再优选为10℃~20℃;所述共聚反应优选在绝热的条件下进行;所述共聚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7h,更优选当反应体系的温度30min内上升不超过1℃,反应结束。
当通过反相微乳液法进行共聚时,优选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将聚丙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溶于水中,作为水相;优选还加入乳化剂,将乳化剂溶于油溶剂中,作为油相;将水相与油相混合,加热至引发温度,再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其中,所述油溶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油溶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煤油、白油与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煤油;所述油溶剂与水的油水比优选为(1~2):1;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总单体浓度优选为20~35wt%,更优选为25~30wt%;所述乳化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乳化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HLB值为6~8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更优选为Spa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Twee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再优选为Spa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最优选为Span-80;;所述乳化剂的质量优选为聚合总体系总质量的10%~20%,更优选为12%~18%,再优选为14%~18%;所述引发剂中氧化剂的质量优选为单体总质量的0.01%~0.1%,更优选为0.01%~0.06%,再优选为0.01%~0.04%;所述引发剂中偶氮类引发剂质量优选为单体总质量的0.001%~0.04%,更优选为0.003%~0.02%,再优选为0.005%~0.015%;所述引发温度优选为15℃~35℃,更优选为15℃~30℃,再优选为为15℃~20℃;所述共聚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7h,更优选为4~6h;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共聚后优选还进行破乳处理。
采用水溶液聚合、胶束聚合共聚反应完成之后,优选进行造粒,然后进行水解;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共聚后优选进行破乳、沉淀、溶解后进行水解,无需经过造粒;所述反相微乳液聚合产物进行纯化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优选为采用醇类物质对产物进行洗涤,更优选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醇;所述造粒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所述水解所用的水解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水解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更优选为氢氧化钾和/或氢氧化钠,再优选为氢氧化钠;所述水解的温度优选为70℃~100℃,更优选为80℃~100℃,再优选为90℃~100℃;所述水解的时间优选为1~3h;所述水解的水解度优选为4%~30%,更优选为5%~20%,再优选为10%~20%。
水解的目的在于使部分共聚的丙烯酰胺单元水解形成丙烯酸离子共聚形成的单元,因此本发明还可在反应开始时用丙烯酸盐单体替代部分丙烯酰胺单体,在水解之后形成丙烯酸离子共聚形成的单元。
采用水溶液聚合、胶束聚合后进行水解后,优选进行干燥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经溶液水解优先进行沉淀、洗涤、干燥;所述反相微乳液聚合产物溶液水解后所用沉淀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沉淀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优选为醇类物质,更优选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醇;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80℃~95℃;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0.5~4h,更优选为0.5~3h,再优选为1~2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水解法制备上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水解剂存在条件,经过引发剂作用,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功能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疏水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1~0.1):1;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5~0.2):1。
其中,所述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功能单体与引发剂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水解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水解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更优选为氢氧化钾和/或氢氧化钠,再优选为氢氧化钠;所述水解的水解度优选为4%~30%,更优选为5%~20%,再优选为10%~20%。
前水解方法制备中的共聚又可以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胶束聚合法微或反相微乳液法进行。其中,所述水溶液聚合法、胶束聚合法与反相微乳液法均同上所述,只是在加入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的同时加入水解剂,并优选在聚合完成后在高温熟化即可,。
水溶液聚合、胶束聚合完成共聚反应之后优选进行造粒,干燥,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反相微乳液聚合完成共聚反应之后优选进行破乳、纯化、干燥;所述反相微乳液聚合产物进行纯化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优选为采用醇类物质对产物进行洗涤,更优选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醇;所述造粒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80℃~95℃;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0.5~4h,更优选为0.5~3h,再优选为1~2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共水解制备上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功能单体与疏水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疏水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1~0.1):1;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5~0.2):1。
其中,所述疏水单体、功能单体与引发剂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在共水解法制备疏水缔合聚合物是将部分丙烯酰胺单体用丙烯酸钠单体替代,因此所述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功能单体与疏水单体的总摩尔量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为1:(0.001~0.1),优选为1:(0.001~0.08),更优选为1:(0.005~0.08),再优选为1:(0.005~0.05),最优选为0.005~0.02;所述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与单体总的摩尔数的比为(0.03~0.3):1,优选为(0.03~0.25):1,更优选为(0.05~0.2):1,再优选为(0.1~0.2):1;所述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总的摩尔量与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0.04~0.3),更优选为1:(0.1~0.2)。
共水解方法制备中的共聚也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胶束聚合法或反相微乳液法进行。其中,所述水溶液聚合法、胶束聚合法与反相微乳液法均同上所述,只是用部分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代替丙烯酰胺单体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水溶液聚合、胶束聚合后进行共聚反应之后优选进行造粒,干燥,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反相微乳液聚合完成共聚反应之后优选进行破乳、纯化、干燥;所述反相微乳液聚合产物进行纯化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优选为采用醇类物质对产物进行洗涤,更优选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醇;所述造粒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80℃~95℃;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0.5~4h,更优选为0.5~3h,再优选为1~2h。
本发明采用引发剂制备疏水缔合聚合物,复合引发剂在水中分解形成单体自由基,单体自由基与烯类单体进行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即活性种;然后单体自由基打开其他烯类单体分子的π键,加成形成新的自由基。这样形成的新的自由基反应活性不会发生衰减,继续与烯类单体进行连锁式的加成,并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链增长反应。当两个链自由基之间发生活性碰撞,发生双基终止反应,聚合反应结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油田化学、水处理、造纸或矿物浮选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
实施例1胶束聚合法
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按85:14.2:0.8的摩尔比进行投料,加至5000mL烧杯中用纯水溶解配制成单体总浓度为25wt%的混合溶液,按疏水单体摩尔浓度18倍的比例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烧杯放入10℃水浴中保温直至溶液温度为10℃后,加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偶氮类引发剂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组成的多段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其中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质量比为5:4,过硫酸铵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016%,ACVA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01%;聚合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在反应体系中心插入温度计监控聚合反应进行程度,当30min内温度上升不超过1℃时认为聚合反应基本完成;聚合反应完成后1h,取出胶体,将胶体切割成3~5mm大小颗粒,水解剂NaOH按照2.81g/100g胶体的量加入,混合均匀,转移到塑料袋中密封,然后在恒温烘箱中恒温95℃水解2h(需要注意密封时尽量排除空气,并保留足够的空间容纳水解时产生的氨气,注意水解时密封袋不要破裂)。水解完成后,将胶体摊开铺平在500目筛网上,放入烘箱恒温90℃干燥40~90min,取出过筛获得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溶液,溶解时间为2.3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7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6.5%。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158万。
实施例2反相微乳液聚合
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与丙烯酸钠按摩尔比为68:14.2:0.8:17(四者的比例)加入到至离子水中,充分溶解,此溶液作为水相;向煤油加入乳化剂span-80并搅拌至充分溶解,作为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溶液加入油相中使乳化剂质量浓度为总体系质量的15%进行乳化20min,转移至5000mL烧杯中,单体总浓度为25wt%;乳化液恒温至10℃时,加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偶氮类引发剂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组成的多段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其中过硫酸铵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16%,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质量比为5:4,ACVA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01%。反应在10℃水浴中进行,反应4~6h后反应基本完成,得到白色乳液。
将得到的乳液放入-20℃进行冷冻破乳,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然后剪碎,90℃干燥,过筛,得到一定粒径干粉样品即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2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0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72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5.1%。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2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139万。
实施例3水溶液聚合法
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疏水单体十八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按85:14.2:0.8摩尔比在5000mL烧杯中混合均匀,单体浓度为25%,在水浴中恒温至10℃后加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偶氮类引发剂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组成的多段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其中过硫酸铵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16%,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质量比为5:4,ACVA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01%。聚合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在反应体系中心插入温度计监控聚合反应进行程度,当30min内温度上升不超过1℃时认为聚合反应基本完成。聚合反应完成后1h,取出胶体,将胶体切割成3~5mm大小颗粒,水解剂NaOH按照2.81g/100g胶体的量加入,混合均匀,转移到塑料袋中密封,然后在恒温烘箱中恒温95℃水解2h(需要注意密封时尽量排除空气,并保留足够的空间容纳水解时产生的氨气,注意水解时密封袋不要破裂)。水解完成后,将胶体摊开铺平在500目筛网上,放入烘箱恒温90℃干燥40~90min,取出过筛获得疏水缔合聚合物。
利用红外光谱对实施例3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分析,得到其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傅里叶红外光谱图中,3568cm-1和3183cm-1处归属于N-H键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2946cm-1和1458cm-1分别归属于C-H键的伸缩振动峰和弯曲振动峰,为长链亚甲基的特征吸收峰,1667cm-1归属于酰胺I带C=O的伸缩振动峰;1607cm-1归属于酰胺II带N-H的弯曲振动峰;1410cm-1归属于C-O键的伸缩振动峰,1315cm-1归属于C-N键的伸缩振动峰,波数为1194cm-1、1119cm-1附近有磺酸基的特征吸收峰,综合以上数据产物含有酰胺基、长链烷基、磺酸基等基团。
利用核磁共振对实施例3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分析,得到其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δ=0.91~0.93(h)是疏水单体端甲基氢的化学位移,δ=1.08~1.18(a)为长链烷基上一系列-CH2氢的化学位移,δ=1.23~1.61(b)为主链上亚甲基(-CH2)氢的化学位移,δ=2.11(c)为主链中次甲基氢(-CH-)氢的化学位移,δ=2.61(d)为与N+相连的-CH3氢的化学位移,δ=3.08~3.30(e)为与磺酸基相连的-CH2氢的化学位移,δ=3.52(i)为疏水基团上连接N+的-CH2(两个-CH2相连接)氢的化学位移,δ=4.7为溶剂D2O峰,δ=6.87~7.68(f,g)为丙烯酰胺和AMPS的酰胺基(-CONH2,-CONH-)上氢的化学位移。
将实施例3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5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82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9.9%。。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3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1993万。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85.7:14.2:0.1,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4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1.2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42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70.1%。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4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957万。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85.3:14.2:0.5,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5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1.8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54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78.9%。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测试聚合物粘均分子量为2617万。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83.8:14.2:2.0,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6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6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89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90.5%。。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6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1853万。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80.8:14.2:5.0,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7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3.0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56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1.9%。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7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1598万。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疏水单体改为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甲酯(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为11),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8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0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1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1.2%。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8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059万。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疏水单体改为十七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为16),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9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5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73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7.4%。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9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1904万。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疏水单体改为十六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为15),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0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5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9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6.9%。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0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1963万。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1中的聚合方法及步骤,将疏水单体改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十四磺酸钠,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1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6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5.8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5.4%。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1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021万。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和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89.2:10:0.8,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2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4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7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3.2%。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2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309万。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和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93.2:6:0.8,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3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7h,当聚合物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55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79.5%。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3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598万。
实施例14
按照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和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97.2:2:0.8,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4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8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48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75.1%。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4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791万。
实施例15
按照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和步骤,将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与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氯化四甲基乙二铵的摩尔配比改为98.7:0.5:0.8,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5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3.0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40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70.0%。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5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993万。
实施例16
按照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和步骤,将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改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6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5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1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3.4%。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6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1987万。
实施例17
按照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和步骤,将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改为苯乙烯磺酸钠,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将实施例17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50℃溶解于5.0万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盐水中,配制成0.5wt%的溶液,溶解时间为2.8h,当聚合物浓度为0.2wt%,在90℃、7.34s-1剪切速率下粘度达到63mPa·s,在90℃条件下,90d粘度保留率为87.4%。
使用乌氏粘度计(0.55mm管径)按照GB/T12005.10-92对实施例17中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测试,得到其粘均分子量为2043万。

Claims (10)

1.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包括以下四个重复单元:
其中,所述y=0.001~0.1,z=0.005~0.2,m=0.03~0.3,x+y+z+m=1;所述A为疏水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所述D为功能单体的单体单元;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大于1500万小于300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y=0.001~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m=0.0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烷基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为4~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聚氧乙烯的聚合度各自独立地为7~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单体为十六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胺、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十二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胺、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十八烷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二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六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八烷基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十七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的碳原子数为2~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磺酸盐、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苯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与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单体、功能单体与疏水单体进行共聚反应,水解后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或者:在水解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单体、疏水单体与功能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或者:在引发剂作用下,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单体和/或丙烯酸盐单体、功能单体与疏水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
所述疏水单体选自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小于等于20;
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疏水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1~0.1):1;
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数与单体总摩尔数的比为(0.005~0.2):1。
10.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制备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油田化学、水处理、造纸或矿物浮选领域中的应用。
CN201511019344.8A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46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9344.8A CN105646772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9344.8A CN105646772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6772A true CN105646772A (zh) 2016-06-08
CN105646772B CN105646772B (zh) 2018-03-27

Family

ID=5647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19344.8A Active CN105646772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677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773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7453A (zh) * 2017-03-28 2017-07-14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3293A (zh) * 2017-05-16 2017-08-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双尾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8547A (zh) * 2019-01-11 2019-05-21 青岛理工大学 抗菌抗静电整理剂和抗菌抗静电合成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5749A (zh) * 2020-06-11 2020-09-08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减阻与携砂的滑溜水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7072A (zh) * 2021-08-31 2021-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耐盐型疏水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316249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上海飞凯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处理方法、涂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3189A (zh) * 2005-12-08 2006-06-28 西南石油学院 一种水溶性分子间缔合型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2532410A (zh) * 2011-12-22 2012-07-0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224779A (zh) * 2013-05-16 2013-07-3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缔合型非交联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04A (zh) * 2015-12-29 2016-05-25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3189A (zh) * 2005-12-08 2006-06-28 西南石油学院 一种水溶性分子间缔合型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2532410A (zh) * 2011-12-22 2012-07-0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224779A (zh) * 2013-05-16 2013-07-3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缔合型非交联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04A (zh) * 2015-12-29 2016-05-25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773A1 (zh) * 2015-12-29 2017-07-06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7453A (zh) * 2017-03-28 2017-07-14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3293A (zh) * 2017-05-16 2017-08-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双尾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8547A (zh) * 2019-01-11 2019-05-21 青岛理工大学 抗菌抗静电整理剂和抗菌抗静电合成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5749A (zh) * 2020-06-11 2020-09-08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减阻与携砂的滑溜水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249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上海飞凯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处理方法、涂料
CN114316249B (zh) * 2020-09-30 2023-08-22 上海飞凯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处理方法、涂料
CN113667072A (zh) * 2021-08-31 2021-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耐盐型疏水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6772B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6772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776B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777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1165B (zh) 一种黄原胶接枝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2372807B (zh) 驱油用耐温抗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5418862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070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855B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04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5311A (zh) AM/NaAA/APO三元聚合物驱油剂及合成
CN103320112A (zh) 一种新型抗剪切树枝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5601805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774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002A (zh) 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155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57741A (zh) 一种高分子量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工艺
CN105646775B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50487A (zh) 一种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2391849B (zh) 一种咪唑类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5646771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06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2037A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154B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0390B (zh) 一种水溶性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Jiang et al. A viscoelastic self-regulating agent for enhance oil recov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8

Address after: 132021 189 Jinjiang Road, Longtan District, Jilin, Jilin

Patentee after: Jilin Guangya Polymer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637500 200 Wei Kang Avenue, Jialing District, Nanchong,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Guangya Polymer Chem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4

Address after: No. 39, Hongxing Road, Karamay District, Karamay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4099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Guangya Oil and Gas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32021 189 Jinjiang Road, Longtan District, Jilin, Jilin

Patentee before: Jilin Guangya Polymer Chem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hydrophobic association polym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Karamay Petroleum Branch

Pledgor: Xinjiang Guangya Oil and Gas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151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