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5201B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45201B CN105645201B CN201510013162.3A CN201510013162A CN105645201B CN 105645201 B CN105645201 B CN 105645201B CN 201510013162 A CN201510013162 A CN 201510013162A CN 105645201 B CN105645201 B CN 1056452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arding place
- evaluation
- estimate
- cage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30E),具备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303B)、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以及分配轿厢决定部(307、307D、307E)。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303B)在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电梯的运转信息计算表示各乘用轿厢的分配优先度的第1评价值。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基于在乘梯处内预先设定的多个区域各自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各乘用轿厢计算表示用于供乘梯处的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时间的短的程度的第2评价值。在由第1评价值表示的优先度最高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07、307D、307E)将其中由第2评价值表示的移动时间最短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设置有多台电梯的建筑物中,为了使这些电梯高效地运转而进行群管理控制。在电梯的群管理控制中,存在如下情况:对于通过设置在相同楼层的多个乘梯处按钮中的任一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使靠近所操作的乘梯处按钮的电梯进行响应。通过这样控制,操作了乘梯处按钮的利用者能够以少的移动距离乘入乘用轿厢。作为这样的技术,存在日本特开2007-31110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电梯乘梯处存在多个等待电梯的利用者的情况下,不一定是很多利用者在所操作的乘梯处按钮的附近进行待机。因此,在很多利用者在距所操作的乘梯处按钮远的位置进行待机的情况下,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而进行了响应的电梯的乘用轿厢到达时,利用者的乘梯处内移动时间花费得多,开门时间增加。
在开门时间增加的情况下,存在电梯的运送效率下降、并且群管理控制的运行预测的精度下降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对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时,防止开门时间的增加来防止电梯的运送效率的下降,并且防止群管理控制中的运行预测的精度的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实施方式,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第1评价值计算部、第2评价值计算部以及分配轿厢决定部。第1评价值计算部在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电梯的运转信息计算表示各乘用轿厢的分配优先度的第1评价值。第2评价值计算部基于在乘梯处内预先设定的多个区域各自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各乘用轿厢计算表示用于供乘梯处的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时间的短的程度的第2评价值。在由第1评价值表示的优先度最高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将其中由第2评价值表示的移动时间最短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利用了第1~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利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生成第2评价值时的处理相关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利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利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利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利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图。
图12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利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标号说明
1A、1B、1C、1D、1E…电梯系统,10-1~10-4…电梯,11-1~11-4…乘用轿厢,12-1~12-4…乘梯处门,20…乘梯处,21-1~21-4…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2…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3-1~23-4…乘梯处第1区域~乘梯处第4区域,30A~30E…群管理控制装置,40…建筑物通路,301…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2…运转信息取得部,303、303B…第1评价值计算部,304…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5…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6…第2评价值计算部,307、307D、307E…分配轿厢决定部,308…乘入预测时间计算部,309…再评价值计算部,310…分配轿厢再决定部,311…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2…分配优先度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应用于如下的电梯系统的情况进行说明,该电梯系统是对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的电梯系统,在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对每个乘用轿厢评价作为分配轿厢的优先度,为了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而分配被评价为最佳的乘用轿厢。
在以下的第1~第5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作为建筑物内的入口层的1层的乘梯处产生了乘梯处呼叫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其他楼层、多个楼层或者所有楼层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同样的控制。
《第1实施方式》
<利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对利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电梯系统1A具备: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第1电梯10-1、第2电梯10-2、第3电梯10-3以及第4电梯10-4;在作为建筑物内的入口层的1层的乘梯处20设置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2、21-3、21-4和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以及在建筑物内的机械室设置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将4个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4分别与4台电梯对应地设置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比电梯的台数少的个数或者比电梯的台数多的个数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
第1电梯10-1~第4电梯10-4分别具有承载利用者而升降的乘用轿厢11-1~11-4和用于供利用者相对于各乘用轿厢11-1~11-4乘降的1层的乘梯处门12-1、12-2、12-3、12-4。
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例如由照相机装置构成,设置在该建筑物的1层而对乘梯处20进行拍摄,根据拍摄信息来识别分别在1层的乘梯处20内预先设定的4个区域(乘梯处第1区域23-1、乘梯处第2区域23-2、乘梯处第3区域23-3以及乘梯处第4区域23-4)进行待机的利用者并按每个区域对利用者进行计数,将其发送给群管理控制装置30A。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使在乘梯处20设定的4个区域分别与4台电梯对应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比电梯的台数少的数量或者比电梯的台数多的数量的区域。
群管理控制装置30A对第1电梯10-1~第4电梯10-4进行群管理控制,如图2所示,具有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运转信息取得部302、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以及分配轿厢决定部307。
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基于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4的操作信息来登记电梯呼叫。
运转信息取得部302从各电梯10-1~10-4取得乘用轿厢11-1~11-4的位置、移动方向、轿厢内目的层登记状态、已经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状态、异常产生的有无、特殊操作的实施状态等运行信息。
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基于由运转信息取得部302取得的各电梯10-1~10-4的运转信息,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1评价值,该第1评价值表示作为响应由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而进行分配时的、与建筑物整体的运送效率提高和/或消耗电力抑制等各目的以及分配许可的可否相应的优先度。
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保持利用者从乘梯处第1区域23-1~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各区域向各乘梯处门12-1~12-4移动时的各自的距离信息或者与该距离相应的参数,作为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
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由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计数出的乘梯处第1区域23-1~乘梯处第4区域23-4各自的待机利用者数。
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基于由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保持的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和由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的各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2评价值,该第2评价值表示用于供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登记操作的楼层的乘梯处20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的短的程度。
此外,上述第1评价值以及第2评价值的计算方法是一例,也可以设为以高的数值计算最佳的乘用轿厢。
在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07将该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07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由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计算的第2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并向对应的电梯发送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指示。
<利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3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A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由处于乘梯处20的利用者操作了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4的任一方时,该操作信息被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A(S1)。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A中,由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取得发送出的操作信息,登记乘梯处呼叫(S2)。
接着,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运转信息取得部302中,从第1电梯10-1~第4电梯10-4取得乘用轿厢11-1~11-4的位置、移动方向、轿厢内目的层登记状态、已经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状态、异常产生的有无、特殊操作的实施状态等运行信息(S3)。
接着,在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中,基于在步骤S3中取得的各电梯10-1~10-4的运转信息,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1评价值,该第1评价值表示作为响应在步骤S2中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而进行分配时的、与建筑物整体的运送效率提高和/或消耗电力抑制等各目的以及分配许可的可否相应的优先度(S4)。优先度越高,则该第1评价值计算为越小的值。
接着,根据在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中拍摄到的乘梯处20的拍摄信息,对分别在乘梯处第1区域23-1~乘梯处第4区域23-4进行待机的利用者进行识别并按区域进行计数,将其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A(S5)。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A中,由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发送出的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的信息(S6)。
接着,在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中,基于由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保持的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和在步骤S6中取得的各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2评价值,该第2评价值表示用于供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登记操作的楼层的乘梯处20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的短的程度(S7)。
作为第2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的一例,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乘梯处20内的当前4个区域中,在乘梯处第2区域23-2和乘梯处第4区域23-4各有3个待机利用者。
在此,乘梯处门12-2位于在平面距离上最靠近乘梯处第2区域23-2的位置,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2区域23-2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1”。另外,乘梯处门12-2与乘梯处第4区域23-42相距2个区域,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3”。于是,与乘梯处门12-2对应的乘用轿厢11-2的最终的第2评价值通过将特定出的2个第2评价值相加而计算为“4”。
另外,乘梯处门12-3在平面距离上与乘梯处第2区域23-2相距1个区域,但由于位于与另一方的待机利用者所处的乘梯处第4区域23-4之间,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2区域23-2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1”。另外,乘梯处门12-3相对于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第2评价值也同样被特定为“1”。于是,与乘梯处门12-3对应的乘用轿厢11-3的最终的第2评价值通过将特定出的2个第2评价值相加而计算为“2”。
另外,乘梯处门12-4在平面距离上与乘梯处第2区域23-2相距2个区域,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2区域23-2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3”。另外,乘梯处门12-4位于在平面距离上最靠近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位置,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1”。于是,与乘梯处门12-4对应的乘用轿厢11-4的最终的第2评价值通过将特定出的2个第2评价值相加而计算为“4”。
另外,乘梯处门12-1在平面距离上与乘梯处第2区域23-2相距1个区域,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2区域23-2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2”。另外,乘梯处门12-1在平面距离上与乘梯处第4区域23-4相距3个区域,所以相对于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第2评价值被特定为“4”。于是,与乘梯处门12-1对应的乘用轿厢11-1的最终的第2评价值通过将特定出的2个第2评价值相加而计算为“6”。也就是说,用于供乘梯处20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越短,则第2评价值被计算为越小的值。
此外,上述评价值的计算方法是一例,只要能够以同样的思路赋予点数差即可,也可以通过其他法则计算。另外,也可以设为以高的数值计算最佳的乘用轿厢。
接着,在分配轿厢决定部307中,在步骤S4中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优先度高)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在步骤S7中计算的第2评价值最小(乘入时间短)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S8)。在此,“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也可以设为包括具有与最小的第1评价值相近的第1评价值的乘用轿厢。
当决定了分配轿厢时,向对应的电梯发送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指示(S9)。在被发送响应指示的电梯中,基于该响应指示进行运转控制,使乘用轿厢移动到乘梯处呼叫登记层(S10)。
根据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在群管理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响应乘梯处呼叫登记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中,在基于运行信息选择了多个最佳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也考虑对应的乘梯处的利用者的乘入时间来进行分配处理,由此,能够防止开门时间的增加而防止电梯的运送效率的下降,并且防止群管理控制的运行预测的精度的下降。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响应乘梯处呼叫登记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中,在基于运行信息选择乘用轿厢时,也考虑建筑物内的各楼层的乘梯处的分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来选择分配轿厢。
<利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1B的整体结构除了代替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B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系统1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各楼层,对各个乘梯处20进行拍摄,识别分别在各区域进行待机的利用者并按区域进行计数,将其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B。
另外,如图5所示,群管理控制装置30B除了具有乘入预测时间计算部308并代替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而具有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B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乘入预测时间计算部308基于由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保持的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和由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的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每个楼层的乘入预测时间,该乘入预测时间是乘梯处20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所需的预测的时间。
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B基于由运转信息取得部302取得的各电梯10-1~10-4的运转信息和由乘入预测时间计算部308计算的各楼层的乘入预测时间,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1评价值,该第1评价值表示作为响应由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而进行分配时的、与建筑物整体的运送效率提高和/或消耗电力抑制等各目的以及分配许可的可否相应的优先度。
<利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6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B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由位于乘梯处20的利用者操作了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4的任一方时,该操作信息被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A(S11)。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A中,由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取得发送出的操作信息,进行乘梯处呼叫登记(S12)。
接着,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运转信息取得部302中,从第1电梯10-1~第4电梯10-4取得乘用轿厢11-1~11-4的位置、移动方向、轿厢内目的层登记状态、已经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状态、异常产生的有无、特殊操作的实施状态等运行信息(S13)。
接着,根据在各楼层的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中拍摄到的乘梯处20的拍摄信息,对分别在乘梯处第1区域23-1~乘梯处第4区域23-4进行待机的利用者进行识别并按每个区域进行计数,将其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B(S14)。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B中,由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发送出的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的信息(S15)。
接着,基于由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保持的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和由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的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由乘入预测时间计算部308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乘入预测时间,该乘入预测时间是乘梯处20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所需的预测的时间(S16)。在此,对于各乘用轿厢,在不相邻的区域存在至少一个待机利用者的情况下,设为利用者的乘入预测时间比通常多,从而计算进行了响应的情况下的从乘梯处门从开始开门到完全关门的预测时间。
接着,在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B中,基于在步骤S13中取得的各电梯10-1~10-4的运转信息和由乘入预测时间计算部308计算的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乘入预测时间,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1评价值,该第1评价值表示作为响应在步骤S12中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而进行分配时的、与建筑物整体的运送效率提高和/或消耗电力抑制等各目的以及分配许可的可否相应的优先度(S17)。具体而言,通过运转信息预测出的各电梯10-1~10-4在停止层的开门时间根据所计算的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乘入预测时间而增减,被使用于第1评价值的计算。
接着,在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中,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同样,基于由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保持的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和在步骤S15中取得的各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各乘用轿厢11-1~11-4计算第2评价值,该第2评价值表示供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登记操作的楼层的乘梯处20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的短的程度(S18)。
接着,在分配轿厢决定部307中,在步骤S17中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在步骤S18中计算的第2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S19)。
当决定了分配轿厢时,向对应的电梯发送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指示(S20)。在被发送响应指示的电梯中,基于该响应指示进行运转控制,使乘用轿厢移动到乘梯处呼叫登记层(S21)。
根据以上的第2实施方式,在群管理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响应乘梯处呼叫登记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中,除了在第1实施方式中执行的处理之外,在基于运行信息选择最佳的乘用轿厢时,还考虑乘梯处的利用者的乘入时间来进行处理,所以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分配处理。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中,在暂时决定了响应乘梯处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之后,在基于电梯的运行信息对分配轿厢进行再评价时,也考虑对应的乘梯处的利用者的乘入时间来进行处理。
<利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利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1C的整体结构除了代替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C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系统1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群管理控制装置30C除了具备再评价值计算部309和分配轿厢再决定部310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再评价值计算部309,在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07决定了响应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之后,在直到该分配的乘用轿厢抵达响应层为止的期间,重新计算关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各乘用轿厢11-1~11-4的第1评价值,从而以预定时间间隔对各乘用轿厢11-1~11-4的分配优先度进行再评价。
分配轿厢再决定部310基于由再评价值计算部309重新计算的第1评价值和由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计算的最新的第2评价值,与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07进行的处理同样,再次决定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当在此决定的分配轿厢与对于该乘梯处呼叫已经决定的分配轿厢不同时,向对应的电梯(具有已经决定的分配轿厢的电梯和具有新决定为分配轿厢的乘用轿厢的电梯)发送用于变更为新的分配轿厢的变更指示。
<利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8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C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1~S40中实施的处理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S1~S10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39中,从群管理控制装置30C向符合分配的电梯发送响应指示,基于此而在对应的电梯中开始用于响应乘梯处呼叫的运转控制(S40),然后,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C的运转信息取得部302中,继续取得第1电梯10-1~第4电梯10-4的运行信息(S41)。
接着,在再评价值计算部309中,基于最新的运行信息,以预定时间间隔重新计算关于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各乘用轿厢11-1~11-4的第1评价值(S42)。例如,在乘梯处20不存在预报灯(通过点亮来预报对登记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响应的乘用轿厢的灯)的情况下,重新计算该第1评价值的时间间隔为每5秒左右,在存在预报灯的情况下,由于频繁变更计划响应的乘用轿厢是不优选的,所以重新计算该第1评价值的时间间隔设定为每30秒左右。
另外,在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中,也继续以预定时间间隔对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登记的1层的乘梯处20的乘梯处第1区域23-1~乘梯处第4区域23-4的待机利用者数进行计数。然后,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C的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取得计数出的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的信息,基于此而在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中以预定时间间隔计算新的第2评价值(S43、S44、S45)。
接着,当由再评价值计算部309重新计算了第1评价值时,基于该重新计算的第1评价值和最新的第2评价值,通过与分配轿厢决定部307同样的处理,在分配轿厢再决定部310中对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进行再决定(S46)。
当在此决定的分配轿厢与对于该乘梯处呼叫已经决定的分配轿厢不同时,由分配轿厢再决定部310生成用于变更分配轿厢的变更指示,并发送到对应的电梯(具有已经决定的分配轿厢的电梯和具有新决定为分配轿厢的乘用轿厢的电梯)(S47)。在被发送变更指示的已经决定为分配轿厢的电梯中,中止对该乘梯处呼叫登记的响应控制,另外,在新决定为分配轿厢的电梯中,开始用于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登记的运转控制(S48)。
在以上的第3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之外,在暂时决定了响应乘梯处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之后,在基于电梯的运行信息对分配轿厢进行再评价时,也考虑对应的乘梯处的利用者的乘入时间来进行处理,由此,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控制。
《第4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在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A~30C执行的控制中,在登记了向上或向下的任一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以及在乘梯处呼叫仅限定于一个方向的最下层或最上层登记了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计算表示供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登记操作的楼层的乘梯处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的短的程度的第2评价值。但是,在同一层的乘梯处同时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判断在各乘梯处区域进行待机的电梯利用者是在等待响应向上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还是在等待响应向下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所以有时无法适当地计算第2评价值。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同一层的乘梯处仅登记了1个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基于第1评价值和第2评价值来进行分配轿厢的决定处理,在登记了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不考虑用于供乘梯处的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仅基于第1评价值来进行分配轿厢的决定处理。
<利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1D的整体结构除了代替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D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系统1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0D除了具有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并代替分配轿厢决定部307而具有分配轿厢决定部307D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基于由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对在设置于乘梯处20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4中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楼层进行识别。
在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中没有识别到登记了向上和向下这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楼层时,分配轿厢决定部307D对于登记了乘梯处呼叫的楼层,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来决定分配轿厢。也就是说,在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由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计算的第2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另外,在识别到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楼层时,对于该楼层的乘梯处呼叫,不考虑第2评价值,仅基于第1评价值来决定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
<利用了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0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D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对群管理控制装置30D除了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之外还具有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1~S54中实施的处理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S1~S4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当在步骤S54中计算了第1评价值时,由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基于由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01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来判断是否识别到在设置于乘梯处20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1-1~21-4中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楼层(S55)。
接着,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S5~S7的处理同样,执行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中的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的计数处理、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30D的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中的第2评价值的计算处理(S56~S58)。
接着,在分配轿厢决定部307D中决定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在此,在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中没有识别到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楼层时,对于登记了该乘梯处呼叫的楼层,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同样地决定分配轿厢。也就是说,在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由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计算的第2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另外,在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311中识别为对于登记了该乘梯处呼叫的楼层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时,对于该楼层,与以往进行的控制同样地不考虑第2评价值,仅基于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计算的第1评价值来决定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S59)。
当决定了分配轿厢时,向对应的电梯发送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指示(S60)。在被发送响应指示的电梯中,基于该响应指示进行运转控制,使乘用轿厢移动到乘梯处呼叫登记层(S61)。
根据以上的第4实施方式,在同一层的乘梯处登记了双向的乘梯处呼叫时,通过不考虑用于供乘梯处的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来决定响应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能够防止对等待响应反向的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的利用者进行误检测而导致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的精度下降。
《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进行响应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时使用乘梯处的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所以需要在各乘梯处设置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但根据建筑物,有时无法设置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不使用乘梯处的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利用多个电梯的设置位置的信息高效地进行响应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
<利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如图11所示,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1E的整体结构除了不设置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22、且代替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E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梯系统1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4台电梯从在平面距离上靠近利用者向乘梯处20移动时一定利用的建筑物通路40的位置起,按第1电梯10-1、第2电梯10-2、第3电梯10-3、第4电梯10-4的顺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群管理控制装置30E除了代替图1的乘梯处区域位置信息保持部304、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305以及第2评价值计算部306而具有分配优先度保持部312并代替分配轿厢决定部307而具有分配轿厢决定部307E之外,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结构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分配优先度保持部312按每个楼层保持以越靠近建筑物通路40则成为越高的值的方式设定的每个乘用轿厢的分配优先度信息。
在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07E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07E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由分配优先度保持部312保持的分配优先度最高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并向对应的电梯发送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指示。
<利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3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E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71~S74中实施的处理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S1~S4的处理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当在步骤S74中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计算了第1评价值时,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07E取得由分配优先度保持部312保持的、产生了乘梯处呼叫登记的楼层的分配优先度的信息(S75)。
接着,在由第1评价值计算部303的计算的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07E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第1评价值最小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07E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在步骤S75中取得的分配优先度最高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并向对应的电梯发送对于该乘梯处呼叫的响应指示(S76、S77)。在被发送响应指示的电梯中,基于该响应指示进行运转控制,使乘用轿厢移动到乘梯处呼叫登记层(S78)。
根据以上的第5实施方式,在群管理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响应乘梯处呼叫登记的乘用轿厢的分配处理中,即使在乘梯处没有设置待机利用者识别装置,也能够在基于运行信息选择了多个最佳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分配利用者的乘入时间尽量短的乘用轿厢,能够防止开门时间的增加而防止电梯的运送效率的下降,并且能够防止群管理控制的运行预测的精度的下降。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示出的,没有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对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评价值计算部,其在所述建筑物的预定层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所述多个电梯的运转信息,关于所述多个电梯的各乘用轿厢计算第1评价值,该第1评价值表示作为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而进行分配时的优先度;
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其取得产生了所述乘梯处呼叫的楼层的、在电梯乘梯处内预先设定的多个区域各自的待机利用者数;
第2评价值计算部,其基于所述多个区域各自的位置信息和由所述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取得的各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所述多个电梯的各乘用轿厢计算第2评价值,该第2评价值表示用于供所述乘梯处的所有待机利用者乘入乘用轿厢的移动时间的短的程度;以及
分配轿厢决定部,其在由所计算的所述第1评价值表示的优先度最高的乘用轿厢被特定为1个的情况下,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由所述第1评价值表示的优先度最高的乘用轿厢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该多个乘用轿厢中的、由所计算的所述第2评价值表示的移动时间最短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取得所述建筑物内的每个楼层和每个所述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
所述第1评价值计算部,在所述建筑物的预定层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基于所述多个电梯的运转信息和由所述分区域待机利用者数取得部取得的每个楼层和每个区域的待机利用者数,关于所述多个电梯的各乘用轿厢计算所述第1评价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分配轿厢再决定部,该分配轿厢再决定部在由所述分配轿厢决定部决定了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之后,基于在直到该决定的乘用轿厢抵达所述预定层为止的期间新计算的第1评价值和第2评价值,再次决定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在新决定的分配轿厢与由所述分配轿厢决定部已经决定的分配轿厢不同的情况下,将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的乘用轿厢变更为新决定的分配轿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该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对于所述预定层,对是否登记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的乘梯处呼叫进行识别,
所述分配轿厢决定部,在由所述双向乘梯处呼叫识别部识别为对于所述预定层登记了双向的乘梯处呼叫时,不考虑所述第2评价值,仅基于由所述第1评价值计算部计算的第1评价值来决定响应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轿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1500 | 2014-11-28 | ||
JP2014241500A JP5951737B2 (ja) | 2014-11-28 | 2014-11-28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45201A CN105645201A (zh) | 2016-06-08 |
CN105645201B true CN105645201B (zh) | 2017-11-10 |
Family
ID=56088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13162.3A Active CN105645201B (zh) | 2014-11-28 | 2015-01-09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51737B2 (zh) |
CN (1) | CN1056452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27516B1 (ja) * | 2020-12-17 | 2022-03-01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69346A (en) * | 1976-11-30 | 1978-06-20 | Toshiba Corp |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vator cage group superviory system |
CN1037121A (zh) * | 1988-03-02 | 1989-11-15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多厢体电梯系统的群控方法及装置 |
CN1939830A (zh) * | 2005-09-27 | 2007-04-0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7284164A (ja) * | 2006-04-13 | 2007-11-01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CN102612480A (zh) * | 2009-11-27 | 2012-07-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
CN103159093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
CN103287931A (zh) * | 2012-02-24 | 2013-09-1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94567A (ja) * | 1992-04-20 | 1993-11-09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JPH06263338A (ja) * | 1993-03-15 | 1994-09-20 |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
-
2014
- 2014-11-28 JP JP2014241500A patent/JP59517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09 CN CN201510013162.3A patent/CN1056452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69346A (en) * | 1976-11-30 | 1978-06-20 | Toshiba Corp |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vator cage group superviory system |
CN1037121A (zh) * | 1988-03-02 | 1989-11-15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多厢体电梯系统的群控方法及装置 |
CN1939830A (zh) * | 2005-09-27 | 2007-04-0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7284164A (ja) * | 2006-04-13 | 2007-11-01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CN102612480A (zh) * | 2009-11-27 | 2012-07-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
CN103159093A (zh) * | 2011-12-16 | 2013-06-1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
CN103287931A (zh) * | 2012-02-24 | 2013-09-1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02014A (ja) | 2016-06-02 |
JP5951737B2 (ja) | 2016-07-13 |
CN105645201A (zh) | 2016-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87931B (zh) | 电梯系统 | |
US8567569B2 (en) |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2112382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KR101506407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승강장 호출등록장치 | |
CN107337032B (zh) |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目的层电梯群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395520B (zh) |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 |
CN107709206B (zh) | 群控电梯装置及群控的搭乘号机的分配方法 | |
CN108975104B (zh) | 电梯控制装置及方法、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电梯系统 | |
CN105270937B (zh) | 电梯组管理装置 | |
KR20120070574A (ko) |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시스템 | |
JP2013241230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 |
JP654270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9081622A (ja) |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JPWO2011061797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 |
JP2019142694A (ja) | 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 |
JP5684307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オートロック連動運転システム | |
JP4621620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645201B (zh)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CN105836553B (zh)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JP5743627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 |
JP5650834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6265366A (zh)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
JP2022018915A (ja) |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2017001802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 |
JP4177627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