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0056A - 组装式收纳家具 - Google Patents

组装式收纳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0056A
CN105640056A CN201510856709.6A CN201510856709A CN105640056A CN 105640056 A CN105640056 A CN 105640056A CN 201510856709 A CN201510856709 A CN 201510856709A CN 105640056 A CN105640056 A CN 105640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board
sheet material
card
linking part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67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0056B (zh
Inventor
善田阳
善田阳一
服部雅昭
林俊祐
小仓广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40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0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0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00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075Flat or flat-like panels connected without fram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 Cabinets, Racks, Or The Like Of Rigid Construction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组装式收纳家具(Fa)通过将多个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成,在多个板材中彼此相邻的背板(1)和侧板(2)的卡合缘部(10x、21x)分别形成有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该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构成为通过使背板(1)与侧板(2)卡合并使侧板(2)从卡合的位置朝向组装位置相对旋转,从而背板(1)将侧板(2)卷入而加深卡合状态,并且,组装式收纳家具(Fa)具有移动限制部(A),该移动限制部(A)利用所述相对旋转使侧板(2)从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背板(1)的背板侧连结部(10),对在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上的背板(1)和侧板(2)彼此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组装式收纳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构成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背景技术
在构成适于散件装配(knockdown)等的组装式收纳家具时,作为组装板材的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卡合突起与卡合凹部卡合来连结背板和侧板的构造,所述卡合突起是使背面的左右两端侧向前方立起而形成的突起,所述卡合凹部是形成于在侧板的后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加强件的凹部。所述卡合突起具有从背面向前方立起的立起板部和从立起板部向后内方倾斜的可弹性变形的斜面部,背板和侧板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连结:在使彼此的内面相对的状态下使上述那样的卡合突起与卡合凹部抵接,以该抵接部位为轴使侧板旋转90度,并如专利文献1的图9所示那样沿着卡合凹部的壁面收容卡合突起。此时,背板的侧缘部和侧板的后缘部通过卡合突起的弹性力而压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这样的组装式收纳家具,能够通过使侧板相对于背板进行相对旋转而简单地进行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091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背板和上述侧板在组装位置虽然由卡合突起和卡合凹部限制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但关于沿着彼此相邻的缘部(卡合缘部)的方向即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则难以说成为了能够充分进行限制的结构,关于用于限制沿着卡合缘部的方向上的背板与侧板的相对移动的结构,还有改善的余地。
为了应对该问题,虽然也可考虑另外使用螺栓等止动用具将背板和侧板的一部分止动,但这会引起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的增加而导致组装效率的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如上所述的问题,具体而言,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收纳家具,在能够通过使以背板和侧板为首的彼此相邻的板材彼此相对旋转而进行连结的结构下,既能限制该板材彼此在沿着卡合缘部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又能使组装效率良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并解决这样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手段。
即,本发明的组装式收纳家具通过将多个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成,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板材中的彼此相邻的任意的两板材的卡合缘部分别形成有连结部,该连结部构成为,通过使两板材彼此卡合并使该板材从卡合的位置朝向组装位置相对旋转,从而该板材的一方将另一方卷入而加深卡合状态,并且,所述组装式收纳家具具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利用所述相对旋转使两板材的任一方从与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另一方的所述连结部,对在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该板材彼此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利用经由连结部使板材彼此卡合并使板材朝向组装位置相对旋转的动作,由移动限制部将两板材的任一方从与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另一方的连结部,所以无需在使板材彼此在组装位置连结后另外用螺栓等止动用具将板材彼此紧固,能够简单地限制处于组装位置的两板材在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因而,能够限制板材彼此的沿着卡合缘部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减少部件和组装工序而提高组装效率。
作为具体结构,构成为: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板材中的任一方具有卡合凸部,该卡合凸部与该两板材的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地延伸,板材中的另一方具有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能够供所述卡合凸部插入,与所述卡合凸部的在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所述卡合凸部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由该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移动限制部。
或者,作为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的情况下的移动限制部的其他结构,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任一方在上缘部或下缘部具备板材接受部,该板材接受部在与背板和侧板的卡合缘部大致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用于载置成为顶板或底板的所述板材,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另一方具有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能够供所述板材接受部的顶端部插入,与该顶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所述板材接受部的顶端部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由该板材接受部的顶端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移动限制部。
在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所述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的情况下,为了利用连结部将顶板、底板等其他板材一下子连结于背板和侧板,优选,顶板和底板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在组装位置与所述连结部对应的部位形成的切口状的嵌合槽,通过使该嵌合槽与连结部嵌合而将该连结部从两侧夹入从而与背板和侧板连结。
进而,在所述嵌合槽形成于底板的情况下,为了利用连结部将与背板和侧板连结的底板在上下方向上容易地定位,优选,所述底板和背板的任一方具有朝向另一方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水平突出部,所述底板和背板的另一方具有在组装位置能够与所述水平突出部卡合的水平凹部。
特别地,在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不使收容空间变小而适当地安装架板,优选,在该连结部形成有用于将架板配置在收容空间内的架板安装孔。
另一方面,在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的情况下,为了简单地实现能够将顶板适当安装于背板的结构,优选,在背板的上缘部设置用于载置顶板的顶板接受部,在顶板的后端面形成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插入部分的突出部,并且在背板形成能够供该插入部分插入的插入凹部,通过一边使突出部的插入部分插入插入凹部一边在顶板接受部在载置顶板的后端部,将顶板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发明效果
本发明是以上说明的结构,因此,移动限制部能够使两板材的任一方从与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另一方,简单且有效地抑制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且能够减少组装所需的作业而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收纳家具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构成该组装式收纳家具的背板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该组装式收纳家具的侧板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图2的背板与图3的侧板的连结进行说明的省略了一部分构造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图2的背板和图3的侧板在组装位置连结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对连结构成该组装式收纳家具的底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是从底面侧观察安装有底板的家具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构成该组装式收纳家具的顶板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对连结该顶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对连结该顶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1是局部示出该组装式收纳家具的变形例的与图5对应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该组装式收纳家具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1A…背板(板材)
2、2A…侧板(板材)
3…顶板
3b…顶板的后端面
4…底板
5…架板
10、81…背板侧连结部(连结部)
10b1…架板安装孔
10bc、81a…卡合窗(卡合凹部)
10x、21x…卡合缘部
11a1…切口部(插入凹部)
11b…顶板接受部(板材接受部)
12…底板接受部(水平突出部)
21、82…侧板侧连结部(连结部)
21c…卡合爪(卡合凸部)
30…突出部
30a…插入部分
40…嵌合槽
41b1…水平凹部
80a1…插入开口部(插入凹部)
80b…顶板接受部(板材接受部)
80b1…顶板接受部的顶端部
A、A′…移动限制部
Fa、Faα…组装式收纳家具
sp1…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是以前面开口的中空的家具本体Fa1为主体的开放收纳型的收纳家具。
家具本体Fa1通过将是板材的背板1、同样是板材且安装于背板1的两侧端部的侧板2、同样是板材且安装于侧板2的上端部间的顶板3、以及同样是板材且安装于侧板2的下端部间的底板4组装成箱状而构成,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sp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家具本体Fa1开口的一侧设为前方(前侧),将背板1所处的一侧设为后方(后侧),将顶板3所处的一侧设为上方(上侧),将底板4所处的一侧设为下方(下侧),将由构成家具本体Fa1的背板1、侧板2、顶板3以及底板4包围的收容空间sp1侧设为内方(内侧),将家具本体Fa1的反收容空间sp1侧设为外方(外侧),将从前方向后方看时的右设为右方(右侧),将从前方向后方看时的左设为左方(左侧)。
背板1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的部件,如图2所示,将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分别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左端面1c和右端面1d,并且在其顶端部形成有作为连结部的背板侧连结部10、10。另外,将上端部(上缘部)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上端面1a,并且将其顶端部向下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上内壁部11a,进而将其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作为板材接受部的顶板接受部11b。顶板接受部11b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切成楔状而形成有楔部11b1。楔部11b1的倾斜角度被调整成与在后述的背板1与侧板2连结时相对于背板1配置的侧板2的合适的倾斜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进而,将下端部(下缘部)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下端面1b,并且将其顶端部向上方弯折、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作为板材接受部的底板接受部12。另外,在背板1的上端部中的左右两端侧形成有朝向下方开放的作为插入凹部的切口部11a1。切口部(缝隙)11a1是将上内壁部11a的左右两端部的一部分呈大致矩形状地切去而形成的部位,从切口部11a1的上缘11a2到顶板接受部11b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长度构成为与后述的突出部的插入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
形成于左侧端部的背板侧连结部10中,具体而言,通过将左端面1c的顶端部向左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背板1的面板部1x大致平行的第1平行部分10a,通过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面板部1x大致正交的第1正交部分10b。另外,通过将第1正交部分10b的顶端部向左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所述第1平行部分10a大致平行的第2平行部分10c,并且通过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后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所述第1正交部分10b大致平行的第2正交部分10d,背板侧连结部10形成为俯视呈大致J形的钩状。第2平行部分10c构成为比第1平行部分10a短,并且第2正交部分10d构成为比第1正交部分10b短,在组装位置连接于侧板2的状态下,在第2正交部分10d与侧板2的面板部2x(参照图3)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另外,在背板侧连结部10的上端部形成有在第1正交部分10b和第2平行部分10c开口的作为卡合凹部的卡合窗10bc。该卡合窗10bc与后述的卡合爪21c(参照图3)对应地开口,详情后述。
另外,在第1正交部分10b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架板5(参照图1)的架板安装孔10b1。形成于右侧端部的右端面1d和背板侧连结部10构成为与处于左侧端部的上述背板侧连结部10左右对称。
在背板1中包括左端面1c的缘部和包括右端面1d的缘部分别成为与侧板2、2的卡合缘部10x、10x。
如图3所示,侧板2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件,构成家具本体Fa1的侧面。并且,将上下端和前后端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分别形成有上端面2a、下端面2b、后端面2c以及前端面2d。包括该后端面2c的缘部成为与背板1的卡合缘部21x。
配置在背板1的左侧端部的侧板2在后端部形成有作为能够与背板侧连结部10卡合的连结部的侧板侧连结部21。侧板侧连结部21中,具体而言,将后端面2c的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侧板2的面板部2x平行的平行部分21a,并且将其顶端部进一步向左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平行部分21a大致正交的正交部分21b,由此,侧板侧连结部21构成为俯视呈大致コ字形。正交部分21b的上端部被切出切口,从平行部分21a的上端部中的前端起,在与形成于上述背板侧连结部10的卡合窗10bc(参照图2)对应的位置,朝向前方延伸有侧视呈大致矩形状的作为卡合凸部的卡合爪21c。在这样的侧板侧连结部21上,在组装位置与背板侧连结部10的架板安装孔10b1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架板安装孔21ab。此外,侧板侧连结部21的架板安装孔21ab被设定为比背板侧连结部10的架板安装孔10b1大一圈。因而,用于安装架板5(参照图1)的钩等安装辅助用具(未图示)几乎不会受到架板安装孔21ab的位置限制,而是专门由架板安装孔10b1来进行位置限制。在背板1的右侧端部配置的侧板2具有与在背板1的左侧端部配置的上述侧板2左右对称的结构。
另外,在侧板2的前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安装有加强件22。在该加强件22上也在与架板安装孔21ab对应的高度位置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架板安装孔22a。此外,该架板安装孔22a的尺寸设定为与背板侧连结部10的架板安装孔10b1大致相等。侧板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在加强件22的后端侧通过电弧焊等分别安装有托架23、24。如图3所示,处于上端部的托架23由从侧板2的面板部2x水平延伸的水平片23a和从水平片23a的前后端分别立起的立起片23b、23c构成。在水平片23a形成有用于与顶板3螺栓紧固的螺栓插通孔23a1。处于侧板2的下端部的托架24由从加强件22的下端水平延伸的水平片24a和从水平片24a的前后端分别立起的立起片24b、24c构成。其中,处于前方的立起片24b朝向面板部2x形成为楔状,另外,在水平片24a形成有用于与底板4螺栓紧固的螺纹孔24a1。进而,在处于侧板2的前方且上方的角部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片26。卡合片26包括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板状部,可通过其边部(日文:小口)承受上下方向的力,因而相对于上下方向具有较大的强度。
上述背板侧连结部10中,如图4(a)所示,使其顶端部大致绕圈而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开放的开口,能够从该开口将侧板侧连结部21插入背板侧连结部10,并从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使卡合爪21c朝向内方从卡合窗10bc突出。卡合窗10bc的宽度尺寸构成为:在刚插入卡合窗10bc时,卡合爪21c位于卡合窗10bc中的第1平行部分10a侧,且能够从该状态起使卡合爪21c向第2平行部分10c侧移动。所述卡合窗10bc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构成为与卡合爪21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且构成为通过卡合爪21c的上端与卡合窗10bc的上缘抵接或者卡合爪21c的下端与卡合窗10bc的下缘分别抵接,来限制背板1和侧板2沿着卡合缘部10x、21x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成为移动限制部A。此外,在图4(a)中,省略了侧板2的顶板接受部11b的图示。
在使如上所述的侧板2与背板1连结时,如图4(b)所示,使卡合缘部10x、21x彼此接近,并且使侧板2相对于背板1倾斜配置,以使得彼此的面板部1x、2x彼此大致相对。此时,使侧板2在俯视时沿着设置于背板1的顶板接受部11b的楔部11b1配置,并且卡合爪21c插入卡合窗10bc的第1平行部分10a侧。顶板接受部11b的楔部11b1的倾斜角被设定成卡合爪21c能够顺利插入卡合窗10bc的角度,可以将该楔部11b1作为组装时的目标。
然后,在这样使背板侧连结部10与侧板侧连结部21卡合的状态下使侧板2的前端部侧向箭头X所示的方向相对旋转,如图5所示,使侧板2移动到相对于背板1大致正交的组装位置。该移动中,在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彼此弹性变形的同时,背板侧连结部10将侧板侧连结部21卷入而卡合状态加深。在组装位置,侧板侧连结部21的平行部分21c与背板侧连结部10的第2正交部分10d抵接,并且侧板侧连结部21的后端面2c沿着背板侧连结部10的第1平行部分10a抵接,成为侧板侧连结部21收容于背板侧连结部10的状态,由处于这样的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确保家具本体Fa1的刚度。此时,如图5(b)所示,卡合爪21c在卡合窗10bc中位于第2平行部分10c侧。这样一来,背板1和侧板2正交地连结,并且由包括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的移动限制部A限制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侧板2被安装于背板1。在背板1的右端部侧也同样地安装侧板2。此外,在图4(b)和图5(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构成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的构成材料的厚度等。
之后,如图6所示,从前方朝向后方,将底板4以后端部比前端部靠下的状态插入背板1的下端部。底板4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的部件,在背面侧设置有在前端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件42和在比左右两端部稍靠内侧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件41。进而,在底板4的面板部4x的左右端部形成有沿着背板侧连结部10的外形以大致相等的方式切出的嵌合槽40,如图1所示,能够用嵌合槽40从两侧将处于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夹入。然后,将底板4的前端部向下方按压,使托架24的立起片24b插入在底板4的背面侧的加强件42上形成的卡合孔43(参照图7),并且使立起片24c沿着加强件42的后端面,进而将底板4的加强件42抵上侧板2的底板接受部25和托架24的水平片24a。之后,通过插通形成于底板4的螺栓插通孔44b的螺栓,利用螺纹孔24a1将托架24螺栓紧固于底板4的加强件。在此,如图7所示,在底板4的背面以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安装有两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件41。加强件41具有与底板4x的面板部4x相对的基础部分41a、从基础部分41a的左右两端朝向面板部4x延伸的延伸部分41b、以及从延伸部分41b的顶端以与面板部4x抵接的方式延伸的抵接部分41c,通过将延伸部分41b的后端切出切口而形成有朝向背板1的底板接受部12开口的水平凹部41b1。在以上述方式将底板4按压成水平的状态下,水平凹部41b1从上下方向将底板接受部12夹入,成为了通过底板接受部12的上表面与水平凹部41b1的上缘抵接或者底板接受部12的下表面与水平凹部41b1的下缘抵接而在上下方向上对底板4的后端部进行位置限制的结构。水平凹部41b1的开口缘部为了容易插入底板接受部12而形成为楔状。此外,在底板4形成有用于安装图1所示的基部6的未图示的螺纹孔,该螺纹孔由盖部44a覆盖。底板4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于背板1和侧板2。
如图8所示,顶板3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件,构成家具本体Fa1的上表面。并且,将左右两端和前后端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分别形成有前端面3a、后端面3b、右端面3c以及左端面3d。另外,通过将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顶端部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顶板3的面板部3x大致平行的内平行部分3c1,并且通过将其顶端部进一步向上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面板部3x大致正交的内正交部分3c2。另外,在顶板3的后端面3b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突出部30。突出部30是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板状的插入部分30a和与该插入部分30a大致正交的加强部分30b的截面大致L字状的部分,插入部分30a通过使成为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部分比后端面3b向后方延伸而形成,加强部分30b通过使内平行部分3c1比后端面3b向后方延伸而形成。此外,突出部30的形状不限于截面大致L字状,也可以是仅具备插入部分30a的截面大致I字状,但通过设置加强部分30b,能够提高突出部30的强度。
进而,顶板3在背面侧的前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32,该加强件32通过点焊等手段安装于面板部3x的背面。加强件32构成为包括与顶板3的面板部3x隔开预定距离而与顶板3的面板部3x相对的基础部分32a、从基础部分32a的前后两端朝向面板部3x分别延伸的第1延伸部分32b、32c、从处于前方的一方的第1延伸部分32c的顶端部与面板部3x平行地延伸的第1平行部分32e、从第1平行部分32e的顶端沿着前端面3a向上方延伸的前端面平行部分32g(参照图10)、从第2延伸部分32g沿着面板部3x向后方延伸的面板部平行部分32h(参照图10)、从处于后方的另一方的第1延伸部分32b与面板部3x平行地延伸的第2平行部分32d、以及从第2平行部分32d的后端朝向面板部3x延伸的第2延伸部分32f。前端面3a的顶端部进一步向后方和上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该向上方弯折的部分与第1延伸部分32c抵接。另外,构成前端面3c的板材料的左右两端朝向后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构成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前端部的前端部分33。前端部分33由沿着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各前端延伸的前端区域33a和从前端区域33a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区域33b构成为侧视呈大致L字状。
顶板3的形成侧面的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中,除了前端部分33以外,与上述加强件32对应的部分被切口而形成有作为开口的侧面开口部34。并且,在该侧面开口部34的前方侧,由侧面开口部34和前端部分33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合片26(参照图3)卡合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顶板卡合槽31。侧面开口部34的下缘即顶板卡合槽31的上缘31c和前端部分33的后方区域33b的上缘即顶板卡合槽31的下缘31b大致平行,并且将两者的间隔设定为比卡合片26(参照图3)的上下方向尺寸稍大的程度,构成为能够由顶板卡合槽31的上缘31c和下缘31b在上下方向上对卡合的卡合片26进行位置限制。
进而,在加强件32上,将基部32a的前方侧端部切口而形成有与所述侧面开口部34连续的导入部31a。经由该导入部31a,能够将卡合片26(参照图3)从下方导入侧面开口部34内的空间,并进一步使其插入顶板卡合槽31。
另外,在处于后方侧的另一方的第2平行部分32d,形成有用于插入托架23(参照图3)的一方的立起片23b的插入孔32c1。进而,在比第2延伸部分32f靠后方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从侧面侧插入托架23的另一方的立起片23c的插入开口32f1。在第2平行部分32d上,通过在与设置于托架23的螺栓插通孔23a1对应的位置焊接螺母而形成有螺纹孔(未图示),能够与螺栓插通孔23a1协作来进行螺栓紧固。
在使这样的顶板3与背板1和侧板2连结时,如图9和图10(a)所示,使顶板3的前端部以比后端部高的方式倾斜,通过将在顶板3的后端面3b设置的突出部30插入背板1的切口部11a1而使其卡合,从而成为限制了向上方的位移的状态。然后,将顶板3的前端部如箭头所示那样向下方按压,如图10(b)那样使卡合片26从导入部31a导入侧面开口部34内的空间,并且将托架23的立起片23b、23c分别插入插入孔32c1和插入开口32f1,成为在图9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插入孔32c1和插入开口32f1相对于立起片23b、23c朝向后方侧具有余裕,构成为能够使顶板3朝向后方侧相应地移动。通过从该状态起将顶板3沿着箭头向后方侧推入,能够使处于导入部31a的卡合片26向顶板卡合槽31内相对移动而成为图10(c)所示的状态,使卡合片26与顶板卡合槽31卡合。在该状态下,卡合片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卡合槽31的上缘31c和下缘31b抵接,由此来进行顶板3的前端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然后,进一步利用螺栓插通孔23a1和设置于加强件32的螺纹孔(未图示),通过螺栓紧固来进行固定。这样一来,顶板3不能进行向前侧的移动,能够保持进行了向上下方向的位置限制的稳定状态。另外,这样安装的顶板3的上表面和侧板2的上端面2a(参照图3)被设定成处于同一个面,能够使组装式收纳家具Fa的外观合适。
之后,通过进一步根据需要将图1所示的基部6安装于底板4的背面侧,能够组装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通过将多个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成,构成为作为连结部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分别形成于作为多个板材中的彼此相邻的侧材的背板1和侧板2的卡合缘部10x、21x,并且,具有移动限制部A,上述连结部构成为,通过使背板1与侧板2卡合,从卡合的位置起使该侧板2朝向组装位置相对旋转,背板1将侧板2卷入而加深卡合状态,上述移动限制部A利用所述相对旋转,使侧板2从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背板1的背板侧连结部10,限制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上的背板1与侧板2的相对移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经由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使背板1与侧板2卡合而使侧板2朝向组装位置相对旋转的动作,通过移动限制部A将侧板2从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背板1的背板侧连结部10,因此,无需在使背板1与侧板2在组装位置连结后另外用螺栓等的止动用具进行紧固,能够简单地限制处于组装位置的背板1和侧板2向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因而,既能限制背板1和侧板2沿着卡合缘部10x、21x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又能减少部件和组装作业工序而提高组装效率。另外,通过使侧板2插入也作为家具本体Fa1的加强发挥功能且不易变形的背板侧连结部10,能够更稳定地限制沿着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的背板1和侧板2的相对移动。
另外,侧板2具有作为与背板1和侧板2的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而延伸的卡合凸部的卡合爪21c,背板1具有作为卡合凹部的卡合窗10bc,该卡合凹部能够插入卡合爪21c,与卡合爪21c的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卡合爪21c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由这些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构成移动限制部A。若构成这样的结构,则仅通过使侧板2相对于背板1相对旋转就能简单地使卡合爪21c从卡合窗10bc插入背板侧连结部10,并且能够使移动限制部A的结构简单而使组装式收纳家具Fa的制作容易。进而,这样的移动限制部A不利用顶板接受部11b,因此,能够如图2所示那样将顶板接受部11b的左右方向顶端部切成楔状而形成楔部11b1,在如图4(b)所示那样使背板1的缘部10x与侧板2的缘部21x卡合时,能够利用楔部11b1作为相对于背板1使侧板2倾斜的角度的目标。
特别地,顶板3具有在组装位置与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对应的部位形成的切口状的嵌合槽40,通过使该嵌合槽40与彼此处于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嵌合,将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从两侧夹入而与背板1和侧板2连结,因此,能够利用处于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将底板4一下子连结固定于背板1和侧板2。
尤其是,背板1具有作为朝向底板4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水平突出部的底板接受部12,底板4具有在组装位置能够与底板接受部12卡合的水平凹部41b1,因此,能够简单地将底板4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进而,在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形成有用于将图1所示的架板5配置在收容空间sp1内的架板安装孔10b1,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形成架板安装孔10b1的架板安装部而导致收容空间sp1变小,能够利用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适当形成架板安装孔10b1。另外,由于在通过彼此连结而具有较高刚度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设置架板安装孔10b1,经由该架板安装孔10b1来进行架板5的安装,所以也能提高架板5的支撑强度。
另外,在背板1的上端部设置用于载置顶板3的顶板接受部11b,在顶板3的后端面3b形成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插入部分30a的突出部30,并且,在背板1形成有作为能够供该插入部分30a插入的插入凹部的切口部11a1,通过一边将突出部30的插入部分30a插入切口部11a1一边在顶板接受部11b载置顶板3的后端部来将顶板3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因此,能够相对于背板1适当且简单地安装顶板3。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限制部A由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构成,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由设置于背板1A并朝向侧板2A水平延伸的作为板材接受部的顶板接受部80b的左右方向上的顶端部80b1和向侧板2A的侧板侧连结部82开口的作为卡合凹部的卡合窗82a构成移动限制部A′。
侧板2A除了没有形成卡合爪21c和形成有卡合窗82a以外,与图4等所示的侧板2为同样的结构。背板1A除了在背板侧连结部81没有形成卡合窗10bc(参照图4)且背板侧连结部81的上端81a位于比卡合窗82a靠下方、取代图2所示的切口部11a1而形成有插入开口部80a1作为插入凹部、以及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超过插入开口部80a1和背板侧连结部81的上端81a而延伸以外,与图4等所示的背板1为同样的结构。顶板接受部80b是将上内壁部11a的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的部分,插入开口部80a1通过使上内壁部11a的一部分从顶板接受部80b的基端朝向上方开口成大致矩形状而形成。另外,顶板接受部80b在左右方向上构成为顶端部80b1在前后方向上比中央部80b2短,顶端部80b1通过楔部11b1与中央部80b2相连。此外,为了提高顶端部80b1的向上下方向的弯曲强度,也可以适当构成为进行向上下方向的折弯、折回。卡合窗82a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与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对应的高度位置,将侧板侧连结部82中与侧板2A的面板部2x平行的平行部分21a从基端侧朝向前方进行切口,并且以与该切口连续的方式将侧板2A的后端面2c切口到在组装位置下超过顶板接受部80b的左右方向顶端的位置。卡合窗82a的上下尺寸构成为比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的上下方向尺寸稍大的程度,卡合窗82a的宽度尺寸构成为比顶端部80b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以使得能够容许在连结背板1A与侧板2A时由相对旋转所引起的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的移动。通过从与背板1A和侧板2A的卡合缘部81x、82x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将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插入这样的卡合窗82a,能够限制在组装位置背板1A和侧板2A沿着卡合缘部81x、82x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
这样,背板1A在上缘部具备在与背板1A和侧板2A的卡合缘部81x、82x大致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延伸,且作为用于载置成为顶板3的板材的板材接受部的顶板接受部80b,侧板2A具备能够供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插入,与该顶端部80b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作为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的卡合凹部的卡合窗82a,由该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和卡合窗82a构成移动限制部A′。这样,通过在将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成的收纳家具中利用通常设置的顶板接受部80b,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而容易地构成移动限制部A′。
此外,在图11所示的上述结构中,虽然由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和位于侧板侧连结部82的上端部的卡合窗82a构成移动限制部A′,但也可以由设置于背板1A的下端部的未图示的底板接受部的顶端部和形成于侧板侧连结部82的下端部的未图示的卡合窗构成移动限制部。另外,也可以由设置于侧板2A的顶板接受部83的顶端部和形成于背板的未图示的卡合窗构成移动限制部。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开放收纳型的收纳家具,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在家具本体Fa1的前表面安装能够通过旋转到封闭家具本体Fa1的前面开口的封闭位置或者开放家具本体Fa1的前面开口的开放位置而进行开闭的成对的平开门7、7,设为平开门型的收纳家具Faα。进而,也可以在收纳家具Fa1安装滑动的推拉门而设为推拉门型的收纳家具。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卡合凹部形成为贯通板材的卡合窗10bc、82a,但也可以由不贯通板材的卡合孔构成卡合凹部。另外,作为插入卡合凹部的卡合凸部,只要能够插入卡合凹部而作为移动限制部发挥功能即可,不限于爪状部件,可以采用各种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背板侧连结部10形成卡合窗10bc,在侧板侧连结部21形成卡合爪21c,但也可以在侧板侧连结部21形成卡合窗,在背板侧连结部10形成卡合爪。另外,这样的移动限制部A也可以设置于连结部10、21的中央部、下端部,也可以沿着卡合缘部10x、21x设置多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底板4形成嵌合槽40,但也可以在顶板3形成嵌合槽40,与底板4同样地使该嵌合槽40与彼此处于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嵌合。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与设置于底板3的水平凹部41b1卡合的水平突出部由设置于背板1的底板接受部12构成,但也可以在背板1另外设置朝向底板4延伸的突出部而将该突出部作为水平突出部。另外,不限于在背板1设置水平突出部、在底板4设置水平凹部41b1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背板1设置水平凹部41b1,在底板4设置水平突出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侧板1和顶板3由水平突出部和水平凹部41b1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背板1的顶板接受部11b形成楔部11b1,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侧板2的顶板接受部24、底板接受部12、25形成楔部。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连结部10、21(81、82)用于背板1(1A)与侧板2(2A)的连结,但也可以用于背板1(1A)与底板4的连结、背板1(1A)与顶板3的连结、侧板2(2A)与底板4的连结、侧板2(2A)与顶板3的连结等。另外,也可以不是如图1、11所示那样家具本体Fa1向前方开口的结构,而是朝向上方开口的组装式家具。
另外,使用了这样的连结部10、21(81、82)的板材的连结构造不仅能够应用于上述的呈长方体状的组装式收纳家具,在三棱柱、五棱柱、六边形等使板材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其他结构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组装式收纳家具,通过将多个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板材中彼此相邻的任意的两板材的卡合缘部分别形成有连结部,该连结部构成为,通过使该两板材彼此卡合并使所述板材从卡合的位置朝向组装位置相对旋转,从而该板材的一方将另一方卷入而加深卡合状态,并且,所述组装式收纳家具具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利用所述相对旋转使两板材的任一方从与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另一方的所述连结部,对在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该板材彼此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所述板材中的任一方具有卡合凸部,该卡合凸部与该两板材的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地延伸,所述板材中的另一方具有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能够供所述卡合凸部插入,与所述卡合凸部的在所述卡合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所述卡合凸部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由该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移动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所述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
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任一方在上缘部或下缘部具备板材接受部,该板材接受部在与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卡合缘部大致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用于载置成为顶板或底板的所述板材,
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另一方具备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能够供所述板材接受部的顶端部插入,与该顶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所述板材接受部的顶端部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由该板材接受部的顶端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移动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所述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
顶板和底板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在组装位置与所述连结部对应的部位形成的切口状的嵌合槽,通过使该嵌合槽与所述连结部嵌合而将该连结部从两侧夹入从而与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所述嵌合槽形成于底板,
所述底板和背板的任一方具有朝向另一方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水平突出部,
所述底板和背板的另一方具有在组装位置能够与所述水平突出部卡合的水平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所述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在该连结部形成有用于将架板配置在收容空间内的架板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式收纳家具,
经由所述连结部和所述移动限制部彼此连结并且受到相对移动限制的所述板材分别是背板和侧板,在该背板的上缘部设置用于载置顶板的顶板接受部,
在所述顶板的后端面形成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插入部分的突出部,
在所述背板形成有能够供该插入部分插入的插入凹部,通过一边使所述突出部的插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凹部一边在所述顶板接受部载置顶板的后端部,将所述顶板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CN201510856709.6A 2014-12-01 2015-11-30 组装式收纳家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40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3544A JP6599611B2 (ja) 2014-12-01 2014-12-01 組立式収納家具
JP2014-243544 2014-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0056A true CN105640056A (zh) 2016-06-08
CN105640056B CN105640056B (zh) 2019-11-01

Family

ID=5612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670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40056B (zh) 2014-12-01 2015-11-30 组装式收纳家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99611B2 (zh)
CN (1) CN1056400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0618A (zh) * 2021-02-21 2021-07-09 张景鹏 一种家具板材连接件及快装组合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074B (zh) * 2020-12-04 2022-05-17 安徽顺心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稳定的柜体框架拼装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931U (ja) * 1993-08-23 1995-03-14 株式会社コトブキ
WO2000008972A1 (en) * 1998-08-13 2000-02-24 Neil Lawley Gibbs A connecting system
JP2002320519A (ja) * 2001-04-26 2002-11-05 Kurogane Kosakusho Ltd 組立式家具
JP2004298493A (ja) * 2003-03-31 2004-10-28 Kokuyo Co Ltd 壁体の取付構造
JP2012090686A (ja) * 2010-10-25 2012-05-17 Kokuyo Co Ltd 組立式収納家具
CA2775099A1 (en) * 2012-04-18 2013-10-18 Leonardo Ximenes Collapsible box made of identical pan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9165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Kung-Cheng Chen Quickly detachable cabine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931U (ja) * 1993-08-23 1995-03-14 株式会社コトブキ
WO2000008972A1 (en) * 1998-08-13 2000-02-24 Neil Lawley Gibbs A connecting system
JP2002320519A (ja) * 2001-04-26 2002-11-05 Kurogane Kosakusho Ltd 組立式家具
JP2004298493A (ja) * 2003-03-31 2004-10-28 Kokuyo Co Ltd 壁体の取付構造
JP2012090686A (ja) * 2010-10-25 2012-05-17 Kokuyo Co Ltd 組立式収納家具
CA2775099A1 (en) * 2012-04-18 2013-10-18 Leonardo Ximenes Collapsible box made of identical pane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0618A (zh) * 2021-02-21 2021-07-09 张景鹏 一种家具板材连接件及快装组合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0056B (zh) 2019-11-01
JP6599611B2 (ja) 2019-10-30
JP2016106644A (ja) 2016-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9004B1 (ko) 차량용 백 도어 구조
JP5003424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US8919869B2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US8572906B2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7804376B (zh)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CN103182920A (zh) 车辆用车门
CN105329322A (zh) 中立柱结构
US10773753B2 (en) Upper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5640056A (zh) 组装式收纳家具
AU2007264615B2 (en) Cab back panel
CN101633371A (zh) 车身前部结构
KR102107967B1 (ko) 차대 프레임 결합용 연결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의 가변형 차대 모듈
EP2453063A2 (en) Upper frame for a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17077389A (ja) 連結補強具
CN105640055A (zh) 组装式家具
CN105640054A (zh) 组装式收纳家具
CN107444085A (zh) 车门构造
JP6862897B2 (ja) キャブ補強構造
CN112339868B (zh) 车辆的地板下方结构
JP5175592B2 (ja) 自動取引装置の底部基台
EP4091876A1 (en) Subframe for box floor of dump truck and box of dump truck
CN111434568B (zh) 车辆下部构造
JP6732376B2 (ja) 基台構造
JP4393219B2 (ja) キャビネット構造
JP5168667B2 (ja) ラックの枠組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