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0055A - 组装式家具 - Google Patents

组装式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0055A
CN105640055A CN201510855031.XA CN201510855031A CN105640055A CN 105640055 A CN105640055 A CN 105640055A CN 201510855031 A CN201510855031 A CN 201510855031A CN 105640055 A CN105640055 A CN 105640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board
top board
side plate
plat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50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善田阳
善田阳一
服部雅昭
林俊祐
小仓广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40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00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075Flat or flat-like panels connected without fram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 Cabinets, Racks, Or The Like Of Rigid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对横板沿上下方向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横板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并能够维持合适的外观的组装式家具。组装式收纳家具(Fa)具备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2)和配置于两侧板(2、2)之间的作为横板的顶板(3),在各侧板(2)的前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片(26),另一方面,在顶板(3)的侧面形成有用于与卡合片(26)卡合的卡合槽(31),通过使卡合槽(31)与卡合片(26)卡合,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顶板(3)的前部。

Description

组装式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板材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组装式家具。
背景技术
当构成适于散件装配(knockdown)等的组装式家具时,作为组装板材的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多个板材组装而成的组装式家具。该组装式家具通过将左右的侧板、底板、顶板以及背板相互连结而形成箱形的壳体,并且通过使前面开放而能够从前方进入内部。
该组装式家具形成为使顶板配置于侧板上部之间而无法从侧方看到顶板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从侧方观察时平整且流畅的设计。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091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组装式家具那样形成为在侧板间配置有顶板的结构的情况下,与利用侧板的上端来支承顶板的结构相比,存在支承稍稍变弱的倾向。特别是,相对于后部能够被背板支承,前部成为开放侧,因此容易因沿上下方向的载荷而位移、产生与侧板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外观受损。另外,即使在具备了实际使用所需的强度的情况下,根据使用者不同,有时也会有强度不足这一印象。
另外,可以说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将板材组合为箱状的收纳家具中,也同样存在于由侧板与顶板构成的办公桌等组装式家具中。
进而,不仅是顶板,配置于侧板间的架板也会产生相同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横向配置的横板具有这样的共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这样的课题,具体而言,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对横板沿上下方向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横板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并能够维持适当的外观的组装式家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如下的手段。
即,本发明的组装式家具具备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和配置于两侧板之间的横板,所述组装式家具的特征在于,在各侧板的前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片,另一方面,在所述横板的侧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合片卡合的卡合槽,所述组装式家具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片卡合,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横板的前部。
若如此构成,则形成为横板在侧面所具备的卡合槽与侧板所具备的卡合片卡合的简单的构造,并且抑制在作用有上下方向上的力的情况下的横板前部向上下方向的位移,从而能够维持合适的外观。
进而,为了既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又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横板的前部向上下方向的位移,优选构成为所述卡合片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形成的板状部。
另外,为了谋求组装的容易化并具体地实现上述的结构,优选所述横板构成为具备形成于侧面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口相连续地形成于下面的切口状的导入部,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开口相连续地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所述组装式家具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卡合片从所述导入部导入而使其位于所述卡合槽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横板的前侧。
进而,为了稳定地维持能够适当地抑制横板前部的位移的组装状态,优选构成为具备用于在所述卡合槽与上述卡合片卡合了的状态下将所述横板与上述侧板的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部。
为了不仅抑制横板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位移、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横板的后部的上下方向位移,优选构成为,还具备配置于所述横板的后方的背板,在该背板的前部或者所述横板的后部的任一方设置有卡合凹部,并且在另一方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突出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对横板沿上下方向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横板的前部向上下方向的位移、并能够维持合适的外观的组装式家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家具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构成该组装式家具的背板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该组装式家具的侧板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图2的背板与图3的侧板的连结进行说明的省略了一部分构造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图2的背板与图3的侧板在组装位置连结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对连结构成该组装式家具的底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是从底面侧观察安装有底板的家具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构成该组装式家具的顶板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对连结该顶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对连结该顶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1是局部示出该组装式家具的变形例的与图5对应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该组装式家具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1A...背板
2、2A...侧板
2a...侧板的上端面
3...顶板(横板)
5...架板(横板)
11a1...切口部(卡合凹部)
23...托架(固定部)
26...卡合片
26a...板状部
30...突出部
31...卡合槽
31a...导入部
34...侧面开口部(开口)
80a1...插入开口部(卡合凹部)
Fa、Faα...组装式收纳家具(组装式家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家具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是以前面开口的中空的家具本体Fa1为主体的开放收纳型的收纳家具。
家具本体Fa1通过将是板材的背板1、同样是板材且安装于背板1的两侧端部的侧板2、同样是板材且安装于侧板2的上端部间的作为横板的顶板3、以及同样是板材且安装于侧板2的下端部间的底板4组装成箱状而构成,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sp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家具本体Fa1开口的一侧作为前方(前侧),将背板1所处的一侧作为后方(后侧),将顶板3所处的一侧作为上方(上侧),将底板4所处的一侧作为下方(下侧),将由构成家具本体Fa1的背板1、侧板2、顶板3以及底板4包围的收容空间sp1侧设为内方(内侧),将家具本体Fa1的反收容空间sp1侧设为外方(外侧),将从前方向后方看时的右设为右方(右侧),将从前方向后方看时的左设为左方(左侧)。
背板1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的部件,如图2所示,将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分别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左端面1c和右端面1d,并且在其顶端部形成有作为连结部的背板侧连结部10、10。另外,将上端部(上缘部)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上端面1a,并且将其顶端部向下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上内壁部11a,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作为板材接受部的顶板接受部11b。顶板接受部11b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切成楔状而形成有楔部11b1。楔部11b1的倾斜角度被调整成与在后述的背板1与侧板2连结时相对于背板1配置的侧板2的合适的倾斜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进而,将下端部(下缘部)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下端面1b,并且将其顶端部向上方折弯、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作为板材接受部的底板接受部12。另外,在背板1的上端部中的左右两端侧形成有向下方开放的作为卡合凹部的切口部11a1。切口部(缝隙)11a1是通过将上内壁部11a的左右两端部的一部分呈大致矩形状地切去而形成的部位,从切口部11a1的上缘11a2到顶板接受部11b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长度构成为与后述的突出部的插入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
形成于左侧端部的背板侧连结部10中,具体而言,通过将左端面1c的前端部向左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背板1的面板部1x大致平行的第1平行部分10a,通过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面板部1x大致正交的第1正交部分10b。另外,通过将第1正交部分10b的前端部向左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上述第1平行部分10a大致平行的第2平行部分10c,并且通过进一步将其顶端部向后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上述第1正交部分10b大致平行的第2正交部分10d,背板侧连结部10形成为俯视呈大致J形的钩状。第2平行部分10c构成为比第1平行部分10a短,并且第2正交部分10d构成为比第1正交部分10b短,在组装位置连结于侧板2的状态下,在第2正交部分10d与侧板2的面板部2x(参照图3)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另外,在背板侧连结部10的上端部形成有在第1正交部分10b和第2平行部分10c开口的卡合窗10bc。该卡合窗10bc与后述卡合爪21c(参照图3)对应地开口,详情后述。
另外,在第1正交部分10b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架板5(参照图1)的架板安装孔10b1。形成于右侧端部的右端面1d和背板侧连结部10构成为与处于左侧端部的上述背板侧连结部10左右对称。
在背板1中包括左端面1c的缘部和包括右端面1d的缘部分别成为与侧板2、2的卡合缘部10x、10x。
如图3所示,侧板2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件,构成家具本体Fa1的侧面。并且,将上下端和前后端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分别形成有上端面2a、下端面2b、后端面2c以及前端面2d。包括该后端面2c的缘部成为与背板1的卡合缘部21x。
配置在背板1的左侧端部的侧板2在后端部形成有作为能够与背板侧连结部10卡合的连结部的侧板侧连结部21。侧板侧连结部21中,具体而言,将后端面2c的前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侧板2的面板部2x平行的平行部分21a,并且将其顶端部进一步向左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平行部分21a大致正交的正交部分21b,由此,侧板侧连结部21构成为俯视呈大致コ字形。正交部分21b的上端部被切出切口,从平行部分21a的上端部中的前端起,在与形成于上述背板侧连结部10的卡合窗10bc(参照图2)对应的位置,朝向前方延伸有侧视呈大致矩形状的作为卡合凸部的卡合爪21c。在这样的侧板侧连结部21上,在组装位置与背板侧连结部10的架板安装孔10b1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架板安装孔21ab。此外,侧板侧连结部21的架板安装孔21ab被设定为比背板侧连结部10的架板安装孔10b1大一圈。因而,用于安装架板5(参照图1)的钩等安装辅助用具(未图示)几乎不会受到架板安装孔21ab的位置限制,而是专门由架板安装孔10b1来进行位置限制。在背板1的右侧端部配置的侧板2具有与在背板1的左侧端部配置的上述侧板2左右对称的结构。
另外,在侧板2的前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安装有加强件22。在该加强件22上也在与架板安装孔21ab对应的高度位置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架板安装孔22a。此外,该架板安装孔22a的尺寸设定为与背板侧连结部10的架板安装孔10b1大致相等。侧板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在加强件22的后端侧通过电弧焊等分别安装有托架23、24。如图3所示,处于上端部的托架23由从侧板2的面板部2x水平延伸的水平片23a和从水平片23a的前后端分别立起的立起片23b、23c构成。在水平片23a形成有用于与顶板3进行螺栓紧固的螺栓插通孔23a1,托架23作为经由螺栓插通孔23a1而如后述那样通过螺栓紧固对顶板3进行固定的固定部而发挥功能。处于侧板2的下端部的托架24由从加强件22的下端水平延伸的水平片24a和从水平片24a的前后端分别立起的立起片24b、24c构成。其中,处于前方的立起片24b朝向面板部2x形成为楔状,另外,在水平片24a形成有用于与底板4螺栓紧固的螺纹孔24a1。进而,在处于侧板2的前方且上方的角部(侧板2的前上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片26。卡合片26包括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板状部26a,可通过其边部(日文:小口)承受上下方向的力,因而相对于上下方向具有较大的强度。
上述背板侧连结部10中,如图4(a)所示,使其顶端部大致绕圈而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开放的开口,能够从该开口将侧板侧连结部21插入背板侧连结部10,并从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使卡合爪21c朝向内方从卡合窗10bc突出。卡合窗10bc的宽度尺寸构成为:在刚插入卡合窗10bc时,卡合爪21c位于卡合窗10bc中的第1平行部分10a侧,且能够从该状态起使卡合爪21c向第2平行部分10c侧移动。所述卡合窗10bc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构成为与卡合爪21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且构成为通过卡合爪21c的上端与卡合窗10bc的上缘抵接或者卡合爪21c的下端与卡合窗10bc的下缘分别抵接,来限制背板1和侧板2沿着卡合缘部10x、21x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成为移动限制部A。此外,在图4(a)中,省略了侧板2的顶板接受部11b的图示。
在使如上所述的侧板2与背板1连结时,如图4(b)所示,使卡合缘部10x、21x彼此接近,并且使侧板2相对于背板1倾斜配置,以使得彼此的面板部1x、2x彼此大致相对。此时,使侧板2在俯视时沿着设置于背板1的顶板接受部11b的楔部11b1配置,并且卡合爪21c插入卡合窗10bc的第1平行部分10a侧。顶板接受部11b的楔部11b1的倾斜角被设定成卡合爪21c能够顺利插入卡合窗10bc的角度,可以将该楔部11b1作为组装时的目标。
然后,在这样使背板侧连结部10与侧板侧连结部21卡合的状态下使侧板2的前端部侧向箭头X所示的方向相对旋转,如图5所示,使侧板2移动到相对于背板1大致正交的组装位置。该移动中,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彼此弹性变形的同时,背板侧连结部10将侧板侧连结部21卷入而卡合状态加深。在组装位置,侧板侧连结部21的平行部分21c与背板侧连结部10的第2正交部分10d抵接,并且侧板侧连结部21的后端面2c沿着背板侧连结部10的第1平行部分10a抵接,成为侧板侧连结部21收容于背板侧连结部10的状态,由处于这样的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确保家具本体Fa1的刚度。此时,如图5(b)所示,卡合爪21c在卡合窗10bc中位于第2平行部分10c侧。这样一来,背板1与侧板2正交地连结,并且由包括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的移动限制部A限制与卡合缘部10x、21x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侧板2被安装于背板1。在背板1的右端部侧也同样地安装侧板2。此外,在图4(b)和图5(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构成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的构成材料的厚度等。
之后,如图6所示,从前方朝向后方,将底板4以后端部比前端部靠下的状态插入背板1的下端部。底板4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的部件,在背面侧设置有在前端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件42和在比左右两端部稍靠内侧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件41。进而,在底板4的面板部4x的左右端部形成有沿着背板侧连结部10的外形以大致相等的方式切出的嵌合槽40,如图1所示,能够用嵌合槽40从两侧将处于卡合状态的背板侧连结部10和侧板侧连结部21夹入。然后,将底板4的前端部向下方按压,将托架24的立起片24b插入在底板4的背面侧的加强件42上形成的卡合孔43(参照图7),并且使立起片24c沿着加强件42的后端面,进而将底板4的加强件42抵上侧板2的底板接受部25和托架24的水平片24a。之后,通过插通形成于底板4的螺栓插通孔44b的螺栓,利用螺纹孔24a1将托架24螺栓紧固于底板4的加强件。在此,如图7所示,在底板4的背面以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安装有两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件41。加强件41具有与底板4x的面板部4x相对的基础部分41a、从基础部分41a的左右两端朝向面板部4x延伸的延伸部分41b、以及从延伸部分41b的前端以与面板部4x抵接的方式延伸的抵接部分41c,通过对延伸部分41b的后端切出切口而形成有朝向背板1的底板接受部12开口的水平凹部41b1。在以上述方式将底板4按压成水平的状态下,水平凹部41b1从上下方向将底板接受部12夹入,成为了通过底板接受部12的上表面与水平凹部41b1的上缘抵接或者底板接受部12的下表面与水平凹部41b1的下缘抵接而在上下方向上对底板4的后端部进行位置限制的结构。水平凹部41b1的开口缘部为了容易插入底板接受部12而形成为楔状。此外,在底板4形成有用于安装图1所示的基部6的未图示的螺纹孔,该螺纹孔由盖部44a覆盖。底板4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于背板1和侧板2。
如图8所示,顶板3是通过塑性变形加工(例如钣金加工等)将一张金属制的板材料适当弯折而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件,构成家具本体Fa1的上表面。并且,将左右两端和前后端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分别形成有前端面3a、后端面3b、右端面3c以及左端面3d。另外,通过将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顶端部向内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顶板3的面板部3x大致平行的内平行部分3c1,并且通过将其顶端部进一步向上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与面板部3x大致正交的内正交部分3c2。另外,在顶板3的后端面3b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突出部30。突出部30是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板状的插入部分30a和与该插入部分30a大致正交的加强部分30b的截面大致L字状的部分,插入部分30a通过使成为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部分比后端面3b向后方延伸而形成,加强部分30b通过使内平行部分3c1比后端面3b向后方延伸而形成。此外,突出部30的形状不限于截面大致L字状,也可以是仅具备插入部分30a的截面大致I字状,但通过设置加强部分30b,能够提高突出部30的强度。
进而,顶板3在背面侧的前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32,该加强件32通过点焊等手段安装于面板部3x的背面。加强件32构成为包括与顶板3的面板部3x隔开一定距离而与顶板3的面板部3x相对的基础部分32a、从基础部分32a的前后两端朝向面板部3x分别延伸的第1延伸部分32b、32c、从处于前方的一方的第1延伸部分32c的顶端部与面板部3x平行地延伸的第1平行部分32e、从第1平行部分32e的顶端沿着前端面3a向上方延伸的前端面平行部分32g(参照图10)、从第2延伸部分32g沿着面板部3x向后方延伸的面板部平行部分32h(参照图10)、从处于后方的另一方的第1延伸部分32b与面板部3x平行地延伸的第2平行部分32d、以及从第2平行部分32d的后端朝向面板部3x延伸的第2延伸部分32f。前端面3a的顶端部进一步向后方和上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该向上方弯折的部分与第1延伸部分32c抵接。另外,构成前端面3c的板材料的左右两端朝向后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有构成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前端部的前端部分33。前端部分33由沿着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各前端延伸的前端区域33a和从前端区域33a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区域33b构成为侧视呈大致L字状。
顶板3的形成侧面的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中,除了前端部分33以外,与上述加强件32对应的部分被切口而形成有作为开口的侧面开口部34。并且,在该侧面开口部34的前方侧,由侧面开口部34和前端部分33形成有用于与上述卡合片26(参照图3)卡合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卡合槽的顶板卡合槽31。侧面开口部34的下缘即顶板卡合槽31的上缘31c和前端部分33的后方区域33b的上缘即顶板卡合槽31的下缘31b大致平行,并且将两者的间隔设定为比卡合片26(参照图3)的上下方向尺寸稍大的程度,构成为能够由顶板卡合槽31的上缘31c和下缘31b在上下方向上对卡合的卡合片26进行位置限制。
进而,在加强件32上,将基部32a的前方侧端部切口而形成有与所述侧面开口部34连续的导入部31a。经由该导入部31a,能够将卡合片26(参照图3)从下方导入侧面开口部34内的空间,并进一步使其插入顶板卡合槽31。
另外,在处于后方侧的另一方的第2平行部分32d,形成有用于插入托架23(参照图3)的一方的立起片23b的插入孔32c1。进而,在比第2延伸部分32f靠后方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从侧面侧插入托架23的另一方的立起片23c的插入开口32f1。在第2平行部分32d上,通过在与设置于托架23的螺栓插通孔23a1对应的位置焊接螺母而形成有螺纹孔(未图示),能够与螺栓插通孔23a1协作来进行螺栓紧固。
在使这样的顶板3与背板1和侧板2连结时,如图9和图10(a)所示,使顶板3的前端部以比后端部高的方式倾斜,通过将在顶板3的后端面3b设置的突出部30插入背板1的切口部11a1而使其卡合,从而成为限制了向上方的位移的状态。然后,将顶板3的前端部如箭头所示那样向下方按压,如图10(b)那样使卡合片26从导入部31a导入侧面开口部34内的空间,并且将托架23的立起片23b、23c分别插入插入孔32c1和插入开口32f1,成为在图9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插入孔32c1和插入开口32f1相对于立起片23b、23c朝向后方侧有余裕,构成为能够使顶板3朝向后方侧相应地移动。通过从该状态起将顶板3沿着箭头向后方侧推入,能够使处于导入部31a的卡合片26向顶板卡合槽31内相对移动而成为图10(c)所示的状态,使卡合片26与顶板卡合槽31卡合。在该状态下,卡合片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卡合槽31的上缘31c和下缘31b抵接,由此来形成顶板3的前端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然后,进一步利用螺栓插通孔23a1和设置于加强件32的螺纹孔(未图示),通过螺栓紧固来进行固定。这样一来,顶板3不能进行向前侧的移动,能够保持进行了向上下方向的位置限制的稳定状态。另外,这样安装的顶板3的上表面和侧板2的上端面2a(参照图3)被设定成处于同一个面,能够使组装式收纳家具Fa的外观合适。
之后,通过进一步根据需要将图1所示的基部6安装于底板4的背面侧,能够组装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式家具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构成为,具备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2、2和配置于两侧板2、2之间的作为横板的顶板3,在各侧板2的前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片26,另一方面,在顶板3的侧面形成有用于与卡合片26卡合的卡合槽31,通过使卡合槽31与卡合片26卡合,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顶板3的前部。
若这样地构成,则既能够形成为使顶板3在侧面所具备的卡合槽31与侧板2所具备的卡合片26卡合的简单的构造,又能够抑制在作用有上下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的顶板3前部向上下方向的位移,能够维持合适的外观。
进而,卡合片26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形成的板状部26a,所以能够通过板状部26a的边部来承受上下方向的力,相对于上下方向具有较大的强度,并且既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又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顶板3的前部向上下方向的位移。
另外,顶板3具备分别形成于侧面、具体而言分别形成于右端面3c和左端面3d的作为开口的侧面开口部34、以及与该侧面开口部34相连续地形成于下面的切口状的导入部31a,卡合槽31与侧面开口部34相连续地沿着前后方向形成,通过将卡合片26从导入部31a导入而使其位于卡合槽31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顶板3的前侧,因此,既能够谋求组装的容易化,又能够具体地实现可抑制顶板3的前部向上下方向的位移的上述结构。
进而,具备用于在卡合槽31与卡合片26卡合了的状态下将顶板3与侧板2的相对位置固定的作为固定部的托架23,因此,即使在使用组装式收纳家具Fa时对顶板3作用有朝向前方的外力,卡合片26也不会从卡合槽31向导入部31a相对移动,能够稳定地维持可适当地抑制顶板3的前部的位移的组装状态。
另一方面,还具备配置于顶板3的后方的背板1,在该背板1的前部设置有作为卡合凹部的切口部11a1,并且在顶板3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与切口部11a1卡合的突出部30,因此不仅能够抑制顶板3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位移,也能够有效地抑制顶板3的后部的上下方向位移。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限制部A由卡合爪21c和卡合窗10bc构成,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由设置于背板1A并朝向侧板2A水平延伸的作为板材接受部的顶板接受部80b的左右方向上的前端部80b1和向侧板2A的侧板侧连结部82开口的卡合窗82a构成移动限制部A′。
侧板2A除了没有形成卡合爪21c和形成有卡合窗82a以外,与图4等所示的侧板2为同样的结构。背板1A除了没有在背板侧连结部81形成卡合窗10bc(参照图4)且背板侧连结部81的上端81a位于比卡合窗82a靠下方、取代图2所示的切口部11a1而形成有插入开口部80b1作为卡合凹部、以及顶板接受部80b的前端部80b1超过插入开口部80b1和背板侧连结部81的上端81a而延伸以外,与图4等所示的背板1为同样的结构。顶板接受部80b是将上内壁部11a的顶端部向前方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的部分,插入开口部80b1通过使上内壁部11a的一部分从顶板接受部80b的基端朝向上方开口成大致矩形状而形成。另外,顶板接受部80b在左右方向上构成为顶端部80b1在前后方向上比中央部80b2短,顶端部80b1通过楔部11b1与中央部80b2相连。此外,为了提高顶端部80b1的向上下方向的弯曲强度,也可以适当构成为进行向上下方向的折弯、折回。卡合窗82a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与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对应的高度位置,将侧板侧连结部82中与侧板2A的面板部2x平行的平行部分21a从基端侧朝向前方进行切口,并且以与该切口连续的方式将侧板2A的后端面2c切口到在组装位置下超过顶板接受部80b的左右方向顶端的位置。卡合窗82a的上下尺寸构成为比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的上下方向尺寸稍大的程度,卡合窗82a的宽度尺寸构成为比顶端部80b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以使得能够容许在连结背板1A与侧板2A时由相对旋转所引起的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的移动。通过从与背板1A和侧板2A的卡合缘部81x、82x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将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插入这样的卡合窗82a,能够限制在组装位置背板1A和侧板2A沿着卡合缘部81x、82x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
这样,背板1A在上缘部具备在与背板1A和侧板2A的卡合缘部81x、82x大致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延伸,且作为用于载置成为顶板3的板材的板材接受部的顶板接受部80b,侧板2A具备能够供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插入,与该前端部80b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对应地开口,并且具有能够容许与所述相对旋转相伴的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的移动的宽度尺寸的卡合窗82a,由该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和卡合窗82a构成移动限制部A′。这样,通过在将板材组装成箱状而成的收纳家具中利用通常设置的顶板接受部80b,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而容易地构成移动限制部A′。
另外,如上述那样,即使是从前方观察时顶板接受部80b堵住插入开口部80b1的下方的结构,也能够将顶板3的突出部30适当地插入插入开口部80b1,并能够如上所述那样有效地抑制顶板3的后部的上下方向位移。
此外,在图11所示的上述结构中,虽然由顶板接受部80b的顶端部80b1和位于侧板侧连结部82的上端部的卡合窗82a构成移动限制部A′,但也可以由设置于背板1A的下端部的未图示的底板接受部的顶端部和形成于侧板侧连结部82的下端部的未图示的卡合窗构成移动限制部。另外,也可以由设置于侧板2A的顶板接受部83的顶端部和形成于背板的未图示的卡合窗构成移动限制部。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开放收纳型的收纳家具,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在家具本体Fa1的前表面安装能够通过旋转到封闭家具本体Fa1的前面开口的封闭位置或者开放家具本体Fa1的前面开口的开放位置而进行开闭的成对的平开门7、7,设为平开门型的收纳家具Faα。进而,也可以在收纳家具Fa1安装滑动的推拉门而设为推拉门型的收纳家具。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顶板3形成有突出部30,并且在背板1形成有作为卡合凹部的切口部11a1(或者插入开口部80b1),但也可以在顶板3形成有卡合凹部并且在背板1形成有突出部30。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移动限制部的一方由贯通板材的卡合窗10bc、82a构成,但也可以由不贯通板状材料的卡合孔构成移动限制部的一方。另外,作为插入卡合窗10bc、82a的卡合凸部,只要是能够插入卡合窗10bc、82a而作为移动限制部的另一方来发挥功能的部件即可,不限于爪状的部件,能够取各种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背板侧连结部10形成卡合窗10bc,在侧板侧连结部21形成卡合爪21c,但也可以在侧板侧连结部21形成卡合窗、在背板侧连结部10形成卡合爪。另外,这样的移动限制部A也可以设置于连结部10、21的中央部、下端部,也可以沿着卡合缘部10x、21x设置多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与设置于底板3的水平凹部41b1卡合的水平突出部由设置于背板1的底板接受部12构成,但也可以在背板1另外设置朝向底板4延伸的突出部而将该突出部作为水平突出部。另外,不限于在背板1设置水平突出部、在底板4设置水平凹部41b1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背板1设置水平凹部41b1、在底板4设置水平突出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侧板1和顶板3由水平突出部和水平凹部41b1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背板1的顶板接受部11b形成楔部11b1,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侧板2的顶板接受部24、底板接受部12、25形成楔部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图1所示的架板5的安装中取代架板安装孔10b1、22a而利用上述卡合片26和上述卡合槽31,此时能够适当地防止作为横板的架板5的前垂。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连结部10、21(81、82)用于背板1(1A)与侧板2(2A)的连结,但也可以用于背板1(1A)与底板4的连结、背板1(1A)与顶板3的连结、侧板2(2A)与底板4的连结、侧板2(2A)与顶板3的连结等。另外,也可以不是如图1、11所示那样家具本体Fa1向前方开口的结构,而是朝向上方开口的组装式家具。
另外,使用了这样的连结部10、21(81、82)的板材的连结构造不仅能够应用于上述的呈长方体状的组装式收纳家具,在三棱柱、五棱柱、六边形等使板材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将板材组合为箱状的组装式收纳家具Fa、Faα中应用上述卡合片26和上述卡合槽31,但也可以在由侧板和顶板构成的办公桌等组装式家具中应用上述卡合片26和上述卡合槽31。
其他结构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5)

1.一种组装式家具,具备配置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和配置于两侧板之间的横板,
所述组装式家具的特征在于,
在各侧板的前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片,
另一方面,在所述横板的侧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合片卡合的卡合槽,
所述组装式家具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片卡合,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横板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家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形成的板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式家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板具备形成于侧面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口相连续地形成于下面的切口状的导入部,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开口相连续地沿着前后方向形成,
所述组装式家具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卡合片从所述导入部导入而使其位于所述卡合槽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横板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家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在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片卡合了的状态下将所述横板与所述侧板的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式家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于所述横板的后方的背板,
在该背板的前部和所述横板的后部的任一方设置有卡合凹部,并且在另一方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突出部。
CN201510855031.XA 2014-12-01 2015-11-30 组装式家具 Pending CN1056400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3546A JP2016106646A (ja) 2014-12-01 2014-12-01 組立式家具
JP2014-243546 2014-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0055A true CN105640055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122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5031.XA Pending CN105640055A (zh) 2014-12-01 2015-11-30 组装式家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06646A (zh)
CN (1) CN10564005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931U (ja) * 1993-08-23 1995-03-14 株式会社コトブキ
JP2004298493A (ja) * 2003-03-31 2004-10-28 Kokuyo Co Ltd 壁体の取付構造
JP2008188354A (ja) * 2007-02-07 2008-08-21 Kokuyo Co Ltd 収納家具
CN101305864A (zh) * 2007-05-18 2008-11-19 明镒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事务柜结构
CA2775099A1 (en) * 2012-04-18 2013-10-18 Leonardo Ximenes Collapsible box made of identical panels
DE202013103820U1 (de) * 2013-08-23 2014-11-24 Knappe + Lehbrink Promotion Gmbh Bausatz für Möbel, Warendisplays oder transportable Baut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931U (ja) * 1993-08-23 1995-03-14 株式会社コトブキ
JP2004298493A (ja) * 2003-03-31 2004-10-28 Kokuyo Co Ltd 壁体の取付構造
JP2008188354A (ja) * 2007-02-07 2008-08-21 Kokuyo Co Ltd 収納家具
CN101305864A (zh) * 2007-05-18 2008-11-19 明镒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事务柜结构
CA2775099A1 (en) * 2012-04-18 2013-10-18 Leonardo Ximenes Collapsible box made of identical panels
DE202013103820U1 (de) * 2013-08-23 2014-11-24 Knappe + Lehbrink Promotion Gmbh Bausatz für Möbel, Warendisplays oder transportable Bau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06646A (ja) 2016-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4678B2 (en) Shelf system
US10300771B2 (en) Vehicle impact absorption structure
KR102107967B1 (ko) 차대 프레임 결합용 연결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의 가변형 차대 모듈
JP2017503712A (ja) 自動車両のリア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に関係する力を分配するための補強手段を備える自動車両のボディシェル構造
CN105640056A (zh) 组装式收纳家具
JP6870059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組立体
CN105640055A (zh) 组装式家具
JP2017077389A (ja) 連結補強具
CN105640054A (zh) 组装式收纳家具
JP559941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
US20140138338A1 (en) Locker shelf assembly kit with extension shelves, locker shelf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helf assembly in a locker
JP7054568B1 (ja) 卓上広告表示体及び卓上広告表示体用シート
JP5175592B2 (ja) 自動取引装置の底部基台
JP5168667B2 (ja) ラックの枠組み構造
JP4393219B2 (ja) キャビネット構造
KR200439337Y1 (ko) 3축 고정부재를 갖는 랙
JP4132357B2 (ja) 間仕切におけるコーナー棚板取付装置
JP6959108B2 (ja) 防音パネル及び防音壁
JP4581974B2 (ja) ラック
JP6935245B2 (ja) 収容ラック
JP6909711B2 (ja) 防音パネル及び防音壁
JP2021123918A (ja) 間仕切壁装置
JP6732376B2 (ja) 基台構造
WO2013108496A1 (ja) 多段陳列棚
JP2021097729A (ja) 連結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