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4173A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电动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电动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4173A
CN105634173A CN201510796370.5A CN201510796370A CN105634173A CN 105634173 A CN105634173 A CN 105634173A CN 201510796370 A CN201510796370 A CN 201510796370A CN 105634173 A CN105634173 A CN 10563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phase coil
space
stator cor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63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4173B (zh
Inventor
堀场达也
深作博史
平野泰三
奥山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3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4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1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该定子包括定子芯,定子芯具有圆筒状轭部和形成槽的多个齿状部。定子还包括具有线圈的三相线圈并且在线圈端部与齿状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空间。定子包括绝缘片和系扎线,该绝缘片位于三相线圈的线圈之间,该系扎线穿过所述空间并且围绕定子芯缠绕。定子还包括三根导线和集束块,该集束块在其内具有电连接至导线的三个连接端子。系扎线具有形成在不同空间中的系扎起始部和系扎终止部。集束块的至少一部分面向线圈端部的外周部的位于系扎起始部与系扎终止部之间的没有被系扎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的定子,该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其中组装有波绕式线圈的定子芯,并且还涉及配备有具有这种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电动压缩机。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2009-148002号、2005-080361号以及公布的未审专利申请H06-22379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将系扎线缠绕在线圈端部上以保持定子的线圈端部形状的技术。
如果在线圈端部的减小部实施系扎,线圈端部可能会变松并且难以保持线圈端部的形状。因此,恐怕不能获得线圈的绝缘或者线圈与壳体之间的空间绝缘距离。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涉及提供即使在减少系扎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线圈的绝缘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并且还涉及提供配备有具有这种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电动压缩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该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定子芯,该定子芯具有圆筒状轭部以及多个齿状部,所述多个齿状部从轭部沿该轭部的径向方向向内突出并且沿轴向方向延伸以形成多个槽,所述槽在相邻齿状部之间形成。旋转电机的定子还包括三相线圈,该三相线圈安装在齿状部上并且具有从定子芯的端部延伸出的圆筒状线圈端部,以在轭部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regular)间隔在线圈端部与定子芯的端部之间形成多个空间。定子包括绝缘片、系扎线以及三根导线,其中,该绝缘片设置在三相线圈的线圈之间,该系扎线穿过空间中的一些空间并且围绕线圈端部缠绕,所述导线从线圈端部引出。定子还包括集束块(clusterblock),集束块中具有与相应导线电连接的三个连接端子。系扎线具有系扎起始部和系扎终止部,其中,该系扎起始部穿过空间中的一个空间并且围绕线圈端部缠绕,该系扎终止部穿过空间中的另一空间并且围绕线圈端部缠绕。集束块布置成使得集束块的至少一部分面向线圈端部的径向外部的外周部的且位于系扎起始部与系扎终止部之间的没有系扎线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通过结合以示例的方式图示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的以下描述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现通过参照本发明的目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能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定子芯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4是从定子芯的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图3的定子的线圈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定子的平面图,其中,图示出了线圈端部、系扎线以及集束块;
图6是示出了线圈端部、系扎线以及集束块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是导线和集束块的正视图;
图8是根据修改的实施方式的线圈端部和集束块的局部平面图;
图9是根据另一修改的实施方式的线圈端部和集束块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为了便于描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相似或相同的部件或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重述它们的描述。
参照图1,该图示出了由附图标记110表示的电动压缩机。电动压缩机110包括:壳体113、压缩机构115、电动马达1、逆变器单元140以及逆变器盖144。壳体113包括抽吸壳体112以及排放壳体111。壳体113和逆变器盖144协作以形成电动压缩机110的外壳。抽吸壳体112在其中容置有压缩机构115和电动马达1。
电动马达1包括转子3和定子4。电动马达1和定子4分别与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定子对应。转子3固定于旋转轴2上。定子4包括定子芯10和安装在定子芯10的齿状部上的三相线圈20。电力由逆变器单元140控制并且通过集束块90(连接端子96)以及导线98供给至电动马达1(三相线圈20)。压缩机构115通过转子3和旋转轴2的旋转进行运转。
参照图2,定子芯10形成为圆筒状形状并且在其相反两侧上具有轴向端部11A和轴向端部11B。定子芯10包括圆筒状轭部12和多个齿状部16。轭部12形成为定子芯10的外周部并且齿状部16从轭部12沿该轭部12的径向方向向内突出。
齿状部16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间隔开。齿状部16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沿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延伸。换句话说,齿状部沿轭部的轴向方向延伸。齿状部16的形状并非一定为矩形平行六面体,而是可以为任何合适的形状。齿状部16具有垂直于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两个表面。两个表面中的邻近轴向端部11A的表面将被称为“一个端部表面”并且两个表面中的邻近轴向端部11B的表面将被称为“另一端部表面”。
定子芯10是由层叠在一起的多个磁钢片形成。定子芯10的每个磁钢片具有与压接部14对应的并从磁钢片的前表面突出的突出部。磁钢片在其后表面中具有凹部,由于前表面中的突出部的形成而形成了凹部。形成在磁钢片中的突出部插入形成在相邻的磁钢片中的凹部中。多个磁钢片通过压接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定子芯10。
定子芯10的轭部12具有平坦的端部表面13和压接部14,该平坦端部表面13沿与轭部12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该压接部14从该端部表面13沿轭部12的轴向方向突出。通过将任意两个相邻磁钢片压接而在与磁钢片中的形成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压接部14。压接部14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60度的一定间隔间隔开。
尽管后面将会对细节进行描述,但每个压接部14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形成在与任何齿状部16对应的位置处或者形成在与空间S(后面将会描述)对应的位置处。
参照图3,图3以放大的截面图示出了定子芯10的齿状部16,在任何两个相邻的齿状部16之间形成有多个槽18并且所述多个槽18径向地向内敞开。如图2所示,槽18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每个齿状部16形成在任何两个相邻槽18之间。槽18沿定子芯10的轭部12的轴向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三相线圈20经由绝缘部28安装于槽18中,每个绝缘部28包括设置为呈圆筒状形状的两个绝缘构件。
如图6所示,绝缘部28的相反的轴向端部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11B延伸出。围绕齿部16缠绕的三相线圈20设置在槽18中。每相线圈均由具有圆形截面形状并且以束的方式布置的多根导电线制成。三相线圈20不必须由圆线形成,具有矩形截面的方形导电线可用于该三相线圈20。
三相线圈20包括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分别接纳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的槽18沿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以这样的顺序布置。其中有V相线圈40的槽18在其一侧为接纳U相线圈30的槽18并且在其另一侧为接纳W相线圈50的槽18。U相线圈30与V相线圈40之间具有绝缘片60,并且V相线圈40与W相之间具有绝缘片70。
绝缘片60设置在槽18中的V相线圈40与轭部12之间以用于使U相线圈30与V相线圈40之间绝缘。绝缘片60包括设置于槽18中的桥接部以及设置于槽18外侧的一对带状部。绝缘片60的桥接部沿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定子芯10的相对于V相线圈40的径向外部。
绝缘片70设置在槽18中的W相线圈50与轭部12之间以用于使V相线圈40与W相线圈50之间绝缘。绝缘片70包括安置在用于W相线圈50的槽18中的桥接部以及设置于槽18外侧的一对带状部。绝缘片70的桥接部设置在W相线圈50的径向外部并且沿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延伸。
在三相线圈20安装在槽18中的情况下,具有圆筒形形状的线圈端部24(图4和图6)设置成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和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如图6所示,通过多个齿状部16与线圈端部24的在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上面向定子芯10的端部形成多个空间S。空间S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间隔开。如图6中所示,系扎线由80表示并且系扎线80的一部分布置成在空间S中延伸。
参照图4,该图4示出了从定子芯10的外侧沿径向观察到的三相线圈20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包括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的三相线圈20。尽管如图3所示的三相线圈20是由以束的方式布置的多根圆线形成的,但是为了制图及描述的方便,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中的每个线圈通过在图4至图9中可视的轮廓示出。
U相线圈30包括设置于槽18中的槽导体32以及设置于槽18的外侧的连接导体34。连接导体34包括第一导体部35和第二导体部36。参照图2,第一导体部35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延伸出并且设置成邻近于轴向端部11A且位于槽18的外侧,并且第二导体部36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并且设置成邻近于轴向端部11B且位于槽18的外侧。
从轴向端部11A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槽18的外侧的第一导体部35位于齿状部16的一个端部表面的上方。从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槽18的外侧的第二导体部36位于齿状部16的另一端部表面的上方。
如图4所示,U相线圈30通过依次连接第一导体部35、槽导体32中的一个槽导体、第二导体部36以及另一槽导体32而形成。U相线圈30波绕式缠绕在齿状部16上。U相线圈30以如下方式构造:第一导体部35和第二导体部36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导体部35和多个第二导体部36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齿状部16的上方。上述空间S(图3和图6)在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导体部35与齿状部16之间以及第二导体部36与齿状部16之间。
参照图4,第一导体部35具有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导体部35的一个端部经由槽导体32连接至第二导体部36的一个端部,并且第一导体部35的另一个端部经由槽导体32连接至第二导体部36的另一个端部。第一导体部35的一个端部以及第一导体部35的另一个端部通过槽导体32连接,并且第二导体部36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间隔开。
第一导体部35以及第二导体部36通过穿过槽18的槽导体32连接。第一导体部35提供了连接至第一导体部35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槽导体32之间的连接,在第一导体部35的一个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沿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设置有三个齿状部16,三个齿状部16之间具有V相线圈40和W相线圈50。第二导体部36提供了连接至第二导体部3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槽导体32之间的连接,在第二导体部36的一个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齿状部16,三个齿状部16之间具有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
V相线圈40包括设置于槽18中的槽导体42以及设置于槽18的外侧的连接导体44。连接导体44包括第一导体部45和第二导体部46。参照图2,第一导体部45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延伸出并且设置成邻近于轴向端部11A且位于槽18的外侧,并且第二导体部36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并且设置成邻近于轴向端部11B且位于槽18的外侧。
从轴向端部11A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槽18的外侧的第一导体部45位于齿状部16的一个端部表面的上方。从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槽18的外侧的第二导体部46位于齿状部16的另一端部表面的上方。
如图4所示,V相线圈40通过依次连接第一导体部45、槽导体42中的一个槽导体、第二导体部46以及另一槽导体42而形成。V相线圈40波绕式缠绕在齿状部16上。V相线圈40以如下方式构造:第一导体部45和第二导体部46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使得多个第一导体部45和多个第二导体部46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齿状部16的上方。上述空间S(图3和图6)在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导体部45与齿状部16之间以及第二导体部46与齿状部16之间。
参照图4,第一导体部45具有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导体部45的一个端部经由槽导体42连接至第二导体部46的一个端部,并且第一导体部45的另一个端部经由槽导体42连接至第二导体部46的另一个端部。通过槽导体42和第二导体部46连接的第一导体部45的一个端部以及第一导体部45的另一个端部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间隔开。
第一导体部45以及第二导体部46通过穿过槽18的槽导体42连接。第一导体部45提供了连接至第一导体部45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槽导体42之间的连接,在第一导体部45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齿状部16,三个齿状部16之间具有W相线圈50和U相线圈30。第二导体部46提供了连接至第二导体部4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槽导体42之间的连接,在第二导体部4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齿状部16,在三个齿状部16之间具有W相线圈50和U相线圈30。
W相线圈50包括设置于槽18中的槽导体52以及设置于槽18的外侧的连接导体54。连接导体54包括第一导体部55和第二导体部56。参照图2,第一导体部55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延伸出并且设置成邻近于轴向端部11A且位于槽18的外侧,并且第二导体部56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并且设置成邻近于轴向端部11B且位于槽18的外侧。
从轴向端部11A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槽18的外侧的第一导体部55位于齿状部16的一个端部表面的上方。从轴向端部11B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槽18的外侧的第二导体部56位于齿状部16的另一端部表面的上方。
如图4所示,W相线圈50通过依次连接第一导体部55、槽导体52中的一个槽导体、第二导体部56以及另一槽导体52而形成。W相线圈50波绕式缠绕在齿状部16上。W相线圈50以如下方式构造:第一导体部55和第二导体部56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使得多个第一导体部55和多个第二导体部56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齿状部16的上方。上述空间S(图3和图6)在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导体部55与齿状部16之间以及第二导体部56与齿状部16之间。
参照图4,第一导体部55具有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导体部55的一个端部经由槽导体52连接至第二导体部56的一个端部,并且第一导体部55的另一个端部经由槽导体52连接至第二导体部56的另一个端部。通过槽导体52和第二导体部56连接的第一导体部55的一个端部以及第一导体部55的另一个端部在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间隔开。
第一导体部55以及第二导体部56通过穿过槽18的槽导体52连接。第一导体部55提供了连接至第一导体部55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槽导体52之间的连接,在第一导体部55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齿状部16,三个齿状部16之间具有U相线圈30和V相线圈40。第二导体部56提供了连接至第二导体部5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槽导体52之间的连接在第二导体部5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齿状部16,三个齿状部16之间具有U相线圈30和V相线圈40。
参照图5,图5以平面视图示出了线圈端部24、系扎线80和集束块90,示出了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所观察到的U相线圈30的第一导体部35、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以及W相线圈50的第一导体部55。
U相线圈30的第一导体部35、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以及W相线圈50的第一导体部55在定子芯10的一个轴向端部上主要地形成了三相线圈20的线圈端部24。如先前描述的,一个线圈端部24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A延伸出。
尽管图5中未示出,但U相线圈30的第二导体部36、V相线圈40的第二导体部46以及W相线圈50的第二导体部56协作以在定子芯10的相反的轴向端部上形成另一线圈端部24。另一个线圈端部24从定子芯10的轴向端部11B延伸出。
如图5所示,U相线圈30的第一导体部35、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以及W相线圈50的第一导体部55从定子芯10的外周沿径向向内以这种顺序设置。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设置在U相线圈30的第一导体部35的径向内部并且设置在W相线圈50的第一导体部55的径向外部,并且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沿着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是弯曲的。
参照图5,绝缘片60在定子芯10的整个圆周之上介于U相线圈30的第一导体部35与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之间。绝缘片70在定子芯10的整个圆周之上介于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与W相线圈50的第一导体部55之间。绝缘片60、绝缘片70由树脂形成并且包括一对带状部和桥接部,如之前参照图3所描述的。在图5中示出了绝缘片60、绝缘片70的带状部。
带状部的两个相反端部接合以形成环形形状。绝缘片60的带状部布置成沿线圈端部24的整个圆周延伸,以形成U相线圈30的连接导体34与V相线圈40的连接导体44之间的绝缘。绝缘片70的带状部也布置成沿线圈端部24的整个圆周延伸,以形成V相线圈40的连接导体44与W相线圈50的连接导体54之间的绝缘。桥接部沿定子芯1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成对的带状部。
在三相线圈20组装至定子芯10的过程中,绝缘部28的两个绝缘构件中的一者(见图3)、U相线圈30的槽导体32、绝缘片60的桥接部、V相线圈40的槽导体42、绝缘片70的桥接部、W相线圈50的槽导体52以及绝缘部28的两个绝缘构件中的另一者以这种顺序布置并且插入至定子芯10的槽18中。因此,在线圈端部24中,U相线圈30的第一导体部35、绝缘片60、V相线圈40的第一导体部45、绝缘片70以及W相线圈的第一导体部55沿定子芯10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以这种顺序设置。
线圈端部24具有位于定子芯10的径向外部的外周部24E,并且外周部24E包括覆盖部R1和外露部R2。覆盖部R1是线圈端部24的外周部24E的被绝缘片60覆盖的一部分,而外露部R2没有被绝缘片60覆盖。覆盖部R1和外露部R2在线圈端部24的周向方向上被交替地布置。
参照图6,图6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线圈端部24、系扎线80以及集束块90,其示出了由线圈30、线圈40、线圈50以及绝缘片60、绝缘片70形成的线圈端部24的轮廓。为了便于说明,线圈端部24在图6中以轮廓线示出,而未示出相应的线圈30、40、50。如图5和图6所示,线圈端部24通过系扎线80束绑。
特别地,系扎线80穿过空间S中的一些空间并且围绕线圈端部24缠绕。在该实施方式中,系扎线80围绕线圈端部24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定子芯10的相反的轴向端部上的波绕式的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被系扎线80束绑。
系扎线80具有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系扎线80围绕线圈端部24的缠绕从系扎起始部82开始。系扎线80穿过空间S中的一个空间(图6中的S2)并且围绕线圈端部24缠绕多次,从而形成了系扎起始部82。系扎线80的系扎起始部82通过在系扎起始部82中形成结而被固定至线圈端部24。
系扎线80的围绕线圈端部24的缠绕终止于系扎终止部84处。系扎线80的在系扎开始部84开始围绕线圈端部24的缠绕沿着如图6中观察到的线圈端部24的顺时针方向执行并且在系扎终止部84处完成。在系扎终止部84处,系扎线80穿过空间S的另一空间(图6中的空间S4)并且围绕线圈端部24缠绕多次,从而形成了系扎终止部84。系扎线80的系扎终止部84通过在系扎终止部84中形成结而被固定至线圈端部24。因此,完成了线圈端部24通过系扎线80的系扎。
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沿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设置成使得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不共享同一空间S。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分别设置成针对不同的空间S2、S4。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应当间隔开至少与齿状部16的宽度尺寸对应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端部24的系扎是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执行的并且终止于系扎终止部84处。在图5和图6中,线圈端部24的外周部24E的位于系扎起始部82与系扎终止部84之间的在系扎线80没有围绕线圈端部24缠绕的部分由PP来表示。换句话说,部分PP没有系扎线80并且形成在外周部24E的系扎起始部82与系扎终止部84之间。
参照示出了导线98和集束块90的图5和图7,所述导线98从线圈端部24中引出。更特别地,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的端部分别从线圈端部24中引出以作为用于外部连接的三根导线38、48、58。图5中的导线38、48、58由虚线表示。
导线38、48、58扭绞并结合在一起,其中,导线48位于扭绞的中央,这些导线38、48、58总体被称为导线98。集束块90设置于导线98的端部处。
参照图1、图6和图7,集束块90包括集束体91,三个连接端子96以及三个突出部92。集束体91由不导电材料比如树脂制成。三个连接端子96设置在集束体91的内。各个U相线圈30、V相线圈40以及W相线圈50的导线38、48、58电连接至其对应的连接端子96。换句话说,集束块90在其内具有电连接至相应的导线38、48、58的三个连接端子96。
三个突出部92设置成从集束体91的外表面延伸出并且插入至如图6中通过箭头所指示的在线圈端部24与定子芯10之间所形成的空间S中。因此,集束块90固定至定子芯10和线圈端部24。
优选地,如图6所示,突出部92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应当插入至如图6所示的其内没有系扎线80的空间S中。换句话说,突出部92应当插入至没有系扎线80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三个突出部92插入至其中不存在系扎线80的他们各自对应的空间S中。
此外,突出部92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可以插入至在其附近的位置处不具有压接部14的空间S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三个突出部92插入至不具有这种压接部14的他们各自对应的空间S中。将突出部92配置至不具有压接部14的空间S中,有利于防止突出部92与压接部14之间的干涉。
如图5所示,集束块90布置成使得在集束块90固定就位至定子芯10和线圈端部24的情况下集束块90中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外周部24E的未被系扎线80缠绕的上述部分PP。
为了提高性能并且减小电动马达1的尺寸而需增加定子芯10的齿状部16的数量,所以需要减小齿状部16之间的间隔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小空间S的尺寸。当系扎线80围绕线圈端部24缠绕时,空间S提供了用于穿过系扎针所需的空间。
因此,同一空间S应当不会用于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根据本实施方式,其中,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以充分的间隔距离设置,然而,系扎线在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处的多重缠绕仍能够在具有减小的宽度的齿状部的定子中成功地执行。
由于在系扎起始部82与系扎终止部84之间的设置有集束块90的位置没有围绕线圈端部24缠绕系扎线80,因此线圈端部24没有在其整个圆周上由系扎线80束绑。设置在系扎起始部82与系扎终止部84之间的集束块90用作防止线圈端部24在束紧起始部82与束紧终止部84之间变松的保持器。换句话说,集束块90防止系扎起始部82与系扎终止部84之间的线圈端部24在定子4经受振动时沿径向向外移位,并且因此,可以提供线圈端部24与壳体(抽吸壳体112)之间充分的空气绝缘距离,从而能够确保电动马达1的适当的绝缘。
此外,与线圈端部24的整个圆周由系扎线80束绑的传统定子相比,不对线圈端部24的整个圆周提供系扎,用于系扎的系扎线80的长度可以减小并且因此能够降低组装成本。
如果定子芯10的轴向尺寸被减小以用于减小电动马达1的尺寸,则应当减少导线38、48、58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恐怕用于安装系扎线80的夹具可能会与导线38、48、58的端部所连接的集束块90干涉。系扎起始部82与系扎终止部84的在线圈端部24的不同位置处的布置允许系扎起始部82与集束块90间隔开,这防止了夹具与集束块90之间的干涉。
参照图5,集束块90设置成使集束块90的至少一部分面向线圈端部24的外周部24E的未由绝缘片60覆盖的上文提到的外露部R2。线圈端部24在外露部R2处比在覆盖部R1处更有可能变松。
然而,集束块90的使集束块9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外露部R2的布置防止了线圈端部24变松。如果集束块90布置成使得集束块9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覆盖部R1,则集束块90有助于防止线圈端部24在线圈端部24的外周部24E的由集束块90覆盖的区域中变松。
集束块90可以布置在线圈端部24的外周部24E的任何位置处,以便使集束块90不面向被系扎线80缠绕的部分。具体地,集束块90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集束块90仅仅面向线圈端部24的外周部24E的没有系扎线80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集束块90面向部分PP。
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修改为如图8和图9中所示例的,其中,集束块90布置成使得分别面向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在这些构型中,集束块90防止线圈端部24在由集束块90覆盖的区域中变松。
压接部14可以在对应于齿状部16或者对应于空间S的位置处形成。换句话说,压接部14可以形成在如下区域内:该区域限定在轭部12的轴向端部11A上从齿状部16的两个径向顶部边缘沿定子芯10径向向外延伸的两个假想线L1与L2之间。
如果压接部14以其他方式形成或者位于以上限定区域的外侧,则压接部14与槽18之间的距离与压接部14形成为对应于齿状部16的情况下的距离相比变得更小。压接部14与槽18之间的减小的距离提高了抗磁场特性。
与压接部14形成在延长线L1与延长线L3之间的情况相比,压接部14对应于在定子芯10中的齿状部16或者对应于线L1与线L2之间的空间S的形成降低了抗磁场特性。
此外,优选地是系扎线80应当穿过比如S3的空间,其中,S3没有在定子芯10的周向方向上邻近S3定位的压接部14。换句话说,系扎线80穿过的空间S在周向方向上位于与压接部14不同的位置处。通过这样穿引系扎线80,可以防止系扎线80由于与压接部14的接合而引起的切割。
尽管已经在定子4适于用在作为旋转电机的示例的电动马达1中的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中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根据本发明的定子适于产生电力的发电机的定子。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各种方式修改本发明。

Claims (9)

1.一种旋转电机(1)的定子(4),所述定子(4)包括:
定子芯(10),所述定子芯(10)具有圆筒状轭部(12)以及多个齿状部(16),所述多个齿状部(16)从所述轭部(12)沿所述轭部(12)的径向方向向内突出并且沿所述轭部(12)的轴向方向延伸以形成多个槽(18),所述槽(18)形成在相邻的所述齿状部(16)之间;
三相线圈(20),所述三相线圈(20)安装在所述齿状部(16)上并且具有圆筒状线圈端部(24),所述圆筒状线圈端部(24)从所述定子芯(10)的端部延伸出以在所述轭部(12)的周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在所述线圈端部(24)与所述定子芯(10)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多个空间(S);
绝缘片(60,70),所述绝缘片(60,70)设置在所述三相线圈(20)的线圈(30,40,50)之间;
系扎线(80),所述系扎线(80)穿过所述空间(S)中的一些空间并且围绕所述线圈端部(24)缠绕;
三根导线(38,48,58),所述三根导线(38,48,58)从所述线圈端部(24)引出;以及
集束块(90),所述集束块(90)中具有电连接至相应的所述导线(38,48,58)的三个连接端子(96);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扎线(80)具有系扎起始部(82)和系扎终止部(84),其中,所述系扎起始部(82)穿过所述空间(S)中的一个空间并且围绕所述线圈端部(24)缠绕,所述系扎终止部(84)穿过所述空间(S)中的另一空间并且围绕所述线圈端部(24)缠绕,以及
其中,所述集束块(90)布置成使得所述集束块(90)的至少一部分面向位于所述线圈端部(24)的径向外部的外周部(24E)的处于所述系扎起始部(82)与所述系扎终止部(84)之间且没有所述系扎线(80)的部分(P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端部(24)的所述外周部(24E)包括被所述绝缘片(60,70)覆盖的覆盖部(R1)和未被所述绝缘片(60,70)覆盖的外露部(R2),并且所述集束块(90)的至少所述一部分面向所述外露部(R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块(90)布置成面向所述系扎起始部(8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块(90)布置成不面向所述外周部(24E)的其他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块(90)包括集束体(91)和突出部(92),所述突出部(92)设置成从所述集束体(91)延伸出并插入至所述空间(S)中的一个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插入有所述突出部(92)的所述空间(S)没有所述系扎线(80)。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芯(10)由层叠在一起的多个磁钢片形成,其中,所述轭部(12)包括端部表面(13)和压接部(14),所述端部表面(13)垂直于所述轭部(12)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压接部(14)从所述端部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突出,并且其中,所述压接部(14)在所述轭部(12)的所述周向方向上与所述空间(S)中的一个空间处于同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扎线(80)所穿过的所述空间(S)在所述周向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压接部(14)不同的位置处。
9.一种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压缩机(11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6和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1)的定子(4)。
CN201510796370.5A 2014-11-21 2015-11-18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电动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34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6715 2014-11-21
JP2014236715A JP6135648B2 (ja) 2014-11-21 2014-11-21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電動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173A true CN105634173A (zh) 2016-06-01
CN105634173B CN105634173B (zh) 2018-01-02

Family

ID=5604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63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34173B (zh) 2014-11-21 2015-11-18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电动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35648B2 (zh)
KR (1) KR101758744B1 (zh)
CN (1) CN105634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6594A1 (ja) * 2020-03-17 2021-09-23 株式会社 東芝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24A (zh) * 1996-02-21 1997-11-19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线圈部件及使用该线圈部件的电动机
CN1477762A (zh) * 2002-08-20 2004-02-25 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 定子线圈的卷绕方法和结构
JP2008295162A (ja) * 2007-05-23 2008-12-04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2009148002A (ja) * 2007-12-11 2009-07-0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のレーシング方法
CN101699727A (zh) * 2009-11-13 2010-04-28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端部固定方法
CN201523272U (zh) * 2009-09-24 2010-07-0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发电机转子线圈端部的装置
US20100270887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with restraints for restraining relative radial movement between turn portions of electric wires
CN102170207A (zh) * 2011-05-05 2011-08-31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定子线圈端部绑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465Y2 (zh) * 1974-05-07 1980-03-18
JPS53112702U (zh) * 1977-02-16 1978-09-08
US5723922A (en) 1994-05-26 1998-03-03 Tecumseh Products Compressor overload hold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same
IT241562Y1 (it) * 1996-07-04 2001-05-09 Zanussi Elettromecc Compressori frigorigeni con statori perfezionati
JPH1118347A (ja) * 1997-06-20 1999-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
IT1302085B1 (it) 1998-03-03 2000-07-20 Embraco Europ Srl Gruppo statorico per una macchina elettrica rotante, particolarmenteper un motore elettrico, morsettiera di collegamento per tale gruppo,
JP4293237B2 (ja) 2006-12-21 2009-07-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固定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24A (zh) * 1996-02-21 1997-11-19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线圈部件及使用该线圈部件的电动机
CN1477762A (zh) * 2002-08-20 2004-02-25 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 定子线圈的卷绕方法和结构
JP2008295162A (ja) * 2007-05-23 2008-12-04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2009148002A (ja) * 2007-12-11 2009-07-0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のレーシング方法
US20100270887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with restraints for restraining relative radial movement between turn portions of electric wires
CN201523272U (zh) * 2009-09-24 2010-07-0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发电机转子线圈端部的装置
CN101699727A (zh) * 2009-11-13 2010-04-28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端部固定方法
CN102170207A (zh) * 2011-05-05 2011-08-31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定子线圈端部绑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173B (zh) 2018-01-02
JP2016101001A (ja) 2016-05-30
JP6135648B2 (ja) 2017-05-31
KR101758744B1 (ko) 2017-07-17
KR20160061275A (ko) 2016-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1000B1 (en) Electric motor
EP2738914B1 (en) Conduc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6373164B1 (en)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KR101570647B1 (ko) 접속 단자, 접속 단자 유닛 및 전동기
US8497618B2 (en) Stator for rotatry electrical machine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bobbin
CN102577035B (zh) 马达
US11056945B2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280503A1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EP1876685A2 (en) Motor stator structure
US20110241476A1 (en) Parallel wound stator
US10998791B2 (en)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16152751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KR101082278B1 (ko) 리드 와이어 구속 탭을 포함하는 엔드 턴 상 절연체 및 다이나모일렉트릭 장치 상에서 리드 와이어를 구속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8336847B (zh) 槽绝缘纸以及旋转电机的定子
US10263487B2 (en) Household appliance electric motor terminal direct socket connection structure
JP2016092866A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7302274B (zh) 电动机的定子
CN105634173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电动压缩机
JP2010183660A (ja) ステ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191733A (ja) 回転電機の巻線接続構造
US20190319508A1 (en) Sta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Cap thereof
US11095177B2 (en) Coil
CN110637405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08043005A (ja) 回転電機用バズバ
CN112020810A (zh) 一种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