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2458A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2458A
CN105612458A CN201480055401.5A CN201480055401A CN105612458A CN 105612458 A CN105612458 A CN 105612458A CN 201480055401 A CN201480055401 A CN 201480055401A CN 105612458 A CN105612458 A CN 105612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substrate
light sourc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54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2458B (zh
Inventor
细木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12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2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4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3/0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 H04N3/10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 H04N3/12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by switched stationary formation of lamps, photocells or light relays
    • H04N3/127Scanning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Combination thereof with generation of supply voltages by means not exclusively optical-mechanical by switched stationary formation of lamps, photocells or light relays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LED(24);导光板(18),其光入射面(18A)与LED(24)配置为相对状;底座(15),其具有底板部(15A),底板部(15A)被划分为支撑LED(24)的光源支撑部(15A2)和支撑导光板(18)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液晶面板(11),其配置在导光板(18)的表面侧;源极侧柔性基板(30),其一端侧(30A)连接到液晶面板(11),一部分弯曲而到达光源支撑部(15A2)中的底板部(15A)的里面侧;源极基板(32),其连接到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另一端侧(30B),向源极侧柔性基板(30)传输信号;以及第1散热片(HS1),其位于光源支撑部(15A2),以夹在底板部(15A)的里面与源极侧柔性基板(30)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显示装置:光源、导光板等支撑于作为箱体的底座,液晶面板配置于底座的表侧。在该显示装置中,构成如下:连接到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侧的柔性基板的一部分弯曲而绕至底座的里侧。在这种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从光源产生的热会传导至底座的里侧和柔性基板的一部分,从底座的里侧和柔性基板的一部分向显示装置的外部散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75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近年来,4K2K面板等高精细的液晶面板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高精细的液晶面板中,为了增加像素数而在面板的端边以几乎无空隙的方式连接众多柔性基板。因此,当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将液晶面板设为高精细的液晶面板时,会有如下可能:底座的里侧的一部分被众多柔性基板紧密地覆盖,而在形成在底座的里侧的一部分与各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容易聚积热。其结果是,从底座的散热性有可能下降。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防止或抑制从底座的散热性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光源;导光板,其在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光入射面,该光入射面与上述光源配置为相对状;底座,其至少具有底板部,上述底板部在一面侧至少配置有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板,并且被划分为支撑上述光源的光源支撑部和支撑上述导光板的导光板支撑部;显示面板,其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中的与配置有上述底座的一侧为相反侧的板面侧;柔性基板,其具有可挠性,一端侧连接到上述显示面板,并且一部分弯曲而到达上述光源支撑部中的上述底板部的另一面侧;信号传输基板,其连接到上述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侧,配置在上述导光板支撑部中的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另一面侧,并且向上述柔性基板传输信号;以及第1散热构件,其位于上述光源支撑部,以夹在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另一面与上述柔性基板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底座的底板部中的与配置有光源、导光板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即上述另一面被设为朝向底座的外部侧的面。并且,在光源支撑部中形成在底板部的另一面与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被第1散热构件填堵,因此,在光源支撑部中传导到底板部的另一面的热会通过第1散热构件向柔性基板有效地传导。然后,传导到柔性基板的热会从该柔性基板向显示装置的外部侧散发,因此,在光源支撑部中的底板部的另一面与柔性基板之间不易聚积热。这样,在底板部中的来自光源的热容易到达的光源支撑部中,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底座与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聚积热。其结果是,在设为光源支撑部中朝向底座的外部侧的面被柔性基板覆盖的构成的上述显示装置中,防止或抑制从底座的散热性下降。
也可以是具备第2散热构件,上述第2散热构件位于上述导光板支撑部,以夹在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另一面与上述信号传输基板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根据该构成,在导光板支撑部中形成在底板部的另一面与信号传输基板之间的空间被第2散热构件填堵,因此,在导光板支撑部中传递到底板部的另一面的热会通过第2散热构件向信号传输基板有效地传导,在导光板支撑部中的底板部的另一面与信号传输基板之间的空间不易聚积热。因此,在导光板支撑部中,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底座与信号传输基板之间的空间聚积热,在朝向底座的外部侧的面被柔性基板、信号传输基板覆盖的构成中,能够进一步防止或抑制从底座的散热性下降。
也可以是具备:基板罩,其以覆盖上述信号传输基板的与朝向上述另一面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的形式配置;以及第3散热构件,其以夹在上述信号传输基板与上述基板罩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根据该构成,形成在信号传输基板与基板罩之间的空间被第3散热构件填堵,因此,信号传输基板产生的热会通过第3散热构件向基板罩有效地传导,在信号传输基板与基板罩之间不易聚积热。因此,既能够利用基板罩保护信号传输基板,又能够使从基板罩的散热性提高。
也可以是上述基板罩具有延伸部,上述延伸部从上述基板罩的一端延伸到上述柔性基板侧而覆盖与上述光源支撑部重叠的该柔性基板,在该构成中具备第4散热构件,上述第4散热构件以夹在上述柔性基板与上述延伸部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根据该构成,既能够通过延伸部覆盖柔性基板来实现从柔性基板产生的噪声的减少,又能够利用第4散热构件使从基板罩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柔性基板被延伸部支撑,因此,能够抑制柔性基板挠曲,能够使柔性基板与第1散热构件良好地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或抑制从底座的散热性下降。
也可以是具备安装有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在上述光源基板与上述底座之间具备第5散热构件,至少上述第5散热构件的一部分以夹在该光源基板与上述底座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从光源产生的热经由第5散热构件向底座有效地传导,能够使显示装置的散热性提高。
也可以是上述第5散热构件以与上述光源基板的多个面接触的形式配置。
根据该构成,与光源基板的仅一个面与第5散热构件接触的情况相比,光源基板与第5散热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从光源产生的热进一步容易经由第5散热构件向底座传递,能够使显示装置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是具备:外框构件,其呈框状,相对于上述底座组装到上述一面侧;以及驱动部件,其安装于上述柔性基板,并且通过将来自上述信号传输基板的上述信号处理后供应到上述显示面板来驱动该显示面板,并且具备第6散热构件,上述第6散热构件以夹在上述柔性基板中的上述驱动部件的安装部与上述外框构件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热经由第6散热构件向外框构件有效地散发,能够使显示装置的散热性提高。
也可以是上述底板部的被划分为上述光源支撑部的部位设为从上述导光板支撑部呈台阶状地向上述另一面侧突出的形状。
对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相对配置的光源来说,可能需要安装它的基板、配线及图案,还可能需要连接器等,与设置导光板的区域相比,在设置光源的区域中可能需要更大的厚度或体积。因此,通过如上述这样使底板部中的光源支撑部向另一面侧突出,能够在设置光源的区域中确保充分的厚度或体积。而且,在如上述这样使底板部中的光源支撑部呈台阶状地向另一面侧突出的情况下,导光板支撑部相反地成为比光源支撑部向显示面板侧凹陷的形状。在这样的构成中,当考虑整体的厚度时,优选如本发明这样在导光板支撑部中配置信号传输基板,在该情况下,需要使柔性基板弯曲而绕过光源支撑部的台阶。在这样绕过台阶的部分可能容易聚积热,但通过如本发明这样配置第1散热构件,能够消除这种缺陷。
也可以是具备反射片,上述反射片配置为与上述底板部的上述一面接触。
根据该构成,与在底板部的一面与反射片之间配置有散热构件等的构成相比,能够防止或抑制反射片的反射效率等下降。
也可以是上述反射片以夹在上述导光板与上述底板部的上述一面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根据该构成,反射片夹在导光板与底座之间,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由于热等而导致反射片挠曲。
也可以是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端边配置有多个上述柔性基板,上述第1散热构件以将形成在各个上述柔性基板与上述另一面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填堵的形式配置。
在配置有多个柔性基板的构成中,在光源支撑部中底座的另一面的大部分被柔性基板覆盖,因此,在形成于上述另一面与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极容易聚积热。根据上述的构成,该极容易聚积热的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1散热构件填堵,因此,即使是配置有多个柔性基板的构成,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显示装置的散热性下降。因此,在具备高精细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实现散热性优异的构成。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将上述的显示面板设为使用了液晶的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也是新的且有用的。另外,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也是新的且有用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防止或抑制从底座的散热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沿着其短边方向切断而得到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将图3中配置有源极基板的一侧放大的截面图。
图5是将图3中未配置有源极基板的一侧放大的截面图。
图6是从里侧观看液晶面板的平面图。
图7是从里侧观看底座的平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1是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一例)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有X轴、Y轴和Z轴,各轴方向以在各附图中成为相同的方向的方式描画。其中,Y轴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X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Z轴方向与厚度方向(表里方向)一致。在图2中,纸面上侧与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一致,纸面下侧与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一致。
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着的方式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10整体上呈横长的方形,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2,它们由呈框状的外框13等保持为一体。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液晶面板11以可显示图像的显示面11C朝向表侧的姿势组装。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11设为像素数多的高精细的面板、所谓的4K2K面板。
外框13由不锈钢等刚性优异的金属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框框状部13A,其与液晶面板11平行,并且在俯视时呈大致框状;以及外框筒状部13B,其从该外框框状部13A的外周端部朝向里侧延伸为大致短筒状。外框框状部13A沿着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的端缘延伸。在外框框状部13A与液晶面板11之间配置有缓冲材料26A,外框框状部13A通过隔着缓冲材料26A从表侧按压显示面11C的端缘来保持液晶面板11。外框筒状部13B覆盖后述的框架14的一部分并且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侧面的外观的一部分。
首先,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构成。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的主要构成部件收纳在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表侧的外观的框架14与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里侧的外观的底座15之间所具有的空间内。收纳在框架14与底座15之间的主要构成部件至少包含导光板18、反射片21和LED单元LU。另外,在导光板18的表侧配置有光学片16。其中,导光板18以夹在框架14与底座15之间的形式被保持,设为如下形式:在导光板18的表侧依次层叠有光学片16和液晶面板11。LED单元LU在框架14与底座15之间的空间中以从导光板18的短边方向的两侧方夹着导光板18的形式成对。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设为所谓的边光型。以下,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导光板18包括折射率远高于空气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如图2所示,导光板18与后述的液晶面板11和光学片16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且正交于板面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导光板18由后述的底座15支撑。
导光板18的长边侧的两端面设为入射从LED单元LU出射的光的光入射面18A。导光板18以使一对光入射面18A与LED单元分别相对的姿势,以使作为主板面(表侧的板面)的光出射面18B朝向光学片16侧而使作为与光出射面18B为相反侧的板面(里侧的板面)的相反面18C朝向反射片21侧的姿势配置。设为这种构成的导光板18具有如下功能:将从LED单元LU出射的光导入光入射面18A,并且使该光一边在内部传导一边朝向光学片16侧立起而从光出射面18B出射。
反射片21是长方形的片状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其表面设为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反射片21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并且其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以夹在导光板18与底座15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反射片21能使从LED单元LU或者导光板18漏出到反射片21的表面侧的光反射。反射片21的短边尺寸设为比导光板18的短边尺寸大一圈,如图3所示,其以长边侧的两端缘稍稍超出导光板18的光入射面18A的姿势配置。
如图2所示,光学片16与导光板18及液晶面板11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俯视时的大小(长边尺寸和短边尺寸)比导光板18和液晶面板11的光出射面18B小一圈。光学片16层叠配置在导光板18的光出射面18B上,并且以夹在导光板18与液晶面板11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光学片16中层叠有呈片状的4个片构件。作为具体的光学片16的种类,有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从它们之中适当选择使用。光学片16通过配置为介于导光板18与液晶面板11之间,来透射从导光板18出射的光并且一边对该透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一边使其出射到液晶面板11。
如图2所示,LED单元LU分别沿着导光板18的长边方向配置,其长度方向尺寸与导光板18的长边尺寸大致相等。各LED单元LU包括LED(光源的一例)24和LED基板(光源基板的一例)25。构成各LED单元LU的LED24是将LED芯片(未图示)利用树脂材料密封到固定于LED基板25的基板部上而构成的。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设为1种,具体地说,是使用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LED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被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励而发出规定颜色的荧光体,整体上大致发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能够从例如发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之中适当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其中1种。该LED24设为与相对于LED基板25的安装面为相反侧的面(与导光板18的光入射面18A相对的面)成为主发光面的所谓的顶面发光型。
构成LED单元LU的LED基板25由散热性优异的铝制成,如图2所示,呈沿着导光板18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以其板面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导光板18的光入射面18A平行的姿势配置。LED基板25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尺寸设为与导光板18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另一方面,LED基板25的短边方向(Z轴方向)尺寸大于导光板18的厚度尺寸。在LED基板25的板面中的朝向内侧即朝向导光板18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8相对的面)上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24,该面设为安装面。多个LED24在LED基板25的安装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按大致相等的间距配置成一列(直线)。在LED基板25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包括金属膜(铜箔等)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该配线图案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LED24群而将相邻的LED24彼此串联连接,形成于该配线图案的两端部的端子部经由连接器、电线等配线构件连接到电源基板(未图示),从而向各LED24供应驱动电力。
底座15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外观。底座15由铝等金属制成,如图2所示,为将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的大致整个区域覆盖,整体上呈横长的大致浅盘状。底座15包括:底板部15A,其覆盖液晶面板11的里侧;以及侧板部15B,其从底板部15A的长边侧的两端缘向表侧立起。底板部15A被划分为:导光板支撑部15A1,其占据底板部15A的大部分,并且从导光板18的里侧(相反面18C侧)支撑导光板18;以及光源支撑部15A2,其从导光板支撑部15A1的长边侧的两端缘朝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里侧呈台阶状地突出,并且从LED单元LU的里侧支撑LED单元LU(参照图3)。因此,底板部15A中的两长边侧分别为光源支撑部15A2,被两个光源支撑部15A2夹着的部分为导光板支撑部15A1(参照图7)。如图3所示,导光板支撑部15A1的短边方向的尺寸与导光板18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侧板部15B的立起尺寸(Z轴方向尺寸)与将导光板18的厚度尺寸加上光源支撑部15A2的突出的尺寸而得到的尺寸大致相等,覆盖LED单元LU的背面侧(与LED24的光出射侧为相反侧)的整个区域。
如图3所示,在LED单元LU与底座15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片状的散热片(以下,称为第5散热片(第5散热构件的一例))HS5。第5散热片HS5以夹持在LED基板25与底座15的侧板部15B之间并且其一部分弯折而也夹持在LED基板25与底座15的光源支撑部15A2之间的姿势配置,与LED基板25和底座15这两者接触。因此,在LED基板25与底座15之间的整个区域中均存在第5散热片HS5,LED基板25与底座15是不接触的。在此,若是LED基板25与底座15直接接触的状态,则有可能由于两者的线膨胀系数等的差异而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空隙,使得热难以从LED基板25向底座15传递。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5散热片HS5介于两者之间,从而在LED基板25与第5散热片HS5之间以及第5散热片HS5与底座15之间不易产生空隙。因此,形成了伴随LED24的点亮而产生于LED基板25的热大部分会经由第5散热片HS5向底座15有效地传导的构成。
框架14与外框13同样形成为横长的框状,由合成树脂制成(例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框架14包括:框架框状部14A,其与液晶面板11平行,并且在俯视时呈大致框状;以及框架筒状部14B,其从该框架框状部14A的外周端部朝向表里侧分别延伸为大致短筒状。框架框状部14A沿着导光板18的光出射面18B的端缘延伸,从表侧按压光出射面18B的端缘,从而将导光板18夹持在其与底座15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之间。在框架框状部14A与液晶面板11之间配置有缓冲材料26B,框架框状部14A隔着缓冲材料26B从液晶面板11的里侧支撑液晶面板11的端缘。框架筒状部14B的从框架框状部14A的外周端部向里侧延伸的部位的长度大于向表侧延伸的部位的长度。其中,向里侧延伸的部位以贴靠于底座15的侧板部15B的大部分的状态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侧面的外观的一部分。另外,在该向里侧延伸的部位设置有:凹状的驱动器收纳部14B1,其向外侧(与贴靠于侧板部15B的一侧为相反侧)开口,并且收纳后述的源极驱动器SD。
然后,详细说明液晶面板11和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1的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液晶面板11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层叠配置在光学片16上。液晶面板11是将透光性优异的玻璃制的基板11A、11B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贴合,在两个基板11A、11B间封入液晶而构成的。一对基板11A、11B之中,表侧为CF基板11B,里侧为阵列基板11A。其中,在阵列基板11A上设置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以及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详细地说,在阵列基板11A上,TFT和像素电极排列设置有多个,并且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在这些TFT和像素电极的周围以环绕的方式配设有多条。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分别连接到栅极电极和源极电极,像素电极连接到TFT的漏极电极。
在CF基板11B上,设置有与栅极配线平行并且在俯视时与像素电极重叠的电容配线(辅助电容配线、存储电容配线),电容配线和栅极配线以在Y轴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形式配置。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B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的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而成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该液晶面板11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其位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C的画面中央侧,能显示图像;以及非显示区域,其位于被外框13的外框框状部13A覆盖的画面外周端侧,呈环绕在显示区域周围的框状(边框状)。此外,在两个基板11A、11B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未图示)。
如图3和图6所示,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中的阵列基板11A以其外周端部在整周上比CF基板11B的外周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得比CF基板11B大一圈。在阵列基板11A的构成外周端的短边侧的两端部,设置有从上述的栅极配线和电容配线引出的多个栅极侧端子部(未图示)。各栅极侧端子部连接有具有可挠性(弹性)的栅极侧柔性基板28。栅极侧柔性基板28在Y轴方向即沿着阵列基板11A的短边侧端部的方向上按大致等间隔间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从阵列基板11A的短边侧端部向外侧延伸。另一方面,在构成阵列基板11A的外周端部的长边侧的两端部中的一方(图3所示的纸面右侧、图6所示的纸面上侧)的长边侧端部中设置有从上述的源极配线引出的多个源极侧端子部(未图示)。这些源极侧端子部连接有具有可挠性(弹性)的源极侧柔性基板(柔性基板的一例)30。源极侧柔性基板30在X轴方向即沿着阵列基板11A的长边侧端部的方向上按大致等间隔间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从阵列基板11A的长边侧端部向外侧延伸。
如图3和图6所示,栅极侧柔性基板28和源极侧柔性基板30分别设为包括具有绝缘性和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的膜状。在栅极侧柔性基板28的里面上安装有液晶驱动用的栅极驱动器GD,在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里面上安装有源极驱动器SD。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呈从其安装面向内突出的突起状,设为横长的形状。栅极驱动器GD和源极驱动器SD包括内部具有驱动电路的LSI芯片,对从作为信号供应源的控制基板(未图示)供应的图像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输出信号,并将该输出信号输出到液晶面板11。
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与栅极侧柔性基板28相比,从液晶面板11延伸的长度较长,如图4所示,连接到液晶面板11的一端侧30A的相反侧(另一端侧)30B弯曲而绕至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里面侧。在此,在底座15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的底板部15A的里面侧配置有源极基板(信号传输基板的一例)32(参照图4)。并且,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一端侧30A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连接到阵列基板11A的源极侧端子部,其另一端侧30B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连接到源极基板32。在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朝向内侧(底座15侧)的面上形成有多条配线图案(未图示)。该配线图案的一端部连接到液晶面板11的源极侧端子部,另一端部连接到源极基板32。源极侧柔性基板30设为将配线图案和源极驱动器SD仅选择性地安装于单面的单面安装型。此外,在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内侧的面上,以将配线图案中的除两个端部以外的大部分覆盖的形式被覆形成有绝缘膜,由此,实现了配线图案的绝缘。
上述配线图案中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分(中途部分)连接到安装在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内侧的面上的上述源极驱动器SD。如图4所示,该源极驱动器SD以其整体收纳在设置于框架14的框架筒状部14B的驱动器收纳部14B1中的形式配置。源极驱动器SD以与驱动器收纳部14B1之间稍稍设置有空隙的状态收纳于驱动器收纳部14B1,与驱动器收纳部14B1是不接触的。因此,源极驱动器SD不会与框架14的框架筒状部14B发生干扰,防止或抑制了由于源极驱动器SD与该框架筒状部14B发生干扰而导致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中的源极驱动器SD的安装部分30C挠曲。其结果是,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内侧的面中的与框架14的框架筒状部14B相对的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为与框架筒状部14B的外面接触的状态。
如图6所示,源极基板32沿着X轴方向呈细长的形状,以其板面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平行的姿势,配置在该底板部15A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的偏靠光源支撑部15A2的位置(参照图4)。此外,在图6中,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的源极侧柔性基板30。源极基板32具备合成树脂制成的板状的基材,在该基材上将金属配线图案化,与该金属配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的端子部连接到上述源极侧柔性基板30。
在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与源极基板32之间,如图4所示,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片状的散热片(以下,称为第2散热片(第2散热构件的一例))HS2。第2散热片HS2以夹在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与源极基板32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由此,形成在源极基板32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2散热片HS2填堵。因此,从LED基板25传导到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的热会从导光板支撑部15A1经由第2散热片HS2有效地传导到源极基板32。
在源极基板32的外侧(与朝向第2散热片HS2的一侧为相反侧),以覆盖源极基板32的板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形式配置有基板罩34。基板罩34呈板状,以其板面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源极基板32的板面平行的姿势配置。基板罩34的外面(与朝向源极基板32侧的面为相反侧的面)露出于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将源极基板32的外侧覆盖,从而具有作为从外部保护源极基板32的保护罩的功能,其位于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光源支撑部15A2的里面大致相同的高度(Z轴方向的位置)。
在源极基板32与基板罩34之间,如图4所示,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片状的散热片(以下,称为第3散热片(第3散热构件的一例))HS3。第3散热片HS3以夹在源极基板32与基板罩34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由此,形成在源极基板32与基板罩34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3散热片HS3填堵。因此,从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传导到源极基板32的热会从源极基板32经由第3散热片HS3向基板罩34有效地传导,从基板罩34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
另外,在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中,在绕至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里侧的部分中的与底板部15A的光源支撑部15A2相对的部分和该光源支撑部15A2之间,如图4所示,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片状的散热片(以下,称为第1散热片(第1散热构件的一例))HS1。第1散热片HS1与源极基板32同样沿着X轴方向呈细长的形状,以夹在各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由此,形成在各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1散热片HS1填堵。因此,从LED基板25传导到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光源支撑部15A2的热会从光源支撑部15A2经由第1散热片HS1向源极侧柔性基板30有效地传导,从源极侧柔性基板30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
此外,上述的各散热片HS1、HS2、HS3、HS5例如由石墨制成,每个散热片的两面均具有粘合性,以分别粘合到夹着该散热片的两个构件的状态配置。由此,防止了各散热片HS1、HS2、HS3、HS5的错位。各散热片HS1、HS2、HS3、HS5的厚度能够根据源极基板32、LED基板25等的厚度、配置等适当变更。另外,通过使用绝缘性的片作为第2散热片HS2和第3散热片HS3,能够防止或抑制与源极基板32的短路等。
将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的热的传导路径总结如下。被有源极侧柔性基板30绕过的一侧的光源支撑部15A2支撑的LED基板25所产生的热大部分经由第5散热片HS5向底座15的侧板部15B和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光源支撑部15A2传导。传导到有源极侧柔性基板30绕过的一侧的光源支撑部15A2的热一部分向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传导,其它部分经由第1散热片HS1向源极侧柔性基板30有效地传导并且从源极侧柔性基板30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传导到底板部15A中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的热按第2散热片HS2、源极基板32、第3散热片HS3、基板罩34的顺序有效地传导,从基板罩34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
在此,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与液晶面板11的仅一方的长边侧端部连接,因此,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两个光源支撑部15A2中的与有源极侧柔性基板30绕过的一侧为相反侧的光源支撑部15A2成为其里面露出于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的状态(参照图5和图7)。另外,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的其里侧未配置上述源极基板32的部分也成为其里面露出于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的状态(参照图5和图7)。因此,被上述相反侧的光源支撑部15A2支撑的LED基板25所产生的热大部分经由第5散热片HS5向底座15传导,从底座15的底板部15A直接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
另一方面,源极驱动器SD与驱动器收纳部14B1是不接触的,从而,伴随源极驱动器SD的驱动而产生于源极驱动器SD的热大部分向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中的源极驱动器SD的安装部分30C传导。如图4所示,该安装部分30C露出于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因此,从源极驱动器SD传导到该安装部分30C的热会从该安装部分30C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光源支撑部15A2中,形成在底板部15A的里面与源极侧柔性基板30之间的空间被第1散热片HS1填堵,因此,在光源支撑部15A2中传导到底板部15A的里面的热会经由第1散热片HS1向源极侧柔性基板30有效地传导。然后,传导到源极侧柔性基板30的热从源极侧柔性基板30向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部散发,因此,在光源支撑部15A2中的底板部15A的里面与源极侧柔性基板30之间不易聚积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来自LED基板25的热容易到达的光源支撑部15A2中,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底座15与源极侧柔性基板30之间的空间聚积热。其结果是,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设为光源支撑部15A2中朝向底座15的外部侧的面被源极侧柔性基板30覆盖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防止或抑制从底座15的散热性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板部15A的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在底板部15A的里面与源极基板32之间配置有以夹在两者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的第2散热片HS2。通过设为这种构成,在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形成在底板部15A的里面与源极基板32之间的空间被第2散热片HS2填堵,因此,在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传递到底板部15A的里面的热会通过第2散热片HS2向源极基板32有效地传导,在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的底板部15A的里面与源极基板32之间的空间不易聚积热。因此,在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底座15与源极基板32之间的空间聚积热,能够防止或抑制从底座15的散热性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源极基板32的里面的形式配置有基板罩34,在源极基板32与基板罩34之间配置有以夹在两者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的第3散热片HS3。通过设为这种构成,形成在源极基板32与基板罩34之间的空间被第3散热片HS3填堵,因此,源极基板32产生的热会通过第3散热片HS3向基板罩34有效地传导,在源极基板32与基板罩34之间不易聚积热。因此,既能够利用基板罩34保护源极基板32,又能够使从基板罩34的散热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有LED24的LED基板25与底座15之间配置有以夹在两者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的第5散热片HS5。而且,第5散热片HS5以与LED基板25的多个面接触的形式配置。通过设为这种构成,能够使LED基板25产生的热经由第5散热片HS5向底座15有效地传导,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散热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被划分为光源支撑部15A2的部位设为从导光板支撑部15A1呈台阶状地向里侧突出的形状。在此,对与导光板18的光入射面18A相对配置的LED24来说,可能需要安装它的LED基板25、配线及图案,还可能需要连接器等,与设置导光板18的区域相比,在设置LED24的区域中可能需要更大的厚度或体积。因此,通过如上述这样使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中的光源支撑部15A2向里面侧突出,能够在设置LED24的区域中确保充分的厚度或体积。而且,在如上述这样使底板部15A中的光源支撑部15A2呈台阶状地向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导光板支撑部15A1相反地成为比光源支撑部15A2向液晶面板11侧凹陷的形状。在这样的构成中,当考虑整体的厚度时,优选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导光板支撑部15A1中配置源极基板32,在该情况下,需要使源极侧柔性基板30弯曲而绕过光源支撑部15A1的台阶。在这样绕过台阶的部分可能容易聚积热,但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配置第1散热片HS1,能够消除这种缺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LED基板25由铝制成,即由金属制成,因此,与仅能够将配线图案设置于单面且LED基板25不是由金属制成的情况相比,其板面的大小较大。从这一点来说,通过将底座15的底板部15A设为上述形状,既容易将LED基板25配置于底座15内的空间中的在俯视时与光源支撑部15A2重叠的空间,又能够使在俯视时与导光板支撑部15A1重叠的部位的厚度相对较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表面及导光板18的相反面18C这两者接触的形式配置有反射片21。在此,假如反射片21是以与散热片接触的形式配置,则有如下可能:由于传导到散热片的热而导致反射片21挠曲,反射片21的反射效率等下降。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反射片21与散热片是不接触的,因此,与在底板部15A的表面与反射片21之间配置有散热片的构成相比,能够防止或抑制反射片21的反射效率等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片21以夹在底座15的底板部15A与导光板18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由于热等而导致反射片21挠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散热片HS1以将形成在各柔性基板30与光源支撑部15A2中的底座15的里面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填堵的形式配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11是高精细的液晶面板,因此,多个源极侧柔性基板30沿着液晶面板11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紧密地配置,在光源支撑部15A2中,底座15的里面的大部分被源极侧柔性基板30覆盖。特别是,在具备高精细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显示面11C的大小越小,则各源极侧柔性基板30之间的空隙越小。而且,在具备高精细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与不具备高精细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伴随LED24的点亮、源极驱动器SD的驱动的功耗较大,产生的热量也较大。因此,假如未配置有第1散热片HS1,则在形成于各源极侧柔性基板30与光源支撑部15A2中的底座15的里面之间的空间极容易聚积热。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1散热片HS1填堵,因此,即使是多个源极侧柔性基板30紧密地配置的构成,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散热性下降。其结果是,在具备高精细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实现散热性优异的构成。
<实施方式2>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在基板罩134的构成和具备第4散热片HS4这些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因此,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8中,将图4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100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部位是相同的。
在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如图8所示,基板罩134的各端部中的朝向第1散热片HS1侧的一端随着往第1散热片HS1侧而向液晶显示装置110的里侧延伸为锥状,然后延伸至将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115A2的部位覆盖为止(以下,将该延伸的部位称为延伸部134A)。在该延伸部134A与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115A2的部位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片状的散热片(以下,称为第4散热片(第4散热构件的一例))HS4。第4散热片HS4以夹在延伸部134A与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115A2的部位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由此,形成在两者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4散热片HS4填堵。因此,传导到配置有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的一侧的光源支撑部115A2的热会按第1散热片HS1、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第4散热片HS4、基板罩134的延伸部134A的顺序有效地传导,从基板罩134的延伸部134A向液晶显示装置110的外部散发。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如上述这样成为利用基板罩134的延伸部134A将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115A2的部位覆盖的形式,因此,既能够实现从源极侧柔性基板130产生的噪声的减少,又能够利用第4散热片HS4使从基板罩134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源极侧柔性基板1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115A2的部位成为被延伸部134A隔着第4散热片HS4支撑的形式,因此,能够抑制源极侧柔性基板130挠曲,能够使源极侧柔性基板130与第1散热片HS1良好地接触。由此,热进一步容易从光源支撑部115A2经由第1散热片HS1向源极侧柔性基板130传导,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或抑制从底座115的散热性下降。
<实施方式3>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在基板罩234的构成、第2散热片HS2的厚度和第3散热片HS3的厚度上与实施方式2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是同样的,因此,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9中,将图4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200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部位是相同的。
在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210中,如图9所示,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第2散热片HS2和第3散热片HS3的厚度较大,由此,第3散热片HS3的里面位于与第4散热片HS4的里面大致相同的高度(Z轴方向的位置)。并且,基板罩234的朝向第1散热片HS1侧的一端不是弯曲成锥状,而是笔直地延伸至将源极侧柔性基板2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215A2的部位覆盖为止,该延伸的部位为延伸部234A。通过这种构成,能够使具有延伸部234A的基板罩234的板面成为平坦面,因此,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210时,能够使基板罩234相对于第3散热片HS3和第4散热片HS4的安装性提高。另外,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基板罩134相比,能够降低制造基板罩234时的加工成本。
<实施方式4>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在具备第6散热片HS6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因此,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0中,将图4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300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部位是相同的。
在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310中,如图10所示,外框313的外框筒状部313B朝向液晶显示装置310的里侧延伸至将框架314的框架筒状部314B的大致整个区域覆盖为止。并且,在源极侧柔性基板330中的源极驱动器SD的安装部分330C与外框313的外框筒状部313B之间配置有具有散热性的片状的散热片(以下,称为第6散热片(第6散热构件的一例))HS6。该第6散热片HS6以夹在上述安装部分330C与外框筒状部313B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因此,伴随源极驱动器SD的驱动而产生于源极驱动器SD的热传导到上述安装部分330C后,会从安装部分330C经由第6散热片HS6向外框筒状部313B有效地传导,从外框筒状部313B向液晶显示装置310的外部散发。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10中,能够如上述这样使源极驱动器SD所产生的热的大部分从外框筒状部313B向液晶显示装置310的外部散发,能够使散热性提高。另一方面,LED基板325所产生的热大部分向底座315的底板部315A传导,从源极侧柔性基板330的位于光源支撑部315A2的部位、基板罩334的外面等向液晶显示装置310的外部散发。这样,能够将源极驱动器SD所产生的热与LED基板325所产生的热分离,因此,与源极驱动器SD所产生的热和LED基板325所产生的热的大部分均向底座315的底板部315A侧传导从而热会集中到底座315的底板部315A的构成相比,能够提高从底座315的底板部315A侧(液晶显示装置310的里侧)的散热性。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310整体的散热性。
<实施方式5>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5在源极基板432的配置、源极侧柔性基板430的长度等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因此,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1中,将图4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400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部位是相同的。
在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410中,如图11所示,以不仅覆盖底座415的导光板支撑部415A1中的底板部415A的里面侧还覆盖光源支撑部415A2中的底板部415A的里面侧的形式配置有源极基板432。在源极基板432与被该源极基板432覆盖的光源支撑部415A2中的底板部415A之间配置有:第7散热片HS7,其以夹在两者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由此,形成在源极基板432与被该源极基板432覆盖的光源支撑部415A2中的底板部415A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被第7散热片HS7填堵。源极侧柔性基板430与实施方式1相比,从连接到液晶面板411的一端侧430A延伸的长度较短,另一端侧430B连接到源极基板432。在源极基板432的外侧,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以覆盖源极基板432的板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形式配置有基板罩434。并且,在源极基板432与基板罩434之间配置有:第3散热片HS3,其以夹在两者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通过设为这种构成,传导到底板部415A中的配置有源极基板432的一侧的光源支撑部415A2的热会按第7散热片HS7、源极基板432、第3散热片HS3、基板罩434的顺序有效地传导,从基板罩434向液晶显示装置410的外部散发。另一方面,传导到底板部415A中的配置有源极基板432的一侧的光源支撑部415A2以外的部位的热从底板部415A直接向液晶显示装置410的外部散发。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由于在光源支撑部415A2中的底板部415A的里侧依次层叠第7散热片HS7、源极基板432、第3散热片HS3、基板罩434而导致光源支撑部415A2的厚度变大,但在液晶显示装置410的厚度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构成中也能够实现散热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410。
<实施方式6>
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6。实施方式6在底座515的底板部515A的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因此,省略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此外,在图12中,将图4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500的部位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部位是相同的。
在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510中,如图12所示,在底座515的底板部515A中未设置有台阶,底板部515A设为平坦的板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LED基板525不是由金属制成,由此,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5相比,能使LED基板525的短边方向尺寸(Z轴方向尺寸)变小,将LED基板525收纳在底座515内。即使是这样的构成,在光源支撑部530A2中,传导到底板部515A的里面的热也会经由第1散热片HS1向源极侧柔性基板530有效地传导,从源极侧柔性基板530向液晶显示装置510的外部散发。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底座515与源极侧柔性基板530之间的空间聚积热,能够防止或抑制从底座515的散热性下降。
以下列举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配置有设为细长的形状的1个第1散热片的构成,但第1散热片的形状、数量等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将多个第1散热片以与各源极侧柔性基板分别重叠的形式仅配置在各源极侧柔性基板与底板部之间的构成。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1散热片仅配置在底座的光源支撑部中的底板部与源极侧柔性基板之间的构成,但例如也可以是将第1散热片的一部分延伸至导光板支撑部中的底板部的里面侧、底座的侧板部的外面侧的构成。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覆盖源极基板的基板罩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不具备基板罩和第3散热片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使源极基板的外面露出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外部,能够使传导到源极基板的热从源极基板直接向液晶显示装置的外部散发。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例示了源极侧柔性基板被基板罩覆盖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将第1散热片作为用于使源极侧柔性基板紧贴底座的底板部的缓冲构件使用从而去掉第4散热片的构成。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源极驱动器收纳在设置于框架的框架筒状部的驱动器收纳部中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在框架筒状部中未设置有驱动器收纳部而例如使源极驱动器贴靠于框架筒状部的构成。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设为例如实施方式4所示的构成,也能够使源极驱动器所产生的热经由第6散热片向外框有效地传导,能够使其向液晶显示装置的外部散发。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介于源极驱动器与底座的侧板部之间的框架是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构成,但框架的材质没有限定。例如框架也可以是由热传导率比聚碳酸酯(热传导率4.6(10-4cal/sec/℃·c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传导率3.63(10-4cal/sec/℃·cm))低的聚苯乙烯(热传导率2.4~3.3(10-4cal/sec/℃·cm))等形成。在该情况下,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源极驱动器所产生的热难以向底座侧传导,因此,能够减少或者防止如下原因导致的导光板的翘曲、光学片的折皱/挠曲等:由于不仅是LED基板所产生的热还有源极驱动器所产生的热也向底座侧传导而使得LED的温度更加上升所导致的寿命的下降、底座的温度上升。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底座的侧板部与框架筒状部接触并且在设置于框架筒状部的驱动器收纳部中收纳有源极驱动器的构成,但源极驱动器与底座的侧板部之间的构成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在源极驱动器与底座的侧板部之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例如底座的侧板部与框架筒状部之间、驱动器收纳部的底部)配置有聚氨酯等隔热材料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源极驱动器所产生的热向底座侧的传导被隔热材料防止或抑制,因此,能够减少或者防止如下原因导致的导光板的翘曲、光学片的折皱/挠曲等:由于不仅是LED基板所产生的热还有源极驱动器所产生的热也向底座侧传导而使得LED的温度更加上升所导致的寿命的下降、底座的温度上升。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机箱的类型的电视接收装置,但在不具备机箱的类型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高精细的液晶面板,但在不是高精细的显示面板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高精细的液晶面板的电视接收装置,但在电视接收装置以外的其它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以上,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这些仅为例示,并非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定。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将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TV…电视接收装置,CA、CB…机箱,P…电源,T…调谐器,S…台座,10、110、210、310、410、510…液晶显示装置,11、111、211、311、411、511…液晶面板,12、112、212、312、412、512…背光源装置,13、113、213、313、413、513…外框,14、114、214、314、414、514…框架,15、115、215、315、415、515…底座,15A、115A、215A、315A、415A、515A…底板部,15A1、115A1、215A1、315A1、415A1、515A1…导光板支撑部,15A2、115A2、215A2、315A2、415A2、515A2…光源支撑部,16、116、216、316、416、516…光学片,18、118、218、318、418、518…导光板,24、124、224、324、424、524…LED,25、125、225、325、425、525…LED基板,28…栅极侧柔性基板,30、130、230、330、430、530…源极侧柔性基板,32、132、232、332、432、532…源极基板,34、134、234、334、434、534…基板罩,LU…LED单元,HS1…第1散热片,HS2…第2散热片,HS3…第3散热片,HS4…第4散热片,HS5…第5散热片,HS6…第6散热片,HS7…第7散热片,GD…栅极驱动器,SD…源极驱动器。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导光板,其在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光入射面,该光入射面与上述光源配置为相对状;
底座,其至少具有底板部,上述底板部在一面侧至少配置有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板,并且被划分为支撑上述光源的光源支撑部和支撑上述导光板的导光板支撑部;
显示面板,其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中的与配置有上述底座的一侧为相反侧的板面侧;
柔性基板,其具有可挠性,一端侧连接到上述显示面板,并且一部分弯曲而到达上述光源支撑部中的上述底板部的另一面侧;
信号传输基板,其连接到上述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侧,配置在上述导光板支撑部中的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另一面侧,并且向上述柔性基板传输信号;以及
第1散热构件,其位于上述光源支撑部,以夹在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另一面与上述柔性基板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具备第2散热构件,上述第2散热构件位于上述导光板支撑部,以夹在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另一面与上述信号传输基板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具备:基板罩,其以覆盖上述信号传输基板的与朝向上述另一面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的形式配置;以及
第3散热构件,其以夹在上述信号传输基板与上述基板罩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基板罩具有延伸部,上述延伸部从上述基板罩的一端延伸到上述柔性基板侧而覆盖与上述光源支撑部重叠的该柔性基板,
上述显示装置具备第4散热构件,上述第4散热构件以夹在上述柔性基板与上述延伸部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具备安装有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
在上述光源基板与上述底座之间具备第5散热构件,至少上述第5散热构件的一部分以夹在该光源基板与上述底座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第5散热构件以与上述光源基板的多个面接触的形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具备:外框构件,其呈框状,相对于上述底座组装到上述一面侧;以及
驱动部件,其安装于上述柔性基板,并且通过将来自上述信号传输基板的上述信号处理后供应到上述显示面板来驱动该显示面板,
并且具备第6散热构件,上述第6散热构件以夹在上述柔性基板中的上述驱动部件的安装部与上述外框构件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底板部的被划分为上述光源支撑部的部位设为从上述导光板支撑部呈台阶状地向上述另一面侧突出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具备反射片,上述反射片配置为与上述底板部的上述一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反射片以夹在上述导光板与上述底板部的上述一面之间的状态与两者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端边配置有多个上述柔性基板,
上述第1散热构件以将形成在各个上述柔性基板与上述另一面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填堵的形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面板是使用了液晶的液晶面板。
13.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480055401.5A 2013-10-24 2014-07-18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12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1050 2013-10-24
JP2013-221050 2013-10-24
PCT/JP2014/069218 WO2015059965A1 (ja) 2013-10-24 2014-07-18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458A true CN105612458A (zh) 2016-05-25
CN105612458B CN105612458B (zh) 2018-10-16

Family

ID=5299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540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12458B (zh) 2013-10-24 2014-07-18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32233B2 (zh)
CN (1) CN105612458B (zh)
WO (1) WO201505996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7068A (zh) * 2017-07-21 2017-11-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CN108181751A (zh) * 2018-01-30 2018-06-1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663841A (zh) * 2018-05-08 2018-10-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81126A (zh) * 2018-07-02 2018-10-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CN110047397A (zh) * 2019-03-27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320695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2020316A (zh) * 2019-04-02 2020-1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具备该图像显示装置的家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9970B1 (ko) * 2013-10-16 2020-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87828B1 (ko) * 2014-06-24 2020-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70040435A (ko) * 2015-10-02 2017-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502992B2 (en) * 2016-07-29 2019-12-10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817862B2 (ja) * 2017-03-24 2021-0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984333B2 (ja) * 2017-11-09 2021-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TWI689764B (zh) * 2018-07-19 2020-04-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9581715B (zh) * 2019-01-07 2021-07-2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US20240310568A1 (en) * 2022-03-31 2024-09-19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5262A (zh) * 2001-12-28 2005-03-16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CN1837909A (zh) * 2005-03-25 2006-09-2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035894A1 (ja) * 2010-09-15 2012-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US20120224117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20229733A1 (en) * 2011-03-10 2012-09-13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3008742A1 (ja) * 2011-07-14 2013-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8616B (en) * 1999-11-30 2005-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125981A1 (en) * 2004-11-26 2006-06-15 Tatsumi Okuda Display and mobile device
KR101122216B1 (ko) * 2004-11-29 2012-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JP4926426B2 (ja) * 2005-08-12 2012-05-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子機器
JP5131621B2 (ja) 2007-09-20 2013-01-30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274709B1 (ko) * 2008-07-08 2013-06-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838720B1 (ko) * 2011-06-30 2018-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119532B1 (ko) * 2012-12-18 2020-06-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5262A (zh) * 2001-12-28 2005-03-16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CN1837909A (zh) * 2005-03-25 2006-09-2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035894A1 (ja) * 2010-09-15 2012-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US20120224117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20229733A1 (en) * 2011-03-10 2012-09-13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2189766A (ja) * 2011-03-10 2012-10-04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008742A1 (ja) * 2011-07-14 2013-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7068A (zh) * 2017-07-21 2017-11-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CN108181751A (zh) * 2018-01-30 2018-06-1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9148567A1 (zh) * 2018-01-30 2019-08-0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320695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8663841A (zh) * 2018-05-08 2018-10-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63841B (zh) * 2018-05-08 2021-05-2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81126A (zh) * 2018-07-02 2018-10-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CN110047397A (zh) * 2019-03-27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020316A (zh) * 2019-04-02 2020-1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具备该图像显示装置的家具
CN112020316B (zh) * 2019-04-02 2024-0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具备该图像显示装置的家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458B (zh) 2018-10-16
US20160209580A1 (en) 2016-07-21
WO2015059965A1 (ja) 2015-04-30
US9632233B2 (en) 201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2458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83055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14972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5141368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48775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2009000037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403463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2120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311508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5004289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KR10121813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CN104040413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JP201321805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28509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JP201317470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101202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US10310315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047223B1 (ko) 엘이디를 사용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85340B1 (ko)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72166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1694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276858B1 (ko) 회로 기판과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272177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38018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