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2353B - 供油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供油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2353B
CN105612353B CN201480055075.8A CN201480055075A CN105612353B CN 105612353 B CN105612353 B CN 105612353B CN 201480055075 A CN201480055075 A CN 201480055075A CN 105612353 B CN105612353 B CN 105612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ath
compressor
mentioned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50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2353A (zh
Inventor
角知之
大城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12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2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6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18/1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helical teeth, e.g. chevron-shaped, scre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油式压缩机,其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的油分离装置中的起泡并且缩短压力降低时间,即使设置于排气配管的流路截面积小的部分发生堵塞,也可避免起动迟滞而正常地起动。供油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油分离装置和用于在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排放压缩空气的排气路径。另外,上述排气路径包括流通大流量的路径和流通小流量的路径,在容量控制时,将压缩空气从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使用流通大流量的路径排气直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不会在压缩机主体再起动时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在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为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使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使用流通小流量的路径排气。

Description

供油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油分离装置和排气路径的供油式压缩机,特别是抑制排出油分离装置内部的压缩空气时发生的油的起泡(foaming)的供油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以压缩机空气的冷却、压缩工作室内的密封性和压缩机等的润滑为主要目的,在生成压缩空气时使用油的供油式压缩机。
在供油式压缩机的压缩机主体内部被压缩至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在与润滑油混合的状态下排出,利用构成油分离装置的油箱内的油分离机构(初次分离)和分油器(二次分离)将润滑油分离后,向机外送出,对用户的使用场所供给。
从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较多由初次分离和二次分离这两个阶段构成,初次分离是在油箱内利用润滑油的离心力和碰撞从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二次分离是使用过滤件从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
另一方面,分离后的润滑油先被积存在油箱中,被冷却器冷却后,再次被供给到压缩机主体进行循环。
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降低,到达规定压力(设计压力)时,进行上述压缩机的容量控制,以停止供给压缩空气。该容量控制通过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实现供油式压缩机的动力降低(耗电降低)。
(1)通过关闭压缩机吸入侧的吸入节流阀,使电动机停止而使压缩机主体停止。此时,使通过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从排气路径向大气排出,使分油器和油箱内部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或大气压附近。另外,用户侧的压缩空气压力降低至一定压力时,再次开始压缩机主体的运转,打开上述吸入节流阀,关闭上述排气路径,再次压缩。
此处,再次开始压缩机主体的运转时,上述压缩机主体的从停止到再起动的时间较短时,上述分油器(油箱也同样)内部的压力不降低至大气压,发生再起动时的分油器内部的剩余压力引起的起动迟滞。为了使上述分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通过设置直到能够再起动的限制时间,防止再起动时的分油器内部的剩余压力引起的起动迟滞。以下,将该容量控制称为“自动停止控制”。
(2)不使电动机停止,在保持使压缩机主体继续运转的状态下,关闭压缩机吸入侧的吸入节流阀,将通过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从排气路径向大气排出,使压缩机的运转压力(排出侧压力)降低。另外,用户侧的压缩空气压力降低至一定压力时,再次打开上述吸入节流阀,关闭上述排气路径,再次对用户侧供给压缩空气。将该容量控制称为“无负载运转控制”。
上述(1)的自动停止控制使压缩机主体停止,所以压缩机动力的降低效果比上述(2)的无负载运转控制大。但是,用户侧的压缩空气消耗量的变动(负载变动)大的情况下,由于压缩机在短时间内反复停止运转,所以驱动压缩机主体的电动机的负担增大。另外,设置了直到能够再起动的限制时间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对用户侧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不足的情况。因此,用户侧的压缩空气消耗量的变动大、电动机停止的频度高的情况下,一般切换为上述(2)的无负载运转控制。
上述(1)(2)的容量控制时,由油箱和分油器构成的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降为低于用户侧的压力(贮存压缩空气的贮存罐等的压力),所以为了使用户侧压缩空气不会向分油器侧回流,在分油器的下游侧设置有止回阀。
上述(1)(2)的各容量控制时,使通过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经由排气回路向大气排出。该排气回路设置有将上述分油器下游侧与大气侧连接的排气配管,检测用户侧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在该压力达到上限值时使设置于该排气配管的电磁阀打开,由此将通过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向大气排出。
在上述自动停止控制和上述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一般而言,但是上述排气回路共用同一回路,排气所需的时间调整是通过使用设置于排气回路的孔口等调整排气流量而进行的。
在容量控制中,要求尽可能缩短分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力的时间(压力降低时间)。其理由是,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缩短上述压力降低时间,能够缩短直到下一次再起动的限制时间,对于用户侧的负载变动,能够更迅速地供给压缩空气。另外,在无负载运转控制中,通过缩短压力降低时间,能够使压缩机主体排出侧的压力更迅速地降低,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
但是,使油箱内部的压力急速降低至大气压力附近时,发生润滑油中凝结的气泡膨胀而生成较大的气泡的所谓起泡。
油箱内部的压力降低时间越短,该起泡的成长越快,压力急剧降低的情况下,气泡团可能在箱内部上升,经由分油器流出至用户侧。
于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96174号公报)中记载了缩短上述压力降低时间并且防止上述起泡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96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上述起泡详细进行说明。被上述油箱内的油分离机构分离、并积存在油箱中的润滑油中,含有因压缩而凝结的细小的气泡。在上述自动停止控制和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使分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或大气压附近,但此时油箱内部压力也同样降低。油箱内部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力附近时,发生上述凝结的润滑油中的气泡膨胀而生成较大的气泡的起泡。
如上所述,油箱内部的压力降低时间越短,该起泡的成长越快,压力急剧降低了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泡团可能在上述油箱内部上升,经由分油器流出至用户侧。
作为上述起泡的对策,也可以考虑使上述油箱大型化,但是为了削减材料费和小型化,上述油箱存在小型化的倾向,所以油箱的内部容积减小,容纳生成的上述气泡的容积也减少。因此,需要通过在上述排气配管中设置孔口,减小该孔口径,从而将上述压力降低时间、即排气时间设定得较长。
因此,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下,存在从停止到再起动的限制时间变长,对于用户侧的负载变动,不能够迅速地供给压缩空气的课题。另外,在无负载运转控制中,存在压力降低时间变长时压缩机主体排出侧的压力降低变慢,该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增加的课题。
作为这些课题的解决手段,提出了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记载了使分油器内的压缩空气的排气流量增加而缩短排气时间,直到起泡急剧增大的压力,在降为低于上述压力时,之后减少排气流量,缓慢降低压力,由此缩短排气时间和抑制起泡发生量。
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控制排气流量以缩短排气时间和抑制起泡发生量,需要在排气过程的中途将排气配管的流路截面积从大切换为小,使用孔口的情况下,需要将孔口径从大直径切换为小直径。
减小排气配管的流路截面积或使用小直径的孔口的情况下,成为因排放的压缩空气中含有的微量的油分和异物而发生堵塞的主要原因。孔口发生堵塞时,排气功能受到阻碍,在压缩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分油器内的压缩空气不能充分排出而残留,在下一次再起动时,因剩余压力而发生起动迟滞,即产生驱动压缩机主体的电动机的转矩不足、不能加速的状态。
在供油式压缩机中,要求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的油分离装置中的起泡并且缩短压力降低时间,另外,要求能够避免起动迟滞,正常地起动。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例如,应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即,一种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主体;从被该压缩机主体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的油分离装置;用于对用户侧供给通过该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配管;和用于在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排放通过所述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排气路径,其中,所述排气路径包括流通大流量的路径和流通小流量的路径,在所述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将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从所述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使用所述流通大流量的路径排气,直到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在所述压缩机主体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在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所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使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使用所述流通小流量的路径排气。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是,一种供油式压缩机,其包括: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主体;从被该压缩机主体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的油分离装置;用于对用户侧供给通过该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配管;和用于在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排放通过所述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排气路径,其中,所述排气路径以流通大流量的方式决定其流路截面积,该大流量形成当使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压降的斜率,在所述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将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从所述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在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在所述压缩机主体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使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关闭所述排气路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供油式压缩机中,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的油分离装置中的起泡并且缩短压力降低时间,另外,能够避免起动迟滞,正常地起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供油式压缩机的实施例1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急速排气阀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3是说明图1所示的急速排气阀的动作的纵截面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自动停止控制时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的特性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供油式压缩机的具体的实施例。其中,各图中附加了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例1
对本发明的供油式压缩机的实施例1,以应用于供油式螺杆压缩机的情况为例,用图1~图4进行说明。
根据图1,说明本实施例1的供油式螺杆压缩机的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供油式螺杆压缩机(以下也简称为压缩机)1是制造压缩空气的机器,构成为封装型(Package type)。该封装型的供油式螺杆压缩机1具有作为底座的基座2和在该基座2上设置的封装8,该封装8内被分为下部的机械室5和上部的冷却室7。上述封装8由用于抑制噪声向机外传播的隔音罩8a、8b构成。
在上述机械室5中,在上述基座2上设置有制造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主体3、驱动该压缩机主体3的电动机4和收纳电部件的电气箱6等,另外,在上述冷却室7中设置有:用于对被上述压缩机主体3压缩后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空气冷却器10a;用于对从压缩空气分离后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10b;和从上述机械室5吸入空气、对上述空气冷却器10a和油冷却器10b输送冷却风的冷却风扇等。上述冷却风扇9还具有向机械室5内导入外气来对机械室5内的压缩机主体3和电动机4等进行风冷的作用。
上述电动机4的驱动力经由传动带11和滑轮12a、12b传递到上述压缩机主体3的转子3a、3b,由此上述压缩机主体3从机械室5内吸入空气并进行压缩。
上述压缩机主体3具有雌雄一对转子(螺杆转子)3a、3b,经由吸入过滤器13和吸入节流阀14吸入机械室5内的空气,通过上述转子3a、3b旋转而将该吸入的空气压缩。
为了上述转子3a、3b的冷却和上述转子3a、3b之间的密封,对压缩机主体3内进行润滑油的喷雾。因此,被上述转子3a、3b压缩的压缩空气,在混合了上述喷雾的润滑油的状态下被排出,被导入油箱15内。在油箱15内,利用离心力和碰撞使润滑油从压缩空气分离,分离了润滑油的压缩空气之后进入分油器16,利用过滤件进一步分离润滑油。分离了润滑油后的压缩空气经由配管17被供给到空气冷却器10a而被冷却,然后被供给到用户侧的贮存罐等,从该贮存罐对需要压缩空气的场所供给。
其中,从压缩空气分离后的润滑油积存在上述油箱15中。该油箱15内的润滑油15a利用上述转子3a、3b的一次侧(吸入侧)和二次侧(排出侧)的压力差,经由配管18a被送到上述油冷却器10b而被冷却,该冷却后的润滑油经由配管18b再次被送向上述压缩机主体3,再次被喷雾到上述转子3a、3b。
在上述分油器16的下游侧连接有具有电磁阀21和急速排气阀22的排气配管20。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气配管20,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与上述吸入节流阀14的上游侧连接。由此,能够使排放的空气经由上述吸入过滤器13排气,另外也能够利用该排放的压缩空气,用作关闭上述吸入节流阀14的驱动源。
用户侧的压缩空气压力,用在上述空气冷却器10a的下游设置的压力传感器19检测,根据该检测压力使上述电磁阀21开闭。即,用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用户侧的空气压力达到规定的上限压力时,打开上述电磁阀21,使压缩机从通常运转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或无负载运转控制。对该动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通常运转时,上述电磁阀21关闭,通过上述分油器16之后的压缩空气全部流向用户侧。然后,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减少,用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用户侧的空气压力达到规定的上限压力时,打开上述电磁阀21,压缩机从通常运转切换为无负载运转控制或自动停止控制。
通常,首先切换为无负载运转控制,在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变得非常少,使用空气量成为0或接近0的状态的情况下,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但是,也存在不进行无负载运转控制而直接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
在无负载运转控制时,通过关闭吸入节流阀14,打开电磁阀21,分油器16下游侧的压缩空气从电磁阀21流向在其下游侧设置的上述急速排气阀22,通过用孔口等调节该急速排气阀22内的流路截面积,向机械室5排出(本实施例中经由吸入节流阀14的上游侧向机械室5排出)与该流路截面积相应的流量的压缩空气。
此时,为了使用户侧的压缩空气不从分油器16的下游侧经由上述排气配管20流出,在分油器16的下游设置有止回阀26。
再者,在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上述转子3a、3b维持旋转,在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用户侧的空气压力达到规定的下限压力时,关闭上述电磁阀21,压缩机从无负载运转控制切换为通常运转。
另外,自动停止控制时也同样,通过关闭吸入节流阀14,打开电磁阀21,而分油器16下游侧的压缩空气从电磁阀21流向在其下游侧设置的上述急速排气阀22,在该急速排气阀22内调节排气流量,向机械室5排出。
再者,在自动停止控制时,上述转子3a、3b的旋转停止,在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用户侧的空气压力达到规定的下限压力时,关闭上述电磁阀21,压缩机从自动停止控制切换为通常运转。
在该自动停止控制时,为了使转子3a、3b不会因压缩机主体3内部的压力而发生反转,关闭上述吸入节流阀14,防止润滑油向上述吸入过滤器13流出。
接着,用图2和图3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在排气配管20设置的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结构和动作。
急速排气阀22形成有阀体23、与上述电磁阀21侧连接的流路入口23a和与大气侧连接的第一流路出口23b及第二流路出口23c。另外,在上述第二流路出口23c设置有流路截面积较大的大径孔口23d。进而,形成有连接上述流路入口23a和第一流路出口23b的直线状的内部流路23e,上述第二流路出口23c以与上述内部流路23e正交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上述内部流路23e设置有在上述流路入口23a与上述第一流路出口23b之间往复运动的活塞24,在该活塞24的内部形成有使上述流路入口23a与上述第一流路出口23b连通的、流路截面积比上述大径孔口23d小的小径孔口24a。
进而,在上述内部路径23e设置有向上述流路入口23a侧推压上述活塞24的弹簧25,通常运转时成为上述活塞24被该弹簧25推向上述流路入口23a侧的状态,上述活塞24的外周部成为被推压在上述阀体23或形成上述流路入口的部件而被密封的状态。
上述内部流路23e的入口侧是直径比上述活塞24的外径大的大直径部23e1,上述内部流路23e的出口侧形成为直径比上述活塞24的外径略大的小直径部23e2。上述第二流路出口23c形成于与上述大直径部23e1连通的位置,另外上述活塞24在上述小直径部23e2内滑动而往复运动。另外,以将上述活塞24与上述内部路径23e之间密封的方式设置有O型环27。
接着,说明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动作。在该动作的说明中,说明供油式压缩机1进行通常运转和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的例子。
压缩机的通常运转时,上述排气配管20中的上述电磁阀21是关闭的,所以上述流路入口23a成为大气压力,上述活塞24成为被上述弹簧25推向上述流路入口23a侧的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
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减少,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上限压力P1时,进行上述自动停止控制。在该自动停止控制中,使上述电动机4停止,使压缩机主体3也停止。同时上述电磁阀21打开,压缩空气从上述分油器16出口侧流入急速排气阀22的流路入口23a,该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24的端面,抵抗上述弹簧25将活塞24推向上述第一流路出口23b侧。由该压缩空气推压活塞24的力变得大于由弹簧25推压的力时,活塞24向第一流路出口23b侧移动(图3所示的状态)。由此,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小径孔口24a和上述大径孔口23d两者向大气侧大量排出,上述油箱15内的压力急速降低。
然后,因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由压缩空气推压活塞24的力也逐渐降低,而变得小于由上述弹簧25推压的力时,上述活塞24因该弹力而向流路入口23a侧移动(图2所示的状态)。成为图2的状态时,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仅从上述小径孔口24a向大气侧排出,所以排气量减小,上述油箱15内的压力缓慢降低。
用图4说明该动作。图4是说明压缩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的特性的线图。在该图4中,横轴是经过时间,纵轴是分油器16的内部压力。
另外,纵轴上的P1是用户侧的空气压力的上限值(上限压力),是用户侧的空气压力达到该上限压力P1时压缩机1从通常运转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或无负载运转控制的压力。上述纵轴上的P2是因使油箱15内的压力急速降低而发生起泡的压力(起泡发生压力),P3是在压缩机1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P4是切换为仅使用流路截面积小的小流路(小径孔口)的小排气流量的压力(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
另外,线图中的实线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特性,虚线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仅具有小径孔口的压缩机中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特性。而且,图4的横轴上的T1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的分油器内部压力从上限压力P1降低至大气压(P=0)所需的时间。另外,T2是本实施例中的从上限压力P1降低至上述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P4所需的时间,T3是从上述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P4降低至大气压(P=0)所需的时间。
压缩机1起动时,首先进行通常运转,在该通常运转中,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减少,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上限压力P1时,转移至使电动机4停止、使压缩机主体3也停止的自动停止控制运转。转移至该自动停止控制时,上述电磁阀21打开,压缩空气从上述分油器16出口侧流入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流路入口23a,上述活塞24向第一流路出口23b侧移动(图3所示的状态)。由此,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小径孔口24a和上述大径孔口23d两者向大气侧大量排出,所以上述分油器16的内部压力P如实线A的A1所示急速降低(油箱15内的压力也同样降低)。
然后,在上述分油器的内部压力P比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低,并且降低至比上述起泡发生压力P2高的规定压力(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P4)时,上述活塞24因弹簧25而向流路入口23a侧移动(图2所示的状态),因为上述压缩空气仅从上述小径孔口24a向大气侧排出,所以排气量减小,上述分油器16内的压力如实线A的A2所示,缓慢地降低。从而,能够防止发生起泡。
另外,本实施例中,因为使用上述大径孔口23d和小径孔口24a两者大量排出压缩空气直到上述分油器16侧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其结果是,能够缩短直到下一次再起动的限制时间,对于用户侧的负载变动,能够更迅速地供给压缩空气。
进而,通过设定直到下一次再起动的限制时间以使得上述分油器16侧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或者构成为检测分油器16侧的压力而在其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之后再起动,能够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的起动迟滞,总是正常地起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排气路径设置的流路截面积较小的部分(例如上述小径孔口24a)发生异物引起的闭塞(堵塞)的情况下,因为流路截面积较大的部分(例如大径孔口23d)通常不会发生异物引起的闭塞,所以能够从该流路截面积较大的部分在短时间内排出压缩空气,直到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的起动迟滞,正常地起动。
为了实现以上说明的动作,本实施例中,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设定设置于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上述弹簧25的强度。即,设定为当分油器内部压力成为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并且成为起泡发生压力P2以上的压力时,上述活塞24克服上述弹簧25的推力如图3所示地向右侧移动并开放,使流路入口23a与第二流路出口23c连通。
再者,上述小径孔口24a(流路截面积较小的部分),以形成不会发生上述起泡的压降的斜率的方式形成其孔径(流路截面积)。
再者,上述实施例中,对从通常运转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运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具有无负载运转控制功能,进行该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应用本实施例。即,在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仅是在保持使压缩机主体继续运转的状态下进行这一点不同,进行关闭压缩机吸入侧的吸入节流阀、并对大气排出通过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控制是相同的,该控制与上述图4中说明的相同。
而且,在该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也能够通过缩短分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力的时间(压力降低时间),从而使压缩机主体排出侧的压力更快地降低,其结果是,可以获得能够减低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的效果。另外,也具有即使在设置于排气配管的流路截面积较小的部分(小径孔口)发生异物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缩机主体排出侧的压力迅速降低而进行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效果。进而,能够与上述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同样地避免压缩机的无负载运转控制时的起泡。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自动停止控制和无负载运转控制)时,将油分离装置(分油器和油箱等)内的压缩空气向大气侧排出时,从大径孔口或者从大径孔口和小径孔口两者排气直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在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上述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仅从上述小径孔口排气,所以能够抑制起泡的发生并且大幅缩短分油器内部的压缩空气的排气时间(压力降低时间)。结果,能够实现自动停止控制时的直到再起动为止的限制时间的缩短,并且能够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的起动迟滞而正常地起动。
另外,在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情况下,因为能够缩短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降低时间,所以也可以获得能够减低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的效果。
进而,即使上述小径孔口中发生异物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上述大径孔口在短时间内排放压缩空气直到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所以能够得到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发生起动迟滞而能够正常地起动的供油式压缩机。
再者,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排气路径设置有大径孔口和小径孔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使用大小孔口,只要能够使用较大的流路截面积(流通大流量的路径)和较小的流路截面积(流通小流量的路径)来控制排气流量即可。
另外,也能够废除上述小径孔口(流通小流量的路径),仅采用上述大径孔口(流通大流量的路径)。该情况下,上述排气路径以流通大流量的方式决定其流路截面积,该大流量形成使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压降的斜率,在上述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使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从上述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在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在上述压缩机主体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使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关闭上述排气路径。
采用这样构成时,也能够抑制起泡的发生并且大幅缩短分油器内部压缩空气的排气时间,能够实现自动停止控制时的直到再起动的限制时间的缩短。因为在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降低时间,所以可以获得能够减低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的效果。另外,因为不需要流通小流量的路径,所以结构简单,也能够防止发生堵塞。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压缩机的容量控制具有自动停止控制和无负载运转控制这两种功能的压缩机,但也能够同样适用于仅具有自动停止控制功能的压缩机,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供油式的螺杆压缩机作为供油式压缩机的情况,但是不限于螺杆压缩机,其他方式的供油式压缩机只要是在容量控制时排出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的形式的压缩机,就能够同样地应用。进而,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所有结构。
符号说明
1……供油式螺杆压缩机(压缩机),2……基座,3……压缩机主体,3a、3b……转子,4……电动机,5……机械室,6……电气箱,7……冷却室,8……封装,8a、8b……隔音罩,9……冷却风扇,10a……空气冷却器,10b……油冷却器,11……传动带,12a、12b……滑轮,13……吸入过滤器,14……吸入节流阀,15、16……油分离装置(15……油箱,15a……润滑油,16……分油器,17、18a、18b……配管,19……压力传感器,20……排气配管,21……电磁阀(开闭阀),22……急速排气阀,23……阀体,23a……流路入口,23b……第一流路出口,23c……第二流路出口,23d……大径孔口(流通大流量的路径),23e……内部流路,23e1……大直径部,23e2……小直径部,24……活塞,24a……小径孔口(流通小流量的路径),25……弹簧,26……止回阀,27……O型环。

Claims (10)

1.一种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主体;从被该压缩机主体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的油分离装置;用于对用户侧供给通过该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配管;和用于在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排放通过所述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排气路径,
所述排气路径包括流通大流量的路径和流通小流量的路径,
在所述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时,将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从所述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使用所述流通大流量的路径排气,直到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在所述压缩机主体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以下,
在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所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使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急速降低时发生起泡的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使用所述流通小流量的路径排气,
还包括:调整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吸入空气量的吸入节流阀;用于防止用户侧的压缩空气的回流的止回阀,其设置于用于对用户侧供给通过所述油分离装置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所述配管;和设置于所述排气路径的开闭阀,在将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从所述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以打开所述开闭阀并且关闭所述吸入节流阀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排气路径中在该开闭阀的下游侧设置有具有流通大流量的大径孔口和流通小流量的小径孔口的急速排气阀,
所述急速排气阀形成有:阀体;与所述开闭阀侧连接的流路入口;和与大气侧连接的第一流路出口及第二流路出口,在所述第二流路出口设置有流路截面积较大的大径孔口,还形成有连接所述流路入口和所述第一流路出口的直线状的内部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出口以与所述内部流路正交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内部流路设置有在所述流路入口与所述第一流路出口之间往复运动的活塞,在该活塞的内部形成有使所述流路入口与所述第一流路出口连通的、流路截面积比所述大径孔口小的小径孔口,所述流通小流量的路径由具有所述小径孔口的路径构成,所述流通大流量的路径由具有所述大径孔口的路径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小流量的路径以形成不会发生起泡的压降的斜率的方式决定其流路截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检测用户侧的压缩空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并且设置于所述排气路径的开闭阀由电磁阀构成,根据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使所述电磁阀开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缩空气从所述排气路径向大气侧排出时,使用具有所述大径孔口的路径和具有所述小径孔口的路径两者进行排气,直到所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在所述压缩机主体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以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从由所述压缩机主体排出的压缩空气中初次分离润滑油并且积存分离后的润滑油的油箱;和具有过滤件的分油器,该过滤件从由该油箱排出的压缩空气中二次分离润滑油,所述排气路径排放通过所述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路径具有从所述分油器与所述止回阀之间分支的排气配管,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急速排气阀设置于该排气配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急速排气阀在排气开始时从所述大径孔口排气,在所述分油器内部压力成为所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且成为比所述起泡发生压力高的压力时,关闭所述大径孔口而仅从所述小径孔口排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箱与所述分油器构成为一体。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路径具有从所述分油器与所述止回阀之间分支的排气配管,该排气配管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吸入节流阀上游侧连接,使所述分油器内部的压缩空气向所述吸入节流阀上游侧排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压缩机是供油式的螺杆压缩机。
CN201480055075.8A 2013-10-10 2014-08-05 供油式压缩机 Active CN105612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3050A JP6216204B2 (ja) 2013-10-10 2013-10-10 給油式圧縮機
JP2013-213050 2013-10-10
PCT/JP2014/070536 WO2015052981A1 (ja) 2013-10-10 2014-08-05 給油式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353A CN105612353A (zh) 2016-05-25
CN105612353B true CN105612353B (zh) 2017-11-14

Family

ID=5281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5075.8A Active CN105612353B (zh) 2013-10-10 2014-08-05 供油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6845B2 (zh)
JP (1) JP6216204B2 (zh)
CN (1) CN105612353B (zh)
WO (1) WO20150529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11495A1 (de) * 2016-09-21 2018-03-2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raubenkompressor für ein Nutzfahrzeug
EP3516279B1 (de) * 2016-09-21 2021-11-10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Mindestdruckventil für einen schraubenkompressor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nutzfahrzeug
BE1026208B1 (nl) * 2018-04-12 2019-11-13 Atlas Copco Airpower Naamloze Vennootschap Oliegeïnjecteerde schroefcompressorinrichting
WO2021171783A1 (ja) * 2020-02-25 2021-09-0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給油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WO2023029312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分离一体化的空压机结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49A (zh) * 1996-05-14 1997-11-19 北越工业株式会社 油冷式螺旋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8962A (en) * 1940-08-03 1943-05-11 Arthur L Parker Valve assembly
US3860363A (en) * 1973-05-10 1975-01-14 Chicago Pneumatic Tool Co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improved control system
JPS575581A (en) * 1980-06-13 1982-01-12 Hitachi Ltd Volume regulator for positive displacement rotary compressor
JPH05296174A (ja) * 1992-04-15 1993-11-09 Kobe Steel Ltd 油冷式圧縮機およびその放気方法
JP3865448B2 (ja) * 1997-01-30 2007-01-1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油冷式圧縮機の再起動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6102665A (en) * 1997-10-28 2000-08-15 Coltec Industries Inc Compressor system and method and control for same
JP2001027192A (ja) * 1999-07-14 2001-01-30 Hitachi Ltd 油冷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3933369B2 (ja) * 2000-04-04 2007-06-2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式可変容量圧縮機
US6655405B2 (en) * 2001-01-31 2003-12-02 Cilmore Valve Co. BOP operating system with quick dump valve
US8801395B2 (en) * 2008-06-16 2014-08-12 Gardner Denver, Inc. Startup bypass system for a screw compress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49A (zh) * 1996-05-14 1997-11-19 北越工业株式会社 油冷式螺旋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5057A (ja) 2015-04-20
CN105612353A (zh) 2016-05-25
WO2015052981A1 (ja) 2015-04-16
US20160245289A1 (en) 2016-08-25
US10316845B2 (en) 2019-06-11
JP6216204B2 (ja)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2353B (zh) 供油式压缩机
JP6713439B2 (ja) 給油式空気圧縮機
CN107202011A (zh) 多级压缩机
JP5706681B2 (ja) 多段圧縮機
KR101376872B1 (ko) 로터리 2단 압축기
JP4532327B2 (ja) 圧縮機およ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CN104235022B (zh) 油冷式螺杆压缩机
JP2009121398A (ja) 油冷式空気圧縮機
JP2009243320A (ja) 油冷式空気圧縮機
CN106062366B (zh) 空气压缩机
JP2009144685A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TWI698585B (zh) 泵送系統中的泵送方法及真空泵的系統
CN104395610A (zh) 涡旋泵
CN109322830B (zh) 水润滑压缩系统
JP2004534176A (ja) 水噴射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03732922B (zh) 涡旋泵
WO2020235338A1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JP5540399B2 (ja) 水注入式スクロール空気圧縮機
CN113728163B (zh) 气体压缩机
JP6249671B2 (ja) インバータ駆動圧縮機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バータ駆動圧縮機
CN209483610U (zh) 一种防乳化系统
KR101302307B1 (ko) 가스압축기
CN106471254B (zh)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JP2011099348A (ja) 空気圧縮機
JP6454607B2 (ja) オイルフリー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