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1061B -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1061B
CN105591061B CN201610109870.1A CN201610109870A CN105591061B CN 105591061 B CN105591061 B CN 105591061B CN 201610109870 A CN201610109870 A CN 201610109870A CN 105591061 B CN105591061 B CN 105591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
area
parts
clamping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98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1061A (zh
Inventor
邢承友
郑于炼
邓平华
王鹏
郭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098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1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1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极耳连接组件包括引脚以及夹持件,引脚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导电部,两个导电部设置在连接部的两侧,且均与连接部相连,两个导电部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贴合区,导电部能够围绕导电部与连接部的相连部位进行转动并改变两个导电部之间的间距,贴合区和极耳的侧面贴合时,导电部有朝极耳方向收缩的趋势,夹持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两侧,且均与固定部相连,两个导电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能够伸入两个夹持部之间,并被两个夹持部夹紧,夹持部有朝导电部方向收缩的趋势。本申请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对引脚的厚度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的这种应用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做出了贡献。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同时电动汽车对为其提供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处于两侧,通过将顶盖引脚与极耳进行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接方式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将电芯电流由内部导通至电芯外部,一般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顶盖上会设置有薄弱的安全阀结构,以保证电芯在失效状态下安全阀可以打开及时将电芯内部的气体排出,避免出现爆炸等安全事故。但是在极耳与引脚进行激光焊接时,焊接的频率会使安全阀失效。
同时,对于高功率型电芯,需求电芯的内阻较小,对于顶盖结构,其电阻主要部分是引脚的结构电阻,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截面成反比。对于电芯结构,其长、宽反向空间已被限制,一般通过增大引脚厚度来降低电阻。但超声波焊接可进行焊接的总厚度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当焊接厚度大于2~3mm时,将出现虚焊等焊接不良,影响电芯的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能够有效地保证极耳与引脚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安全性能高。
本申请所提供的极耳连接组件包括引脚以及夹持件,所述引脚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导电部,两个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两个所述导电部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贴合区,所述导电部能够围绕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连部位进行转动并改变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间距,所述贴合区和极耳的侧面贴合时,所述导电部有朝极耳方向收缩的趋势,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固定部相连,两个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能够伸入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并被两个所述夹持部夹紧,所述夹持部有朝所述导电部方向收缩的趋势。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电部相互背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紧贴区,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紧贴区相适配的第二紧贴区,
当所述导电部被两个所述夹持部夹紧时,所述第一紧贴区与所述第二紧贴区能够紧密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紧贴区上设置有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紧贴区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咬合齿相匹配的第二咬合齿,
当所述第一紧贴区与所述第二紧贴区紧密贴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交错咬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紧贴区由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对的两侧,沿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依次包括非紧贴区以及所述第二紧贴区,所述非紧贴区以及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夹持部的侧面共同围成第一避空区。
优选地,所述非紧贴区由与所述第二紧贴区相接的一侧至与所述固定部相接的一侧,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电部相对的两侧,沿着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依次包括非贴合区以及所述贴合区,所述非贴合区以及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导电部的侧面共同围成第二避空区。
优选地,所述非贴合区由与所述贴合区相接的一侧至与所述连接部相接的一侧,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位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倒圆角。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位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倒圆角。
基于上述极耳连接组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极耳、顶盖、极柱以及极耳连接组件,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极耳由所述电芯的侧部伸出,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极柱穿过所述顶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极柱电连接,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极耳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均伸入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并被两个所述夹持部夹紧,使所述贴合区与所述极耳的侧面紧密贴合。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极耳连接组件可以有效地保证极耳与引脚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对引脚的厚度进行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芯装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芯装配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引脚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持件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芯装配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引脚;
101-连接部;
102-导电部;
103-第一紧贴区;
104-第一咬合齿;
20-夹持件;
201-固定部;
202-夹持部;
203-第二紧贴区;
204-第二咬合齿;
205-第一避空区;
206-非紧贴区。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连接组件,包括引脚10以及夹持件20,引脚10包括连接部101以及两个导电部102,两个导电部10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1的两侧,且均与连接部101相连,两个导电部102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贴合区,导电部102能够围绕导电部102与连接部101的相连部位进行转动并改变两个导电部102之间的间距,贴合区和极耳侧面贴合时,导电部102有朝极耳方向收缩的趋势。夹持件20包括固定部201以及两个夹持部202,两个夹持部202设置在固定部201的两侧,且均与固定部201相连,两个导电部102远离连接部101的一端能够伸入两个夹持部202之间,并被两个夹持部202夹紧,装配后,所述夹持部有朝所述导电部方向收缩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极耳3位于电芯2的两侧,而电芯2中的引脚10将位于两侧的极耳3与位于电芯2顶部的极柱5电连接。在极耳3伸入两个夹持部202之间时,夹持部202夹紧极耳3,使得引脚10的两个导电部102的贴合区与极耳3接触,极耳3通过引脚10的连接部与极柱5相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两个导电部102相互背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 置有第一紧贴区103,两个夹持部202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对应的第一紧贴区103相适配的第二紧贴区203,当导电部102被两个夹持部202夹紧时,第一紧贴区103与第二紧贴区203能够紧密贴合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引脚10为楔形结构,下部薄,上部厚,且呈线性均匀变化。极耳3装配在引脚10中间间隙区域,夹持件20的夹持部202口部宽度小于引脚10被夹持部(导电部102)宽度,其结构受到一个往外撑的力,相反地,夹持部202会对引脚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引脚3楔形部分将极耳夹紧,从而达到电连接效果。一般,引脚3中间间隙,宽度值比极耳厚度大1~3mm,以方便极耳3装配引脚楔形空隙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两个夹持部202相对的两侧,沿着远离固定部201的方向依次包括非紧贴区206以及第二紧贴区203,两侧的非紧贴区206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两侧的第二紧贴区203之间的最小间距,非紧贴区206以及固定部201朝向夹持部202的侧面共同围成第一避空区205。第一避空区205为圆弧避空区,但是其形状不限于圆弧,也可以有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形。
第一壁空区205的设置能够使得两个夹持部202在夹紧引脚时,第二紧贴区与第一紧贴区103配合的更加紧密,也就能使得引脚10被夹的更加紧,从而防止夹持件20掉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紧贴区103由靠近连接部101的一侧至远离连接部101的一侧,向逐渐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非紧贴区206由与第二紧贴区203相接的一侧至与固定部201相接的一侧,向逐渐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
这样设置,当第一紧贴区103与第二紧贴区203相贴合时,与两个直面贴合相比,以两个斜面贴合的方式,减小了贴合后的厚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安装提供了方便。其中,可以将第一紧贴区103和第二紧贴区203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紧贴区103和第二紧贴区203贴合更紧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两个导电部102相对的两侧,沿着远离连接部101的方向依次包括非贴合区以及贴合区,两侧的非贴合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侧的贴合区之间的间距,非贴合区以及连接部101朝向导电部102的 侧面共同围成第二避空区。
与第一避空区205的作用一样,第二避空区105也是起到了夹紧的作用,第二避空区105可以使得两个导电部102在贴合区与极耳3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防止了由于贴合的不紧密而形成断路而无法将极耳3与极柱5正常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非贴合区由与贴合区相接的一侧至与连接部101相接的一侧,向逐渐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这样设置,也是为了保证贴合区的紧密贴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固定部201与夹持部202的连接部位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倒圆角。倒圆角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电芯的安装,避免了连接部位卡住外壳。
在本发明所述的其它实施例中,在第一紧贴区103上设置有第一咬合齿104,第二紧贴区203上设置有与第一咬合齿104相匹配的第二咬合齿204,当第一紧贴区103与第二紧贴区203紧密贴合在一起时,第一咬合齿104与第二咬合齿204交错咬合。
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夹紧部件在振动、冲击等外力状态下发生松动,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引脚与极耳的电连接结构。其中,齿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圆弧形、梯形或其他形状。
基于上述极耳连接组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2、极耳3、顶盖4、极柱5以及极耳连接组件1,顶盖4位于电芯2的顶部,极耳3由电芯2的侧部伸出,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极柱5穿过顶盖4,连接部101与极柱5连接,两个导电部102分别位于极耳3的两侧,且两个导电部102远离连接部101的一端均伸入两个夹持部202之间,并被两个夹持部202夹紧,使贴合区与极耳3的侧面紧密贴合。
本申请提供的极耳连接组件,可以有效地保证极耳3与引脚10间的电连接性能,同时,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会对引脚10的厚度进行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引脚以及夹持件,
所述引脚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导电部,两个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两个所述导电部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贴合区,所述导电部能够围绕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连部位进行转动并改变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间距,所述贴合区和极耳的侧面贴合时,所述导电部有朝极耳方向收缩的趋势,
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固定部相连,
两个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能够伸入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并被两个所述夹持部夹紧,所述夹持部有朝所述导电部方向收缩的趋势;
两个所述导电部相对的两侧,沿着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依次包括非贴合区以及所述贴合区,所述非贴合区以及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导电部的侧面共同围成第二避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部相互背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紧贴区,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紧贴区相适配的第二紧贴区,
当所述导电部被两个所述夹持部夹紧时,所述第一紧贴区与所述第二紧贴区能够紧密贴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贴区上设置有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紧贴区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咬合齿相匹配的第二咬合齿,
当所述第一紧贴区与所述第二紧贴区紧密贴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交错咬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贴区由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对的两侧,沿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依次包括非紧贴区以及所述第二紧贴区,所述非紧贴区以及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夹持部的侧面共同围成第一避空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紧贴区由与所述第二紧贴区相接的一侧至与所述固定部相接的一侧,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贴合区由与所述贴合区相接的一侧至与所述连接部相接的一侧,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位远离对称面的一侧倒圆角。
9.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极耳、顶盖、极柱以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组件,
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极耳由所述电芯的侧部伸出,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极柱穿过所述顶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极柱电连接,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极耳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导电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均伸入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并被两个所述夹持部夹紧,使所述贴合区与所述极耳的侧面紧密贴合。
CN201610109870.1A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105591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9870.1A CN105591061B (zh)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9870.1A CN105591061B (zh)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061A CN105591061A (zh) 2016-05-18
CN105591061B true CN105591061B (zh) 2018-04-13

Family

ID=55930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9870.1A Active CN105591061B (zh) 2016-02-29 2016-02-29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1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86057U (zh) * 2019-07-05 2019-1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构件和二次电池
CN114744373A (zh) * 2022-05-20 2022-07-12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0550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
CN205355135U (zh) * 2016-02-29 2016-06-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1199A (ja) * 2002-08-02 2004-03-0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0550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
CN205355135U (zh) * 2016-02-29 2016-06-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061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7688B (zh) 二次电池
JP5441072B2 (ja) 二次電池
CN10213655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4180574B2 (ja) リードプレートが付着された角形二次電池
JP5424217B2 (ja) 二次電池
US9515297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4608456B2 (ja) 二次電池
JP4558671B2 (ja) 二次電池
JP4568091B2 (ja) パック電池
JP2023004982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を備えた電気自動車
CN207818736U (zh) 充电电池
US10629882B2 (en) Battery module
CN104241589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376925A (zh) 二次电池
JP6862338B2 (ja) 二次電池及び複数の二次電池を備えた組電池
WO2022206897A1 (zh) 一种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WO2020207382A1 (zh)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组件
WO2019051630A1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105591061B (zh) 极耳连接组件及二次电池
KR102154331B1 (ko) 이차 전지
CN116404323A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制作方法
WO2023216796A1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KR101303396B1 (ko) 몰딩부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CN101859883B (zh) 可再充电电池
US941925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4

Address after: 213300 Room 416, Building C, 218 Hongkou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in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JIANGSU)

Address before: 352100 Xingang Road, Zhangwan Town, Jiaocheng District, Ningde, Fujian 1

Patentee befor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