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6671A - 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 Google Patents

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6671A
CN105586671A CN201510659103.3A CN201510659103A CN105586671A CN 105586671 A CN105586671 A CN 105586671A CN 201510659103 A CN201510659103 A CN 201510659103A CN 105586671 A CN105586671 A CN 105586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eaving loom
air
monitoring arrangement
textil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91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86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6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01H11/005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6Arrangements facilitating the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yarns or the like in connection with spinning or twi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纺织机(1)具备:纺织装置(7),其对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纱线监视装置(8),其根据在检测行进的纱线的状态的检测部(81、82)中检测出的信息来监视纱线(Y)的状态;以及空气喷射部(33),其沿着纱线(Y)所行进的行进方向移动,并且在沿行进方向的移动的中途清扫纱线监视装置。

Description

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纺织机,该纺织机具备对通过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的缺陷进行监视的纱线监视装置。在这种纺织机中,例如当在纱线监视装置中检测纱线状态的检测部附近附着及/或漂浮有线头、飞花以及灰尘等异物时,有可能无法通过纱线监视装置高精度地监视纱线的状态。
在日本特开2013-23090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纱线监视装置(清纱器),对纱线通路喷射空气,吹散而除去附着在检测部附近的异物。在日本实开平4-2157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纺织机,以从接纱装置的吸管分支的方式形成有分支管,在吸管转动之后(捕捉纱线时)吸引并除去附着及/或漂浮在纱线监视装置(清纱器(slubcatcher))附近的异物。在日本特开2000-32722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纺织机,具备清除喷嘴(cleaningnozzle),该清除喷嘴安装于接纱装置的吸管,并且在吸管转动之后吹散而除去附着及/或漂浮在纱线监视装置(清纱器)附近的异物。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纱线监视装置中,对纱线通路的规定部位喷射空气,因此能够除去异物的范围较窄。在专利文献2和3的纺织机中,也仅在吸管捕捉纱线的位置实施吸引或空气喷射,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能够除去异物的范围较窄,根据位置不同而有时无法除去异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的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本发明的纺织机具备:纺织装置,其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卷绕装置,其卷绕在纺织装置中生成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纱线监视装置,其根据在检测部中检测出的信息来监视纱线的状态,其中,该检测部对在纺织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行进的纱线的状态进行检测;引导部,其引导在纺织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行进的纱线;以及清扫部,其在纺织装置中的纱线的生成动作停止的状态下,沿着纱线所行进的行进方向移动,并且一边沿着行进方向移动一边对纱线监视装置和引导部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清扫。
“沿着行进方向移动”并不限定于向与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移动,是还包含以下移动的概念,即向从与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稍微偏离的方向的移动。另外,“沿着行进方向移动”是不仅包含从纺织装置朝向卷绕装置的方向、还包含从卷绕装置朝向纺织装置的方向的概念。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在清扫部沿着行进方向移动的中途清扫纱线监视装置,因此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清扫纱线监视装置。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纱线监视装置具有纱线通路形成部,该纱线通路形成部形成用于使行进的纱线通过的纱线通路,检测部进行在纱线通路中行进的纱线的检测。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清扫部能够一边沿行进方向移动一边对沿行进方向延伸的纱线通路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清扫纱线通路整体。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喷射部,其与清扫部分开地设置,对纱线通路喷射气体;以及控制部,其在纺织装置中的纱线的生成动作停止期间,使清扫部和喷射部动作。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能够通过喷射部除去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的异物,并且能够通过清扫部除去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或纱线通路附近的异物。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清扫部通过对纱线通路喷射气体来清扫纱线监视装置,喷射部向与清扫部喷射气体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喷射气体。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通过清扫部和喷射部从相互不同的方向对纱线监视装置喷射气体,因此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除去异物。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控制部在使喷射部动作之后,使清扫部动作。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能够在将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的异物从纱线通路除去之后,除去纱线通路附近的异物。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异物等由于清扫部的作用而进入到纱线通路的深处等,能够进行有效的清扫。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纱线端捕捉部,其捕捉在纺织装置中生成的纱线的纱线端;以及移动部件,其使纱线端捕捉部沿着行进方向在待机位置与捕捉纱线端的捕捉位置之间移动,清扫部配置于移动部件。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在使纱线端捕捉部移动的移动部件中配置清扫部,因此能够使纺织机的结构简化。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多个纺织单元,其分别具有纺织装置、纱线监视装置和卷绕装置;以及作业台车,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多个纺织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纺织单元移动,作业台车具有移动部件和对清扫部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源。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能够喷射来自设置于作业台车的专用气体供给源的气体。因此,与使用来自被多个纺织单元共用地设置的气体供给源的气体来进行喷射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强力地喷射气体。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
在本发明的纺织机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纱线引出装置,该纱线引出装置引出在纺织装置中生成的纱线,纱线监视装置配置在纺织装置与纱线引出装置之间。
在该结构的纺织机中,在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通路及其附近容易附着及/或漂浮在纺织装置中产生的纤维屑等异物。在这种结构的纺织机中,若清扫部一边沿着行进方向移动一边清扫纱线监视部,则能够有效地除去异物。
本发明的作业台车使用于纺织机,该纺织机具备对在纺织装置中生成的纱线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纱线监视装置,该作业台车具备:纱线端捕捉部,其捕捉纱线的纱线端;移动部件,其使纱线端捕捉部沿着纱线所行进的行进方向在待机位置与捕捉纱线端的捕捉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清扫部,其配置于移动部件,在沿行进方向的移动的中途清扫纱线监视装置。
在该结构的作业台车中,清扫部一边沿着行进方向移动一边清扫纱线监视装置,因此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清扫纱线监视装置。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从纱道方向观察图1的纱线监视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将图2的吸管位于捕捉位置时的吸引部附近放大示出的侧视图。
图5是将图2的吸管位于捕捉位置时的吸引部附近放大示出的主视图。
图6是图1的纺织机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不一定必须与说明的尺寸比例一致。
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备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作业台车)3、落纱台车4、第一端架5A以及第二端架5B。多个纺织单元2排列成一列。在以下说明中,在纱线Y行进的路径(即纱道R1)中,将生成纱线Y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卷绕纱线Y的一侧称为下游侧。
各纺织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些理由而纱线Y断纱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落纱台车4将卷装P落纱,并将新的纱管B供给至该纺织单元2。
在第一端架5A中收容有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旋转空气流等的空气供给源及/或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的吸引源等。
在第二端架5B中收容有用于对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电机等。在第二端架5B上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E、显示部D以及输入键K。
机台控制装置E集中地对纺织机1的各部分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机台控制装置(控制部)E实施接纱台车3的空气喷射部(清扫部)33和各纺织单元2的空气喷射装置(喷射部)18中的控制处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这些控制处理。显示部D能够显示与纺织单元2的设定内容及/或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员使用输入键K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织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纺织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空气喷射装置1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纱线引出装置)11、涂蜡装置(引导部)12以及卷绕装置13。这些装置以上游侧在机台高度方向上成为上侧的方式(即,以下游侧在机台高度方向上成为下侧的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支承于机台架。
在各纺织单元2中设置有未图示的引导部件(引导部),其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规定纱线Y的行进路径,引导纱线Y。例如,引导部件设置于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监视装置8之间的位置、纱线监视装置8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的位置、纱线蓄留装置11与涂蜡装置12之间的位置、紧接涂蜡装置12的下游侧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个位置。
单元控制器70按每规定数量的纺织单元2设置,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单元控制器70根据从机台控制装置E输出的信息(信号),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各罗拉对14、15、16以及17具有下罗拉和上罗拉。下罗拉通过设置于第二端架5B的驱动电机或设置于各纺织单元2的驱动电机而被旋转驱动。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上罗拉设置有龙带16A。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下罗拉设置有龙带16B。
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旋转空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详细地说(然而,省略图示),空气纺织装置7具有纺织室、纤维引导部、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向纺织室内引导。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F行进的路径周围,在纺织室内产生旋转空气流。通过该旋转空气流,构成纤维束F的多个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而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纱线Y从纺织室内引导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
纱线监视装置8配置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纱线监视装置8是通过对行进的纱线Y照射光来检测纱线Y的状态的光学式纱线监视装置。纱线监视装置8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状态,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70。纱线监视装置8作为纱线缺陷,例如检测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或纱线Y内含有的异物。纱线监视装置8还检测断纱等。
使用图3更详细地说明纱线监视装置8。纱线监视装置8具有保持架(纱线通路形成部)8A以及作为检测部的发光元件81和受光元件82。
保持架8A为塑料制部件,在其内部组入有用于检测纱线Y的状态的发光元件81和受光元件82。在保持架8A上形成有用于供纱线Y通过的纱线通路8C。纱线通路8C沿着纱线Y的行进路径(纱道R1)形成为槽状。纱线通路8C的在与纱道R1正交的平面上切断时的内侧壁面8B的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此外,纱线通路8C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发光元件81例如能够采用LightEmittingDiode(LED)(发光二极管)等适当的光源。受光元件82为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光的强度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转换得到的电信号。
受光元件82的受光面构成纱线通路8C的壁面8B的一部分。在与受光元件82相对的壁面8B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树脂制的透明板81A。发光元件81隔着透明板81A配置于纱线通路8C的相反侧(保持架8A内部)。发光元件81和受光元件82以隔着纱道R1面对的方式配置。
如图2和图4所示,空气喷射装置18配置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空气喷射装置18对纱线监视装置8的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气体),除去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8C的线头、飞花以及灰尘等异物。空气喷射装置18经由空气供给管18B和未图示的配管等与第二空气供给源18C连接。第二空气供给源18C例如配置于第二端架5B,对配置于各纺织单元2的空气喷射装置18供给压缩空气。
如图5所示,空气喷射装置18的喷射口18A配置成从正面观察时与纱道R1重合,并且如图4所示,朝向纱线通路8C向斜下方配置。由此,空气喷射装置18能够沿着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
张力传感器9测定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70。涂蜡装置12在纱线蓄留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对纱线Y涂蜡。
纱线蓄留装置11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消除纱线Y的松弛。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由接纱台车3进行的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蓄留装置11更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功能。
卷绕装置13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筒22以及横动引导件23。
摇架臂21将纱管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摇架臂21通过支承轴24而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使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二端架5B的驱动电机(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织单元2的卷绕筒22。由此,在各纺织单元2中,使纱管B或卷装P向卷绕方向旋转。各纺织单元2的横动引导件23设置于由多个纺织单元2共享的轴。第二端架5B的驱动电机将轴在卷绕筒22的旋转轴方向上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引导件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以规定幅度横动。
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些理由而纱线Y断纱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动作。如图2所示,接纱台车3具有吸管31、空气喷射部33、吸嘴38、接纱装置37、第一空气供给源(气体供给源)39以及接纱台车控制部3A。
吸管31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7引导。吸管31具有通过支承轴31A而能够转动地被支承的移动部件31B以及通过吸引空气流来吸引并保持纱线Y的端部的纱线端捕捉部32。
移动部件31B使纱线端捕捉部32沿着纱线Y行进的行进方向V(参照图1)在待机位置P1与捕捉纱线端的捕捉位置P2之间移动。行进方向V是指正面观察纺织机1时的、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纱线Y的行进方向。
纱线端捕捉部32固定于移动部件31B的前端部(与支承轴31A为相反侧的端部)。如图4和图5所示,在移动部件31B转动而纱线端捕捉部32位于捕捉位置P2时,纱线端捕捉部32的吸引口32A与空气纺织装置7的出口相对。纱线端捕捉部32经由吸引管32B和未图示的配管等与设置于第一端架5A的吸引源相连接。
空气喷射部33沿着行进方向V移动,并且在沿行进方向V的移动的中途(一边沿着行进方向V移动一边)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气体),对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的异物进行清扫。更详细地说,空气喷射部33如图2所示那样沿着移动路径P0移动,并如图4所示那样在区间L内一边移动一边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此外,区间L是空气喷射部33能够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区域。
如图5所示,通过区间L时的喷射口33A处的压缩空气的喷射方向与纱线通路8C的延伸方向(纱道R1方向)错开角度α。由此,能够有效地清扫纱线通路8C中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整体。此外,移动部件31B在区间L内可以连续地移动,也可以间歇地移动。同样地,空气喷射部33在区间L内可以连续地喷射压缩空气,也可以间歇地喷射压缩空气。
空气喷射部33固定在比移动部件31B的前端部更接近支承轴31A的部分。在移动部件31B转动而位于捕捉位置P2时,空气喷射部33的喷射口33A位于纱线监视装置8中的纱线通路8C的正面。空气喷射部33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方向D1与空气喷射装置18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方向D2不同。
如图2所示,吸嘴38通过支承轴38A而能够转动地被支承,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7引导。接纱装置37进行被引导的纱线Y彼此的接纱。接纱装置37是将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使用基准纱的接头器(piecer)或将纱线Y机械地接纱的打结器等。
第一空气供给源39经由空气供给管33B(参照图4)对空气喷射部33供给压缩空气。接纱台车控制部3A执行接纱台车3中的各种控制处理。
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使卷装P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反转)。在进行接纱动作时,以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通过设置于接纱台车3的反转用罗拉36使卷装P反转。
机台控制装置E实施空气喷射部33和空气喷射装置18中的控制处理。例如,在使空气纺织装置7中的纱线Y的生成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即根据纱线监视装置8及/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而单元控制器70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或纱线Y由于某些理由而断纱的情况下,使空气喷射部33和空气喷射装置18动作。具体地说,机台控制装置E在使空气喷射装置18动作之后,使空气喷射部33动作。
落纱台车4进行以下动作:对摇架臂21供给纱管B而进行纱线Y的卷绕准备的纱管设置动作;以及将成为满卷的卷装P从摇架臂21取下的落纱动作。落纱台车4主要具备纱管供给机构41、吸管43、卷装搬送机构47以及落纱台车控制部4A。
纱管供给机构41从纱管收容部接收纱管B,在把持着纱管B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将纱管B供给至摇架臂21。卷装搬送机构47从摇架臂21接收卷装P,将接收到的卷装P搬送至排出部(例如,设置于多个纺织单元2与落纱台车4的行进路径之间的传送带)。吸管43通过吸引来捕捉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生成的纱线Y的纱线端,并将该捕捉到的纱线Y引导至卷绕装置13。落纱台车控制部4A执行落纱台车4中的各种控制处理。
接着,参照图6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基于空气喷射装置18和空气喷射部33对纱线监视装置8的纱线通路8C的清扫动作。单元控制器70在根据纱线监视装置8及/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织单元2中切断纱线Y。具体地说,单元控制器70使向空气纺织装置7的空气供给停止,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
接着,单元控制器70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机台控制装置E发送。接收到纱线缺陷检测信号的机台控制装置E对接纱台车控制部3A发送控制信号,使该接纱台车3行进至作为对象的纺织单元2。机台控制装置E与接纱台车3的行进控制同时地控制第二空气供给源18C,开始使空气喷射装置18向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
接着,当接纱台车3到达作为目标的纺织单元2时,机台控制装置E控制第二空气供给源18C,使由空气喷射装置18进行的压缩空气的喷射结束。接着,机台控制装置E经由接纱台车控制部3A使接纱台车3开始进行接纱动作。即,机台控制装置E经由接纱台车控制部3A使吸管31转动至捕捉位置P2(参照图4)。此时,机台控制装置E以使空气喷射部33一边沿着行进方向V移动一边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方式控制第一空气供给源39。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机台控制装置E以使空气喷射部33在区间L内一边移动一边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方式控制第一空气供给源39。即,机台控制装置E在空气喷射部33进入到区间L的同时使压缩空气的喷射开始,在空气喷射部33从区间L退出的同时使压缩空气的喷射结束。
当接纱台车3中的接纱动作完成时,单元控制器70使空气纺织装置7等再次动作,重新开始纺织单元2中的卷装P的卷绕。
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的作用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如图2所示,空气喷射部33一边沿着行进方向V移动一边清扫纱线监视装置8,因此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清扫纱线监视装置8。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异物。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空气喷射部33一边沿着行进方向V移动一边对沿纱道R1方向延伸的纱线通路8C进行清扫。其结果,能够清扫纱线通路8C整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能够通过与空气喷射部33分开地设置的空气喷射装置18来除去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8C的异物。通过空气喷射部33和空气喷射装置18从相互不同的方向喷射压缩空气,因此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除去异物。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从纱线通路8C除去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8C的异物之后从纱线通路8C附近除去异物。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空气喷射部33的作用而导致异物等进入到纱线通路8C的深处等,能够进行有效的清扫。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在使纱线端捕捉部32移动的移动部件31B上配置空气喷射部33,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使空气喷射部33移动的专用移动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使纱线端捕捉部32从待机位置P1向捕捉位置P2移动的移动路径P0设定为从纱线监视装置8附近通过。因此,能够使空气喷射部33高精度地移动至成为清扫对象的纱线监视装置8的正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空气喷射部33使用来自设置于接纱台车3的专用的第一空气供给源39的压缩空气来进行喷射。因此,与使用来自被多个纺织单元2共用地设置的气体供给源的压缩空气进行喷射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强力地喷射压缩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纱线监视装置8配置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因此,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容易附着及/或漂浮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产生的纤维屑(根据纤维束不同,也可能为油剂和染料粉末)等异物。在这种结构的纺织机1中,空气喷射部33沿着行进方向移动,并且在沿着行进方向的移动的中途清扫纱线监视装置8,由此能够有效地除去异物。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将对纱线监视装置8的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装置18与空气喷射部33分开地设置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使不具备空气喷射装置18,也能够通过使空气喷射部33一边沿着纱道R1移动一边清扫纱线监视装置8,而在更大范围内清扫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构成为,在纺织单元2中不设置空气喷射装置18而在纱线监视装置8中设置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部。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将对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33设置于接纱台车3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对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而并非设置于接纱台车3。即,也可以在纺织单元2中设置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使上述空气喷射部沿着纱道R1在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也可以是,不设置接纱台车3,而是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接纱装置和吸管(移动部件),该吸管(移动部件)配置有捕捉纱线端的纱线端捕捉部以及清扫纱线监视装置8的空气喷射部(清扫部)。在该情况下,对空气喷射部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源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也可以被多个纺织单元2共用地设置。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具备落纱台车4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具备落纱台车4的纺织机。另外,也可以将对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设置于落纱台车(作业台车)4。即,也可以在设置于落纱台车4的吸管(移动部件和纱线端捕捉部)上设置清扫部,该清扫部一边沿着纱道R1移动一边对纱线通路8C喷射压缩空气(气体),清扫附着及/或漂浮于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的异物。空气喷射部也可以设置于接纱台车3和落纱台车4两者。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作为一边沿着纱线Y行进的纱道R1移动一边清扫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的清扫部而设置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33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清扫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的清扫部,可以设置吸引异物的吸引部,也可以设置擦拭附着于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的异物的擦拭部。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机台控制装置E在使空气喷射装置18动作之后使空气喷射部33动作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机台控制装置E在使空气喷射装置18动作之后使空气喷射部33动作。另外,也可以是,空气喷射装置18和空气喷射部33各自进行动作的时间段至少一部分重合。具体地说,也可以是,空气喷射装置18和空气喷射部33仅以相同时间长度同时动作。另外,也可以是,在空气喷射装置18和空气喷射部33中的一方开始喷射压缩空气之后,另一方开始喷射压缩空气,之后使一方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先停止。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纱线监视装置8配置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纱线引出装置)11之间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纱线监视装置8配置在比纱线蓄留装置11更靠下游侧位置的结构的纺织机。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空气喷射部33进行纱线监视装置8的清扫,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空气喷射部33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基础上或代替纱线监视装置8,而一边沿着行进方向V移动一边进行上述引导部件及/或涂蜡装置12的清扫。
纱线监视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纱线监视装置8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一个发光元件81和一个受光元件82设为一组时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设置有一组(一级)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设置两组(两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一个发光元件81和一个受光元件82设置为一组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分别对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数量进行变更。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光学式检测部的示例,但是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具备例如静电电容式的检测部等其他方式的检测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纺织机1中,举例说明了以在机台高度方向上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以在下侧供给的纱线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将对纱线通路8C及其附近喷射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射部设置于在机台上部行进的接纱台车。
空气纺织装置为了防止纤维束的捻度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的上游侧,还可以具备以保持于纤维引导部并向纺织室内突出方式配置的针。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代替这种针而通过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的捻度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的上游侧。另外,空气纺织装置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而具备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嘴。
吸管31除了具有吸引并捕捉纱线端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通过空气流对捕捉到的纱线端加捻的加捻部件。在该情况下,对吸管外置三根软管。
在纺织单元2中,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是也可以使用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的下游设置纱线蓄留装置11。在使用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管(slacktube)或机械性补偿器等。只要是空气纺织装置7的下游侧的位置,则纱线监视装置8可以相对于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配置在上游侧或下游侧的位置。
在纺织机1中,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和横动引导件23由来自第二端架5B的动力(即,多个纺织单元2共用)驱动。但是,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纺织装置、卷绕装置等)也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独立地驱动。
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70也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在纺织单元2中,涂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省略。
在图1中,示出了纺织机1卷绕圆筒形状的卷装P,但是也可以卷绕锥形状的卷装。在锥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由于纱线的横动而产生纱线的松弛,但是该松弛能够由纱线蓄留装置11吸收。

Claims (12)

1.一种纺织机,具备:
纺织装置,其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
卷绕装置,其卷绕在所述纺织装置中生成的所述纱线而形成卷装;
纱线监视装置,其根据在检测部中检测出的信息来监视所述纱线的状态,其中,所述检测部对在所述纺织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行进的所述纱线的状态进行检测;
引导部,其引导在所述纺织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行进的所述纱线;以及
清扫部,其在所述纺织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动作停止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纱线所行进的行进方向移动,并且一边沿着所述行进方向移动一边对所述纱线监视装置和所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清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监视装置具有纱线通路形成部,该纱线通路形成部形成用于使行进的所述纱线通过的纱线通路,所述检测部进行在所述纱线通路中行进的所述纱线的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喷射部,其与所述清扫部分开地设置,对所述纱线通路喷射气体;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纺织装置中的所述纱线的生成动作停止期间,使所述清扫部和所述喷射部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通过对所述纱线通路喷射气体来清扫所述纱线监视装置,所述喷射部向与所述清扫部喷射气体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喷射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喷射部动作之后,使所述清扫部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纺织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规定所述纱线的行进路径,引导所述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是在所述纺织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对所述纱线涂蜡的涂蜡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纱线端捕捉部,其捕捉在所述纺织装置中生成的所述纱线的纱线端;以及
移动部件,其使所述纱线端捕捉部沿着所述行进方向在待机位置与捕捉所述纱线端的捕捉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清扫部配置于所述移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在所述移动部件使所述纱线端捕捉部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捕捉位置移动的中途,对所述纱线监视装置和所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清扫。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多个纺织单元,其分别具有所述纺织装置、所述纱线监视装置和所述卷绕装置;以及
作业台车,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多个所述纺织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纺织单元移动,
所述作业台车具有所述移动部件和对所述清扫部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纱线引出装置,该纱线引出装置引出在所述纺织装置中生成的所述纱线,
所述纱线监视装置配置在所述纺织装置与所述纱线引出装置之间。
12.一种作业台车,使用于纺织机,该纺织机具备对在纺织装置中生成的纱线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纱线监视装置,该作业台车具备:
纱线端捕捉部,其捕捉所述纱线的纱线端;
移动部件,其使所述纱线端捕捉部沿着所述纱线所行进的行进方向在待机位置与捕捉所述纱线端的捕捉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清扫部,其配置于所述移动部件,在沿所述行进方向的移动的中途清扫所述纱线监视装置。
CN201510659103.3A 2014-11-06 2015-10-12 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Pending CN105586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6166A JP2016089302A (ja) 2014-11-06 2014-11-06 紡績機及び作業台車
JP2014-226166 2014-1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6671A true CN105586671A (zh) 2016-05-18

Family

ID=5426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9103.3A Pending CN105586671A (zh) 2014-11-06 2015-10-12 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18240A1 (zh)
JP (1) JP2016089302A (zh)
CN (1) CN1055866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9466A (zh) * 2019-06-19 2022-01-1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纱线制造纺织机的维护机器人的抽吸装置、维护机器人和纺织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367A1 (de) * 1989-06-28 1991-01-0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r Aufrechterhaltung der Funktionssicherheit eines Bedienläufers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JP2000327226A (ja) * 1999-05-17 2000-11-28 Murata Mach Ltd ヤーンクリアラの感度調整装置
CN101319417A (zh) * 2007-06-04 2008-12-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
CN103373635A (zh) * 2012-04-27 2013-10-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103485010A (zh) * 2012-06-08 2014-01-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577U (zh) 1990-06-08 1992-02-24
EP2671982A1 (en) * 2012-06-08 2013-12-11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367A1 (de) * 1989-06-28 1991-01-0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r Aufrechterhaltung der Funktionssicherheit eines Bedienläufers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JP2000327226A (ja) * 1999-05-17 2000-11-28 Murata Mach Ltd ヤーンクリアラの感度調整装置
CN101319417A (zh) * 2007-06-04 2008-12-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
CN103373635A (zh) * 2012-04-27 2013-10-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103485010A (zh) * 2012-06-08 2014-01-0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9466A (zh) * 2019-06-19 2022-01-1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纱线制造纺织机的维护机器人的抽吸装置、维护机器人和纺织机
CN113939466B (zh) * 2019-06-19 2024-03-08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纱线制造纺织机的维护机器人的抽吸装置、维护机器人和纺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9302A (ja) 2016-05-23
EP3018240A1 (en)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1451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5200579B (zh) 喷气纺纱机以及用于运行这种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CN104651984B (zh) 空气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CN104775295B (zh)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CN103373635B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JP2013063839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CN104947255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484991A (zh) 纺纱机
CN104828649B (zh) 纱线捕捉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8691046B (zh) 纺纱机
CN105586671A (zh) 纺织机以及作业台车
CN111647980B (zh) 气流纺纱机
CN105463634A (zh) 中空引导轴体以及空气纺织装置
CN205474168U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6192106B (zh) 多站式纺织机
CN107082315A (zh) 纱线监视装置
CN111663210B (zh) 空气消耗量计算装置、纺纱机、纺纱系统及空气消耗量计算方法
CN105819269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4562318B (zh)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05274664B (zh)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纺纱机及芯纱供给方法
CN105274677A (zh)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CN105734741A (zh) 纤维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