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3389B - 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3389B
CN105583389B CN201510980792.8A CN201510980792A CN105583389B CN 105583389 B CN105583389 B CN 105583389B CN 201510980792 A CN201510980792 A CN 201510980792A CN 105583389 B CN105583389 B CN 105583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drive rod
plant
mother modu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07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3389A (zh
Inventor
陶诚
胡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807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83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3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3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3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3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22D17/2236Equipment for loosening or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6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 B22D17/263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mechan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压铸模具,用于压铸具有倾斜结构的铸件,包括公、母模座和公、母模仁,及至少一斜模组件,公模仁固定于公模座上,母模仁固定于母模座上,公、母模仁之间形成有成型空腔,母模仁具有垂直合模位置及垂直开模位置;斜模组件包含第一驱动杆及成型倾斜结构的第一插置模仁,第一插置模仁沿倾斜结构倾斜方向滑动于公模座上,第一插置模仁相对公模仁具有密闭插入成型空腔内的倾斜合模位置及脱离成型空腔的倾斜开模位置;第一驱动杆固定于母模座上并呈可脱离的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母模仁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移向倾斜合模位置;母模仁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移向倾斜开模位置。

Description

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全称为压力铸造,是指将金属液体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填充模具型腔,并在高压下冷却成型出铸件,以形成所需要产品的铸造方法,是铸造工艺中应用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金属热加工成形工艺方法之一。压铸作为一种零部件成形技术,适应了现代制造业中产品复杂化、精密化、轻量化、节能化、绿色化的要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压铸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压铸产品的应用范围在现有基础上仍将不断扩大。
其中,当所压铸的铸件具有倾斜凹槽、倾斜通孔等倾斜结构时,且该倾斜结构之倾斜方向的倾斜度比较大(譬如45°)时,如果单独依靠公模仁与母模仁的合模压铸,则公模仁或母模仁会有部分结构位于倾斜结构的内部,造成倾斜结构阻挡公模仁与母模仁的开模作动。故,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采用油缸抽芯的方式来达到铸件成型上述的倾斜结构的要求。但是,如果采用油缸抽芯的方式,其开模时间比较长,使得压铸效率低下。而且,油缸抽芯所使用的斜油缸会增加模具的总体高度,导致装机的模具厚度及开模行程加长,使得对压铸机的吨位要求更高,比如原定400吨的压铸机能够满足开模需求的,如果采用油缸抽芯的方式则需要800吨压铸机才可满足开模需求。再者,还会导致模具的结构更为复杂,增加模具的制作难度。
因此,急需要一种压铸模具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难度低、能够减小装机的模具厚度,能够缩短开模行程、对压铸机的吨位要求低及压铸效率高的压铸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适用于压铸具有倾斜结构的铸件,所述压铸模具包括公模座、母模座、公模仁及母模仁,所述公模仁固定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母模仁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所述倾斜结构沿倾斜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形成于所述铸件上,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铸件的成型空腔,所述母模仁相对所述公模仁具有垂直闭合于所述公模仁的垂直合模位置及垂直远离于所述公模仁的垂直开模位置;其中,所述压铸模具还包括至少一斜模组件,所述斜模组件包含第一驱动杆及用于成型所述倾斜结构的第一插置模仁,所述第一插置模仁沿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相对所述公模仁具有密闭插入所述成型空腔内的倾斜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所述成型空腔的倾斜开模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上;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合模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移向所述倾斜合模位置;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开模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移向所述倾斜开模位置。其中,所述斜模组件还包含第一插置模座、导向座及第一隔离块,所述第一插置模座沿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一插置模仁固定于所述第一插置模座上,所述第一插置模座上开设有第一穿置孔,所述第一穿置孔沿平行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杆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穿置孔内;所述导向座固定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导向座沿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开设有两相对设置第一导向凹槽,所述第一插置模座呈卡合滑动的设于两所述第一导向凹槽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块的上侧面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且所述第一隔离块沿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倾斜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隔离块的下侧面可脱离的抵触于所述第一插置模座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置模仁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上,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的一端朝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移向所述倾斜合模位置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较佳地,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驱动杆垂直于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布置。
较佳地,当所述第一驱动杆脱离出所述第一穿置孔后,所述第一驱动杆靠近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的末端恒对位于所述第一穿置孔。
较佳地,所述压铸模具还包括至少一横模组件,所述横模组件包含第二插置模仁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插置模仁沿垂直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相对所述公模仁具有密闭插入所述成型空腔内的横向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所述成型空腔的横向开模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上;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合模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移向所述横向合模位置;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开模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移向所述横向开模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置模仁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的一端朝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移向所述横向合模位置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的滑动方向、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为17°。
较佳地,所述横模组件还包含第二插置模座,所述第二插置模座沿垂直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二插置模仁固定于所述第二插置模座上;所述第二插置模座上开设有第二穿置孔,所述第二穿置孔沿平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驱动杆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二穿置孔内;且当所述第二驱动杆脱离出所述第二穿置孔后,所述第二驱动杆靠近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的末端恒对位于所述第二穿置孔。
较佳地,所述压铸模具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模组件,且两个所述横模组件呈相对的分布于所述成型空腔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压铸模具的斜模组件的第一插置模仁沿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上,第一插置模仁相对公模仁具有密闭插入成型空腔内的倾斜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成型空腔的倾斜开模位置;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母模座上,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上;在母模座带动母模仁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移向倾斜合模位置;在母模座带动母模仁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移向倾斜开模位置。则通过第一驱动杆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的结构,在母模座带动母模仁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使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沿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移向倾斜合模位置,使得母模仁与第一插置模仁同步合模移动;在母模座带动母模仁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使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沿倾斜结构之倾斜方向移向倾斜开模位置,从而使母模仁与第一插置模仁同步开模移动,以避免倾斜结构阻碍母模仁的开模或合模移动。一方面,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油缸抽芯的方式,减少了开模及合模时间,压铸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本发明的压铸模具的总体高度降低,装机的模具厚度也得到减小,且缩短了开模行程,进而降低对压铸机的吨位要求,使得本发明的压铸模具的结构得到简化,更为简单,降低了压铸模具的制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压铸模具在母模仁位于垂直合模位置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压铸模具的公模座与安装在公模座上的部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铸模具的母模座与安装在母模座上的部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在压铸成型有铸件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7在压铸成型有铸件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在母模仁位于垂直开模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在母模仁位于垂直开模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压铸模具所压铸成型的铸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适用于压铸具有倾斜结构201的铸件200,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包括公模座10、母模座20、公模仁30、母模仁40及斜模组件60,公模仁30固定于公模座10上,母模仁40固定于母模座20上,倾斜结构201沿倾斜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图10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形成于铸件200上,公模仁30与母模仁4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铸件200的成型空腔50,母模仁40相对公模仁30具有垂直闭合于公模仁30的垂直合模位置及垂直远离于公模仁30的垂直开模位置,如图1及图4至图9所示,母模仁40位于垂直合模位置;如图10及图11所示,母模仁40位于垂直开模位置。较优是,母模座20上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固定安装有导向柱21,导向柱21呈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公模座10上,以保障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顺畅的开模或合模作动,且在母模仁40位于垂直开模位置时,导向柱21远离于公模座10,以避让铸件200从公模仁30上的拆卸操作,结构更为合理。其中,斜模组件60包含第一驱动杆61及用于成型倾斜结构201的第一插置模仁62,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第一插置模仁62相对公模仁30具有密闭插入成型空腔50内的倾斜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成型空腔50的倾斜开模位置,如图6及图8所示,第一插置模仁62位于倾斜合模位置;如图10所示,第一插置模仁62位于倾斜开模位置。第一驱动杆61的一端固定于母模座20上,第一驱动杆61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62上,从而在母模仁40位于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61远离于公模仁30,以避让铸件200从公模仁30上的拆卸操作,结构更为合理。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合模位置;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开模位置。则通过第一驱动杆61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62的结构,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使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移向倾斜合模位置,使得母模仁40与第一插置模仁62同步合模移动;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使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之倾斜方向移向倾斜开模位置,从而使母模仁40与第一插置模仁62同步开模移动,以避免倾斜结构201阻碍母模仁40的开模或合模移动。一方面,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油缸抽芯的方式,减少了开模及合模时间,压铸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总体高度降低,装机的模具厚度也得到减小,且缩短了开模行程,进而降低对压铸机的吨位要求,使得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结构得到简化,更为简单,降低了压铸模具100的制作难度。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2,、图3、图8及图10,第一插置模仁62沿平行于第一驱动杆61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第一驱动杆61上,从而实现第一驱动杆61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62的结构。当母模座20带动第一驱动杆61沿母模仁40的开模方向(图8中箭头A所指的相反方向)移动时,在第一插置模仁62同时滑动于公模座10及第一驱动杆61的配合结构下,使得第一插置模仁62朝倾斜开模位置移动;当母模座20带动第一驱动杆61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图8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动时,在第一插置模仁62同时滑动于公模座10及第一驱动杆61的配合结构下,使得第一插置模仁62朝倾斜合模位置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插置模仁62与母模仁40同步开模或合模移动。第一驱动杆61远离于第一插置模仁62的一端朝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合模位置的方向倾斜,且第一驱动杆61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及第一驱动杆61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保障第一驱动杆61能够顺畅的连动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在倾斜合模位置与倾斜开模位置之间移动,结构合理。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为45°,第一驱动杆61垂直于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布置(即是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倾斜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一侧,而第一驱动杆61相对的倾斜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另一侧,且第一驱动杆61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也为45°),使得第一驱动杆61能够更顺畅的连动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在倾斜合模位置与倾斜开模位置之间移动,且满足开模行程要求,结构更为合理,当然,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及第一驱动杆61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斜模组件60还包含第一插置模座63,第一插置模座63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第一插置模仁62固定于第一插置模座63上,从而实现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的结构,且能够减少第一插置模仁62的用料,以降低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用料成本。第一插置模座63上开设有第一穿置孔631,第一穿置孔631沿平行第一驱动杆61的方向布置,第一驱动杆61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第一穿置孔631内,从而实现第一插置模仁62沿平行于第一驱动杆61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第一驱动杆61上的结构,进而使得第一插置模仁62能够同时滑动于公模座10及第一驱动杆61上,实现第一插置模仁62与母模仁40同步开模或合模移动,结构简单合理。且当第一驱动杆61脱离出第一穿置孔631后,第一驱动杆61靠近于第一插置模仁62的末端恒对位于第一穿置孔631,即,在母模座20带动第一驱动杆61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移动,当第一驱动杆61刚完全脱离出第一穿置孔631时,第一插置模座63即停止移动,且第一驱动杆61脱离出第一穿置孔631后继续沿母模仁40的开模方向移动时,第一插置模座63仍维持定位于第一驱动杆61刚完全脱离出第一穿置孔631时所在的位置,从而在母模座20带动第一驱动杆61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移动时,第一驱动杆61能够从脱离于第一穿置孔631的状态顺利地插入第一穿置孔631内,实现第一驱动杆61与第一插置模座63的连动,避免第一驱动杆61无法恢复插入至第一穿置孔631内,结构更为合理,作动更为安全可靠。
更具体地,斜模组件60还包含导向座64,导向座64固定于公模座10上,导向座64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开设有两相对设置第一导向凹槽641,第一插置模座63呈卡合滑动的设于两第一导向凹槽641之间,从而实现第一插置模座63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的结构,且在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凹槽641的限位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一插置模座63能够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顺畅的滑动,进而使得第一插置模仁62能够顺畅的移动于倾斜开模位置与倾斜合模位置之间。
请参阅图3、图8及图10,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斜模组件60还包含第一隔离块65,第一隔离块65的上侧面固定于母模座20上,且第一隔离块65沿第一驱动杆61的倾斜方向倾斜布置,第一隔离块65的下侧面可脱离的抵触于第一插置模座63上,以避免第一插置模座63与母模座20发生摩擦,防止母模座20被磨损。且当母模仁40移动至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一隔离块65的下侧面完全抵触于第一插置模座63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一隔离块65对第一插置模座63的顶推作用,使得第一插置模座63能够更牢固稳定的定位于倾斜合模位置上,结构更为安全牢靠。
请参阅图2、图6、图8及图12,在本实施例中,倾斜结构201为凹陷形成于铸件200上的倾斜凹槽(图中未标注),第一插置模仁62靠近成型空腔50的一端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即是倾斜凹槽的凹陷方向)凸伸形成有成型凸部621,当第一插置模仁62位于密闭插入成型空腔50内的倾斜合模位置时,成型凸部621插入于成型空腔50内,以用于成型铸件200上的倾斜凹槽,结构更为简单合理。但,本发明并不对第一插置模仁62的具体成型结构做限定,其可以根据所成型的倾斜结构201的具体结构而对应的灵活设计,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图3、图7、图9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发明的压铸模具100还包括横模组件70,横模组件70包含第二插置模仁71及第二驱动杆72,第二插置模仁71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第二插置模仁71相对公模仁30具有密闭插入成型空腔50内的横向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成型空腔50的横向开模位置,如图7及图9所示,第二插置模仁71位于横向合模位置;如图11所示,第二插置模仁71位于横向开模位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置模仁71用于成型铸件200上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形成的横向结构202。第二驱动杆72的一端固定于母模座20上,第二驱动杆72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第二插置模仁71上,从而在母模仁40位于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二驱动杆72远离于公模仁30,以避让铸件200从公模仁30上的拆卸操作,结构更为合理。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二驱动杆72同步驱使第二插置模仁71移向横向合模位置;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二驱动杆72同步驱使第二插置模仁71移向横向开模位置。则通过第二驱动杆72连动于第二插置模仁71的结构,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使第二驱动杆72同步驱使第二插置模仁71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移向横向合模位置,使得母模仁40与第二插置模仁71同步合模移动;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使第二驱动杆72同步驱使第二插置模仁71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移向横向开模位置,从而使母模仁40与第二插置模仁71同步开模移动,以避免横向结构202阻碍母模仁40的开模或合模移动。
请参阅图2、图3图9及图11,第二插置模仁71沿平行于第二驱动杆72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第二驱动杆72上,从而实现第二驱动杆72连动于第二插置模仁71的结构。当母模座20带动第二驱动杆72沿母模仁40的开模方向(图9中箭头A所指的相反方向)移动时,在第二插置模仁71同时滑动于公模座10及第二驱动杆72的配合结构下,使得第二插置模仁71朝横向开模位置移动;当母模座20带动第二驱动杆72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图9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动时,在第二插置模仁71同时滑动于公模座10及第二驱动杆72的配合结构下,使得第二插置模仁71朝倾斜合模位置移动;进而实现第二插置模仁71与母模仁40同步开模或合模移动。也即是,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第一插置模仁62、第二插置模仁71及母模仁40三者同步开模或合模移动,作动更为合理。第二驱动杆72远离于第二插置模仁71的一端朝第二插置模仁71移向横向合模位置的方向倾斜,且第二驱动杆72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第二插置模仁71的滑动方向、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及第二驱动杆72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保障第二驱动杆72能够顺畅的连动驱使第二插置模仁71在横向合模位置与横向开模位置之间移动,结构合理。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杆72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为17°,使得第二驱动杆72能够更顺畅的连动驱使第二插置模仁71在横向合模位置与横向开模位置之间移动,且满足开模行程要求,结构更为合理,当然,第二驱动杆72与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横模组件70还包含第二插置模座73,第二插置模座73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第二插置模仁71固定于第二插置模座73上,从而实现第二插置模仁71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的结构,且能够减少第二插置模仁71的用料,以降低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用料成本。第二插置模座73上开设有第二穿置孔731,第二穿置孔731沿平行第二驱动杆72的方向布置,第二驱动杆72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第二穿置孔731内,从而实现第二插置模仁71沿平行于第二驱动杆72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第二驱动杆72上的结构,进而使得第二插置模仁71能够同时滑动于公模座10及第二驱动杆72上,实现第二插置模仁71与母模仁40同步开模或合模移动,结构简单合理。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公模座10上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凹槽11,第二插置模座73呈卡合滑动的设于两第二导向凹槽11之间,从而实现第二插置模座73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的结构,且在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凹槽11的限位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二插置模座73能够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顺畅的滑动,进而使得第二插置模仁71能够顺畅的移动于横向开模位置与横向合模位置之间。且当第二驱动杆72脱离出第二穿置孔731后,第二驱动杆72靠近于第二插置模仁71的末端恒对位于第二穿置孔731,即,在母模座20带动第二驱动杆72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移动,当第二驱动杆72刚完全脱离出第二穿置孔731时,第二插置模座73即停止移动,且第二驱动杆72脱离出第二穿置孔731后继续沿母模仁40的开模方向移动时,第二插置模座73仍维持定位于第二驱动杆72刚完全脱离出第二穿置孔731时所在的位置,从而在母模座20带动第二驱动杆72沿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移动时,第二驱动杆72能够从脱离于第二穿置孔731的状态顺利地插入第二穿置孔731内,实现第二驱动杆72与第二插置模座73的连动,避免第二驱动杆72无法恢复插入至第二穿置孔731内,结构更为合理,作动更为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2、图7、图9及图12,在本实施例中,横向结构202包含在铸件200上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形成的横向通孔202a及横向凹槽202b,且第二插置模仁71上沿垂直母模仁40的合模方向朝成型空腔50凸伸有成型横向通孔202a的第一成型柱体711及成型横向凹槽202b的第二成型柱体712,当第二插置模仁71位于密闭插入成型空腔50内的横向合模位置时,第一成型柱体711及第二成型柱体712均插入于成型空腔50内,以用于成型铸件200上的横向通孔202a及横向凹槽202b,结构更为简单合理。但,本发明并不对第二插置模仁71的具体成型结构做限定,其可以根据所成型的横向结构202的具体结构而对应的灵活设计,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9及图11,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横模组件70还包含第二隔离块74,第二隔离块74的上侧面固定于母模座20上,且第二隔离块74沿第二驱动杆72的倾斜方向倾斜布置,第二隔离块74的下侧面可脱离的抵触于第二插置模座73上,以避免第二插置模座73与母模座20发生摩擦,防止母模座20被磨损。且当母模仁40移动至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二隔离块74的下侧面完全抵触于第二插置模座73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隔离块74对第二插置模座73的顶推作用,使得第二插置模座73能够更牢固稳定的定位于横向合模位置上,结构更为安全牢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上设置有一个斜模组件60及两个横模组件70,斜模组件60位于成型空腔50的后侧,而两个横模组件70呈相对的分布于成型空腔50的左右两侧,以满足铸件200的成型需求,但,斜模组件60及横模组件70的具体设置数量及布局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铸件200的实际加工需求而灵活选择和设计。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合模过程为: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沿图10或图11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一插置模座63及第二插置模座73随母模座20一起朝靠近母模座20的方向移动。当第一驱动杆61插入第一穿置孔631,第一驱动杆61开始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座63带动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合模位置;当第二驱动杆72插入第二穿置孔731,第二驱动杆72开始同步驱使第二插置模座73带动第二插置模仁71移向横向合模位置。最后,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动至垂直合模位置,而第一驱动杆61同步的驱使第一插置模座63带动第一插置模仁62移动至倾斜合模位置,及第二驱动杆72同步的驱使第二插置模座73带动第二插置模仁71移动至横向合模位置,从而完成合模作动。
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开模过程为: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沿图8或图9中箭头A所指的相反方向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61同步的驱使第一插置模座63带动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开模位置,第二驱动杆72同步的驱使第二插置模座73带动第二插置模仁71移向横向开模位置。当第一插置模座63带动第一插置模仁62移动至倾斜开模位置,第一驱动杆61脱离出第一穿置孔631;当第二插置模座73带动第二插置模仁71移动至横向开模位置,第二驱动杆72脱离出第二穿置孔731。最后,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第一插置模座63及第二插置模座73继续移动至垂直开模位置,从而完成开模作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斜模组件60的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公模座10上,第一插置模仁62相对公模仁30具有密闭插入成型空腔50内的倾斜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成型空腔50的倾斜开模位置;第一驱动杆61的一端固定于母模座20上,第一驱动杆61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62上;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合模位置;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移向倾斜开模位置。则通过第一驱动杆61连动于第一插置模仁62的结构,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合模位置时,使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的倾斜方向移向倾斜合模位置,使得母模仁40与第一插置模仁62同步合模移动;在母模座20带动母模仁40移向垂直开模位置时,使第一驱动杆61同步驱使第一插置模仁62沿倾斜结构201之倾斜方向移向倾斜开模位置,从而使母模仁40与第一插置模仁62同步开模移动,以避免倾斜结构201阻碍母模仁40的开模或合模移动。一方面,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油缸抽芯的方式,减少了开模及合模时间,压铸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总体高度降低,装机的模具厚度也得到减小,且缩短了开模行程,进而降低对压铸机的吨位要求,使得本发明的压铸模具100的结构得到简化,更为简单,降低了压铸模具100的制作难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压铸模具,适用于压铸具有倾斜结构的铸件,所述压铸模具包括公模座、母模座、公模仁及母模仁,所述公模仁固定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母模仁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所述倾斜结构沿倾斜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形成于所述铸件上,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铸件的成型空腔,所述母模仁相对所述公模仁具有垂直闭合于所述公模仁的垂直合模位置及垂直远离于所述公模仁的垂直开模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还包括至少一斜模组件,所述斜模组件包含第一驱动杆及用于成型所述倾斜结构的第一插置模仁,所述第一插置模仁沿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相对所述公模仁具有密闭插入所述成型空腔内的倾斜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所述成型空腔的倾斜开模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上;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合模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移向所述倾斜合模位置;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开模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移向所述倾斜开模位置;
其中,所述斜模组件还包含第一插置模座、导向座及第一隔离块,所述第一插置模座沿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一插置模仁固定于所述第一插置模座上,所述第一插置模座上开设有第一穿置孔,所述第一穿置孔沿平行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杆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穿置孔内;所述导向座固定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导向座沿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开设有两相对设置第一导向凹槽,所述第一插置模座呈卡合滑动的设于两所述第一导向凹槽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块的上侧面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且所述第一隔离块沿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倾斜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隔离块的下侧面可脱离的抵触于所述第一插置模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上,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的一端朝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移向所述倾斜合模位置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驱动杆垂直于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杆脱离出所述第一穿置孔后,所述第一驱动杆靠近于所述第一插置模仁的末端恒对位于所述第一穿置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横模组件,所述横模组件包含第二插置模仁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插置模仁沿垂直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相对所述公模仁具有密闭插入所述成型空腔内的横向合模位置及脱离出所述成型空腔的横向开模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母模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呈可脱离的连动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上;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合模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移向所述横向合模位置;在所述母模座带动所述母模仁移向所述垂直开模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杆同步驱使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移向所述横向开模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方向呈可脱离的滑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的一端朝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移向所述横向合模位置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的滑动方向、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的夹角为17°。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模组件还包含第二插置模座,所述第二插置模座沿垂直所述母模仁的合模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公模座上,所述第二插置模仁固定于所述第二插置模座上;所述第二插置模座上开设有第二穿置孔,所述第二穿置孔沿平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驱动杆可脱离的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二穿置孔内;且当所述第二驱动杆脱离出所述第二穿置孔后,所述第二驱动杆靠近于所述第二插置模仁的末端恒对位于所述第二穿置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模组件,且两个所述横模组件呈相对的分布于所述成型空腔的两侧。
CN201510980792.8A 2015-12-22 2015-12-22 压铸模具 Active CN105583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0792.8A CN105583389B (zh) 2015-12-22 2015-12-22 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0792.8A CN105583389B (zh) 2015-12-22 2015-12-22 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3389A CN105583389A (zh) 2016-05-18
CN105583389B true CN105583389B (zh) 2018-02-23

Family

ID=5592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0792.8A Active CN105583389B (zh) 2015-12-22 2015-12-22 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833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4276A (zh) * 2018-08-23 2018-12-14 昆山智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压铸模具、压铸产品的脱膜方法与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64844A1 (ru) * 1978-06-05 1980-09-23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ологии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Пресс-форма дл лить по выжигаемым или выплавл емым модел м
CN202129888U (zh) * 2011-06-03 2012-02-01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模具
CN203061841U (zh) * 2013-01-25 2013-07-17 昆山莱捷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双压紧压铸模
CN203830690U (zh) * 2014-03-14 2014-09-17 东莞市东升压铸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锁紧多滑块叶轮压铸模具
CN204724826U (zh) * 2015-06-15 2015-10-28 宁波东浩铸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铸大型汽车起动马达外壳的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3389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9525B (zh) 一种内分型翼子板注塑模具及翼子板的注塑方法
CN201784137U (zh) 注塑模具
CN105583389B (zh) 压铸模具
CN206999508U (zh) 一种产品整圈倒扣模具
CN207735558U (zh) 一种带上顶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03380349U (zh) 自动变速箱换挡阀阀体铝合金压铸装置
CN209191235U (zh) 一种可实现多方向抽芯的模具
CN205380843U (zh) 一种适于复杂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06981691U (zh) 一种用于锻造弯管的模具
CN206653622U (zh) 用于保险杠脱模的直顶结构
CN20601162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结构
CN215039981U (zh) 一种压缩产品壁厚的模具
CN206047271U (zh) 一种辅助攻牙模具
CN209191218U (zh) 一种汽车电源连接器注塑模具
CN220031147U (zh) 一种中空成型机的模具推溢料机构
CN218171181U (zh) 橡胶成型模具中芯自动分离结构
CN204725769U (zh) 一种带通孔的不规则产品的成型模具
CN107283599B (zh) 一种医疗设备
CN216732852U (zh) 一种汽车尾门盖板模具
CN210283083U (zh) 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
CN211389897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CN209616245U (zh) 一种多板模脱模结构
CN214353621U (zh)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CN214820323U (zh) 一种注塑模具内模定位结构
CN211437856U (zh) 一种便于脱膜的机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