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2023B -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2023B
CN105582023B CN201510270066.7A CN201510270066A CN105582023B CN 105582023 B CN105582023 B CN 105582023B CN 201510270066 A CN201510270066 A CN 201510270066A CN 105582023 B CN105582023 B CN 105582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llet
toads
release
coating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00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2023A (zh
Inventor
黄绳武
黄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CMU
Priority to CN2015102700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82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2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2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2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2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该蟾酥提取物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取蟾酥粉末加入60~100倍量浓度为60~9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60~120min,得到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再在药渣中加入40~60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30~60min,得到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将有效成分混合,进行浓缩干燥,即得蟾酥提取物。一方面,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蟾酥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为蟾酥有效成分筛选、制剂工艺及剂型研究、新药研究的工作基础,这将为提升中药新药有效成分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质量控制创造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古往今来,人类始终为治疗癌症在不懈的努力,然而恶性肿瘤仍然呈上升趋势,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最新资料显示,今后20年全球癌症新患者将由目前每年1000万增加到50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万。诱发恶性肿瘤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不能及时准确发现癌细胞并及时抑制癌细胞的生存,造成癌细胞聚合、裂变增殖,即中医所述:正气亏虚,热毒蕴结。“正气”是人体抵抗病邪致病的能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在全身运行,无处不至,如寒热温凉失调,情志抑郁、湿浊、血瘀,必然造成气的功能失调,引起气滞、气郁、气逆或气陷等病理现象。“气滞日久,血瘀蕴积”,必然导致局部病理变化,形成肿块。正常情况下,在细胞中突变产生癌细胞时或休眠癌细胞被激活时,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快速采集到“异性”细胞信息(即不属于自身需要的其他细胞)进行判断、处理,启动免疫系统程序,即中医的“卫气”,抗御外邪入侵。现代医学证明人的机体免疫系统能够监视和杀灭癌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尤其是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杀伤肿瘤细胞。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或机体的神经系统在信息采集判断错误时,癌细胞就会乘虚而入,聚结为肿块,并形成自我保护体系,诱导、迷惑神经系统,形成保护屏障,难于攻破。尤其是在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超出生理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时,就会出现情志失调,人体内的阴阳气血就容易失去平衡,湿聚血瘀,也会诱发肿瘤。按中医辨证理论,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机理是正气亏虚、热毒蕴结、经络瘀阻、阴阳失衡、精神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所致。治疗应以免疫调节、疏通经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散结软坚,达到标本同治。中医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避免放化疗对正常肌体细胞损伤的副作用,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一些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但这些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多数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较弱,使得恶性肿瘤的缩小作用不明显、镇痛效果差、疗效不确切、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取蟾酥粉末加入60~100倍量浓度为60~9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60~120min,得到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
2)再在药渣中加入40~60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30~60min,得到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
3)将步骤1)和2)得到的有效成分混合,进行浓缩干燥,即得蟾酥提取物。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蟾酥粉末为20~80目粉末,优选为40目粉末。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取蟾酥粉末加入100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min。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药渣中加入6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60min。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蟾酥提取物的制备:取蟾酥粉末加入60~100倍量浓度为60~9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60~120min,得到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再在药渣中加入40~60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30~60min,得到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将得到的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和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混合,进行浓缩干燥,即得蟾酥提取物;
2)缓释包衣微丸制备:按蟾酥提取物:乳糖:微晶纤维素重量比为2:1:7将三者均匀混合,按挤出速度50rpm/min,滚圆时间3min,滚圆速度1200rpm/min制备工艺制备素丸;再按包衣工艺对素丸进行包衣,其中包衣液为:EudragitRS 30D: EudragitRL 30D 重量比为95:5、占包衣液聚合物总量25%的TEC、占包衣液聚合物总量滑石粉30%,包衣增重15%。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蟾酥粉末为20~80目粉末,优选为40目粉末。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取蟾酥粉末加入100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min,得到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再在药渣中加入6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60min,得到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
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包衣采用流化床包衣工艺,其中,投料量为25~75g;进风温度40℃;喷枪喷雾压力为1.5Kg/cm2;恒流泵流速调节为1.5rpm/min;风机流量为50m3/h。
上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蟾酥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为蟾酥有效成分筛选、制剂工艺及剂型研究、新药研究的工作基础,这将为提升中药新药有效成分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质量控制创造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蟾酥各提取物作用于SGC-7901细胞48h的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变化图;图1中a是正常细胞图片;b是给蟾毒内酯类成分后细胞图片;c是给吲哚生物碱类后细胞图片;d是给蟾酥混合成分后细胞图片。
图2蟾酥各提取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图(48小时)。
图3为蟾酥提取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图(72小时)。
图4为素丸体外释放度考察图。
图5为素丸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考察图。
图6为素丸在0.1%SDS溶出介质中的释放度考察图。
图7为不同包衣增重缓释微丸在水中的释放图。
图8为包衣增重25%(80:20)微丸体外溶出考察图。
图9为不同包衣微丸的体外释放度考察图。
图10为不同包衣增重微丸体外释放度考察图。
图11为不同TEC用量的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考察图。
图12为不同滑石粉用量的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考察图。
图13为蟾酥缓释微丸体外释放曲线图。
图14为X衍射图谱;a图是蟾酥提取物X衍射图谱;b图是空白丸心X衍射图谱;c图是缓释包衣微丸X衍射图谱,f图是蟾酥提取物、空白丸心、缓释包衣微丸的X衍射叠图。
图15为零级释放拟合结果图。
图16为一级释放拟合结果图。
图17为Higuchi释放拟合结果图。
图18为蟾酥缓释微丸体外释放电镜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蟾毒内酯类提取工艺的考察
药材粒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为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药材粒度小有利于溶剂渗入药材颗粒内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但药材粉碎过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根据蟾毒内酯类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大多采用乙醇进行提取,所以本部分提取溶剂选用乙醇,首先对蟾酥进行单因素考察,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出蟾毒内酯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
1.1正交设计试验
以酯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的总量-总毒基量为指标,对溶剂的用量、提取时间、乙醇溶度、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从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实验,见表1-1及表1-2。分别称取蟾酥药材9份,每份0.2 g,按提取工艺正交设计表进行提取,提取2次。每个提取的溶液分别过滤合并,然后以0.45μm滤膜过滤,备用。按上述脂溶物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进行测定。
表1-1.蟾毒内酯类成分提取因素水平表
表1-2.正交结果表
表1-3.方差分析
<i>因素</i> <i>偏差平方和</i> <i>自由度</i> <i>F比</i> <i>P值</i> <i>显著性</i>
<i>A</i> <i>0.056</i> <i>2</i> <i>1.000</i> <i>9</i> <i></i>
<i>B</i> <i>0.131</i> <i>2</i> <i>2.339</i> <i>9</i> <i></i>
<i>C</i> <i>0.124</i> <i>2</i> <i>2.214</i> <i>9</i> <i></i>
<i>D</i> <i>0.507</i> <i>2</i> <i>9.054</i> <i>9</i> <i>*</i>
由正交结果表1-3可知:提取工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分别为提取次数、溶剂倍量、提取时间。蟾酥脂溶性成分最佳的提取工艺:提取时间90min,提取次数3次,乙醇浓度90%,溶剂倍量100倍。
1.2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称取蟾酥细粉0.2g,共3份,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平行试验。见表1-4。
表1-4.蟾酥含量测定结果表(n=3)
实施例2:吲哚生物碱提取工艺的考察
1.1正交设计试验
以5-羟色胺为指标,对水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从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实验,分别称取蟾酥细粉9份,每份0.5g,按提取工艺正交设计表进行提取,每个提取的溶液分别过滤合并,备用。按上述水溶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蟾酥水溶物的含量。见表2-1及表2-2。
表2-1.水溶性成分提取因素水平表
表2-2.正交试验结果表L9(34)
表2-3.方差分析
由正交结果表2-3可知:提取工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提取次数,其次分别为提取次数、水用量、提取时间。蟾酥水溶性成分最佳的提取工艺: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3次,水用量60倍。
1.2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称取蟾酥细粉0.5g,共3份,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平行试验。得到蟾酥水溶性成分最佳工艺:加热回流,60倍水,提取3次,每次1h。见表2-4。
表2-4.蟾酥含量测定结果表(n=3)
实施例3:体外MTT法筛选蟾酥抗肿瘤成分试验
MTT化学名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是一种黄色染料。MTT 检测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检测原理:存在于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OD)值,反映细胞存活情况。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已作为肿瘤患者体外药物筛选的常规方法之一。本部分试验主要是通过MTT法筛选出蟾酥抗肿瘤有效成分,为今后研究者深入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一、药物配制
1.药物溶液的配制:
蟾毒内酯类成分(取蟾酥粉末加入100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min得到)、 蟾酥吲哚生物碱成分(取蟾酥粉末加入6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60min得到)、蟾酥混合成分(取蟾酥粉末加入100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min,得到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再在药渣中加入6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60min,得到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将得到的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和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混合)。将精密称取的各组蟾酥提取物粉末完全溶解于DMSO中,所得药液最终浓度为2mg/ml,-80℃保存;实验前,将含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将各组蟾酥提取物母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后进行实验。
MTT 溶液:250mgMTT投入50mlPBS溶液中,避光,磁力搅拌器搅拌至完全溶解,浓度为5mg/ml,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20℃保存。
2.细胞复苏
取出冻存的SGC-7901细胞,投入37°C水浴,迅速融化后,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RPIM-1640 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混悬,移至培养瓶中,放入具有饱和湿度、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3.细胞传代
镜下观察,当贴壁生长的肿瘤细胞密度较大时,即可进行传代。细胞在培养瓶中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胰酶消化,待细胞间隙增大后,弃消化液,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用弯头吸管轻轻吹下贴壁细胞,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新鲜培养液传代培养。
4.细胞培养
SGC-790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V/V)青-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于37℃、5% (V/V)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细胞贴壁生长近80%后,弃培养瓶中的培养液,用2mlPBS清洗后加入适量的胰酶消化待贴壁细胞变圆,即加培养液中止并离心,取适量比例的单颗细胞传代培养。每次传代培养与实验用细胞皆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5.MTT法检测蟾酥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收集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计数后铺96孔板,7*103个细胞/孔,每孔加含10%胎牛血清RPIM-1640培养基至100μL。将培养板移入CO2孵箱中,在37℃和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胞,待细胞贴壁后,加药100uL(蟾酥提取物三组)。药物初始浓度分别为2000,1000,500,250,125μg/mL,设4个复孔,使每孔体积至200μL。培养48h或72h后每孔加入MTT溶液(5mg/mL)20μL,37℃继续孵育4h,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使结晶充分溶解,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min,选择490nm波长,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A,记录结果。以只加培养液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组。按公式计算不同浓度的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IR)。IR%=(A对照-A试验)/(A对照-A空白)×100%。
5.1.倒置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实验组细胞处理48h后,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SGC-7901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密度大,相靠-紧密相连-铺石状,细胞膜边缘光滑,还有些正在分裂的圆形细胞(见图1-a);给蟾酥蟾毒内酯类成分后,绝大部分SGC-7901细胞变小变圆,连接松散,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结构紊乱(见图1-b);给蟾酥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后,大部分SGC-7901细胞变小变圆,连接松散,但变小变圆的SGC-7901细胞的数量不及蟾毒内酯类作用后细胞的数量(见图1-c);给蟾酥混合成分后,绝大部分SGC-7901细胞变小变圆,连接松散,细胞状态与蟾毒内酯类成分作用细胞后的状态(见图1-d)。说明蟾毒内酯类成分、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及混合成分对SGC-7901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2.蟾酥各提取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蟾酥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统计学分析表明:给药48或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吲哚生物碱类组对SGC-7901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但吲哚生物碱类各浓度之间对SGC-7901细胞抑制差异不显著,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均在60%左右,无剂量依赖性(见图2,3及表3-1,3-2)。对SGC-7901细胞给药48或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蟾酥内酯类及混合成分SGC-7901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P<0.01)。给药48小时后,蟾毒内酯类各浓度之间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在250-1000ug/ml药物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为32.45%-82.72%;蟾酥混合成分各浓度之间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在250-1000ug/ml药物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为28.40%-90.98%,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给药72小时后,蟾毒内酯类各浓度之间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在250-1000ug/ml药物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为44.10%-93.66%;蟾酥混合成分各浓度之间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在250-1000ug/ml药物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为32.66%-95.13%,两者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浓度为1000ug/ml浓度时,48小时及72小时后,蟾酥混合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大于蟾毒内酯类及吲哚生物碱类成分的抑制作用。
在给药48小时内,蟾毒内酯类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166.383ug/ml,蟾酥混合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183.950ug/ml;在给药72小时内,蟾毒内酯类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96.290ug/ml,蟾酥混合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123.74ug/ml(见表3-3)。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实验证明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对SGC-790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所以本实验选择蟾酥混合成分作为研究对象。
表3-1.蟾酥各提取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抑制作用(48小时)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表3-2.蟾酥各提取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抑制作用(72小时)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表3-3.蟾酥各提取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半数抑制率
二、分析与讨论
1.蟾酥各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且蟾毒内酯类及蟾酥混合成分在250ug/ml-1000ug/ml浓度范围内,抑制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给药48小时内,蟾毒内酯类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166.383ug/ml,蟾酥混合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183.950ug/ml;在给药72小时内,蟾毒内酯类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96.290ug/ml,蟾酥混合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123.74ug/ml。
2.蟾酥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各浓度对SGC-790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由于本实验药物浓度的设计,不能计算出吲哚生物碱内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所以吲哚生物碱内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需要进一步探索。该MTT法试验为今后研究者研究蟾酥抗肿瘤机理奠定实践基础。
实施例4:蟾酥缓释微丸制备工艺及评价研究
一、素丸的制备
挤出滚圆法(Extrusion spheronization)为国际上制剂工业较为广泛应用的制丸方法。该法制备的微丸具有圆整度好、粒径均匀、分布带窄、表面光滑、强度高、密度大、产品收率高,批次间重现性好等优点,备受国际上制备球形微丸的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的重视。本文以蟾酥提取物为原药,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用此法制备微丸操作简便,效率高,制得的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一,堆密度大,适宜进一步包衣。本文对微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考察。处方因素中,对素丸溶出影响很大的崩解剂进行了筛选,对影响制备收率的MCC及乳糖的量进行了考察。制备工艺中着重考察了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及滚圆时间。最后采用正交实验,选定对微丸成型及溶出影响显著的因素,优化了微九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1.处方因素单因素试验
1.1.载药量的影响
载药量大小是能否将蟾酥提取物制成微丸的重要条件。载药量越小越易成丸,但载药量过小,在给药剂量下,病人所服药量太大,载药量过大,则难以成丸。蟾酥剂量较小,所以本课题确定采用10%载药量,在技术速度40rpm/min、滚圆速度1200 rpm/min、滚圆时间4min下制备微丸,从能否成丸的角度,来考察载药量对所制备微丸质量的影响。
1.2.微晶纤维素MCC与乳糖的用量比例考察
MCC是挤出滚圆技术中最重要的辅料,被认为是一种成球促进剂。与其他辅料相比,由MCC制得的微丸硬度大、堆密度大、表面光滑、圆整度好。MCC有一定骨架作用,故考虑在素丸处方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物质辅助药物释放完全。乳糖有辅助小丸成型作用,同时由于易溶于水,可加速药物释放。本课题分别考察MCC与乳糖的比例6:1、7:1、8:1对素丸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见下表4-1:
表4-1
由表可知:适当提高微晶纤维素与乳糖用量的比例,可以改善微丸的成型性,增加微丸的收率,但其比例过大,微丸的圆整度降低,出现棒状,同时微丸收率也随之降低,从以上实验数据得,确定选择微晶纤维素与乳糖比例为7:1。
1.3.粘合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药物为水难溶性,则优选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及1.5%HPMC作为粘合剂。分别考察30%、40%乙醇、1.5%HPMC粘合剂对素丸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做粘合剂,挤出物成不饱满条状,且有鱼鳞状,而选用1.5%HPMC时,素丸成型性较好。同时考察了1.5%HPMC的用量,在药物处方量与1.5%HPMC的体积比为2.5倍时,粘稠度适当,素丸成型较好。
1.4.崩解剂种类选择
由于挤出滚圆法制备的素丸堆密度较大,不利于药物的释放。故为使素丸达到速释的目的,考察在处方中是否需要加入崩解剂,所以考察L-HPC及未加崩解剂的素丸体外溶出情况。在素丸处方中其它辅料种类及比例固定的前提下,选择崩解剂用量为2.5%制备素丸,考察素丸体外溶出度。溶出曲线见图4。
从以上素丸体外释放曲线图可知:未加崩解剂的素丸在45min中已释放93%,而加入2.5%L-HPC的素丸在45min中释放77%,在120min中仅释放81%,可能的原因是:处方中已加入乳糖,乳糖有适当的崩解作用,所以在不加入崩解剂的情况下,素丸溶出效果较好。若加入L-HPC,增加了药物处方的粘度,阻止了药物的释放。因此,确定素丸中不需要加入崩解剂。
1.5.溶出介质的选择
称取相当于主药0.3g的素丸,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 XC 规定的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二法装置,分别以水、磷酸盐缓冲液PH=6.86、0.1mol盐酸、0.1%SDS、0.5%SDS500ml为溶出介质考察,水浴温度为(37±0.5)℃,转速为100r/min。分别于5、15、30、45、60、90、120min取样5mL,同时补加同温度介质5mL,用微孔滤膜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计算累积溶出量,并对时间作图得溶出速度曲线。溶出曲线见图5。
从以上溶出曲线可以看出,在120min内,素丸在水、磷酸盐缓冲液PH=6.86、0.1mol盐酸、0.1%SDS、0.5%SDS溶出介质中均可以完全释放。但溶出介质对包衣微丸的溶出影响显著,所以包衣后微丸也需要对以上五种溶出介质进行体外释放考察。
2.挤出滚圆工艺条件考察
2.1挤出滚圆工艺条件考察
选择A:挤出速度、B:滚圆速度、C:滚圆时间(min)三因素,按照正交设计L9(34)安排实验,具体见表4-2。以6%HPMC为粘合剂,每次投料量为25g。见表4-3及4-4。
表4-2.正交因素水平表
本课题以微丸的圆整度(X1)、收率(X2)为质量评价指标。综合评分为X=X2-2X1,得分越高,水平越佳。
表4-3.正交试验结果表
表4-4.方差分析
注:F0. 1(2,2)=9,F0. 05(2,2)=19,F0. 01(2,2)=99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4-3和4-4)表明,以圆整度和24~40目收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考核指标, 在其他条件(如辅料品种)固定不便的前提下, 各因素对成丸影响程度依次A> B>C, 因素A、B、C对成丸有显著影响, 对从正交分析结果看, 蟾酥微丸成型最优化条件为挤出转速40r/min,滚圆转速1200r/min,滚圆时间为4min,即A1B2C2。
2.2 优化后工艺及重现性
按优化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制备三批样品,对其溶出度进行测定,见图6。
从以上溶出曲线可看,优化后工艺制备的微丸在体外释放重现性较好。
二、分析与讨论
本文以蟾酥提取物为原药,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
首先,对影响制备收率的MCC及乳糖的量进行了考察,发现适当提高微晶纤维素与乳糖用量的比例,可以改善微丸的成型性,增加微丸的收率,但其比例过大,微丸的圆整度降低,出现棒状,同时微丸收率也随之降低,从以上实验数据得,确定选择微晶纤维素与乳糖比例为7:1。
其次,对素丸溶出影响很大的崩解剂进行了筛选,发现处方中已加入乳糖,乳糖有适当的崩解作用,所以在不加入崩解剂的情况下,素丸溶出效果较好。若加入L-HPC,增加了药物处方的粘度,阻止了药物的释放。因此,确定素丸中不需要加入崩解剂。
再次,在制备工艺中着重考察了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及滚圆时间。挤出速度、滚圆速度、滚圆时间对微丸的圆整度及收率、流动性影响显著。挤出速度超过一定值时,挤出物表面光洁度变差,易出现类似“鲨皮”样的粗糙现象,从而影响载药微丸的圆整度、流动性及收率。滚速过低,产生不了足够的摩擦力及离心力,不能将挤出的条状物完全打开,微九多呈棒状,圆整度低,收率低,微丸的堆密度也较小,滚速加快,则微丸的圆整度好,制得粒子大小均一,但是由于物料粘度不能过大,滚速过快会打碎微丸,影响收率。一定范围内滚圆时间延长,微丸圆整度越好,收率也增加,但时间过长,微丸粒径增大,收率降低;时间过短,则不规则粒加,但时间过长,微丸粒径增大,收率降低;时问过短,则不规则粒子较多。
最后采用正交实验L9(34),选定对微丸成型及溶出影响显著的因素,优化了微九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得出挤出滚圆最佳工艺为:挤出转速40r/min,滚圆转速1200r/min,滚圆时间为4min。
三、小结
本部分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实验考察挤出滚圆工艺,得出挤出滚圆处方条件为:微晶纤维素与乳糖比例为7:1,载药量10%;挤出滚圆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出转速40r/min,滚圆转速1200r/min,滚圆时间为4min。
实施例五:缓释微丸的包衣工艺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EudragitRS 30D(批号:G120518503,Evonik Rohm GmbH)
EudragitRL 30D(批号:G120816521,Evonik Rohm GmbH)
滑石粉(批号:G1331032,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柠檬酸三乙酯TEC(批号:110067,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乳糖(批号:0806222,汕头市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批号:110318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磷酸二氢钠(批号:061104,湖州湖试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磷酸盐缓冲剂PH=6.86(批号:0121108,优耐德引发剂有限公司)
盐酸(批号:20090302,衢州巨化试剂有限公司)
蒸馏水(自制)
2.仪器
WBF多功能流化床(Enger英格造粒包衣技术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759S(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溶出度测试仪RC-80D型(天津市国铭医药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JA203H(常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二)方法与结果
1流化床包衣工艺条件的考察
1.1投料量的选择
投料量太少,包衣液多喷在器壁上,药物粘连结块或者气流直接穿透物料层,不能形成流化状态;投料量太多,则微丸不能充分沸腾,包衣膜不均匀,甚至局部过粘。本文通过实验,选出了较为合适的投料量,即投料量为25~75g。
1.2进风温度的考察
进风温度对微丸制备的影响结果见下表5-1。
表5-1.进风温度对微丸制备的影响
温度℃ 微丸表现及流化现象
30 微丸不易干燥,黏连成团
35 微丸略有成团现象
40 流化良好,不成团
由上表可知,40℃以下,微丸容易粘结成团,温度越低,粘结现象越严重;40℃时,微丸流化状态良好,且不成团。因此进风温度选择40℃。
1.3喷枪喷雾压力的选择
喷枪的喷气雾化效果通过空压机的喷气压力来实现。喷雾压力大时,雾化扇面大,包衣液雾化效果好,但易使包衣液喷至流化筒壁或顶部筛网上,造成包衣液的损失,同时易造成微丸之间及微丸与流化筒壁或顶部筛网过于剧烈的碰撞,致使所包衣膜破裂;喷雾压力小时,则会使雾滴过大,形成的衣膜不均匀,而且由于溶剂蒸发慢,不能及时干燥,致使微丸表面过湿,发生黏连现象,影响包衣过程。因此,在雾化效果好的前提下,置25g微丸于流化床内,调节喷雾压力,使微丸不撞击筒壁或顶部筛网为好。根据试验需要,1.5Kg/cm2比较满意的效果。
1.4恒流蠕动泵流速的选择
喷液速度由恒流泵控制,喷液速度过大,在一定的喷气流量下,包衣液雾化效果不好,导致微丸粘连;喷液速度小,则包衣时间长,包衣效率低。置25g微丸于流化床内,调节鼓风流量适中,喷雾压力控制在1.5Kg/cm2,调节恒流泵使包衣液流速为0.5~2.0rpm/min进行包衣试验,观察流化床内的微丸的流化状态,以评价喷雾效果。当恒流泵流速在0.5~1.5rpm/min时,微丸的流化状态较好,当恒流泵流速调节至2.0rpm/min时,微丸粘连,为防止微丸粘连且兼顾包衣时间,将恒流泵流速调节为1.5rpm/min。
1.5风机流量的选择
在包衣过程中,风机流量对微丸制备的影响见表5-2。
表5-2.风机流量对微丸制备的影响考察
风机流量m<sup>3</sup>/h 流化现象
40 流化状态较差,微丸不易被吹起
45 流化状态略差,有薄膜碎片
50 流化状态良好,无碎片,细粉较少
60 流化强度较大,微丸被吹起的高度过高
由表可知,风机流量为40m3/h及45m3/h时,微丸在流化筒中的流化状态不佳,可能是包衣液和微丸未充分均匀接触所致;风机流量为50m3/h时,微丸圆整光泽,未产生碎片,预示了包衣效果较好;60m3/h以上微丸被吹起的高度过高,碰撞顶部的布袋,易引起批次质量差异,故不选用。
2.包衣处方工艺的考察
包衣液处方1的初步确定如下:
包衣液处方2的初步确定如下:
EudragitRS 30D 1900g
EudragitRL 30D 100g
TEC 120g
滑石粉 300g
5000g
总质量 7420g
包衣液中聚合物含量 8.09%
包衣液中固体含量 13.75%
3.1.溶出介质的考察
3.1.1.溶出介质为水
称取相当于主药0.4g的微丸,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 XC规定的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二法装置,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水浴温度为(37±0.5)℃,转速为100r/min。分别于1、2、4、6、8、10、12h取样5mL,同时补加同温度介质5mL,用微孔滤膜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计算累积溶出量,并对时间作图得溶出速度曲线,溶出曲线见图7。
结果:从以上溶出曲线来看:水为溶出介质时,包衣增重7%的微丸出现严重突释现象,且其他不同包衣微丸均释放缓慢,在12小时内释放不完全。所以水不适合作为该缓释制剂的溶出介质。
3.1.2.溶出介质的筛选
称取相当于主药0.4g的微丸,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 XC 规定的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二法装置,分别以水、磷酸盐缓冲液PH=6.86、0.1%SDS、0.5%SDS500ml为溶出介质考察,水浴温度为(37±0.5)℃,转速为100r/min。分别于1、2、4、6、8、10、12h取样5mL,同时补加同温度介质5mL,用微孔滤膜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计算累积溶出量,并对时间作图得溶出速度曲线,溶出曲线见图8。
结果:从以上溶出曲线来看,溶出介质为水或PH为6.86的磷酸盐缓冲液时,微丸在12小时内释放不完全,在溶出介质中加入适量SDS有利于包衣微丸的缓释作用,但SDS浓度过大,会造成中间释放过快的现象。在SDS浓度为0.1%时,前两小时释放20%左右,没有突释现象,第四小时达50%左右,12小时时释放超过90%,符合缓释制剂的条件要求。再结合素丸的溶出曲线,本课题最终确定溶出介质为0.1%SDS。
3.2.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的筛选
EudragitRS30D为低渗透,而是高渗透的,通过调节两者的比例来达到缓释效果。本课题选择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分别为80:20、85:15和95:5,固定其他包衣条件一致,前两者调节包衣增重为25%,后者95:5包衣微丸调节包衣增重为15%,在溶出介质为0.1%SDS中考察符合释药特性的比例。溶出曲线见图9。
结果:从以上溶出曲线来看,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为80:20和80:15时,两者在前两小时均没有突释现象。但比例为80:15的包衣微丸释在第4小时时放过快,达到65%;比例为80:20的包衣微丸在第4小时释放达50%,在12小时内累积释放度超过90%,符合缓释制剂释放要求。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为95:5,降低包衣增重至15%时,在前两小时内也没有突释现象,在12小时内累计释放度超过90%,符合缓释制剂释放要求。所以在不同的包衣增重条件下,包衣辅料比例可以选为80:20或95:5,再结合实际操作,包衣增重大时包衣操作耗时,因此,确定包衣辅料比例为95:5。
3.3.包衣增重的考察
包衣增重是影响包衣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在固定其他包衣工艺的情况下,分别考察包衣增重为5%、10%、15%的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情况。溶出曲线见图10。
结果:从以上溶出曲线来看,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为95:5,包衣增重为5%时,前两小时出现突释;包衣增重为10%时,前两小时没有突释,但中间释放速度过快,而包衣增重为15%时,前两小时释放达20%左右,中间释放速度恰当,12小时内释放超过90%,符合缓释制剂体外释放要求。所以在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的比例为95:5时,包衣增重选择15%。
3.4.增塑剂用量的考察
增塑剂可提高薄膜的柔韧性,有助于喷雾液滴在片面铺展和相互结合,有利于完整薄膜的形成。增塑剂对水分散体更是不可缺少,它能降低聚合物的成膜温度,使水分散体中的聚合物乳胶粒在包衣操作温度下或在包衣后热处理过程中融合成致密的薄膜。柠檬酸三乙酯TEC性质稳定,是尤特奇包衣中最常用的增塑剂。
将TEC加入相同浓度的包衣液中,磁力搅拌后进行包衣,考察不同量TEC对包衣过程及包衣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影响。选择TEC用量分别为包衣材料重量的15%,20%,25%。溶出曲线见图11。
结果:固定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为95:5,包衣增重为15%时,增塑剂TEC用量相当于包衣液聚合物量的15%,20%,25%,从以上溶出曲线来看,其他条件不变时,当15%TEC时,微丸体外释放前两小时有突释现象,可能原因是增塑剂的量不足,没有充分提高薄膜的柔韧性;20%TEC及25%TEC时,微丸体外释放较好,且两者释放相近,所以,得出相当于聚合物量20%的TEC为制备该微丸的增塑剂最佳用量。
3.5.滑石粉用量的考察
将滑石粉加入相同浓度的包衣液中,磁力搅拌后进行包衣,考察不同量滑石粉对包衣过程及包衣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影响。选择滑石粉用量分别为包衣材料重量的20%,35%,50%。溶出曲线见图12。
结果:由图可知,滑石粉的用量并没有影响包衣微九中药物的释放。而从抗粘效果看,滑石粉用量为包衣液聚合物用量的20%时,抗粘效果不是特别好;为50%时,滑石粉易沉降,导致成膜不均匀,同时易堵塞管路,因此选用滑石粉用量为30%。
3.6.重现性试验
固体制剂的体外释放数据是评价一种药物制剂的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产品或不同批次间质量的重要数据。用美国 FDA 推荐的相似因子法检验不同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差异。相似因子法被广泛用于比较溶出曲线、处方筛选、评价药物稳定性、评价批间重现性等。本文采用相似因子法来评价批间重现性。
计算相似因子 f2的方程是
式中,Rt为t时间参比制剂的累积释药百分率;Tt为t时间受试制剂的累积释药百分率;n为取样点的数目。f实际上量度了两条释放曲线之间累积释放曲线之间累积释放百分率的相似性。如果 50≤f2≤100,可认为两种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无显著性差异;f2表值越接近100,相似程度越高,完全相同的两条释放曲线,其 f2=100。按上述确定的工艺参数与处方制备三批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进行释放度测定。释放曲线见图13。
结果根据相似因子法判断三批蟾酥有效成分缓释微丸的释放曲线的差异,第一批和第二批微丸相比,f2=99.99;第二批和第三批微丸相比,f2=99.97;第三批和第一批微丸相比,f2=99.97,三条曲线两两之间的 f2值均大于5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判定处方、工艺重现性良好。
(三)分析与讨论
本课题采用底喷流化床(bottom sprayfluidized-bed coater)对微丸进行缓释包衣,使用EudragitRS 30D/EudragitRL 30D水分散体为包衣液,考察了各工艺因素和包衣液处方因素对包衣过程和释药的影响。在对其工艺考察时,首先考察投入量对工艺的影响,投料量太少,包衣液多喷在器壁上,药物粘连结块或者气流直接穿透物料层,不能形成流化状态;投料量太多,则微丸不能充分沸腾,包衣膜不均匀,甚至局部过粘;其次对进风温度考察,发现进风温度在40℃以下,微丸容易粘结成团,温度越低,粘结现象越严重;40℃时,微丸流化状态良好,且不成团。因此进风温度选择40℃;再次对喷枪喷雾压力考察,喷雾压力小时,则会使雾滴过大,形成的衣膜不均匀,而且由于溶剂蒸发慢,不能及时干燥,致使微丸表面过湿,发生黏连现象,影响包衣过程。因此,在雾化效果好的前提下,置25g微丸于流化床内,调节喷气压力,使微丸不撞击筒壁或顶部筛网为好。根据试验需要,1.5Kg/cm2比较满意的效果;然后,对恒流蠕动泵流速及风机流量进行考察,发现当恒流泵流速在0.5~1.5rpm/min时,微丸的流化状态较好,当恒流泵流速调节至2.0rpm/min时,微丸粘连,为防止微丸粘连且兼顾包衣时间,将恒流泵流速调节为1.5rpm/min。风机流量为40m3/h及45m3/h时,微丸在流化筒中的流化状态不佳,可能是包衣液和微丸未充分均匀接触所致;风机流量为50m3/h时,微丸圆整光泽,未产生碎片,预示了包衣效果较好;60m3/h以上微丸被吹起的高度过高,碰撞顶部的布袋,易引起批次质量差异,故不选用。
对工艺条件考察结束后,对包衣处方进行研究。通过大批量实验及文献研究,确定包衣辅料EudragitRS 30D/EudragitRL 30D比例为95:5,然后在包衣辅料比例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溶出介质、包衣增重、增塑剂用量、滑石粉用量等考察。溶出介质为水或PH为6.86的磷酸盐缓冲液在12小时内释放不完全,在溶出介质中加入适量SDS有利于包衣微丸的缓释作用,但SDS浓度过大,会造成中间释放过快的现象。在SDS浓度为0.1%时,前两小时释放20%左右,没有突释现象,第四小时达50%左右,12小时时释放超过90%,符合缓释制剂的条件要求。再结合素丸的溶出曲线,本课题最终确定溶出介质为0.1%SDS。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比例为95:5,包衣增重为5%时,前两小时出现突释;包衣增重为10%时,前两小时没有突释,但中间释放速度过快,而包衣增重为15%时,前两小时释放达20%左右,中间释放速度恰当,12小时内释放超过90%,符合缓释制剂体外释放要求。所以在EudragitRS30D/Eudragit RL30D的比例为95:5时,包衣增重选择15%。考察增塑剂时,其他条件不变时,当15%TEC时,微丸体外释放前两小时有突释现象,可能原因是增塑剂的量不足,没有充分提高薄膜的柔韧性;20%TEC及25%TEC时,微丸体外释放较好,且两者释放相近,所以,得出相当于聚合物量20%的TEC为制备该微丸的增塑剂最佳用量。滑石粉的用量并没有影响包衣微九中药物的释放。而从抗粘效果看,滑石粉用量为包衣液聚合物用量的20%时,抗粘效果不是特别好;为50%时,滑石粉易沉降,导致成膜不均匀,同时易堵塞管路,因此选用滑石粉用量为30%。
(四)小结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包衣液制备工艺条件:
EudragitRS 30D 1900g
EudragitRL 30D 100g
TEC 120g
滑石粉 300g
5000g
总量 7420g
包衣液中聚合物含量 8.09%
包衣液中固体含量 13.75%
实施例六:药物与辅料配伍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药物与辅料配伍相容性的研究为处方中辅料的筛选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参考,其在所有剂型的处方设计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药物和辅料之间潜在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能够影响制剂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而引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改变。X衍射图谱分析方法在中药鉴定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选择以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蟾酥提取物、空白丸心、缓释包衣微丸做出了初步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一)样品处理方法
蟾酥提取物:取蟾酥适量,先按蟾毒内酯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提取,90%乙醇,100倍量,提取3次,每次90min;再对药渣进行吲哚生物碱成分的最佳工艺提取,6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最后将两类成分混合均匀,进行浓缩干燥,即得蟾酥提取物。
制备空白丸心:取12.5g乳糖:87.5g微晶纤维素(比例1:7),将两者者均匀混合,按以下挤出滚圆工艺制备空白丸心:挤出速度50rpm/min,滚圆时间3min,滚圆速度1200rpm/min。
制备缓释包衣微丸:取10g蟾酥提取物,11.25g乳糖,78.75g微晶纤维素,将三者均匀混合,按挤出滚圆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素丸:挤出速度50rpm/min,滚圆时间3min,滚圆速度1200rpm/min。在按最佳包衣工艺对素丸进行包衣:包衣液为:EudragitRS 30D/RL30D (95:5)、TEC25%、滑石粉30%,包衣增重15%。
制备样品粉末:分别取蟾酥提取物、空白丸心、缓释微丸、辅料以及蟾酥提取物与辅料的混合物研成细粉,作为待测样品,以上一共为五个样品。
(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测定
1.测定条件
扫描方式:定性,步进扫描; 管压 /管流: 40 kV /30 mA;扫描速度: 2°/min, 步长:0.02°( 2θ);靶:Cu靶(1.54060);扫描范围:(2θ)10~80°。
2.测定步骤
1)取干燥后的部分产品研磨,压片,置于X射线粉末衍射仪上;
2)设置衍射参数(10-80°,10°/min)
3.测定结果
从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见图14)可知,以上图谱呈现多个尖锐的晶体衍射峰,缓释微丸得到的衍射图谱包含蟾酥提取物与空白丸心的衍射图谱,但强度都有所不同,可说明辅料对蟾酥提取物的存在形式无明显的影响。
二、分析与讨论
本试验获取了蟾酥提取物、空白丸心、缓释包衣微丸的X射线衍射图谱,均呈现多个尖锐的晶体衍射峰,其中缓释微丸得到的衍射图谱包含蟾酥提取物与空白丸心的衍射图谱。
实施例七:体外释药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一)实验材料
蟾酥提取物 实验室自制
EudragitRS 30D(批号:G120518503,Evonik Rohm GmbH)
EudragitRL 30D(批号:G120816521,Evonik Rohm GmbH)
滑石粉(批号:G1331032,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柠檬酸三乙酯TEC(批号:110067,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微晶纤维素MCC(批号:36136,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乳糖(批号:0806222,汕头市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批号:K1215033,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二)实验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s3000N)
E1010离子溅射仪(日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759S(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溶出度测试仪RC-80D型(天津市国铭医药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JA203H(常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二、方法与结果
(一)释药模型拟合
利用一定的已知模型对制剂的释药过程进行拟合是释药机制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关于药物释放的数学模型,归纳起来主要有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等。本文将缓释微丸在0.1%SDS溶出介质中的释放数据按表7-1模型公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15、图16、图17及表7-2:
表7-1
Model Model equation
Zero-order Y=kt+k<sub>1</sub>
First-order Ln(1-Y)=-kt+k<sub>1</sub>
Higuchi模型 Y=kt<sup>1/2</sup>+k<sub>1</sub>
表7-2
Model Equation R<sup>2</sup>
Zero-order Y=0.0678x+0.2454 0.9204
First-order Y=-0.0678x+0.7546 0.9204
Higuchi模型 Y=0.0837x-0.0037 0.9808
注:式中Y为t的累积释放度,K、K1为释药常数。
从拟合曲线结果来看,该缓释微丸释放全过程与Higuchi释放接近。
(二)微丸表面微观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由于其具有图像立体感、真实感、易于识别和解释,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等特点而被用于释药机制的研究。本试验以缓释微丸为模型药物,在对蟾酥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比较微丸溶出前后的形态。见图18。
比较图18中的a图及b图,缓释包衣微丸的表面光滑,未包衣微丸表面粗糙;观察图18中的e、f、g图,缓释微丸通过包衣膜孔释放药物,随着溶出时间的增加,缓释微丸饱满度下降,且表面包衣膜有多损坏。比较图18中的c图及d图,可以看出d图中的缓释包衣微丸表面的包衣膜厚度,而c图中的未包衣微丸表面粗糙且没有膜厚度。
三、小结
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研究,制得的蟾酥缓释微丸胶囊质量稳定,重现性好,符合阐述蟾酥缓释微丸胶囊标准要求。根据体外释药机制研究及扫描电镜观察,蟾酥缓释微丸胶囊体外释放符合Higuich释药动力学规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Claims (2)

1.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蟾酥提取物的制备:取蟾酥粉末加入100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min,得到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再在药渣中加入6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60min,得到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将得到的蟾毒内酯类有效成分和吲哚生物碱有效成分混合,进行浓缩干燥,即得蟾酥提取物;
2)缓释包衣微丸制备:按蟾酥提取物:乳糖:微晶纤维素重量比为2:1:7将三者均匀混合,按挤出速度40rpm/min,滚圆时间4min,滚圆速度1200rpm/min制备工艺制备素丸;再采用流化床包衣工艺,其中,投料量为25~75g,进风温度40℃,喷枪喷雾压力为1.5Kg/cm2,恒流泵流速调节为1.5rpm/min,风机流量为50m3/h,其中包衣液为:EudragitRS 30D:EudragitRL 30D 重量比为95:5、占包衣液聚合物总量20%的TEC、占包衣液聚合物总量滑石粉30%,包衣增重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蟾酥提取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蟾酥粉末为20~80目粉末,优选为40目粉末。
CN201510270066.7A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582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0066.7A CN105582023B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0066.7A CN105582023B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2023A CN105582023A (zh) 2016-05-18
CN105582023B true CN105582023B (zh) 2019-10-25

Family

ID=5592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0066.7A Active CN105582023B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820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1471A (zh) * 2019-01-25 2019-03-19 上海真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蟾酥粉饮片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3899A (zh) * 2005-12-02 2006-08-09 王衡新 一种抗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9885A (zh) * 2006-01-23 2006-10-04 北京国药龙立生物医药新技术有限公司 华蟾素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194A (zh) * 2008-08-29 2009-01-14 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中晚期肿瘤、慢性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75869A (zh) * 2008-10-10 2009-03-04 中国药科大学 含银杏叶提取物缓/控释微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3446B1 (ko) * 2010-02-19 2010-06-17 최재석 남성 성기능장애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3899A (zh) * 2005-12-02 2006-08-09 王衡新 一种抗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9885A (zh) * 2006-01-23 2006-10-04 北京国药龙立生物医药新技术有限公司 华蟾素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194A (zh) * 2008-08-29 2009-01-14 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中晚期肿瘤、慢性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75869A (zh) * 2008-10-10 2009-03-04 中国药科大学 含银杏叶提取物缓/控释微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蟾酥的提取工艺研究;盛华刚;《药学研究》;20131231;第32卷(第2期);第66-68页 *
蟾酥镇痛膏中蟾酥的提取工艺探索;张敏;《时珍国医国药》;20031231;第14卷(第12期);第744-7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2023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4880A (zh) 山竹总氧杂蒽酮类提取物及其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中的用途
CN103893246A (zh)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96544A (zh) 宣肺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4644697B (zh) 灵芝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758277A (zh) 绿原酸在制备治疗癌症的多药耐药性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3992416A (zh) 金蝉花多糖及其在制备神经保护和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CN104013636B (zh) 瓦草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抗肿瘤的药物用途
CN102305839A (zh) 宣肺平喘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5582023B (zh) 一种蟾酥提取物及其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
CN103751225A (zh) 蛹虫草抗肿瘤活性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N102288701A (zh) 宣肺平喘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2293957B (zh) 治疗血热阳浮证相关皮肤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
CN103800386B (zh) 一种金蝉花提取物及其在制备神经保护和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CN108721564A (zh) 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055814B (zh) 一种西洋参破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69644A (zh) 乌鸡白凤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2824385B (zh) 一种楤白皮总皂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98209B (zh) 一种舒筋活血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WO2019205959A1 (zh) 一种用于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139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油菜花粉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6518B (zh) 一种黄独素b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5353B (zh) 一种恩替卡韦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421A (zh) 纳米化人参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CN111494477B (zh) 一种连番止泻微丸包衣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718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