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6271A -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6271A
CN105566271A CN201510882246.0A CN201510882246A CN105566271A CN 105566271 A CN105566271 A CN 105566271A CN 201510882246 A CN201510882246 A CN 201510882246A CN 105566271 A CN105566271 A CN 105566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r
compound
carcinoma
pharmaceutically useful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22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6271B (zh
Inventor
林新华
姚宏
李少光
吴尤佳
眭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8822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62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0931 priority patent/WO2017092230A1/zh
Priority to US15/539,613 priority patent/US2017036074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5566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6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6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6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22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311/26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 C07D311/28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nly
    • C07D311/30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nly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hetero ring, e.g. flav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22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311/26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 C07D311/40Separation, e.g. from natural material; Pur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式I的结构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用于治疗癌症的用途。

Description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黄酮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其用于癌症的治疗的用途。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从石上柏提取和制备得到的双黄酮化合物,以及将其用于癌症的治疗和药物制备。
背景技术
石上柏是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doederleiniiHieron)的干燥全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上柏或其组方能增强癌症病人机体代谢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已报道的研究发现石上柏含生物碱、植物甾醇、皂甙等,如大麦芽碱-O-α-L-吡喃鼠李糖甙(hordenine-O-α-L-rhamnopyranoside),N-甲基酪胺-O-α-L-吡喃鼠李糖甙(N-methyltyramine-O-α-L-rhamnopyranoside)等。另外,还发现石上柏含有双黄酮化合物,如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橡胶树双黄酮(heveaflavone)和7,4′,7",4"'-四-0-甲基-穗花杉双黄酮(7,4′,7",4"'-tetra-0-methyl-amentoflavone)。
CN104523740A,“一种石上柏多糖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中公开了一种石上柏多糖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石上柏多糖提取物经脱脂、提取、醇沉、除蛋白、除单糖和寡糖、凝胶柱纯化等步骤实现。该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在90%以上。该多糖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在制备体外抗肿瘤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中应用。
CN104546952A,“一种石上柏活性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中公开了一种石上柏活性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方法将石上柏脱脂后的药渣,用乙醇溶液提取浓缩得到石上柏流浸膏。取石上柏流浸膏经水复溶后过大孔吸附树脂,用不同极性溶液梯度洗脱,收集得到石上柏不同极性洗脱液,浓缩后分别经过肿瘤细胞体外筛选得到抗肿瘤活性组分。该活性组分富集了石上柏70%以上黄酮类成分。得到的石上柏活性组分通过药剂学上的方法,可制成各种剂型。本发明提供的石上柏活性组分制备方法,并证明其体外对肺癌、白血病、结肠癌、鼻咽癌等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方法制备的活性组分可以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或药物组合物中应用。
然而,现有技术对石上柏抗肿瘤组分中的具体活性化合物尚无报道,因此存在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不可控等弊端,缺乏制备高含量总黄酮活性化合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次提供了石上柏抗肿瘤组分中的具体活性化合物以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其中:
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羟基、低级烷基、低级链烯基、低级烷氧基、卤素、氨基、羟基烷基、氨基烷基、硝基、芳基和杂芳基。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式I化合物为下式化合物:
3-(4-(5,7-二羟基-4-氧-4H-苯并吡喃-2-基)苯氧基)-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4H-苯并吡喃-4-酮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前述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和可药用的载体,例如水性载体。在本发明的其中又一个方面,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癌症。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其包括给需要其的个体使用治疗有效量的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式I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应用。
前述癌症非限制性地包括皮肤癌、肺癌、卡波济氏肉瘤、睾丸癌、淋巴瘤,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乳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枢神经系统癌、肝癌和前列腺癌。优选的,所述癌症为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胃癌、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鼻咽癌、肝癌。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在下文对本发明进行更充分的说明,其进一步说明了这里所述的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被具体实施并且不能认为本发明将仅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方案。提供这些实施方案只是为了这种公开将是彻底和完全的,并且将充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在这里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说的术语仅仅是为了对特定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而并不是要用其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这里所用的术语“烷基”或“低级烷基”指的是C1至C8烷基,例如C1至C3烷基,其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并且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
同样,这里所用的“链烯基”或“低级链烯基”指的是C2至C8链烯基,例如C2至C4链烯基。
这里所用的“烷氧基”指的是直链或支链、饱和或不饱和的包含C1至C8烷基,例如C1至C3烷基的氧代-烃链,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和叔-丁氧基。
这里所用的“卤素”指的是任何卤素基团如氯、氟、溴、或碘。
这里所用的术语“羟基烷基”指的是C1至C4直链或支链的羟基-取代的烷基,即-CH2OH、-(CH2)2OH等等。
这里所用的术语“氨基烷基”指的是C1至C4直链或支链的氨基-取代的烷基,其中术语“氨基”指的是基团NR'R",其中R'和R"独立地选自H或上面所定义的低级烷基,即-NH2、-NHCH3、-N(CH3)2等等。
这里所用的术语“芳基”指的是C3至C10环芳族基团如苯基、萘基等等,并且包括被取代的芳基如甲苯基。
这里所用的术语“杂芳基”指的是包括1、2、3或4个杂原子如氮、氧或硫的5-或6-员芳族环,和与芳基、环烷基、杂芳基或杂环烷基环稠合的该类环(例如,从而提供一种C1-C13杂芳基)。实例非限制性地包括吡啶基、吡唑基、噻吩基等。该杂芳基可以是未被取代的或者可以被任选地包括1至4个取代基如独立选择的得自这些除这里涉及R1基团时所定义的“杂芳基”外的基团的取代基所取代。
这里所用的“治疗”指的是可以为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提供益处的任何类型的治疗,包括改善患者情况(例如,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改善)、延迟疾病进程、阻止或延迟疾病发作等等。
这里所用的“可药用的”指的是适于给药于患者获得这里所述的治疗,并且同时就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必要性而言没有不适当的有害副作用的化合物或组分。
本发明主要与人类个体的治疗有关,但是其也可以用于兽医目的用于其它动物个体(即哺乳动物、鸟类)的治疗。优选哺乳动物(非限制性地包括狗、猫、兔、马等等),特别优选人。
如上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其中:
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羟基、低级烷基、低级链烯基、低级烷氧基、卤素、氨基、羟基烷基、氨基烷基、硝基、芳基和杂芳基。
更具体的,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提供了下式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可以用这里所述的方法或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变型来进行制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如前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以及可药用的载体。其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作为药物组合物的活性物质。
这里所用的术语“活性物质”包括所说化合物可药用的盐。可药用的盐是保留了所需母体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并且不会产生不希望的毒理学作用的盐。该类盐的实例有(a)与无机酸形成的酸加成盐,所说的无机酸例如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硝酸等等;和与有机酸形成的酸加成盐,所说的有机酸如例如乙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葡萄糖酸、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苯甲酸、鞣酸、棕榈酸、藻酸、聚谷氨酸、萘磺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萘二磺酸、聚半乳糖醛酸等等;和(b)与元素的阴离子如氯、溴、和碘形成的盐。
用于制备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物质或者可以为活性物质可药用的游离碱形式。因为该化合物游离碱的水溶性低于其盐,所以使用游离碱组分提供了活性物质向靶向区域更持久的释放。存在于靶向区域的还没有溶解的活性物质不能用来诱导生理学响应,但是其可作为一种逐渐溶解进入溶液的可生物利用的药物的储库。
本发明的化合物是有用的药学活性物质并且可以以散装形式被应用。但是,更优选地将这些化合物制备成用于给药的药物制剂。可以用许多适宜药物制剂中的任何一种来作为将本发明化合物给药的载体。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被制备成用于各种情况的治疗的给药形式。在本发明药物制剂的制造中,通常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以及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者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的酸性衍生物(在下文被称为“活性化合物”)与可药用的载体进行混合。当然,该载体在与该制剂中的任何其它成分可相容的意义上必需是可接受的并且必需对患者无害。该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者固体和液体,并且优选地与该化合物一起被制备成单位剂量制剂,例如片剂,其可包含0.5%至95%重量的活性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剂中可以混有一种或多种各活性成分,该制剂可以用任何基本由将这些组分混合所组成的众所周知的药学技术来进行制备,并且可任选地包含一种或多种附加成分。
本发明的制剂包括这些适于口服、直肠、局部、颊(例如舌下)、胃肠外(例如皮下、肌内、真皮内、或静脉内)和经皮给药的制剂,但是在任何给定情况中最适宜的途径将取决于被治疗情况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及所用特定活性化合物的性质。
适于口服给药的制剂可以以离散单位如各自包含预定数量活性成分的胶囊、扁囊剂、锭剂、或片剂的形式存在;可以为粉末或颗粒形式;可以为位于水性或非水性液体中的溶液或混悬液形式;或者可以为水包油或油包水乳剂的形式。该类制剂可以用任何包括将活性化合物与适宜载体(如上所述那样,其可包含一种或多种附加成分)联系到一起的步骤的适宜药学方法来进行制备。
适于胃肠外给药的本发明的制剂方便地包括活性化合物的无菌水性制剂,该制剂优选地与其将施用的领受者的血液等渗。这些制剂可以通过皮下、静脉内、肌内、或真皮内注射来进行给药。该类制剂可以方便地通过将该化合物与水或甘氨酸缓冲剂进行混合并使所得的溶液无菌和与血液等渗来进行制备。
适于直肠给药的制剂优选地是以单位剂量栓剂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制剂可以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常规固体载体,例如可可豆脂进行混合,然后将所得的混合物成型来进行制备。
适于局部给药于皮肤的制剂优选地采取软膏、乳膏、洗剂、糊剂、凝胶、喷雾、气雾剂、或油的形式。可以使用的载体包括凡士林、羊毛脂、聚乙二醇、醇类、经皮增强剂、以及其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适于经皮给药的制剂可以以适于与领受者的表皮长期密切接触的离散贴剂的形式存在。适于经皮给药的制剂还可以通过离子电渗疗法来进行传递(见,例如,PharmaceuticalResearch3:318(1986))并且一般采取任选地被缓冲的活性化合物水溶液形式。适宜的制剂包含枸橼酸盐或bis\tris缓冲剂(pH6)或乙醇/水并且包含0.01至0.2M活性成分。
除这里所述结构式的化合物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有用的治疗方法。例如,本发明提供了治疗需要其的个体的癌症的方法。
可以用本发明方法治疗的个体一般是人类个体,但是本发明的方法也可用于兽医目用于其它个体,优选哺乳动物个体。如上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在可药用的载体中包含这里所述结构式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的用于任何适宜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所说的适宜给药途径非限制性地包括口服、直肠、局部、颊、胃肠外、肌内、真皮内、静脉内、和经皮给药。
任何特定化合物的治疗有效剂量将随着化合物与化合物、患者与患者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将取决于该患者的情况和传递途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本发明式I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包括将石上柏干燥全草用70%的乙醇冷凝回流提取得到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混悬浸膏,然后用等体积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分别萃取,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浸膏,最后通过HPLC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进行分离得到所述式I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提供了制备下式化合物的方法,
包括,将石上柏干燥全草用70%的乙醇冷凝回流提取,低温旋转蒸发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浸膏,加双蒸水混悬浸膏,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分别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浸膏,最后通过HPLC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进行分离得到所述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化合物制备液相色谱图
图2.本发明化合物纯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图2(A)为石上柏70%乙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B)为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图;(C)为各个单体成分的分析型色谱图叠加图:1(I)、2(II)、3(III)、4(IV)、5。
图3.本发明化合物体外抗肿瘤动物测试,连续给药过程裸鼠体内瘤体积大小变化情况图。其中,化合物5高剂量组:30mg/kg,化合物5中剂量组:15mg/kg,化合物5低剂量组:5mg/kg,多柔比星组:2mg/kg。
图4.本发明化合物体外抗肿瘤动物测试,连续给药过程裸鼠体内瘤体积大小变化数据图。其中,化合物5高剂量组:30mg/kg,化合物5中剂量组:15mg/kg,化合物5低剂量组:5mg/kg,多柔比星组:2mg/k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和有益效果,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化合物1的制备
1.石上柏样品处理
将石上柏干燥全草剪碎成小于5mm小段后,用70%的乙醇冷凝回流提取,低温(40-50℃)旋转蒸发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浸膏。加10倍体积(m/v)双蒸水混悬浸膏,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分别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液低温旋转蒸发浓缩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取乙酸乙酯部位浸膏进行以下步骤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
2.HPLC制备分离
制备柱为AgilentSB-C18柱(250mm×21.2mm,7μm),流动相乙腈-水(44:56,v/v),流速为7ml/min,检测波长280nm,室温,进样量为100μL。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如图1(图1为制备液相色谱图)所示,得到化合物III、化合物IV、化合物5,以及组分Fr.4-1。
化合物5为淡黄色粉末。
3.HPLC分析制备得到的化合物5的纯度
如图2所示,图2(A)为乙醇总提取物的分析型液相色谱图,图2(B)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分析型液相色谱图,图2(C)为分离纯化得到的7个化合物的分析型色谱图叠加图。
采用的HPLC条件为: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Shimadzu,Japan),色谱柱为UltimateTMXB-C18column(WelchMaterialsInc.;4.6mm×250mm,5.0μm),波长为203nm和254nm,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色谱分析的溶剂系统为乙腈-水,梯度洗脱程序为:10–42%(v/v),0–30min;42–60%(v/v),30–60min;100%(v/v),60–70min。系统平衡10min。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化合物5纯度达到95%以上。
4.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将得到的化合物5用薄层色谱法(TLC)分析,均为一个圆形单点,同时用HPLC在不同洗脱体系中洗脱,得到的均为一个单峰。将化合物进行各种光谱(UV、IR、NMR、MS)分析,数据及鉴定结果如下:
质谱数据:(–)ESI-MSm/z537.2[M–H],说明其MW=538;分子式推断为:C30H18O10;不饱和度Ω=22;
UV210nm、268nm、330nm,黄酮类化合物特征吸收峰;
IR(cm-1):3588(芳环中OH)、3423(芳环中C-H)、1654(芳环中C=O)、1610(芳环中C=C)、1500(芳环中C=C)、1289(C-O)、1028(C-O)、838(芳基对位取代)。
1HNMR谱中芳香区有13个氢,13CNMR谱中有2个羰基碳(δ182.3、δ176.5),28个芳香碳,提示该化合物结构为双黄酮类。1HNMR谱中,有2个羟基氢12.86(1H,s)、12.24(1H,s)。根据耦合常数推断8.01(2H,d,J=8.4Hz)、7.86(2H,d,J=8.8Hz),7.26(2H,d,J=8.8Hz)和6.91(2H,d,J=8.8Hz)构成了2个AA′BB′系统。6.56(1H,s,J=1.2Hz),6.50(1H,s,J=1.2Hz),6.27(1H,s,J=1.6Hz)和5.88(1H,s,J=1.6Hz)构成2对间位耦合氢,此外尚有一个单氢6.85(1H,s)。13CNMR信号δ72.9、δ99.4、δ94.7、δ99.4可以推断出,两个黄酮母环A上的C6和C8均未被取代。
结合1HNMR谱和13CNMR谱全部数据(详见表1),鉴定化合物5具有以下结构式:
表1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数据(DMSO-d6,400MHz)
实施例2化合物5体外抗癌活性评价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化合物5用于在以下人肿瘤细胞株做体外抗癌活性评价。
1.化合物溶液配制:精密称取一定量化合物5,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用各个细胞生长的培养基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0、250、125、62.5、31.25μg/mL的5个浓度的供试液,阳性对照药多柔比星准备液以各个细胞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2.5、1.25μM的3个浓度供试液。
2.细胞株和细胞培养
七种人肿瘤细胞株,包括5种为贴壁型肿瘤细胞株:人胃癌细胞株(MKN-45)、非小细胞肺癌(A549)、鼻咽癌(CNE1、CNE2)、大细胞肺癌(PC-9);2种为悬浮型的肿瘤细胞: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这些细胞株均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由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冻存。
上述七种肿瘤细胞株的冻存细胞从液氮中取出复苏后,分别培养于25cm2培养瓶中,用各种细胞株对应的培养条件培养(见表2)。待细胞生长传代6-8次,细胞在瓶底融合率为80%左右时,即为对数生长期细胞,用0.25%的胰酶溶液消化传代。细胞悬液按照各类细胞生长速度,分别调节细胞悬液至适当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
表27种肿瘤细胞株及对应培养条件
3.MTT法测定化合物5对七种细胞的抑制率
分别用以上制备的不同浓度双黄酮供试溶液干预所述七种肿瘤细胞株72h,每个实验孔加入MTT溶液(5mg/mL)10μL,继续培养4h后,移去培养孔中液体后加入200μL的DMSO,并充分震荡使孔底甲瓒充分溶解。于酶标仪492nm波长下测定各个孔的OD值,计算其抑制率。每个样品对每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均平行三次。
测定结果分析,采用Origin7.5软件分析处理每个样品孔测得的OD值,计算人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率(IC50值,mean±S.D.),结果见表3。
表3化合物5对七种人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率(mean±S.D.,n=3)
化合物5对所选的七种人肿瘤细胞株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在13.2±0.91~49.29±2.8μg/mL范围内,抑瘤谱广。其中,化合物5对A549抑制作用显著。
实施例3化合物5动物模型体内抗癌活性评价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化合物5用于在以下人肿瘤细胞株做体外抗癌活性评价。
1.细胞株和实验动物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由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冻存。
3-4周龄BALB/c裸鼠,体重18±2g(雄性),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沪)2012-0002,动物合格证编号:2007000537438。
裸鼠每6只一笼饲养于SPF级层流系统中,每日给予裸鼠标准食物和饮水,保持光照和避光循环实验(12/12h),室温25±2℃,湿度为50±10%,每天更换高压蒸汽灭菌后的饮用水和垫料。实验前在保持室饲养一周。
2.化合物5供试液配制
化合物5微溶于水,水溶液(或生理盐水溶液)呈酸性。当调节其pH值到注射液规定范围(6.0-8.0),样品溶解度有所增大,但依然较低,静置容易沉降。故选择适当的助溶剂来增加其溶解度。通过对比了吐温-80(终浓度0.02-2%,v/v)、PEG-400(终浓度<40%,v/v)、1,2-丙二醇(终浓度<40%,v/v)、甘油(终浓度<30%,v/v)和CMC-Na(终浓度1-5‰,w/v)对样品在水溶液的助溶作用。最终发现,各类助溶剂在注射剂允许的添加浓度范围中,PEG-400和吐温-80对样品水溶液的助溶效果较好。由于二者助溶效果相当,考虑到含有吐温的剂型溶血现象比较普遍,故最终选择加入PEG-400作为助溶剂。通过筛选不同比例的PEG-400助溶效果,发现PEG-400为10%时助溶效果理想。故选择PEG-400添加量为10%。
精确称取6mg化合物5粉末,加入助溶剂PEG-400(100μL)涡旋、超声,充分溶解后,逐步加入少量的生理盐水,并调节pH为7.4左右,补足溶液至1mL。
3.阳性对照药的配制
精密称取一定量的注射用多柔比星粉末,加入生理盐水配成0.4mg/mL供试液。该供试液避光配制,现配现用。
4.人肿瘤细胞A549异体移植裸鼠模型建立
4.1细胞培养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复苏后,将A549培养液中的FBS比例从6%提高到10%,使细胞快速增殖。待培养瓶中细胞覆盖率达到80%左右(即对数成长期)时,将A549细胞消化配制成细胞悬液,用高压灭菌的PBS洗2遍,除去残余培养液。再用PBS重悬并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7个/mL。
4.2裸鼠模型的建立
动物适应环境后,在无菌条件下,用1mL(5#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浓度为1×107个/mL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腹侧,每只裸鼠注射0.2mL细胞悬液,整个实验在30min内完成。并将剩余细胞悬液移于培养液中培养,考察建模过程中细胞是否出现污染,以辅助推断建模是否成功。
4.3模型动物分组
肿瘤细胞接种成功后,待裸鼠体内的瘤块长至50mm3-100mm3,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
5.化合物5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5.1动物分组干预
根据动物分组情况,将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化合物5供试液,注射剂量分别为30mg/kg、15mg/kg、5mg/kg,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注射多柔比星(ADM,剂量为2mg/kg)和生理盐水。每天给药一次,每次给药根据体重调节给药体积,连续给药12天;阳性对照组给予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注射液。本实验设计为每3天给药一次,12天给药4次;阴性对照组裸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溶液。
5.2瘤体体积测量
给药过程中,每天观察裸鼠生活和精神状态,称其体重,并测量瘤体积大小。用游标卡尺测量实体瘤结节部位的长径L(mm)和短径W(mm),瘤体体积(mm3)=1/2×L(mm)×W2(mm2)。
最后一次给药24h后,将裸鼠分别处理,剥离瘤块,并分别称取瘤体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其中,肿瘤抑制率(%)=(1-实验组瘤重/阴性对照组瘤重)×100%。
5.3药物干预后荷瘤小鼠处置
每次给药24h后称重,采用脱颈处死的方法,剖取瘤块称重拍照。
以上实验动物操作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1988)。
5.4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抑瘤率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或两样本比较U检验,结果以mean±SE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5组动物12天连续干预过程中,裸鼠摄食量正常,未见不适,体重略微增长。其中,对照组裸鼠体内瘤块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3组,有药物干预的4组裸鼠体内瘤块生长的抑制较为明显,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根据每天测量瘤体大小计算的瘤体积,绘制干预过程裸鼠体内瘤体积变化曲线图。
如图3所示,剖离出的腹侧皮下移植瘤标本为单个瘤块,与皮肤无粘连。外观红白色,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被膜完整,表面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基底与腹侧肌肉无粘连,组织质地坚韧且硬,切面呈灰白色,局部未见明显浸润。
按照抑瘤率计算公式计算出药物干预后的平均肿瘤抑制率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多柔比星组)56.8±5.6%,化合物5高剂量组62.2±21.3%,化合物5中剂量组43.7±19.8%,化合物5低剂量组36.9±6.1%,见表4。
表4化合物5体内试验中各组动物给药剂量、给药前后体重、瘤重以及抑瘤率,(n=6)
连续给药过程裸鼠体内瘤体积大小变化情况见图3和图4。化合物5的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荷瘤裸鼠模型中,化合物5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移植瘤的增殖,降低肿瘤生长速度,其高浓度(30mg/kg)抑制程度要好于阳性对照药多柔比星。多柔比星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肺癌的药物之一。在荷瘤裸鼠模型中,化合物5中剂量(15mg/kg)和低剂量(5mg/kg)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
可见,化合物5能在裸鼠体内有效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实体瘤的生长,且毒性低,裸鼠对其具良好耐受性。是具开发潜力的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前述的多种人肿瘤细胞系都有良好的抗瘤效果,其包括了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胃癌、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鼻咽癌。
这些化合物在动物体内抗瘤实验的结果也表现出独特的令人感兴趣的结果。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在动物体内能够有效地抑制各种癌症细胞,特别是肺癌,如非小细胞肺癌。
上面是对本发明进行的说明,不能将其看成是对本发明进行的限制。除非另外指出,本发明的实践将使用有机化学、聚合物化学、生物技术等的常规技术,显然除在上述说明和实施例中所特别描述之外,还可以别的方式实现本发明。其它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方面与改进将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许多改变和变化是可行的,因此其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如无特别表示,本文中出现的温度的单位“度”是指摄氏度,即℃。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式I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
其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羟基、低级烷基、低级链烯基、低级烷氧基、卤素、氨基、羟基烷基、氨基烷基、硝基、芳基和杂芳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所述化合物为
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和可药用的载体。
4.权利要求3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癌症。
5.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其包括给需要其的个体使用治疗有效量的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说的癌症选自皮肤癌、肺癌、卡波济氏肉瘤、睾丸癌、淋巴瘤,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乳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枢神经系统癌、肝癌和前列腺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说的癌是肺癌、胃癌、白血病、鼻咽癌或肝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说的癌是肺癌,例如非小细胞肺癌。
10.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包括将石上柏干燥全草用70%的乙醇冷凝回流提取得到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混悬浸膏,然后用等体积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分别萃取,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浸膏,最后通过HPLC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进行分离得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式I化合物。
CN201510882246.0A 2015-12-03 2015-12-03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Active CN105566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246.0A CN105566271B (zh) 2015-12-03 2015-12-03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PCT/CN2016/080931 WO2017092230A1 (zh) 2015-12-03 2016-05-04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治疗癌症和制备药物的用途
US15/539,613 US20170360743A1 (en) 2015-12-03 2016-05-04 Biflavone compound and uses thereof for treating cancers and preparing drug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2246.0A CN105566271B (zh) 2015-12-03 2015-12-03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6271A true CN105566271A (zh) 2016-05-11
CN105566271B CN105566271B (zh) 2019-09-13

Family

ID=5587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2246.0A Active CN105566271B (zh) 2015-12-03 2015-12-03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60743A1 (zh)
CN (1) CN105566271B (zh)
WO (1) WO201709223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2939A (zh) * 2017-07-31 2017-11-24 天津市泰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深绿卷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8586410A (zh) * 2018-06-22 2018-09-28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9867649A (zh) * 2018-01-31 2019-06-11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78379A (zh) * 2019-06-21 2019-11-22 福建医科大学 一种石上柏总双黄酮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0136A (zh) * 2013-08-19 2013-12-18 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从侧柏叶中提取扁柏双黄酮的方法
CN104546952A (zh) * 2014-12-10 2015-04-29 福建医科大学 一种石上柏活性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50449B1 (ko) * 2002-08-21 2012-06-01 베링거 잉겔하임 파르마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8-[3-아미노-피페리딘-1-일]-크산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제학적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0136A (zh) * 2013-08-19 2013-12-18 南京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从侧柏叶中提取扁柏双黄酮的方法
CN104546952A (zh) * 2014-12-10 2015-04-29 福建医科大学 一种石上柏活性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 LIE-CHWEN等: ""Three new biflavonoids from selaginella delicatula"",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TAIPEI)》 *
SHAOGUANG LI等: ""Determination of Seven Biflavones of 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TICAL LETTERS》 *
黄建勇等: ""石上柏抗肿瘤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齐妍: ""卷柏抗肿瘤转移的活性成分"", 《中成药》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2939A (zh) * 2017-07-31 2017-11-24 天津市泰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深绿卷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9867649A (zh) * 2018-01-31 2019-06-11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86410A (zh) * 2018-06-22 2018-09-28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8586410B (zh) * 2018-06-22 2020-06-23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10478379A (zh) * 2019-06-21 2019-11-22 福建医科大学 一种石上柏总双黄酮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8379B (zh) * 2019-06-21 2022-02-18 福建医科大学 一种石上柏总双黄酮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6271B (zh) 2019-09-13
WO2017092230A1 (zh) 2017-06-08
US20170360743A1 (en)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7544B (zh) 一种紫阳富硒绿茶含硒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017357A (zh) 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21400A (zh) 阿魏酸在增加某些药物的药效作用及其用途
CN103880910B (zh) 一种环黄芪醇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566271A (zh) 双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TWI648257B (zh) 牛樟芝化合物、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CN100545164C (zh) 斑蝥酸钠的制备工艺
CN106905281B (zh) 厚果崖豆藤中抑制乙酰和丁酰胆碱酯酶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05985358B (zh) 柳叶蜡梅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35653B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908340B (zh) 一种含异甘草黄酮醇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应用
CN103893412B (zh) 一种抗肿瘤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74086B (zh) 一种哌啶酮类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45089A (zh) 一对新的人参皂苷元和其混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CN100590119C (zh) 一种抗肿瘤化合物红波罗花碱a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92707B (zh) 一种定向合成化合物clcn及其在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7286123A (zh) 一种二苯呋喃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02215B (zh) 化合物mangostenone F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2961443B (zh) 北豆根抗肿瘤提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204860B (zh)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石蒜科生物碱类化合物
CN101289453B (zh) 鞣花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477068B (zh) 一种桑枝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198714A (zh) 杨梅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92983B (zh) [1’-(7”-氯-喹啉-4”-基)哌嗪-4’-基]-3-丙酸在制备抗疟疾药物中的应用
CN104288169B (zh) 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