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165A -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165A
CN105564165A CN201511032850.0A CN201511032850A CN105564165A CN 105564165 A CN105564165 A CN 105564165A CN 201511032850 A CN201511032850 A CN 201511032850A CN 105564165 A CN105564165 A CN 105564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avity seat
mandrel
haulage bar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28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165B (zh
Inventor
勾长虹
顾晓星
陈安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 Sergeant School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College of PLA Army
Original Assignee
勾长虹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勾长虹 filed Critical 勾长虹
Priority to CN2015110328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4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2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 B60D1/243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for protection in case of crash, collision, impac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包含有设置为与车辆联接的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设置为与前牵引杆(1)联接的腔体座(4)、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中的芯轴(5)、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之间并且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扭力杆(6)、设置在芯轴(5)和后牵引杆(2)之间的摆动臂(7),在行驶过程中,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后牵引杆(2)和摆动臂(7)传递给扭力杆(6),扭力杆(6)吸收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不再使用刚性连接杆,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车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二、背景技术
当车辆出现故障时,使用车辆之间相互拖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车辆部件,在现有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中,还都是使用刚性连接杆,由于两个车辆之间的距离为一定距离,使被拖走的车辆被动地行驶并且不能进行刹车操作,对牵引车辆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引起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为与车辆联接的前牵引杆和后牵引杆、设置为与前牵引杆联接的腔体座、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中的芯轴、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的外侧面部之间并且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扭力杆、设置在芯轴和后牵引杆之间的摆动臂。
由于设计了前牵引杆、后牵引杆、腔体座、芯轴、扭力杆和摆动臂,在行驶过程中,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后牵引杆和摆动臂传递给扭力杆,扭力杆吸收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不再使用刚性连接杆,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两个拖接的车辆之间进行柔性连接的方式把前牵引杆、后牵引杆、腔体座、芯轴、扭力杆和摆动臂进行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套环、连接杆和销轴,
前牵引杆设置为与套环联接并且套环设置为套装在腔体座上,套环设置为与腔体座转动式联接并且在套环与腔体座之间设置有定位凸缘体,后牵引杆设置为与腔体座滑动式联接并且在后牵引杆与腔体座之间设置有销轴,芯轴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中并且在腔体座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的外侧面部之间设置有扭力杆,摆动臂设置为与芯轴联接并且在摆动臂与后牵引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本发明设计了,前牵引杆、后牵引杆和摆动臂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在前牵引杆和后牵引杆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挂孔,在后牵引杆上设置有条形滑动槽。
本发明设计了,套环设置为圆环体并且在套环上设置有弧形滑动槽。
本发明设计了,腔体座的外侧面设置为圆柱体并且定位凸缘体设置在腔体座的外侧面上,腔体座的定位凸缘体设置在套环的弧形滑动槽中并且腔体座的内腔体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芯轴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扭力杆设置为圆柱橡胶棒体。
本发明设计了,套环的中心线、腔体座的中心线和芯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前牵引杆的中心线和后牵引杆的中心线分别设置为一条直线延伸分布,扭力杆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的外侧面部的交接部位并且扭力杆设置为沿芯轴的中心线延伸分布,销轴设置在腔体座的端面上并且销轴设置在后牵引杆的条形滑动槽中,连接杆的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摆动臂铰接式联接并且连接杆的另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牵引杆铰接式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两个拖接的车辆之间进行柔性连接的前牵引杆、后牵引杆、腔体座、芯轴、扭力杆和摆动臂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套环3、腔体座4、芯轴5、扭力杆6、摆动臂7、连接杆8和销轴9,
前牵引杆1设置为与套环3联接并且套环3设置为套装在腔体座4上,套环3设置为与腔体座4转动式联接并且在套环3与腔体座4之间设置有定位凸缘体41,后牵引杆2设置为与腔体座4滑动式联接并且在后牵引杆2与腔体座4之间设置有销轴9,芯轴5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中并且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之间设置有扭力杆6,摆动臂7设置为与芯轴5联接并且在摆动臂7与后牵引杆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8。
在本实施例中,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和摆动臂7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在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挂孔,在后牵引杆2上设置有条形滑动槽。
在本实施例中,套环3设置为圆环体并且在套环3上设置有弧形滑动槽。
在本实施例中,腔体座4的外侧面设置为圆柱体并且定位凸缘体41设置在腔体座4的外侧面上,腔体座4的定位凸缘体41设置在套环3的弧形滑动槽中并且腔体座4的内腔体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芯轴5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扭力杆6设置为圆柱橡胶棒体。
在本实施例中,套环3的中心线、腔体座4的中心线和芯轴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前牵引杆1的中心线和后牵引杆2的中心线分别设置为一条直线延伸分布,扭力杆6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的交接部位并且扭力杆6设置为沿芯轴5的中心线延伸分布,销轴9设置在腔体座4的端面上并且销轴9设置在后牵引杆2的条形滑动槽中,连接杆8的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摆动臂7铰接式联接并且连接杆8的另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牵引杆2铰接式联接。
前牵引杆1通过套环3和后牵引杆2通过销轴9,把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进行叠加,当需要进行车辆之间牵引时,把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展开,前牵引杆1与腔体座4的定位凸缘体41接触,后牵引杆2通过连接杆8和摆动臂7连接,在行驶过程中,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后牵引杆2、连接杆8和摆动臂7传递给扭力杆6,扭力杆6吸收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腔体座4、芯轴5、扭力杆6和摆动臂7,在行驶过程中,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后牵引杆2和摆动臂7传递给扭力杆6,扭力杆6吸收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不再使用刚性连接杆,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2、由于设计了套环3、连接杆8和销轴9,方便了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之间的折叠和携带。
3、由于设计了腔体座4、芯轴5、扭力杆6和摆动臂7,对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缓性的牵引力,提高了牵引车辆的起步性能。
4、由于设计了后牵引杆2、摆动臂7和连接杆8,通过后牵引杆2、摆动臂7和连接杆8的三角形分布,使牵引力对被拖走的车辆产生一个提升力,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的机动性能。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在两个拖接的车辆之间进行柔性连接的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腔体座4、芯轴5、扭力杆6和摆动臂7联接的其它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为与车辆联接的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设置为与前牵引杆1联接的腔体座4、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中的芯轴5、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之间并且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扭力杆6、设置在芯轴5和后牵引杆2之间的摆动臂7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为与车辆联接的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设置为与前牵引杆(1)联接的腔体座(4)、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中的芯轴(5)、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之间并且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扭力杆(6)、设置在芯轴(5)和后牵引杆(2)之间的摆动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两个拖接的车辆之间进行柔性连接的方式把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腔体座(4)、芯轴(5)、扭力杆(6)和摆动臂(7)进行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套环(3)、连接杆(8)和销轴(9),
前牵引杆(1)设置为与套环(3)联接并且套环(3)设置为套装在腔体座(4)上,套环(3)设置为与腔体座(4)转动式联接并且在套环(3)与腔体座(4)之间设置有定位凸缘体(41),后牵引杆(2)设置为与腔体座(4)滑动式联接并且在后牵引杆(2)与腔体座(4)之间设置有销轴(9),芯轴(5)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中并且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之间设置有扭力杆(6),摆动臂(7)设置为与芯轴(5)联接并且在摆动臂(7)与后牵引杆(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和摆动臂(7)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在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挂孔,在后牵引杆(2)上设置有条形滑动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套环(3)设置为圆环体并且在套环(3)上设置有弧形滑动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腔体座(4)的外侧面设置为圆柱体并且定位凸缘体(41)设置在腔体座(4)的外侧面上,腔体座(4)的定位凸缘体(41)设置在套环(3)的弧形滑动槽中并且腔体座(4)的内腔体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芯轴(5)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扭力杆(6)设置为圆柱橡胶棒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其特征是:套环(3)的中心线、腔体座(4)的中心线和芯轴(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前牵引杆(1)的中心线和后牵引杆(2)的中心线分别设置为一条直线延伸分布,扭力杆(6)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的交接部位并且扭力杆(6)设置为沿芯轴(5)的中心线延伸分布,销轴(9)设置在腔体座(4)的端面上并且销轴(9)设置在后牵引杆(2)的条形滑动槽中,连接杆(8)的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摆动臂(7)铰接式联接并且连接杆(8)的另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牵引杆(2)铰接式联接。
CN201511032850.0A 2015-12-28 2015-12-28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Active CN105564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2850.0A CN105564165B (zh) 2015-12-28 2015-12-28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2850.0A CN105564165B (zh) 2015-12-28 2015-12-28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165A true CN105564165A (zh) 2016-05-11
CN105564165B CN105564165B (zh) 2018-02-23

Family

ID=5587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2850.0A Active CN105564165B (zh) 2015-12-28 2015-12-28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416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4478B1 (en) * 2000-09-19 2002-12-17 Charles J. Mackarvich Force responsive trailer hitch
US6896303B1 (en) * 2004-04-28 2005-05-24 Jeff G. Mohr Vehicle bumper system
CN103847446A (zh) * 2012-11-28 2014-06-11 林广生 弹性牵引机构
CN205239035U (zh) * 2015-12-28 2016-05-18 勾长虹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4478B1 (en) * 2000-09-19 2002-12-17 Charles J. Mackarvich Force responsive trailer hitch
US6896303B1 (en) * 2004-04-28 2005-05-24 Jeff G. Mohr Vehicle bumper system
CN103847446A (zh) * 2012-11-28 2014-06-11 林广生 弹性牵引机构
CN205239035U (zh) * 2015-12-28 2016-05-18 勾长虹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165B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16630A8 (en) Trailer ste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GEP20196999B (en) Snow trailer
US2482564A (en) Guide wheel suspension for roadrail vehicles
CN105329325A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
CN105564165A (zh)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CN205239035U (zh) 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CN205207493U (zh) 加强型刹车蹄
CN205207495U (zh) 汽车刹车用铁蹄
CN201525251U (zh) 车辆牵引杆
CN105415992A (zh) 一种汽车牵引安全挂钩装置
CN205239034U (zh) 用于半挂车的牵引装置
CN204821691U (zh) 一种拖车转向与自行平车转向于一体的电动平车转弯系统
CN203581137U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
US1654417A (en) Tractor hitch
CN206087081U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
CN203020152U (zh) 用于道路的清障车
CN205469099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底架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4979030U (zh) 双梁卡丁漂移三轮车
CN204095958U (zh) 一种整车调试运输轨道总成
CN212446998U (zh) 一种用于故障物流车牵引的硬拖结构
CN204736704U (zh) 用于拖运靶标的全挂车
CN105691127A (zh) 拖车全自动脱钩系统
RU2546735C1 (ru) Прицеп
CN202130363U (zh) 一种拖车架
CN203496591U (zh) 一种新型拖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1

Address after: 233000 no.1155 Yanshan Road,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uto Sergeant School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College of PLA Army

Address before: Yanshan Yuhui District 233000 Anhui city of Bengbu province Chinese Road No. 1155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ngbu automobile academy

Patentee before: Gou Chang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