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569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5692A
CN105555692A CN201580001881.1A CN201580001881A CN105555692A CN 105555692 A CN105555692 A CN 105555692A CN 201580001881 A CN201580001881 A CN 201580001881A CN 105555692 A CN105555692 A CN 105555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discharge direction
width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18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5692B (zh
Inventor
黑木裕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3428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0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5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5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6Auxiliary devices for retaining articles in the p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4Side, i.e. portion parallel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1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5Manual handling of handled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装置主体(2)和出纸盘(7),其中,在装置主体(2)内设置有对记录介质(S)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5);出纸盘(7)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出纸盘(7)具有:放置面(22),其用于接收经图像形成处理后被排出的记录介质(S);外缘部(23),其位于放置面(22)的上方,以包围放置面(22)的外周的状态设置;连接面,其设置在放置面(22)和外缘部(23)之间,对于放置面(22)在与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位于记录介质(S)的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该宽度大于位于记录介质(S)的排出方向上游一侧的该宽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打印机或者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对具有规定尺寸的复印用纸等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打印),将打印好的记录介质排出到出纸盘上。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原稿读取部,其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图像形成部,其与原稿读取部的下部连接设置,基于由原稿读取部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打印处理;出纸部,其设置在原稿读取部和图像形成部之间,用于接收打印处理后所排出的纸张(参照专利文献1)。像这样的内排出型的出纸部在原稿读取部和出纸盘之间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取出打印好的纸张。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139819号
但是,上述内排出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般具有难以看到出纸盘的结构,因而,用户必须将手放入狭窄的开口部内,用手摸索着将打印好的用纸取出。因此,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不能够容易将纸张取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原稿读取部和出纸盘之间的距离(开口部)较小,因而可能更难以将纸张取出。
另外,例如在连续进行打印处理时,先排出的纸张被后排出的纸张推挤,有可能会从出纸盘上脱出。还有,例如在多张纸张杂乱层积在出纸盘上时,纸张叠层可能会散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于适当地保持被排出的记录介质的出纸盘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和出纸盘,其中,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对片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所述出纸盘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所述出纸盘具有:放置面,其用于接收经图像形成处理后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外缘部,其位于所述放置面的上方位置,以包围所述放置面的外周的状态设置;连接面,其设置在所述放置面和所述外缘部之间,对于所述放置面在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所述宽度大于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的所述宽度。
采用本发明能够适当地保持被排出的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出纸盘等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出纸盘等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出纸盘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主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大致表示复合机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复合机1的立体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各图中的箭头Fr所表示的方向设定为复合机1的正面(前侧)。
复合机1具有图像读取装置1A和打印装置1B。
图像读取装置1A具有:扫描部100,其用于以光学方式对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读取;自动输稿装置101,其用于向扫描部100的读取位置输送原稿。在扫描部100的前部设置有具有液晶显示屏和输入键盘等的操作部102。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102来执行复合机1的各种功能,进行设定变更。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A具有公知的一般结构,因而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像读取装置1A(具有后述的腿部103)的表面被着色而呈暗色,具体为黑色。另外,在各图中,由点状填充区域来表示黑色的部分。
打印装置1B具有装置主体2、供纸盒3、图像形成部5、定影装置6、出纸盘7以及控制装置8。
装置主体2作为打印装置1B的外装(外壳)部件大致呈立方体形。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打印装置1B的各结构部件。上述图像读取装置1A通过腿部103支承在装置主体2(出纸盘7)的后侧上表面上。即,装置主体2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A的下方,且与该图像读取装置1A间具有一定空间。
供纸盒3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的下部,具有能够向外部拉出的结构。供纸盒3用于收装作为片状记录介质的具有规定尺寸的纸张S(收装张数:最大500张左右)。另外,记录介质并不局限于纸制的纸张S,也可以为树脂薄膜以及OHP胶片等。
图像形成部5用于对由供纸盒3提供给传送路径4的纸张S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转印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5具有收装补给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0和以自身转轴为中心能够转动的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的周围,按照转印顺序配置有充电器12、光扫描装置13、显影装置14、转印辊15以及清洁装置16。定影装置6用于使转印后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
在传送路径4的下游端部形成有使装置主体2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排出口20。在排出口20的内侧附近设置有排出辊21。
出纸盘7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因此,出纸盘7设置在装置主体2和图像读取装置1A(扫描部100)之间。在出纸盘7和图像读取装置1A之间形成有用于将纸张S从出纸盘7上取出的取出开口M。
这里对复合机1的图像形成处理进行简单地说明。例如,打印装置1B(控制装置8)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1A读取出的经光电转换而得到的图像数据或者由个人电脑等外部装置发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如下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光扫描装置13对感光鼓11照射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激光(参照图1中的虚线箭头)。从而,在被充电器12充电而带有规定电位的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4通过由调色剂盒10提供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形成为调色剂图像。
另外,由供纸盒3提供的纸张S经传送路径4传送,穿过感光鼓11和转印辊15之间。然后,转印辊15通过被施加的转印偏压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由定影装置6定影处理后的纸张S由排出口20被排出到出纸盘7上。另外,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16回收。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具有出纸盘7的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是表示出纸盘7等的俯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出纸盘7等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出纸盘7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出纸盘7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框架(未图示)上,构成打印装置1B的上表面。出纸盘7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参照图3等)。
出纸盘7具有形成为一体的放置面22、外缘部23以及连接面24。放置面22用于接收图像形成处理后被排出的纸张S。外缘部23位于放置面22的上方位置,以包围放置面22的外周的状态设置。连接面24设置在放置面22和外缘部23之间。
如图3~图5所示,放置面22形成为能够放置可排出的最大尺寸的纸张S的大小。放置面22具有第1托盘面22a和第2托盘面22b。
第1托盘面22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第1托盘面22a设置在排出方向的上游一侧(后侧),向前方朝上方倾斜而形成。第2托盘面22b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其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1托盘面22a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第2托盘面22b从第1托盘面22a的前端部连续形成,朝向前方的大致呈水平状态延伸。
第1托盘面22a的后端部位于装置主体2的后侧。在第1托盘面22a和后侧外缘部23b(后述)之间形成有大致垂直的台阶面25(参照图4)。上述的排出口20形成于台阶面25的上部,以能够使大约250张的纸张S放置在放置面22上。另外,可以自由设置纸张S的可放置的张数。
如图2和图3所示,外缘部23具有前侧外缘部23a、后侧外缘部23b、右侧外缘部23c以及左侧外缘部23d,该外缘部23以包围放置面22的外周面的方式一体形成。前侧外缘部23a以兼作第2托盘面22b的前端部的方式一体形成。在俯视时,右侧外缘部23c的宽度稍微大于左侧外缘部23d的宽度。在俯视时,后侧外缘部23b的宽度大于右侧外缘部23c的宽度。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在左右两个外缘部23c、23d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内侧缘面26。各内侧缘面26的前侧部分与各外缘部23c、23d处于同一平面上。各内侧缘面26的后侧部分向后方朝下方倾斜而形成。各内侧缘面26的后端部和第1托盘面22a构成同一平面。
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面24从放置面22向外侧朝上方倾斜而形成。详细来说,连接面24具有左右一对的第1引导面24a、左右一对的第2引导面24b以及第3引导面24c。左右一对的第1引导面24a相对配置在第1托盘面2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左右一对的第2引导面24b相对配置在第2托盘面22b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3引导面24c在排出方向上配置在第2托盘面22b的下游端部(前端部)。
左右一对的第1引导面24a左右对称配置且大致平行。左右一对的第1引导面24a分别形成于第1托盘面22a的左右两端部和各内侧缘面26的后侧部分之间。各第1引导面24a从后方向前方逐渐变高。第1托盘面22a和第1引导面24a所成的角度从后方向前方逐渐变大。即,位于第1引导面24a的前部的该角度θ2大于位于第1引导面24a的后部的该角度θ1(θ2>θ1)。第1托盘面22a和第1引导面24a所成的角度θ1大约为100度,θ2大约为120度。另外,左右一对第1引导面24a之间的间隔W1(第1托盘面22a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可排出最大尺寸的纸张S的宽度。
左右一对的第2引导面24b左右对称配置且大致平行。左右一对的第2引导面24b分别形成于第2托盘面22b的左右两端部和各内侧缘面26的前侧部分之间。第2托盘面22b和第2引导面24b所成的角度θ3大约为135度。由于第2托盘面22b的宽度大于第1托盘面22a的宽度,因而左右一对的第2引导面24b之间的间隔W2大于左右一对的第1引导面24a之间的间隔W1(W2>W1)。
第3引导面24c形成于第2托盘面22b的前端部和前侧外缘部23a之间。第2托盘面22b和第3引导面24c所成的角度θ4大约为135度。另外,各第2引导面24b和第3引导面24c的高度可自由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大约20mm。即,第2托盘面22b形成于从外缘部23(内侧缘面26)下降大约20mm的位置上。
如上所示,对于放置面22和连接面24所成的角度θ1~θ4,位于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角度大于位于排出方向上游一侧的角度。另外,放置面22和连接面24所成的角度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角度,也可以在90以上小于180度的范围内任意设定。
另外,在各第1引导面24a和各第2引导面24b之间形成有弯曲面24d。左右一对的弯曲面24d分别从第1引导面24a向外侧延伸,与第2引导面24b连接。因此,在俯视时,第1引导面24a、弯曲部24d以及第2引导面24b形成为曲柄状。
出纸盘7的整个上表面被着色而呈暗色,具体为黑色。即,出纸盘7被着色而呈明度比一般的白色用纸S(普通纸)低的颜色。
如图2和图3所示,装置主体2具有前侧外装部2a、后侧外装部2b、右侧外装部2c以及左侧外装部2d。
4个外装部2a~2d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从侧面看时大致呈矩形。4个外装部2a~2d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框架上,并且包围出纸盘7的外周,构成打印装置1B的前后左右的外侧面。4个外装部2a~2d的上端面与分别所对应的各外缘部23a~23d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4个外装部2a~2d的下部(安装有供纸盒3的部分)分别被着色而呈黑色。4个外装部2a~2d除了安装有供纸盒3的下部以外,其他部分被着色而呈亮色,具体为白色。另外,4个外装部2a~2d的上端面分别呈白色。从而,装置主体2的上端面构成为被着色而呈明度高于出纸盘7的颜色的亮色部30。
亮色部30在出纸盘7的周围形成为连续的带状。即,在图像读取装置1A被拆下来的状态下,亮色部30在俯视时呈矩形环状。实际上,由于在出纸盘7的后侧安装有图像读取装置1A,因而亮色部30的后侧一半以上部分被图像读取装置1A(腿部103)挡住。因此,亮色部30的前部(前侧外装部2a的上端面和左右一对的外装部2c、2d的前侧上端面)露出于取出开口M。
采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时,由于放置面22向外缘部23的下方凹进,因而能够适当地保持(盛放)被排出的纸张S。例如,在连续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能够防止放置在放置面22上的纸张S因被后排出的纸张S推挤而从出纸盘7上脱出。
另外,对于放置面22在与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位于纸张S的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前侧)的该宽度大于位于纸张S的排出方向上游一侧(后侧)的该宽度。因此,对于放置面22和连接面24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前侧的该间隔大于后侧的该间隔。因此,配置在后侧的左右一对的第1引导面24a限制被排出的纸张S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多张纸张S整齐地层叠在放置面22上,防止纸张S的叠层散落。另外,由于配置在前侧(取出开口M)的第2托盘面22b的宽度(左右一对的第2引导面24b之间的间隔W2)较大,因而,用户能够容易取出放置(层叠)在放置面22上的纸张S。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时,由于各第1引导面24a大致呈竖立姿势,因而能够有效地限制被排出的纸张S的位置。即,纸张S能够被左右一对引导面24a整理齐整的同时从装置主体2内排出,放置在各托盘面22a、22b上。另外,由于各第2引导面24a和第3引导面24c较大地向外侧倾斜,因而,放置面22能够朝上方较大地敞开。从而,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取出纸张。
内排出型的复合机1具有难以看到出纸盘7的结构,但是,由于放置面22位于外缘部23的下方,因而能够较大地确保放置面22和图像读取装置1A(准确来说为操作部102的前端部)之间的高度H。另外,由于在第2托盘面22b的前端部设置第3引导面24c,因而能够使取出开口M形成得较大。从而,用户能够容易从取出开口M取出放置在宽度较大的第2托盘面22b上的纸张S。
由于出纸盘7的放置面22被着色而呈暗色,因而,能够增大放置面22和纸张S(例如,白色的普通纸)之间的明度差。从而,用户容易对被排出到出纸盘7上的纸张S进行确认。另外,在出纸盘7的放置面22的外侧形成有被着色而呈明度大于放置面22的颜色的亮色部30。因此,由于亮色部30的映衬,使放置面22的位置明显,以明确纸张S的排出区域。从而,用户能够以亮色部30为引导标记进行将放置面22上的纸张S取出的动作。另外,内排出型的复合机1具有难以看到出纸盘7的结构,但是,用户能够通过亮色部30来明确出纸盘7所处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对本发明适用于内排出型的复合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上述的出纸盘7适用于省略了图像读取装置1A的打印机40。另外,由于打印机40具有与上述的打印装置1B相同的结构,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等中,由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2个托盘面22a、22b构成放置面22,使左右两侧的连接面24形成为曲柄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放置面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后侧向前侧变大的梯形。此时,可以省略各弯曲面24d,将各第1引导面24a和各第2引导面24b直线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等中,整个出纸盘7被着色而呈暗色,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出纸盘7中至少放置面22和台阶面25(排出口20周围)被着色而呈暗色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等中,装置主体2的上端面构成为亮色部30,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亮色部30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上端面以及出纸盘7的外缘部23(23a~23d)中的至少一方上即可。另外,亮色部30形成为连续的带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连续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等中,出纸盘7被着色而呈黑色,装置主体2(亮色部30)被着色而呈白色,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对出纸盘7着色,使其呈明度较低的灰色或者藏青色,又可以对亮色部30着色,使其呈明度较高的灰色或者奶油色。另外,优选出纸盘7的颜色和纸张S的颜色(白色)的明度差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设定在3以上。另外,优选亮色部30的颜色的明度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设定在7以上。
另外,装置主体2和出纸盘7的着色方法可任意设定,例如,既可以使用着色后(带有颜色)的树脂原料,又可以通过涂装方法进行着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对本发明适用于黑色复合机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全彩色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等。
另外,由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因而,有时会在技术上进行各种优选的限定,然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记载,便不受这些方式限定。还有,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可以适当地与现有的结构要素等进行替换,而且,也可以与其他现有的结构要素进行各种组合,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内容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装置主体和出纸盘,其中,
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对片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
所述出纸盘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
所述出纸盘具有:
放置面,其用于接收经图像形成处理后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
外缘部,其位于所述放置面的上方位置,以包围所述放置面的外周的状态设置;
连接面,其设置在所述放置面和所述外缘部之间,
对于所述放置面在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所述宽度大于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的所述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面从所述放置面向外侧朝上方倾斜,
对于所述放置面和所述连接面所成的角度,位于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所述角度大于位于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的所述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面和所述连接面所成的角度设定在90度以上小于180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面具有:
第1托盘面,其设置在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
第2托盘面,其设置在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且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1托盘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连接面具有一对第1引导面、一对第2引导面以及第3引导面,其中,
所述一对第1引导面相对配置在所述第1托盘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一对第2引导面相对配置在所述第2托盘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第3引导面在排出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托盘面的下游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1引导面由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向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逐渐变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托盘面和所述各第1引导面所成的角度由所述排出上方上游一侧向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逐渐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对弯曲面,所述一对弯曲面分别从所述各第1引导面向外侧延伸,与所述各第2引导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缘部具有在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相对配置的两侧部分,在该两侧部分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内侧缘面,
所述第1引导面和所述内侧缘面由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向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一侧朝上方倾斜,
所述内侧缘面的位于所述排出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1托盘面构成同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装置主体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下方,
所述出纸盘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面被着色而呈暗色,
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面和所述外缘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亮色部,所述亮色部被着色而呈明度高于所述放置面的颜色。
CN201580001881.1A 2014-04-14 2015-03-27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555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2807.7A CN107300840B (zh) 2014-04-14 2015-03-27 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2962 2014-04-14
JP2014-082962 2014-04-14
PCT/JP2015/059664 WO2015159683A1 (ja) 2014-04-14 2015-03-27 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2807.7A Division CN107300840B (zh) 2014-04-14 2015-03-27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5692A true CN105555692A (zh) 2016-05-04
CN105555692B CN105555692B (zh) 2017-06-20

Family

ID=5432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1881.1A Active CN105555692B (zh) 2014-04-14 2015-03-27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710342807.7A Active CN107300840B (zh) 2014-04-14 2015-03-27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2807.7A Active CN107300840B (zh) 2014-04-14 2015-03-2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868B2 (zh)
JP (2) JP6167226B2 (zh)
CN (2) CN105555692B (zh)
WO (1) WO20151596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402A (zh) * 2020-08-04 2022-02-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分拣装置和具备该分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0806B1 (en) * 2016-08-24 2021-04-0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forming device
JP6946132B2 (ja) * 2017-09-25 2021-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8736B2 (ja) * 1990-10-16 1996-08-28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526620A (zh) * 2003-03-07 2004-09-08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排出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577141A (zh) * 2003-07-15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装载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719344A (zh) * 2004-07-06 2006-01-1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21385A (zh) * 2007-01-10 2008-07-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59754A (zh) * 2007-12-10 2009-06-1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有带接触玻璃的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88243A (ja) * 2011-03-10 2012-10-04 Ricoh Co Ltd 排紙トレイ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機器、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4220B2 (ja) 2006-09-29 2009-06-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06642B (zh) 2007-01-10 2013-01-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182A (ja) * 2007-11-08 2009-05-2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1025B2 (ja) * 2007-12-10 2014-04-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74664B2 (en) 2007-12-10 2012-09-25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reading unit including contact glass
US8210528B2 (en) * 2010-02-12 2012-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discharge tray
JP5360036B2 (ja) * 2010-11-08 2013-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752B2 (ja) * 2014-03-28 2017-1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8736B2 (ja) * 1990-10-16 1996-08-28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526620A (zh) * 2003-03-07 2004-09-08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排出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577141A (zh) * 2003-07-15 2005-02-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装载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719344A (zh) * 2004-07-06 2006-01-1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21385A (zh) * 2007-01-10 2008-07-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59754A (zh) * 2007-12-10 2009-06-1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有带接触玻璃的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88243A (ja) * 2011-03-10 2012-10-04 Ricoh Co Ltd 排紙トレイ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機器、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402A (zh) * 2020-08-04 2022-02-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分拣装置和具备该分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63402B (zh) * 2020-08-04 2024-04-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分拣装置和具备该分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0840B (zh) 2019-10-29
JP2017178628A (ja) 2017-10-05
JPWO2015159683A1 (ja) 2017-04-13
JP6380619B2 (ja) 2018-08-29
CN105555692B (zh) 2017-06-20
WO2015159683A1 (ja) 2015-10-22
US9625868B2 (en) 2017-04-18
CN107300840A (zh) 2017-10-27
JP6167226B2 (ja) 2017-07-19
US20160200541A1 (en)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1683U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2533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055556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158232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ing device
US88491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269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20947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0612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7364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10382775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17231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241814A1 (en) Storage, toner passa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27010B2 (ja) 原稿載置トレイ、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4202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920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4203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7293649U (zh)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799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供給装置
US105309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00267269A1 (en) Multifunctional apparatus
JP2011175106A (ja) 電気機器、画像処理装置
JP53540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7894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60A (zh)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5771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