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160A -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5160A
CN103365160A CN2013100500898A CN201310050089A CN103365160A CN 103365160 A CN103365160 A CN 103365160A CN 2013100500898 A CN2013100500898 A CN 2013100500898A CN 201310050089 A CN201310050089 A CN 201310050089A CN 103365160 A CN103365160 A CN 103365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ransfer member
powder
transmission sheet
turn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00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5160B (zh
Inventor
小林昭洋
松本卓士
东宫伊织
村山尚文
中屋薰正
岩村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09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67513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09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98651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0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26438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22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5670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末收容容器包括收容粉末的收容容器主体、传送部件和排出口。所述传送部件布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围绕旋转轴旋转,并且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上,并且将收容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中的粉末排出到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外部。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第一传送片,其在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朝向所述排出口传送粉末;以及第二传送片,其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片的下游侧。所述第二传送片具有不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下游的内表面接触的长度。

Description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一对狭缝之间的搅拌传送膜的旋转和辅助膜的旋转将色调剂供应至色调剂供应口的构造(例如,参见JP-A-2007-30428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粉末从粉末收容容器的排出能够平稳地执行。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粉末收容容器,包括:
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粉末;
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围绕旋转轴旋转,并且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以及
排出口,其设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上,并且将收容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中的粉末排出到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第一传送片,其在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朝向所述排出口传送粉末;以及第二传送片,其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片的下游侧,
所述第二传送片具有不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下游的内表面接触的长度,并且
在所述第二传送片不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下游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传送片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的内表面接触。
(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粉末收容容器,包括:
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粉末;
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围绕旋转轴旋转,并且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以及排出口,其设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上,并且将收容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中的粉末排出到外部,
其中,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第一传送片,其在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朝向所述排出口传送粉末;以及
第二传送片,其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片的下游侧,
其中,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使所述第二传送片先于所述第一传送片通过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同时沿所述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传送片与所述第二传送片之间形成间隙,并且
所述第二传送片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排出口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
(3)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第二传送片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排出口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
(4)在第(1)至第(3)项中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排出口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传送片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传送片能够进入所述排出口的内部。
(5)在第(1)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第二传送片的一端侧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而所述第二传送片的另一端侧为自由端侧,并且所述自由端侧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端侧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
(6)在第(1)至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第一传送片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一端侧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而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另一端侧是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表面接触的自由端,并且
所述第一传送部件与所述第二传送片共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固定部分。
(7)在第(1)至第(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便朝向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并且
所述第一传送片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轴接触。
(8)在第(1)至第(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便朝向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并且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具有:一端侧,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另一端侧,其是自由端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传送片接触。
(9)在第(7)或第(8)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包括:孔,其形成为贯通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以及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孔中以限制粉末从所述孔通过。当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位于其面对所述孔的位置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不与所述粉末收容容器的内表面接触。
(10)在第(1)至第(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中,所述第二传送片的自由端不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能够从所述粉末收容容器的外部进行确认。
(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为可拆卸地设置有根据第(1)至第(10)任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收容在所述粉末收容容器中的粉末形成图像。
利用第(1)项的构造,与未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粉末从粉末收容容器的排出能够更平稳地执行。
利用第(2)项的构造,与未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粉末从粉末收容容器的排出能够更平稳地执行。
利用第(3)项的构造,与未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去除粉末。
利用第(4)项的构造,与第一传送片不进入排出口的内部的情况相比,粉末从粉末收容容器的排出能够更平稳地执行。
利用第(5)项的构造,与未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二传送片的刚度。
利用第(6)项的构造,没有必要为第一传送部件和第二传送部件设置固定部分。
利用第(7)项的构造,能够防止粉末附着到第一传送片上。
利用第(8)项的构造,能够防止粉末附着到第二传送片上。
利用第(9)项的构造,能够防止孔被粉末堵塞并且能够防止第二传送片的变形。
利用第(10)项的构造,能够将第二传送片的停止位置确定在防止第二传送片发生变形的位置。
利用第(11)项的构造,与未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具有这样的粉末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粉末从该粉末收容容器的排出能够更平稳地执行。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构造的视图;
图2是从上侧看到的收容有黄色色调剂的色调剂盒的透示意图;
图3是示出已被拆下盖部件的色调剂盒的示意图;
图4是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上的第一片部件和第二片部件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从图4的状态中拆下第二片部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描述挠性片的移动的示意图;
图7是描述第二片部件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设置在第二传送部件上的片部件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B是描述突出片和对置挠性片的移动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当突出片的前端跳起时第一传送部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装运根据实施例的色调剂盒时色调剂盒的内部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在装运色调剂盒时色调剂盒的与图12不同的内部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从图3中箭头XIV的方向看到的第一齿轮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色调剂盒的内部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16是示出示色调剂盒的内部的有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构造的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设置在装置主体10A内部以执行与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相关的预定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12。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设置为从图像处理单元12接收图像数据并利用激光束LB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14。
此外,在曝光装置14的上侧,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这里,用作图像形成组件的一部分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方向并排布置。此外,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可拆卸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0A上。
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包括:圆筒形感光鼓18,其以预定速度旋转;充电部件20,其对感光鼓18的周面进行充电;显影装置22,其使用作为粉末的实例的色调剂对通过曝光装置14的曝光而形成在感光鼓18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鼓清洁器(未示出),其与感光鼓18接触以去除附着在感光鼓18上的色调剂等。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向设置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中的显影装置22供应色调剂的色调剂供应装置68。
这里,色调剂供应装置68具有分别收容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色调剂的四个色调剂盒68Y、68M、68C和68K。此外,色调剂供应装置68具有将收容在色调剂盒68Y、68M、68C和68K中的色调剂传送至相应的显影装置22的第一传送管道69Y、第二传送管道69M、第三传送管道69C和第四传送管道69K。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四个色调剂盒68Y、68M、68C和68K沿图中箭头1A所示的方向移动,可以将它们拆下。此外,通过使四个色调剂盒68Y、68M、68C和68K沿箭头1B所示的方向移动,可以将它们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中。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10A上设置有开闭盖(未示出),并且在安装或拆卸色调剂盒68Y、68M、68C和68K时将该开闭盖打开。
曝光装置14具有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并且根据图像数据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另一方面,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通过柱面透镜发射至多棱镜26,并且通过多棱镜26进行偏转扫描。通过多棱镜26偏转扫描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经由图像形成透镜(未示出)和多个反射镜从下侧倾斜地照射感光鼓18上的曝光点。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的上侧设置有转印单元21。该转印单元21包括:中间转印带32,其形成为环状以便沿着预定路径循环移动;驱动辊36,其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2的内侧以便使中间转印带32沿着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张力赋予辊40,其从中间转印带32的内侧推压中间转印带32以便将张力赋予中间转印带32;以及从动辊66,其如图所示地布置在张力赋予辊40的上侧以便借助从中间转印带32接收到的驱动力而旋转。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去除附着在中间转印带32上的色调剂等的带清洁器(未示出)。
此外,转印单元21包括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2的内侧且分别面对感光鼓18的一次转印辊34Y、34M、34C和34K。这里,各一次转印辊34Y、34M、34C和34K将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中的感光鼓1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借此,色调剂图像以其中黄色色调剂图像、品红色色调剂图像、蓝绿色色调剂图像和黑色色调剂图像这四种色调剂图像彼此叠加的方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2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着中间转印带32与从动辊66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二次转印辊42。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中间转印带32传送到设置有二次转印辊42的区域中。然后,通过二次转印辊42与从动辊66彼此压力接触的二次转印部分Tp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正在被传送的纸张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沿纸张P的传送方向在二次转印部分Tp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44,定影装置44利用热量和压力将转印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此外,在定影装置44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辊46,排出辊46将已完成定影处理的纸张P排出到装置主体10A的上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纸张收容部分50,其收容有多页纸张P;馈送辊52,其与收容在纸张收容部分50中的纸张P中最上面的一页纸张P接触以便馈送纸张P;以及传送辊54,其将由馈送辊52所馈送的纸张P逐页地分离并且传送分离的纸张P。此外,在传送辊54的下游侧设置有将纸张P朝向二次转印部分Tp进一步传送的传送辊5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传送辊60,传送辊60将一面已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用于双面打印的传送路径62中。这里,传送到用于双面打印的传送路径62中的纸张P在其两面已反转的情况下被再次供应至二次转印部分Tp。借此,在纸张P的双面上均形成图像。
这里,当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图像形成时,例如,由原稿扫描装置(未示出)获取的图像数据或者由PC(未示出)形成的图像数据分别作为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8位数据而输入至图像处理单元12。图像处理单元12对输入的数据执行诸如明暗校正、位置偏移校正、明度/颜色空间转换、伽马校正、边框删除或颜色编辑、以及移动编辑等预定的图像处理。已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被转换为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灰度数据并被输出至曝光装置14。
如上文所述,曝光装置14具有四个半导体激光器,并且根据灰度数据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另一方面,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通过柱面透镜发射至多棱镜26,并且通过多棱镜26进行偏转扫描。通过多棱镜26偏转扫描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照射感光鼓18。
借此,感光鼓18的表面被扫描曝光,并且在感光鼓18上形成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被设置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中的显影装置22显影成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此外,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6Y、16M、16C和16K的感光鼓18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34Y、34M、34C和34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
另一方面,在传送纸张P的纸张传送系统中,馈送辊52旋转,并且纸张P从纸张收容部分50中馈送。此外,纸张P被传送辊54逐页地分离并且被传送至传送辊58,然后停止。然后,传送辊58旋转以匹配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2的移动定时,并且纸张P被传送至由从动辊66和二次转印辊42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分Tp。
此外,在二次转印部分Tp中,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2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接触压力和由二次转印部分Tp形成的电场而依次转印到纸张P上。然后,已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定影装置44定影,然后被排出辊46排出至装置主体10A的上部。另一方面,在纸张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将纸张P输送到用于双面打印的传送路径62中使纸张P再次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分Tp,并且在纸张P的另一面上形成图像。
下面,将对设置在色调剂供应装置68中的色调剂盒68Y、68M、68C和68K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从上侧看到的收容有黄色色调剂的色调剂盒68Y的透视图。另一方面,由于色调剂盒68M、68C和68K以与色调剂盒68Y相同的方式构造,因此将省略对色调剂盒68M、68C和68K的说明。
如图所示,作为粉末收容容器的实例的色调剂盒68Y形成为长方体形形状。此外,在将色调剂盒68Y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中时,沿图中箭头2A所示的方向推压色调剂盒68Y以便将色调剂盒68Y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中。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色调剂盒68Y沿着下述方向延伸并且呈细长的形状:该方向(图中箭头2B所示的方向)与在将色调剂盒68Y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中时的安装方向(图中箭头2A所示的方向)垂直。
此外,在色调剂盒68Y中设置有由色调剂收容部分400和盖部件500构成的收容容器主体(盒主体)。这里,色调剂收容部分400形成为盒形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上部的矩形开口。此外,盖部件500安装在色调剂收容部分的上部,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封住形成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上部的开口。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色调剂盒68Y的侧面的开口510将色调剂供应到色调剂盒68Y的内部,以此实施将色调剂收容到色调剂盒68Y的内部。
换句话说,在将盖部件500安装到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上之后,通过开口510供应色调剂,并且使色调剂收容在色调剂盒68Y中。这里,在完成将色调剂供应到色调剂盒68Y内之后,开口510被封住。另一方面,在开口510的侧旁设置有另一个开口570。当通过开口510将色调剂供应到色调剂盒68Y内时,色调剂盒68Y内的空气通过开口570而排出。另一方面,在完成将色调剂供应到色调剂盒68Y内之后,开口570也被封住。
色调剂收容部分400包括:第一侧壁401,其沿着在将色调剂盒68Y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中时的安装方向(箭头2A所示的方向)布置;第二侧壁402,其布置在与第一侧壁401相对的位置处;第三侧壁403,其布置为与第一侧壁401垂直;以及第四侧壁404,其布置在与第三侧壁403相对的位置处。此外,色调剂收容部分400包括底板405,其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与第一侧壁401至第四侧壁404的下端部连接。这里,在底板405上形成有色调剂排出口405A,色调剂排出口405A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用于排出色调剂。另一方面,第一侧壁401至第四侧壁404以及底板405一体地形成以构成色调剂收容部分400。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盖部件500也形成为矩形形状。此外,盖部件500具有形成于其上的通孔530,通孔530用作引导色调剂盒68Y外部的空气进入色调剂盒68Y的内部的孔部分。这里,如果色调剂盒68Y内部的色调剂被排出,则色调剂盒68Y的内部压力降低,从而变得难以排出色调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孔530将空气供应到色调剂盒68Y内以便于色调剂的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色调剂从通孔530中泄漏,在通孔530的内侧设置有过滤件540,过滤件540用作使空气通过但限制色调剂的通过的限制部件的实例。这里,过滤件540由非织造织物、纺织物或编织物形成。另一方面,不特别限制过滤件540的材料,并且可以使用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作为过滤件540的材料。
图3是示出已被拆下盖部件500的色调剂盒68Y的示意图。图3是从上侧看到的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示意图。另一方面,在图3中,在将色调剂盒68Y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中时的安装方向由箭头3X表示。
如上文所述,色调剂收容部分400形成为盒形并且具有设置在侧壁区域中的第一侧壁401至第四侧壁404。此外,色调剂收容部分400包括位于第一侧壁401至第四侧壁404的下侧的底板405。这里,如上文所述,在底板405上形成有色调剂排出口405A,色调剂排出口405A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用于排出色调剂。另一方面,色调剂排出口405A沿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纵向)设置为比中央部分更靠近第二侧壁402侧。此外,色调剂排出口405A设置在底板405与第四侧壁404彼此相交的区域中。
尽管在上文中省略了说明,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送部件600,第一传送部件600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设置在第四侧壁404侧,以便在搅拌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中的色调剂的同时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传送色调剂。此外,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部件700,第二传送部件700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设置在第三侧壁403侧,以便朝向第一传送部件600传送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中的色调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侧壁40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盘形的第一齿轮81,第一齿轮81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0A侧的齿轮(未示出)啮合并且接受来自传动齿轮910的驱动力而旋转。此外,在第二侧壁40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盘形的第二齿轮82,第二齿轮82与第一齿轮81啮合并且接受来自第一齿轮81的驱动力而旋转。
此外,在第二侧壁40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盘形的第三齿轮83,第三齿轮83与第二齿轮82啮合并且接受来自第二齿轮82的驱动力而旋转。这里,如果第一齿轮81接受驱动力而旋转,则第二齿轮82沿与第一齿轮8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外,如果第一齿轮81接受驱动力而旋转,则第三齿轮83沿与第一齿轮8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这里,作为粉末传送部件的实例的第一传送部件600包括:旋转轴610,其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以便旋转;第一片部件620,其由诸如PET等树脂材料形成为薄板形状并且安装在旋转轴610上;以及第二片部件640,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薄板形状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在旋转轴610上。
这里,第一片部件620使收容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中的色调剂沿着旋转轴610的轴方向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移动。此外,第二片部件640使色调剂沿着与旋转轴610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移动。另一方面,旋转轴610与第一齿轮81连接并且接受来自第一齿轮81的驱动力而旋转。
此外,作为第二粉末传送部件的实例的第二传送部件700以与第一传送部件600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第二传送部件700包括:旋转轴710,其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以便旋转;以及片部件720,其由诸如PET等树脂材料形成为薄板形状并且安装在旋转轴710上。这里,第二传送部件700使用片部件720作为弹性片的实例,并且朝向第一传送部件600推压收容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中的色调剂。
另一方面,第二传送部件700的旋转轴710与第三齿轮83连接并且接受来自第三齿轮83的驱动力而旋转。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齿轮83与用于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的第一齿轮81通过第二齿轮82而彼此连接,因此第一传送部件600与第二传送部件700彼此联动。
另一方面,当第一传送部件600和第二传送部件700传送色调剂时,第一传送部件600和第二传送部件700沿图中箭头3A所示的方向旋转。换句话说,在沿着图中箭头3B所示的方向观察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情况下,第一传送部件600和第二传送部件700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接下来,将对设置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中的第三侧壁403和第四侧壁404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三侧壁403包括:第一区域403A,其位于第二侧壁402侧;第二区域403B,其与第一区域403A连接并且位于比第一区域403A更靠近第一侧壁401侧的位置;以及第三区域403C,其与第二区域403B连接并且位于比第二区域403B更靠近第一侧壁401侧的位置。
这里,第一区域403A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设置为比第三区域403C更接近第四侧壁404侧。此外,第二区域403B相对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布置,并且随着从设置有一侧壁401的一侧向设置有二侧壁402的一侧行进而接近第四侧壁404侧。此外,第三区域403C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与第一侧壁401连接。
另一方面,第四侧壁404由第一区域404A至第五区域404E这五个区域构成。这里,第一区域404A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与第二侧壁402连接。
此外,第二区域404B与第一区域404A的端部(第一侧壁401侧的端部)连接并且布置为与第一区域404A垂直。此外,第二区域404B设置在比第一区域404A更远离第三侧壁403的一侧。此外,第三区域404C与第二区域404B连接并且布置为比第二区域404B更靠近第一侧壁401侧。此外,第三区域404C设置在比第二区域404B更远离第三侧壁403的一侧。
此外,第四区域404D与第三区域404C连接并且布置为比第三区域404C更靠近第一侧壁401侧。此外,第四区域404D设置在比第三区域404C更远离第三侧壁403的一侧。此外,第四区域404D相对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布置,并且随着从设置有第一侧壁401的一侧向设置有第二侧壁402的一侧行进而接近第三侧壁403侧。
此外,第五区域404E与第四区域404D连接并且布置为比第四区域404D更靠近第一侧壁401侧。此外,第五区域404E设置在比第四区域404D更远离第三侧壁403的一侧。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如上所述地形成第三侧壁403和第四侧壁404,因此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即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沿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有所不同。更具体地说,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随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从第一侧壁401所处的一侧朝向第二侧壁402所处的一侧行进而逐渐变小。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因此色调剂收容部分400(色调剂盒68Y)的截面积随着色调剂收容部分400从第一侧壁401所处的一侧朝向第二侧壁402所处的一侧行进而逐渐变小。
更具体地说,在第三侧壁403的第三区域403C与第四侧壁404的第五区域404E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尺寸L1。另一方面,在第三侧壁403的第一区域403A与第四侧壁404的第三区域404C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小于尺寸L1的尺寸L2。此外,在第三侧壁403的第一区域403A与第四侧壁404的第一区域404A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小于尺寸L2的尺寸L3。
如图3中的附图标记3C所示,第三侧壁403的第一区域403A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向外突出,从而第三侧壁403的第一区域403A与第四侧壁404的第一区域404A之间的距离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端部处增大。然而,在第三侧壁403的第一区域403A的内侧设置有隔壁406,因此如上文所述,在第三侧壁403的第一区域403A与第四侧壁404的第一区域404A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实际尺寸为小于尺寸L2的尺寸L3。
图4是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600上的第一片部件620和第二片部件640的正视图。另一方面,为了描述第一片部件620、第二片部件640与色调剂排出口405A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图4中还示出了色调剂排出口405A。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第一片部件620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形成为带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片部件640与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形成为带状的第一片部件620重叠。图5是示出从图4的状态中拆下第二片部件640的状态的示意图。将利用本幅附图对第一片部件62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片部件620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挠性(弹性)。此外,第一片部件620呈薄板形状。此外,第一片部件620呈矩形(带)形状,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一片部件620的周部上的第一侧缘部分621至第四侧缘部分624。
这里,第一片部件620布置为使得第一侧缘部分621和第二侧缘部分622沿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取向。此外,第一片部件620布置为使得第一片部件620的长度方向沿着旋转轴610(见图3)取向,并且位于第一片部件6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一侧缘部分621安装在旋转轴610上。也就是说,第一片部件620这样安装在旋转轴610上,使得位于第一片部件62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处的第二侧缘部分622的一侧为自由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片部件620布置为使得第三侧缘部分623位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第一侧壁401(见图3)侧,并且第一片部件620布置为使得第四侧缘部分624位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第二侧壁402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孔625形成在第一片部件620的与第一侧缘部分621相邻的区域中并且位于沿着第一侧缘部分621的带状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旋转轴610上的突起614(见图3)插入通孔625中以便将第一片部件620固定到旋转轴610上。另一方面,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螺钉等紧固件或者通过粘接等方式将第一片部件620固定到旋转轴610上。
此外,在第一片部件620上形成有多个以第二侧缘部分622为起点朝向第一侧缘部分621侧的狭缝62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多个狭缝627,因此第一片部件620具有设置在相邻狭缝627之间的挠性(可弹性变形的)片629。挠性片629具有位于第二侧缘部分622侧的自由端和位于第一侧缘部分621侧的固定端,并且挠性片629是挠曲(弹性变形)的。
另一方面,设置有多个挠性片629。这里,挠性片629是位于第一片部件620的第一侧缘部分621侧并且由沿着第一侧缘部分621布置的矩形(带状)区域(在下文中称为“基部部分630”)所支撑的区域。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挠性片629中的一个挠性片(以图5中的附图标记629F所表示的挠性片629)位于与色调剂排出口405A(见图3)对置(相对)的对置位置。此外,当旋转轴610旋转时,用作推压片的该一个挠性片629(在下文中称为“对置挠性片629F”)将色调剂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推出。另一方面,在对置挠性片629F的前端形成有突出部分628,突出部分628朝向与对置挠性片629F分离的方向突出。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狭缝627相对于旋转轴610倾斜地布置,并且在位于比对置挠性片629F更靠近第三侧缘部分623侧的狭缝627从第二侧缘部分622朝向第一侧缘部分621行进时,该狭缝627接近第三侧缘部分623侧。此外,在位于比对置挠性片629F更靠近第四侧缘部分624侧的狭缝627从第二侧缘部分622朝向第一侧缘部分621行进时,该狭缝627接近第四侧缘部分624。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狭缝627倾斜地形成为从作为起点的第二侧缘部分622指向第一侧缘部分621侧,并且指向通过第一传送部件600(见图3)传送色调剂的方向的上游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挠性片629的长度根据布置挠性片629的区域而有所不同。具体地说,在多个挠性片629之中,布置在与第四侧壁404(见图3)的第三区域404C相对的区域中的三个挠性片629(以图5中的附图标记4A表示的三个挠性片629)的长度被设定为尺寸Y1。另一方面,在挠性片629之中,布置在与第四侧壁404的第四区域404D和第五区域404E相对的区域中的五个挠性片629(以图5中的附图标记4B表示的五个挠性片629)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尺寸Y1的尺寸Y2。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四侧壁404的第四区域404D和第五区域404E位于比第三区域404C更远离第三侧壁403的一侧,并且所有挠性片629的长度相同,则难以传送位于与第四区域404D和第五区域404E相对的区域中的色调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将布置在与第四区域404D和第五区域404E相对的区域中的五个挠性片629的长度设定为长于上述三个挠性片629的长度。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中,挠性片629之中,在图中位于上述五个挠性片629的左侧的一个挠性片629的长度具有大于尺寸Y2的尺寸Y3。借此,在本实施例中,可能滞留在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拐角部分中的色调剂被刮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挠性片629之中布置在与第四侧壁404的第一区域404A相对的区域中的一个挠性片629(以图5中的附图标记4D表示的一个挠性片629)的长度具有小于尺寸Y1的尺寸Y0。
此外,在本实施中,多个狭缝627相对于第二侧缘部分622的角度根据狭缝627所处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具体地说,设置在上述三个挠性片629(以附图标记4A表示的三个挠性片629)之中在图中位于中间的一个挠性片629的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狭缝627相对于第二侧缘部分622的角度被设定为60°。此外,设置在上述三个挠性片629之中在图中位于最左侧的挠性片629(对置挠性片629F)与上述五个挠性片629之中在图中位于最右侧的挠性片629之间的狭缝627相对于第二侧缘部分622的角度被设定为60°。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上述五个挠性片629而形成的四个狭缝627相对于第二侧缘部分622的角度被设定为45°。此外,设置在上述五个挠性片629之中位于左端的挠性片629与位于该挠性片629的左侧的一个挠性片629之间的狭缝627以45°角形成。
下面,将参考图6(描述挠性片629的移动的图)对传送色调剂时挠性片629的移动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图6示出了当挠性片629的自由端侧位于下侧并且底板405上的色调剂朝第四侧壁404(见图3)侧被推出时的挠性片629的状态。此外,图6示出了包括在上述五个挠性片629之中的三个挠性片629。另一方面,在图6中,省略了对色调剂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狭缝627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倾斜地布置,因此,挠性片629在其每个区域中的刚度有所不同。具体地说,由于挠性片629的位于基部部分630与挠性片629之间的连接部分631的下侧并且由连接部分631所支撑的区域(以附图标记5A表示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为“被支撑区域5A”)接近基部部分630,因此该区域具有高的刚度并且不容易发生变形。另一方面,远离连接部分631的下侧的区域(以附图标记5B表示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为“外侧区域5B”)由于远离基部部分630,因此容易发生变形。
结果,由于当挠性片629推压色调剂时外侧区域5B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外侧区域5B的弯曲程度比被支撑区域5A的弯曲程度更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位于挠性片629的自由端侧的前边缘629C相对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而倾斜。
也就是说,当挠性片629推压色调剂时,挠性片629的前边缘629C倾斜成这样:挠性片629的接近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一侧沿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方向处于上游侧,而挠性片629的远离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一侧沿旋转方向处于下游侧。在这种情况下,色调剂沿图中箭头5C所示的方向(沿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方向朝下游侧)被推出,并且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被推出。
另一方面,在图6中示出了位于比对置挠性片629F更靠近第三侧缘部分623侧的位置的挠性片629的状态。然而,即便在挠性片629位于比对置挠性片629F更靠近第四侧缘部分624(见图5)侧的情况下,如上文所述,在色调剂的传送期间,前边缘629C也会倾斜。具体地说,挠性片629的前边缘629C倾斜成这样:接近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一侧沿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方向处于上游侧,而远离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一侧沿旋转方向处于下游侧。借此,即便比对置挠性片629F更靠近第四侧缘部分624侧的色调剂也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移动。
接下来,将参考图7(描述第二片部件640的附图)对第二片部件640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片部件640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以与第一片部件620相同的方式具有挠性(弹性)。此外,片部件640呈薄板形状。
这里,第二片部件640呈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固定在旋转轴610(见图3)上的固定部分641。这里,在固定部分641上形成有多个通孔641A。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旋转轴610上的突起614(见图3)插入通孔641A中,以将固定部分641固定到旋转轴610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螺钉等紧固件或者通过粘接等方式将固定部分641固定到旋转轴610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片部件620和第二片部件640通过共用突起614进行固定。
此外,固定部分641具有沿着旋转轴610的轴方向布置的第一长边641B和第二长边641C。此外,固定部分64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具有第一短边641D,在固定部分64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处具有第二短边641E。此外,在第二片部件640上设置有从固定部分641的第二长边641C突出的突出片642。这里,作为弹性片的实例的突出片642设置为沿着与固定部分64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此外,突出片642设置为朝向第一短边641D倾斜。
这里,突出片642包括:基部部分642A,其形成为梯形并且由固定部分641支撑;前端部分642B,其形成为矩形形状,位于突出片642的前端,并且从基部部分642A延伸。这里,梯形的基部部分642A形成为具有随着从设置有前端部分642B的一侧朝向设置有固定部分641的一侧行进而变宽的宽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从固定部分641的第一长边641B突出的突起643。这里,突起643设置在隔着固定部分641与设置有突出片642的区域相反的一侧。此外,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突起643,并且这些突起643布置为沿着固定部分641的长度方向而偏置。此外,在每个突起643上形成有圆形通孔643A。
这里,如图4所示,第二片部件640设置为重叠在第一片部件620上。更具体地说,突出片642设置为与第一片部件620的对置挠性片629F重叠。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片部件640的宽度方向(与旋转轴610(见图3)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尺寸L5。此外,第一片部件620在设置有对置挠性片629F的区域中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大于尺寸L5的尺寸L6。此外,与对置挠性片629F的两侧边邻接的两个挠性片629(下文中可以称为“邻接挠性片629”)的尺寸为大于尺寸L5的尺寸L7。
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突出片642的自由端侧的短边EG2位于比对置挠性片629F的自由端侧的短边EG1更靠近旋转轴610(见图3)侧的位置。此外,以相同的方式,突出片642的自由端侧的短边EG2位于比与对置挠性片629F邻接的两个邻接挠性片629的自由端的短边EG3更靠近旋转轴610侧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置挠性片629F的前端部的宽度(旋转轴610(见图3)的轴方向上的宽度)为宽度W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宽度是比宽度W1大的宽度W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对置挠性片629F的前端部通过色调剂排出口405A时,对置挠性片629F的前端部进入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内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突出片642的前端部的宽度(两个角部KG的宽度)为比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宽度W2大的宽度W3。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突出片642的前端部通过色调剂排出口405A时,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不会进入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内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设置在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上的两个角部KG与邻接的挠性片629重叠。具体地说,两个角部KG中的一个角部与两个邻接挠性片629中的一个邻接挠性片重叠,而两个角部KG中的另一个角部与两个邻接挠性片629中的另一个邻接挠性片重叠。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突出片642基本上位于设置在对置挠性片629F的两侧的两个相邻狭缝627的内侧,但是就两个角部KG而言位于狭缝627的外侧。
接下来,将对设置在第二传送部件700上的片部件720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设置在第二传送部件上的片部件720的示意图。
这里,设置在第二传送部件700上的片部件720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以与第一片部件620相同的方式具有挠性(弹性)。此外,片部件720呈薄板形状。此外,片部件720呈矩形形状,并且具有设置在片部件720的周部上的第一侧缘部分721至第四侧缘部分724。
这里,以与第一片部件620相同的方式,片部件720布置为使得第一侧缘部分721和第二侧缘部分722沿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取向。此外,片部件720布置为使得第三侧缘部分723位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第一侧壁401(见图3)侧,并且第四侧缘部分724位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第二侧壁402侧。此外,以与第一片部件620相同的方式,片部件720的第一侧缘部分721固定在旋转轴710(见图3)上。
这里,片部件720具有第一狭缝725和第二狭缝726这两个狭缝。这里,第一狭缝725设置在片部件7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即设置在位于第三侧缘部分723侧的端部处。此外,第二狭缝726设置在片部件72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处,即设置在位于第四侧缘部分724侧的端部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狭缝725和第二狭缝726,设置了三个挠性片727以及支撑三个挠性片727的基部部分728。另一方面,第一狭缝725随着从第二侧缘部分722侧朝向第一侧缘部分721侧行进而接近第三侧缘部分723。此外,第二狭缝726随着从第二侧缘部分722侧朝向第一侧缘部分721侧行进而接近第四侧缘部分724。
这里,第二传送部件700以片部件720将色调剂朝向第一传送部件600推出的方式执行色调剂的传送。更具体地说,通过使片部件720从图8中纸面的内侧向纸面的正面侧移动,底板405(见图3)上的色调剂朝向第一传送部件600被推出,从而色调剂被供应至第一传送部件600。
另一方面,三个挠性片727中位于图中两端处的两个挠性片使位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拐角处的色调剂沿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向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中央部分侧移动。具体地说,如上文所述,如图中虚线所示,两个挠性片727的前边缘727C相对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长度方向而倾斜,并且通过这样的倾斜,位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拐角处的色调剂向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中央部分侧移动。
图9A至图9B是描述突出片642和对置挠性片629F的移动的示意图。换句话说,图9A和图9B是示出在沿图3中的箭头IX-IX所指的线截取的剖视图中突出片642和对置挠性片629F的移动的示意图。图9A是示出突出片642的移动的示意图,而图9B是示出对置挠性片629F的移动的示意图。
如图9A所示,在色调剂盒68Y中传送色调剂的情况下,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轴610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这里,如果旋转轴610顺时针旋转,则如图9A和图9B所示,突出片642和对置挠性片629F围绕固定在旋转轴610上的部分而旋转。由于第二片部件640沿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一片部件620的下游侧,因此第二片部件640先于第一片部件620面对色调剂排出口405A。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如果突出片642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底板405接触,则突出片642弯曲为沿旋转轴610的旋转方向朝向下游侧鼓起。此外,突出片642还在保持挠曲状态的同时旋转并使色调剂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移动。这里,底板405上的色调剂被突出片642推压并且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移动。然后,突出片642的前端部到达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对置位置并且沿着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上表面而滑动。这里,由于突出片642的宽度W3大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宽度W2,因此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不进入色调剂排出口405A。此外,如图中的附图标记9A所示,如果旋转轴610旋转为使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位于第三区域404C中第四侧壁404与底板405之间的边界附近,则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与第四侧壁404不接触。借此,突出片642依靠其自身弹性而伸直,并且突出片642的前端部沿向上的方向跳起。
这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色调剂盒68Y中,由于色调剂盒68Y的长期保存以及传送期间所发生的振动,在色调剂盒68Y的内部可能产生色调剂块。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排出色调剂。
具体地说,如果色调剂达到色调剂排出口405A附近,则色调剂排出口405A可能被堵塞,从而限制了色调剂的排出。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具有比第一片部件620的刚度高的刚度(具有挠性并且比第一片部件620更难以断裂)的第二片部件640沿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方向先于第一片部件620面对色调剂排出口405A,并且使色调剂块破碎以便更平稳地排出色调剂。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突出片642的前端跳起,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使色调剂破碎,并且能够更平稳地将色调剂从色调剂排出口405A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突出片642的基部部分642A形成为梯形,并且随着从突出片642的前端侧向突出片642的基部侧行进,突出片642的宽度变大。在本实施例中,突出片642的基部侧的宽度大于突出片642的前端侧的宽度。这里,例如,基部部分642A的宽度可以并非为大,而是基部部分642A的宽度与前端部分642B的宽度彼此相等。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片642的刚度降低,并且当突出片642使色调剂跳起时的能量变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随着突出片642从其前端侧向其基部侧行进,突出片642的宽度变大。接下来,将参考图9B对对置挠性片629F的移动进行说明。
这里,以与突出片642相同的方式,对置挠性片629F弯曲为沿旋转轴610的旋转方向朝向下游侧鼓起。此外,对置挠性片在保持挠曲状态的同时旋转。借此,使底板405上的色调剂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移动。
此外,由于对置挠性片629F的宽度W1小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宽度W2,因此对置挠性片629F的前端部进入色调剂排出口405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在突出片642通过色调剂排出口405A之后,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内表面分离,然而,在对置挠性片629F通过色调剂排出口405A之后,对置挠性片629F保持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内表面接触。
尽管在上文中省略了说明,但如图9A和图9B所示,旋转轴610形成为具有“H”形横截面,并且包括第一侧面611和位于第一侧面611的相反侧的第二侧面612。另一方面,上述突起614(见图3)形成在第一侧面611上,并且第一片部件620和第二片部件640沿着第一侧面611安装在第一侧面611上。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片部件620和第二片部件640安装在旋转轴610所具有的多个侧面之中的同一侧面上。
图10是示出当突出片642的前端跳起时第一传送部件600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沿旋转轴610的旋转方向,突出片642位于对置挠性片629F的下游侧。因此,如果突出片642的前端跳起,则如图10所示,在突出片642与对置挠性片629F之间形成间隙。如果形成了这种间隙,则色调剂从间隙的侧部(旋转轴610的轴方向上的侧部)进入间隙,并且间隙中的色调剂被对置挠性片629F推压并移动至色调剂排出口405A。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间隙形成在突出片642与对置挠性片629F之间。然而,色调剂可能进入到突出片642与对置挠性片629F之间从而在突出片642与对置挠性片629F之间可能形成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出片642的前端跳起,则突出片642与对置挠性片629F之间的间隙变宽。
将参考图11(沿图10中的线XI-XI截取的剖视图)对突出片642和对置挠性片629F的移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如果突出片642的前端与对置挠性片629F分离,则在突出片642与对置挠性片629F之间形成间隙。在本实施例中,色调剂从间隙的两侧进入间隙中,并且色调剂被对置挠性片629F朝向色调剂排出口405A推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位于对置挠性片629F的两侧的邻接挠性片629挠曲为这样:即,沿旋转轴610(在图11中未示出)的旋转方向,邻接挠性片629的接近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一侧位于上游侧,而远离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另一侧位于下游侧。借此,如图所示,位于邻接挠性片629的对置位置的色调剂朝向间隙所处的一侧移动。相应地,色调剂继而进入间隙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色调剂被突出片642朝向突出片642的移动方向推压,则如图中的箭头11A所示,色调剂落在突出片642所移动的路径的侧面。借此,使得色调剂的破碎更加彻底。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突出片642的宽度大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宽度。借此,与突出片642的宽度小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宽度的情况相比,前一突出片642能够使色调剂排出口405A周围更宽范围内色调剂移动,从而使色调剂进入间隙的空间变大。此外,使色调剂块难以存在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周围,并且使色调剂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排出能够更平稳地进行。对置挠性片629F进入色调剂排出口405A中以使存在于色调剂排出口405A的粉末掉落。
图12是示出在装运根据实施例的色调剂盒68Y时色调剂盒68Y的内部状态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制造色调剂盒68Y期间,由制造者或制造装置使图3所示的第一齿轮81旋转,并且突出片642布置为朝向预定方向。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将突出片642布置为使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位于色调剂盒68Y的拐角部分处。更具体地说,突出片642布置为使得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与色调剂盒68Y的内表面不接触。这里,如果突出片642如在本实施例中这样布置为使得突出片642的前端部与色调剂盒68Y的内表面不接触,则防止了突出片642的变形。
图13是示出在装运色调剂盒时色调剂盒的与图12所示的内部状态不同的内部状态的示意图。参考图12和图13,第一传送部件620和第二传送部件720的旋转角度(相位)相同。具体地说,旋转角度对应于沿图2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在制造色调剂盒68Y期间,使第一齿轮81旋转,并且将突出片642布置为使突出片642的前端部朝向色调剂盒68Y的拐角部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使第二传送部件700旋转,并且在第二传送部件700处于预定状态之后执行对色调剂盒68Y的装运。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在片部件720面向通孔530和过滤件540的对置位置的状态下执行对色调剂盒68Y的装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部件600和第二传送部件700彼此联动,并且如果第一齿轮81旋转,则第二传送部件700也旋转。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齿轮81旋转为使得突出片642的前端部面对色调剂盒68Y的拐角部分,则片部件720位于通孔530和过滤件540的对置位置。结果,在本实施例中,与使第一传送部件600和第二传送部件700分别旋转以实施对突出片642的定位和对片部件720的定位的情况相比,简化了制造过程。
这里,将色调剂盒68Y以各种姿势运送至客户。此外,在运送色调剂盒68Y期间,振动施加在色调剂盒68Y上。结果,色调剂可能附着到过滤件540上,进入过滤件540的内部并堵塞过滤件54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在片部件720面对过滤件540的状态下装运色调剂盒68Y。借此,防止了色调剂附着到过滤件540上和进入过滤件540的内部,并且难以发生过滤件540的堵塞。此外,在片部件720面对过滤件540的状态下,突出片642与色调剂收容部分400的内表面处于非接触状态。因此,抑制了在该状态下因色调剂盒68Y的装运而造成的突出片642的变形。
图14是从图3中箭头XIV的方向看到的第一齿轮81的示意图。
第一齿轮81形成为盘形,并且如图14所示,第一齿轮81具有周面811。另一方面,在周面811上设置有齿部分(未示出),该齿部分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0A侧的齿轮上的齿部分啮合以便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齿轮8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第一齿轮81的侧面形成有带两条长边和一条短边的等腰三角形形式的标记812。另一方面,该标记812由形成在第一齿轮81的侧面的凹槽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在制造色调剂盒68Y期间,由制造者或制造装置使第一齿轮81旋转,并且执行对突出片642的定位。这里,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地执行定位,但在此处使用标记812执行定位。更具体地说,通过将第一齿轮81旋转为使得形成在两条长边相交的区域中的锐角的顶点取向为预定方向来执行定位。另一方面,在使用制造装置制造色调剂盒68Y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传感器等读取标记812并使第一齿轮81旋转来执行定位。此外,通过在制造之后进行检测,如果发现第一齿轮81未处于指定位置,则将第一齿轮81旋转至指定位置。
图15和图16是示出色调剂盒68Y的内部的其他状态的示意图。图15和图16示出沿图2中的线XV-XV截取的状态。如图15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色调剂盒中,第二传送部件700的片部件720与第一传送部件600的旋转轴610接触。此外,如图16所示,第一传送部件600的第一片部件620与第二传送部件700的旋转轴710接触。
这里,如果设置在一个传送部件上的片部件与设置在另一个传送部件上的旋转轴接触,则附着在旋转轴上的色调剂被片部件刮擦从而容易脱落。此外,防止了色调剂附着到片部件上,并且即便附着在片部件上的色调剂也容易下落。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600上的第一片部件620和设置在第二传送部件700上的片部件720均与旋转轴接触。然而,可以仅使一个片部件与旋转轴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传送部件700的片部件与设置在第二片部件640上的突起643接触。这里,如果片部件720与突起643接触,则与未设置该突起643的构造相比,可以防止色调剂附着到第二片部件640上,并且更可以将更多的色调剂从片部件720和第二片部件640上去除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传送部件620上设置狭缝使对置挠性片629F形成为第一传送部件620的一部分。然而,对置挠性片629F也可以设置为独立于第一传送部件620。在这种情况下,对置挠性片629F和第二片部件640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旋转轴610而相位偏离,例如设置在相反侧。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粉末收容容器,包括:
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粉末;
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围绕旋转轴旋转,并且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以及
排出口,其设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上,并且将收容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中的粉末排出到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第一传送片,其在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朝向所述排出口传送粉末;以及第二传送片,其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片的下游侧,
所述第二传送片具有不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下游的内表面接触的长度,并且
在所述第二传送片不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下游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传送片与沿所述旋转方向紧接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的内表面接触。
2.一种粉末收容容器,包括:
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粉末;
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围绕旋转轴旋转,并且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以及
排出口,其设置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上,并且将收容在所述收容容器主体中的粉末排出到外部,
其中,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第一传送片,其在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朝向所述排出口传送粉末;以及
第二传送片,其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片的下游侧,
其中,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使所述第二传送片先于所述第一传送片通过与所述排出口对应的位置,同时沿所述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传送片与所述第二传送片之间形成间隙,并且
所述第二传送片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排出口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第二传送片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排出口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排出口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传送片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并且
所述第一传送片能够进入所述排出口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第二传送片的一端侧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而所述第二传送片的另一端侧为自由端侧,并且所述自由端侧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端侧在所述轴向上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第一传送片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一端侧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而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另一端侧是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表面接触的自由端,并且
所述第一传送部件与所述第二传送片共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固定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便朝向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并且
所述第一传送片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轴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围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便朝向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内部的粉末,并且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具有:一端侧,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另一端侧,其是自由端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传送片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包括:
孔,其形成为贯通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以及
限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孔中以限制粉末从所述孔通过,
其中,当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位于其面对所述孔的位置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不与所述粉末收容容器的内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其中,所述第二传送片的自由端不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内表面接触的位置能够从所述粉末收容容器的外部进行确认。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可拆卸地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容容器,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收容在所述粉末收容容器中的粉末形成图像。
CN201310050089.8A 2012-03-27 2013-02-07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365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0973 2012-03-27
JP2012-070969 2012-03-27
JP2012070969A JP5067513B1 (ja) 2012-03-27 2012-03-27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70971A JP4998651B1 (ja) 2012-03-27 2012-03-27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70971 2012-03-27
JP2012070973A JP5126438B1 (ja) 2012-03-27 2012-03-27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2251A JP5115670B1 (ja) 2012-05-29 2012-05-29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2251 2012-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160A true CN103365160A (zh) 2013-10-23
CN103365160B CN103365160B (zh) 2019-03-01

Family

ID=49326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0089.8A Active CN103365160B (zh) 2012-03-27 2013-02-07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51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533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和处理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227A (zh) * 1998-12-15 2000-06-21 夏普公司 装备有调色剂补充装置的显影单元
US20070258732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Fuji Xerox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process cartridges
CN101071287A (zh) * 2006-05-10 2007-1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供应器、用粉末填充粉末供应器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JP2008276076A (ja) * 2007-05-02 2008-11-13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227A (zh) * 1998-12-15 2000-06-21 夏普公司 装备有调色剂补充装置的显影单元
US20070258732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Fuji Xerox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process cartridges
CN101071287A (zh) * 2006-05-10 2007-11-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供应器、用粉末填充粉末供应器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JP2008276076A (ja) * 2007-05-02 2008-11-13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533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160B (zh) 2019-03-01
AU2013200194A1 (en)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3254B1 (ko) 분체 수용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616916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6324830B (zh) 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77714B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432427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3135228A (zh) 光扫描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645619B (zh) 粉末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158232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ing device
JP614953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60A (zh) 粉末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12391705U (zh) 薄片收容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JP2007279549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17116C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11175611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having clea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9664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収容容器
JP70346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2843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82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40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358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