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9135B -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9135B
CN105549135B CN201610055561.0A CN201610055561A CN105549135B CN 105549135 B CN105549135 B CN 105549135B CN 201610055561 A CN201610055561 A CN 201610055561A CN 105549135 B CN105549135 B CN 105549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nhancement film
matrix
micro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55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9135A (zh
Inventor
廉正
丁清华
陈明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555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9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9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9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9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9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ompression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8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shaping by orienting, stretching or shrinking, e.g. film blo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B29C2059/023Micro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1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having irregular or rough surfa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该增亮膜包括基体、无机扩散粒子与多个微结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为一体结构,基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微结构设置于基体的第一表面,无机扩散粒子分散在基体内。该增亮膜中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并不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是由一种材料形成,光经过由基体与微结构时,并不会发生折射,使得光经过该增亮膜时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该增亮膜中包含分散在基体内的无机扩散粒子,这些无机扩散粒子使更多的光线透过基材,进一步提高了该增亮膜的亮度。

Description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应用在液晶显示和照明的各种光源来说,亮度和发光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为了提高亮度与发光效率,通常需要用较多的光学组件。例如,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中,为了增加显示器的亮度,需要在液晶面板与冷阴极灯(CCFL)和发光二极管(LED)之间设置导光板和扩散膜。为了增加显示器法线方向的亮度,背光源中通常还包括增亮膜,例如棱镜膜。
目前,市面上电子产品当中的增亮膜一般包括基材层与设置在基材层上的功能层,该功能层由UV胶水紫外光固化后形成。这样的增亮膜具有较多的缺陷,例如:
1、UV胶水在固化前最高折射率为1.56,与基材层的折射率不同,由此会造成光亮度衰减。
2、由于功能层由UV紫外光固化成型,在高温80℃和高温高湿(60℃、90%相对湿度)等加速环境测试过程中会产生黄变、白边、色斑、析出等问题。
3、并且,该增亮膜一般经过两次固化形成,一次是将有一定雾度的背面涂层经过UV光照射后而固化成型,一次是将带有微结构的正面涂层经UV光照射后而固化成型,正面和背面涂层一般会是硬胶或者软胶,在成型后,将其裁切成膜片以提供给下游组装厂使用,但是在裁切过程中,会存在裁切掉胶、裁切毛丝、裁切掉屑等外观良率问题。由于基材层的折射率较大,需要正面涂层胶水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但是普通有机材料的折射率不高,这就需要在普通有机材料中添加一些高折射率的有机材料来提升折射率,但是该有机材料与基材层之间的粘结并不紧密,在后续的裁切过程中会有残屑掉落,造成外观良率较低等问题。
另外,专利号为CN101784919A的专利文件提出了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透明基板、扩散多功能珠层与三维图案层。该增亮膜的制备方法不同与上述的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利用多层粘合而成,而不是传统的UV紫外固化技术,该增亮膜经过多层粘合在实际的量产裁切装机过程中会有结构损伤、残屑掉落得外观不良现象,从而造成整体增亮膜的良率偏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的光亮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包括基体、无机扩散粒子与多个微结构,上述基体与多个上述微结构为一体结构,上述基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上述微结构设置于上述基体的上述第一表面,上述无机扩散粒子分散在上述基体内。
进一步地,上述一体结构为双向拉伸而形成的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基体为PET基体,优选上述增亮膜的厚度在50~300μm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微结构的沿与上述第一表面垂直的方向为其高度方向,上述微结构的排列方向为其宽度方向,各上述微结构的高度H在10~25μm之间,各上述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在20~40μm之间,优选各上述微结构为棱镜结构、凸透镜结构或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无机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2μm。
进一步地,部分上述无机扩散粒子裸露在上述第二表面外。
进一步地,上述增亮膜还包括助剂,上述助剂分散在上述基体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形成上述增亮膜的原料包括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上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上述基体母粒与上述无机扩散粒子的混合物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上述第一预增亮膜具有第一平坦表面;以及步骤S2,在上述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上述第一预增亮膜进行拉伸得到增亮膜,上述基体母粒形成上述增亮膜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采用模具对上述第一平坦表面进行压制,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步骤S22,对上述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以及步骤S23,对上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形成上述增亮膜。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1中的压制温度在150~300℃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热定型的温度在250~280℃之间,热定型时间在0.5~2min之间;上述步骤S23中的拉伸包括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上述横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之间,横向拉伸比在2.8~3.2之间;上述纵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纵向拉伸比在2.5~3.2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3还包括:对拉伸后的上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上述增亮膜,上述冷却的温度在15~20℃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增亮膜,且该增亮膜为上述增亮膜。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该增亮膜中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并不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是由一种材料形成,光经过由基体与微结构时,并不会发生折射,这样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由多种材料形成而导致的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光经过该增亮膜时具有较高的亮度,并且,该增亮膜的基体与微结构由同一种材料形成,不存在二者之间附着力差的问题,也不会在后续的裁切过程出现残屑掉落的问题。另外,该增亮膜中包含分散在基体内的无机扩散粒子,进一步提高了该增亮膜的亮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出的增亮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预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基体;20、无机扩散粒子;30、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的亮度较低,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包括基体10、无机扩散粒子20与多个微结构30,上述基体10与多个上述微结构30为一体结构,上述基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微结构30设置于基体的第一表面,上述无机扩散粒子20分散在上述基体10内。
与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不同,该基体10与多个微结构30并不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是由一种材料一体形成,光经过由基体10与微结构30的交界面时,并不会发生折射,这样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由多种材料形成而导致的亮度较低的问题,使得光经过该增亮膜时具有较高的亮度,并且,该增亮膜的基体10与微结构30由同一种材料形成,不存在二者之间附着力差的问题,也不会在后续的裁切过程出现残屑掉落的问题。
另外,该增亮膜中包含分散在基体10内的无机扩散粒子20,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基体的远离微结构的表面中的背涂层中添加扩散粒子,使得增亮膜的出射光更加均匀,但是由于扩散粒子遮挡了部分的入射光,会造成光亮度的损失,而本申请中将扩散粒子添加到基体中,不仅可以使得出射光更加均匀,而且由于集体的厚度较薄,使得本申请的增亮膜相对于该段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有更高的亮度。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一体结构为双向拉伸而形成,并不需要通过紫外固化成型,不会发生黄变问题;且可以有效改善白边、色斑、析出与牛顿环等问题。
为了提高增亮膜的柔韧性、透过率与附着能力,本申请优选上述基体10为PET基体。
另外,为了保证该增亮膜的增亮效果的同时避免增亮膜影响显示装置中其他膜层的性能,本申请优选上述增亮膜的厚度在50~300μm之间。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微结构30的沿与上述第一表面垂直的方向为其高度方向,上述微结构30的排列方向为其宽度方向,各上述微结构30的高度H在10~25μm之间,各上述微结构30的最大宽度W在20~40μm之间,当微结构30的高度H与最大宽度W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微结构30能够将更多的光线发生全反射返回至反射膜中,进而再进入增亮膜,部分光线穿过增亮膜,这样不断循环,使得更多的光线穿过增亮膜,进一步增加了增亮膜的亮度。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优选各上述微结构30为棱镜结构、凸透镜结构或柱状结构。其中,图1示出微结构30为棱镜结构。
为了进一步保证无机扩散粒子20能够更好地起到增加亮度,增加硬度的作用,本申请优选上述无机扩散粒子20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2μm。
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部分上述无机扩散粒子20裸露在上述第二表面外,裸露的无机扩散粒子20对于光的叠加所产生的牛顿环有一定的遮蔽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该增亮膜的亮度。
上述增亮膜还包括助剂,上述助剂分散在上述基体10内,上述助剂可以选择具有爽滑效果的BYK-3505,也可以选择具有耐污效果的BYK-333。但是,助剂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助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助剂。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上述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并且,形成上述增亮膜的原料包括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该方法包括:步骤S1,将上述基体母粒与上述无机扩散粒子的混合物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该第一预增亮膜具有第一平坦表面;以及步骤S2,在上述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第一预增亮膜进行拉伸得到增亮膜,上述基体母粒形成上述增亮膜的基体。
当增亮膜的基体为PET时,基体母粒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热塑性聚氨酯(TPU)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的增亮膜通过该方法形成,避免了采用UV紫外光固化的方式形成,进而避免了其在高温和/或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变黄的问题,保证了增亮膜的寿命与性能。并且该方法形成的增亮膜的基体与微结构由一种材料形成,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该增亮膜中包括无机扩散粒子,进一步保证了该增亮膜的硬度与亮度,并且,该增亮膜的基体与微结构由同一种材料形成,不存在二者之间附着力差的问题,也不会在后续的裁切过程出现残屑掉落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形成较好的第一预增亮膜,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将上述无机扩散粒子与上述基体母粒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步骤S12,采用挤压造粒机将上述第一混合物挤出造粒,形成第二混合物;以及步骤S13,将上述第二混合物挤出成型,形成如图4所示的第一预增亮膜。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采用如图5所示的模具对上述第一平坦表面进行压制,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步骤S22,对上述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以及步骤S23,对上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形成图2所示的增亮膜。
为了进一步保证能够形成预定尺寸的多个微结构,进而形成较好的第二预增亮膜,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1中的压制温度在150~300℃之间。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热定型的温度在250~280℃之间,热定型时间在0.5~2min之间;上述步骤S23中的拉伸包括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上述横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之间,横向拉伸比在2.8~3.2之间;上述纵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纵向拉伸比在2.5~3.2之间。将各个步骤中的温度与时间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保证形成预定的增亮膜。
为了将拉伸后的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更好地定型,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3还包括对拉伸后的上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上述增亮膜,上述冷却的温度在15~20℃之间。
本申请的再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增亮膜,上述增亮膜为上述的增亮膜。
该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增亮膜,其亮度较高,发光效率较高。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增亮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基体母粒PET聚酯切片与平均粒径为2μm的无机扩散粒子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形成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第二混合物进入两台挤出机熔融挤出,通过三层共挤模头流延成膜,并冷却铸片,使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处理、收卷、分切过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其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15℃,横向拉伸比为3;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15℃,纵向拉伸比为2.8。热定型的温度为260℃,热定型时间为1min。
其次,在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第一预增亮膜进行拉伸得到增亮膜,基体母粒形成增亮膜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硬质模具对第一平坦表面进行滚压压制,压制温度为220℃,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在干燥温度为140~170℃的结晶干燥塔中对其干燥时间为4~6h,冷却铸片温度为15~20℃;对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其中,热定型的温度为260℃,热定型时间为1min;对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其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10℃,横向拉伸比为3.0;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10℃,纵向拉伸比为3.0;最后,对拉伸后的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图2所示的增亮膜,冷却的温度为20℃。形成的增亮膜的厚度为150μm,微结构的高度H为20μm,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为30μm。
实施例2
增亮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具体包括:
将基体母粒SBS、爽滑效果的助剂BYK-3505、耐污效果的助剂BYK-333与平均粒径为3μm的无机扩散粒子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形成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第二混合物进入两台挤出机熔融挤出,通过三层共挤模头流延成膜,并冷却铸片,使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处理、收卷、分切过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其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00℃,横向拉伸比为3.2;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00℃,纵向拉伸比为3.2。热定型的温度为250℃之间,热定型时间为2min之间。
其次,在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第一预增亮膜进行拉伸得到增亮膜,基体母粒形成增亮膜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具体包括:
采用硬质模具对第一平坦表面进行滚压压制,压制温度为220℃之间,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在干燥温度为140~170℃的结晶干燥塔中对其干燥时间为4~6h,冷却铸片温度为15~20℃;对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其中,热定型的温度为250℃,热定型时间为2min之间;对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其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00℃,横向拉伸比为3.2;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00℃,纵向拉伸比为3.2;最后,对拉伸后的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增亮膜,冷却的温度为20℃。形成的增亮膜的厚度为50μm,微结构的高度H为10μm之间,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为20μm(各微结构的尺寸相对于实施例1发生变化是由于采用的模具的对应的微结构的尺寸发生了变化,以下实施例只要是微结构的尺寸发生变化,其采用的模具中的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下将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热定型的温度为280℃,时间为0.5min;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25℃,拉伸比例为2.8,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25℃,拉伸比例为2.8,冷却的温度为15℃。形成的增亮膜的厚度为300μm,微结构的高度H为25μm之间,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为40μm。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热定型的温度为265℃,时间为1.5min;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10℃,拉伸比例为3.0,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10℃,拉伸比例为3.0,冷却的温度为18℃。形成的增亮膜的厚度为180μm,微结构的高度H为20μm之间,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为30μm。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原料中不存在助剂。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原料中的无机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形成的增亮膜中的微结构的高度H为50μm。
实施例8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形成的增亮膜中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为50μm。
对比例1
在PET基材层上涂覆光固化树脂层,该树脂层是韩国Chemton公司产品CHTH-9649和丙烯酸单体BPA10EODA混合形成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将其紫外固化形成功能层,功能层与基材层形成增亮膜。该功能层的远离基材层的表面具有微结构,该微结构的尺寸与实施例的完全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亮膜中不含无机扩散粒子。
对各个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增量膜进行测试,首先,采用SR-3分光辐射度计对增亮膜进行亮度的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其次,按照JISK 7105,使用浊度计(NDH5000,日本电色工业制造)测定增亮膜的全光线透射率与雾度。测试结果见表1。
再次,进行变黄度测试:将以上各实施例与对比例中的增亮膜裁切成75mm*150mm大小,在50℃和0.34W/m2的耐候测试机QUV/spray(美国Q-Lab公司)中放置8小时,然后用色差计测量前后黄变差值,测试结果见表1。
最后,进行耐温耐湿测试:将各个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增亮膜在高温80℃和高温高湿(60℃、90%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500小时后,在背光模组点亮下,观察膜片表面是否有白边、色斑、析出等画面异常。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的内容可知,本申请的增亮膜具有较高的亮度;且当基体为PET基体,上述增亮膜的厚度在50~300μm之间,各上述微结构30的高度H在10~25μm之间,各上述微结构30的最大宽度W在20~40μm之间,无机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2μm,部分上述无机扩散粒子裸露在上述第二表面外光经过该增亮膜时,增亮膜不仅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该增亮膜不会发生黄变问题,且能够有效改善白边、色斑、析出与牛顿环等问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的增亮膜中的基体与微结构的材料是相同的,使得光经过二者的界面时不会发生折射,避免了光的损失,使得光经过该增亮膜时具有较高的亮度,另外,该增亮膜中还包括无机扩散粒子,该无机扩散粒子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光经过该增亮膜的亮度。
2)、上述的增亮膜的制备方法,避免了采用固化的方式,进而避免了形成的增亮膜在高温和/或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变黄、百变、色斑与析出等问题,保证了增亮膜的寿命与性能。
3)、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增亮膜,使得其的亮度较高,发光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基体(10)、无机扩散粒子(20)与多个微结构(30),所述基体(10)与多个所述微结构(30)为一体结构,所述基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所述微结构(30)设置于所述基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无机扩散粒子(20)分散在所述基体(10)内,所述一体结构为双向拉伸而形成的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为PET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的厚度在50~300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30)的沿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的方向为其高度方向,所述微结构(30)的排列方向为其宽度方向,各所述微结构(30)的高度H在10~25μm之间,各所述微结构(30)的最大宽度W在20~40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结构(30)为棱镜结构、凸透镜结构或柱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扩散粒子(20)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2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无机扩散粒子(20)裸露在所述第二表面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分散在所述基体(10)内。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增亮膜的原料包括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所述基体母粒与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混合物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所述第一预增亮膜具有第一平坦表面;以及
步骤S2,在所述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所述第一预增亮膜进行拉伸得到增亮膜,所述基体母粒形成所述增亮膜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采用模具对所述第一平坦表面进行压制,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
步骤S22,对所述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以及
步骤S23,对所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形成所述增亮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的压制温度在150~30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定型的温度在250~280℃之间,热定型时间在0.5~2min之间;所述步骤S23中的拉伸包括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所述横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之间,横向拉伸比在2.8~3.2之间;所述纵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纵向拉伸比在2.5~3.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对拉伸后的所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所述增亮膜,所述冷却的温度在15~20℃之间。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亮膜。
CN201610055561.0A 2016-01-27 2016-01-27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549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5561.0A CN105549135B (zh) 2016-01-27 2016-01-27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5561.0A CN105549135B (zh) 2016-01-27 2016-01-27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9135A CN105549135A (zh) 2016-05-04
CN105549135B true CN105549135B (zh) 2018-01-12

Family

ID=55828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5561.0A Active CN105549135B (zh) 2016-01-27 2016-01-27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9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777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376793A (zh) * 2019-07-23 2019-10-25 安徽省蚌埠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增亮膜及其背光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6030A1 (en) * 2003-07-10 2005-01-20 Lgs Corporation Ltd. Optical film for backlight uni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1410731A (zh) * 2006-03-31 2009-04-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结构化复合光学薄膜
CN101726770A (zh) * 2008-10-28 2010-06-09 邹竞 大视角微透镜复制阵列增亮膜
CN103341981A (zh) * 2013-06-06 2013-10-09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过率的光学增亮膜、制造设备及其制造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1716A (en) * 2006-06-27 2008-01-01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A high-brightness diffusion plate with trapezoid le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6030A1 (en) * 2003-07-10 2005-01-20 Lgs Corporation Ltd. Optical film for backlight uni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1410731A (zh) * 2006-03-31 2009-04-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结构化复合光学薄膜
CN101726770A (zh) * 2008-10-28 2010-06-09 邹竞 大视角微透镜复制阵列增亮膜
CN103341981A (zh) * 2013-06-06 2013-10-09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过率的光学增亮膜、制造设备及其制造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9135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5425U (zh) 光漫射板及直下型点光源背光装置
CN103293575A (zh) 扩散增亮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84458B (zh) 光反射体及使用该光反射体的面光源装置
TW201303388A (zh) 製造含分散聚合物的反射式偏光器之方法及其裝置
CN1578916A (zh) 光反射体
CN106681056A (zh) 一种含有量子点扩散板的背光组件
CN102096128A (zh) 一种三层复合式高性能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25172A (zh) 一种扩散膜及其制作方法
KR102127018B1 (ko) 분산형 반사편광자용 보상층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산형 반사편광자
KR101040478B1 (ko) 고효율의 광확산 고분자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549135B (zh) 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3467762A (zh) 白色膜的制造方法
CN114236655A (zh) 一种多层共挤结构扩散板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JP2007102193A (ja) 耐紫外線のリフレクタ
KR20170112604A (ko) 휘도향상 복합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CN102582094B (zh) 多功能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96127B (zh) 一种三层复合式防刮高性能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518447B2 (ja) 積層反射フィルム及び多層光学フィルム
CN103226213A (zh) 含聚合物微球的聚酯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79431A (zh) 一种增亮复合扩散板及其制造工艺
CN101671354B (zh) 一种脱模剂的制备方法
JP6816845B2 (ja) 異方性拡散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40021232A (ko) 다층 반사편광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02096129B (zh) 一种三层复合式抗静电高性能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112586A (ko) 색보상 기능 일체형 도광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