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遇到稍微不平的路面时仍能够正常跑动的电动平衡扭扭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车体、固定在所述车体两端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控制模块及电源,所述车体与所述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之间采用悬挂式连接,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减震的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所述第三车体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
所述第一车体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三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相互转动,所述第一车体设置有第一踏板,且第一车体和第一车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车体通过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三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相互转动,所述第二车体设置有第二踏板,且所述第二车体和第二车轮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固定连接处的第一减震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固定连接处的第二减震装置。
第一车体、第三车体及第二车体三者依次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分别实现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的相互转动,以及实现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的相互转动,使用者在使用此电动平衡扭扭车时其两脚分别踩踏在第一车体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车体的第二踏板上,并通过控制模块对电动平衡扭扭车进行驱动控制,当使用者踏上电动平衡扭扭车时其重心位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第三车体上,由于第三车体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实现与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的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位置分别受力。而相比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车体的两部分由整体的中间部位的转动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第一转动机构位置和第二转动机构位置分别承受的力大大减小,这样就便于第一转动机构及第二转动机构正常工作,即正常转动,实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相对于第三车体转动;而且由于大大减小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位置处的承受力,还防止其受力过大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受损,进而防止发生因连接位置损坏而发生意外。
另外,本发明第一车体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车体的第二踏板分别用于放置使用者的两脚,以及本发明的第一转动机构实现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的可相互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机构实现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的可相互转动连接,这样使用者的两脚分别控制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来驱动电动平衡扭扭车,两脚的控制更加灵活,更加方便使用者控制使用。
本发明在第三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以及第三车体和第一车体之间分别设置第二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从而通过第一减震装置使得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在遇到颠簸时不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以及通过第二减震装置使得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在遇到颠簸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以便使用者能够正常控制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不仅不会对电动平衡扭扭车本身造成损坏,而且还不会对使用者带来危险。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车体分为三个部分相互可转动连接,且连接处通过减震装置起到减震作用,这样就使得位于第三车体两端的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不会相互影响。例如:在使用者分别踏上第一车体的第一踏板及第二车体的第二踏板时,且其中一个踏板遇到颠簸,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及第二减震装置再传递到另一个踏板时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颠簸,大大减小一个踏板对另一个踏板造成影响,更加方便使用者控制电动平衡扭扭车。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和车体固定连接处的第三减震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轮和车体固定连接处的第四减震装置。本发明可以仅在车体和两个车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即第三减震装置和第四减震装置),分别对第一车轮、第二车轮起到减震作用。减震效果好。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在已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及第二减震装置的基础上再在车体和两个车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即第三减震装置和第四减震装置),从而使得减震作用更佳。
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
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通过第三转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机构相互转动;
所述第四车体设置有第三踏板,且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一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车体设置有第四踏板,且所述第五车体和第二车轮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固定连接处的第五减震装置。
这是本发明设置车体及减震装置的另一种方式,减震装置(第五减震装置)起到减震作用,使得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之间在受到颠簸时相互影响减小。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弹簧的弹性好,减震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减震的液压器。这是本发明另一种减震方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分别包括两个弹簧,所述第三车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的弹簧内的螺杆,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螺杆的螺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孔通过螺帽螺接固定;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和所述第四减震装置分别包括两个弹簧、用于插入到所述弹簧内的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螺接的螺帽,所述第三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四减震装置设置第二车体上。这是本发明减震的一种具体方式。
优选的,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车轮的第一轮毂内的第一驱动装置和设置在第二车轮的第二轮毂内的第二驱动装置。这是本发明设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一种具体方式。
优选的,所述车体与所述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之间采用独立悬挂式连接。采用独立悬挂使得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无硬轴进行刚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没有相互干涉,可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再配合减震装置,从而使得减震效果更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的车轮(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减震,即使本发明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在遇到稍微不平衡的路面,通过减震装置的减震作用,就不会产生大的颠簸,以便使用者能够正常控制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不仅不会对电动平衡扭扭车本身造成损坏,而且还不会对使用者带来危险。另外,现有的平衡车的车轮和车体之间都是直接通过硬轴进行刚性连接,而本发明车体和车轮(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相互之间采用悬挂式连接,再配合减震装置,从而起到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体冲击力的作用,衰减由此形成的震动,起到更好的减震作用,保证电动平衡扭扭车能够平顺地行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平衡扭扭车。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拆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车体1、固定在所述车体1两端部的车轮2,车轮2包括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电动平衡扭扭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内的控制模块及电源,所述车体1与所述第一车轮21、第二车轮22之间采用悬挂式连接,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减震的减震装置4。
本发明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的车轮(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减震,即使本发明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在遇到稍微不平衡的路面,通过减震装置的减震作用,就不会产生大的颠簸,以便使用者能够正常控制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不仅不会对电动平衡扭扭车本身造成损坏,而且还不会对使用者带来危险。另外,现有的平衡车的车轮和车体之间都是直接通过硬轴进行刚性连接,而本发明车体和车轮(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相互之间采用悬挂式连接,再配合减震装置,从而起到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体冲击力的作用,衰减由此形成的震动,起到更好的减震作用,保证电动平衡扭扭车能够平顺地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与所述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之间采用独立悬挂式连接。采用独立悬挂使得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无硬轴进行刚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没有相互干涉,可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再配合减震装置,从而使得减震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1包括第一车体11、第二车体12和第三车体13,所述第三车体13位于所述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之间;各车体相互之间通过转动机构3可相互转动连接。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施例也可以仅设置两个车体,即所述车体包括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通过第三转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机构相互转动;所述第四车体设置有第三踏板,且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一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车体设置有第四踏板,且所述第五车体和第二车轮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固定连接处的第五减震装置。这是本发明设置车体及减震装置的另一种方式,减震装置(第五减震装置)起到减震作用,使得第四车体和第五车体之间在受到颠簸时相互影响减小。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设置在第一车体上的第一传感器组5的数据控制第一车轮;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设置在第二车体上的第二传感器组6的数据控制第二车轮。
其中,所述第一车体11通过第一转动机构31和第三车体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体11和第三车体13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机构31相互转动,所述第一车体11设置有第一踏板111,且第一车体11和第一车轮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12通过第二转动机构22和第三车体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12和第三车体13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机构32相互转动,所述第二车体12设置有第二踏板121,且所述第二车体12和第二车轮2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弹簧的弹性好,减震效果好。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减震的效果,比如: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减震的液压器,这是本发明另一种减震方式;再比如通过多连杆实现减震的目的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减震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11和第三车体13固定连接处的第一减震装置4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车体12和第三车体13固定连接处的第二减震装置42。
第一车体11、第三车体13及第二车体12三者依次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动机构31和第二转动机构32分别实现第一车体11和第三车体13之间的相互转动,以及实现第二车体12和第三车体13之间的相互转动,使用者在使用此电动平衡扭扭车时其两脚分别踩踏在第一车体11的第一踏板111和第二车体12的第二踏板121上,并通过控制模块对电动平衡扭扭车进行驱动控制,当使用者踏上电动平衡扭扭车时其重心位于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之间的第三车体13上,由于第三车体13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机构31和第二转动机构32实现与第一车体11及第二车体12的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转动机构31和第二转动机构32位置分别受力。而相比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车体的两部分由整体的中间部位的转动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第一转动机构位置和第二转动机构位置分别承受的力大大减小,这样就便于第一转动机构及第二转动机构正常工作,即正常转动,实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相对于第三车体转动;而且由于大大减小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位置处的承受力,还防止其受力过大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受损,进而防止发生因连接位置损坏而发生意外。
另外,本发明第一车体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车体的第二踏板分别用于放置使用者的两脚,以及本发明的第一转动机构实现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的可相互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机构实现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的可相互转动连接,这样使用者的两脚分别控制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来驱动电动平衡扭扭车,两脚的控制更加灵活,更加方便使用者控制使用。
本发明在第三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以及第三车体和第一车体之间分别设置第二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从而通过第一减震装置使得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在遇到颠簸时不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以及通过第二减震装置使得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在遇到颠簸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以便使用者能够正常控制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不仅不会对电动平衡扭扭车本身造成损坏,而且还不会对使用者带来危险。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车体分为三个部分相互可转动连接,且连接处通过减震装置起到减震作用,这样就使得位于第三车体两端的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不会相互影响。例如:在使用者分别踏上第一车体的第一踏板及第二车体的第二踏板时,且其中一个踏板遇到颠簸,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及第二减震装置再传递到另一个踏板时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颠簸,大大减小一个踏板对另一个踏板造成影响,更加方便使用者控制电动平衡扭扭车。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装置41和第二减震装置42分别包括两个弹簧421,所述第三车体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插入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31和第二减震装置32的弹簧内的螺杆323,所述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螺杆323的螺孔322,所述螺杆323穿过所述螺孔322通过螺帽324螺接固定。即第一减震装置包括两个弹簧,第二减震装置也包括两个弹簧;第一减震装置的两个弹簧和两个螺杆配合并与两个螺帽螺接固定,以及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个弹簧和两个螺杆配合,并与两个螺帽螺接固定。
本实施例第一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的第一转动机构31包括有螺杆、螺帽和转动板,以及第二车体和第三车体之间的第二转动机构32也包括有螺杆、螺帽和转动板,所述第一车体的框架上设置有转动板,所述第二车体的框架也设置有转动板,第一车体的转动板和第二车体的转动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螺孔,从而第三车体上的螺杆可先穿过弹簧再穿过螺孔,然后再和螺帽进行螺接固定。第三车体与第一车体之间有间隙以及第三车体与第二车体之间有间隙,从而以便第三车体和第一车体之间相互转动,以及方便第三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相互转动。且通过第一减震装置的弹簧以及第二减震装置的弹簧在伸缩过程中的变化就更加便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相对于第三车体相互转动。
其中,所述连接板在螺孔位置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弹簧的弹簧槽。
其中,转动板底部还设置有加强板,以增加转动板的强度,从而确保转动板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杆上的套筒422,套筒配合螺杆插入到螺孔内,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震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21和车体1固定连接处的第三减震装置4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轮22和车体1固定连接处的第四减震装置44。即本发明在已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及第二减震装置的基础上再在车体和两个车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即第三减震装置和第四减震装置),从而使得减震作用更佳。当然,本本实施例也可以仅在车体和两个车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即第三减震装置和第四减震装置),分别对第一车轮、第二车轮起到减震作用,减震效果也好。
其中,所述第三减震装置和所述第四减震装置分别包括两个弹簧421、用于插入到所述弹簧421内的连杆441以及与所述连杆螺接的螺帽324,所述第三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四减震装置设置第二车体上。从而将第一车轮和第一车体固定连接后通过第一减震装置的两个弹簧、两个连杆及两个螺帽起到减震作用;以及将第二车体和第二车轮固定连接后通过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个弹簧、两个连杆及两个螺帽起到减震作用。这样本实施例在每个连接位置都实现了减震的作用,使得减震作用大大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车轮的第一轮毂内的第一驱动装置和设置在第二车轮的第二轮毂内的第二驱动装置。这是本发明设置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一种具体方式。当然,本实施例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驱动装置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车体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和设置在第二车体上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车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电源和控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车体内。本实施例将电源及控制模块分别设置到第三车体内,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上就没有额外电路结构,以便实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两者的接近等大、等重量设置,从而实现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本身的整体平衡,使其平衡性能更佳。而且本实施例将电源及控制模块安装固定到第三车体内,以及第一车体用于设置第一踏板、第二车体用于设置第二踏板,使得第三车体重量远远大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的重量,进而使得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整体重量的重心更加靠近中部位置,进一步增加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整体平衡。另外,第三车体位于整个车体部分的中间位置,与设置有第一踏板的第一车体及设置有第二踏板的第二车体可相互转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会随着使用者的两脚的控制转动,而第三车体保持原有位置不动,这样对安装固定在第三车体内的器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减小位于第三车体内器件的消耗和震动。以及,本实施例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三车体用于安装固定电源,从而就便于电源散热。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其他器件也设置到第三车体内。
然而,本实施例也可以仅将电源设置在所述第三车体内。本发明将电源设置到第三车体内,电源电量大重,将重量大电源设置到第三车体内,以及第一车体用于设置第一踏板、第二车体用于设置第二踏板,使得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整体重量的重心更加靠近中部位置,进一步增加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整体平衡,使其平衡性能更佳。另外,第三车体位于整个车体部分的中间位置,与设置有第一踏板的第一车体及设置有第二踏板的第二车体可相互转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会随着使用者的两脚的控制转动,而第三车体保持原有位置不动,这样对安装固定在第三车体内的电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减小位于第三车体内电源的消耗和震动。以及,本发明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三车体用于安装固定电源,从而就便于电源散热。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将其他器件也设置到第三车体内。
以及本实施例也可以仅将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车体内。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将其他器件也设置到第三车体内。
本实施例第三车体独立设置,内部空间大,不会随意转动,便于电源及控制模块等器件散热,防止因电池等器件过热而发生爆炸。
其中,所述第三车体的框架为铝合金一体锻压成型。本实施例将铝合金进行一体锻压成型为第三车体的框架,从而增加第三车体的框架的强度;而且铝合金相比铁或钢,其重量轻,方便使用者在使用完成后能够移动此电动平衡扭扭车。比如:在经过此电动平衡扭扭车无法通过的路段时,需要使用者用拿动此电动平衡扭扭车到可继续行驶的路段,而现有的平衡车重量大,不便移动,尤其对于一些力气小的使用者而言,移动平衡车更加困难;而本实施例将第三车体的框架采用铝合金一体锻压成型大大减轻第三车体的重量,以便使用者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